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岗-罗湖断裂特征及第四纪活动性
形变测量在深圳黄贝岭断层监测中应用论文
形变测量在深圳黄贝岭断层监测中的应用摘要:对深圳黄贝岭断层形变监测系统进行了介绍。
通过对断层形变监测数据的分析,认为该断层以倾向滑动为主,兼具右旋扭动,与以往位移监测结论对比,该断层的活动方式和活动量没有明显变化,表明区域地壳处于稳定状态。
关键词:形变测量;层监测;活动性0 引言深圳市断层十分发育,横岗-罗湖断裂带北东通过深圳水库大坝,南西延至香港,穿越高楼林立的深圳市建成区和东水西调生命线工程。
据地质构造分析,特别是黄贝岭f8断层微量位移测量结果,表明该断裂属现今中速活动断裂,年趋势活动速率为0.35-0.45mm/a。
在与其它断裂交汇处(外围)历史上发生过强震活动。
因此,该断裂对于深圳市及周边地区具有巨大的潜在安全隐患。
监测、研究该断层的活动性和该区的地壳稳定性,对深圳市的土地资源开发、城市工程建设和社会经济发展将产生极大的经济效益和深远的社会效益。
1 深圳地区地震活动及黄贝岭断层地质构造特征深圳地区外围历史上有多次破坏性的中强地震记载,深圳市区(半径约20km范围内)没有ml≥4地震的记载。
地震台网记录到深圳地区的小震活动具有丛集性特征。
据不完全统计,以罗湖为中心、50km为半径的区域内,自1970年至今共记录到1≤ml≤4地震约150余次,最大震级为ml=3.6,绝大多数为ml<3,而且大都发生在深圳外围。
深圳地区的小震活动有沿断裂分布的特点,如:淡水、龙岗、深圳、珠江口至澳门主要沿北东向的深圳断裂带展布。
太平、南头至香港沿北西向的杨柳岗断裂分布。
大鹏湾一带也发生在北西向的小断裂上。
而且小震丛集区及历史中强地震主要发生在北西和北东向断裂的交汇处以及北东向断裂的末端,如淡水附近发生在北东向深圳断裂带与北西向小断裂的交汇处。
深圳断裂带由3条大致平行的ne向断裂组成,夹在中间的横岗-罗湖断裂带在跨越罗湖区的这段被称作黄贝岭断层。
该断层走向为北东20?白笥遥?5?啊i吓痰夭阋来挝6喜闱写┝说谌φ妗8枚喜愦拥谒募鸵岳从泄1]。
深圳市罗湖建成区地质灾害特征及防治对策
圳断裂带中的次级断裂一企岭吓〜九尾岭断裂及横岗 〜罗湖断裂的控制山。该区属地震基本烈度H度区。 2.5水文地质条件
罗湖建成区地下水分布有松散岩类孔隙水和基岩 裂隙水两种类型。松散岩类孔隙水主要为第四系孔隙 潜水,赋存在第四系冲洪积层、覆盖型残积层和人工堆 积层中。基岩裂隙水主要为块状岩裂隙水 、层状岩裂隙 水,多分布在区内变质岩、碎屑岩、花岗岩的裂隙之中。 按裂隙的成因性质进一步分为节理裂隙水、风化裂隙水 和构造裂隙水。
罗湖建成区危险性大的潜在不稳定边坡有36处, 边坡坡高多>5 m,坡度为30°〜60°的边坡达半数以上, 边坡类型以岩土混合质边坡居多(表Do
坡高 坡度 边坡类型
表1潜在不稳定边坡特征统计
个数/个
W5m
4
5 〜20m
16
$20m
16
<30°
2
30°〜60°
19
>60°
15
土质
10
岩质
6
岩土混合
20
百分比/%
其中最典型的路段为K1 + 141〜K1 + 304,在约170 m 长的路段发育2处滑坡、3处小型崩塌(图2);崩塌及滑 坡均出现在公路沿线的一段高陡边坡上,该段边坡平面
上处于一个外凸的山咀,边坡高6〜20 m,坡度50°,坡 向340〜110°,边坡上部由第四系风化残积层组成,为褐 红色粉质粘土,下部为强风化及中风化侏罗系梧桐山组 凝灰质砂岩;崩塌、滑坡都发生于上部土质坡段,明显受 土岩接触面的控制。
3罗湖建成区崩塌、滑坡及潜在不稳定边 坡的分布特征
3.1崩塌、滑坡的分布特征 3. 1. 1崩塌与滑坡地质灾害的分布受地层岩性的控制
北京地区第四纪沉积特征与沉降监测标孔布设
北京地区第四纪沉积特征与沉降监测标孔布设周毅;田芳;杨艳【摘要】地面沉降是北京平原区最主要的地质灾害之一。
本文从北京地区地质构造和第四纪地层沉积特点入手,分析平原区可压缩地层的特征与分布范围,寻找地面沉降与地质结构间的关系;并从第四系地质特征出发,合理选择地面沉降分层监测层位,系统地提出了适宜北京地区的地面沉降分层监测方法。
%Land subsidence is one of the most serious geological hazards in Beijing plain. Special geological conditions are the basis of land subsidence development. Based on the geological structure and Quaternary characteristics in Beijing plain area,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distribution of compressible stratum, and tried to if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and subsidence and geological structure. Then, the paper described how to make a reasonable arrangement of layered boreholes for land subsidence according to the Quaternary geological features, and proposed a layered monitoring method suitable for Beijing area.【期刊名称】《上海国土资源》【年(卷),期】2014(000)004【总页数】5页(P90-93,97)【关键词】地面沉降;地质结构;监测方法;标孔布设【作者】周毅;田芳;杨艳【作者单位】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北京100187; 北京市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大队,北京100195;北京市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大队,北京100195;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北京100187; 北京市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大队,北京10019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42.26“蓝天难见,繁星无影,河水断流,地下水超采,地面沉降”是北京当前面临的几大生态环境问题。
横岗—罗湖断裂特征及第四纪活动性
2. 3 钻孔 探 测反 映的 第 四纪活 动 特征
库、 深 圳 海 关 总 部 停 车场 2 条钻 孔 探 测 剖 面 和横岗塘坑水库 1 条探槽探测。 2 . 3 . 1深 圳 水 库 钻 孔 探 测 剖 面
对 横 岗一 罗湖 断 裂 隐伏 段 布 设深 圳水 2。 4 地震 活动 反映 的 第 四纪 活 动特 征
散 层为冲积淤泥 、 粉 质粘土层全新统( Q4 ) 断 裂 交 汇处 的地 震 有 5 个。 沿 五 华一 深 圳 断
中粗 砂 层 及 上 更 新 统 ( Q3 ) 冲积砾石 层, 第 裂 分 布 地 震 的频 度和 强 度 较 低 。
四 系松 散 层下 面 是 石 炭 系 下 统 测 水 组 压 碎 岩、 构 造 角砾 岩 、 绿 泥 石化 压 碎 岩 和 变 质 石 3 结论
向 上 错 断 到 了风 化 壳 界 面 。 由 此特 征 可 知 ,
该 断 裂 由一 系 列 平 行 的 断 层组 成 , 走 向 N
北西 段断层上盘 , 以 花 岗 岩 和 强 风 化 千 枚
F P1 5 ) 向 上错 断 到 了 覆盖 层界 面 , 其 余 断 点 糜 棱 岩 为 主 , 其 上 覆 盖坡 积土 , 该 坡 积 土 层
2 0 ( 1 ) : l 1 —2 O.
形成透镜状碎斑 , 糜 棱 岩 之 上 发 现 褐 铁 矿
化 的不 规 则 脉 状 体 , 晚期 发 生 脆 性 变 形 , 断 层 面 叠 加 在 动 热 变 质 带 和 韧 性 剪切 带 上 , 花岗岩逆冲至糜棱岩 带之上。 探 槽 剖 面 图反 映 , 一 层 约3 0 c m厚 的残
英砂岩。 第 四 系覆 盖 土 层 底部 平缓 , 未 见 扰
钻孔及探槽探测鉴定横岗-罗湖断裂活动性
逆 断层 。
风化 残丘 ( 最 高海 拔 高 程 9 0 . 6 m) , 岛 内 地 势 总 体 平 缓, 种 植 有 果 树 。据 附 近 野 外 地 质 考 查 , 探 槽 位 置
( 2 2 。 3 3 1 5 . 2 , 1 1 4 。 1 2 0 8 . 1 ) 附 近没 有 全 新 世 的堆 积
一
该钻 探剖 面东侧 由水 库 大坝下 游 的冲积 盆地 中部 开始 , 往北 西 向伸展 至沙 湾河边 , 钻探 揭露 破碎 带宽 度 超过 8 0 m, 主要 由压 碎 岩 、 绿 泥 石 化 压 碎 岩 和构 造 角 砾岩组 成 , 原岩 为石 炭系 测水组 上段 变质石 英 粉砂 岩 , 破碎最 为强 烈 的地 段 位 于 Z K 6 、 Z K 7 、 Z K 8和 Z K1 0孔
带, 由绿泥石化压碎岩和构造角砾岩组成 , 在剖面上
显示 为 上宽 下 窄 , 上 部宽约 4 0 m, 下部约 2 0 m, 根 据
2 0 0 m~2 5 0 I T I ) 。在 塘 坑水 库 与 牛始 窝 水 库 包 围 之下
在 中间形 成一 个孤 岛 , 面积 约 0 . 2 k m , 岛 内形 成数 个
在 探测 剖面 中可 以看 出 , F 9断 层在 该 地 曾经 历 了 由压碎 一 角砾 岩化 的变形 过程 。由南东往 北西 在 石 炭 系下统 测水组 变质 石英 砂岩 、 绿泥 石化压 碎岩 、 构 造 角
砾岩和压碎岩的上部 , 平缓覆盖着第 四系松散层 , 断裂
上 的主 要标 志 层 全 新 统 ( Q ) 冲积 淤 泥 或 含砂 含 砾 石 淤 泥质 粉质粘 土层 ② 一 2 — 1 、 冲积 中粗砂 层 ② 一 2 — 3 、 上 更新 统 ( Q ) 冲积 砾 石 层 ③ 一 5连 续 分 布 , 粉 质 粘 土 层
存在深厚杂填土和断层的复杂场地对建设项目影响的分析与思考
存在深厚杂填土和断层的复杂场地对建设项目影响的分析与思考发布时间:2021-06-15T15:41:01.177Z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7期作者:周军要[导读] 摘要:通过对深圳市罗湖区某超高层建设项目工程地质条件的阐述,分析了深厚杂填土和断层的工程特性,总结了存在深厚填土和断层的场地对建设项目基坑支护和基础选型方面的有关影响,给出了处理场地内存在深厚填土和断层这种复杂地质的方法和建议,对同类工程项目具有借鉴意义。
深圳市勘察测绘院(集团)有限公司广东深圳 518028摘要:通过对深圳市罗湖区某超高层建设项目工程地质条件的阐述,分析了深厚杂填土和断层的工程特性,总结了存在深厚填土和断层的场地对建设项目基坑支护和基础选型方面的有关影响,给出了处理场地内存在深厚填土和断层这种复杂地质的方法和建议,对同类工程项目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深厚杂填土;断层;基坑支护;基础选型引言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加之土地资源的日趋紧张,建设用地资源枯竭,众多存在各种不良地质作用的场地需要通过工程技术措施改造后满足项目建设,其中在杂填土和断层是较常见的复杂地质情况。
笔者参与了深圳市罗湖区某旧改项目,场地内存在深厚的杂填土和断层,工程地质条件复杂。
在项目建设过程中笔者参与了项目的场地稳定性、基坑支护设计、基础选型三个专题讨论会议,三个专题讨论会都与场地内的杂填土和断层密切相关。
本文通过对具体项目的工程地质条件分析,谈谈存在深厚填土和断层的场地对建设项目影响的分析与思考。
一、项目概况深圳市罗湖区深南东路附近某场地,拟建一栋高度约250m的超高层地标建筑,设计地下5层,地下室埋深约25米。
该项目为“旧改”场地,原有一栋高层建筑附带两层地下室,旧建筑地面以上部分拆除后,部分建筑垃圾堆积于原有建筑的两层地下室内,在对场地进行平整后开展了新建项目的岩土工程详细勘察工作。
2018年6月笔者参与了该场地新建项目的详细阶段的岩土工程勘察,由于建筑设计变更,为满足设计及施工的需要,2018年9又进行岩土工程补充勘察。
深圳市观澜断裂第四纪活动性研究
深圳市观澜断裂第四纪活动性研究马浩明;陈庞龙【期刊名称】《华南地震》【年(卷),期】2009(29)3【摘要】观澜断裂是深圳陆域地区规模最大的北北西向断裂.通过地质地貌调查、联合钻孔探测及地质年代测定等技术方法对观澜断裂的第四纪活动性进行了详细考察与综合研究.结果表明:穿越低丘陵台地地貌区的观澜断裂两侧未见地貌差异或现代构造形变现象;4个典型地质露头和2条钻孔联合剖面显示断裂没有扰动上覆第四系.观澜大布巷钻孔探测剖面还获得了断裂上覆冲洪积砂层底部12.6±2.4 Ka的光释光测年数据:断裂物质主要由碎裂岩、构造角砾岩、硅化岩等组成.可见硅质被膜及半固结岩屑或岩粉状物质;7个断层样品的电子自旋共振测试结果显示断裂的最新活动年龄为距今21.1±2.1万年.结合12条浅层地震测线探测未发现断裂错移第四纪覆盖层底界的事实.得出了观澜断裂最新一次活动发生在中更新世晚期,自晚更新世中期以后没有新的近地表活动的结论.【总页数】8页(P17-24)【作者】马浩明;陈庞龙【作者单位】广东省地震局,广东,广州,510070;广东省地震局,广东,广州,51007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315.242【相关文献】1.深圳市横岗-罗湖断裂第四纪活动性研究 [J], 马浩明;陈庞龙2.怀安盆地北缘断裂中段晚第四纪活动性研究 [J], 陈文彬; 宋毅盛; 李小军; 潘华; 李金臣3.青海达日断裂中段晚第四纪活动性与1947年M734地震地表破裂带再研究 [J], 梁明剑;杨耀;杜方;宫悦;孙玮;赵敏;何强4.上海罗店-周浦隐伏断裂第四纪活动性综合探测与研究 [J], 张浩;施刚;巫虹;邵磊;宋春华;郁飞5.冠县断裂展布及其第四纪活动性研究 [J], 彭远黔;冉志杰;朱坤静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珠三角第四纪海蚀阶地及所反映的新构造运动(终)1
珠江三角洲海蚀遗迹特征及所反映的新构造运动学生:林凌指导老师:张珂教授[论文摘要]珠江三角洲地质条件复杂,海蚀地貌丰富,是研究海平面变化和构造运动的典型地带,具有深远的研究意义。
第四纪是冰期与间冰期交替出现的一个地质单元,表现为高海面和低海面交替出现,海平面波动周期约为十万年,对抬升区而言,每一个高海面对应一个海蚀阶地。
由于构造运动周期远远大于海平面变化周期,在海平面变化周期内考察构造运动,构造运动可近似地看为匀速运动。
本文选取了珠江三角洲的七星岗、东莞、黄阁、小虎山、上、下横档岛等几个地区对海蚀遗迹进行考察和研究,根据海蚀阶地与构造运动的关系,计算珠江三角洲不同位置的构造运动速率,其中珠江三角洲0-400 ka B.P.以来,先有较强的构造抬升,在大约100 ka B.P.时开始下沉——在珠江口东部的东莞路东,抬升速率约为0.055mm/a,无下沉;在广州七星岗地区,抬升速率约为0.16mm/a, 0-100 ka B.P.以来的下沉速率约为0.05mm/a;在木船洲地区,抬升速率约为0.095mm/a,0-30 ka B.P.以来下沉速率为0.023mm/a;暗示珠江三角洲的东北的化龙—黄阁断裂的活动性较强。
[关键词]:珠江三角洲,海平面变化,海蚀阶地,构造抬升,构造下沉Marine Relics and their implications for NeotectonicMovement in the Pearl River DeltaStudent: Lin LingSupervisor: Prof. Zhang KeAbstractMarine terraces, tidal notches and sediments occur widely in the Pearl River Delta, which is a typical region for the study of sea level change and tectonic movement. Up to three marine terraces were discovered, that have elevations reaching up to 45 m above mean sea level, and marine notches occur up to 11 m.During Quaternary, glacial age and interglacial stage alternate. The periods of the glacial-interglacial were about 100 ka. Because the period of the tectonic movement was long, compared with the sea level change, the rate of tectonic uplifting was even approximately.The goal of this paper is to investigate the application of the marine terrace data on the Pearl River Delta in order to assess to the recent tectonic history of the coastal areas. Chronology of morphologies and the deposits was obtained mainly by comparison with the Quaternary sea level derived from the oxygen isotope curve. Using the morphological features of the Last Interglacial Maximum (MIS5) as a marker, average coastal uplift rates can be found range from 0.055 mm/a to 0.16 mm/a, implying that the fault, located at west boundary of the Pearl River mouth, is very active.Key words: Pearl River Delta, Marine Isotope Stage, sea level change, marine terrace, uplift rate目录[论文摘要] (I)ABSTRACT................................................................................................................ I I 目录........................................................................................................................ I II 1绪论 (1)2珠江三角洲自然地理概述与区域地质地貌背景 (3)2.1珠江三角洲自然地理位置 (3)2.2珠江三角洲的地貌概况 (3)2.3珠江三角洲的区域构造背景 (5)2.3.1珠江三角洲基岩 (5)2.3.2珠江三角洲第四纪分层 (5)2.3.3珠江三角洲断裂分布 (7)2.4珠江三角洲的新构造运动 (11)2.5全新世最高海面问题 (11)3基本原理、方法和工作 (12)3.1基本原理 (12)3.1.1第四纪气候变化及海平面变化 (12)3.1.2珠江三角洲地区沉积旋回和海蚀阶地的年龄分析 (16)3.2测量与计算方法 (19)3.3海蚀阶地基本特征、分级、对应的时代及构造抬升速率分析 (20)3.3.1海蚀阶地特征 (20)3.3.2东莞路东村海蚀遗迹 (22)3.3.3上、下横档岛与大虎山海蚀遗迹 (23)3.3.4广州七星岗与黄阁小虎山海蚀遗迹 (24)3.3.5台山木船洲海蚀遗迹 (26)3.3.6区域海蚀遗迹对比与统计 (27)3.4讨论 (29)4结论 (31)参考文献 (32)致谢 (33)1绪论珠江三角洲地区位于南海北部,新构造运动明显,海平面变化频繁,是海陆相互作用的典型地区,构造运动与第四纪海平面变化以及两者的叠加无不影响着该区海陆变迁和环境变化,其研究的理论意义十分显著。
深圳市第四纪地层综合剖面的建立
类 型
, 类是 冲海积 相 的近海 平 原 沉积 , 一 类是 一 另
冲洪积 相 的 山问盆地 沉 积 。本 次第 四纪地 层研 究 的 主
双韵律性不大明显 , 见深圳水库 D 2深圳市第 四纪地 Z
层柱 状 图。
2 2 生物 地层 .
一
要 目的是为五华——深圳大断裂活动性判断提供基础
别从岩石地层 、 生物地层 、 气候地层 、 年代地层综合研
究 深圳 地 区第 四纪 地层 的 时代 和划分 。
2 1 岩 石 地层 .
中图分类 号 :5 4 6 P 3 .3
文 献标 识 码 : A
深 圳 市 第 四纪 地 层综 合剖 面 的 建 立
徐俊 , 肖兵 余成华 张桂香 蒋鹏 邓文龙 陈庞龙 , , , , ,
( .深圳市勘察研究院有限公司 , 1 广东 深圳 摘 508 ; 2 10 6 .广东省地震局 , 广东 广州 50 7 ) 100 要: 通过沿深圳主干 断裂分布的 4个控制性 钻孔探 测 , 结合大量 资料 的综合研 究, 岩石地层 、 从 生物地层 、 气候地
举禾嶂一横岗~罗湖断裂 。 清风岭~蝗 , -  ̄ 1断裂 … , z 3 E 炮台山一横岗头断裂 , R 黄背岭断裂 一 E 深期 水库一 『 s 深圳海关断裂 Rt 莲塘断裂北支 . : 莲塘断裂南支 口 日 标区范围 祸j断裂 艋嘲断裂缀 F 蕊城一观澜断裂 ( _ = I _ i 东支 ) 温墉一观澜断裂 ( 萌支) 正坑水库断裂
个, 硅藻样 l , 0个 波速 4 孔测 点 7 个 9个 , 电阻率 4个
孔 1 1 测点 。 0 个
新统 , 下面 一个 沉 积 韵 律 为 上 更新 统 。D 3孔 岩 性 和 Z
第四纪断裂
24 30~40°/SE,NW∠60~70° Q4 正断
8 北石城—河防口断裂 北石城、梨树沟、北白岩
51 20~50°/SE∠30~50°
Q2 正断
庙城、北七家、芦井、大灰厂、,
9 黄庄—高丽营隐伏断裂
131 20~50°/SE∠55~75°
晓幼营、磁家务
Q3 正断
10 前门—良乡隐伏断裂 孙河、前门、良乡、马坊
位于京西北的延怀盆岭区,全新世活动断层比较发育,在这些盆地边缘断裂 带,多处发现古地震的地质遗迹,包括断错地貌面的断层陡坎、坎前陷落带、地 裂缝、充填楔、构造楔、崩积楔、液化喷沙等古地震标志。根据对第四纪松散地 层测年资料,可约束对古地震发生的时间的了解。京西北盆—岭区发现有多条全 新世活断层的古地震遗迹。图 2.2.3 是怀柔盆地北缘断裂的沈庄北探槽剖面。
活动 活动 时代 性质
1 怀涿盆地北缘断裂
杏林堡、黄土窑、沈庄、长疃 55.5 50°/SE∠50~75°
Q4 正断
2 延矾盆地北缘断裂
营盆、黄柏寺、狼山、黑山寺 102 20~85°/SE∠50~80°
Q4 正断
3 蔚广盆地南缘断裂
大堡、松枝口、西张、黑土洼 115 50~70°/NW∠55~70°
的关系,在平均同震位移大体相同的情形下,强震原地平均重现间隔与平均活动 速率呈反比,即当一条活动断裂带的活动速率较低时,发生在该断裂带的强震原 地重现间隔将较长,反之,则较短。该公式表现为:
RX=D/(S - C)
公式中,R X 代表单条活动断裂带地震原地重现间隔,D 代表该断裂带发生强震时 的同震位移,S 代表断裂带的长期的活动速率,C 代表断裂带的蠕滑速率。该公 式展示了活动断裂带的活动速率与该断裂带强震重复间隔的关系。
深圳市活断层探测与地震危险性评价
深圳市活断层探测与地震危险性评价徐俊;余成华;汤德刚;张桂香;肖兵;蒋鹏;陈庞龙【摘要】Based on the Previous research results,through the field seismic geology survey on the surface outcrop section of the target faults,and shallow seismic reflection exploration、drilling exploration crossing faults、trenching,and electromagnetic wave CT exploration of concealed faults,the spatial position and the Quaternary activity of target faults in Shenzhen City are identified,the distribution map of main faults in target zone is drafted.In addition,based on the regional tectonic background,the target faults' overall level of earthquake intensity is analyzed,and upper limit magnitude of the faults is educed,Then,the maximum magnitude of earthquakes in Shenzhen is evaluated with the Warehousing-Miyake empirical relationship and the tectonics analogy method.Finally,the seismic hazard of the target faults in Shenzhen is assessed comprehensively according to the methods above-mentioned.the risk evaluation map of target faults is drafted in this paper.%在前人的研究成果基础上,通过对深圳市目标断层地表出露段开展野外地震地质调查,对隐伏段进行浅层地震反射探测、跨断层钻孔探测、槽探、电磁波CT探测,查明了目标断层的空间位置,确定了其第四纪活动性,作出了目标区主要断层分布图。
广西地质构造稳定性分析与评价_张继淹.
〔收稿日期〕2002-03-04〔作者简介〕张继淹(1938-),男,1962年毕业于成都地质学院,主要从事区域地质调查及管理工作,优秀高级工程师。
现已退休。
广西地质构造稳定性分析与评价张继淹(广西区域地质调查研究院,广西桂林 541003)〔摘 要〕文章简述了广西现代地貌、活动断裂、活动盆地特征及地震活动概况,将广西地质构造稳定程度划分为稳定、较稳定、较活动3个一级区和相应的10个二级带,提出今后可能发生5~6级地震的危险地区。
〔关键词〕活动构造;地震;构造稳定性〔中图分类号〕P 31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7861(2002)03-0001-7广西地壳是否稳定?今后是否会发生含7级以上破坏性极大的地震?一直是人们关注的问题,也是重大工程建设项目须慎重考虑的问题。
近年来,笔者在承担新一轮地质大调查《广西国土资源遥感综合调查》项目第8个课题《广西地质构造遥感综合调查及区域稳定性评价》时,根据遥感解译成果及各种成果资料,对广西新构造时期的构造稳定性进行了综合分析研究,划分了不同的稳定区和稳定带,编制了相应的成果图件和报告。
现将主要认识及成果撰写成文,供有关部门和人员参考。
1 活动性构造基本特征第三纪以来(距今70Ma 以来)仍在活动着的地质构造称为活动性构造或新构造。
活动性构造总是通过现代地形地貌、活动断裂、活动盆地、地震活动、地壳形变、温热泉、古地温、崩塌滑坡、海平面升降等表现出来,认真分析它们的活动情况和规律,对查明地质构造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
1.1 现代地貌反映的新构造特征广西位于云贵高原至东南沿海山地丘陵的过渡地区,是中国东南部大陆边缘活动带的西南端,特点是四周高、中间低平呈盆地形态,热带岩溶峰林广布,山地多平原少,起伏不平。
此种地貌轮廓与新构造运动关系极为密切:①不同方向断裂的继承性活动,促使其间地块发生差异性断块升降,形成越城岭、大瑶山、大容山—六万大山、十万大山、凤凰山、都阳山等众多断块山系及其间的断陷盆地或谷地,形成一系列隆、陷相间排列的现代地貌景观。
广东省区域地质构造简介之一——断裂特征介绍
广东省区域地质构造简介之一——断裂特征介绍2010年第3期张修杰广东省区域地质构造简介之一——断裂特征介绍总第139期广东省区域地质构造简介之一——断裂特征介绍张修杰(广东省公路勘察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广州510507)摘要:本文对广东省区域地质构造,特别是断裂特征做了一个简单的归纳介绍,旨在让广大工程地质工作者能对广东省区域地质构造情况有一个总体的认识和了解.关键词:地质构造;断裂特征;简介1区域地质构造概况广东省地质构造属华南活化地台的一部分,地壳活动频繁而强烈.广东省地质构造发展的基本特征是构造运动具有多旋回,多期性,各次构造运动形式各不相同,构成一幅错综复杂的构造图象.广东省自震旦纪以来的地质构造发展一般可分为三个阶段,即地槽发展阶段,准地台发展阶段和大陆边缘活动带阶段;四个构造旋回,即加里东旋回,海西一印支旋回,燕山旋回和喜马拉雅旋回;五个构造运动,即加里东构造运动,海西构造运动,印支构造运动,燕山构造运动和喜马拉雅构造运动,各次运动的持续时间和激烈程度都不尽相同.地槽发展阶段的构造旋回为加里东旋回,包括震旦纪,寒武纪,奥陶纪和志留纪,属早古生代.此时广东地区基本上是汪洋一片,接受以浅海相为主的碎屑沉积,隐约显示的水下隆起带及沉降带构成广东省最古老的构造格架,总体构造方向为北东或北东东,为后期发展阶段中广东构造轮廓的变迁奠定了一定基础.志留纪末发生了强大的加里东运动,其表现以褶皱作用为主, 使区内地层强烈挤压,形成紧密线型褶皱和逆掩断层,岩层普遍变质,局部有中酸性岩浆岩侵人和混合岩化作用,主应力方向主要为北北西方向.加东里运动形成了一系列北东,北东东和东西向展布的褶皱构造骨架,地壳上升,海水退出, 结束了地槽发育历史.准地台发展阶段的构造旋回是海西一印支旋回,包括从泥盆纪至中三叠世,属晚古生代和中生代早期.晚古生代构造运动比较平缓,虽然发生过多次海进,但很少有剧烈的地壳变动,海西运动对广东影响不明显.中三叠世后发生了规模宏大的印支运动,它是继加里东运动之后的一次重大构造变革运动,使晚古生代地层形成过渡型褶皱和一系列同向的冲断层,该期运动的构造方位多变,主要形成北北东方向的褶断带,早古生代构造也经受了进一步改造,至此,基本上形成了广东地质构造雏型.大陆边缘活动阶段的构造旋回是燕山旋回和喜马拉雅旋回,包括从晚三叠世至今.该期发生了二次大的构造运动:燕山运动和喜马拉雅运动.燕山运动是在基底形成以后影响最深远,最广泛,活动最强烈的一次构造运动,目前,广东省的构造轮廓和地貌轮廓都是此次运动奠定的. 它的主要特点是大幅度的断裂活动,多期次岩浆活动和频繁的沉积间断.燕山运动使晚三叠世至早第三纪的地层发生了不同程度的褶皱,断裂活动加剧,形成北北东向冲断层,断裂带长可达数百至上千千米,动力变质带宽达数千米.广东省深大断裂如吴川一四会,恩平一新丰,莲花山断裂,河源断裂等均由该运动形成.新生代的喜马拉雅运动是燕山运动的继承和发展,其特点是不均衡断块运动.受北东及东西向断裂的共同?31?2010年第3期广东公路勘察设计总第139期影响,雷州,琼北断陷急剧发展,终于使海域陷落导致海南岛从此与大陆分离.挽近时期,构造运动仍有明显表现,广东大陆架存在下沉的趋势, 而大陆则山脉耸峙,沿海地区发生多次升降运动,造成了广东省复杂的海岸地貌,表明广东省地壳升降运动在继续发展.频繁的地震,尤其是集中于南澳,河源,吴川一四会,恩平一新丰断裂带及雷琼东西向构造带上常见的多发性强震亦表明广东省地壳仍在活动之中.广东地质构造在时间和空间上均参差出现,组成了一幅颇为复杂的构造图象.一般来说,地质演变阶段不同其特征亦各异:地槽发展阶段, 以紧密线型褶皱为特征,断裂虽发育但居次要地位;准地台阶段,以形成过渡型褶皱为特征,许多地区褶皱与断裂同等发育;大陆边缘活动带阶段,以强烈的块断作用为特征,断裂特别发育,褶皱作用较弱.2断裂特征广东经历了多次剧烈的地壳运动,形成了一系列规模不等,方向不一,性质不同的断裂.这些断裂,尤其是深大断裂与表层和深部物质的位移有密切关系,对广东地质构造的发展起了明显的控制作用,其分布见"图1广东深大断裂示意图".下面将广东省公路工程建设中常遇到的深大断裂特征按方位进行简单介绍.探断裂.0一昊川一四会深断裂带I@一愚平一新丰探断裂带,@一河源深断裂带'④一莲花山探断裂带I@一栅安一瞢宁踩断裂带?@一汕头一惠来深断裂带,⑦一南决踩断裂带,@一拂冈一事良深断裂偌,@一高甍一惠来琢断裂骨10一琼州海峡深断裂带.大断裂t(1)郴县一怀集大断裂l(2)罗定-悦城大断裂I(3)置于弧形大断裂I(4)信宜一糜江大断裂I(5)潭爷大断裂,(6)紫金-博罗大断裂,(7)九峰大断裂I(e)贵求大断裂?(9)邀攫大断裂l(to)芏五一文教大断裂l<lD昌江-璩海大断裂I(12)尖蜂岭一大吊罗大断裂I(13)九所一菠水大断裂j(14)饶平?大埔大断裂I(15)河篓一惠来大断裂,(16)三堋一西槐山大断蓥}图1广东深大断裂示意图2.1东西方向断裂(1)佛冈一丰良断裂带:位于北纬23.3O一24.10之间,局部地段扩散到24.20.主体分布于怀集,佛冈,河源,五华,丰顺,潮安一线,广东?32?境内断续延伸约6OOkm,宽约20—70km.主要由东西走向的冲断裂,潜伏基底断裂以及燕山期侵人体,火山岩盆地和隆起所组成,常伴有北西,北东和南北方向的扭张性裂隙作为它的配套构2010年第3期张修杰广东省区域地质构造简介之一——断裂特征介绍总第139期造.它实际上是横亘广东中部的一条构造岩浆活动带,主要由两条近平行延伸的佛冈一丰良断裂和清远一安流潜伏基底断裂组成,整体上走向近东西,以倾向北为主,主要为压性,可能形成于加里东运动时期,后继续活动,以燕山期活动时为最强烈.该断裂带多被后期断裂切割呈断续状,在广东省大致可分为东段,中段和西段,以东段最为发育,各段内由大小不同的断裂组成.沿着佛冈一丰良断裂带热泉密集,约有30个热泉和2个热矿田分布.该断裂带与北东向断裂带交按部位,常有小震群和高温热泉相伴生,显示了挽近时期的活动性.(2)高要一惠来断裂带:该带位于北纬22.40一23.l0之间,分布于罗定,高要,广州,惠阳,海丰,惠来一线,往东插入台湾浅滩.断裂带由东西走向的冲断裂,潜伏基底断裂组成,长800km余,宽10—50km,倾向多变,倾角40.一80..断裂带分别被吴川一四会,河源,莲花山断裂所分割而出露不连续,分为东段,中段和西段三段.东段:在惠阳一海丰一惠来一线,长达200km,扩散宽达50km.总的来说,该段强度较弱,分布比较零星,形迹比较短促;中段:被夹持于吴川一四会和河源断裂带之间,沿断裂广泛发育拼压破碎,硅化,糜棱岩化带.广州瘦狗岭处见其切割了上白垩统,震旦系和花岗岩,倾向南, 为正断层;西段:位于吴川一四会以西的罗定,信宜等地,该段强度较弱,由多条断裂组成.高要一惠来断裂带可能在加里东时期产生,形成于印支运动时期,在燕山运动期间活动更为强烈. 历史上破坏性地震在该带较集中,其中东段地震较强,西段较弱.该断裂是全新世以来还在活动的断裂.2.2南北方向断裂广东省南北方向断裂不发育,规模较小,多分布于东西向佛冈一丰良断裂带以北,从区域上说,它们是湘,赣,闽三省相同构造向南延伸的继续,大致可分为六个带,其中连阳一新兴断裂带比较显着,规模相对较大.该断裂带位于东经l12.15,自湘南嘉禾,临武至粤西北三连一带,是该构造强烈发育段,向南穿越吊藤岭,广宁古水, 高要乐城,新兴中和一带,止于恩平横陂附近,省内断续长约350km,走向近南北,多倾向东,局部倾向西,倾角从3O度至80度不等.性质多为压性,局部兼有扭性,可能发生于加里东运动期,形成于印支运动期.2.3北东方向断裂(1)汕头一惠来裂带:北起于福建泉州,漳浦一线人广东境内,经饶平,汕头,惠来一线,于陆丰甲子镇潜入南海.广东陆地部分长150km,宽数千米,整体呈45.一50.方向延伸.东北段大部为第四系覆盖,断裂形迹断续出露,沿断裂带广泛发育有动力变质现象;西南段在潮阳,惠来一带,断裂形迹连续性较好,穿行于花岗岩之中,发育动力变质带,常见压碎,糜棱岩化花岗岩.惠来至碣石一带的海岸线及滨海第四系沉积均与断裂带走向平行,对海岸地貌有控制作用.该断裂带形成于燕山运动第三幕,控制了燕山期岩体的分布.温泉沿断裂带呈线状排列.该带在历史上重复发生过多次破坏性地震,说明该带仍在活动.(2)潮安一普宁断裂带:北自福建人广东境内,经饶平,潮安,普宁,陆丰一带,自汕尾入南海.广东境内陆地部分长达210km,以潮安一普宁断裂为主断裂,两侧分布有一系列的平行断裂束,总体走向北东45.一50.,断裂带穿行于上三叠一下侏罗统砂页岩,上侏罗统火山岩及燕山三,四期花岗岩之中,倾角50.一80..断面沿走向及倾向均呈舒缓波状,断裂性质为压扭性,该断裂带形成于燕山运动第三幕,表现为多期的岩浆侵人.温泉沿断裂带呈线状排列.沿该带在三饶,潮安,普宁,揭阳段,历史上均发生过破坏地震,说明该带仍在活动.(3)莲花山断裂带:北东端自福建华安进人广东省,经大埔,顺延莲花山脉至海丰,惠东,宝安,分别于大亚湾,深圳湾人南海,复又于万山群岛,高拦列岛附近出现.广东境内延长约?33?2010年第3期广东公路勘察设计总第139期500km,宽20—40km,局部可达60km.莲花山断裂带是广东主要断裂带之一,具有多旋回活动的基本特征.该断裂带是一条强烈的挤压破碎带, 由120多条断裂所组成.根据它们的产出部位可分为东,西两断裂束.东断裂束统称为大浦一海丰断裂,分布于莲花山东南侧,由河婆一河田一汤湖,梅陇等l3条主干断裂组成,走向4O. 一5O.,倾向南东,倾角40.一70.;西断裂束统称为五华一深圳断裂,分布于莲花山西侧,由白宫一羊石脑,五华一深圳等l4条主干断裂组成, 走向30.一50.,倾向北西,倾角4O.一85..上述两断裂柬在平面上,象两条平行的铁轨呈北东一南西向伸驰不辍,东北段方位偏北.断裂性质为压扭性,推测起源于加里东运动,形成于燕山运动时期.挽近时期活动强烈,大埔,丰顺,海丰一带,历史上常发生破坏性地震,近期仍有地震发生,因而是广东省着名的活动性断裂.(4)紫金一博罗断裂带:位于五华,紫金,博罗,东莞一带,推测斜贯珠江口至台山广海湾入南海.整体上呈北东5O.一6O.方向延伸,陆地上长约360km,由紫金一博罗断裂和樟木头断裂组成,单条长在200km以上,主要倾向南东,倾角4O.一80.,局部陡立或向北西倾斜.它控制了燕山期花岗岩体的分布,复又切割了它们.地层普遍发育糜棱岩化,角砾岩化,片理化.北段金鸡组,桥源组,漳平组,高基坪群与燕山三期花岗岩常呈断层接触.南西段构造形迹比较微弱.断裂性质为压扭性,形成于喜马拉雅运动期间.兴宁一博罗一线出露温泉4个,地震活动频繁,但强度均很低,断裂带有一定活动性.(5)河源断裂带:位于兴宁,罗岗,龙川,河源至博罗湖镇一带,长230km,宽20—30km.由灯塔一客家水断裂,人字石断裂,河源一龙川断裂等组成,断裂多呈平行雁列相随.总体走向北东,局部呈北北东和北东东向,呈"S"形弯曲,断面主要倾向南东,倾角低缓者多为30.一5O.,也有陡倾者呈70.一80..沿断裂带见强大硅化构造岩带.形成于印支期,沿线温泉发育,地震活?34?动频繁且强度较大,河源新丰江处是广东省三大地震中心之一.(6)恩平一新丰断裂带:该断裂带为恩平一苍城,鹤城一金鸡,广州一从化和连平一新丰诸断裂的总称.断裂带所经地段,挤压破碎广泛发育花岗岩,主要为糜棱岩化或压碎花岗岩.总体走向4O.,呈舒缓波状延伸,广东境内长约450km,宽5—20km.该断裂带一般分为三段,东北段的连平一新丰一带,由青云山,增城,独石山断裂组成,断面绞扭,倾向不定,倾角5O.一6O.. 中段由从化神岗,广从断裂组成,倾向北西,倾角4O.一60..西南段由海陵一恩平一苍城,鹤城一金鸡,均安断裂组成,平面上该组断裂在鹤城一带收敛,在海陵岛一带撒开呈喇叭状.恩平一新丰断裂带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史,可能形成于加里东运动时期,海西和印支运动均有活动,燕山运动期间活动更加频繁.出露温泉l7处,最高温度达83.,着名的从化温泉位于此带.该带地震活动频繁且震级高,由北向南地震由弱到强.据历史记载,该带震中烈度大于六级的地震有4次,如1969年7月26日阳江6.3级地震即属此带,近年来珠江三角洲,台山广海地区小震活动频繁.阳江是广东省三大地震中心之一.(7)吴川一四会断裂带:该断裂是一条斜贯广东省中,西,北部的挤压破碎带.在广东境内全长超过800km,宽15—20km.总体呈2O.一4O.方向延伸.断裂带自吴川向东北经阳春,云浮,四会,广宁插入于英德犀牛一带,与仁化一英德断裂会合,在韶关附近分为两支:一支沿南雄盆地与江西大余一兴国—南城断裂相接,另一支往北插入江西遂川,沿赣江断裂北行与郯城一庐江断裂带相连.西南段也明显分为两支,其中一支进人吴川1后,潜伏于雷琼断陷之下,在海康乌石港附近插入北部湾,另一支沿阳江织簧断裂下海而进入大竹洲岛.据历史记载和不完全统计,断裂带经过的地段及其邻侧发生过Ms>4.75级强震8次,3—4.75级有感地震86次.地震活动有从北向南逐渐增强的趋势.断裂带中出露温2010年第3期张修杰广东省区域地质构造简介之一——断裂特征介绍总第139期泉3O多处,温度变化在23—81oC之间,温度和数量一般东北段偏低,偏少,西南段普遍偏高.该断裂是活动性断裂.(8)罗定一悦城断裂带:位于高要,德庆,云浮,罗定一带,西南段进入广西岑溪,广东境内延长约160kin,由一系列走向北东的压剪性断裂组成.主干断裂见于罗定盆地西北侧,主要有禄步,六都,大湾,涌坑断裂,东南侧有尖岗顶断裂, 单条长在20km以上,有的超过lOOkm,一般倾向北西,倾角较陡.该断裂在空间上连续性较好,卫星照片和航空照片上都有明显的信息显示,断裂东北段被吴川一四会深断裂带裁成数段.主干断裂控制了晚古生代罗定盆地北部边界.它的雏形始于加里东运动,印支,燕山,喜马拉雅运动都有表现.沿断裂带地震活动较少,只是在罗定往悦城方向有小地震分布,可定为活动断裂.(9)郴州一怀集断裂带:位于粤西北区的怀集,阳山,连县及粤北区的乐昌一带,南人广西苍梧,岑溪,北进湖南茶陵,郴州,广东省全长300km.该断裂由两组平行断裂束组成,中间夹持晚古生代的过渡型褶皱,并有中,新生代红色构造盆地,总体走向2O.一25.,西南段偏转为35. 一45..西断裂束一般倾向北西,东断裂束一般倾向南东,呈叠瓦状逆冲断层出现.该断裂带历史上很少发生破坏性地震,但小地震不断,具有一定活动性.2.4北西方向断裂北西向断裂是一组现代活动性很强的断裂,主要发育于沿海地区,按一定的间距排列,规模较北东方向断裂小,形成时间较晚,一般均切割了其它方向断裂,多以压性,压扭性为主.(1)饶平一大埔大断裂:又名黄岗河断裂,北起蕉岭,大埔,经饶平,西澳人海.广东境内长150km,走向320.,倾向近直立.主要由双溪,帽山,嶂溪,竹笈等断裂组成,它们穿行于晚三叠世一白垩纪地层中,沿断裂带发育压碎岩,片理, 劈理等,线性构造明显.断裂早期有顺钟向扭动,晚期有反钟向扭动的特征.地震活动多集中在断裂带两端,1918年南澳7.3级地震可能说明其为发震构造,晚更新世仍有活动,具有较新的活动性.(2)韩江大断裂:该断裂沿韩江经潮州,樟林人南海,由韩江断裂和古巷一澄海断裂组成.广东陆地长约90km,呈北西320.方向延伸,倾向北西.地震活动沿断裂呈带状分布,破坏性地震发生在主干断裂上,1067年潮州发生6.75级地震, 说明该断裂是一条活动性较强断裂.(3)榕江大断裂:该断裂北起丰顺县北斗,经汤坑,新亨,榕城,沿榕江,牛田洋,濠江人海.走向北西320.,倾向不稳定,倾向北东或南西,倾角7O.一8O.,长约lOOkm,宽约200m,由多条断裂组成,线性构造清晰,属正断层,步盘下降约lOm,根据水准测量结果,1976年一1986年最大为1.4 mm/y,平均为0.86mm/y,上盘相对下降,下盘相对上升.沿断裂带有一定地震分布,地震震级断续,大小均有,如1895年在揭阳发生6级地震, 1995年11月12日在此北端丰顺发生了4.7级地震,说明该断裂有较大活动性.(4)普宁大断裂:该断裂又名练江断裂,北起于普宁石圩一带,经流沙往南沿大南山东侧至田心人海.总体走向290.,倾向北东,倾角70.一80.,断续延伸约70kin.断裂两侧地貌反差强烈,西侧为高程300—600m的大南山低山丘陵区,发育四级夷平面;东侧为宽广的练江平原.山前可见多处断层三角面,沿断裂带洪积扇,跌水,温泉时有分布.地震活动水平较低,无破坏性地震,仅有2—4级地震零星分布.可见断裂略有活动性,但活动程度不高.(5)惠来大断裂:沿惠来的峡岭,隆江一带发育,由鸭池肚,船埔头,大坪,华山等十多条断裂组成,往西北可能延人河源,连平一带,断续延长200km,总体走向320.,倾向北东,倾角65..穿行于不同时代的地居中并控制了燕山期花岗岩, 火山岩的发育,复又切割了它们,断裂中挤压破碎,糜棱岩化,片理化,绿泥石化,云英岩化,叶腊石化发育,大断裂水平错位比较明显,多作反钟?35?2010年第3期广东公路勘察设计总第139期向滑移.早期具张剪性,晚期具压剪性特征.地震活动水平较低,历史上无破坏性地震,1970年以来仅有2—3级地震沿断裂零星分布.可见断裂略有活动性,但活动程度不高.(6)珠江口断裂:又称文冲一狮子洋断裂或文冲一威远断裂,它自文冲沿狮子洋,过威远,直到深圳湾而达珠江口.断裂走向335.,倾向南西,倾角8O.,延伸近lOOkm.在广州石化厂附近见断裂带出露,以硅化岩为主,次为碎裂岩和硅化角砾岩,宽20余米.在虎门大桥桥址区见该断裂.沿断裂带地震活动水平很低,历史上无破坏性地震记载,仅有3次4级左右地震沿断裂带分布,近年来在深圳蛇口地区,大屿山以南海域发生多次呈北西向排列的地震,表明该断裂有一定的活动性.(7)白坭一沙湾大断裂:又称炭步一大沥断裂,北起花都白坭,向南东经南海官窑,松岗,陈村至番禺沙湾,沿蕉门出伶仃洋,长约lOOkm,走向北西330.,推测倾向南西,倾角大于50.,南西盘下降,北东盘上升,表现为正断层.沿该断裂?36-带历史上发生过多次地震,一般震级不大,最大的为1683年的5级地震,其次1997年在三水发生的3.7,4.4级地震,说明该带具有一定的活动性.(8)西江大断裂:该断裂是控制珠江三角洲盆地西缘的区域性断裂.它基本上沿西江河谷延伸,大部分被水系或第四系覆盖,全长约150km,整体走向北西310.一330.,倾向北东,倾角大于45.,由多条平行断裂组成,呈斜列式排列.断裂主要由硅化,片理化,糜棱岩化压碎岩,角砾岩等组成.它大体上可分为东,西两支.东支主干从磨力门往北经江门外海延至南海九江附近,通过九江大桥桥址处,在西江河道发现其形迹.破碎带宽约40—50m,倾角较陡,达6O.一80..西支断裂情况亦基本相似,西江中游金马大桥桥址处西端发现其形迹.沿该断裂,地震成带状分布,最大震级5级,破坏性地震分布在西江断裂南北两段,如南段1905年在磨刀门发生5 级地震,北段于1445年在四会附近发生4.75级地震.表明该断裂是一条中度的活动断裂.。
《深圳地质》-地质构造-断裂带-文字全电子版
《深圳地质》→地质构造→褶皱与断裂带一、褶皱构造市内的褶皱构造由于受断裂构造的破坏,花岗岩体的吞噬、火山喷发和自中生代以来的地层覆盖,显得支离破碎、残缺不全。
主要有:发育于泥盆—石炭系中的北东向排牙山背斜、钓神山向斜、横岗—坪山背斜、龙岗向斜、草塘背斜,以及发育于上三叠统至下侏罗统的东西向横沥向斜。
(一)北东向褶皱1.排牙山背斜背斜核部出露在龙岗王母圩以东排牙山一线,轴向呈北东50°~70°舒缓波状延展,长约11km,其影响宽度5km。
核部由中泥盆统鼎湖山群长石石英砂岩组成,两翼由上泥盆统双头群粉砂岩、石英砂岩、砂砾岩,下石炭统大湖组含砾石英细砂岩、粉砂岩夹砂质页岩等组成,其中南东翼地层倾向南东150°,倾角60°,北西翼地层倾向北西330°~340°,倾角30°~40°。
根据剖面形态分析,为—转折端圆滑开阔的背斜构造。
该背斜所卷入的地层为上泥盆统和下石炭统,同时又被晚侏罗世—早白垩世花岗岩体吞噬,其形成于晚侏罗世以前,可能为印支期构造运动的产物。
2.钓神山向斜向斜核部出露在龙岗王母圩北西2km的径心背—钓神山一线,轴向呈北东50°~70°舒缓波状延展,长约5.5km,其影响宽度2km。
核部由上泥盆统双头群上亚群粗砂岩、砂砾岩组成,两翼由双头群下亚群长石石英砂岩等组成。
其中北西翼地层倾向南东130°~170°,倾角55°,南东翼地层倾向北西330°~340°,倾角45°~50°。
该向斜的北西翼见产状相背或相向的次级小褶皱,其轴向基本与向斜轴一致。
向斜的两翼岩层倾角大致相等,因此可能为—轴面产状近于直立的开阔性的对称型向斜。
南端因受断裂影响而出现岩层局部倒转现象。
该向斜所卷入的地层为中泥盆统和上泥盆统,同时又被晚侏罗世和早白垩世花岗岩体吞噬,其形成于晚侏罗世以前,可能为印支期构造运动的产物。
断裂活动性及地质灾害效应分析——以深圳市罗湖区F8断裂为例
断裂活动性及地质灾害效应分析——以深圳市罗湖区F8断裂
为例
朱江皇;蒋方媛
【期刊名称】《安全与环境工程》
【年(卷),期】2008(015)001
【摘要】通过断层泥中石英的热释光年龄测试、研究区的地震历史资料分析、断裂的位移监测数据分析等手段对深圳市罗湖区F8断裂的现今活动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该断裂的活动性介于微弱全新活动断裂与中等全新活动断裂之间;F8断裂的活动速率与地裂缝的位移量在近期内呈相似的变化趋势,则表明地裂缝的形成与发展过程受到F8断裂控制.利用GM(1,1)模型对地裂缝位移量的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预测结果指示其位移量在今后一段时间内将继续增大,因此,应加强区内的主要建筑物与地面的变形监测,并避免在F8断裂的展布区内兴建大型的工程建筑,为区内的建筑物安全提供保障.
【总页数】5页(P33-37)
【作者】朱江皇;蒋方媛
【作者单位】建设综合勘察研究设计院深圳研究院,深圳,518057;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环境学院,武汉,43007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X43
【相关文献】
1.浑河断裂带(抚顺段)近期活动性与地质灾害的关系 [J], 王声喜;张庆义;王卓;赵永利;刘宝华
2.元谋断裂带晚第四纪活动性与地震地质灾害的关系 [J], 卢海峰
3.秦岭北缘断裂带活动性对地质灾害影响研究 [J], 白相东
4.分形理论在断裂工程活动性评价中的应用——以鄂西恩施、建始断裂为例 [J], 汪华斌;吴树仁;吕贻峰
5.高密度电法探测第四纪玄武岩覆盖区断裂及其活动性分析——以鸭绿江断裂带抚松段西支断裂为例 [J], 李嘉瑞;马秀敏;姜自忠;王磊;庞博;杨程博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珠江三角洲地区活动断裂探查方法浅析
珠江三角洲地区活动断裂探查方法浅析黄孝波;孙社良;屈尚侠【摘要】活动断裂是指晚第四纪以来活动过的断裂,它威胁到人类生命财产安全.该文通过文献调研,结合珠江三角洲基底断裂探查研究项目的实际工作,介绍了地面地质调查、浅层地震、断层气测量、钻探及连孔剖面、断裂物质测年、历史地震分析等活动断裂探查方法,以及这些方法的优缺点,并指出了目前活动断裂探查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建议.【期刊名称】《山东国土资源》【年(卷),期】2019(035)009【总页数】5页(P36-40)【关键词】活动断裂;探查方法;珠江三角洲【作者】黄孝波;孙社良;屈尚侠【作者单位】广东省地质调查院,广东广州 510080;广东省地质调查院,广东广州510080;广州市地质调查院,广东广州 51044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315.6珠江三角洲地区是广东省经济中心、科技中心,20世纪30年代开始,吴尚时等[1-8]提出珠江三角洲这一概念之后,经过几十年的调查和研究,提出了断块三角洲的成因认识,近20年来大量的工程勘查和区域地质调查,陆续发现了多条活动断裂,特别是佛山市西淋岗地区发现切割第四系断裂剖面[6-7]之后,引起了国内外专家和省领导的重视。
在该项目的基础上,结合国内一些研究成果,对活动断裂探查方法进行归纳,一方面是对项目工作方法的总结,另一方面是为今后的活动断裂探查工作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
1 活动断裂的定义活动断裂又称活断层、活动断层,是一种普遍存在于地球上的构造现象,构造学、地震学、地球动力学等专家对活动构造都有研究,但是因研究目的、研究区所处环境、研究者的认识等因素的差异,大家对多活动断裂的定义各不相同,该文采用的定义是中国地震局在综合国内外学者成果和建议的基础上给出的定义:活动断裂指晚第四纪10万~12万年以来有过活动记录而且目前正在活动的断裂、将来的某一时期内仍有可能发生活动的断裂[9]。
2 活动断裂探查方法活动断裂探查研究的主要任务是回答有没有断裂、活动断裂的规模和空间展布特征、活动断裂会不会引发地震,若会发生地震要怎么预防等问题。
珠江三角洲部分断裂晚第四纪垂直位移速率
珠江三角洲部分断裂晚第四纪垂直位移速率
宋方敏;汪一鹏;李传友;陈伟光;黄日恒;赵红梅
【期刊名称】《地震地质》
【年(卷),期】2003(025)002
【摘要】珠江三角洲地区断裂比较发育,晚第四纪以来的活动方式皆具有垂直差异运动特征,且大多数都呈隐伏状态.文中在对三角洲发育阶段分析的基础上,利用已有钻孔资料,沿断裂两侧寻找位置相互靠近、且能揭露出时代和堆积环境相同的地层层位的一对或多对钻孔进行对比.根据断裂两侧相同层位现今所处海拔高度的差异确定它们沉积以来的垂直位移量,再根据该层位的测年数据计算断裂的垂直位移速率.共计算了5条断裂晚第四纪以来的垂直位移速率,位移速率值为0.14~
0.47mm/a.
【总页数】8页(P203-210)
【作者】宋方敏;汪一鹏;李传友;陈伟光;黄日恒;赵红梅
【作者单位】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北京,100029;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北京,100029;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北京,100029;广东省地震局,广州,510070;广东省地震局,广州,510070;广东省地震局,广州,51007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315.2
【相关文献】
1.灵武断裂晚第四纪活动特征及位移速率 [J], 廖玉华;柴炽章;张文孝;许文俊
2.安宁河断裂紫马跨一带晚第四纪地貌变形与断层位移速率 [J], 冉勇康;程建武;宫会玲;陈立春
3.珠江三角洲晚第四纪垂直构造运动速率 [J], 陈伟光;赵红梅;常郁;卢邦华
4.则木河断裂晚第四纪位移及没动速率 [J], 任金卫
5.珠三角地区晚第四纪以来气候变化和海平面升降的耦合效应——兼论珠江三角洲盆地及其周缘断裂的活动性 [J], 郭良田;李运贵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横岗-罗湖断裂特征及第四纪活动性摘要:结合前人研究资料,在开展深圳市活断层探测一期工程的基础上,对横岗—罗湖断裂特征及第四纪活动性进行讨论。
该断裂以深圳水库为界,大致可分成东北段和西南段,东北段是自北向南平行相间的三条断裂,西南段是数条略向南东凸出的弧形断裂。
该断裂活动特征以逆冲为主,兼具反扭,部分地段为正断层。
地质、地貌、地震以及断层物质测年等资料表明,晚第四纪以来,该断裂没有活动的迹象。
关键词:断裂第四纪活动性五华—深圳断裂带是一条北东向的控制和影响深圳区域的主要断裂带,而横岗—罗湖断裂是该断裂带的一条重要组成断裂。
在深圳,横岗—罗湖断裂自东北坪山向西南市区方向延伸,途经炳坑水库、铜锣径水库、横岗、新田和深圳水库。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人们对横岗—罗湖断裂开展了大量的地质工作,并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但对其结构特征和活动性的研究较为薄弱。
因此,2006年至2008年,深圳市地震局组织开展了活断层探测一期工程,对横岗—罗湖断裂进行了活动性探测与地震危险性评价,主要通过卫星遥感影像解译、野外地震地质调查、浅层地震勘探、地下电磁波(CT)探测、跨断层钻孔探测、探槽等技术手段,进一步研究了断裂的几何结构特征和晚第四纪的活动性。
本文是在深圳市活断层探测一期工程项目成果的基础上,结合作者本身认识,对横岗—罗湖断裂特征及第四纪活动性进行讨论。
1 横岗—罗湖断裂几何结构特征横岗——罗湖断裂以深圳水库为界,可以分成东北段和西南段。
东北段为自南向北的三条平行断裂,分别为炮台山—横岗头断裂、清风岭—烂寨顶断裂和輋禾嶂—横岗—罗湖断裂。
而西南段进入深圳市区后则分散成数条略向南东凸出的弧形断裂,依次为黄贝岭断裂,深圳水库—深圳海关断裂。
在深圳该断裂总长度超过30 km。
1.1 几何结构特征在横岗以东,三条断裂的倾向NW,倾角35°~60°,走向为NEE60°~70°;在横岗以西,三条断裂倾向NW,倾角40°~65°,走向NE40°,并在新田一带会聚。
而西南段进入深圳市区后走向NE50°~60°并逐渐弯转至NE10°~35°,倾向NW,倾角45°~70°。
横岗—罗湖断裂遥感影像特征清晰,表现为一组由断崖和断谷组成的线性构造体,从遥感影像及地形DEM数据上可以看到沿NE向线性特征明显,断层两侧的色调和地貌类型都呈现了明显差别,该断裂的主要构造地貌特征是空间上线性延伸的断层三角面(图1)连续出现,出深圳水库后其出露位置受第四纪覆盖,变为隐伏。
该断裂带的两盘的地貌出现明显的反差,低矮丘陵和河流谷地组成了上盘(下降盘)地貌,梧桐山和梅沙尖等滨海山地丘陵组成了下盘(上升盘)地貌,下盘山地丘陵的相对海拔落差为100~300 m不等,该断裂沿线控制了第四纪盆地的沉积和燕山晚期小花岗岩体的侵入。
断裂被第四系覆盖的区段集中在横岗、坪山和罗湖三个地方。
西南段被市区高层建筑遮盖,仅在谷对岭,黄贝岭等少数残丘上见其出露;东北段为低丘陵台地,植被发育,自然出露较少,仅在开挖处见其出露。
断裂从新田仔至罗湖,其东南盘是中下侏罗统塘厦组,西北盘是前寒武纪变质岩。
断裂自新田仔到坪山构成了不同地质时代地层的界线。
如炮台山—横岗头和清风岭—烂寨顶断裂主要在下石炭统测水组中发育,局部为下石炭统测水组和燕山晚期花岗岩。
輋禾嶂断裂在新田—黄竹坑水库段和塘坑水库—横岗段是下石炭统测水组(东南盘)和中侏罗统吉岭湾组(西北盘)的界线,清风岭—横岗段是下石炭统测水组下段(东南盘)和上段(西北盘)的界线,黄竹坑水库—塘坑水库段和清风岭—坪山段是下石炭统测水组(东南盘)和燕山晚期花岗岩(西北盘)的界线。
自中~晚侏罗世以来,横岗—罗湖断裂经历了动热变质作用、韧性剪切变形变质作用和韧脆性—脆性变形作用[1]。
晚侏罗世至早白垩初,在动热变质作用形成的片岩之上发育着一条左旋剪切滑移的塑性变形带,该变形带以宽厚的糜棱岩带和构造片理化带为主[2]。
断裂为逆冲断层,早白垩世以后,以韧脆性-脆性变形作用为特征,组成以硅化岩带和碎裂岩带为主,局部有薄层糜棱岩。
1.2 地貌特征以深圳水库为界,断裂东北段延伸于低丘陵缓河谷地区,控制着坪山盆地北缘(图2);断裂西南段隐伏于市区建筑群之下。
一系列低丘陵从横岗至坪山呈北东向平行排列,成为龙岗河与坪山河谷地之间的分水岭。
沿断裂标高为100~150 m的夷平面较清晰。
该100~150 m夷平面形成时代约距今180万年[3]。
断裂西北侧,龙岗河谷地发育标高为3~5 m的一级阶地和8~10 m的二级阶地;东南侧,坪山河谷地北侧发育标高为6~7 m的一级阶地和30~45 m的三级台地。
随着社会的建设发展,这些地貌受不同程度破坏,模糊不清。
深圳水库至坪山,河流主要呈NE向,支流呈NW向,互相交汇构成格状水系,未见同向扭曲。
2 横岗—罗湖断裂第四纪活动性2.1 断裂地貌、地质反映的第四纪活动性横岗—罗湖断裂穿越了低丘陵地区的100~180 m标高夷平面,但夷平面没有发生明显错断,表明自180万年以来,该断裂活动较微弱。
在断裂露头处,覆盖残坡积层未见扰动或切穿,断裂沿线未见阶地错移或扭曲,未见水系扭曲,未见陡坎、断层三角面、V字形沟谷等新构造,没有明显的地貌变形。
对其构造岩进行电子自旋共振年代测试,测试结果为32.2±3.2万年,表明自中更新世以来,断裂没有活动。
综上所述,自中更新世以来,横岗-罗湖断裂没有活动或活动微弱。
2.2 浅层地震勘探反映的第四纪活动性沿横岗—罗湖断裂由南西向北东共布置了20条(24段)测线。
结果发现有16个断点(表1),其中有4个断点(FP5、FP8、FP14、FP15)向上错断到了覆盖层界面,其余断点向上错断到了风化壳界面。
由此特征可知,该断裂由一系列平行的断层组成,走向NE,倾向NW为主,局部扭转,性质为逆断为主,局部为正断。
2.3 钻孔探测反映的第四纪活动特征对横岗—罗湖断裂隐伏段布设深圳水库、深圳海关总部停车场2条钻孔探测剖面和横岗塘坑水库1条探槽探测。
2.3.1 深圳水库钻孔探测剖面钻孔探测剖面显示,在深圳水库,该段断裂发现压碎—角砾岩化现象。
第四系松散层为冲积淤泥、粉质粘土层全新统(Q4)中粗砂层及上更新统(Q3)冲积砾石层,第四系松散层下面是石炭系下统测水组压碎岩、构造角砾岩、绿泥石化压碎岩和变质石英砂岩。
第四系覆盖土层底部平缓,未见扰动或切穿,表明自第四纪以来,断裂无活动性。
对其压碎岩及构造角砾岩样品进行电子自旋共振(ESR)年代测试,结果表明,自中更新世中期以来,断裂无活动性。
2.3.2 海关总部钻孔探测剖面钻孔探测剖面结果显示,在海关总部停车场,断裂经历了韧性剪切和脆性破裂变形。
第四系松散层为海陆交互相淤泥质土层、海陆交互相中粗砂层、全新统(Q4)冲积粉质粘土层和上更新统(Q3)冲洪积砾石层,第四系松散层下面是石炭系下统测水组糜棱岩化构造角砾岩、千枚糜棱岩、碎斑石英岩和变质石英砂岩的糜棱岩。
第四系覆盖土层底部平缓,未见扰动或切穿,表明自第四纪以来,断裂无活动性。
对其糜棱岩化构造角砾岩进行电子自旋共振年代测试(ESR),结果表明,在中更新世早期,断裂有活动。
2.3.3 横岗塘坑水库探槽剖面探槽剖面反映,断裂曾经历动热变质作用、塑性变形和脆性变形三次较明显的活动。
早期发生动热变质作用,形成北东向热变带;中期发生塑性变形,形成千枚糜棱岩带,糜棱面理上石英细脉被剪切面拉断,形成透镜状碎斑,糜棱岩之上发现褐铁矿化的不规则脉状体;晚期发生脆性变形,断层面叠加在动热变质带和韧性剪切带上,花岗岩逆冲至糜棱岩带之上。
探槽剖面图反映,一层约30 cm厚的残积土层覆盖在千枚糜棱岩之上,在其底部采集的样品电子自旋共振(ESR)测年结果为:444±44千年,属于中更新世中期。
剖面北西段断层上盘,以花岗岩和强风化千枚糜棱岩为主,其上覆盖坡积土,该坡积土层未见扰动或切穿。
在残积土层和坡积土层底部采集样品,对其进行电子自旋共振(ESR)年代测试,结果同为中更新世中期产物,表明在中更新世中期以来,该断裂没有活动。
2.4 地震活动反映的第四纪活动特征自1970年有地震观测记录以来,五华—深圳断裂两侧10 km左右范围内共记录到52次小地震,最大地震震级为3.1级,其中位于五华—深圳与珠江口断裂交汇处的地震有12个,位于五华—深圳与观澜—温塘断裂交汇处的地震有5个。
沿五华—深圳断裂分布地震的频度和强度较低。
3 结论(1)横岗—罗湖断裂由一系列平行的次级断裂组成,分别为炮台山—横岗头断裂、清风岭—烂寨顶断裂和輋禾嶂—横岗—罗湖断裂。
以深圳水库为界,断裂东北段延伸于低丘陵缓河谷地区,控制着坪山盆地北缘;西南段进入市区后分散成数条略向东南凸出的弧形断裂,依次为黄贝岭断裂,深圳水库—海关断裂,隐伏于市区建筑群之下。
(2)横岗—罗湖断裂北东段(横岗—坪山段)走向NEE65°~70°,倾向NW,倾角35°~60°;中段(横岗—深圳水库)走向NE35°~45°,倾向NW,倾角40°~65°,并在新田一带会聚;西南段(深圳水库—海关总部)进入深圳市区后走向北东50°~60°并逐渐弯转至北东10°~35°,倾向NW,倾角45°~70°。
该组断裂总体活动特征以逆冲为主,兼具反扭,部分地段为正断层。
(3)根据野外地震地质调查、浅层地震勘探、钻孔和探槽结果以及地震等资料表明,横岗—罗湖断裂最新活动时代在中更新世早中期,进入晚第四纪以来,该断裂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
参考文献[1] 李建超,丘元禧.广东莲花山燕山早期断裂动热变质带的基本特征及形成机制的探讨[J].长春地质学院学报,1990,20(1):11-20.[2] 陈挺光.深圳断裂带基本特征及其现今活动性[J].广东地质,1989,4(1):51-61.[3] 宋方敏,范福田,汪一鹏,等,深圳断裂带第四纪活动性研究,见:中国地震学会地震地质专业委员会主编,中国活动断层研究[M]北京:地震出版社,1994:186-195.[4] 魏柏林.东南沿海地震活动特征[M].地震出版社,2001.[5] 邹和平,彭樊源,苏章歆,等.河源伸展剥离断层(博罗—龙川段)及其第四纪活动性特征[J].华南地震,2010,30(S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