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养和观察蚯蚓教案范文
饲养和观察蚯蚓教案范文
饲养和观察蚯蚓教案范文第一章:课程导入教学目标:1. 引发学生对蚯蚓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引导学生思考蚯蚓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教学内容:1. 向学生介绍蚯蚓的基本特征和生活习性。
2. 引导学生了解蚯蚓对土壤改良和生态系统的重要性。
教学活动:1. 展示蚯蚓图片,引导学生观察蚯蚓的外观特征。
2. 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蚯蚓的了解和印象。
3. 讲解蚯蚓的生活习性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第二章:蚯蚓的饲养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蚯蚓的饲养兴趣和责任感。
2. 引导学生学习蚯蚓饲养的基本知识和技巧。
教学内容:1. 向学生介绍蚯蚓的饲养环境和条件。
2. 引导学生了解蚯蚓的饲养方法和注意事项。
教学活动:1. 讲解蚯蚓的饲养环境和条件,如适宜的温度和湿度。
2. 演示蚯蚓饲养的具体方法,如设置饲养箱和提供适宜的食物。
3. 引导学生学习蚯蚓的观察和照料技巧。
第三章:蚯蚓的观察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蚯蚓观察的细致和耐心。
2. 引导学生学习蚯蚓的行为特征和习性。
教学内容:1. 向学生介绍蚯蚓的行为特征和习性。
2. 引导学生学习观察蚯蚓的方法和技巧。
教学活动:1. 讲解蚯蚓的行为特征和习性,如掘土、进食等。
2. 引导学生进行蚯蚓观察活动,如观察蚯蚓的运动和反应。
3. 鼓励学生记录和分享他们的观察结果。
第四章:蚯蚓的生态作用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蚯蚓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的认识。
2. 引导学生思考人类如何保护蚯蚓和生态环境。
教学内容:1. 向学生介绍蚯蚓在土壤改良和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2. 引导学生了解人类活动对蚯蚓生存的影响。
教学活动:1. 讲解蚯蚓在土壤改良和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如增加土壤肥力、促进植物生长等。
2. 引导学生探讨人类活动对蚯蚓生存的影响,如土地开发、化学农药使用等。
3.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蚯蚓和生态环境。
教学目标:2. 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饲养和观察蚯蚓过程中的学习和体验。
教学内容:1. 与学生一起回顾课程内容,强调蚯蚓的重要性和保护意义。
饲养和观察蚯蚓的范文
饲养和观察蚯蚓的范文蚯蚓被生物学家达尔文称之为地球上最有价值的动物。
饲养和观察蚯蚓对于实验有着重大的意义。
下面是店铺精心为你整理的饲养和观察蚯蚓的范文,一起来看看。
饲养和观察蚯蚓的范文1饲养和观察蚯蚓一、目的要求:1、设置一个适于蚯蚓生存的环境并饲养蚯蚓2、观察蚯蚓的外部形态3、观察蚯蚓的运动二、材料用具:活蚯蚓、玻璃板、糙纸、棉球、放大镜、制作饲养蚯蚓装置的材料用具三、方法步骤1、根据经验创造一个蚯蚓的生存环境,并观察蚯蚓的生活习性和食性2、观察蚯蚓的外部形态(1) 取一条活蚯蚓放在玻璃板上,观察它的体形,观察它的身体是否分节。
数数从蚯蚓的头部到环带共有多少节?(2) 用手触摸蚯蚓的体壁,感觉体表是否有黏液?(3) 用手指触摸蚯蚓体节近腹面处,你有什么感觉?并用放大镜观察,看到腹面有许多小突起就是刚毛3、观察蚯蚓的运动(1) 将蚯蚓放在糙纸上,观察它的运动,注意其身体粗细及长短的变化,想想这些变化是怎样产生的?(2) 将蚯蚓放在玻璃板上,观察它的运动及身体变化,并与它在糙纸上的运动做比较4、实验中注意的问题(1) 在观察过程中,应经常用浸水的湿棉球轻擦蚯蚓体表,使体表保持湿润。
(2) 实验后,别忘了将蚯蚓放归自然环境中。
5.讨论题:(1)蚯蚓适于在湿润、疏松、富含有机物的土壤中,白天穴居,以呢土中的有机物为食,夜间爬出地面,取食落叶。
(2)蚯蚓靠体壁进行气体交换(3)蚯蚓身体分节使运动更加灵活,刚毛起固定、协助运动作用。
(4)蚯蚓之所以在潮湿深层穴居,是因为它要靠体壁进行气体交换。
饲养和观察蚯蚓的范文2饲养和观察蚯蚓的外形目的要求:1、设置一个适于蚯蚓生存的环境并饲养蚯蚓2、观察蚯蚓的外部形态材料用具:放大镜、制作饲养蚯蚓装置的材料用具(旧的矿泉水瓶) 方法步骤:1、根据你的经验创造一个蚯蚓的生存环境并观察蚯蚓的生活习性和食性。
2、观察蚯蚓的外部形态(1)取一条蚯蚓放在玻璃板上,观察它的外形,观察它的身体是否分节。
幼儿园观察蚯蚓模板教案
一、活动名称:幼儿园观察蚯蚓二、活动目标:1. 通过观察蚯蚓,让幼儿了解蚯蚓的基本特征和生活习性。
2.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 激发幼儿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培养爱护动物的情感。
三、活动准备:1. 教具:蚯蚓、放大镜、透明塑料盒、小铲子、记录本、画笔等。
2. 环境准备:户外活动场地,可容纳幼儿进行观察和实验。
四、活动过程:(一)导入1. 教师通过故事或图片引入蚯蚓,激发幼儿的好奇心。
2. 提问:小朋友们,你们知道蚯蚓是什么吗?它们生活在哪里?它们有什么特点?(二)观察与实验1. 教师分发蚯蚓和观察工具,引导幼儿观察蚯蚓的外形特征。
2. 幼儿分组进行观察,教师巡回指导。
3. 引导幼儿用放大镜观察蚯蚓的身体结构,记录观察结果。
4. 教师演示蚯蚓的蠕动过程,让幼儿亲自操作,体验蚯蚓的运动方式。
5. 引导幼儿进行实验:将蚯蚓放入装有泥土的塑料盒中,观察其在不同环境下的活动情况。
(三)交流与分享1. 教师组织幼儿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观察和实验结果。
2. 幼儿用画笔和记录本记录观察到的蚯蚓特征和生活习性。
3. 教师邀请幼儿上台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进行简要讲解。
(四)总结与反思1. 教师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强调蚯蚓对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2. 引导幼儿反思:我们为什么要保护蚯蚓?我们应该如何保护它们?3. 鼓励幼儿将观察到的蚯蚓特征和生活习性分享给家人和朋友。
五、活动延伸:1. 教师组织幼儿进行蚯蚓主题绘画比赛,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和动手能力。
2. 家园共育:鼓励家长与幼儿一起观察蚯蚓,了解蚯蚓的生活习性,共同完成观察记录表。
六、注意事项:1. 在观察过程中,教师要确保幼儿的安全,避免蚯蚓对幼儿造成伤害。
2. 教师要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给予不同的指导和支持。
3. 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引导者的作用,引导幼儿主动探究,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本教案旨在通过观察蚯蚓这一活动,让幼儿了解蚯蚓的基本特征和生活习性,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幼儿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培养爱护动物的情感。
幼儿园科学实验蚯蚓教案 幼儿园教案
幼儿园科学实验蚯蚓教案一、实验目的1. 观察蚯蚓的生活习性和行为表现,培养幼儿对生物的兴趣和认识;2. 锻炼幼儿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实验所需材料1. 蚯蚓若干;2. 含有适量泥土的玻璃瓶;3. 蔬菜残渣或水果皮等蚯蚓的食物;4. 放大镜;5. 实验记录表。
三、实验过程1. 准备工作将玻璃瓶分为上下两部分,瓶底部放入泥土,保持适量湿润,上部将用于放置观察蚯蚓。
2. 观察蚯蚓将蚯蚓放入玻璃瓶的上部,观察蚯蚓在泥土中的活动状态和行为表现,使用放大镜仔细观察蚯蚓的外貌特征。
3. 喂食蚯蚓在瓶中加入蔬菜残渣或水果皮等蚯蚓的食物,观察蚯蚓的取食行为。
4. 记录实验结果让幼儿自由发挥,观察并记录蚯蚓的行为和活动情况,可以用图画或文字记录下蚯蚓在实验中的表现。
四、实验总结1. 实验内容通过观察蚯蚓的生活习性和行为表现,让幼儿对生物有了更直观的认识,同时也锻炼了幼儿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2. 实验意义蚯蚓是常见的土壤动物,通过这次实验,不仅让幼儿们了解了蚯蚓的生活习性,还培养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 实验反思在实施实验的过程中,需要注意蚯蚓的生存环境和饲养条件,加强对幼儿们的安全教育,确保实验的顺利进行。
五、延伸活动1. 植物生长实验可以让幼儿观察不同植物的生长过程,了解植物的生命活动。
2. 动物饲养实验让幼儿们参与小动物的饲养,培养他们的动物保护意识。
3. 团队合作活动组织幼儿进行团队合作的实践活动,让幼儿们学会协作与交流。
六、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需注意蚯蚓的生存环境和饲养条件;2. 加强对幼儿们的安全教育,确保实验的顺利进行;3. 注意实验材料的使用和储存,保持实验器材的整洁和安全。
七、教师评价通过这次实验,幼儿们积极主动地观察和记录蚯蚓的生活习性,并且在实验过程中表现出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为他们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也让幼儿们对生物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和了解。
研究动物的习性:观察蚯蚓的综合实践活动教案
研究动物的习性:观察蚯蚓的综合实践活动教案引言:动物是人类与自然界之间的桥梁,也是繁荣与秩序演变的重要参与者。
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是人类从事科学研究和社会生产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
如何培养学生成为善于观察和探究的科学家,这成为许多教育者难题。
针对这一问题,本文将介绍一种综合实践活动:以蚯蚓为研究对象,通过观察、实验等方式,探究蚯蚓的生活习性,以期培养学生的观察与探究能力,并激发其科学兴趣。
一、活动目的:1. 观察蚯蚓的外部特征,了解蚯蚓的生活习性;2. 了解蚯蚓对环境的适应性,并探究蚯蚓的生存方式;3. 培养学生观察和探究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4. 激发学生的科学兴趣,培养热爱自然、关注环境的意识。
二、活动设计:1. 观察蚯蚓的外部特征:(1)学生观察蚯蚓的外形和颜色;(2)学生探究蚯蚓身体构造并与其他昆虫区分;(3)引导学生对蚯蚓眼球、呼吸孔、薄壳、柔软的身体以及像突起的表面做进一步的观察。
2. 了解蚯蚓的生活习性:(1)旁观蚯蚓在土壤中的挖掘式生活方式;(2)以肉眼观察蚯蚓对环境的反应,如遇到惊吓或外来物质有何反应;(3)了解蚯蚓如何进行繁殖和自我保护。
3. 探究蚯蚓的生存方式:(1)在不同的土质和温度条件下,比较蚯蚓活性的差异;(2)通过放置蚯蚓的透明容器,观察蚯蚓在土中的活动方式;(3)观察蚯蚓如何使用口足来穿透泥土和固体物质。
4. 提高实验技能:(1)引导学生在实验中提出科学问题,制定试验方案;(2)鼓励学生在实验中准确记录观测数据;(3)根据观察和解释结果,分析实验中可能存在的误差和错误。
三、活动评估:1. 学生展示:学生将自己的观察结果以及所进行的实验用图表、文字或照片进行展示;2. 实验操作:观察学生在实验中的认真程度、耐心等;3. 科学提问:鼓励学生提出各种与蚯蚓有关的科学问题,并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探究。
四、活动总结:通过这次研究动物的活动,学生对观察和实验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观察蚯蚓生活蚯蚓观察托班科学教案2
观察蚯蚓生活蚯蚓观察托班科学教案2。
我们首先需要知道蚯蚓是什么。
蚯蚓是一种非常简单的生物。
它们属于无脊椎动物,不具备任何器官,也不具备四肢。
与此相反,它们的身体呈长肉筒状,由一整个肌肉组成。
在蚯蚓的身体里,有一种称为前肠的器官,它是用来摄取土壤中的营养物质的。
蚯蚓还有一个呼吸器官,称为皮肤,它在把氧气吸入体内时也可以让蚯蚓体内的二氧化碳排出。
这就是蚯蚓的呼吸系统。
此外,蚯蚓的腹部有一些粘液腺,它们可以分泌黏液使得蚯蚓在它们的隧道或地道中移动。
我们将进行实验的前提蚯蚓必须在室外收集。
我们要穿上外套和手套,然后查看周围的花园、草地或湿地,寻找生活中的蚯蚓。
收集蚯蚓的时候,要注意不要抓得太用力,以免将它们压死。
把蚯蚓放入一个透气的容器中,例如一个玻璃罐或者一个塑料框。
对于这个实验,我们还需要准备一个小盘子,一些水、一些细沙和营养丰富的泥土。
我们将观察到一些非常有趣的行为,例如蚯蚓如何感觉周围的环境、如何使用它们的身体和如何摄取食物等。
在开始观察之前,先将盘子里的泥土、沙子和水混合在一起,然后将混合物倒入蚯蚓的容器中。
我们可以选择一个蚯蚓将营养物吸取到自己身体里之后,看看它如何吞咽食物。
这时你可以看到它的口在长肉筒顶端,伸出来捡起某些营养残渣,然后缩回身体,让食物消化掉。
在此时,你会看到蚯蚓的舌头(称为扁桃体)会来回晃动,以帮助它吞咽食物。
当蚯蚓需要进入到泥沙中时,它们会先抬起前面的头部,然后弯曲身体向前爬行。
如果没有黏液支持它们的移动,蚊蚓将无法移动,因此它们依赖于长存活腺分泌的粘液,以便在地下生活中移动。
在实验中,我们可以更进一步地了解蚯蚓周围的环境。
蚯蚓能够感觉周围的环境很多方面,在土壤的上下部分也会发生变化。
我们可以在蚯蚓的容器中加入更多的土壤,让蚯蚓重新下到泥沙中。
看看是否会发生什么变化。
如果环境变差,蚯蚓将在扩大的沟槽内尝试寻找新的巢穴。
如果蚯蚓周围的环境变好,它会在沟中挖一个更深的巢穴。
这个过程反映了蚯蚓对周围环境的适应能力,也为我们更好地了解气候变化对它们的影响提供了启示。
饲养和观察蚯蚓教案范文
饲养和观察蚯蚓教案范文为满足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发展需要,在课前布置学生饲养和观察蚯蚓的活动来获取知识,培养科学探究能力,并进行情感教育。
下面是精心为你整理的饲养和观察蚯蚓教案范文,一起来看看。
饲养和观察蚯蚓教案范文1一、教学背景:蚯蚓是学生比较熟悉又陌生的小动物,在分类学上属于无脊椎动物环节动物门寡毛纲,整个身体柔软,由许多相似的体节构成,没有眼,但有感光细胞,运动方式为蠕动,主要靠身体内的环肌和纵肌交替收缩与刚毛的配合完成。
二、设计思想:饲养和观察蚯蚓,实际上是一个连续过程,要做好这个实验,关键在于学生饲养好蚯蚓,并做好观察记录,因为教材旨在通过通过学生平时熟悉两种陆生动物(蚯蚓和家兔)为代表的观察和研究,来说明陆生动物是如何适应陆地生活的环境的,因此,我们必须挖掘教材所蕴藏内涵和外延,以利于教学。
所以,本探究实验应该是从提前安排学生在校外采挖蚯蚓开始。
三、教学目标:1、通过对蚯蚓的饲养和观察,了解陆生动物适应环境的形态结构与生理特征;2、概述环节动物特征;3、通过学生采集和饲养蚯蚓,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理解动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性相适应的生物学概念;4、通过饲养蚯蚓,培养学生关爱生命的意识与爱护动物的情感;四、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蚯蚓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与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特点(运动、呼吸)2、难点:蚯蚓运动快慢比较实验、刚毛与粘液的作用五、课时安排:1课时六、教学过程设计:1、提前一周布置学生采集蚯蚓(强调学生外出采集蚯蚓时必须注意安全,以防事故发生);2、并要求给蚯蚓一个舒适安静的家,教师向学生介绍观虫器的制作方法(①取大小矿泉水瓶各一个,用剪刀剪去上半截;②将小矿泉水瓶置于大矿泉水瓶之中;③在矿泉水瓶内加一些土壤,注意土壤湿度)要求学生自制观虫器,写好观察笔记,(学生在家饲养蚯蚓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仔细观察的过程,但学生观察可能无序,作为教师就要提示学生注意观察顺序,并提醒学生真实填写好观察日记)3、观察内容由老师提示在观察饲养蚯蚓时注意以下问题:①你在什么地方采集到蚯蚓的②土壤的水分、土质情况如何③根据采集地点分析蚯蚓生活的环境怎样④你观察到蚯蚓的活动时间如何⑤蚯蚓吃的是什么学生自我完成,回校上课进行交流。
幼儿园如何饲养蚯蚓的教案
幼儿园如何饲养蚯蚓的教案一、引言蚯蚓是生活在土壤中的小动物,常常被用于有机肥料的制作和土壤改良。
在幼儿园的自然科学教育中,饲养蚯蚓可以培养幼儿的观察力、耐心和责任感。
本文将介绍如何在幼儿园中饲养蚯蚓的教案。
二、教育目标通过饲养蚯蚓,幼儿将能够:1.认识蚯蚓的特征和生活习性;2.培养观察力和耐心;3.培养幼儿的责任感和爱护动物的意识;4.了解有机肥料的制作过程。
三、教学准备1.幼儿园的户外空间,用于摆放蚯蚓饲养箱;2.蚯蚓饲养箱,可以是透明的塑料箱子;3.饲养蚯蚓的土壤;4.蚯蚓。
四、教学活动活动1:认识蚯蚓1.在课堂上与幼儿共同观察蚯蚓的形态特征:长条形身体、软弱无骨骼、身体表面有粘液等。
2.介绍蚯蚓的生活习性:蚯蚓喜欢生活在潮湿的环境中,它们用身体收缩进行蠕动,通过吞食土壤中的有机物来生存,并排泄出有机肥料。
活动2:观察蚯蚓的生活环境1.在户外空间摆放蚯蚓饲养箱,将饲养蚯蚓的土壤倒入饲养箱中。
2.由幼儿围绕饲养箱,观察蚯蚓生活的环境:土壤的湿度、温度等。
3.引导幼儿仔细观察蚯蚓的蠕动情况,观察它们吞食土壤和排泄的过程。
活动3:喂养蚯蚓1.为幼儿准备一些蚯蚓喜欢的食物,如蔬菜残渣、水果皮等。
2.引导幼儿将食物小心地放入蚯蚓饲养箱中。
3.让幼儿观察蚯蚓吞食食物的过程,并观察它们的反应。
活动4:了解有机肥料的制作1.与幼儿一起观察蚯蚓饲养箱中的土壤变化,强调蚯蚓对土壤的改良作用。
2.介绍有机肥料的制作过程:蚯蚓吞食土壤中的有机物,经过消化后排泄出的物质即为有机肥料。
3.鼓励幼儿思考有机肥料与化学肥料的区别,强调有机肥料对于植物的健康生长的重要性。
五、总结与延伸1.对饲养蚯蚓的观察和实践进行总结,让幼儿回顾整个过程。
2.鼓励幼儿发表对蚯蚓饲养的感受和体会,引导他们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思考。
3.延伸活动:可以请幼儿在家中尝试饲养蚯蚓,并与同学分享他们的经验和收获。
六、教学评价1.观察评价:观察幼儿在活动中是否能够仔细观察蚯蚓的生活习性和食物的吞食过程。
探究实验教案--《饲养和观察蚯蚓》
年月日星期实验一饲养和观察蚯蚓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 .通过对蚯蚓的饲养与观察,使学生能阐明蚯蚓适应陆生环境的形态结构特点和生理功能特点。
2 .使学生能概述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创设的多媒体与实验教学整合环境,由动手实践探究,培养学生观察、实践能力,由多媒体创设的实验环境,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通过饲养蚯蚓使学生认识到蚯蚓是人类的好朋友,提高学生爱护小动物的意识。
2 .实验完毕,将蚯蚓放归自然,使学生认识到人类应该尊重其他种生物的生存权力。
教学重点:1 .阐明蚯蚓在呼吸、运动等方面与其陆地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特点。
2 .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
教学难点:蚯蚓在呼吸、运动等方面与其陆地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特点。
教学方法:本课主要采用谈话式、演示式、探索实验式、启发式等多种教学方法课前准备:1 .教师准备:蚯蚓形态结构、生活习性的教学录像或教学软件;其他的环节动物的录像资料或教学软件。
2 .学生准备:( 1 )课前一周(或更长时间)制作观虫器。
将容量为5kg的色拉油瓶或塑料酒桶,彻底清洗后在瓶肩下方将其截成两段,下段瓶身距底部1cm处用锥子打孔数个,作为排水孔。
垫料用肥土和切碎的青草按1:1用水拌和,含水量为60%左右,装至距瓶底三分之二处,上面放入动物粪便、果皮、菜叶等饲料。
将500ml的矿泉水瓶的瓶壁下部用细针扎一小孔,作为滴水孔;将矿泉水瓶装入适量水后放入肥土中,这样可以较好地调整蚯蚓生活环境的湿度3、蚯蚓采集:蚯蚓的生活环境很广泛,在田间、草丛、路旁、庭院等地方的土壤里都可能有蚯蚓。
采集蚯蚓最好在夏季大雨过后,到池塘、河渠边的湿润土壤里或肥沃的菜田土壤里挖掘。
(如果地表有蚓粪,你可以根据蚓粪颗粒的大小来判断蚯蚓的大小。
)4、饲养:把采集到的蚯蚓放在观虫器中饲养,然后将容器放置在阴暗、通风的地方。
实验材料用具:活蚯蚓、玻璃板、糙纸、棉球、放大镜、制作饲养蚯蚓装置的材料用具。
蚯蚓观察流程教案
蚯蚓观察流程教案同学们,今天咱们要一起去观察蚯蚓,可有趣啦!一、准备工作。
咱们得先找个合适的地方去找蚯蚓。
像花园里那些松软的泥土,或者是下过雨之后的小泥地,就很容易找到蚯蚓。
还要带上小铲子、小盒子、放大镜、小树枝这些东西。
小铲子用来轻轻地挖开泥土,小盒子是把找到的蚯蚓放进去的小窝,放大镜呢,可以让我们把蚯蚓看得更清楚,小树枝可以用来轻轻地拨动蚯蚓,看看它的反应。
我给你们讲个小例子呀。
有一次我在花园里,看到地上有个小小的洞,我就用小铲子小心翼翼地挖开旁边的土,没挖多深,就发现了一条扭来扭去的蚯蚓。
这时候小铲子就很有用啦。
二、寻找蚯蚓。
到了地方,咱们就开始找蚯蚓。
轻轻地用小铲子挖开泥土,动作要轻哦,不然可能会伤到蚯蚓。
一边挖一边仔细看,蚯蚓的身体是长长的、软软的,颜色有点暗暗的,像小棕条一样。
有时候它们可能会藏得比较深,我们要耐心点。
我记得有一回,我和小伙伴一起找蚯蚓。
小伙伴挖得有点急,结果把一条蚯蚓挖成了两段。
可把我们心疼坏了,所以大家一定要慢慢挖。
三、观察蚯蚓。
把蚯蚓放到小盒子里后,就可以开始观察啦。
用放大镜看蚯蚓的身体,能看到蚯蚓的身体是一节一节的,就像小火车的车厢一样。
用小树枝轻轻碰一下蚯蚓,它就会扭动起来,可好玩了。
蚯蚓没有脚,但是它能在盒子里慢慢地爬动呢。
我还发现一个有趣的事儿。
有一次我把蚯蚓放在盒子里,在盒子的一边放了一片小树叶,蚯蚓居然慢慢地朝着小树叶爬过去,感觉它好像在找吃的呢。
四、放回蚯蚓。
观察完了蚯蚓,咱们可不能把它一直留在小盒子里呀。
要把它放回原来找到它的地方,或者是类似的松软泥土里。
因为那是蚯蚓的家,它在那里才能好好生活。
就像我们如果出去玩,最后还是要回到自己家里一样。
蚯蚓也需要回到它熟悉的泥土里,在那里它可以继续钻来钻去,给泥土松松土,帮助植物长得更好。
同学们,按照这个流程去观察蚯蚓,一定会有很多有趣的发现哦。
幼儿园自然观察:观察蚯蚓教案
幼儿园自然观察:观察蚯蚓教案幼儿园自然观察:观察蚯蚓教案引言:自然观察是幼儿园教育中重要的一环,通过观察自然现象,幼儿能够培养对生命的热爱和对环境的认识。
本篇文章将探讨关于蚯蚓的自然观察,旨在帮助幼儿在观察蚯蚓过程中培养观察力,加深对生物的认识,同时从简单到复杂,逐步引导幼儿进行深入观察。
第一部分:介绍蚯蚓(200字)首先,我们要对蚯蚓进行简单的介绍。
蚯蚓是一种地下生活的生物,通常生活在潮湿的土壤中。
它们体长细长,呈现出淡红色或淡紫色。
蚯蚓没有眼睛,但它们能够感受光线的方向,以避免阳光直射。
蚯蚓通过吸收土壤中的有机物质来获取养分,并排泄出有机肥料,对土壤生态系统起着重要的作用。
第二部分:观察蚯蚓的外部特征(400字)在这个部分,我们将帮助幼儿观察蚯蚓的外部特征。
首先,我们可以观察蚯蚓的身体形状和颜色。
可以请幼儿用彩色画笔在纸上画出自己对蚯蚓的印象。
接下来,我们可以触摸蚯蚓的身体,感受它的表面质地,帮助幼儿更好地了解蚯蚓的外部特征。
第三部分:观察蚯蚓的生活习性(400字)蚯蚓在土壤中生活,为了观察蚯蚓的生活习性,我们可以准备一些盒子和土壤。
将蚯蚓放入盒子中,观察它们的活动。
幼儿可以观察蚯蚓如何在土壤中挖洞、爬行和转身等。
同时,我们可以给蚯蚓提供食物,如水果皮或蔬菜渣,观察它们如何寻找食物和食用食物。
通过这个观察过程,幼儿能够了解蚯蚓的生活习性和它们在土壤中的作用。
第四部分:观察蚯蚓的反应和行为(400字)在这个部分,我们将观察蚯蚓对外界刺激的反应和行为。
例如,轻轻触碰蚯蚓的头部,观察它们的反应。
我们还可以在光线下观察蚯蚓的行为,看看它们是否会躲避阳光。
同时,我们可以倾斜容器,观察蚯蚓如何调整自己的姿势。
通过这些观察,幼儿可以对蚯蚓的反应和行为有更深入的理解。
总结回顾:通过这次蚯蚓的自然观察,幼儿学会了观察蚯蚓的外部特征、生活习性以及反应和行为。
他们通过触摸、绘画和亲自参与观察,加深了对蚯蚓的认识。
《观察蚯蚓》实验教案
《观察蚯蚓》实验教案第一章:课程引入1.1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环境中的生物现象。
激发学生对蚯蚓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1.2 教学内容:观察蚯蚓的生活环境。
引导学生讨论蚯蚓的特点。
1.3 教学方法:观察法:学生观察蚯蚓的生活环境,寻找蚯蚓。
讨论法:学生相互分享对蚯蚓的观察结果,提出问题。
第二章:蚯蚓的特点2.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了解蚯蚓的外部形态特征。
引导学生理解蚯蚓的生活习性。
2.2 教学内容:蚯蚓的外部形态特征:身体细长,环节明显,体表湿润。
蚯蚓的生活习性:生活在潮湿的土壤中,以植物根茎为食。
2.3 教学方法:观察法:学生观察蚯蚓的外部形态特征。
讲解法:教师讲解蚯蚓的生活习性。
第三章:蚯蚓的观察与实验培养学生观察蚯蚓的能力。
引导学生进行蚯蚓实验,观察蚯蚓的行为。
3.2 教学内容:蚯蚓的观察:观察蚯蚓的运动、呼吸等行为。
蚯蚓实验:实验一:观察蚯蚓在明亮和阴暗环境中的行为;实验二:观察蚯蚓对不同食物的反应。
3.3 教学方法:观察法:学生观察蚯蚓的行为。
实验法:学生进行蚯蚓实验,观察蚯蚓在不同条件下的行为反应。
第四章:蚯蚓的作用4.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了解蚯蚓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引导学生认识蚯蚓对人类生活的益处。
4.2 教学内容:蚯蚓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蚯蚓能分解土壤中的有机物,促进养分循环。
蚯蚓对人类生活的益处:蚯蚓可以改良土壤,提高土壤肥力。
4.3 教学方法:讲解法:教师讲解蚯蚓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和对人类生活的益处。
讨论法:学生讨论蚯蚓的作用和人类如何保护蚯蚓。
5.1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反思对蚯蚓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学生反思对蚯蚓的认识,讨论如何保护蚯蚓的生活环境。
5.3 教学方法:反思法:学生反思对蚯蚓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第六章:观察蚯蚓的实验技巧6.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熟练的观察蚯蚓的实验技巧。
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蚯蚓采集和饲养方法。
6.2 教学内容:蚯蚓采集技巧:如何寻找蚯蚓,采集蚯蚓的方法。
《观察蚯蚓》实验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识别蚯蚓,了解蚯蚓的生活习性和生态环境。
(2)学会使用观察工具,如放大镜、望远镜等,观察蚯蚓的形态特征。
(3)掌握蚯蚓的呼吸原理,了解蚯蚓对土壤的改良作用。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探究蚯蚓的生活习性和生态环境。
(2)学会合作交流,提高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生物的热爱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观念。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蚯蚓的形态特征和生活习性。
(2)蚯蚓的呼吸原理及对土壤的改良作用。
2. 教学难点:(1)蚯蚓的呼吸原理。
(2)蚯蚓对土壤的改良作用。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掌握蚯蚓的相关知识。
(2)准备观察蚯蚓的实验材料,如蚯蚓、土壤、放大镜等。
(3)设计观察蚯蚓的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
2. 学生准备:(1)预习蚯蚓的相关知识。
(2)准备好观察蚯蚓的实验材料。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生物,激发学生对蚯蚓的兴趣。
(2)通过提问方式,让学生回顾已学的生物知识。
2. 知识讲解:(1)讲解蚯蚓的形态特征,如身体结构、体色、体表特征等。
(2)讲解蚯蚓的生活习性,如生活环境、食物来源等。
(3)讲解蚯蚓的呼吸原理,如呼吸器官、呼吸过程等。
(4)讲解蚯蚓对土壤的改良作用,如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结构等。
3. 观察实验:(1)组织学生观察蚯蚓,引导学生使用放大镜等观察工具。
(2)让学生观察蚯蚓在不同环境下的行为,如在湿润土壤、干燥土壤中的反应。
(3)让学生观察蚯蚓的呼吸过程,如身体伸缩、体表湿度变化等。
4. 讨论与思考:(1)引导学生分析蚯蚓的形态特征与其生活习性的关系。
(2)让学生思考蚯蚓的呼吸原理及其对生存环境的需求。
(3)讨论蚯蚓对土壤的改良作用及其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蚯蚓的实验,让学生了解了蚯蚓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呼吸原理和对土壤的改良作用。
大班科学蚯蚓教案-范本两篇
大班科学蚯蚓教案范本两篇第一篇:教师版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蚯蚓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及其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掌握观察和描述生物的基本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关爱生物、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主要知识点:蚯蚓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生态作用。
2. 相关教学资源:教科书、蚯蚓实物、实验器材、多媒体课件。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蚯蚓的基本知识和生态作用。
2. 实验法:观察蚯蚓的形态结构,进行简单的实验,了解其生活习性。
3. 小组讨论:分组进行观察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观察力。
四、教学步骤1. 导入(5分钟):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蚯蚓的生活场景,激发学生兴趣。
2. 知识讲解(10分钟):讲解蚯蚓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及其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3. 实验观察(10分钟):分组观察蚯蚓实物,进行简单的实验,了解其生活习性。
五、课堂管理1. 座位安排:学生按小组围坐在一起,便于讨论和观察。
2. 分组策略:每组46人,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实验和讨论。
3. 课堂纪律:强调实验注意事项,确保课堂秩序。
六、学生活动1. 观察蚯蚓:学生分组观察蚯蚓,记录其特点。
3. 问答环节: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巩固所学知识。
七、教学评估1. 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蚯蚓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的观察和表达能力。
3.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的理解。
八、作业布置1. 类型:实验报告。
3. 提交截止日期:下节课前。
九、教学反思1. 学生对蚯蚓的观察和实验操作是否积极投入,教学目标是否达成。
2. 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不足之处,如何改进。
3. 学生作业完成情况,对后续教学的启示。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中的“观察和描述生物的基本方法”是重点,需详细补充。
补充说明:在教授蚯蚓相关知识时,应侧重于培养学生观察生物细节的能力,包括使用放大镜观察蚯蚓的体节、刚毛等特征,并学会用科学的语言进行描述。
观察蚯蚓实验教案[五篇范例]
观察蚯蚓实验教案[五篇范例]第一篇:观察蚯蚓实验教案观察蚯蚓实验教案一、目的要求:1认识蚯蚓的形态结构特征及生活环境。
2培养学生观察事物的能力、关爱生命,保护环境的情感态度。
二、用具、材料:烧杯,放大镜,透明塑料瓶,湿棉球,干土,粗纸板,光滑玻璃板,水,三、方法步骤:1课前准备工作,四人一组挖蚯蚓(记录好蚯蚓的生活环境并将挖蚯蚓的过程以故事形式向同学们讲述;提醒学生不要破坏身边的花草树木及其生存环境,注意安全)。
2分组观察蚯蚓,(老师一边巡视一边指导学生观察),(讲解观察的方法,步骤,注意事项,要求学生不时地用湿棉球擦拭蚯蚓体表)并将各组观察的结果记录下来。
3探究活动(将学生分成四大组)老师先布置好任务并指出探究活动的一般步骤即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分析交流讨论。
蚯蚓喜欢在什么环境中生活?蚯蚓在什么样的表面运动的快?让学生自己自由挑选。
(老师加入其中帮助学生完成探究实验),最后要提醒学生做完实验后一定要把蚯蚓放回到大自然四、教学策略:通过学生亲身参与实验活动如挖蚯蚓发现蚯蚓生活的环境及到什么地方找得到蚯蚓,观察蚯蚓的运动会联想到爬行的快慢,即通过观察能发现问题并激发学生去解决问题的激情和兴趣。
五、巩固练习:1观察蚯蚓应先观察外形特征,看得出蚯蚓体型呈-------------形,身体有许多相似的-------------组成;身体上有一较粗且色淡的结构叫---------,与之相近的一端是-------,较远的一端是-------。
2用手触摸体表的感觉有:一面较粘滑,一面有粗糙感,用放大镜仔细观察会发现着生有许多的------------。
观察时,要不停擦拭蚯蚓体表为什么?--------------------------.3探究活动中,如果你所探究的是蚯蚓喜欢在什么环境中生活?那么你设计的实验变量时-----------;如果你探究的实验是蚯蚓在什么样的表面运动快?则作出的假设是----;前者得出的结论是--------------,后者得出的结论又是------------------------。
中班蚯蚓的教案6篇
中班蚯蚓的教案6篇中班蚯蚓的教案篇1设计背景中班幼儿活泼好动,为了激发或发现幼儿对科学的兴趣爱好和探索欲望,特别设计了这节科学活动课。
活动目标1.积极寻找蚯蚓,对蚯蚓充满好奇。
2.能细致地观察蚯蚓,清楚地表达观察的内容。
3.了解蚯蚓的名称,外形特征,生活习性和用途。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重点难点能细致地观察蚯蚓,清楚地表达观察的内容。
了解蚯蚓的名称,外形特征,生活习性和用途。
活动准备教师准备小铲子,小锄头等工具。
活动过程1.教师引导幼儿找找蚯蚓宝宝在哪里。
(1)提问:在哪里能找到蚯蚓?(2)幼儿分散寻找蚯蚓,并用小铲子,小锄头等工具挖一挖泥土,看看蚯蚓在哪里。
2.教师引导幼儿观察蚯蚓宝宝的样子。
(1)引导幼儿看一看:蚯蚓的身体像什么?身体的前后有什么?蚯蚓是怎样行走的?鼓励幼儿摸一摸:蚯蚓的身体摸上去有什么感觉?(2)引导幼儿交流自己观察到的结果,说说蚯蚓是什么样子的。
3.教师引导幼儿说说蚯蚓宝宝的本领。
(1)提问:你知道蚯蚓宝宝有什么本领吗?(2)引导幼儿探究蚯蚓的本领。
如:请幼儿介绍寻找蚯蚓的办法,说说哪里比较容易找到蚯蚓;观察有蚯蚓的土壤和没有蚯蚓的土壤,发现分们的区别;做小实验,观察蚯蚓再生的本领。
(3)简单介绍蚯蚓的其它本领(蚯蚓能预报天气,粪便可做肥料等。
活动提示1.此活动宜在户外有较湿润土壤的地主进行.活动的难点在第三个步骤,教师可重点引导幼儿观察蚯蚓的再生现象,并通过让幼儿比较有蚯蚓的`土壤和没有蚯蚓的土壤来加深感性认识。
2.将蚯蚓放在自然角饲养,引导幼儿自由观察,看看蚯蚓爱吃什么。
教学反思看得出,孩子们有着浓厚的探究欲望,特别喜欢上有关于科学常识的课,教室里时而出奇的安静,时而三五成群的议论纷纷,这是我喜欢的教学氛围!由于幼儿园没有适宜的土壤可以挖到蚯蚓,事先我就从家附近挖了一些蚯蚓带到班上,在每张桌子上都放了一条,孩子们兴致极高的观看着这个有趣的小生命,他们也边看边说着自己观察到的发现,特别是我示范解剖蚯蚓的时候,幼儿都屏住呼吸认真的看着,虽然我也有些不忍把一条活蹦乱跳的蚯蚓弄得鲜血直流,但为了幼儿们能更好的理解蚯蚓的再生功能,也只有这样了。
大学饲养蚯蚓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蚯蚓的生物学特性及其生活习性。
2. 掌握蚯蚓的饲养方法,为蚯蚓养殖提供技术支持。
3. 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观察能力。
二、实验时间2023年10月15日至2023年11月15日三、实验地点实验室蚯蚓饲养室四、实验材料1. 蚯蚓:购自市场,选择健康、活力强的蚯蚓。
2. 饲料:腐熟的有机肥料、稻糠、树叶等。
3. 容器:塑料桶、塑料盆等。
4. 仪器:温度计、湿度计、量筒、筛子等。
五、实验方法1. 蚯蚓选择:选择健康、活力强的蚯蚓,避免选择病弱、断头、腐烂的蚯蚓。
2. 饲料准备:将腐熟的有机肥料、稻糠、树叶等混合均匀,作为蚯蚓的饲料。
3. 容器准备:将塑料桶、塑料盆等容器清洗干净,并在底部铺上一层5-10厘米厚的饲料。
4. 蚯蚓放入:将蚯蚓放入容器中,注意不要拥挤,避免蚯蚓窒息。
5. 饲养管理:保持容器内温度在20-25℃,湿度在60%-80%,每天喂食适量饲料,定期清理容器内的粪便和残渣。
6. 观察记录:每天观察蚯蚓的生长状况,记录其摄食、排泄、繁殖等情况。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蚯蚓的生长状况:经过一个月的饲养,蚯蚓的生长状况良好,体长、体重均有所增加。
2. 蚯蚓的摄食情况:蚯蚓的摄食量较大,每天能消耗大量饲料。
3. 蚯蚓的排泄情况:蚯蚓的排泄物呈黑色,含有丰富的有机质,是优良的肥料。
4. 蚯蚓的繁殖情况:部分蚯蚓在饲养过程中繁殖出后代,说明蚯蚓的繁殖能力较强。
七、讨论与结论1. 蚯蚓的生物学特性:蚯蚓是环节动物,身体由多个环节组成,具有分节运动、分泌黏液、呼吸等功能。
2. 蚯蚓的生活习性:蚯蚓生活在土壤中,以腐殖质为食,昼伏夜出,喜温、喜湿、喜暗。
3. 蚯蚓的饲养方法:选择适宜的容器、饲料和饲养环境,保持适宜的温度、湿度和通风条件,定期喂食和清理粪便。
4. 蚯蚓的利用价值:蚯蚓的排泄物是优良的肥料,可提高土壤肥力;蚯蚓的肉质鲜美,可食用;蚯蚓的繁殖能力较强,可进行蚯蚓养殖。
《观察蚯蚓》实验教案
教学设计教学主题观察与饲养蚯蚓一、教材分析在生物圈中,动物种类繁多,不同类群的动物有着不同的特征,教科书在编写时从形态结构、生理特点和生活习性等角度阐述不同动物类群的主要特征。
教材在本部分设置了一个分组实验,通过观察蚯蚓来探究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
二、学生分析八年级学生接触生物学科,兴趣浓厚,积极性高;生活中,学生对常见的蚯蚓也有了一定的认识,学生有能力通过自己探究来获取相关知识。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生活习性和适于土壤穴居生活的形态、结构、运动等方面的特征。
(二)过程和方法目标: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提升学生的合作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认同结构与功能、生物体与环境相适应的观点。
.通过了解蚯蚓与人类的关系,进行生命科学价值观的教育。
四、教学环境□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网络多媒体环境教学环境□移动学习□其他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突出三个方面:使用哪些技术?在哪些教学环节如何使用这些技术?使用这些技术的预期效果是?)200字教学中用到的技术:导入——在图片、音乐等由多媒体播出手段的辅助下,使故事更加形象生动。
观察——PPT展示,更加形象生动。
智慧教室交互式的问答,让学生参与热情更高。
实验——先思考问题,通过智慧教室系统进行交互式交流,让学生先对一些问题进行前期处理。
探究——PPT解析的提醒,清晰了然。
投影技术进行展示示范,起到引导作用。
智慧教室系统进行交互式交流,特别运用了抢答。
微视频展示以往成功的案例,学生更加明确。
提升——利用PPT图片和视频理解了解更多有关蚯蚓的知识。
教学评价——投影展示规范实验操作,鼓励性评价。
在教学中,通过这些信息技术的运用,可以起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抽象知识直观化、教学评价更即时,提高课堂效率的作用。
六、教学流程设计(可加行)教学环节(导入→1.观察→2.实验→3.探究→提升)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信息技术支持(资源、方法、手段等)【环节一】导入:教师讲述关于蚯蚓的传说:蚯蚓的故事:传说天上原来有10个太阳,后羿射下九个太阳后,而第十个太阳却躲到了马齿苋的后面,后羿怎么也找不着它。
饲养和观察蚯蚓
《饲养和观察蚯蚓》教学案例及反思
我的学生大多来自农村,对蚯蚓都认识,但对其生活习性、运动、呼吸等一系列问题不是很清楚,而且很多女生还有恐惧心理。
于是,我在27班上《饲养和观察蚯蚓》这一节实验课时,采用一贯的教学方法,老师先准备实验材料,学生按照课本上的实验步骤一步一步完成,这堂课上的很顺利,而且也达到了教学目的,学生掌握了知识。
但仔细回想这堂课,总觉得缺少了亮点,没有高潮。
于是,在26班上这节课时,我通过仔细钻研教材,调整了教学方法,首先让学生课前收集资料,然后课堂上给学生展示资料的机会,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提出关于蚯蚓的所有问题,再和学生一起对问题进行梳理,找出可以在课堂上进行实验并能得出结论的问题。
教学反思:
本堂课课堂上气氛热烈,每个学生都以极大的热情去接触、去观察、去探究,学到了很多知识,有亮点,有高潮。
本堂课教师只起组织者和引导者的作用,也给了学生一个自由广阔的空间,让他们凭借自已的感观和手中的实验工具进行探究,挖掘出蚯蚓身上包含的所有知识,而且还发现许多书本上没有的东西。
学生学得轻松愉快,所以效果比较理想,学生们体验了一种愉悦的探究学习,也让我领略到了互动学习带来的无限乐趣,没想到这小小的改变使课堂产生了如此奇妙的变化,一下子变得那么生动。
本堂课让学生体验了知识的形成过程,得到了获取知识的方法,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合作、探究的“真情实感,亲身体验”,大大激发
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消除了一些女生的恐惧心理。
大班养蚯蚓教案5篇
大班养蚯蚓教案5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计划、报告大全、心得体会、规章制度、合同协议、条据文书、事迹材料、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plans, comprehensive reports, reflections, rules and regulations, contract agreements, legal documents, historical material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rehensiv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essay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大班养蚯蚓教案5篇编写教案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展示自己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提升教学的质量和水平,教案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规划和安排自己的教学生涯,实现个人教育事业的发展目标,本店铺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大班养蚯蚓教案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饲养和观察蚯蚓教案范文为满足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发展需要,在课前布置学生饲养和观察蚯蚓的活动来获取知识,培养科学探究能力,并进行情感教育。
下面是精心为你整理的饲养和观察蚯蚓教案范文,一起来看看。
饲养和观察蚯蚓教案范文1一、教学背景:蚯蚓是学生比较熟悉又陌生的小动物,在分类学上属于无脊椎动物环节动物门寡毛纲,整个身体柔软,由许多相似的体节构成,没有眼,但有感光细胞,运动方式为蠕动,主要靠身体内的环肌和纵肌交替收缩及刚毛的配合完成。
二、设计思想:饲养和观察蚯蚓,实际上是一个连续过程,要做好这个实验,关键在于学生饲养好蚯蚓,并做好观察记录,因为教材旨在通过通过学生平时熟悉两种陆生动物(蚯蚓和家兔)为代表的观察和研究,来说明陆生动物是如何适应陆地生活的环境的,因此,我们必须挖掘教材所蕴藏内涵和外延,以利于教学。
所以,本探究实验应该是从提前安排学生在校外采挖蚯蚓开始。
三、教学目标:1、通过对蚯蚓的饲养和观察,了解陆生动物适应环境的形态结构及生理特征;2、概述环节动物特征;3、通过学生采集和饲养蚯蚓,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理解动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性相适应的生物学概念;4、通过饲养蚯蚓,培养学生关爱生命的意识及爱护动物的情感;四、教学重点及难点:1、重点:蚯蚓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与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特点(运动、呼吸)2、难点:蚯蚓运动快慢比较实验、刚毛及粘液的作用五、课时安排:1课时六、教学过程设计:1、提前一周布置学生采集蚯蚓(强调学生外出采集蚯蚓时必须注意安全,以防事故发生);2、并要求给蚯蚓一个舒适安静的家,教师向学生介绍观虫器的制作方法(①取大小矿泉水瓶各一个,用剪刀剪去上半截;②将小矿泉水瓶置于大矿泉水瓶之中;③在矿泉水瓶内加一些土壤,注意土壤湿度)要求学生自制观虫器,写好观察笔记,(学生在家饲养蚯蚓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仔细观察的过程,但学生观察可能无序,作为教师就要提示学生注意观察顺序,并提醒学生真实填写好观察日记)3、观察内容由老师提示在观察饲养蚯蚓时注意以下问题:①你在什么地方采集到蚯蚓的?②土壤的水分、土质情况如何?③根据采集地点分析蚯蚓生活的环境怎样?④你观察到蚯蚓的活动时间如何?⑤蚯蚓吃的是什么?学生自我完成,回校上课进行交流。
4、上课时学生展示①自制的观虫器;②学生交流观察笔记。
(教师注意及时评价和表彰)5、教师提问:①根据你饲养蚯蚓的过程请回答蚯蚓适合生活在什么环境中,你的依据是什么?②你在饲养蚯蚓的过程中,对蚯蚓进行观察时一般是在什么时间进行观察的?之所以在这个时间观察,主要是因为蚯蚓的生活习性是什么?③你是用什么喂养蚯蚓的?你发现蚯蚓最喜欢的食物是什么?④你在饲养蚯蚓的过程中还有什么体会和心得要以大家分享?⑤有没有在饲养蚯蚓的过程中,蚯蚓死亡的?如果有,你可以分析蚯蚓死亡的原因吗?6、各小组检查实验桌上实验器材:活蚯蚓、棉球、放大镜、玻璃板、粗糙的纸、秒表、直尺、自制饲养蚯蚓的实验装置的材料和用具等7、下面我们继续研究蚯蚓的外部形态和运动方式观察老师讲明要求后然后各小组进行观察实验。
第一是观察顺序,阅读观察提纲;第二是操作注意事项;第三是小组成员相互合作,做好记录;第四是注意操作步骤。
(1)外形观察:下面是观察提纲(每小组有一份)①如何区别蚯蚓的前、后端?如何区别蚯蚓的背、腹面?②组成蚯蚓的身体结构:外形如何?请用几何语言描述。
整个身体是如何构成的?观察它的身体是否分节的?③蚯蚓的环带在什么地方?请描述其特征。
数数从蚯蚓前端到环带共有多少节?④用手轻轻触摸蚯蚓的身体的体壁和体表,体会是否有黏滑的感觉?想想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这些粘液对蚯蚓生存有什么意义?⑤把蚯蚓放在手心或者手背上,体会蚯蚓在上面蠕动时自己的感觉?仔细观察蚯蚓是如何运动的?⑥用手指来回触摸蚯蚓近前端腹面体节,是否有粗糙不平的感觉?为什么有这种感觉?⑦用放大镜仔细观察腹面,是否看到一些小突起?(刚毛)猜想这些刚毛的作用可能有什么作用?(2)运动观察:①将蚯蚓放在光滑的玻璃板上,观察其蠕动状况,并记录蚯蚓前进一定距离所用时间,同时注意观察蚯蚓身体是如何交替收缩的?②将蚯蚓放在粗糙的纸上观察其蠕动状况?并同时记录在相同的时间内蚯蚓前进的距离。
③比较二者运动的快慢,思考为什么?注意事项:在实验过程中,要提示学生经常用浸水的棉球轻轻擦拭蚯蚓体表,保持其体表湿润。
思考为什么要这样做?实验完毕,将蚯蚓带回家继续饲养和观察或者放回自然环境之中,爱护我们人类的好朋友。
结果分析:老师引导,学生总结:(1) 蚯蚓的生活环境:富含腐殖质的湿润的土壤之中;(2) 生活习性:昼伏夜出(3) 主要食物:植物枯叶、朽根和其他有机物(4) 运动方式:通过肌肉和刚毛的配合使身体蠕动。
(5) 身体结构:由许多相似的环状体节构成,所以叫做环节动物;身体分节可以使动物躯体运动更加灵活(6) 蚯蚓的呼吸:湿润的体壁来完成。
(7) 蚯蚓穴居的原因:动物生活都需要一定的温度,由于蚯蚓不能保持恒温,所以只能生活在温度变化不大的土壤深层;探究结论:蚯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环境是相适应的。
七、课后反思蚯蚓是学生比较熟知的一种小型陆生动物,但其实很多学生对其了解还不是很深透,通过指导学生对蚯蚓的探究,使学生了解观察,特别是仔细观察是生物科学的重要方法之一,有些重要的科学事实就是通过观察得到的。
观察也是一种探究。
所以,要重视对学生进行观察能力培养,因为学生观察动物行为特征时的方法暂时还不十分仔细和专业,往往不知如何下手,为了避免学生在观察过程中主观臆测和出现观察偏颇,教师在指导学生观察之前就要强调以下几点,第一就是每次只观察一种行为,第二所观察的行为特征应事先有明确的说明,第三就是观察时要善于捕捉和记录,第四就是采取时间取样的方式进行。
本试验存在的问题:(1)实验结果与预期结果相反,蚯蚓在糙纸上的运动比在玻璃上慢,(糙纸较干,蚯蚓被粘在了纸上)。
实验步骤让学生产生是不是蚯蚓在糙纸上运动累了,所以才比玻璃板上运动慢。
(2)实验中所用玻璃板干燥时,蚯蚓也可以在玻璃板上较快运动。
3、实验过程中的两次运动是分开来做,学生缺少对照,很难进行比较。
从以上情况来看,教材中的实验设计简单、步骤不够严谨、实验效果不好,甚至得出相反的结论。
改进方法:用玻璃条做两个玻璃槽(可保证蚯蚓基本沿直线运动),在玻璃槽的一个外侧面贴上自制标尺,一个玻璃槽的玻璃板上撒一层水,让玻璃板表面形成一层水膜,才能保证玻璃板的光滑。
让蚯蚓先在撒水的玻璃内运动,通过标尺观察并记录一定时间内蚯蚓运动的路程,再在另一个玻璃槽内铺上一层糙纸,用水把纸充分打湿,让蚯蚓在纸上运动,观察并记录其在相同的时间内运动的路程,与在玻璃板的运动情况进行比较既可得出结论。
改进之后,保证实验中只有一个变量。
玻璃槽上贴的标尺则有助于观察比较蚯蚓的运动。
同时改进后的实验避免了实验条件不统一,步骤不够严谨,缺少对照等不足,使实验更具可行性。
饲养和观察蚯蚓教案范文2一、引言:现代教育技术,正对传统的课堂教学理念、课程内容、课程资源产生深刻影响和变革,如何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整合,怎样整合,怎样培养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我校在这方面进行了探索和研究,确立了《多媒体网络技术与初中理化生实验整合,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课题的实验研究,被中央电教馆批准立项为“十五”重点规划课题。
本节课是该项课题的研究课。
二、设计思想:本节教学设计依据建构主义理论,旨在探究多媒体网络技术与新课改下的生物实验整合点和切入点,构建整合的环境。
搭建优化实验过程及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平台;创设学生学习的情景,激发学生主体参与意识,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
三、学习目标:知识传授目标:1、设置一个适于蚯蚓生存的环境并饲养蚯蚓。
2、观察蚯蚓的外部形态。
3、观察蚯蚓的运动能力培养目标:学生通过创设的多媒体与实验教学整合环境,由动手实践探究,培养学生观察、实践能力,由多媒体创设的实验环境,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态度情感目标:通过采集、观察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态度和关爱生命、保护环境的情感教育。
实验材料用具:活蚯蚓、玻璃板、糙纸、棉球、放大镜、制作饲养蚯蚓装置的材料用具。
实验探究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示)二、投影展示学习目标和实验材料用具。
三、蚯蚓的采集和培养小资料(课件)采集蚯蚓的生活环境很广泛,在田间、草丛、路旁、庭院等地方的土壤里都可能有蚯蚓。
采集蚯蚓最好在夏季大雨过后,到池塘、河渠边的湿润土壤里或肥沃的菜田土壤里挖掘。
(如果地表有蚓粪,你可以根据蚓粪颗粒的大小来判断蚯蚓的大小。
)饲养饲养的容器可选择木箱、鱼缸或花盆,在里面装上潮湿、松软、肥沃的泥土,把采集到的蚯蚓放在土上,然后将容器放置在阴暗、通风的地方。
可在容器上盖一块湿布,以防水分蒸发太快。
要定时在泥土上洒水,并且投放一些饲料,如枯叶、烂叶、泡过的茶叶、煮熟的土豆块等。
(有条件的地方,可把蚯蚓放置在装有腐熟猪粪或牛粪的饲养箱内饲养。
)四、、多媒体展示实验提纲1、观察蚯蚓的外部形态(1)取一条活蚯蚓放在玻璃板上,观察它的体形,观察它的身体是否分节。
数数从蚯蚓的头部到环带共有多少节?(2)用手触摸蚯蚓体壁,感觉体表是否有黏液?(3)用手触摸蚯蚓体节近腹面处,你有什么感觉?并用放大镜观察,你所看到的腹面许多小突起就是刚毛。
(4)如何区别身体的前后端?2、对比观察蚯蚓的运动。
(1)将蚯蚓放在粗糙纸上,观察它的运动,注意其身体粗细及长短的变化。
想想这些变化是怎样发生的?(2)将蚯蚓放在光滑的玻璃板上,观察它的运动,及其身体粗细、长短的变化,并注意与它在粗糙纸上的运动做比较。
五、、探究过程设计:师:你们是在什么地方找到蚯蚓的?生:湿润的土壤中,有机物丰富的土壤中,有一定温度的土壤中;师:蚯蚓有哪些特点与环境相适应呢?各小组取一条活的蚯蚓,根据实验提纲进行观察并记录。
(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并用课件展示蚯蚓外形图)1、体形的观察:蚯蚓的身体呈色、形,由许多状的体节组成。
有肉质唇的一端为身体端,另一端为端。
2.体表的观察:用放大镜观察蚯蚓腹面每个体节的中央。
用手触摸蚯蚓的身体表面。
蚯蚓的体表(干燥、湿润),感觉(光滑、粗糙),原因是有(刚毛、纤毛)的存在。
3.环带的观察:环带位于身体的(前、后)部,颜色较(深、浅),质地(光滑、粗糙)。
从蚯蚓的前端到环带有节体节。
4.把活蚯蚓放在一张粗糙的纸上,观察其运动。
蚯蚓向前运动时,身体(前、后)固定,身体(前、后)变(粗、细),向前伸长,然后身体的(前、后)固定,身体的(前、后)变(粗、细),后部向前移动。
蚯蚓运动的速度较(快、慢),(有、无)声音。
5.把蚯蚓放在玻璃板上,观察其运动情况。
蚯蚓(能、不能)向前运动,速度(较快、较慢)。
师:谁能说一说蚯蚓有哪些特点?生:蚯蚓的身体是圆长形,身体分为许多体节;生:触摸蚯蚓的体节腹面处有粗糙的感觉,这是刚毛,它在运动时起到支撑的作用,配合肌肉协助运动;生:靠近环带的是身体的前端,远离环带的是蚯蚓的后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