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的学习心得与体会
民法典个人学习心得体会
民法典个人学习心得体会民法典个人学习心得体会「篇一」合同效力问题,从来都是合同签订、履行以及在争议处理中的核心关注点和出发点。
《民法典》颁布后,有关合同效力的规定从逻辑结构、表述内容方面都发生了适度增减、吸收等调整和变化。
本文尝试通过梳理《民法典》有关合同效力的规定,浅谈《民法典》的学习感受。
一、《民法典》中合同效力的结构调整《民法典》颁布前,有关合同效力的法律规定主要体现在《合同法》及相关司法解释中。
《民法总则》没有针对合同效力问题作出规定,但针对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做出了规定,民事法律行为应该包括合同行为,因此《民法总则》有关民事法律行为效力的规定也是对合同效力的原则性规定。
除了《民法总则》《合同法》及相关司法解释,一些单行法律也有在其各自的法律体系下对合同效力有所规定。
但总的来说,合同效力的法律规定相对分散,逻辑结构不够紧密,产生的弊端是难以在头脑中形成对合同效力规定的整体感和严密感。
而《民法典》对于合同效力规定在结构和逻辑上进行了整合,使其更为严谨。
《民法典》第三编第三章“合同的效力”通过七个条文,分别对生效时间、需批准合同、无权代理、越权订立、超越经营范围、免责条款、争议解决条款等进行了一般性规定。
并通过第五百零八条“本编对合同的效力没有规定的,适用本法第一编第六章的有关规定”,用《民法总则》中对民事法律行为效力的规定对合同效力做了结构上的补充,合同效力更易全面把握。
二、《民法典》中的效力边界效力问题是合同关键,而法定无效情形是效力问题的边界。
把握了法定无效的清晰边界就能更好的理解合同有效的自由之域。
下文从两个角度梳理和讨论合同法定无效情形在民法典中的新变化。
首先从《合同法》第五十二条原有五种法定合同无效情形出发,看其内容在《民法典》中具体变化。
(1)《民法典》取消了《合同法》第五十二条的“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以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当然无效的规定。
针对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的保护,《民法典》中有其他相关规定分别体现,如第一百三十二条中概括规定为“民事主体不得滥用民事权利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或者他人合法权益”,以及第五百三十四条“对当事人利用合同实施危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行为的,市场监督管理和其他有关行政主管部门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负责监督处理”。
个人学习民法典心得体会五篇
个人学习民法典心得体会五篇个人学习民法典心得体会范文一利用实施前的时间,开始学习《民法典》,首先通读《物权编》。
通读一遍后,并未发现特别明显的变化;通读第二遍后确实感受到了一些变化,可以这些改变将对社会规范产生影响,小结肤浅的心得体会,如有错误,欢迎指正。
一、增强意思自治的范畴意思自治,指在民事活动中,民事主体的意思表示是独立且自由的,不受国家权力和其他当事人的非法干预。
当事人根据自己的主观判断来决定民事法律关系的设立、变更和终止。
《民法典》许多条文将当事人自治的范围扩张更加广泛且明确。
例如第一分编第二百二十一条规定,将不动产预告登记的范围扩大到了不动产物权协议,不再局限于买卖房屋协议可以预告登记,未来自然人之间的动产抵押抵押合同,完全可以预告登记,登记机关不得拒绝。
第二分编第二百六十四条明确了农村集体成员的查阅权、复制权。
查阅权、复制权原本显露出来在《公司法》、《刑事诉讼法》中,本条将其用各阶层在广大的村集体中才,体现了从立法机关民法上保障村集体成员的自治原则,巩固奔小康攻坚成果,降低了村干部的腐败发生。
第二百七十八条关于八条业主共同决定的细化和修改,明确了小区业主的共决机制,增加了共决事项,降低了最低通过表决准许,有助于业主共管的这有助于操作性的提升,使得业主自治能够更容易独立实现。
第四六节中第四百零四条,将流押条款效力做了变更,从以前的无效条款变更为只能依法就抵押财产优先受偿,这种相对稍缓的改变,也体现了尊重当事人意思自治的原则,更好在意思自治和维护抵押意财产的交换价值两者间做到了平衡。
二、横空出世了居住权常见的用边塞诗为“城市一个农村两,还有一个管大家”,既城市一个为建设用地使用权,农村两分别是宅基地使用权和土地承包经营权,一个管大家则是地役权。
但是根据《民法典》第三百六十这三条规定,居住权成为了一项全新登场的用益物权。
居住权人有权依照合同约定,对他人的住宅享有占有、使用的用益物权,初衷是满足生活居住需要。
民法典学习心得个人体会五篇
The real happiness of life lies in being able to contribute to a cause, and I realize that it is a great cause.悉心整理助您一臂(页眉可删)__民法典学习心得个人体会五篇民法典学习心得个人体会一一、对民法的一些认识。
法律是社会的调节器。
任何部门法皆以一定的社会关系之调整为使命,民法也不例外。
民法区别于其他部门法的原因,在于它有自己特殊的调整对象和调整方法。
民法的调整对象是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
人身关系就是人格和身份发生的社会关系和法律关系。
财产关系就是大陆法系的“物权”就是以财产为媒介的社会关系和法律关系。
民法的调整方法分为事前调整和事后调整。
民法调整在于恢复正常的民事关系。
民法的性质。
首先民法为权利法,其次,民法为私法,是市民社会的法,是私人社会的宪法。
民法的基本原则:当事人在民事活动中地位平等,意思自治的原则,诚实信用的原则,权利不得滥用原则。
民事活动是日常的社会生活,民事社会活动在民法的范围内活动。
而民事活动超出了它的范围才与行政法和刑法发生关系。
民事活动是最基本的市民社会的活动,可以说民法具有领先性。
民法是私人社会的法,是民间社会的法非权力社会的法,是完全平等的法,是调整民事社会的法。
它保护的是私权。
因此我认为民法是民众之法,具有极强的实践性,植根于民众的社会生活,****于民众的社会实践,与民众自身利益息息相关。
在诸法之中,与民众利益关系最紧密者,莫过于民法。
二、学习民法的心得。
学习民法不能只看法条,即使是把《民法通则》及《司法解释》都背下来也是无济于事的,民法重要的是在对法条记忆的基础上对实际问题的解决,即要联系实际案例,进行分析才能真正的理解。
学民法,要多做练习,对实际上的案例进行分析,通过这种途径去理解法条,也就是说在对法条有充足的理解基础上,再去记忆。
三、民法的展望展望民法有两个角度,一是从法本身来看法,二是从法外来看法。
民法典学习心得体会优秀范文(10篇)
民法典学习心得体会优秀范文(10篇)民法典学习心得体会优秀范文(10篇)民法典学习心得体会你知道怎么吗?心得体会是指一种读书、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性文字。
体会是指将学习的东西运用到实践中去,通过实践反思学习内容并记录下来的文字。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民法典学习心得体会,仅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大家喜欢!民法典学习心得体会(篇1)1954年全国人大常委会组织起草民法典,经过几十年的沉淀和孕育,2023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自2023年1月1日起施行。
伴随着人民大会堂热烈的掌声,民法典的颁布成为我国法治建设的里程碑,为社会生活发展提供了基本的日常遵循,这是中华优秀文化的延续、是历史时代的召唤,也是人民至上的体现。
盛世法典的背后是中国人民平凡的付出和辛酸的汗水。
六十多年来,一代又一代的法典编纂者挑灯夜战翻阅历史的资料,用脚印走遍中国山川大地,记录中国人从出生到终老的点点滴滴。
一部民法典,就是一本中国“社会生活发展百科全书”,跌宕起伏的发展历程映照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光辉之路,也伴随着筚路蓝缕奋斗的艰辛。
用人民法典之绝唱,奏响人民至上之音。
法之利器于德载之,赓续中华优秀文化、传承红色文化基因,“人民法典”气定山河,“公平之音”响彻神州。
“一枝一叶总关情”——初心使命照乾坤。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翻开历史的画卷,新中国成立以来,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在艰苦环境中自力更生、在顽强拼搏中创新创造,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飞跃。
民法典通过分10次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收到42.5万人102万条建议,一部法律的诞生彰显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这些力量来源于人民、精神源自人民。
10余万字的民法典,将完善规范市民生活从生至死的基本行为准则,维护市场经济基本规则,为人民生产生活构建和谐氛围,为人民打造公平正义环境。
“一枝一叶总关情”,从1954年起,民事、产权、物权等相关法律不断修正完善,每一次修改完善背后都是以人民利益为重的初心使命的践行,是处理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的“人民情怀”。
《民法典》学习心得体会5篇
《民法典》学习心得体会5篇民法典心得体会 (一)民法原理在我们现实生活中真的是无处不在,衣食住行各方面都有可能会和民法打上〝交道〞,毫不夸张的说,我们每个人从出生到死亡基本上都是生活在民法的框架范围内,因此学习好民法,掌握好民法,运用好民法就显得颇具实际利益和现实意义.民法被称为是〝万法之母〞,因此学习法律应当或者必须从研习民法开始.众所周知,民法学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有着庞大而琐碎.完整而严密的理论体系.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这就要求我们在民法学习过程中应当掌握一些有效的学习方法,更好的对民法知识融会贯通,领会民法学的真谛.对于民法学的学习方法,曾有诸多的民法学者撰文论述,我结合自己学习民法的实际感受和收获来对学习民法的方法进行粗浅的介绍.小心交到其他的号码上产生不当得利问题.其实也正是因为有民法的存在,我们的生活才会变得和谐,变得稳定.我们学习民法不能单单只从书本上的文字知识出发,还要结合现实生活来学习.我们要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民法原理,在实际生活中感受民法的价值,此外我们还要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即所谓民法学习要〝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民法知识只有能够被运用,能够解决实际问题,才会被我们所热衷;同时实践活动也对我们的理论知识的巩固和创新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因此,在民法学习过程中,要注重联系实践,并在实际生活中丰富理论知识.这样,也会更好的激起我们学习民法的兴趣,更好的〝以我所学,服务社会〞.这样的学习才是有成效的,才是有意义的.民法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民法理论的高深也是建立在对一个个知识点的记忆和积累的基础之上的,因此我们在学习过程中要克服暴躁和虚浮的学习心态,不要被一个较为复杂的知识点挫伤学习热情.民法学习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可谓是〝痛并快乐着〞,而且我们时常会有〝山重水[学习民法的心得(共2篇)]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为此我们要深入浅出的`进行理论分析,广泛大量的进行书籍阅读,合理变通的解决现实问题.民法学习不仅仅让我们学到专业知识,同时也会对我们人性的培养,人格魅力的提高产生一定的影响.我们有理由相信〝民法是最具魅力的学科〞,民法学习也会让我们的人生路走的更宽广,更美好民法典心得体会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是新中国截至目前体量最为庞大的法律,被誉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我国《民法典》是保护公民私权利的法律汇总,从某种意义上讲,《民法典》就是公民民事权利的宣言书和保障书,作为事关每个公民〝从胎儿到身故后五十年〞漫长岁月切身利益保障的法律,《民法典》与每个人的生活工作休戚相关.大到国家所有制.土地制度.小到普通百姓的邻里纠纷.婚姻家庭.生产经营.个人信息保护.私有财产权利保护都可以《民法典》中找到依据.《民法典》不仅能统一民事法律规范,消除法律之间的矛盾和冲突,而且可以助力国家治理能力的提升.民法典是市民生活的基本行为准则,是法官裁判民商事案件的基本依据.翻开历史的画卷,从_54年到_年民法典走过了漫长的道路,一部〝法〞的诞生伴随着中国社会60多年跌宕起伏的发展,伴随着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飞跃〞.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以〝人民至上〞绝不动摇,为〝人民幸福〞保驾护航.从生活的鸡毛蒜皮到人生终身大事,更新服务零距离.从生活中的充值.〝霸座〞到结婚登记.夫妻债务等,从细节中为人民群众的〝钱袋子〞〝米袋子〞保驾护航,为人民群众打开幸福之门提供有力保障.民法典是一部真正属于中国人民的法典,使命是打造公平正义环境.民法典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法,为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供了日常遵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社会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的幸福感满意度不断加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由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社会矛盾变化的过程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驱动下的创新创造,在这个过程中,〝法〞提供了坚强的法治保障.从一个人懵懂时为游戏充值,再到初入社会时网贷平台的〝利滚利〞,再到见义勇为时不慎造成的损害,再到接到无数垃圾短信的维权,这些看似生活中的〝小事〞,却记录了中国社会发展的历程,展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不断完善,体现了中国社会矛盾的转化过程.在〝小明〞生活的点滴中,是〝一枝一叶总关情〞的人民情怀,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成果展现.民法典让社会更加公平发展,让群众步入幸福安康的生活.民法典心得体会 (三)民法典正式颁布已经进入倒计时状态.这在我国的民事司法体系中具有里程碑的意义.那么,民法典的颁布会给婚姻家事领域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呢?本部民法典颁布生效以后,诉讼离婚的难度将会进一步增加,法官判离会更加审慎,诉讼周期会变得更长.其中冷静期的设置,意在让双方强化经营的意识,更加冷静理智的对待婚姻当中的矛盾.笔者提醒大家,遇到婚姻中的小〝病〞小〝伤〞不要轻易弃疗,要双方配合.耐心修复婚姻系统的防火墙.〝百年修得同船渡,千年修得共枕眠〞,婚姻是一场两人共同成长彼此扶持的旅程,不在于配置多豪华,路线多奇幻,关键在互相配合.一致行动.在取经的路上共同战斗,最终斩妖除魔.修成正果.在这个过程中可能会误解彼此的方向,看不懂对方的信号,经历各种心伤.别怕,这些坎坷都将见证你破茧成蝶的成长.当你看到一路走来自己的成长.对方的成长,你们婚姻之树由青青幼苗变得果实累累,一切的痛苦都是值得的.时过境迁,生活变化反映社会发展,生活进步得益于科技发展,民法典为中国创新创造保障开路.民法典也是市场经济基本法,伴随着民法典的不断完善,〝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中国制度优越性不断显现,〝中国名片〞在世界范围的影响力越来越强,中国车.中国桥.中国路等〝中国奇迹〞,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式的发展.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人民用勤劳和汗水创造了〝中国力量〞〝中国精神〞〝中国效率〞,一跃而上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成果来之不易,其中和谐安定.科学规范.风清气正的社会环境是关键,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不断完善的体现,为中国创新创造提供了不断成长壮大的优渥环境.〝小明〞的成长记录中国法治改革历程,彰显〝中国之治〞的力量,一部民法典,一生守护的人民情怀!民法典心得体会(四)经过上个学期对法律学科的接触,对法律只是多少算是有些了解.但总觉得自己还是没有入门.没有学到很多,而且之前学的又学得不透彻.对于学习法律,我个人认为可以在理解的基础上去记忆些法条,但法律内容烦杂.理论性强,让人望而却步.当你置身于一片法律的汪洋中时,你会感受到你自己是多么渺小.以为那些法律的知识精华是经过数千年.经过一代代人的研究才有了今天的成果.可当你想如何吸收这宝贵的汪洋水时,又不知从何下手·····这学期刚开始接触民法,学到的关于民法的知识不是很多,自己也没有深入研究.但发现一点,就是民法与咱老百姓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是密切相关的.比如上街买菜.结婚生子.借钱还款等等.这是因为民法所调整的社会关系广泛,涉及每个人.每个家庭.每一个企业和其它社会组织.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几乎都与民法相关联.正是因为调整着我们生活中人与人的财产关系.人身关系,与我们生活中的许多事相关联,想必民法内容一定繁多,事实也的确如此.所以,如何学习掌握这门烦杂的学科成了我们所担忧的.如果说对于一个对民法有着很大很大兴趣的人来说,要学好它是没有问题的.但是经过应试教育的洗礼后,我的对学术兴趣爱好已早不知所踪.现在还只是在为学习而学习,也许以后就转变为为工作而学习了.虽然目前对法律.对民法还没有产生兴趣爱好,也还没有很大动力研究民法.但作为一个学生,其任务就是做好本职,学好老师所教授的知识.这是最基本的一点,所以我会认真学习.讲到学习民法的感受,说实话因为目前对民法学习还不是很深入,也不知道怎样去评论民法.我想从我们的民法课堂讲起.我觉得写这篇文章不应该当成一次作业或者一次考试,我更想把它当成是和老师交流的一次机会.老师也说过,其实教本科生比教研究生都难.我也会同意这观点.因为我们刚进大学,对专业知识什么都不懂,自学研究能力更是低.所以该如何教育我们,是让我们死记硬背学术,还是然我们自己摸索学习呢?我觉得这两个极端都是不可取的.培养本科生特别是我们大一,首先应该培养对本专业的信仰,其次是培养能力,最后是学术.所谓信仰就是对自己所学的知识表示肯定,认为学这些是有用的,是对自己有帮助的.然后能力就是学生接受老师基于知识的能力以及自学研究收获的能力.最后通过信仰和能力的结合,通过自身的努力,带到某种学术的水平.在我们民法课堂上,老师您的教学方式都很好.经常在课堂上让我们思考,给我们回答问题的机会,有意锻炼我们的能力.不过有些地方,我们同学会有些意见.平时我们私下也会讨论老师上课怎样怎样.有时还会和别班的同学交流,比较不同老师的教法.我想说说我的想法.对于老师课堂上让我们看的题目,我希望老师能把它们讲透彻.因为有时那题目已经过去了,我们还是不懂,或者一知半解的.作为大学生,主要是重在研究学术能力,本不应该太看重题目和答案.但我们还是要面对现实,因为期末我们还会有考试,以后还会有司法考试.所以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我们想更好的运用,这个运用也只能用在题目上了.还有,平时老师您还布置的小组讨论作业.私下有的同学会认为这没有什么意义.但我觉得这样不仅能让同学们多了解知识,还能锻炼同学们的能力.每一次讨论,每一次发言都是很好的锻炼机会.但问题也是会存在的.就是一组成员里大家的生活不一样,很多时候在讨论时总是很难把成员聚齐.这让我这组长有些无奈.不过我会尽量配合我们小组,让大家多沟通.多表达自己的见解.讲了那么多,最后希望在老师的辛苦教育培养下,我们都能够学有所获.民法典心得体会 (五)〝从_年_月28日至_年1月26日的公开征求意见期间,民法典草案共收到_7_位网民提出的_4574条意见.〞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发言人岳仲明新近透露的这组数据,可见民法典之热.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此前决定,酝酿多年的民法典草案将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这部新中国成立70年来首部以〝典〞命名的法律,共7编加附则.84章._60条,被誉为中国〝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不仅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举措,也将为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提供制度保障,发挥基础性作用.民法典自_年1月1日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共_60条.律师从头到尾都要熟读.记忆.掌握每个知识点.需要无数个日日夜夜学习才能精通.民法典自_年1月1日起施行!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正所谓:民之所安,法之所系.民法典.民法典,是保护人民的宝典!这部法典,关系每一个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它是生活的百科全书.她很温柔,守护陪伴着每位公民的生老病死;她也很霸道,出台之后,现行的民法通则.物权法等相关法律将不再保留.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路上,要不忘学习《民法典》.让《民法典》的为民思想和情怀,更加激励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心和信心,让即将全面建成的小康社会成为《民法典》行稳致远的坚实基础.《民法典》学习心得体会5篇。
民法学习心得体会
民法学习心得体会在学习民法的过程中,我收获了很多,也有一些体会和心得。
首先,民法作为我国法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广泛而且深入,涉及到了个人权益、财产权益和家族关系等诸多方面。
因此,在学习民法时,我将重点放在了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我深入学习了民法中对于个人权益的保护。
在现代社会中,个人权益的保护是法治社会的核心价值观之一。
而在民法中,对于个人权益的保护是十分详细和全面的,涉及到了人身权、人格权和生命权等多个方面。
通过学习民法,我了解了个人权益的具体内容和保护方式,以及在个人权益受到侵害时的救济途径。
这对于我维护自己的人身权益和人格尊严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其次,我学习了民法中关于财产权益的规定。
财产权益是民法中的核心内容之一,也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基石。
通过学习民法,我了解了财产权的确权和保护制度,其中包括合同法、物权法等法律制度。
这些法律制度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法律支持,也为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提供了保障。
此外,我学习了民法中关于家庭和婚姻的法律规定。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婚姻是家庭的基础。
在学习民法中,我了解了家庭和婚姻关系的法律认定和法律约束,以及对于夫妻、子女和父母等家庭成员的权利和义务的规定。
通过学习民法,我明白了家庭的重要性以及维护家庭稳定的法律意义。
在学习民法的过程中,我还深刻感受到了民法的逻辑和体系。
民法是一门系统的法学科目,其中的法律规定是有机联系和相互协调的。
通过学习民法,我逐渐理解了民法规定的演变和发展,了解了民法的基本原则和精神。
这不仅对于理解民法的具体规定有帮助,也为我今后在法律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了基础。
此外,通过学习民法,我也体会到了法律的公平和正义。
民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工具,其规定旨在通过保护个人权益和财产权益,建立公正的市场秩序和公平的社会关系。
在学习民法的过程中,我认识到了法律的平等性和公正性的重要性,也明白了法律对社会的重要意义。
这让我对法律有了更加深入和全面的认识。
民法典学习心得(15篇万能)
民法典学习心得(15篇万能)民法典学习心得篇1《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总计1260条,堪称新中国立法史上的鸿篇巨制。
要充分认识颁布实施民法典重大意义,要加强同民法典相关联、相配套的法律法规制度建设,同时要多方面推进民法典实施工作,并重点强调了,民法典要实施好,就必须让民法典走到群众身边、走进群众心里。
相关单位要落实普法责任制,加强组织领导,注重工作实效。
各机关、事业单位要落实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情况,开展法治文化建设、基层法治建设、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工作,成立工作领导小组,落实责任。
要按照普法工作要求,认真开展普法工作,精心组织安排,加强统筹协调。
要深入基层、贴近群众,了解掌握真实际情况,以问题为导向,查漏补缺,切忌搞形式主义、走过场,努力推动普法工作全面落实。
干部也要带头宣传、带头守法,才能让《民法典》更快的被大众所熟知。
民法典学习心得篇2千呼万唤,新中国历史上首个以“法典”命名的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终于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高票表决通过。
民法,是调整和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几乎所有的法律,因此,《民法典》也被大家称为是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是人民权利的宝典,每个公民的生活和工作,每个企业的设立和运营,都离不开它。
这次《民法典》的出台,可以说亮点多多,从第一编的总则编,到第七遍的侵权责任编,都有不少和我们生活密切相关的新变化。
充分认识颁布实施民法典的重大意义,推动民法典实施,以更好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更好保障人民权益。
加强宣传教育、加大民法典普及力度。
实施好民法典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保障人民权益实现和发展的必然要求。
民法典调整规范自然人、法人等民事主体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这是社会生活和经济生活中最普通、最常见的社会关系和经济关系,涉及经济社会生活方方面面,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密不可分,同各行各业发展息息相关。
民法典实施得好,人民群众权益就会得到法律保障,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活动就会更加有序,社会就会更加和谐。
《民法典》学习心得体会范文(通用5篇)
《民法典》学习心得体会《民法典》学习心得体会范文(通用5篇)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就十分有必须要写一篇心得体会,如此就可以提升我们写作能力了。
怎样写好心得体会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民法典》学习心得体会范文(通用5篇),欢迎大家分享。
《民法典》学习心得体会15月28日下午,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以下简称《民法典》)。
这部法律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被誉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
今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之年,不由让人畅想当“全面小康”遇到《民法典》……民法典有多么大的意义,它的亮点是什么,这些大家看看新闻就可以心中有数。
民法典的亮点在央视新闻的报道中,呈现出来不少亮点比如未成年人受性的侵害、降低行为能力的年龄、延长诉讼时效等等。
民法典作为社会的基本法,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立法表达。
民法典全面提升了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呼应了我国国情的现实需要,通过具体规范,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民法典的颁布,是维护人民权益的客观需要,大到国家所有制、土地制度,小到邻里纠纷、婚姻家庭、生产经营、个人信息保护、私有财产保护都可以在民法典中找到依据。
民法典的颁布,让公民更有尊严地生活,保障人人享有人格尊严、人身自由、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隐私权、婚姻自主权,还有各种各样的财产权利等等。
民法典的颁布实施,标志着我们国家法律体系的进一步完善,标志着我国依法治国迈上新台阶。
构建完备的社会财富保护体系,保护公民法人的合法权益,让公民尊严得到充分尊重、民众智慧得到极大发挥、社会财富得到充分涌流,是民法典应该承担的历史责任和应当具有的历史价值。
他建议,民法典颁布后,普法教育要及时跟上,尤其要通过教科书、现代通讯网络进行普及,普法教育要进机关单位、进学校社区,走进千家万户。
《民法典》学习心得体会2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国民法典就此诞生。
学习民法的心得体会(精选3篇)
学习民法的心得体会(精选3篇)篇一:民法的学习心得与体会学习《民法学》——心得与体会学号:我是文院的学生,但是考研想考法律硕士,选修民法学,主要是为了听一下老师分析地一些案例。
因为有些时候,光有理论知识是死板的,只有跟案例结合起来,才能理解地更加生动,记忆才能更加深刻,更有利于民法的学习。
就这样,在每节课老师生动的案例分析下,那些生硬而又严肃的法律条文变得鲜活,对民法的了解也更加深刻。
随着学习的深入,逐渐发现,民法是一门与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法律。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大部分需要维护的就是自己的民事法律权利。
下面,就结合一下我的所学,谈一下学习民法的心得跟体会。
首先,从民法的定义来说,民法是调整平等主体在从事民事活动中发生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在我国《民法通则》中就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调整平等主体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以及公民和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
由此展开来看,民法是解决民事法律关系的法律依据。
而民事法律关系是由民事法律规范所调整的社会关系。
也就是由民事法律规范所确认和保护的社会关系。
此时,民事法律关系又分为财产法律关系和人身法律关系,绝对法律关系和相对法律关系,物权关系和债权关系这三类。
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不同于民法中的“人”,它可以是公民(自然人)、个体商户、农村承包经营户、法人和合伙组织等,国家作为一个整体,在特定条件下也能成为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
民事法律事实根据客观事实是否与主体的意志有关,可以分为事件和行为两大类。
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可以是公民。
这里的公民是指具有我国国籍,根据我国的法律规范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自然人。
其中由两个属性,是自然属性和法律属性。
公民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
公民的民事权利是从公民出生时开始,结束于公民死亡之后。
民事行为能力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及无民事行为能力三种。
其中,年满18周岁的我国公民就具有了行使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权利或者年满16周岁且经济独立的也可以行使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学习民法典心得体会及感想优秀文章
学习民法典心得体会及感想优秀文章学习民法典心得体会及感想优秀文章学习民法典心得体会及感想怎么写?心得体会是一种产生感想之后写下的文字,主要作用是用来记录自己的所思所感,是一种读书和学习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文字。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学习民法典心得体会及感想,仅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大家喜欢!学习民法典心得体会及感想【篇1】“实施好民法典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保障人民权益实现和发展的必然要求。
”党员干部更要以民法典为旨,收集民意、健全民权、稳固民生,把好实施民法典的“三道关”,读懂共产党人的“为民情结”。
聆听“民意关”,舒缓民情。
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
实施民法典要站在群众的角度,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首先要知道群众在想什么。
党员干部要坚持群众路线,亲近群众,尊重群众,用真情感动群众,将心比心,才能让群众从内心接受民法典,学习民法典。
只有常怀为民之心,想方设法聆听群众的原声,才能知道群众的所思所想,所需所盼,才能找到工作的方向,打通民法典落地的最后一公里。
维护“民权关”,化解矛盾。
民法典开启了中国法治的新时代,党员干部要以身作则,先学法懂法,知法用法,明确自身行为和活动的范围和界限,才能因势利导,引导群众建立法治意识。
随着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我国民事法律的不断规范、完善和全面,为保护新时代下人民不断提高的需求和愿望,人民的权利越来越受到重视。
实施好民法典是提高我们党治国理政水平的必然要求,广大党员干部要广泛开展普法工作,收集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案例,用案例正面教育群众,引导其养成自觉守法的意识,教会其善用法律知识做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利,发挥民法典真实力量。
稳定“民生关”,解决民困。
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厉民之事,毫末必去。
解决民生问题是我们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具体体现。
民法典不仅要求要强健民生福祉,还要遵循人民至上的理念,尊重人民尊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打造和谐社会,挺直民族腰板。
党员干部要将人民之事看作头等大事,聚焦百姓关切问题,拉紧时间之弦,及时回应群众的期盼。
学习民法的心得体会(精选3篇)
学习民法的心得体会(精选3篇)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篇一:民法的学习心得与体会学习《民法学》——心得与体会学号:我是文院的学生,但是考研想考法律硕士,选修民法学,主要是为了听一下老师分析地一些案例。
因为有些时候,光有理论知识是死板的,只有跟案例结合起来,才能理解地更加生动,记忆才能更加深刻,更有利于民法的学习。
就这样,在每节课老师生动的案例分析下,那些生硬而又严肃的法律条文变得鲜活,对民法的了解也更加深刻。
随着学习的深入,逐渐发现,民法是一门与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法律。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大部分需要维护的就是自己的民事法律权利。
下面,就结合一下我的所学,谈一下学习民法的心得跟体会。
首先,从民法的定义来说,民法是调整平等主体在从事民事活动中发生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在我国《民法通则》中就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调整平等主体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以及公民和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
由此展开来看,民法是解决民事法律关系的法律依据。
而民事法律关系是由民事法律规范所调整的社会关系。
也就是由民事法律规范所确认和保护的社会关系。
此时,民事法律关系又分为财产法律关系和人身法律关系,绝对法律关系和相对法律关系,物权关系和债权关系这三类。
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不同于民法中的“人”,它可以是公民(自然人)、个体商户、农村承包经营户、法人和合伙组织等,国家作为一个整体,在特定条件下也能成为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
民事法律事实根据客观事实是否与主体的意志有关,可以分为事件和行为两大类。
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可以是公民。
这里的公民是指具有我国国籍,根据我国的法律规范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自然人。
其中由两个属性,是自然属性和法律属性。
公民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
公民的民事权利是从公民出生时开始,结束于公民死亡之后。
民事行为能力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及无民事行为能力三种。
学习民法典个人心得体会5篇
学习民法典个人心得体会5篇推荐文章“学好用好民法典”心得体会观后感5篇热度:《民法典》观后感心得体会800字精选【5篇】热度:民法典个人观后感心得体会5篇精选热度:《民法典》专题讲座观后感心得体会5篇精选热度:2020《民法典》专题讲座学习心得体会精选5篇热度: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是一个象征,它象征着中国已经实现了第一阶段的奋斗目标,中华民族正大踏步地向现代化阔步前进。
下面小编整理学习民法典个人心得体会,欢迎阅读。
学习民法典个人心得体会1谈起民法典,勾起了我遥远的记忆,早在2002年至2005年期间,我在华东政法大学,当时叫华东政法学院,读本科的时候,大一至大三学习了民法总则、人身权法、合同法、债权法、婚姻家庭法、知识产权法等十几二十个课时的民事法律。
可以选择的老师有好几个,由于当时我选择的授课老师是德国的博士毕业,他课上不讲课本,不讲我国当时现行各种民法法条,只讲当时正在编纂过程中的《民法典草案》,同时对照德国民法典比较分析。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他这种教学方法虽然对司法考试和期末考试没有用处,但是向我们灌输了源自以德国为代表的大陆法系的法治理念,奠定了坚实的法律基础。
2002年12月,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审议民法草案。
之后,由于物权法尚未制定,加之对民法草案认识分歧较大等原因,民法草案最终被搁置下来。
2014年11月,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编纂民法典。
2015年3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启动民法典编纂工作,开始着手第一步民法总则制定工作。
2016年3月4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副秘书长、发言人傅莹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民法典编纂工作已经启动,从做法上分两步走,第一步是制定民法总则,第二步是全面整合民事法律。
2016年6月,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初次审议了民法总则草案,标志着民法典编纂工作进入立法程序。
2017年3月1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自2017年10月1日起施行。
民法心得体会(集锦11篇)
民法心得体会(集锦11篇)民法心得体会第1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经过20XX年度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并于20XX年1月1日起施行。
该法典被称为"社会生活百科全书",这是因为该法典是民事权利的宣言书和保障书。
[民法典]实施后,现行的[婚姻法][继承法][收养法][民法通则] [物权法] [担保法][合同法] [侵权责任法][民法总则]将被替代。
1 民法是对人们真实生活中行为的规范,是日常生活中的基本法。
民法即私法,是关于个人或私人的法。
如隐私权和信息权,民法就是关于平等的民事主体公民或法人等的财产和人身关系方面的法律规范。
从市场经济的概念方面可以看出,民法具有私法的特征:民法是以“私”字为核心的私权经济,这个特点符合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市场经济的基本主体是私人(指有独立利益和人格的一切主体),其发展动力是私心;而且追求的目标也是私利。
因此,可以说民法又是权利法和平等法。
即对任何一个民事主体的合法权利都要平等地保护。
假如说宪法重在限制公权力,那么民法典就重在保护私权利,几乎所有的民事活动大到合同签订公司设立,小到缴纳物业费离婚,都能在民法典中找到依据。
2 民法通过强调人性,追求真善美,实现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
如被称为“帝王规则”的老实信用原则,它要求民事活动要以依此原则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否则,就在承担民事责任。
英国法学家梅因曾说:“一个民族,假如民法规范健全,说明它的文明程度高;假如刑法健全,说明它的社会文明程度低。
”[民法典]的出台,表明了我国社会将进入一个文明进步的新时代。
3 [民法典]内容决定了民事权利和义务以及民事行为和责任问题,需要与民法意识民法观念的培育和普及有关。
民法典是一部体现对生命健康财产安全交易便利生活幸福人格尊严等各方面权利平等保护的民法典,是一部具有鲜亮中国特色实践特色时代特色的民法典。
民法典中涉及的婚姻继承和收养问题,涉及的财产方面的物权以及债权方面的合同问题以及侵权责任问题,都是基于民事法律关系的四要素而产生的权利义务关系。
民法典学习心得及收获【三篇】
【导语】民法典是中国第⼀部法典,也是⽼百姓⽇常⼯作、学习、⽣活的法律字典,作为中国公民值得⼀读。
以下是⽆忧考为⼤家精⼼整理了民法典学习⼼得及收获【三篇】,供⼤家的品读。
【篇⼀】民法典学习⼼得及收获 2020年5⽉28⽇第xx届全国⼈民代表⼤会第三次会议上通过了《中华⼈民共和国民法典》,这是⼀件让我⾮常激动的事情。
因为在这之前就已经了解到民法典的编纂⼯作从1954年开始,由于多种原因⼀次次停⽌、打断,⽽未取得实际的成果。
⾃《中华⼈民共和国民法典》发放到⼿,我便迫不及待地打开了它。
让我眼前⼀亮的是民法典共有7编、84章、1260条,这么多的条款规定了些什么呢。
通过浏览⽬录,我了解到第⼀编为总则,它规定了民事权利能⼒及民事⾏为能⼒、法⼈、⾮法⼈以及民事法律⾏为时效等。
第⼆编则是物权编,我注意到这⼀编较之前的民法通则新增了⼀些内容,如业主的建筑物区分所有权、将居住权编⼊⽤益物权等。
第三编是合同,我了解到合同原来也有多种,在民法典中,我新学到的有技术合同、保管合同、准合同等,以前对于这些我都知之甚少。
在民法典正式颁布以后,⾼检院、省院、市院及本院都⾼度重视,组织我们观看“三⼈谈讲座”、专家解读等视频,让我对民法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如,继承编增设了遗产管理⼈制度。
随着私⼈财富的积累、家庭主义的式微以及个⼈主义抬头,兄弟姐妹之间的遗产纠纷⽇益繁多,撕裂着社会,拖累着法院、检察院等。
为此,民法典规定由遗嘱执⾏⼈或继承⼈推选的⼈充任遗产管理⼈,执⾏遗嘱,分配遗产。
这不仅可以缓解亲⼈之间的冲突,⽽且还可以减少法院的负担,增进社会⾃治能⼒。
⼜如,农地三权分置⼊典。
此次民法典物权编在⼟地承包经营权⼀章界定⼟地经营权的内容,规定了⼟地经营权的设⽴登记规则,其实就是正式承认了⼟地经营权的物权性。
这为农地市场化和农业规模经营进⼀步铺平了制度之路。
同时,民法典中还新增了居住权,明确居住权原则上⽆偿设⽴,居住权⼈有权按照合同约定或者遗嘱,经登记占有、使⽤他⼈住宅,以满⾜其稳定的⽣活居住需要。
《民法典》学习心得体会样本(五篇)
《民法典》学习心得体会样本《民法典》是我国民法基础法律,对于培养公民的法律意识和维护社会秩序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学习《民法典》,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法律的重要性,并从中获得了一些宝贵的心得体会。
在接下来的4500字里,我将分享一些我在学习《民法典》过程中的心得。
首先,我深刻认识到法律的普遍适用性。
《民法典》的学习使我明白了法律对每个人的约束力。
法律不仅仅是为了少数人制定的,它是为了整个社会的利益和稳定而存在的。
无论我们是谁,无论我们的社会地位如何,我们都必须遵守法律,承担相应的责任和义务。
不合法行为的发生可能会导致犯罪的发生,甚至危害整个社会的稳定。
因此,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遵守法律,做一个守法的公民。
其次,在学习《民法典》中,我意识到了维护自己权益的重要性。
《民法典》明确了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强调了保护公民合法权益的原则。
然而,如果我们不主动维护自己的权益,那么这些权益就可能被侵犯。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争议和纠纷,如果我们不了解自己的权益,并且不积极维护,那么我们的利益就可能受到损害。
因此,学习《民法典》的过程中,我们应该积极学习法律知识,提高自己的法律意识,并学会运用法律来维护自己的权益。
此外,《民法典》的学习也让我明白了法律的公正性和公平性。
法律是为了维护社会的公正和公平而存在的。
无论我们的社会地位如何,无论我们的财富多寡,法律都应该对待每个人公平和公正。
《民法典》着重强调了合同的公平原则和违约责任,保护弱势群体的权益,防止合同当事人以不正当手段获取利益。
因此,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无论是与他人签订合同还是处理纠纷,都应该信守法律原则,承担我们应尽的责任和义务,确保社会的公正和公平。
在学习《民法典》的过程中,我也认识到了法律的适应性和变革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法律也需要根据现实情况进行不断地修订和改革。
《民法典》作为民法的总纲,集中体现了我国民法从之前的多个法律片段走向整体法典化的重大变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民法学》
——心得与体会
姓名:谢晓晗
学院班级:文学院汉语言
学号:201000130103
我是文院的学生,但是考研想考法律硕士,选修民法学,主要是为了听一下老师分析地一些案例。
因为有些时候,光有理论知识是死板的,只有跟案例结合起来,才能理解地更加生动,记忆才能更加深刻,更有利于民法的学习。
就这样,在每节课老师生动的案例分析下,那些生硬而又严肃的法律条文变得鲜活,对民法的了解也更加深刻。
随着学习的深入,逐渐发现,民法是一门与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法律。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大部分需要维护的就是自己的民事法律权利。
下面,就结合一下我的所学,谈一下学习民法的心得跟体会。
首先,从民法的定义来说,民法是调整平等主体在从事民事活动中发生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在我国《民法通则》中就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调整平等主体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以及公民和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
由此展开来看,民法是解决民事法律关系的法律依据。
而民事法律关系是由民事法律规范所调整的社会关系。
也就是由民事法律规范所确认和保护的社会关系。
此时,民事法律关系又分为财产法律关系和人身法律关系,绝对法律关系和相对法律关系,物权关系和债权关系这三类。
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不同于民法中的“人”,它可以是公民(自然人)、个体商户、农村承包经营户、法人和合伙组织等,国家作为一个整体,在特定条件下也能成为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
民事法律事实根据客观事实是否与主体的意志有关,可以分为事件和行为两大类。
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可以是公民。
这里的公民是指具有我国国籍,根据我国的法律规范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自然人。
其中由两个属性,是自然属性和法律属性。
公民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
公民的民事权利是从公民出生时开始,结束于公民死亡之后。
民事行为能力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及无民事行为能力三种。
其中,年满18周岁的我国公民就具有了行使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权利或者年满16周岁且经济独立的也可以行使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而满十岁的未成年人以及不能完全辨认自己的行为能力的精神病患者都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
凡是未满十周岁且不能辨认自己的行为能力的,都是无民事行为能力的。
关于宣告失踪和宣告死亡的相关内容。
宣告失踪是指经利害关系人的申请,由法院依照法定条件和程序,宣告下落不明满一定期限的公民为失踪人的民事法律制度。
宣告死亡是指经利害关系人申请,由法院依照法律规定的条件和程序,判决宣告下落不明满一定期限的公民的死亡的民事法律制度。
关于物权的相关知识。
物权是指权利人依法对特定的物享有直接支配和排他的权利。
关于合同的相关知识。
合同是当事人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
它分为有名合同和无名合同,要式合同和不要式合同,单务合同和双务合同,为自己利益订立的合同和为第三人利益订立的合同,主合同和从合同这五类。
人身权分为人格权和身份权。
人格权包括生命权、身体权、健康
权、姓名权、名称权、肖像权、名誉权、隐私权、荣誉权、尊严权、信用权。
身份权包括配偶权和亲属权。
知识产权具有专有性及地域性和时间性的特征,大概分为著作权、专利权、商标权。
关于继承权部分,继承分为两种,一种是法定继承和遗嘱继承,另一种是本位继承和顺位继承。
民事责任的相关知识。
民事责任是指民事主体违反合同义务或法定民事义务应承担的法律后果。
民事责任根据法律根据的不同可以分为违反合同的民事责任与侵权行为的民事责任。
违反合同的民事责任又称为违约责任,是指当事人不履行合同债务而依法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
对于该民事责任的承担方式有4种。
一是继续履行。
二是采取补救措施。
三是赔偿损失。
四是赔付违约金。
侵权责任成立的共同构成要件是无论是过错责任还是无过错责任,其责任成立都必须满足侵害民事权益(即造成损害)与因果关系(侵害事由与损害后果之间)两个构成要件。
侵权责任承担方式分为两大类,损害赔偿和预防性救济。
共同侵权行为是指两人或两人以上共同侵权造成他人损害的行为。
分为共同加害行为与共同危险行为。
侵权的形态有12种,不在赘述。
最后,是关于正当防卫的一些内容。
还记得老师当时是拿张三李四和一条狗做的案例分析。
正当防卫是指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采取的旨在制止不法侵害而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未明显超过必要限度损害
的行为。
我国对正当防卫成体的条件很严格,有起因条件,时间条件,对象条件,主观条件,限度条件等限制。
防卫过当会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
以上就是对我这学期学习的民法知识部分的串和。
有些比较详细,有些比较简略。
总而言之,我的收获不仅仅是以上总结的那么多,更多的是在生活,学会怎么样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
我会更加努力地继续学习,争取达到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