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国书评

合集下载

理想国读后感书评

理想国读后感书评

理想国读后感书评理想国读后感书评读完一本名著以后,大家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现在就让我们写一篇走心的读后感吧。

那么你真的会写读后感吗?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理想国读后感书评,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我大概是把《理想国》当故事看,然后发现这是一个舞台剧。

故事里有大量的对话,神情和动作倒都不多。

但是研究这本书的学者们,竟然可以根据各种细节推测到,故事发生在一个夏季的傍晚,苏格拉底看完女神祭祀(这个女神是专管阴间事物的女神,并且是外邦神),在港口遇到一群侨民,他们拦住苏格拉底不给他离开,要求展开辩论,《理想国》的内容也由此展开。

辩论的内容跨度很大,从何为正义到善,到哲人为王。

其中,就有最著名的“洞穴理论”。

一群人生活在洞穴中,他们看到的都是影子,而走出洞穴后的人,看见真实的世界后,返回洞穴,应该如何做?直到现在,还有无数的人争论这个比喻的含义,每个人对于世界的理解不一样。

西方哲学界把柏拉图这样的哲学理论归为“朴素哲学”,就是世俗的,物质的,缺乏反思的`哲学论述。

所以,如果看过现代哲学书的人,如康德的,应该是很容易看出两者之间的区别。

由于兴趣,看了一段时间康德的书,然后发现,现代的哲学语言要求非常高,如同数学公式,要求精确,减少歧义。

因此,若是把《理想国》当成普通小说看,其可读性可以说是非常高。

《理想国》开篇就来一个什么是正义,充满各种诡辩,看得我有点累。

但是,看到讨论欲望与节制的篇章,却觉得非常有趣,可能是因为我也很喜欢节制的生活方式,不过度受物质的牵绊。

柏拉图的理想国,隐藏了很多斯巴达的影子。

公民是国家的公民,一切的目的是为了让国家更完善。

他认为,只有一个好的国家,公民才能生活好。

有趣的是,公有制被作为一种优良制度,公民不存在贫穷与富有,都过着朴素的生活。

我认为不存在完美的制度,正像卢梭在《社会契约论》中所说的,各种制度都有其优势与缺点,国家应根据国情进行选择,所谓“好制度”,也是相对更加适合而已。

《理想国》读书分享好书推荐

《理想国》读书分享好书推荐
理念论是柏拉图哲学的核心,理念世界和现实世界的 关系怎样,是柏拉图毕生探索的重要问题。
在《理想国》中,他把不变的理念看作唯一真实的 原本,把变化的事物看作理念的摹本和消极的产物。
内容解析
为了说明这一观点,他提出两个著名的比喻:
01 一个是床的比喻。
他说理念的床是唯一的真 实的床,是工匠制造的床 的摹本,而艺术家画出书分享/好书推荐
探究哲学之美
一 推荐理由 四 作品影响
目 二 作品简介 五 经典语录 录 三 内容解析
第一部分
推荐理由
读书分享/好书推荐
推荐理由
柏拉图《理想国》推荐理由
1. 人类正义问题的开山之作,人类心灵史永远的回响。 2. 它是西方政治思想传统极具代表性的作品,是西方首部系统论述乌托 邦思想的著作,被称为“关于正义的学说”,它奠定了西方正义学说的 基础。天才般规划了未来理想社会的蓝本,闪耀着人类智慧理性的光辉。 3. 这本书教你如何思考世界、思考社会、思考人生。 4. 没有理想就没有未来,每一个理想国,都会在你的心目中培植和平、正义与博爱的美好希望。
任何医生,在身为医生时,
05
开立处方都会考虑病人的好处,而非自己的好处。
《理想国》
读书分享/好书推荐
探究哲学之美
柏拉图论述的理想的国家形态成为后世的国家制度、政治统治的模本。该书中描述的许多国家的原则,例如 分工合作的原则、国家的目的是追求最高的善的原则,都在后世的国家建设中被重视,并被许多政体所吸收。
作品影响
后世影响
在欧洲的中世纪,《理想国》中的许多政治和伦理的思想被重新讨论,许多思想渗透到社 会和教会之中,成为它们思想的一部分,例如天国的观念、地狱的观念都来源于《理想 国》。 柏拉图的《理想国》的内容一方面集中地体现了柏拉图中前期思想的全貌,是柏拉图哲学体 系走向成熟之后的第一次全面总结,另一方面表现了这部著作的内涵的不可穷尽性,虽然历 经千年,仍然有无数的哲学家、政治家热衷于研究这部著作。

名人关于理想国的书评

名人关于理想国的书评

名人关于理想国的书评摘要:一、书评概述1.书名:《理想国》2.作者:名人3.书评背景:名人对《理想国》的深入解读与评价二、《理想国》的内容简介1.《理想国》的主要思想2.《理想国》的核心观点3.《理想国》的逻辑结构三、名人对《理想国》的评价1.名人对《理想国》的整体评价2.名人对《理想国》中观点的认同与批判3.名人将《理想国》与其他相关作品进行比较四、《理想国》的现实意义1.《理想国》对当代社会的启示2.《理想国》对人们思考现实问题的价值3.《理想国》对未来发展的预测和影响正文:【书评概述】书名:《理想国》作者:名人书评背景:名人对《理想国》的深入解读与评价【《理想国》的内容简介】《理想国》是名人创作的一部关于理想国家构建的著作。

该书以哲学、政治、伦理等多方面的思考为基础,提出了一个理想国家的模型。

书中主要思想为“和谐”,强调国家内部各个阶层、各个群体之间的和谐共处,以及国家之间的和平共处。

在《理想国》中,作者通过描绘理想国家的生活场景,展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理想状态。

【名人对《理想国》的评价】名人在书评中对《理想国》进行了深入的剖析与评价。

首先,名人对《理想国》的整体评价非常高,认为该书是哲学和政治理论的瑰宝,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名人认同《理想国》中许多观点,如强调和谐、公平、正义等普世价值,同时也对书中一些观点提出了批判,如关于奴隶制的论述。

此外,名人还将《理想国》与其他相关作品进行了比较,如柏拉图的《理想国》、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等,分析了这些作品之间的异同。

【《理想国》的现实意义】名人认为,《理想国》对当代社会具有很大的启示意义。

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我们都可以从《理想国》中找到解决现实问题的思路。

《理想国》强调的和谐共处、公平正义等价值观念,对于调整社会结构、化解社会矛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同时,《理想国》对未来发展的预测和影响也引起了名人的关注,例如关于科技与人类发展的讨论,为当今科技快速发展的时代提供了有益的思考。

《理想国》读后感

《理想国》读后感

《理想国》是一本让我深感震撼的书籍,它不仅仅是一部哲学著作,更是一部关于政治、道德和理想的哲学思考。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深刻地感受到了柏拉图那种独特的思辨方式和对人性的深刻洞察,这让我对自己的人生观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这部作品通过对理想国家的构想,展现了柏拉图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对于理想社会的思考。

在这个理想国家中,我们看到了公正、智慧和勇气的价值,这些元素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美好而真实的社会图景。

在这部作品中,柏拉图对人物的刻画非常细腻,他通过丰富的心理描写,让我们深入了解了每一个角色的内心世界。

这使得这些角色不再是一个个平面的形象,而是充满了生命力和个性的真实人物。

这种对人性的深刻洞察,让我对自己的生活有了更加深刻的反思。

此外,这部作品还展现了一种超越现实的精神追求。

在这个理想国家中,我们看到了柏拉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理想社会的思考。

这种精神追求,使得这部作品不仅仅是一部描绘现实生活的作品,更是一部具有哲学意味的人生教科书。

在阅读《理想国》的过程中,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古希腊文化的魅力。

这部作品以其独特的叙事方式和丰富的情感表达,展现了古希腊文化的精髓。

同时,这部作品也让我对中国古典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会更多地去了解和研究中国古典文学。

名人关于理想国的书评

名人关于理想国的书评

名人关于理想国的书评
【引言】
在众多关于理想国的书评中,名人的书评具有较高的关注度和影响力。

名人作为公众人物,他们的观点往往能引起广泛关注,而且他们的书评往往具有独特的见解和深刻的思考。

因此,对名人关于理想国的书评进行分析,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理想国的主题和内涵,还能让我们从中汲取到有益的思想养分。

【书评内容概述】
在这篇书评中,名人对理想国的主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他们认为,理想国不仅仅是一个乌托邦式的设想,更是一种追求美好社会的精神寄托。

书评中还阐述了理想国的核心观点,包括公平、正义、自由、和谐等方面。

通过对这些观点的解读,名人让读者对理想国有了更为全面的了解。

【书评分析】
名人在书评中展示了严谨的论述逻辑。

他们首先对理想国的概念进行了界定,明确指出理想国并非是一种纯粹的乌托邦设想,而是一种基于现实基础的理想追求。

接着,他们分析了理想国的各个要素,如公平、正义、自由等,并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在论述过程中,名人还结合现实社会中的例子,使理想国的理念更加具象化,更具说服力。

【书评评价】
从整体上看,这篇名人书评具有较高的客观性和说服力。

他们在书评中既肯定了理想国的积极意义,又指出了其可能存在的局限。

这种全面的评价使得
书评更具公信力。

同时,名人在书评中展示了自己深刻的思考和独特的见解,对于启发读者思考具有积极作用。

【结论】
名人关于理想国的书评不仅让我们对这一主题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还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思考和反思的契机。

通过阅读这篇书评,我们可以在理想与现实之间找到平衡,更加坚定地追求美好社会。

《理想国》读书有感

《理想国》读书有感

《理想国》读书有感《理想国》是一部影响西方文明进程的哲学著作,其思维的广度与深度皆令人惊叹,非常值得一读。

在阅读过程中,我深刻感受到了苏格拉底独特的辩论方法。

他通过巧妙的提问,引导对手进入自相矛盾的窘境,从而揭示出真理。

这种以守为攻的辩论方式,使他在辩论中无往不利。

然而,与以往不同的是,在《理想国》中,苏格拉底更多地采用了引导的手段,将自己的理念和相关论证进行详细阐述。

开始时,这些阐述似乎只是就题论题,探讨正义与不正义的分野、幸福与正义的关联。

但随着阅读的深入,我逐渐发现,作者的真正目的是构建一个理想之国,即乌托邦。

然而,这个乌托邦并非传统意义上的托马斯·莫尔式的幻想曲,而是一个反乌托邦的作品。

从整体来看,《理想国》完整地叙述了一个完美的乌托邦世界如何一步一步坠入僭主政治的深渊。

作者通过这种逻辑叙述,揭示了乌托邦的本质和不可持续性。

最有趣的是,当一切即将结束时,作者又巧妙地将灵魂的不朽纳入议题,并以此为诫劝人向善。

这种安排使全文在对生死宿命的探寻和对宇宙洪荒的认知中结束,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阅读过程中,我也意识到了作者论证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例如,逻辑链不完美、偷梁换柱频繁、思维断层明显等。

此外,理想国本身的不可实现性和不可推广性也令人担忧。

苏格拉底在建立理想国时,完全忽略了人类的动物本能,试图通过隔离和灌输等手段重塑本性,这在现实中几乎是不可能实现的。

而且,理想国只是一个小国寡民的设想,其根基建立在城邦林立的基础上,大一统的未来也未在设计蓝图中出现。

尽管如此,我们不能忽视作者在当时的科学知识和人文素养限制下,所展现出的创造性思维和提出完整解决方案的能力。

这种思维方式和创新能力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此外,《理想国》中的辩论和论证方法,标志着西方法庭辩论制度的雏形,预示着西方法律建立的方式与标准。

而退则演绎延伸自求己非的手段,为我们提供了自问自省自清自明的有效工具。

这种辩证主义使人类能够脱离知识和物质本身,使用灵魂之眼探讨未知的广袤世界。

《理想国》阅读感想

《理想国》阅读感想

《理想国》阅读感想在工作的闲暇之余,我利用零零碎碎的时间拼凑完成了这本《理想国》的阅读。

前半部分的内容相对易懂,但越往后讨论到灵魂的部分,就越显得晦涩难懂,囫囵吞枣了。

哲学书籍都需要深入思考,不像小说那样,能够轻松摄入情节而无需过多思考。

而《理想国》则属于那种不思考就难以读懂的类型。

本书以对话的形式展开,或许是由于翻译的原因,书中很多的说话习惯与中文的表达方式有所不同,但这并不影响其中思想的表达。

最让我佩服的是,这种表达形式能够将深刻的道理通过日常聊天的对话不断深入和展开,既易于被我们接受,又不失一定的趣味性。

关于书籍本身,前面关于正义和不正义的讨论是十分抽象且有趣的。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很少会去深入思考这类问题,因为从根本上说,要给正义下一个定义是非常困难的。

其中一位哲学家的观点其实与我们内心深处的某种声音相契合,他认为正义就是强者的利益。

这种为不正义进行辩护的表述在一定程度上暗合了我们生活中的一些经历。

通俗地说,就是人善被人欺,生活的挫折让我们学会,很多时候不能过于善良,而那些在生活中得意扬扬的人往往并非善良之辈。

但正义并不等同于善良,如此一来,关于正义的讨论就变得更加复杂了。

从他们辩证的过程可以看出,其中有一些典型的三段论的意味,他们常常先提出一两个正确的观点,然后通过逻辑推导得出一个与我们常规想法不太一致,甚至让人感到惊讶的结论。

真理越辩越明,但这种通过辩论技巧推导出来的结论往往很难接近真理。

书中的哲学家们或多或少都存在这样的问题,这或许就是辩论的宿命。

然而,难能可贵的是,他们自己也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局限性和这种陷阱,因此他们会努力寻求更具普遍性的结论。

书中关于教育的讨论也很有意思。

他们主张人们需要接受音乐和体育的教育,最后是哲学思辨教育。

这引发了我们对现代教育体制设置的思考,我们现在所学的科目是否都是必要的?在以前,数理化和政史地等文综科目并没有如此细分,但这并没有妨碍人们成为伟人。

因此,现代教育体制的设置是否合理呢?此外,关于女性教育的讨论也非常具有前瞻性,书中提到了男女应该接受同样的音乐和体育教育,并且在当兵从事国防工作方面,女性也应该享有平等的权力。

理想国的点评

理想国的点评

理想国的点评他有远大的理想,而且知道如何去实现它。

——柏拉图曾经有一段时间,我迷上了所谓“三国演义”的历史小说。

在那里,诸葛亮、关羽、张飞被描写成古代人物,却有着现代人一样的思维和做事风格。

后来才知道,那只不过是作者笔下的故事,虽然精彩绝伦,但跟真正的历史相差甚远。

也就是因为这样,我发现了柏拉图的《理想国》。

虽然它有很多语句,用语较为艰涩,读起来令人费解,但若能静下心来,仔细研究,便会觉得它妙趣横生。

其中《理想国》一篇,令我受益匪浅。

《理想国》,顾名思义,即由理念组成的国度。

这个国家的民众必须严格遵守一些社会契约,这样才能使国家的政治清明,使民众富足安乐。

而那些违背这些社会契约的人,不管是国王还是贵族,都要遭到驱逐或处死。

如果,这个国家的人民仅仅局限于这个范围内,那么这个国家将永无宁日。

所以理想国就需要一定的自由空间,供民众任意行动。

国王虽然应该由上天指定,但更应该通过全民公决来决定。

每个民众都是自己国家的主人,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应该拿起武器,保护自己。

同时国家的管理者应该是全体民众选出的贤人,其次才是少数的贵族。

至于领导者的具体选举,则交给公民们自己来决定。

国王是整个理想国的象征,只有他才能够把国家从混乱中拯救出来,只有他才能领导国家走向美好的未来。

总之,国王拥有无上的权力,可以制定律法、颁布政策、建立工程、解除各种灾难。

在没有违反律法的情况下,人民完全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国王只是依据自己制定的规则进行监督罢了。

只有在需要遵循某些社会契约的特殊场合下,国王才应该暂时行使权力,服从国家。

在任何情况下,他们都应该尊重并执行国家的律法。

可以说《理想国》是对柏拉图最深刻的一部著作,它在本质上体现了理性主义思想。

柏拉图在这里提出的一系列观点,与我们平常所接受的观点截然不同。

他认为人生而平等,这种观点是十分难能可贵的。

但他又说:人生而有欲望,人人都想满足自己的欲望。

这样一来,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就必然会有暴力的产生。

理想国书评

理想国书评

《理想国》书评柏拉图(公元前427~347年),古希腊三大哲学家之一。

《理想国》一书是柏拉图的一篇重要对话录,对话录里柏拉图以苏格拉底之口通过与其他人对话的方式设计了一个真、善、美相统一的政体,即可以达到公正的理想国。

书中是苏格拉底与辨友的辩论。

苏格拉底盛名已久,勿需介绍,但有一点必须说明,苏格拉底一生未留著作,其思想精髓是通过柏拉图之笔得以传承,仅存19篇,《理想国》一书观点是苏格拉底或柏拉图思想尚待考证,亦无从考证,但可以确定的是这本书应是两者思想的融合,是苏格拉底之语,又是柏拉图之笔,但更多的人则倾向于是柏拉图把自己的治国理想渗透于其中。

《理想国》涉及柏拉图思想体系的各个方面,包括哲学、伦理、教育、文艺、政治等内容,主要是探讨理想国家的问题。

柏拉图的理想国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乌托邦。

在他的理想国里统治者必须是哲学家,他认为现存的政治都是坏的,人类的真正出路在于哲学家掌握政权,也只有真正的哲学家才能拯救当时城邦所处的危机。

这种信念构成了柏拉图成熟的政治哲学体系的核心。

在他的眼里“哲学家”有着特殊的内涵。

他认为哲学家是最高尚、最有学识的人,而这种贤人统治下的贤人政体就是最好是政体。

所以,只有建立以哲学家为国王的国家才是最理想的国家。

这个国家就是存在于天上的模范国家。

在他看来,哲学家的本质是具有知识,具有智慧、正义、善的美德,只有哲学家才能达到对国家最高理念的认识,即对“善”的把握,而其他人也只能把握“意见”而已。

治国作为一门知识,也只有哲学家才能掌握它,进而有资格执政,也就是说只有哲学家才能达到对于国家理念的认识,知道“理想国”应该怎样组织、怎样治理。

这样,所谓哲学家执政,就被柏拉图理解为高超的智慧、真实的知识、完美的德行和绝对最高权力的结合。

他坚信只有哲学家才可拯救城邦和人民,哲学家是理想国必然的统治者。

人类追求的正义与善就是柏拉图理想国的主题,他认为国家、政治和法律要朝向真正的存在并与人的灵魂相关才有意义。

《理想国》书评

《理想国》书评

《理想国》书评张磊“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这个是我们东方的陶渊明给我们描绘的理想国,从本质上来说,陶渊明给我们呈现的这个不受外界干扰的世界还是跟柏拉图的有很大的差别的。

最近闲来无事,翻阅书架上已经落满了灰尘的《理想国》。

这部《理想国》介绍了柏拉图在思想体系的各个方面。

最开始的时候自己是一直都不喜欢这种哲学类的书籍,因为觉得这些书都是讲的是精神层面和思想层面。

自己对这些书都不是特别的感兴趣,简单地认为这些书讲的东西都十分的空洞,没有事实依据,只是仅仅的思想方面的理论知识。

但是现在随着自己年龄的增长,随着自己的人生阅历的增长自己渐渐的发现,还是需要这种理论层面,思想方面的知识。

因为自己知道这方面的知识是自己所欠缺的,是在生活中得不到的。

自己查自己的生活中,也会渐渐的发现,其实我最需要的,我们最需要的,还是哲学方面,思想层面的知识;来提高我们对生活的认知。

理想国一书讲的是柏拉图式的哲学,我们学习哲学知识,可以通过对理论的学习,让我们发现社会的弊端,对旧制度和旧思想进行批判,更新我们的思想观念,解放我们的思想,让我们更加明确明晰的认识这个世界,在这个世界中,更好的生存下去。

哲学的力量更能够指导我们生活的更加美好,哲学是与我们所处的自然与社会密切相关的,并且自觉,或者是不自觉的,影响我们的学习生活,并且对我们的学习生活进行有益的指导。

哲学的价值和哲学的意义到底是什么?这个就是我近一段时间一直在思考的一个问题。

我想现在,《理想国》一书已经给了我答案。

自己现在学习哲学就是为了更好的生活,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提高自己对着世界的认知,让我们知道现在这个社会能够给予我们的一切,让我们知道这个社会还需要我们去做些什么?这些简简单单的内容就是我读《理想国》最初的想法。

只要能够解决现在我心中的简简单单的疑惑,我这本书就算没有简简单单的翻阅,就会有很大的收获了。

名人关于理想国的书评

名人关于理想国的书评

名人关于理想国的书评
【最新版】
目录
1.引言:名人书评的作用和意义
2.名人书评中关于理想国的不同观点
3.对名人书评的反思和总结
正文
书评是文学批评的一种形式,是对作品的深度解读和评价。

在众多书评中,名人书评因为其知名度和影响力,往往能够引起更多人的关注。

在名人关于理想国的书评中,我们可以看到不同的观点和思想碰撞,这对于我们理解和认识理想国有着很大的帮助。

在名人书评中,关于理想国的观点各异。

有的人认为理想国是一个公平正义的社会,如柏拉图的《理想国》中所描述的那样,国家应该是理性的,个人的利益应该服从整体的利益。

也有人认为,理想国并不存在,因为人类的本性决定了我们无法达到完美的境界。

比如,在《人类简史》一书中,作者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不断妥协和调整的过程,理想国只是一个幻想。

然而,无论哪种观点,都不能否认理想国在我们心中的地位。

它像是一个目标,激励我们不断前进,追求更好的社会。

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理想国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

在现代社会,我们可能更加关注个人的权利和自由,而在未来,我们可能更加关注环境的保护和人工智能的发展。

总的来说,名人关于理想国的书评是一种宝贵的资源,它能够帮助我们理解和认识理想国,也能够启发我们对未来社会的思考。

第1页共1页。

《理想国》读后感感想书评(精选5篇)

《理想国》读后感感想书评(精选5篇)

《理想国》读后感感想书评(精选5篇)《理想国》读后感感想书评(篇1)读完柏拉图的《理想国》,我对“何为正义”陷入了深深额思考中,到底何为正义呢?一位波某某君认为:正义的目标就是“物归原主”,使每个人得到其应有之物。

而实现这一目标的行为就是正义,让好人得到应得的,从坏人处拿回他们非分之有——也即锄强扶弱,惩恶扬善。

但我想问:怎么判定一个人是“好人”还是“坏人”呢?怎么判定一件事物,到底是谁的应有之物呢?每个人站在自我的立场,当然会尽一切可能地谋求一切可谋求的利益。

几乎没有人会认为自己是“坏人”的,也几乎很少有人认为自己谋求利益最大化的努力是不义的。

每个人所谋求的利益是有交叉的,那么当这种冲突产生的时候,当然双方都会认为自己是在取得应有之物,自己是有理的一方,是正义的一方,公婆皆有理,那么谁来仲裁呢?仲裁者以某种标准来维护了“正义”,那谁又规定了这种标准就意味着“正义”了呢?另一位“辩手”塞某某君认为:正义,就是强者的利益!他不否认统治者与被统治者在某些方面存在利益的一致性,比如在涉及对外关系的问题上——像外敌入侵等,当权者或许会站到国民整体的利益代表的立场上,美其名曰代表民族或国家的利益。

但这就像放羊的人跟羊群的关系一样,牧羊人保护羊群是为了更好地薅羊毛。

正义,是维护强者的利益,所以它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

于是会出现“窃钩者诛,窃国者诸侯,诸侯之门而仁义存焉”(庄子语)的差别对待。

正义是一群人对另一群人的暴政,是统治者们实行暴政的道义工具。

苏格拉底的废话我们依然不谈。

这个论述我其实是比较赞同的。

波君谈的是社会层面,或者说是道德层面的“正义”,塞君谈的则是政治层面的“正义”。

我认为呢,这个问题可以分三个角度:一,人类社会的和谐运行势必要求既定规则的存在。

法律、伦理、道德,都是规范人际关系的制度工具,而它们都是对于是否对错的价值判断。

这个对与错,也即“正义”与“不义”,或许并不是统治者为巩固政权而设定的,是先其而存在的,统治者要明确它、捍卫它,目的是维持社会秩序。

名人关于理想国的书评

名人关于理想国的书评

名人关于理想国的书评摘要:一、理想国的概述二、名人对理想国的评价三、理想国的现实意义四、理想国在现代社会的启示五、结论正文:《理想国》是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的一部哲学对话体著作,它主要探讨了正义、政治、道德、教育等诸多方面的问题。

通过对理想国的构建和描绘,柏拉图试图寻找一个理想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秩序。

本文将结合名人的书评,对《理想国》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解读。

一、理想国的概述《理想国》分为十个部分,主要围绕着对话的形式展开。

在书中,柏拉图提出了一个理想的政治制度,即哲人王制。

在这个制度下,国家的统治者应该是那些拥有智慧和德行的人,他们为了共同的利益而摒弃私欲。

柏拉图认为,只有在这种制度下,国家才能实现真正的正义和公平。

二、名人对理想国的评价许多名人对《理想国》这部著作给予了高度评价。

美国哲学家罗素认为,《理想国》是西方哲学史上的一部杰作,它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德国哲学家黑格尔也表示,《理想国》是柏拉图哲学思想的巅峰之作,对道德、政治和教育等领域都提出了独到的见解。

三、理想国的现实意义尽管《理想国》描绘的是一个理想的政治制度,但它对现实社会仍具有很大的启示意义。

在现代社会中,政治制度的设计和改革仍然需要借鉴《理想国》中的思想。

例如,政治家们应该追求智慧和德行,摒弃私欲,为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而努力。

此外,教育也是《理想国》关注的重点,它提倡培养公民的道德品质和批判性思维,这对于现代教育改革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四、理想国在现代社会的启示《理想国》中的一些观点在现代社会仍然具有很高的价值。

例如,柏拉图提倡国家的统治者应该具备智慧和德行,这在现代政治中仍然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书中关于正义、公平、自由等价值的讨论,对于现代社会中的政治伦理和道德观念也具有启示作用。

五、结论总之,《理想国》是柏拉图的一部重要哲学著作,它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虽然《理想国》描绘的是一个理想的政治制度,但它对现实社会仍具有很大的启示意义。

理想国书评

理想国书评

理想国书评《理想国》书评柏拉图是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是西方客观唯心主义的创始人,其哲学体系博大精深,他是苏格拉底的学生,亚里士多德的老师。

《理想国》一书就是他的经典著作之一,是柏拉图记录的一篇重要对话录,对话录里柏拉图以他的老师苏格拉底之口通过与他人对话的方式设计了一个真、善、美相统一的政体,即可以达到公正的理想国。

《理想国》就是苏格拉底在雷埃夫斯港一个朋友的家里,与一帮青年的辩论记录。

他们论国家兴亡之原理,抒哲学家之情怀。

分析了五种国家政体,但是只有一种不是现在深深的罪恶之中,那就是他的理想国。

而其余的政体,即斯巴达政体、寡头专制、民主政体和僭主政体,在本质上皆沉迷于罪恶之中。

苏格拉底一生未留著作,他把他的思想消耗在口头语言之中,与大约同时代的孔子一样,述而不作。

他的学生柏拉图在跟随老师的过程中,像个现代秘书一样,随时记录他的谈话,他的思想精髓通过柏拉图之笔得以传承。

因此,《理想国》一书的观点是柏拉图的思想还是苏格拉底的思想,便出现了歧义。

有些人认为这是苏格拉底的思想,而他的学生柏拉图只是根据他记录的对话和观点编著了此书,但更多的人认为是柏拉图把自己的治国理想渗透于其中。

但我认为这其中可以确定的是这本书应该是两者思想的融合,既是苏格拉底之语,又是柏拉图之笔。

出生于王族的柏拉图曾一度在西西里岛的锡拉古城,进行理想国建立的实践,但因国王亲属的篡权而失败,本人也被卖入了奴隶市场。

《理想国》一书共十卷,本书从“庙会上来的访客”“老人很痛苦吗”“家产与晚年的幸福”等日常生活琐事的辩论,由浅及深延伸到“四种政府以及‘荣誉政治’”“极权暴君政体”“理想国里的理想公民”等城邦各种政体与理念的辩论,从个人的正义到国家的正义,在这场辩论中,他们探讨了哲学、政治、伦理道德、教育、文艺等等各个方面的问题。

这其中给我印象较为深刻的是幼儿教育这一部分。

一个理想的城邦少不了教育,而对一个人的教育的最好时期是在幼儿。

柏拉图重视教育对人的影响,强调要从小接受教育,他提出要用体育训练身体,用音乐训练精神,用故事培养情操。

理想国的点评

理想国的点评

理想国的点评打开书本,走进作者苏格拉底的心灵,品味字里行间散发出的智慧与幽默。

苏格拉底和他的学生在城邦共同体中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呢?书中的这一段,很值得品味。

在《理想国》中,苏格拉底就像一个超越时空的哲学家,把一群充满智慧的年轻人带到另一个世界。

在那里,没有战争,也不需要追随国王,人们从精神到肉体都处于一种完美的状态之中,相亲相爱,其乐融融,是何等惬意的生活啊!但是,当时雅典面临着内忧外患的窘境,人民挣扎在水深火热之中,过着悲惨的生活。

苏格拉底经常告诉学生:“如果现在你去雅典街头问路,肯定会听到许多无奈的回答。

”原来,现实生活中,这里的人们早已习惯了战争、奴役、痛苦的生活。

苏格拉底认为,这些痛苦、无奈的根源来自于人们缺乏信仰,只有有了坚定的信仰才能过上幸福、快乐的生活。

于是,苏格拉底提出,建立一个理想国度——即使它不富裕,也比现在更加幸福、更加美好。

学生们对此表示强烈反对,他们说,这不可能,无论怎样,我们都要做奴隶主的附庸,谁愿意成为奴隶呢?然而,面对学生的疑惑与质疑,苏格拉底严肃地说道:“这些话在目前是毫无意义的。

但是,一旦再过50年,人类将会忘记今天的痛苦,会赞颂我们的美德。

”是的,当我们今天因为工作而忙碌奔波时,也许,到时候,一个“每天辛勤劳动的人”会受到人们的称赞。

这,也许就是真正的幸福。

在生活中,一切皆有可能。

只要我们肯付出努力,便可以收获丰硕的果实;只要我们勇敢地直面挫折,便会收获新的希望。

《理想国》中的苏格拉底并没有找到答案,而且给我们上了一课:必须培养美德,才能够使我们免于陷入贫穷和绝望。

是啊,在艰难险阻中,许多人对生命失去了信心,可是有人依然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让自己的生命焕发光彩,变得更加有价值。

我们需要有梦想,有远大的志向,用行动去实现梦想,用不懈的努力去拼搏奋斗。

我们还应该拥有梦想,梦想在我们遇到挫折时,激励我们继续前进。

鲁迅先生曾说过:“希望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这就像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理想国》读后感

《理想国》读后感

《理想国》读后感
《理想国》是一部哲学经典,它由柏拉图所写,旨在探讨理想国的构建和治理。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深感其思想的深邃和广博,同时也对理想国的概念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首先,我认为柏拉图的理想国理念是一个完美的社会模型,它强调了公正、智慧、勇敢和节制等价值观念的重要性。

在这个社会中,每个人都会根据其能力和天赋扮演不同的角色,共同维护整个社会的利益。

这种社会模型的理念在当今社会仍然具有重要意义,它提醒我们要尊重每个人的权利和尊严,同时也强调了社会的整体利益的重要性。

其次,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探讨了哲学家的作用和地位。

他认为,哲学家是理想国的领导者,因为他们具有智慧和真理的追求精神。

只有哲学家才能真正理解国家的本质和运作机制,从而制定出公正和合理的法律和政策。

这种对于哲学家作用和地位的探讨,让我重新审视了知识和智慧的价值,也让我更加深入地理解了领导者的角色和责任。

最后,我认为《理想国》对于教育和人才培养的重要性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柏拉图认为,教育是培养优秀人才的关键,同时也是实现理想国的必要条件。

通过良好的教育,人们可以获得智慧、真理和美德,从而为整个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这种对于教育和人才培养的重视,让我更加深入地理解了教育的价值和意义,也让我更加注重个人素质的提升和成长。

总的来说,《理想国》是一本极具启发性的著作。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对理想国的概念、哲学家的作用和地位以及教育和人才培养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我相信这本书对于每一个关注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的人都会有很大的帮助和启示。

理想国读后感名著书评五篇

理想国读后感名著书评五篇

理想国读后感名著书评五篇《理想国》读后感名著书评1知道柏拉图的人几乎都知道《理想国》这本书,这本书不仅详细记载了古希腊的经济、政治、文化,更以对话体完整的表达了柏拉图的哲学见解和政治理想,在世界哲学史上、政治史上都是一份珍宝。

这个学期,我用心的读完了电子杂志版的《理想国》,感觉既有启发又有异议。

看这本书,会被苏格拉底睿智、深邃的思考所折服,他的狡辩不仅教对手难以招架,也让读书的人难以跟上他飞速、机智的思维。

柏拉图借苏格拉底的辩论一步步将自己客观唯心主义的哲学思想完整表达出来,同时通过对城邦的哲学、道德、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等方面的争论,设定了一系列的制度和规定,并在辩论中不断完善,一步步建立了他心目中的“理想国”的蓝图,向世人展现了自己的政治理想。

《理想国》传达了作者的政治理想。

柏拉图心目中的理想国实质应该是封建贵族专制的奴隶制国家。

这个国家一定是智慧的、勇敢的、克制的和正义的。

在这个理想的城邦中,人被分为三等:掌握哲学思想的贵族统治者、掌握武力的武士阶层,还有奴隶身份的广阔平民。

柏拉图认为国家权力应掌握在哲学家的手中,哲学家必须是有护卫国家的智慧和能力的人,同时也是一些真正关怀国家利益的人,只有这样才有利于城邦的正义。

而代表勇敢的武士应努力维护城邦的安全,并维护统治者的任何决定。

同时,他认为掌权者和被统治者间应保持和谐、团结的关系,被统治者要服从统治者的所有政策,这样,才做到了克制和正义。

柏拉图描绘的这一理想蓝图,满怀着向往,被后来的空想主义者所向往。

《理想国》读后感名著书评2与前面一样,读到这里,我又有了一些和柏拉图相左的见解。

柏拉图觉得:为加强思想统治,应该不惜操纵所有艺人,阻止他们不管在绘画或雕刻作品里,还是建筑或任何艺术作品里描绘邪恶、放纵、卑劣、龌龊的坏精神,“哪个艺人不肯服从,就不让他在城邦中存在下去”。

但是,我认为:世界上善与恶、美与丑、正义与邪恶,都是相对应而存在的。

因为有恶,人们才可以感受到善;因为有丑,人们才能体会到美;因为邪恶的存在,人们才追求正义。

《理想国》点评

《理想国》点评

《理想国》点评《理想国》是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创作的一部哲学对话体著作,以其深邃的思考、卓越的智慧和独特的理念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以下是对《理想国》的点评:一、理论价值《理想国》作为一部探讨理想政治和理想社会构想的哲学著作,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

柏拉图通过对话的形式,深入探讨了理想国家的构建、治理和正义,提出了哲学家统治的观念,并强调了教育的重要性。

这些思想不仅在当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而且对后世政治哲学、教育学、社会学等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思想深度《理想国》展现了柏拉图对人类社会和个人生活的深刻思考。

柏拉图认为,理想国家应该是建立在自由公民等级分工的基础上的,这种分工和等级制度是为了实现整个国家的和谐与正义。

他提出的四种道德和三种灵魂等级的观念,为我们理解人类社会的本质和人的本性提供了独特的视角。

同时,柏拉图对教育的重视也体现了其对人类发展的深刻洞见。

三、现实意义尽管《理想国》所描述的理想国家在一定程度上带有乌托邦的色彩,但其对现实社会的启示和批判仍然具有重要意义。

柏拉图通过对理想国家的构建和治理的探讨,揭示了现实社会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和弊端,如权力腐败、社会不公、道德沦丧等。

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影响了社会的和谐与稳定,也阻碍了人类的发展和进步。

因此,《理想国》对于我们反思现实社会、寻求改进之道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四、局限与不足尽管《理想国》具有极高的理论价值和思想深度,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和不足。

首先,柏拉图所描述的理想国家过于理想化,忽略了现实社会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其次,其对女性地位和角色的看法存在一定的偏见和局限,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理论的全面性和普遍性。

此外,《理想国》的文风较为晦涩难懂,对于普通读者来说存在一定的阅读难度。

综上所述,《理想国》是一部具有极高理论价值和思想深度的哲学著作,对于我们理解人类社会和个人生活、反思现实社会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其存在的局限和不足,以更加全面和客观的态度来评价和借鉴其思想。

《理想国》书评

《理想国》书评

《理想国》书评豆瓣•哲学和政治本身就存在这对立。

城邦的政治生活需要的是驯服的公民,而非反叛的哲人。

公民的德性和哲人的德性是两种不同的德性,一种是政治的或者说是肤浅的美德,它符合现实生活和政治生活;另一种是真正的美德,它在哲学生活中得到充分的体现,思考和批判的精神被发挥的淋漓尽致。

政治生活中的美德需要一种具有野心的特质,而哲学生活中的美德则是以思想的纯洁性为前提。

在思想还未被世俗玷污之下去对真理进行追求和探索。

所以,哲学和政治生活从根本上来说就是不相容的,哲学为了维护自己的绝对自由,必然要嘲笑和怀疑并且批判一切,因此哲学对于政治尤其是政权是十分危险的,甚至是有颠覆性的。

但是,再联想到苏格拉底的死,又是另一番解释。

从苏格拉底安然赴死上看,它是一个热爱秩序和安全的人,从哲学上看,他的死说明了“政治确实不是最高贵的,但它是首要的。

”所以,最终在哲学与政治发生冲突的情况下,苏格拉底毅然选择了死亡。

这表明它又回到了洞穴,这是他证明政治重要性的方式。

事实上,尽管哲学生活的意义和地位远远高于政治生活,但不一定要通过颠覆政治社会来达到,相反,应该尽可能的改善政治社会,因为始终都是那句话“政治不是最高的,却是最先的,因为它是最紧迫的”。

•眼睛有性质不同的两种迷盲,它们是由两种相应的原因引起的:一是由亮处到了暗处,另一是由暗处到了亮处。

凡有头脑的人也都会相信,灵魂也能出现同样的情况。

他在看到某个灵魂发生迷盲不能看清事物时,不会不加思索就予以嘲笑的,他会考察一下,灵魂的视觉是因为离开了较光明的生活被不习惯的黑暗迷误了的呢,还是由于离开了无知的黑暗进入了比较光明的世界,较大的亮光使它失去了视觉的呢?于是他会认为一种经验与生活道路是辛福的,另一种经验与生活道路是可怜的。

知识是每个人灵魂里都会有的一种能力,而每个人用以学习的器官就象眼睛。

整个身体不改变方向,眼睛是无法离开黑暗转向光明的。

同样,作为整体的灵魂必须转离变化世界,直至它的"眼睛"得以正面观看实在,观看所有实在中最明亮者,即我们所说的善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希腊人崇尚英雄,所以“一个士兵如果在战场上勇敢超群,英名远扬,他应当首先受到战场上战友们的致敬,然后再受到少年和儿童的致敬”,“他应该吻每一个人,并且被每一个人所亲吻”,“在该战役期间他要爱谁,谁都不准拒绝。

理由是:如果他在爱着什么人(男的或女的),他就会更热切地要赢得光荣”。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苏、格两人的讨论俨然已经规划出一个培养英雄的完整体系。

于是第八卷一开始就有:“到这里我们一致同意:一个安排得非常理想的国家,必须妇女公有,儿童公有,全部教育公有。

不论战时平时,各种事情男的女的一样干。

他们的王则必须是那些被证明文武双全的最优秀人物。


读完这一卷时,我突然想到了洪秀全的太平天国,似乎有些可笑。

洪秀全想建立一个太平的“天国”,或许正是其心中的“理想国”吧。

他以上帝使者的身份,“均田亩”,令“天下人人不受私”,设女官(护卫者?),实施妇女儿童“公有”制。

一招一式,还很像那么回事的。

然而,洪秀全不是苏格拉底,充其量一个“农民皇帝”;太平天国不是古希腊,不过是个“农民王朝”。

一个“农民王朝”代替另一个“农民王朝”,换汤不换药罢了。

在第六、第七两卷中,柏拉图提出了他的理念论和认识论学说,讨论了哲学王与城邦的关系和哲学王的形成。

在一个正义的城邦里,哲学王应该成为统治者,因为哲学王是“能把握永恒不变事物的人”,“永远酷爱那种能让他们看到永恒的不受产生与灭亡过程影响的实体的知识”,“天赋具有良好的记性,敏于理解,豁达大度,温文而雅,爱好和亲近真理、正义、勇敢和节制”。

我想,如果一个人真的具备这些品质,的确纵是玛摩斯也无法挑剔了。

这时阿得曼托斯参与进来,提出了哲学家是怪人,对城邦无用的观点。

苏格拉底用了一个船长的譬喻说明了一个真正的哲学家在城邦中的处境。

在现实中,哲学家之所以不受欢迎,一方面“哲学这门最可贵的学问是不大可能得到反对者尊重的”而这些反对者掌握着城邦的统治;一方面,“使哲学蒙受最为巨大最为严重毁谤的还是那些自称也是搞哲学的人”,他们玷污了哲学的名声,自然也搞臭了哲学在人们心中的地位。

成为一个哲学家是要具备天性的,勇敢、大度、聪敏、强记是这种天赋所必具的品质。

如果一个人具备所假定的哲学家的天赋,并且得到了合适的教导,必定会成长而达到完全的至善,然而,这些配的上哲学的人会受到环境的败坏,因而离弃了哲学,“使她孤独凄凉”。


以,“剩下来配得上研究哲学的人就只有其中微乎其微的一部分了:他们或是出身高贵又受过良好教育的人处于流放之中,因而没受到腐蚀,
依然在真正地从事哲学;或是一个伟大的灵魂生于一个狭小的城邦,他不屑于关注这个小国的事务;少数人或许由于天赋优秀,脱离了他所正当藐视的其他技艺,改学了哲学;还有一些人,也许是我们的朋友塞亚格斯的缺陷束缚了他们,须知就塞亚格斯而言,背离哲学的所有其他条件都是具备的,但是他病弱的身体使他脱离了政治,没能背离哲学。


那苏格拉底所谓的“理想国”是不是现在不会有,过去不曾有,将来也决不可能有的呢?针对众人的疑问,苏格拉底给出了其“理想国”存在的可能条件:“只有在某种必然性碰巧迫使当前被称为无用的那些极少数的未腐败的哲学家,出来主管城邦(无论他们出于自愿与否),并使得公民服从他们管理时,或者,只有在正当权的那些人的儿子、国王的儿子或当权者本人、国王本人,受到神的感化,真正爱上了真哲学时——只有这时,无论城市、国家还是个人才能达到完善。


第六卷的末尾和第七卷的开头,苏格拉底用一系列的比喻来论证可知世界和可感世界。

将世界二重化,分为可知世界和可感世界,是柏拉图整个哲学的出发点和基本原则。

于是有了著名的日喻、线喻和洞喻。

“日喻”即太阳之喻。

犹如可感的事物世界由太阳所主宰,可知的理念世界由“善的理念”所统治。

万物之所以有可见性,眼睛之所以有视力,都是因为有太阳。

同理,理念之所以有可知性,心灵之所以有认识理念的能力,皆因“善的理念”的存在。

“这个给予知识的对象以真理给予知识的主体以认识能力的东西,就是善的理念,它乃是知识和认识中的真理的原因”,比其它理念“具有更大的价值,更高的荣耀”。

“线喻”即线段之喻。

在“日喻”之后,柏拉图进一步用“线喻”形象而明晰地说明了两个世界及其关系:“用一条线来代表它们:把这条线分成不相等的两部分,然后把这两部分的每一部分按同样的比例再分成两个部分。

假定第一次分的两个部分中,一个部分相当于可见世界,另一个部分相当于可知世界;然后再比较第二次分成的部分,以表示清楚与不清楚的程度,你就会发现,可见世界区间内的第一部分可以代表影象。

所谓影象我指的首先是阴影,其次是在水里或平滑固体上反射出来的影子或其他类似的东西”。

可见世界的第一部分是影像,第二部分是影像的原本,即具体事物,这两部分有不同的真实程度,摹本之于原本,正如意见领域之于知识的领域。

可知世界的第一部分是数理理念,即几何、数学及相近学科的研究对象,第二部分是伦理理念,指人的理性自身凭借辩证法的力量而认识到的那种东西,包括美、正义、勇敢等,最高的理念是善。

与上述两大世界四个层次相适应,人的灵魂也有四种不同的功能,从低到高依次为猜想、相信、推论和理智。

第七卷的开头便是最为精彩的“洞喻”。

“洞喻”即洞穴之喻。

一群人犹如囚徒世代居住在洞穴里,由于被锁住而不能走动、回头和环顾左
右,只能直视洞壁的情景。

他们身后有一堆火在燃烧,火与人之间有一堵矮墙,墙后有人举着木偶走过,火光将木偶投影在他们面对的洞壁上,形成了变动的影像。

由于他们长期看着这些影像,便以为是真实的事物。

但是如果有一个囚徒挣脱锁链,回头第一次见到火光,虽然一时会刺眼眩目,但经适应后他就会分清影像与木偶,并明白木偶比影像更真实。

如果他被人拉出洞外,第一次看到太阳下的真实事物,也会再次眼花缭乱,先见到阴影,再看水中映象,进而看事物,最后抬头望天,直接见到太阳,这才知道太阳是万物的主宰。

“现在我们必须把这个比喻整个儿地应用到前面讲过的事情上去,把地穴囚室比喻可见世界,把火光比喻太阳的能力。

如果你把从地穴到上面世界并在上面看见东西的上升过程和灵魂上升到可知世界的上升过程联想起来,你就领会对了我的这一解释了,既然你急于要听我的解释。

至于这一解释本身是不是对,这是只有神知道的。

但是无论如何,我觉得,在可知世界中最后看见的,而且是要花很大的努力才能最后看见的东西乃是善的理念。

我们一旦看见了它,就必定能得出下述结论:它的确就是一切事物中一切正确者和美者的原因,就是可见世界中创造光和光源者,在可理知世界中它本身就是真理和理性的决定性源泉;任何人凡能在私人生活或公共生活中行事合乎理性的,必定是看见了善的理念的。


可见,“洞喻”与“线喻”的实质是一样的,都是为了论证两个领域及其各自等级层次的区分。

通过一系列的论证和比喻,柏拉图终于完成了他关于两个世界的区分,从而建立起他的理念世界。

人们要获得美的认识,就不能靠美的人物、美的木偶、美的建筑、美的风景或美的图画等事物,因为它们总是相对的,不可能十全十美,也不可能永远美丽,只有去把握美自身即美的理念,它才是永恒的、绝对的、无限的。

“一切以人为本”,要建立柏拉图心目中的那种理想国,非得有哲学王诞生不可。

应该如何进行教育才能培养出哲学家来实在是个让人头痛的问题,正所谓“千军易得,一将难求”。

第七卷里为那些将来要成为哲学家的好苗子们,列出了一张从初等到高等教育的课程表:初等的文艺教育和体育教育→代数学→平面几何→立体几何→天文学→音乐→辩证法。

学习辩证法才是最重要的,以上都是为学习辩证法而做的准备。

只有辩证法有能力让人看到实在,辩证法是唯一的这种研究方法,能够不用假设而一直上升到第一原理本身,以便在那里找到可靠根据的。

当灵魂的眼睛真的陷入了无知的泥沼时,辩证法能轻轻地把它拉出来,引导它向上,同时用上面所列举的那些学习科目帮助完成这个转变过程。

相传柏拉图所建学园的门楣上写着这样的铭文:“不懂几何者莫入此
门”,可见柏拉图对数学这门“自然科学的皇后”、“大脑理性思维的体操”科学的重视。

在谈论音乐时,他提出“应该用心灵听音乐,而不是耳朵”,我想,单用耳朵听音乐,会错过音乐的深邃;单用心灵听音乐,会失去音乐的激情和灵魂。

当柏拉图的理想国——正义的城邦建立完毕,他终于可以提出自己思想的核心了:“哲学家应该为政治家,政治家应该为哲学家。

哲学家不应该是躲在象牙塔里死读书而百无一用的书呆子,应该学以致用,去努力实践,去夺取政权;政治家应该对哲学充满向往,并不断地追求自己在哲学上的进步,并利用哲学思想来管理民众。


我想到,如不是生活在古希腊那样盛行辩论的国家,又怎能出如此英才。

古希腊人讨论哲学问题,追昔抚今,而现代的一些人整日为名利所累,真令人扼腕叹息。

《理想国》这本书应该是常读常新的,当我当我经历了许多事,见过了许多美好的和丑恶的事物,心情变得苍凉起来时,相信对这本书的理解一定会更加深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