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统计指标解释
农业业务统计报表守则说明及指标解释1.doc
农业业务统计报表制度说明及指标解释1 农业业务统计报表制度说明及指标解释农业业务统计报表是根据农业部门的管理需要而制定的。
业务报表具体反映了农业部门组织和指导农业生产的主要活动、成果,以及农业技术的发展水平。
业务报表作为生产报表的补充,同样是一项基本的农业信息,是各级农业部门引导生产,服务农业,进行决策的重要依据。
因此,业务报表与生产报表一样,必须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精神收集资料如实填报,力求数据符合实际。
业务报表由各县(市区)农业局组织调查填报,上报市农业局,市农业局负责汇总指标解释1、农业产业化基本情况统计表(1)产业化组织(指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总数: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指以市场为导向,通过龙头企业、中介组织、专业市场等把分散的农户与国内外市场联接起来,各利益主体按照合同约定、合作、股份合作等形式,利益互补,风险共担,使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有机结合的一种新的组织经营形式。
产业化组织是指由龙头企业、中介组织等通过多种方式联结农户,使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有机结合的组织。
产业化组织按利益联结方式和组织类型分别调查。
(2)按利益联结方式划分:有稳定、合理的利益联结关系,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与其他经营组织的根本区别,也是产业化经营的核心。
农业产业化经营利益联结方式是指参与产业化经营的各主体,形成一定的利益关系或结为利益共同体的手段或方式。
(3)合同关系:产业化组织在经营活动中,通过合同等契约方式向农户收购或销售农副产品等,合同双方具有明确的权利、义务关系,合同具有法律效力。
产业化生产基地和农户按合同要求进行生产,龙头企业或组织等按合同收购农产品,并及时按约定结算。
合同关系中的订单关系是指产业化组织与农户没有建立起长期、稳定、紧密的合作关系,没有订立长期合同,而是根据市场情况,主要依靠当年与农户新订立的合同或协议明确农产品生产、收购等事项的形式。
年履约订单成交额是指全年全部或部分完成的订单成交金额,年订单总额是指全年签订订单的资金总额(年履约订单成交额占年订单总额的百分比即为订单履约率)。
农业业务统计报表制度说明及指标解释
农业业务统计报表制度说明及指标解释农业业务统计报表是根据农业部门的管理需要而制定的。
业务报表具体反映了农业部门组织和指导农业生产的主要活动、成果,以及农业技术的发展水平。
业务报表作为生产报表的补充,同样是一项基本的农业信息,是各级农业部门引导生产,服务农业,进行决策的重要依据。
因此,业务报表与生产报表一样,必须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精神收集资料如实填报,力求数据符合实际。
业务报表由各县(市区)农业局组织调查填报,上报市农业局,市农业局负责汇总指标解释1、农业产业化基本情况统计表(1)产业化组织(指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总数: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指以市场为导向,通过龙头企业、中介组织、专业市场等把分散的农户与国内外市场联接起来,各利益主体按照合同约定、合作、股份合作等形式,利益互补,风险共担,使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有机结合的一种新的组织经营形式。
产业化组织是指由龙头企业、中介组织等通过多种方式联结农户,使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有机结合的组织。
产业化组织按利益联结方式和组织类型分别调查。
(2)按利益联结方式划分:有稳定、合理的利益联结关系,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与其他经营组织的根本区别,也是产业化经营的核心。
农业产业化经营利益联结方式是指参与产业化经营的各主体,形成一定的利益关系或结为利益共同体的手段或方式。
(3)合同关系:产业化组织在经营活动中,通过合同等契约方式向农户收购或销售农副产品等,合同双方具有明确的权利、义务关系,合同具有法律效力。
产业化生产基地和农户按合同要求进行生产,龙头企业或组织等按合同收购农产品,并及时按约定结算。
合同关系中的订单关系是指产业化组织与农户没有建立起长期、稳定、紧密的合作关系,没有订立长期合同,而是根据市场情况,主要依靠当年与农户新订立的合同或协议明确农产品生产、收购等事项的形式。
年履约订单成交额是指全年全部或部分完成的订单成交金额,年订单总额是指全年签订订单的资金总额(年履约订单成交额占年订单总额的百分比即为订单履约率)。
农业业务统计报表制度说明及指标解释
农业业务统计报表制度说明及指标解释第一章前言1.1简介农业业务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农业部门的决策和监管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实现对农业业务的有效监控和管理,需要建立科学且完善的统计报表制度。
本文档旨在介绍农业业务统计报表制度的相关内容,并解释其中的各项指标。
1.2农业业务统计报表的重要性农业业务统计报表是衡量农业部门经济活动的重要依据之一、通过对农业业务的统计分析,能够了解农业部门的运营状况、经济效益以及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这些分析结果可以为相关决策提供数据支持,帮助农业部门制定合理的发展战略和政策。
第二章农业业务统计报表制度说明2.1报表的周期和生成2.2报表的递交与审核生成的农业业务统计报表需要递交相关部门进行审核。
审核工作主要包括核对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和真实性等。
只有通过了审核的报表才能够具有法律效力。
2.3报表的发布与公开第三章指标解释3.1农作物播种面积农作物播种面积是指在特定时期内农业部门用于种植农作物的土地面积。
该指标可以反映农作物的种植规模和农业生产的潜力。
3.2农作物产量农作物产量是指在特定时期内农业部门生产出的农作物数量。
该指标可以反映农业部门的生产能力和市场供应情况。
3.3农产品价格农产品价格是指在特定时期内农产品的交易价格。
该指标可以反映农产品的市场价值和供求关系。
3.4农业投入成本农业投入成本是指在特定时期内农业部门用于生产农产品的投入费用。
该指标可以反映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
3.5农业收入农业收入是指在特定时期内农业部门通过销售农产品所获得的收入。
该指标可以反映农业部门的经济收益和盈利能力。
3.6农业综合效益农业综合效益是指在特定时期内农业部门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该指标可以反映农业部门的综合发展水平和对社会经济的贡献程度。
第四章结论通过建立科学且完善的农业业务统计报表制度,可以为农业部门的决策和监管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持。
农业业务统计报表中的各项指标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农业部门的运营状况、经济效益和面临的问题,为制定合理的发展战略和政策提供参考。
农业业务统计报表制度说明及指标解释
农业业务统计报表制度说明及指标解释农业业务统计报表是根据农业部门的管理需要而制定的。
业务报表具体反映了农业部门组织和指导农业生产的主要活动、成果,以及农业技术的发展水平。
业务报表作为生产报表的补充,同样是一项基本的农业信息,是各级农业部门引导生产,服务农业,进行决策的重要依据。
因此,业务报表与生产报表一样,必须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精神收集资料如实填报,力求数据符合实际。
业务报表由各县(市区)农业局组织调查填报,上报市农业局,市农业局负责汇总指标解释1、农业产业化基本情况统计表(1)产业化组织(指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总数: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指以市场为导向,通过龙头企业、中介组织、专业市场等把分散的农户与国内外市场联接起来,各利益主体按照合同约定、合作、股份合作等形式,利益互补,风险共担,使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有机结合的一种新的组织经营形式。
产业化组织是指由龙头企业、中介组织等通过多种方式联结农户,使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有机结合的组织。
产业化组织按利益联结方式和组织类型分别调查。
(2)按利益联结方式划分:有稳定、合理的利益联结关系,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与其他经营组织的根本区别,也是产业化经营的核心。
农业产业化经营利益联结方式是指参与产业化经营的各主体,形成一定的利益关系或结为利益共同体的手段或方式。
(3)合同关系:产业化组织在经营活动中,通过合同等契约方式向农户收购或销售农副产品等,合同双方具有明确的权利、义务关系,合同具有法律效力。
产业化生产基地和农户按合同要求进行生产,龙头企业或组织等按合同收购农产品,并及时按约定结算。
合同关系中的订单关系是指产业化组织与农户没有建立起长期、稳定、紧密的合作关系,没有订立长期合同,而是根据市场情况,主要依靠当年与农户新订立的合同或协议明确农产品生产、收购等事项的形式。
年履约订单成交额是指全年全部或部分完成的订单成交金额,年订单总额是指全年签订订单的资金总额(年履约订单成交额占年订单总额的百分比即为订单履约率)。
农业产业化统计指标解释
农业产业化统计指标解释什么是农业产业化?农业产业化是指在农业生产过程中,通过采用现代化的生产管理方式和技术手段,加强农业产品的加工、流通和销售等环节,形成一种有机的产业链条,使农产品能够更好地满足市场的需求,提高农民的收入和社会的综合效益。
农业产业化统计指标为了评估和监测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情况,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制定了一系列统计指标。
下面简要介绍一些常用的农业产业化统计指标及其解释:农业规模化经营率农业规模化经营率是指在总耕地面积中,规模化经营的农业用地所占比例。
规模化农业经营是指通过土地流转、托管、合作等方式,将散户耕地集中起来,实行统一经营、统一管理、统一服务的现代化农业生产方式。
规模化经营能够提高生产效率、减少成本、增加农民收入。
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数量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是指在农业产业化中能够承担引导和带动作用的大型企业。
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数量的增加,代表着农产品贸易、加工、运输等环节的现代化程度不断提高,同时也反映了相关政策的实施效果。
农产品加工率农产品加工率是指在农产品生产过程中,将原料农产品通过加工处理,制成符合市场需求的各种成品或半成品的比例。
农产品加工率是衡量农业产业化程度的重要指标,其大小的变化反映了农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的变化。
农村电商交易额农村电商交易额是指在农村地区,通过电子商务平台进行的各类商品交易的总金额。
农村电商的出现,能够扩大农民的销售渠道,降低交易成本,提高销售效率,同时也能够促进农业产业化的发展。
农村金融服务质量指数农村金融服务质量指数是指农村金融服务水平的综合评价指标。
包括农村金融机构数量、金融服务范围、服务质量、金融产品创新、金融宣传推广等方面的指标。
农业产业化的发展需要金融的支持,农村金融服务质量指数的提高,有助于提高农民的融资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推动农业产业化的进一步发展。
总结以上介绍的农业产业化统计指标,囊括了农业产业化的各个方面,从内部生产管理到外部市场环节都有涉及。
农业综合开发主要统计指标解释
农业综合开发主要统计指标解释(2010年度)农业综合开发:指在一定的时间里和确定的区域内,为全面开发利用农业资源,发展地区农业经济而进行的综合性生产建设活动。
开发的主要内容是平整土地、兴修水利、改良土壤、开垦荒地、植树造林、装备机械、改进生产技术、发展多种经营等。
它的最终目标是合理配置农业生产要素,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市场竞争力,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指在一定的时间和确定的区域范围内,为获得预期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经农业综合开发管理部门批准,由项目建设单位组织实施,通过综合投入,运用综合措施,对农业资源进行综合开发的投资活动。
国家自1988年起开始立项实施农业综合开发。
1988-1993年统称农业综合开发项目。
自1994年起,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分为两类,即土地治理项目和多种经营项目;自1999年起,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分为三类,增设科技示范项目;自2004年起,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分为两类,即土地治理项目和产业化经营项目,不再设立科技示范项目,从2008年起,2004年以前建设的科技示范项目全部完工。
此外,从1998年起,农业综合开发开始组织实施外资项目,先是组织实施了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加强灌溉农业二期项目,项目实施范围为河北、河南、山东、安徽、江苏5省以及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信息管理与培训中心,建设期为1998-2002年。
从2004年起,农业综合开发组织实施利用英国国际发展部赠款面向贫困人口农村水利改革项目,项目实施范围为河北、山东、河南、甘肃、江苏、安徽、四川、新疆8省(自治区)以及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项目实施的主要内容为在农业综合开发赠款项目区组建农民用水户协会,建设期为2004-2008年。
从2006年起,农业综合开发组织实施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加强灌溉农业三期项目和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农业科技项目。
农业综合开发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加强灌溉农业三期项目实施范围为河北、内蒙古、吉林、江苏、安徽、山东、河南、重庆、宁夏、云南10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建设期为2005-2009年。
农业统计年报及统计基点调查和定期报表主要指标解释
农业统计年报及统计基点调查和定期报表主要指标解释1、农作物总播种面积:是指全年各季各种农作物播种面积的总和。
现行农业统计制度规定,全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是指应该在本日历年度内收获的农产品的作物的播种面积之和。
其计算公式为:本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上年秋冬播种面积+本年春播作物面积+本年夏播作物面积=本年夏收作物播种面积+本年秋收作物播种面积。
2、农作物产量:指本年度全社会范围内生产农产品的产量,不论计划内外,数量多少,耕地上与非耕地上的农作物产量,都应统计在内。
各种主要作物产量按国家的统一规定计算。
作为粮食的薯类产量按五斤折一斤计算。
3、谷物:指稻谷、小麦、玉米、谷子、高梁和其他谷物,不包括薯类和大豆。
早稻是指从播种到成熟约在120天以内,中稻为120—150天,晚稻为150—180天。
其他谷物指除稻谷、小麦、玉米、谷子、高梁以外的一些子实主要用作粮食的作物,包括大麦、元麦(青稞)、莜麦、荞麦、糜子、黍子等。
硬粒小麦:指具有较高营养品质和良好(食品)加工品质的强筋小麦。
软粒小麦:指具有较高营养品质和良好(食品)加工品质的弱筋小麦4、园林水果:指在专业性果园、林地及零星种植果树上生产的水果(老口径水果)。
不包括瓜果类。
5、年末果园面积:指年末专业性果园面积,不包括果用瓜种植面积。
6、全年水果总产量:指包括园林水果(老统计口径水果)产量与瓜果类产量之和。
7、花卉种植面积:指在大田种植的花卉面积。
不包括设施及盆栽花卉。
8、蔬菜大棚:指由塑料膜覆盖,人能在内作业,以种植蔬菜为主的大棚,按占地面积计算。
9、猪、牛、羊出栏数:指育肥出售和自食的头数。
包括淘汰的和因伤死亡的耕牛、肉牛、奶牛和羊。
猪出售数包括个别地区习惯吃的“烤小猪”或出口的“乳猪”。
10、禽、兔出栏数:指统计期内出栏供屠宰的家禽和家兔。
不包括出卖的雏禽和幼兔。
11、屠宰数:指在本辖区内实际屠宰的出栏畜禽数量,包括由辖区外购进在本辖区内屠宰的数量。
农业产业化统计调查主要指标解析
农业产业化统计调查主要指标解析农业产业化是指将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各种资源要素通过市场化的方式进行整合,实现生产的规模化、集约化和专业化,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农民收入水平。
农业产业化统计调查是对农业产业化发展情况进行监测和评估的重要手段,通过对相关指标的解析可以更好地了解和把握农业产业化的趋势和特点,为进一步推动农业现代化提供科学依据。
以下是对农业产业化统计调查主要指标的解析。
一、产业组织形式指标农业产业化主要包括现代农业、农产品加工业、农业生态旅游等多个领域,产业组织形式是了解农业产业化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主要指标包括企业数量、经营规模和组织形式。
企业数量反映了农业产业化的发展规模和速度,经营规模直接影响着农业产业化的效益和经济效益。
二、农产品加工和销售指标农产品加工和销售是农业产业化的重要环节,也是农民增收的主要渠道。
主要指标包括农产品加工机械设备数量和使用情况、加工产品种类和质量、产品销售渠道和市场份额等。
这些指标可以反映农业产业化在加工环节的规模和效益,为农产品的销售和市场开拓提供数据支持。
三、人力资源和技术水平指标人力资源和技术水平是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重要支撑,也是评估农业产业化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主要指标包括从业人员技能水平、专业农业合作社的组织形式和运行状况、技术创新和研发能力等。
这些指标反映了农业产业化在人才培养、专业化组织和技术进步方面的表现,对于提高农业产业化的效率和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四、农业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指标农业产业化离不开对农业资源的科学利用和环境保护。
主要指标包括土地利用率、水资源利用效率、农药和化肥使用量、农村环境污染等。
这些指标可以反映农业产业化对资源的利用效率和环境的保护程度,为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数据支持。
五、农民收入状况指标农业产业化的最终目标是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因此农民收入状况是评估农业产业化效果的重要指标之一、主要指标包括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消费水平、农民就业和创业情况等。
主要统计指标解释
主要统计指标解释农业是指人类利用土地、水、气候等自然资源进行农业生产的一种经济活动。
农业对于国家的发展和人口的生活水平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农业经济中,有许多主要的统计指标,下面将对这些指标进行解释。
1.农业总产值:农业总产值是指农业生产中所有农产品的总产量与价格之积。
它通过衡量农业生产水平的高低来体现农业经济的发展情况。
农业总产值越高,说明农业生产效益越好,农民收入也会相应增加。
2.农产品产量:农产品产量是指特定农产品在一定区域和时间内的产量。
它能反映农业生产的规模和效益。
农产品产量的增长意味着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能够满足人们对食物和农产品的需求。
3.农业劳动生产率:农业劳动生产率是指单位劳动投入所能创造的农业产量。
它是衡量农业生产效率的重要指标,对于评估农业发展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意味着农业生产效益的增加,能够减少农民的劳动负担。
4.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农村居民人均收入是指农村居民在一定时间内所获得的平均收入。
它是评价农村居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指标,也是农业经济发展是否惠及广大农民的重要衡量标准。
农村居民人均收入的增加表明农民的收入水平提高,生活质量也会相应改善。
5.农业资产规模:农业资产规模是指农业经营者拥有的土地、农机设备、农产品和其他农业资产的总量。
它能反映农业经营者的生产规模和经营水平。
农业资产规模的扩大有助于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益和农民的收入水平。
6.农田面积:农田面积是指农业生产所用的耕地面积。
它是评价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粮食供应能力的重要指标。
农田面积的增加意味着农业生产的扩大和粮食供应的增加。
7.农业投入品使用量:农业投入品使用量包括农药、化肥、种子、农机设备等在农业生产中的使用量。
它能够反映农业生产所需的投入和资源利用情况。
农业投入品使用量的合理控制有助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和环境保护。
8.农产品贸易额:农产品贸易额是指农产品的进出口总值。
它是评估农产品国际竞争力和国际贸易平衡的重要指标。
农业统计指标解释及核算方法
农业统计指标解释及核算方法1.农业总产值农业总产值是指农产品的生产总量与价格的乘积,反映了农业生产的数量和质量。
核算方法是按农产品产量和价格计算总价值。
2.单产值单产值是指单位面积或单位产量的农产品价值,是衡量农业生产效益的重要指标。
核算方法是将农业总产值除以作物种植面积或畜禽养殖数量。
3.农作物播种面积农作物播种面积是指一定时间段内农田中播种的农作物占地面积。
核算方法是用土地面积乘以该地区的农作物播种面积比例来计算。
4.农作物单产农作物单产是指单位面积或单位产量的农作物产量,是衡量农业生产效率的重要指标。
核算方法是将农作物总产量除以作物播种面积或收获面积。
5.农业劳动生产率农业劳动生产率是指单位劳动力的农产品产量,是衡量农业劳动效益的指标。
核算方法是将农产品总产量除以从事农业劳动的人口数量。
6.农产品价格指数农产品价格指数是衡量农产品市场价格变动的指标。
核算方法是将一定时间段内的农产品价格,与基准年的农产品价格进行比较,计算价格变动的百分比。
7.农业资本形成农业资本形成是指一定期间内农业部门通过投资建设、购买农业设备和农业用地等方式增加的固定资产。
核算方法是将农业资本投入的价值计算总和。
8.农业产值贡献率农业产值贡献率是指农业产值在国民经济总产值中所占的比例,反映了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
核算方法是将农业产值除以国民经济总产值。
9.农业机械化水平农业机械化水平是指农业生产过程中机械设备的使用比例,反映了农业生产过程中机械化程度的高低。
核算方法是将使用的农业机械数量与总农业生产设备数量进行比较。
10.农产品贸易额农产品贸易额是指农产品进出口的总价值,反映了国家或地区农产品进出口的规模与贸易状况。
核算方法是将农产品的出口额和进口额相加。
总之,农业统计指标是评估农业经济发展状况的重要工具,可通过相关的核算方法进行计算和分析。
这些指标的解释和核算方法有助于了解农业生产和市场情况,指导农业政策的制定和农业发展战略的规划。
休闲农业统计调查表主要指标解释
休闲农业统计调查表主要指标解释1、休闲农业:指以农业生产过程、农村风情风貌、农夫居家生活、乡村民俗文化为基础,开发农业与农村多种功能,供应休闲观光、农事参加和农家体验等服务,满意城乡居民乡村休闲的新型农业产业形态。
2、农家乐:以农户为单元,以农家饭、自产农产品、农家庭院为吸引物,供应农家生活体验等服务的经营形态。
包括:农家乐、牧家乐、渔家乐、休闲农家、民宿、农家饭店、农夫自有采摘园、垂钓园。
不包括:休闲农业专业村,列入休闲观光农园(庄)统计。
3、休闲观光农园(庄):主要以农业科技园、市民农园、采摘垂钓园、休闲农庄、农夫合作社为单元,以农业景观、鲜活农产品、农业创意产品、农事活动、农耕文化为吸引物,供应农事体验、科普展现、餐饮住宿、休闲观光、度假养生等综合服务的经营形态。
包括:采摘园、垂钓园、市民农园、农业科技园、休闲农庄、观光农园、农业公园、农耕文化园。
不包括:农夫自有采摘园、垂钓园,列入农家乐统计。
4、经营主体个数:指监测期末实有的生产经营活动的法人单位。
5、从业人员数:指在休闲农业经营主体中工作并领取劳动酬劳的人员。
6、农夫就业人数:包括直接举办休闲农业企业的农夫和在休闲农业企业务工的农夫。
农家乐农夫就业人数等于从业人数。
7、带动农户数:通过在休闲农业企业就业能及为休闲农业企业供应农产品、根据企业要求开展种养殖也及供应其他服务而增加收入的农户数。
8、接待人次:监测期内接待消费者的人次数。
9、营业收入:指休闲农业经营主体在从事销售商品、供应服务等日常经营业务过程中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包括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两部分。
10、农副产品销售收入:休闲农业经营主体通过销售农产品或其他农产品加工品获得的收入。
11、利润总额:指休闲农业经营主体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各种收入扣除各种耗费后的盈余,反映企业在报告期内实现的盈亏总额。
职为亏损,则以负值在项目内填列。
12、从业人员工资总额:指在休闲农业经营主体中工作的职工在监测期内平均每人所得的货币工资和实物折价工资总额。
农业统计指标名词解释
农业统计指标名词解释
农业统计指标名词解释
农业总产值--指以货币表现的农林牧副渔业全部产品产量,即农林牧副渔生产活动的总成果。
一般采用“产品法”进行计算,即将每种产品都按产品产量乘以相应的单价求得每种农产品的产值,然后将各种产品的产值相加求得。
农业经济总收入--指农村乡镇、村、联户、个体、农民家庭当年经营的收入中可用于抵偿本年开支并在国家、集体和个人之间进行分配的收入总和。
它包括一年内获得的农业、工业、建筑业、运输业、批发零售餐饮业、服务业等各项经营收入和利息、租金等非生产性收入。
主要统计指标解释国内生产总值(GDP)工农业总产值、增加值、总产出中间投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工业总产值、农业总产值、农业经济总收入国民经济三大产业的划分,企业资产企业负债所有者权益。
工农业总产值--指在一定时期以货币表现的工业企业生产的工业产品总量与农业的全部产品总量之和。
农业统计指标解释
农业统计指标解释一、农林牧副渔业1.农业生产条件乡镇个数:指农村中经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的乡一级行政区划的数量。
村委会个数:指农村中经上级政府批准,按居住地区设立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的个数。
乡村户数:是指长期(一年以上)居住在乡镇(不包括城关镇)行政管理区域内的住户,还包括居住在城关镇所辖行政村范围内的农村住户。
户口不在本地而在本地居住一年及以上的住户也包括在本地农村住户内;有本地户口,但举家外出谋生一年以上的住户,无论是否保留承包耕地都不包括在本地农村住户范围内。
不包括乡村地区内的国有经济的机关、团体、学校、企业、事业单位的集体户。
乡村人口数:指乡村地区常住居民户数中的常住人口数,即经常在家或在家居住6个月以上,而且经济和生活与本户连成一体的人口。
外出从业人员在外居住时间虽然在6个月以上,但收入主要带回家中,经济与本户连为一体,仍视为家庭常住人口;在家居住,生活和本户连成一体的国家职工、退休人员也为家庭常住人口。
但是现役军人、中专及以上(走读生除外)的在校学生、以及常年在外(不包括探亲、看病等)且已有稳定的职业与居住场所的外出从业人员,不应当作家庭常住人口。
乡村劳动力资源数:指乡村人口中劳动年龄以上(16周岁)能够参加生产经营活动的人员。
乡村从业人员:指乡村人口中16岁以上实际参加生产经营活动并取得实物或货币收入的人员,既包括劳动年龄内经常参加劳动的人员,也包括超过劳动年龄但经常参加劳动的人员。
但不包括户口在家的在外学生、现役军人和丧失劳动能力的人,也不包括待业人员和家务劳动者。
从业人员年龄为16岁以上。
从业人员按从事主业时间最长(时间相同按收入)分为农业从业人员、工业从业人员、建筑业从业人员、交运仓储及邮政从业人员、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从业人员、批发与零售业从业人员、住宿和餐饮业从业人员及其他从业人员。
2.主要农作物生产情况粮食:包括谷物、薯类、豆类和杂粮。
夏收粮食:是指上年秋冬播和本年春季播种、夏季收获的全部粮食作物,如冬小麦、大麦、元麦、蚕豆、豌豆、马铃薯等。
【精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经营规模统计指标说明69
附件1: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经营规模统计指标说明一、专业大户统计口径指从事某一种农产品生产、具有一定生产规模和专业种养水平的农户。
粮食种植:土地规模在30—100亩。
园艺种植:露天生产10—50亩,设施栽培5—30亩。
畜牧养殖:生猪年出栏50—500头,肉禽年出栏2000—20000羽,蛋禽存栏500—5000羽,奶牛存栏20—50头,水产养殖10—50亩。
二、家庭农场统计口径指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无常年雇工或常年雇工数量不超过家庭务农人员数量),从事农业产业的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生产经营,以家庭农场收入为家庭主要收入来源(占80%以上),具有农村户籍的经营主体。
粮食种植:土地规模在100亩以上。
园艺种植:露天生产为50亩以上,设施栽培30亩以上。
养殖:生猪年出栏500头以上,肉禽年出栏20000羽以上,蛋禽存栏5000羽以上,奶牛存栏50头以上,水产养殖50亩以上。
种养结合:主要产业规模达到上述标准下限的70%以上。
三、土地合作社(合作农场)经营土地统计口径指土地合作社直接经营的土地面积。
土地合作社“内股外租”— 1 —的,不统计在内,根据最终的经营主体统计到相应类型主体。
四、龙头企业经营土地统计口径龙头企业与农户、土地合作社或村集体发生土地流转关系,由龙头企业直接经营的土地。
根据土地性质分为荒山、荒丘、荒沟、荒滩等“四荒地”和农户承包地。
— 2 —附件2: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经营规模统计表填报单位(盖章):联系人:电话:注:经营主体与产业类型均不作交叉统计;专业大户一栏种养结合型不填。
— 3 —附件3:家庭农场调查表填报单位:填表人:电话:— 4 —指标解释:1.全年家庭农场经营总收入:指家庭农场2012年度从事农产品销售、经营服务等全部经营性收入。
2.常年雇工:指在家庭农场受雇期限年均9个月以上或按年计酬的雇工。
— 5 —。
农经统计报表制度及指标解释农业部
农经统计报表制度及指标解释(农业部)————————————————————————————————作者:————————————————————————————————日期:农村经营管理情况统计报表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批准2013年9月一、总说明(一)统计目的为真实反映我国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情况,了解农村双层经营体制运行状况,为科学制定农村经济政策、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提供参考依据,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调查制度要求和农村经营管理工作实际需要,特制定本报表制度。
(二)统计对象和范围乡村集体经济组织及其所属(或所辖)经营单位、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基本经济情况和省以下各级农村经营管理机构的主要工作情况。
(三)统计内容农村集体组织及资源情况,农村土地承包政策落实情况,农民负担情况,村集体经济组织经营情况和财务状况,家庭农场发展情况、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情况,农村集体资产财务管理情况,农村经营管理主要工作和机构队伍状况、农村经营管理信息化发展情况等。
(四)调查时间和频率本报表制度各表表式是发到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填报的综合表式。
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经营管理部门组织实施。
本制度分为年报、半年报和年终预报,年报上报时间为次年的2月25日之前报送,半年报上报时间为当年7月15日前,年终预报上报时间为当年11月30日前。
(五)调查方法本报表制度采取全面统计与抽样调查(或典型调查)相结合的统计调查方法采集数据。
(六)本报表制度中的计量单位只用于省级汇总,以“万”为单位的指标保留一位小数,其他指标取整数。
(七)本报表由农业部农村经济体制与经营管理司、农业部农村合作经济经营管理总站负责解释。
二、报表目录表号表名报告期别填报范围报送单位报送日期及方式农市(经)年综1表农村经济基本情况统计表年报村集体经济组织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农业厅(局、委)次年2月25日以前,网络在线填报农市(经)年综2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及管理情况统计表年报村集体经济组织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农业厅(局、委)次年2月25日以前,网络在线填报农市(经)年综3表家庭农场情况统计表年报各类型家庭农场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农业厅(局、委)次年2月25日以前,网络在线填报农市(经)年综4表农民专业合作社情况统计表年报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农业厅(局、委)次年2月25日以前,网络在线填报农市(经)年综5表村集体经济组织收益分配统计表年报村集体经济组织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农业厅(局、委)次年2月25以前,网络在线填报农市(经)年综6表村集体经济组织资产负债情况统计表年报村集体经济组织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农业厅(局、委)次年2月25以前,网络在线填报农市(经)年综7表农村集体资产财务管理情况统计表年报乡村集体经济组织、企业及有关单位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农业厅(局、委)次年2月25日以前,网络在线填报农市(经)年综8表农民负担情况统计表年报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农业厅(局、委)次年2月25日以前,网络在线填报农市(经)年综9表农经机构队伍情况统计表年报各级农村经营管理机构和人员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农业厅(局、委)次年2月25日以前,网络在线填报农市(经)年综10表农村经营管理信息化情况统计表年报各级农村经营管理机构和人员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农业厅(局、委)次年2月25日以前,网络在线填报农市(经)年综11表农村经营管理情况半年报年终预报半年报、年终预报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农业厅(局、委)半年报为当年7月15日前,年终预报为当年11月30日前,网络在线填报(一)农村经济基本情况统计表表号:农市(经)年综1表制表机关:农业部批准机关:国家统计局批准文号:国统制[2011]107号有效期至:2013年填报单位:指标名称代码计量单位数量甲乙丙 1一、基层组织- -⒈汇总乡镇数 1 个⒉汇总村数 2 个(1)村集体经济组织数 3 个(2)村委会代行村集体经济组织职能的村数 4 个⒊汇总村民小组数 5 个其中:组集体经济组织数 6 个二、农户及人口情况 - -⒈汇总农户数7 万户(1)纯农户8 万户(2)农业兼业户9 万户(3)非农业兼业户10 万户(4)非农户11 万户⒉汇总人口数12 万人三、汇总劳动力数13 万人其中:⒈从事家庭经营14 万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15 万人⒉外出务工劳动力16 万人其中:常年外出务工劳动力17 万人(1)乡外县内18 万人(2)县外省内19 万人(3)省外20 万人(一)农村经济基本情况统计表(续)填报单位:指标名称代码计量单位数量甲乙丙 1四、集体所有的农用地总面积21 万亩⒈耕地22 万亩其中:(1)归村所有的面积23 万亩(2)归组所有的面积24 万亩⒉园地25 万亩其中:家庭承包经营面积26 万亩⒊林地27 万亩其中:家庭承包经营面积28 万亩⒋草地29 万亩其中:家庭承包经营面积30 万亩⒌养殖水面31 万亩其中:家庭承包经营面积32 万亩⒍其他33 万亩五、农户经营耕地规模情况 - -⒈经营耕地10亩以下的农户数34 万户其中:未经营耕地的农户数35 万户2.经营耕地10-30亩的农户数36 万户3.经营耕地30-50亩的农户数37 万户4.经营耕地50-100亩的农户数38 万户5.经营耕地100-200亩的农户数39 万户6.经营耕地200亩以上的农户数40 万户单位负责人:统计负责人:填表人:报出日期:201 年月日填报说明:指标平衡关系:2=3+4;7=8+9+10+11=34+36+37+38+39+40;17=18+19+20;21=22+25+27+29+31+33。
农经统计报表指标解释
农经统计报表指标解释农经统计报表指标解释一、农村经济收益安排统计1、总收入:指统计范围内的各生产经营单位当年经营的收入中可以用于抵偿本年开支并可在国家、集体、农民及有关单位之间进展安排的农、林、牧、渔、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商业、饮食业、效劳业等各项经营收入和利息、租金等非生产性收入。
不包括那些不能用来安排、属于借贷性质或暂收性质的收入,如贷款收入、预购定金、国家投资、农民投资、救灾救济等。
国家事业单位在农村兴办的属于集体性质的实体,如养鸡场、养猪场等,假设土地全部权仍归乡、村集体全部,当地农民参与生产劳动,其全部收入都应统计在内;假设土地已征用,全部权已转移,则只统计农民参与劳动应分得的那分收入。
总收入中,乡村集体企业收入按各行业的全部收入计算,包括经营收入、产品销售收入、劳务收入和其它收入等;家庭经营中的种植业、林业、牧业和渔业等,按当年收获到手的主副产品计算收入,包括已出售、自食自用和储存的主副产品在内。
总收入应按当年价格核算,也就是按当年经济活动发生时的现行价格进展核算。
具体核算方法是:各种主产品、副产品出售局部按实际出售价格计算;自食自用和储存的农副产品,按出售全部该产品(包括出售给国家和在市场上出售的)的综合平均价格计算。
由于全国市场价格差异较大,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可依据当地实际状况统一制定本地区的综合平均价。
2、出售产品收入:指农村各经营单位和农民个人出售给国家和其他购置者的当年生产的农、林、牧、渔、工业和其他产品的收入。
不包括农民自食自用、赠送亲友局部。
该指标用于衡量统计范围内的商品生产状况。
3、乡镇集体企业收入:指乡镇集体举办的农业、工业、建筑业、运输业、商业及其它企业在本年度内所获得的各种收入。
4、村组集体经营收入:指村组集体组织和所属企业在本年度内所得到的全部收入和利息、租金等非生产性收入。
5、农民家庭经营收入:指农户家庭成员在当年各种经营活动中获得的全部现金收入和实物收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业统计指标解释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是以货币表现的农、林、牧、渔业全部产品的总量,它反映一定时期内农业生产的总规模和总成果。
农、林、牧、渔业的统计范围是:(1)农业包括农作物种植业和其他农业。
农作物种植业包括谷物、豆类、薯类、棉、油料、糖料、麻类、烟叶、蔬菜、药材、瓜类和其他农作物的种植,以及茶园、桑园、果园的生产经营。
其他农业包括采集野生植物的果实、纤维、树胶、树脂、油料以及柴草、野生药材、菌类等及农民家庭兼营的商品性工业。
(2)林业包括林木的栽培(不包括茶园、桑园和果园的栽培、管理和收获等活动)、林产品的采集和村及村以下合作经济组织和农户的竹木采伐。
(3)牧业包括除渔业养殖以外的一切动物饲养和放牧以及野生动物的捕猎和饲养。
(4)渔业包括水生动物和海藻类植物的养殖和捕捞。
从所有制看,包括国有经济的各种专业农(农、林、牧、渔)场以及国家各级机关团体学校、科研机构、部队经营的农业;集体所有制的乡镇村各级办农场;农村各种经济组织经营的农、林、牧、渔业以及工矿企业家属集体经营的农业;农民家庭自营的农林牧渔业及兼营商品性工业等。
农业总产值的计算方法通常是按农林牧渔业产品及其副产品的产量分别乘以各自单位产品价格求得,少数生产周期较长,当年没有产品或产品产量不易统计的,则采用间接方法匡算其产值,然后将四业产品产值相加即为农业总产值。
1957年以前的农业总产值中包括了厩肥和农民自给性手工业(如农民自制衣服、鞋、袜,自己从事粮食初步加工等)。
1958年及以后的农业总产值,林业中增加了村及村以下竹木采伐产值;牧业中取消费厩肥产值;副业中取消了农民自给性手工业产值,增加了村及村以下办的工业产值;渔业中增加了海洋捕捞水产品产值。
1980年及以后的农业总产值,在副业中增加了农民家庭兼营工业商品部分的产值。
从1984年起村及村以下办工业产值划归工业。
从1993年起,取消副业。
将野生动物的捕猎划入牧业,野生植物采集和农民家庭兼营商品性工业划归农业。
粮食产量指全社会的产量。
包括国有经济经营的、集体统一经营的和农民家庭经营的粮食产量,还包括工矿企业家属办的农场和其他生产单位的产量。
粮食除包括稻谷、小麦、玉米、高粱、谷子及其他杂粮外,还包括薯类和大豆。
其产量计算方法,豆类按去豆荚后的干豆计算;薯类(包括甘薯和马铃薯,不包括芋头和木薯)1963年以前按每4公斤鲜薯折1公斤粮食计算,从1964年开始及以后改为按5公斤鲜薯折1公斤粮食计算。
城市郊区作为蔬菜的薯类(如:马铃薯等)按鲜品计算,并且不做为粮食统计。
其他粮食一律按脱粒后的原粮计算。
油料产量指全部油料作物的生产量。
包括花生、油菜籽、芝麻、向日葵籽、胡麻籽(亚麻籽)和其他油料。
不包括大豆,也不包括木本油料和野生油料。
花生以带壳干花生计算。
水产品产量指人工养殖的水产品和天然生长的水产品的捕捞量。
包括海水的鱼类、虾蟹类、贝类和藻类以及内陆水域的鱼类、虾蟹类和贝类,不包括淡水生植物。
猪、牛、羊肉产量指当年出栏并已屠宰后除去头蹄下水后带骨肉(即胴体重)的重量。
耕地面积指年初可以用来种植农作物、经常进行耕锄的田地,除包括熟地、当年新开荒地、连续撂荒未满三年的耕地和当年的休闲地(轮歇地)外,还包括以种植农作物为主并附带种植桑树、茶树、果树和其他林木的土地,以及沿海、沿湖地区已围垦利用的"海涂"、"湖田"等面积。
但不包括属于专业性的桑园、茶园、果园、果木苗圃、林地、芦苇地、天然或人工草地面积。
农作物播种面积指实际播种或移植有农作物的面积。
凡是实际种植有农作物的面积,不论种植在耕地上还是种植在非耕地上,均包括在农作物播种面积中,同时还包括因遭灾而重新改种和补种的农作物面积,种一公顷算一公顷。
有效灌溉面积指具有一定的水源,地块比较平整,灌溉工程或设备已经配套,在一般年景下当年能够进行正常灌溉的耕地面积。
农用化肥施用量指本年内实际用于农业生产的化肥数量。
包括氮肥、磷肥、钾肥和复合肥。
化肥施用量要求按折纯量计算数量。
折纯法化肥施用量是把氮肥、磷肥和钾肥分别按含氮、含五氧化三磷、含氧化钾的百分之一百成份折算后的数量。
复合肥按其所含主要成分折算。
农业机械总动力指主要用于农、林、牧、渔业的各种动力机械的动力总和。
包括耕作机械、排灌机械、收获机械、农产品加工机械、运输机械、植物保护机械、牧业机械、林业机械、渔业机械和其他农业机械〔内燃机按引擎马力折成瓦(特)计算,电动机按功率折成瓦(特)计算〕。
不包括专门用于乡、镇、村、组办工业、基本建设、非农业运输、科学试验和教学等非农业生产方面用的动力机械与作业机械。
农林牧渔业劳动力指直接参加农林牧渔业生产劳动的劳动力。
期初(末)畜禽存栏头(只)数指本期期初(末)农村各种合作经济组织和国营农场、农民个人、机关、团体、学校、工矿企业、部队等单位以及城镇居民饲养的大牲畜、猪、羊、家禽等畜禽的存栏头(只)数。
谷物指籽实主要供作粮食的作物。
这类作物包括稻谷、小麦、玉米、谷子、高粱和其他谷物,不包括豆类和薯类作物。
指标解释(一)农林牧渔业基础情况乡镇个数:指农村中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的乡一级行政区划的数量。
不包括城关镇、城市街道办事处、工矿区。
村委会个数:指农村中经上级政府批准,按居住地区设立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的个数。
含城关镇中的村。
乡村户数:指长期(一年以上)居住在乡镇(不包括城关镇)行政管理区域内的住户,还包括居住在城关镇所辖行政村范围内的农村住户。
户口不在本地而在本地居住一年及以上的住户也包括在本地农村住户内;有本地户口,但举家外出谋生一年以上的住户,无论是否保留承包耕地都不包括在本地农村住户范围内。
不包括乡村地区内的国有经济的机关、团体、学校、企业、事业单位的集体户。
乡村人口数:指乡村地区常住居民户数中的常住人口数,即经常在家或在家居住6个月以上,而且经济和生活与本户连成一体的人口。
外出从业人员在外居住时间虽然在6个月以上,但收入主要带回家中,经济与本户连为一体,仍视为家庭常住人口;在家居住,生活和本户连成一体的国家职工、退休人员也为家庭常住人口。
但是现役军人、中专及以上(走读生除外)的在校学生、以及常年在外(不包括探亲、看病等)且已有稳定的职业与居住场所的外出从业人员,不应当作家庭常住人口。
乡村劳动力资源数:指乡村人口中劳动年龄以上(16周岁)能够参加生产经营活动的人员。
乡村从业人员:指乡村人口中16岁以上实际参加生产经营活动并取得实物或货币收入的人员,既包括劳动年龄内经常参加劳动的人员,也包括超过劳动年龄但经常参加劳动的人员。
但不包括户口在家的在外学生、现役军人和丧失劳动能力的人,也不包括待业人员和家务劳动者。
从业人员年龄为16岁以上。
从业人员按从事主业时间最长(时间相同按收入)分为农业从业人员、工业从业人员、建筑业从业人员、交运仓储及邮政从业人员、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批发与零售业从业人员、住宿和餐饮业从业人员、其他行业从业人员。
年末耕地总资源:指能够种植农作物的田地。
包括当年实际耕种的熟地;新开荒且已种植的地;"沿海"、"沿湖"地区已围垦利用三年以上的"海涂"、"湖田";弃耕、休闲不满三年,随时可以复耕的地;因灾害或其他因素,虽然当年内未种植农作物但仍可复耕的地;以种植农作物为主,附带种植桑树、果树和其他林的地;年年进行耕耘种草的地;南方小于1米、北方小于2米宽的沟、渠、路、田埂。
不包括:因灾害或其他因素,已不能复耕的地;弃耕、休闲满三年的地,或者虽不满三年,但已经成为荒地的土地;不进行耕耘,种植牧草已成为永久性草地的土地;专业性的桑园、茶园、果园、果木苗圃地、芦苇地、天然草场等;以混凝土等铺设的温室、玻璃室,导致栽培的植物体与地面隔绝的基地。
常用耕地:指耕地总资源中专门种植农作物并经常进行耕种、能够正常收获的土地。
包括当年实际耕种的熟地;弃耕、休闲不满三年,随时可以复耕的地;开荒利用三年以上的地;南方小于1米、北方小于2米宽的沟、渠、路、田埂。
不包括临时种植农作物的坡度在25度以上的陡坡地;在河套、湖畔、库区临时开发的成片或零星土地;也不包括已列为国家和省(区、市)退耕计划但仍临时耕种的土地。
常用耕地分为基本农田和零星可用耕地。
水田:指筑有田埂(坎),可以经常蓄水,用来种植水稻、莲藕、席草等水生作物的耕地。
因天旱暂时没有蓄水而改种旱地作物的,或实行水稻和旱地作物轮种的(如水稻和小麦、油菜、蚕豆等轮种),仍计为水田。
水浇地:指旱地中有一定水源和灌溉设施,在一般年景下能够进行正常灌溉的耕地。
由于雨水充足在当年暂时没有进行灌溉的水浇地,也应包括在内。
没有灌溉设施的引洪淤灌的耕地,不算水浇地。
临时性耕地:指在常用耕地以外临时开垦种植农作物,不能正常收获的土地。
包括临时种植农作物的坡度在25度以上的陡坡地,在河套、湖畔、库区临时开发种植农作物的成片或零星土地。
根据我国《水土保护法》规定,现在临时种植农作物坡度在25度以上的陡坡地要逐步退耕还林还草;环北京、黑河流域、塔里木河流域等地区临时开垦种植农作物,易造成水土流失及沙化的土地,已列为国家或地方退耕还林还草规划,近年也要逐步退耕。
这部分临时性耕地又称待退的临时性耕地。
当年新开荒地:指报告年度内已种上农作物的新开荒地;已开垦但尚未耕种的土地,因实际上没有利用,不计算为耕地面积。
农用机械总动力合计:指主要用于农、林、牧、渔业各种动力总和,包括耕作机械、农用排灌机械、收获机械、植保机械、林业机械、畜牧机械、渔业机械、农产品加工机械、农用运输机械等。
从事农副产品初级加工的村、户工业的机械动力也应包括在内。
有效灌溉面积:指具有一定的水源、地块比较平整,灌溉工程或设备已经配套,在一般年景下能够进行正常灌溉的耕地面积。
农村用电量:指本年度内,扣除在农村中的国有经济单位的用电量以后的农村生产和生活的全年用电总量(计量单位千瓦小时,按全年累计数统计),既包括国家电网供电量,也包括农村自办电站供电量。
乡村办水电站:指乡村各种合作经济组织办的水电站。
不论其是否与其它电网并网,均应统计在内。
装机容量:指乡村水电站装备的所有电机的设备容量。
如某水电站有两台各50千瓦的发电机,则该水电站的装机容量为100千瓦。
发电量:指乡村各种合作经济组织办的水电站全部发电机组年内实际发电总量,一般都小于装机容量。
农用化肥施用量:指本年度内实际用于农业生产的化学肥料数量,包括氮肥、磷肥、钾肥和复合肥。
施用量要求按折纯量计算数量,即各类化学肥料的实际施用数量按其含氮、含五氧化二磷、含氧化钾的比例折成百分之百计算。
折纯量=实物量×某种化肥有效成份含量的百分比农用塑料薄膜使用量:指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为防寒、保温、保湿等使用的塑料薄膜,包括温室塑料大棚和地膜使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