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班级日常管理 培养学生良好习惯
班主任工作培养学生好习惯具体内容及措施
班主任工作培养学生好习惯具体内容及措施班主任的工作是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帮助他们养成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学习方式。
下面是班主任可以采取的具体内容和措施。
1.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班主任可以定期组织卫生日,让学生一起清扫教室、整理书桌,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同时,班主任可以定期开展卫生知识讲座,让学生了解卫生的重要性和正确的卫生方法。
2.培养学生良好的饮食习惯班主任可以组织学生参加营养讲座或者邀请营养师来学校为学生提供饮食指导。
另外,班主任可以定期组织班级活动,鼓励学生带上健康的食品,避免食用垃圾食品,培养健康的饮食习惯。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班主任可以定期组织学习方法讲座,给学生分享一些高效的学习方法和技巧。
班主任还可以制定学习计划和学习小组,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同时,班主任可以定期组织学习小测验,及时发现学生的学习情况,帮助他们改进学习方法。
4.培养学生良好的交往习惯班主任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活动,在团队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班主任还可以定期组织班级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增强他们的社交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5.培养学生良好的时间管理习惯班主任可以为学生规定学习计划和作息时间,督促他们按时完成作业和复习。
班主任还可以组织学生参加时间管理讲座,向学生介绍一些时间管理的技巧和方法。
同时,班主任可以鼓励学生制定个人时间管理计划,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时间管理习惯。
总之,班主任在培养学生良好习惯方面可以通过开展卫生、饮食、学习、交往和时间管理等方面的活动和讲座来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
此外,班主任还需要做好学生的榜样,用自己的言行教育和引导学生,帮助他们形成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学习方式。
班级管理塑造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班级管理塑造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班级管理在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良好的班级管理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自律、负责任和合作的行为习惯,以提升他们的学习效果和社交技能。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探讨班级管理如何塑造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
一、建立积极的班级文化良好的行为习惯源于积极的班级文化。
教师可以通过制定规章制度、举办集体活动和营造友好的学习氛围来塑造积极的班级文化。
例如,制定班级管理规范,明确学生在课堂上的行为要求和互相尊重的准则,以建立一个和谐有序的学习环境。
同时,组织一些集体活动,如班级聚餐、户外拓展活动等,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培养他们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
二、提供积极的激励机制激励是引导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有效手段。
教师可以设立一些积极的激励机制,鼓励学生主动参与班级活动和表现出良好的行为。
例如,可以设立班级奖励制度,对在学习上取得进步、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帮助他人的学生进行表彰和奖励。
此外,教师还可以定期与学生进行个别谈话,及时表扬和肯定他们的优秀表现,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积极性。
三、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良好的沟通是班级管理的关键。
教师应与学生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关注点。
例如,教师可以定期组织班会或者一对一面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生活状态,并及时解决他们遇到的问题。
同时,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提出建议和意见,在班级决策中给予他们一定的参与权,以增强他们的参与感和责任感。
四、设立明确的目标和期望良好的行为习惯有赖于明确的目标和期望。
教师可以与学生共同制定学习目标和班级规划,帮助他们明确自己的方向和努力方向。
例如,可以在每学期开始时,与学生一起制定个人学习目标,并制定相应的计划和措施。
同时,教师还可以与学生共同讨论并制定班级规章制度,明确大家在班级中应该遵守的行为准则和价值观。
五、培养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是他们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
教师应该鼓励学生主动参与班级事务和管理,培养他们的自我管理意识和能力。
加强班级管理,带领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规范
加强班级管理,带领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规范2023年了,班级管理的重要性愈发凸显。
教育部门不断推行班级管理优化方案,为学生提供更有利的学习环境,并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规范。
一、班级管理的重要性班级作为学生学习和生活的重要场所,班级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的成长。
班级中,教师起着重要的引导和管理作用,协调班级关系,规范学生的行为和言语,保证学生的安全和健康。
对于学生而言,班级是学习的第一现场,班级管理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是培养学生良好学风和行为习惯的重要保障。
二、加强班级管理需要从哪些方面入手?1. 班级管理优化方案的落实。
教育部门要加强班级管理,建立管理和带领学生形成良好习惯的优化方案。
这些方案需做到定期评估和完善,并通过网络平台、学生家长会议等渠道广泛宣传和实施。
2. 教师管理的加强。
教师是班级管理的关键,必须具备严谨敬业的态度和严格的纪律,为学生做出典范。
同时,班主任还应充分发挥引导作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3. 班级文化的营造。
班级文化是学生内心世界的代表,需要教师和学生一起努力去营造。
班级文化不仅指学生的共同语言、行为、共同爱好等方面,还应注重文化价值体系的建设和学生个性与相互包容之间的关系。
只有形成良好的班级文化,才能有效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和成长。
三、教师如何带领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规范?1. 以身作则。
教师要求学生做到什么,自己要优先做到,让学生在榜样的引领下形成好习惯和行为规范。
2. 注重生活教育。
班级中的老师和同学是学生日常学习和生活的主要依托,教师要充分把握教育时机,利用课余时间对学生的生活进行有益指导。
引导学生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特别是注重饮食和生活卫生方面。
3. 实行班级化管理。
在学生中间建立小班级,在班级中进行学习和行为规范的教育引导。
班级内互相约束,形成相互监督相互支持的氛围,有效促进班级纪律的维持。
4. 制定明确的规章制度。
学生的学习和行为规范需经过班级教师讨论制定,学生通过制定的规章制度严格遵守学校的校纪校规。
小学班级管理中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策略
小学班级管理中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策略小学生是处在成长期的孩子,他们的习惯的养成对于他们今后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小学班级管理中培养学生良好习惯是非常重要的课题。
下面将从多个方面介绍一些可以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策略。
一、榜样示范老师在班级管理中应该成为学生的榜样。
老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所以老师要注意自己的行为举止,做到言传身教。
老师要严肃认真,热爱学生,对学生有耐心,能积极帮助学生,这些都对学生养成良好习惯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规范激励在日常班级管理中,老师应该建立起一套规范激励机制。
对于学生的优秀表现要及时给予表扬,可以用精美的奖状、奖品或其他形式的奖励来激励学生,让学生感受到良好习惯的好处。
而对于不良行为要及时制止和纠正,适时采取对应的处罚措施,让学生明白不良习惯会带来坏的后果。
三、良好家校合作要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家校合作至关重要。
老师要与家长密切配合,及时沟通学生在学校的表现和问题,让家长知道孩子的学习情况,让家长参与到孩子的教育中来。
家长和老师一起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才能在学校和家庭两个方面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习惯养成项目在班级管理中,可以开展一些习惯养成项目。
比如每周评选一位“文明小卫士”,每月评选一次“优秀学生”,在学校里设立一个“养成成长园地”,让学生在这里展示和分享自己的良好习惯。
通过这些活动的参与,学生会更加重视和自觉地养成良好的习惯。
五、激发学生自觉性在小学生的班级管理中,激发学生的自觉性也很重要。
可以通过开展一些有趣的活动和游戏,让学生自发地参与。
比如组织一次健康运动会、文化节或者艺术展,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成绩,从而激发他们的自觉性。
六、耐心教育在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过程中,老师需要有足够的耐心。
要明白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个性和特点,需要适当的时间去引导和培养。
不能因为学生没有立竿见影的成长而灰心丧气,而应该用耐心和耐心再培养教育。
七、欣赏和理解学生在班级管理中,老师也要学会欣赏和理解每一个学生。
班主任工作中的学生生活习惯培养
班主任工作中的学生生活习惯培养班主任是学校中负责指导和管理学生的重要角色,他们在学生的成长道路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学生的生活习惯对他们的学习成绩和未来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班主任在工作中应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
本文将探讨班主任在工作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生活习惯。
一、加强日常生活规范培养班主任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应加强对学生的生活规范培养。
首先,班主任可以组织学生班会,通过班会向学生宣讲校规校纪,强调守时、守纪、守序的重要性,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其次,班主任可以通过布置日常家务,如保持卫生、整理床铺等,培养学生的整洁习惯。
同时,班主任也可以带头示范,以身作则,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活观念。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作息习惯学生的作息习惯对他们的身体健康和学习效果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因此,在班主任的工作中,培养学生良好的作息习惯是必不可少的。
班主任可以每天早晨在班级广播中播放晨读音乐,鼓励学生早起,并告诉他们早起的好处。
此外,班主任还可以组织一些针对作息习惯的活动,如制定作息时间表,督促学生按时入睡,养成规律作息的习惯。
通过这些活动,班主任可以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作息观念。
三、引导学生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学习习惯的培养是学生取得好成绩的关键。
班主任应引导学生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首先,班主任可以帮助学生分析研究他们的学习时间表,找出学习时间分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意见。
其次,班主任可以定期组织学习小组,让学生互相监督和督促,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同时,班主任还可以提供一些学习技巧和方法,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果。
四、培养学生自律的习惯学生的自律能力对他们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班主任应通过工作帮助学生培养自律的习惯。
首先,班主任可以在班级管理中预设一些规则和惩罚措施,教育学生自觉遵守这些规则,并承担相应的责任。
同时,班主任还可以通过班级活动和校外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纪律观念,使他们养成自律的习惯。
班级管理与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
班级管理与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管理一所学校如同管理一个大家庭。
而班级管理则是这个大家庭中的一部分,它能够对学生的行为习惯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班级管理不仅仅是制定规章制度和纪律,也需要注重发掘学生们的潜能。
下面将从班级管理与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两方面来探讨该话题。
一、班级管理1.1 班委建设班委是班级中的核心人物,他们是老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纽带。
班委的选举应该遵循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
这样才能使班委更好地代表同学们的利益,领导班级的日常工作。
1.2 规章制度每个班级都有自己的规章制度,但是规章制度对于每个学生都应该有依据可知的明确条例。
为此,制订班级规章制度需广泛征求所有同学的意见,达成共识。
制定的规条需要符合学校的规章制度,而对违反规定的学生,也需给予相应的惩罚。
1.3 活动策划班级之间的活动,如春游、趣味运动会、文艺比赛等可以促进班级凝聚力和友情,在活动中体现和锻炼学生们的领导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同时也能切实锻炼学生团队协作精神,培养学生为人处事的能力。
二、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2.1 培养良好的习惯良好的习惯是在日常生活中形成的,通过师长、家长、同学的强力推导,学生的行为方式和修养会逐渐形成。
建议教师在课前某个时间段内,可以集中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如定时自检作业、分门别类地收拾教室卫生间、关注身体健康等等。
2.2 培养自信心和自律性自信心和自律性是相互关联的,自信和自律都可以通过训练来提高。
在班级中的训练方法可以通过学习、竞赛、演讲等方式来实现。
训练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律性,而且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精神。
2.3 培养责任心和团队公民意识班级是一个小团体,每位成员都应该有强责任心,充分参与团队工作,多做贡献。
在班级中,每一位同学都应该时刻关注着团队公民意识,关注班级的荣誉与形象。
班级中组织团队工作时可以对每位成员进行分工,培养每个学生的责任心和团队精神。
总结:班级管理与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是建立良好校园文化、构建和谐校园环境的突破口。
小学班级管理中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策略
小学班级管理中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策略班级管理对于小学生的发展非常重要。
如果班级管理得当,可以使学生拥有良好的习惯,如自觉遵守规则、互相尊重、关心他人等等。
以下是培养小学生良好习惯的一些策略。
1. 建立班级规则班级规则旨在建立起一套良好的行为规范,让学生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
班级规则应该包含学校和班级的规定,每一个规则都要点明要求以及后果。
如果有学生不遵守规则,老师可以引导他们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讨论如何改正错误,并参与制定遵守规则的办法。
这样可以让学生在执行规则的过程中感受到自己的重要性。
2. 奖励鼓励学生老师应该对学生的良好表现进行及时地表扬和奖励,这可以给学生积极的、肯定的,甚至是激励性的反馈。
如表扬学生上课认真听讲、课堂参与热情、完成作业及时、学习态度端正等。
这些奖励可以是口头的称赞、小礼物或者是应景的集体活动。
对于一些学习挣扎和行为不端的学生,也可以采用“加油鼓励”这种方式。
3. 让学生分享一些庆祝活动对于班里面的优秀表现,老师也可以组织庆祝活动以表达祝贺之意。
如班里有同学生日,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庆祝,让生日孩子感到班级是自己的家,感受到班级的温馨和温暖。
此外,还可以设立荣誉奖励,让学生有上台领奖的机会,以鼓励学生们更好地开展各项活动的积极性。
4. 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和友谊为了解决班级里的一些冲突,老师还可以采用尽量让学生自主解决的思路。
比如提出一些游戏、活动,锻炼并发展学生的合作能力。
特别是在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和各类活动时,建议老师引导学生在小组内互相协调,一人取得好成绩时,小组内所有成员都要分担责任,并为其庆贺。
同时也要简单介绍一些团队工作的理念,鼓励学生积极为集体着想,建立起友谊的基础。
5. 惩罚应有度如有学生在课堂中不听讲、违反规定、与他人争吵等不良行为,应及时地制止和惩罚。
但一定要在合适的度和方法下进行,不能太过强烈,更不能过于严厉或者过于独断专行,以免惩罚造成反效果或与学生产生不良情感关系。
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班级管理策略
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班级管理策略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是每个教师和学校的重要任务之一。
良好的行为习惯不仅有助于学生的学习和个人成长,还可以促进班级的和谐氛围。
本文将介绍一些有效的班级管理策略,以帮助教师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1. 树立明确的班规班纪:一个班级的良好行为习惯离不开明确的班规班纪,教师需要与学生一起制定一套积极、简洁、具体的班规班纪,明确了学生在班级中应遵守的基本行为规范。
这样的班规班纪应该经过全体同学一起商议制定,以确保大家对规则的理解和接受程度。
同时,教师应该及时对违规行为进行纠正并给予适当的惩罚或奖励,以增强学生对班级规则的遵守和尊重。
2.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良好关系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基础。
教师应该注重与学生进行良好的沟通,关注每个学生的需求和问题,并积极帮助他们解决。
此外,教师还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差异,并在教学中给予每个学生充分的支持和肯定。
当教师能够与学生建立信任和合作的关系时,学生更愿意遵守规则和积极参与班级活动。
3. 制定激励机制:激励机制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奖励制度,例如班级点名表扬、集体奖励或荣誉称号等,以奖励那些表现良好的学生。
同时,教师还可以建立一个良好的竞争氛围,让学生之间相互激励,以促进他们更积极地参与班级活动和课堂学习。
当学生意识到他们的良好行为将获得教师和同学的认可和奖励时,他们会更加努力去培养和保持这种行为习惯。
4. 预防和纠正问题行为:教师应该在班级管理中注重问题行为的预防和及时纠正。
通过制定明确的规则和行为期望,教师可以预先告知学生哪些行为是不被接受的,并明确给出相应的处罚措施。
同时,教师在发现学生有问题行为时,应立即进行纠正,并进行适当的反思和讨论。
此外,教师还可以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并寻求他们的支持和帮助,共同解决问题,提高问题行为的纠正效果。
5. 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团队合作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手段之一。
2024年班级学生好习惯养成教育总结
2024年班级学生好习惯养成教育总结
教育班级学生养成良好习惯是培养学生自律能力、提高学习效果和塑造健康人格的重要任务。
以下是2024年班级学生好习惯养成教育的总结:
1. 培养自律意识:学生应该培养自觉、自律的好习惯,如按时完成作业、遵守纪律、参与课堂讨论等。
教师可以制定学习计划和时间表,引导学生学会合理安排时间和管理自己的学习。
2.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应该学会高效学习,如预习、复习等。
教师可以教授学习方法和技巧,帮助学生建立科学的学习方法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3. 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学生应该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和互助意识,例如积极参与小组讨论、互相帮助、团队合作解决问题等。
教师可以组织团队活动和项目,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 培养健康生活习惯:学生应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科学作息、饮食健康、保持良好的体育锻炼等。
教师可以加强健康教育,教导学生正确的饮食和运动习惯,并组织体育活动,增强学生的体质和身体素质。
5. 培养积极向上的心态:学生应该培养积极向上的心态,如勇于面对挑战、乐观积极、有信心等。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和抗压能力。
通过以上方面的教育和培养,可以帮助2024年班级学生养成良好习惯,提高他们的自律能力、学习效果和健康人格的塑造,为他们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 1 页共 1 页。
小学班级管理中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策略
小学班级管理中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策略塑造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基础。
教师应该以身作则,做学生良好习惯的榜样,同时也应该关心学生的成长和需要,与他们建立起互信和尊重的师生关系。
设立明确的班规班纪是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重要手段。
班规可以包括:尊重他人、遵守纪律、准时到校、课堂上保持秩序等。
教师要与学生一起制定班规,让学生们参与增强他们的归属感,并以此为依据,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
采用正向激励方式鼓励学生培养良好习惯。
教师可以通过奖励制度,给予学生一些小奖励,如表扬、奖章等,来激励他们继续保持良好习惯。
班级可以设立荣誉墙,展示那些表现良好的学生,让学生们看到这些榜样,以此鼓励他们去追求更好。
第四,及时引导和纠正学生的不良习惯。
当发现学生有不良习惯时,教师要以引导为主,耐心地告诉学生正确的做法,并帮助他们意识到不良习惯的后果。
也要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行为,让学生明白自己的行为是不可接受的,并给予适当的惩罚。
第五,家庭和学校之间的密切配合也是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关键。
教师要与家长保持良好的沟通,及时向家长反馈学生的表现,并请家长配合学校的教育,共同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
家庭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给予孩子正确的引导和激励,帮助他们明确良好习惯的重要性。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律意识和责任心。
教师可以通过给予学生一些自主管理班级的机会,让他们参与班级的组织和管理工作,培养他们的自律意识和责任心。
教师也应该给予学生一定的自由空间,让他们通过自主选择,培养自己的良好习惯。
通过以上策略的综合运用,可以有效地培养小学生良好习惯。
关键在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设立明确的班规班纪,采用正向激励和及时引导纠正错误行为,家校密切配合,培养学生自律意识和责任心。
这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和学生的积极配合,共同努力,才能使学生培养出良好的习惯,为他们的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班级管理与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
班级管理与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发展,班级管理变得越来越重要,特别是对于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
班级管理旨在创造一个有效的学习环境,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本文将探讨班级管理和学生行为习惯培养的重要性,并提供一些实用的管理策略。
一、班级管理的重要性班级管理对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好的班级管理可以提供积极的学习氛围,激励学生参与课堂活动。
同时,它也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和社会价值观,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一个井然有序的班级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整体素质。
二、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需要全面考虑学生的需求和特点。
以下是几种培养学生行为习惯的策略:1. 建立明确的规则和纪律:制定班级规则可以帮助学生明确行为的界限。
规则应该简明扼要,并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发展水平进行调整。
同时,纪律的执行也非常重要,确保规则的有效实施。
2. 培养良好的沟通和交流:建立师生之间良好的沟通渠道可以促进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教师应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意见,并尽量给予积极的反馈和支持。
3. 奖励制度的建立:奖励可以激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和尊重规则。
奖励可以是实物奖励,如小礼品或表扬信,也可以是非物质奖励,如表彰或称赞。
通过建立奖励制度,学生会更加努力地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4. 倡导积极的学习氛围:班级应该建立一种积极的学习氛围,促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互相帮助,合作学习,并提供适当的学习资源和挑战。
5. 制定个别行为计划:针对一些特殊的学生行为问题,可以制定个别的行为计划,以帮助他们改正不良行为。
这些计划应该具体明确,包含目标和行动步骤,并与学生及家长进行沟通。
三、班级管理与学生行为习惯培养的实施策略在实施班级管理策略和培养学生行为习惯时,需要教师和学校共同努力。
以下是一些实施策略:1. 教师的角色:教师作为班级管理的主要负责人,应该树立良好的榜样,维护班级纪律和秩序。
班级管理制度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班级管理制度
班级管理制度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班级管理制度班级管理制度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规范学生的行为、激励学生的积极性、建立良好的班级氛围等措施,班级管理制度能够有效地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价值观,提高学生的自律能力,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责任心。
首先,班级管理制度应该明确规定学生的行为准则。
学生在校期间,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困惑和诱惑,因此一个明确公正的行为准则十分重要。
例如,班级规定可以包括尊重他人、不欺凌、不纵容欺凌行为、不偷窃、不言语攻击等基本行为准则,以及关于课堂纪律、礼仪规范等方面的规定。
这些规定不仅明确了学生的行为界限,还告诉他们应该如何去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遵纪守法意识。
其次,班级管理制度应该注重激励学生的积极性。
激励是管理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能够调动学生的内在动力。
学生在遵守规定和展现良好行为时,应该得到及时的肯定和奖励。
例如,班级可以设立优秀班干部、优秀学习者、优秀礼仪之星等荣誉称号,每月或每学期进行评选,对获奖的学生给予奖励,如表扬信、奖状或者小礼品等。
这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和表现积极性,还能够增强学生对班级管理制度的认同感。
此外,班级管理制度还应该注重建立良好的班级氛围。
良好的班级氛围有利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有助于提高整体班级的凝聚力和协作能力。
首先,班级应该设置定期的班会或班级活动,为学生提供交流和展示的机会。
班级可以组织一些拓展训练、文艺演出、比赛活动等,使学生有机会在活动中展示自己的特长和优点。
其次,班级管理制度应该鼓励学生之间的互助和合作。
例如,可以设置学习小组、体育项目组等,让学生在小组内相互协作,共同完成任务。
通过这些活动和制度,学生能够感受到班级是一个大家庭,大家互相帮助和支持。
最后,班级管理制度的有效实施需要班主任的重视和辅导员的指导。
班主任应该担负起教育和管理的责任,严格执行班级管理制度,并及时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解决学生在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小学班级管理中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策略
小学班级管理中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策略小学阶段是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关键时期,良好的习惯会伴随他们一生,影响他们的学习和生活。
小学老师在班级管理中应该重视培养学生良好习惯,为他们打下良好的行为基础。
下面,我们就来谈谈小学班级管理中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策略。
老师要以身作则。
老师是学生的楷模,他们在班级里是学生最重要的榜样。
如果老师自己都没有良好的习惯,又如何要求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呢?所以,作为老师首先要严格要求自己,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做到言传身教。
老师在课堂上要守时,不能迟到早退;在生活上要有规律,不能熬夜开夜车;在言行举止上要文明礼貌,不能粗鲁无礼。
只有老师本身做到了,才能激励学生去模仿,去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老师要及时表扬学生的良好行为。
学生在校学习和生活中,难免会有良好的行为表现。
学习认真,助人为乐,礼貌待人等。
这时候,老师要及时表扬学生,鼓励他们继续保持下去。
学生得到表扬后会感到开心和鼓舞,更愿意保持良好的行为习惯。
这种表扬也会激励其他学生去争取,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老师要及时纠正学生的不良行为。
学生有时候会出现一些不良的行为,比如说话大声,吵闹打架,懒惰不努力等等。
老师在发现这些问题时要及时纠正,告诉学生这是不正确的行为,应该怎么做才是正确的。
同时也要告诉他们不良行为的后果,让他们明白到底出了什么问题。
这样可以及时制止不良行为的发展,避免影响到其他学生和整个班级的学习氛围。
老师要给学生明确的规则和纪律。
在班级管理中,老师要给学生明确的规则和纪律,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可以做的,什么是不可以做的。
课堂上应该安静听讲,不能随意走动;不能欺负同学,要互相帮助;课后要整理书包,保护环境等等相关的规则和要求。
老师要及时向学生宣传和介绍这些规则和纪律,并要求学生遵守和执行。
老师要与家长保持密切的联系。
家庭是学生的第一课堂,家长对于孩子的行为习惯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老师在班级管理中要与家长保持密切的联系,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和行为情况,与家长一起共同关注和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
班级管理培养同学们的良好习惯
班级管理培养同学们的良好习惯良好的班级管理对于培养同学们良好习惯至关重要。
班级不仅是学习的场所,更是同学们共同成长的地方。
通过科学合理的班级管理,可以在培养同学们学习、行为和生活习惯的同时,促进他们个性的全面发展。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分析班级管理的重要性,并提出一些有效的管理策略。
首先,班级管理对于培养同学们的学习习惯至关重要。
学习习惯是同学们学习的基础,直接关系到他们的学习效果和成绩。
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帮助同学们合理安排学习时间,提高学习效率。
班级管理可以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包括安静的教室氛围、整洁的教学用具等,从而培养同学们专注学习的习惯。
此外,班级管理还可以制定一些学习规范,如规定同学们按时完成作业、参加课堂讨论等,从而强化他们的学习习惯。
其次,班级管理对于培养同学们的行为习惯同样不可或缺。
行为习惯是同学们品德和行为秩序的表现,对于他们成为有担当、有社会责任感的人至关重要。
班级管理可以通过建立行为准则和规范,引导同学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例如,班级可以制定纪律要求,明确同学们在校园中的行为规范,促使他们懂得尊重师长、团结友爱的重要性。
此外,班级管理还可以组织一些青少年活动,提供机会给同学们锻炼领导才能和团队合作能力,进一步培养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
最后,班级管理对于培养同学们的生活习惯也具有重要作用。
生活习惯包括饮食、作息、个人卫生等方面,对于同学们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至关重要。
班级管理可以通过制定生活规范,教育同学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例如,班级可以组织营养讲座,让同学们了解健康饮食的重要性,促使他们形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此外,班级管理还可以动员同学们参加体育活动,鼓励他们积极参与体育锻炼,培养他们良好的生活习惯。
综上所述,班级管理在培养同学们的良好习惯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科学合理的管理策略,可以帮助同学们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和生活习惯,为他们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班主任和老师们应当重视班级管理工作,不断改进管理策略,为同学们提供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
小学班级管理中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策略
小学班级管理中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策略培养学生良好习惯是小学班级管理的重要任务之一。
良好的习惯不仅对学生个人的发展有益,也有助于班级的整体管理和秩序的维护。
下面是一些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策略:1. 树立榜样:教师要起到良好习惯的模范作用。
教师要严格要求自己的言行举止,保持良好的自律性和自律行为,通过自己的行动来教育学生。
2. 制定班规:制定班级的规章制度和行为准则,让学生明确知道哪些行为是被鼓励的、哪些是被禁止的。
班规应该简明扼要、既明确又容易遵守,如不说脏话、尊重他人等。
3. 建立奖惩机制:对学生的良好习惯进行及时的奖励和肯定,鼓励学生坚持好习惯。
当学生遵守班规、尊重师长或同学、诚实守信等行为时,可以给予表扬、奖励或者额外的权益。
对于有不良习惯的学生,也应该给予适当的批评和成长机会。
4. 设置目标和计划:帮助学生设定有效、可行的目标,并制定实现目标的计划。
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讨论如何制定目标和计划,并定期检查和评估学生的进展。
5. 例行公事:通过规范的例行公事来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
如每天的早操、集会、卫生清扫等。
这些例行公事可以培养学生的纪律性和责任感。
6. 合作学习:鼓励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培养他们的集体观念和团队意识。
通过合作学习,学生可以学会尊重他人、倾听他人的意见和合理沟通。
7. 自主学习和管理:给予学生一定的自主权,让他们能主动管理自己的学习和行为。
教师可以通过指导学生制定学习计划、评估学习成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8. 家校合作:与学生家长保持密切的沟通和合作。
家长要关注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并积极配合教育学校的努力,共同守护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
9. 关注特殊学生:对于一些习惯不佳的特殊学生,要给予特殊的关注和帮助。
可以设立个别辅导,给予个别指导和激励,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习惯。
10. 激发兴趣:激发学生对学习和生活的兴趣,让他们从内心深处愿意保持良好习惯。
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愉快、积极的学习环境,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动力。
小学班级管理中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策略
小学班级管理中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策略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关键时期,良好的习惯对学生的成长和未来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以下是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一些策略:1.制定明确的规章制度。
学校和班级应制定明确的规章制度,告诉学生什么是可以做的,什么是不可以做的。
需要明确告知学生各类规章制度的原因和意义,并帮助他们理解以及接受这些规则。
也要不断强调和重视班级纪律,确保规章制度能够得到贯彻执行。
2.树立典型。
身教重于言教,老师和家长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是否符合良好习惯的要求。
在班级中树立一些优秀学生的榜样,让其他学生向他们看齐,激发他们模仿的意愿。
3.培养自觉性。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自我认知,认识到习惯的重要性,激发他们自觉地养成良好习惯的意愿。
可以通过讲故事、开展主题班会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好习惯对个人和他人的影响。
4.设立奖励机制。
培养学生良好习惯最常用的方式之一就是通过奖励激励学生。
学校和班级可以设立各类奖励制度,如每周表彰优秀学生、每月评选习惯模范生等,鼓励学生努力养成和坚持良好习惯。
5.及时纠正和引导。
当学生出现错误行为或坏习惯时,老师和家长要及时纠正和引导。
要注意方式方法,采取正确的教育手段,帮助学生认识到错误的问题所在,并给予适当的惩罚,让学生从错误中得到教训。
6.鼓励自主管理。
逐步引导学生自主管理自己,让他们能够独立完成作业、整理书包、打扫卫生等事务。
鼓励学生制定学习计划和目标,自主完成规定的任务,并适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培养学生主动性和自律性。
7.注重实践和体验。
学校和班级可以通过实际生活和实践活动,提供学生实践和体验的机会,让他们亲身体验到养成良好习惯的好处。
如开展义务劳动、参与社会实践等活动,让学生感受到良好习惯带来的积极影响。
培养学生良好习惯需要学校和家庭的共同努力,老师和家长要起到良好榜样的作用,机构和制度的支持也是培养良好习惯的基础。
只有通过长期的积极引导和培养,才能让学生养成良好习惯,为他们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如何加强班级管理,让学生养成良好习惯
如何加强班级管理,让学生养成良好习惯在长期的班主任工作中,我深深地懂得小学阶段是人的成长的起步阶段,也是人的基础素质形成的开始阶段。
一年级的小学生,刚刚从学前班走进小学大门,虽说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都有一些基础,但养成教育依然是教育管理的重中之重。
如何加强班级管理,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我来谈点自己的做法:一、适时指导,加强习惯教育。
1.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年级新生刚刚入学,年龄小,自控能力差。
我要求学生必须做到:①课间要把下节课用的学习用具准备好,放在课桌的左上角,再出去玩。
②上课不准随便乱说话,有问题要举手。
③上课专心听老师讲课,积极回答问题。
④按时、独立完成作业。
⑤写字姿势要正确,不正确要及时纠正。
2.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下课不追逐打闹,不打架不骂人,会使用礼貌用语,如“您好”、“请”、“谢谢”、“对不起”……见到师长主动问好,不往地上扔废弃物,保持校园的整洁。
拾到东西主动交给老师,要爱护公物,不损害花草树木。
为了促成这些习惯的养成,我常常帮助他们完成:①多提醒,常抓不懈。
一年级学生自制力差,总是管不住自己,这就需要老师多提醒。
我班有五六名学生上课小动作特别多,老师讲的内容一概不知道,所以,每节课我都要提醒他们好多次,并且多让他们回答一些问题,使之集中精力。
②抓典型,促进步。
一年级小学生是最善于模仿的。
如:在课堂上,谁做得最好,我就抓住机会对他们进行表扬,其他学生立刻就向他学习。
③以身示范。
要求学生做到的,老师也应该做到。
二、用激励的方法,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我觉得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激励这种方法很管用。
因为他们年龄小,许多说教他们听不懂,而你的声色俱厉也只能让他们短暂地照做,过一会儿可能就忘了;可是你一句表扬的话语,一颗小小的红星,一颗糖果,做一天的值日班长,就可能让他们特别的自豪、特别的兴奋,从而在一段时间内从自己的内心里让自己去做好。
所以,我在班级管理中大做“激励”这篇文章,收效不错。
班级管理中的学生习惯养成
班级管理中的学生习惯养成班级管理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学生在班级中度过了大部分的时间,良好的班级管理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促进学习和社交的发展。
本文将从规范行为、建立学习习惯以及培养自律性等方面探讨班级管理中学生习惯养成的重要性。
一、规范行为规范行为是班级管理的基础,也是学生习惯养成的重要一环。
在班级中,学生需要遵守纪律,尊重师长和同学,保持良好的文明礼仪。
学生应当时刻保持着整洁、端正的形象,注意文明用语,不说脏话、污语,并且要尊重师长和同学的个人空间和隐私。
另外,学生还需要养成良好的时间观念,准时到校和参加活动,不迟到早退。
同时,应当注意课堂的纪律,不随意打闹,不互相干扰,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并按时完成作业。
通过规范行为的养成,学生可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为自己的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建立学习习惯学习习惯是学生在班级管理中需要培养的重要方面。
学生需要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时刻保持学习的状态。
在课堂上,学生应当专心听讲,做好笔记,并提出问题与老师进行交流。
课后,学生应当按时复习、做作业,并且还要有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良好的学习计划,自觉完成学习任务。
通过专注学习和自主学习的习惯养成,学生能够提高学习效果,取得更好的成绩。
此外,学生还应当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阅读是学生知识获取的重要途径,通过广泛阅读,学生可以拓宽眼界,培养自己的语言表达和文字理解能力。
学生应当每日保持一定的阅读时间,选择自己喜欢的书籍进行阅读,并在阅读过程中进行思考和总结。
通过阅读习惯的养成,学生能够培养出丰富的内涵和良好的思维素质。
三、培养自律性自律性是学生在班级管理中必须要培养的重要品质。
自律指的是学生能够自觉遵守规则、制定计划并坚持执行。
学生应当培养良好的时间管理能力,合理安排时间,高效利用每一分每一秒。
同时,学生还应当培养坚强的意志力,克服各种诱惑,保持自身在学习和生活上的自我规划和管理。
此外,学生还应当培养自己的目标意识和责任感。
班级管理策略与学生行为习惯培养
班级管理策略与学生行为习惯培养班级管理是学校教育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它不仅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还对他们的行为习惯和综合素质产生深远影响。
本文将介绍一些有效的班级管理策略和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方法。
1. 建立积极互动关系首先,为了有效地管理班级,教师应该与学生建立起积极互动关系。
这包括:•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倾听他们的问题和意见。
•关注每个学生并尊重其个人差异。
•鼓励合作与团队精神,培养良好的班级氛围。
通过建立积极互动关系,教师能够更好地了解学生需求,调整教学策略,并且有助于提高班级管理效果。
2. 设定明确的规则和期望设定明确的规则和期望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
以下是一些制定规则和期望时需要考虑的因素:•确定基本的行为准则,如尊重他人、遵守纪律、诚实守信等。
•在制定规则和期望时要明确、简洁,并且易于理解和执行。
•向学生解释规则的重要性,并确保他们知道违反规则所带来的后果。
同时,教师还应该在班级管理中注重正面激励,及时表扬学生的良好行为,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努力被认可。
3. 制定有效的奖惩机制奖惩机制对于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制定有效奖惩机制的建议:•设定具体、可量化的目标与标准,以便奖励学生参与积极行为。
•奖励方法可以包括表扬信、奖状或其他形式的肯定与赞赏。
•惩罚方法应该合理、公正,并且符合学校规章制度。
注意,在使用奖惩措施时要遵循原则:先强化积极行为,再注意纠正消极行为。
通过建立良好的奖惩机制,可以激励学生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4. 提供示范和引导教师作为榜样,对学生的行为习惯起到重要示范和引导作用。
以下是一些建立良好示范与引导的方法:•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严格遵守纪律,尊重他人,并以身作则。
•定期对学生进行道德品质的教育和训练,促进其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或义工活动,培养他们社会责任感和公民素养。
通过提供示范和引导,教师能够有效影响学生的行为习惯,并培养出更加积极向上、合作友善的班级氛围。
如何在日常的班级管理中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
班主任经验交流低年级孩子处于打基础的重要阶段,作为班级体中的领导者,组织者的我们更应把工作做得细致、到位。
如何在日常的班级管理中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培养学生能力呢?我认为让班级管理成为大家的事,让学生成为班级管理的主人,同时在这样的过程中培养他们的能力。
一.卫生责任制卫生由每个小组负责,采用轮流值日的方法,选好卫生小组长,由组长分派任务,按照值日工作的顺序进行打扫卫生,打扫完毕后,将卫生用具放回原位,然后在卫生值日本上作好相关的记录并由组长负责检查值日情况。
二、活动为抓手二年级学生活泼好动,好表现自己,在多种多样的活动中,能够让他们更加迅速快乐地成长。
在班级中,我努力搭建学生展示的舞台,如利用班级黑板报的平台,与语文老师合作将学生每次写话选取一些优秀的展示在板报上,让更多的孩子和家长能够看到,并且在语文课上朗读学生的作品,学生的反应热烈,写话的兴趣也更浓厚了。
此外利用班会开展一些小活动,诸如:查字典比赛,心算口算比赛,童话故事比赛等来益智身心,鼓励孩子为大家表演,增强自信心。
三、帮教为辅助班上学困生,我会利用一些课间时间来帮助他们,在作业上有困难的,就一道一道题跟他一起做。
班中还有几个学生的学习、生活习惯很不好,比如插嘴现象很严重,坐立姿势也不端正,针对这种情况,我主要将他们分散在班级中,有个别特别调皮的就安排他们坐在最前面,上课经常提醒提醒,也便于管理。
对于课间纪律稍差,在经过提醒之后仍旧不改的小朋友,我也会采取小小的惩罚,比如在他跑得满头大汗的时候,我会请他回到自己的座位上休息,当然不忘对他说“可以预习下节课要上的内容”,有些喜欢打闹的孩子,我则会请他来帮我做事,比如整理本子,收发本子,拖拖地,抹抹桌子……,换个方式让他手不闲着,最后也不忘夸一句“你真会帮老师做事”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孩子体会到有所作为的快乐,从而进行文明的课间活动。
四、放手为目标让学生养成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能力和习惯是我的大理想,也是教育的最终目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年第06期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No.06,2012
第28卷JOURNAL OF EDUCATIONAL INSTITUTE OF JILIN PROVINCE
Vol .28(总294期)
Total No .294
收稿日期:2012—04—03
作者简介:高爱华(1977—),女,吉林松原人,吉林省前郭县哈拉毛都镇蒙古族中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中学语文教学。
强化班级日常管理培养学生良好习惯
高爱华
(吉林省前郭县哈拉毛都镇蒙古族中学,吉林前郭131100)
摘要: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使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得到全面协调的发展,要求教师一定要强化日常管理,
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
关键词:日常管理;良好习惯;发展提高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12)06—0108—02
社会的发展,要求教育必须从“培养有理想,有
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出发,使学生得到全方位的发展与提高,
其中的关键是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
要想让学生养成良好习惯,就要关注学生的言行举止、生活习惯、兴趣爱好,并加以引导和管理。
持之以恒,则会使学生养成适应社会发展的良好习惯。
一、以学生民主促班级管理,使学生学会做人“学校,是一个独立和精心策划过的,以思想和
言论的准确性为己任的世界,充满着智慧的光芒。
”面对来自不同家庭环境和不同地域的各位中学生,
学校工作面临挑战。
因教育教学的要求,学校制定了各种制度,如:《教育教学工作要求》
、《课堂常规管理要求》、《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这些制度从教师的教育到教学,从学生的行为、学习到习惯养成,
都做了详细的要求,使学校各项管理工作做到了有章可循,有条不紊,尤其在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过程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1.民主制度,自觉遵守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应首先带领全班同学认真学习
《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在学习过程中,虽然学生表面学得很认真,但是内心却反感。
因为这一时期的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身体和心理发生巨大的变化,思想活跃、喜欢张扬个性。
大多数学生是独生子女,娇生惯养,思想不
稳定,
总想使自己与众不同,容易受社会不良现象的影响。
面对学校的各项制度,他们是口服心不
服。
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我巧用班委会,让学生当家做主,制定自己班的班规,民主管理。
班长挂帅,班委会成员和团支部成员制定初稿,全班同学逐项进行审议。
在审议
《班规》过程中,学生常常唇枪舌剑、争论不休。
如:第五条———女同学发式不许梳长流海,不许过眉,脸颊两侧不允留有过长的
头发,
不许带任何装饰品。
班长读完此则班规后,全体女同学一片哗然,李华同学站起来说:“爱美之
心人皆有之,你们制定的制度太苛刻,我不同意。
”男生王阳站起来很有礼貌地说:“请你不要生气,听
听我的意见。
佩戴饰品不好的原因,一是买饰品需要花费父母的血汗钱,于情不忍;二是极易形成互相攀比的风气,于理不宜;三是美不美不在外表,而在于心灵,天然去雕饰,朴素大方是我们所有男同
学欣赏的美。
”这时所有男同学立即鼓掌,几位女同学面面相觑,无言以对。
这时班长说此项规定可否
通过,女同学稍沉思片刻后齐声说:“通过。
”可以看出,审议各项制度的过程也是学生思想斗争的过
程,在学生的声声“通过”中展示了各自心中的誓言,
心悦诚服地接受了班级制度,而且在以后的生活中能够自觉遵守。
通过一年的实施,礼貌待人、文明用语、爱护公物、遵守纪律、讲究卫生,生活简朴已成为学生自觉的习惯。
2.民主管理,爱是基础
为了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
生活、学习习惯,8
01
充分发挥集体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监督的作用。
可充分利用班委会和班级优秀的学生,在班内施行“值日班长”制,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班级管理,转换角色,体验生活。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根据个性互补的原则可把全班学生分成五个小组,每月进行小组互评,班干部每天早、午两次检查,班主任监督,常抓不懈,采取正面引导,运用事实说服学生,从而使他们逐步形成了说话有礼貌、办事有分寸、行为有规范的好习惯。
二、以丰富活动促学习兴趣,使学生学会求知
如果一个人对一方面或某一事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会执著地探索、追求并实践,进而逐渐形成固有的行为模式———习惯。
因此,良好习惯的形成,兴趣是基础。
首先,教师应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多方面的兴趣,并在活动中使这种兴趣得以积累和加强。
如:每学期利用纪念日、节日,举办文艺演出、诗歌朗诵、演讲、游艺等活动,让有一定特长的学生有机会得以展示和表现,让更多的学生得到学习和锻炼;利用政治课、语文课等,组织学生开展辩论,既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促使学生养成了多看书的习惯。
在看书的过程中,及时点拨运用圈画、作批注、写体会等多种读书方法,善于读思结合、学以致用,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体育竞赛活动,培养学生奋力拼搏、相互协作的良好习惯。
其次,建立全方位、多层次的立体结构,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个性特征、学习成绩等特点,制定适合自我的每日作息时间表和合理学习计划。
如:郭丹同学学习成绩优异,但沉默寡言,根据这一特点,在她的学习表中加一条:每天利用半个小时的时间练习朗读或演讲。
而在不爱学习的学生的学习表中,每天加一个小时的学习时间,同时让家长进行协助和监管,持之以恒,促使这部分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且得到全面发展。
另外,鼓励学生参加社会活动、田间劳动,让学生在劳动中锻炼毅力、在自然中学习知识、在实践中体验生活,培养他们爱劳动和珍惜他人劳动的习惯、讲究环境卫生和保护自然的习惯、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的习惯。
三、以校园文化促人格发展,使学生学会生活
美的环境,可以触动人的心灵,可以提升人的道德素质。
学校努力做到净化、绿化、美化校园,充分发挥育人的作用。
学校门厅、走廊等师生常出入的地方,悬挂学校获得的各种荣誉、牌匾以及校风、教风、学风等标语牌;在学生常出入的地方,设有醒目的标语牌;在课间,播放校园歌曲,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让学生置身于优美、文明的育人环境中,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染情绪、陶冶情操、美化心灵。
在班级中我精心布置,让墙壁说话,让黑板有声。
墙报的主题———青春飞扬、拼搏自强以及黑板上方的班训———壮志凌云,脚踏实地。
十六个飘逸的大字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像春雨滋润他们的心田。
墙壁两侧悬挂着格言警句……小小的教室里展现了春花、夏荫、秋果、冬青的四秀美景,几盆微不足道的花草,学生争着为它们浇水、修枝、施肥、悉心照顾,这是学生对班级的爱、对生活的爱,也是对生命的尊重。
另外,还充分利用每月一刊———黑板报,宣传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意义,宣传在良好习惯养成中表现突出的学生事迹,使学生学有内容、做有榜样。
四、以师表感染学生,使师生共同发展
班主任与学生朝夕相处,是学生的楷模和师表,一位优秀的班主任是学生心目中的一座丰碑,他的政治素质、品德修养、治学态度以至仪态、举止、生活习惯,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成为学生效仿的榜样。
因此,班主任所展示的思想境界,本身就是重要的教育内容和生活的教材,是学生的精神支柱。
中学生自控能力差,自由散漫,多数好玩、好动、好奇、追求享乐,容易受周围环境的影响,是非观念差,会出现违规现象。
面对违规的学生,班主任需冷静耐心地帮助他们分析错误的原因,鼓励他们改正错误,大胆前进。
在工作中,要始终坚持“以理服人,以情动人,耐心育人”的原则,在学生中树立“智者、强者”的形象,使学生“敬而亲人”。
用博爱之心感染学生,用满腔的热情关心学生,用这种言传身教为学生良好习惯的形成树立榜样。
总之,作为一名新时期的中学班主任,一定要关注学生的日常生活,注重学生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掌握班级管理技巧,提倡让学生自我约束,自己管理自己。
同时,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陶冶学生的情操,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培养和造就新世纪的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1]宋海英.行走课堂[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张笑庸,林森.中小学素质教育研究[M].吉林大学出版社,2000.
[3]林森,陈贺.中小学创新教育研究[M].吉林大学出版社,2001.
[4]关文信.当代教育新视野[M].吉林大学出版社,1999.
[5]张志明,宋景文.中小学教师专业素质达标指南[M].长春出版社,2011.
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