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史论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达芬奇笔下的圣母之美

摘要:16世纪,意大利艺术大师达芬奇比常人更敏锐地捕捉到了一个新时代的气息——文艺复兴的人文主义。而作为艺术家、思想家、数学家、建筑师,达芬奇更以绘画成就称誉。在大师为数不多的作品中,“圣母”是一个重要的题材,在他笔下,一系列富有人性之美的圣母形象折射出文艺复兴的真精神。本文试从题材、结构、技法、以及画家幼年起形成的心理机制等方面,按时间顺序对几幅画作出分析,以探讨达芬奇笔下的圣母之美。并比照大师之前及同时代画家的圣母像画作,揭示文艺复兴之“人”的精神。

关键词:文艺复兴;达芬奇;圣母;人性之美

西方艺术史上的文艺复兴盛期,指15世纪末叶到16世纪中叶,这时以意大利为代表的欧洲美术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而“文艺复兴三杰”中的达芬奇则是其突出的代表人物。他是画家、雕塑家、建筑家、作家、数学家、医学家、制图师、工程师和科学家。在他的艺术和科学研究生涯中,始终贯穿着一种对知识探究的深切的爱。他是无愧于“全能的人”之称号的。他在绘画上的创新手法影响了他过世后一百多年的意大利及欧洲各国的艺术。他创造的“晕染法”使物体轮廓线、画面调子更加柔和且富于立体效果;而“明暗法”则使得描绘对象仿佛具有真切的错觉效果[1]。这在他笔下的圣母肖像中得到深刻的体现。达芬奇是一个难以企及的艺术高峰。

列奥纳多•达•芬奇于1452年生于佛罗伦萨与比萨之间的芬奇小镇。其父是一位精力充沛、相当有名的律师塞尔•皮埃罗•达•芬奇,他与一贫穷的酒家侍女卡特琳娜生下了这个孩子,却没有娶可怜的姑娘为妻。根据文件记载,一般认为五岁之前的列奥纳多由其生母抚养,五岁后回到父亲身边,由继母和祖父抚养。虽然衣食无忧且不乏亲友的疼爱,但作为一个五岁的男孩即离开生身母亲,这种影响将是贯穿其一生的,而且后来也反映到达芬奇的作品中,他笔下的女性无一不慈爱、美丽、祥和,神情中既有母性的光辉,又有圣母般的圣洁。在达芬奇一生的创作中,“圣母”似乎是他比较偏爱的题材。

在1473——1475年间,达芬奇完成了《受胎告知》,这是最初体现达芬奇风格的作品之一。它采用15世纪绘画中常见的横披式构图。这幅画取材自《圣经•新约》,是传统的宗教题材。这一时期圣母题材的作品还有《加罗法诺的圣母》(1475),和《贝诺亚的圣母》(1478,又名《持花圣母》),两幅画都是描绘年轻的玛丽亚怀抱圣婴逗其玩耍的情景。构图单纯简洁,造型也自然优美。前者圣母表情安详平静,手拿一支野花在逗幼儿抓握。而后者则被视为达芬奇创作道路上的一个里程碑。画上的圣母玛丽亚怀抱圣婴,面带幸福的微笑,白胖可爱的耶稣坐在她的膝上,玛丽亚手拈鲜花与婴儿逗乐。1482年,达芬奇来到米兰,开始为公爵效力,在这里一直工作了17年。在“米兰十七年”中,达芬奇于人类知识的各个领域从事开拓性的探索。绘画方面,达芬奇创作了《利塔的圣母》(1490,又名《哺乳的

圣母》),这是一幅尺幅不大的作品,画中的圣母娴静美丽,正在为圣婴哺乳。她的神情安然恬淡,低垂的眼睑和微抿的嘴唇使其表情相当沉静,仿佛沉浸在幻想中,更为这典雅秀丽的面庞增加了一份特殊的感染力。但是,这又何尝不是世间所有的母子之爱的美好写照呢?而且,画家让圣婴的小手放在母亲的乳房上,增添了些许生活气息。这幅画的构图和《加罗法诺的圣母》、《贝诺亚的圣母》相似,但更妩媚,更优柔,更具诗意。整个画面简洁生动,人物上的明暗变化捕捉得惟妙惟肖。背景上对称的窗户外云朵漂浮在无尽的群山上,令人想象创世纪时的宏大与和谐。这是画家偏爱的一类风景。

该时期更为重要的作品是《岩间圣母》(The Virgin of the Rocks,1483),《岩间圣母》据传有两幅,较早的一幅现藏法国卢浮宫,另一幅则存于伦敦的国家美术馆,后者因为有一些16世纪的痕迹,怀疑有后来者参与的成分。所以,巴黎卢浮宫中的这一幅画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对于五岁便离开生母的达芬奇来说,即使幼年得到了继母不差丝毫的疼爱和照顾,但对生母的深深眷恋是一生也挥之不去的。或许正因为如此,他才画出了有如此神态的圣母。画过圣母的画家有很多,大抵都是慈祥、端正的样子,但达芬奇的圣母却能一下打动人心,那是因为画中人物所具有的神态。在他晚年的作品《圣母、圣婴和圣安娜》中,圣母和圣安娜同时出现在画面里,这种神态尤为突出。相信每一个看过达芬奇的圣母画作的人,都会被画中人物的神态所深深打动。

《圣母、圣婴和圣安娜》(The Virgin and Child with Saint Anne,1508——1510)是一幅宗教题材的画。画中圣母坐在母亲圣安娜的腿上,而圣婴则在地上要去抱一只小羊羔。这种画面在当时是不多见的。所以,精神分析学者弗洛伊德曾经就此大作文章,人文三角形的构图中内涵着画家童年时的创伤经历,即作为私生子渴望同时得到生母和继母的爱的痛苦欲望。但是,艺术史学者却发现,这样的构图其实早在中世纪时就已经出现了,并以此表达生命的代代流传。画中的三个人物具有鲜明的时间含义:圣安娜代表过去,圣母意味着现在,二圣婴则指向了未来。甚至小羊羔和背景中的树还暗示着圣婴以后所要遭遇的受难。

《伯灵顿宫草图》(Buriling House Cartoon,1499)是一张早期的未完成的草图,但和《圣母、圣婴和圣安娜》极为相似,画中玛丽亚居左,圣安娜靠后,居右。两人似乎在谈论着什么,玛丽亚低垂着眼帘,侧着头边听边若有所思。而右边的圣安娜,脸孔是在暗影中的,但给人的感觉却是她的五官比较明亮,因为她的眼睛是睁着的,她面朝玛丽亚,抬起左手,在向她说什么。

在现实生活中,我从来没见到过这种神态,第一次看到达芬奇的圣母之前,我也从未想象出会有这种神态,但它无疑是吸引人的,画中的圣母静静地注视着你,似乎无论你做错了什么事,她都会原谅你,告诉你永远都有机会。我想,一位产妇,在她第一眼看到自己的孩子的瞬间,一定曾露出过这种神情,这是神圣、纯洁的一瞬间,达芬奇就是把这潜在的神圣挖掘出来,用纸笔表现给我们看,这是理想化和神化了的母亲,她美丽、平静、宽容、慈爱,没有一丝烦恼,不食人间烟火般的圣洁,只剩下对我们的爱,这在现实生活中看不到,但却是在现实生活中得来的。

如果一幅画,给人的感觉仅仅是赏心悦目,那它算不上是美的,如果它能安慰人的精神,直达人心灵深处,那它就是一幅完美的艺术品。艺术的目的不是为了满足人的眼睛,而是为了满足人的心灵。这就是达芬奇笔下的圣母之美。

中世纪以来,西方艺术中大多都是宗教画,“文艺复兴”时期的画也是宗教画,还是画的圣母、耶稣等等,但是中世纪那时的画,画面上的人一个个神情呆滞、凄苦:圣母玛利亚是一脸愁容,耶稣总是在那受苦、受难的样子。中世纪的教堂里往往有很多基督教人物的壁画、镶嵌画,像埃及西奈山圣凯瑟琳修道院中的《有圣提奥多和圣乔治在侧的宝座上的圣母》,在当时已是十分精彩,但它的整个画风与文艺复兴时代有着天壤之别。慢慢地接近14世纪的“文艺复兴”了,以乔托为代表的佛罗伦萨画派,他们的作品宛如清新的空气,重新有了浓厚的现世意味,使人文主义的精神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而到了达芬奇,那画风突然一变,圣母玛利亚便成了一个非常漂亮的妇人,非常美丽、温柔,抱着耶稣,非常好玩的一个小孩。即使是同时代的米开朗基罗,其作品结实浑厚,但人物神态上,远远不如达芬奇更来得柔和、温婉。达芬奇的圣母像是独一无二的。在达芬奇笔下,文艺复兴中的意大利迎来了它的艺术巅峰。

“文艺复兴”源自法文“Renaissance”,我们把它翻译成“文艺复兴”,但是它所放射出的光芒不仅仅是文艺,它带有一个时代的特征,它反映的是一个时代的精神,这个时代的精神同以往大大不同。如果说彼特拉克是文艺复兴时代文学方面的先驱,那么达芬奇则是艺术领域的开路先锋。人文主义当然可以从古希腊中找到源头,但在基督教文明的统治下,把“理性”逐步经过几个世纪回归给人性,这是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功劳。恩格斯说这个时代需要巨人,也确实产生了巨人。从时代上分析,基督教文明神本主义已经到了一个阶段,非要由人来取代不可,这就需要巨人,也产生了巨人。过去是把人当作神的附属物来认识,而文艺复兴是需要把人当作人来认识的时代。意大利的文艺复兴,不知产生了多少这样的巨人。如果要在其中找出一位代表文艺复兴真精神的人物,我们一定会指出列奥纳多•达芬奇这位巨人。

达芬奇是伟大的艺术巨匠和人类智慧的象征,他怀有神灵般的无限理想,可是他却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