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园林赏析
浅析中国古典园林与现代园林之风格比较
浅析中国古典园林与现代园林之风格比较中国古典园林与现代园林之风格比较中国是一个拥有丰富园林文化的国家,人们的园林造景确立了一种独特的园林艺术风格,这种风格可以称之为中国古典园林。
而在现代园林设计中,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文化层次的不断提升,园林风格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本文将对中国古典园林与现代园林之风格进行比较分析。
一、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中国古典园林是指中国古代历经几千年的园林艺术,它不仅仅是对自然山水的利用,而且通过艺术的手法,将山水融入其中,形成独特的园林风格。
中国古典园林的主要特点如下:1. 绿色生态环境:中国古典园林强调自然环境的生态性和生机盎然的绿色环境,园林里面种满了各种植物,山水环绕四周,更具艺术魅力。
2. 文化性的表达:中国古典园林包括了文化、哲学、艺术等多种形式的表达,从琴棋书画到文学、诗词歌赋等多元元素的交织,丰富了园林的内涵。
3. 工艺美术的表现:中国古典园林注重工艺美术的表现手法,这主要体现在丰富多彩的工艺品、雕刻、拱门、廊亭的制作上,更加增加了园林艺术的观赏性。
二、现代园林的特点现代园林是根据当代人们生活方式、审美欣赏、生态环保、经济技术要求等要素而设计的园林。
现代园林的主要特点如下:1. 实用性的考虑:现代园林注重的是园林的实用性和人文特色的融合,其建筑、花卉、水池、雕塑等都是为了更加人性化的满足人们的需求。
2. 简洁大方的风格:现代园林的园林风格主张以环保、简约为主,加上实用性的考虑,园林的外在形式更加简单大方,简单而不失美感。
3. 养眼的景物:现代园林强调的是养眼的景物和室外生活方式的提供。
使得人们在园林里可以舒适地休息、散步,给予更加完善和舒适的户外体验。
三、中国古典园林与现代园林的比较中国古典园林和现代园林在历史渊源和风格上都有显著区别。
中国古典园林和现代园林的比较如下:1. 继承与创新的关系:中国古典园林和现代园林在建设过程中,一个是传承经典,一个是创新发展。
中国古典园林赏析 共34页PPT资料
山区位于山庄西北部,面积443.5万平方米。山区占了整个园林面积 的4/5。从西北部高峰到东南部湖沼、平原地带,相对高差180米,形 成了群峰环绕、色壑纵横的景,山谷中清泉涌流,密林幽深最引人注目 的是遥相对立的两个山峰上的亭子,一个叫“南山积雪”,一个叫“四面云 山”。在亭子上远眺,山庄的各风景点,山庄外的几座大庙,以及承德 市区,周围山上的奇峰怪石,都可以一览无余。在另一座山峰上还有一 座亭子叫“锤峰落照”,在这里磬锤峰首先映入眼帘,每当夕阳西照,磬 锤峰被红霞照得金碧生辉,故名“锤峰落照”。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冬日下的承德避暑
山庄显得干净肃穆。宫殿区的建筑虽然严格恪守“天子 身居九重”之制,但却具有北方四合院朴素简洁的特色, 不用黄琉璃瓦,代以灰瓦盖顶青砖砌墙,使宫殿区的建 筑与整个山庄的建筑风格相一致,显得既古朴,又淡雅。
避暑山庄周围寺庙共占地47.2万平方米,博仁寺、博善寺、普乐寺、 安远庙、普宁寺、普佑寺、广缘寺、须弥福寿之庙、普陀宗乘之庙、广安 寺、罗汉堂、殊像寺等12座金碧辉煌、雄伟壮观的喇嘛寺庙群,是清政 府为安抚中国西北蒙、藏等少数民族,加强边疆管理而建造的皇家寺庙。 寺庙之集中,规模之宏大,建筑之精湛,寺庙中大量佛像、祭器制造技艺 之高超,使其成为藏传佛教圣地之一。
颐和园作为皇家园林的气势高贵是有的,但
从风景审美的角度言,比不上江南的娟秀宜人 和楚楚动人,更缺乏西子湖的水灵和妩媚。它 给我的感觉是比较“粗”。
承 德 避 暑 山 庄 篇
承德避暑山庄又称热河行宫,是清代皇帝夏天避暑和 处理政务的场所。与北京故宫相比,避暑山庄以朴素淡雅 的山村野趣为格调,取自然山水之本色,吸收江南塞北之 风光,是中国现存占地最大的古代帝王宫苑。避暑山庄分 为宫殿区、湖泊区、平原区、山峦区四大部分
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妙趣
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妙趣
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融合了中国古代绘画、诗词、建筑等多种艺术形式,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审美价值。
其中的妙趣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自然山水融入:中国古典园林的设计理念注重将自然山水融入园林中,让人们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自然之美。
园林中的水池、假山、小桥、溪流等都是以自然景观为蓝本创造出来的,使园林与自然之间达到了完美的融合。
2. 景点错落有致:中国古典园林的布局往往采用“画龙点睛”的手法,巧妙地将景点分散布置在不同的角落,赋予了园林以意境和虚实结合的美感。
这种错落有致的布局,让人在参观园林时能够不断地发现新的景点,增加了观赏的趣味性和探索的乐趣。
3. 象征寓意丰富:中国古典园林的布局和构造往往寓意丰富,追求以少见多、以微见秀,让人在园林中感受到丰富的文化内涵。
园林中常见的假山、门楼、碑柱等,都蕴含着吉祥寓意和文化象征。
4. 艺术细节的处理:中国古典园林注重对细节的精雕细琢,无论是园林建筑的雕塑、彩绘,还是园林景观的种植、布置,都经过精心的设计和制作,展现出高超的艺术技巧和审美境界。
这些艺术细节的处理,使得园林具有精致、独特的美感,赋予了园林更深层次的韵味和人文意境。
总体来说,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妙趣在于它独特的审美风格和文化内涵,它不仅是一种艺术创作,更是一种寓教于乐、诗意盎然的文化传承。
中国古典园林赏析
让知识带有温度。
中国古典园林赏析题目4、请结合学习内容,谈谈中国古典园林具有哪些文化特点,请结合现在社会,如何举行扬弃。
中国古典园林秉承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思想,把自然的和人造的山水以及植物、建造融为一体的游赏环境。
中国园林是中国建造中综合性最强、艺术性最高的一种类型,是中国古代建造中的珍品。
它具有十分突出的审美特征,是一种蕴含着十分丰盛和睦而又具有自然韵致的景观体系又体现了了深致的精神内涵,中国文化中的人格精神、哲学思想、宇宙观念等等都可以通过园林这个艺术方式而予以表现。
总的来说,中国古典园林有着本与自然、高于自然;建造美与自然美的融糅;诗画的情趣;意境的蕴涵的文化特征。
在中国,古典园林的地形整治工作中,筑山是一项很重要的内容。
园林的假山都是真山的抽象化典型化的摹写,能在很小的地段上呈现咫尺山林的局面,幻化千岩万壑的气概。
水体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山嵌水抱一向被认为是最佳的成景态势,普通来说古典园林中又山必有水。
而植被则以树木为主调,以花卉为辅。
以其形、色、香,给予其不同的性格和品德,在园林造景中尽显其象征寓意。
例如,梅花象征坚贞;竹子象征不屈;莲花象征高洁;牡丹象征富贵。
古典园林本与自然、高于自然中国的古典园林考究自然美,以山水为基础,点缀以植被,经过改造、调节、加工、剪裁,终于展现出一番本与自然又高于自然的景象,即《园冶》起首篇提出的“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唯有如此,像颐和园那样的大型自然山水园才干够把具有典型性格的江南景观在北方的大地上复现出来。
这就是中国古典园林的一个最主要的特点。
西方园林与中国古典园林的最大区分就是,西方园林注意规章和对称,整齐划一为原则。
而中国古典园林则力求将建造融于自然,达到人与自然高度协调的境界——天人合一的境界。
园林的建造物拥有充分的灵便性和任意性,木框结构的个体建造,内墙外墙可有可无,空间可实可虚,可隔可透。
打破了对称、匀称的格局,彻低自由任意,第1页/共3页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因山就水,凹凸错落,更强化了建造与自然环境的嵌合关系。
中国古典园林赏析
中国古典园林赏析
4.中国古典园林的基本特征
中国的园林被誉为“世界园林之母”,园林的建造是古代汉族劳动人民 智慧的结晶。中国源远流长的文化底蕴,让中国的园林建筑别具一格, 充满诗情画意。园林的内涵恰是一座宝库,挖掘它,你将领略到另一番 风采。
中国的古典园林源于自然,高于自然,以表现大自然的天然 山水景色为主旨,布局自由;所造假山池沼,浑然一体,宛 如天成,充分反映了“天人合一”的民族文化特色,表现一 种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的宇宙观。
①
②
③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④
⑤
⑥
⑦
⑧
中国古典园林赏析
中国古典园林赏析
1.什么是中国古典园林?
园林:是指一定的地域范围内,利用并改造天然山 水地貌或者人为地开辟山水地貌,结合植物的栽植 和建筑的布置,从而构成一个供人们观赏、游憩、 居住的环境。
园林,在中国古籍中根据不同的性质也称作园、囿、 苑、庭园、山池、别业等。
1.北方类型 北方园林的代表大多集中于北京、西安、洛阳、开封,其中尤以北京为代表。皇
家园林是北方园林的代表。 2.江南类型 南方园林的代表大多集中于南京、上海、无锡、苏州、杭州、扬州等地,其中尤
以苏州为代表。 3.岭南类型 现存岭南类型园林以岭南四大园林最为著名;分别是东莞的可园、佛山的梁园、
顺德的清晖园、番禹的余荫山房。 4.除三大主题风格外,还有巴蜀园林、西域园林等各种形式。 中国古典园林对东西方园林的一些共有的设计理念有着自己的处理手段;而且融
中石国狮古典园林赏析
中颐国和古园典园林赏析
中颐国和古园典园林赏析
中十国七古孔典桥 园林赏析
中佛国香古阁典园林赏析
中颐国和古园典夜幕园林赏析
中国古典园林赏析
中园
为主园,乃精华所在, 亭台楼榭皆临水而建,有的亭榭则直出水中。
杜 甫 草 堂
临湖而居,篱笆为墙,总给人一种农家小乐,幽深,静谧的感觉。
川 西 的 园 林 竹 子 叫 多 , 依 地 而 建 , 出 于 自 然 , 入 与 自 然 。
川西园林中的长廊幽直径通,很古朴。
外 墙 还 是 那 么 幽 静 , 受 道 教 的 风 格 影 响 。
乐寿堂的西跨院叫扬仁风,庭院内的建筑极具江南园林特色。在 园内北面的正中山坡上,有扇面形状的“扇面殿”,殿前地面使 用汉白玉砌成的扇骨、山轴,整座殿堂好像一把打开的折扇。
长廊是我国园林中最长的游廊,也有画廊之称。由于长廊的地基是随 着万寿山地势高低而起伏的,所以廊身的走向是以昆明湖北岸的弯曲 而变化的,在地势高低和变向的连接点上,还建有四个亭子代表春夏 秋冬,分别是留佳寄澜秋水和清遥,设计十分的巧妙。
中国
古典园林赏析
颐和园
佛香阁是颐和园的主体建筑,建筑在万寿山前山高21米的方形台基上,南对 昆明湖,背靠智慧海,以它为中心的各建筑群严整而对称地向两翼展开,形 成众星捧月之势,它将东边的圆明园、畅春园,西边的静明园、静宜园以及 万寿山周转十几里以内的优美风景提携于周围,把当时的“三山五园”巧妙 地加成一体,使之成为一个大型皇家园林风景区。
澄漪亭是用对景的造园方法,不但与船厅互为对景,还可平视高低错落而又有 花树掩映的房舍亭院,以及东岸拱石凌空、枝叶疏遮密掩的花?亭。更有近望 远眺的花大如碗的玉堂春、堪称千年活化石的银杏树衬入眼帘,确实是待客品 茗、赏荷寻景的好地方
创凤 造来 庭峰 院, 空此 间假 。景 与 亭 完 美 结 合 , 创 造 各 多 的 意 境 , 多 透 视 角 度
岭 南 庭 院 的 廊 更 具 特 色 , 廊 的 装 饰 很 具 有 特 色 。
中国古典园林的意境分析
中国古典园林的意境分析——颐和园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是人类文明的重要遗产。
它被举世公认为世界园林之母,世界艺术之奇观。
其造园手法已被西方国家所推崇和摹仿,在西方国家掀起了一股“中国园林热”。
中国的造园艺术,以追求自然精神境界为最终和最高目的,从而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审美旨趣。
它深浸着中国文化的内蕴,是中国五千年文化史造就的艺术珍品,是一个民族内在精神品格的生动写照,是我们今天需要继承与发展的瑰丽事业。
意境是中国艺术创作和鉴赏方面一个极重要的美学范畴。
意即主观的理念、感情,境即是客观的生活、景物。
中国古典园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本身也是一种艺术,中国自然山水园林从一开始就与山水园、山水诗文不可分离,所以意境也成了传统园林所追求的一种最高境界,其中所蕴含的意境更是耐人寻味,让人流连忘返。
颐和园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园林,中国四大名园(另三座为承德避暑山庄、苏州拙政园、苏州留园)之一。
位于北京市海淀区,距北京城区十五公里,占地约二百九十公顷。
利用昆明湖、万寿山为基址,以杭州西湖风景为蓝本,汲取江南园林的某些设计手法和意境而建成的一座大型天然山水园,也是保存得最完整的一座皇家行宫御苑,被誉为皇家园林博物馆。
意境是中国古典园林最重要的内容,颐和园又是通过什么来表达它的意境?一以山水为主题。
颐和园借助于人工的叠山理水把广阔的大自然山水风景缩移模拟于咫尺之间。
运用大量的山石和水体,化物象为意象,把物镜幻为意境。
自然风景以山、水为地貌基础,以植被作装点。
山、水、植物乃是构成自然风景的基本要素,当然也是风景式园林的构成要素。
颐和园对这些东西有意识地加以改造、调整、加工、剪裁从而表现出一个精炼概括的自然,典型化的自然。
园林的创作是通过对大自然及其构景要素的典型化、抽象化而传达给自然生态的信息,它不受地段的限制,能于小中见大,也可大中见小。
惟其如此,颐和园这样的大型山水园才能够把具有典型性格的江南湖山景观在北方的大地上表现出来“纳千顷之汪洋,收四时之浪漫”这就是中国传统园林的一个最主要的特点—本于自然而高于自然。
中国古典园林赏析
中国古典园林赏析中国古典园林现存的著名古典园林数量不少,多数是明、清代的遗物。
前者有着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的评论。
中国的建筑业也认为,长江以南的中国古典园林的精华提取物主要在苏州,园林的数量、大小、园林艺术的精华,是当今世界上任何地方都看不到的。
二、院落布局不管是南方的自然式园林还是北方的宏观园林,也不论是封建帝王的皇家宫苑还是私家贵族的小家园囿,尽管由于在政治、经济上所处的地位不尽相同,而在园林方面表现出各自的特点,但是在园林布置和造景的艺术手法上也有许多共同之处。
1、人工艺术模仿自然景色利用人工修建的自然风光,打造“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艺术境界。
中国园林的性质决定了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
中国的古典造园,除了满足自身的住房需求,更重要的是对优美的山区景色的追求,为了在城市实现可以享受乐趣的山林。
2、善于利用民族风格善于利用具有浓厚的民族风格的各种建构筑物中国古典园林特别善于利用具有浓厚的民族风格的各种建筑物,如亭、台、楼、阁、廊、榭、轩、舫、馆、桥等,配合自然的水、石、花、木等组成体现各种情趣的园景。
1)廊廊虽是一种比较简单的建筑物,但造型很丰富,艺术造型很强。
从廊的形式分,大致可分为直廊、曲廊、回廊、波形廊等,从廊的总体造型及其与地形、环境结合的角度来考虑,又可分为沿墙走廊、空廊、楼廊、爬山廊、水廊、花廊、复廊等。
2)桥桥也称桥梁,它在很多地方都能见到,尤其是园林中更充满了各式各样的桥。
桥原本是为了通行而建,所以具有交通的实用功能,但是也具有一定的艺术性,有吸引力,引人流连。
园林中建桥,既有分割水面与造景的作用,又有连接、导游的功能。
在宽阔的水面上用体形高大、曲线优美的拱桥或用廊桥,借水生景,虚实相接,倒影如画。
然而在重岩复岭的假山之间,却要用质朴自然的石梁,高高飞架在峭壁之上,才能创造出一种天堑变通途,白浪如山信步过的雄伟意境。
三、空间突破即为将造园的美景藏于四周的围墙之内。
此外,除了少数的皇家园林,其它私家园林的面积相对较小。
赏析中国古典园林中的诗情画意,探究人文美
赏析中国古典园林中的诗情画意,探究人文美
中国古典园林是人文美的杰作,展现了诗情画意的独特魅力。
园林中融入了自然山水、建筑艺术和文人墨客的创作,形成了一种独具中国特色的景观风格。
首先,在中国古典园林中,自然山水被精心布局与营造。
青山、湖泊、溪流等元素巧妙地融入园林设计中,营造出山水如画的景象。
这些景观以自然生态为基础,强调自然与人的和谐共生,给人们带来宁静、舒适的感受。
其次,中国古典园林注重建筑艺术的体现。
园林中的亭台楼阁、廊桥流水、假山水榭等建筑,经过精心雕琢和布局,形成了独特的空间结构和视觉效果。
这些建筑不仅具有功能性,更是艺术的呈现,通过曲径通幽、错落有致的布局,增添了园林的诗情画意。
同时,在中国古典园林中可以感受到文人墨客的影响。
园林常以诗词、书法等艺术形式来展示人文情怀。
例如,在假山上刻有古人的诗词,或者园中设有雅座供文人饮茶作诗,让游客能够亲身感受到文化的沉浸与情趣。
总之,中国古典园林通过精妙的自然山水、建筑艺术和文人墨客的结合,营造出一种富有诗情画意的景观。
这些园林不仅令人陶冶情操,还能让人在其中感受到人文美的独特魅力。
中国古典园林赏析
中国古典园林赏析园林是我国传统建筑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国园林博大精深,在世界园林史上独树一帜。
以中国古典园林为代表的中国造园艺术,是以追求自然精神境界为最终和最高目的,从而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目的。
中国古典园林历史悠久,文化含量丰富,个性特征鲜明,又多彩多姿,极具艺术魅力,它深浸着中国文化的内蕴,是中国五千年文化史造就的艺术珍品。
一、中国古典园林基础知识中国古典园林大都是文人、画家与匠人合作的结晶。
园林概念首次出现在明代,计成在其造园巨著《园治》一书中所述:“大凡造园,不分市村城郊,地段以僻静为胜……景物可因借随机……”。
其意思是,在一定地段范围内,或对天然山水进行利用改造,或人力兴造山水地貌,结合景载与植载,并安插布局相适宜的建筑,从而构成一个兼具游览、居住、观赏的环境。
中国古典园林有三大要素,即山水地形、花草树木、园路建筑。
山是永恒稳定的象征,大园山大,主山多是土山,山石用在重点部位称“山骨”;小园山小,可全用山石堆叠;水是智慧和廉洁的象征,水从山泉流出,通过曲折的溪涧最后汇成大池,成为园林的主体水面。
花草树木富有生机,象征着欣欣向荣。
花草树木是自然式的,讲究意境,花木种类的选择都要顺应地形、朝向等自然气候条件与植物的生长习惯,同时特别注意保留原有的古树和植被,使之成为全园植物的骨干。
园路建筑讲究“曲径通幽”,建筑分散在自然要素之中,与自然的景物交织在一起。
园中的主要建筑往往和主山池相对,自然景色最集中的地方往往有点景和观景的建筑。
建筑和园路还起着分隔空间和组织游览路线的作用。
二、中国古典园林的基本类型(一)按所有者身份分类1、皇家园林皇家园林是专供帝王休息享乐的园林,古人讲“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在统治阶级看来,国家的山河都是属于皇家所有的,所以其特点是规模宏大,真山真水较多,园中建筑色彩富丽堂皇,建筑体型高大,现存为著名皇家园林有:北京的颐和园、北京的北海公园、河北承德的避暑山庄等。
中国古典园林赏析
三、中国古典园林要素
2、理水
不论是哪一类型的园林,谁
是最富有生气的因素,无水不活。
自然是园林以表现静态的水景为
主。
古代园林理水之法有三种:
掩、隔、破。
三、中国古典园林要素
3. 植物
花木对园林山石景观起衬
托作用,又往往和园主追求的
精神境界有关。古树名木对创
造园林气氛非常重要,古木繁
花,可形成古朴幽深的意境。
于实际空间的感受。
五、私家园林艺术的特征
2、 移步换形
在布局上采用灵
活多变的手法;善于
仿造自然山水的形象;
十分讲究园林的细部
处理。
五、私家园林艺术的特征
3、水面建设
大多以水面为中
心,四周散布建筑,
构成一个个景点,几
个景点围合而成景区。
五、私家园林艺术的特征
4、修身养性
私家园林的
主要以修身养性,
北方园林封闭性强,内外区
分明显,等级分明。
南方园林通透、灵动,层次感
强,小巧精致,注重自然景物的融
入。
南北园林建筑在尺度方面的差
异也是极为悬殊的。
北方园林
南方园林
二、中国南北造园艺术的差异
北
4、色彩处理
方
园
林
北方园林较富丽,色彩浓
厚,风格较为粗犷,体现着皇
家的气派和皇权的至高无上。
南方园林色彩较淡雅,风
到一种天人合一的境界。
一、中国古典园林的总体特点
3、富有诗画的情趣,重 视意境的表达
中国的诗画艺术都很
强调意境,那么富有诗情画
意的中国古典园林同样也重
视意境的表达。它讲究综合
运用各种艺术门类,使游览
中国古典园林艺术赏析
中国古典园林艺术赏析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独特的设计理念和精美的造园技艺而闻名于世。
古典园林艺术是中国古代贵族社会的产物,旨在营造出一个与自然融为一体的理想环境,给人以舒适、宁静和美丽的感受。
下面将从设计理念、建筑布局和园林元素三个方面对中国古典园林艺术进行赏析。
设计理念方面,中国古典园林注重营造一种“山水之境、人文之境”的意境。
设计师通过布置山石、挖掘水池、种植花草等手法,创造出一种自然山水和人文景观相结合的意境。
古代园林设计师追求“一步一景”的效果,即每走一步都能看到一个独特的景致。
这种设计理念强调园林景观的层次感和变化性,使人在园林中仿佛置身于一幅幅画卷之中。
建筑布局方面,中国古典园林注重空间的分割和组合。
古典园林常采用回廊、假山、亭台、廊桥等建筑元素,通过合理的布局和精心的设计,使得整个园林空间显得丰富多样,且错落有致。
园林中的建筑物通常采用木质结构,以突出自然的质感和优雅的风韵。
建筑物的屋顶常常是悬山顶、歇山顶或攒尖顶等传统的中国建筑形式,与园林中的山石、植物相互呼应,形成了和谐统一的整体效果。
园林元素方面,中国古典园林以水、石、植物为主要元素,通过它们的组合和运用,营造出各具特色的景观。
水是古典园林中最重要的元素之一,常常以湖泊、池塘、溪流等形式出现。
水在园林中既是观赏对象,也是环境的一部分,它与建筑物、山石相互映衬,形成了水天一色、水景与山景相映成趣的美景。
石是古典园林中的另一重要元素,常常以奇石、假山的形式出现。
石的选材和摆放都需要精心设计,以突出其独特的形态和纹理,与园林中的其他元素相互呼应,营造出一种自然而又神秘的氛围。
植物则是古典园林中的点缀,常常以花草树木的形式出现,为园林增添了生机和色彩。
总的来说,中国古典园林艺术以其独特的设计理念、精美的建筑布局和丰富的园林元素而成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艺术形式。
它不仅展示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也给人们带来了身心愉悦和美的享受。
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1
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1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11.自然山水:中国古典园林大多以自然山水为中心,通过山、水、石、林等元素的精心布置,营造出一种具有独特韵味的自然景观。
园中的山势、水池、石塔等都能够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妙。
2.园林和建筑的结合:中国古典园林的建筑布局一般以“一个园、两个景、三个步骤”为主要原则。
园林中的建筑物通常为亭台楼阁、廊桥水榭等,与山水景色相得益彰,将人文与自然完美融合在一起。
3.规划严谨:古典园林的规划是十分严谨的,一般会有明确的整体布局和细致入微的设计。
例如,古典园林常常采用对称和反射的布局,左右对称的设计将整个园林划分成一左一右两个部分,给人一种宁静而和谐的感觉。
4.植被安排:中国古典园林通常配备了各种各样的花草树木,以增添园林的美感。
同时,植物的繁茂性也能使人更加身临其境地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
5.意境凝练:中国古典园林追求以凝练的手法表达其中一种情感或主题。
园林的设计通常以一个故事或一些主题为依据,通过巧妙的布局和细腻的构思,表达出园林主人的审美追求和对生活的态度。
6.景色变化:中国古典园林注重景色的变化,通过人行的动态和时间的推移,使人们可以欣赏到不同的景色和景观。
比如在一个园林中,可以通过走进不同的亭子、通过廊桥,或者沿着湖边散步,就可以领略到多种多样的景色。
7.隐逸性:中国古典园林追求隐逸的艺术,强调园林与外界的隔离,通过巧妙的布局、墙体和其他屏障,将园林与外界的喧闹和烦忧隔绝。
人们可以在园林中寻找宁静与放松。
8.独特的装饰:古典园林中的建筑和景观往往富有装饰性,采用了传统的装饰方法和手法,如砖雕、石雕、假山等。
这些装饰物不仅是园林的点睛之笔,也是中国艺术的精髓所在。
中国古典园林的四大特点
中国古典园林的四大特点一、山水相映:中国古典园林注重山水的创造和表现,将山水融入园林中,使山水与建筑、景物相互映衬,形成动静交融的美感。
园林中的水池、湖泊与山石、小山坡等景观相互配合,营造出自然山水的意境。
水是园林中重要的元素,通过人工的水景,如喷泉、水帘、小径等,将水景与园林的布局融为一体,使园林具有自然、优雅的氛围。
二、建筑布局:中国古典园林有着精巧的建筑布局,不同的建筑形式在园林中互相映衬、烘托。
其中,主要的建筑包括亭台楼阁、廊榭、长廊、宫殿、观景台等。
这些建筑根据地域特点和造园的需要不同,有些建筑作为观景点,有些作为休憩场所,有些作为活动场所。
建筑大多选用精美的木材和石材,有的还有彩绘和雕刻装饰,赋予园林以艺术的美感。
三、景物组合:中国古典园林的景物组合是在整体布局中的相互配合和衬托,使得各个景点相得益彰,形成和谐统一的整体效果。
园林中的景物包括树木、花草、湖泊、池塘、假山、花坛、廊桥等,它们根据不同的季节和主题进行调整和变换,营造出不同的景观效果。
景物的选择和组合应该注重形式的对比和色彩的协调,以达到景观的美感和和谐。
四、意境营造:中国古典园林注重通过景观的设计和布局来表达园林主人的意境和情感,使园林具有独特的氛围和艺术价值。
中国古典园林追求山水之境的意境,追求宁静、舒适的环境,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
园林中的山水、建筑、花草等元素的选择和搭配是为了传达园主对自然和人文的理解和喜好,体现出园林的主题和意义。
综上所述,中国古典园林的四大特点是山水相映、建筑布局、景物组合和意境营造。
这些特点使得中国古典园林成为中国园林艺术的瑰宝,展示了中国人对自然之美的追求和对美学的独特见解。
中国古典园林的赏析
中国古典园林的赏析摘要]:中国古代的文人门以优雅的情趣和超凡脱俗的美感,用无数个风花雪月的时光建造起一座座园林,他们在繁华的闹市中营造了属于自我的一片寂静山林,古朴而典雅,整个空间充满自然的风韵,气氛宁静而又深远。
在方寸之间创造出一个赏心悦目的精巧空间,让人流连忘返,感受到意犹未尽的审美体验。
完美的诠释出幽静之美,平日里绘制出一卷卷水墨风光,吟唱出一首首优美诗篇,而园林就是每一个人的精神家园。
关键词:园林;古典;优雅;古朴;宁静一、中国园林的历史所谓园林就是利用并改造天然山水地貌或者人为地开辟山水地貌、结合植物的栽植和建筑的布置,从而构成一个供人们观赏、游憩、居住的环境。
中国园林最早出现在西周的灵囿,魏晋南北朝时期私家园林开始兴起,经过千余年的发展,明清达到了高峰尤其在清代乾隆嘉庆年间到达了鼎盛,中国园林至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了。
二、园林的造园思想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主要为,儒、释、道三家;儒家重人伦礼法,以仁和义为基;道家思想崇尚自然,追求虚静,逃避现实;佛家宣扬“修身养性,度己度人。
”在这些哲学思想影响下,中国园林处处充满着生活气息并渗透着人的主观情趣。
中国文人、士大夫、所谓文人除了读书、作画以外,他们有一种对自然的向往,在由老子提出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孔子的:智者要山,仁者乐水等思想中,都说明中国传统中,人和自然要和谐相处。
所以综合了这些中国哲学思想后就体现出我国造园的核心思想——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艺术追求。
同时在叶圣陶的《苏州园林》中提到设计者和匠师们一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在每个点上,眼前都是一副完美的图画。
强烈的表现出中国文人山水画中所追求的审美意境,以真实的自然山水为蓝本,通入中国画的再现手法,成为了中国古典园林的整体布局的一大宗旨。
以此中国园林又散发出一种诗情画意之美。
三、中国园林的造园要素及造园手法(一)造园要素水、山、植物、建筑,是我国园林的主要要素,正是有了他们我们这些才能构建一个集自然于一体、山青水秀园林建筑。
中国古典园林赏析和特点
中国古典园林赏析和特点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之一是“山水”。
山水是中国古代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被视为人们追求心灵寄托的理想之地。
在古典园林中,山水以自然的方式展现,不仅有着宏伟壮丽的山脉、奔腾的江河,还有婉约的湖泊、青山绿水,给人一种宁静祥和的感觉。
这种山水景观的营造往往采用了“假山”、“亭台楼阁”等手法,通过精细的布局和情境的调整,将人们引入山水之境,使其能够尽情享受自然之美。
古典园林的另一个特点是建筑的独特性。
中国古典园林建筑注重对称和谐,追求均衡和协调。
建筑的布局精细而复杂,主要由厅、堂、院、廊、亭、台、轩等建筑构成。
这些建筑形式不仅仅是装饰,更是与园林环境相辅相成的一部分。
建筑通常精美而讲究细节,常用的材料有木材、石材、瓦片等。
古典园林中的建筑往往具有独特的造型和精湛的手工艺,通过它们,人们可以体验到古代中国文化的瑰宝。
古典园林还注重设计的细致和精美。
在园林的布局上,一般分为前、中、后三部分,主要通过回廊、门户、花坛等装饰,将园林划分成不同的功能区域。
这样的布局设计充分考虑了人们的观赏需求和活动功能。
园内往往有多个景点,例如假山、池塘、廊桥、花坛等,每个景点都有其特色和意义,给人以不同的视觉和心灵享受。
古典园林以其优雅和宜人的环境,吸引了无数来宾和游客。
它们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文化价值观的展现。
通过古典园林的赏析,人们可以领略到中国古代智慧的瑰宝,并体会到古人对自然的虔诚和崇拜。
在赏析古典园林时,我们可以通过欣赏山水景色来感受自然之美,通过观赏建筑和装饰来了解古代文化,通过体验园林布局来体味设计的巧妙和细致。
这些都需要我们用心去体会,感受其中的韵味和意境。
总之,中国古典园林以其独特的山水景观、精美的建筑和细致的设计,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其赏析,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感受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典园林赏析——留园1571 姚旭15080168概况:留园为中国大型古典私家园林,占地面积23300平方米,代表清代风格,园以建筑艺术精湛著称,厅堂宏敞华丽,庭院富有变化,太湖石以冠云峰为最,有“不出城郭而获山林之趣”。
其建筑空间处理精湛,造园家运用各种艺术手法,构成了有节奏有韵律的园林空间体系,成为世界闻名的建筑空间艺术处理的范例。
现园分四部分,东部以建筑为主,中部为山水花园,西部是土石相间的大假山,北部则是田园风光。
历史沿革:留园始建于明代,为太仆寺少卿徐泰时的私家园林,时人称东园。
清代,园为吴县东山刘恕所得,更名“寒碧山庄”,俗称“刘园”刘恕喜好法书名画,他将自己撰写的文章和古人法帖勒石嵌砌在园中廊壁。
后代园主多承袭此风,逐渐形成今日留园多“书条石”的特色。
同治十二年,园为常州盛康购得。
比昔盛时更增雄丽,因前园主姓刘而俗称刘园,盛康乃仿随园之例,取其音而易其字,改名留园。
平面布局图:留园设计 留园的建筑在苏州园林中,不但数量多,分布也较为密集,其布局之合理,空间处理之巧妙,皆为诸园所莫及。
每一个建筑物在其景区都有着自己鲜明的个性,从全局来看,没有丝毫零乱之感,给人有一个连续、整体的概念。
园内亭馆楼榭高低参差,曲廊蜿蜒相续有七百米之多,颇有步移景换之妙。
建筑物约占园总面积四分之一。
建筑结构式样代表清代风格,在不大的范围内造就了众多而各有特性的建筑,处处显示了咫尺山林、小中见大的造园艺术手法。
明徐泰时创建时,林园平淡疏朗,简洁而富有山林之趣。
至清代刘氏时,建筑虽增多,仍不失深邃曲折幽静之趣,布局和现在大体相似,部分地方还保留了明代园林的气息。
到盛氏时,一经修建,园显得富丽堂皇,昔时园中深邃的气氛则消失殆尽。
空间序列良好的建筑空间序列设计,宛似一部完整的乐章、动人的诗篇。
空间序列的不同阶段和写文章一样,有起、承、转、合;和乐曲一样,有主题,有起伏,有高潮,有结束;也和剧作一样,有主角和配角,有矛盾双方的对立面,也有中间人物。
通过建筑空间的连续性和整体性给人以强烈的印象、深刻的记忆和美的享受。
但是良好的序列章法还是要靠通过每个局部空间的装修、色彩、陈设、照明等一系列艺术手段的创造来实现的。
因此,空间序列的设计手法非常重要。
空间序列的全过程就是一系列相互联系的空间过渡。
对不同序列阶段,在空间处理上各有不同,造成不同的空间气氛,但又彼此联系,前后衔接,形成按照章法要求的统一体。
,空间序列的构思是通过若干相联系的空间,构成彼此有机联系,前后连续的空间环境,它的构成形式随功能要求而不同。
园林中“山穷水尽”、“柳暗花明”、“别有洞天”“先抑后扬”“迂回曲折”、“豁然开朗”等空间处理手法,都是采用过渡空间将若干相对独立的空间有机的联系起来,并将视线引向高潮。
一般来说,在高潮阶段出现以前,一切空间过渡的形势可能也应该有所区别,但在本质上应基本一致,强调共性,因以统一的手法为主。
但作为紧接高潮前准备的过渡空间往往采用对比的手法,先收后放、先抑后扬等用以强调和突出高潮的到来。
统一对比的建筑构图原则同样可以运用在室内空间处理上。
留园分四个景区(中、东、西、北部),每个景区既各有特色,又相互联系贯通,缱绻徘徊之间,令人留连忘返。
可按两条游览路线进行。
第一条:从大门进园,沿窄廊至古木交柯,然后沿曲谿楼——西楼——清风池馆——自在处——五峰仙馆——揖峰轩——林泉耆硕之馆——佳晴喜雨快雪之亭——又一村——土山(至乐亭)——舒啸亭——活泼泼地——别有天——闻木樨香轩——可亭——小蓬莱——濠濮亭——曲谿楼——古木交柯——绿荫——涵碧山房——出口。
此条游览路线是先游东部,再游北部、西部,最后游览中部。
第二条:从大门进园,沿窄廊至古木交柯,然后沿绿荫——涵碧山房——闻木樨香轩——可亭——小蓬莱——濠濮亭——曲谿楼——西楼——清风池馆——五峰仙馆——揖峰轩——林泉耆硕之馆——待云庵——冠云亭——冠云楼——又一村——土山(至乐亭)——舒啸亭——活泼泼地——别有天——出口。
此条游览路线是先游中部,再游东部、南部、北部、西部。
如果是雨天,你就可循着园中长廊而游,不湿衣襟而获雨中游园的雅趣。
空间布局疏密有致,虚实相间。
留园虽然不大,但是留园内建筑的数量在苏州园林中排名第一,无论建筑,假山,长廊,亭子,水池,树都摆放的特别到位,不拥挤也不疏松,一片片的层次非常丰富,布局之能力是建筑界的范本。
移步换景在空间布局完美的前提下,留园利用其经典的长廊和景观摆放进行了完美的移步换景,你每走一步,四周观看每个方向,都有着不一样的精致,走一步一个景色,全然不同。
这点设计可以说是园林设计的巅峰,每一步观看的都是一种不同的美景,而且都如画一样的美妙。
移步换景这个词简直就是专门给留园设计的。
曲廊之美留园整个园子都有长廊贯穿其中,长670余米,漏窗200余孔。
长廊全部连成一片,环环相扣。
而且是曲廊,高低变化,弯折变换,有贴墙,不贴墙以及湖边顺势的弯曲,可谓经典,其曲线折叠,高低不同,也造成了上面所说“移步换景”的原因之一。
包袱设计“包袱”是相声的术语,主要意思是事先埋下个伏笔,留园最经典的几个“包袱”是“别有天”,“缘溪行”,“静中观”,“又一村”,“鹤所”,“亦不二”,“饱云”,“东山丝竹”等这些砖匾。
等你走过去一看,会让你眼前一亮,才明白这伏笔的巧妙之处。
先抑后扬留园这点是非常有意思的,入口很小,进去后相当压抑和黑暗,我第一次去还奇怪怎么园林这个样子,再走一段,景色豁然开朗,让人大吃一惊,风格大变。
这种设计真是让人太佩服,完全意想不到整体思想留园每个区域也有自己的特点,比如西区以山景为主,中区山水兼长,东区是建筑区,北面还有乡村般的又一村,每个区域都有自己的特色,让你审美不会疲劳,这又是一大优点。
组景手法对景、借景、夹景、框景、隔景、障景、泄景、引景、分景、藏景、露景、影景、朦景、色景、香景、景眼、题景、天景。
古人设计的这些手法在留园被发扬光大,我们会慢慢分析留园的这些手法,这是私家园林设计的最精巧之处,也是造成“移步换景”的一大重要原因。
漏窗框景不同于沧浪亭的石漏窗,留园的漏窗更加精致和富于变化,有石头花纹漏窗,石头全空漏窗,木制花纹漏窗,木制多格漏窗,木制多重漏窗,木制窗格漏窗,屏风漏窗,水榭型框景等。
如此多变的风格,可以映射出更多的惊喜花街铺地留园的铺地比起其他园林,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种类之多,难以想象。
自从了解了留园的铺地后,我对其他江南私家园林更加注意,小小的脚下竟然还有这么大的天地,这就是江南私家园林的细腻,多少人忽视了这个经典留园三宝留园三宝相当经典,不可不看。
以冠云峰的瘦皱漏透最为经典,这绝对是中国第一太湖石,百看不厌。
另二宝为楠木殿与雨过天晴图和鱼化石,自己可以亲自感受一下,也是很精品的文化之名留园的建筑名字都非一般名字,极尽文化底蕴之能事,比如曲溪楼取自《尔雅》“山渎无所通者曰溪”,小蓬莱取自《史记》“蓬莱、方丈、瀛洲”,濠濮亭取自《世说》“濠濮间想”,清风池馆取自《诗经》“吉甫作颂,穆如清风”。
写意的山水艺术思想中国的造园艺术与中国的文学和绘画艺术具有深远的历史渊源,特别受到唐宋文人写意山水画的影响,是文人写意山水模拟的典范。
中国园林在其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包括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在内的两大系列,前者集中在北京一带,后者则以苏州为代表。
由于政治、经济、文化地位和自然、地理条件的差异,两者在规模、布局、体量、风格、色彩等方面有明显差别,皇家园林以宏大、严整、堂皇、浓丽称胜,而苏州园林则以小巧、自由、精致、淡雅、写意见长。
由于后者更注意文化和艺术的和谐统一,因而发展到晚期的皇家园林,在意境、创作思想、建筑技巧、人文内容上,也大量地汲取了私家花园的“写意”手法。
完美的居住条件与生活环境苏州古典园林宅园合一,可赏,可游,可居,这种建筑形态的形成,是在人口密集和缺乏自然风光的城市中,人类依恋自然,追求与自然和谐相处,美化和完善自身居住环境的一种创造。
拙政园、留园、网师园、环秀山庄这四座古典园林,建筑类型齐全,保存完整,系统而全面地展示了苏州古典园林建筑的布局、结构、造型、风格、色彩以及装修、家具、陈设等各个方面内容,是明清时期(14--20世纪初)江南民间建筑的代表作品,反映了这一时期中国江南地区高度的居住文明,曾影响到整个江南城市的建筑格调,带动民间建筑的设计、构思、布局、审美以及施工技术向其靠拢,体现了当时城市建设科学技术水平和艺术成就。
丰富的社会文化内涵苏州古典园林的重要特色之一,是它不仅是历史文化的产物,同时也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载体。
表现在园林厅堂的命名、匾额、楹取、书条石、雕刻、装饰,以及花木寓意、叠石寄情等,不仅是点缀园林的精美艺术品,同时储存了大量的历史、文化、思想和科学信息、物质内容和精神内容都极其深广。
其中有反映和传播儒、释、道等各家哲学观念、思想流派的;有宣扬人生哲理,陶冶高尚情操的;还有借助古典诗词文学,对园景进行点缀、生发、渲染,使人于栖息游赏中,化景物为情思,产生意境美,获得精神满足的。
而园中汇集保存完好的中国历代书法名家手迹,又是珍贵的艺术品,具有极高的文物价值。
另外,苏州古典园林作为宅园合一的第宅园林,其建筑规制又反映了中国古代江南民间起居休亲的生活方式和礼仪习俗,是了解和研究古代中国江南民俗的实物资料。
组景手法古人总结组景有18种方法,即:对景、借景、夹景、框景、隔景、障景、泄景、引景、分景、藏景、露景、影景、朦景、色景、香景、景眼、题景、天景:对景:相对设景,互为景观。
即A点相对于B点,B点位A点景观,反之亦同。
即中国古老传统阴阳互通之理借景:远借邻借,高借低借,应时而借夹景:远景在水平方向视界很宽,但其中又并非都很动人,因此,为了突出理想景色,常将左右两侧以树丛,树干,土山或建筑等加以屏障,于是形成左右遮挡的狭长空间,这种手法叫夹景,夹景是运用轴线,透视线突出对景的手法之一,可增加园景的深远感框景:园林中的建筑的门、窗、洞、或者乔木树枝抱合成的景框,往往把远处的山水美景或人文景观包含其中,这便是框景。
《园冶》中谓:“藉以粉壁为纸、以石为绘也”隔景:以小见大,各个分区明确,实隔,虚隔,虚实结合隔景。
障景:是古典园林艺术的一个规律,就是“一步一景、移步换景”,最典型的应用是苏州园林,采用布局层次和构筑木石达到遮障、分割景物,使人不能一览无余。
古代讲究的是景深,层次感,所谓“曲径通幽”,层层叠叠,人在景中泄景:看似无意,实为精心的设计引景:通过漏窗,弧墙引导之意。
但是其本身不是主景分景:就是根据视象空间表现原理,将景区(或景点)按一定的方式划分与界定,构成以园中有园、景中有景、景中有情的构景处理方法,有点像我们现在经常用的景观分区藏景:是一种含蓄手法,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显露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