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媒介生物监测工作试行方案

合集下载

监测方案内网终版

监测方案内网终版

全国病媒生物监测方案为科学、有效开展全国病媒生物监测与控制工作,依据《病媒生物预防控制管理规定》,对《全国病媒生物监测方案(试行)》进行修订,形成本方案。

一、监测目的(一)掌握监测地区主要病媒生物种类、密度和季节消长规律,分析病媒生物的长期变化趋势。

(二)评估城乡病媒生物侵扰状况,指导病媒生物科学防制。

(三)开展病媒传播疾病风险评估和预测预警,为该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提供建议和决策依据。

二、监测点设置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地市、县(区)根据本地生态环境、传染病流行情况及卫生创建工作需求设置监测点。

在全国常规监测基础上,每个省份选择2-5个地级市(其中应包括1-2个国家卫生城市)作为国家级监测点,按照《全国病媒生物监测实施方案》(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制定下发,以下简称《实施方案》)要求开展监测工作。

三、监测种类(一)鼠、蚊、蝇、蟑螂生态学监测。

各省份可根据辖区内蜱类、臭虫等危害情况开展相应监测。

(二)蚊、蝇及蟑螂抗药性监测。

四、监测内容(一)病媒生物生态学监测。

1.鼠类监测。

(1)监测方法:采用夹夜法/笼夜法。

城镇居民区室内可采用粘鼠板法。

室外可采用路径法进行监测。

(2)监测时间:每两个月至少开展1次,于监测月中旬开展。

(3)监测生境:夹夜法/笼夜法:城镇居民区、农村居民区、重点行业(餐饮、食品制售、建筑工地、屠宰、酿造等)3个类型的生境各不少于1个,有条件的地区可以增加农田、林地等生境。

路径法:公共绿地/公园/道路两侧,垃圾中转站/公共厕所,单位/居民区院内,农贸市场/工地/车站,合计检查单位20个以上,总调查路径2000米以上。

鼠密度监测汇总表见附件1。

2.蚊虫监测。

各监测点同时开展成蚊和幼蚊的监测。

(1)监测方法:成蚊监测采用诱蚊灯法或CO2诱蚊灯法、人诱停落法或双层叠帐法,幼虫采用布雷图指数法、路径法和勺捕法。

(2)监测时间:成蚊:蚊虫活动期内每月开展不少于2次。

幼虫:蚊虫活动高峰期每月中旬开展1次。

全国病媒生物监测方案2016版

全国病媒生物监测方案2016版

全国病媒生物监测方案病媒生物监测是疾病预防控制中一项重要的系统性基础工作。

为确保监测工作的科学、规范、统一,监测数据的真实、可信,特制定此方案。

一、背景病媒生物是指能传播疾病的生物,一般指能传播人类疾病的生物。

广义的病媒生物包括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媒介主要是鼠类,属哺乳纲啮齿目动物;无脊椎动物媒介主要是昆虫纲的蚊、蝇、蟑螂、蚤等和蛛形纲的蜱、螨等。

病媒生物不仅可以直接通过叮咬和污染食物等,影响或危害人类的正常生活,更可以通过多种途径传播一系列的重要传染病。

病媒生物性传染病是人类共同面临的严峻挑战之一。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旅游和贸易的快速发展,生态环境的不断改变,病媒生物种类、密度和分布等发生了新的变化,不仅原有的病媒生物性传染病范围扩大、发生频率和强度增加,而且一些新的病媒生物性传染病不断出现。

在我国法定报告的传染病中有许多属于病媒生物性传染病,如鼠疫、流行性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病、疟疾、登革热、地方性斑疹伤寒、丝虫病等;而一些消化道传染病则通过病媒生物的机械性传播在人群中扩散,如痢疾、伤寒等。

通过对病媒生物的有效控制,可以减少它们对人群的骚扰和经济损失,更可以预防和控制病媒生物性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

系统地开展病媒生物监测不仅为制定病媒生物控制方案提供依据,而且为病媒生物性传染病的流行趋势提供预测预警信息。

我国过去曾比较系统地开展过病媒生物的监测,对病媒生物性疾病的预防和控制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由于各地方法不统一,进行数据的比较和分析比较困难;且原有的一些方法已经不适于现在社会发展状况,部分病媒生物性传染病的流行状况也发生了变化;同时近年来周边国家一些病媒生物性传染病的爆发流行已对我国形成威胁,因此加强病媒生物监测工作已经成为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中的一个迫切任务。

二、监测目的(一) 掌握监测对象的种类、数量、分布及季节变化,为预测预报和处理应急事件积累基础数据。

(二) 为制定科学合理的病媒生物防制方案提供依据。

全国病媒生物监测方案解读-解读-吴海霞

全国病媒生物监测方案解读-解读-吴海霞

第二部部分为《全国病媒生物监测实施方案》,详细论述各监测对象的操作细则, 由有中国疾控中心下发,以体现中国疾控中心的技术支持作用。

《全国病媒生物监测方案》 发布


经过反复研讨、征询建议,形成《全国病媒生 物监测方案》,已于3月9日正式印发; 《全国病媒生物监测方案(试行)》同时废止。
全国病媒生物监测方案培训


基孔肯雅热
2010年我国曾暴发基孔肯雅热疫情 其传播媒介在我国分布较为广泛(埃及伊蚊、白纹伊蚊) 输入性病例防控压力大
基孔肯雅热全球分布图分布图(2015)
埃及伊蚊、白纹伊蚊在我国的分布图
全球疟疾疫情依然严峻
全球疟疾发病呈下降趋势,但2015年仍有2.14亿的 疟疾病例。 在高负担地区疟疾发病率降低缓慢: 15% 的国家占 了总病例数的80%,占了死亡病例总数的78%。 干预措施遇到困难:高风险区的很多人群没有防蚊 保护措施,约 70-90% 的患病儿童没有收到 ACT 治疗。
当前主要病媒传播疾病流行形势


登革热:
目前的研究成果分析,登革热在中国仍是一种输入性疾病,但存在本地 化趋势。
白纹伊蚊高、中、低适生区分布。注:黄点表示为 自1990至今中国登革热流行或暴发地区;绿点表示 1928-1990年登革热流行或暴发地区
1978年后我国大陆地区出现登革热本地病例的省份
当前主要病媒传播疾病流行形势
我国疟疾: • 总体呈下降趋势 • 中国政府2020消除疟疾的承诺 • 输入性病例防控压力大
高负担地区国家的卫生系统薄弱。
经济负担沉重:疟疾大多在经济落后国家,难以负 担。
传虐蚊虫对杀虫剂产生抗药性,
大湄公河地区 5 个国家疟原虫对青蒿素产生抗药性。 1993~2015年全国报告疟疾发病率趋势

国境口岸及出入境交通工具医学媒介生物监测规定

国境口岸及出入境交通工具医学媒介生物监测规定

国境口岸及出入境交通工具医学媒介生物监测规定为防止有流行病学意义的医学媒介生物传入、传出,促进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保护人民身体健康,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国际卫生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卫生检疫法》及其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特制定本规定。

一、组织管理(一)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以下简称总局)对国境口岸地区定期实施医学媒介生物本底调查和对国境口岸地区及出入境交通工具、货物、集装箱、行李、邮包等实施医学媒介生物动态监测的管理工作。

(二)总局组织有关专家负责对全国各口岸医学媒介生物监测结果进行分析评估,提出防制措施,并对各口岸检验检疫机构的医学媒介生物监测工作进行考核。

(三)各直属检验检疫局(以下简称直属局)及所辖的国境口岸检验检疫机构负责本底调查和动态监测工作的实施、资料整理汇总和上报工作。

二、本底调查(一)各直属局组织所辖的国境口岸检验检疫机构开展医学媒介生物本底调查工作,每四年为一周期,主要对象为鼠、蚤、蚊、蝇、蜱、螨、蠓、蜚蠊。

每个种类的调查必须定点、定时连续做(遇特殊天气可顺延),必须持续一个调查年度。

根据所在口岸实际状况,四年中上述几个种类可分批进行,即每个调查年度可完成2至3个种类,但必须在四年内全部完成,并于调查结束后,由直属局汇总写出总结报告,上报总局。

(二)各单位开展医学媒介生物本底调查的时间、对象、内容及方法等按《国境口岸医学媒介生物本底调查方法》(附件1)和《国境口岸医学媒介生物本底调查报告表及现场记录表》(附件2)执行。

三、动态监测(一)检验检疫人员在开展检疫查验、卫生监督等工作中对医学媒介生物进行动态监测。

实施动态监测时按《医学媒介生物动态监测规范》(附件3)执行。

(二)实施医学媒介生物动态监测的内容:1.本口岸流行病学意义较大的医学媒介生物出现时,开始进行检测,在季节消长高峰时实施媒介生物密度监测;2.对入境交通工具、货物、集装箱、行李、邮包等携带医学媒介生物情况实施现场监测;3.在口岸地区布放媒介生物监测用具,重点监测入境的交通工具、货物、集装箱、邮包等携带的医学媒介生物。

全国病媒生物监测方案解读-解读-吴海霞

全国病媒生物监测方案解读-解读-吴海霞

2016年3月16-23日,国家卫计委疾控局(全国爱卫办)在北 京举办全国病媒生物监测与防制工作培训班,对新修订的《 全国病媒生物监测方案》技术要点进行宣贯和培训。 国家卫生计生委疾控局(全国爱卫办)和中国疾控中心相关 负责同志,各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疾控中心分 管负责同志,承担病媒生物监测与防制工作的科所负责人及 专业技术人员共100余人参加了此次培训。
3
全球病媒传播疾病三大流行趋势
一. 新的病种不断被发现
二. 原有的流行区域不断扩展
三. 疾病流行的频率不断增强
(WHO World Health Report, 2004) 4
当前主要病媒传播疾病流行形势


寨卡病毒病:
2007年以来,全球共有59个国家或地区有寨 卡病毒流行的证据: 2015年以来,报告寨卡病毒病本地传播病例 的国家或地区41个; 有间接证据表明存在本地传播的国家或地区6 个; 曾经证实寨卡病毒传播的国家或地区5个; 出现本地病例、但尚无蚊媒传播疫情的国家 或地区3个。 截至3月21日,我国累计报告输入病例13例, 分别为广东8例、浙江4例、江西1例;输入来 源国分别为委内瑞拉9例、萨摩亚3例、苏里 南1例。
会议形成了初步的全国病媒生物监测方案修订稿,包 括鼠、蚊、蝇、蟑、蜱、臭虫6部分,为一个总的方案。

后卫计委考虑方案篇幅太长,容易对下级行政部门造 成压力,建议将方案拆分成2部分:

第一部分名称为《全国病媒生物监测方案》,主要描述方案的组织、实施要求, 简单介绍监测方法、时间、生境等内容,并将抗药性监测也列入监测内容,由国 家卫计委下发;
当前主要病媒传播疾病流行形势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
自2010年我国发现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毒以来,年报告发病数 呈逐年加速上升的趋势

《病媒生物监测实施方案》

《病媒生物监测实施方案》

《病媒生物监测实施方案》病媒生物监测实施方案。

病媒生物监测是指对传播疾病的生物媒介进行监测和调查,旨在及早发现病媒生物的存在和活动,有效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传播。

病媒生物监测工作对于保障公共卫生安全、预防传染病流行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有效开展病媒生物监测工作,制定并实施科学合理的病媒生物监测实施方案至关重要。

一、监测对象确定。

病媒生物监测的对象主要包括蚊子、苍蝇、跳蚤、蜱虫等,这些生物媒介在传播疾病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在制定监测方案时,需要明确监测对象的种类和分布情况,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监测工作。

二、监测方法选择。

根据监测对象的特点和传播疾病的特点,可以采用多种监测方法,包括生物学监测、化学监测、生物化学监测等。

在选择监测方法时,需要考虑监测的准确性、灵敏度和操作的便利性,确保监测结果的科学可靠。

三、监测地点确定。

监测地点的确定需要根据传染病的流行情况、生物媒介的分布特点和监测的目的来进行,一般包括人群密集区、疫情高发区、病媒生物栖息地等。

在确定监测地点时,需要充分考虑当地的环境特点和监测的实际需要,确保监测工作的全面性和针对性。

四、监测频率安排。

监测频率的安排需要根据监测对象的生物学特性、传染病的流行情况和监测的需要来确定。

一般情况下,可以根据季节变化、疫情情况等因素进行定期监测,及时掌握监测对象的活动规律和传播疾病的风险情况。

五、监测人员培训。

监测工作需要专业的人员进行操作,因此需要对监测人员进行培训,包括监测方法的操作技能、监测对象的识别能力、监测数据的记录和分析能力等。

只有经过专业培训的监测人员才能够保证监测工作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六、监测数据分析。

监测数据的分析是监测工作的重要环节,通过对监测数据的分析可以及时发现监测对象的活动规律和传播疾病的风险情况,为预防和控制传染病提供科学依据。

因此,在监测工作中需要建立健全的数据分析机制,确保监测数据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七、监测结果应用。

监测结果的应用是监测工作的最终目的,通过监测结果的应用可以及时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措施,减少传染病的传播风险。

病媒生物监测水平C级标准(国家标准2011版)

病媒生物监测水平C级标准(国家标准2011版)

病媒生物监测水平C级标准(国家标准2011版)本文档旨在介绍病媒生物监测水平C级标准(国家标准2011版)的要点和指导。

这一标准是根据国家的法律法规和相关规范制定的,用于评估病媒生物监测的水平和质量。

1. 引言本标准旨在规范病媒生物监测工作,确保其在预防和控制疾病传播中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此标准适用于监测疾病媒介生物的数量、分布和种类。

2. 病媒生物监测水平C级标准要点以下是病媒生物监测水平C级标准的要点:- 目的和范围:明确标准的目的和适用范围。

- 术语和定义:定义与标准相关的术语和定义。

- 采样方法:确定采样的方法和步骤,包括采样器具、采样时机和采样点位的选择。

- 样本处理:指导对采集到的样本进行处理和保存的方法。

- 监测指标:列举用于评估病媒生物监测水平的指标,如密度、丰度和种类。

- 数据分析和结果报告:指导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和报告结果的方法和要求,包括统计分析和数据可视化。

- 质量控制:确定保证监测质量的控制措施,如质量检查和验收标准。

3. 使用指南本标准的使用指南包括以下内容:- 标准的适用对象:明确标准适用的监测对象和场景。

- 监测计划的制定:指导制定符合标准要求的病媒生物监测计划。

- 实施监测工作:提供实施监测工作的步骤和注意事项,包括采样、处理、分析和报告。

- 质量控制和质量评估:说明如何进行质量控制和质量评估,确保监测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4. 标准的维护与更新本标准的维护与更新由相关主管部门负责,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和行业需求进行定期修订和更新。

5. 引用标准- 国家标准2011版:"病媒生物监测水平C级标准"以上是《病媒生物监测水平C级标准(国家标准2011版)》的简要介绍,具体内容详见国家标准文件。

本标准为病媒生物监测工作提供了一套规范和指导,有助于提高疾病传播控制的效果和质量。

注:此文档仅用于参考,具体操作请遵循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

全国病媒生物监测方案(试行)

全国病媒生物监测方案(试行)

全国病媒生物监测方案(试行)【发布单位】卫生部【发布文号】【发布日期】2005-08-17【生效日期】2005-08-17【失效日期】【所属类别】政策参考【文件来源】卫生部全国病媒生物监测方案(试行)病媒生物监测是疾病预防控制中一项重要的系统性基础工作。

为确保监测工作的科学、规范、统一,监测数据的真实、可信,特制定此方案。

一、背景病媒生物是指能传播疾病的生物,一般指能传播人类疾病的生物。

广义的病媒生物包括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媒介主要是鼠类,属哺乳纲啮齿目动物;无脊椎动物媒介主要是昆虫纲的蚊、蝇、蟑螂、蚤等和蛛形纲的蜱、螨等。

病媒生物不仅可以直接通过叮咬和污染食物等,影响或危害人类的正常生活,更可以通过多种途径传播一系列的重要传染病。

病媒生物性传染病是人类共同面临的严峻挑战之一。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旅游和贸易的快速发展,生态环境的不断改变,病媒生物种类、密度和分布等发生了新的变化,不仅原有的病媒生物性传染病范围扩大、发生频率和强度增加,而且一些新的病媒生物性传染病不断出现。

在我国法定报告的传染病中有许多属于病媒生物性传染病,如鼠疫、流行性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病、疟疾、登革热、地方性斑疹伤寒、丝虫病等;而一些消化道传染病则通过病媒生物的机械性传播在人群中扩散,如痢疾、伤寒等。

通过对病媒生物的有效控制,可以减少它们对人群的骚扰和经济损失,更可以预防和控制病媒生物性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

系统地开展病媒生物监测不仅为制定病媒生物控制方案提供依据,而且为病媒生物性传染病的流行趋势提供预测预警信息。

我国过去曾比较系统地开展过病媒生物的监测,对病媒生物性疾病的预防和控制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由于各地方法不统一,进行数据的比较和分析比较困难;且原有的一些方法已经不适于现在社会发展状况,部分病媒生物性传染病的流行状况也发生了变化;同时近年来周边国家一些病媒生物性传染病的爆发流行已对我国形成威胁,因此加强病媒生物监测工作已经成为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中的一个迫切任务。

绵阳市北川县2009年鼠情监测结果分析

绵阳市北川县2009年鼠情监测结果分析

绵阳市北川县2009年鼠情监测结果分析摘要】目的了解北川县地震后鼠的种类和密度,为预防和控制媒介生物传播疾病的发生和流行提供依据。

方法按照《全国病媒生物监测方案》和《绵阳市北川县地震后三年病媒生物消长趋势研究实施方案》,选取安昌镇、擂鼓镇(板房区)和北川老县城(地震遗址)设置监测点,以夹夜法调查鼠的种类和密度。

结果本次调查发现北川县有鼠形动物2目2科2属2种,为四川短尾鼩和小家鼠。

结论初步了解北川县地震后鼠存在的现状,为今后鼠的防治工作打下基础。

【关键词】地震遗址鼠情监测种类【Abstract】 Obectjve To learn rodent species and its density in Beichuan county after the earthquake, and to provide the evidence for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vector-borne diseases.Methods The surveillance sites were set up according to the surveillance project of the vector in the whole country and the three years surveillance plan in Beichuan county after earthquake. Anchang town, Leigu town and Beichuan old town had been selected as monitoring points. The rodent species and its density were investigated by the methods of night trapping method. Results There were 2 species, 2 genus, 2 families and 2 orders rat-shape animals in Beichuan county, they were Short-tailed shrew and Mus musculus. Conclusion Preliminary understanding the existence of rodent in Beichuan county after the earthquake, and lay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foundation for the future.【Key words】 Earthquake area Rodent surveillance Species绵阳市北川县位于四川盆地西北部,常年气候温和湿润,雨量充沛,自然和社会环境均适宜病媒生物的侵入、生长和繁殖。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关于印发《<国际卫生条例(2005)>口岸核心能力建设标准(试行)》的通知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关于印发《<国际卫生条例(2005)>口岸核心能力建设标准(试行)》的通知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关于印发《<国际卫生条例(2005)>口岸核心能力建设标准(试行)》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已撤销)
•【公布日期】2012.12.24
•【文号】国质检卫[2012]831号
•【施行日期】2012.12.24
•【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免疫规划,海关其他规定
正文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关于印发《<国际卫生条例
(2005)>口岸核心能力建设标准(试行)》的通知
(国质检卫〔2012〕831号)
各直属检验检疫局:
为加快推进《国际卫生条例(2005)》口岸核心能力建设,贯彻落实《国际卫生条例(2005)》对口岸核心能力建设的要求,总局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口岸核心能力评估工具》,结合中国口岸实际情况和海、陆、空港的不同特点,制定了《<国际卫生条例(2005)>口岸核心能力建设标准(试行)》,现印发你们,请遵照执行。

在执行过程中发现问题,请及时报总局卫生检疫监管司。

口岸开放检验检疫设施建设按照《国家对外开放口岸出入境检验检疫设施建设管理规定》(国质检通〔2007〕149号)和本《通知》规定执行。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2012年12月24日
附件1
《国际卫生条例(2005)》口岸核心能力建设标准。

全国病媒生物监测方案

全国病媒生物监测方案

全国病媒生物监测方案全国病媒生物监测方案1. 引言随着社会发展和人口增加,病媒生物对人类健康的威胁日益严重。

为了及时掌握和预警各地病媒生物的分布情况和传播风险,全国范围内建立一套完善的病媒生物监测方案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全国病媒生物监测方案的设计与实施。

2. 监测目标和内容全国病媒生物监测方案的目标是对全国各地的病媒生物进行监测,及时掌握其分布情况和传播风险,并提供有效的干预措施。

具体的监测内容包括:1. 病媒生物的种类和数量:监测各地不同种类病媒生物的数量和密度,如蚊子、苍蝇、蜱虫等。

2. 病媒生物的季节变化:监测病媒生物在不同季节的分布情况,以及其数量变化趋势。

3. 病媒生物的感染率:监测病媒生物携带疾病的感染率,如蚊子携带登革热病毒的感染率。

4. 病媒生物的分布范围:监测病媒生物在不同地区的分布范围,以及其扩散趋势。

5. 病媒生物的抗药性检测:监测病媒生物对常用药物的抗药性情况,以便及时调整防控策略。

3. 监测方法和技术全国病媒生物监测方案采用多种方法和技术进行监测,以保证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常用的监测方法和技术包括:1. 诱集法:使用特定的诱集剂,如二氧化碳、化学诱剂等,吸引病媒生物进入特定装置,再将装置取出进行采样和分析。

2. 水洗法:使用水洗瓶或网笼将病媒生物收集到一定程度后,用水洗涤并收集水样进行分析。

3. 人工饵法:在特定的装置中设置人工饵物,吸引病媒生物采食,再进行采样和分析。

4. 生物感应器:利用病媒生物的感应行为,设计和使用生物感应器进行监测和采样。

监测所用技术包括显微镜观察、分子生物学检测、生物化学分析等,以多种技术的结合来提高监测的准确性和效率。

4. 监测数据分析和应用全国病媒生物监测方案的数据采集和分析是及时掌握病媒生物分布情况和传播风险的重要环节。

采集到的数据将进行多维度的分析和处理,以形成全国范围内的监测结果和预警信息。

监测数据的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病媒生物的时空分布图:通过对监测数据的整理和分析,制作病媒生物的时空分布图,用于指导疾病防控工作。

病媒生物监测实施方案

病媒生物监测实施方案

病媒生物监测实施方案病媒生物监测是指对携带和传播疾病的生物进行监测和控制的一项重要工作。

有效的病媒生物监测可以帮助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传播,保障公众健康安全。

本文将就病媒生物监测的实施方案进行详细介绍。

一、监测对象。

病媒生物监测的对象主要包括蚊子、苍蝇、跳蚤、蜱虫等传播疾病的昆虫和节肢动物。

这些生物往往是疾病传播的媒介,对其进行监测可以及时发现疫情的蔓延和传播情况。

二、监测方法。

1. 诱集监测,利用光诱、气味诱、物理诱等方法,诱集病媒生物,进行密集监测。

2. 粘虫板监测,设置粘虫板,吸引并捕捉病媒生物,通过统计数量进行监测。

3. 卫生检查,对潜在的病媒生物滋生地点进行卫生检查,清除病媒生物的滋生环境。

三、监测频率。

根据疾病传播的季节性和地域性特点,确定监测的频率。

一般来说,疫情高发期和易发区域的监测频率会更高一些,以便及时掌握病媒生物的传播情况。

四、监测内容。

监测内容主要包括病媒生物的种类、数量、分布情况、传染病毒携带情况等。

通过对监测内容的分析,可以及时预警和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

五、监测人员。

病媒生物监测需要专业的监测人员进行操作,他们需要具备相关的知识和技能,熟悉各种监测方法和设备的使用,保证监测工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六、监测设备。

监测设备包括诱集器、粘虫板、显微镜、采样瓶、防护用具等。

监测设备的选择和使用需要符合相关标准和规范,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七、监测报告。

监测结果需要及时整理和分析,形成监测报告。

监测报告应包括监测时间、地点、监测内容、监测结果及分析等内容,为后续的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八、监测评估。

对监测结果进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和风险,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改善和处理,确保病媒生物监测工作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总结,病媒生物监测是一项重要的公共卫生工作,对预防和控制传染病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科学合理的监测实施方案,可以及时发现病媒生物的传播情况,为疾病的防控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希望各地相关部门能够重视病媒生物监测工作,加强监测技术和设备的更新和改进,提升监测工作的水平和效果。

病媒生物(四害)监测方案

病媒生物(四害)监测方案

病媒生物(四害)监测方案为科学、规范、统一地开展病媒生物监测,保证监测数据的真实、可信,确保“健康重庆”病媒生物防制工作的有效实施,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全国病媒生物监测方案》(试行)、全国爱卫办《鼠、蚊、蝇、蟑螂密度监测方案》(试行)及重庆市爱卫办《健康重庆病媒生物防制行动方案》的有关要求,结合我镇具体实际,制定本监测方案。

一、监测目的(一)掌握监测对象的密度、分布,进行趋势分析,确定病媒生物孳生地,为预测预报和处理应急事件积累基础数据。

(二)为“健康酉阳”制定科学合理的病媒生物防制方案提供依据。

(三)分析病媒生物的密度变化和当地媒传疾病的相关性,为病媒生物性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提供技术支撑。

(四)评价病媒生物控制效果,为政府有关职能部门科学决策提供参考。

二、监测范围辖区内宾馆饭店、餐馆、单位(机关、企业、学校等)食堂、医院、农贸市场、食品制售或商场、居民区、建筑工地、公共绿地、池塘、河两岸、公厕、垃圾中转站、码头、车站等场所内外环境。

三、监测内容和方法(一)鼠密度监测1、监测点的选择全镇按东(石堤)、西(金线)、南(杉岭)、北(二坪)、中(大溪)五个不同方位的村设置监测点,监测场所及数量为:(1)外环境:建筑工地(拆迁工地)400m延长线,单位或居民区院内500m延长线,河两岸300m延长线,码头、车站等场所外环境300m 延长线,共计2000m延长线。

(2)室内:餐馆10个、宾馆饭店2个、单位(机关、企业、学校等)食堂2个、农贸市场1个、商场超市2个。

2、监测时间7月、11月,每月上旬监测1次。

3、监测方法外环境:采用目测鼠迹法。

记录外环境2000m延长线范围内所观察到的鼠洞、鼠道、鼠粪等鼠迹数。

密度单位为:鼠迹数/1000m。

室内:采用粘鼠板法。

将粘鼠板放置于室内鼠类经常活动或易于栖息的场所,记录放置一夜后粘捕到的鼠数。

密度单位为:粘鼠板阳性率(%)。

每个餐馆布放2张粘鼠板,每个宾馆饭店、单位食堂、农贸市场、商场超市各布放10张粘鼠板,每次室内监测共在5类场所,布放100张粘鼠板。

地震灾区病媒生物防制指引

地震灾区病媒生物防制指引

地震灾区病媒生物防制(杀虫、灭鼠)方案(修订稿)一、病媒生物防制的组织工作(一)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病媒生物监测与防制的组织工作,做好杀虫、灭鼠药物和监测工具的集中供应、配制、分发和剩余药剂的销毁及无害化处理工作。

(二)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要设立专项小组,做好蚊、蝇、蚤、蜱、螨、鼠等病媒生物预防控制常识宣传,指导专业技术人员和群众开展病媒生物防制工作。

二、地震灾区病媒生物监测与控制原则常规原则:坚持病媒生物监测,当病媒生物密度不高(参照监测方案密度指标)或未发生媒介相关疾病时,加强环境治理,对孳生地进行有效管理,辅以个人防护和药物杀灭。

应急原则:坚持病媒生物监测,当媒介生物密度过高(参照监测方案密度指标)或媒介生物性疾病流行时,应以化学防治为主,辅以个人防护和环境治理措施。

三、病媒生物的监测参考《全国病媒生物监测方案(试行)》,按照《汶川地震灾区病媒生物监测方案(试行)》因地制宜地开展蚊、蝇、鼠等病媒生物监测工作。

四、病媒生物的防控措施灾区病媒生物控制应以防为主,加强防护措施和个人防护。

病媒生物控制的日常工作首先要广泛发动和组织群众,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加强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消除卫生死角。

重点对公共厕所、私厕、垃圾桶、垃圾堆放场所、各种积水和污水定期进行清查和清理。

要主动搜索和控制孳生地,对发现的蚊、蝇、鼠、蚤及其孳生地等进行局部、定向杀灭。

按照汶川地震灾区病媒生物监测方案(试行),采用简易、实用的方法,对蚊、蝇、鼠等开展定期、连续监测。

对灾民安置点、救灾营地等有蚊、蝇的部位进行空间喷雾等速杀,对垃圾收集点、厕所等重点部位进行定期滞留喷洒等长效处理。

当群众反应蚊、蝇、鼠普遍较多,或当灾民安置点的蚊、蝇、鼠等病媒生物密度达到杀虫、灭鼠的参考指标时,建议对整个灾民安置点进行相应的杀虫、灭鼠处理。

(一)对蚊蝇等的设施防护及个人防护尽可能设置对蚊、蝇等的防护设施,加强个人防护,努力实现对灾区人群的持续保护。

全国病媒生物抗药性监测方案4

全国病媒生物抗药性监测方案4

全国重要病媒生物抗药性监测(试行)方案1 背景 (2)1.1 抗药性监测在疾病预防控制中的重要性 (2)1.2 抗药性概况 (2)1.3 抗药性监测的基础条件 (3)1.3.1 疫情控制的需要 (3)1.3.2 人民生活和社会与经济的需要 (3)1.3.3 已有的工作基础 (4)1.4 当前抗药性监测中存在的问题 (4)1.4.1 专业技术人员缺乏 (4)1.4.2 测定方法不统一 (4)1.4.3 抗药性监测结果的利用率低 (4)2 监测目的 (5)2.1 掌握抗药性水平,指导防制 (5)2.2 制定控制预案,提高疾控能力 (5)3 监测的组织、分工和职责 (5)3.1 监测网络 (5)3.2 分工和职责 (5)3.2.1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所 (5)3.2.1 省(自治区,直辖市)疾病预防控制部门 (5)4 监测内容和方法 (5)4.1 蚊虫抗药性监测 (5)4.1.1 靶标蚊虫及监测点的选择 (5)4.1.2 监测时间 (6)4.1.3 试虫采集 (6)4.1.4 监测药剂 (6)4.1.5 设施和器材 (6)4.1.6 监测方法 (6)4.1.6.1 幼虫浸渍法 (6)4.1.6.2 成蚊监测法 (7)4.1.7 统计与计算 (7)4.2 家蝇抗药性监测 (7)4.2.1 监测点的选择 (7)4.2.2 试虫采集 (7)4.2.3 监测药剂 (7)4.2.3 设施和器材 (8)4.2.4 监测方法 (8)4.2.5 数据统计 (8)附录1淡色库蚊对化学药剂的抗药性测定原始记录表 (9)附录2 白纹伊蚊对化学药剂的抗药性测定原始记录表 (10)附录3中华按蚊对化学药剂的抗药性测定原始记录表 (11)附录4 家蝇对化学药剂的抗药性测定原始记录表 (12)附录5 中华按蚊测试基本情况记录 (13)附录6 测试杀虫剂的推荐使用浓度 (13)附录7 推荐使用敏感基线 (13)附录8 成蚊测定用药纸的计算 (13)附录9 关于化学杀虫剂对昆虫的毒力回归线统计问题 (14)1. 使用国际通用的统计软件POLO-PC (14)2. 使用具有我国知识产权的DPS数据处理系统 (15)附录10 关于敏感基线的现状和设想 (16)1 建立敏感性基线的重要性 (16)2 昆虫产生敏感性差异的原因 (16)3 如何建立敏感基线 (17)根据卫生部《2007年卫生应急工作要点》中“提高卫生应急能力”的精神,和卫生部发布的2007年卫生工作要点中“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的要求,落实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关于重要病媒生物年度工作计划,特制定本方案。

全国病媒生物监测实施方法抗药性

全国病媒生物监测实施方法抗药性

附件8全国病媒生物监测实行方案抗药性ChinaOperationalGuidelinesforVectorsSurveillance—InsecticideResistance 经过抗药性监测工作的张开,能够使我们认识病媒生物对常用杀虫剂的抗药性水平,掌握抗药性的发展变化趋势,合理选择、使用有效杀虫剂;经过抗药性治理措施的落实,能够保护杀虫剂的有效性,提高病媒生物的防控奏效。

1.监测病媒生物种类蚊虫(当地优势蚊种或重要媒介蚊种最少一种,一旦选定,就连续监测)、家蝇和德国小蠊。

2.监测生境每个监测县(区),选择辖区内不同样样方向的城市居民区、公园、医院、城乡结合部、农村等生境采集蚊虫、家蝇和德国小蠊,移入实验室饲养,进行抗药性测定。

不同年度间抗药性监测试虫采集点应相对固定。

3.监测频率和时间每类病媒生物最少每两年张开一次抗药性监测。

各样试虫应在其活动巅峰期采集。

4. 待测杀虫剂3 种。

监测必定使用中选择当地防控蚊虫、家蝇和德国小蠊的常用杀虫剂很多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生病预防控制所一致标定的杀虫剂原药。

5. 监测方法(1)蚊虫抗药性测定用 WHO介绍使用的幼虫浸渍法和成蚊接触筒法(参照GB/T26347-2010)分别测定幼虫和成蚊的抗药性。

幼虫测定 3 龄末至 4 龄初幼虫对常用杀虫剂的LC50。

成蚊用诊断剂量测定其 24h死亡率。

1)蚊虫的采集和饲养在当地有代表性的地域(如东、西、南、北、中不同样样方向,也许某一个特定地域),依照蚊虫的吸血活动、栖息和孳生环境采集蚊虫。

按表 8-1 中列出的项目,记录采集时间、地址、经纬度、采集数量和虫态等信息。

试虫采集后,依照蚊虫的孳生习惯、成蚊或 4 龄幼虫形态学特点,判断种类,进行常例饲养。

2)成蚊抗药性测定把恢复筒与隔板连接,用吸蚊管取 20~ 30 只羽化后 3~5 天的健康雌蚊(中华按蚊用采自野外的健康雌蚊)放入恢复筒中,平行放置 15min,剔除不健康蚊虫。

全国病媒生物监测方案

全国病媒生物监测方案

全国病媒生物监测方案 Revised as of 23 November 2020全国病媒生物监测方案病媒生物监测是疾病预防控制中一项重要的系统性基础工作。

为确保监测工作的科学、规范、统一,监测数据的真实、可信,特制定此方案。

一、背景病媒生物是指能传播疾病的生物,一般指能传播人类疾病的生物。

广义的病媒生物包括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媒介主要是鼠类,属哺乳纲啮齿目动物;无脊椎动物媒介主要是昆虫纲的蚊、蝇、蟑螂、蚤等和蛛形纲的蜱、螨等。

病媒生物不仅可以直接通过叮咬和污染食物等,影响或危害人类的正常生活,更可以通过多种途径传播一系列的重要传染病。

病媒生物性传染病是人类共同面临的严峻挑战之一。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旅游和贸易的快速发展,生态环境的不断改变,病媒生物种类、密度和分布等发生了新的变化,不仅原有的病媒生物性传染病范围扩大、发生频率和强度增加,而且一些新的病媒生物性传染病不断出现。

在我国法定报告的传染病中有许多属于病媒生物性传染病,如鼠疫、流行性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病、疟疾、登革热、地方性斑疹伤寒、丝虫病等;而一些消化道传染病则通过病媒生物的机械性传播在人群中扩散,如痢疾、伤寒等。

通过对病媒生物的有效控制,可以减少它们对人群的骚扰和经济损失,更可以预防和控制病媒生物性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

系统地开展病媒生物监测不仅为制定病媒生物控制方案提供依据,而且为病媒生物性传染病的流行趋势提供预测预警信息。

我国过去曾比较系统地开展过病媒生物的监测,对病媒生物性疾病的预防和控制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由于各地方法不统一,进行数据的比较和分析比较困难;且原有的一些方法已经不适于现在社会发展状况,部分病媒生物性传染病的流行状况也发生了变化;同时近年来周边国家一些病媒生物性传染病的爆发流行已对我国形成威胁,因此加强病媒生物监测工作已经成为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中的一个迫切任务。

二、监测目的(一) 掌握监测对象的种类、数量、分布及季节变化,为预测预报和处理应急事件积累基础数据。

病媒生物监测实施方案

病媒生物监测实施方案

病媒生物监测实施方案一、前言随着全球气候变暖与全球化的推进,病媒生物传播的疾病越来越受到重视。

为了及时监测、预警和控制病媒生物传播的疾病,需要制定一个科学合理的病媒生物监测实施方案。

二、目标1.了解病媒生物主要种类、分布情况及密度变化;2.实时监测病媒生物传播疾病的潜在风险;3.预警并及时采取控制措施,防止疫情暴发。

三、监测内容1.病媒生物种类和分布情况的调查:通过生物学采样、物种鉴定和统计分析等方法,了解病媒生物的种类、数量和分布情况。

2.病媒生物密度监测:通过定期采样和统计分析,掌握病媒生物种群密度的动态变化,及时发现密度异常的趋势。

3.病媒生物传播疾病的监测:通过采集病媒生物的样本,进行实验室检测,确定是否携带疾病病原体,及时预警潜在的传播风险。

四、监测方法1.野外调查:选择不同类型的生境,如水域、草地、森林等,采集病媒生物标本,并进行种类鉴定和记录。

2.综合方式监测:利用昆虫诱集器和捕食昆虫等监测工具,监测病媒生物的数量和密度变化。

3.人工养殖监测:建立病媒生物养殖场,定期进行种群调查与密度监测。

4.定点监测:选择病媒生物密度高、传播风险大的区域进行定点监测,并建立样本库,进行实验室检测。

五、监测周期1.野外调查:每年至少进行一次,根据气候和季节变化,选择合适的时间进行调查。

2.综合方式监测:每月进行一次,持续监测一年,了解病媒生物的数量和密度变化。

3.人工养殖监测:每季度进行一次,持续监测一年,了解病媒生物在养殖环境中的生长和繁殖情况。

4.定点监测:根据疫情的变化和风险评估的结果,选择合适的时间进行监测。

六、监测结果分析与利用1.分析病媒生物种群密度的动态变化趋势,及时预警异常情况。

2.分析病媒生物传播疾病的潜在风险,提出相应的防控措施。

3.利用监测结果进行科学研究,为病媒生物传播疾病的防控提供依据。

七、监测结果的发布与报告1.定期发布病媒生物监测结果,向相关部门和公众通报。

2.及时发布病媒生物传播疾病的潜在风险预警信息,提醒公众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全国病媒生物监测方案

全国病媒生物监测方案

全国病媒生物监测方案为了有效监测和控制病媒生物的传播,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安全,制定全国病媒生物监测方案是十分必要的。

本方案旨在建立完善的监测网络,提高监测水平,及时准确地获取病媒生物信息,为疾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一、监测对象。

本方案的监测对象主要包括蚊虫、苍蝇、跳蚤、蜱虫等病媒生物,重点监测传播疟疾、登革热、乙型脑炎、疫苗接种相关疾病等重要传染病的病媒生物。

二、监测内容。

1. 病媒生物种类和数量的监测,通过定点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对各类病媒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进行监测,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2. 病媒生物携带疾病的监测,对病媒生物携带的疾病进行监测,掌握疾病的传播风险,为疾病防控提供依据。

3. 病媒生物分布和活动规律的监测,通过生态学调查和监测,了解病媒生物的分布和活动规律,为采取针对性的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三、监测方法。

1. 采集监测,采用人工或机械采集病媒生物样本,进行种类和数量的监测。

2. 生物学调查,通过生态学调查和生物学观察,了解病媒生物的生活习性和传播规律。

3. 分子生物学监测,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对病媒生物携带的疾病进行监测,提高监测的准确性和灵敏度。

四、监测网络。

建立完善的监测网络,包括国家级、省级、市级和县级监测站点,形成全国统一的监测体系,实现监测数据的共享和交流。

五、监测评估。

对监测数据进行及时分析和评估,制定相应的防控措施,及时通报监测结果,做好风险评估和预警工作。

六、监测成果应用。

将监测成果及时应用于疾病防控工作中,指导疾病的防控工作,提高疾病防控的效果和水平。

七、监测保障。

加强监测设备和技术的研发和推广,提高监测水平和效率,确保监测工作的顺利进行。

八、监测宣传。

加强对病媒生物监测工作的宣传和宣传,提高公众对监测工作的认识和支持,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监测氛围。

总之,全国病媒生物监测方案的制定和实施,对于加强疾病防控工作,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要充分认识到病媒生物监测工作的重要性,积极参与监测工作,共同为疾病防控事业做出贡献。

病媒生物监测实施方案

病媒生物监测实施方案

病媒生物监测实施方案病媒生物监测方案中心各科室:为科学、规范、统一地开展病媒生物监测,保证监测数据的真实、可靠,根据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全国病媒生物监测方案》、全国爱卫办《鼠、蚊、蝇、蟑螂密度监测方案》(试行)及年初创卫办工作会议的相关要求,结合我县工作实际,制定本监测方案。

一、监测目的(一)掌握监测对象的密度、分布,进行趋势分析,确定病媒生物孳生地,为预测预报和处理应急事件积累基础数据。

(二)为“创立国家卫生县城”制定科学合理的病媒生物防制方案提供依据。

(三)分析病媒生物的密度变化和当地媒传疾病的相关性,为病媒生物性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提供技术支撑。

(四)评价病媒生物控制效果,为政府科学决策提供参考。

二、组织实施(一)疾控中心地病科负责组织实施,检验科协助实施。

技术负责人:技术组人员:(二)职责。

按《病媒生物监测方案》开展现场监测工作,并做好监测记录,收集相关监测资料及影像记录,做好监测分析总结,并上报爱卫办和创卫办。

三、监测范围(一)监测点的设立。

选定城区5个监测点为病媒生物监测点,由地病科负责、检验科协助开展监测工作。

(二)监测范围。

监测点辖区内宾馆饭店、招待所、餐馆、单位(机关、企业、学校等)食堂、医院、农贸市场、食品制售或商场、居民区、公共绿地、垃圾中转站、汽车站等场所内外环境。

四、监测内容和方法(一)鼠密度监测1.监测点的选择(1)外环境:公共绿地,垃圾中转站,单位或居民区院内,汽车站等场所外环境等环境延长线,共计 m延长线。

(2)室内:餐馆10个、宾馆饭店(或招待所)5个、商场超市5个、单位(机关、企业、学校等)食堂5个、农贸市场2个。

2.监测时间:2、4、6、8、10、12月,每月中旬各监测1次。

3.监测方法。

外环境:采用路径法。

记录外环境m延长线范围内所观察到的鼠洞、鼠道、鼠粪等鼠迹数。

密度单位为:处/km 。

室内:室内:目测鼠迹法。

目测法记录房间内所观察到的鼠洞、鼠道、鼠粪等鼠迹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扬州市病媒生物监测工作方案二零一零年三月病媒生物监测是疾病预防控制中一项重要的系统性基础工作。

为确保监测工作的科学、规范、统一,监测数据的真实、可信,特制定此方案。

一、背景病媒生物是指能传播疾病的生物,一般指能传播人类疾病的生物。

广义的病媒生物包括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媒介主要是鼠类,属哺乳纲啮齿目动物;无脊椎动物媒介主要是昆虫纲的蚊、蝇、蟑螂、蚤等和蛛形纲的蜱、螨等。

病媒生物不仅可以直接通过叮咬、骚扰和污染食物等活动,影响或危害人类的正常生活,更可以通过多种途径传播一系列的重要传染病。

病媒生物性传染病是人类共同面临的严峻挑战之一。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旅游和贸易的快速发展,生态环境的不断改变,病媒生物种类、密度和分布等发生了新的变化,不仅一些新的病媒生物性传染病不断出现,而且原有的病媒生物性传染病范围扩大、发生频率和强度增加。

在我国法定报告的传染病中有许多属于病媒生物性传染病,如鼠疫、流行性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病、疟疾、登革热、地方性斑疹伤寒、丝虫病等;而一些消化道传染病则通过病媒生物的机械性传播在人群中扩散,如痢疾、伤寒等。

通过对病媒生物的有效控制,可以减少它们对人群的骚扰和经济损失,更可以预防和控制病媒生物性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

病媒生物监测不仅为制定病媒生物控制方案提供依据,而且为病媒生物性传染病的流行提供预测预警。

我国过去曾比较系统地开展过病媒生物的监测,对病媒生物性疾病的预防和控制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由于各地方法不统一,难于进行数据的比较和分析;且原有的一些方法已经不适于现在社会发展状况,部分病媒生物性传染病的流行状况亦发生了变化;同时近年来周边国家一些病媒生物性传染病的爆发流行已形成对我国的潜在威胁,因此加强病媒生物监测工作已经势在必行。

二、监测目的(一) 掌握监测对象的种类、数量、分布及季节变化,为预测预报和处理应急事件积累基础数据。

(二) 为制定科学合理的病媒生物防制方案提供依据。

(三) 分析病媒生物的长期变化和当地传染性疾病的相关性,为病媒生物性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提供技术支撑。

三、监测定义病媒生物监测是指以科学的方法,长期、连续、系统地收集鼠类、蚊类、蝇类和蟑螂等病媒生物,对其种类、数量、分布和季节变化等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并对结果进行解释和反馈,供卫生行政部门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制定、实施、评价和调整病媒生物控制的策略和措施。

四、监测的组织、分工和职责(一) 监测网络由市卫生局、各县(市)、区卫生局和扬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各县(市)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共同组成。

(二) 分工和职责1. 市卫生局市卫生局负责组织开展本辖区内的监测工作,提供所需的专项监测经费,保证监测工作的顺利开展。

2. 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监测方案的制订,组织、协调监测工作的实施;承担病媒生物监测的技术指导和培训;负责病媒生物监测方案的实施,指定专人负责监测点工作,并对区疾病预防控制部门工作进行技术指导。

监测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和反馈;并进行监测质量的督查和质量控制。

3.县、区卫生局县、区卫生局负责组织开展本辖区内的监测工作,提供所需的专项监测经费,保证监测工作的顺利开展。

4. 县(市)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县(市)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病媒生物监测方案的实施,指定专人负责监测点工作,完成监测任务。

五、监测内容和方法(一) 鼠密度监测扬州城区或县级市设城镇居民区、特殊行业(餐饮、食品制售)和农村自然村3个类型的监测点各1个,每个监测点每月室内外一次性布放200有效夹夜。

由于鼠密度监测的特殊性,各市应结合本地情况,确定监测点的范围,为避免连续监测对鼠密度造成影响,相邻月份应在监测点内的不同区域布放鼠夹,三个月内不得在同一区域布夹监测,不同月份选取的监测区域之间距离应大于0.25km。

2. 监测时间每月中旬进行调查,以月作统计单位。

3. 监测方法采用夹夜法。

统一选用中型钢板夹(见附件1),以生花生米为诱饵,晚放晨收。

室内按每15m 2布夹1只,沿墙根均匀布放,鼠夹应与墙面垂直,且离墙2cm 左右。

室外每5m 布夹1只。

居民区以外环境为主,特殊行业以室内环境为主,各种房间(厨房、库房)都应兼顾,农村自然村室内外均匀布放。

4. 统计与计算100)()()(⨯=只有效夹总数只捕鼠总数捕获率鼠密度%有效夹数=布夹总数-无效夹数捕鼠总数是指鼠夹捕获鼠类的数量总和,鼠夹上夹有鼠头或大片鼠皮则定为捕到鼠,记入捕鼠总数。

若已击发的鼠夹上有鼠毛、鼠尾、鼠爪,该夹计入布夹总数,定为未捕到鼠。

无效夹是指丢失或不明原因击发的鼠夹。

捕获鼠类后,进行鼠种鉴定、并同时记录性别、体重(精确到0.1g)(见表1),汇总表见表2。

5. 注意事项监测前做好宣传告知,防止误伤儿童和宠物。

监测中使用鼠布袋并用麻醉剂处理,防止死鼠的体外寄生虫游离而叮咬监测人员,同时也便于进行体外寄生虫的调查。

(二) 蚊密度监测 1. 成蚊监测 诱蚊灯法 1. 成蚊监测定时、定点进行成蚊密度监测。

选择诱蚊灯法开展成蚊密度监测。

诱蚊灯法 ①监测点的选择每个区选择居民区、公园(含街心公园)、医院各1处,农村选择民房和牲畜棚(牛棚和猪圈等)各1处,没有牲口棚的以民房补齐。

除牛棚、猪圈外,其它均在外环境中进行。

每个县级市城区选择居民区、公园(含街心公园)、医院各2处,农村选择民房和牲畜棚(牛棚和猪圈等)各2处,没有牲口棚的以民房补齐。

除牛棚、猪圈外,其它均在外环境中进行。

②监测时间每月2次,相邻两次的测定间隔应为15天,风雨天气(风力五级以上)顺延。

越冬蚊活动前一个月即开始监测,连续两次监测皆未捕到蚊虫后结束。

③监测方法每处使用诱蚊灯(见附件2)1只,监测从日落20分钟后开始,连续诱集6-12小时。

第二天早晨,将集蚊盒取出,鉴定种类、性别并计数。

④密度指数计算灯数捕蚊时间捕获蚊虫数=小时只密度 )/(分别将每盏灯每晚的监测结果填入数据报表(见表3),记录当时主要气象数据(气温,湿度,风力)。

汇总表见表5-1。

(三) 蝇密度监测1. 监测点的选择每个区设1个监测点,每个监测点随机选择农贸集市1处、餐饮外环境2处、绿化带1块和居民区1个。

各个监测点相对固定。

每个县级市设2个监测点,每个监测点随机选择农贸集市1处、餐饮外环境2处、绿化带1块和居民区1个。

各个监测点相对固定。

2. 监测时间:全年监测。

选择适宜的气象条件,每月中旬监测一次。

3. 监测方法采用笼诱法。

每处放1个诱蝇笼(见附件5)。

放置时间:每次放置6小时,上午9~10点之间布放,下午3~4点间收回。

4. 种类鉴定、数据统计和记录收笼后,用乙醚或氯仿杀死后分类,统计各蝇种的数量。

记录监测当天的天气情况(气温,湿度,风力)(见表9)。

汇总表见表10。

采用笼诱法。

每处放1个诱蝇笼(见附件5)。

放置时间: 选择适宜的气象条件,每月中旬放置一次。

每次放置6小时,上午9~10点之间布放,下午3~4点间收回。

5. 成蝇密度计算:笼数蝇只数=笼只成蝇密度)/((四) 蟑螂密度监测1. 监测点的选择每个区设1个监测点,每个监测点随机选择农贸市场1处、餐饮2处、宾馆1处、医院1家和居民区1个,各个监测点相对固定。

每个县级市设2个监测点,每个监测点随机选择农贸市场1处、餐饮2处、宾馆1处、医院1家和居民区1个,各个监测点相对固定。

2. 监测时间全年监测,每月中旬监测一次。

3. 监测方法应用粘捕法,统一用粘蟑纸(规格:17×10cm)调查。

用甜鲜面包为诱饵(2克/片),不必另外放置信息素,每处布放10张粘蟑纸。

市场布放在食品加工销售柜台,餐饮和宾馆布放在操作间和餐厅,医院布放在病房,居民区在各户的厨房,晚放晨收。

每个标准间(约15m 2)放置1张,居民每户厨房放置1张。

不得选择一周内药物处理过的场所作监测点,每次监测时,粘捕纸必须更新。

4. 统计和计算捕获蟑螂总数是指粘蟑纸粘捕到成若虫总数。

登记粘捕到的蟑螂种类和雌、雄成虫或若虫数。

同时记录回收的粘蟑纸总数(见表11)。

汇总表见表12。

)()()/(张回收的粘蟑纸数只捕获蟑螂总数=张只蟑螂密度 %100)()(⨯=张回收的粘蟑纸数张阳性粘蟑纸数侵害率六、数据收集、分析、反馈 (一) 数据收集内容: 1. 鼠密度监测记录表 2. 鼠密度监测汇总表 3. 成蚊诱蚊灯监测记录表 4 成蚊监测汇总表-诱蚊灯法 5. 苍蝇监测记录表 6. 苍蝇监测汇总表 7. 蟑螂监测记录表 8. 蟑螂监测汇总表 (二)统计分析指标1. 初步的种类、构成比、各项密度指标;2. 年度的消长曲线;(三)定期报告、反馈资料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每月25日前将当月病媒生物监测结果自己直接录入江苏卫生信息网数据库,县(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每月25日前将当月病媒生物监测结果录入数据库,以电子和书面的形式汇总上报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和扬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每月30日前汇总上报市卫生局和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七、保障措施市、县(市、区)卫生局把病媒生物监测工作纳入综合目标管理的内容,切实加强领导,大力支持。

各级疾病预防控制部门应加强对这一工作的具体管理,抓好监测队伍的人员落实,采取具体措施以保证专业队伍的稳定,提供必要的监测设备和工作、防护条件,安排好监测经费的使用,确保病媒生物监测方案的顺利实施。

监测时间:年月日省(市、自治区) 市区(县) 街道(乡)布夹环境:居民区□;特殊行业□;农村自然村□;气温:℃布夹总数回收总数无效夹总数室内布夹数室外布夹数鼠种:1褐家鼠, 2黄胸鼠,3小家鼠,4黑线姬鼠,5黄毛鼠,6其他(种类写在监测人:审核人:监测负责人:审核人:监测负责人:监测单位:表3扬州市成蚊诱蚊灯监测记录表监测时间:年月日省(市、自治区) 市区(县) 街道(乡) 气温:℃,风力:级晴□多云□阴□环境类型:居民区□,公园□,医院□,农户□,牛棚□,猪圈□监测人:审核人:监测负责人:11表5-1扬州市成蚊监测汇总表(诱蚊灯法) 年月日*注:1.淡色(致倦)库蚊;2.三带喙库蚊;3.白纹伊蚊;4.埃及伊蚊;5.中华按蚊;6.嗜人按蚊;7.大劣按蚊;8.微小按蚊;9.其它。

审核人:监测负责人:监测单位:1213表5扬州市苍蝇监测记录表监测时间:年月日省(市、自治区) 市区(县) 街道(乡)气温:℃,风力:级晴□多云□阴□监测人:审核人:监测负责人:14表6扬州市苍蝇监测汇总表年月日*注:1.家蝇;2.市蝇;3.丝光绿蝇;4.铜绿蝇;5.亮绿蝇;6.大头金蝇;7.伏蝇;8.新陆原伏蝇;9.巨尾阿丽蝇;10.红头丽蝇;11.厩腐蝇;12.夏厕蝇;13.元厕蝇;14.棕尾别麻蝇;15.其它。

审核人:监测负责人:监测单位:15表7扬州市蟑螂监测记录表监测时间:年月日省(市、自治区) 市区(县) 街道(乡)监测人:审核人:监测负责人:16表8扬州市蟑螂监测汇总表年月日*注:1.德国小蠊;2.美洲大蠊;3.澳洲大蠊;4.黑胸大蠊;5.褐斑大蠊;6.日本大蠊;7.其它审核人:监测负责人:监测单位:17附件1 鼠夹中号鼠夹,采用钢板夹(12cm×6.5cm)生产厂家:建议江西贵溪捕鼠器械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