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的毁灭》听课评价
圆明园的毁灭评课(精选11篇)
圆明园的毁灭评课圆明园的毁灭评课(精选11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
如何把说课稿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圆明园的毁灭评课,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圆明园的毁灭评课篇1林老师这节课上得很成功,这对于这位老师来说是非常不简单的,相信林老师付出了不少汗水和时间。
这节课的教学中,林老师将爱与恨,圆明园美与毁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引领学生在“圆明园的毁灭”中进行一次灵魂的洗涤,进行一次深刻的心灵之旅。
这节课主要有以下几个特色:一、教学设计,合理妥当。
林老师精心钻研教材,从文本出发,利用教材本身的特点,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紧抓重点,林老师先抓住2、3、4自然段,带领学生追忆圆明园昔日的辉煌,追忆曾经的爱,然后再到第5自然段,“以爱激恨”,让学生体验“毁得让人心碎”。
这样把爱与恨,美与毁和谐地融合在一起,整个课堂就营造得比较好。
不仅做到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更体现了对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交融,这是新课程标准所提倡的。
二、教学重点突出,难点得到突破。
圆明园的辉煌已成为历史的记载,引导学生在脑海中再现它昔日的景观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柱森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牢牢抓住介绍圆明园的布局,建筑风格及收藏的珍贵文物三个方面进行了精读、精讲。
注重以读为本,充分理解语言文字,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结合大量形象、直观的多媒体课件,充分发挥想象,在脑海中再现出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壮观,让学生从内心真切感受到圆明园是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突破了难点,从而为后面圆明园的毁灭感到痛心,对侵略者的仇恨奠定了坚实的感情基础。
三、注重以读为本,读中感悟。
阅读教学的实质就是指导学生读书,当前教学改革的重点之一是如何处理好读讲关系,去引导学生多读和加大学生自学自悟的分量。
古人说:“读书百遍,其义自现”。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圆明园的毁灭》评课稿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圆明园的毁灭》评课稿评课稿:《圆明园的毁灭》尊敬的领导、老师们:我很荣幸能够参加XXX的这节课,她以情感为主线,让我们深刻地感受到了美和毁灭的区别。
以下是我对这节课的收获和感受: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情感XXX在课堂开始时,通过朗读XXX的文字,让我们初步感受到圆明园的美。
她引导我们抓住课文的2-4自然段,追忆圆明园昔日的辉煌,然后自然过渡到第五自然段,让我们体验“毁得让人心碎”的感觉。
通过把爱与恨、美与毁融合在一起,XXX成功地营造了整个课堂的氛围。
2、以读为本,追忆昔日辉煌在初读课文后,XXX引导我们走进文本,再读文本,读出课文的情感。
她抓住了“举世闻名”这个关键词,让我们从圆明园宏伟建筑和珍贵文物等方面进行了精读,让我们感受到圆明园的宏伟和美丽。
通过多媒体课件和XXX充满激情的朗读,我们在脑海中再现了圆明园昔日的辉煌景观,感受到了圆明园是园林艺术和建筑艺术的瑰宝,从内心真切地感受到了自豪。
3、拓展阅读、视频片段,引发学生强烈的内心震撼XXX通过对英法联军抢夺圆明园的动词和重点词的理解和反复朗读,让我们更加了解侵略者的贪婪、无耻、野蛮和可恨。
观看《火烧圆明园》片段后,我们感受到了圆明园的毁灭带来的悲痛和愤怒,增强了我们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4、拓展延伸,宣泄情感XXX让我们用自己的语言写下对圆明园毁灭的感受,让我们宣泄出内心的情感。
这样的延伸让我们更深入地思考和理解了圆明园的毁灭,也让我们更加珍惜现在的和平和稳定。
总的来说,XXX的这节课让我们感受到了美和毁灭的区别,让我们更加珍惜我们所拥有的一切。
谢谢XXX的精彩授课!在回忆起圆明园昔日的辉煌景观的同时,我们也目睹了侵略者肆意践踏而毁灭的景象。
这种鲜明的对比,激发了学生骄傲与悲愤的情感反差,触动了学生的心灵。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感受,XXX让他们将思绪流泻于笔端,写下自己的感受。
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能够达到情感目标,而且也非常适合时间有限的情况。
《圆明园的毁灭》评课稿
《圆明园的毁灭》评课稿《圆明园的毁灭》评课稿范文俞老师执教的《圆明园的毁灭》这堂课,让我深有感触。
俞老师那亲切的语言、自然平等的教态,扎实深厚的教学功底,独特的教学风格和良好的语文学科素养,都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
我个人认为俞老师这堂课的成功,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教学目标定位准确。
教学中,俞老师把教学目标定位在:了解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和毁灭的经过,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这样的教学目标体现了教材选编的意图,完全符合新大纲的要求,准确合理。
二、教学重点突出,难点得到突破。
圆明园的辉煌已成为历史的记载,引导学生在脑海中再现它昔日的景观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俞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牢牢抓住介绍圆明园的布局,建筑风格及收藏的珍贵文物三个方面进行了精读、精讲。
注重以读为本,充分理解语言文字,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结合大量形象、直观的多媒体课件,充分发挥想象,在脑海中再现出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壮观,让学生从内心真切感受到圆明园是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突破了难点,从而为后面圆明园的毁灭感到痛心,对侵略者的仇恨奠定了坚实的感情基础。
三、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激发情感。
利用多媒体组织教学,以特定的音响、画面刺激学生的感官,能有效地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
俞老师在教学中,充分地运用了多媒体,如:在教学圆明园昔日的宏伟建筑这段时,由于学生没有亲眼所见,对课文的理解只停留在表象,教学时播放一个展示圆明园宏伟建筑的课件,图、文、声并茂的活动影像,渲染了课堂气氛,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感情。
利用多媒体展现教学内容,使抽象的语言文字变得具体生动、真观,增强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趣味性和生动性。
当然,金无足赤,课无完美。
想与俞老师商榷的是:一、忌面面俱到,倡浓淡适宜。
在有关圆明园宏伟建筑的教学中,俞老师抓住关键词“平湖秋月”“雷峰夕照”“安澜园”“狮子林”“蓬莱瑶台”“武陵春色”“西洋景观”等词加以理解。
《圆明园的毁灭》评课稿
《圆明园的毁灭》评课稿篇一:圆明园的毁灭评课稿《圆明园的毁灭》评课稿《圆明园的毁灭》的教学中,辛霞老师以情感为主线贯穿课堂始终,通过反复的多层次的诵读,在反复品读,颠倒句式等方式中体验圆明园昔日的辉煌,控诉侵略者的无耻行径,体会课文语言简洁,结构严谨等特点。
使我们真切地体会到了什么是美得心醉。
下面我就这节课谈谈自己的收获:一、情感贯穿,收获美感一开课,辛老师情感铺垫,对“圆明园”简单的诠释,是让学生初步感知了这样一座梦幻艺术的代表,东方文明的象征的圆明园之美。
在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2、3、4自然段,带领大门追忆圆明园昔日的辉煌,以读为本,充分理解语言文字,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追忆昔日辉煌景观,结合大量形象直观的多媒体课件,学生在感悟原来的文本上,更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丰富了课外知识,开阔了视野。
整堂课,教师通过建筑对称、语言变化、词语串联等方法带给同学们圆明园昔日的辉煌。
一堂课,目标集中,情感凸显,学生在课堂中收获的美,老师教得温和自然,不乏亲切之感,一切的完美结合,美得只剩下心醉。
二、方式多样,积累言语辛老师整堂课通过触摸词语,抓“众星拱月”、“金碧辉煌”“玲珑剔透”等词理解圆明园的布局和特点,通过反复的多层次的涵咏,体会课文语言简洁,结构严谨等特点。
特让人有感受学习第三自然段,块面清晰,朗读中发现文中段落的特点,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发现建筑对称(可改为语言对称)、语言变化、在“有??也有??;有??也有??有??还有??不仅有??还有??”发现词语串联的特点,加之品读、想象、填空等多样的形式,积累了第三自然段那优美的语言。
三、抓重点词,体会感情为了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圆明园的绝美,激发心中的情感,教师运用了煽情的语言,带领学生走进了圆明园,走进了圆明园的“举世闻名”、“宏伟建筑”以及“珍贵文物”。
特别是对文中的六个“有”做了浓墨重彩的渲染,进行了反复诵读,并借助媒体向学生展示了一些珍贵文物,从而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圆明园是我们民族的骄傲,是我们引以为豪的。
公开课《圆明园的毁灭》听课评课记录
公启课《圆明园的毁灭》听课评课记录之阳早格格创
做
付白兵:《圆明园的毁灭》是一篇道读课文,课文形貌了圆明园昔日灿烂的景瞅战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踩而毁灭的情形,表白了做家对于祖国暴虐文化的无限景仰,对于侵略者霸道止径的无比愤恨,激励人们没有记国荣、振兴中华的责任感战使命感.盘绕目标尔带领教死扎扎真真天明白谈话笔墨,带领教死把阅读、感悟、设念分离起去深进天明白课文,明白含意深刻的句子.
曹金玲:导教安排粗致到位.《圆明园的毁灭》课文虽然没有少,然而真质歉富,更加是沉面段昔日的灿烂,波及真质非常多.果此,粗致、指挥性较强的自教导航,更有好处教死介进教教,教死自教起去也得心应脚.原节课,教死们诵读感悟,资料补充,设念感受恣意展示.纵然孩子们有些搁没有启,稍隐死涩,然而是可睹教授通常的锻炼是到位的,只消孩子们是正在没有竭的收展,先进,超出,那便是死原最大的目标天圆.
闫白云:教死展示歉富百般.由于自教导航安排的粗致领会,央供粗确,可支配性强,教死第一关节的自教计划接流仍旧比较充分的.教后的展示效验也很佳,有有感情天朗读,有对于某些真质举止补充,有根据文中的风景举止合理的设念……粗彩的谈话常常闪现.然而是展示的仍旧没有敷充分,
然而疑赖教授少久的脆持,大家皆是有机会得到锻炼的.
柳健好:教授的感情朗读指挥稍隐逊色.也许是课文的真质太多,也许是教死合做展示的形式不利于情感的激励.教授正在感情朗读指挥圆里便略隐单薄,更加是沉面段降处理的有些沉率.本去,无论是教死的自教,仍旧计划接流皆是部分的,那里教授便把教死的那些集降的珠子脱起去,那便是对于课文的完全感悟.
那么正在以后咱们的死原教教中,咱们下段的语文教教仍旧要正在自教、计划、展示等圆里加强锻炼,让教死会教习会展示.其余教授正在处理课本时要敢于将取目标无闭的,取沉面无闭的怯于放弃,缩小无效活动.。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14圆明园的毁灭》听课记录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14 圆明园的毁灭》听课记录一、导入(1.1)教师行为:1.教师以一幅圆明园的复原图或照片为引,简要介绍圆明园的历史地位和文化价值。
2.提出问题:“你们知道圆明园吗?它曾经是怎样的辉煌?为什么我们今天要学习它的毁灭?”3.引导学生思考并分享对圆明园的了解和感受,为学习新课营造氛围。
学生活动:1.学生观察图片,对圆明园产生初步印象。
2.思考并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分享自己对圆明园的了解。
3.认真聆听教师的介绍和引导,进入学习状态。
过程点评:教师以直观的图片和引人入胜的问题导入新课,成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过程(1.2)教师行为:1.背景介绍:1.详细介绍圆明园的历史背景、建筑特色和文化价值,使学生全面了解其辉煌过去。
2.通过故事、图片或视频等形式,展示圆明园曾经的繁荣景象。
2.文本阅读:1.指导学生阅读课文,了解圆明园的毁灭过程及原因。
2.引导学生关注文中的重点词句,理解其深层含义。
3.情感体验:1.通过小组讨论或角色扮演等形式,让学生深入体验文中表达的情感和态度。
2.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感悟,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4.拓展延伸:1.引导学生思考圆明园毁灭的历史意义和对后人的启示。
2.结合当前社会实际,讨论如何保护文化遗产和防止类似悲剧再次发生。
学生活动:1.认真聆听教师的背景介绍,了解圆明园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2.自主阅读课文,关注重点词句,理解文章内容。
3.积极参与小组讨论或角色扮演等活动,深入体验文章中的情感和态度。
4.分享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感悟,与同学和老师进行交流互动。
5.认真思考圆明园毁灭的历史意义和对后人的启示,并尝试结合当前社会实际进行讨论。
过程点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拓展延伸,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让学生深入理解文章的思想内涵。
同时,教师还引导学生关注历史与现实之间的联系,增强了教学的时代感和现实意义。
人教版语文小学五年级上册《圆明园的毁灭》听课点评
《圆明园的毁灭》听课点评桑庆文老师的《圆明园的毁灭》一课,就努力营造了一个朴素、实在、富有“文气”的课堂氛围。
可以说是一节较有语文味的好课。
值得我们学习与借鉴的亮点有五:一、教学目标定位合理是本节课的亮点之一。
桑老师把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位在:了解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和毁灭的经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这样的教学目标体现了教材选编的意图,完全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准确合理,为本节课的成功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二、运用多种方法理解、感悟语言,成功突破教学重难点是本课的亮点之二。
课文题目为“毁灭”,却用了大量的篇幅写圆明园辉煌的过去,为的是让读者在阅读中感受过去的美好,把美好的东西毁灭,更能激起人们的痛惜与仇恨。
从而激发人们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和使命感。
然而,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已不复存在,只能通过阅读课文感悟、想象等在脑海中再现昔日的景观,对此,桑老师让学生认真读书,有重点、有层次地理解感悟圆明园昔日的辉煌:首先引导学生感受圆明园宏大的布局,然后重点感受圆明园宏伟的建筑。
当学生抓住“金碧辉煌”“玲珑剔透”等词语来谈自己的学习体会时,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或联系生活经验,或展开想像来理解金碧辉煌的殿堂大气之美和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秀气之美。
更喜的是教师巧妙地引出“……也有……”这个关联连词语让学生感受其妙处,使学生感受到了一个“也”字让我们感受到了圆明园的建筑景观风格迥异,应有尽有,同时也体会到这样的句式在这句话里所表达的含蓄的自豪感,从而自然感受到了作者用词讲究的表达方法,并且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学生的语言感受能力,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加之范读、引读、齐读、默读、评读等多种方式的朗读训练,学生就有滋有味地将自己的感悟尽情地表达出来了。
这样学生通过一系列的学习实践,一个如诗入画的、梦幻般的皇家园林已在脑海中了……三、注重以情激情,以情传情是本课的亮点之三。
整堂课都将一种揪人肺腑的情感贯穿始终,教师通过自己的情感深深地感染着学生,学生完全融入到课堂教学中。
圆明园的毁灭评课稿11篇
圆明园的毁灭评课稿圆明园的毁灭评课稿11篇圆明园的毁灭评课稿1听了吴**老师执教的《圆明园的毁灭》一课,吴老师幽默的语言,亲切的态度,渊博的知识,耐心的讲解,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这节课中,我学到了很多。
一、吴老师的导入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她告诉学生我们要来一次奇异的穿越之旅,只有上课用心的孩子才能穿越去又穿越回来。
这样的导入,不仅使学生对这节课有了很大的期待,而且使学生对自己这节课的表现有了很明确的目标,上课要用心,回答问题要积极。
二、吴老师出示圆明园毁灭前后的图片做对比,更给学生强烈的视觉冲击,引出课文中的重点句,切入点很准,给了学生直观的印象,使学生对圆明园的了解不仅局限于书本,还通过图片更深入地了解。
三、小组学习要求明确,人文性强。
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后,让学生分小组探索“学习三、四段,画出体现圆明园价值的句子。
读一读,再结合自己收集的资料,谈体会。
”四、制作精美,出示时机巧妙。
尤其是教师边讲解一边变化这段,特别吸引人。
中法国作家雨果对圆明园的赞美的的出示加上教师的适时讲解,更让我们对圆明园着迷,同时为下文英法联军的破坏行为更加憎恨。
五、教师幽默感很强。
整节课延长了一段时间,吴老师说是因为大家表现的不够积极,让我们的穿越之旅进行了这么久。
使学生对自己整节课的表现进行了反思,特别巧妙。
圆明园的毁灭评课稿2这节课吴老师以情感为主线贯穿课堂始终,使我们真切地体会到了什么是美得心醉,毁得心碎。
下面我简单谈谈我的收获。
一、导入新颖且有助于学生理解感悟。
导入中将“积蓄能量穿越到古代”和板书课题、解释课题重点字词相穿插,积蓄能量穿越到那个时空有助于学生身临其境的体会圆明园初建时的盛况,可以作为当事人见证圆明园的奇珍异宝的美到极致,到后来毁到让人心碎。
生的情感更易得到激发进而升华。
解释重点字的意思,可以让生逐步感悟当时人们对于它的重视,人们寄予在圆明园身上的希望。
二、整个教学环节以情感为主线,从介绍到惊叹到惋惜,浑然天成。
圆明园的毁灭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圆明园的毁灭评课优缺点及建议一、优点:1. 结构合理:文章采用了清晰的段落结构和适当的标题,使得内容逻辑清晰,易于阅读。
2. 语言流畅:句式流畅,词汇丰富多样,表达准确,使得文章具有较高的可读性。
3. 准确无误:文章对圆明园的毁灭进行了准确的描述,避免了歧义和误导的信息。
4. 人文视角:文章从人类的视角出发,刻画了圆明园毁灭的过程,并富有情感,使读者能够感受到真实的叙述。
二、缺点:1. 内容重复:文章中存在一些内容的重复出现,对于同一观点或论述重复了表达,需要进行修改。
2. 图像依赖:文章中使用了一些依赖图像的语句,如“如图所示”,这些语句应该避免使用,以提高文章的自然度和流畅度。
3. 自我介绍过多:文章中过多的自我介绍,使得读者感到冗杂,建议减少自我介绍的内容。
4. 网络地址插入:文章中存在一些网络地址的插入,这些插入应该避免,以确保文章的纯文本形式。
5. 数学公式或计算公式:文章中不得包含数学公式或计算公式,应该避免使用这些内容。
三、建议:1. 修改重复内容:对于文章中重复出现的内容,可以进行删除或进行适当修改,以保持文章的独一性。
2. 替换图像依赖语句:将文章中依赖图像的语句替换为更加准确和自然的表达方式,以增强文章的流畅度。
3. 精简自我介绍:减少文章中自我介绍的内容,使得读者能够更加专注于文章的主题。
4. 删除网络地址插入:将文章中的网络地址插入删除,以确保文章的纯文本形式。
5. 删除数学公式或计算公式:删除文章中的数学公式或计算公式,以避免使用这些内容。
总结:通过对圆明园的毁灭评课进行优缺点分析,并给出相应的建议,可以使得文章更加符合要求。
需要注意的是,文章要保持结构合理,语言流畅,内容准确无误,并且要避免重复、图像依赖、自我介绍过多等问题,以提高文章的质量和可读性。
同时,文章要以人类的视角进行写作,富有情感,使读者感到仿佛是真人在叙述,避免让读者感觉像机器生成的文章。
圆明园的毁灭听课心得
圆明园的毁灭听课心得前几天听了一堂关于圆明园毁灭的课,这堂课就像一把钥匙,打开了我对那段沉重历史的新认知大门,也让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老师一开始,并没有直接进入那段惨痛的历史叙述,而是先给我们展示了圆明园昔日辉煌的图片。
那美轮美奂的建筑,巧夺天工的园林设计,简直让人目瞪口呆。
我盯着屏幕上的那些亭台楼阁、曲径通幽的画面,心里忍不住想,这哪里是人间的建筑啊,分明是仙境落入了凡尘。
随着课程的推进,老师的话语变得沉重起来,她开始讲述圆明园是如何一步步走向毁灭的。
我清楚地记得,她讲到英法联军闯进圆明园的时候,声音都有些颤抖。
她说,那些侵略者就像饿狼一样,肆无忌惮地抢夺着园中的珍宝。
能带走的,他们统统带走;带不走的,就肆意破坏。
他们把珍贵的书画撕得粉碎,把精美的瓷器砸得稀烂。
那些细节的描述,让我仿佛能看到当时混乱不堪的场景,听到那些宝物破碎的声音。
讲到圆明园被大火焚烧的时候,我感觉自己的心都揪了起来。
老师说,那大火整整烧了三天三夜,浓烟滚滚,遮天蔽日。
曾经美如梦幻的圆明园,在烈火中痛苦地呻吟、挣扎。
我想象着那熊熊的火焰,无情地吞噬着一切,那些精美的建筑在火中崩塌,化为灰烬。
那是怎样的一种绝望和悲哀啊!在听课的过程中,我注意到身边的同学,一个个都表情凝重,眼睛里充满了愤怒和悲伤。
我想,大家都和我一样,被这段历史深深地震撼了。
让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老师给我们讲了一个关于圆明园里的十二兽首的故事。
她说,这些兽首原本是圆明园海晏堂外的喷泉的一部分,做工极其精细,栩栩如生。
可是在侵略者的掠夺下,它们流散到了世界各地。
多年来,无数的爱国人士为了让这些兽首回归祖国,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听到这里,我心里既感动又气愤。
感动的是那些爱国人士的执着和坚持,气愤的是侵略者的无耻和贪婪。
这堂课上,老师还让我们看了一些圆明园遗址的照片。
那些断壁残垣,静静地矗立在那里,仿佛在诉说着过去的苦难。
我看着那些破碎的石头,想象着它们曾经是多么华丽的建筑的一部分,心里就一阵刺痛。
圆明园的毁灭评课
《圆明园的毁灭》评课朱敏芬今天有幸聆听了优雅的陆老师所执教的一堂课《圆明园的毁灭》。
陆老师那亲切的语言、自然平等的教态,扎实深厚的教学功底,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独特的教学风格和良好的语文学科素养,都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
《圆明园的毁灭》是一篇讲读课文,课文描述了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和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而毁灭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无比仇恨,激发人们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围绕目标陆老师引导学生扎扎实实地理解语言文字,引导学生把阅读、感悟、想象结合起来深入地理解课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一、重视基础教学陆老师很重视基础教学,在教授新字词上,她首先让学生读字词,然后提问哪个词哪读?哪个词难写?不理解的字词有哪些?二、教学目标定位准确。
教学中,陆老师把教学目标定位在:了解圆明园昔日的辉煌,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这样的教学目标体中感悟”的特点,课堂上留给学生充足的读书时间,采用自由读、指名读、默读、齐读、范读、快速浏览等多种形式的朗读,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跃了课堂的气氛,使学生在读中思、读中悟。
如在读了课文,你知道课文主要写了什么?老师先让学生快速浏览课文,初步感知课文的大意。
并说说读了课文你有什么感受?接着,让学生再次深入文本,体会圆明园的辉煌是从哪几个方面来体现的。
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接着把学生感知的画面生动、直观、形象地再现出来,让学生的内心受到最强烈的震憾,迅速点燃他们心中对中国文化的热爱以及侵略者的贪婪和野蛮的仇恨之火,在此基础上,让他们表达出此时的心声,真切感人,易达到高潮,引起共鸣。
最后通过朗读,感悟语言规律,体会作者怎样表情达意,使学生情有所感,理有所悟,再次唤起爱国热情,惋惜、痛恨之情,从而更进一步体验情感,与作者产生强烈共鸣,课堂教学达到高潮,感情得到升华。
四、尊重学生的学习自主权,珍视独特的阅读体验。
公开课《圆明园的毁灭》听课评课记录
公开课《圆明园的毁灭》听课评课记录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公开课《圆明园的毁灭》听课评课记录付红兵:《圆明园的毁灭》是一篇讲读课文,课文描述了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和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而毁灭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无比仇恨,激发人们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围绕目标我引导学生扎扎实实地理解语言文字,引导学生把阅读、感悟、想象结合起来深入地理解课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曹金玲:导学设计细致到位。
《圆明园的毁灭》课文虽然不长,但内容丰富,尤其是重点段昔日的辉煌,涉及内容非常多。
因此,细致、指导性较强的自学导航,更有利于学生参与教学,学生自学起来也得心应手。
本节课,学生们诵读感悟,材料补充,想象体验尽情展示。
尽管孩子们有些放不开,稍显生涩,但是可见老师平时的训练是到位的,只要孩子们是在不断的成长,进步,超越,这就是生本最大的宗旨所在。
闫红云:学生展示丰富多样。
由于自学导航设计的细致清楚,要求明确,可操作性强,学生第一环节的自学讨论交流还是比较充分的。
学后的展示效果也很好,有有感情地朗读,有对某些内容进行补充,有根据文中的景物进行合理的想象……精彩的语言屡屡闪现。
但是展示的还是不够充分,但相信老师长期的坚持,大家都是有机会得到锻炼的。
柳健美:老师的感情朗读指导稍显逊色。
也许是课文的内容太多,也许是学生合作展示的形式不利于情感的激发。
老师在感情朗读指导方面就略显单薄,尤其是重点段落处理的有些草率。
其实,无论是学生的自学,还是讨论交流都是片面的,这里老师就把学生的这些散落的珠子穿起来,这就是对课文的整体感悟。
那么在今后我们的生本教学中,我们高段的语文教学还是要在自学、讨论、展示等方面加强训练,让学生会学习会展示。
另外老师在处理教材时要敢于将与目标无关的,与重点无关的勇于舍弃,减少无效活动。
《圆明园的毁灭》评课稿
《圆明园的毁灭》评课稿篇一:圆明园的毁灭评课稿《圆明园的毁灭》评课稿《圆明园的毁灭》的教学中,辛霞老师以情感为主线贯穿课堂始终,通过反复的多层次的诵读,在反复品读,颠倒句式等方式中体验圆明园昔日的辉煌,控诉侵略者的无耻行径,体会课文语言简洁,结构严谨等特点。
使我们真切地体会到了什么是美得心醉。
下面我就这节课谈谈自己的收获:一、情感贯穿,收获美感一开课,辛老师情感铺垫,对“圆明园”简单的诠释,是让学生初步感知了这样一座梦幻艺术的代表,东方文明的象征的圆明园之美。
在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2、3、4自然段,带领大门追忆圆明园昔日的辉煌,以读为本,充分理解语言文字,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追忆昔日辉煌景观,结合大量形象直观的多媒体,学生在感悟原来的文本上,更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丰富了课外知识,开阔了视野。
整堂课,教师通过建筑对称、语言变化、词语串联等方法带给同学们圆明园昔日的辉煌。
一堂课,目标集中,情感凸显,学生在课堂中收获的美,老师教得温和自然,不乏亲切之感,一切的完美结合,美得只剩下心醉。
二、方式多样,积累言语辛老师整堂课通过触摸词语,抓“众星拱月”、“金碧辉煌”“玲珑剔透”等词理解圆明园的布局和特点,通过反复的多层次的涵咏,体会课文语言简洁,结构严谨等特点。
特让人有感受学习第三自然段,块面清晰,朗读中发现文中段落的特点,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发现建筑对称(可改为语言对称)、语言变化、在“有??也有??;有??也有??有??还有??不仅有??还有??”发现词语串联的特点,加之品读、想象、填空等多样的形式,积累了第三自然段那优美的语言。
三、抓重点词,体会感情为了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圆明园的绝美,激发心中的情感,教师运用了煽情的语言,带领学生走进了圆明园,走进了圆明园的“举世闻名”、“宏伟建筑”以及“珍贵文物”。
特别是对文中的六个“有”做了浓墨重彩的渲染,进行了反复诵读,并借助媒体向学生展示了一些珍贵文物,从而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圆明园是我们民族的骄傲,是我们引以为豪的。
圆明园的毁灭读后感评语简短老师评语
圆明园的毁灭读后感评语简短老师评语1. 这篇读后感真让人感慨万千啊!就像我们看到圆明园曾经的辉煌,再对比那被毁灭后的残垣断壁,怎能不让人心痛?这孩子的文字里充满了对历史的惋惜,写得真不错!例子:你看那圆明园的照片,多震撼,这读后感写出了那种感觉呀!2. 哇,这篇读后感太有深度了!把圆明园毁灭带来的那种失落感描写得淋漓尽致,就好像我们也亲身经历了一样,厉害呀!例子:就如同我们失去了最珍贵的宝贝,那种难受,这读后感体现出来了!3. 这篇读后感真的能让人陷入沉思啊!对圆明园毁灭的反思很深刻,仿佛在告诉我们要铭记历史,不能重蹈覆辙,很棒!例子:想想如果我们不记住这段历史,那不就像忘记回家的路一样可悲吗?4. 哎呀,这篇读后感写得太生动了!把那种对圆明园的情感表达得特别到位,就像一把小锤子敲打着我们的心,真不错!例子:你感受感受,这文字是不是像小锤子一样有力?5. 这篇读后感简直绝了!对圆明园毁灭的悲哀描写得太细腻了,真像我们自己在那哀伤,太厉害了!例子:这感觉就像我们的心也跟着圆明园一起破碎了呀!6. 哇塞,这篇读后感好有感染力啊!让人读着读着就对圆明园的毁灭感到无比悲愤,真牛!例子:你想想,那曾经的辉煌没了,多让人悲愤呀!7. 这篇读后感写得太深刻了!把圆明园毁灭的意义分析得头头是道,就像一个小专家在讲解,太赞了!例子:就像一个老师在给我们上课一样清晰明白!8. 哎呀呀,这篇读后感真让人感动啊!对圆明园的那份情感真挚得很,好像和圆明园有了深深的羁绊,真好!例子:就如同和一个老朋友的情感,很浓厚呀!9. 这篇读后感太震撼了!让我们对圆明园毁灭的后果有了更清楚的认识,就像一道闪电划过夜空,厉害厉害!例子:那后果就像闪电一样让人警醒呀!10. 哇哦,这篇读后感真是精彩极了!把对圆明园的复杂情感都展现出来了,真像一幅绚丽的画卷,超棒!例子:你看那画面,多丰富,这读后感也是呀!我的观点结论:这些读后感都各有千秋,孩子们用自己的文字表达了对圆明园毁灭的深刻感受,让人欣慰。
圆明园的毁灭评课稿
圆明园的毁灭评课稿《圆明园的毁灭》评课稿《圆明园的毁灭》是一篇情感深沉,能激发学生爱国情感的课文。
今天有幸聆听了授课教师姓名老师的这堂课,感受颇深。
一、成功之处(一)情境创设,激发情感在导入环节,授课教师姓名老师没有直接进入课文,而是先播放了一段圆明园昔日辉煌的视频,那美轮美奂的建筑、珍贵的文物、优美的园林景观一下子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仿佛置身于圆明园之中。
这种情境创设,为后续学生理解圆明园的毁灭所带来的巨大损失和伤痛奠定了情感基础。
(二)注重朗读,以读促悟朗读是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手段。
授课教师姓名老师在课堂上十分注重引导学生朗读,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如自由读、指名读、齐读等,让学生在读中体会,读中感悟。
特别是在讲到圆明园毁灭的部分,老师让学生带着沉痛的心情去读,学生们的朗读声中充满了悲愤,很好地表达了对侵略者的痛恨之情。
(三)巧妙引导,突破重难点这篇课文的重难点在于让学生理解圆明园的辉煌以及它毁灭的巨大损失。
授课教师姓名老师在教学中巧妙地引导学生通过抓关键词、关键句来理解课文。
比如,在讲解圆明园的建筑风格时,老师让学生抓住“金碧辉煌”“玲珑剔透”“热闹街市”“田园风光”等词语,想象圆明园的美景。
在讲到圆明园的文物时,老师通过列举一些具体的数据,如“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让学生感受到圆明园文物的珍贵和丰富。
通过这些巧妙的引导,学生们对课文的重难点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四)拓展延伸,升华主题在课堂的结尾,授课教师姓名老师没有局限于课文内容,而是进行了拓展延伸。
老师让学生思考:圆明园的毁灭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启示?我们应该如何保护和传承历史文化遗产?学生们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有的说要努力学习,让祖国变得更强大;有的说要爱护文物,不随意破坏。
通过这样的拓展延伸,不仅升华了主题,还培养了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二、不足之处(一)课堂时间把控不够精准在讲解圆明园的辉煌部分时,授课教师姓名老师花费的时间过长,导致后面讲解圆明园毁灭的部分有些仓促,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去体会那种沉痛的情感。
《圆明园的毁灭》评课稿【2篇】
《圆明园的毁灭》评课稿【2篇】《圆明园的毁灭》评课稿1《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这段话告诉我们,在语文教育的广阔天地里,蕴藏着丰富的自然性课程资源、社会性课程资源,人文性课程资源,语文教师应怎样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拓宽学生学习语文的空间呢?指导学生收集资料就是有效的途径之一。
王老师采用让学生课前查阅资料、课上交流资料的形式进行教学,堂课就很好地体现了这一方面,拓展学生语文学习的资源,开辟了语文学习的新课堂。
一、准备充分。
《圆明园的毁灭》这一课老师要求学生搜集较多的资料。
但是从课堂上的表现来看,在老师的布置下,学生完成的很好,准备的很充分。
在教学课文第2、3、4自然段时,展出了“殿堂”、“亭台楼阁”、“山乡村野”、“买卖街”等许许多多课文中所讲到的圆明园里有的东西,可谓资料齐全。
我想,做到这么充分,王老师在课前肯定花了很多功夫对学生进行了指导,安排他们做好收集工作。
那么,去收集资料的同学肯定得到了一次全新的锻炼,体验了和生活紧密相联的语文学习活动。
二、运用到位。
学生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体验了和实践相联的语文学习方法,从中得到了锻炼,促进和帮助了对课文的学习。
但是资料找来了,接下来的问题就是如何运用好这些资料。
不用,会打击学习收集资料来帮助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用得不好,可能会造成负面影响。
在王老师的课堂上,我们看到了,王老师把学生收集来的资料和现代的电教仪器有效的结合起来,根据讲课的进度,适时的展示这些资料,帮助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也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我想,收集资料的目的不单是锻炼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更主要的是让这些资料为我们的教学有效的服务。
王老师的课紧紧围绕着研究的主题,并对研究主题中运用资料的这一步完成地较为成功。
那么我相信,学生对收集、整理、运用资料的积极性会更高,这一方面的能力也持续地得到他们自觉地锻炼。
仰望玫瑰──《圆明园的毁灭》听课反思
仰望玫瑰──《圆明园的毁灭》听课反思
仰望玫瑰──《圆明园的毁灭》听课反思
《圆明园的毁灭》这节课听了不下10次,执教老师无一例外都是先讲圆明园的“辉煌”,再讲“毁灭”。
而且都是“辉煌”用去了教学的大部分时间,“毁灭”只是后面的升华。
听了全国著名教师窦桂梅的《圆明园》,我很震惊也很惭愧,人家已经到了那个境界,我还在这儿沾沾自喜!觉得自己简直就井底之蛙,纯属夜郎自大!
我不禁反思,我们的课和窦桂梅老师的课,差距究竟有多大?我认为:
1、我们所谓的“创新”充其量是在教学设计方面的,是这么导课好呢,还是那么导课好呢;是从篇首开始讲,还是从后面倒着讲;是用这个方法活动,还是用那个方法活动……总之,我们还是在教材的范围内转圈圈。
而窦桂梅老师早以超越教材,超越教材的框架。
从文章立意的高度开始着手,从文章的魂开始“动手”,已经如入无人之境地,浑然自如了。
2、我们平时讲课时,也注意把学生平时阅读到的,巧妙运用到本课的教学中,但只是在拓展的时候运用,而不是作为两个同时要学习的内容,我们还停留“主学一个内容”上。
而窦老师的课,已经把大量的阅读资料纳入平时的教学中了,从课中我们已经感受到学生同时学习两个内容已经是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圆明园的毁灭》听课评价
昌乐育才双语学校四年级组
滕海青老师的展示课《圆明园的毁灭》是小语五年级上册第六组的一篇精读课文。
课文描述了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和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而毁灭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无比仇恨,激发人们不忘国耻,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这节课主要有以下几个特色:
一、注重以读为本,为读中感悟
一节好的语文课,应该紧紧围绕语言文字的训练来设计和组织教学,让读贯通教学始终,使学生在读中去理解,在读中去品位,在读中去感悟。
在教学中,刘老师注重突出语文课“以读为本、以读代讲,在读中感悟”的特点,课堂上留给学生充足的读书时间,采用指明读、默读、齐读、师生合作读、快速读等多种形式的朗读,使学生在读中思、读中感悟。
比如,在学习圆明园毁灭的经过这段时,老师先让学生自读课文,把感受最深的句子画下来,再引导理解重点词:“抢、毁、烧、凡是”等词,然后反复朗读这段,使学生进一步体会侵略者的贪婪与野蛮。
接着让学生观看圆明园毁灭的影响,使学生的内心受到最强烈的震撼,最后让学生带着自己的感受再读课文,从而更进一步体验情感,与作者产生共鸣,课堂教学达到高潮。
二、对媒体课件的合理运用,能有效的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
合理运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是这节课的又一大特色。
在教学圆明园被毁灭这段时,虽然文中具体描写了圆明园被毁灭的经过,但究竟是怎样一个场面,由于学生没有亲眼所见,对课文的理解只停留在表象,教学时播放圆明园被毁灭的经过的课件,有图、有文、有声的活动影像,渲染了课堂气氛,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情感。
三、教学重点突出,难点得到突破
圆明园的辉煌已成为历史的记载,引导学生在脑海中再现它昔日
的景观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
为了突破重点,突破难点,刘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牢牢抓住哦圆明园的布局,建筑风格及收藏的珍贵文物三个方面进行了精读、精讲。
充分利用文本,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并结合大量形象、直观的多媒体课件,充分发挥想象,让学生从内心深处感受到圆明园是祖国艺术的瑰宝,建筑遗书的精华,这样既突破了难点,也为后面圆明园的毁灭感到痛心,对侵略者的仇恨奠定可坚实的情感基础。
四、尊重学生的学习自主权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教学过程中,刘老师始终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任,允许学生自由表达,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自主权,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阅读感受。
在教学完第五自然段圆明园毁灭的经过后,老师提出了一个问题:课题是《圆明园的毁灭》,作者为什么用大量的笔墨写圆明园的辉煌呢?学生讨论后自己谈感受,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充分尊重了学生的自主权,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个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