中国花鸟画的基本概论
浅论对中国花鸟画的认识
浅论对中国花鸟画的认识中国花鸟画,作为中国传统绘画的一个重要门类,历史悠久,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自古以来,中国人就喜欢用绘画的方式来表现对自然的热爱和向往,对花鸟的描绘更是其中的一大特色。
这种绘画形式流传至今,不仅展现了中国绘画的独特魅力,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中国文化中,花鸟画一直都占有特殊地位,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接下来,我们就来浅论对中国花鸟画的认识。
中国花鸟画源远流长,早在唐宋时期,花鸟画就已经成为一种独具特色的绘画门类。
在那个时期,大量的著名画家如徐渭、丁雄城、齐白石等人都涉足花鸟画创作,留下了众多优秀的作品。
在他们的笔下,花鸟的形态、神韵得到了充分的展现,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艺术遗产。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花鸟画不仅仅是一种绘画形式,更是一种文化表达和审美情趣的体现。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花鸟一直都有深厚的文化内涵,被赋予了吉祥、美好、幸福的寓意。
人们通过对花鸟的描绘,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在中国人的观念中,花鸟画被视为一种精神寄托和审美情趣的体现,成为了人们精神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中国花鸟画的发展过程中,经历了诸多变革和创新。
随着社会的不断变迁,花鸟画的表现形式和表现手法也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
特别是在现代,随着各种新技术和新材料的不断引入,花鸟画呈现出了更加多样化的形态。
传统的国画中的花鸟画与现代水墨、油画等绘画形式相结合,形成了更加丰富多彩的艺术呈现。
中国花鸟画的独特魅力在于它对自然的热爱和表现。
中国画以其“没有不传神”的创作原则,要求画家在创作花鸟画时要深入观察自然,挖掘花鸟的神韵,力求通过笔墨的运用,将花鸟栩栩如生地表现出来。
画家要求具备丰富的想象力和艺术表现能力,将花鸟的形态、神韵表现得淋漓尽致,引人入胜。
这种对自然的热爱和表现,使得中国花鸟画在世界美术史上独具一席之地,成为世界艺术宝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中国花鸟画以其悠久的历史、独特的审美情趣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成为了中国传统绘画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花鸟图国画知识点总结
花鸟图国画知识点总结一、历史渊源花鸟图国画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的岩洞绘画和青铜器上的图案装饰,但真正成型并流传下来的花鸟图国画,主要起源于唐宋时期。
唐代是中国绘画发展的鼎盛时期,花鸟绘画在这一时期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不仅成为了宫廷贵族们的消遣之一,而且在民间也得到了广泛的传播。
宋代是中国绘画的又一个重要时期,花鸟绘画在这一时期有了更多的突破和发展,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此后,花鸟图国画在明清时期得到了更为广泛的发展和传播,成为了中国绘画中的重要门类之一,并影响了后世的绘画创作。
二、绘画技法1. 用笔技法:花鸟图国画的用笔技法非常讲究,主要分为干笔和湿笔两种。
干笔主要是运用浓淡、点线、虚实等方法,营造出花鸟的形态和神韵;湿笔则是运用轻重、浓淡、干湿、虚实等方法,创造出花鸟的生动和立体感。
2. 用墨技法:花鸟图国画的用墨技法主要在于掌握淡墨和浓墨的对比、勾描和渲染的处理。
用淡墨勾勒出花鸟的轮廓和细节,用浓墨则来表现花鸟的阴影和层次。
3. 用色技法:花鸟图国画的用色技法主要是通过对水、墨、色彩的恰到好处的搭配和运用,来营造出花鸟的真实感和气氛感。
要求色彩鲜艳而不杂乱,运用的色彩要有层次感和对比度。
三、艺术特点1. 神韵气息:花鸟图国画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能够捕捉和表现花鸟的神韵和气息。
艺术家要通过对花鸟的观察和理解,把握其动态和静态的特点,通过笔墨和色彩的运用,把花鸟的生动神韵表现得淋漓尽致。
2. 意境抒发:花鸟图国画的另一个显著特点就是能够抒发艺术家的情感和意境。
在画花鸟的时候,艺术家要通过对自然和生活的细致观察和深刻思考,把自己的情感和意境融入到作品中,从而赋予作品更深层次的内涵和魅力。
3. 线条意蕴:花鸟图国画的线条意蕴特别丰富,线条的运用不仅能够描绘花鸟的外貌和形态,还能够表现出花鸟的动态和韵律。
通过对线条的运用和处理,花鸟的形态和神韵得以更为富有感染力和魅力。
四、代表作品1. 关山月《秋山观鹤图》:这幅作品以精致的用笔、秀美的构图和深邃的神韵,栩栩如生地刻画了一群飞翔的仙鹤,充分展现了花鸟图国画的艺术魅力和内在意境。
美术花鸟画知识点总结
美术花鸟画知识点总结花鸟画是中国传统绘画的一种,以描绘花鸟为主题,又称花鸟画。
花鸟画以其独特的魅力和艺术价值,成为中国绘画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中国传统绘画中,花鸟画一直有着重要的地位,它不仅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历史、地理和民族文化的载体。
一、花鸟画的起源花鸟画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甲骨文和青铜器上的花鸟图案。
在古代,人们用画画的方式来描绘自然界的花鸟、植物、动物等。
可以说,花鸟画是中国绘画艺术的起源之一,它在中国文化传统和艺术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对中国绘画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花鸟画的特点1.表现自然花鸟画以描绘自然界的花鸟为主题,其特点是以写实的手法,表现自然界的花鸟、植物等。
在花鸟画中,艺术家们通过对自然界的观察和理解,用画笔将自然界的美景表现得淋漓尽致,展现了自然界的生动和真实。
2.着重写意花鸟画不仅要求画技娴熟,更强调写意和意境,即在描绘花鸟的外形时,要求画家在构图、结构、线条和色彩等方面表达出他们的情感和内心世界,达到描写自然与表达艺术家内心情感的目的。
3.注重创新在传统花鸟画中,艺术家们注重继承传统,但也注重创新。
他们在继承传统的同时,不断进行艺术创新,开拓新的表现手法和风格,赋予传统的花鸟画新的生命力,使得花鸟画形式多样化,丰富多彩。
三、花鸟画的发展花鸟画一直是中国绘画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自古以来就受到人们的喜爱和推崇,并得到了不断发展和完善。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的交流,花鸟画得到了更广泛的传播和发展。
1.传统花鸟画传统花鸟画是中国绘画中的重要流派之一,其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包括工笔、写意、泼墨、水墨等风格。
在传统花鸟画中,著名的画家有齐白石、郎静山、张大千等,他们在花鸟画领域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影响了后人的创作。
2.现代花鸟画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化的交流,传统花鸟画得到了更广泛的传播和影响,现代花鸟画呈现出新的风貌。
现代花鸟画家积极吸收西方绘画的成果,运用新的技术和材料,不断创新表现手法和风格,使得花鸟画得到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浅论对中国花鸟画的认识
浅论对中国花鸟画的认识中国花鸟画是中国传统绘画中的重要流派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它以花鸟为题材,通过描绘自然界中的花鸟形象,展现了人们对自然的观察和感受。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花鸟画被视为一种高尚的艺术形式,它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和审美观念。
中国花鸟画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朝时期,当时的花鸟画主要以传统的国画技法为基础,注重线条的表现,更加注重描绘形态和特征。
宋朝时期,花鸟画逐渐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艺术流派,艺术家们开始注重花鸟的真实表现,对细节进行精细描绘。
明清时期,花鸟画达到了巅峰,艺术家们大胆创新,形成了多种不同的绘画风格和技法。
中国花鸟画的艺术风格独特,它注重细腻和写意的结合,以线条的勾勒和色彩的运用为主要手法。
艺术家们通过细腻的线条描绘花鸟的形态和特征,同时通过丰富的色彩运用表现花鸟的美感。
花鸟画以其鲜明明快的色彩,生动的形象,充满生气的画面给人以愉悦和欣赏的感受。
花鸟画注重捕捉花鸟的精神特质和生命力,通过表现花鸟的动态和情感来增强作品的艺术性和观赏性。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花鸟画被赋予了深厚的文化内涵。
中国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尊重常常通过花鸟画来表达,人们将花鸟画作为对自然界的赞美和敬意。
花鸟画中的花鸟不仅代表了自然界的美好,更代表了人们对美和生命的追求。
花鸟画也是中国古代文人士大夫的艺术表现方式,他们通过绘画花鸟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中国花鸟画在现代社会中仍然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价值。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审美观念的变化,花鸟画也不断创新和发展。
现代艺术家们通过结合传统和现代的艺术手法,创作出了许多具有现代特色的花鸟画作品,传承和发展了中国花鸟画的传统。
花鸟画也成为了人们追求生活品质和审美情趣的一种选择,众多艺术爱好者通过学习和欣赏花鸟画来丰富自己的精神文化生活。
浅论对中国花鸟画的认识
浅论对中国花鸟画的认识
中国花鸟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自唐代开始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它是一种以写生为主,以艺术表现为辅的绘画形式,以描绘自然中的花卉、鸟类、昆虫等为主要内容,强调形神兼备、写实精细、色彩艳丽和富有生气的特性。
在中国花鸟画发展的历程中,历代画家对自然万物的认识与表现有了不同的见解和实践,形成了多种艺术风格和流派。
早期的花鸟画以简练、雅致、清新的风格著称,如唐代花鸟画家王维的《竹石图》和宋代花鸟画家韩干的《花鸟卉石图》等作品,深受人们的喜爱和推崇。
随着历史的演进,中国花鸟画逐渐朝着技艺的更高层次和表现的更深层次发展。
明代花鸟画的体现主要是承袭和发展宋代花鸟画的精神,形成了“以写实为宗、以技艺为根、以自然为素”的特点,如祝允明的《杜鹃花鸟图》和唐寅的《筍竹图》等著名作品,都描绘了极具写实感的花鸟。
清代花鸟画的发展,则呈现出更加真实、清晰、灵动、厚重的特征。
如郎世宁的多种花鸟作品,刻画了动态与静态相结合的形态,用线条流畅细腻、色彩基调饱满、微妙而富有神韵地渲染瞬息万变的自然。
近现代,中国花鸟画逐渐走向了现代化、国际化的发展道路,新兴的花鸟画家有自己的明确风格和个性,以现代的表现手法、创意和意识革新开创了一个全新的时代。
例如,姜昆的《秋菊》、吕其明的《老鹰抓鸡》、陆润庠的《白菊》等作品更加注重表现色彩的对比、形态的艺术和心灵的传达,以及对自然生态的反思和关注。
总之,中国花鸟画的发展和演进充分反映了历史与时代变迁,也反映了中国文化的精髓。
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花鸟画都是一个价值高且富有时代感的艺术品类。
浅论对中国花鸟画的认识
浅论对中国花鸟画的认识中国花鸟画是中国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艺术底蕴。
它既是中国传统绘画的代表之一,也是中国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
在花鸟画中,画家以花鸟为题材,通过对自然界的观察和描绘,表达了对自然美的追求和对生活的热爱,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审美情趣和审美情感。
中国花鸟画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最早的花鸟画可以追溯到殷商时期,后来在宋代达到了鼎盛时期。
中国花鸟画的发展经历了酿、唐、宋、元、明、清等历代,每个时期都有不同的特点和风格。
而在元朝以后,花鸟画在中国画中便固定下来,成为了中国画的一个单独门类。
中国花鸟画的创作方式主要包括笔墨、构图、色彩和意境。
在笔墨上,画家通常使用水墨或彩墨,运用粗细、浓淡、干湿等变化来表现花鸟的形态和神韵。
在构图上,画家注重布局和结构,力求富有韵律和动感,让整幅画呈现出一种和谐的美感。
在色彩上,画家通常运用鲜明的色彩和对比,以突出花鸟的形态和气息。
在意境上,画家注重通过花鸟的描绘,表达出自然界的美好和人生的哲理,引起观者的思考和共鸣。
中国花鸟画在表现方式上注重写意,即追求画家对花鸟的主观感受和审美情感,而不是简单的自然写照。
中国花鸟画家通常通过对自然界的细致观察和恰到好处的夸张,表现花鸟的灵动和神韵,展现出花鸟画独特的审美趣味和艺术魅力。
明代著名花鸟画家徐渭的《百花图》尤为经典,画中百花争艳,生动传神,给人以无限遐想。
与西方绘画的写实主义不同,中国花鸟画更注重意境的营造,通过对花鸟的表现来表达画家内心深处的情感和思想。
正因为如此,在中国花鸟画中常常融入了儒家的高尚情操、佛家的超然境界和道家的隐逸情怀,使得中国花鸟画更富有文化内涵和精神内蕴。
中国花鸟画不仅在绘画艺术上有着独特的价值,同时也在文化传承上有着重要的意义。
中国传统文化对花鸟的崇拜和赞美使得花鸟画成为了中国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花鸟画不仅是中国绘画的一个重要门类,也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表现形式。
花鸟画基础知识课件ppt
笔法多变
花鸟画的笔法灵活多变,根据不同物 象的形态、质感、纹理等特点,采用 不同的笔法表现。
墨色丰富
花鸟画善于运用墨色,通过墨的浓淡、 干湿、深浅等变化,表现出丰富的色 彩层次和质感。
笔墨交融
花鸟画的笔墨交融,通过笔法和墨色 的相互融合,形成一种独特的艺术效 果。
写意传神
花鸟画的笔墨注重写意传神,通过笔 墨的挥洒,表现出物象的神韵和意境。
着色渲染
在完成构图后,画家需 要运用色彩理论,对画 面进行着色渲染。着色 渲染时要注重色彩的搭 配、明暗对比、冷暖对 比等,以营造出丰富的
视觉效果。
细节刻画
最后,画家需要对画面 中的花、鸟、草、木等 元素进行细致的刻画, 使画面更加生动、逼真 。细节刻画需要画家具 备扎实的绘画功底和敏
锐的观察力。
学习花鸟画的技巧与方法
花鸟画的创作过程
第一季度
第二季度
第三季度
第四季度
观察与构思
首先,画家需要对自然 中的花、鸟、草、木等 元素进行细致的观察, 从中获取灵感。然后, 根据观察结果进行构思 ,确定画面的主题、构 图和表现手法。
构图布局
在构思的基础上,画家 需要运用绘画技巧,如 点、线、面、色彩等, 进行画面的构图布局。 合理的构图布局能够使 画面更加和谐、美观。
不断实践创作
通过不断实践创作,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提高自己 的创作能力。同时,通过反思与总结,不断改进自己的绘 画技巧和表现手法。
如何提高花鸟画的创作水平
深入学习传统与 现代技法
深入学习传统花鸟画的技法 ,同时关注现代花鸟画的发 展动态,吸收现代技法的精 华,为自己的创作提供更多 可能性。
拓展知识面与审 美视野
营造出深远的空间效果。
浅论对中国花鸟画的认识
浅论对中国花鸟画的认识中国花鸟画起源于古代的宫廷绘画,经过数百年的发展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艺术风格。
花鸟画是中国画的一个重要分支,以描绘花卉、鸟兽为主要内容,取景纳物,表现自然之美。
中国花鸟画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朝和五代十国时期,当时的宫廷绘画艺术非常流行,且具有浓郁的佛教、道教氛围,人们对自然、生命、灵性等问题的思考也在互相影响。
到了宋代,花鸟画已经成为广泛流行的艺术形式,绘画家通过各自的创作和技巧,为这种艺术形式注入了新的生命力。
明代到清代,花鸟画经历了一段比较稳定的发展期,绘画家们从万物中汲取灵感,强调物象之美和精神气息的表达,创造出了诸如花鸟五百年、麒麟图等经典之作。
中国花鸟画的艺术特点可以用“写实、雅俗共赏、文人气息”来概括。
首先,花鸟画注重对自然界的观察和写实,绘画家们要深入到峥嵘起伏的大自然中去,捕捉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不同气象下的花卉、鸟兽形态,展现它们的自然之美。
其次,花鸟画在艺术审美上是雅俗共赏的。
无论是平民百姓还是杰出文人,都可以从中感受到自然之美、生命之灵性,这也是中国古代绘画艺术一贯的传统。
最后,花鸟画带有浓厚的文人气息。
花鸟画家往往涉猎广泛,在其作品中融入了诗词、文学、历史等元素,创造出了既注重感性表达,又重视思辨内涵的艺术风格。
相比于西方画的透视、明暗、构图等技巧,中国花鸟画更为简洁、素雅。
它以构图清新、色彩淡雅、造型简洁为主要特色,强调线条之美、色彩之美、形态之美,通过虚实结合、笔墨浓淡的运用,表现出每一种花卉、鸟兽的性格、特点和美感。
花鸟画家不局限于花鸟本身,更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把生命的宁静、力量、温柔、优雅等多种情感交融于画面之间。
中国花鸟画作为中国画的一个重要分支,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艺术魅力,深受人们的喜爱和推崇。
创作花鸟画需要有对自然世界的敏锐观察力和情感表达力的熟练运用,也需要有对历史、文化传统的深入了解和理解,以此来赋予画面更深层次的内涵和情感。
中外艺术家们在吸收传统文化艺术的同时,也能够通过创新、创造,为花鸟画注入新的思想和艺术风格,推动中国花鸟画的创作和发展。
浅论对中国花鸟画的认识
浅论对中国花鸟画的认识中国花鸟画是中国传统绘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文化遗产中的珍宝之一。
自古以来,中国人就热爱花鸟,将其视作美好的象征,因此花鸟画在中国画家的笔下得到了充分的表现,成为表现中国传统文化和审美情趣的重要载体。
在中国花鸟画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具有极高的欣赏价值和艺术价值。
下文将从中国花鸟画的历史渊源、表现手法、题材内容和当代发展等方面进行浅论,以期更好地认识和理解中国花鸟画。
关于中国花鸟画的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甲骨文和青铜器上。
在汉朝时期,花鸟画已经开始成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在唐代达到了鼎盛,成为宫廷和士大夫社会的主要艺术表现形式。
其后,中国花鸟画在宋元时期进一步发展,形成了以工笔绘画为主的传统,明清时期则形成了以写意绘画为主的另一种风格。
这些历史渊源使得中国花鸟画具有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传统,成为了中国绘画的一部分。
中国花鸟画的表现手法主要有工笔和写意两种。
工笔花鸟画以线条为主,用笔勾勒清晰的轮廓,再上色,重在细腻入微地描绘花叶、鸟羽的细节,刻画出真实感。
这种表现手法要求画家功底深厚,技法精湛。
而写意花鸟画则以意境为主,不拘泥于细节,追求意境的表现,通过简练而富有力度的笔墨,以及深邃的情感表达来揭示事物的本质和内在的美。
两种手法各有千秋,分别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不同的绘画流派中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和表现,成为了中国花鸟画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
就中国花鸟画的题材内容而言,基本上来源于自然界的花鸟昆虫,以及一些富有象征意义的植物和动物。
画家们通过对这些自然的描绘,表现对自然界的热爱,同时也赋予了这些花鸟画更加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
中国花鸟画所表现的不仅仅是自然风物,更是绘画者对自然界的感悟和情感的表达。
从古至今,中国花鸟画的题材内容丰富多样,同时也随着时代的变迁而有所发展和变化,但始终贯穿其中的是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以及中国画家们独特的审美情趣和艺术追求。
在当代中国,花鸟画作为中国传统绘画的重要组成部分,得到了继承和发展。
国画花鸟的知识点总结
国画花鸟的知识点总结一、国画花鸟的历史渊源国画花鸟起源于古代中国的壁画和装饰艺术,最早可以追溯到商周时期的青铜器上的装饰图案。
在汉代以后,花鸟画开始独立出来,成为独立的题材。
唐代是中国花鸟画的重要发展时期,当时出现了不少杰出的花鸟画家,如吴道子、顾恺之等,他们为后世的花鸟画家树立了榜样。
宋代时,花鸟画进一步发展,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技法。
明清时期,则出现了许多著名的花鸟画家和理论家,如文征明、唐寅等,他们对花鸟画的研究和实践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遗产。
近现代,中国花鸟画又受到西方绘画的影响,融合了现代艺术的元素,呈现出多样化的风貌。
二、国画花鸟的题材和对象国画花鸟的主要题材就是花和鸟,但并不局限于此。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花鸟与四季、节令、寓意等有着密切的关联,因此花鸟画的题材也相对丰富。
在描绘花鸟的时候,画家们还会加入一些其他元素,如树木、石头、昆虫等,以丰富画面的层次和情趣。
三、国画花鸟的表现手法国画花鸟的表现手法主要包括写意、工笔和泼墨等几种。
写意花鸟更重视对形态和神韵的把握,追求意境和意蕴;工笔花鸟则着重于细节的描绘和色彩的运用,追求写实和精细;而泼墨花鸟则强调墨的运用和水墨的韵味,追求意外和变化。
不同的表现手法展现了不同的艺术境界和审美趣味,各具特色。
四、国画花鸟的技法和要领国画花鸟的绘制需要掌握一定的技法和要领。
首先是线描,线条是国画的灵魂,能否运用得当,关系到整幅画面的形象。
其次是水墨运用,要善于控制水墨的深浅和干湿,才能表现出花鸟的神韵。
另外还要注意色彩的搭配和运用,要根据花鸟的品种和季节来选择合适的颜料,使画面更加丰富和生动。
五、国画花鸟的艺术特点国画花鸟有着独特的艺术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注重神韵,追求意境和情趣;二是擅长运用留白,善于利用虚实的对比;三是善于用线条勾勒,追求笔墨的韵味和生动;四是讲究色彩的韵味,追求色彩的变化和层次。
六、国画花鸟的艺术价值国画花鸟有着丰富的艺术内涵和审美价值,它不仅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也反映了自然界的美丽和生命力。
浅论对中国花鸟画的认识
浅论对中国花鸟画的认识中国花鸟画是中国传统绘画中的一种重要流派,历史悠久,影响深远。
它以花卉、鸟类为题材,以笔墨勾勒,色彩斑斓,形神兼备,富有生活气息。
中国花鸟画以其独特的表现方式和艺术魅力,吸引了无数绘画爱好者和艺术鉴赏者,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中国花鸟画源远流长,其历史可以追溯至唐代,隋唐五代时期,花鸟画达到了新的高度,成为了中国绘画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
《董莱花鸟图》等作品,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影响了后世。
随着历史的演变,中国花鸟画逐渐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不断吸收外来文化,不断创新发展,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中国花鸟画在内容上独具特色,它以花卉、鸟类为主要表现对象,通过对自然界万物的观察和理解,以及对生活情感的表达,展现出了中国人特有的审美趣味和哲学意蕴。
中国花鸟画擅长用艺术的手法表现出花卉的娇媚、鸟类的灵动,将自然的美景和美好的情感融入到作品之中,给人以愉悦和美的享受。
中国花鸟画在形式上也有其独特之处,它注重形神兼备,以简练的线条和浓淡适宜的色彩表现事物的形态和气氛,追求意境和情趣,并注重对物象的写实性和艺术的再创造,使作品既具有一定的真实性,又蕴含着艺术家的审美情感和个性风格。
中国花鸟画以其独特的魅力和表现方式,形成了自己特有的审美标准和表现手法。
中国花鸟画在艺术上的价值不言而喻,它以优美的形态、丰富的内涵、独特的韵味,吸引了无数的艺术爱好者和收藏家。
中国花鸟画给人以美的享受,并深刻地反映了中国人的审美情趣和精神追求,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
它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绘画艺术的瑰宝之一。
中国花鸟画在当代也得到了充分的重视和发展,许多优秀的画家通过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绘画的精髓,注入了新的时代气息和个人风格,推动了中国花鸟画的创新和发展。
当代艺术界也不断探索中国花鸟画在当代艺术中的价值和地位,推动中国花鸟画走向世界,展现其独特的魅力和魅力。
中国花鸟画作为中国传统绘画的一种重要流派,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和表现方式,给人以美的享受,并深刻地反映了中国人的审美情趣和精神追求。
国画花鸟写意知识点总结
国画花鸟写意知识点总结国画花鸟写意是中国传统绘画的一个重要流派,它以花鸟为主题,以写意的手法表现艺术家的个性和情感。
在中国绘画史上,花鸟画一直占有重要地位,它不仅是中国绘画的传统题材之一,更是体现传统文化内涵和审美情趣的重要载体。
下面我将从花鸟画的起源发展、特点与技法、名家作品等多个方面进行介绍。
一、花鸟画的起源和发展花鸟画作为中国绘画的重要题材之一,起源于古代中国的考古时期,最早的花鸟画出现在商周时期的青铜器、陶器上。
随着历史的发展,唐代的李思训、宋代的朱买臣等诸多画家都在花鸟画上取得了杰出的成就。
明清时期,花鸟画进入了繁盛的时期,上至宫廷贵族,下至市井百姓,无不对花鸟画情有独钟。
20世纪初,中国画家齐白石等人提出了“写意”的绘画理念,使得花鸟画的表现手法更加丰富多样。
二、花鸟画的特点与技法1. 着重意境:花鸟画以情境、意境为主,不拘泥于具体写实,注重画家的个性表达和情感表达。
2. 线条丰富:花鸟画线条丰富多样,有直线、曲线、折线等,通过线条勾勒出花鸟的形态和神韵。
3. 用墨注重:花鸟画以水墨为主要工具,注重用墨,通过淡墨、浓墨的运用,创造出丰富的层次感和笔墨质感。
4. 点、线、面结合:花鸟画的技法包括点画、线描、面绘等,通过这些技法的巧妙运用,表现出花鸟的韵味和生动感。
三、花鸟画的名家及代表作品1. 李唐《白菊图》:李唐是唐代著名的花鸟画家,他的花鸟画具有浓墨重彩和秀丽高远的特点,其中《白菊图》堪称他的代表作之一。
2. 朱买臣《松竹梅鸟图》:宋代画家朱买臣擅长花鸟画,他的作品《松竹梅鸟图》以松竹梅和麻雀为题材,通过简洁的线条和浓淡的墨色,表现出了松竹梅的青翠和鸟儿的生动。
3. 齐白石《冬梅图》:齐白石是20世纪著名的花鸟画家,他的花鸟画以激励、奔放的笔墨和独特的造型风格而著称,《冬梅图》是他的代表作品之一。
四、花鸟画的现代发展随着时代的变迁,花鸟画也在不断地发展和创新。
现代花鸟画家在传承传统的基础上,充分吸收西方绘画的表现手法和理念,使得花鸟画的风格更加多元化和现代化。
浅论对中国花鸟画的认识
浅论对中国花鸟画的认识中国花鸟画作为中国传统绘画艺术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历史可追溯至唐代。
它是以花卉、草木及鸟兽等自然界中的动植物作为主体,通过细腻、传神的笔法来表现出生命的美妙和自然的和谐。
在中国文化中,花鸟画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它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种文化载体,以及一种审美体验。
中国花鸟画的创作与欣赏,注重的是“神似”这一概念。
神似是指花鸟画作品的创作要表现出自然界万物的法则、气质和精神,而非仅仅表现出形似。
因此,“神似”更强调画家必须具备精湛的绘画技能,掌握绘画的基本结构和要素,才能更好地传达花鸟的本质和精华。
中国花鸟画的艺术特点是高度概括性。
花鸟画凭借形而上的表现力,将万物的生命之美尽可能地凝聚于画面之中,表现的不仅仅是物态的外形和色彩的变化,更是隐藏在形式之外的生命力和气魄。
同时,在花鸟画的创作中,艺术家更强调文化内涵,加入文化符号和象征符号以表现出画家的内心感受及态度。
在花鸟画的构图中,平面构图是其中一种重要的表现手法。
平面构图是指画家将花鸟的各种线条、色块、形态、姿态等元素,根据一定的规律和意图在画面上进行有机的组合,以达到良好的视觉效果。
而且,花鸟画也同样重视色彩的运用,不断强化色彩的鲜艳度和表现力。
通过勾勒出花卉和鸟兽的特性,使得花鸟画更具有生命力和表现力,给欣赏者带来极大的视觉享受。
最后,中国花鸟画不仅是传统绘画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一种文化瑰宝,是中国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重要载体。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中国花鸟画已经从传统的静态表现形式逐渐转向与其他形式艺术进行结合的多元发展。
而在未来,我们相信中国花鸟画将继承传统、开创未来,在全球范围内发展壮大。
浅论对中国花鸟画的认识
浅论对中国花鸟画的认识中国花鸟画是中国传统绘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在中国文化传统中,花鸟画一直都是一种备受推崇的绘画形式,它不仅反映了中国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追求,更是在艺术表现上有着独特的魅力。
本文将从中国花鸟画的起源、特点和发展等方面进行浅论,以加深人们对中国花鸟画的认识。
中国花鸟画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的绘画艺术。
据历史记载,早在唐代,中国人民就已经开始对花鸟进行绘画创作了。
在唐代诗人王维的《鸟鸣涧》诗中,就有描绘了鸟的形象。
而到了宋代,中国花鸟画真正迎来了一个鼎盛的时期,许多著名的花鸟画家如赵佶、徐渭等相继出现,他们的作品为中国花鸟画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在明清时期,花鸟画更是成为了绘画艺术中的重要流派,许多著名的花鸟画家如沈周、文征明等相继涌现,他们以其细腻的笔墨和独特的艺术手法,成为了中国花鸟画的代表人物。
中国花鸟画有其独特的艺术特点,首先是追求写实性。
中国花鸟画家在创作花鸟画时,都力求对花鸟进行精准的观察和描绘,力求将花鸟的形态、神态和动作表现得栩栩如生,以求达到艺术再现的效果。
其次是注重意境的营造。
在中国花鸟画家的创作中,他们不仅仅是追求花鸟形象的逼真,更注重通过对意境的构建来表现出对自然的感悟和生活的情感。
他们往往会通过选材、构图和色彩等手法来表现他们对自然美的独特见解,使作品更具有诗意和情感。
中国花鸟画的艺术手法也十分丰富多样,画家们在创作中会采用勾线、泼墨、渲染等技法,以展现出花鸟的魅力和生命力。
随着时代的变迁,中国花鸟画也在不断发展变化。
如今,中国花鸟画已经不仅仅限于传统的纸本绘画,画家们还会尝试用不同的媒介和材料来进行创作,如水墨、丝绸、绢布、陶瓷等,以丰富花鸟画的表现形式。
中国花鸟画的主题也在不断拓展,其题材已经不仅仅局限于花鸟本身,而是会将花鸟与山水、人物等元素结合,以使画面更加丰富多彩。
在国际舞台上,中国花鸟画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认可,许多中国花鸟画家的作品都参加了国际艺术展览,并受到了国际艺术界的赞誉。
中国花鸟画介绍
中国花鸟画是中国传统的三大画科之一,它以动植物为主要描绘对象,通过描绘花鸟虫鱼等形象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审美观念。
花鸟画在表现形式上注重物象的形神关系,追求一种意境的表现。
中国花鸟画的特点是注重写生,追求形似。
在色彩运用上,花鸟画多用重彩,笔法细腻,注重细节的描绘。
同时,花鸟画还注重画面的布局和构图,通过巧妙的构图来表现自然的美感。
中国花鸟画的传统技法包括勾勒、渲染、没骨、工笔、写意等。
其中,勾勒和渲染是花鸟画的基本技法,而没骨和工笔则是花鸟画的重要技法。
在表现手法上,花鸟画多采用象征、寓意等手法来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审美观念。
中国花鸟画在表现主题上非常广泛,包括花卉、鸟类、昆虫、走兽等。
其中,花卉是花鸟画中最常见的主题之一,包括牡丹、梅花、菊花等。
鸟类也是花鸟画的重要主题之一,包括鹰、鸽、燕等。
此外,昆虫、走兽等也是花鸟画的表现对象。
总之,中国花鸟画是一种具有独特魅力的艺术形式,它通过描绘花鸟虫鱼等形象来表现自然的美感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花鸟画被视为一种高雅的艺术形式,深受人们的喜爱和推崇。
浅论对中国花鸟画的认识
浅论对中国花鸟画的认识中国花鸟画是中国传统绘画的重要分支,由于其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法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深受广大人民群众和艺术界的喜爱与推崇。
本文将对中国花鸟画的认识进行浅论。
中国花鸟画是中国传统绘画的重要组成部分,起源于古代的绘画风格,历经千百年的发展与演变。
其继承了中国绘画传统的独立性和自由性,强调笔墨技巧的精湛与创作方式的独创。
在中国绘画史上,花鸟画占有重要地位,成为国画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
中国花鸟画以传统文化为基础,充分展现了中国人对自然与生命的敬畏和喜爱。
中国人对花鸟有着极其深厚的情感,将之视为自然界的精彩之作。
在花鸟画中,艺术家通过精心描绘画面中的花卉、鸟类等元素,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赞美和对生命之珍视。
中国花鸟画注重形神兼备,即注重物象的真实性和神韵的表现。
不同于西方绘画追求逼真的描绘,中国花鸟画注重形神合一的表达效果。
艺术家通常会通过运用精细的线条和墨色,捕捉所绘花鸟的灵动与生命气息,使观者感受到花鸟的自然之美和活力。
第四,中国花鸟画的风格多样,各具特色。
中国花鸟画源远流长,涌现出众多的名家画派和风格。
北宋赵孟堂的“赵家花鸟”,明代张大千的“大千花鸟”,都是中国花鸟画领域的杰出代表作。
每个画家都有着自己独特的创作风格和表现手法,丰富了中国花鸟画的艺术内涵和审美价值。
中国花鸟画的影响力和传承性在当代依然十分广泛和深远。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变迁,中国花鸟画已经从传统的纸本绘画扩展到不同的媒介和形式,如数码绘画、丝绸绣画、陶瓷绘画等。
中国花鸟画的创作主题和表现方式也在不断进行创新和改革。
无论是传统的笔墨卷轴,还是现代的绘画作品,中国花鸟画都在向世界传递着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
中国花鸟画作为中国传统绘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自然界花鸟的描绘,展现了中国人对自然与生命的热爱和敬畏,强调形神兼备的表现手法。
中国花鸟画的多样风格和丰富内涵,使之成为了中国绘画史上的珍贵财富和艺术瑰宝。
在当代社会中,中国花鸟画依然具有深远的影响力和传承性,为传播中华文化做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古代花鸟画赏析
中国古代花鸟画赏析中国古代花鸟画是我国传统绘画艺术中的一朵奇葩,它以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吸引了无数欣赏者。
本文将对中国古代花鸟画进行赏析,带您领略这一艺术形式的魅力。
一、中国古代花鸟画概述花鸟画是中国画的一种,主要以花卉、鸟类、昆虫等为描绘对象。
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而真正成熟则在唐代。
历经宋、元、明、清等朝代的演变,花鸟画逐渐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丰富的表现手法。
二、赏析花鸟画的要点1.构图:中国古代花鸟画的构图讲究“疏密有致、计白当黑”。
画面中的空白部分与实体部分相互呼应,形成一种和谐的美感。
2.笔墨:花鸟画的笔墨运用十分讲究,画家通过对线条、墨色的把握,表现出物体的质感和空间感。
3.意境:花鸟画追求意境的深远,通过描绘自然景物,抒发画家的情感和审美理想。
4.寓意:中国古代花鸟画常常借助物象寓意吉祥,如梅、兰、竹、菊寓意“四君子”,鱼寓意“年年有余”等。
三、经典花鸟画作品赏析1.《千里江山图》- 郑板桥《千里江山图》是清代著名画家郑板桥的代表作品。
画面描绘了山水、花鸟、人物等多种元素,展现了大自然的壮美和生机。
画中的鸟儿形态各异,生动活泼,充分体现了画家深厚的功底和高超的技艺。
2.《百鸟朝凤图》- 佚名《百鸟朝凤图》是一幅宋代花鸟画作品,描绘了凤凰立于岩石之上,百鸟朝拜的壮观场面。
画面色彩丰富,线条流畅,展现了凤凰的尊贵和百鸟的虔诚。
3.《寒雀图》- 任伯年《寒雀图》是近现代著名画家任伯年的作品。
画面描绘了严寒中,一群麻雀相互依偎、觅食的情景。
画家通过对麻雀神态的细腻描绘,表现了生命的顽强和坚韧。
四、总结中国古代花鸟画是我国传统艺术宝库中的瑰宝,它以独特的艺术魅力,展现了大自然的美丽和画家的情感。
中国古代花鸟画鉴赏概述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中国花鸟画家为何钟情于表现
“四君子”
移情草木
中国花鸟画
• 什么是古代花鸟画
• 中国古代花鸟画的特点
• 古代花鸟画的表现形式 • 古代花鸟画的历史轨迹及作品欣赏 • 小结和思考
古代花鸟画的历史轨迹及作品欣赏
(一)原始社会,中国花鸟画已萌芽,最早描绘花鸟的作品,是新 石器时期画在彩陶上的鸟、鱼、蛙及类似花草的装饰图 案。东汉陶 仓楼上的壁 画《双鸦栖树图》,是已知最早的独幅花 鸟画,南齐谢 赫《画品》记载的东晋画家刘胤祖,是已知第一位花鸟画家。
徐熙,为人宁静淡泊, 不慕名利,专心于绘事。 技法上,用笔不拘泥于精 勾细描,而是用粗笔浓墨 ,略施杂彩。在一定程度 上突破了唐以来细笔填色 表现奇花异鸟的格式,而 有所创造,开创了一种水 墨为主兼用色彩的新体貌 ,画史称为“徐体”,颇 能传达“野逸”之趣。
《雪竹图》是徐熙泛游 江湖,写生创作,清秀淡 雅,朴素自然,一丛竹林 蓬起,根秆枝叶皆用粗笔 浓墨,竹节用青色勾点, 随风摇曳。
(四)、花鸟画发展到了北宋,前期沿袭“黄家”画风,中后期则 出现了钟情于野景野趣的画家。他们注重写生,还善于表现运动中 的禽鸟和花草的姿势。
(五)、水墨写意“四君子画”(梅、兰、竹、菊)相继出现于南 宋及元代。明代是花鸟画大发展的时期,花鸟画融入了一些水墨写 意的笔势,从而赋予画面更多的生动性。随着写意花鸟的深入发展, 以明末的徐渭为代表自觉实现了以草书入画并强烈抒写个性情感的 变革。至清初朱耷则达到了史无前例的高水平。
中国古代 花鸟画的精神内涵:
中国古代有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传统, 也称为比兴手法。
花鸟画不是仅仅为了准确地描绘现实中 的花卉禽鸟,而是集中地体现了中国人与 自然生物的审美关系,借此抒发自己的情感, 间接地反映社会生活,体现一定的时代精神, 是人自身情感与理性的抒发。
第五章中国花鸟画
元 钱选 《花鸟图》
元 钱 选 《 秋 瓜 图 》
元 钱选 《八花图》
赵孟頫
元 王 冕 《 墨 梅 图 》
五代 黄筌 《写生珍禽图》
❖ 徐熙——南唐画家,
出身江南名族,家族
历代做官,他本人
五 代
“志节高迈,放达不 羁”,且不曾做官。
徐 他主要依靠师法自然 熙 和体验生活。
《
雪
竹 ❖ 先以淡墨勾染形象轮
图 》
廓和结构,略施淡彩,
形象真实生动。
思考:分析“徐黄体异”?
❖ 五代花鸟画以黄荃、徐熙为代表的两种风格流派, 即所谓“黄家富贵,徐熙野逸”。黄荃所作多为宫 廷中的奇禽名花,以极细的线条勾勒配以柔丽的赋 色,线色相容,几不见勾勒墨迹,情态生动逼真, 具有精湛艳丽的富贵气象。徐熙多画自然中的花竹 蔬果、禽鱼草虫,注重“落墨”,用笔不拘泥于精 勾细描,而是信笔抒写,略加色彩。画面清新雅致, 野趣盎然。
❖ 钱选——他早年的画工丽细致,偏向于院体 画,带有装饰性。后来的创作力求摆脱南宋 院体画的束缚,转向淡设色的水墨写意,风 格淡雅,但又不像一般的文人画家那样逸笔 草草,不求形似。
❖ 赵孟頫——他在元朝官至一品,在书法和绘 画上都有很高的造诣,书体被称之为“赵 体”。提倡“作画贵有古意,若无古意,虽 工无益”。
第五章中国花鸟画
一、花鸟画的起源阶段。(原始——汉)
❖ 新石器时代彩陶上有花、 草、鸟的图案,至青铜 时代,商周的青铜器上 有花瓣纹、鸟纹和凤纹 等,将这些花和鸟的形 象进行了抽象变形。
三、“黄家富贵,徐熙野逸”(五代花鸟
画)
❖ 五代时期的花鸟画摆脱了唐代装饰艺术的要 求,而趋向于写实,展示了人们对生活情趣 的追求和对美的享受,使得花鸟画与人物画 和山水画形成了“三足鼎立”之势,花鸟画 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五代花鸟画崇尚写生, 追求逼真的造型效果。从事花鸟画创作不仅 出现众多专家,而且以家族为中心形成流派。 其中以徐熙和黄筌的成就尤为突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丹青书画社2013年下半学期会员培训计划中国画教案分类:书画技法标签:国画艺术赏析文化授课人:李更新第一节中国花鸟画的基本概论教学内容:(一)中国花鸟画有两种分类法:(1)从画体分,花鸟画自五代“徐黄二体”分道以来,已形成了两种不同风格的表现形式。
一是工整细致、严谨周密的工笔花鸟画;二是洗练概括、活泼粗放的写意花鸟画。
写意花鸟画又分为大写意、小写意和工兼写三类。
(2)从设色分,花鸟画又可分为白描、水墨及着色三类,着色又分为淡彩和重彩。
所谓白描(也称线描),是用墨笔以线条勾勒表现对象,不敷任何颜色;所谓水墨,就是以墨当色,用浓淡不同的墨色完成画面效果的方法;所谓淡彩,就是在水墨的基础上施以透明的植物色,淡清典雅;所谓重彩,指设色浑厚浓重,艳丽夺目,所用颜料以不透明的矿物质颜料为主。
此外还有一种不勾墨线而直接用色和墨点染作画的没骨花鸟画。
(二)中国花鸟画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追求神似所谓神,不仅仅指人的神气和性格,物同样有神气、有性格。
画家在描绘一花一鸟、一草一木之时,不以形似为满足,追求的是对象之神,要紧紧抓住对象的内在的神韵气质,把它体现出来。
至于对象外在的形和色,并不是完全不去追求,因为神是离不开形的,离开了形,就没有神,神是在形之中体现的。
但是,在作花鸟画时,往往不受形的约束,在一定程度上从形和色的束缚中解脱出来,大胆地加以取舍和夸张,甚至于变形变色,借以达到追求神似的目的。
这一点,在写意花鸟画中表现的尤为明显,正如唐张彦远所说:“以气韵求其画,则形似在其间”。
只有在画中追求神似气韵,注重于神,神气表现出来了,形似也就在其中了。
白石老人的一段话说得更为精彩:“太似媚世,不似为欺世,妙在似与不似之间。
”这个“似与不似之间”就是指对象的神韵所在,也就构成了中国花鸟画的显著特点——把“形神兼备”作为绘画的最高境界。
(2)注重意境一幅优秀的花鸟画并不是花鸟的单纯描绘,而是借助于花鸟的描绘,表现画家对自然、对生活的感受和意愿。
被描绘的对象只是画家抒情达意的载体。
当画家的思想感情和表现对象的神韵气氛交融在一起,通过特殊的构思和形象塑造,巧妙地反映在画面上,使画产生一种动人的境界。
这就构成了意境。
因此,画家在作画之前,首先要对描绘的对象有一定的感受和认识能力,在一张画的意境中,不仅要把一些事物和观念告诉给欣赏者,而且要把画家自己的思想感情传达给欣赏者。
意境是花鸟画的灵魂,有了意境,作品才有感人的艺术魅力。
(3)讲究笔墨花鸟画非常讲究用笔和用墨,而且用笔有笔法,用墨有墨法,甚至从画面中一笔一墨的巧拙来认定画家的艺术修养和功力。
不理解这一点,便无法欣赏花鸟画,也不可能画好花鸟画。
清代花鸟画家恽南田说“有笔有墨谓之画”。
这是说,笔墨是花鸟画最重要的表现手段。
无论形象的刻画,还是意境的渲染,离开了用笔和用墨,便不可能成其为中国画了。
中国画之所以注重笔墨,跟书法有很大关系。
以书法笔意为画,使中国画的线条既能造型,又可表意,还具有独立的审美价值。
(4)随类赋彩花鸟画对于色彩的运用,有其一定的特色。
谢赫“六法”中的“随类赋彩”就是指根据对象的“类”来设色,不去描绘物体受光的影响而引起的色彩变化,也不去强调周围色彩的反射影响,而是着重描绘自然物象的固有色。
所谓固有色就是指所画对象物本身的颜色。
例如红花就是红色,绿叶就是绿色,不会变成别的颜色。
中国画家还十分注重用色彩表达自己的感情以及色彩对人感情的感染力,因此并不拘于对象的自然色彩,而是按所表现的主题需要,对色彩进行主观的设计和创造。
例如用墨或朱色来画竹画花鸟或其他事物,而不管自然界有没有这种颜色。
这是中国画色彩区别于西洋画色彩的重要特点。
花鸟画赋彩的另一个特点就是色彩的使用要谨慎,不轻用不乱用,有必要的地方才设色,并且一经设色之后,就不再随便涂改。
设色也要有笔法。
不论是点花还是厾叶,也不论是色淡还是色浓都同样要有笔法,而不能随意涂抹。
这一特点是中国画的色彩观点及中国画所用的绢和宣纸的性质所决定的。
(三)花鸟画的基本构图:处理时空的灵活性这里指的是花鸟画在章法布局上的“自由性”,它可以突破自然真实的限制,灵活地处理空间与时间的关系,其目的是充分的表现画家所追求的审美意境和美感形式。
花鸟画的章法,多半是近景或中景,远景的很少。
并且在同一画面上,大都采取俯平仰三结合的角度来处理花叶和鸟的位置。
画家所站的位置和视点是不固定的,可以上下左右前后自由移动,突破了空间的约束。
有时为了表现内容的需要,把时间不同的花鸟巧妙的置在同一画面上。
如五代徐熙的《百花图卷》把四季的花卉错落有致地组织在同一张画幅上,不但在时间上,连空间的约束也同时突破了。
花鸟画在经营位置的时候还往往把次要的背景完全剪裁掉,留有大块空白,使主体格外突出。
(四)花鸟画作品的文化形式:诗书画印的结合中国画家在画完一幅画之后,还要在画面上题款、盖章,这件作品才算最后完成。
题款,包括诗文和书法两种艺术。
诗、书、画、印都是独立的艺术品种,把它们综合起来,发挥着各自的艺术品能,又互相配合,相得益彰,这是中国民族绘画形式上的传统特色。
第二节中国花鸟画笔墨技法教学目的和要求1、通过示范使学生逐步掌握中国花鸟画的笔墨技法和在绘画中的运用。
2、突出笔墨技法在花鸟画当中的技法特点和重要地位。
3、在小品画和创作中能体现用笔和用墨的技法内涵。
教学内容:(一)笔法笔法就是用笔之法首先是执笔,正确的执笔方法应该是指实、掌虚、握笔略高为好。
以拇指和实指捏住笔管(拇指向下倾斜,两指相对捏住笔管),再以小指贴在无名指内下侧,协助无名指推挡。
这样笔管在手中既稳当又灵活。
指实就是手指捏笔管要实在,掌虚就是掌心要空灵。
在掌握执笔方法之后,还要懂得运腕方法应该是“腕平掌竖”。
掌能竖起,腕才能平;腕平,肘才能自然悬起,腕才能够灵活运用。
小画提腕,大画悬肘。
一般作画运臂、运肘、运腕,只有极精微处可以运指。
这虽属常识,但总关全局。
初学者起手入门要以规矩之法,一旦养成坏习惯就难改了。
用笔的内容包括“起笔”、“行笔”、“转折”、“收笔”四个方面。
“起笔”是指笔画的开端,“收笔”是指笔划的结束,起笔和收笔是线条形成的关键。
按照笔法要求,起笔要像书法揩书下笔那样,做到“竖笔横下,横笔竖下”,“欲左先右,欲上先下”的笔意,收笔要“无垂不缩,无往不收”,即勾线至尽处,应把笔收回,通常称为回笔。
笔的运行造成各种线的动势,直接关系到线条的气质和绘画的气韵。
因此,行笔的过程中是很讲究波折的,通常称“一波三折”。
所谓“波”是指掌握用笔起伏的形成,“折”是指行笔运转的方向变化,“转”是指用笔的转换。
行笔中,要使笔锋始终在笔线的中间,用力要均衡、沉着、有分量、压得实,线条才不至于飘浮;行笔要自然流畅,洒脱自如,这就要求在勾线时应胸有成竹、一气呵成,富有连贯性;行笔要富有节奏,富有弹性,笔画有轻重、缓急、起伏、顿挫的变化。
总之,行笔要做到“快而不飘,重而不板,慢而不滞,松而不浮”,以追求自然流畅,生动灵变、沉稳有力的艺术效果。
用笔要讲究笔法。
花鸟画的笔法主要有中锋、侧锋、逆锋三种。
由这三种运笔方法又变化出点、厾、皴、擦等多种技法。
中国画历来推崇的中锋用笔,是指执笔端正,笔锋基本上在笔线的中间。
这种线饱满、丰实、壮健、取其圆、厚、重,多用于表现结构和运动的主线。
侧锋用笔,是使笔杆倾斜,甚至横卧,不但用笔锋,有时候也用笔身乃至根接触纸面,笔锋常偏向线的一边。
这种用笔变化多,既可画出线又可画出面,具体表现力强、变化丰富生动的特点。
逆锋用笔,是笔锋在前逆向而行,与通常用笔方向相反,既可画中锋笔线,也可画侧锋笔线。
这种用笔由于笔锋在推进中由于遇到阻力散开,就有变化较丰富的飞白效果。
这种笔法比较滞涩、泼辣,多数是结合其他用笔运用的。
以上三种笔法,在做画过程中,经常是综合交替使用的。
有的花鸟画在勾勒可以基本以使用中锋用笔,但是,单一使用侧锋或逆锋的还不多见。
必须根据内容表现的需要,恰当地把多种笔锋运用结合起来,才富有表现力。
由以上三种笔法变化出的点、厾两种笔法是写意花鸟画中常用的表现技法。
点,在中国画里是相当重要的一种笔法。
所谓点是用中锋把笔端从上往下落到纸上,点好后,笔就离开纸面,不要停留,一停就僵。
花鸟画里的点法很多,有吻点、有卧点、戳点、捻点、散笔点等。
吻点是用力较柔、用笔较缓的点法,适合于表现花、叶、鸟体;戳点是用力较猛、用笔较快的点法,适合于表现飞鸟的羽毛及有动感的花叶;卧点是使笔腹一侧接触纸面的点法,适合于表现较大些的体面;捻点和揉点是用笔点下后再捻动或揉动的点法,适合画梅、桃、杏、海棠、樱花这类小花瓣和小叶;散点用笔锋散开的点地适合于表现苔草之类的不定形状。
无论何种点法都要结合书法的用笔方法进行运用。
要使笔笔之间相互照应,连贯一气,笔断而意不断。
厾,指运用大胆肯定而又准确的落笔,将墨色大块运行于纸上的方法,是写意花鸟画表现大面积墨色,产生恣肆酣畅效果的重要表现方法,且易产生墨、色、水的气韵,造就画面整体的气势。
可以单独用墨或用色风写,亦可色墨混用厾写,适合于表现芭蕉、荷叶、石头、大花、大叶等形象。
(二)墨法就是用墨的技法清沈宗骞说:“用墨之妙,在于以墨随笔”,说明用墨与用笔是分不开的,墨法是通过笔法来完成的。
用墨与用水的关系也很大,笔、墨、水三者的巧妙运用,才有“墨分五色”之说。
即由于笔含水墨多少不同,墨色可以呈现出从浓到淡五个层次——浓、淡、干、湿、焦。
这是大体的划分,实际运用起来,深浅的变化,还会更丰富。
墨的运用宜在单纯中求复杂,在统一中求变化。
一般以一种墨色为主,兼用其他,局部的变化不宜过大,大了就会“花”而“乱”,失去整体感。
对用墨的要求:干墨不枯,须腴润、不焦枯;湿墨不滑,不能涣漫、无笔力;浓墨不浊,不能呆滞,要笔迹分明;淡墨不薄,要有厚度、见骨力。
鸟画花常用的墨法有:浓墨法:墨中掺水少,色度较深,用以表现物象的阴暗面、凹陷处和近的物象。
浓墨不可过量,过多容易板滞、不生动,所以用浓墨必须沉着洗练。
淡墨法:墨中参水多,色度较浅,用以表现物体的向光面、凸出处和远处物象。
淡墨容易产生软弱无神之弊,所以用淡墨要明净无渣,要“淡而不薄”。
蘸墨法:用干净的湿笔尖蘸墨,使墨由笔尖向笔根自然渗开,形成由浓到淡的丰富色阶。
这种墨法丰富而自然、富于韵律。
破墨法:是指墨与墨重叠的方式,它是两种色度不同的墨、不同的水量的墨在尚未干时的重叠,渗化处既分明又模糊,具有一种丰富、浑厚、滋润的美,墨韵随之而生。
常取的方式有浓淡互破、枯润互破、水墨互破等;形态上有点、线、皴、擦对面的破以及面对点、线、皴、擦的破。
积墨法:是指一种湿墨对一种干墨的重叠。
通常是指淡墨对浓墨的重叠,又有小面积的浓墨对淡墨的重叠。
泼墨法:是泛指大墨量、大面积、大笔头的作品绘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