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花鸟画的基本概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丹青书画社2013年下半学期会员培训计划
中国画教案
分类:书画技法标签:国画艺术赏析文化
授课人:李更新
第一节中国花鸟画的基本概论
教学内容:
(一)中国花鸟画有两种分类法:
(1)从画体分,花鸟画自五代“徐黄二体”分道以来,已形成了两种不同风格的表现形式。
一是工整细致、严谨周密的工笔花鸟画;二是洗练概括、活泼粗放的写意花鸟画。
写意花鸟画又分为大写意、小写意和工兼写三类。
(2)从设色分,花鸟画又可分为白描、水墨及着色三类,着色又分为淡彩和重彩。
所谓白描(也称线描),是用墨笔以线条勾勒表现对象,不敷任何颜色;所谓水墨,就是以墨当色,用浓淡不同的墨色完成画面效果的方法;所谓淡彩,就是在水墨的基础上施以透明的植物色,淡清典雅;所谓重彩,指设色浑厚浓重,艳丽夺目,所用颜料以不透明的矿物质颜料为主。
此外还有一种不勾墨线而直接用色和墨点染作画的没骨花鸟画。
(二)中国花鸟画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追求神似所谓神,不仅仅指人的神气和性格,物同样有神气、有性格。
画家在描绘一花一鸟、一草一木之时,不以形似为满足,追求的是对象之神,要紧紧抓住对象的内在的神韵气质,把它体现出来。
至于对象外在的形和色,并不是完全不去追求,因为神是离不开形的,离开了形,就没有神,神是在形之中体现的。
但是,在作花鸟画时,往往不受形的约束,在一定程度上从形和色的束缚中解脱出来,大胆地加以取舍和夸张,甚至于变形变色,借以达到追求神似的目的。
这一点,在写意花鸟画中表现的尤为明显,正如唐张彦远所说:“以气韵求其画,则形似在其间”。
只有在画中追求神似气韵,注重于神,神气表现出来了,形似也就在其中了。
白石老人的一段话说得更为精彩:“太似媚世,不似为欺世,妙在似与不似之间。
”这个“似与不似之间”就是指对象的神韵所在,也就构成了中国花鸟画的显著特点——把“形神兼备”作为绘画的最高境界。
(2)注重意境一幅优秀的花鸟画并不是花鸟的单纯描绘,而是借助于花鸟的描绘,表现画家对自然、对生活的感受和意愿。
被描绘的对象只是画家抒情达意的载体。
当画家的思想感情和表现对象的神韵气氛交融在一起,通过特殊的构思和形象塑造,巧妙地反映在画面上,使画产生一种动人的境界。
这就构成了意境。
因此,画家在作画之前,首先要对描绘的对象有一定的感受和认识能力,在一张画的意境中,不仅要把一些事物和观念告诉给欣赏者,而且要把画家自己的思想感情传达给欣赏者。
意境是花鸟画的灵魂,有了意境,作品才有感人的艺术魅力。
(3)讲究笔墨花鸟画非常讲究用笔和用墨,而且用笔有笔法,用墨有墨法,甚至从画面中一笔一墨的巧拙来认定画家的艺术修养和功力。
不理解这一点,便无法欣赏花鸟画,也不可能画好花鸟画。
清代花鸟画家恽南田说“有笔有墨谓之画”。
这是说,笔墨是花鸟画最重要的表现手段。
无论形象的刻画,还是意境的渲染,离开了用笔和用墨,便不可能成其为中国画了。
中国画之所以注重笔墨,跟书法有很大关系。
以书法笔意为画,使中国画的线条既能造型,又可表意,还具有独立的审美价值。
(4)随类赋彩花鸟画对于色彩的运用,有其一定的特色。
谢赫“六法”中的“随类赋彩”就是指根据对象的“类”来设色,不去描绘物体受光的影响而引起的色彩变化,也不去强调周围色彩的反射影响,而是着重描绘自然物象的固有色。
所谓固有色就是指所画对象物本身的颜色。
例如红花就是红色,绿叶就是绿色,不会变成别的颜色。
中国画家还十分注重用色彩表达自己的感情以及色彩对人感情的感染力,因此并不拘于对象的自然色彩,而是按所表现的主题需要,对色彩进行主观的设计和创造。
例如用墨或朱色来画竹画花鸟或其他事物,而不管自然界有没有这种颜色。
这是中国画色彩区别于西洋画色彩的重要特点。
花鸟画赋彩的另一个特点就是色彩的使用要谨慎,不轻用不乱用,有必要的地方才设色,并且一经设色之后,就不再随便涂改。
设色也要有笔法。
不论是点花还是厾叶,也不论是色淡还是色浓都同样要有笔法,而不能随意涂抹。
这一特点是中国画的色彩观点及中国画所用的绢和宣纸的性质所决定的。
(三)花鸟画的基本构图:
处理时空的灵活性这里指的是花鸟画在章法布局上的“自由性”,它可以突破自然真实的限制,灵活地处理空间与时间的关系,其目的是充分的表现画家所追求的审美意境和美感形式。
花鸟画的章法,多半是近景或中景,远景的很少。
并且在同一画面上,大都采取俯平仰三结合的角度来处理花叶和鸟的位置。
画家所站的位置和视点是不固定的,可以上下左右前后自由移动,突破了空间的约束。
有时为了表现内容的需要,把时间不同的花鸟巧妙的置在同一画面上。
如五代徐熙的《百花图卷》把四季的花卉错落有致地组织在同一张画幅上,不但在时间上,连空间的约束也同时突破了。
花鸟画在经营位置的时候还往往把次要的背景完全剪裁掉,留有大块空白,使主体格外突出。
(四)花鸟画作品的文化形式:
诗书画印的结合中国画家在画完一幅画之后,还要在画面上题款、盖章,这件作品才算最后完成。
题款,包括诗文和书法两种艺术。
诗、书、画、印都是独立的艺术品种,把它们综合起来,发挥着各自的艺术品能,又互相配合,相得益彰,这是中国民族绘画形式上的传统特色。
第二节中国花鸟画笔墨技法
教学目的和要求
1、通过示范使学生逐步掌握中国花鸟画的笔墨技法和在绘画中的运用。
2、突出笔墨技法在花鸟画当中的技法特点和重要地位。
3、在小品画和创作中能体现用笔和用墨的技法内涵。
教学内容:
(一)笔法笔法就是用笔之法
首先是执笔,正确的执笔方法应该是指实、掌虚、握笔略高为好。
以拇指和实指捏住笔管(拇指向下倾斜,两指相对捏住笔管),再以小指贴在无名指内下侧,协助无名指推挡。
这样笔管在手中既稳当又灵活。
指实就是手指捏笔管要实在,掌虚就是掌心要空灵。
在掌握执笔方法之后,还要懂得运腕方法应该是“腕平掌竖”。
掌能竖起,腕才能平;腕平,肘才能自然悬起,腕才能够灵活运用。
小画提腕,大画悬肘。
一般作画运臂、运肘、运腕,只有极精微处可以运指。
这虽属常识,但总关全局。
初学者起手入门要以规矩之法,一旦养成坏习惯就难改了。
用笔的内容包括“起笔”、“行笔”、“转折”、“收笔”四个方面。
“起笔”是指笔画的开端,“收笔”是指笔划的结束,起笔和收笔是线条形成的关键。
按照笔法要求,起笔要像书法揩书下笔那样,做到“竖笔横下,横笔竖下”,“欲左先右,欲上先下”的笔意,收笔要“无垂不缩,无往不收”,即勾线至尽处,应把笔收回,通常称为回笔。
笔的运行造成各种线的动势,直接关系到线条的气质和绘画的气韵。
因此,行笔的过程中是很讲究波折的,通常称“一波三折”。
所谓“波”是指掌握用笔起伏的形成,“折”是指行笔运转的方向变化,“转”是指用笔的转换。
行笔中,要使笔锋始终在笔线的中间,用力要均衡、沉着、有分量、压得实,线条才不至于飘浮;行笔要自然流畅,洒脱自如,这就要求在勾线时应胸有成竹、一气呵成,富有连贯性;行笔要富有节奏,富有弹性,笔画有轻重、缓急、起伏、顿挫的变化。
总之,行笔要做到“快而不飘,重而不板,慢而不滞,松而不浮”,以追求自然流畅,生动灵变、沉稳有力的艺术效果。
用笔要讲究笔法。
花鸟画的笔法主要有中锋、侧锋、逆锋三种。
由这三种运笔方法又变化出点、厾、皴、擦等多种技法。
中国画历来推崇的中锋用笔,是指执笔端正,笔锋基本上在笔线的中间。
这种线饱满、丰实、壮健、取其圆、厚、重,多用于表现结构和运动的主线。
侧锋用笔,是使笔杆倾斜,甚至横卧,不但用笔锋,有时候也用笔身乃至根接触纸面,笔锋常偏向线的一边。
这种用笔变化多,既可画出线又可画出面,具体表现力强、变化丰富生动的特点。
逆锋用笔,是笔锋在前逆向而行,与通常用笔方向相反,既可画中锋笔线,也可画侧锋笔线。
这种用笔由于笔锋在推进中由于遇到阻力散开,就有变化较丰富的飞白效果。
这种笔法比较滞涩、泼辣,多数是结合其他用笔运用的。
以上三种笔法,在做画过程中,经常是综合交替使用的。
有的花鸟画在勾勒可以基本以使用中锋用笔,但是,单一使用侧锋或逆锋的还不多见。
必须根据内容表现的需要,恰当地把多种笔锋运用结合起来,才富有表现力。
由以上三种笔法变化出的点、厾两种笔法是写意花鸟画中常用的表现技法。
点,在中国画里是相当重要的一种笔法。
所谓点是用中锋把笔端从上往下落到纸上,点好后,笔就离开纸面,不要停留,一停就僵。
花鸟画里的点法很多,有吻点、有卧点、戳点、捻点、散笔点等。
吻点是用力较柔、用笔较缓的点法,适合于表现花、叶、鸟体;戳点是用力较猛、用笔较快的点法,适合于表现飞鸟的羽毛及有动感的花叶;卧点是使笔腹一侧接触纸面的点法,适合于表现较大些的体面;捻点和揉点是用笔点下后再捻动或揉动的点法,适合画梅、桃、杏、海棠、樱花这类小花瓣和小叶;散点用笔锋散开的点地适合于表现苔草之类的不定形状。
无论何种点法都要结合书法的用笔方法进行运用。
要使笔笔之间相互照应,连贯一气,笔断而意不断。
厾,指运用大胆肯定而又准确的落笔,将墨色大块运行于纸上的方法,是写意花鸟画表现大面积墨色,产生恣肆酣畅效果的重要表现方法,且易产生墨、色、水的气韵,造就画面整体的气势。
可以单独用墨或用色风写,亦可色墨混用厾写,适合于表现芭蕉、荷叶、石头、大花、大叶等形象。
(二)墨法就是用墨的技法
清沈宗骞说:“用墨之妙,在于以墨随笔”,说明用墨与用笔是分不开的,墨法是通过笔法来完成的。
用墨与用水的关系也很大,笔、墨、水三者的巧妙运用,才有“墨分五色”之说。
即由于笔含水墨多少不同,墨色可以呈现出从浓到淡五个层次——浓、淡、干、湿、焦。
这是大体的划分,实际运用起来,深浅的变化,还会更丰富。
墨的运用宜在单纯中求复杂,在统一中求变化。
一般以一种墨色为主,兼用其他,局部的变化不宜过大,大了就会“花”而“乱”,失去整体感。
对用墨的要求:干墨不枯,须腴润、不焦枯;湿墨不滑,不能涣漫、无笔力;浓墨不浊,不能呆滞,要笔迹分明;淡墨不薄,要有厚度、见骨力。
鸟画花常用的墨法有:
浓墨法:墨中掺水少,色度较深,用以表现物象的阴暗面、凹陷处和近的物象。
浓墨不可过量,过多容易板滞、不生动,所以用浓墨必须沉着洗练。
淡墨法:墨中参水多,色度较浅,用以表现物体的向光面、凸出处和远处物象。
淡墨容易产生软弱无神之弊,所以用淡墨要明净无渣,要“淡而不薄”。
蘸墨法:用干净的湿笔尖蘸墨,使墨由笔尖向笔根自然渗开,形成由浓到淡的丰富色阶。
这种墨法丰富而自然、富于韵律。
破墨法:是指墨与墨重叠的方式,它是两种色度不同的墨、不同的水量的墨在尚未干时的重叠,渗化处既分明又模糊,具有一种丰富、浑厚、滋润的美,墨韵随之而生。
常取的方式有浓淡互破、枯润互破、水墨互破等;形态上有点、线、皴、擦对面的破以及面对点、线、皴、擦的破。
积墨法:是指一种湿墨对一种干墨的重叠。
通常是指淡墨对浓墨的重叠,又有小面积的浓墨对淡墨的重叠。
泼墨法:是泛指大墨量、大面积、大笔头的作品绘制方法。
这种方法有一种自然感和和力度,有很大的自然性和随意性,容易出现既在情理之中又有意料之外的效果。
泼墨之法难在于形的概括,难在于既不能混沌一片,又不能笔笔分明,既分明又朦胧,运用于追求情趣、感觉以及在造型上无需很严格的题材与物象。
焦墨法:是指以浓墨渴笔来描绘自然物象的表现方法。
因笔中水分极少,勾出线来有“毛”的感觉,另有一番效果。
此外还有宿墨法、胶墨法等等,但是不论采取哪一种混合运用的墨法,都要注意墨色浓淡干湿的变化,以及墨自由渗透的特点,防止用墨的失宜和呆板。
第三节中国花鸟画的学习方法
(一)教学目的
教学目的通过老师在课堂直接指导下学习花鸟画的同时,而大部分时间都是以学生自学的形式进行,因此,用什么样的方法进行学习,是学生最为关心的问题。
传统的学习步骤是从临摹入手,因为临摹是学习传统的捷径,可以直接地吸取别人的经验和技巧,确实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
但是临摹只是一种学习的手段,并不是学习的目的,同时更需要向生活学习,通过写生、默写、速写等其他手段,打好造型基础,把在临摹过程中学到的传统技法,经过消化变成自己从事创作的营养。
二、教学内容
(一)临摹临与摹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临是对着原作照样画下来的,摹是用透明纸蒙在原作上或在灯光拷贝台上把原作的形象直接描下来,后者比较容易,方法简便、速度快,适合临摹形象复杂的大画,形象也较准确,但是容易忽略对原作的研究和分析,不利于造型能力锻炼。
初学者应多进行对临练习。
因为对临要边观察边进行再创作,力求达到原作的形神效果,所以对临能发挥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能锻炼其造型及构图能力,也就比摹写的收获大。
开始临摹要先易后难,从小到大,由简到繁,由现代作品上溯到古人作品,逐步提高作业的难度。
不要一开始就画很复杂的画,那样不仅一时不能取得好成绩,而且很容易丧失信心。
临摹时,不要拿笔就画,必须对临本仔细研读,从画中的整体气势、意境、构图、造型、笔墨、着色的方法步骤等几个方面去揣摩、理解,所谓“观千剑而后识器,操千曲而后晓声”就是这个道理。
对临本有一定的认识后,就可以动手试临。
当然,刚刚起步时心中一般无底,认识并不等于实践,只有实践多了才会真有所“悟”。
因此,要勤于动笔。
中国的宣纸与笔墨有它特殊的性能,尤其是生宣纸,水墨落纸犹如脱缰野马,只有反复地实践才能自由地驾驭。
“对临”到较为熟练时要试着“背临”,即在临摹的基础上,凭着记忆,默写出临本的部分或整体。
背临能加强记忆力,能加深理解原作的技法和技巧。
临摹应选择古今优秀的作品为范本,开始先选择自己喜爱的,并有高度成就的一种流派为主,以期达到“集各家所长,成一家之体”的目的,并使自己的见识和笔墨功夫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和丰富。
这样在以后的写生和创作中才能灵活运用,变化创新。
(二)写生通过临摹
基本上掌握花鸟画的一些规律和技法之后,就应该进行写生。
只有通过写生才能进一步加深对技法的理解。
写生是直接地面对形象描绘,可以深入细致地观察、分析、刻画对象,是学习花鸟画的主要途径和方法。
在实际学习过程中,应该是临摹、写生相结合,临摹、写生交替进行。
学习到一定程度时,则应该以写生和创作为主。
写生前不要急于动笔,首先要仔细观察花鸟的生长结构和基本形态特征,弄清来龙去脉,然后开始勾画。
开始写生要选择恰当的角度,以表现花鸟的优美姿态,不集中、不典型、良莠并存,所以在写生时要有选择地采集那些新鲜、生动、美丽的花鸟形象。
写生的形式多种多样,可以进行局部特写,也可以进行全景式写生,还可以从一朵花的正、侧、背面等不同角度去画。
在写生较为熟练后,就要同时进行组织加工,对于不美的、多余的,重复的花叶,要大胆地舍去,在合乎生长规律和符合构图美的原则下,应该允许“移花接木”——把其他植株上好看的花、叶吸收过来,重新进行构图,这样的写生在创作时用途更大。
还要养成随时随地带着速写本的习惯,既可写生,也可以记录生活感受。
但是真正生动感人的形象,常常要靠心记、默写。
心记是中国画写生的一个重要特征,可以说没有心记,就不可能有活泼、生动的中国花鸟画。
现在能够见到的绝大多数古代作品,都不是直接面对物象写生的,而是通过记忆,默背下来的。
可见实地写生、观察、心记与默写都是熟悉生活、搜集素材、创造艺术形象的重要途径。
李更新
2012年1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