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诗词鉴赏

合集下载

七年级课外古诗词鉴赏一

七年级课外古诗词鉴赏一

课外古诗词鉴赏(一)(七年级上册)一、峨眉山月歌《峨眉山月歌》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诗作。

这是李白初次出四川时创作的一首依恋家乡山水的诗,写诗人在舟中所见的夜景:峨眉山上空高悬着半轮秋月,平羌江水中流动着月亮映影。

首句是仰望,写静态之景;次句是俯视,写动态之景。

第三句写出发和前往的地点,第四句写思念友人之情。

全诗连用五个地名,通过山月和江水展现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语言自然流畅,构思新颖精巧,意境清朗秀美,充分显示了青年李白的艺术天赋。

峨眉山月歌⑴峨眉山月半轮秋⑵,影入平羌江水流⑶。

夜发清溪向三峡⑷,思君不见下渝州⑸。

[1]白话译文:高峻的峨眉山前,悬挂着半轮秋月。

流动的平羌江上,倒映着精亮月影。

夜间乘船出发,离开清溪直奔三峡。

想你却难相见,恋恋不舍去向渝州。

[4]作品鉴赏:这首诗意境明朗,语言浅近,音韵流畅。

全诗意境清朗优美,风致自然天成,为李白脍炙人口的名篇之一。

诗从“峨眉山月”写起,点出了远游的时令是在秋天。

“秋”字因入韵关系倒置句末。

秋高气爽,月色特明(“秋月扬明辉”)。

以“秋”字又形容月色之美,信手拈来,自然入妙。

月只“半轮”,使人联想到青山吐月的优美意境。

次句“影”指月影,“入”和“流”两个动词构成连动式谓语,意言月影映入江水,又随江水流去。

此句不仅写出了月映清江的美景,同时暗点秋夜行船之事。

意境可谓空灵入妙。

次句境中有人,第三句中人已露面:他正连夜从清溪驿出发进入岷江,向三峡驶去。

“仗剑去国,辞亲远游”的青年,乍离乡土,对故国故人不免恋恋不舍。

江行见月,如见故人。

然明月毕竟不是故人,于是只能“仰头看明月,寄情千里光”了。

末句“思君不见下渝州”依依惜别的无限情思,可谓语短情长。

诗中连用了五个地名,构思精巧,不着痕迹,诗人依次经过的地点是:峨眉山──平羌江──清溪──三峡──渝州,诗境就这样渐次为读者展开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

除“峨眉山月”以外,诗中几乎没有更具体的景物描写;除“思君”二字,也没有更多的抒情。

七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鉴赏

七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鉴赏

七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鉴赏篇1:约客/有约朝代:宋代赵师秀原文: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鉴赏篇2:论诗五首其二朝代:清代赵翼原文: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鉴赏第一、二句诗人指出,即使是李白、杜甫这样伟大的诗人,他们的诗篇也有历史局限性。

第三、四句诗人呼唤创新意识,希望诗歌写作要有时代精神和个性特点,大胆创新,反对演习守旧。

世人常常用这句诗来赞美人才辈出,或表示一代新人替换旧人,或新一代的崛起,就如滚滚长江,无法阻拦。

篇3:送灵澈上人朝代:唐代刘长卿原文: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斜阳一作:夕阳)鉴赏这首小诗记叙诗人在黄昏送灵澈返竹林寺时的心情,它即景抒情,构思精致,语言精炼,素朴秀美,是唐代山水诗的名篇。

刘长卿和灵澈相遇又离别于润州,大约在公元769770年(唐代宗大历四、五年)间。

刘长卿于公元761年(唐肃宗上元二年)从贬谪南巴(今广东茂名南)归来,一直失意待官,心情郁闷。

灵澈此时诗名未著,云游江南,心情也不大得意,在润州逗留后,将返回浙江。

一个宦途失意客,一个方外归山僧,在出世入世的问题上,可以殊途同归,同有不遇的体验,共怀淡泊的胸襟。

这首小诗表现的就是这样一种境界。

精美如画,是这首诗的明显特点。

但这帧画不仅以画面上的山水、人物动人,而且以画外的诗人自我形象,令人回味不尽。

那寺院传来的声声暮钟,触动诗人的思绪;这青山独归的灵澈背影,勾惹诗人的归意。

耳闻而目送,心思而神往,正是隐藏在画外的诗人形象。

他深情,但不为离别感伤,而由于同怀淡泊;他沉思,也不为僧儒殊途,而由于趋归意同。

这就是说,这首送别诗的主旨在于寄托着、也表露出诗人不遇而闲适、失意而淡泊的情怀,因而构成一种闲淡的意境。

十八世纪法国狄德罗评画时说过:但凡富于表情的作品可以同时富于景色,只要它具有尽可能具有的表情,它也就会有足够的景色。

(完整word)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鉴赏(梳理)

(完整word)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鉴赏(梳理)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鉴赏(一)竹里馆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译文:我独自坐在幽深的竹林,一边弹琴一边高歌长啸。

没人知道我在竹林深处,只有明月相伴静静照耀。

赏析:以弹琴长啸,反衬月夜竹林的幽静;以明月的光影,反衬深林的昏暗,表面看来平平淡淡,似乎信手拈来,随意写趣,其实却是独具匠心的大手笔。

前两句写诗人独自一人坐在幽深茂密的竹林之中,一边弹着琴弦,一边又发出长长的啸声。

其实,不论“弹琴”还是“长啸”,都体现出诗人高雅闲淡、超凡脱俗的气质,而这并非常人可与之共鸣的。

所以后两句说:“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意思是说,自己僻居深林之中,也并不为此感到孤独,因为那一轮皎洁的月亮还在时时陪伴着自己。

容易出现的错别字:篁(皇)啸(肃萧)(二)春夜洛城闻笛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译文:夜深人静的时候,不知从谁家响起了悠扬的笛声。

这美妙悠扬的声音,随着春风弥漫了整个洛阳城。

在这静静的黑夜里,忽然听到感人肺腑的折柳曲,有谁不为此勾起怀念故乡的情思啊!赏析:“谁家玉笛暗飞声”,谁家的玉笛,在静夜里悄悄地响起?诗人或许正在读书、闲坐,或做着其他的事。

一曲笛声不期而响,夜深人静,清远而动听。

他被吸引住了,循声望去,却辨不清笛声来自哪里。

“玉笛”,指玉制的笛,或是笛子的美称,或是羌笛的代称,不确定,存疑。

“散入春风满洛城”,春风徐徐,笛声飘散在风中,风又吹送笛声,飘满了洛阳城,让人想到“此曲只应天上有”。

这一句虽带有艺术的夸张,却衬出笛声的动人、夜的安静。

唯其如此,才会在诗人的听觉与想象中飘满洛城,似乎其他的声音都不存在了,似乎全城人都在凝神静听。

“此夜曲中闻折柳”,今夜,缥缈的笛乐中,我听到了思乡怀亲的《折杨柳》。

笛乐飘飘,如此动人,究竟吹的是什么曲子呢?“折柳”,即《折杨柳》,汉代乐府曲名,内容多写离别之情。

“柳”谐音“留”。

古人送别亲友时,折柳相赠,暗示留恋、留念的意思。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课外古诗词注释与鉴赏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课外古诗词注释与鉴赏

名目1、长歌行 (5)汉乐府 (5)2、太原①早秋 (6)3、偶题三首 (7)4、戏赠友人 (8)5、赠花卿 (9)6、送友人 (10)7、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 (12)8、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12)9、江上吟 (14)10、冬夜读书示子聿 (16)11、春暮西园 (17)12、天末怀李白 (18)13、过山农家 (18)14、渡汉江 (19)15、送灵澈上人 (20)16、临江仙•自洛阳往孟津道中作 (20)17、山行留客 (21)18、塞下曲 (22)19、送友游吴越 (23)20、丹阳送韦参军 (24)21、鲁山山行 (25)22、四块玉•别情 (25)23、汉江临泛 (26)24、成都曲 (26)25、不见 (27)26、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 (28)27、虞美人•梳楼 (29)28、别薛华 (29)29、题都城南庄 (30)30、玉阶怨 (30)诗歌鉴赏1、长歌行汉乐府青青园中葵①,朝露待日晞②。

阳春布德泽③,万物生光辉④。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⑤。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注释】①葵:有锦葵、蜀葵。

邰希蒡日葵等,这里代指花草树木。

②晞〔x 1 希〕:因日晒而干。

③阳春:春天。

德泽:恩惠,这里指春天的阳光雨露。

④这两句是说,春天的阳光雨露,使万物都焕发诞生命力的荣耀。

⑤焜〔k m 昆〕黄:植物枯黄貌。

华:同“花”。

【赏析】此诗从“园中葵”说起,再用水流到海不复回打比方,说明光阴如流水, 最终劝去不再回。

导人们,要珍惜青春年华,发愤努力,不要等老了再懊悔。

这首诗借物言理,首先以园中的葵菜作比方。

“青青”喻其生长茂盛。

其实在整个春天的阳光雨露之下,万物都在争相努力地生长。

由于它们都生怕秋天很快地到来,深知秋风凋零百草的道理。

大自然的生命节奏如此,人生也是这样。

一个人假设不趁着大好时间而努力奋斗,让青春白白地铺张,等到年老时懊悔也来不及了。

这首诗由眼前青春美景想到人生易逝,鼓舞青年人要珍惜时间,出言警策,催人奋起。

七年级古代诗词赏析

七年级古代诗词赏析

七年级上册古代诗词赏析一、《次北固山下》唐王湾(重点)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次”:路途中的停宿。

“客路”:作者要去的路,这里指旅途。

)1、名句: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2、整体赏析:诗人乘舟来到北固山下,展现在眼前的是山青水碧的壮丽景色。

残夜将尽,旭日从海中孕育而去;时令虽在旧年,春意已经闯入江南。

作者借写长江的风景,表达他客游他乡的羁旅之情,又写出了他放眼山川的宽阔博大胸襟。

3、“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赏析:以小景与大景相互映衬。

通过“风正一帆悬”这一小景,把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等大景衬托的更加恢弘阔大。

“阔”表现出了春潮上涌,江水与岸齐平的浩渺广阔之景。

既写出了江水之势,又写出了春回大地、冰雪消融、春意已浓的景象。

4、“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赏析:(1)残夜将尽,旭日从海中孕育而去;时令虽在旧年,春意已经闯入江南。

描写时序交替中的景物,暗示着时光的流逝,蕴含着自然的理趣。

(2)把“日”“春”作为新生的美好的事物的象征,表现了作者乐观、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3)海日用“生”,江春用“入”,将景物拟人化而富有生机。

(4)两句对仗工整,形象生动。

5、“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表达了漂泊在外的游子对家乡亲人深切的思念之情,点明了主旨。

二、《赤壁》唐杜牧(重点)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名句: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2、整体赏析:这是一首怀古咏史之作,是诗人经过赤壁这个古战场,有感于三国时代的英雄成败而写下的。

此诗借一件古物兴起对历史的慨叹,以两个美女象征国家的命运,真可谓以小见大,别出心裁。

3、“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赏析:假如东风不给周瑜以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将被关进铜雀台中了。

以两个美女象征国家的命运,讽喻当朝统治者不能抱有侥幸心理,真可谓以小见大,别出心裁。

语文版七年级诗词赏析

语文版七年级诗词赏析

语文版七年级诗词赏析1、夜雨寄北[唐] 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1)赏析“巴山夜雨涨秋池”一句在抒情方式上的特点。

本诗运用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手法,该句直接写自己当时所处的环境,巴山、秋夜、大雨,抒发了孤独、凄凉之情;“涨秋池”涨的岂止是秋水,分明也是作者对妻子思念的感情。

(2)在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两句诗中,诗人想象了怎样的情景?未来与妻子重逢,在西窗下秉烛夜谈,诉说巴山夜雨时彼此互相思念的情景。

(3)诗中两次提到“巴山夜雨”,你是怎样理解它们不同的内涵的?第一个是实写,第二个是虚写,是想象和妻子团圆,共剪西窗烛时再回忆起写信时巴山夜雨的情景。

(4)请用简介的语言写出诗人此时的心境。

漂泊在外的孤寂,苦雨深秋时的落寞,归期无期的无奈,相见无语的期盼。

(5)赏析“君问归期未有期”两个“期”字的妙处。

第一个期是妻子问其归来的日期,催期早归。

第二个期是自己的回答,感叹自己归期无准,两个期一问一答,构成音调与章法的回环往复之妙。

(6)“巴山夜雨涨秋池”一句中,“涨”字用的极妙,请赏析。

“涨”字富于动态形象,既写出巴山水注秋池的夜雨景象,又表现了诗人愁思的绵绵深重。

(7)赏析“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什么时候我们一起在西窗下剪烛夜谈,再来叙说今天巴山夜雨的情景呢?“何当”一词表愿望,“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是由当前的苦况所激发出来的对于未来欢乐的憧憬。

此联跨越上联郁闷、孤寂之心境,而去设想未来,盼望在重聚的欢乐中追话今夜的一切。

未来的乐,反衬出今夜的苦;今夜的苦又成了未来剪烛夜话的材料,增添重聚时的乐。

诗句明白如话,却又曲折、深婉,含蓄隽永,余味无穷。

(8)“秋”字在诗中起到了什么作用?(13新乡模拟)“秋”字点明了季节,同时烘托了诗人悲凉、寂寞的心情。

2、《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唐] 王勃(2)“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表达友情的名句,你认为人们喜欢它的原因是什么。

部编初中语文课内古诗词鉴赏资料七年级

部编初中语文课内古诗词鉴赏资料七年级

部,编,初中,语文,课内,古诗词,鉴赏,资料,部,部编初中语文课内古诗词鉴赏资料七年级七年级上册(一)观沧海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请从写景的角度赏析“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澹澹”是水波荡漾的样子,动景;“竦峙”是山岛耸立的样子,静景。

这两句诗动静结合,显示了大海辽阔威严的远景。

2.“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表达了诗人统一天下(或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或博大胸怀)。

3.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B )A.开篇点题,交代了观察的方位、地点以及观察的对象,“观”字统领全篇。

B.“水何澹澹”描写了大海的近景,使人感到海边景色的壮丽多姿。

C.“洪波涌起”中的“涌”字,不仅让我们看到了大海波涌连天的形态,而且仿佛听到了惊涛拍岸的声音。

D.诗的最后两句“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是合乐时加上的,是诗的附文,跟诗的内容没有联系。

(三)次北固山下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阅读诗句“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观察下面两幅图画,简要说明哪一幅能够表现这一联诗句所描绘的景象。

我认为图1能够表现这一联诗句所描绘的景象。

图中的江面十分开阔,能表现“潮平两岸阔”的景象;图中的船帆高高悬挂,能表现“风正一帆悬”的景象。

2.从内容和写法上赏析王湾《次北固山下》“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这句诗。

内容:点题,写诗人出游在外,客行他乡。

写法: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交代了诗人客路行舟的美景;与尾联相呼应。

3.颈联“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是千古传诵的名句。

请任选一个角度,作简要赏析。

示例:①“生”“入”二字运用拟人手法,赋予“日”“春”以人的意志和情思,生动地描写了暮冬初春江上景物的变化,又给人以积极向上的力量。

七年级语文全册古诗分析赏析及练习题含答案

七年级语文全册古诗分析赏析及练习题含答案

七年级语文全册古诗分析赏析及练习题含答案(一)《观沧海》曹操1、诗中统领全篇的一个字是:观;从写景的虚实上看,这首诗前八句写实景,后四句写虚景。

2、“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是为人称道的名句,请从写作手法和抒情的角度,对其进行赏析。

答:写作手法:诗人借助奇特的想象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写的是虚境即诗人的主观感受。

抒发感情:抒发了诗人期望统一祖国的雄心壮志,表现了诗人宽广博大的胸怀。

3.诗中两个“若”字用得好,请你说出好在哪里。

答:有助于表明大海吞吐日月星辰是作者的想象之景,体现诗人的博大胸怀。

4、作者登临碣石看到了怎样的景象?请用生动的语言加以描述。

答:那苍茫浩瀚的大海上,无边无际,海中山岛突兀耸立。

山岛之上树木丰茂,生机盎然。

随着阵阵萧瑟的秋风,海面上洪波巨澜,汹涌起伏。

5、自选角度赏析诗句。

(1)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答:实写海水和山岛,采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

动态的“荡漾的海水”、“洪波”和静态的“耸立的山岛”、“草木”相互映衬,显示了大海的宏伟辽阔和惊人的力量。

(2)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答:借助奇特的想象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这是虚景,是诗人的主观感受。

表现了诗人旷达的胸襟和宏伟的政治抱负--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和对前途充满信心的乐观气度。

6、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胸襟和抱负?(诗中“若”字用得好在哪里?)答:通过对大海吞吐宇宙宏大气势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博大的胸襟和统一中国的雄心壮志。

7、描绘“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所展现的画面。

海岛上树木繁茂,各色花草郁郁葱葱,给人以生机盎然之感。

随着一阵萧瑟的秋风,海面上涌起滔天的波浪,汹涌起伏。

8、这首诗表现的作者的思想感情是什么?表现了作者虽年老而又想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和博大胸襟。

(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1、“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运用何种修辞?有何表达效果?答:运用了拟人,明月有了人性,能将“愁心”到给远方的朋友,诗句生动形象的表达了诗人的忧愁和无奈,以及对友人的关切之情。

语文七年级上册古诗词鉴赏包括课内外

语文七年级上册古诗词鉴赏包括课内外
汉代 , 唐代 , 宋代 ,
元代 ,明清 。
练习
按原文内容默写
1
《观沧海》中表现诗人博大胸襟的诗句是:
这两句不仅写景逼真,叙事确切,而且表现的是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给人以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历来为脍炙人口、“形容景物,妙绝千古”(明·胡应鳞语)的名句。唐时,张说为宰相时,亲笔将此联题于政事堂,令朝中文士作为楷模。
01
02
名句分析: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01
有导出结尾一联的作用,跟诗人的乡愁有关。海日生残夜,将驱尽黑暗;江春,那江上景物所表现的“春意”,闯入旧年,将赶走严寒。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
4
在天将明未明之时,在船接近目的地即北固山的长江之中。 “潮平”一语为下句中“江春”一语作铺垫。
研习诗歌内容
为什么诗人突然想到要寄一封家书呢?
01
由于新年来到,正是家人团聚之时,而自己旅食他乡,久不得归,自然想到要借雁足给他传递家书。
02
研习诗歌内容
清晨江上行舟,当残夜未全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露春意。时光流逝,岁月无情,怎能不叫身在“客路”,时当岁末的诗人顿生思乡之情呢?
1
2
研习诗歌内容
拓展阅读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 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 绝胜烟柳满皇都。 比较一下两首诗的异同,谈谈你对春天的印象。
马致远
天净沙 秋思
PART.01
马致远
元代戏曲作家,号东篱,大都(今北京)人。
马致远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称元曲四大家,是元初作家中散曲流传得最多的一个。作品豪放清逸,杂剧以《汉宫秋》为代表。

七年级上册古诗词阅读鉴赏考点精准练习-(含分析)

七年级上册古诗词阅读鉴赏考点精准练习-(含分析)

七年级上册古诗词鉴赏1.《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山岛竦峙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解释加点词语的意思。

(4分)临:澹澹:竦峙:星汉:(2)“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这四句诗描写的景物有什么特点?感情基调是怎样的?(3分)(3)“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怀?请简析。

(4分)答案:(1)到达、登上/水波荡漾的样子/耸立/银河(4分,每个词解释1分。

)(2)这四句诗描写了大海生机勃勃(1分)、雄伟壮丽(1分)的景物特点,感情基调是昂扬雄壮的(1分)。

(3分。

景物特点概括为“生机勃勃”1分,“雄伟壮丽”1分;感情基调“昂扬雄壮”1分,写“萧瑟感伤”不得分,意思近即可。

)(3)诗人借助想象(1分)展现了大海吞吐日月的壮丽景象(1分)。

表现出诗人博大的胸怀(1分),抒发了作者统一祖国、建功立业的远大志向(1分)。

(4分。

手法“想象”1分,句意理解点出“壮丽景象”1分,情感“博大胸怀”1分,“远大志向”1分。

)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落尽子规..啼,闻道(1)解释加点词语的意思。

(3分)杨花:子规:闻道:(2)“我寄愁心与明月”一句中的“愁心”蕴含丰富的内容,请说说包含了作者哪些情感?(3分)答案:(1)柳絮/布谷鸟/听说(3分,每个词解释1分。

)(2)对友人的同情和关切,对自己过去遭遇的伤感情绪。

(3分。

情感“同情”1分,“关切”1分,“伤感”1分。

)3.《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江春入旧年。

乡书(1)解释加点词语的意思。

(4分)次:客路:残夜:乡书:(2)(2016年花都区期末)请发挥想象,用生动的语言描述颔联“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所展现的画面。

2024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课内古诗词鉴赏(七年级)》课件

2024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课内古诗词鉴赏(七年级)》课件

江南逢李龟年 [唐]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译文】岐王府邸里时常相见,崔九堂前您的音乐多次听闻。如今正是江南的大好风景, 在落花时节又重逢李君。
【主题】前二句是追忆昔日与李龟年的接触,寄寓着诗人对开元初年鼎盛的眷怀之情; 后两句是对国事凋零、艺人颠沛流离的感慨。
2.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这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寄托了诗人对饱经战争忧患的人民的同情和对和平的渴 望。
夜上受降城闻笛 [唐]李益
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译文】回乐烽前的沙地洁白似雪,受降城外的月色有如深秋白霜。不知何处吹起凄 凉的芦管,惹得出征的将士一夜都在思念家乡。
初中古诗词复习 ——七年级
七年级上册
观沧海 [汉]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主题】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诗人借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 了开阔的胸襟,抒发了统一中原、建功立业的抱负。
2.“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这两句诗在写法 上有何突出的特色?试分析。
这两句写的是虚景,诗人借助丰富的想象,把我们带进了一个更加宏伟的境界。 寥寥十六字将天连水,水连天,浩浩荡荡、无边无际的沧海之景描绘得蔚为壮观。 运用丰富的想象和合理的夸张,展现了一个极其开阔博大的意境,不仅表现了大 海有包容天地的气概,更显示了诗人博大的胸怀与远大的政治抱负。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唐]岑参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部编本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古诗鉴赏

部编本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古诗鉴赏

部编本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古诗鉴赏七年级语文上册古诗鉴赏附参考答案7上1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XXX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本诗朗读的感情基调是。

苍凉慷慨指导:1、感情基调是指作品的基本观点的情感取向,即作品的总的感情态度,总的感情色彩。

或者说就是作者写这篇文章的感情基础,或者说是这篇文章所透露出来的感情,或喜,或怒,或哀,或乐,或思念,或痛恨……2、主要有:①轻松、活泼、欢快、喜悦、愉悦、欢欣、乐观、激动、赞美、仰慕②沉痛、愤怒、激愤、痛恨、伤感、哀伤③慷慨激昂、豪迈、悲壮④孤独、忧愁、寂寞⑤恬淡、闲适⑥惜别、依依不舍、留恋、思念、怀念……)2主要写了什么内容?最能总领全文的是哪一个字?(观)指导:这是一首什么样的诗+诗歌各句分别写了什么(或概括主要内容)+通过什么手法+抒发什么情感+评价)3写了大海中的哪些意象(景物)?指导:1意象即诗歌中所描写的形象,即人、物、景、事。

2诗歌当中许多的意象都是有它们各自的喻意的。

虽然这种意象的喻意在不同的意境当中有可能有不同,但多数情况之下却是有其共通之处的。

比如1、人物类(1)XXX、XXX—怀才不遇之人;(2)XXX、XXX—富商巨贾;2、植物类(1)柳——离情依依;XXX、折柳—惜别怀远、思乡思亲,表示送别,离愁别绪。

(2)落叶—思乡思亲(3)杨花—离散、漂泊(4)菊花—高洁、脱俗、隐逸(5)牡丹—富贵、美好(6)莲花—高洁;莲—爱的象征(7)松柏—坚贞、坚强、孤傲、傲雪斗霜、有凌云志、不屈不挠;(8)竹—气节、劲健、积极向上;(9)梅—XXX、傲雪凌霜、坚强、不屈不挠;(10)兰、荷—高洁;(11)桃花—美人之喻(12)梧桐—凄凉、悲伤(13)禾黍—代表国家昔盛今衰之悲情(14)芳草——离恨(15)芭蕉——孤独与忧愁3、动物类(1)鸿雁—书信、思念、也表思乡之情(2)杜鹃(子规)—凄凉哀伤、有归家之意;XXX的哀鸣——表达哀怨、凄凉或思归的情思(3)鸿鹄、骏马、XXX—志向远大之人;(4)鸾鸟、凤凰—忠臣、贤士;(5)青鸟—往往与男女恋情与婚嫁有关;(6)鹧鸪、寒蝉—离愁别绪、羁旅伤感之情(7)蝉——高洁(8)乌鸦——衰败荒凉之兆4、事物类(1)月光、家书、秋、天涯、游子—思念、思乡思亲、怀远(3)秋雨—忧愁(4)笛声—思乡怀远;羌笛——凄切之声(5)日落、夕阳、秋天、流水代—生命短暂,时光飞逝;(6)大漠—苍凉(7)红豆—相思(8)飞星—传恨(9)灞桥易水—多怀送别有关(10)夕阳、西风、残照—既表示个人沉浮的身世命运,也代表历史的沧桑变化;(11)琴瑟—夫妇感情和谐,也喻兄弟朋友的情谊。

完整版)七年级古诗词鉴赏

完整版)七年级古诗词鉴赏

完整版)七年级古诗词鉴赏专题三:诗词鉴赏(适配七年级)本专题将介绍诗词鉴赏中的意境型和分析技巧型两种题型,以及答题要求和分析技巧。

一、意境型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象的境界。

它包括景、情、意三个方面。

在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1.题型⑴描绘画面型:A:具体描绘:一般有字数要求或有“加以描绘”“具体描绘”等关键词。

B:概括介绍:没有字数限制,不加具体要求。

⑵分析意境型:A:直接型: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B:变式型(常见型):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2.答题要求:1)描绘画面型:A:具体描绘: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有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三语言力求生动形象,优美流畅。

例如,对于唐代___的《咏柳》中的“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___。

不知___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可以结合___和想象,具体描绘诗的前两句呈现的景象: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就像碧玉装扮而成,轻柔的柳枝垂下来,就像万条轻轻飘动的绿色丝带。

B:概括介绍。

一般用一两个四字短语加以概括即可,例如孤寂冷清(___《声声慢》)、恬静优美(___《鸟鸣涧》)、雄浑壮阔(唐代边塞诗,宋代的豪放词)、萧瑟凄凉(___《天净沙秋思》)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例如,对于元代___的《天净沙秋思》中的“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可以概括为“孤寂冷清、萧瑟凄凉的深秋晚景图”。

2)分析意境型: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切忌空洞,要答具体。

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答题可分三步走: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步一)的画面,营造了一种(步二)的氛围,从而表达了作者(步三)的情感(心情,心境)。

例如,对于唐代___的《凉州词》中的“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___。

部编初中语文课内古诗词鉴赏资料七年级

部编初中语文课内古诗词鉴赏资料七年级

部编初中语文课内古诗词鉴赏资料七年级七年级上册(一)观沧海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请从写景的角度赏析“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澹澹”是水波荡漾的样子,动景;“竦峙”是山岛耸立的样子,静景。

这两句诗动静结合,显示了大海辽阔威严的远景。

2.“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表达了诗人统一天下(或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或博大胸怀)。

3.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B )A.开篇点题,交代了观察的方位、地点以及观察的对象,“观”字统领全篇。

B.“水何澹澹”描写了大海的近景,使人感到海边景色的壮丽多姿。

C.“洪波涌起”中的“涌”字,不仅让我们看到了大海波涌连天的形态,而且仿佛听到了惊涛拍岸的声音。

D.诗的最后两句“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是合乐时加上的,是诗的附文,跟诗的内容没有联系。

(三)次北固山下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阅读诗句“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观察下面两幅图画,简要说明哪一幅能够表现这一联诗句所描绘的景象。

我认为图1能够表现这一联诗句所描绘的景象。

图中的江面十分开阔,能表现“潮平两岸阔”的景象;图中的船帆高高悬挂,能表现“风正一帆悬”的景象。

2.从内容和写法上赏析王湾《次北固山下》“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这句诗。

内容:点题,写诗人出游在外,客行他乡。

写法: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交代了诗人客路行舟的美景;与尾联相呼应。

3.颈联“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是千古传诵的名句。

请任选一个角度,作简要赏析。

示例:①“生”“入”二字运用拟人手法,赋予“日”“春”以人的意志和情思,生动地描写了暮冬初春江上景物的变化,又给人以积极向上的力量。

②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时序交替的自然理趣。

七年级必背古诗词及赏析

七年级必背古诗词及赏析

七年级必背古诗词及赏析七年级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必背的古诗词不仅丰富了学生的文学素养,也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鉴赏力。

以下是一些适合七年级学生背诵的古诗词及其赏析:1. 《静夜思》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赏析: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诗人在夜晚思念家乡的情景。

诗中的“明月”和“霜”形象地表达了夜晚的清冷,而“举头”和“低头”则生动地刻画了诗人的动作和心理状态。

2. 《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赏析:杜甫在这首诗中表达了对泰山的赞美和向往。

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如“层云”和“归鸟”,展现了泰山的壮丽景色和诗人的豪迈情怀。

3. 《春晓》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赏析:这首诗以春天为背景,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诗中的“啼鸟”和“风雨声”生动地描绘了春天的生机和变化。

4. 《江雪》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赏析:这首诗以雪景为背景,通过描绘江边的孤独景象,表达了诗人的孤独和超脱。

诗中的“孤舟”和“独钓”形象地刻画了诗人的心境。

5. 《登鹳雀楼》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赏析:这首诗通过登高望远的视角,表达了诗人的远大志向和对自然景观的赞美。

诗中的“白日”和“黄河”形象地描绘了壮丽的自然景色,而“更上一层楼”则寓意着不断追求进步的精神。

6. 《游子吟》孟郊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赏析:这首诗以游子离家的情景为背景,表达了对母爱的赞美和感激。

诗中的“手中线”和“身上衣”形象地描绘了母亲为儿子准备行装的情景,而“寸草心”和“三春晖”则寓意着儿子对母亲深深的感激之情。

通过背诵这些古诗词,学生不仅能够学习到古代诗人的文学艺术,还能够培养自己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感。

七年级古诗词鉴赏知识点梳理与答题技巧

七年级古诗词鉴赏知识点梳理与答题技巧

七年级古诗词鉴赏知识点梳理与答题技巧一、古诗词鉴赏的重要性嘿,小伙伴们!七年级的古诗词鉴赏可重要啦。

这就像是打开古代文化宝藏的钥匙呢。

通过鉴赏古诗词,我们能感受到古人的智慧、情感还有他们生活的那个世界。

二、知识点梳理1. 诗歌类型田园诗。

像陶渊明的诗,那描绘的田园生活可美了,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样的句子。

田园诗大多表达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喜爱,对宁静自然的向往。

边塞诗。

这写的就是边疆战士的生活啦。

比如王昌龄的“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充满了对边疆安宁的渴望和战士们的英勇豪情。

送别诗。

朋友之间分别的时候写的诗。

像王维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满是对友人远行的不舍。

咏物诗。

专门歌咏某个事物的诗。

比如骆宾王的咏鹅,把鹅的形象生动地刻画出来。

2. 诗歌意象月亮。

在古诗里常常代表思念。

像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看到月亮就想家了。

柳树。

和“留”谐音,所以经常用来表示送别时的留恋。

大雁。

往往象征着思乡或者传递书信。

因为大雁会迁徙,古人就觉得它们能把自己的思念带到远方。

3. 诗歌的表现手法比喻。

就像“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把雪比作梨花,超级形象。

拟人。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花和鸟都被赋予了人的情感。

夸张。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瀑布哪有三千尺呀,就是夸张的手法,让诗句更有气势。

对偶。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读起来朗朗上口,而且对仗工整。

三、答题技巧1. 诗歌内容理解题先通读全诗,大概了解诗歌讲了个啥。

如果有不认识的字,根据上下文猜猜意思。

找出诗中的关键意象,像上面说的月亮、柳树这些,通过意象来理解诗人的情感。

2. 诗歌情感赏析题看诗歌的类型,如果是送别诗,那情感大概率是不舍。

然后再从诗中的词句里找更具体的情感,比如“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就不仅仅是不舍,还有对友人的安慰。

关注诗人的身世背景。

要是诗人被贬官了,那诗里可能就有苦闷、愤懑的情感。

初中语文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古诗词赏析(原文译文主题写法)

初中语文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古诗词赏析(原文译文主题写法)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赏析01 竹里馆(王维)【原文】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译文】我独自坐在幽深的竹林里,一边弹琴,一边高歌长啸。

没人知道我在竹林深处,只有明月相伴,静静照耀。

【赏析】这是一首写隐者闲适生活情趣的诗。

诗的用字造语、写景(幽篁、深林、明月)写人(独坐、弹琴、长啸)都极平淡无奇。

然而它的妙处正在于以自然平淡的笔调,描绘出清新诱人的月夜幽林的意境,融情景为一体,蕴含着一种特殊的美的艺术魅力。

以弹琴长啸,反衬月夜竹林的幽静,以明月的光影,反衬深林的昏暗,表面看来平平淡淡,似乎信手拈来,随意写去其实是匠心独运,妙手回天的大手笔。

【主题】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月下独坐、弹琴长啸的悠闲生活,表现了隐者闲适的生活情趣,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的心境。

【写法】全诗遣词造句简朴清丽,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的心情,达到“诗中有画”的高超境界。

02 春夜洛城闻笛(李白)【原文】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译文】是谁家的庭院的飞出幽隐的玉笛声?融入春风中,飘满洛阳古城。

客居之夜听到《折杨柳》的乐曲,谁又能不生出怀恋故乡的深情?【赏析】全诗紧扣一个“闻”字,抒写自己闻笛的感受。

诗的第一句是猜测性的问句。

那未曾露面的吹笛人只管自吹自听,却不期然地打动了许许多多听众,这就是句中“暗”字所包含的意味。

第二句说笛声由春风吹散,传遍了洛阳城。

这是诗人的想象,也是艺术的夸张。

第三句说春风传来的笛声,吹奏的是表现离情别绪的《折杨柳》,于是紧接一句说,哪个能不被引发思念故乡家园的情感呢!水到渠成而戛然而止,因而余韵袅袅,久久萦绕于读者心间,令人回味无穷。

短短的一首七言绝句,颇能显现李白的风格特点,即艺术表现上的主观倾向。

热爱故乡是一种崇高的感情,它同爱国主义是相通的。

诗人的故乡是他从小生于此,长于此的地方,作为祖国的一部分,那种形象尤其令诗人难以忘怀。

李白这首诗写的是闻笛,但它的意义不限于描写音乐,还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这才是它感人的地方。

中考备考七年级古诗词赏析

中考备考七年级古诗词赏析

中考备考七年级古诗词赏析一、中考备考七年级古诗词赏析之作者介绍七年级古诗词有很多是不同作者所写,了解作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赏析诗词。

比如李白,他可是唐代超级有名的诗人呢,被大家称为“诗仙”。

他的一生很传奇,性格豪放不羁,喜欢喝酒写诗,游山玩水。

他写的诗常常充满着浪漫主义色彩,像静夜思就很有名,那一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几乎每个人都知道。

还有杜甫,他被叫做“诗圣”,他的诗大多反映社会现实,风格就比较沉郁顿挫。

他经历了唐朝由盛转衰的时期,所以他的诗里有很多对百姓疾苦的描写。

二、中考备考七年级古诗词赏析之注释注释可是理解古诗词的小帮手哦。

比如说在观沧海里,“碣石”这个词,它是山名,在现在的河北省昌黎县北。

还有“澹澹”这个词,是水波摇动的样子。

这些注释能让我们更清楚诗词里描写的场景和事物到底是什么样的。

如果不懂这些注释,可能就只能糊里糊涂地读诗词啦。

三、中考备考七年级古诗词赏析之翻译拿次北固山下来说吧,“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可以翻译成“旅途在青山外,在碧绿的江水前行舟。

”把古诗翻译成现代文,就可以让我们更容易理解诗人想要表达的情感。

诗人在旅途中看到这样的景色,可能是带着思乡之情或者对前路的憧憬呢。

四、中考备考七年级古诗词赏析之赏析1. 从意象角度赏析在很多七年级古诗词里都有意象。

像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里的“明月”,明月常常被用来寄托思念之情。

诗人李白把自己对好友王昌龄的思念和牵挂,通过明月这个意象传达出来。

他说“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就好像明月能带着他的愁心,陪着好友到遥远的地方。

2. 从情感角度赏析天净沙·秋思这首小令表达的情感就很明显。

整首词通过描写很多秋天的景物,像“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营造出一种很凄凉的氛围。

然后最后一句“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直接点出了游子漂泊在外的思乡之苦,这种情感特别能打动读者的心。

3. 从写作手法角度赏析有些诗词会用到对比的手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诗词鉴赏 (答案)1、阅读下面这首诗 后回答问题。

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清晨入古寺 日照高林。

竹径通幽处 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 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 余钟磬音。

1 首诗抒发了诗人寄情山水的隐逸情怀。

2 用形象的语言描述第三联的内容。

山间风光宜人 儿自由自在地飞鸣歌唱 水倒映着云影、树影、山影、人影 人心中顿时摆脱一切烦恼。

3 三四句表现了破山寺后禅院环境清幽 或清静、幽静 特点。

第五六句表现了作者欢悦 或宁静、安详、空灵等意思均可 心情。

4 万籁此都寂”与“但余钟磬音”是否矛盾 什么提示 绕“反衬”“以声衬静”来答。

不矛盾。

禅院的钟磬之音袅袅传来不绝于耳 赖于万物之音全部消失 院的空寂可见一斑 就是“以声衬静”的妙处。

5 联表面上是进一步写禅院的幽静 际上借景抒情 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以声衬静来衬写自己的心静 发自己万念俱寂的出世的思想感情。

尘世喧嚣的厌烦对隐居林泉寄情山水的生活的向往6 歌尾联后来演变为成语“万籁俱寂” 联简化为成语“曲径通幽” 被用于题景 杭州西湖的三潭印月、黄龙洞等 认为“曲径通幽”这成语隐含了什么哲理要达到能够领悟妙道的胜境 得走过一段曲折的道路。

7 版本“曲”作“竹” 认为是“曲径”还是“竹径”好 什么赞同“曲径” 为“曲”宇传达出幽深、藏而不露的意味 有暗示性 “竹径”一词则过于落实限制了读者的联想与想像。

还有 竹径”太直接说出了小径的物象 曲径”道出了小径的曲折迷离表现了佛寺净地特有的清幽和深邃。

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 答1—2 题。

登岳阳楼杜甫昔闻洞庭水 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 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 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 轩涕泗流。

1 者登楼为什么会流泪 看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因为作者在岳阳楼上凭栏远眺北方 观浩荡烟波 到自己举目无亲 老多病 能以孤舟为家 落得如此境地 因战乱未平 家多难。

想到长年不息的战火.想到饱守战乱之苦的百姓 .所以才老泪纵横 .难以抑制 .表现了作者忧国忧民的高尚精神。

2 联“吴楚东南坼 坤日夜浮”写了洞庭湖的什么景象 你置身诗境 说自己的感受。

颔联写洞庭的壮阔景象 托了作者心忧天下的博大胸襟 庭湖的阔大与作者胸襟的博大谓相得益彰 联写个人的不幸遭遇 是在个人遭遇与国家命运的之间 者却置个人于度外而更加突出了作者“位卑未敢忘忧国”的思想感情。

23、阅读下面一首唐诗 答1—2 题。

1 下面这首唐诗的赏析 恰当的一项是( DA.首句写蝉的形状与食性 有象征意义。

古代常以“冠缨”指代贵宦 人将“贵”与“清”统一在“垂绥饮清露”的形象中。

B.次句写蝉声之远传。

“流响”状蝉声长鸣不已 耳动听。

一个“出”字 人感受到蝉场的响度与力度。

C.三四句蕴含深意 明立身品格高洁的人 需要某种外在的凭藉 能声名远播 达出对高尚品格的热情赞美。

D.这首诗 、景、情、议融为一体 示出诗人寓情于景的艺术才能。

2 居高”的“高”有哪两层含义明确 是实指蝉所居的梧桐树高 是暗指“饮清露”的品格之高。

3 、四两句诗实际在告诉我们一个怎样的做人的道理品格高洁者 需借助外力 能声名远播。

4、阅读下面一首唐诗 成后面的二题。

孤雁杜甫孤雁不饮啄 鸣声念群。

谁怜一片影 失万重云。

望尽似犹见 多如更闻。

野鸦无意绪 噪自纷纷。

1分别概括诗中孤雁和野鸦的形象特点。

离乱飘泊中孤独痛苦的失群者一些缺乏情感的平庸之辈 人以“孤雁”自比 “野鸦”反衬“孤雁” 达了诗人的爱憎之情2诗人同情失群的孤雁 际上融入了自己怎样的情感 “望尽似犹见 多如更闻”表达了怎样的感情离乱飘泊中失群人的痛苦心情 出诗人对同伴的无限思慕、迫切追求的心情5、读郑谷的《鹧鸪》回答问题。

鹧鸪郑谷暖戏烟芜锦翼齐 流应得近山鸡。

雨昏青草湖边过 落黄陵庙②里啼。

游子乍闻征袖湿 人才唱翠眉低。

相呼相应湘江阔 竹丛生日向西。

1颔联中“雨昏、花落”渲染了怎样的环境特点 一联涉及了哪些历史人物或传说凄迷意境、伤感氛围 子怀沙、湘妃泣竹等历史传说2 会颈联中“乍、才”的表达作用。

“乍、才”二词极写鹧鸪啼声之感动人心3 联写“游子”“佳人”的作用是“征袖湿、翠眉低”以人的感受烘托鹧鸪啼声之悲4 首诗抒发了怎样的情感3游子的乡愁旅思 鹧鸪啼声哀怨凄切5 为郑谷为齐己的诗改动一个字 昨夜数枝开”改为“昨夜一枝开” 被人称为“一字师”。

6、阅读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这一首词 成1—3 题。

卜算子咏梅风雨送春归 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 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 把眷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 在丛中笑。

1 者歌颂梅花的高尚品格 什么要多次提到春天?下边的分析哪一项不正确(D(“线索”与“反衬”的说法均错误))A “春归”“春到” 代梅花开放的背景 示政治形势的发展变化。

B 示“春天”就要到来 现出诗人坚定的信念和乐观豪迈之情。

C 过春天里的烂漫山花衬托出梅花不与群芳争春的崇高品格。

D 春天为线索展示梅花的俏丽 梅花的高洁反衬春天的美好。

2 人巧妙地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来咏梅 认为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请举例说明。

[答] 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 例恰当 析具体即可。

例如“待到山花烂漫时 在丛中笑”这一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 写梅花在百花盛开时笑逐颜开的样子 现她崇高的精神境界 现出诗人积极乐观的精神。

3 样是写梅花 泽东的《卜算子咏梅》和陆游的《卜算子咏梅》有着明显的不同 专题•荷”中写荷的诗文也是多姿多彩的。

请你举例说说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答] 这些诗文视角不同、立意不同 者的经历不同、情感不同、反映的价值观不同 品也就不相同。

如 是咏梅 是借物抒情 泽东笔下的梅花是积极乐观的“已是悬崖百丈冰 有花枝俏”“待到山花烂漫时 在丛中笑” 现了诗人乐观豪迈之情 游笔下的梅花则是寂寞凄凉的抒发的是孤傲清高之情。

同是写荷 爱莲说)借莲言志 美坚贞刚正的气节和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芙蕖》则强调莲的实用价值 .可鼻、可口、可用。

(举例时举一点 举出另外作品均可)7、概括《木兰诗》的内容及木兰的形象特点。

这首诗通过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的故事 现了木兰勤劳、智慧、勇敢、坚强和不贪图利禄的高贵品质 及她爱国爱家的崇高精神。

8、读白居易的《观刈麦》 答问题。

1 出下面对《观刈麦》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A 力尽不知热 惜夏日长” 思是力气用尽了 得不知怎么办才好 是叹惜夏天实在太长了。

形象地写出了劳动人民抢割时的辛苦景象。

B 贫妇人”“右手秉遗穗 臂悬敝筐”是因为“家田输税尽 此充饥肠” 象揭露出官府对贫苦农民的残酷剥削。

C 念此私自愧 日不能忘”看到农民劳作的情景 到自己舒适的生活 者感到万分惭愧 心不能平静 是作者对农民生活同情和关心的反映。

D 是一首叙事诗 墨不多 却把割麦者和拾麦者夏收时那种辛勤劳碌而又万分痛苦的生活情景和内心感受 绘得真切生切 历如画 有强烈的讽喻色彩。

42 何理解诗中“力尽不知热”一句的内涵不是真的“不知热” 了抢收 了活命 累再热也只得忍着、挺着。

表现了租税剥削的沉重和人民生活的痛苦3 中那位贫妇人的言行反映了当时一个怎样的残酷现实表现了租税剥削的沉重和人民生活的痛苦4 的末六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对比 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9、阅读下面一首宋词 答问题。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 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 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 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 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1 据你所掌握的历史知识 说“了却君王天下事”中的“天下事”指的是什么收复中原 一国家。

1 分,意思正确即可2 弃疾尽管“白发生” 依然眷恋自己曾经浴血征战的疆场。

这种眷恋的情结从词中醉里挑灯看剑 回吹角连营。

“挑灯看剑 回连营”亦可 个细节中可以读出。

3 体味“沙场秋点兵”一句中“秋”字的表达效果。

既点明了季节 为战士出征增添了肃杀的气氛。

4 八百里麾下炙 十弦翻塞外声”这两句词 造了一种什么样的氛围营造了将士们奏乐吃肉、豪迈高昂的军营生活氛围。

5 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抒发了作者抗敌救国、建功立业的爱国情感1 分 报国无门、壮志未酬的悲愤1 分10、阅读下面的诗歌 成问题。

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 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 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 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 户在燕然。

1 面对王维的《使至塞上》一诗的赏析 正确的一项是 ( B )A、“单车欲问边 国过居延”以简练的笔墨写此次出使的经历 人轻车简从 到远在西北边塞的居延去慰问边境将士。

B、颔联写自己过了居延 像“征蓬”一样 出了汉家的边塞 像北归的大雁一样飞人胡天的上空 含了作者内心的激动和兴奋之情。

C、尾联写作者经长途跋涉 萧关遇到了骑兵 没有遇到将官(一问才知道) 官此时正在燕然前线。

D、这首诗笔力苍劲 境雄浑 野开阔 为边塞诗之名作。

2 诗以大漠、秋天为背景 要选取了哪些意象来叙事、写景征蓬、归雁、孤烟、长河、落日 成一幅塞外风光图3 绘“大漠孤烟直 河落日圆”表现的画面 赏析这一千古名句。

5“大漠孤烟直 河落日圆”二句被近人王国维称为“千古壮观”的名句。

其中的“直”和“圆”两字历来为人称道 在请你说说这两个字好在哪里大漠无垠 缕孤烟直冲云天 河如带 衬西天落日残红。

塞外风光多么雄奇壮观。

对仗工整 塞外景象 阔鲜明 势雄浑 直”表现孤烟之高 圆”表现落日之低。

二词表现大漠、长河地区的平旷。

1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 后回答问题。

黄鹤楼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 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 云千载空悠悠。

睛川历历汉阳树 草萎萎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1 释下面的词浯。

①历历 阳林木 明可数。

乡关 乡。

2 “黄鹤楼”外 称为江南三大名楼的还有哪两座 南岳阳楼、江西滕王阁3 的一、二两联借今昔变化之大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 寂寞、惆怅4 中最能概括作者感情的是哪一个字?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 简要分析诗人在尾联中是如何表达这种感情的。

“愁”字。

全诗意境开阔 古伤今 实相映 景交融。

尾联将“乡愁”之情与“日暮”“烟波’’之景相交融 景生情 情于景 达了诗人萦回无尽、百感茫茫的忧思之情。

暮怀归之情 烟波浩渺的长江烘托愁思12、阅读下面诗歌 答问题。

归园田居陶渊明种豆南山下 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 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 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 使愿无违。

1 出表述不恰当的一句 C“种豆南山下 盛豆苗稀”二句 代了劳动的地点、劳动的内容和豆苗的生长情况。

“种豆南山下”是平淡之语 带月荷锄归”是幽美的 者相互衬托 美而又和谐。

B、“晨兴理荒秽 月荷锄归”二句 早出晚归 勤劳动。

荒秽 各种野草。

C、“道狭草木长 露沾我衣”承“荷锄归” 回家途中穿草而行 沾衣湿。

“种豆南山下”和“夕露沾我衣” 语虽平淡自然 将归隐的艰难写得极为具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