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当前最怕“滞涨”中国经济增长的根本动力在于消费

合集下载

宏观经济学——中国经济的视角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云南财经大学

宏观经济学——中国经济的视角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云南财经大学

第一章测试1.经济学的规范和实证的关系正确理解是()A:规范以实证为基础,实证以规范为目的,因为经济学的目的是造福于人类B:因为经济学是社会学科,因而本质上经济学始终是规范的C:规范和实证是彼此对立的,因而经济学要么是规范的,要么就是实证的D:两者就是一回事,不过是一枚硬币的两面答案:A2.下列哪种表述属于实证表述()A:政府应该降低税收刺激经济以防经济恶化B:央行应该降低货币供给C:减少货币供给将降低通货膨胀率D:社会应该要求福利领取者去找工作答案:B3.经济学中的理性人是指什么?()A:是指经济主体在做经济决策时,都充满理性、计算得失以求自身利益最大化B:一个利他主义者,绝对不会是一个理性人C:理性人是经济学中最不现实的假设,它将经济学研究带入了歧途,老早就应该抛弃D:是指经济主体都是自私自利之徒答案:A4.一个国家的经济体制可以靠什么来区分?()A:社会的福利水平B:社会经济资源的分配和调节机制,基本的企业制度C:看什么样的政党在执政D:是不是拥有私人财产答案:B5.动态系统中的均衡是指()A:动态系统的解B:稳定状态,又称不动点C:动态系统的稳定性D:当时间趋于无穷时,动态系统的状态答案:B第二章测试1.国内生产总值可以用以下那一项的总和来衡量?()A:消费、转移支付、工资和利润B:最终产品和劳务、中间物品、转移支付和租金C:投资、工资、利润和中间产品D: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答案:D2.下列属于价格水平衡量指标的是()A:生产者价格指数B:国民收入指数C:GDP指数D:消费者价格指数答案:ACD3.下列各种情况中属于中国统计失业范畴的是()A:无工作的家庭妇女B:来城市寻找工作但还没有找到的农民C:已放弃寻找工作的下岗职工D:大学毕业两个月正在找工作的年轻人答案:D4.当经济经历下面哪一种情况时就发生了滞胀()A:物价大幅上升和失业大幅增加B:物价大幅下降和失业大幅增加C:物价大幅上升和失业大幅减少D:物价大幅下降和失业大幅减少答案:A5.所谓“奥肯法则”是指()A:如果要想使通货膨胀率下降,那么经济增长必须达到一定程度B:如果经济增长,那么通货膨胀率就会上升的一种统计关系C:如果经济增长,那么劳动就业率就会下降的一种统计关系D:如果要想使劳动失业率下降,那么经济增长必须达到一定程度答案:D第三章测试1.新古典经济学中最重要的两样东西就是供给与需求,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A:供给和需求都是经济人通过最优化过程导出的B:市场能够随时随地实现均衡——供给与需求的相等C:价格是市场调节的核心D:当供给大于需求时,价格会下降;当供给小于需求时,价格会上升答案:B2.瓦尔拉斯拍卖市场的关键假定包括()A:生产者和消费者都是价格接受者B:价格由市场均衡决定C:整个市场产品是同质的D:生产者可以自由地进入和退出市场答案:ABCD3.由一般均衡的存在性命题可知()A:如果经济存在一般均衡,那么这种均衡时唯一的B:在一定条件下,一般均衡确实存在C:一般均衡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存在的D:经济会遵循其内在机制,自动地趋于一般均衡答案:B4.下列描述不符合新古典主义体系的决策过程的是()A:企业的要素需求是给定的B:家庭的要素供给是给定的C:企业在做出决策时并不考虑给定产品价格和要素价格是否是均衡的D:家庭在做出决策时并不考虑给定产品价格和要素价格是否是均衡的答案:AB5.下列关于概念上的需求说法正确的有()A:它不同于凯恩斯的有效需求B:它是以实际收入为预算约束推导出来的需求C:它与凯恩斯的有效需求是一回事D:它是以概念上的收入为预算约束推导出来的需求答案:AD第四章测试1.下列各项中属于引致需求的是:()A:某国有企业扩建工厂,使生产能力翻倍B:政府投资建设沪昆高铁C:美国通用进口中国双星轮胎1000万美元D:涨工资了,小王与小李出去搓了一顿答案:D2.线性消费曲线与45度线之间的垂直距离为()A:总消费B:收入C:自主消费D:储蓄答案:D3.根据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随着收入的增加,人们的消费越来越少B:随着收入的增加,人们的消费增量占收入增量的比重是越来越小C:消费函数曲线不再是一条直线D:消费函数曲线是一条向右上方上升但其斜率越来越小的曲线答案:A4.在收入—支出分析中,税率的增加将:()A:使乘数变小,并使总支出曲线变得陡峭B:使乘数增大,并使总支出曲线变得平缓C:使乘数增大,并使总支出曲线变得陡峭D:使乘数变小,并使总支出曲线变得平缓答案:D5.在消费—收入分析中,消费曲线向上平移,这意味着()A:由于收入的增加,引起储蓄的增加B:由于收入以外的因素影响,引起储蓄的减少C:由于收入的增加,引起储蓄的减少D:由于收入以外的因素影响,引起储蓄的增加答案:B第五章测试1.因为货币不能生息,所以应当尽可能少持有货币。

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动力来源

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动力来源

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动力来源徐康宁中国经济已连续高速增长了30年以上,国内外舆论对中国能否继续保持更长时间的高增长开始表示出怀疑的态度。

虽然国内有专家(如林毅夫教授)认为中国未来20年还可以保持8%的经济增速,并引起人们的关注,但近年来经济运行下行、增速放缓是一个客观现实,而且世界上能够连续半世纪以上高增长的国家样板也极其罕见。

另一方面,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大国,经济发展的任务十分繁重,今后一段时间保持一定的增速仍然十分必要。

因此,未来20年中国能否继续保持经济的高速增长,不仅是一个理论学术问题,也是一个重大发展决策问题。

一、世界上有没有长达半世纪的高增长周期自1978年开始算起,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已经历了35年的长周期,刷新了当代世界的纪录。

在这期间,除1989年和1990年这两个特别年份外(这两年的增长率分别为4.1%和3.8%),其他年份均保持5%以上的较高增长速度。

其中最高年份是1984年,为15.2%,增速实现10%以上的累计时间为17年,8%至10%之间为10年,5%至8%之间为6年。

1978年至2012年间,经济每年平均增长9.97%。

从世界范围看,中国经济增长已经创造了人类发展史的一个奇迹。

自18世纪工业革命以来,世界上有不少国家经历长时期的经济增长,经过工业化和城市化,实现了社会的富裕,但这些国家多数只能保持5%左右或更低一些的增长速度。

例如,1820年到1870年是英国历史上经济增长最快的半个世纪,但平均增速只有2.05%。

美国在同时期的经济增速高于英国,但也只有4.2%。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西方国家迎来了真正高增长的时代,但持续的时间很少达到30年以上。

德国(当时为联邦德国)在1950年到1973年的经济增速达到了5.68%,但1973年之后降到了1.76%。

从1950年到1998年的近半个世纪,日本的经济增长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为1950年到1973年的前23年,日本实现了9.29%的超高速增长,但后25年的经济增速只有2.97%。

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因素

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因素

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因素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在过去几十年中取得了显著的成就,成为全球的经济引擎。

这种非凡的增长背后有许多因素共同作用,使中国能够持续地保持经济发展的势头。

本文将探讨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因素,并分析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第一,人口红利是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

中国拥有庞大的劳动力资源,劳动力规模大大增加了生产力和经济产出。

农村转移劳动力的流动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进一步释放出了大量的人力资源。

这种人口红利为中国提供了强大的劳动力供给,推动了经济的快速增长。

第二,改革开放政策为中国经济增长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通过引进外资、扩大对外贸易以及建立经济特区等一系列政策,迅速融入全球经济体系。

外贸和对外投资的增加,大大刺激了中国的经济增长,推动了产业结构和技术水平的升级。

国内市场的扩大和自由化改革也为经济增长注入了新的动力。

第三,科技创新是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

中国在科技研发投入和人才培养方面加大了力度,并大力推动科技创新。

近年来,在人工智能、大数据、新能源等领域取得了巨大的突破和进展。

科技创新的推动有效提升了中国企业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促进了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第四,城镇化进程是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

中国不断推进城镇化,改善城市基础设施和服务水平,提高了居民生活水平和消费需求。

城镇化进程不仅推动了房地产市场和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也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增长,促进了经济的升级和转型。

第五,开放型经济是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特征之一。

中国积极参与全球化进程,加快与其他国家的经济合作。

通过积极参与国际贸易、多边合作和区域一体化进程,中国扩大了对外开放,促进了国际间的资源配置和经济往来。

这种开放型经济为中国提供了更广阔的市场和发展空间,推动了经济的跨越式增长。

综上所述,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因素包括人口红利、改革开放政策、科技创新、城镇化进程以及开放型经济。

这些因素相互作用,相互促进,形成了中国经济增长的强大动力。

当前中国政治经济形势分析

当前中国政治经济形势分析

当前中国政治经济形势分析当前中国形势分析摘要:近几年,国际形势风云突变,金融危机席卷全球,自然灾害频仍,在国内政治局势相对稳定的局势下,中国的经济形势依然具有典型的“两面性”特征。

短期内经济增长虽然可能出现,但全年经济运行将进一步趋于平稳增长水平。

同时伴随着经济的不断增长在宏观经济运行中依然存在许多矛盾和问题。

因此,在宏观经济政策上要适时做出调整才能够适应当前国际形势下的复杂局面。

关键词:中国经济;经济形势;国内政治形势;国内经济分析(一)当前国内经济形势总的来看,近年来,中国经济增长在高位回调后逐步趋于平稳,宏观经济保持了回稳向好的基本态势,经济运行正在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

(1)经济增长持续回调,内在增长逐步趋于平稳,在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下,中国经济从2008年下半年开始受到严重影响,实体经济增长明显下滑。

(2)结构调整力度加大在应对危机、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同时,经济结构调整取得明显进展。

以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等产业为重点的50个技术创新服务平台的建设工作正抓紧进行,一大批重大装备、核心关键技术和产品研制成功,科技对经济发展支撑作用进一步增强,产业结构升级步伐加快。

(3)消费增长保持稳定一是政策因素将继续成为支持消费增长的重要动力。

扩大消费需求,提高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是当前及未来一段时间我国宏观调控政策的重点。

二是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将提高社会消费意愿。

农村居民人均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时有所增长。

三是世博会召开将刺激消费增长。

世博会在上海举行,使其周边地区旅游、会展等生活性与生产性服务消费将大幅增加。

(4)工业生产继续快速回升一是基数因素抬高工业增速。

二是库存回补将拉动工业增长。

三是先行指数走高显示工业处于景气上升期。

四是出口形势好转将有利于工业出口交货值增加。

我国工业出口交货值增速随着外贸出口的恢复由负转正,并且不断增加。

外需增长将促使工业出口交货值提高,推动工业生产稳步上升。

消费增速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分析

消费增速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分析

消费增速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分析消费增速一直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

消费增速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经济增长的速度和质量。

此外,消费增速还对GDP的结构及经济结构转型有着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消费增速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一、消费增速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消费增速指的是在一定时间内居民和企业通过购买商品和服务所形成的最终支出同比增长的速度。

通常,消费增速的计算是以同比增长率为基础进行的。

例如,假设2019年居民和企业通过购买商品和服务所形成的最终支出为100亿元,到2020年增加到110亿元,则消费增长率为10%。

二、消费增速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消费增速是拉动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之一。

消费增速高,意味着居民和企业的消费需求旺盛,商品和服务的消费需求增加,又进一步刺激了供给侧改革,进而促进了经济的持续增长。

1.拉动GDP增长消费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之一。

居民和企业的消费需求的增加,会促进大量产品和服务的需求,企业将会受到启发,生产和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覆盖所有消费领域,从而创造更多的回报和刺激GDP持续增长。

在一定程度上,消费增速代表了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活力和潜力。

2.推动企业扩大生产和就业机会消费增速上升,促进了企业更好的发展,推动了生产力的更新换代,让更多人获得就业机会。

当消费需求增加时,生产和服务的需要也增加。

企业会增加生产和服务的产量以满足人们的需求,因此,在生产和服务方面发现更多的就业机会,就业人民的收缩增加,促进了社会资源的更好地分配。

3.推动消费GDP比重上升消费增速的迅猛增长能够刺激GDP由投资驱动型转化为消费驱动型,推动了过去工业化进程的转型期。

消费是内需的最主要组成部分,因此,消费增速的提高不仅能够让GDP的整体增长更加稳健,而且能够促进消费GDP比重的提高。

增加消费的重要性影响了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从而将工业化制造、大项目等的重点转换为服务业、消费业等领域的开发。

三、消费增速拉动经济增长的局限性和挑战虽然消费增长速度的提高已经推动了国家的经济增长,但这种增长的方式同时也带来了一些不可忽视的风险和挑战。

拉动经济的三大马车

拉动经济的三大马车

22. 我们常比喻说,这几年中国的经济增长主要依靠三驾马车:投资、出口、消费。

先来看出口。

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出口量和进口量之间的差距正在逐渐缩小,甚至在今年上半年曾首次出现过短暂的贸易逆差,而据有关专家估计,今年的贸易顺差也只有100亿元左右,到了2005年,随着入世承诺的逐步兑现,贸易顺差可能会更小。

显然,净出口将不会再是经济增长的主动力。

再来看投资。

在近几年的投资中,由于一直实施的是积极的财政政策,发行了大量的国债,政府投资一直起着主导作用。

据有关媒体报道,2005年实施稳健财政政策后,发行的国债将会比今年减少300亿元。

直接减少的国债投资是300亿元,但由于国债投资都有很强的带动效应,由这减少的300亿元国债连带而减少的其他相关的银行投资、民间投资数量也不可小视。

虽然有统计局官员称,民间投资已有启动迹象,但是启动了的民间投资能不能持续下去,民间投资是否是在地方政府的催生下发出的,是不是一种自发的力量,还是一个未知的变数。

最后看消费。

刺激消费一直是个老大难问题,我国目前的消费率已经下滑到了25年来的最低点55.4%。

看来,如何刺激消费已成为我国政府所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

We often say that over the past few years China's economic growth rely mainly on the troika: investment, exports, consumption.First, let’s look at the export. With our country joining the WTO,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volumes of export and import is gradually narrowing, it even occurred a first temporary trade deficit in the first half of this year. According to the prediction of related experts, this year the trade surplus is only 10 billion RMB. At the year of 2005, the trade surplus will be much smaller as the result of WTO accession. Apparently, net export will no longer be the main driving power of economic growth.Than the investment, in recent years,, the implement of proactive fiscal policy and great amount of bond issued madegovernment investment played a leading role in investment area. Some related medium reported that in the year of 2005, after the implement of prudent fiscal policy, the bond issued will be 30 billion RMB less than this year. The direct elimination of bond is 30 billion RMB; however the decrease of related bank investment and private investment can not be ignored for the strong driving effect that bond has. Even though some officials of the Census Bureau declared that private investment has been started, it is still an unknown variable that weather the launched private investment can continue or not, and if it appeared under the inspire of local government or it is a spontaneous power.The last is consumption. Consuming stimulation has always been a major problem. The consumption rate of our country has dropped to 55.4%, the lowest point in 25 years. It has become one of the great challenges that our government faced.。

3915 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因素分析

3915 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因素分析

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因素分析在全球经济中,中国经济的增长速度一直是备受瞩目的。

那么,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因素是什么呢?笔者将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带你深入了解。

经济结构转型中国经济的不断转型升级,是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之一。

中国从一个劳动密集型经济逐步转型为以技术含量为主的知识密集型经济,这对于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另外,随着中国消费市场的不断扩大,消费对于经济增长所起的作用不断加强。

截至2021年,中国消费市场总规模已超过39万亿元,占到GDP比重的57%,为中国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

投资的作用投资也是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之一。

作为全球最大的制造业出口国家,中国的制造业在投资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除此之外,随着中国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提升,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也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在要推动投资的同时,必须保持升级转型。

过度依赖投资会引起资源浪费和萎缩的风险,会导致经济增长的不可持续性,因此投资适量控制,加强结构性的投资,让投资的质量和效益更加提高。

科技进步与创新随着科技进步的不断推进,创新也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动力。

近年来,中国全面推进“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国家战略,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推动创新产业孵化,加强人才培养,这一举措为中国创新带来了强大的动力,从而推动经济快速发展。

人口和劳动力人口和劳动力对于每个国家的经济增长都非常重要,对于中国而言也是如此。

随着中国人口红利的不断消失,劳动力市场也出现了结构性变化,尤其是从游击式的产业链向稳定的产业链转变。

随着“四十岁中年人”这一群体的不断增加,他们在人生经历和技能方面具备了更加宝贵的资源,成为了非常重要的产业人才。

延长退休年龄和在职培训等政策利好,为老年人就业提供了更大的空间和机会。

总结综上所述,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因素主要包括经济结构转型、投资、科技进步与创新以及人口和劳动力等多个方面的因素。

中国经济发展的驱动力与趋势分析

中国经济发展的驱动力与趋势分析

中国经济发展的驱动力与趋势分析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之一,近年来取得了持续的经济增长。

中国经济的发展受到多种因素的驱动,并呈现出一些明显的趋势。

本文将对中国经济发展的驱动力和趋势进行分析。

一、内需驱动力中国庞大的人口基数为内需市场提供了强大的支撑力。

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和居民收入的增加,中国的消费水平不断提高。

消费对于中国经济的拉动作用日益显著,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

此外,政府通过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改革开放措施,不断推动内需的释放和发展,包括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扩大社会保障体系等,进一步促进了内需的增长。

二、外需驱动力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商品贸易国之一,出口一直是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中国作为全球制造业中心,享有劳动力成本低、产业链完备等优势,吸引了大量外资投资和跨国企业进驻。

中国的出口依赖度虽然有所下降,但外需依然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此外,中国积极参与全球贸易体系的改革与构建,推动自由贸易区的建设,不断扩大对外开放,为外需增长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三、创新驱动力中国近年来加大了创新驱动的力度,将推动科技创新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中国政府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并出台了一系列支持科技创新的政策。

高新技术产业、互联网经济、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不断涌现,为中国经济增长注入了新的动力。

四、可持续发展趋势中国经济正逐渐向高质量发展转型,可持续发展成为发展的重要趋势。

中国政府积极推动绿色发展、低碳经济和环境保护,加大了能源和资源的节约与管理。

此外,中国还加大了对教育、医疗、文化等社会事业的投入,提高民生水平,推动社会进步与和谐发展。

五、开放型经济趋势中国经济正朝着更加开放的方向发展。

中国政府推出了一系列扩大对外开放的政策,包括降低关税、扩大外商投资准入等措施,吸引了更多外资。

同时,中国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全球治理体系的建设,推动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

中国经济的开放将为中国带来更多发展机遇。

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是什么?

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是什么?

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是什么?
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内需市场:中国拥有庞大的人口和不断增长的中等收入群体,这为国内消费市场提供了巨大的潜力。

随着居民收入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转变,内需市场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日益凸显。

2. 投资:中国政府一直在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房地产和制造业等领域的投资。

这些投资不仅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还为经济增长提供了重要支撑。

3. 科技创新:中国政府高度重视科技创新,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培育高新技术产业。

科技创新为经济增长提供了新的动力和增长点。

4. 对外贸易:中国是全球最大的货物贸易国之一,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不容忽视。

中国通过参与全球价值链,提高了自身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5. 城镇化:中国的城镇化进程不断推进,城市人口的增加和城市基础设施的完善为经济增长提供了新的机遇。

6. 人力资源:中国拥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劳动力素质不断提高。

人力资源的优势为经济增长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需要指出的是,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各种因素相互作用。

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和转型升级,未来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也将发生变化,需要不断适应新的发展需求。

扩大消费专题复习2023届高考政治二轮复习统编版

扩大消费专题复习2023届高考政治二轮复习统编版

《扩大消费专题》时政播报内需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动力,消费是内需的重要组成部分。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着力扩大内需,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和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作用”。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着力扩大国内需求,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

近期印发的《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和《“十四五”扩大内需战略实施方案》,系统谋划了全面促进消费等一系列政策措施。

这些安排部署既立足当前又着眼长远,为全面促进消费恢复和高质量增长提供了指引。

一、把握新趋势新特征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总体上已经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

近年来,在多方面因素影响下,我国消费呈现出一系列新趋势新特征。

居民消费向发展型、品质型消费优化升级。

虽然新冠疫情对消费形成冲击,导致居民消费结构短期出现波动,但总体上看,居民消费向发展型、品质型消费优化升级的趋势并未改变。

恩格尔系数在短暂抬高后重回下降通道,服务性消费支出占比逐步提高,2021年人均服务性消费支出占人均消费支出比重为44.2%。

升级类消费需求持续释放,在大宗商品消费和文化健康娱乐等服务消费领域,高品质、多样化、多元化消费需求特征都更加明显。

新型消费蓬勃发展,带动力日益增强。

以网络购物、“互联网+服务”、线上线下融合等新业态新模式为主要形式的新型消费持续增长,成为带动内需扩大的新动能。

我国连续多年成为全球最大的网络零售市场。

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6月,我国互联网普及率达到74.4%,网络购物用户规模占网民整体的80%。

2022年全国网上零售额13.79万亿元,同比增长4%。

“互联网+服务”等线上服务消费成为消费恢复性增长的新空间,云旅游、云看展等成为休闲娱乐消费新时尚。

新型消费发展带来了新就业形态蓬勃发展,成为吸纳就业的重要渠道,牵引带动了新型基础设施、商贸流通设施网络、智能化升级改造等领域投资快速增长。

国货消费兴起,绿色消费呈普及化发展态势。

2017年公需课《供给侧》学习答案

2017年公需课《供给侧》学习答案

单选题“供给侧管理”实际上的理论基础是单选题我国所推行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其理论基础是单选题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两个层面的驱动,即市场和多选题需求侧管理措施的“三驾马车”是指多选题新常态是指我国经济进入多选题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发展是典型的要素投入型发展模式,主要依判断题萨伊定律的核心思想是“需求创造其自身的供给”判断题改革开放近四十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过度依赖于劳动密集型和判断题中国新供给经济学是以经济持续高速增长为目标的中国宏观经单选题目前我国经济发展中最大的掣肘因素就是单选题从推进机制来看,推进城镇化的动力大致分为政府动力、市场单选题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体是政府、企业以及单选题中国已经步入城镇化的加速阶段和多选题供给过度是这次改革需要关注的三个“去”,即多选题坚持深化改革,我们要突出解决供给侧的两大问题,即多选题经济发展的“三大发动机”是指判断题三个“去”中的产能和库存实际上是一回事判断题“去杠杆”即制度的改造和去除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完成判断题我国新型城镇化以市场为主导,这也是我国城镇化区别于欧美单选题2016年广东省地方经济总量7.95万亿元,位居全国第一已经连单选题如果把广东作为一个独立经济体,其经济总量世界排位约居单选题IMF对2017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从3.1%上调至单选题从货币制度看,以美元为中心的本位货币制度的演变将是多选题2017年即将先后迎来大选而增加了政治的不确定性的国家是以供给侧一多选题广东省制造业面临的双重挤压是指多选题与东盟签署2400亿美元清迈货币互换协议的是判断题欧盟区其他国家效仿英国举行脱欧公投,欧元区解体的风险正判断题中国经济增长放缓,继续从消费驱动转向投资驱动判断题2008全球金融危机后,多数经济体转向更为自主的WTO单选题2016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首次迈上单选题2016年中国经济增长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单选题中国企业占世界500强总量比重达单选题2016年广东经济总量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多选题目前我国居世界第一的有多选题目前人民币已经成为全球多选题我国制造业持续向全球价值链高端跃升有赖于判断题2016年我国对外投资总量超过实际利用外资金额,再次成为资判断题我国经济发展进入“四期叠加”的新常态判断题“以中国为中心,面向全球”的WTO网络逐步构筑单选题广东在全国率先出台省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总体方案是在2016单选题2016年珠三角对全省GDP的贡献率达到单选题“十二五”期间广东民营经济增速高于全省,对经济增长的贡单选题2016年广东省第三产业增加值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多选题以深圳为创新龙头的珠三角地区在新兴产业方面取得了长足发多选题广东战略性新兴产业也出现了重复投资、结构趋同的问题,这多选题广东低端产品供大于求的矛盾集中体现在如下行业判断题较之于江苏、浙江、福建等省,广东省区域发展最为均衡判断题自2013年始,广东省服务业占GDP比重连续四年超过工业占比判断题在全国1000多家机器人企业当中,广东占近1/2判断题反映一段时间内政府税收占GNP或GDP的比重的概念是宏观税负单选题习近平总书记首次运用“供给侧”这一术语,是在单选题产业的转型升级主要是单选题供给学派代表人物是美国经济学家单选题需求管理调控目标和干预方式着力于多选题决定企业前途的是多选题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过程中属于近期需要完成的任务有多选题供给侧改革的“三大发动机”是指判断题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新的计划经济判断题供给侧与需求侧是完全对立的判断题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要举措就是减税单选题供给侧与需求侧统一于具体的单选题“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这是谁的论述供给侧二单选题土地制度改革的核心在于单选题中国经济多年来的高速增长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要素驱动与多选题自由市场可以通过价格调整解决供给与需求匹配的问题,基于多选题“凯恩斯革命”的理论假设基础是多选题在以交换为基本关系的市场经济中,一切经济行为和现象都是判断题需求和供给政策不能相互转化,各自独立判断题供给是需求的原动力,需求会供给的响应机制判断题新制度经济学认为,制度与劳动力、土地、资本一样,是经济单选题现阶段我国产业政策定位,重点就是多选题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过程中各项具体措施会对金融领域产生巨大单选题社会政策最基本的任务是多选题微观政策要活的基本要求包含单选题我国库存最严重的行业是多选题我国产能过剩行业集中体现在如下行业单选题从制造业整体上来看,珠三角所占比重持续下降,粤东西北地单选题资本密集型制造业比重珠三角占比减少,粤东西北占比上升,单选题广东省贫困人口较为集中的地区,也是亟待精准扶贫的重点地单选题2015年,珠三角地区以全省30%的土地,聚集了50%以上的常住多选题按照地理位置和经济特点的不同,习惯上把广东省划分为多选题2015年人均GDP低于同年全国人均GDP最低的甘肃省的是多选题从时间纵向上看,广东省四大区域人均GDP在增速上超越了珠三判断题近年来广东省区域相对差距不断缩小,其主要原因在于粤东西判断题2015年在广东省21个地级市中仍然有8个地级市人均GDP低于全判断题自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省地区间经济差异系数迅速提高,截止19单选题后进国家或地区在经济发展中所具有的特殊益处和优势是指单选题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突破点是单选题广东现有的58个县级市、县、自治县中,县数最多的为单选题2015年广东省城镇化率已经达到多选题珠三角与粤东西北地区“双转移”战略是指多选题广东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体现在多选题广东加快城镇化建设战略中“两圈三群”中的两圈是指判断题产业转移过程中粤东地区定位为新型工业城和重化工业转移园以供给侧三判断题产业转移过程中粤西地区定位为包装和石化基地、绿色工业新判断题对相对落后地区实行倾斜式的区域优惠政策是缩小区域经济差单选题粤东西北地区的发展速度超越珠三角地区是单选题全省各地产业中同构现象较突出,主体上仍处于中低端领域的单选题反映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经济结构会出现不同特征的经济单选题珠三角的优势产业中,不包含多选题“十二五”以来,广东实施扶贫开发政策的特点是多选题2000-2015年广东省地级市之间区域经济差异演变的拐点出现多选题中心城市对区域经济增长的贡献作用主要表现在判断题目前珠三角地区已实现养老保险关系省内无障碍转移判断题珠三角地区已实现住房公积金异地购房互贷判断题珠三角与粤东西北区域间相对差距与总量差距同时缩小的拐点单选题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最重要载体是单选题实现区域产业协调发展的一条核心途径是多选题根据各地商品房库存规模和房地产市场实际,将广东省城市分多选题下列属于高收入弹性产业的有判断题为进一步强化先富帮后富、实现共同富裕的大局意识,实行珠判断题为实现省内区域之间的协调发展,应以“双转移”为核心,着A. 新古典经济学B. 古典经济学C. 凯恩4BA. 马克思经济学B. 供给学派C. 新自由4AA. 企业B.个体C.其它国家D.政府4DA. 投资B.外贸C.储蓄D.消费4A,B,D A. 矛盾叠加 B.增速减缓 C.结构调整 D.动4B,C,D A. 劳动力 B.资本 C.资源 D.出口4A,B,C000101A. 经济发展减速B. 微观疲软C. 企业缺4DA. 民间动力B. 企业动力C. 个体动力 D4AA. 商品B. 广大人民C. 消费者D. 官员4BA. 工业化中期B.工业化初期C.工业化后4CA. 去成本B.去库存C.去产能D.去杠杆4B,C,D A. 效率性问题 B.生产性问题 C.结构性问4B,CA. 制度变革B.结构优化C.公平正义D.要4A,B,D010000A. 26年B. 27年C. 28年D. 29年4CA. 14B. 15C. 16D. 174BA. 3.4%B. 3.8%C. 4%D. 5%4AA. 货币互换协议B.黄金本位制C.单一性4DA. 荷兰B.意大利C.法国D.德国4A,C,D A. 高端分流 B.高端回流 C.中低端分流 D4B,CA. 新加坡B.中国C.日本D.韩国4B,C,D010000A. 70万亿B. 80万亿C. 60万亿D. 90万4AA. 20%B. 28%C. 30%D. 33%4DA. 18%B. 20%C. 25%D. 30%4BA. 7%B.7.1%C.7.3%D.7.5%4DA. 经济总量B.制造业产值C.贸易进出口4B,C,D A. 第二大贸易投资货币 B.最有影响力货币4A,C,D A. WTO B.中国制造2025 C.互联网+D.全民4B,C010000A. 1月B. 2月C. 5月D. 8月4BA. 75%B. 76%C. 79%D. 80%4CA. 40%B. 50%C. 60%D. 70%4BA. 61%B.65%C.70%D.75%4AA. 新一代信息技术B.智能制造和装备制造4A,B,C,DA. 钢铁B.LEDC.玩具D.光伏4B,DA. 石化B.钢铁C.家具D.服装4A,B,C,D00010001A. 中共十八大B. 2015年两会C. 中央财4CA. 企业和市场选择的结果B. 企业和政府4AA. 萨缪尔森B. 阿马蒂亚·森C. 贝克尔4DA. 结构指标B.总量指标C.长期性D.促进4BA. 产品的竞争力B.债务C.人才D.技术4A,C,D A. 去产能 B.去库存 C.降成本 D.去杠杆4A,B,D A. 促进消费 B.制度变革 C.结构优化 D.要4B,C,D000000A. 政府职能B. 经济政策C. 微观主体 D4BA. 马克思B. 亚当斯密C. 拉弗D. 威廉4DA. 确认土地归属B. 私有化C. 集约化利4AA. 人力资本驱动B.资本驱动C.投资驱动4CA. 经纪人B.完全信息C.市场出清D.流动4A,B,C A. 市场出清 B.边际消费倾向递减 C.资本4B,C,D A. 单面性的 B.双面性的 C.相互融合 D.对4B,D000001A. 弥补市场失灵B. 发挥政府主导作用C.4AA. 货币贬值风险B.引发信用风险C.区域4B,C,D A. 提供激励机制 B. 提供民生保障 C. 提4BA. 推动政府职能加快转变B.鼓励各种所有4A,B,C,D A. 房地产 B. 工业C. 服务业D. 农业4AA. 钢铁B.煤炭C.水泥D.造船4A,B,C,D A. 粤东及粤西 B. 粤东 C. 粤西 D. 粤北4BA. 粤西B. 粤东C. 粤北D. 与广东临近4AA. 珠三角B. 粤西C. 粤东D. 粤北4DA. 70%B.75%C.80%D.85%4CA. 珠三角B.东翼C.西翼D.北部山区4A,B,C,D A. 潮州 B.梅州 C.云浮 D.汕尾4B,DA. 粤西B.粤北C.粤东D.其它4A,B010001A. 比较优势B. 后发优势C. 绝对优势 D4BA. 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B. 劳动力流动一4AA. 珠三角B. 粤西C. 粤东D. 粤北4DA. 62.4%B.65.5%C.68.7%D.70.1%4CA. 资金转移B.技术转移C.劳动力转移 D4C,DA. 县域经济规模小,发展不均衡B.县域产4A,B,C,D A. 广佛经济圈 B.广肇经济圈C.深东经济4A,C000001A. 2008年起B. 2009年起C. 2010年起 4BA. 农业B. 工业C. 服务业D. 交通运输4CA. 拉弗曲线B. 基尼系数C. 产业偏离度4DA. 纺织服装业B.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 4AA. 资金到户B.规划到户C.责任到人D.权4B,CA. 2005年B.2006年C.2007年D.2008年4A,BA. 经济龙头作用B.极化集聚作用C.扩散4A,B,C,D010000A. 产业协同互促共进B. 产业转移C. 产4AA. 产业优化B. 产业协同促进C. 产业转4CA. 佛山B.惠州C.中山D.清远4A,B,C,D A. 居住 B.教育 C.医疗 D.交通4A,B,C,D0000。

中国经济当前最怕“滞涨”

中国经济当前最怕“滞涨”

搭 配” 可能更 加有 效 。“ 紧搭 配” 指 : 松 是 在货 币政策 抽 紧 的同时 , 财政 政 策不妨松 一些 ; 在财 政政 策抽 紧的 同时 , 币政策 不妨松 一些 。即使是 货 币或财 政 政策 本 身 , 货 也可 以实行 “ 紧 松 搭配 ” 。货 币政策 或财政 政策 “ 双紧” 是非到万 不得 已时 才采取 的措施 , 一定 要慎 之又慎 。 ( 据新 华 日报 )
资者止 步等 现象就会 相继 出现 。假定成 本推进 型 和 国 际输 入性 的通 货 膨胀 未 被遏 制 , 国内 物价仍 居高不 下 , 就是 “ 涨 ” 这 滞 。 应对通 货膨 胀 , 其是 要预 防“ 尤 滞涨 ” 的发 生 , 有必 要 采 取 两项 政策 。首 先 , 有必 要从 总
16 1
【 经济 嘹望】
中国经济 当前最 怕 “ 涨 ” 滞
厉 以宁 ( 经济学 家)根 据 21 上半 年 的经济 运 行 状 况 , 逋货 膨 胀 应 当有 所 警 觉 。 : 00年 对 但 要 区别 不 同类 型 的通货膨胀 , 分别 采取不 同的对 策 。单纯 采取宏 观 紧缩 政策 , 而会 使某 反
调与 自律 水平 , 提高行 业 国际定价 能力和全 球资 源 配 置 能力 。企业 作 为 转变 外 贸发 展 方式 的主体 , 提高 长期 动态核心竞 争能力 , 要 从侧 重数 量 价格 竞 争 向品牌 效益 竞 争转 变 , 注重 从 加 工制造 向 自主研发 营销转 变 。
转变外 贸发 展方式 , 是 一 场 持久 战 , 既 又是 一 场 攻坚 战 , 前 要 立 足 “ 变” 力 争 “ 当 转 , 加 快” 通过我们 这一 代人 的努力 , , 力争在 “ 十二 五” 间开创 我 国外 贸工 作的新 局面 。 期

中国经济增长的驱动因素

中国经济增长的驱动因素

中国经济增长的驱动因素中国经济自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惊人的成就,成为了全球第二大经济体。

这一持续的经济增长并非偶然,而是受到多个驱动因素的推动。

本文将重点探讨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因素,并分析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一、投资驱动投资是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之一。

近几十年来,中国政府通过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固定资产投资和城市化进程等手段,不断增加资本投入,为经济增长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投资的重要性体现在投资对于推动生产要素配置的效率提升、促进技术进步和增强有效需求等方面。

此外,政府还通过鼓励民间投资、吸引外来投资等方式,进一步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发展。

二、出口导向作为世界最大的出口国之一,中国的经济增长过程中出口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出口导向的经济增长模式使中国能够充分利用其劳动力成本优势,吸引大量外资和技术进步。

特别是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中国逐渐融入全球产业链,成为全球制造业中心。

同时,中国政府通过积极推动贸易自由化,签订自由贸易协定等措施,拓展了出口市场,进一步提升了出口的贡献率。

三、内需扩大近年来,中国政府加大了提升内需的力度,以应对外部不确定因素的影响。

通过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农村消费和城镇化进程,中国成功扩大了内需市场规模,成为经济增长的另一个重要驱动力。

此外,政府还加大对居民收入的支持力度,提高社会保障水平,进一步增强了居民的购买力,促进了消费需求的释放。

四、科技创新科技创新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也是保持经济增长的长期动力。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科技创新,通过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加大研发投入等举措,加强了科技创新体系的建设。

近年来,中国在人工智能、云计算、新能源等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提升了产业竞争力,推动了经济结构的升级和转型。

五、人力资源和人口红利中国庞大的人口规模为经济增长提供了丰富的劳动力资源,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基础。

人力资源的充分利用推动了劳动力生产率的提升,为整个产业链的运转提供了有力保障。

中国经济增长动力分析

中国经济增长动力分析

中国经济增长动力分析近年来,中国经济保持了持续稳定增长的态势,成为全球经济的重要推动力。

然而,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究竟来自何方,以及这些动力对未来发展的影响如何,仍然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对中国经济增长动力进行分析。

一、消费需求的提升是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之一。

消费需求的提升可以拉动消费品、服务业以及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进而促进经济增长。

近年来,中国人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城镇化进程的推进以及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有效激发了消费需求。

特别是新一代消费者对品质、个性化、创新的需求不断增加,进一步推动了消费升级,为中国经济的增长注入了活力。

二、投资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仍然重要。

投资对于促进经济增长、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具有重要作用。

中国政府大力推动的一带一路建设、制造业转型升级以及科技创新等战略,将为投资提供更多机会和支持。

此外,随着政策环境的改善和市场机制的完善,民间投资也逐渐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动力,为中国经济注入了更多活力。

三、创新驱动是中国经济增长的内在动力。

创新是引领经济增长的核心动力,是提高产业竞争力和创造新的增长点的重要途径。

中国政府通过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推动企业创新转型、鼓励创业创新等措施,积极培育创新驱动的经济增长。

特别是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兴领域的快速发展,为中国经济增长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和挑战。

四、贸易对中国经济增长有着重要支撑作用。

作为全球最大的货物贸易国和外汇储备国,中国的外贸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不容忽视。

中国积极参与全球价值链的分工合作,不断提升自身的国际竞争力。

同时,中国也在不断加强与世界各国的贸易伙伴关系,推动自由贸易区建设,为经济增长注入活力。

五、人力资源优势为中国经济增长提供有力支撑。

中国庞大的人口基数和高素质的劳动力资源,为经济增长提供了强大的支持。

人力资源的有效配置和人才培养体系的完善,将为中国经济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同时,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和人口红利的逐渐消退,中国也面临着应对人力资源结构变化的挑战,需要更加注重培养创新型人才和提高劳动力素质。

申论范文:让消费成为经济增长第一动力

申论范文:让消费成为经济增长第一动力

申论范文:让消费成为经济增长第一动力申论范文:让消费成为经济增长第一动力近年来,中国经济步入了新常态,面临着经济增长动力不足的挑战。

在全球经济低迷、国内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如何激发消费潜力,成为了推动我国经济稳定增长的关键所在。

因此,让消费成为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已成为当前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

首先,消费具有独特的经济增长潜力。

与投资、出口相比,消费更有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无论是居民消费还是政府消费,都是源于内需,不受外部经济环境的影响。

在宏观经济层面,消费对稳定经济具有较强的缓冲作用。

尤其是在当前国际贸易摩擦加剧、投资增速放缓的背景下,依靠消费来维持经济增长的势头显得尤为重要。

其次,发展消费能够有效调整经济结构。

近年来,我国经济结构已发生深刻变化,消费对经济增长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传统的外向型经济模式已面临挑战,转型升级已迫在眉睫。

而发展消费可以带动服务业、文化产业、创意产业等新兴产业的发展,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改变过去以投资驱动为核心的发展模式,转向以消费驱动的新模式,有助于实现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升级。

第三,培育消费文化能够提升居民的生活品质。

消费不仅是一种经济行为,更是一种生活方式。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品质生活的需求也越来越强烈。

通过培育良好的消费文化,可以引导居民理性消费,追求高品质的产品和服务,提高生活质量。

同时,推动消费升级也有助于改善供给结构,推动产业结构优化,提高科技水平和产品质量。

第四,发展消费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我国经济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必须把发展消费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消费对应对人口老龄化、促进产业升级、实现社会公平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通过提高城镇化水平,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扩大家庭消费支出,推动消费结构升级,不仅可以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也可以推动社会进步和民生改善。

有鉴于此,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将消费成为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

首先,要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通过改善供给结构,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

中国经济增长的驱动因素分析

中国经济增长的驱动因素分析

中国经济增长的驱动因素分析近年来,中国经济增长的速度惊人。

中国经济在全球范围内表现出很高的强劲势头,这主要得益于国内外多种因素的驱动。

本文将对这些驱动因素进行分析。

一、消费需求的增加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是消费需求的增加。

消费者的购买力需要得到提高,这将促进商业和消费品生产的发展。

特别是富裕的消费者群体和中产阶级对中国经济增长的推动力是巨大的。

他们的消费习惯越来越高档和多样化,政府鼓励这些群体的消费可以带动经济增长。

政府不断推出的“双11”、“618”等消费促销活动,也极大地刺激了消费需求,定期性促销活动加速消费需求的提升,也促进了市场经济的发展。

二、产业结构的升级中国政府在加强大型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也投资于培养创新型企业,以及鼓励吸收外国技术和投资,以此来优化产业结构。

高端制造业、科技创新、电信网络技术和生物医疗领域,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

政府的大力投资,也为企业提供了各种便利,比如税收优惠、补贴等等。

同时,全面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传统产业向现代化方向转变,提高技术含量和价值,力争进入现代产业的前沿,提高产业的全球竞争力。

三、外部需求的增加外部需求的增加对中国经济增长至关重要,是中国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之一。

随着环球化越来越普遍,中国企业已经成为许多领域中竞争对手的重要角色。

中国在国际市场上的影响越来越大,不仅是由于中国便宜的人力成本,而且是由于中国肯定了其在现代市场中的存在价值。

同时,中国政府与世界中大多数经济体都建立了长期的充满合作性的关系,从而使中国跨国企业的发展得到了极大的推动。

四、政府的经济政策和措施中国政府一直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之一。

在遭遇金融危机和经济下滑时,中国政府基本从多方面出发采取了一系列的经济政策和措施,比如下调利率、提高贷款规模、开展调节国际汇率、建设大型基础设施项目、加大税收和基础设施等领域的扶持力度等等。

这些政策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增长,也促进了就业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当前我国经济运行显现的“滞胀”现象分析及其矫治方略新探

当前我国经济运行显现的“滞胀”现象分析及其矫治方略新探

政法学院劳动与社会保障(1)班郑友洪200907074044当前我国经济运行显现的“滞胀”现象分析及其矫治方略新探根据相关数据(主要是指反映通胀程度、失业程度和经济增速下滑程度的数据)显示,当前我国经济运行已经显现出“滞涨”现象。

国际金融危机向经济危机的深化,正在严重地推进和加剧我国经济的“滞涨”。

这对我国宏观经济调控提出了新的难题。

我们必须正视这一客观事实,及时研究破解对策。

本文运用中国特色分享经济机制原理,从革新微观经济组织内生机制入手,以全新的视角提出了应对“滞涨”的对策。

关键词:滞胀;中国经济;分享经济机制;难题破解自2008年下半年以来,当我国学术界正在争论中国是否还存在通货膨胀问题的时候,“滞涨”已在悄悄地毫不客气地向我们走来。

人们看到,持续上涨的通胀率、失业率和经济增速下滑以至局部经济出现衰退,使人们不得不回顾一下“滞涨”这个词。

所谓“滞涨”,是“停滞通胀”(stagflation)的简称,指国民经济出现的通货膨胀和经济下滑交织并存的状态。

在通常情况下,经济危机或萧条阶段,失业增加,物价下跌;经济繁荣阶段,失业减少,物价上涨。

但20世纪70年代以来,出现了一种新现象:一方面是经济增长缓慢或停滞,及由此引起大量失业;另一方面,是通货膨胀加剧,物价持续上升。

特别是1973-1975年资本主义世界性经济危机中,在生产大量缩减、失业猛增的同时,通货膨胀率仍普遍高于10%。

(用国际上的标准来看,超过10%即属于恶性通胀)。

这两方面的状况同时并存,使国家在采取干预经济的措施时顾此失彼,进退维谷,无所适从。

当时几个主要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都遇到过这种情况。

目前,我国也遇到了这种情况。

我国宏观调控政策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来了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变,从防止经济过热、控制基建规模,一下又转回到用4万亿投资来保持经济升温,重新上马大规模基建,使本已过剩的差能再度增加。

在乘数效应很小的情况下,扩大内需增加就业的效应是短期的,而造成的产能却又要加剧生产过剩。

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因素

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因素

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因素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崛起,在过去几十年里,中国一直保持着令世界瞩目的经济增长。

然而,除了引人注目的增长速度之外,人们更关注的是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因素,即推动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

本文将探讨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因素,分析其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第一,改革开放政策的推动。

中国的经济起飞始于1978年的改革开放,这一政策为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奠定了基础。

改革开放政策的核心思想是鼓励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外商直接投资,使中国能够充分利用国内外市场和资源,实现经济的高速增长。

这一政策带来了科技、资金、管理经验等方面的引进,促进了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

第二,人力资源的巨大潜力。

中国拥有庞大的劳动力人口,这为中国经济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中国人口众多,劳动力资源充裕,为各行各业的发展提供了足够的劳动力支持。

中国的劳动力素质也在不断提高,高素质人才的涌现以及知识经济的兴起,使中国在全球经济中具备了更强的竞争力。

第三,市场需求的不断增长。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消费市场之一,庞大的人口和不断增长的中产阶级为中国经济提供了强劲的市场需求。

随着中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观念的变化,中国市场对于各类商品和服务的需求不断增长,这为国内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也吸引了外资的投资。

第四,技术创新的推动。

中国近年来在科技创新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成为全球创新的重要力量。

中国政府提出的“创新驱动”战略,鼓励企业加大创新投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大力支持科研机构和高校开展科研和人才培养。

这些努力为中国经济增长注入了新的动力,促进了产业结构的升级和技术水平的提升。

第五,对外开放的深化。

中国积极参与全球化进程,大力推动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倡导建立自由贸易区等举措,促进了中国与其他国家的贸易往来和经济合作。

同时,中国还大力吸引外资,为外资企业提供良好的投资环境和巨大的市场潜力。

这一系列对外开放举措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发展,加速了中国与世界经济的融合。

中国经济增长动力结构变化分析

中国经济增长动力结构变化分析

中国经济增长动力结构变化分析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其增长动力结构也在不断变化。

这些变化有利于中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同时也对世界经济产生了重要影响。

本文将从国内需求、外部环境、技术进步等方面分析中国经济增长动力结构的变化。

一、国内需求是主要增长动力国内需求一直是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在经济增长过程中,消费、投资和出口三个方面的贡献会有所变化。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消费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逐渐增加。

例如,2019年中国国内消费对GDP 增长的贡献率达到了57.8%,较2018年增加了4.5个百分点。

这意味着中国经济正在转向更加消费驱动的模式。

此外,中国政府在促进内需方面也采取了多项措施。

例如,降低增值税税率、扩大个人所得税起征点等政策措施,对于提升人民消费力和扩大消费市场有着积极作用。

因此,国内需求在未来仍将是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之一。

二、外部环境的影响逐渐增强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其经济发展也时刻受到全球经济环境的影响。

外部经济环境的变化也会对中国的增长动力结构产生影响。

例如,2020年新冠疫情的爆发对全球贸易和经济活动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中国也不例外。

中国出口受到压制,经济增长也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滑。

此外,美国对中国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也对中国经济产生了一定压力。

然而,尽管外部环境的变化会对中国经济产生一定的影响,但是中国的经济自主性逐渐增强,内需和服务业的发展也有望为中国经济提供更多的增长动力。

三、技术进步加速推动经济发展技术创新是各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

尤其对于中国这样大量依赖资源和人口红利的发展中国家来说,技术创新对于提升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率有着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中国在高科技领域的投入也逐渐增加。

例如,中国制造2025、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等政策措施,都在鼓励和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

此外,中国政府还大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双创”等战略,鼓励企业家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发展,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新动力。

2024年职称继续教育公需课答案--2024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解读

2024年职称继续教育公需课答案--2024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解读

2024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解读单选题(共7题,每题5分)1、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要以()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A、绿色发展B、人工智能C、供给侧结构性改革D、科技创新2、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我国经济回升面临的最大阻力是()。

A、有效需求不足,主要是消费不足B、一些企业经营困难,民营经济遇到改开以来最大危机C、重点领域风险隐患较多D、外部环境复杂严峻3、把“稳”作为大局和基础,多出有利于()的政策,谨慎出台收缩性、抑制性举措。

A、稳预期B、稳增长C、稳就业D、以上都对4、据测算,我国消费年均增长潜力为()。

A、0.028B、0.045C、0.062D、0.0735、我国不搞强刺激政策的()原因是避免美西方的话语“陷阱”。

A、经济B、政治C、文化D、社会6、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必须把坚持()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A、发展B、高质量C、高质量发展D、安全7、必须把推进()作为最大的政治,在党的统一领导下,团结最广大人民,聚焦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工作和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

A、现代化B、中国式现代化C、社会主义强国D、以上都不对多选题(共6题,每题5分)1、要发挥好货币政策工具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盘活存量、提升效能,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等方面的支持力度。

A、科技创新B、绿色转型C、普惠小微D、数字经济E、安全保障2、稳中求进,“进”是关键,是()。

A、新动能B、新方法C、新机制D、高质量发展E、中国式现代化关口突破的“核心任务”3、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我国经济回升面临的阻力有()。

A、有效需求不足B、部分行业产能过剩C、社会预期偏弱,风险隐患仍然较多D、国内大循环存在堵点E、外部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4、关键时期面临的“关口重压”包括()。

A、能否顺利地摆脱对房地产的依赖,有效化解房地产风险B、能否根本摆脱工业(制造业)报酬递减问题约束,创造新的“报酬递增”C、能否摆脱中等收入陷阱D、消费不足问题可能长期化E、应对外部可能出现的“惊涛骇浪”冲击5、保障和改善民生的路径包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投资拉动“谁来拉”?现在的投资来源主要是财政和信贷。

下一步除财政、信贷外,依据不同收益状况应大力培育多元化的投资主体,包括民间投资、外资、社会机构投资等等。

前面说到的农村投资,许多银行其实也是非不贷也,实是有些贷后难以收回也。

这实际是政策性与商业性的矛盾。

加大农村投入是最大的政策性问题,银行是最典型的商业性机构,怎么办?我去年曾提出“建立市场与政府扶持相结合的城乡金融资源配置体系”的观点。

这个问题说复杂很复杂,说简单也很简单,就是“银行贷款、财政补贴、确保回收、倍数拉动”。

假设银行投入100亿元,若干年后应收回本息110亿元,而实际只能收回90亿元,则财政补贴20亿元即可。

如果财政直接投200亿元,只有200亿元;如果财政补贴200亿元,则可拉动投资1000亿元,将产生一个“倍数拉动效应”。

对于中国经济增长,谁都明白目前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不平衡,谁都明白消费拉动非一日之功,谁都明白出口拉动非一愿,谁都明白从国力计、从信心计、从就业与社会稳定计,当前及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只能主要靠投资拉动。

其他拉动非不为也,实不能立即见效也。

下一步投资拉动“拉什么”?
我认为有六个重点:一是继续投向适度比例的基础设施,特别是农村公路交通、农田水利、文教卫生、防灾减灾等基础设施建设,将目前的“城市像欧洲、农村像非洲”逐步转变为“农村像亚洲”直到未来农村也“像欧洲”;
二是加快小城镇建设;
三是继续补民生之课,特别是大补快补环境保护、国民教育、文体旅游、医疗卫生及重大基础配套设施等领域;
四是加大科技投入,特别是海洋、极地、外空、国防、生物医学、新能源、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等国家创新战略前沿方面的研发投入;
五是有战略意义的能源、原材料与海外投资;
六是重点地区重点领域的生态建设投入,如防沙治沙、植被建设、江湖治理等等。

这里我特别想说的是农村投资问题。

中国经济的最大特征是“二元经济”,中国经济的最大问题是
结构失衡,不但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不平衡,“三驾马车”中的投资也不平衡,特别是城乡投资不平衡。

城市投资是“财源茂盛”,“不尽长江滚滚来”;农村投资是“囊中羞涩”,“犹抱琵琶半遮面”。

因此要极大地提高农村投资比例。

投资拉动“谁来拉”?现在的投资来源主要是财政和信贷。

下一步除财政、信贷外,依据不同收益状况应大力培育多元化的投资主体,包括民间投资、外资、社会机构投资等等。

前面说到的农村投资,许多银行其实也是非不贷也,实是有些贷后难以收回也。

这实际是政策性与商业性的矛盾。

加大农村投入是最大的政策性问题,银行是最典型的商业性机构,怎么办?我去年曾提出“建立市场与政府扶持相结合的城乡金融资源配置体系”的观点。

这个问题说复杂很复杂,说简单也很简单,就是“银行贷款、财政补贴、确保回收、倍数拉动”。

假设银行投入100亿元,若干年后应收回本息110亿元,而实际只能收回90亿元,则财政补贴20亿元即可。

如果财政直接投200亿元,只有200亿元;如果财政补贴200亿元,则可拉动投资1000亿元,将产生一个“倍数拉动效应”。

当前,中国依靠投资拉动GDP是不得已的办法。

我国投资每增加1%,可以拉动GDP 增长0.2%;居民消费每增加1%,可以拉动GDP增长0.8%。

从这一点来看,推动经济发展的阶段性动力是投资,根本动力是消费。

投资的最终目的也是满足需求促进消费。

要研究以投资促消费,以消费引导投资的问题,打通投资与消费之间相互转化的通道,使二者逐步并轨,形成投资→就业→收入→消费→增长的良性循环。

当前的具体措施除上述建议外,还应进一步提高投资支出中转化为收入的比重,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增强其消费能力。

因为现在的问题是有消费能力的人没有消费需求,有消费需求的人没有消费能力。

只有解决了有消费需求者的消费能力,才能真正增加消费。

中国经济当前最怕“滞涨”
厉以宁(经济学家):根据2010年上半年的经济运行状况,对通货膨胀应当有所警觉。

但要区别不同类型的通货膨胀,分别采取不同的对策。

单纯采取宏观紧缩政策,反而会使某些商品的供给不足现象更加突出。

比如成本推进型的通货膨胀必须依赖有针对性的增加投资和信贷支持才能缓解。

厉以宁(经济学家):根据2010年上半年的经济运行状况,对通货膨胀应当有所警觉。

但要区别不同类型的通货膨胀,分别采取不同的对策。

单纯采取宏观紧缩政策,反而会使某些商品的供给不足现象更加突出。

比如成本推进型的通货膨胀必须依赖有针对性的增加投资和信贷支持才能缓解。

对现阶段的我国经济而言,最怕的是“滞涨”而不是单纯的通胀。

根据2008年第四季度的经验,我国经济增长率下降到6%左右,企业倒闭、工人下岗、农民工回乡、消费者观望、投资者止步等现象就会相继出现。

假定成本推进型和国际输入性的通货膨胀未被遏制,国内物价仍居高不下,这就是“滞涨”。

应对通货膨胀,尤其是要预防“滞涨”的发生,有必要采取两项政策。

首先,有必要从总量调控转为总量调控与结构性调控并重。

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利率政策的调整以及信贷规模的调控,都属于货币政策的总量调控,都是重要的,但局限性很大,容易犯“一刀切”的毛病。

货币政策的结构性调控,更加适宜我国现阶段的国情。

其次,从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转向从紧的货币政策,要分阶段推进,避免急转弯。

“松紧搭配”可能更加有效。

“松紧搭配”是指:在货币政策抽紧的同时,财政政策不妨松一些;在财政政策抽紧的同时,货币政策不妨松一些。

即使是货币或财政政策本身,也可以实行“松紧搭配”。

货币政策或财政政策“双紧”是非到万不得已时才采取的措施,一定要慎之又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