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LT 698.1-2009 电能信息采集与管理系统 第1部分 总则

合集下载

电能信息采集与管理系统通信协议(配变终端部分)(2010年7月15日发布)

电能信息采集与管理系统通信协议(配变终端部分)(2010年7月15日发布)
I
Q/GDW-11-143-2010
前言
本标准是根据各级应用单位的需求,对 Q/GDW-11-143-2008《电能信息采集与管理系统通信协 议(配变终端部分)》进行的修订。
根据国家电网公司电能信息采集与管理系统典型设计的要求,为了规范电能信息采集与管理系 统的通信协议,浙江省电力公司于 2008 年第 1 次组织编写了电能信息采集与管理系统通信协议(配 变终端部分)。
4.1 协议层次描述 .........................................................................................2 4.2 应用层报文格式 ......................................................................................3
Q/ZD
浙江省电力公司企业标准
Q/GDW-11-143-2010
电能信息采集与管理系统通信协议 (配变终端部分)
2010-07-15 发布
2010-10-15 实施
浙江省电力公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发布
Q/GDW-11-143-2010
目次
前 言 ............................................................................ Ⅱ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通信协议 ........................................................................ 2

DLT698电力负荷管理系统数据传输规约-2005

DLT698电力负荷管理系统数据传输规约-2005

2.1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规约部分。
2.1.1
终端地址 terminal address 系统中终端设备的地址编码,简称终端地址。
2.1.2
系统广播地址 system broadcast address 系统中所有终端都响应的地址编码。
2.1.3
终端组地址 terminal group address 具有某一相同属性的终端群组编码,如属于同一行业、同一变电站、同一线路,响应同一个命令。
2.1 术语和定义 .............................................................................................................................. 3 2.2 符号和缩略语 .......................................................................................................................... 4 3 帧结构 ..................................................................................................................................... 5 3.1 字节格式 .................................................................................................................................. 5 3.2 帧格式 ..................................................................................................................................... 5 3.3 链路传输 ................................................................................................................................ 12 3.4 物理层接口 ............................................................................................................................ 13 4 报文应用及数据结构 ............................................................................................................. 16 4.1 确认∕否认(AFN=00H )..................................................................................................... 16 4.2 复位命令( AFN=01H) ........................................................................................................ 16 4.3 链路接口检测( AFN=02H) ................................................................................................. 18 4.4 中继站命令(AFN=03H )..................................................................................................... 19 4.5 设置参数( AFN=04H) ........................................................................................................ 21 4.6 控制命令( AFN=05H)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7 查询参数( AFN=0AH) ........................................................................................................ 38 4.8 任务数据查询( AFN=0BH) ................................................................................................. 40 4.9 请求 1 类数据(AFN=0CH) ................................................................................................ 41 4.10 求 2 类数据( AFN=0DH) .................................................................................................... 58 4.11 请求 3 类数据(AFN=0EH ) ................................................................................................ 80 4.12 文件传输( AFN=0FH) ........................................................................................................ 90 4.13 数据转发( AFN=10H) ........................................................................................................ 91 A 附录 A 数据格式说明 ................................................................................................................ 93 B 附录 B 事件代码 ERC.............................................................................................................. 97 C 附录 C 数据冻结密度 ............................................................................................................... 98 D 附录 D 出错否认代码 ERR........................................................................................................ 98

电能信息采集与管理系统

电能信息采集与管理系统

(送审稿) (2008 年 02 月)
பைடு நூலகம்
200X-XX-XX 发布
200X-XX-XX 实施
发 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 委员会
DL/T698.31-200X

前 1 2 3 4

言 .......................................................................................................................................................... II 范围 ......................................................................................................................................................... 1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定义 ......................................................................................................................................................... 2 技术要求....................................

国家电科院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培训材料PPT学习教案

国家电科院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培训材料PPT学习教案

第31页/共34页
智能营销体系架构
为智能电网建设提供支撑
✓ 双向互动
✓ 实时、高速
✓ 分布式能源监控
✓ 客户智能设备采 智

能 营







信息流
客户 电力流
业务流
分布式能源与
双向互动营销平台
客户智能用电
储能元件
……
管理设备

客户资源开发 95598互动营 多渠道智能缴 需求侧智能

利用
销门户
厂站终端 计量设备
专变终端 计量设备
公变终端 计量设备
低压集抄终端 计量设备
第16页/共34页
系统设计——主站具体功能
抄表员 数据采集、数据查询
守护神 运行监视 系统工况 表计异常、用户用电异常分析
执行者 数据采集执行 终端安装、调试、检修、拆除、更换 负荷管理执行:有序用电、电控、功 控 预付费管理执行者
第17页/共34页
系统设计——主站具体功能
参谋部、智囊库
线损分析
配变监测
有序用电
发电、上下网电量
电能质量检测
客户、地区、行业、线路用电分析
负荷特性分析
异常用电分析
第18页/共34页
系统设计——系统功能
完全按照《主站软件设计导则》、 《主站 软件设 计标准 规范》 及相关 规范的 要求, 设计了 五大功 能
第23页/共34页Fra bibliotek系统设计——与“SG186”营销系统接口
营销业务应用
开始
新装、增容及 变更用电
终端安装业务
采集平台
是否安装终端

终端安装

DLT698(可编辑)

DLT698(可编辑)

DLT698ICS:F 21备案号:DL/T 698.42-2010电能信息采集与管理系统第4-2 部分通信协议-集中器下行通信electro energy data acquire and management systempart4-2: communication protocol- concentrator downwardcommunication标准分享网提示:非正式版标准仅供参考2010-05-01 发布 2010-10-01 实施国家能源局发布 DL/T 698.42-2010目次前言 II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14 帧结构14.1字节格式. 14.2帧格式 14.3传输35 数据标识 35.1数据标识结构 35.2数据传输形式 56 应用层56.1读数据 56.2读通信地址66.3写数据 66.4广播校时. 76.5写通信地址76.6更改通信速率 76.7修改密码. 86.8最大需量清零 8附录 A 规范性附录数据标识编码表. 10附录 B 规范性附录预付费数据结构23附录 C(规范性附录)状态字、特征字和错误信息字 24附录 D(资料性附录)帧校验序列(FCS)算法. 25I标准分享网 //0>. 免费下载DL/T698.42-2010前言DL/T 698《电能信息采集与管理系统》是对 DL/T 698-1999《低压电力用户集中抄表系统技术条件》的修订,DL/T698 由下列部分组成:DL/T 698.1-2009 电能信息采集与管理系统第 1部分总则;DL/T 698.2-2010 电能信息采集与管理系统第 2部分主站技术规范;DL/T 698.31-2010 电能信息采集与管理系统第 3-1 部分电能信息采集终端技术规范-通用要求;DL/T 698.32-2010 电能信息采集与管理系统第 3-2 部分电能信息采集终端技术规范-厂站采集终端特殊要求;DL/T 698.33-2010 电能信息采集与管理系统第 3-3 部分电能信息采集终端技术规范-专变采集终端特殊要求;DL/T 698.34-2010电能信息采集与管理系统第 3-4部分电能信息采集终端技术规-公变采集终端特殊要求;DL/T 698.35-2010 电能信息采集与管理系统第 3-5 部分电能信息采集终端技术规范-低压集中抄表终端特殊要求;DL/T 698.41-2010 电能信息采集与管理系统第 4-1 部分通信协议-主站与电能采集终端通信;DL/T 698.42-2010 电能信息采集与管理系统第 4-2 部分通信协议-集中器下行通信。

基于窄带 OFDM 载波和微功率无线双模通信技术 低压电力用户集中抄表系统运行及维护手册说明书

基于窄带 OFDM 载波和微功率无线双模通信技术 低压电力用户集中抄表系统运行及维护手册说明书

低压电力用户集中抄表系统运行及维护手册基于窄带载波和微功率无线双模通信技术低压电力用户集中抄表系统运行及维护手册北京博维亚讯技术有限公司版本:1.02016年5月20日北京博维亚讯技术有限公司地址:北京市昌平区回龙观镇北京国际信息产业基地发展路1号集智达大厦3层邮编:102206电话:传真:第 2 页 共29 页目录1文档说明 (4)1.1文档范围 (4)1.2文档目的 (5)1.3参考文献 (5)1.4术语和定义 (5)1.5缩写词 (6)2关于博维亚讯 (7)3低压电力用户集中抄表系统简介 (7)4博维亚讯双模方案介绍 (9)4.1双模方案简介 (9)4.2博维亚讯双模模块技术特点 (10)4.2.1窄带OFDM载波技术特点 (10)4.2.2微功率无线技术特点 (11)5博维亚讯双模产品介绍 (11)6产品安装及注意事项 (13)6.1注意事项 (13)6.2集中器安装 (13)6.2.1安装位置要求 (13)6.2.2集中器设备安装 (14)6.2.3天线安装 (15)6.3采集器安装说明 (17)6.4双模智能电表模块安装 (22)7产品运行 (22)8产品维护 (23)8.1故障现象 (24)8.2故障原因 (25)第 3 页共29 页8.3排查方法 (26)8.4解决方案 (29)1文档说明1.1文档范围本文档适用于电力企业基于力合窄带OFDM载波和微功率无线双模通信技术低压电力用户集中抄表系统安装、运行和维护人员。

第 4 页共29 页1.2文档目的本文档目的为电力企业基于力合窄带OFDM载波和微功率无线通信技术低压电力用户集中抄表系统安装、运行和维护人员在日常工作过程中提供帮助和指导。

1.3参考文献介于本文档参考文件过多,在这里不详细列出,具体请按照下列描述内容查阅相关标准文献。

①电力行业标准 DL/T645-2007多功能电能表通信协议②Q/CSG 11109003-2013《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低压电力用户集中抄表系统集中器技术规范》③Q/CSG 11109005-2013《中国南网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低压电力用户集中抄表系统采集器技术规范》④北京博维亚讯技术有限公司2014年低压电力线窄带OFDM载波和微功率无线双模通信产品企业标准1.4术语和定义计量自动化主站:计量自动化主站是指具有选择终端并与终端进行信息交换功能的计算机设备,包括前置采集、数据维护存储、业务处理和综合应用四个部分,其中前置采集部分完成和终端进行通讯的功能。

电力系统管理及其信息交换标准部分

电力系统管理及其信息交换标准部分
40.
IEC/TS
62351—3:2007
Powersystemsmanagementandassociatedinformationexchange-Dataandcommunicationssecurity-Part3:Communicationnetworkandsystemsecurity—ProfilesincludingTCP/IP
Powersystemsmanagementandassociatedinformationexchange—Dataandcommunicationssecurity-Part6:SecurityforIEC61850
43.
IEC/TR
62357:2003
Powersystemcontrolandassociatedcommunications-Refereneearchitectureforobjectmodels,servicesandprotocols
IEC
62056—42
:2002,IDT
12.
GB/T
19882.31
-2007
自动抄表系统第3—1部分:应用层数据交换协议对象标识系统
IEC62056—
61
:2002,IDT
13.
GB/T19882。
32
-2007
自动抄表系统第3—2部分:应用层数据交换协议接口类
IEC
62056—62:2002,IDT
32.
IEC61970—407
:2007
Energymanagementsystemapplicationprograminterface
(EMS—API)-Part407:TimeSeriesDataAccess(TSDA)

DL698.41主站通信协议(送审稿)080206

DL698.41主站通信协议(送审稿)080206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DL/T 698.41-200X电能信息采集与管理系统第4-1部分通信协议主站与电能信息采集终端通信elecro energy data acquire and management systempart4-1: communicatoin protocol-master station communicatio with dataacquire terminal(送审稿)(2008年2月)200X-XX-XX发布200X-XX-XX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目次前言 (II)1范围 (1)2规范性引用文件 (1)3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1)3.1术语和定义 (1)3.2符号和缩略语 (2)4帧结构 (3)4.1参考模型 (3)4.2字节格式 (3)4.3帧格式 (3)4.4链路传输 (12)4.5物理层接口 (14)5报文应用及数据结构 (14)5.1确认∕否认(AFN=00H) (14)5.2复位命令(AFN=01H) (15)5.3链路接口检测(AFN=02H) (16)5.4中继站命令(AFN=03H) (16)5.5设置参数(AFN=04H) (19)5.6控制命令(AFN=05H) (39)5.7身份认证及密钥协商(AFN=06H) (44)5.8请求被级联终端主动上报(AFN=08H) (45)5.9请求终端配置(AFN=09H) (46)5.10查询参数(AFN=0AH) (49)5.11请求1类数据(AFN=0CH) (51)5.12请求2类数据(AFN=0DH) (78)5.13请求3类数据(AFN=0EH) (111)5.14文件传输(AFN=0FH) (124)5.15数据转发(AFN=10H) (125)附录A(规范性附录)数据格式说明 (128)附录B(规范性附录)事件代码ERC (133)附录C(规范性附录)数据冻结密度 (134)附录D(规范性附录)出错否认代码ERR (134)前言DL/T 698《电能信息采集与管理系统》是对DL/T 698-1999《低压电力用户集中抄表系统技术条件》的修订,标准分为4部分,共9篇:DL/T 698.1-XXXX 电能信息采集与管理系统第1部分总则;DL/T 698.2-XXXX 电能信息采集与管理系统第2部分主站技术规范;DL/T 698.31-XXXX 电能信息采集与管理系统第3-1部分电能信息采集终端技术规范通用要求;DL/T 698.32-XXXX 电能信息采集与管理系统第3-2部分电能信息采集终端技术规范厂站采集终端特殊要求;DL/T 698.33-XXXX 电能信息采集与管理系统第3-3部分电能信息采集终端技术规范专变采集终端特殊要求;DL/T 698.34-XXXX 电能信息采集与管理系统第3-4部分电能信息采集终端技术规范公变采集终端特殊要求;DL/T 698.35-XXXX 电能信息采集与管理系统第3-5部分电能信息采集终端技术规范低压集中抄表终端特殊要求;DL/T 698.41-XXXX 电能信息采集与管理系统第4-1部分通信协议主站与电能信息采集终端通信;DL/T 698.42-XXXX 电能信息采集与管理系统第4-2部分通信协议集中器下行通信。

2022年装表接电工网大版题库_导出版

2022年装表接电工网大版题库_导出版
10
答案:D 45.下述论述中,完全正确的是(____)。 A、自感系数取决于线圈的形状、大小和匝数等,跟是否有磁介质无关 B、互感系数的大小取决于线圈的几何尺寸、相互位置等,与匝数多少无关 C、空心线圈的自感系数是一个常数,与电压和电流大小无关 D、互感系数的大小与线圈自感系数的大小无关 答案:C 46.所有智能电能表应具有(____)功能。 A、计量 B、检测 C、预付费 D、纠错 答案:A 47.在 110kV 供电系统中,当中性点为直接接地系统的,应采用(____)有功、无 功电能表。 A、三相三线 B、三相四线 C、单相 D、其他 答案:B 48.与企业外在的硬性管理方法相比,企业文化管理具有一种内在的感召力,使 每个员工产生浓厚的归属感,这属于企业文化的(____)功能。 A、凝聚 B、导向 C、激励 D、约束 答案:A 49.全国统一的电网客服热线:(____)。 A、95598
2022 年装表接电工网大版题库_导出版
一、单选题 1.终端安装时,对终端进行通电检查,检查终端通电后的(____)是否正常。 A、显示 B、自检过程 C、报文 D、通信 答案:B 2.以年为周期分为几个时区,每个时区内 1 天为(____)个小周期,可分为几个时 段,每个时段对应一种费率。 A、1 B、2 C、3 D、4 答案:A 3.验收不合格的电能计量装置禁止投入使用,(____)。 A、进行整改 B、整改后再行验收 C、整改后直接投入使用 D、整改后再行验收,直至合格 答案:D 4.由用电方案通知书确定的用电地址、用电性质、(____),设计施工方案。 A、用电电价 B、用电容量 C、用电时间 D、用电时间 答案:B
9
C、5s D、0.5s 答案:A 41.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推广使用的一般流程是(____)。 A、引进、评估、试用及评价、推广使用 B、介绍、测试、试用及评价、推广使用 C、介绍、评估、应用及评估、推广使用 D、介绍、评估、试用及评价、推广使用 答案:C 42.若使三极管具有电流放大能力,必须满足的外部条件是(____)。 A、发射结正偏、集电结正偏 B、发射结反偏、集电结反偏 C、发射结正偏、集电结反偏 D、发射结反偏、集电结正偏 答案:C 43.专变采集终端采用辅助电源供电时,每一相电压线路在参比电压、参比温度、 参比频率下,电流线路需消耗的有功功率应不超过(____)VA。 A、0.25 B、0.5 C、0.75 D、1 答案:C 44.根据 DL/T448-2016《电能计量装置技术管理规程》规定,直接接入式三相四 线电能计量装置接线一般用于低压供电系统中,负荷电流小于或等于(____)A 的 情况。 A、40 B、45 C、50 D、60

DL698.41主站通信协议(送审稿)080206

DL698.41主站通信协议(送审稿)080206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DL/T 698.41-200X电能信息采集与管理系统第4-1部分通信协议主站与电能信息采集终端通信elecro energy data acquire and management systempart4-1: communicatoin protocol-master station communicatio with dataacquire terminal(送审稿)(2008年2月)200X-XX-XX发布200X-XX-XX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目次前言 (II)1范围 (1)2规范性引用文件 (1)3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1)3.1术语和定义 (1)3.2符号和缩略语 (2)4帧结构 (3)4.1参考模型 (3)4.2字节格式 (3)4.3帧格式 (3)4.4链路传输 (12)4.5物理层接口 (14)5报文应用及数据结构 (14)5.1确认∕否认(AFN=00H) (14)5.2复位命令(AFN=01H) (15)5.3链路接口检测(AFN=02H) (16)5.4中继站命令(AFN=03H) (16)5.5设置参数(AFN=04H) (19)5.6控制命令(AFN=05H) (39)5.7身份认证及密钥协商(AFN=06H) (44)5.8请求被级联终端主动上报(AFN=08H) (45)5.9请求终端配置(AFN=09H) (46)5.10查询参数(AFN=0AH) (49)5.11请求1类数据(AFN=0CH) (51)5.12请求2类数据(AFN=0DH) (78)5.13请求3类数据(AFN=0EH) (111)5.14文件传输(AFN=0FH) (124)5.15数据转发(AFN=10H) (125)附录A(规范性附录)数据格式说明 (128)附录B(规范性附录)事件代码ERC (133)附录C(规范性附录)数据冻结密度 (134)附录D(规范性附录)出错否认代码ERR (134)前言DL/T 698《电能信息采集与管理系统》是对DL/T 698-1999《低压电力用户集中抄表系统技术条件》的修订,标准分为4部分,共9篇:DL/T 698.1-XXXX 电能信息采集与管理系统第1部分总则;DL/T 698.2-XXXX 电能信息采集与管理系统第2部分主站技术规范;DL/T 698.31-XXXX 电能信息采集与管理系统第3-1部分电能信息采集终端技术规范通用要求;DL/T 698.32-XXXX 电能信息采集与管理系统第3-2部分电能信息采集终端技术规范厂站采集终端特殊要求;DL/T 698.33-XXXX 电能信息采集与管理系统第3-3部分电能信息采集终端技术规范专变采集终端特殊要求;DL/T 698.34-XXXX 电能信息采集与管理系统第3-4部分电能信息采集终端技术规范公变采集终端特殊要求;DL/T 698.35-XXXX 电能信息采集与管理系统第3-5部分电能信息采集终端技术规范低压集中抄表终端特殊要求;DL/T 698.41-XXXX 电能信息采集与管理系统第4-1部分通信协议主站与电能信息采集终端通信;DL/T 698.42-XXXX 电能信息采集与管理系统第4-2部分通信协议集中器下行通信。

用电信息采集系统采集终端运行管理规范

用电信息采集系统采集终端运行管理规范

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建设采集终端运行管理规范征求意见稿国家电网公司二零零九年*月目录1. 总则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 目的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 依据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 适用范围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 职责分工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 职能管理部门的职责.....................................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 运行监控部门的职责.....................................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1. 终端技术管理.......................................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2. 终端运行管理....................................... 错误!未定义书签。

2.3. 终端运行维护班组的职责................................. 错误!未定义书签。

2.3.1. 岗位职责........................................... 错误!未定义书签。

2.3.2. 人员要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

用电信息采集系统采集终端运行管理规范

用电信息采集系统采集终端运行管理规范

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建设采集终端运行管理规范征求意见稿国家电网公司二零零九年*月目录1. 总则 (1)1.1. 目的 (1)1.2. 依据 (1)1.3. 适用范围 (1)2. 职责分工 (1)2.1. 职能管理部门的职责 (1)2.2. 运行监控部门的职责 (2)2.2.1. 终端技术管理 (2)2.2.2. 终端运行管理 (2)2.3. 终端运行维护班组的职责 (2)2.3.1. 岗位职责 (2)2.3.2. 人员要求 (2)3. 运行管理内容 (2)3.1. 业务流程 (3)3.1.1. 终端巡视 (3)3.1.2. 终端检修 (3)3.1.3. 终端安装 (4)3.1.4. 终端拆除 (5)3.2. 终端运行监控 (6)3.3. 专变采集终端现场作业 (7)3.3.1. 现场巡视 (7)3.3.2. 终端安装 (7)3.3.3. 现场调试 (7)3.3.4. 终端检修 (8)3.3.5. 终端拆除 (8)3.4. 集中抄表终端现场作业 (8)3.4.1. 现场巡视 (8)3.4.2. 终端安装 (9)3.4.3. 现场调试 (9)3.4.4. 终端检修 (9)4. 文档管理 (10)4.1. 技术资料 (10)4.2. 作业手册 (10)4.3. 工作记录 (10)5. 规章制度 (10)6. 考核管理 (10)6.1. 检查与考核 (10)6.2. 考核指标 (11)6.2.1. 指标设置 (11)6.2.2. 指标说明 (11)7. 附录 (11)1. 总则1.1. 目的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以下简称“采集系统”)是对电力用户的用电信息采集、处理和实时监控的系统,实现用电信息的自动采集、计量异常和电能质量监测、用电分析和管理等功能。

采集系统是保证电力市场运营的基础设施,是提高电网管理水平的重要技术手段。

为确保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和用户电能信息采集数据的正确性、完整性,指导相关单位开展采集终端的运行维护管理工作,制定本规范。

Q/GDW 380.3-2009《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管理规范:采集终端建设管理规范》及编制说明

Q/GDW 380.3-2009《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管理规范:采集终端建设管理规范》及编制说明
3 建设管理 ···················································································································· 2 3.1 建设内容 ················································································································· 2 3.2 设计 ······················································································································ 2 3.3 检验 ······················································································································ 2 3.4 施工 ······················································································································ 2
施工图包括:配网线路条形图、采集终端施工图。
3.3 检验 (1)采集终端应依据统一的检验技术规范,由计量中心进行检验。 (2)参与检验的采集终端,应具备国网公司计量中心出具的型式试验合格报告,并提供
厂家出具的出厂检验证明材料和合格证。 (3)采集终端在到货后由网省公司计量中心进行批量抽检,地市计量中心进行全数检验。 (4)采集终端检验内容应包括结构、功能、电气性能、安全性能、电磁兼容特性等 (5)采集终端检验应依据《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检验技术规范》要求进行。

(技术规范标准)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集中抄表终端技术规范

(技术规范标准)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集中抄表终端技术规范

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集中抄表终端技术规范江苏省电力公司2010年8月目录1 范围 (3)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3 术语和定义 (3)4 终端分类和类型标识代码 (3)4.1分类 (3)4.2 选用类型 (4)5 技术要求 (4)5.1 环境条件 (4)5.1.1 参比温度及参比湿度 (4)5.1.2 温湿度范围 (4)5.1.3 大气压力 (4)5.2 机械影响 (4)5.3 工作电源 (5)5.3.1 工作电源 (5)5.3.2 功率消耗 (5)5.3.3 失电告警 (5)5.3.4 时钟和数据失电保持 (5)5.3.5 抗接地故障能力 (5)5.4 可靠性指标 (5)5.5 数据传输信道 (5)5.5.1 通信信道 (5)5.5.2 通信信道接口 (5)5.5.3 通信协议 (5)5.5.4 天线 (5)5.6 外壳及其防护性能 (5)5.6.1 外形结构 (5)5.6.2 机械强度 (6)5.6.3 阻燃性能 (6)5.6.4 外壳防护性能 (6)5.6.5 接线端子 (6)5.6.6 加封印 (6)5.6.7 金属部分的防腐蚀 (6)5.6.8 接地端子 (6)5.6.9 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 (6)5.7 绝缘性能要求 (6)5.7.1绝缘电阻 (6)5.7.2绝缘强度 (7)5.7.3 冲击电压 (7)5.8 电磁兼容性要求 (7)5.9 功能要求 (8)5.9.1 功能配置 (8)5.9.2数据采集 (8)5.9.3 数据管理和存储 (9)5.9.4 参数设置和查询功能 (10)5.9.5 事件记录 (11)5.9.6 本地功能 (11)5.9.7 终端维护 (11)6 材料及工艺要求 (12)6.1 线路板及元器件 (12)6.2 终端底座 (12)6.3 终端上盖 (12)6.4 端子座及接线端子 (12)6.5 封印、表壳螺丝及封印螺丝 (13)6.6 端子盖 (13)6.7 翻盖 (13)7 包装要求 (13)7.1 产品标志 (13)7.2 通信模块标识 (13)7.3 包装标志和标识 (13)8 检验规则 (14)8.1 检验分类 (14)8.2 验收检验 (14)8.2.1 项目和建议顺序 (14)8.2.2 不合格判定 (14)8.3 型式检验 (14)8.3.1 周期 (14)8.3.2 抽样 (14)8.3.3 不合格分类 (14)8.3.4 合格或不合格判定 (14)8.4 项目和顺序 (14)9 运行管理要求 (15)9.1 监督抽检 (15)9.2 周期检测 (15)9.3 故障统计分析 (15)1附录 A (16)A.1 集抄终端外观尺寸示意图 (16)A.2 端子定义 (16)A.3 状态指示 (17)A.4 通信模块要求 (17)A.4.1 无线通信模块 (17)A.4.2通讯模块指示灯 (17)A.4.3 通信模块弱电接口管脚定义 (18)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低压集中抄表终端技术规范1 范围本技术规范规定了江苏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中低压用户用电信息集中采集的抄表终端的技术条件,是在国家电网公司有关“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系列标准基础上,根据系统建设的需要,对标准的引用和进一步的补充规定及细化说明,本规定中未提及到的内容以国家电网公司“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系列标准为准。

电能信息采集与管理系统698.1总则

电能信息采集与管理系统698.1总则

III
DL/T 698-200X
电能量信息采集与管理系统 第 1 部分 总则
1 范围 本部分规定了电能量信息采集与管理系统的结构、基本功能和性能指标。 本部分适用于电能量信息采集与管理系统的设计、使用和验收。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其随后所有的 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 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 GB/T 17463-1998 远动设备及系统 第 4 部分:性能要求 DL/T 698.31 电能信息采集与管理系统 第 3-1 部分:电能信息采集终端技术规范-通用要求 DL/T 698.31 电能信息采集与管理系统 第 3-5 部分:电能信息采集终端技术规范-低压集中抄表 终端 DL/T 698.41 电能信息采集与管理系统 第 4-1 部分:通信协议-主站与采集终端通信协议 DL/T 698.42 电能信息采集与管理系统 第 4-2 部分:通信协议-低压集中器下行通信协议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定义适用于本部分。 3.1 电能信息采集与管理系统 electroenergy data acquire and management system 电能信息采集与管理系统是电能信息采集、处理和实时监控系统,实现电能数据自动采集、计量异 常和电能质量监测、用电分析和管理等功能。 3.2 电能信息采集终端 electro energy data acquire terminal 电能信息采集终端是负责各信息采集点的电能信息的采集、 数据管理、 数据传输以及执行或转发主 站下发的控制命令的设备。电能信息采集终端按应用场合可分为厂站采集终端、专变采集终端、公变采 集终端和低压集中抄表终端(包括低压集中器、低压采集器)等类型。 4 电能信息采集与管理系统结构

电力管理及远动系统标准精选(最新)

电力管理及远动系统标准精选(最新)

电力管理及远动系统标准精选(最新)G11920《GB 11920-2008 电站电气部分集中控制设备及系统通用技术条件》G13729《GB/T13729-2002 远动终端设备》G14429《GB/Z 14429-2005 远动没备及系统第l-3部分:总则术语》G15148《GB/T 15148-2008 电力负荷管理系统技术规范》G15149.1《GB/T15149.1-2002 电力系统远方保护设备试验方法:命令系统》G15149.2《GB/T15149.2-1998 电力系统远方保护设备试验方法:模拟比较系统》G15153.2《GB/T15153.2-2000 远动设备及系统:环境条件》G16435.1《GB/T16435.1-1996 远动设备及系统:接口(电气特性)》G16436.1《GB/T16436.1-1996 远动设备及系统:制定规范的导则》G17246《GB/T17246-1998 电力系统通信业务导则》G17463《GB/T17463-1998 远动设备及系统:性能要求》G18657.1《GB/T18657.1-2002 远动设备及系统:传输祯格式》G18657.2《GB/T18657.2-2002 远动设备及系统:链路传输规则》G18657.3《GB/T18657.3-2002 远动设备及系统:应用数据的一般结构》G18657.4《GB/T18657.4-2002 远动设备及系统:应用元素的定义和编码》G18657.5《GB/T18657.5-2002 远动设备及系统:传输规约基本应用功能》G18700.1《GB/T18700.1-2002 远动设备和系统:TASE.2服务和协议》G18700.2《GB/T18700.2-2002 远动设备和系统:TASE.2对像模型》G18700.3《GB/Z18700.3-2002 远动设备及系统:与ISO标准和ITU-T建议兼容的远动协议》G18700.4《GB/Z18700.4-2002 远动设备及系统:提供TASE.2应用服务的功能协议子集》G18700.5《GB/Z18700.5-2003 远动设备及系统:远协议标准的应用环境和结构》G18700.6《GB/T 18700.6-2005 远动设备和系统:兼容的远动协议 0SI 1至4层基本标准的使用》G18700.7《GB/Z 18700.7-2005 远动设备和系统: TASE.2用户指南》G18700.8《GB/T 18700.8-2005 远动设备和系统:在通过永久接入分组交换数据网连接的端系统中提供基于连接传输服务的功能协议集》G19897.1《GB/T 19897.1-2005 自动抄表系统低层通信协议:直接本地数据交换》G19897.2《GB/T 19897.2-2005 自动抄表系统低层通信协议:基于双绞线载波信号的局域网使用》G19897.3《GB/T 19897.3-2005 自动抄表系统低层通信协议:面向连接的异步数据交换的物理层服务进程》G19897.4《GB/T 19897.4-2005 自动抄表系统低层通信协议第4部分:基于HDLC 协议的链路层》G24833《GB/T 24833-2009 1000kV变电站监控系统技术规范》G25099《GB/T 25099-2010 配电降压节电装置》G25320.1《GB/Z 25320.1-2010 电力系统管理及其信息交换数据和通信安全:通信网络和系统安全安全问题介绍》G25320.2《GB/Z 25320.2-2013 电力系统管理及其信息交换数据和通信安全第2部分:术语》G25320.3《GB/Z 25320.3-2010 电力系统管理及其信息交换数据和通信安全:通信网络和系统安全包含TCP/IP的协议集》G25320.4《GB/Z 25320.4-2010 电力系统管理及其信息交换数据和通信安全:包含MMS的协议集》G25320.5《GB/Z 25320.5-2013 电力系统管理及其信息交换数据和通信安全第5部分:GB/T 18657等及其衍生标准的安全》G25320.6《GB/Z 25320.6-2011 电力系统管理及其信息交换数据和通信安全第6部分:IEC61850的安全》G25737《GB/T 25737-2010 1000kV变电站监控系统验收规范》G26862《GB/T 26862-2011 电力系统同步相量测量装置检测规范》G26865.2《GB/T 26865.2-2011 电力系统实时动态监测系统第2部分:数据传输协议》G26866《GB/T 26866-2011 电力系统的时间同步系统检测规范》G28583《GB/T 28583-2012 供电服务规范》G28805《GB/Z 28805-2012 能源系统需求开发的智能电网方法》G28815《GB/T 28815-2012 电力系统实时动态监测主站技术规范》G50703《GB/T 50703-2011 电力系统安全自动装置设计规范》DL280《DL/T 280-2012 电力系统同步相量测量装置通用技术条件》DL283.1《DL/T 283.1-2012 电力视频监控系统及接口第1部分:技术要求》DL283.2《DL/T 283.2-2012 电力视频监控系统及接口第2部分:测试方法》DL516《DL/T 516-2006 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运行管理规程》DL533《DL/T533-2007 电力负荷管理终端》DL544《DL/T544-2012 电力系统通信管理规程》DL545《DL/T545-1994 电力系统微波通信运行管理规程》DL546《DL/T546-2012 电力系统载波通信运行管理规程》DL547《DL/T547-2010 电力系统光纤通信运行管理规程》DL548《DL/T 548-2012 电力系统通信站过电压防护规程》DL550《DL/T550-1994地区电网调度自动化功能规范》DL575.1《DL/T575.1~12-1995 控制中心人机工程设计导则》DL598《DL/T598-1994 电力系统通信自动交换网技术规范》DL629《DL/T629-1997 电力载波结合设备分频滤波器》DL630《DL/T630-1997 交流采样远动终端技术条件》DL631《DL/T631-1997 模拟屏驱动器通用技术条件》DL632《DL/T632-1997 模拟屏数字显示器通用技术条件》DL635《DL/T635-1997 县级电网调度自动化功能规范》DL634《DL/T634-1997 远动设备及系统:基本远动任务配套标准》DL634.11《DL/Z 634.11-2005 远动设备及系统:总则基本原则》DL634.14《DL/Z 634.14-2005 远动数据传输的基本方面及IEC 60870-5与IEC 60870-6标准的结构》DL634.15《DL/Z 634.15-2005 带扰码的调制解调器传输过程对使用IEC 60875-5规约的影响》DL634.56《DL/Z 634.56-2004 远动设备及系统:IEC60870-5规约系列测试规则》DL634.5101《DL/T634.5101-2002 -1997远动设备及系统:基本远动任务配套标准》DL634.5104《DL/T634.5104-2002 -1997远动设备及系统:网络访问》DL667《DL/T667-1999 远动设备及系统传输规约》DL688《DL/T688-1999 电力系统远方跳闸传输装置》DL698.1《DL/T 698.1-2009 电能信息采集与管理系统第1部分:总则》DL719《DL/T719-2000 电力系统电能累计量传输配套系统》DL721《DL/T721-2000 配电网自动化系统远方终端》DL745《DL/T745-2001 复用型单边带电力线载波机远动信号接口》DL789《DL/T789-2001 县级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实用化要求及验收》DL790.11《DL/Z790.11-2001 采用配电线载波的配电自动化:自动化系统的体系结构》DL790.12《DL/Z790.12-2001 采用配电线载波的配电自动化:制订规范的导则》DL790.14《DL/Z790.14-2002 采用配电线载波的配电自动化:低压配电载波传输系数》DL790.31《DL/Z790.31-2001 采用配电线载波的配电自动化:频带和输出电平》DL790.41《DL/Z790.41-2002 采用配电线载波的配电自动化:通信系统参考模型》DL790.51《DL/Z790.51-2002 采用配电线载波的配电自动化:S-FSK协议》DL790.52《DL/Z 790.52-2005 采用配电线载波的配电自动化:低层协议集移频键控(FSK)协议》DL790.53《DL/Z790.53-2004采用配电线载波的配电自动化:低层协议集自适应宽带扩频(SS-AW)协议》DL790.54《DL/Z 790.54-2004 采用配电线载波的配电自动化:低层协议集多载波调制(MCM)协议》DL790.55《DL/Z790.55-2004 采用配电线载波的配电自动化:快速跳频扩频通信(SS-FFH)协议》DL790.321《DL/Z790.321-2002 采用配电线载波的配电自动化:中压绝缘型相相结合设备》DL790.322《DL/Z790.322-2002 采用配电线载波的配电自动化:中压相地和注入式屏蔽地结合设备》DL790.432《DL/T 790.432-2004 采用配电线载波的配电自动化:数据链路层-逻辑链路控制》DL290.433《DL/T 790.433-2005 采用配电线载波的配电自动化:数据链路层面向连接的协议》DL790.441《DL/T 790.441-2004 采用配电线载波的配电自动化第4-41部分:数据通信协议应用层协议-配电线报文规范》DL790.442《DL/T790.442-2004 采用配电线载波的配电自动化:数据通信协议应用协议应用层》DL790.4511《DL/T790.4511-2006 采用配电线载波的配电自动化:数据通信协议CIASE协议》DL790.4512《DL/T790.4512-2006 采用配电线载波的配电自动化:系统管理信息库(MIB)》DL795《DL/T795-2001 电力系统数字调度交换机》DL798《DL/T798-2002 电力系统卫星通信运行管理规程》DL814《DL/T814-2002 配电自动化功能规范》DL822《DL/T822-2002 水电厂计算机监控系统试验验收规程》DL860.1《DL/Z 860.1-2004 变电站通信网络和系统第1部分:概论》DL860.2《DL/Z 860.2-2006 变电站通信网络和系统第2部分:术语》DL860.3《DL/T 860.3-2004 变电站通信网络和系统第3部分:总体要求》DL860.4《DL/T 860.4-2004 变电站通信网络和系统第4部分:系统和项目管理》DL860.5《DL/T 860.5-2006 变电站通信网络和系统第5部分:功能的通信要求和装置模型》DL860.6《DL/T 860.6-2008 变电站通信网络和系统第6部分:与智能电子设备有关的变电站内通信配置描述语言》DL860.10《DL/T860.10-2006 变电站通信网络和系统:一致性测试》DL860.71《DL/T 860.71-2006 变电站通信网络和系统:基本通信结构原理和模型》57.50DL860.72《DL/T860.72-2004 变电站通信网络和系统:抽象通信服务接口(ACSI)》DL860.73《DL/T860.73-2004 变电站通信网络和系统:公用数据类》DL860.74《DL/T 860.74-2006 变电站通信网络和系统:兼容逻辑节点类和数据类》DL860.81《DL/T860.81-2006 特定通信服务映射(SCSM)对MMS(ISO9506-1~3的映射》DL860.91《DL/T 860.91-2006 特定通信服务映射(SCSM)单向多路点对点串行通信链路上的采样值》DL860.92《DL/T860.92-2006 特定通信服务映射(SCSM)映射到ISO/IEC 8802-3的采样值》DL885《DL/Z 885-2004 电力系统控制及其通信解除管制的电力市场通信》DL888《DL/T 888-2004 电力调度交换机电力DTMF信令规范》DL961《DL/T 961-2005 电网调度规范用语》DL981《DL/Z 981-2005 电力系统控制及其通信数据和通信安全》DL1008《DL/T 1008-2006 电力市场运营系统功能规范和技术要求》DL1040《DL/T1040-2007 电网运行准则》DL1080.1《DL/T 1080.1-2008 电力企业应用集成配电管理的系统接口:接口体系与总体要求》DL1080.2《DL/Z 1080.2-2007 电力企业应用集成配电管理的系统接口:术语》DL1100.1《DL/T 1100.1-2009 电力系统的时间同步系统第1部分:技术规范》DL1101《DL/T 1101-2009 35kV~110kV变电站自动化系统验收规范》DL1124《DL/T 1124-2009 数字电力线载波机》DL1146《DL/T 1146-2009 DL/T860实施技术规范》DL1198《DL/T 1198-2013 电力系统电能质量技术管理规定》DL1199《DL/T 1199-2013 电测技术监督规程》DL1208《DL/T 1208-2013 电能质量评估技术导则供电电压偏差》DL1227《DL/T 1227-2013 电能质量监测装置技术规范》DL1228《DL/T 1228-2013 电能质量监测装置运行规程》DL5002《DL/T 5002-2005 地区电网调度自动化设计技术规程》DL5003《DL/T 5003-2005 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设计技术规程》DL5025《DL/T 5025-2005 电力系统数字微波通信工程设计技术规程》DL5062《DL/T5062-1996 微波电路传输继电保护信息设计技术规定》DL5065《DL/T 5065-2009 水力发电厂计算机监控系统设计规范》DL5103《DL/T5103-1999 35KV~110KV无人值班变电所设计规程》DL5119《DL/T5119-2000 农村小型化无人值班变电所设计规程》DL5120《DL/T5120-2000 小型电力工程直流系统设计规程》DL5132《DL/T5132-2001 水力发电厂二次接线设计规范》DL5136《DL/T5136-2001 火力发电厂、变电所二次接线设计技术规程》DL5137《DL/T5137-2001 电测量及电能计量装置设计技术规程》DL5149《DL/T5149-2001 200~500KV变电所计算机监控系统设计技术规范》DL5155《DL/T5155-2002 200~500KV变电所所用电设计技术规程》DL5157《DL/T5157-2002 电力系统调度通信交换网设计技术规程》DL5163《DL/T5163-2002 水电工程三相交流系统短路电流计算导则》DL5164《DL/T5164-2002 水力发电厂厂用电设计规程》DL5177《DL/T 5177-2003 水力发电厂继电保护设计导则》DL5184《DL/T5184-2004 水电水利工程通信设计内容和深度规定》DL5189《DL/T5189-2004 电力线载波通信设计技术规程》DL5216《DL/T 5216-2005 35kV~220kV城市地下变电站设计规定》DL5218《DL/T 5218-2005 220kV~500kV变电所设计技术规程》DL5222《DL/T 5222-2005 导体和电器选择设计技术规定》DL5223《DL/T 5223-2005 高压直流换流站设计技术规定》DL5224《DL/T 5224-2005 高压直流输电大地返回运行系统设计技术规定》DL5225《DL/T 5225-2005 220kV~500kV变电所通信设计技术规定》DL5226《DL/T 5226-2005 火力发电厂电力网络计算机监控系统设计技术规定》DL5344《DL/T 5344-2006 电力光纤通信工程验收规范》DL5364《DL/T5364-2006 电力调度数据网络工程初步设计内容深度规定》DL5365《DL/T5365-2006 电力数据通信网络工程初步设计内容深度规定》DL5391《DL/T5391-2007 电力系统通信设计技术规定》DL5392《DL/T5392-2007 电力系统数字同步网工程设计规范》DL5393《DL/T5393-2007 高压直流换流站接入系统设计内容深度规定》DL5404《DL/T 5404-2007 电力系统同步数字系列(SDH)光缆通信工程设计技术规定》DL5408《DL/T 5408-2009 发电厂、变电站电子信息系统220/380V电源电涌保护配置、安装及验收规程》DL5430《DL/T 5430-2009 无人值班变电站远方监控中心设计技术规程》DL5447《DL/T 5447-2012 电力系统通信系统设计内容深度规定》JG162《JG/T 162-2004住宅远传抄表系统:数据专线传输》TB10117《TB 10117-1998 铁路供电调度系统设计规范》CE303《CECS 303:2011住宅远传抄表系统应用技术规程》CE341《CECS 341:2013 电力通信系统防雷技术规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