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素问 ● 五脏生成篇第十
黄帝内经读后感(精选10篇)
黄帝内经读后感(精选10篇)黄帝内经读后感(精选10篇)《黄帝内经》奠定了人体生理、病理、诊断以及治疗的认识基础,是中国影响极大的一部医学著作,被称为医之始祖。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黄帝内经读后感(精选10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黄帝内经读后感1由于文言文知识和医学知识的匮乏,确实读不懂《黄帝内经》,但仍然为她而着迷。
迷于书中所写的东南西北中,迷于她所写的春生夏长秋收冬藏,迷于她所描述的肝心肺肾脾,以及书中的酸咸甘苦辛。
她告诉我,吃什么最健康: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既不是我们现在很多人认为的,牛奶为上品,鸡鸭鱼肉为好东西,同时告诉了我们各种食物都有它的季节,和饮食专家们所提倡的不吃反季节食物有异曲同工之妙。
她告诉我们一年当中我们该怎么去生活:春生夏长秋收冬藏。
也就是说春天我们就应该象植物发芽一样,让我们人体的气机生发出来;夏天,我们所有的阳气浮于体表,同时将一年中代谢所产生的垃圾通过汗液排泄出体外,所以我们夏天的消化能力就相对弱一些,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苦夏,夏天为什么容易拉肚子,为什么夏天吃多了雪糕不好,喝冰镇的汽水、啤酒不好;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万物开始收藏了,我们的身体也应该开始收敛了;冬天是闭藏的季节,植物都凋零了,很多动物都冬眠了,水都结冰了,我们也应该象那些动植物一样避开寒冷的冬天之气,这也是俗习中提倡冬令进补的原因,这时人体的阳气全都在体内,吃的东西比较容易消化和吸收。
她告诉我,人要想健康,要因天之序,也就是要遵循自然法则,遵循一年的四季之气,遵循每天的小四季。
人的健康在自己,你和自然的和谐程度越高,你也就越健康。
我为书中所写的一切而痴迷,相信随着对文言文理解能力的提高,我会有更深的理解。
黄帝内经读后感2内经是我国古代最早保存下来的一部医学经典著作,是祖国文化的遗产珍贵的一部分。
他不但是古代祖先们对于自然灾害与疾病作斗争的记实,同时也说明人民在实践中逐渐掌握自然界的规律,认识疾病并逐出提高总结成功经验,进而能更好地掌握人体的生理病理,更好地提高与疾病作斗争的能力。
《黄帝内经》读后感
《黄帝内经》读后感《黄帝内经》读后感1《黄帝内经》给我印象最深启示最多的就是它的前几篇,如《上古天真论》《四气调神大论》《生气通天论》这几篇论述都在养生的原则和总纲上做了精当的论述,其中一些理念极具现实意义,如“法于阴阳,和于术数”,夫阴阳者,天地之常道,术数者,保生之大伦,故修养必谨先之。
这句话虽然只有短短的八个字,但其中蕴含的养生之道确实可以让人受益无穷的。
很早就听过“天人合一”的理论,原来觉着很飘渺甚至有些故弄玄虚,在读过《黄帝内经》之后发现,人体就是法效天地生成的,只有真的只有做到“法于阴阳,和于术数”才能“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
首先我觉得自己的作息习惯不仅没有类天地之道,相反,还有悖天地之道,既然要“法于阴阳”那一定得做到日出我起,日落我息,但实际情况是晚上熬夜熬到好久才睡,上午很晚才起床,这样时间久了就会发现气虚无力。
我个人身体一向还是很好的,体质不错,因此我一向不注重这些,认为这些离我还很远,老了在养生也不迟,在读完此书后我发现养生要从现在做起,我们的一举一动都与我们的健康息息相关,大到情志,小到作息习惯??在生活中我以前不注重自己情绪调节的,另外现在正值春季,平时也没注意什么,在看过内经的《四气调神大论》后,知道春天气机是生发,条达,舒畅的,因此内心也应该是这样的。
另外,纵观《黄帝内经》,它不是一时一家之作,融合了几代人的心血,它是中医学理论的奠基之作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同时它也作为一部国学经典流传于世,该书巧妙运用以岐伯和黄帝等人的对话形式,使一些理念深入浅出,很精当的阐述了阴阳五行,四时气候,五运六气一些理念。
《黄帝内经》读后,我的感受虽然没有很深,但确实得到一些体会,我想这就是收获吧,希望自己以后可以按照这些感受去生活,虽不能达到上古之人境界,但还是大有裨益的。
《黄帝内经》读后感2最近阅读了《黄帝内经》及有关讲解《黄帝内经》的一些书籍,使我对这部经典的著作有了一个全面的了解,对养生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
素问五脏生成篇第十PPT课件
肝的功能
主疏泄,主藏血,调节气机,维 持气血运行和情志的稳定。
肺的功能
主气司呼吸,主宣发肃降,通调 水道,参与体内气体交换和维持 呼吸功能。
五脏与身体健康的关系
五脏功能的正常运转是人体健康的基 础,任何一个脏器的病变都可能影响 到其他脏器的正常功能。
五脏之间的相互协调和平衡是维持身 体健康的关键,因此保持五脏的正常 功能对于预防和治疗疾病具有重要意 义。
05
总结与展望
五脏生成篇第十的意义与价值
学术价值
五脏生成篇第十是中医经典著作 《黄帝内经》中的一篇,对于理 解中医理论体系、掌握中医临床
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临床指导价值
五脏生成篇第十所阐述的脏腑生理、 病理及治疗原则等内容,对于指导 中医临床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文化传承价值
五脏生成篇第十作为中医文化的瑰 宝,对于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 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五脏生成与养生的关系
五脏养生原则
为了保持五脏的正常生成和功能,应遵循一定的养生原则,如顺应自然、饮食有节、起居有常、情志调畅等。
五脏养生方法
针对不同五脏,可以采取不同的养生方法。例如,养肝应注重调节情绪,多食用疏肝解郁的食物;养心应保持充 足的睡眠,多食用养心安神的食物;养脾应保持饮食规律,多食用健脾益气的食物;养肺应保持室内空气清新, 多进行深呼吸;养肾应节制房事,多食用补肾益精的食物。
五脏生成篇第十的未来发展方向
01
02
03
深入研究
进一步深入研究五脏生成 篇第十的理论体系、临床 应用及文化内涵,推动中 医理论的创新与发展。
临床应用
加强五脏生成篇第十在临 床实践中的应用,提高中 医临床疗效,为患者提供 更加优质的医疗服务。
读《黄帝内经》心得体会7篇
读《黄帝内经》心得体会7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报告范文、策划方案、鉴定材料、心得体会、条据书信、合同协议、规章制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report templates, planning plans, appraisal materials, insights, evidence letters,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encyclopedia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读《黄帝内经》心得体会7篇为了更好地帮助他人,我们应该积极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以便他人从中受益,每一个心得体会都是我们成长的里程碑和里程,下面是本店铺为您分享的读《黄帝内经》心得体会7篇,感谢您的参阅。
黄帝内经原文
黄帝内经原文黄帝内经原文《黄帝内经》分《灵枢》、《素问》两部分,是中国最早的医学典籍,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其余三者为《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
黄帝内经原文(一)黄帝内经素问卷第一上古天真论篇第一昔在黄帝,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登天。
乃问于天师曰:余闻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今时之人,年半百而动作皆衰者,时世异耶,人将失之耶。
岐伯对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
夫上古圣人之教下也,皆谓之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是以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
故美其食,任其服,乐其俗,高下不相慕,其民故曰朴。
是以嗜欲不能劳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愚智贤不肖不惧于物,故合于道。
所以能年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者,以其德全不危也。
帝曰:人年老而无子者,材力尽耶,将天数然也。
岐伯曰:女子七岁。
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三七,肾气平均,故真牙生而长极;四七,筋骨坚,发长极,身体盛壮;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六七,三阳脉衰于上,面皆焦,发始白;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
丈夫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二八,肾气盛,天癸至,精气溢写,阴阳和,故能有子;三八,肾气平均,筋骨劲强,故真牙生而长极;四八,筋骨隆盛,肌肉满壮;五八,肾气衰,发堕齿槁;六八,阳气衰竭于上,面焦,发鬓颁白;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天癸竭,精少,肾藏衰,形体皆极;八八,则齿发去。
肾者主水,受五藏六府之精而藏之,故五藏盛,乃能写。
今五藏皆衰,筋骨解堕,天癸尽矣。
医生《黄帝内经》读后感范文精选
医生《黄帝内经》范文精选医生《黄帝内经》1《黄帝内经.素问》第十篇《五脏生成》阐述了五脏之间及五脏与五体、五色、五味、五脉之间的相生、相克、相反、相成的关系。
开篇便讲到“心之合脉也,其荣色也,其主(制约之意)肾也;。
是故多食咸,那么脉凝泣而变色”。
根据五行生克关系,咸入肾,多食咸那么肾病,肾病不可制约心,那么心病不得主血脉,血脉凝涩淤滞那么变色。
这些推断与现代西医学所谓的盐的摄入过多会导致高血压这一论断相吻合。
读到这里不禁让我再次为中国古代先贤的智慧所折服。
《黄帝内经》之所以可以位居中医四大经典之首,就在于他叫“经”,“经”为何意?最初是指织布时用梭穿织的竖纱,竖线是不动的,所以后世用“经”来形容固定不变的标准,那么《黄帝内经》便是中医的根底及标准,他告诉了我们古代先贤认识自然,认识人类,认识疾病的最本质的道理。
所以,不读透《黄帝内经》如何可以问心无愧地自称是中医?其实很多质朴的道理,老祖宗们早就告诉了我们,还写在书中流传后世,可是今人却浑然不知,只看到一些皮毛便开场大放厥词,鞭挞中医是伪科学。
请问科学就是评判一切的标准吗?今天看到一位博友的话“不怕中医是伪科学,就怕科学是伪真理”。
所以科学不等同于真理,而且中医是五千年中华文明的医疗保障、安康卫士,经过了千百年的验证,这样的结果难道不比实验室里小白鼠身上做出的“证据”可靠得多?值得欣慰的是,如今还是有很多人热衷于中医的,而且我找到了好老师。
真正热爱一件东西,它也会给你回报。
如今发现看《黄帝内经》是一件很开心的事,如闻黄钟大吕,醍醐灌顶,发蒙解惑,看完后脑袋格外清醒。
不像是看教科书,洋洋洒洒那么多字,可是读不到感情,满眼的冷冰冰,看后满脑是浆糊。
不过《内经》里还是有很多读不懂的地方,我想那些问好以后都会一一得到解决的。
热爱中医的人们,大家一起加油哦!医生《黄帝内经》2大半个月的时间,做事与修学总是提不起干劲来找了堆借口来抚慰自己。
也对,该是冬眠的时间了;呵呵。
黄帝内经医学著作读书心得范例五篇
黄帝内经医学著作读书心得范例五篇黄帝内经医学著作读书心得范例1经过了半年的大量阅读《黄帝内经》,老师最终给我们解经了,当解完一段以后,每个人都站起来发言,而我也深有体会。
《黄帝内经》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医学典籍,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至两汉年间,在内容上主要以黄帝与岐伯、雷公等人的对话形式绽开。
下面我来解一小段给大家看,盼望大家能够喜爱!黄帝问岐伯说:“我听说上古时代的人呀,大都能活过100岁,而且动作敏捷没有年轻的迹象。
现在的人,年龄到了50岁上下就动作迟缓有了年轻的迹象,这是什么缘由呢?”岐伯回答说:“上古时代的人们大都懂得养生之道,能够效法天地间的阴阳变化来调整自己,饮食有规律,不过分操劳,所以能活到100岁。
现在的人就不同了,他们舍命地喝酒,任意地妄为,过份地生气,贪图享乐,起居没有规律,所以到了50岁左右就年轻了。
”写到这里让我想起了一个小故事,有一个人从小很努力用功读书,事业一番风顺,而且从不做坏事,是一个好人,可他也只活到了65岁。
他死后很不服气于是去问上帝,上帝帮他一查原来他能活到102岁,那是什么缘由呢?原来他平常的时候不留意调养自己,饭不好好吃,觉不好好睡,很简单生病,所以到了晚年就没有长寿,但假如他从小就保养自己的话,那他就能活过百岁。
其实自己能活多久的寿命,关键看你是用什么态度来对待自己的人生,好的习惯和乐观的心态是必不行少的,另外还要留意四季气候的变化对自己的影响。
盼望大家不管做什么事情都保持一颗平常心,不要发脾气,善待我们四周的每一个人,盼望全部人都能够长寿!黄帝内经医学著作读书心得范例2进入中医药高校两年多了,学习了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基础,之後还读过与专业相关的玉龙赋、标幽赋等,但就是不曾正式拜读过黄帝内经,却又总能在讲学中获知一言半语,且这些引用对所对应的病症总是描述得恰到好处,这就挠的我心痒痒的。
不禁想:黄帝内经会是怎样的奇书呢?怀着这样的心理,我翻开了黄帝内经素问。
《黄帝内经》五脏生成篇第十
《黄帝内经》五脏生成篇第十五脏生成篇第十【题解】本篇主要从五脏与五体、五味、五色、五脉的关系上,阐述了诊色脉以察五脏的问题,以及色脉诊在临床上的具体应用。
因为外在的色脉是由内在五脏的气血生成的,故名为《五脏生成》。
又王冰说:“此篇直记五脏生成之事,而无问答之辞,故不云论,后皆仿此。
”本篇名言:“诊病之始,五决为纪,欲知其始,先建其母。
”“五脏之象,可以类推;五脏相音,可以意识;五色微诊,可以目察。
能合脉色,可以万全。
”心之合脉也®,其荣色也®,其主肾也®。
肺之合皮也,其荣毛也,其主心也。
肝之合筋也,其荣爪也,其主肺也。
脾之合肉也,其荣唇也,其主肝也。
肾之合骨也,其荣发也,其主脾也。
【注释】①合:配合,外合。
心、肝、脾、肺、肾在内,脉、筋、肉、皮、骨在外,外内表里相合,所以叫“心合脉”、“肺合皮”等。
②荣:荣华。
五脏精华在体表的反映。
③主:制约。
【译文】心脏的外合是血脉,它的外荣表现于面部的色泽,制约心脏的是肾。
肺脏的外合是皮,它的外荣表现于毛,制约肺脏的是心。
肝脏的外合是筋,它的外荣表现于爪甲,制约肝脏的是肺。
脾脏的外合是肉,它的外荣表现于唇,制约脾脏的是肝。
肾脏的外合是骨,它的外荣表现于发,制约肾脏的是脾。
是故多食咸,则脉凝泣而变色多食苦,则皮槁而毛拔®;多食辛,则筋急而爪枯®;多食酸,则肉胝膦而唇揭® ; 多食甘,则骨痛而发落。
此五味之所伤也。
故心欲苦,肺欲辛,肝欲酸,脾欲甘,肾欲咸。
此五味之所合也。
【注释】①凝泣(sS):凝结而不畅通。
泣,通“涩”。
②毛拔:毛发脱落。
③筋急:筋拘挛。
④肉胝(zhi)M(Z h6u)而唇揭:肉厚而唇缩。
胝,手足老茧。
臏,同“皱”。
【译文】所以多吃咸的东西,会使血脉疑滯,而面色失去光泽;多吃苦的东西,会使皮肤干燥而毫毛脱落;多吃辣的东西,会使筋脉拘挛而爪甲枯槁;多吃酸的东西,会使肉坚厚而唇缩;多吃甜的东西,会使骨骼疼痛而头发脱落。
黄帝内经系列十·五脏生成篇
黄帝内经系列十·五脏生成篇五脏:即心、肝、脾、肺、肾五脏。
生成:生,生成,出生。
成,生长到一定阶段,达到一定程度。
五脏之气所成之处,以及其气味分别带来的影响变化。
篇:写在竹简上的完整章节。
五脏相合五脏相合,即五脏精气在体表的展现以及其所主之脏。
心气与脉气相合,其精华多呈现于面色,肾脏可以制约心脏。
肺气与皮毛相合,其精华多呈现于毫毛,心脏可以制约肺脏。
肝气与经筋相合,其精华多呈现于爪甲,肺脏可以制约肝脏。
脾气与肌肉相合,其精华多呈现于口唇,肝脏可以制约脾脏。
肾气与骨髓相合,其精华多呈现于头发,脾脏可以制约肾脏。
五脏五味五色1、过咸伤心(脉)咸与水相应,若多食用咸味饮食,水旺克火,则会损伤心脏,使脉道温煦功能减退,气血凝结滞塞不通,导致面色从红润变为黧黑。
2、过苦伤肺(皮毛)苦与心相应,若多食用苦味饮食,火旺克金,则会损伤肺脏,使皮毛失于润泽而变得干燥枯槁,甚至脱落。
3、过辛伤肝(爪甲)辛与肺相应,若多食用辛味饮食,金旺克木,则会损伤肝脏,使人体筋脉拘挛而爪甲干枯。
4、过酸伤脾(肌肉口唇)酸与肝相应,若多食用酸味饮食,木旺克土,则会损伤脾脏,使人体肌肉坚硬皱缩,嘴唇干燥开裂。
5、过甘伤肾(骨髓)甘与脾相应,若多食用甘味饮食,土旺克水,则会损伤肾脏,使人体骨节疼痛,头发掉落。
五色生死死色:脏气衰败生色:脏气旺盛1、肝(木)死色:如枯死的草一般青色中带灰暗,没有生机。
生色:如翠鸟的羽毛一样色青而有光泽。
表现于人:如白绢裹着青色那样的颜色。
2、心(火)死色:如坏死的血一般黑红晦暗。
生色:如鸡冠一般鲜艳明朗的红色。
表现于人:如白绢裹着红色的朱砂那样的颜色。
3、脾(土)死色:如枳实一样的颜色枯黄,没有生气。
生色:如蟹黄一般明黄亮丽。
表现于人:如同白绢裹着栝蒌实那样的颜色。
4、肺(金)死色:如枯骨一样的白色。
生色:如猪油膏一般润泽的白色。
表现于人:如同白绢裹着红色那样的颜色。
5、肾(水)死色:如煤灰一般枯败的灰黑色。
五脏生成篇第十读书笔记
五脏生成篇第十读书笔记《五脏生成篇第十》是中医经典《黄帝内经》中的一篇重要篇章,主要论述了五脏的生成、功能以及相互关系。
通过对这篇文献的深入学习,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医理论体系中五脏的生理与病理变化,为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以下是关于《五脏生成篇第十》的读书笔记,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好地领会其中的精髓。
一、五脏的生成与功能1.心:心为神之宅,主管血脉,推动血液循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
2.肝:肝主疏泄,调节情志,促进气血运行,储藏血液,具有调节血量的作用。
3.脾:脾主运化,为气血生化之源,负责人体的消化吸收和运输功能。
4.肺:肺主气,司呼吸,通调水道,辅助心脏推动血液循环。
5.肾:肾主水,藏精,主生长发育与生殖,为先天之本。
二、五脏之间的关系1.相生关系:心生脾,脾生肺,肺生肾,肾生肝,肝生心。
2.相克关系:心克肺,肺克肝,肝克脾,脾克肾,肾克心。
3.相乘关系:若某一脏器功能过旺,可能导致所生脏器功能过亢,称为相乘。
4.相侮关系:若某一脏器功能过弱,可能导致所克脏器功能反侮,称为相侮。
三、临床意义1.诊断:通过观察面色、脉象、舌象等,可以判断五脏的病变。
2.治疗:根据五脏之间的相生相克关系,采用调整阴阳、气血、脏腑功能等方法,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3.预防:了解五脏的生理特点,调整生活习惯,保持心情舒畅,预防疾病的发生。
四、养生保健1.饮食:根据个人体质,选择合适的食物,以养五脏。
2.运动:适度运动,增强五脏功能。
3.情绪:保持心情舒畅,避免过度劳累。
4.睡眠:保证充足的睡眠,有利于五脏的修复与恢复。
通过学习《五脏生成篇第十》,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医五脏理论,为养生保健、疾病防治提供有益指导。
黄帝内经·素问·五藏生成·第十
黄帝内经·素问·五藏生成·第十本篇主要从人体与五体、五味、五色、五脉的关系上阐述了诊色脉以察五脏的问题,以及色脉诊在临床上的具体应用。
故篇名为“五脏生成”。
●心之合脉也,其荣色也,其主肾也。
■心脏与脉有着特殊的内在联系,所以说心与脉相合,心脏功能的好坏可以从脸部颜色和光泽度上体现出来,(肾属水,主蛰,血液聚于体内而且释放的能量减少,心属火,心脏功能强则泵血能力强,释放的能量增加。
)肾脏能够制约心脏。
●肺之合皮也,其荣毛也,其主心也。
■肺脏与皮肤有着特殊的联系,所以说肺合皮毛。
肺脏功能的好坏体现在毛发上。
(比如:毛发的光泽,粗细,韧性等)心属火,肺属金所以心脏可以制约肺脏。
(呼吸是可以很大程度被人为控制的,心跳加快正常情况是呼吸也短促,以满足身体能量要求增加的需要;心跳速度减慢相应肺的呼吸也逐步减慢,身体释放的能量减少,人体也可以逐渐平静下来。
还有在四时的五脏中心为火,对应夏季,天地能量是处于一个旺盛的状态,且蒸蒸日上。
而肺对应秋季,天地的能量处于一个由盛极而逐步衰弱的过程,所以心胜肺)●肝之合筋也,其荣爪也,其主肺也。
■肝脏与筋有着特殊的内在联系,所以说肝与筋相合。
肝脏功能的好坏可以在爪甲上体现出来;肺属金,而肝属木,所以肺脏可以制约肝脏。
(肺对应四时的秋季,天地的能量处于一个由盛极而逐步衰弱的状态,人体血液的分配也有体表逐步减少,而体内逐步增加;而肝对应四时的春季,天地的能量由弱极而逐渐增强的状态,所以肺胜肝)●脾之合肉也,其荣唇也,其主肝也。
■脾脏和肌肉有着特殊的内在联系,所以说脾与肌肉相合,脾脏功能的好坏可以从口唇上体现出来。
肝属木,脾属土所以肝脏可以制约脾脏。
(脾胃的生化功能可以理解为现代工厂的前加工,把原材料加工成半成品。
脾胃的功能强就表现为身体可以把各种各样的东西都加工成身体所需的半成品。
身体的一个重要半成品就是谷氨酰胺,它是身体合成肌肉的重要氨基酸,在我们的血液中是含量最高的氨基酸。
五脏生成篇第十读书笔记
五脏生成篇第十读书笔记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五脏生成篇第十读书笔记》是一本关于中医养生学的经典著作,由古代医学家所著,内容涉及五脏六腑的形成、功能、调理等方面,对中医养生理论具有重要意义。
在阅读过程中,我深深体会到中医养生学的奥妙之处,下面我将对这部著作进行详细的阐述和总结。
在《五脏生成篇第十读书笔记》中,作者首先对五脏的生成进行了详细阐述。
五脏包括心、肝、脾、肺、肾五个部分,在中医理论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作者指出,五脏的生成是在母体中逐渐形成的,分别对应五脏发育的五个阶段。
心脏是第一个形成的脏器,它主管心血之气,贯穿全身,是身体的主要能量来源;肝脏是第二个生成的脏器,主要负责肝藏血,调节气血运行;脾脏是第三个形成的脏器,主要作用是消化肌体的营养物质;肺脏是第四个生成的脏器,主要负责呼吸气息,吸收天地之气;肾脏是最后一个生成的脏器,主要负责水液代谢和生殖功能。
在《五脏生成篇第十读书笔记》中,作者还进一步探讨了五脏的功能和调理方法。
五脏在中医理论中不仅是生理器官,更是情志之所在,与情志相互关联、相互影响。
保持五脏的健康至关重要。
作者提出,要保持五脏的健康,首先要注意饮食调理,合理搭配食物,不偏食、暴饮暴食;其次要注重情志调理,保持心情愉快,避免情绪过度波动;再者要注意调节作息,保持规律的生活作息,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最后要适当运动,保持身体的活跃,促进气血畅通。
《五脏生成篇第十读书笔记》是一部关于中医养生学的经典之作,内容十分丰富,具有很高的实用性。
通过阅读这部著作,我深刻领悟到中医养生学提倡的“防未病”的理念,强调预防胜于治疗,注重调理身体的内在平衡。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多加关注五脏健康,通过合理的饮食、作息、情志调理和运动,保持身体的健康,提高免疫力,预防疾病的发生。
《五脏生成篇第十读书笔记》是一部引导人们重视保健养生的优秀著作,对于学习中医养生学、提高养生保健意识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
关于医生《黄帝内经》读后感三篇
关于医生《黄帝内经》三篇医生《黄帝内经》1《黄帝内经》这本书一开场就道出了"今时之人,年半百而动作皆衰"的问题,并提出了养生的原那么和方法: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又常,不妄作劳……可谓是一针见血,但这不是它最厉害的,最难得的就是找到了生命与自然的联络,并用非常通俗却又变化无穷的阴阳反映其规律。
古人以阴阳论道,可敬可叹。
我认为,黄帝内经的伟大不在于理论,而在于提出理论前长期的观察探究。
比方,"男不过尽八八,女不过尽七七"的阐述就是对人体生长发育成熟衰老的概括,还有四季虚邪与脏器的对应,无不表达了黄帝内经非常扎实的观察验证根底。
这种发现问题,观察矛盾,寻找规律的探究精神正是每个医者所需要继承的。
很多外行人认为黄帝内经太老了,已经跟不上新时代要求了。
但黄帝内经的思想偏偏是超前的`,其中提出的养生之道还被到处引用,被奉为圭臬。
而且黄帝内经"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的治疗思想不知又比西方预防观念早提出了多少年,而且至今仍具有珍贵的借鉴价值。
之所以我们常称其为经典,正是其中的很多话都是不刊之论。
黄帝内经之所以是中医学,甚至是所有医学的必读书,并不是说它囊括了所有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方法,而且它也做不到,真正值得借鉴的就是其中对人体五脏六腑、经络等做出了根底阐述,正所谓名不正啧言不顺,要论治,就要辨证,要辨证,就要审症求因。
有因才有果,正是黄帝内经给出了因,才会有中华医学这个果。
在五脏生成篇、五脏别论篇等篇里,黄帝内经记述了五脏六腑的根本特点;在三部九候篇、玉机真脏论篇等篇中,黄帝内经阐述了切脉的部位与方法,脉象随季节的变化规律等等;更让我惊喜的是,在黄帝内经的宝命全形篇、八正神明篇等篇中找到了当初学习刺法灸法学时的原:凡刺之真,必先治神,五脏已定,九侯已备,後乃存针……这些熟悉的字句让我对黄帝内经更加亲切了。
另外,黄帝内经中在脏腑气血的根底上,提出了以"邪气盛那么实,精气夺那么虚"为中心的邪正盛衰理论,合并经络,阐述热病、咳、痹、痿、厥等疾病的病因病机,治那么治法,以减轻百姓遭受病厄之苦。
黄帝内经。素问原文翻译10
原文:帝曰:五脏应四时,各有攸受乎?岐伯曰:有。
东方青色,人通于肝,开窍于目,藏精于肝,散病在头。
其味酸,其类草木,其畜鸡,其谷麦,其应四时,上为岁星,是以知病之在筋也其音角,其数八,其臭臊。
商方赤色,人通于心,开窍于舌,藏精于心,故病在五脏其味苦其类火其畜羊,其谷黍,其应四时,上为荧惑星,是以知病之在脉也,其音徵,其数七,其臭焦。
中央黄色,入通于脾,开窍于口,藏精于脾,故病在脊,其味甘,其类土,其畜牛,其谷稷,其应四时,上为镇星,是以知病之在肉也其音宫,其数五,其臭香。
西方白色,人通于肺,开窍于鼻,藏精于肺,故病在背,其味辛,其类金,其奋马,其谷稻,其应四时,上为太白星,是以知病之在皮毛也其音商,其数九,其臭腥。
方黑色,人通于肾,开窍于二阴,藏精于肾,故病在谿,其味咸,其类水,其畜彘°,其谷豆,其应四时,上为辰星,是以知病之在骨也,其音羽,其数六,其臭腐。
故善为脉者,谨察五脏六腑,逆从阴阳表里雌雄之纪,藏之心意,心于精,非其人勿教,非其真勿授,是谓得道。
翻译:黄帝询问:五脏除与四时相应外,它们各自还有相类似的事物可以总结起来吗?伯说:当然有。
就像东方青色,与肝相通,肝开窍于目,经气内藏于肝,发病常表现为惊骇,在五味为酸,与草木同类,在五畜为鸡,在五谷为麦,与四时中的夏季相应,在天体为岁星,春天阳气上升,所以其气在头,在五音为角,其成数为八,因肝主筋,所以它的疾病多发生在筋。
此外,在嗅味为臊。
南方赤色,与心相通,心开窍于舌,经气内藏与心,在五味为苦,与火同类,在五畜为羊,在五谷为黍,与四时中的夏季相应,在天体为荧惑星,它的疾病多发生在脉和五脏,在五音为徵,其成数为七。
此外,在嗅味为焦。
中央黄色,与脾相通,脾开窍于口,精气内藏于脾,在五味为甘,与土同类,在五畜为牛,在五谷为稷,与四时中的长夏相应,在天体为土星,它的疾病多发生在舌根和肌肉,在五音为宫,其成数为五,此外,嗅味为香西方白色,与肺相通,肺开窍于鼻,精气内藏于肺,在五味为辛,与金同类,在五畜为马,在五谷为稻,与四时中的秋季相应,在天体为金星,它的疾病多发生在背部和皮毛,在五音为商,其成数为九。
黄帝内经-素问、译文.总结
黄帝内经-素问-译文上古天真论篇第一从前的黄帝,生来十分聪明,很小的时候就善于言谈,幼年时对周围事物领会得很快,长大之后,既敦厚又勤勉,及至成年之时,登上了天子之位。
他向歧伯问到:我听说上古时候的人,年龄都能超过百岁,动作不显衰老;现在的人,年龄刚至半百,而动作就都衰弱无力了,这是由于时代不同所造成的呢,还是因为今天的人们不会养生所造成的呢?歧伯回答说:上古时代的人,那些懂得养生之道的,能够取法于天地阴阳自然变化之理而加以适应,调和养生的办法,使之达到正确的标准。
饮食有所节制,作息有一定规律,既不妄事操劳,又避免过度的房事,所以能够形神俱旺,协调统一,活到天赋的自然年龄,超过百岁才离开人世;现在的人就不是这样了,把酒当水浆,滥饮无度,使反常的生活成为习惯,醉酒行房,因恣情纵欲,而使阴精竭绝,因满足嗜好而使真气耗散,不知谨慎地保持精气的充满,不善于统驭精神,而专求心志的一时之快,违逆人生乐趣,起居作息,毫无规律,所以到半百之年就衰老了。
岐伯对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
古代深懂养生之道的人在教导普通人的时候,总要讲到对虚邪贼风等致病因素,应及时避开,心情要清净安闲,排除杂念妄想,以使真气顺畅,精神守持与内,这样,疾病就无从发生。
因此,人们就可以心志安闲,少有欲望,情绪安定而没有焦虑,形体劳作而不使疲倦,真气因而调顺,各人都能随其所欲而满足自己的愿望。
人们无论吃什麽食物都觉得甘美,随便穿什麽衣服也都感到满意,大家喜爱自己的风俗习尚,愉快地生活,社会地位无论高低,都不相倾慕,所以这些人称得上朴实无华。
因而任何不正当的都嗜欲都不会引起他们注目,任何淫乱邪僻的事物也都不能惑乱他们的心志。
无论愚笨的,聪明的,能力大的还是能力小的,都不因外界事物的变化而动心焦虑,所以符合养生之道。
研读黄帝内经心得体会
研读黄帝内经心得体会《黄帝内经》,又名《内经》,是中国最早的典籍之一,中国传统医学四大经典之首。
相传是黄帝做的,因为有名。
但后人普遍认为此书最终形成于西汉,作者不是一人,而是由中国黄老医家继承、补充、发展、创造的。
亲爱的读者,边肖为你准备了一些学习《黄帝内经》的经验,请接受!研读黄帝内经心得体会1看了半年《黄帝内经》,老师终于给我们讲解了经。
解释完一段,大家都站起来发言,我也深有体会。
《黄帝内经》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医学经典。
写于春秋战国至汉代,内容主要以黄帝与齐波、雷公等人对话的形式出现。
我解释一小段给你看,希望你会喜欢!黄帝问齐伯道:“听说古代人大多活百岁以上,身体灵活,没有衰老迹象。
现在人到了50岁,就慢了,有衰老的迹象。
原因是什么?齐波回答说:“在古代,大多数人都知道如何保持健康,他们能够根据天地之间的阴阳变化来调节自己。
他们吃得有规律,但不太辛苦,可以活到1_岁。
现在的人不一样了。
他们嗜酒如命,行为专横,过于愤怒,享乐,生活不规律,所以50岁左右就老了。
“写到这里让我想起了一个小故事。
有一个人,从小努力学习,事业顺利,从不做坏事。
他是个好人,但只活到65岁。
他死后,很不服气,就问上帝。
上帝帮助他发现自己可以活到1_岁。
原因是什么?原来他平时不注意调养自己。
他吃不好,睡不好,容易生病,所以晚年活不长,但如果从小照顾好自己,可以活一百年。
其实你能活多久,取决于你对生活的态度。
良好的习惯和乐观的态度至关重要。
另外,你要注意四季气候变化对自己的影响。
希望大家无论做什么都保持一颗平常心,不要发脾气,善待身边的每一个人,希望大家都能长寿!研读黄帝内经心得体会2我在中医药大学两年多了。
我学过中医基础理论和中医基础诊断学。
之后还看了与自己专业相关的《玉龙赋》、《拜欧游赋》。
但是,我从来没有正式读过《黄帝内经》,但在讲课中总能得到一个半字,而这些语录总是恰当地描述了相应的疾病,让我心里痒痒的。
我不禁在想:《黄帝内经》是一本怎样的奇葩书?带着这种心理,我打开了《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素问五十篇(素问对照参考译文)
黄帝内经素问五十篇(素问对照参考译文)《黄帝内经·素问》,第25宝命全形论篇,原文诵读《黄帝内经·素问》,第25宝命全形论篇,对照参考译文【原文】黄帝问曰:天覆地载,万物悉备,莫贵于人,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君王众庶,尽欲全形,形之疾病,莫知其情,留淫日深,著于骨髓,心私虑之,余欲针除其疾病,为之奈何?【原文】岐伯对曰:夫盐之味咸者,其气令器津泄;弦绝者,其音嘶败;木敷者,其叶发;病深者,其声哕。
人有此三者,是谓坏府,毒药无治,短针无取,此皆绝皮伤肉,血气争黑。
【翻译】岐伯回答说:比如盐味是咸的,当贮藏在器具中的时候,看到渗出水来,这就是盐气外泄;比如琴弦将要断的时候,就会发出嘶败的声音;内部已溃的树木,其枝叶好象很繁茂,实际上外盛中空,极容易萎谢;人在疾病深重的时候,就会产生呃逆。
人要是有了这样的现象,说明内脏已有严重破坏,药物和针炙都失去治疗作用,因为皮肤肌肉受伤败坏,血气枯槁,就很难挽回了。
【原文】帝曰:余念其痛,心为之乱惑,反甚其病,不可更代,百姓闻之,以为残贼,为之奈何?【翻译】黄帝道:我很同情病人的痛苦,但思想上有些慌乱疑惑,因治疗不当反使病势加重,又没有更好的方法来替代,人们看起来,将要认为我残忍粗暴,究竟怎麽好呢?【原文】岐伯曰:夫人生于地,悬命于天,天地合气,命之曰人。
人能应四时者,天地为之父母;知万物者,谓之天子。
天有阴阳,人有十二节;天有寒暑,人有虚实。
能经天地阴阳之化者,不失四时;知十二节之理者,圣智不能欺也;能存八动之变,五胜更立;能达虚实之数者,独出独入,呿吟至微,秋毫在目。
【原文】帝曰:人生有形,不离阴阳,天地合气,别为九野,分为四时,月有小大,日有短长,万物并至,不可胜量,虚实呿吟,敢问其方。
【翻译】黄帝道:人生而有形体,离不开阴阳的变化,天地二气相合,从经纬上来讲,可以分为九野,从气候上来讲,可以分为四时,月行有小大,日行有短长,这都是阴阳消长变化的体现。
《黄帝内经》名句赏析——素问部分
《黄帝内经》名句赏析——素问部分《黄帝内经》名句赏析素问部分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出处:《上古天真论篇第一》:“夫上古圣人之教下也,皆谓之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惔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白话:如果肾藏精,心神不受外界干扰,疾病又从何而来呢?释义:男子不过尽八八,女子不过尽七七,而天地之精气皆竭矣。
出处:《上古天真论篇第一》:“帝曰:有其年已老,而有子者,何也?岐伯曰:此其天寿过度,气脉常通,而肾气有余也。
此虽有子,男子不过尽八八,女子不过尽七七,而天地之精气皆竭矣。
”白话:男子到了八八六十四岁,女子到了七七四十九岁,先天之精衰竭不能在生育了。
释义:独立守神,肌肉若一。
出处:《上古天真论篇第一》:“黄帝曰:余闻上古有真人者,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寿敝天地,无有终时,此其道生。
”白话:单独站立静守心神,整个身体犹如太极状态。
释义:天明则日月不明出处:《四气调神大论篇第二》:“天气清净,光明者也,藏德不止,故不下也。
天明则日月不明,邪害空窍。
阳气者闭塞,地气者冒明,云雾不精,则上应白露不下。
交通不表,万物命故不施,不施则名木多死。
”白话:如果天之清净之气下降,则日月阴阳之气升降失调。
释义: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出处:《四气调神大论篇第二》:“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
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
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矣。
”白话:圣人在春夏之季调养生发机体功能(阳气),在秋冬之季收藏养护机体阴精。
释义: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
出处:《四气调神大论篇第二》:“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
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己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白话:圣人不是注重治疗已经发生的疾病,而注重调理机体在疾病发生之前。
释义:夫自古通天者,生之本,本于阴阳。
出处:《生气通天论篇第三》:“黄帝曰:夫自古通天者,生之本,本于阴阳。
黄帝内经·素问·五脏生成篇第十
黄帝内经·素问·五脏生成篇第十心之合脉也,其容色也,其主肾也。
肺之合皮也,其容毛也,其主心也。
肝之合筋也,其容爪也,其主肺也。
脾之合肉也,其容唇也,其主肝也。
肾之合骨也,其容发也,其主脾也。
是故多食咸,则脉凝泣而变色;多食苦,则皮槁而毛拔;多食辛,则筋急而爪枯;多食酸,则肉胝皱而唇揭;多食甘,则骨痛而发落。
此五味之所伤也。
故心欲苦,肺欲辛,肝欲酸,脾欲甘,肾欲咸,此五味之所合也。
心脏与血脉相配合,其容华表现在面色,肾脏能制约心脏。
肺脏与皮肤相配合,其荣华表现在毫毛,心脏能制约肺脏。
肝脏与筋相配合,其荣华表现在爪甲,肺脏能够制约肝脏。
脾脏与肌肉相配合,其荣华表现在口唇,肝脏能制约脾脏。
肾脏与骨骼相配合,其荣华表现在头发,脾脏能制约肾脏。
因此,过多进食咸味,就会导致血脉凝滞,面色发生变化;过多进食苦味,就会导致皮肤干燥,毫毛脱落;过多进食辛味,就会导致筋脉拘急,爪甲干枯;过多进食酸味,就会导致肌肉僵硬皱缩,口唇干裂起皮;过多进食甘味,就会导致骨骼疼痛,头发脱落。
这些损伤都是因为偏好五味而造成的。
所以,心喜好苦味,肺喜好辛味,肝喜好酸味,脾喜好甘味,肾喜好咸味,这是五味与五脏之气的相合关系。
五脏之气,故色见青如草兹者死,黄如枳实者死,黑如炲者死,赤如衃血者死,白如枯骨者死,此五色之见死也。
青如翠羽者生,赤如鸡冠者生,黄如蟹腹者生,白如豕膏者生,黑如乌羽者生,此五色之见生也。
生于心,如以缟裹朱。
生于肺,如以缟裹红。
生于肝,如以缟裹绀。
生于脾,如以缟裹栝楼实。
生于肾,如以缟裹紫。
此五脏所生之外荣也。
色味当五脏:白当肺,辛;赤当心,苦;青当肝,酸;黄当脾,甘;黑当肾,咸。
故白当皮,赤当脉,青当筋,黄当肉,黑当骨。
五脏之气会在面色上表现出来,如果面色是死草般的青色,干枯无光泽,为死症;面色如同枳实般的黄色,为死症;面色就像是烟灰般的黑色,是死症;面色为凝血般的红色,是死症;面色就像是枯骨一样惨白,是死症,这是根据五脏反映在面部的五种气色来诊断死症的情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帝内经》素问●五脏生成篇第十
*导读:【原文】心之和、脉也,其荣、色也,其主肾也。
肺之合、筋也,其荣、爪也,其主肺也。
脾之合、肉也,其荣、唇也,其主肝也。
肾之……
【原文】
心之和、脉也,其荣、色也,其主肾也。
肺之合、筋也,其荣、爪也,其主肺也。
脾之合、肉也,其荣、唇也,其主肝也。
肾之合、骨也,其荣、发也,其主脾也。
【译文】
心脏的配合者是脉,荣华表现于面部色泽,它的制约者是肾。
肺脏的配合者是皮,荣华表现于毛,它的制约者是心。
肝脏的配合者是筋,荣华表现于爪甲,它的制约者是肺。
脾脏的配合者是肉,荣华表现于唇,它的制约者是肝。
肾脏的配合者是骨,荣华表现于发,它的制约者是脾。
【原文】
是故多食咸,则脉凝泣而变色;多食苦,则皮槁而毛拔;多食辛,则筋急而爪枯;多食酸,则肉胝?而唇揭;多食甘,则骨痛而发落。
此五味之所伤也。
故心欲苦,肺欲辛,肝欲酸,脾欲甘,肾欲咸。
此五味之所合也。
【译文】
所以过食咸味,则使血脉凝塞不畅,而颜面色泽发生变化。
过食苦味,则使皮肤枯槁而毫毛脱落。
过食辛味,则使筋脉劲急而爪甲枯干。
过食酸味,则使肌肉粗厚皱缩而口唇掀揭。
过食甘味,则使骨骼疼痛而头发脱落。
这是偏食五味所造成的损害。
所以心欲得苦味,肺欲得辛味,肝欲得酸味,脾欲得甘味,肾欲得咸味,这是五味分别与五脏之气相合的对应关系。
【原文】
五藏之气:故色见青如草兹者死,黄如枳实者死,黑如台者死,赤如血者死,白如枯骨者死,此五色之见死也;青如翠羽者生,赤如鸡冠者生,黄如蟹腹者生,白如豕膏者生,黑如乌羽者生,此五色之见生也。
生于心,如以稿裹朱;生于肺,如以缟裹红;生于肝,如以缟裹甘;生于脾,如以缟裹栝楼实;生于肾,如以缟裹紫。
此五藏所生之外荣也。
【译文】
面色出现青如死草,枯暗无华的,为死症。
出现黄如枳实的,为死症;出现黑如烟灰的,为死症;出现红如凝血的,为死症;出现白如枯骨的,为死症;这是五色中表现为死症的情况。
面色青如翠鸟的羽毛,主生;红如鸡冠的,主生;黄如蟹腹的,主生;白如猪脂的,主生;黑如乌鸦毛的,主生。
这是五色中表现有生机而预后良好的情况。
心有生机,面色就象细白的薄绢裹着朱砂;肺有生机,面色就象细白的薄绢裹着粉红色的丝绸;肝有生机,面色就象细白的薄绢裹着天青色的丝绸;脾有生机,面色就象
细白的薄绢裹着栝蒌实;肾有生机,面色就象细白的薄绢裹着紫色的丝绸。
这些都是五脏的生机显露于外的荣华。
【原文】
色味当五藏:白当肺、辛,赤当心、苦,青当肝、酸,黄当脾、甘,黑当肾、咸。
故白当皮,赤当脉,青当筋,黄当肉,黑当骨。
【译文】
色、味与五脏相应:白色和辛味应于肺,赤色和苦味应于心,青色和酸味应于肝,黄色和甘味应于脾,黑色和咸味应于肾。
因五脏外合五体,所以白色应于皮,赤色应于脉,青色应于筋,黄色应于肉,黑色应于骨。
【原文】
诸脉者,皆属于目;诸髓者,皆属于脑,诸筋者,皆属于节;诸血者,皆属于心;诸气者,皆属于肺。
此四支八溪之朝夕也。
故人卧血归于肝,肝受血而能视,足受血而能步,掌受血而能握,指受血而能摄。
卧出而风吹之,血凝于肤者为痹,凝于脉者为泣,凝于足者为厥,此三者,血行而不得反其空,故为痹厥也。
人有大谷十二分,小溪三百五十四名,少十二俞,此皆卫气之所留止,邪气之所客也,针石缘而去之。
【译文】
各条脉络,都属于目,而诸髓都属于脑,诸筋都属于骨节,诸血都属于心,诸气都属于肺。
同时,气血的运行则朝夕来往,
不离于四肢八溪的部位。
所以当人睡眠时,血归藏于肝,肝得血而濡养于目,则能视物;足得血之濡养,就能行走;手掌得血之濡,就能握物;手指得血之濡养,就能拿取。
如果刚刚睡醒就外出受风,血液的循环就要凝滞,凝于肌肤的,发生痹证;凝于经脉的,发生气血运行的滞涩;凝于足部的,该部发生厥冷。
这三种情况,都是由于气血的运行不能返回组织间隙的孔穴之处,所以造成痹厥等症。
全身有大谷十二处,小溪三百五十四处,这里面减除了十二脏腑各自的俞穴数目。
这些都是卫气留止的地方,也是邪气客居之所。
治病时,可循着这些部位施以针石,以祛除邪气。
【原文】
诊病之始,五决为纪,欲知其始,先建其母。
所谓五决者,五脉也。
是以头痛巅,疾,下虚上实,过在足少阴、巨阳,甚则入肾。
徇蒙招尤,目冥耳聋,下实上虚,过在足少阳、厥阳,甚则入肝,腹满月真胀,支鬲胠胁,下厥上冒,过在足太阴、阳明。
咳嗽上气,厥在胸中,过在手阳明、太阴。
心烦头痛,病在鬲中,过在手巨阳、少阴。
【译文】
诊病的根本,要以五决为纲纪。
想要了解疾病的要关键,必先确定病变的原因。
所谓五决,就是五脏之脉,以此诊病,即可决断病本的所在。
比如头痛等巅顶部位的疾患,属于下虚上实的,病变在足少阴和足太阳经,病甚的,可内传于肾。
头晕眼花,
身体摇动,目暗耳聋,属下实上虚的,病变在足少阳和足厥阴经,病甚的,可内传于肝。
腹满瞋胀,支持胸膈协助,属于下部逆气上犯的,病变在足太阴和足阳明经。
咳嗽气喘,气机逆乱于胸中,病变在手阳明和手太阳经。
心烦头痛,胸膈不适的,病变在手太阳和手少阴经。
【原文】
夫脉之小、大、滑、涩、浮、沉,可以指别;五藏之象,可以类推;五藏相音可以意识;五色微诊,可以目察。
能合脉色,可以万全。
【译文】
脉象的小、大、滑、涩、浮、沉等,可以通过手指诊脉加以鉴别;五脏功能表现于外,可以通过相类事物的比象,加以推测;五脏各自的声音,可以凭意会而识别,五色的微小变化,可以用眼睛来观察。
诊病时,如能将色、脉两者合在一起进行分析,就可以万无一失了。
【原文】
赤脉之至也,喘而坚,诊曰有积气在中,时害于食,名曰心痹,得之外疾,思虑而心虚,故邪从之。
白脉之至也喘而浮,上虚下实,惊,有积气在胸中,喘而虚,名曰肺痹,寒热,得之醉而使内也。
青脉之至也长而左右弹,有积气在心下支月去,名曰肝痹,得之寒湿,与疝同法,腰痛,足清,头痛。
黄脉之至也,大而虚,有积气在腹中,有厥气,名曰厥疝,女子同法,得之疾
使四支汗出当风。
黑脉之至也上坚而大,有积气在小腹与阴,名曰肾痹,得之沐浴清水而卧。
【译文】
外现赤色,脉来急疾而坚实的,可诊为邪气积聚于中脘,常表现为妨害饮食,病名叫做心痹。
这种病得之于外邪的侵袭,是由于思虑过度以至心气虚弱,邪气才随之而入的。
外现白色,脉来急疾而浮,这是上虚下实,故常出现惊骇,病邪积聚于胸中,迫肺而作喘,但肺气本身是虚弱的,这种病的病名叫做肺痹,它有时发寒热,常因醉后行房而诱发。
青色外现,脉来长而左右搏击手指,这是病邪积聚于心下,支撑协肋,这种病的病名叫做肝痹,多因受寒湿而得,与疝的病理相同,它的症状有腰痛、足冷、头痛等。
外现黄色,而脉来虚大的,这是病邪积聚在腹中,有逆气产生,病名叫做厥疝,女子也有这种情况,多由四肢剧烈的活动,汗出当风所诱发。
外现黑色,脉象尺上坚实而大,这是病邪积聚在小腹与前阴,病名叫做肾痹,多因冷水沐浴后睡卧受凉所引起。
【原文】
凡相五色之奇脉,面黄目青,面黄目赤,面黄目白,面黄目黑者,皆不死也。
面青目赤,面赤目白,面青目黑,面黑目白,面赤目青,皆死也。
【译文】
大凡观察五色,面黄目青、面黄目赤、面黄目白、面黄目黑
的、皆为不死,因面带黄色,是尚有土气。
如见面青目赤、面赤目白、面青目黑、面黑目白、面赤木青的,皆为死亡之征象,因面无黄色,是土气以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