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温压战斗部的硬杀伤反鱼雷武器探讨

合集下载

反鱼雷鱼雷发展现状分析

反鱼雷鱼雷发展现状分析
能力。
2国外 A T T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研 制情 况
2 . 1法 、 意 MU 9 0 H K鱼 雷
3 A 1 _ r 的作 战使 用
进行 了原理论证和技术演示后便 中止 了研 发工作 ,转入技 术准备 。同期 , 美 国 MK 一 4 6轻型反潜 鱼雷 也曾被改装成反
鱼雷鱼雷 ,但也 因未达到预期 目标而 中止 ,主要原 因还是
MK 一 4 6的航 速太低 , 拦截鱼雷 的时间窗 口太短 , 需要较高 的 航道预测及计算能力 。2 O 世纪 9 0年代初 , 美 国海军又 开始 研制全新 的反鱼雷鱼雷 ,该鱼雷主体部分采用的是 MK 一 5 4 型鱼 雷 , 动力部分采用贮存化学能 的推进 系统 , 由锂 和硫胺 六氟化物发生反应 提供 能量 ,其航速和航程远远超过 了现 役的主战鱼雷 。近几年来 , 以美 国海军研究所牵头 的多家研 究机构 已对这型鱼雷系统进行 了大量 的仿真研究 、方案论
摘 要 反 鱼雷 鱼雷是 鱼 雷对抗 中较 为理 想 的硬 杀伤 兵 器。本文 阐述 了国外典 型反 鱼雷鱼雷的研制情况 , 并分析 了
反 鱼 雷鱼 雷 的作 战使 用 。
最大速度超过 5 5 k n , 水平面和垂直面旋 回角速度超过 9 8 。/ s 时鱼雷 的承受性 ,并测量 了鱼雷高密度定 向装药爆炸后 的 全 向冲击水平 , 设计 目标是在任意深度上摧毁 8 m外 的重 型
上, 主要对抗手段分为两种 : 软对抗和硬对抗 。 而反 鱼雷鱼 雷( nt a i — t o r p e d o t o pe r d o , A r I T r ) 正是 随着鱼雷 的发展而诞生的硬对抗武器 。
处于演示实验阶段 ,但其水下实验 已成功拦 截了 以多种模 式进行攻击 的来袭鱼雷 。对高速轻 型鱼 雷具 有 良好的拦截

复合式鱼雷战斗部威力试验研究_胡功笠

复合式鱼雷战斗部威力试验研究_胡功笠
另一种是壳体结构是我国的廉振国教授聚能装药置于后部随进装药置于前部只需在随进装药的中心体预留自锻弹丸成形及穿过的空腔这36提出的装药结构将种结构不仅可以克服聚能装药爆炸产生的后冲量阻滞随进战斗部速度而且可利用其爆轰产物产生的向前冲量将随进式战斗部冲压进入壳体内部
第 29卷 第 1期 2005年 2月
的装甲钢板 ,其抗爆能力坚固 ,试验尝试用自锻弹丸 来击穿它 。试验装置见图 2,前部水箱内有 2 m 厚
8
南 京 理 工 大 学 学 报
第 29卷第 1期
水夹层 ,水箱前部设有 40 mm 厚的 45号钢板 ,后部 设有四层厚钢板 ,每层间隔 2 m ,试验数据 [ 2 ]见表 2。 试验结果表明 ,设计良好自锻弹丸的聚能装药不仅 可以穿透靶板 ,而且可以形成大口径孔洞 。
摘 要 :该文分析了复合式鱼雷战斗部的结构和性能 ,结合模拟威力试验 ,验证了利用复合式鱼雷战 斗部攻击抗爆能力强的大 、中型潜艇的可行性 ,并提出了增强威力的具体措施 ,为进一步指导复合式 鱼雷战斗部设计提供参考 。 关键词 :复合式鱼雷战斗部 ;威力试验 ;聚能装药 ;自锻弹丸 中图分类号 : TJ 630. 6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00529830 (2005) 01 - 0006 - 03
目前 ,美 、英 、法等国海军已研制出复合式鱼雷 战斗部 。例如美国的“M K250”鱼雷 ,法国的“海鳝 ” 及英国的“鳐鱼 ”鱼雷 ,都采用复合式鱼雷战斗部结 构 。这类鱼雷用 40 ~60 kg的聚能装药战斗部 ,利 用其产生的外形良好 、大质量 (5~12 kg) 、高速度自
锻弹丸可穿透具有水夹层的双层结构防护装甲舰壳 体 ,并可随进几十公斤装药量的第二级战斗部在潜 艇或航空母舰内部再爆炸 。具有这种结构的鱼雷战 斗部能有效攻击防爆和抗爆能力强的潜艇和航空母 舰等大中型舰只 。根据相关资料的试验表明 ,高速 运动的大质量自锻弹丸可在水中保持良好形 状 [ 1, 2, 4 ] ,自锻弹丸有效攻击距离达 15 m ~25 m。本 文提出了利用复合式鱼雷战斗部攻击抗爆能力强的 大 、中型潜艇的可行性 ,并获得相关试验数据 。

反鱼雷鱼雷拦截弹道导引方法研究

反鱼雷鱼雷拦截弹道导引方法研究

反鱼雷鱼雷拦截弹道导引方法研究鱼雷是目前主要的水下攻击武器,其速度和隐蔽性均优于其他武器,所以其对于舰艇的攻击威力也更大。

为了避免鱼雷的攻击,目前常用的方法是使用鱼雷拦截弹道导引系统,这种系统能够拦截鱼雷的攻击路线,有效保护舰艇的安全。

鱼雷拦截弹道导引系统的研究可追溯到上世纪50年代,在广泛的应用之前,针对不同类型的鱼雷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主要包括声纳搜寻技术、多普勒导引技术和激光指引技术等。

声纳搜寻技术是最早开始应用于鱼雷拦截弹道导引系统中的一种方法。

这种技术只需要发射声波,测量声波反射回来的时间和频率变化就可以确定鱼雷的运动方向、距离和速度等。

但是,它只适用于在水中运动的鱼雷,而且有很强的受干扰性,对目标的侦测精度很低。

多普勒导引技术是由于声纳搜寻技术的问题而产生的,它在此基础上增加了多普勒效应原理,可以更好地分辨鱼雷和外界噪声的差别,并且可以提高目标的侦测准确度。

多普勒导引技术优点显著,但是它需要比较大的能源,通常需要一个强大的发射器和敏感的接收天线来实现。

激光指引技术则是比较新的一种鱼雷拦截弹道导引系统,它依赖于激光束的控制和引导,可以很好地识别并跟踪鱼雷,形成高精度的导引与拦截,但是需要强大的电子设备支持。

鱼雷是水下攻击武器的主要类型,其具有速度快、抗干扰能力强等特点,需要使用鱼雷拦截弹道导引系统来防御它们的攻击。

声纳搜寻技术、多普勒导引技术和激光指引技术都是应用较广泛的技术,可以很好地完成这一任务。

当然,这些技术仍然需要不断改进和完善,以适应未来需求,并更好地保障我们的安全。

由于鱼雷拦截弹道导引系统的应用相对较为隐秘,相关数据也比较难以获取,但我们可以通过一些资料进行大致的分析。

根据相关报道,目前世界上使用最为广泛的鱼雷拦截弹道导引技术之一是电磁拦截技术,其基本原理是利用电磁干扰阻止鱼雷运动。

据国外媒体报道,美军已经研究并且在实际应用中使用了电磁拦截技术,可以有效拦截各种类型的鱼雷。

此外,中国和俄罗斯等国也在积极发展鱼雷拦截弹道导引技术,但相关数据尚未公开。

反 鱼雷 方案

反 鱼雷 方案

反鱼雷方案反鱼雷方案随着现代舰队战的发展,鱼雷作为一种具有极高杀伤力的武器,成为水下战争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装备。

然而,鱼雷的威胁也日益引起世界各国海军的重视。

为了有效应对潜在的鱼雷威胁,各国海军纷纷探索并研发了各种反鱼雷方案。

本文将探讨几种现代反鱼雷方案及其特点。

一、声纳反鱼雷技术声纳反鱼雷技术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反鱼雷方案之一。

此技术基于声纳原理,通过发射声纳信号,并对反射回来的信号进行分析,以便检测和追踪潜在的鱼雷。

随着声纳技术的不断发展,声纳反鱼雷系统的侦测精度和反应速度得到大幅提升。

此外,声纳反鱼雷还可以通过主动干扰和反向声纳等手段来干扰和摧毁敌方鱼雷。

二、磁性反鱼雷技术磁性反鱼雷技术是一种基于磁场原理的反鱼雷方案。

该技术通过模拟潜艇或舰船的磁场特征,吸引和引导鱼雷远离目标。

磁性反鱼雷技术可以有效地干扰敌方鱼雷的自动导航系统,使其无法准确击中目标。

此外,磁性反鱼雷还可以与声纳反鱼雷技术相结合,提高对鱼雷威胁的应对能力。

三、拖曳干扰器拖曳干扰器是一种常见的被动反鱼雷手段。

拖曳干扰器通常由金属材料制成,利用其特殊的反射和干扰特性,干扰和误导敌方鱼雷。

当鱼雷接近目标时,拖曳干扰器会从舰船尾部被释放,并以一定速度拖曳在水下,以吸引鱼雷靠近。

通过与舰船主体信号的差异,拖曳干扰器能有效地减小鱼雷击中目标的概率。

四、摩尔斯反雷系统摩尔斯反雷系统是一种利用电磁波与鱼雷进行干扰的高级反鱼雷方案。

该系统通过发射特定频率的电磁波信号,破坏鱼雷的导航和控制系统,使其无法正常运行。

此外,摩尔斯反雷系统还可以通过改变电磁波的频谱分布,增加鱼雷识别和追踪的难度,提高鱼雷自毁或下沉的概率。

五、炮击反鱼雷技术炮击反鱼雷技术是一种传统但仍然有效的反鱼雷手段。

该技术利用舰炮或机枪射击,以炮弹或子弹击毁或摧毁鱼雷。

炮击反鱼雷技术通常需要高度准确的射击技术和快速反应能力,但在特定情况下仍然是一种可行的反鱼雷方案。

总结:鱼雷作为一种隐蔽性高、杀伤力大的武器,对海军装备和舰队安全造成了巨大威胁。

一种水面舰艇反鱼雷鱼雷武器系统构想

一种水面舰艇反鱼雷鱼雷武器系统构想
Ke y wo r ds:An t i - t o r p e d o T o r p e d o;we a p o n s y s t e m ;s u fa r c e s h i p
随着科学技术 的迅猛发 展 , 现代鱼 雷 的性 能不 断提高 ,
行 了海 上 试 验 。 1 9 8 7年 , 美 国 开 始 研 制 一 种 亩 为 2 0 3 mm 的灵 巧 反 鱼 雷 鱼 雷 。 鉴 于 技 术 、 工 程方 面 的原 因 , 美 国 只进 行 了原 理 验 证 和 技 术 演 示 后 便 中止 了 上述 2种 反 鱼
( 江苏 自动化研究所 , 江苏 连 云港 2 2 2 0 0 6 )
摘要 : 介绍 了国外反鱼雷鱼雷及其 武器 系统 的研 究现状 , 提 出了一种水 面舰艇反 鱼雷鱼雷 武器系统 的构想 , 给出 了 该系统的构 成和信息接 1 = 1 , 以及各 组成 部分 的功能 ; 在分析 了该 系统对舰 船水声探 测 的需求 后 , 明确 了其 为舰 船提 供的鱼雷防御区域范 围, 并探讨了该系统的作 战使用方法 。 关键词 : 反鱼雷鱼雷 ; 武器 系统 ; 水面舰 艇
第3 4卷
第 8期
四 川 兵 工 学 报
2 0 1 3年 8月 Leabharlann 【 武器装备理论与技术】
d o i : 1 0 . 1 1 8 0 9 / s c b g x b 2 0 1 3 . 0 8 . 0 1 4

种 水 面 舰 艇 反 鱼 雷 鱼 雷 武 器 系统 构 想
苏金 涛 , 李 建峰 , 姚 运 启
中 图分 类 号 : E 9 2 5 . 2 3 文 献标 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6— 0 7 0 7 ( 2 0 1 3 ) 0 8 — 0 0 4 6— 0 3

反潜鱼雷战斗部研究综述

反潜鱼雷战斗部研究综述

·79·兵工自动化 Ordnance Industry Automation2019-04 38(4)doi: 10.7690/bgzdh.2019.04.019反潜鱼雷战斗部研究综述吴凡达,赵捍东(中北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太原 030051)摘要:从鱼雷战斗部威力评估的特殊性入手,论述近年来鱼雷战斗部的发展概况,结合潜艇的发展和潜艇目标特性,综合分析国内外鱼雷战斗部技术和国内外学者在鱼雷战斗部及串联战斗部领域的研究进展,为鱼雷战斗部的设计提出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鱼雷战斗部;反潜;毁伤;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TJ410 文献标志码:AResearch Review on Anti-submarine Torpedo WarheadWu Fanda, Zhao Handong(College of Mechanical & Electrical Engineering , North University of China , Taiyuan 030051, China )Abstract: From the particularity of the torpedo warhead power evaluation,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orpedo warhead in recent years, combining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ubmarine and submarine target features,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domestic and foreign torpedo warfare techniques and research progress in the field of torpedo warheads and tandem warheads by domestic and foreign scholars, give the rationalization suggestion for the design of the torpedo warhead.Keywords: torpedo warhead; anti-submarine; damage; development trend0 引言海洋资源的丰富以及陆上资源的紧张导致各国对海洋控制权的竞争日益激烈。

反鱼雷鱼雷发射角的讨论

反鱼雷鱼雷发射角的讨论
参考文献
3.1来袭鱼雷方位角酿对发射角∥的影响 条件:A=圪/形=0.6不变,皖依次取
100。, 1 10。, 120。。
表1来袭鱼雷方位角对^TT发射角的影响
Table.I
Effect
ofincoming
torpedo
azimuth to
ATT launching angle
3.2
ATT和来袭鱼雷速比五=圪/形对发射角∥
旯=圪/K依次取0.8,1.O,1.2。
表2速比对ATT发射角的影响
Table.2 Effect ofspeed ratio
to^丌launching angle
反鱼雷鱼雷发射角的讨论
作者: 作者单位: 刘庆, 王新宏, 刘建国 西北工业大学航海学院,西安 710072
本文链接:/Conference_7499029.aspx
situations,compared the launching angles on the influence of incoming torpedo azimuth and the ratio of ATT and incoming torpedo.Simulation results indicate that in
(1)
2i:%纯[七+c。s(g。+刁)卜
r[k+cos(q+刁)】) 且有,.=,(g),
(2)
(下面仿真时解方程组用的软件是1stOpt,它在 非线性同归,曲线拟合,非线性复杂工程模犁参 数估算,非线性联立方程组求解方面的功能比较 强大。) 搜索模型如下图所示:
1=

,.
×
f些翌二翌墅鱼1√,2劬2”
牧疆日期f 2010---0@-02;謦回日期:2011—∞-26 作者简介:刘庆(1986一),男,陕西省彬县人,汉族,西北工业大 学航海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反鱼雷鱼雷弹道。 通讯作者:刘庆,liuqin91986713@163.oom。

反鱼雷作战中水声对抗器材组合使用研究

反鱼雷作战中水声对抗器材组合使用研究

Cl a s s Nu mb er TI 63
1 引言
水声对抗技术 是对抗 反鱼 雷攻击 的关键 技术 。 目前 ,
式中第三项 儿 是 由于气 幕 的遮 蔽作用造 成鱼雷接 收到 的 诱 饵 目标 辐射能量的损失 量 , 插 入损 失造成 了鱼雷 接收 的
诱饵信号能量下降 。该式 成立 , 鱼 雷仍然 能检测 到诱饵 目 标; 否则 , 鱼雷检测不 到诱饵 。即 由于气 幕 弹使用不 当 , 影 响了诱饵效果的发挥 , 反而使对抗效果变差 。
研究, 总结 出几种组合方式的利弊。
关键 词 反鱼雷 ;水声对抗 ;组合使用
TJ 6 3 中图分类号
Re s e a r c h o n t h e Co mb i n e d Us e o f Un d e r wa t e r Ac o u s t i c Co u n t e r me a s u r e Eq u i p me n t i n An t i - To r p e d o Wa r f a r e
总第 2 2 4期
舰 船 电 子 工 程
S h i p El e c t r o n i c En g i n e e r i n g
Vo l _ 3 3 No . 2
4 5
2 0 1 3年第 2 期
反 鱼 雷作 战 中水 声 对 抗 器 材 组合 使 用研 究


2 . 2 对 抗 主 动 声 自导 鱼 雷
已经存在 的干扰器材 主要分 为软 杀伤 、 硬杀 伤两类 。软杀
伤性对抗器材 主要 有 自航 式声 诱饵 、 噪声 干扰 器 、 气幕 弹 等_ 1 ] 。在反鱼雷作战中 , 单独使用一个对抗 器材 , 其 对抗效 果往往 比较有限 , 两个 或多个对抗器材组 合使用 , 有 可能达

反鱼雷鱼雷拦截弹道导引方法研究

反鱼雷鱼雷拦截弹道导引方法研究
AT . By a na l y z i ng e mu l a t i o n, t h e t he s i s c o mpa r e d t h e h e a d o f p r o ba b i l i t y a n d u n d e r s h o o t c a pa c i t y o f
Re s e a r c h o n t h e u s ua l ho mi n g mo de o f a ni t - t o r p e do t o r pe d o
F AN L u 一, WANG Z h i — j i e , C AO Xi a o — j u a n 。 ( 1 . T h e 7 0 5 Re s e a r c h I n s t i t u t e o f C S I C, Xi a n 7 1 0 0 7 5, C h i n a ;
第3 6卷 第 2期
2 0 1 4年 2 月






Vo 1 . 3 6, No. 2 F e b.,2 01 4
S HI P S CI ENCE AND T ECH NOLOGY
反 鱼 雷 鱼 雷 拦 截 弹 道 导 引方 法 研 究
范 路 一, 王 志 杰 , 曹 小娟
t y pi c a l g u i d e me a n s a n d c o mbi n a t i o n g u i de me a n s whi c h us e d i n ATT, a n d br i n g f o r wa r d t h e c o mb i n a t i o n
要威胁 。硬杀伤 是 软杀 伤对 抗 鱼 雷攻 击 的有 效 补充 , 需要很 高 的可 靠 性 ,并 可 随着 鱼 雷 的 发 展 而不 断 改 进 。A 1 v r 是硬杀 伤手段 中的最新技术 ,它装载 在舰艇

反装甲高效毁伤聚能随进温压弹丸研究的开题报告

反装甲高效毁伤聚能随进温压弹丸研究的开题报告

反装甲高效毁伤聚能随进温压弹丸研究的开题报告题目:反装甲高效毁伤聚能随进温压弹丸研究摘要:随着军事科技的进步,装甲材料的防护性能也得到了不断的提高。

为了有效打击敌方装甲目标,反装甲高效毁伤聚能随进温压弹丸技术应运而生。

本文将基于现有研究成果,从聚能材料、随进技术以及温压制备方案三个方面,对反装甲高效毁伤聚能随进温压弹丸的相关技术进行深入研究。

一、研究背景在现代军事作战中,装甲防护力量一直是各国军队的主要武器装备之一。

传统的火炮、导弹等武器对于装甲攻击具有显著优势,但是对于一些可能出现的轻型、中型装甲目标,传统武器攻击效果并不令人满意。

因此,随进温压弹丸作为一种新型反装甲工具,备受军方重视。

二、研究目的本文旨在探究反装甲高效毁伤聚能随进温压弹丸的核心技术,并提出相应的动力系统与弹道预测方案。

通过理论计算和实验验证,全面评估聚能材料、随进技术以及温压制备方案三个方面的影响,为进一步提高反装甲高效毁伤聚能随进温压弹丸的击穿能力提供理论基础和实现手段。

三、研究内容1. 聚能材料研究本文将重点关注高分子材料在反装甲高效毁伤聚能随进温压弹丸中的应用。

探究高分子材料对弹丸温压制备的影响,分析如何优化材料性能,在保证弹丸强度的同时提高激波挤压效果和堆积密度。

2. 随进技术研究随进技术是现代反装甲武器的核心技术之一。

本文将研究随进技术在反装甲高效毁伤聚能随进温压弹丸中的应用,探究随进技术对弹丸击穿性能的影响,进一步优化随进角和高度等参数。

3. 温压制备方案研究温压制备技术是制备聚能弹丸的重要工艺环节。

本文将研究反装甲高效毁伤聚能随进温压弹丸在温度、压力等制备工艺参数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探究制备过程中的可控制度问题。

四、预期成果通过三个方面的深入研究,本文将厘清反装甲高效毁伤聚能随进温压弹丸的制备关键技术。

期望实现以下成果:1. 探究聚能材料、随进技术以及温压制备方案三个方面对反装甲高效毁伤聚能随进温压弹丸制备和击穿性能的影响。

水面舰反鱼雷技术及发展趋势分析

水面舰反鱼雷技术及发展趋势分析

水面舰反鱼雷技术及发展趋势分析【摘要】介绍了现代水面舰艇主要反鱼雷技术,对其软、硬杀伤手段分别进行了特点分析,对近年来各军事强国采用的反鱼雷新技术做了简要概述。

针对鱼雷技术的不断发展及反鱼雷技术的局限性,从不同角度提出了改进的途径。

【关键词】反辐射导弹;雷达;导引头;复合制导技术水面舰艇是当今及未来海战场的主战兵力。

随着鱼雷技术的不断发展,鱼雷对水面舰艇的威胁越来越大,已成为制约水面舰艇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随着鱼雷技术的不断进步,各国海军研制的反鱼雷技术也在不断向前发展,目前已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反鱼雷防御系统[1][2]。

反鱼雷技术可分为两类:一是被动防御;二是主动进攻。

被动防御主要是通过在舰艇上涂层、贴片、敷设橡胶等措施来降低舰艇的噪音,使舰艇隐身,以减小敌方声自导鱼雷的自导作用距离,从而达到减少被声自导鱼雷命中的目的。

个别舰艇还进行了消磁处理,用以导致磁或电磁引信鱼雷失效。

主动防御又可分为战术防御和器材对抗防御。

战术防御主要通过改变舰艇的航向、航速及航深(用于潜艇)的方法来规避直航鱼雷的攻击或自导鱼雷的探测,从而达到避开被敌方鱼雷击中的目的。

器材对抗措施包括软对抗和硬杀伤两种[3]。

软对抗主要是通过采用各种诱饵、干扰器和气幕弹等,使来袭鱼雷跟踪或攻击假目标,或偏离航向、迷航、消耗鱼雷的动力,造成鱼雷攻击失效。

硬杀伤主要是使用反鱼雷浮标、反鱼雷深弹(炸弹)、反鱼雷水雷、反鱼雷鱼雷等,对来袭鱼雷进行拦截、摧毁或使其失去战斗力。

一、软对抗手段现代鱼雷具有自动航行、自动寻找、自动跟踪和自动攻击的能力,就是不折不扣的“水下导弹”。

为了应对现代鱼雷带来的巨大威胁,随之出现了各种模式的水声对抗器材,包括干扰器、气幕弹和诱饵。

按作用类型,可将上述器材分为抑制和诱骗两种。

抑制就是降低或破坏对方的探测能力。

如噪声干扰仪,可以发出强烈噪音,覆盖一定的频段,掩蔽被探测的目标信号;或对准探测设备的频道,使之饱和;或发出扫频干扰信号,间歇地进入对方频道,破坏其接收效果。

反鱼雷鱼雷发展现状分析

反鱼雷鱼雷发展现状分析

反鱼雷鱼雷发展现状分析李阳陆文俊吴吉伟(海军蚌埠士官学校安徽·蚌埠233012)中图分类号:TJ6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7894(2013)24-0100-02摘要反鱼雷鱼雷是鱼雷对抗中较为理想的硬杀伤兵器。

本文阐述了国外典型反鱼雷鱼雷的研制情况,并分析了反鱼雷鱼雷的作战使用。

关键词反鱼雷鱼雷作战使用发展现状Analysis of Development Status of Anti-Torpedo Torpedo //Li Yang,Lu Wenjun,Wu JiweiAbstract The anti-torpedo torpedo is a better hard killing weapon in underwater torpedo acoustic countermeasure.The pa-per presents the development situation of typical anti-torpedo torpedo abroad and analyzes operational application of anti-tor-pedo torpedo.Key words anti-torpedo torpedo;operational application;devel-opment status1引言早期鱼雷的作用距离及作战可靠性不高,只能进行静对静的攻击。

因此,防范早期鱼雷的主要手段其实就是阻止鱼雷艇等携带鱼雷的船只进入海港,通过在海底部署各种障碍阻止船舶的进入。

这类简单的防御手段一直沿用至今。

随着鱼雷的航程及可靠性逐步提高,鱼雷在海战中崭露头角。

从“俾斯麦”号战列舰被击沉到珍珠港袭击,从“狼群”袭击战到“大和”“武藏”号战列舰的沉没,鱼雷都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二战后期,随着电子及水声技术的发展,鱼雷开始使用自导系统。

鱼雷具有了自动搜索跟踪目标的能力,因此现代鱼雷的对抗技术也是建立在这些技术特点的基础之上,主要对抗手段分为两种:软对抗和硬对抗。

一种舰载反鱼雷深弹武器系统设想

一种舰载反鱼雷深弹武器系统设想
ma i n l y s o l v e d i n s u r f a c e s h i p’ S a n t i — t o pe r d o o p e r a t i o n .F i r s t l y, t h e d e v e l o p me n t o f f o r e i g n s h i p - b o r n e a n t i — t o r p e d o d e p t h c h a r g e a n d s o me r e p r e s e n t a t i v e we a p o n s w e r e b r i e l f y i n t r o d u c e d i n t h i s p a p e r .S e c o n d l y ,
器系统设计应着重考虑的问题并 给出改进 建议 , 同时提出 了一种水面舰艇反 鱼雷深弹武器 系统设想 , 说 明 了各组成 模块 的功能和武器系统的基 本作 战过程。
关键词 : 水 面舰艇 ; 反鱼雷深 弹 ; 武器系统 ; 鱼雷 防御
本文 引用格式 : 闫岩 , 赵 向涛. 一种舰载反鱼雷深弹武器系统设想 [ J ] . 四川兵 工学报 , 2 0 1 5 ( 9 ) : 3 8— 4 0 .
D a l i a n N a v a l A c a d e m y ,D a l i a n 1 1 6 0 1 8 , C h i n a ) Ab s t r a c t :T h e h a r d — k i l l t e c h n o l o g y a g a i n s t s u b - l a u n c h e d t o r p e d o i s a n i mp o r t a n t p r o b l e m t h a t n e e d s t o b e

潜艇对来袭鱼雷硬杀伤手段分析

潜艇对来袭鱼雷硬杀伤手段分析
YUXueyong,LIUYinzhu
(NavalSubmarineAcademy,Qingdao266000,China)
Abstract:Hardkillisoneofthemethodsforsubmarinetodefensethecomingtorpedoes,andthereare lotsofAntitorpedotorpedoexistoverseas.Wewilldiscussandanalyzethedevelopmentmethodsand orientationofhardkillfromreformingtorpedo,automaticsystem,spiretrajectory,detectability,detonator anddamageradius. Keywords:torpedocoutermeasure;hardkill;equipment
1)美、俄反鱼雷鱼雷 美国 Smart反鱼雷鱼雷由轻型鱼雷改造而成,采用联合 制导方式,对来袭鱼雷有较高的命中率和杀伤效果。该型鱼 雷直径 203mm,装 药 量 7kg,航 程 1km,其 航 速 可 以 达 到 40kn。美国后续改装 MK46,MK54轻型鱼雷作为反鱼雷鱼 雷,但也都停留在试验阶段[2]。 俄罗斯在 20世纪末已在舰艇上装备鱼雷防御系统,如 MG94/94M(E),SPRUTTUNETS和 ZMEY系统。其中便包 含了 ATE(M15)ATT,该鱼雷通过惯性制导系统搜索目标,
JournalofOrdnanceEquipmentEngineering,2019,40(S1):1-3.
中图分类号:TJ;E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2304(2019)S1-0001-03

反鱼雷鱼雷武器系统作战效能评估方法

反鱼雷鱼雷武器系统作战效能评估方法

反鱼雷鱼雷武器系统作战效能评估方法徐皓;康凤举;李丹【摘要】为实现反鱼雷鱼雷武器系统(Anti-Torpedo Torpedo Weapon System,ATTWS)作战效能评估,根据ATTWS的特点,建立了ATTWS作战效能评估体系,提出了一种基于云理论的评估方法,利用云模型和转换函数对评估指标进行分析,提出用加权偏离域表示ATTWS状态,并评估ATTWS作战效能。

算例及结果分析表明,该方法可行有效,较好地解决了ATTWS作战效能评估中的问题。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operational effectiveness evaluation for the Anti-Torpedo Torpedo Weapon System (ATTWS), considere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TTWS, the operational effectiveness evaluation system of the ATTWS is established, and an evaluation method based on the cloud theory is proposed. The evaluation indexes are analyzed with the cloud model and the transition functions, and the weighting deviation interval is proposed to represent the state of the ATTWS and evaluate the operational effectiveness for the ATTWS. An example is given, and the analysis of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is method is feasible and effective, and well solves the problems during the progress of the operational effec-tiveness evaluation for the ATTWS.【期刊名称】《计算机工程与应用》【年(卷),期】2015(000)002【总页数】6页(P265-270)【关键词】反鱼雷鱼雷;武器系统;作战效能评估;云理论【作者】徐皓;康凤举;李丹【作者单位】西北工业大学航海学院,西安 710072; 水下信息处理与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安 710072;西北工业大学航海学院,西安 710072; 水下信息处理与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安 710072;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上海 20009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J630随着鱼雷技术的发展和性能的不断提高,鱼雷成为众矢之的,反鱼雷成为海战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未来海战的杀手锏新概念武器之超高速_超空泡_反鱼雷鱼雷武器

未来海战的杀手锏新概念武器之超高速_超空泡_反鱼雷鱼雷武器

人们在科幻读物和科幻电影中常常会看到这样一些可怖的情景:死光、电火、射束等神秘杀手会使敌手的导弹、火炮、火箭等在瞬间化为灰烬;狂风巨浪、天崩地裂等凶险天象会使敌手的庞大舰队立马陷于万劫而不复的境地;瘟疫、声响等无孔不入的死神会使敌手的千军万马在不知不觉中横尸遍野;而微生物、病毒等看不见的幽灵又会使敌手先进的战斗机群在数秒之间变成一堆废钢烂铁……。

随着现代军事科学技术的发展,又有谁敢说这些神话般的、乍听起来似乎是痴人说梦的战争场面不会展现在世人面前呢?近30年来,以美国为代表的世界军事大国在继续完善其核武库的同时,又纷纷投入巨资,殚精竭虑地竞相开发一些足以翻江倒海、惊天动地的杀手锏式武器,以图实现其独步海洋、独霸世界的目的。

可以想象,这类新概念兵器一旦投入使用,战争(包括海、陆、空、天、电五维战场)的场面将更加惊心动魄,战争的样式将发生根本性的变化,整个军事领域必将出现一场人类历史上真正意义的革命。

[ 超高速武器 ]所谓超高速(又称高超声速、极超声速、极速)武器,系指飞行速度超过5马赫的作战飞机、导弹、炮弹等一类的有翼或无翼飞行体。

超高速武器虽称不上是一种纯粹的新概念武器,但其大大超过声速的飞行速度和闪电般攻击目标的能力却被军事科学界视为飞行技术的又一次革命和现役超声速武器的重大突破,它将更能适应未来高节奏、非接触战场的需要,成为当之无愧的空中超级杀手。

飞得更快、更远、更高,是人类有史以来一直锲而不舍的追求。

自人类于上世纪初叶实现有动力持续飞行以来,飞行体的速度一直在不断得到提高。

1964年,美国SR-71高空侦察机创下了3.2马赫的飞行速度纪录;之后不久,美国航天局的X-15试验机用火箭助推方式又创下了5.3马赫以上的极速飞行纪录。

在这之后的30多年里,限于工程和技术上的原因,高超声速飞行技术的研究一直停滞不前。

90年代中期,以超燃冲压发动机技术为标志的超速飞行技术研究终于获得重大突破,超高速武器随之进入先期技术开发阶段。

反鱼雷作战中水声对抗器材组合使用研究_李宁

反鱼雷作战中水声对抗器材组合使用研究_李宁
5] 动检测的干扰模型为 [
DTd 为声诱饵检测阈 , d B。 、 该式成立 , 声诱饵能够检测到鱼雷探 测 脉 冲 , 式( 式 2)
( ) 的分析判断 才 有 意 义 。 否 则 , 声 诱 饵 无 法 应 答, 将失去 3 。 ( ) 、 进 对主动自导的对抗 干 扰 作 用 这 时 就 无 须 按 式 2 ( 3) 行分析 。 只有气幕弹所形成的气幕在空间位置上处于鱼雷和诱饵 之间 , 而且气幕的几何尺寸在相对几何关系上足以遮蔽诱饵目 上面各式才可以使用 。 当气幕无法有效遮 蔽 诱 饵 目 标 标时 , 不能应用该式分析 。另外 , 在气幕弹和诱饵组合工作时 , 可 时, 以认为鱼雷对气幕的检测模型不受诱饵工作的影响 。
A b s t r a c t h e u s e o f u n d e r w a t e r a c o u s t i c c o u n t e r m e a s u r e e u i m e n t s h a s b e c o m e t h e m a i n m e t h o d o f a n t i t o r e d o c o m b a t i n t h e c u r r e n t T - q p p , w o r l d . I n o r d e r t o a m l i f t h e c o u n t e r m e a s u r e e f f e c t c o m b i n e d u s e o f c o u n t e r m e a s u r e e u i m e n t s a r e a l i e d t o r e a l c o m b a t s . O n t h e b a s i s p y q p p p , t h e c o m b i n e d u s e o f u n d e r w a t e r a c o u s t i c c o u n t e r m e a s u r e e u i m e n t s t h i s t h e s i s m a i n l d i s c u s s e s t h e a d v a n t a e s a n d d i s a d v a n t a e s o f t h e o f q p y g g , , , d i f f e r e n t c o m b i n a t i o n s o f s o f t k i l l c o u n t e r m e a s u r e e u i m e n t s a s c u r t a i n a c o u s t i c d e c o a n d a c o u s t i c i n t e r f e r o m e t e r b a n a l z i n t h e m u t u a l q p g y y y g i n t e r f e r e n c e w h e n t h e a r e u s e d i n c o m b i n a t i o n. y , , K e W o r d s n t i t o r e d o u n d e r w a t e r a c o u s t i c c o u n t e r m e a s u r e c o m b i n e d u s e a - p y C l a s s N u m b e r J 6 3 T

鱼雷的软-硬杀伤防御

鱼雷的软-硬杀伤防御

鱼雷的软-硬杀伤防御
佚名
【期刊名称】《舰船知识》
【年(卷),期】2008(000)004
【摘要】1877年,鱼雷首次在“俄罗斯-土耳其战争”中使用,并被证实是海军武器中最有效、最致命的武器之一。

尽管后来出现了导弹,但鱼雷的作用和重要性仍不可轻视。

【总页数】5页(P50-5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J630.3
【相关文献】
1.使用温压战斗部的硬杀伤反鱼雷武器探讨
2.反鱼雷硬杀伤水下爆炸载荷仿真
3.潜艇对来袭鱼雷硬杀伤手段分析
4.国外鱼雷防御问题评述(四) 鱼雷防御系统中不断出现的硬杀伤能力
5.国外鱼雷防御问题评述(二) 水面舰艇鱼雷防御系统中鱼雷报警纵览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定, 目标 可视 为 一刚 性壁 。冲击波 0 壁 面处 质 点 的聚 集 , 压力 质 , 使
1 水 下爆 炸 毁 伤 分 析
水下 爆炸 是 一个 非 常 复 杂 的能 量 转 换 的 物 理 过
程 。从 它 对结 构 的破 坏 角 度 来 看 , 分 为 2个 过程 : 可
摘 要 : 目 , 前 对来袭 鱼雷的硬毁伤手段主要依靠使 用传统爆炸物破坏 鱼雷壳体或声学基 阵。探讨 了在水下
使 用 温 压 武 器 的 可 能 性 , 用 其 远 场 超 压 高 、 续 时 间长 、 减 慢 以及 水 下 爆 炸 形 成 气 泡 体 积 大 于 同 等 质 量 T T炸 药 利 持 衰 N
的特 点 , 现 破 坏 鱼 雷 声 学 基 阵 和 壳 体 结 构 的 软 硬 毁 伤 效 果 。 实
关键 词 : 温 压弹 ; 雷 防御 ; 下爆 炸 鱼 水
中 图 分 类 号 : E 2 . 95 2 文献 标识 码 : A d i1 .4 4 ji n 17 — 6 9 2 1. 4 0 9 o :0 3 0 /.s . 6 2 7 4 . 0 2 0 . 1 s 文 章 编 号 : 17 - 6 9 2 1 ) 4 0 8 — 3 6 2 7 4 ( 0 2 0 - 0 3 0
收 稿 日期 : 0 1 0 - 5 2 1- 5 2
增加 , 壁 面发生 正 反射 。 在 在实 际 工作 中 , 我们更 关 注 的是炸 药在 水 中爆 炸
Ss m nier gR sac ntueo S C, e ig10 3 , hn ) yt sE g ei eerhIstt f S B in 0 0 6 C ia e n n i C j
Absr c : I hi p r a t o g to sn t a t n t spa e , h u h fu i g FAE i i i t ta k a t—o pe o we po s d s u s d. n rgdi at c n it r d a n i ic s e y F AE s a v n a e i a r a o e p e s e s o k wa e a d bu b e v l m e, ih i e u i e to i g ha d a tg n f r a e v r r sur h c v n b l ou wh c s us f l n d sr y n tr e o s n o tsr t r . o d e s r O tucu e p K e o ds: FAE ;o p do d fn e; d r tr e p o in yw r tr e e e s un e wae x l so
第3 4卷 第 4期
21 0 2年 4 月






Vo . 4, No. 13 4
S I CI H P S ENCE AND TECHN0L 0GY
Ap .,2 2 r 01
使 用温 压战斗 部的硬杀伤反 鱼雷 武器探讨
杨 晓 光
( 声对抗 技 术重 点 实验 室 , 国船 舶 工 业集 团公 司 船 舶 系统 工程 部 , 水 中 北京 1 0 3 ) 0 06
用( 泡作用) 气 。物 理 实 验 表 明 , 包 爆 炸 产 生 的 冲 药
击 波 能 量 占 总 能 量 的 5 % 左 右 , 泡 占 总 能 量 的 3 气 4 %左 右 … 。气 泡运 动 所 携 带 的 能 量 与 冲击 波 携 带 7 的能量 相 当 , 击 波 具 有 压 力 峰 值 大 及 频 率 高 等 特 冲 征 ; 气泡 脉动 压力 虽然 压力 峰 值 较 小 , 作 用 时 间 而 但 很 长 , 有 低频 特征 , 水 中结构 具有 很 强 的破 坏 力 。 具 对
用 。本 文探讨 利 用 温 压武 器 远 场超 压 高 和 形 成 气 泡 体积 大 的特性 提 高对 鱼雷 的 软毁 伤和 硬毁 伤效 果 。
很难 在一 定距 离 上 对 目标 造 成 毁 伤 。水 下 爆 炸 战 斗 部对 目标 的毁伤 主 要 依 靠 爆 炸 冲 击 波 。假 设 目标 固
FA E e n rg d t ta k a t-o p d a n us d i i i iy a t c n it r e o we po
YANG a — ua Xi o g ng
( ce c n e h oo y o d r trAc u t tg nzn a oaoy S in e a d T c n lg n Un ewae o si Ana o iigL b rtr , c
1 1 爆 炸 冲击 载荷 的作 用 . 由于 战斗部 破 片速 度在 水 中衰减 得很 快 , 以它 所
场 超 压高 、 用时 间长 及衰 减慢 的特 点 。其 燃料 云雾 作
体 ( 成 火 球 体 积 ) 远 大 于 同 等质 量 的 T T炸 药 。 形 也 N 在 温压 弹组 成材 料 中增 加强 氧 化剂 的 比例 , 可使 其满 足在 水 下等 低 氧或 无氧 环境 中使 用 的条 件 。 水 下爆 炸 主要通 过 冲击 波 载荷 、 气泡 的脉 动 效应 和气 泡 坍缩 产生 的 射 流 载荷 对 水 中 物体 产 生 破 坏 作
0 引 言 温压 弹 由早期 的云爆 弹发 展 而来 , 由高能 固态 炸 药 、 能 金属 粉 、 粘 接 作 用 的有 机 化 合 物 和 固 态 高 高 起
效 氧化 剂 构 成 。在 空 气 中 使 用 时 , T T相 比有 远 与 N
冲击 波 的产生 、 播 和爆炸 物气 体 与周 围水 的惯 性作 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