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贺《雁门太守行》中考阅读练习及答案(2017年云南省中考题)
备战中考语文综合题专题复习【诗歌鉴赏】专题解析含答案(1)
一、中考语文诗歌鉴赏1.阅读《雁门太守行》,完成下列小题。
雁门太守行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李贺的诗常以奇特的景物、瑰丽的想象、传神的语言创造意境。
请结合诗句,从一至两方面谈谈你阅读的体验。
2.下面与“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表达情感不相类似....一项的是()A.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苏轼《江城子》)B.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陆游《示儿》)C.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李白《塞下曲》)3.“云”是古诗词中常见的意象。
除本诗外,请你再写出两句含有“云”的诗句。
【答案】1.示例:这首诗首联用“黑云”作为比喻,突出敌人兵力众多,来势凶猛。
“甲光”写出在日光照射下,金甲闪着金光,表现了战士的气宇轩昂。
颔联用满天的“角声”勾画出战争的规模,从听觉角度把人带入到鼓角争鸣、杀声入云的场面,使我感受到战争的艰苦和残酷。
2.B3.示例: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解析】1.考查对诗歌的理解鉴赏。
结合具体词句,分析意境体验。
如,这首诗通过一系列表现色彩的词语来描绘战争场面。
比如首联的“黑”与“金”两相对照,黑云表现了紧张的氛围,金色的甲光则给人无比威严的感觉。
颔联的“燕脂”“紫”写出了寒夜里,将士的鲜血凝成暗紫色,给人悲壮之感。
这些词语构成色彩斑斓的画面,表现了战斗的惨烈,给人一种奇诡的感觉。
2.“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黄金台是战国时燕昭王在易水东南修筑的,传说他曾把大量黄金放在台上,表示不惜以重金招揽天下士。
诗人引用这个故事,写出将士们报效朝廷的决心。
B“家祭无忘告乃翁”,无奈自己活着的时候已看不到祖国统一的那一天,只好把希望寄托于后代子孙。
于是深情地嘱咐儿子,在家祭时千万别忘记把“北定中原”的喜讯告诉他。
与此句意境不符。
3.写出含有“云”字的诗词即可。
《雁门太守行》阅读练习及答案
《雁门太守行》阅读练习及答案
《雁门太守行》阅读练习及答案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⑴对这首诗内容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第一句“黑云”比喻敌人大军压城的气势,第二句“金鳞”比喻铠甲在太阳下反射的闪光。
B.第四句中“燕脂”“紫”都是形容边塞泥土的颜色怪异,也象征着当时战况的严峻。
C.第六句中“寒声”指战鼓的声音低沉重浊,“不起”指战士们在这样沉重的`鼓声中斗志难振。
D.第七、八句的意思是战士们为了报答君王平日里对自己的重视,决心奋战沙场,为君王献身。
⑵请设想“半卷红旗”是怎样的景象,作者捕捉这个景象入诗要表现什么? (2分)
参考答案:
(1 )C
(2) 提示:半卷红旗是侧面描写战况,一方面是风势很大,卷起红旗便于急行军,另一方面是高度戒备,不事张扬,把战事的紧张状态突现出来。
中考语文二轮 诗歌鉴赏 专项培优易错试卷含详细答案
一、中考语文诗歌鉴赏1.阅读《雁门太守行》,完成下列小题。
雁门太守行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李贺的诗常以奇特的景物、瑰丽的想象、传神的语言创造意境。
请结合诗句,从一至两方面谈谈你阅读的体验。
2.下面与“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表达情感不相类似....一项的是()A.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苏轼《江城子》)B.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陆游《示儿》)C.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李白《塞下曲》)3.“云”是古诗词中常见的意象。
除本诗外,请你再写出两句含有“云”的诗句。
【答案】1.示例:这首诗首联用“黑云”作为比喻,突出敌人兵力众多,来势凶猛。
“甲光”写出在日光照射下,金甲闪着金光,表现了战士的气宇轩昂。
颔联用满天的“角声”勾画出战争的规模,从听觉角度把人带入到鼓角争鸣、杀声入云的场面,使我感受到战争的艰苦和残酷。
2.B3.示例: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解析】1.考查对诗歌的理解鉴赏。
结合具体词句,分析意境体验。
如,这首诗通过一系列表现色彩的词语来描绘战争场面。
比如首联的“黑”与“金”两相对照,黑云表现了紧张的氛围,金色的甲光则给人无比威严的感觉。
颔联的“燕脂”“紫”写出了寒夜里,将士的鲜血凝成暗紫色,给人悲壮之感。
这些词语构成色彩斑斓的画面,表现了战斗的惨烈,给人一种奇诡的感觉。
2.“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黄金台是战国时燕昭王在易水东南修筑的,传说他曾把大量黄金放在台上,表示不惜以重金招揽天下士。
诗人引用这个故事,写出将士们报效朝廷的决心。
B“家祭无忘告乃翁”,无奈自己活着的时候已看不到祖国统一的那一天,只好把希望寄托于后代子孙。
于是深情地嘱咐儿子,在家祭时千万别忘记把“北定中原”的喜讯告诉他。
与此句意境不符。
3.写出含有“云”字的诗词即可。
《雁门太守行》语文阅读理解试题答案8篇
《雁门太守行》语文阅读理解试题答案8篇《雁门太守行》阅读答案1古诗词阅读(4分)[甲]雁门太守行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乙]夜上受降城闻笛李益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14.甲诗三、四句和乙诗的一、二句都通过对边塞风光的描绘,为我们营造了一种的气氛。
(1分)15.据说王安石对甲诗的一、二句曾提出疑问:“方黑云压城,岂有向日之甲光?”你能否从诗歌赏析的角度为王安石解疑?‘(3分)阅读答案:14.(1 分)苍凉悲壮。
15.(3 分)“黑云压城”是通过比喻的手法来渲染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而“甲光向日”则是描写守城将士披坚执锐、严阵以待的情形。
二者之间并不矛盾。
《雁门太守行》阅读答案2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巻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9.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运用夸张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分别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渲染战场的悲壮气氛和战斗的残酷场面。
(2 分)【解析】“角声”从声音即听觉;“燕脂凝夜紫”写颜色,从视觉。
10.下面选项中,对本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C ) (2分)A.“雁冂太守行”是古乐府曲名,“行”是古诗体裁,本诗借用它作诗题写当时战事。
B.首联“黑云圧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写景也是写事,渲染战前敌军圧境,我军英勇应战的危急、紧张气氛;暗示战斗的残酷,为下文描写战斗的惨烈做铺垫。
C、颈联“半巻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此句中“鼓寒”指的是战鼓的声音低沉重浊,“不起”指的是战士们在这祥沉重的鼓声中无力击鼓,斗志难振。
D.尾联“扱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引用典故,表达了守城将士们誓死报效君王的决心。
【解析】C.诗中“不起”指的是鼓因霜重“声不起”,而战士们依然是斗志昂扬。
《雁门太守行》中考阅读选择题(附参考答案)
《雁门太守行》中考阅读选择题(附参考答案)雁门太守行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对本诗艺术特色概括错误的一项是()A鲜明的色彩 B 多用白描手法 C 强烈的对比 D 运用典故2、下列哪一项是本诗作者的雅号()A 诗仙B 诗魔C 诗佛D 诗鬼3.下面对这首诗的相关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A.“雁门太守行”是古乐府曲名,“行”是古诗体裁,本诗借用它作诗题写当时战事。
李贺与李白、李商隐合称为“唐代三李”。
B.“黑云压城城欲摧”的“压”字把敌军来势凶猛,交战双方力量悬殊、守军将士处境艰难等,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C.“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先后从视觉和嗅觉两方面描写阴寒惨烈的战地气氛。
D.这首诗用“黑、金、紫、红”等色彩浓丽的词语表现紧张悲壮的战斗场面,构思新奇,想象丰富。
4.下列对该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这是一首抒情浓郁的山水田园诗,作者在诗歌中抒发了忠君爱国的真挚情感。
B.全诗一共八句,既有声音的描写,也有色彩的描写。
C.作者描写战争的惨烈场景,并没有进行具体的战争场面的刻画,而是从颜色入手,加之侧面描写烘托战争场面。
D.诗人运用了“黑、红、金、紫、燕脂”等凝重色彩,烘托肃杀而悲壮的气氛。
5.对这首诗内容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第一句中“黑云”比喻敌人大军压城的气势,第二句“金鳞”比喻铠甲在太阳下反射的闪光。
B.第四句中“燕脂”和“紫”都是形容边塞泥土的颜色怪异,包含着当时战况严峻的象征意义。
C.第六句中“寒声”指战鼓的声音低沉重浊,“不起”指战士们在这样沉重的鼓声中斗志难振。
D.第七、八句意思是战士们为了报答君王平日里对自己的重视,决心奋战沙场,为君王献身。
6.对这首诗内容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句既是写景,也是写事,渲染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
一个“压”字既写出敌军众多,来势凶猛,又表明交战双方力量悬殊,守军将士处境艰难。
备战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分类练习 诗歌鉴赏综合解答题含答案
一、中考语文诗歌鉴赏1.阅读《雁门太守行》,完成小题。
雁门太守行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这首诗是运用乐府古题创作的一首描写战争场面的诗歌,阅读这首诗,你从中感受到怎样的战场氛围?结合具体诗句内容进行说明。
2.尾联的“黄金台”是借用战国时燕昭王曾筑台置千来招揽人才的典故,作者在尾联借此抒发了⑴______的思想情感。
你读过的古诗中借用典故抒发情感的诗句还有:⑵______。
【答案】1.示例:我从中读出了悲壮惨烈的氛围,如“塞上燕脂凝夜紫”诗人用“燕脂”指边防将士所流血的颜色,暗示守边将士死伤惨重。
使读者仿佛看到了胭脂般殷红的血迹,在浓重的夜幕下凝结成一片紫色。
渲染了悲壮惨烈的氛围。
2.誓死报效祖国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等)【解析】1.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结合主旨,抓住关键句子和重点词语分析即可。
《雁门太守行》是唐代诗人李贺运用乐府古题创作的一首描写战争场面的诗歌。
“黑云压城城欲摧”,诗人用一个“压”字,把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以及交战双方力量悬殊、守军将士处境艰难等等,淋漓尽致地揭示出来,让读者感悟到兵临城下的紧张和战争的危急氛围;“塞上燕脂凝夜紫”诗人用“燕脂”指边防将士所流血的颜色,暗示守边将士死伤惨重。
让读者感悟到一种悲壮惨烈的氛围,仿佛看到了胭脂般殷红的血迹,在浓重的夜幕下凝结成一片紫色;“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诗人用“半卷”写黑夜行军,偃旗息鼓,为的是“出其不意,攻其不备”,让读者感悟到将士们“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不复还”般壮怀激烈的豪情,渲染了战场上紧张且黯然凝重的氛围,衬托出战地的悲壮。
任选一个角度来谈即可。
2.本题考查理解诗人情感和识记积累。
理解诗人情感,要结合主旨和关键句子分析。
诗歌最后点明了主旨,“黄金台”是借用战国时燕昭王曾筑台置千来招揽人才的典故,以此引出“提携玉龙为君死”的主旨,意指只为报答君王恩遇,手携宝剑,视死如归。
《雁门太守行》阅读答案
《雁门太守行》阅读答案
《雁门太守行》阅读答案
在日常学习、工作生活中,我们有时需要做一些阅读题,这时最离不开的就是阅读答案了,阅读答案有助于我们领会解题思路,掌握答题技巧。
相信很多朋友都需要一份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自己的阅读答案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雁门太守行》阅读答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雁门太守行》阅读答案 1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中考语文 诗歌鉴赏 培优易错试卷练习(含答案)及答案
一、中考语文诗歌鉴赏1.阅读《雁门太守行》,完成下列小题。
雁门太守行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李贺的诗常以奇特的景物、瑰丽的想象、传神的语言创造意境。
请结合诗句,从一至两方面谈谈你阅读的体验。
2.下面与“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表达情感不相类似....一项的是()A.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苏轼《江城子》)B.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陆游《示儿》)C.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李白《塞下曲》)3.“云”是古诗词中常见的意象。
除本诗外,请你再写出两句含有“云”的诗句。
【答案】1.示例:这首诗首联用“黑云”作为比喻,突出敌人兵力众多,来势凶猛。
“甲光”写出在日光照射下,金甲闪着金光,表现了战士的气宇轩昂。
颔联用满天的“角声”勾画出战争的规模,从听觉角度把人带入到鼓角争鸣、杀声入云的场面,使我感受到战争的艰苦和残酷。
2.B3.示例: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解析】1.考查对诗歌的理解鉴赏。
结合具体词句,分析意境体验。
如,这首诗通过一系列表现色彩的词语来描绘战争场面。
比如首联的“黑”与“金”两相对照,黑云表现了紧张的氛围,金色的甲光则给人无比威严的感觉。
颔联的“燕脂”“紫”写出了寒夜里,将士的鲜血凝成暗紫色,给人悲壮之感。
这些词语构成色彩斑斓的画面,表现了战斗的惨烈,给人一种奇诡的感觉。
2.“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黄金台是战国时燕昭王在易水东南修筑的,传说他曾把大量黄金放在台上,表示不惜以重金招揽天下士。
诗人引用这个故事,写出将士们报效朝廷的决心。
B“家祭无忘告乃翁”,无奈自己活着的时候已看不到祖国统一的那一天,只好把希望寄托于后代子孙。
于是深情地嘱咐儿子,在家祭时千万别忘记把“北定中原”的喜讯告诉他。
与此句意境不符。
3.写出含有“云”字的诗词即可。
李贺雁门太守行阅读答案
李贺雁门太守行阅读答案
李贺雁门太守行阅读答案
【原文】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问题】
22.“半卷红旗临易水”和“报君黄金台上意”分别活用了哪两个典故?表达目的`有何不同?(2分)
23.“黑云压城城欲摧”一句是千古名句,据说大文学家韩愈初读这首诗时一下子就被该句所打动。
结合全诗,分析这个句子妙在何处?(2分)
【参考答案】
22.①荆柯刺秦王
燕昭王重金纳贤
②前者表现急速行军无所畏惧,后者表现对天子和将士的歌颂。
(一问1分,共2分)
23.以比喻和夸张手法,渲染大兵压境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
(修辞和作用各1分,共2分)。
部编中考语文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训练及答案(1)
部编中考语文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训练及答案(1)一、中考语文诗歌鉴赏训练1.阅读《雁门太守行》,回答问题。
雁门太守行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本诗几乎句句都有鲜明的色彩,请你在画线诗句中选择一处与色彩相关的词语进行赏析。
(2)诗歌尾联引用战国时燕昭王设“黄金台”以重金招揽天下士的典故,写出边关将士们________的决心。
(3)“云”是古代文人墨客创作诗文时常用的形象,下列诗句中对于“云”形象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荡胸生曾云”作者以“云”抒怀,通过描写遥看泰山层层涌起的白云,抒发自己云气涤荡,无比开阔胸襟。
B. “不畏浮云遮望眼”作者以“云”喻难,表现作者不畏艰难,勇于变法革新的决心和抱负。
C. “黑云压城城欲摧”作者以“云”写情,通过描写黑云,来表达作者因为边关天气恶劣而低落的心情。
D. “白云千载空悠悠”作者以“云”咏叹,虚实结合,写出诗人对世事变化难以预料的感慨。
【答案】(1)示例:“燕脂”写出战场大块胭脂般鲜红的血迹,展现战斗的激烈与悲壮。
“凝夜紫”写出战士们血染沙场,透过夜雾呈现出一片紫色。
展现战斗的悲壮与惨烈。
(2)示例:报效朝廷(报效国家)(3)C【解析】【分析】(1)本题要求选择一处与色彩相关的词语进行赏析。
如首句于“云”上着“黑”字,让人感到气氛沉重。
而这“黑云”又“压城”以至压得“城欲摧”,明显有象征意义。
“云”上特加“黑”字,自然不会用以象征我军而是象征敌军。
敌军压境围城如此凶猛,则我军只有杀出重围,才有生路。
“甲光向日金鳞开”,在色彩和形相上与上句形成强烈对比,明含欣喜、赞美之情,当然是指我军。
始而黑云压城,适度围逼,既而黑云崩溃、红日当空,我军将士的金甲在日光下犹如片片金鳞,耀人眼目。
就是说己经杀出孤城,击败敌兵。
“塞上燕脂凝夜紫”则从色来烘托。
此时战场之上鲜血遍染,在暮霭凝聚下呈现出暗紫色,为这个悲壮的画面抹上了一层悲壮的色彩。
【古诗文阅读】李贺《雁门太守行》阅读练习及答案
【古诗文阅读】李贺《雁门太守行》阅读练习及答案雁门太守行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第一套1.对这首诗内容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c)a第一句“黑云”比喻敌人大军压城的气势,第二句“金鳞”比喻铠甲在太阳下反射的闪光。
b第四句中“燕脂”、“紫”都是形容边塞泥土的颜色怪异,包含着当时战况严峻的象征意义。
c.第六句,“寒声”指战鼓的声音低沉重浊,“不起”指战士们在这样沉重的鼓声中斗志难振。
d第七、八句意思是战士们为了报答君王平日里对自己的重视,决心奋战沙场,为君王献身。
2.请想象一下“半卷红旗”是什么样子。
当作者将这一场景捕捉到他的诗中时,他想展示什么?半卷红旗是对战争形势的简要描述。
一方面,风很强,所以在快速行进时挂起红旗很方便。
另一方面,它高度警惕,不公开,突出了战争的紧张局势。
3.“乌云压城毁城”已成为一句名言。
这句话用隐喻和夸张来夸大原文中的紧张气氛和危急情况。
现在人们经常用它来描述它(局势的危急)。
4. 赏析“金台报王,载玉龙为王而死”的意义。
这两首诗生动地运用了战国时期燕赵王的典故,在金台上放置数千块金子,招募人才,显示了士兵们杀敌为朝廷服务的决心。
5.关于《乌云压城,甲光照日》这首诗的两句话,王安石曾评论说,“方乌云压城,日无甲光”,但杨慎说他见过这样的场景,并指责王安石不懂这首诗。
你觉得这个怎么样?艺术的真实性不能等同于生活的真实性。
敌人围城时,城市可能没有乌云笼罩,驻军可能没有阳光照射。
诗歌中的乌云和阳光是诗人创造意境的手段。
(英译汉)李贺写诗时,总是借助想象力在事物上画出各种新奇的色彩。
以这首诗为例。
这首诗几乎每一句都有鲜艳的颜色,如金色、胭脂色和紫红色。
它们不仅明亮而且色彩鲜艳。
它们与黑色、秋天和白色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幅多彩的图画。
7.从“沂水附近的半卷红旗”中,你觉得“沂水”怎么样?荆轲捅了秦王一刀,向易水道别。
《雁门太守行》阅读答案8篇
《雁门太守行》阅读答案8篇在平时的学习、工作中,我们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阅读答案,阅读答案是我们在解答阅读题时的参考。
你所见过的阅读答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雁门太守行》阅读答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雁门太守行》阅读答案1古诗词阅读(4分)[甲]雁门太守行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乙]夜上受降城闻笛李益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14.甲诗三、四句和乙诗的一、二句都通过对边塞风光的描绘,为我们营造了一种的气氛。
(1分)15.据说王安石对甲诗的一、二句曾提出疑问:“方黑云压城,岂有向日之甲光?”你能否从诗歌赏析的角度为王安石解疑?‘(3分) 阅读答案:14.(1 分)苍凉悲壮。
15.(3 分)“黑云压城”是通过比喻的手法来渲染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而“甲光向日”则是描写守城将士披坚执锐、严阵以待的情形。
二者之间并不矛盾。
《雁门太守行》阅读答案2雁门太守行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⑴对这首诗内容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A.第一句“黑云”比喻敌人大军压城的气势,第二句“金鳞”比喻铠甲在太阳下反射的闪光。
B.第四句中“燕脂”“紫”都是形容边塞泥土的颜色怪异,也象征着当时战况的严峻。
C.第六句中“寒声”指战鼓的声音低沉重浊,“不起”指战士们在这样沉重的鼓声中斗志难振。
D.第七、八句的意思是战士们为了报答君王平日里对自己的重视,决心奋战沙场,为君王献身。
⑵请设想“半卷红旗”是怎样的景象,作者捕捉这个景象入诗要表现什么? (2分)参考答案:(1 )C(2) 提示:半卷红旗是侧面描写战况,一方面是风势很大,卷起红旗便于急行军,另一方面是高度戒备,不事张扬,把战事的紧张状态突现出来。
雁门太守行阅读以及答案
雁门太守行阅读以及答案雁门太守行阅读以及答案黑云压城城欲摧,以比喻和夸张的手法,生动形象的渲染了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现比喻形势危急。
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色彩斑斓瑰奇,渲染出苍凉悲壮的气氛,战斗激烈残酷。
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潜师夜袭,一场苦战。
易水让人联想起“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诗句。
表达了视死如归之决心。
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引用战国时燕昭王台上招贤才得典故,表达了将士英勇杀敌,报效国家的决心和勇气。
提携玉龙为君死。
思想内容:本事通过描写艰苦绝着的'巴塞站,展示了危城将士决心寸土必争,奋死抗敌,金钟国家的精神。
艺术特色:色彩的运用,渲染战争气氛。
整体感知:全诗按时间顺序,前四句写日满的战争,敌军压境,我军英勇反击;后四句写夜战争,援军失利,为国捐躯。
全诗从两个角度写出了这次战斗的惊心动魄和激烈悲壮,突出了边关将士的英雄集体形象。
练习:1.按原文填空①诗中描写战争形势危急的诗句是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②从听觉和视觉的角度渲染战争激烈的诗句是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2.“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中的“玉龙”指( D )A、人名 B 、玉做的龙 C、玉色的龙 D、宝剑3.“黑云压城城欲摧”运用了( c )什么的修辞手法A、借代和比喻B、夸张和借代C、比喻和夸张D、夸张和双关4.对本诗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A、这是一首抒情浓郁的山水田园诗,作者在诗歌中抒发了忠君爱国的真挚感情。
B 、全诗一共八句,既有声音的描写,也有色彩的描写。
C、作者描写战争的惨烈场景,并没有进行具体的战争场面的刻画,而是从颜色入手。
D、诗人运用了“黑”“红”“金”“紫”“燕脂”等凝重色彩,烘托肃杀而悲壮的气氛。
5.由“半卷红旗临易水”中的“易水”,你联想到了哪些故事、诗句?荆轲刺秦,易水诀别。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古诗文阅读】李贺《雁门太守行》阅读练习及答案
【古诗文阅读】李贺《雁门太守行》阅读练习及答案雁门太守行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第一套1.对这首诗内容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c)a第一句“黑云”比喻敌人大军压城的气势,第二句“金鳞”比喻铠甲在太阳下反射的闪光。
b第四句中“燕脂”、“紫”都是形容边塞泥土的颜色怪异,包含着当时战况严峻的象征意义。
c.第六句,“寒声”指战鼓的声音低沉重浊,“不起”指战士们在这样沉重的鼓声中斗志难振。
d第七、八句意思是战士们为了报答君王平日里对自己的重视,决心奋战沙场,为君王献身。
2.请想象一下“半卷红旗”是什么样子。
当作者将这一场景捕捉到他的诗中时,他想展示什么?半卷红旗是对战争形势的简要描述。
一方面,风很强,所以在快速行进时挂起红旗很方便。
另一方面,它高度警惕,不公开,突出了战争的紧张局势。
3.“乌云压城毁城”已成为一句名言。
这句话用隐喻和夸张来夸大原文中的紧张气氛和危急情况。
现在人们经常用它来描述它(局势的危急)。
4. 赏析“金台报王,载玉龙为王而死”的意义。
这两首诗生动地运用了战国时期燕赵王的典故,在金台上放置数千块金子,招募人才,显示了士兵们杀敌为朝廷服务的决心。
5.关于《乌云压城,甲光照日》这首诗的两句话,王安石曾评论说,“方乌云压城,日无甲光”,但杨慎说他见过这样的场景,并指责王安石不懂这首诗。
你觉得这个怎么样?艺术的真实性不能等同于生活的真实性。
敌人围城时,城市可能没有乌云笼罩,驻军可能没有阳光照射。
诗歌中的乌云和阳光是诗人创造意境的手段。
(英译汉)李贺写诗时,总是借助想象力在事物上画出各种新奇的色彩。
以这首诗为例。
这首诗几乎每一句都有鲜艳的颜色,如金色、胭脂色和紫红色。
它们不仅明亮而且色彩鲜艳。
它们与黑色、秋天和白色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幅多彩的图画。
7.从“沂水附近的半卷红旗”中,你觉得“沂水”怎么样?荆轲捅了秦王一刀,向易水道别。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的综合题试题及答案解析
一、中考语文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后面小题雁门太守行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请任选一个角度赏析下面的诗句“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1.修辞角度:运用典故,借用“临易水”的典故,既交代了战斗的地点,又暗示了此去有可能有去无回,表现了将士们视死如归的精神。
炼字角度:“重”“寒”二字,营造了肃杀的氛围,也暗示将士们内心的沉重。
描写角度:运用环境描写,渲染了战斗的惨烈和悲壮。
2.表达了诗人英勇杀敌、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和誓死报效国家的爱国情怀。
【解析】1.赏析诗句。
可通过分析词语的表现力或修辞手法或描写方法赏析。
首先要读懂诗句大意。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红旗半卷,援军赶赴易水;夜寒霜重,鼓声郁闷低沉。
“半卷”二字含义极为丰富。
黑夜行军,偃旗息鼓,为的是“出其不意,攻其不备”。
“临易水”既表明交战的地点,又暗示将士们具有“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不复还”那样一种壮怀激烈的豪情。
接着描写苦战的场面:驰援部队一迫近敌军的营垒,便击鼓助威,投入战斗。
无奈夜寒霜重,连战鼓也擂不响。
面对重重困难,将士们毫不气馁。
答案比较开放,合理即可。
2.考查对诗歌思想感情的把握。
《雁门太守行》全诗激昂,浩大的战争场面让人读起来热血奔腾。
我们可以通过对全诗的通篇赏析,感受鲜活的战争场面,同时结合作者个人经历和时代背景,体会作者在全诗中抒发的思想感情。
当年唐宪宗以张煦为节度使,领兵前往征讨雁门郡之乱,李贺即兴赋诗鼓舞士气,写成了这首《雁门太守行》。
诗歌通过歌颂边关战士誓死为国的壮士,表达了作者希望自己能够驰骋沙场,效忠国家,平定海内的思想感情。
2.阅读宋代诗人王安石的诗,完成后面题目。
太湖恬亭[宋]王安石槛临溪上绿阴围,溪岸高低入翠微。
日落断桥人独立,水涵幽树鸟相依。
中考语文诗词阅读《雁门太守行》《塞下曲》含答案
中考语文诗词阅读《雁门太守行》《塞下曲》含答案阅读下面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甲】雁门太守行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乙】塞下曲李白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①。
【注释】①楼兰:汉代西域国名,此指楼兰国王。
据《汉书·傅介子传》记载,西汉昭帝时,楼兰国王屡次截杀出使西域的汉使,大将军霍光派平乐监傅介子前往楼兰,用计刺杀了楼兰国王。
59.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甲诗三四句从视听角度渲染了悲壮的气氛,表现出战争的残酷。
B.乙诗一二句写五月的天山有“雪”无“花”,寒气逼人,突出环境的艰苦。
C.甲诗中“卷”字写出乘夜奔袭之状;乙诗中“抱”字描绘将士们夜间休息悠闲之态。
D.两首诗最后两句运用典故、表达将士们誓死报效君王的决心和为国立功的慷慨豪情,60.王安石曾对本诗提出疑问:“方黑云压城,岂有向日之甲光?”请你解答他的疑惑。
【答案】59.C 60.示例:二者之间并不矛盾,“黑云压城”是通过比喻的手法来渲染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而“甲光向日”是指铠甲迎着(云缝中射下来的)太阳光,描写守城将士披坚执锐、严阵以待的情形。
【解析】59.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
C.“‘抱’字描绘将士们夜间休息时悠闲之态”表述有误,《塞下曲》中“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意思是:白天在金鼓声中与敌人进行殊死的战斗,晚上枕着马鞍睡觉。
“抱”字描绘士卒夜间警备的情况,表现了军情之紧张急迫;故选C。
60.本题考查诗句赏析。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敌军似乌云压进,危城似乎要被摧垮;阳光照射在鱼鳞一般的铠甲上,金光闪闪。
前一句是比喻,把敌军比作乌云。
渲染了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
后一句是夸张,展现了守城将士们虽与敌方力量悬殊、处境艰难,却依旧严阵以待士气高昂,严阵以待。
【文言文阅读答案】文言文阅读及答案:雁门太守行
【文言文阅读答案】文言文阅读及答案:雁门太守行我们语文考试中遇到的文言文阅读占得分值还是比较大的,下面这篇文言文阅读及答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为您推荐文言文阅读及答案:雁门太守行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第一套1.对这首诗内容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C )A第一句“黑云”比喻敌人大军压城的气势,第二句“金鳞”比喻铠甲在太阳下反射的闪光。
B第四句中“燕脂”、“紫”都是形容边塞泥土的颜色怪异,包含着当时战况严峻的象征意义。
C.第六句,“寒声”指战鼓的声音低沉重浊,“不起”指战士们在这样沉重的鼓声中斗志难振。
D第七、八句意思是战士们为了报答君王平日里对自己的重视,决心奋战沙场,为君王献身。
2、请设想“半卷红旗”是怎样的景象,作者捕捉这个景象入诗要表现什么?半卷红旗是侧面描写战况,一方面是风势很大,卷起红旗便于急行军,另一方面是高度戒备,不事张扬,把战事的紧张状态突现出来。
3、“黑云压城城欲摧”已成为脍炙人口的名句,该句用比喻和夸张的手法,在原文中渲染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现在人们常用来形容(局势的危急)。
4、赏析“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这两句诗活用战国时期燕昭王置千金于黄金台上以招贤才的典故,表现了将士们誓死杀敌、报效朝廷的决心。
5、对于“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这两句诗,王安石曾批评说“方黑云压城岂有向日甲光”,杨慎却称自己确曾见到过此类景象,指责王安石不知诗。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艺术的真实和生活的真实不能等同起来,敌军围城,未必有黑云压城守军到阵也未必有日光前来映照助威。
诗中的黑云和日光是诗人用来营造意境的手段。
6、李贺写诗,总是借助想象给事物涂上各种新奇浓重的色彩,试以这首诗为例作具体说明。
这首诗几乎句句都有鲜明的色彩,其中如金色、胭脂色、紫红色,不但鲜明而且浓艳,它们跟黑色、秋色、白色等交织在一起,构成了色彩斑斓的画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贺《雁门太守行》中考阅读练习及答案(2017年云南省
中考题)
该资料由西风瘦马友情提供
(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13题。
(4分)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注】“塞上”又做“塞土”。
12(请简要分析“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在全诗中的作用。
(2分) 答:
13(“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表达了将士们怎样的情感,(2分) 答:
答案:
(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13题。
(4分) 12.渲染了敌军兵临城下的紧
张气氛和危急形势,表现了战争形势的紧迫。
该资料由西风瘦马友情提供
示例一:运用比喻,夸张手法,渲染把敌军比作黑云,既写出敌军人马众多、
来势凶猛,而且“黑”字突出敌人的猖獗、军情险恶;“城欲摧”表现了兵临城下
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
示例二:一个“压”字,把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以及交战双方力量悬殊、守军将士处境艰难等等,淋淳尽致地揭示出来。
运用比喻和夸张手法,渲染了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情势。
示例三:在色彩运用上,“黑”字突出敌人的猖獗、军情险恶;“金鳞”形容铠甲闪光如金色鱼鳞,一个“金”字表现出我军将士雄姿英发、高昂迎战的状态。
两相比照,表现出战争形势的紧迫。
13.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赞颂了边关战士的战斗意志和誓死为国的壮志豪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