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罐法教材(完整资料).doc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此文档下载后即可编辑

拔罐法

拔罐法简介

一、定义

拔罐法,或称吸筒疗法,古称角法。是以罐为工具,利用燃烧、加热、抽吸等方法排除罐内空气,造成负压,使之吸附于腧穴或应拔部位的体表,产生刺激,使被拔的局部组织充血和皮内轻微瘀血,促使经络畅通,以达到调整机体功能,恢复生理状态,祛除疾病的一种物理性治疗方法。

二、历史发展

拔罐疗法是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活和实践中逐渐总结和发展起来的。据专家们考证,大约在公元前第三世纪,就已经出现了拔罐治疗疾病的方法,在长沙马上堆出土的《五十二病方》中就已有了对于角法的记述。在晋代,葛洪著的《肘后方》中,已明确记录了角法的用法以及角器的制做方法。至唐朝(公元752年),在王焘著的《外台秘要》中已明确记录了拔罐疗法在外科之中的应用,同时还绘制了彩色经络穴位图《明堂孔穴图》,第一次将拔罐疗法同经穴联系在一起。清代赵学敏著《本草纲目拾遗》中,专列了《火气罐》一节,明确说明了:"罐得火气合于肉,即牢不可脱,须待其自落,患者但觉有一股暖气从毛孔透入,少倾,火力尽自落,肉上红晕,罐中有水气出。同时,对火罐的形状,火罐的应用范围,火罐的出处,火罐的大小,火罐的适应症,火罐的使用方法等,都有比较明确的记载,在书中还指出火罐可治

风寒、头痛及风痹、眩晕等症。这是第一部对于拔罐疗法有了比较详细、完整的医学论著,使拔罐疗法得以总结规范,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医疗体系。

拔罐疗法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长期的劳动实践和同疾病的斗争中,经过不断总结、逐渐积累起来的经验,是传统中医学中的一颗明珠。具有历史悠久、方法独特、简便安全、容易操作、适应广泛、疗效稳定、设备简单、对周围环境无特殊要求的特点,是一种从临床实践中总结和完善出来的,行之有效的,很有前途的一种单纯物理疗法。随着我国医药卫生事业的不断发展,拔罐这种毫无化学疗法副作用的物理疗法,逐渐被重视起来,并使其临床应用的范围不断扩大,我们相信,只要经过进一步的研究,进一步完善其理论和治疗体系,拔罐疗法一定能够进一步发扬光大,为人类的健康做出贡献。

三、临床上常用的火罐种类

1、竹罐:选用直径3~5厘米,坚固无损的竹子,制成6~8厘米或8~10厘米长的竹管,一端留节作底,另一端作罐口,用刀刮去青皮及内膜,制成形如腰鼓的圆筒。用砂纸磨光,使罐口光滑平整。竹罐的优点在于取材较容易、经济易制、轻巧而不易摔碎。缺点是容易燥裂、漏气、吸附力不大,现在市面上有成套的成品出售。

2、玻璃罐:用玻璃加工而成,形如球状,罐口平滑,分大、中,小三种型号,现在市面上有成品出售。也可用广口玻璃瓶代替。玻璃罐的优点是质地透明,使用时可以观察所拔部位皮肤充血、瘀血的程度,便于随时掌握情况,随时调整。缺点是容易破碎、损坏。

此外,还有陶罐、铜罐、铁罐、抽气瓶等。

四、拔罐的方法

1、火罐法:利用燃烧时大的热力排去罐内空气,形成负压,将罐吸着在皮肤上,具体方法有闪火法、投火法、滴酒法、贴棉法、架火法,最常用的方法是闪火法。

闪火法:用长纸条或用镊子夹一个酒精棉球,用火点燃后在罐内绕1~3圈(注意切勿将罐口烧热,以免烫伤皮肤),将火退出后迅速将罐扣在应拔的部位,吸附在皮肤上。

2、抽气法:即将青霉素等药瓶磨制作成的抽气罐紧扣在要拔罐的部位上,用注射器从橡皮塞抽出瓶内空气,使产生负压,就能吸住。或采用市场上有售的配套抽气罐,将罐扣在要拔罐的部位上,用配套的抽气筒,抽去罐内空气,使之产生负压,吸附于皮肤上。

五、各种拔罐法的运用

1、留罐:即将罐拔住后,在治疗部位上留置一定时间,直至皮肤潮红、充血或瘀血为度。一般留罐10~15分钟,吸力强的可以留罐时间短些,吸力弱的可以留罐时间长些。

2、闪罐:即将罐吸住后,立即拔罐,多次重复地将罐吸住拔起,再吸住,直至皮肤潮红、充血或瘀血为度,多用于局部皮肤麻木、疼痛或功能减退等。

3、走罐:又称“推罐”,一般用于面积较大,肌肉丰厚的部位,如腰背部、大腿部等,一般选用口径较大的罐,最好用玻璃罐,罐口一般要平滑。先在罐口上涂上一些润滑油或凡士林等。再将罐吸住,然后,医者以右手握住罐子,慢慢向前推动,推时罐口后半边着力,前半边略提起,这样在皮肤表面

上下左右来回推动数次,至皮肤潮红为止。对风寒湿痹及各种原因引起的疼痛具有较好疗效。

4、刺血拔罐:又称刺络拔罐,即在应拨部位的皮肤消毒后,用三棱针点刺出血或用梅花针在局部扣打后,再行拔罐,以加强刺血治疗的作用。此法适用于急慢性软组织损伤、神经皮炎、皮肤瘙痒、丹毒等症。

5、针罐:根据病情需要,先在体表的施治穴位上用针刺入。“得气”后(有针感后),随之在此穴位带针拔上火罐,把针扣在火罐中。这种同时实施针刺、拔罐的治疗方法叫针罐疗法。

六、拔罐形式分类

1、单罐:用于病变范围较小或明显压痛点。可按病变或压痛范围大小,选取适当口径的火罐。如胃病在中脘处拔罐;肱二头肌长头肌腱炎在肩内陵处拔罐;冈上肌腱炎在肩峰处拔罐等。

2、多罐:用于病变范围较广泛的疾病。可在病变部位吸拔数个乃至排列吸拔十多个罐,称为“排罐法”。如某一肌束劳损时可按肌束位置成行排列拔罐。治疗某些内脏器官瘀血时,可按脏器解剖部位在相应体表纵横排列拔罐。

七、拔罐法的作用机理及作用

1、中医作用

(1)拔罐法可以升泻腠理、扶正祛邪:疾病是由致病因素引起机体阴阳的偏盛偏衰,人体气机升降失常,脏腑气血

功能紊乱所致。当人体受到风、寒、暑、湿、燥、火、

毒、外伤的侵袭或内伤情志后,即可导致脏腑功能失调,

产生病理产物,如淤血、气郁、痰涎、宿食、水浊、邪

火等,这些病理产物又是致病因子,通过经络和腧穴走

窜机体,逆乱气机,滞留脏腑;淤阻经脉,最终导致种

种病症。拔罐产生的真空负压有一种较强的吸拔之力,

其吸拔力作用在经络穴位上,可将毛孔吸开并使皮肤充

血,使体内的病理产物从皮肤毛孔中吸出体外,从而使

经络气血得以疏通,使脏腑功能得以调整,达到防治疾

病的目的。

(2)拔罐可以疏通经络,调整气血:经络有“行气血,营阴阳,濡筋骨,利关节”的生理功能,如经络不通则气不

畅,经血滞行,可出现皮、肉、筋、脉及关节失养而萎

缩、不利,或血脉不通,六腑不运等。通过拔罐对皮肤、

毛孔、经络、穴位的吸拔作用,可以引导营卫之气始行

输布,鼓动经脉气血,濡养脏腑组织器官,温煦皮毛,

同时使虚衰的脏腑机能得以振奋,畅通经络,调整机体

的阴阳平衡,使气血得以调整,从而达到健身祛病疗疾

的目的。

2、物理作用

(1)负压作用:国内外学者研究发现:人体在火罐负压吸拔的时候,皮肤表面有大量气泡溢出,从而加强局部组织

的气体交换。通过检查,也观察到:负压使局部的毛细

血管通透性变化和毛细血管破裂,少量血液进入组织间

隙,从而产生瘀血,红细胞受到破坏,血红蛋白释出,

出现自家溶血现象。在机体自我调整中产生行气活血、

舒筋活络、消肿止痛、祛风除湿等功效,起到一种良

性刺激,促其恢复正常功能的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