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文献 第十二章 出土文献概述上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土人售此,绝少大宗。缘村人数十家,各 售所掘。甚至一家之兄弟妇稚,亦不相通 假,人各持自有之骨。故来必数人,或数 十人,筐箩相属,论价极喧扰。间有大宗, 则数人合掘一坎,以所得藏于家,封志之, 不得独发,既售,乃分其资……每有童子 来售,虽甚少,且破碎,亦有佳者。盖掘 者于土中检之未尽,儿童乃拾取之。” • —————罗振常《洹洛访古游记》
二、金文文献
• 金文是指铸刻在殷周青铜器上的铭文,也叫钟鼎文。当然也 有少量其他金属,如铁器、金银器等。其时代主要是商周秦 汉,以周代最多,战国晚期被铁器取代。如毛公鼎有497字。 宋吕大临《考古图》,乾隆敕编《西清古鉴》等。 • 商周是青铜器的时代,青铜器的礼器以鼎为代表,乐器以钟 为代表,“钟鼎”是青铜器的代名词。 • 由于周以前把铜也叫金,所以铜器上的铭文就叫作“金文” 或“吉金文字”;又因为这类铜器以钟鼎上的字数最多,所 以过去又叫作“钟鼎文”。 • 金文应用:上自商代的早期,下至秦灭六国,约1200多年。 金文的字数,据容庚《金文编》记载,共计3722个,其中 可以识别的字有2420个。 • 金文上承甲骨文,下启秦代小篆,流传书迹多刻于钟鼎之上, 所以大体较甲骨文更能保存书写原迹,具有古朴之风格。 • 金文之全盛时期为周,周以平王东迁分为西周及东周——西 周趋于端整雄浑,造成金文之黄金时代;东周因列国割据而 形成地域特色
罗振玉(1866年一1940 年) 近代江苏淮安人, 祖籍浙江上虞,字叔言、 叔蕴,号雪堂,晚年更 号贞松老人。编著有 《贞松堂历代名人法 书》,《高昌壁画精 华》、《殷墟书契》、 《殷墟书契菁华》、 《三代吉金文存》等 。
• 加拿大明义士《殷墟卜辞》。 • 王国维《戬寿堂所藏殷墟文字》及《考释》 主要贡献: 1.用甲骨文献印证历史文献. 2.最
•刘鹗(1857—1909),清末小说家。谱 名震远,原名孟鹏,字云抟。后更名鹗, 字铁云,又字公约,号老残。署名“洪都 百炼生”。江苏丹徒(今镇江市)人。
孙诒让(1848—1908),中国晚清经学大师。
幼名效洙,又名德涵,字仲容,别号籀庼,浙 江瑞安人。与俞樾、黄以周合称清末三先生。 有“晚清经学后殿”、“朴学大师”之誉,章 太炎称他“三百年绝等双”。
• 余秋雨先生也曾给予高度评价:“一个王国维死 了,一个商代火了。”
二重证据法
• 吾辈生于今日,幸于纸上之材料外提出了, 更得地下之新材料。由此种新材料,我辈 得据以补正纸上之材料,亦得证明古书之 某部分全为实录,即百家不驯之言亦不无 表示一面之事实。此二重证据法,惟在今 日始得行之。虽古书之未得证明者,不能 加以否定;而其已得证明者,不能不加以 肯定,可以断言矣。” • 王国维《古史新证· 总论》
出土文献的载体类别
• 主要有甲骨文、金文、简牍、帛书、 石刻等,还包括陶文、盟书、瓦当 文字、砖文、玺印、纸质文献等。
一、甲骨文文献
• (一)甲骨文的发现
发现,时间,著作
• • • • • 1899年,王懿荣.(王襄,范寿轩); 1903年,刘鹗《铁云藏龟》; 1910年,罗振玉《殷商贞卜文字考》; 1911年,罗振常《洹huán 洛访古游记》; 1925年,王国维《最近二三十年中中国新 发现之学问》; • 1933年,王襄《题所录贞卜文册》; • 1935年,《题易穞lǚ园殷契拓册》; • 1933年,名义士《甲骨研究》
王国维(1877-1927),初名国桢,字静安,亦字伯隅,初号礼堂,晚号 观堂,又号永观,谥忠悫què。汉族,浙江海宁人。著有《殷卜辞中所 见先公先王考》、《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续考》、《殷周制度论》、 《殷虚卜辞中所见地名考》、《殷礼徵文》以及《古史新证》等,提出 了著名的“二重证据法”。
• 郭沫若曾评价说:“卜辞的研究,要感谢王国维。 是他,首先由卜辞中把殷代的先公先王剔发了出 来......王国维的业绩,是新史学的开山。”他做 学问的最大特点,不是就甲骨文字本身去研究, 而把古文字学与古代史一起研究,充分利用最新 的甲骨材料,去对照历史。
王襄(1876-1965),字纶阁,生于天津,1906年考入京师高等 学堂,学习矿业。五年后肄业,一直做文牍小官、小学校长、崇化 学社教师等职。64岁时卸职。著有《簠室殷契类纂》、《簠室殷契 文征》, 是继罗振玉、王国维等人之后,在甲骨文研究方面的权威 人物之一。他的许多著作对中国早期史学研究有重要影响。建国后, 他先后出任天津文史研究馆馆长、天津政协委员、中国历史研究所 《甲骨文会集》编辑委员等职。
• • • •
•
• 1973年,又先后两次在小屯南地发掘,在 小屯南地共出土甲骨万余片,发掘后清理 出有刻辞的4569片,经缀合、墨拓后,著 录为《小屯南地甲骨》于1980年10月出版, 其后又再清理,发现有刻辞的甲骨284片, 大多是小片,文字较多的只有几片。 • 1991年10月,考古所在花园庄东,“殷墟 博物苑”南,发掘了一个埋藏甲骨的灰坑, 此坑无其它遗物,出土1583片甲骨。
(一)金文的出土
• 历代金文文献概况及特点(p328-331)
(二)金文文献的汇集及考释(p331-340)
• 1、《考古图》十卷,宋代吕大临撰。吕氏《考古图》体 例谨严,分类与考证多有可取,保存了宋代存世的许多青 铜器图形、铭文、收藏、出土等资料,因此深为金石考古 界所重。 • 2、《金石索》十二卷,清代冯云鹏、冯云鹓兄弟撰。此 书汇刻铜器、时刻及其他器物于一编,内容丰富,取材较 为严格,在清代金石学者著述中成书较早,颇为世重。 • 3、《西清古鉴》四十卷、《西清续鉴甲编》二十卷、 《西清续鉴乙编》二十卷、《宁寿鉴古》十六卷。清代乾 隆欶撰。 • 4、罗振玉《三代吉金文存》20卷。收录其家藏金文拓本4831
• 董作宾(1895-1963), 原名作仁,字彦堂,又作 雁堂,号平庐。祖籍河南 温县董杨门,出生于南阳 市。甲骨学家、古史学家。
甲骨四堂
• 陈子展教授曰 “堂堂堂堂,郭董罗王” 。 • 郭沫若(鼎堂)、董作宾(彦堂)、罗振玉(雪堂)和王 国维(观堂)。
• 甲骨四堂:是指中国近代四位著名研究甲骨文的学者:郭 沫若(字鼎堂)、董作宾(字彦堂)、罗振玉(号雪堂) 和王国维(号观堂),他们对于甲骨文的收集整理和识别 研究做出了各自的贡献。著名学者陈子展教授在评价早期 的甲骨学家的时候写下“甲骨四堂,郭董罗王”的名句, 这一概括已为学界所广泛接受。
(四)甲骨文的文献价值
• 语言文字价值 :在甲骨文发现以前,研究古文字主要依 赖东汉许慎《说文解字》,《说文解字》提供的是秦统一 中国后实行的小篆字体。许慎对文字形体构造的解说也只 能以小篆为依据,自然会有错误。甲骨文的发现,由于提 供的文字材料极其丰富,使我们能看到比小篆早一千数百 年的系统汉字字形四千多个,《说文》所无之字,大大丰 富了古文字的数量。甲骨文的发现,为世人提供了距今三 千多年的象形文字汉字系统在整个人类文字历史上,其意 义都是伟大的。 • 殷商史研究价值:在甲骨文发现以前,关于商代历史,我 们主要靠《史记·殷本纪》来了解。但《殷本纪》是否可 信一直是一个问题。甲骨文发现后,王国维首先利用甲骨 文资料系统考证殷商史,不仅可以补史书之空白,证史书 某一部分之可信,而且还可以纠史书之误讹,同时引导历 史研究者自觉遵守“二重证据法”,引起治学方法上的进 步,其在殷商史研究中的价值显而易见。
(三)甲骨文资料的结集与考释
• 1899年-1991年专书139种,甲骨学形成。 • 刘鹗《铁云藏龟》,这是第一部汇集甲骨文材料的 专书。 • 孙诒让《契文举例》,陈梦家认为“他是初步的较 有系统的认识甲骨文字的第一人”。(殷墟卜辞综 述) • 罗振玉《殷墟书契》《殷墟书契考释》,其贡献为
1、他对甲骨学的重大贡献是他最早探知了甲骨文的出土地,并考证其 地为“武乙之都”;2、他将甲骨文中的人名与《史记.殷本记》中商 王名相比较,发现其大部分相同;3、他在考释文字的基础上注意了对 整条甲骨文卜辞的通读;4、在考释文字上,他提出“由许书以上溯古 金文,由古金文以上窥卜辞”的方法,对一词的考释,必求其形声义 的符合.
中國古典文獻學 第十二章 出土文献概述(上)
何谓出土文献
• 广义的出土文献是相对于传世文献而言的,即考古发掘出 土的(或经过鉴定、来源明确的馆藏品)文字材料,都可叫 做“出土文献”。其涵括的研究对象上自甲骨文、金文、 战国盟书、玺印、简牍、帛书、敦煌文献、吐鲁番文书, 下到明清墓志,还有佉qū卢文等古民族文字等等。 • 狭义的出土文献指出土的书籍(包括典籍和公、私文书), 主要是指上个世纪大量出土的简牍、帛书和纸质文书等。 广义概念中的一些内容,有的已形成了自身的独立的学科, 像甲骨文;有的则成为其他学科的一部分,如金文,现在 更多的把它作为器物——青铜器研究的一个组成部分。另 外,像墓志、碑铭,则更多的被纳入传统的金石学的范畴 里。
2、科学发掘时期
• 1928年8月,董作宾受傅斯年委托到河南安阳实地 考察。在蔡元培的支持下,聘请李济参与6人小组 进行抢救性发掘。 • 1929年3和5月主持两次发掘。至1937年3月共15次, 共得有字甲骨24918片。 • 1929-1930年河南省政府派何日章领队发掘两次, 共得有字甲骨3656片。 • 1937年-1943年日本盗挖,数量不知。 • 1937年-1949年当地村民盗挖,数量不知。 • 1950年-1991年,有组织发掘数次,共得6243片。
(二)甲骨文的发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及出土数量
• 1、乱掘时期。 • 朝歌概况 • 董作宾、胡厚宣《甲骨年表》所记:1904 年朱坤率佃挖掘与贾文元、刘金声的诉讼。 • 1909年张学献事件。 • 1912年,罗振常《游记》所记: • 1924年,明义士《甲骨研究》:小屯人打 墙,发现一坑甲骨,拓片成《殷墟卜辞后 编》。
先进行了甲骨文献的缀合。
• 日本林泰辅《龟甲兽骨文字》 • 王襄《簠室殷契征文》
明义士(James Mellon Menzies),詹姆斯· 梅 隆· 明义士(1885-1957)。生于加拿大安大略省克林 顿镇,1942年,获得了多伦多大学哲学博士学位.研 究成果有:《商代文化》、《甲骨研究》(初编)、 《马可波罗时代基督教在中国的传播》(英文)、 《表校新旧版〈殷墟书契前编〉并记所得之新材 料》、《中国商代之卜骨》、《论汇印聂克逊先生 所收藏青铜十字押》、《柏根氏旧藏之甲骨文字》、 《商代的美术》(英文)、《商代的文化与宗教思 想》(英文)、《中国早期的上帝观》(英文).
• 郭沫若《卜辞通纂》《殷契粹编》《甲骨文合集》等 • 商承祚《殷契佚存》 • 董作宾《殷墟文字甲编》《殷墟文字乙编》 ,1933 年发表的《甲骨文断代研究例》,是创立了甲骨断代 学。董作宾重视对甲骨的描摹,他的甲骨书法,为世 界许多名家所收藏。
董作宾
• 郭沫若(1892-1978),生于四川省乐 山县铜河沙湾,毕业于日本九州帝国大 学,现代文学家、历史学家、新诗奠基 人之一。 • 主要有《甲骨文字研究》《卜辞通纂》 《古代文字之辩证的发展》《中国古代 史的分期问题》《中国古代社会研究》 《青铜时代》《十批判书》《奴隶制时 代》
• 第一次: 1928年10月13日至30日,共发掘出有字甲骨 854片。发掘结束后,董作宾向史语所写出了 《民国十七年试掘安阳小屯报告书》。 第二次: 1929年1月,李济任考古组主任,主持3月7日 至五5月10日的第二次殷墟发掘。这次共发掘出 土有字甲骨740片。 第 三次: 10月17日至20日、11月15日至12月12日:挖掘 出土有字龟甲3012片。
1928-1937
• • • • 中央研究院史语所考古组:甲骨文24918片。 河南省政府派出考古组:3656片。 共计28574片。 《殷墟文字甲编》:收录甲骨文3938片。 《殷墟文字乙 编》 :9105片,总计13043片 1937——1950 科学发掘被迫停止,日本人屡次来安阳盗墓。 1950年政府设立“殷墟遗址保管所”。 1966年6月,“文化大革命”开始,殷墟发掘被迫第二次 中断。 1971年12月8日,在小屯西地出土21块完整卜骨。这些卜 骨在地下堆放有序,基本上是分为三组。其后,在后冈发 现残骨一片,上刻两字:一为“又”字,另一字残缺不全; 1972年,在小屯西地的发掘中又发现刻辞卜骨三片,卜 甲一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