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不褪色话题课堂教学催化剂论文

合集下载

教学反思——教师成长中不可或缺的催化剂

教学反思——教师成长中不可或缺的催化剂

教学反思——教师成长中不可或缺的催化剂教师是社会中一股重要的力量,承担着传授知识和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任。

然而,教学工作的日常忙碌,常常让教师忽略了对自身教学行为和教育理念的反思。

而正是教学反思,成为了教师成长中不可或缺的催化剂,提供了持续改进教学方法和提升教育质量的动力。

首先,在教学反思中,教师可以回顾过去的教学经验,思考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表现与效果。

例如,我曾经在一次课堂中以讲授为主,而忽略了学生的参与和互动。

通过反思,我意识到这种单向的教学方式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于是,我开始尝试引入更多的讨论、小组合作和实践活动,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通过持续的反思和改进,我的教学方式得到了改善,学生的学习效果也有了明显的提升。

其次,教学反思还能够帮助教师发现和解决教学中的问题。

在教学中,难免会遇到一些困扰自己和学生的问题。

而通过反思,教师可以深入分析问题的根源,并积极寻找解决方法。

比如,我曾面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的问题。

通过教学反思,我意识到原因可能是我给予学生的学习任务和内容缺乏足够的吸引力。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开始关注学生的兴趣和需求,结合教材内容设计了更具趣味性和实用性的学习任务。

通过这些改变,我发现学生对学习更加积极主动,课堂氛围也更加活跃。

最后,教学反思对于教师个人的成长和专业发展也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在不断反思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能够提高自身的教学技能和教育理论水平,还能够增强自己的教育责任感和职业成就感。

通过了解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教师可以更好地利用自身的特长和优势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并在教育实践中寻找创新和突破。

同时,教学反思还可以帮助教师认清自身的成长轨迹和发展方向,为个人职业规划和晋升提供有益的借鉴和指导。

总之,教学反思是教师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催化剂。

通过反思,教师可以回顾教学经验、解决教学问题,并提升自身的教育水平和职业发展。

因此,我将持续坚持教学反思这一重要的教育实践,以提高自身的教育能力和教学效果,为学生的发展和成长贡献更大的力量。

借学习“催化剂”,助课堂效率提高

借学习“催化剂”,助课堂效率提高

借学习“催化剂”,助课堂效率提高发表时间:2020-03-31T12:22:33.918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403期作者:刘玉静李世模[导读] 随着教改的不断深入,一些新理念、新教法在教学实践中开始生根发芽,经过不断的研究与实践,教学质量有了质的提升。

山东省荣成市第十一中学264300;山东省荣成市第二十三中学264300摘要:化学新课改注重培养高素质人才、创新型人才,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我们的教学理念也随之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

“满堂灌”的教学模式一去不复返,取而代之的是优质、高效的课堂,这样学生就有更多的机会去思维,去探究,去合作,去体验,去创造……不断地提高自身素质。

关键词:兴趣高效动力习惯合作随着教改的不断深入,一些新理念、新教法在教学实践中开始生根发芽,经过不断的研究与实践,教学质量有了质的提升。

课堂是教学的主要阵地,是“本”,课后是“末”,如果丢弃了本,一味地加大课后作业量去追求末,不但不能促进本,也对本造成了伤害。

只有课堂效率提高了,学生的课后负担才能减轻,教学质量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素质才能提高。

在教学中,我们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通过不断研究和实践,逐渐探索出的一些提高化学课堂效率的方法。

一、注重学习兴趣的培养古罗马教育家普马塔克说过:“儿童的心灵不是一个需要填满的罐子,而是一颗需要点燃的火种。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

如果没有兴趣,学生的学习就失去了天然动力,再谈提高效率就会事倍功半,所以在学期初,我们把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首要任务。

在教学中,老师必须让失去了学习兴趣的学生实现从厌倦到不厌倦、从不感兴趣到喜欢的转变,从而焕发学习新动力。

因此,我们精心准备每节课,按照优质课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

从情景导入、科学探究、化学小故事的设计,到每个知识点的过渡、练习,都力求有吸引力,能抓住学生的好奇心。

例如:学习初四化学第一节《溶液的形成》时,我们注重化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学化学是为了更好地应用化学,为人类服务”的观念。

化学课堂的高效催化剂———论化学教学中语言艺术的魅力

化学课堂的高效催化剂———论化学教学中语言艺术的魅力

2016年第43期(总第307期)就化学学科而言,它是一门研究物质组成、结构、性质及变化规律的自然学科,具有抽象性,复杂性,理论性、规律性。

结合化学学科实际情况,高一将完成必修一、必修二、选修四,涉及书本有知识面广,板块多,对知识的记忆和存储有着极大的挑战,而同时开展的十几门课势必课时数相对之前有所减少,就学生而言高一要面临选择,学习也不轻松,那如何让学生轻松学化学,让学生感觉化学简单。

当然应该寻求更为有效的教学方法。

一、化学歌谣,活跃课堂我们伴随着理科教学,更多的是理论性知识的严谨和细致,同时多又有规律,伴随着特殊性的知识点。

尽管化学有很多实验,提供了大量的感官刺激,但如果没有风趣,幽默又或特殊的讲解怎会带动学生思维或掌握知识呢?前几年,化学版青花瓷“白色絮状的沉淀,跃然试管底,铜离子遇氢氧根再也不分离……”早已风靡各大论坛和网站成为中学生的喜爱。

与此同时还有化学版小苹果,不禁感叹我们化学老师的才华,使化学这样理性的一门课,赋予了如此快乐的音乐美,以歌曲这么轻松的旋律,形象生动的演绎了化学的知识。

联想到我们的实际教学,如果把化学某些概念或特征现象或特殊性质编成朗朗上口、便于记忆的化学口诀或歌谣,既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相关知识,也可以为化学课堂增添生趣。

譬如:1-20号元素口诀,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口诀,化合价口诀等。

再有,在讲热化学方程式书写时,肯定强调方程系数只表示物质的量,与焓变成正比,可以编为:“系数变,焓变变,焓变随着系数变”。

瞬间课堂气氛突转,学生马上喜欢上了,感觉是小学生跳皮筋。

相似的例子还有很多,这些知识点的概括,既没有用到高难的动作,也没有任何的特技,但是一针见血的概括和总结,使学生思路清晰,启人心智。

二、谐音应用,诙谐课堂谐音能帮助我们将记忆材料更自然的进入到脑海中,特别是零散的,枯燥的,进行谐音处理后,形成新奇有趣的语句,使本来只能用机械方法记忆的内容,有着独特的效果。

尤其是有些时候,适当的诸暨土话(本地化)所发挥的功效真是你很多方法都没法比拟。

化学课堂教学的“催化剂”

化学课堂教学的“催化剂”

化学课堂教学的“催化剂”1. 引言1.1 介绍化学课堂教学中催化剂的重要性化学课堂教学中,催化剂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们可以加速化学反应速率、降低反应所需能量、提高反应选择性和增加反应产物产量。

催化剂就像是化学反应的“加速器”,能够让反应更高效地进行。

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催化剂的应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化学反应的机理和原理,促进他们的学习和记忆。

催化剂的引入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提升他们的学习效果,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了解和掌握催化剂的重要性对于教学工作者来说至关重要,它可以为化学课堂教学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促进学生的学术发展和素质提升。

在接下来的文章中,我们将深入探讨催化剂在化学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和意义,希望能够给读者带来启发和思考。

2. 正文2.1 定义催化剂及其作用原理催化剂是一种能够加速化学反应速率的物质,而不被反应所消耗的物质。

催化剂通过提供一条更低能量的反应路径,降低了反应的活化能,从而促进了反应的进行。

这种作用原理可以用催化剂与反应物之间形成的临时化合物的稳定性来解释。

催化剂吸附在反应物分子上,形成一个活性中间体,使得反应物分子之间更容易结合并发生化学变化。

在反应结束后,催化剂会被释放出来重新参与下一轮反应,所以催化剂在反应中起着“催化剂不参与反应,反应不参与催化剂”的作用。

催化剂的作用原理主要可以通过两种机制来解释,即表面吸附理论和过渡态理论。

表面吸附理论认为催化剂通过与反应物分子之间的物理或化学吸附来降低反应的能量,从而促进反应的进行。

过渡态理论则认为催化剂在反应中形成过渡态,通过稳定反应的过渡态来降低反应的活化能。

这两种理论在不同的反应系统中起着不同的作用,但都说明了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的重要性。

2.2 常见的催化剂类型和应用常见的催化剂类型和应用包括均相催化剂和异相催化剂两大类。

均相催化剂是与反应物处于同一相态的催化剂,如水溶液中的金属离子催化剂。

催化剂类论文关于化学催化剂论文

催化剂类论文关于化学催化剂论文

催化剂类论文关于化学催化剂论文让问题的动态生成成为化学有效学习的催化剂摘要:化学课堂处于动态和不断生成的发展过程之中,可以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的要求。

动态生成性的问题,是一种鲜活的、生动的教学资源,是学生有效学习化学的催化剂。

关键词:化学课堂教学动态生成性问题有效学习叶澜教授曾经指出:“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

”新课程需要教师发扬课堂民主,帮助学生确立“我是课堂主人”的意识,树立“敢问”的信心。

化学课堂教学不能机械地按预设的思路教学,而应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灵活地调整,生成新的超出预设的教学流程,使课堂处于动态和不断生成的发展过程之中以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的要求。

动态生成性问题,源于学生的主体活动或师生间的“交互”活动,不仅是创新思维与传统思维发生碰撞而产生的“智慧的火花”,而且是一种鲜活的、生动的教学资源,体现学生是化学学习的真正主人,使学生“愿学”、“想学”,从而使学生的化学学习更有效,是学生有效学习化学的催化剂。

一、尊重学生的生成问题,人文气息的课堂是有效学习的主阵地。

叶澜教授指出,教学成功的重要前提之一就是重新“激活”课本,使之恢复到“鲜活状态”,在“多向互动”和“动态生成”的教学中凸显知识的活性。

这样不仅能增强学生的合作精神,通过共同探讨,辩论质疑,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学生间的协作,而且能实现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多向交流反馈。

教师应给学生创造一个“问题生成”的情景,使学生主动生成问题,从而去解决问题;应尊重每一个学生,允许不同的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认识问题,采用不同的方式去表达自己不同的看法,用不同的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从而使学生在不断的生成过程中得以发展;应敢于“暴露”意料之外的情况,让学生敢想、敢说、敢问。

当学生有了突如其来的问题时,要很好地抓住学生的“生成”性问题,使课堂变得灵动而充满生机。

化学课堂教学的“催化剂”

化学课堂教学的“催化剂”

化学课堂教学的“催化剂”化学课堂教学,如同化学反应一般,需要适当的“催化剂”来推动学生的学习进程。

在化学反应中,“催化剂”可以加速反应速率,降低活化能,使反应更加高效。

同样地,在化学课堂教学中,适当的“催化剂”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使教学更加高效。

本文将从提供激励、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提供实验教学等几个方面探讨化学课堂教学的“催化剂”。

提供激励是化学课堂教学的“催化剂”之一。

当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没有足够的兴趣时,他们的学习动力会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

教师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应该及时发现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探究化学知识的乐趣。

教师可以通过提出有趣的问题、开设化学实验展示或者引导学生参加化学知识竞赛等方式来创造一种积极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动手做实验,锻炼他们的观察、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让他们对化学科学有了更直观、更深刻的理解。

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也是化学课堂教学的“催化剂”之一。

良好的学习环境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可以促进信息的传递和知识的吸收。

在化学课堂上,教师应该创设轻松愉快的氛围,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无压力的状态下更好地学习化学知识。

教师可以和学生进行互动,诱发学生思考,让学生参与化学实验,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在学生主动性的推动下,教师在教学中也会更加顺畅,学生容易接受所学知识,提升学习效果。

提供实验教学也是化学课堂教学的“催化剂”之一。

实验教学是化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学生的参与感,使学生在动手操作中体验化学知识的魅力。

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实验是比较直观、具体的展示化学现象的方式。

通过实验教学,学生可以观察化学现象,从实践中获得知识,加深对化学知识的理解。

在进行实验教学时,教师要严格掌握实验的安全性,引导学生科学化地进行实验操作,让学生在安全的环境下学习和探究化学知识。

【化学论文,初中化学论文:化学教师应作课堂教学的催化剂】 初中化学催化剂

【化学论文,初中化学论文:化学教师应作课堂教学的催化剂】 初中化学催化剂

【化学论文,初中化学论文:化学教师应作课堂教学的催化剂】初中化学催化剂化学论文,初中化学论文:化学教师应作课堂教学的催化剂一、注重教学转变,突出学生地位传统的教学,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而忽略学生的主体地位。

其结果是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地位,只能机械地模仿教师,不能对所学知识灵活运用,学习效率很不理想。

所以教师应该完成从关注“教”到关注“学”的价值取向的转变,引领学生学会思考、敢于质疑,鼓励学生不断追求新知,让教学可持续发展。

【案例1】华师大版《科学》(八年级上)第五章第二节《化学方程式》“质量守恒定律”的教学在学习本节内容之前,学生已能区分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并对氧气、自然界的水、物质构成等基础化学知识有初步了解,已经为学习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及应用做好了准备。

教学伊始,笔者进行演示实验,学生关注实验操作,并根据现象写出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1)氢氧化钠+硫酸铜→硫酸钠+氢氧化铜(蓝色絮状沉淀);(2)碳+氧气→二氧化碳。

通过观察天平的平衡,学生得出:化学反应前后,质量不变。

课堂教学很顺利地进行,似乎没有什么超出预设的问题。

基本上所有的操作都是笔者在执行,学生只是跟着笔者的思路验证性地得出结论。

然而,没有问题的课堂是最有问题的课堂!学生不是通过自己思考和拼搏获得的成果是不会珍惜的,考试时早已忘记应该怎么应用了。

他们只是简单地记得“化学反应前后质量不变”,但是对于参加反应的物质和反应后生成的物质却没有什么印象。

为什么畅通无阻的课堂,却隐含了这样严重的不足?课后笔者对这堂课进行了反思,并进行了重新设计。

真正的课堂教学应该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

在另一个班同一内容的教学中,笔者放开手脚,让学生自主探究设计实验方案,让他们在思考中领悟课堂的魅力。

笔者让学生组成四人学习小组,自行设计实验,自行探究:化学反应前后质量会如何变化,该怎样设计实验?在学生进行讨论交流时,笔者引导他们相互质疑补充,最终完善实验方案。

基于核心素养视角的化学“催化剂”教学探讨

基于核心素养视角的化学“催化剂”教学探讨

基于核心素养视角的化学“催化剂”教学探讨作者:王卫军来源:《化学教与学》2019年第06期摘要:从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角度,对化学催化剂教育教学内容、价值与意义进行了剖析和探讨,认为适当挖掘和理顺中学化学催化剂的教学,能深化与完善学生化学知识体系,能指导和激励学生发展,并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意识与担当。

关键词:核心素养;催化剂;概念教学;中学化学文章编号:1008-0546(2019)06-0002-06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识码:B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9.06.001一、中学化学“催化剂”教学现状概述“催化剂”是在中学化学教材中高频出现的名词,但呈现较为零碎,也没有得到师生足够重视,有关催化剂的教学,大都只是陈述了其作为单一影响因素对反应影响的结果,而极少讨论其作用机理,以及与其他相关因素的综合影响。

最终以一种结论性知识让学生识记,较少涉及思维和能力方面的要求。

综观各阶段化学教材对催化剂的介绍,其实是推崇备至的,不仅介绍了催化剂的定义、工作原理和实践价值,还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作出了积极的影响和指导。

以人教版化学教材为例,较为具体介绍催化剂的有三处(表1):教材以“定性→半定量→机理”的方式逐步深入介绍催化剂。

初中阶段给出了催化剂定义,让学生从宏观和结果上认识了催化剂,当然,这里催化剂只是众多化学反应条件中的一个,并没有涉及其影响的过程和原理。

在高中必修2教材中,催化剂以“科学视野”的形式呈现,讲述了催化剂在工业生产中的广泛应用,半定量陈述了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结果,以及简要介绍了催化剂发展历史及前景。

这里充分展示了催化剂对人类生活、生产的实践意义和价值,并刻意对学生的情感和志趣进行了引导。

到选修4,教材结合有效碰撞理论对催化剂催化机理进行了介绍,虽然不是特别具体和深入,但还是较为深刻地解析出化学反应本质和机理,它让学生对化学反应的动力学和热力学有了理解的角度和眉目,并由此建立化学反应控制思想和意识。

素材——激活科学课堂的催化剂

素材——激活科学课堂的催化剂

素材——激活科学课堂的催化剂【内容提要】面对在科学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学习兴趣随学习内容和难度的增加而出现下降的现实,教师需要思考如何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开发学科素材,利用生活化的教学资源来组织课堂教学会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活科学课堂。

在使用学科素材时需要注意科学性、适用性、适时适度的特点。

【关键词】素材开发类型使用自新课程改革以来科学课堂上出现了喜人的改变,课堂教学模式正逐步由教师讲授、学生听讲转为合作学习、课堂探究。

但在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还可发现很多学生在7年级的学习中仍兴趣黯然,到8年级时就有部分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渐下降,到9年级时很多人就有了应付的态度,学习兴趣大大缺失,改变这种现象的最重要手段是要优化课堂结构,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本文就应用学科素材,激活科学课堂提几点自己的看法。

1 开发素材的必要性开发学科素材是教师成长的需要,也是活化课堂的必要。

进入新课程改革以来,依据《国家7-9年级科学课程标准》全国共设计发行了浙教版、上教版、华师大社、武汉版四种《科学》教材,改变了教材作为教学中唯一的“法定文化”的地位,教材成为对《课程标准》的一次再创造、再组织,教材的功能定位也逐渐由“控制”和“规范”教学转向“为教学服务”[1]。

天台县自进入新课程改革以来一直使用浙教版的《科学》教材,该套教材具有突出探究,强调知识与过程的统一、学习内容的有机统整,注重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强调科学和人文的结合,体现科学·技术·社会(STS)的思想等特点[2],在版面设计上具有图片多文字少的特点。

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不断的根据学生和教学内容的不同来选择合适的教学手段,以丰富多采的媒体呈现形式化、生活化的学习资源、具有鲜明个性的教学手段来组织课堂教学活动,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同时教师在开发课程资源过程中,需要开展对教材进行反复的研究和学习,对身边事物进行有目的的观察和研究,对选择的材料进行精心的组织,对材料的使用手段进行合理的分配等活动,通过这种大量的实践活动可以迅速提高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对教学资源的使用能力,促进教师的自我提升。

给本真课堂加点“催化剂”论文

给本真课堂加点“催化剂”论文

给本真课堂加点“催化剂”《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

笔者理解,其基本理念就是要以学生发展为本,就是要在课堂教学中,真正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其关键就是要利用情、意、趣、美等因素,给本真课堂教学加点“催化剂”,促进师生互动,构建和谐课堂,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

下面结合新课程课堂教学实践,就利用情境构建和谐课堂做一探讨。

一、构建问题情境“催化剂”,激发学生探究欲望“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如何恰当地设置一些诱发性的问题情境“催化剂”是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关键所在。

在教学实践中,笔者摸索出设置问题情境必须把握的三个关键:一要切合学生生活与实际,瞄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二要能密切师生关系,使学生敢说、想说;三要注意问题的层次和起伏,促进所有学生的思考,达到“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效果。

如在学习“一元一次方程中有关环形跑道问题”时,笔者说:“今天老师将与某学生到操场上进行1500米长跑比赛,我们将同时同地同向出发,当然他比我跑得快。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什么情况下我们首次相遇,这时学生比老师多跑了多少?如果我们反方向跑,会怎样?如果不是同地出发呢?又会怎样?”学生都处于心通而不解的状态,急于想知道答案。

此时笔者顺水推舟,导出本课课题:环形跑道问题。

学生带着问题来学习相关内容,兴趣浓厚,探究主动,注意力集中,课堂效果明显提高。

又如,教学苏科版七年级第一节“生活·数学”时,笔者利用多媒体,放映了一段学生参观市民广场的录像,最后将画面定格在雕塑群前。

学生们议论纷纷:“这不是入学军训时我们到市民广场参观的录像吗?”教师接着说:”同学们,谁能说说这张画面中有哪些数学图形?”学生发言热烈:“雕塑的整体是一个长方形。

”“上面还有一个圆形的太阳。

”这一过程把同学们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催化剂”的效果出现了,学生兴趣达到高潮,求知欲望空前高涨,让学生深切地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感受到图形与生活密切相关。

永不褪色的话题课堂教学的催化剂—兴趣

永不褪色的话题课堂教学的催化剂—兴趣

永不褪色的话题课堂教学的催化剂—兴趣语文学习对于我们炎黄子孙是非常重要的。

大而言之,语文是知识传承的桥梁,语文学习关系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

小而言之,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可以了解我国古代灿烂的文化,可以提高学生的思想性,同时,也为其它学科的学习奠定基础。

学习语文如此重要,那么,怎样才能学好语文呢?我个人认为提高兴趣尤为重要。

在这方面,我做了如下的尝试:一、精心设计导语,激发兴趣导语设计,是上好课的关键一环,它是开山的第一炮,是打鼓的第一槌,是谱写优美教学乐章的前奏曲。

成功的导语设计,是带领学生在课堂中体会诗意流淌的语言,经历峰回路转的环节,完成启迪学生心智和激发兴趣的有效方法。

魏书生老师说:“好的导语像磁铁,一下子把学生的注意力聚拢起来,好的导语又是思想的电光石火,能给学生以启迪,催人奋进,好的导语是优秀的演奏家,奏出的第一个音符,散发出神秘魅力,引诱着听众渐入佳境,好的导语是教师打造的一把金钥匙,放射着独特的光芒,引领着学生进入知识的殿堂。

一堂精彩的、有效的语文课离不开富有趣味性、生动性、创新性的导语。

1、音乐导入,是引发学生联想的交响乐借助音乐来达到营造气氛的目的,如初中课文《生命》,就可以通过播放音乐《长江之歌》,让学生体会音乐《长江之歌》的旋律、内容及所抒发的情感,进而走进课文《生命》,感悟生命的意义,享受学习的乐趣。

2、诗化导语,是催生学生学习兴趣的兴奋剂。

教学《观沧海》这首诗时,我是这样设计导语的:[录音机播放,海潮声,轻柔的音乐声]同学们,听,这是什么声音?……[板书:海]你们喜欢大海吗?……我也喜欢,从小,海就是我的梦,于是,读了很多描绘海的诗文。

“看那闪闪的白沙闪闪的明亮/是珠贝的摇蓝/是星星的憩园/是珊瑚的梦乡/太阳的梦是红的/月亮的梦是白的/也曾美人鱼在晒月光……”边读边想着那些优美文字所描述绘的情景,突然发现,我和同学们像是在神游大海,课堂里静静的,没有一个人说话。

化学课堂教学的“催化剂”

化学课堂教学的“催化剂”

化学课堂教学的“催化剂”催化剂是化学反应过程中的重要角色,能够加速反应的速率而不参与反应本身。

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催化剂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促进学生的学习和思考能力。

本文将探讨化学课堂教学中的“催化剂”,并介绍如何利用催化剂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1.老师的角色老师在课堂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可以被看作是化学课堂教学的“催化剂”。

老师能够引导学生,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

老师不仅传授知识,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引导和激励,老师能够加速学生的学习进程,提高学习的效率。

老师可以被视为化学课堂教学中的“催化剂”。

2.教学设施的作用教学设施也可以被看作是化学课堂教学的“催化剂”。

实验器材、实验原料和实验操作指导书等都能够促进学生的实验学习。

实验操作指导书提供了详细的操作步骤和实验结果,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化学原理和实验技术。

实验器材和实验原料则为学生提供了实验的条件和材料,能够促进学生的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

教学设施也可以被视为化学课堂教学中的“催化剂”。

3.学习环境的营造学习环境的营造也对学生的学习有重要的影响,能够被视为化学课堂教学中的“催化剂”。

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课堂的整洁、舒适和安静,能够创造出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有利于学生的听课和思考。

学校的图书馆、实验室和自习室等学习场所也能够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学习环境的营造也可以被看作是化学课堂教学中的“催化剂”。

如何利用“催化剂”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老师可以通过精彩的课堂讲解和生动的教学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老师可以通过化学实验来展示化学原理,吸引学生的目光,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

老师还可以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方式,如幻灯片、视频演示和小组讨论等,使学生对化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2.引导学生的自主学习老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的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高效课堂“催化剂”论文

高效课堂“催化剂”论文

高效课堂“催化剂”论文【摘要】“教师充满魅力的课堂评价语言,虽不是蜜,但可以粘住学生;虽不是磁,但可以吸引学生。

”在高效课堂中,教师应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态势,用科学的评价引导学生健康发展,用智慧的评价唤醒学生沉睡的潜力,用艺术的评价激发学生创造的热情。

小学语文课堂评价是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于教学流程的每一个环节。

课堂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习的效率,强化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唤醒并激发他们的探究热情和创新欲望。

课堂上,教师通过评价,让学生品尝成功的喜悦,享受探究的乐趣,增强学习的信心,发现自己的不足,明确努力的方向,从而健康主动和谐的发展。

为此,我们积极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重视评价的激励与改进功能,使评价真正促进学生的发展,让评价成为高效课堂的“催化剂”。

一、精心预设课堂评价的语言教师要进行成功的课堂评价,在课前就应该做好充分的评价准备,缺少评价预设的课堂往往会陷入被动,对学生认知能力评价过低,激不起学生的求知欲,容易使学习和学生思维僵化。

而当学生求异思维活跃,提出许多超越知识体系范畴的问题,教师又会因准备不足而无法应付。

就会使课堂评价变得盲目和无效。

因此,教师在备课时,不仅要进行教学设计,还要对课堂评价进行充分预设,精心设计评价用语。

教师在备课前要考虑针对某个教学内容,学生会提出怎样的问题,教师应该进行怎样有效的引导;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后,学生会怎样回答,可能会出现几种答案,又该怎样针对不同的回答进行差异评价等。

一旦教师进行了细致的预设,课堂评价就会变得更加精彩了。

二、注重发挥教师评价的魅力课堂中,教师的一句评价往往会左右学生一节课的情绪。

作为教师,应充分发挥自身评价的主导作用,善于从学生反馈的信息中,敏锐地捕捉其中的闪光点,及时地予以肯定。

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激励下看到自己的能力和进步,增强学习的信心,更要用评价的魅力吸引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学得兴趣盎然。

科学课堂有效性的催化剂——积极情感

科学课堂有效性的催化剂——积极情感

科学课堂有效性的催化剂——积极情感作者:林健来源:《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上)》 2018年第4期摘要:提高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一直是近年来各科教学讨论的热点问题,笔者在多年的科学教学过程中发现,初中学生在科学课中的学习热情从七年级到九年级有明显的下降趋势,本文针对这种情况提出科学教师在教学中要关注学生学习科学的动态变化,试着从“有趣”“成功”“有用”三个方面采取相应的措施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提高科学课堂的有效性。

关键词:积极情感;科学;催化剂;有效中图分类号:G63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18)04-0036课堂教育是师生、生生的网状型的信息传递、交流、碰撞和反馈,师生的情感是信息交流的纽带。

通过相应的科学教育教学活动,促使学生的情感领域发生积极的变化,借此使学生主动、自发地参与到科学教学中,能有效提升科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因此,我们可以在课堂上强化学生对科学课有趣、成功、有用的积极情感体验,从而激起学生内心的求知欲,拨动学生学习科学的“心弦”。

一、有趣:强化学生对科学课最初始的积极情感体验学生在学习一门新课的时候,总是充满好奇心,虽然在小学学过《科学》,但初中《科学》从知识的广度和深度都上升了一个层次。

所以第一课的亮相很重要,教师可在教学内容和方法上结合学生好奇心强、有旺盛的求知欲等特点精心设计好绪论课,以新颖有趣的方式吸引他们,把学生对科学和自然现象的好奇心逐步引导到使他们产生对科学探索的强烈愿望上来,由此产生“愿学”情感。

如七年级的第一课要上得简单,直观,学生的参与率高,让学生感觉科学真有趣。

笔者在这节课中用了一个实验。

在一个杯子里装满水,请学生猜测一下能向杯子中放入多少回形针,同时水不会从杯子中溢出?记录猜测并进行实验,观察记录实验现象。

请在猜测与实验现象之间进行比较,随后实验现象进行解释。

在班级中将你的发现进行交流。

实验开始了,学生有人猜1枚,有的猜15枚,有的猜20枚,每个人都有自己独自的猜想,可就是都不超过30枚的。

化学教学中的“催化剂”

化学教学中的“催化剂”

化学教学中的“催化剂”作者:周艳来源:《读写算》2014年第07期【摘要】本文通过几个教学案例从几个不同的视角探讨关于化学史在化学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并简单介绍了几则化学史的内容和它们的积极意义。

【关键词】化学史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价值方法案例著名的化学家付鹰说过:“一门科学的历史是那门科学的最宝贵的一部分。

科学只能给我们知识,而历史却能给我们智慧。

”从化学史中,除了可以学习化学家们强烈的事业心、献身科学的精神、锲而不舍的毅力、严肃认真的态度,以及了解有关的概念、理论发展变化过程外,更重要的是还能够学到化学家们的思维方法和科学研究的方法,也就是了解化学家们是怎样积累资料、思考问题、发明差创造的。

这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爱国热情是十分有益的。

关于化学史,前人定义为:化学史可视为科学史的一个分支是人类在长期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对自然的化学知识系统的历史描述,是化学家征服世界、改造自然、创造发明的奋斗史,记述了化学知识的累积过程,以及化学科学的发展演变规律的发展史。

而在教学中运用历史的教学法,引导学生去追踪化学发展的轨迹,就会获得一种对化学知识的亲近感,增强他们的求知欲。

本人就从以下几个方面略谈化学史在化学教学中的作用。

一、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生并不是空着脑袋走进课堂,进入学习情境的。

学生在接受新知识和新观念时也不是在空白的情景下获得的。

在讲解知识的同时,穿插化学史的讲授能够加强知识的趣味性,能够较为有效的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让学生了解化学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和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理解科学的本质,是与新课程所倡导的教学理念相一致的。

教师在讲解苯的结构时,苯的分子式中的6个碳原子只结合了6个氢原子,饱和度相当之大。

学生刚刚接触过的不饱和烃只有烯烃和炔烃,从这里入手讲解苯的结构比较枯燥和乏味,学生的思维还容易受到禁锢和干扰,学习效果不太理想。

于是本人就从化学史入手给学生们声情并茂的讲解了关于苯环的神奇传说,顿时课堂上的气氛立刻变得活跃起来,学生自然地被引入到苯环的结构探究中去。

浙江省宁波市初中科学教育教学评比获奖论文 催化剂教学初探

浙江省宁波市初中科学教育教学评比获奖论文 催化剂教学初探

催化剂教学初探摘要:中学科学新课程有了重大的改变,它把科学探究过程、方法和能力、科学知识三者放在同等地位。

强调学生学习方法的转变和教师教学方法的改变,其中要求教师在实施教学过程时,不只忠实地照搬新课程的教学内容,也应是课程的创造和开发过程。

使课本知识,教师个人的专业知识,师生互动产生的知识,三者有机结合。

本文通过对催化剂教学形式的探索,充分利用新课程为教师留下的创造空间,发挥教师专业特长,为学生创造探究、创新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愉快的探究实验过程中,既能掌握催化剂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又经历了探究性实验的具体过程,也学会了探究性实验的方法。

达到全面提高每一个学生科学素养的教学目的。

关键字:催化剂教学探究性学习中学科学教学的总目标是:全面提高每一个学生的科学素养。

为了达到上述目标,科学课程有了重大的改变,新课程把科学探究过程、方法和能力与科学知识放在同等的地位。

强调学生学习方法的改变和教师教学方法的转变。

学生的学习方法应从被动的认知学习,变为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

教师教学方法的转变虽然是多方面的,但其中要求教师在实施教学过程时,不只忠实地照搬新课程的教学内容,也应是课程的创造和开发的过程,使教学真正成为教师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

使课程中的课本知识、教师个人的专业知识、师生互动产生的知识,三者有机结合。

课程不再是特定知识的载体,而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讨新知的过程。

同时,新课程最突出的特点,是强调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要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俗话说,名师出高徒。

一个没有创新精神的老师,很难培养出有创新精神的学生。

教师榜样作用将对学生的一生产生巨大的影响。

因此,作为中学的科学老师,更应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利用新课程为我们的教师留下创造空间,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创造新的教学形式、新的教学方法、新的教学内容。

师生充分互动,共同创新,培养造就一批既有创新精神,又有创新能力的优秀学生。

我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结合新课程的具体要求,在中学科学有关催化剂的教学内容方面,进行了一次创新尝试,供大家参考。

激活课堂的催化剂——教学艺术

激活课堂的催化剂——教学艺术

激活课堂的催化剂——教学艺术
王荣芳
【期刊名称】《学生之友(小学版)下》
【年(卷),期】2010(000)003
【摘要】@@ "自主、合作、探究"是新课标积极倡导的学习方式.自主探索学习打破了传统的接受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时,要为学生创设自我探究的情境,不断改善教学的策略,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探究学习,初步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总页数】1页(P4)
【作者】王荣芳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安县西场镇光荣小学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激活课堂,营造积极快乐的学习氛围——浅谈高中语文新课程下的教学艺术
2.给英语课堂加点催化剂——激活课堂,提高效率
3.细节是课堂教学的“催化剂”——于永正老师细节教学艺术管窥
4.发挥个性教学艺术激活魅力语文课堂
5.用好“例子” 激活思维——宁鸿彬课堂教学艺术谈片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永不褪色的话题课堂教学的催化剂语文学习对于我们炎黄子孙是非常重要的。

大而言之,语文是知识传承的桥梁,语文学习关系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

小而言之,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可以了解我国古代灿烂的文化,可以提高学生的思想性,同时,也为其它学科的学习奠定基础。

学习语文如此重要,那么,怎样才能学好语文呢?我个人认为提高兴趣尤为重要。

在这方面,我做了如下的尝试:
一、精心设计导语,激发兴趣
导语设计,是上好课的关键一环,它是开山的第一炮,是打鼓的第一槌,是谱写优美教学乐章的前奏曲。

成功的导语设计,是带领学生在课堂中体会诗意流淌的语言,经历峰回路转的环节,完成启迪学生心智和激发兴趣的有效方法。

魏书生老师说:“好的导语像磁铁,一下子把学生的注意力聚拢起来,好的导语又是思想的电光石火,能给学生以启迪,催人奋进,好的导语是优秀的演奏家,奏出的第一个音符,散发出神秘魅力,引诱着听众渐入佳境,好的导语是教师打造的一把金钥匙,放射着独特的光芒,引领着学生进入知识的殿堂。

一堂精彩的、有效的语文课离不开富有趣味性、生动性、创新性的导语。

1、音乐导入,是引发学生联想的交响乐
借助音乐来达到营造气氛的目的,如初中课文《生命》,就可以
通过播放音乐《长江之歌》,让学生体会音乐《长江之歌》的旋律、内容及所抒发的情感,进而走进课文《生命》,感悟生命的意义,享受学习的乐趣。

2、诗化导语,是催生学生学习兴趣的兴奋剂。

教学《观沧海》这首诗时,我是这样设计导语的:
[录音机播放,海潮声,轻柔的音乐声]
同学们,听,这是什么声音?……
[板书:海]
你们喜欢大海吗?……我也喜欢,从小,海就是我的梦,于是,读了很多描绘海的诗文。

“看那闪闪的白沙闪闪的明亮/是珠贝的摇蓝/是星星的憩园/
是珊瑚的梦乡/太阳的梦是红的/月亮的梦是白的/也曾美人鱼在晒月光……”
边读边想着那些优美文字所描述绘的情景,突然发现,我和同学们像是在神游大海,课堂里静静的,没有一个人说话。

真是此时无声胜有声,这个导语产生的艺术魅力,给学生以美的享受,激发了学生审美体验,催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图片导入,是诱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百花园。

通过展示相关图片来吸引学生注意力,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教《故宫博物院》一文,就可以展示故宫建筑群的照片,并作简单介绍,学生就会产生一种阅读渴望:故宫博物院到底是什么样子呢?
此外,阅读教学还可以用猜谜语法、练习法、表演法、欣赏法等方法开讲。

教学要有法而无定法,课堂引言的设计应因文而异,因人而异,根据具体情况灵活使用,从而选择好课堂教学的突破口。

既然导语能迅速集中学生注意力,能唤起学生积极的情绪状态,能激发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那么,语文教师在精心设计各个教学环节时,千万别忽视了开头一环——巧设导语。

二、善于运用启发性原则,引疑激趣
古今中外的许多教育家都很重视启发教学。

孔子提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强调教师的作用在于引导、激励、启发,而不应牵着、强迫、代替学生学习。

在西方,苏格拉底在教学中重视启发,他善于用问答方式激发和引导学生去探求正确答案。

文艺复兴后的许多教育家也都很重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强调启发教学。

启发性原则要求设计的问题要有一定的思考价值,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能集中他们的注意力,引导他们生动活泼的学习,使他们经过自己独立思考,对知识融会贯通。

疑问是探索新知的导火索。

语文教师要善于设疑,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引导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教学《死海不死》一文时,我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在上新课前让学生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把一个鸡蛋轻轻沿着盛有清洁水的透明玻璃杯的杯壁放下去,让学生观察鸡蛋所出的位置,此时鸡蛋是沉在底部的。

又把事先准备好的咸盐,不断的撒入杯中,随着咸盐量的增多,
杯底的鸡蛋浮到水面上来了,学生看到这一现象惊喜若狂,他们很想弄明白,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有的学生迫不及待地问我:“老师,你给我们讲讲嘛,鸡蛋为什么会浮到水面上来呢?”
我因势利导,借机说道:“同学们,很想知道其中的奥谜,是吗?”同学们异口同声地说道:“是”。

既然这样,请同学们自读《死海不死》这篇文章,你们会在课文中找到答案的”。

我的话音刚落,同学们如饥似渴地翻开课本,自由朗读起课文来了。

这次同学们学习课文兴趣很高,个个像似在寻找牛奶和面包,脸上洋溢着掩饰不住的喜悦,读得比任何时候都认真,找到答案的同学,像是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欣喜万分,整堂课上,同学们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求知欲望,对各知识点的掌握也达到了我授课以来的第一次新高潮。

这样巧设疑问,能把学生带入一个有障碍但又并非不可逾越的境界,使学生思而不解,欲罢不能,顿生强烈的求知欲,可以促进学生寻求问题答案的积极思维活动。

语文教学离不开设疑提问,而教师设疑提问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学生产生一种怀疑、困惑、探究的心理状态,从而对这些问题进行积极的思维,试图分析、解决这些问题并进一步发现新的问题。

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每一位教师都应该在设计问题上狠下功夫,提出能够启发学生思维的有价值的问题,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并组织语言设疑提问的能力。

三、美读示范,激发兴趣。

北京大学钱理群教授曾说过:“文学的教育,有时声音极其重要,这声音是对生命的一种触动。

文学是感性的,而不是理性的。

所以,读,让学生感动,用心朗读是感受文学的一个重要方式。

”钱教授所说的读,就是我们追寻的美读,它是阅读教学之魂。

所谓“三分诗”,“七分读”。

美读是声音的艺术,更是情感的艺术,它能引起心心相应的情感共鸣和心灵震颤,让学生学的更投入。

如:我在教学《黄河颂》时,对如下词句做了朗读指导。

(1)“我站在高山之颠,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

”一句总领下文,因此停顿要长。

后面的四个分句注意重点词语“掀”“奔”“劈”的重读,且四句越读越激昂,以表现黄河一泻万里的气势。

(2)三个“啊”要读的深沉,声音稍稍延长,“黄河”要读的高昂,表明在热情歌颂。

(3)最后的两句“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充满了战斗的决心,要读得铿锵有力。

教师美读示范,“激昂处还它个激昂,委婉处还它个委婉”。

读得声情并茂,绘声绘色;读得让学生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让学生进入一种亢奋的求知境界,让学生在朗读感受中体会到作者的写作意图——借歌颂黄河来歌颂中华民族,激发中华儿女的爱国豪情,号召中华儿女学习黄河伟大坚强的精神,保卫黄河,保卫全中国。

给朗读插上想象的翅膀,驰骋于诗的意境。

叶圣陶曾经提出:“所谓美读,就是把作者的感情在读的时候读出来。

”这无非如孟子所说的“以意逆志”,设身处地,激昂处还他
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美读的要义在于通过对作品音声节奏的感受,由文入情由文本世界进入作者世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