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虫各科特征

合集下载

昆虫各目的特征和拉丁文及科的特征

昆虫各目的特征和拉丁文及科的特征

昆虫各目的特征和拉丁文及科的特征原尾目Protura (螈)本目俗称螈。

这个螈字的构造很妙,它既是形声字,又是会意字,表示这是最原始的昆虫。

微小无翅昆虫,体长0.5-2毫米,细长,白色或无色。

没有触角、复眼和单眼,有1对假单眼,是触角退化的遗迹。

口器内藏在头内,适于刺吸。

前足特别长,它常高高举在头部的前面,能代替触角的作用。

腹部12节,没有尾须,第1-3节有腹足的遗迹。

本目的特征可以总结为:举足原尾目,触角却独无;腹部十二节,前三有腹足。

弹尾目Collembola (跳虫)俗称跳虫,因为它的腹部末端有弹跳器,故名弹尾目。

它的第1腹节有吸盘状的腹管,第4腹节有1个分叉的跳器,平时跳器被吸管吸住,需要时吸盘状腹管一松,通过跳器一弹,即可跳跃。

小型,体长一般仅1-3毫米。

每侧单眼8个,但有些种类无单眼。

触角4节;足无跗节。

凡腹部由6节组成的,叫节腹亚目(一般跳虫);如果腹部6节愈合成一个球形时,就叫愈腹亚目(圆跳虫)。

本目有人提升为弹尾纲。

本目的特征可以总结为:善跳弹尾目,腹节不过六;基部有腹管,跳器在端部双尾目Diplura (铗尾虫)触角念珠状,内藏的咀嚼式口器;没有复眼和单眼色。

体长2-20毫米,我国西藏有一种铗尾虫,体长竟达49毫米,为世界所罕见。

体白色或黄色。

前胸小,中、后胸相似。

跗节1节,有2-3爪。

腹部11节,前7节有成对的刺突和泡囊。

尾须发达,其中尾须线状的种类叫双尾虫;尾须骨化成钳状的种类叫铗尾虫(仿陈瑞瑾图)。

本目有时被提升为双尾纲。

本目的特征可以总结为:无眼双尾目,触角如念珠;尾须或尾铗,一七泡刺突。

缨尾目Thysanura (石炳,衣鱼)这类昆虫的尾部除有1对长尾须外,还有1根中尾丝,故名缨尾。

体长4-20毫米,狭长,末端尖细,体表常覆有鳞片。

触角长,丝状,末端尖锐。

口器外生,咀嚼式。

足的基节和腹节上常有刺突,腹板上还有泡囊。

跗节2-3节,爪2-3个。

雌性有产卵器。

本目的特征可以总结为:前口缨尾目,触角长丝如;尾须有中丝,二九泡刺突。

昆虫记十个昆虫特点

昆虫记十个昆虫特点

昆虫记十个昆虫特点1、螳螂,亦称刀螂,无脊椎动物,属肉食性昆虫。

其标志性特征是有两把“大刀”,即前肢,上有一排坚硬的锯齿,大刀钩末端长有攀爬的吸盘。

头部呈扇形,较小;复眼突出,大而透亮,以黄绿色为主。

2、蝗虫,俗称“蚂蚱”,属直翅目,包括蚱总科、蜢总科、蝗总科的种类。

其特征为通体常为绿色或黄褐色,常因环境因素影响有所变异。

颜面垂直,触角淡黄色。

前胸背板中隆线发达,从侧面看散居型略呈弧形,群居型微凹,两侧常有暗色纵条纹。

前翅狭长,常超过后足胫节中部,有褐色、暗色斑纹,群居型较深。

3、蟹蛛,指蜘蛛目蟹蛛科蜘蛛。

其特征为形状像蟹,能像蟹那样横行或倒退。

多数种类头胸部和腹部短宽,步足向左右伸展,能横行,宛如螃蟹科动物。

蟹蛛不结网,常静伏花草丛中等候捕食过往的昆虫,常见的有三突花蛛和鞍形花蟹蛛。

4、蜜蜂,在昆虫分类学上属于膜翅目、细腰亚目、针尾部、蜜蜂总科、蜜蜂科昆虫的统称,是膜翅目重要的类群。

特征:体色为黄褐色或黑褐色,生有密毛;腰部较胸部、腹部纤细;触角膝状,复眼椭圆形,口器嚼吸式,后足为携粉足;两对膜质翅,前翅大,后翅小,前后翅以翅钩列连锁;腹部近椭圆形,体毛较胸部为少,腹末有螫针。

5、蝎子,动物界节肢动物门蛛形纲蝎目种类的统称,蜘蛛亦同属蛛形纲。

其典型特征包括瘦长的身体、螯、弯曲分段且带有毒刺的尾巴。

6、蝉,生活于世界温带至热带地区。

一些分布于沙漠地区的种类。

特征:雄蝉腹部有发音器,能连续不断发出尖锐的声音。

雌蝉不发声,但腹部有发音器。

蝉属不完全变态类昆虫,由卵、幼虫,经过一次蜕皮,不经过蛹的时期而变为成虫。

幼虫生活在地下,吸食植物的根;成虫吃植物的汁液。

7、松树金龟子,松树害虫,昆虫纲,鞘翅目,象甲科。

特征:成虫灰黑色,翅膀上有黑白交错的长方形斑;幼虫乳白色,体末有四个突起。

8、蜥蜴,俗称“四脚蛇”,在世界各地均有分布,属于冷血爬虫类,其种类繁多。

特征:蜥蜴主要是陆栖,也有树栖、半水栖和土中穴居。

昆虫记32种昆虫的特征

昆虫记32种昆虫的特征

昆虫记32种昆虫的特征1.蝴蝶:外形漂亮,具有色彩斑斓的两翼,飞行灵活;2.蜜蜂:黑黄相间的身体,鼻状头部,行动敏捷;3.蜻蜓:灰黑色体表,头部细长,尾部赤橙绿的彩翅;4.小丑鱼:体形像袜子,有鲜艳的鱼鳞,常出没于淡水中;5.蜗牛:绿色、褐色或灰色的软体虫,身体多角形,前肢有螺旋状;6.大象虫:体表有黝黑斑纹,形似大象耳以及鼻子,无翅;7.蚕蛾:蛹呈棒状,色彩褐色,有黑斑点,主要以纤维素等作为食物;8.瓢虫:体长,体呈圆筒状,身体覆盖有细腻的硬毛,有黄褐色横条纹;9.蝇:体表细小,头部大,颜色多为黑褐色,腹部褐黑色;10.蚂蚁:短而黑黄色的外形,体表有毛,头部有双翅;11.蜱虫:具有黑褐色表皮,后肢像利爪,位于胸部或腹部;12.蜈蚣:外形像蛇,头小精致,身体两侧有绿色条纹,尾末多有鳞片;13.蚱蜢:有黒红色的斑纹,头部褐色,双翅扩展,尾部锐利如镰刀;14.蝉:普通为绿色,身体长而纤细,尾部常带有一卷羽毛;15.野兔:白褐色的毛皮,具有长而尖的耳朵,以及有力的後腿;16.蝗虫:棕褐色,常有红色条纹,触角细长,栖息于地上;17.蚯蚓:灰色、紫色或棕褐色,体被粗糙的金属痕斑,活动时呈类泥鳅状;18.跳蚤:体呈扁平,黄褐色,有两只短小的后肢;19.土拨鼠:背部有多色斑纹,尾巴短,常被用作宠物;20.蜻蛉:褐色背部有银白色斑点,触角长,巨大的翅膀;21.螳螂:黄褐色,体被橄榄形纹斑,胸部有刚毛,具有优异的格斗能力;22.蜜蜂:黑黄相间,鼻状头部,背部有腹脂腺,周围有翅膀保护;23.青蛙:头部大而无角,腹部覆有毛,尾巴长而宽,背部有色斑纹;24.蜘蛛:灰黑色体表,有头及多条腿,腹部鳞片有吸盘,森林中常见;25.蟋蟀:短而瘦,头小,具有双翅,胸部及腹部有毛,喜静湖水泽区;26.跳蚤:体型扁平,黄褐色,有两只短小的后肢,常在家具、文件上爬动;27.甲壳类:虫壳厚重,多成对,有脊椎,多数有翅,蚯蚓及金龟子为常见品种;28.甲虫:虫壳像枪头,有两只翅,多数安静地生活在地上,若被威胁则会受到攻击;29.花豹子虫:橙色的外壳,具有锯齿状的触角,行动足够敏捷;30.花蝴蝶:黄色体表有蓝色斑纹,尾部有黑色斑点,赤橙绿色的彩翅;31.蝎子:黑红色外表,背部有一个尖而突出的尾巴,具有毒液以及明显的触角;32.蜻蜓:灰黑色表皮,尾部有赤橙绿色彩翅,头部纤细,飞行足够快速。

小升初科学知识点总结昆虫的分类与特点

小升初科学知识点总结昆虫的分类与特点

小升初科学知识点总结昆虫的分类与特点昆虫,作为动物界中最庞大的一类,具有极其丰富的种类和多样的特点。

了解昆虫的分类与特点,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它们的生态习性和生存方式。

本文将对小升初科学知识点中关于昆虫的分类和特点进行总结。

一、昆虫的分类昆虫是节肢动物门、昆虫纲的动物,目前已知的昆虫种类超过一百万种。

按照昆虫的外部特征和生活习性,可以将昆虫划分为以下几个主要类别:1. 鞘翅目(甲虫类):鞘翅目昆虫的前翅变成颜色鲜艳的硬壳,后翅膜状,无法飞行。

甲虫、金龟子等都属于鞘翅目昆虫。

2. 鳞翅目(鳞翅类):鳞翅目昆虫的翅膀表面覆盖有细鳞片,其中包含有丰富的颜色和花纹。

蝴蝶、飞蛾等都属于鳞翅目昆虫。

3. 直翅目(蝗虫类):直翅目昆虫的前后翅基本相同,也称为半膜翅。

蝗虫、蚂蚁等都属于直翅目昆虫。

4. 膜翅目(蜻蜓类):膜翅目昆虫的前翅和后翅都薄如膜,可以自由摆动。

蜻蜓、蚊子等都属于膜翅目昆虫。

5. 双翅目(苍蝇类):双翅目昆虫只有一对翅膀,前后翅大小相同。

苍蝇、蚊子等都属于双翅目昆虫。

6. 半翅目(蝉类):半翅目昆虫的前翅基部是厚的,后翅是薄的,呈半膜状。

蝉、叶蝉等都属于半翅目昆虫。

7. 蛛形纲(蜘蛛类):蛛形纲动物虽然名称中带有"蛛"字,但它们并非昆虫,而是属于节肢动物门中的蛛形纲。

蜘蛛、螳螂等都属于蛛形纲动物。

二、昆虫的特点昆虫作为一类生活在地球上的生物,具有明显的特点与其他生物区别开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外骨骼:昆虫的体表由硬的外骨骼覆盖,保护内脏器官,提供肌肉的附着点,并且使昆虫在环境变化中能够靠外骨骼的变化来适应不同的生活环境。

2. 六足:昆虫具有三对足,每只足上具有爪子,用于行走、抓握和捕食。

3. 双翅:大多数昆虫生来就具有两对翅膀,这是昆虫能够飞行的重要特征之一。

翅膀的变化和适应不同环境的飞行方式也是昆虫多样性的结果。

4. 须和触角:昆虫的头部具有须和触角,它们是感知外界刺激和获取信息的重要器官。

昆虫学-昆虫分类、昆虫每科的特征

昆虫学-昆虫分类、昆虫每科的特征

原尾目:简称蚖,增节变态弹尾目:简称䖴,表变态,有孤雌生殖现象双尾目:简称叭,表变态石蛃目:简称蛃,表变态缨尾目:俗称衣鱼,表变态蜉蝣目:原变态,可用于检测水域的类型和污染程度蜻蜓目:半变态,成虫和幼虫均捕食性蜚蠊目:俗称蟑螂,渐变态螳螂目:渐变态Plecoptera 责翅目:俗称石蝇,半变态,可用于检测水质污染程度Isoptera等翅目:俗称白蚁,渐变态蛩蠊目:渐变态Dermaptera 革翅目:俗称蝠螋,渐变态,天敌螳䗛目:渐变态,捕食性䗛目:俗称竹节虫,渐变态纺足目:足丝蚁,渐变态Zoraptera 缺翅目:渐变态啮虫目:俗称书虱,渐变态食毛目:俗称鸟虱,渐变态Anoplura 虱目:渐变态Megaloptera 广翅目:鱼蛉、鸟蛉,全变态,幼虫水生,捕食性Meuroptera 脉翅目:草蛉、蚁蛉,捕食性,全变态蛇蛉目:全变态,捕食性Strepsiptera 捻翅目:复变态,寄生性,雌雄异型Mecoptera 长翅目:俗称褐蛉,咀嚼式口器,全变态,捕食性蚤目:全变态,外寄生毛翅目:幼虫称石蚕,成虫称石蛾,全变态Thysanoptera 缨翅目:俗称蓟马,缨翅翅脉退化,管尾亚目无外露产卵器,锥尾亚目产卵器发达Orthoptera 直翅目:咀嚼式口器,前翅覆翅后翅膜质螽斯:触角长于体节,后足跳跃足,产卵器刀状蟋蟀:触角长于体节,后足跳跃足,产卵器针状蝼蛄:触角短于体节,前足开掘足,产卵器退化蝗科:触角短于体节,后足跳跃足蚱科:触角短于体节,前胸背板发达,向后盖住整个腹部,呈菱型Homoptera 同翅目:头后口式,刺吸式口器,前后翅质地均一,膜质或革质,有蜡腺头喙亚目:喙出自头后部,触角刚毛状或鬃状蜡蝉:2个单眼,翅膜质网状脉序蝉科:3个单眼,前翅膜质叶蝉:2个单眼,前翅革质沫蝉:2个单眼,前翅革质,后足胫节膨大胸喙亚目:喙从前足基节之间伸出,触角丝状Hemiptera半翅目:刺吸式口器,半鞘翅,中胸小盾片发达,常有臭腺两栖:黾蝽:体细长,足细长,跗节2节,有白色拒水毛水栖:负蝽:前足捕捉足,中后足游泳足陆栖:蝽科:体扁平,呈盾型,中胸小盾片发达,臭腺发达猎蝽:呈椭圆形,头小有颈,腹部中端膨大缘蝽:体狭长,两侧缘平行,头比前胸背板窄、短Cleoptera 鞘翅目:咀嚼式口器,前翅鞘翅,后翅膜质,前胸背板发达步甲:前口式,头比前胸窄,鞘翅上有刻点或斑点金龟甲:体粗壮,卵圆形,背凸,触角鳃叶状粪金龟:体粗壮,黑色,鞘翅上有纵沟,触角鳃状瓢甲科:身体半球形,头后部被前胸背板覆盖,体鲜艳常有斑点芫菁:头下口式,宽于前胸,后头急缢如颈天牛:触角线状,长于体节,复眼肾脏型Diptera 双翅目:成虫只有一对膜质翅,后翅退化为平衡棒大蚊科:刺吸式口器,触角丝状,体足细长,外形似蚊蚊科:刺吸式口器,触角环毛状,翅缘有毛虻科:刺舐式口器,体粗壮,头半球形,触角牛角状食蚜蝇:舐吸式口器,外形似蜂,腹部有黑黄相间的条纹蝇科:舐吸式口器,体粗壮,灰黑色,触角羽毛状具芒Lepidoptera 鳞翅目:膜质翅,体表被有鳞片,虹吸式口器蛾类:头部有一对复眼,触角线状、栉状尺蛾:触角线状,体细翅阔,具有听器蚕蛾:触角双栉状,前翅顶角呈钩状,腹部无听器天蛾:体粗壮,触角末端有钩,腹部有听器夜蛾:体粗壮,前翅窄后翅宽,喙发达,腹部有听器菜蛾:前翅披针形,端部不尖蝶类:触角棒状弄蝶:触角末端膨大呈钩状,前翅三角形凤蝶:体大颜色艳丽,后翅有尾状突起粉蝶:颜色素淡,常有黑色斑点灰蝶:体表具有金属光泽,触角有白色环Hymenoptera 膜翅目:翅膜质透明,产卵器发达针状、刺状,嚼吸式口器土蜂:体大多毛,腹部有黄脉,各节有毛,翅脉延伸不到翅缘胡蜂:体大色泽艳丽黄色或红色有黑色带,前胸背板延伸到肩板泥蜂:腹部具细长柄,呈细腰状,足细长蜜蜂:后足携粉足,全身遍毛熊蜂:体大型,体毛浓密,似蜜蜂。

昆虫各科特征

昆虫各科特征

1 蝗科(Locustidae)一般大型。

触角丝状较短少数为剑状或棒状。

前胸背板发达,马鞍型,盖住中胸。

多数种类具有两对发达的翅,跗节3节。

腹部第1节两侧有1对鼓膜听器,少数无翅无听器,雄虫能以后足腿节摩擦前翅发音.产卵器钻头状。

东亚飞蝗、黄脊竹蝗、青脊竹蝗。

2 蝼蛄科(Gryllotalpidae)触角丝状细长。

前足为典型的开掘足,胫节阔,有4齿,跗节基部有2齿,后足腿节不甚发达。

前翅短,后翅长,伸出腹末如尾状。

尾须长,无外露产卵器。

为重要的地下害虫,喜欢栖息在温暖潮湿、腐殖质多的壤土或沙壤土内,生活史长,一般1~3年完成一代,以成虫或若虫在土壤深处越冬。

如华北蝼蛄、非洲蝼蛄等3螽斯科(Tettigoniidae)触角丝状细长,跗节4节;翅通常发达,也有短翅或无翅种类;产卵器刀或剑状,多产卵于植物的组织内;多数种类为绿色,一般植食性,如露螽.4蟋蟀科(Gryllidae)触角丝状细长;跗节多为3节,听器位于前足胫节基部;产卵器针状或矛状。

尾须长而不分节。

多植食性或杂食性。

如大蟋蟀、油葫芦等。

1 纹蓟马科体较粗壮,褐色或黑色。

触角9节,第3、4节常生有带状感觉器,翅较阔,前翅末端圆形,围有缘脉,有明显的纵脉;翅面常有暗色斑纹。

锯状产卵器从侧面看,其尖端向上弯曲。

本科种类不多,多为捕食性。

如横纹蓟马。

2 蓟马科体略扁平。

触角6-9节,第3、4节上有叉状或锥状感觉器,末端1-2节形成端刺。

有翅者翅狭长,末端尖,翅脉少,无横脉。

锯状产卵器从侧面看,其尖端向下弯曲。

许多种类是农业上的大害虫。

如烟蓟马(Thrips tabaci)。

1 网蝽科(Tingidae)又称军配虫。

体小而扁,体长多在5mm以下。

触角4节,以第3节最长。

喙4节。

无单眼。

头顶、前胸背板及前翅呈网状花纹。

前胸背板向后延长覆盖中胸小盾片,两侧扩展成侧背板。

前翅质地均一,不分成革质与膜质两部分。

足正常,跗节2节。

植食性,多在叶背面或幼嫩枝条群集食害,排出锈渍状污物,并在被害植物组织产卵;若虫暗黑色,体侧有刺突。

最全面的昆虫纲各目和主要科的识别特征

最全面的昆虫纲各目和主要科的识别特征

第七节昆虫纲各目和主要科的识别特征一、原尾目Protura原尾目为昆虫纲中最原始的类群。

体微小,不过2mm。

头小,且无眼无触角无翅,分布广体微小;口器藏于头内;腹部12节,腹部1~3节腹面各有1对针突。

性喜湿,栖泥炭地或草地、石下及树皮内,无经济意义。

通称原尾虫,简称螈。

全世界约六十余种,我国于1956年首次发现。

代表种如下图所示。

二、弹尾目Collembola弹尾目属小型无翅类型昆虫,长在5mm以下。

口器藏于头内;有单眼组成的小眼群;触角4~6节;腹部6节,第1节腹面有1个粘管,第3节腹面有握弹器,第4或第5节上有弹器,善跳跃。

栖土中、积水水面、腐败植物间、草丛及树皮下等富有腐败物质之处。

分布极广,约有二千余种,其中植食性种类对农作物有害。

通称跳虫。

代表种如下图所示。

三、双尾目Diplura体细长,一般长在10mm以内。

白或灰白色,口器藏于头内;无眼;触角丝状,20~40节或更多;腹部11节,第1~7节腹节腹面各有1对针突;腹末有1对尾须或尾铗,也有变形为钳状器,无中尾丝。

多生活于砖石下、枯枝落叶下或土壤等潮湿荫蔽之处,极怕光,行动活泼。

通称双尾虫。

代表种如下图所示。

四、缨尾目Thysanura昆虫体有鳞片,口器外露;有复眼,发达或退化;触角丝状,30节以上;腹部11节,腹部2~8节常具有针突和翻缩泡;腹下有腹刺若干对,腹末具1根中尾丝,两根尾须。

多生活于石下、土缝、朽木中、枯枝落叶间,有的生活于古旧房屋及书籍、衣服中,通称衣鱼。

因为它具有滑翔能力,从高处落下也不会摔伤。

代表种如下图所示。

五、蜉蝣目Ephemerida小型至中型昆虫,体软弱;触角刚毛状,不甚明显;复眼1对发达,单眼3个;口器咀嚼式;翅半透明,前翅大,后翅小;腹部11节;腹部末端有长尾须两条,1根中尾丝。

成虫陆生,寿命不长,短的数小时或一二日,长的约一周,一般均朝生暮死。

常在日落后大群飞舞,发生盛时,坠落地面,集成厚层。

幼虫(若虫)水生,需一到三年或五到六年以上始能成熟;可为淡水鱼的饵料。

最全面的昆虫纲各目和主要科的识别特征

最全面的昆虫纲各目和主要科的识别特征

第七节昆虫纲各目和主要科的识别特征一、原尾目Protura原尾目为昆虫纲中最原始的类群。

体微小,不过2mm。

头小,且无眼无触角无翅,分布广体微小;口器藏于头内;腹部12节,腹部1~3节腹面各有1对针突。

性喜湿,栖泥炭地或草地、石下及树皮内,无经济意义。

通称原尾虫,简称螈。

全世界约六十余种,我国于1956年首次发现。

代表种如下图所示。

二、弹尾目Collembola弹尾目属小型无翅类型昆虫,长在5mm以下。

口器藏于头内;有单眼组成的小眼群;触角4~6节;腹部6节,第1节腹面有1个粘管,第3节腹面有握弹器,第4或第5节上有弹器,善跳跃。

栖土中、积水水面、腐败植物间、草丛及树皮下等富有腐败物质之处。

分布极广,约有二千余种,其中植食性种类对农作物有害。

通称跳虫。

代表种如下图所示。

三、双尾目Diplura体细长,一般长在10mm以内。

白或灰白色,口器藏于头内;无眼;触角丝状,20~40节或更多;腹部11节,第1~7节腹节腹面各有1对针突;腹末有1对尾须或尾铗,也有变形为钳状器,无中尾丝。

多生活于砖石下、枯枝落叶下或土壤等潮湿荫蔽之处,极怕光,行动活泼。

通称双尾虫。

代表种如下图所示。

四、缨尾目Thysanura昆虫体有鳞片,口器外露;有复眼,发达或退化;触角丝状,30节以上;腹部11节,腹部2~8节常具有针突和翻缩泡;腹下有腹刺若干对,腹末具1根中尾丝,两根尾须。

多生活于石下、土缝、朽木中、枯枝落叶间,有的生活于古旧房屋及书籍、衣服中,通称衣鱼。

因为它具有滑翔能力,从高处落下也不会摔伤。

代表种如下图所示。

五、蜉蝣目Ephemerida小型至中型昆虫,体软弱;触角刚毛状,不甚明显;复眼1对发达,单眼3个;口器咀嚼式;翅半透明,前翅大,后翅小;腹部11节;腹部末端有长尾须两条,1根中尾丝。

成虫陆生,寿命不长,短的数小时或一二日,长的约一周,一般均朝生暮死。

常在日落后大群飞舞,发生盛时,坠落地面,集成厚层。

幼虫(若虫)水生,需一到三年或五到六年以上始能成熟;可为淡水鱼的饵料。

昆虫记40种外貌和特征概括

昆虫记40种外貌和特征概括

昆虫记40种外貌和特征概括1. 蚂蚁:小巧身材、有分工合作能力、拥有强壮的颚部和魔法般的收集能力。

2. 蜜蜂:黄黑相间的身体颜色、有分工合作能力、擅长采集花粉和制造蜜。

3. 蜻蜓:身材细长、四对透明翅膀、快速飞行能力。

4. 蝴蝶:多样的鲜艳花纹、轻盈飞行、吸取花蜜。

5. 蜘蛛:有八只长腿、产丝能力、制造蜘蛛网捕食猎物。

6. 蝉:外形酷似叶子、发出持续的鸣叫声、有短期的寿命。

7. 蚊子:细长的腿和长吸管、以吸取血液为食、传播疾病。

8. 蚱蜢:具有强大的后腿跳跃能力、能够伪装成植物。

9. 蝗虫:颜色多样的硬壳、以植物为食、能够形成大规模的虫灾。

10. 跳蚤:小型昆虫、具有强大的跳跃能力、以动物血液为食。

11. 蚓蚱:纤细身材、后腿适合跳跃、在地面上呈现出垂直站立的姿态。

12. 蜘蛛螨:微小的体型、八只长腿、生活在土壤或植物上。

13. 蚌壳蛆:白色并成块的幼虫、以腐肉为食、形似蚌壳。

14. 蝇类:半透明的翅膀、以腐肉或粪便为食、可传播疾病。

15. 螳螂:前肢具有强大的捕捉力、具有伪装能力。

16. 蜻蛉:细长身体、大而透明的翅膀、快速飞行能力。

17. 独角仙:蛇足形的身体、带有一对弯曲的大牙、生活在潮湿的环境中。

18. 水蚤:微小的体型、可以快速移动和悬浮在水中。

19. 蛭:饰有环形的触须、以吸取动物血液为食。

20. 跳骚蛛:宽胸部和长腿、具有蓝色和金色斑纹。

21. 螨虫:微小的体型、以细菌、真菌和腐肉为食。

22. 吸血蝙蝠虫:纤长身体和细长尾巴、以血液为食。

23. 蚕蛾:羽状的触须、能够制作丝绸。

24. 蜈蚣:长身体、多对长腿、有毒的口器。

25. 蛾类:羽状的触须、色彩鲜艳、以花蜜为食。

26. 水黾:小型昆虫、疾速游动和悬浮在水中。

27. 跳蚬:细小的体型、具有强大的跳跃能力。

28. 蠓蚊:小型昆虫、以吸取血液为食、传播疾病。

29. 蝉蛉:细长身体、具有透明翅膀、发出持续的鸣叫声。

30. 国丧蝉:短寿命、发出悲恸的鸣叫声。

昆虫的分类和特征

昆虫的分类和特征

某些昆虫能够控制害虫数量, 减少农作物损失
昆虫提供蛋白质来源,用于 饲料和食品加工
昆虫的未来展望
昆虫的未来发展趋势
昆虫作为生物多样性 的重要组成部分,未 来将继续在生态平衡 中发挥重要作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 进步,未来将有更多 深入研究和应用昆虫 的领域,如生物防治、 生物医学等。
未来昆虫的保护和可 持续发展将成为重要 议题,人们将更加重 视生态环境的保护和 修复。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
水生昆虫:水生昆虫是最早的昆虫祖先,它们在水中生活,通过进化逐渐适 应了水生环境。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
陆生昆虫: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水生昆虫进化成了陆生昆虫,它们具有适 应陆地生活的特殊器官和结构,如翅膀和气孔。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
飞行昆虫:随着陆生昆虫的进一步进化,一些昆虫开始具备飞行的能力,这 使得它们能够更好地寻找食物、逃避天敌和扩大生存范围。
控制害虫:一些昆虫可以以害虫为 食或者寄生在害虫体内,从而在一 定程度上控制害虫的数量,维护生 态平衡。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传粉媒介:昆虫是许多植物的主要 传粉媒介,通过传粉作用,促进植 物的繁殖和分布。
提供生物资源:昆虫不仅是一些鸟 类、爬行动物和哺乳动物的猎物, 而且还可以提供人类所需的食品、 药品和工业原料等生物资源。
昆虫的繁殖方式
有性繁殖:通过雌雄交配,产卵孵化产生后代 无性繁殖:通过孤雌生殖、幼体生殖等方式繁殖后代
昆虫的感觉器官
触角:感知气味、温度和湿度 等
复眼:多角度观察,感知颜色 和运动
听觉器官:感知声音振动
味觉器官:感知食物味道
昆虫的生态作用
昆虫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昆虫各目的主要形态特征

昆虫各目的主要形态特征

昆虫各目的主要形态特征昆虫是动物界中最为丰富多样的类群之一,它们具有庞大的种类和多样的形态特征。

昆虫的形态特征可以分为不同的目来描述,下面将主要介绍昆虫各目的形态特征。

1. 鳞翅目(Lepidoptera):鳞翅目包括蝴蝶和蛾类。

它们的主要形态特征是具有双对鳞片覆盖的翅膀。

这些鳞片通常有不同的颜色和图案,为昆虫提供了保护色和伪装的效果。

2. 鞘翅目(Coleoptera):鞘翅目包括甲虫。

它们的前翅被硬化并形成如甲壳般的鞘状结构,保护了柔软的后翅和腹部。

这些硬化的前翅可以具有各种形状和颜色,有些甲虫可以利用它们的鞘翅进行盾形保护或伪装。

3. 膜翅目(Hymenoptera):膜翅目包括蜜蜂、蚂蚁和黄蜂等。

它们的前后翅之间连接着一个细长的膜状结构,这是膜翅目昆虫的最重要的特征之一、此外,它们的前胸部有中间的横隆起称为前翅插入突,下面有三对脚。

4. 直翅目(Orthoptera):直翅目包括蚱蜢和蝗虫等。

它们的后翅与前翅相似,均为厚膜状的,平铺在身体后方。

5. 半翅目(Hemiptera):半翅目包括蚁虫和半翅类昆虫。

它们的前翅通常是部分硬化的,形成了像鳞翅目或鞘翅目的鳞片或鞘状结构,而后翅是透明的。

半翅目昆虫还具有后翅膜的特征。

6. 双翅目(Diptera):双翅目包括苍蝇和蚊子等。

它们的主要特征是只有一对翅膀,并且后翅修缮化,形成了一个叫镰刀的结构,用于平衡飞行。

前胸部强壮,并有一对专门的结构叫做胸跳骨,用于承受翅膀的振动。

7. 背喙目(Hemiptera):背喙目包括缩翅虫。

它们的前翅常化的硬化成使背序平直的屏,上有纹样,后翅为薄而透明的。

8. 虱目(Anoplura):虱目包括跳蚤和虱子等。

它们的身体扁平而长,头部突出,后肢发达,适于跳跃。

以上是昆虫各目的主要形态特征的简要介绍。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昆虫目还可能具有其他特征,如触角、咀嚼器或针刺样口器等,这些特征有助于昆虫进行取食、交配和遗传等生活活动。

最全面的昆虫纲各目和主要科的识别特征

最全面的昆虫纲各目和主要科的识别特征

第七节昆虫纲各目和主要科的识别特征一、原尾目Protura原尾目为昆虫纲中最原始的类群。

体微小,不过2mm。

头小,且无眼无触角无翅,分布广体微小;口器藏于头内;腹部12节,腹部1~3节腹面各有1对针突。

性喜湿,栖泥炭地或草地、石下及树皮内,无经济意义。

通称原尾虫,简称螈。

全世界约六十余种,我国于1956年首次发现。

代表种如下图所示。

二、弹尾目Collembola弹尾目属小型无翅类型昆虫,长在5mm以下。

口器藏于头内;有单眼组成的小眼群;触角4~6节;腹部6节,第1节腹面有1个粘管,第3节腹面有握弹器,第4或第5节上有弹器,善跳跃。

栖土中、积水水面、腐败植物间、草丛及树皮下等富有腐败物质之处。

分布极广,约有二千余种,其中植食性种类对农作物有害。

通称跳虫。

代表种如下图所示。

三、双尾目Diplura体细长,一般长在10mm以内。

白或灰白色,口器藏于头内;无眼;触角丝状,20~40节或更多;腹部11节,第1~7节腹节腹面各有1对针突;腹末有1对尾须或尾铗,也有变形为钳状器,无中尾丝。

多生活于砖石下、枯枝落叶下或土壤等潮湿荫蔽之处,极怕光,行动活泼。

通称双尾虫。

代表种如下图所示。

四、缨尾目Thysanura昆虫体有鳞片,口器外露;有复眼,发达或退化;触角丝状,30节以上;腹部11节,腹部2~8节常具有针突和翻缩泡;腹下有腹刺若干对,腹末具1根中尾丝,两根尾须。

多生活于石下、土缝、朽木中、枯枝落叶间,有的生活于古旧房屋及书籍、衣服中,通称衣鱼。

因为它具有滑翔能力,从高处落下也不会摔伤。

代表种如下图所示。

五、蜉蝣目Ephemerida小型至中型昆虫,体软弱;触角刚毛状,不甚明显;复眼1对发达,单眼3个;口器咀嚼式;翅半透明,前翅大,后翅小;腹部11节;腹部末端有长尾须两条,1根中尾丝。

成虫陆生,寿命不长,短的数小时或一二日,长的约一周,一般均朝生暮死。

常在日落后大群飞舞,发生盛时,坠落地面,集成厚层。

幼虫(若虫)水生,需一到三年或五到六年以上始能成熟;可为淡水鱼的饵料。

昆虫记摘抄出30种昆虫的特征

昆虫记摘抄出30种昆虫的特征

昆虫记摘抄出30种昆虫的特征1.蚂蚁:头圆小,胸部两侧有刺。

2.蜜蜂:体形饱满,毛茸茸,头上有触角,尾部有蜜囊。

3.蝴蝶:翅膀大,体形纤细,触角细长。

4.蜻蜓:翅膀透明,体形修长,头大,有两个大的复眼。

5.蟋蟀:体形扁平,有两只长角,两只翅膀。

6.蝉:体形粗壮,翅膀透明,头圆大。

7.跳蚤:体形小,有后腿跳跃,口器长,善于吸血。

8.蚊子:细长,翅膀透明,嗜吸血。

9.螳螂:头长,体型扁平,两只前腿伸直如剑,具有很强的捕食能力。

10.蝗虫:体形较大,胸部和翅膀呈橙黄色,后腿很强壮。

11.蟑螂:体形扁平,头部相对较小,能够在狭小的空间中爬行。

12.蚂蟥:体形长圆,外壳粘滞,善于吸血。

13.蚕蛾:翅膀薄膜状,体形细长。

14.蚜虫:体形小,头部较大,善于吸食植物汁液。

15.蚂蟥:体形长圆,外壳粘滞,善于吸血。

16.草螟虫:体形小,善于啃食作物叶子。

17.金龟子:体形小,翅膀硬壳,有金黄色的外壳。

18.蛐蛐:体形扁平,翅膀宽大,有两只长角。

19.神仙鱼:体形细长,胸部和尾巴呈黑色,翅膀透明。

20.蜘蛛:体形细长,有很强的捕猎能力。

21.螳螂虫:体形细长,前肢呈刀状,能够捕猎其他昆虫。

22.章鱼:体形扁平,有八条触23.蜥蜴:体形修长,有四条腿,能够爬树或者岩石。

24.螨虫:体形微小,寄生在其他昆虫或者动物体内,会导致它们发生病变。

25.蜈蚣:身体长而扁平,有多条细长的腿和许多个头。

26.蛇:身体细长,没有腿,能够爬行。

27.蝎子:身体扁平,尾巴呈现弯曲的形状,尾巴末端带有毒针。

28.蛤蟆:身体肥大,有短腿和圆形的脸部。

29.蜗牛:身体圆形或扁平,有一个硬壳和一对触角。

30.蚕:体形长条状,有一对细长的触角和六条腿,吃桑叶并吐出丝线制造茧。

昆虫记每章昆虫特征总结

昆虫记每章昆虫特征总结

昆虫记每章昆虫特征总结
《昆虫记》是法国作家让-亨利·法布尔的小说,通过昆虫的视角来描绘人类社会。

以下是《昆虫记》中各章节主要昆虫的特征总结:
1.第一章- 大象屎蛙:
•特征:大象屎蛙是一个虚构的昆虫,拥有强烈的社会性。

它们以大象粪便为食,形成庞大的群体。

2.第二章- 白蚁:
•特征:白蚁是社会性昆虫,组成庞大的白蚁军团。

它们对于统治者的权威具有盲目服从的特点。

3.第三章- 蚂蚁:
•特征:蚂蚁是高度有组织的社会昆虫,分工明确,有着先进的社会结构。

描述了蚂蚁的战争和组织能力。

4.第四章- 蝉:
•特征:蝉具有独特的生命周期,通过蜕皮来完成不同阶段。

描绘了蝉的幼虫和羽化的过程。

5.第五章- 蚊子:
•特征:蚊子是吸血昆虫,描述了蚊子叮咬人类的过程,并以此为切入点讽刺社会中的各种问题。

6.第六章- 虱子:
•特征:描述了虱子的寄生生活,通过描述虱子的视角,讽刺社会中的虚伪和道德缺失。

7.第七章- 蜜蜂:
•特征:蜜蜂是高度社会化的昆虫,展示了蜜蜂的劳动、生产蜜和社会结构。

8.第八章- 象拔蚌:
•特征:描述了象拔蚌的生活和捕食策略,通过它们的故事反思人类社会中的权谋和背叛。

这些章节通过不同的昆虫视角,反映了作者对人类社会的批判和讽刺。

每个昆虫都象征着一种特定的社会行为或特征。

昆虫各个目的特征

昆虫各个目的特征

(1)增节变态类原尾目为昆虫纲中最原始的类群。

体微小,不过2mm。

头小且无眼无触角无翅,分布广,全世界约六十余种,我国于1956年首次发现。

性喜湿,栖泥炭地或草地、石下及树皮内。

无经济意义。

鉴于这类虫子在昆虫与多足纲之间,过去亦有人称蚣虫纲。

(2)表变态类弹尾目属小型无翅类型昆虫,长在5mm以下。

栖土中、积水水面、腐败植物间、草丛及树皮下等富有腐败物质之处。

分布极广,约有二千余种,其中植食性种类对农作物有害。

这类昆虫体第四处有一叉状弹器,能跳跃,所以有时也称“跳虫目”。

缨尾目昆虫体有鳞片,触角多节,复眼发达或退化,无翅。

腹部有11节,腹下有腹刺若干对,末端有长尾须,尾须间生一丝状中尾丝。

分布甚广,一般栖于古旧房屋及书籍、衣服中。

双尾目昆虫通称双尾虫。

体细长,一般长在10mm以内。

白或灰白色,缺眼无翅,腹部十一节,末端有长尾须,也有变形为钳状器,无中尾丝。

栖地下,分布甚广。

(3)原变态类蜉蝣目(Ephemerida)原变态类昆虫,小型至中型昆虫,体软弱;触角短,刚毛状,不甚明显。

翅半透明,前翅发达,后翅甚小;腹部末端有长尾须两条,中尾丝或有或无。

不完全变态。

成虫寿命不长,短的数小时或一二日,长的约一周,一般均朝生暮死。

常在日落后大群飞舞,发生盛时,坠落地面,集成厚层。

(4)不全变态类蜻蜓目(Odonata)不完全变态类昆虫,可分为蜻蜓类的差翅亚目和豆娘类的束翅亚目,另有将日本大绿和在印度发现的一种蜻蜓等仅二种划为间翅亚目的。

大型昆虫,也是有翅亚纲里的最原始的昆虫。

两对膜质翅发达,前后翅等长而狭,脉序多而密;头部可灵活转动,触角短,复眼发达,有三个单眼,咀嚼式口器强大有力。

雄虫交配器位于腹部二、三节腹板上。

幼虫“水虿”生活在水中,用极发达的脸盖捕食。

无论成虫还是幼虫均为肉食性,多食害虫。

约有4500余种。

蜚蠊目(Blattaria)不完全变态类昆虫,中到大型昆虫。

体扁平,褐或灰色。

头小能活动。

复眼发达。

昆虫各目的主要形态特征

昆虫各目的主要形态特征

昆虫各目的主要形态特征:1.直翅目:①体中型—大型、下口型、口器咀嚼式、单眼2—3个②前翅狭或小、皮革质特称“复翅”,休息时呈屋脊状复盖体上,后翅膜质,扇状、可纵折,后足大多跳跃式,有尾须,产卵器大多发达,多具听器和发音器③不完全变态,卵生、聚产、有卵囊保护,产在土中或植物里,属隐蔽式④多数具保护色,普遍有性二型现象,多数植食,少数肉食2.半翅目:①口器刺吸式,喙管从前向后伸出,为害时只将口针插入植物组织内吮吸汁液②翅两对,前翅基部半革质,端部半膜质,称半鞘翅,休息时平复于体上,后翅膜质折叠于前翅下。

将前翅展开,观察翅的分区,记住革片,膜片,爪片等各部位的划分。

膜区的脉纹是分科的重要依据之一③体扁,前胸背板和中胸小盾片发达,腹部两侧常露出在半鞘翅外,无尾④有发达的臭腺,从腹面观察,位于后胸侧板⑤属不完全变态,本目昆虫多为植食性种类。

也有捕食性益虫还有卫生害虫臭虫3.同翅目:①口器刺吸式,从头的后方伸出,前翅质地均一,休息时左、右翅呈屋脊状复于体背不重叠(注意与半翅目的区别)蚜和蚧有无翅型②多数种类体上有腊膜,跗节1—3节③绝大多数是不完全变态,但蚧的幼虫有蛹,称过度变态④大多是两性生殖卵生,蚜科种类常营孤雌生殖;雌雄性二型现象普遍、蚜虫还具有多型现象⑤均为植食性,有的还能传播病害。

分泌蜜露4.鳞翅目:①体、翅上都被有鳞片,前翅上的鳞片组成图案可分线和纹(或斑)两类;线按位置由基部向端部顺次称基横线,内横线、中横线、外横线、亚缘线、缘线;斑按形态称环状纹、肾状纹、棒状纹,后翅常有新月纹,斑纹的变化是鉴定种的依据,除去鳞片可见明显脉纹这是科的重要依据②口器虹吸式是下颚的外颚叶极度延伸左右合并成喙管,只能吮吸花蜜等液体,不用时卷曲呈发条状,下唇须发达,下颚须退化很小③单眼2个或无;触角线状、梳状、羽状或球状或球杆状;无尾须④完全变态,卵圆球型,半球型,椭圆或扁平,表面有颗粒或刻纹;蛹大多为被蛹,少数为植食性,主要是幼虫期为害,仅小数肉食性,幼虫毛虫型、口器咀嚼式,下唇叶中间突起,叫吐丝器,能吐丝,唇基三角形,额夹“人”字。

昆虫记32种昆虫特征及特点

昆虫记32种昆虫特征及特点

昆虫记32种昆虫特征及特点1.荒石园:情有独钟的宝地,生命财富2.松毛虫:松树中生活,用尾部鳞片保护卵,出生几周后第一次脱皮,无性别之差,嗅觉迟钝,靠丝带来引路3.大头黑步甲:装死,阳光下恢复活力4.绿蝇:分几次产卵,用爪钩行走,捣肉,把肉变成可吸食的糊状物质5.与寓言相反,蚂蚁是顽强的乞丐,而勤奋的生产者是蝉6.蝉:四年黑暗中的苦工,一个月阳光下的享乐。

产卵、孵化、挖土、建穴、出土、蜕皮,一生艰难而快乐7.螳螂:盛气凌人,饭量、胆量、力量极大,胃能让食物立即溶解8.天牛:树干里生活三年,没有视觉、听觉、嗅觉,有味觉、触觉,但迟钝9.萤火虫:捕食惨烈迅速,发光召唤情郎10.灰蝗虫:蜕变轻易,蜕变的悬挂点不及蝉牢固,蜕变顺序:旧外套裂开、背部拱出、头部拱出、触须拱出、腿部拱出、翅膀展开11.绿蚱蜢:淡绿色,袭击比自己强壮的庞然大物,吃肉食12.大孔雀蝶:欧洲最大的蝴蝶,吃老巴旦杏树枝,雌茧大13.小阔条纹蝶:罕见,又称布带小修士,嗅觉引导14.象态橡栗象:吃橡栗,榛子,坚果15.豌豆象:产卵是粗放式,一个豆荚上的卵大大超过可食的豌豆粒的数量,谁占据豌豆中间最好的位置,那么它就生长的最快,其他的就只有死亡16.菜豆象:卵呈白色,顶多五天就孵化,要老的、硬的豆子17.金步甲:毛虫的天敌,雄性小,雌性大,雌性会把雄性的内脏掏空。

孤独生活,情爱方面快捷利索18.松树鳃角金龟:在黄昏时求偶,在深夜时交尾,感官灵敏,能通过腹尖摩擦发声,总是在夏至将近时出现19.意大利蟋蟀:在夜阑人静时歌唱,声音缓慢而动听20.田野地头的蟋蟀:一次产卵500~600个,但大多被蚂蚁和壁虎吃,吃莴苣叶,用前爪挖掘21.圣甲虫:是食粪虫中最大,最有名的,用细尖齿挖掘和切割,肠道长22.干泥蜂他们喜欢在潮湿温暖的地方筑巢23.蝈蝈后足强健、大腹,善跳跃24.圣甲虫:又名金龟子,系食粪虫中最大最负盛名的一种25.干泥蜂喜欢将巢筑在潮湿温暖的地方,他们经常将巢建在烟囱里,烟囱里的温度适宜干泥蜂生存,但是干泥蜂的幼崽们经常会憋死,所以,干泥密蜂会将巢建在宽阔的烟囱里26.萤火虫从外表上来看,它有六只短足,喜欢用足27.松毛虫也是列队虫28.瓢虫—花园中的“淑女”29.蜣螂—粪球引出的故事30.螳螂——美丽的“杀手”31.蝉——为自己歌唱32.萤——星光灿烂萤火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蝗科(Locustidae)一般大型。

触角丝状较短少数为剑状或棒状。

前胸背板发达,马鞍型,盖住中胸。

多数种类具有两对发达的翅,跗节3节。

腹部第1节两侧有1对鼓膜听器,少数无翅无听器,雄虫能以后足腿节摩擦前翅发音.产卵器钻头状。

东亚飞蝗、黄脊竹蝗、青脊竹蝗。

2 蝼蛄科(Gryllotalpidae)触角丝状细长。

前足为典型的开掘足,胫节阔,有4齿,跗节基部有2齿,后足腿节不甚发达。

前翅短,后翅长,伸出腹末如尾状。

尾须长,无外露产卵器。

为重要的地下害虫,喜欢栖息在温暖潮湿、腐殖质多的壤土或沙壤土内,生活史长,一般1~3年完成一代,以成虫或若虫在土壤深处越冬。

如华北蝼蛄、非洲蝼蛄等3螽斯科(Tettigoniidae)触角丝状细长,跗节4节;翅通常发达,也有短翅或无翅种类;产卵器刀或剑状,多产卵于植物的组织内;多数种类为绿色,一般植食性,如露螽.4蟋蟀科(Gryllidae)触角丝状细长;跗节多为3节,听器位于前足胫节基部;产卵器针状或矛状。

尾须长而不分节。

多植食性或杂食性。

如大蟋蟀、油葫芦等。

1 纹蓟马科体较粗壮,褐色或黑色。

触角9节,第3、4节常生有带状感觉器,翅较阔,前翅末端圆形,围有缘脉,有明显的纵脉;翅面常有暗色斑纹。

锯状产卵器从侧面看,其尖端向上弯曲。

本科种类不多,多为捕食性。

如横纹蓟马。

2 蓟马科体略扁平。

触角6-9节,第3、4节上有叉状或锥状感觉器,末端1-2节形成端刺。

有翅者翅狭长,末端尖,翅脉少,无横脉。

锯状产卵器从侧面看,其尖端向下弯曲。

许多种类是农业上的大害虫。

如烟蓟马(Thrips tabaci)。

1网蝽科(Tingidae)又称军配虫。

体小而扁,体长多在5mm以下。

触角4节,以第3节最长。

喙4节。

无单眼。

头顶、前胸背板及前翅呈网状花纹。

前胸背板向后延长覆盖中胸小盾片,两侧扩展成侧背板。

前翅质地均一,不分成革质与膜质两部分。

足正常,跗节2节。

植食性,多在叶背面或幼嫩枝条群集食害,排出锈渍状污物,并在被害植物组织产卵;若虫暗黑色,体侧有刺突。

重要的有梨网蝽、方翅网蝽等。

2 蝽科(Pentatomidae)体小至大形。

头小,三角形,触角5节,偶有4节。

喙4节。

有单眼。

前胸大,侧角有时呈刺状。

小盾片发达,三角形,超过前翅爪片的长度。

前翅膜质区的纵脉,多从一基横脉上分出。

跗节3节。

大多数为植食性。

如黄斑蝽、荔蝽、麻皮蝽等。

3猎蝽科(Redvuiidae)体中形至大形,头较小,头与前胸之间收缢成颈状。

触角4节,有单眼。

喙3节,粗短而弯曲,不能平贴于身体腹面,端部尖锐。

前胸腹板两前足间具有一横皱的纵沟,前胸背板则横凹分为两叶。

前翅膜片基部有2-3个翅室,端部伸出1纵脉。

少数种类无翅。

不少种类前足为捕捉足。

多数为捕食性,以各种昆虫及其它节肢动物为食。

常见黄足猎蝽。

4 花蝽科(Anthocoridae)体微小至小形。

触角4节,喙3 或4节。

通常有单眼。

前翅有明显的缘片和楔片,膜质部分有不明显的纵脉1-3条。

跗节2或3节。

肉食性,多捕食蓟马、粉虱、蚧类、蚜虫等小型昆虫及螨类。

有些种类行孤雌生殖。

以成虫在枯枝落叶下及其它隐蔽场所越冬。

如小花蝽。

5盲蝽科Miridae小型或中型。

触角4节,喙4节;无单眼。

前翅分为革片、爪片、楔片及膜片,在膜片基部有1或2个小翅室,其余翅脉均消失。

同一种类常有长翅型、短翅型和无翅型。

如危害大田作物和果树的三点盲蝽及捕食小型昆虫及螨类的食蚜盲蝽。

1 蝉科(Cicadidae)中至大形。

复眼,单眼3,呈三角形排列于头顶中央。

触角刚毛状,着生于复眼之间前方。

胸部宽阔。

雄虫腹部第1节腹面有发音器,雌虫具听器。

翅宽大,膜质,善飞。

前足腿节膨大,下缘具刺,跗节3节。

若虫地下生活,为害植物根部。

发育历期较长,一般需2年或更长时间完成1个世代。

常见种类有蚱蝉。

美洲17年蝉。

2 叶蝉科(Cicadellidae)体小形,一般细长。

单眼2个,位于头顶边缘或头顶与额之间。

触角刚毛状,着生于两复眼之间或复眼前方。

后足胫节有1-2列短刺。

产卵器锯齿状。

如大青叶蝉。

3 蜡蝉科(Fulgoridae)中至大形。

通常色彩,美丽。

许多种类额与颊间形成隆堤,额常向前伸长似象鼻状。

多数种类能分泌蜡粉。

触角3节,着生于复眼下方,基部两节膨大如球形,鞭节刚毛状。

单眼2-3个或退化。

前翅有翅基片,端部翅脉多分叉、多横脉、呈网状,后翅臀区翅脉也呈网状。

后足胫节有刺,跗节3节。

如斑衣蜡蝉。

4 木虱科(Psyllidae)体小型,形似蝉。

触角丝状,9~10节,基部两节膨大,末端分二叉。

单眼3个。

喙3节。

翅脉简单,前翅基部有一基脉,由R、M、Cu 脉合成,无横脉。

若虫体扁,翅芽突出在身体的侧面,腹部第6节,以后愈合,常分泌很多蜡质,盖在身体上。

常见种类有梨木虱青桐木虱等。

5粉虱科(Aleyrodidae)体小形。

虫体及翅面被有纤细白色蜡粉,翅不透明。

复眼肾形。

单眼2个,触角丝状7节。

前翅至多3条翅脉,后翅仅1条翅脉。

跗节2节,爪2个,爪间有中垫或短刺。

成虫和若虫第9腹节背面凹入,形成皿状孔。

中间有第10节背板形成的小形盖片及管状肛下片。

过渐变态,末龄若虫体壁硬化,似蛹状。

如温室白粉虱。

6蚜总科(Aphididae)体小形,柔软。

复眼1对,有翅型单眼3个,无翅型无单眼。

喙3-4节,口针较长。

有些种类有额瘤。

触角通常6节,第3-6节上有圆形或椭圆形感觉孔。

感觉孔的数目及其在各节上的分布,是种的重要鉴别特征。

具有翅型和无翅型个体。

有翅者前翅大后翅小。

前翅仅1条粗大纵脉,中脉2或3支。

腹部8-9节,多数种类在第6或第7节两侧前方有1对管状突起,称为腹管。

腹末生有1个圆锥形或乳头状突起,称为尾片。

腹管与尾片的有无、形状、发达程度等也是种的重要分类依据。

足较细长,跗节2节,少数种类仅有1节,爪2个。

蚜虫生活史极其复杂,营孤雌生殖和两性生殖,由于在不同的寄主植物上进行世代交替及受环境条件影响而使生活史产生变异,形成多型现象。

常见的种类如苹果黄蚜、桃蚜、松大蚜、棉蚜等。

蚧总科(Coccidae)蚧类的形态非常特化,雌雄异型。

一般为小形昆虫,体长0.5-7mm。

大多数固定不动吸取植物汁液,体表常被有介壳,或披上各种粉状、绵状等蜡质分泌物。

雌成虫与雄成虫的外形差别大。

雌虫体无明显头、胸、腹三部的区分,无翅,大多数被各种蜡质分泌物所遮盖,属渐变态。

雄虫过渐变态,真正的幼虫期一般仅2龄。

雄成虫长形,只有1对薄的前翅,具分叉的脉纹,后翅特化为平衡棍,跗节1节。

雄成虫寿命短,交配后即死去。

有盾蚧科、绵蚧科、粉蚧科、坚蚧科等介壳虫分布极广,尤以热带、亚热带种类丰富,绝大多数为害虫,为害木本植物为主,许多种类是果树及林木的重要害虫,如梨圆蚧、草履蚧、桑白蚧、球坚蚧等。

盾蚧科:由蜕皮和分泌物形成真正的介壳,虫体在介壳下。

二龄开始逐渐形成介壳,雌成虫不能活动。

红色或橘黄色,圆形或椭圆形等。

雄虫具一对翅,翅脉简单。

介壳长形。

是蚧总科中最大的科。

如桑白蚧、松突圆蚧、梨圆蚧等。

绵蚧科:虫体较大,肥胖,无介壳,体节明显,被有较薄的腊粉。

活动型。

如草履蚧。

粉蚧科:体较绵蚧科小,较盾蚧科大,体节明显体上常有粉状或绵状蜡质分泌物。

能活动。

如康氏粉蚧等。

坚蚧科:虫体与介壳合一,介壳较坚硬,圆形或半圆形,褐色或红色等,如东方盔蚧、桃球坚蚧等。

蜡蚧科:虫体有厚的蜡质介壳覆盖,介壳边缘常有突起。

龟蜡蚧、角蜡蚧等。

1 步甲科(Carabidae)小至大型,体黑色或褐色,具光泽,头前口式,比前胸狭;触角长丝状。

两上颚不交叉。

翅鞘上常有刻点或条纹,有的种类后翅常退化,不能飞翔,但行动敏捷,腹部可见腹板6节。

成虫和幼虫常栖息于砖石、落叶下或土中,昼伏夜出,多捕食鳞翅目、双翅目幼虫、蜗牛、蛞蝓等小形软体动物。

如中华步甲、皱鞘步甲、黑广肩步甲等。

2 虎甲科(Cicindelidae)与步甲科相似,但具有鲜艳的色斑和金属光泽。

头下口式,等于或宽于前胸。

触角丝状,11节,两上颚交叉。

后翅发达,善飞,白天活动,常静伏地面或低飞捕食小虫。

幼虫穴居地洞,在洞口张开上颚等候小虫,以便捕捉。

常见种类如中华虎甲.3 叩头甲科(Elateridae)小至中型,多为灰、褐或棕色。

触角11—12节,锯齿状,栉齿状或丝状。

前胸背板后缘角突出成锐刺,前胸与前翅相接处明显凹陷,前胸腹板具有向后延伸的刺状突,插入中胸腹板的凹沟内。

幼虫通称金针虫,体细长,体壁光滑坚韧,生活在土中,取食植物的根、块茎和地下种子,是重要的地下害虫。

林果上重要的种类如沟金针虫。

4 吉丁甲科(Buprestidae)体形与叩头甲相似,但前胸后侧角无刺,前胸与鞘翅相接处不凹陷,前胸腹板扁平状,嵌入中胸腹板,不能活动。

体常有鲜艳的金属光泽,触角锯齿状。

腹部第1、2节腹板愈合。

幼虫俗称“串皮虫”,体细长,前胸常扁平而膨大,无足,腹部9节,柔软,在树木的形成层中串成曲折的隧道,取食危害,是果树和林木的重要害虫,如苹果小吉丁虫。

5金龟甲科(Scarabaeidae)小至大型。

体色黑、蓝、绿、黄色,触角鳃叶状,由3—7节组成;上唇多外露骨化。

各足2爪通常大小相等或各足上的1对爪不对称,大爪端部常分裂,尤以前、中足明显。

幼虫称蛴螬,体呈C形弯曲,肛门裂多3裂状或横列状。

常见的如华北大黑鳃金龟、棕色鳃金龟、黑绒金龟、铜绿丽金龟、四纹丽金龟等。

6 天牛科(Ceranmbycidae)中至大型,体长形,触角长,多数种类长于身体,短角形触角短于身体。

有些种类雌虫触角多为丝状而雄虫多为锯齿形,复眼肾形,围绕触角基部。

跗节为隐5节。

幼虫乳白色或黄白色,圆柱形而扁,前胸背板发达,扁平;胸足退化,但保留痕迹。

成虫产卵于树缝,或以强大的上颚咬破植物表皮,产卵于组织内,幼虫多钻蛀树干,深入到木质部,形成隧道,严重影响树势,甚至造成树株死亡。

如桑天牛、桃红颈天牛等。

7叶甲科(Chrysomelidae)小至中型,体圆或椭圆形,成虫多具艳丽的金属光泽,因而又称金花虫。

触角丝状,一般11节,个别9节或10 节。

跗节隐5节,某些种类后足特化为跳跃足。

腹部可见5节腹板。

幼虫寡足式,腹足呈退化状。

成虫和幼虫均为植食性,许多种类对农、林、果、菜造成严重危害。

叶甲科种类繁多,常见的种类如榆蓝叶甲、核桃扁叶甲等。

8瓢甲科(Coccinellidae)体小至中型。

卵圆形,腹部平坦,背面半球形,呈飘状,常具鲜艳色斑。

头小,后部嵌于前胸。

触角锤状。

幼虫行动活泼,纺锤形或丙型,腹部末端尖削,体上生有带有刺毛的突起或分枝的毛状棘。

分肉食性和植食性两大类。

肉食性种类约占80%以上,成虫和幼虫主要捕食蚜虫、介壳虫、粉虱、螨类等害虫,是一类重要的天敌昆虫。

如七星瓢虫、黑缘红瓢虫、异色瓢虫等。

植食性的种类,茄二十八星瓢虫9象甲科Curculionidae)通称象鼻虫,小至大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