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诗词常用典故

合集下载

36个古诗词中常见的文化典故,读懂诗意中华

36个古诗词中常见的文化典故,读懂诗意中华

1.咏絮才《世说新语》载,东晋谢道韫以“未若柳絮因风起” 之句来比拟雪花飞舞,叔父谢安大为赞赏。

后以“咏絮” 或“咏絮才”称赞女子善于吟咏。

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

——曹雪芹《红楼梦》2.比翼鸟、连理枝传说中鹣鹣只有一只眼、一只翅膀,所以一定要两只鸟在一起才能飞,比喻夫妻。

连生在一起的两个树枝,比喻恩爱夫妻。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白居易《长恨歌》3.莼鲈指家乡风味,典出《晋书》:“翰因见秋风起,乃思吴中蔬菜、莼羹、鲈鱼脍,……” 后人将思念家乡、弃官归隐写作莼鲈之思。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辛弃疾《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4.采薇周武王伐纣,伯夷、叔齐认为这是以臣弑君。

周朝建立后,两人不食周粟,隐居首阳山采薇而食,最终饿死,后以此比喻隐居不仕。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王绩《野望》5.长亭古代驿站在路上约十里设一长亭,五里设一短亭,供游人休息送别,后“长亭” 成为送别之地的代称。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柳永《雨霖铃》6.尺素语出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呼童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后为书信代称。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

——秦观《踏莎行》7.请缨汉武帝派终军到南越劝说南越王归顺,终军说:“请给我一根长缨,我一定把南越王抓来”,后比喻杀敌报国。

汉江山如故,千村寥落。

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

——岳飞《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8.东山高卧《晋书· 谢安传》载,谢安早年曾辞官隐居会稽之东山,经朝廷屡次征聘,方从东山复出,官至司徒要职,成为东晋重臣,后泛指隐居。

东山高卧时起来,欲济苍生未应晚。

——李白《梁园吟》9.柳营指军营,《史记》记载,汉文帝时,细柳营主将周亚夫纪律严明,军容整齐,后也代称纪律严明的军营。

细柳连营石堑牢,平安狼火赤星高。

——鲍溶《赠李黯将军》10.烂柯出自任昉《述异记》。

晋人王质上山砍柴,看见几个童子下棋唱歌,过了一会儿,发现斧头全烂了,同时代的人已经都不在世了,比喻岁月流逝,人事变迁。

诗词典故解析

诗词典故解析

诗词典故解析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其中蕴含了丰富的情感、思想和生活智慧。

许多古人通过诗词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对世界的观察,这些作品往往也因为其中的典故而更加引人入胜。

本文将对一些常见的诗词典故进行解析,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些经典之作。

1.《水调歌头·丙辰中秋》"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这首词是宋代文学家苏轼创作的。

其中涉及到了一个非常著名的典故,即“牵牛织女”。

这个典故源自中国古代的民间传说:相传,在银河的两岸,有一位牵牛的牛郎和一位织女,他们彼此相爱并结为夫妻,过着幸福美满的生活。

然而,由于织女是天界的仙女,王母娘娘不满他们私奔,于是将其分开,使他们只能在每年农历七月七日的晚上相聚。

苏轼在这首词中通过描写中秋之夜的冷寂和寥落,以及对牵牛织女传说的暗含,表达了自己孤独的心情和对爱情的向往。

2.《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首诗是唐代文学家王之涣的作品。

其中的典故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一项传奇工程:修建鹳雀楼。

鹳雀楼是栖霞山的一座古建筑,修建在山顶上,高出山腰数十丈。

楼顶上有一座石砌白塔,楼下有一只石雀,据说每年农历十月,这只石雀就会变成一只真实的白鹳,飞向天际。

王之涣通过登高望远的手法,表达了自己对壮丽景色和更高境界的追求。

这首诗也因此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3.《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这首诗是唐代文学家白居易创作的。

其中的典故源自中国古代的一种自然现象:原野的草木蔓延生长,每到秋天就会枯黄凋零,然后在来年春风的吹拂下重新生发。

白居易通过对自然界的观察和描绘,表达了生命的无常和岁月的更替。

他以枯荣交替的草木为象征,反映出人生充满起伏和变化。

通过对以上诗词典故的解析,我们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其中的意蕴和情感,还能够更深入地领会古人对自然和人生的思考。

高考语文--古诗词中常用的14个典故

高考语文--古诗词中常用的14个典故

高考语文--古诗词中常用的14个典故哀鸿哀鸿:比喻哀伤苦痛、流离失所的人。

《诗·小雅·鸿雁》:“鸿雁于飞,哀鸣嗷嗷。

维比哲人,谓我劬劳。

”诗歌写使臣行于四方,见流民如鸿雁飞集于野,流民喜使者到来,皆合词倾诉,如鸿雁哀呜之声不绝。

后来以鸿雁在野、哀鸿遍野喻指百姓流离失所。

龚自珍《己亥杂诗》:三更忽轸哀鸿思,九月无襦淮水湄。

秦晋春秋时,秦晋两国为婚姻,后因称两姓联姻为“秦晋之好”。

《西厢记》第二本第一折:倒赔家门,情愿与英雄结婚姻,成秦晋。

寒食寒食:一个节日,清明节前一天或两天。

传说晋国介子推隐居山中,晋文公用烧山之法逼他出来做官,介子推不出被烧死。

晋文公为纪念介予推,在其死亡之日禁止举火,只吃冷食。

韩翃《寒食》: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桑梓桑梓:代指家乡。

《诗经·小雅·小弁》:“维桑与梓,必躬敬止。

”是说家乡的桑树和梓树是父母种的,对它要表示敬意。

后来人们用来喻指故乡。

毛泽东《七绝》: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采薇隐居避世。

殷朝末年,周武王伐殷,孤竹国国君的儿子伯夷、叔齐认为这是以臣弑君,就拦马谏阻。

殷之后,两人不食周粟,隐居首阳山,采薇而食,终饿死。

后以此喻隐居避世。

王绩《野望》: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三径指隐居生活。

西汉末,兖州刺史蒋诩隐居后,在院子里竹下开辟三径,只与求仲、羊仲来往。

后来,三径便成了隐士住处的代称。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三径就荒,松菊犹存。

鸡黍特指招待客人的饭菜。

《论语》中:子路随孔子出游时与孔子走散了,遇见一位正在劳动的老人,就向他打听。

由于子路的态度非常恭敬,老人就留子路住宿,还杀鸡做黍米饭厚待他。

后来就用“鸡黍”专指招待客人的饭菜。

孟浩然《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化碧多用以称颂忠臣志士。

《庄子·外物》:“故伍员流于江,苌弘死于蜀,藏其血三年而化为碧。

”后来人们就常用“化碧”形容刚直中正的人为正义事业而蒙冤受屈。

古诗词常用典故汇总

古诗词常用典故汇总

古诗词常用典故汇总语文是高考的第一场,语文成绩的好坏,对后面的考试有着重要影响。

而语文科目中,古诗词文学鉴赏占有很大比重,是每年必考的内容,考生普遍感觉难度较大,高考临近,将一些常用的古诗词典故汇总如下,希望能帮各位节省复习时间,更好地应对语文考试。

1.冰雪以冰雪的水晶象征忠诚和高尚的品格。

如“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冰心:高洁的心性,古人用“清如玉壶冰”比喻一个人光明磊落的心性。

再如“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

”岭南一年的仕途生涯中,自己的人格品行像冰雪一样晶莹、高洁。

2.月亮渴望月亮——导致分离和乡愁的悲伤。

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静夜思》)如“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李煜《虞美人》)望月思故国,表明亡国之君特有的伤痛。

如“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

”碛,沙漠,茫茫大漠中几十万战士一时间都抬头望着东升的月亮,抑制不住悲苦的思乡之情。

3.柳树与折断的柳树告别。

汉代以来,常以折柳相赠来寄托依依惜别之情,由此引发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行旅之人的思乡之情。

如1987年曾考过的《送别》诗:杨柳青青着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

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由于“柳”和“柳”的谐音,古人经常折柳送别,以表达他们对离别的深情。

这种习俗始于汉朝,盛行于唐代。

汉代有一首歌《断柳》,以演奏的形式表达了离别之情。

唐代西安的巴陵桥是当时人们前往全国各地时唯一离开长安的地方。

巴陵桥两旁都是柳树,成为古人折柳送行的著名场所,如《柳树年色,巴陵之伤》一诗。

后人以《巴桥折柳》为辞别典故的来源。

因此,温庭筠有一首诗《青杨街多少离别》。

刘涌表达了与“今夜醒来你在哪里,柳树岸,晓风,残月”的离别之情。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说的是笛声中《折杨柳》的曲子倒是传播得很远,而杨柳青青的春色却从来不曾看见,以此来表达伤春叹别的感情。

“在这夜曲中,听碎柳树的声音,谁能感受不起家乡的感觉?”今晚是关于听《折断柳树》这首歌的。

古诗词常用典故集锦

古诗词常用典故集锦

古诗词常用典故集锦古诗词典故1(1)斑竹:湘妃竹。

舜的妃子娥皇和女英,舜死后在湘水上啼哭,眼泪洒在竹子上,竹竿上都生了斑纹。

唐刘禹锡《泰娘歌》:“如何将此千行泪,更洒湘江斑竹枝。

”(2)比翼鸟:传说中鹣鹣只有一只眼、一只翅膀,所以一定要两只鸟在一起才能飞。

比喻夫妻。

唐白居易《长恨歌》:“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3)碧血:常与“丹心”连用,歌颂为国捐躯者的忠贞。

元郑元佑《张御史死节歌》:“孤忠既是明丹心,三年犹须化碧血。

”(4)长城:南宋将领檀道济自称为“万里长城”,后以此称能抵御敌人入侵的英雄人物。

宋陆游《书愤》:“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5)采薇:殷朝末年,周武王伐殷,孤竹国国君的儿子伯夷、叔齐认为这是以臣弑君,就拦马谏阻。

殷之后,两人不食周粟,隐居首阳山,采薇而食,终饿死。

后以此喻隐居避世。

唐王绩《野望》:“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6)长亭:古代驿站在路上约隔十里设一长亭,五里设一短亭,供游人休息送别。

后“长亭”成为送别之地的代称。

宋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7)尺素:语出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

呼童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后为书信的代称。

宋秦观《踏莎行》:“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

”(8)登高:重阳节有登高习俗。

唐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9)东山高卧:东晋谢安辞官隐居东山,后指隐居。

唐李白《梁园吟》:“东山高卧时起来,欲济苍生末应晚。

”(10)杜康:传说杜康(字仲宁)发明了酒,后以此作为酒的代称。

三国魏曹操《短歌行》:“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11)东篱:语出东晋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后多以“东篱”表现归隐之后的田园生活或闲雅的情致。

宋李清照《醉花阴》:“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12)寒食:节日名,清明节前一天或两天。

传说晋国介子推隐居山中,晋文公用烧山之法逼他出来做官,介子推不出被烧死。

有典故的古诗词句

有典故的古诗词句

有典故的古诗词句
1、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典故是:姜太公吕尚曾在渭水的磻溪上钓鱼,得遇周文王,助周灭商。

伊尹曾梦见自己乘船从日月旁边经过,后被商汤聘请,助商灭夏。

2、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是烂柯人。

典故是:“闻笛赋”,指西晋向秀的《思旧赋》。

三国曹魏末年,向秀的朋友嵇康、吕安因不满司马氏篡权而被杀害。

后来,向秀经过嵇康、吕安的旧居,听到邻人吹笛,勾起了对故人的怀念。

“烂柯人”,指晋人王质。

相传晋人王质上山砍柴,看见两个童子下棋,就停下观看。

等棋局终了,手中的斧把已经朽烂。

回到村里,才知道已过了一百年,同代人都已经亡故。

3、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典故是:庄周梦见自己身化为蝶,栩栩然而飞,浑忘自家是“庄周”其人了,后来梦醒,自家仍然是庄周,不知蝴蝶已经何往。

望帝是传说中周朝末年蜀地的君主,禅位退隐,不幸国亡身死,死后魂化为鸟,暮春啼苦,至于口中流血,其声哀怨凄悲,动人心腑,名为杜鹃。

4、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典故是:相传周武王灭商后,伯夷、叔齐不愿做周的臣子,在首阳山上采薇而食,最后饿死。

古时“采薇”代指隐居生活。

诗词鉴赏——诗词常用典故20例

诗词鉴赏——诗词常用典故20例

诗词鉴赏:古诗词常用典故解析20例1、冰雪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

如“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冰心:高洁的心性,古人用“清如玉壶冰”比喻一个人光明磊落的心性。

再如“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

”岭南一年的仕途生涯中,自己的人格品行像冰雪一样晶莹、高洁。

2、月亮对月思亲——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

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静夜思》)如“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李煜《虞美人》)望月思故国,表明亡国之君特有的伤痛。

如“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

”碛,沙漠,茫茫大漠中几十万战士一时间都抬头望着东升的月亮,抑制不住悲苦的思乡之情。

3、柳树以折柳表惜别。

汉代以来,常以折柳相赠来寄托依依惜别之情,由此引发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行旅之人的思乡之情。

如 1987 年曾考过的《送别》诗:杨柳青青着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

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由于“柳”、“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

这一习俗始于汉而盛于唐,汉代就有《折杨柳》的曲子,以吹奏的形式表达惜别之情。

唐代西安的灞陵桥,是当时人们到全国各地去时离别长安的必经之地,而灞陵桥两边又是杨柳掩映,这儿就成了古人折柳送别的著名的地方,如“年年柳色,灞陵伤别”的诗。

后世就把“灞桥折柳”作为送别典故的出处。

故温庭筠有“绿杨陌上多别离”的诗句。

柳永在《雨霖铃》中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来表达别离的伤感之情。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说的是笛声中《折杨柳》的曲子倒是传播得很远,而杨柳青青的春色却从来不曾看见,以此来表达伤春叹别的感情。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说的是今夜听到《折杨柳》的曲子,又有何人不引起思念故乡的感情呢?4、蝉以蝉品行高洁。

古人以为蝉餐风饮露,是高洁的象征,所以古人常以蝉的高洁表现自己品行的高洁。

《唐诗别裁》说:“咏蝉者每咏其声,此独尊其品格。

诗词古文常识典故100例

诗词古文常识典故100例

诗词古文常识典故100例1、冰雪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

如“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冰心:高洁的心性,古人用“清如玉壶冰”比喻一个人光明磊落的心性。

再如“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

”岭南一年的仕途生涯中,自己的人格品行像冰雪一样晶莹、高洁。

2、月亮对月思亲——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

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静夜思》)如“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李煜《虞美人》)望月思故国,表明亡国之君特有的伤痛。

如“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

”碛,沙漠,茫茫大漠中几十万战士一时间都抬头望着东升的月亮,抑制不住悲苦的思乡之情。

3、柳树以折柳表惜别。

汉代以来,常以折柳相赠来寄托依依惜别之情,由此引发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行旅之人的思乡之情。

如1987 年曾考过的《送别》诗:杨柳青青着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

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由于“柳”、“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

这一习俗始于汉而盛于唐,汉代就有《折杨柳》的曲子,以吹奏的形式表达惜别之情。

唐代西安的灞陵桥,是当时人们到全国各地去时离别长安的必经之地,而灞陵桥两边又是杨柳掩映,这儿就成了古人折柳送别的著名的地方,如“年年柳色,灞陵伤别”的诗。

后世就把“灞桥折柳”作为送别典故的出处。

故温庭筠有“绿杨陌上多别离”的诗句。

柳永在《雨霖铃》中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来表达别离的伤感之情。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说的是笛声中《折杨柳》的曲子倒是传播得很远,而杨柳青青的春色却从来不曾看见,以此来表达伤春叹别的感情。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说的是今夜听到《折杨柳》的曲子,又有何人不引起思念故乡的感情呢?4、蝉以蝉品行高洁。

古人以为蝉餐风饮露,是高洁的象征,所以古人常以蝉的高洁表现自己品行的高洁。

《唐诗别裁》说:“咏蝉者每咏其声,此独尊其品格。

唐诗中最常引用的50个典故

唐诗中最常引用的50个典故

唐诗中最常引用的50个典故1.【桃源】【武陵源】【避秦】释义晋陶潜作《桃花源记》谓有渔人从桃花源入一山洞,见秦时避乱者的后裔居其间,“土地平旷,屋舍儼然。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

黄髮垂髫,并怡然自乐。

”渔人出洞归,后再往寻找,遂迷不复得路。

后遂用以指避世隐居的地方,亦指理想的境地。

例句缅思桃源内,益叹身世拙--唐·杜甫《北征》桃源一向绝风尘,柳市南头访隐沦唐·王维《春日与裴迪过新昌里访吕逸人不遇》桃源迷路竟茫茫,枣下悲歌徒纂纂。

唐·韩愈游青龙寺赠崔大补阙笑谢桃源人,花红复来觌。

唐·王维蓝田山石门精舍若待功成拂衣去,武陵桃花笑杀人。

唐·李白当涂赵炎少府粉图山水歌2.【云雨】【巫山神女】【阳台梦】释义《文选·宋玉〈高唐赋〉序》:“昔者楚襄王与宋玉游於云梦之臺,望高唐之观,其上独有云气……王问玉曰:‘此何气也?’ 玉对曰:‘所谓朝云者也。

’王曰:‘何谓朝云?’ 玉曰:‘昔者先王尝游高唐,怠而昼寝,梦见一妇人曰:妾巫山之女也,为高唐之客,闻君游高唐,愿荐枕席。

王因幸之。

去而辞曰: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岨,旦为朝云,暮为行雨。

朝朝暮暮,阳臺之下。

’”后因用“云雨”指男女欢会。

唐刘禹锡《巫山神女庙》诗:“星河好夜闻清珮,云雨归时带异香。

” 宋晏几道《河满子》词:“眼底关山无奈,梦中云雨空休。

”《红楼梦》第六回:“説到云雨私情,羞得袭人掩面伏身而笑。

”例句倾国倾城汉武帝,为云为雨楚襄王。

古来容光人所羡,况复今日遥相见。

唐·刘希夷公子行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唐·李白清平调词三首离鸾别凤烟梧中,巫云蜀雨遥相通。

唐·李贺湘妃明年若更征边塞,愿作阳台一段云。

唐·李白捣衣篇云雨今归何处去,黄鹂飞上野棠花。

唐·窦巩宫人斜3.【秦楼】【弄玉】【蕭史】释义秦穆公为其女弄玉所建之楼。

诗词典故

诗词典故

1、鸿雁《汉书〃苏轼传》载,匈奴单于欺骗汉使,称苏武已死,而汉使者故意说天子打猎时射下一只北方飞来的鸿燕,脚上拴着帛书,是苏武写的。

单于只好放了苏武。

后来就用‚鸿燕‛、‚雁书‛、‚雁足‛、‚鱼雁‛等指书信、单讯。

如晏殊《清平乐》:‚生笺小字,说尽平生意。

鸿雁在云鱼在不,惆怅此情难寄。

‛李清照词云:‚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李清照另一首词云:‚好把音书凭过雁,东莱不似蓬莱远。

‛大雁在这里是传书的信使。

2、神器指帝位、政权。

《老子》:‚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己。

天下神器,不可为也。

3、琴瑟(1)比喻夫妇感情和谐,亦作‚瑟琴‛。

《诗〃周南〃关雎》:‚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又《小雅〃常棣》:‚妻子好合,如鼓琴瑟。

‛(2)比喻兄弟朋友的情谊。

陈子昂《春夜别友人诗》:‚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出川。

‛4、螟蛉《诗〃小雅〃小宛》:‚螟蛉有子,蜾赢负之。

‛蜾赢(一种蜂)捕螟蛉为食,并以产卵管刺入螟蛉体内,注射蜂毒使其麻痹,然后负之臵于蜂巢内,作蜾赢幼虫的食料。

古人错以为蜾赢养螟蛉为子,因把作为螟蛉养子的代称。

5、月老传说唐朝韦固月夜里经过宋城,遇见一个老人坐着翻检书本。

韦固前往窥视,一个字也不认得,向老人询问后,才知道老人是专官人间婚姻的神仙,翻检的书是婚姻簿子(见《续幽怪录〃定婚店》)。

后来因此称煤人为月下老人,或月老。

6、陶朱春秋时越国大夫范蠡的别号。

相传他帮助勾践灭吴后,离开越国到陶,善于经营生计,积累了很多财富,后世因此以‚陶朱‛或‚陶朱公‛来称富商。

7、祝融传说中楚国君主的祖先,为高辛氏帝喾的火正(掌火之官),以光明四海而称为祝融,后世祀为火神;由此,火灾称为祝融之灾8、秋水秋水,喻指眼睛,形容盼望的迫切。

《西厢记》第三本第二折‚望穿他盈盈秋水,蹙损他淡淡春山。

‛春山,指眉。

9、连理枝、比翼鸟连理枝指连生在一起的两棵树。

比翼鸟,传说中的一种鸟,雌雄老在一起飞,古典诗歌里用作思爱夫妻的比喻。

相传旧中国时宋康王夺了随从官韩凭的妻子,囚禁了韩凭。

古诗常见典故

古诗常见典故

古诗常见典故以下是古诗中常见的15个典故:劳歌:在劳劳亭送客时唱的歌。

劳劳亭旧址在南京,是古代著名的送别之地。

许浑《谢亭送别》:“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梦蝶:也称“化蝶”。

战国时庄子有一次做梦,梦到自己变成了蝴蝶。

后以“梦蝶”比喻做梦、梦幻。

陆游《闲游》之三:“困卧幽窗身化蝶,醉题素壁字栖鸦。

”青鸟:传说汉武帝七月七日在永华殿祭祀,忽有一只青鸟从西方飞来,东方朔说这是因为西王母要来了。

后以青鸟为传信的使者。

李商隐《无题》:“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桑榆:传说太阳落在崦嵫,日影照在桑榆树上。

以此比日暮,后比喻人的晚年。

王勃《滕王阁序》:“东榆已失,桑榆非晚。

”采薇:周武王伐纣,伯夷、叔齐认为这是以臣弑君。

周朝建立后,两人不食周粟,隐居首阳山采薇而食,终于饿死。

后以此比喻隐居不仕。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王绩《野望》长亭:古代驿站在路上约十里设一长亭,五里设一短亭,供游人休息送别。

后“长亭”成为送别之地的代称。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柳永《雨霖铃》尺素:语出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呼童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后为书信代称。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

——秦观《踏莎行》请缨:汉武帝派终军到南越劝说南越王归顺。

终军说:“请给我一根长缨,我一定把南越王抓来。

”后比喻杀敌报国。

凌云:出自《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形容文章气势磅礴,文采斐然。

也有志向高远、豪放豁达之意。

白驹过隙:出自《庄子·知北游》,形容时间过得飞快,像白马在细小的缝隙前一闪而过。

阳春白雪:原指战国时代楚国的一种艺术性较高难度较大的歌曲,后来泛指高深的文学艺术。

暗香浮动:出自宋代林逋的《山园小梅》,形容梅花的香味清淡而悠扬,也形容女子淡淡的美丽和优雅。

长歌当哭:出自唐·李贺《歌诗编·李凭箜篌引》,表示用诗歌来代替哭泣,抒发悲愤之情。

古诗中常见的典故

古诗中常见的典故

古诗中常见的典故有:
- 咏絮才:《世说新语》载,东晋谢道韫以“未若柳絮因风起”之句来比拟雪花飞舞,叔父谢安大为赞赏。

后以“咏絮”或“咏絮才”称赞女子善于吟咏。

- 比翼鸟、连理枝:传说中鹣鹣只有一只眼、一只翅膀,所以一定要两只鸟在一起才能飞,常用来比喻夫妻;连生在一起的两个树枝,比喻恩爱夫妻。

- 莼鲈:指家乡风味,典出《晋书》:“翰因见秋风起,乃思吴中蔬菜、莼羹、鲈鱼脍,……”后人将思念家乡、弃官归隐写作“莼鲈之思”。

- 桃源、武陵源、避秦:出自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文中武陵渔人寻找的桃花源是一个没有剥削压迫、和平安乐的理想之地。

后人常用此来指代与世隔绝的地方,或比喻一种空想的脱离现实斗争的美好世界。

- 云雨、巫山神女、阳台梦:出自宋玉的《高唐赋》,楚怀王在游览高唐时,曾梦到与巫山神女欢会。

神女走时对楚怀王说:“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

旦为朝云,暮为行雨。

朝朝暮暮,阳台之下。

”后人常用“云雨”、“巫山神女”、“阳台梦”等来表达男女欢会的意境。

除上述之外,古诗中常见的典故还有很多,如投笔、长城、楼兰、折腰、化碧、鸿雁、尺素、青鸾、双鲤等。

古诗词常用典故

古诗词常用典故

古诗词常用典故
1.庄生梦蝶:出自《庄子·齐物论》。

庄子曾经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变成
了一只蝴蝶,在梦中他感受到了自由和幸福。

但是当他醒来后,却不知道自己是庄子还是一只蝴蝶。

这个典故常常用来形容人生的虚幻和无常。

2.望梅止渴:出自《世说新语·假谲》。

讲的是曹操在行军途中,为了安慰
士兵,告诉他们前面有一片梅林,士兵们听到后口中生出唾液,不再口渴。

这个典故用来比喻用空想来安慰自己。

3.破釜沉舟:出自《史记·项羽本纪》。

讲的是项羽为了鼓舞士气,下令破
釜沉舟,让士兵们知道自己没有退路,只能前进。

这个典故用来比喻下定决心,不顾一切。

4.画龙点睛:出自《历代名画记》。

讲的是张僧繇在画龙时,在龙的眼上点
了睛,龙便腾空飞起。

这个典故用来比喻在关键处用一两句精彩的语言点明主旨。

5.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出自《史记·李将军列传》。

讲的是李广为人正直,
善待士兵,士兵们自觉地爱护他的住所。

这个典故用来比喻为人正直、真诚、善良,自然会受到人们的尊敬和爱戴。

古诗词中的典故

古诗词中的典故

古诗词中的典故:参考示例:1.青衿:出自《诗经·郑风·子衿》:“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后代指读书人。

诗人常常借此表达自己对知识分子的敬仰或是对学问的向往。

2.黍离:语出《诗经•黍离》,原指东周大夫路经西周故都,见其满地禾黍,遂有宫室宗庙毁坏之叹。

后以此表示对国家昔盛今衰的痛惜伤感之情。

诗人在作品中运用此典故,往往是为了抒发对家国兴衰的感慨。

3.尺素: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中有“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之句,后指书信。

诗人在诗中提及尺素,多是为了表达远隔千里的思念或对友人的深深眷恋。

4.东山高卧:源于东晋谢安辞官隐居东山的故事,后指隐居。

诗人在作品中运用此典故,往往是为了表达自己对隐逸生活的向往或对官场的不满。

5.杜康:传说杜康发明了酒,后以此作为酒的代称。

诗人在诗中提及杜康,多是为了借酒消愁或抒发豪情。

6.东篱:语出东晋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后多以“东篱”表现归隐之后的田园生活或闲雅的情致。

诗人在诗中提及东篱,往往是为了表达自己对田园生活的向往或对隐逸之士的赞美。

7.寒食:节日名,清明节前一天或两天。

源于晋国介子推隐居山中,晋文公用烧山之法逼他出来做官,介子推不出被烧死的故事。

晋文公为纪念介子推,在其死亡之日禁止举火,只吃冷食。

诗人在寒食节时,常常借这个典故表达哀思或对先人的怀念。

8.投笔:东汉班超年轻时,以替宫府抄写公文为生,曾投笔叹曰:“大丈夫无它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砚间乎?”后指弃文就武,建功立业。

诗人在诗中提及投笔,多是为了表达自己的雄心壮志或对功业的渴望。

古诗词中常见的27个文化典故和8种意象

古诗词中常见的27个文化典故和8种意象

古诗词中常见的27个文化典故一、梦蝶梦蝶,也称“化蝶”。

战国时庄子有一次做梦,梦见自己变成了蝴蝶。

后比喻做梦、梦幻。

后人用来借指迷惑的梦幻和变化无常的事物。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唐·李商隐《无题》二、抱柱相传古代尾生同一女子相约在桥下见面。

他等了很久,不见女子到来,这时河水猛涨,淹没桥梁,尾生为了坚守信约,不肯离去,抱住桥柱,淹死在水里。

后比喻坚守信约。

常存抱柱信,岂上望夫台。

——唐·李白《长干行》三、青衿语出《诗经·郑风·子衿》:“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毛传:“青衿,青领也,学子之所服。

”因此用它指读书人。

青衿胄子困泥涂,白马将军若雷屯。

——唐·杜甫《折槛行》四、黍离语出《诗经·黍离》,东周大夫路经西周故都,见其满地禾黍,遂有宫室宗庙毁坏之叹。

后以此表示对国家昔盛今衰的痛惜伤感之情。

禾黍离离半野蒿,昔人城此岂知劳?——唐·许浑《登洛阳故城》五、尺素语出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

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后为书信代称。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

——宋·秦观《踏莎行》六、投笔东汉班超年轻时,以替宫府抄写公文为生。

他曾投笔感叹,要效仿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取爵封侯。

后指弃文从武。

莫学班超投笔,纵得封侯万里,憔悴老边州。

——宋·辛弃疾《水调歌头》七、还珠古时合浦地盘产珍珠,可地方官员很贪,珍珠都自动移到别的地方。

东汉的孟尝到这里来当太守,革除贪污流弊,珍珠又回到合浦来了。

故以“还珠”喻官吏为政清廉。

今日还珠守,何年执戟郎?——唐·杜牧《春日言虢州李长侍十韵》八、鸿鹄《史记·陈涉世家》载,秦末农民起义军领袖陈胜少有鸿鹄之志,后揭竿起义大泽乡。

后来就以“鸿鹄”比喻远大志向。

矫首看鸿鹄,远举高飞。

——宋·吴潜《八声甘州》九、青眼青眼:相传三国魏的名士阮籍,能为青白眼,对所憎恶的眼,眼睛向上或向旁边看,表示轻视或憎恨;对喜爱或尊敬的人,就对他正视,青黑的眼珠在中间,表示尊重。

古诗词中常见的典故

古诗词中常见的典故

古诗词中常见的典故
古诗词中常见的典故有很多,比如:
1.庄生梦蝶:战国时庄子有一次做梦,梦到自己变成了蝴蝶。

后比喻做梦、
梦幻,亦借指迷惑的梦幻和变化无常的事物。

2.青鸟传书:传说汉武帝七月七日在殿中,忽有一只青鸟从西方飞来,东方
朔说这是因为西王母要来了。

后以此为传信的使者。

3.商女不知亡国恨:语出唐杜牧《泊秦淮》。

商女即歌女。

后以此为不顾国
家兴亡而醉生梦死的典故。

4.折腰:陶渊明因不愿为五斗米而向乡里小儿折腰,遂辞官归隐。

后喻指屈
身事人。

5.阳关:古关名,今甘肃敦煌西南。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劝君更尽一
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后谱成送别之曲,名《阳关曲》。

6.梦笔生花:李白年少时梦到笔头生了花,从此才华横溢,名闻天下。

比喻
文笔好,善于写作。

7.天狼:星宿名。

古人以为主侵掠。

后以“射天狼”比喻打击入侵的异族。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

古诗词100个常用典故

古诗词100个常用典故

古诗词100个常用典故1、投笔《后汉书》载:班超家境贫寒,靠为官府抄写文书来生活。

他曾投笔感叹,要效法傅介子、张骞立功边境,取爵封侯。

后来“投笔”就指弃文从武。

如:辛弃疾《水调歌头》:莫学班超投笔,纵得封侯万里,憔悴老边州。

2、长城《南史檀道济传》,檀道济是南朝宋的大将,权力很大,受到君臣猜忌。

后来宋文帝借机杀他时,檀道济大怒道:“乃坏汝万里长城!”后来就用“万里长城”指守边的将领。

如:陆游的《书愤》:“塞上长缄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3、楼兰《汉书》载;楼兰国王贪财,多次杀害前往西域的汉使。

后来傅介子被派出使西域,计斩楼兰王,为国立功。

以后诗人就常用“楼兰”代指边境之敌,用“破(斩)楼兰指建功立业。

如:王昌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疆域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 《塞下曲》李白“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苗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4、折腰《宋书隐逸传》载,陶渊明曾作彭泽县令,因不肯“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而弃官归隐。

“折腰”意为躬身拜揖,后来喻指屈身事人,而诗人常反其义用之。

如:李白《梦游天姥岭留别》:“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5、化碧《庄子外物》载,苌弘是周朝的贤臣,无辜获罪而被流放蜀地。

他在蜀地自杀后,当地人用玉匣把他的血藏起来,三年后血变成了碧玉。

后来人们就常用“化碧”形容刚直中正的人为正义事业而蒙冤受屈。

6、鸿雁《汉书•苏武传》,匈奴单于欺骗汉使,陈苏武已死,而汉使者故意说汉天子打猎时射下一只北方飞来的鸿雁,脚上拴着帛书,是苏武写的。

单于只好放了苏武。

后来就用“红雁”“雁书”“雁足”“鱼雁”等指书信、音讯。

如:晏殊《清贫乐》:“红笺小字,说尽平生意。

红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

”7、尺素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童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后来“尺素”就用作书信的代称。

如:秦观《踏莎行》:“驿寄梅花,鱼传尺索,砌成此恨无重数。

古诗词中常见122典故大全

古诗词中常见122典故大全

高三语文导学材料古诗词中常用122个典故1、投笔:《后汉书》载:班超家境贫寒,靠为官府抄写文书来生活。

他曾投笔感叹,要效法傅介子、张骞立功边境,取爵封侯。

后来“投笔”就指弃文从武。

如:辛弃疾《水调歌头》:莫学班超投笔,纵得封侯万里,憔悴老边州。

2、长城:《南史檀道济传》,檀道济是南朝宋的大将,权力很大,受到君臣猜忌。

后来宋文帝借机杀他时,檀道济大怒道:“乃坏汝万里长城!”后来就用“万里长城”指守边的将领。

如:陆游的《书愤》:“塞上长缄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3、楼兰:《汉书》载;楼兰国王贪财,多次杀害前往西域的汉使。

后来傅介子被派出使西域,计斩楼兰王,为国立功。

以后诗人就常用“楼兰”代指边境之敌,用“破(斩)楼兰指建功立业。

如:王昌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疆域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塞下曲》李白“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苗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4、折腰:《宋书隐逸传》载,陶渊明曾作彭泽县令,因不肯“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而弃官归隐。

“折腰”意为躬身拜揖,后来喻指屈身事人,而诗人常反其义用之。

如:李白《梦游天姥岭留别》:“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5、化碧、碧血:《庄子外物》载,苌弘是周朝的贤臣,无辜获罪而被流放蜀地。

他在蜀地自杀后,当地人用玉匣把他的血藏起来,三年后血变成了碧玉。

后来人们就常用“化碧”形容刚直中正的人为正义事业而蒙冤受屈。

6、鸿雁:《汉书•苏武传》,匈奴单于欺骗汉使,陈苏武已死,而汉使者故意说汉天子打猎时射下一只北方飞来的鸿雁,脚上拴着帛书,是苏武写的。

单于只好放了苏武。

后来就用“红雁”“雁书”“雁足”“鱼雁”等指书信、音讯。

如:晏殊《清贫乐》:“红笺小字,说尽平生意。

红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

”7、尺素: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童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古代诗词中的历史典故

古代诗词中的历史典故

古代诗词中的历史典故诗词在中国文化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它不仅是一种文学形式,还是古代人民的精神寄托和情感表达的一种方式。

在古代的诗词作品中,常常融入了历史典故,这些典故既是对历史事件的回忆,也是对人生哲理的思考,更是对文人士人的审美品格的考验。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几个古代诗词中常见的历史典故。

一、《登鹳雀楼》《登鹳雀楼》是唐代文学家王之涣的名篇,它以咏史和抒怀的方式,表达了人生短暂,珍惜当下的主题。

诗中王之涣自谦为“平生意气”,借历史典故来描绘自己虽然身处豪华的楼阁,却感慨人生短暂、时光易逝。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这两句是《登鹳雀楼》中最为脍炙人口的名句,也是历史典故的部分。

黄河是中国五大河流之一,因曲折而著称。

这句表达了时间和河流的流动性,是对历史变迁的隐喻。

同时,这也可以理解为对人生短暂的提醒,让我们珍惜时间,努力奋斗。

二、《将进酒》《将进酒》是唐代文学家李白的代表作,洋溢着豪情壮志和人生哲理。

诗中融入了历史典故,既有对历史人物的歌颂,也有对人生的反思。

“银盘脍鲤,燕山雪花”。

这两句描绘了盛宴上的美食和自然景观。

其中,“银盘脍鲤”中的“银盘”暗指银盘上的美食,而“脍鲤”则是古代的肴肉之一。

这里借用了历史典故,描绘了当时文人雅士的生活情趣。

而“燕山雪花”则是指燕山上的雪景,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代言了诗人豪情壮志。

三、《早发白帝城》《早发白帝城》是唐代文学家杜牧的名篇,以描写巫山云雨和离别之情为主题。

诗中融入了历史典故,既有对历史事件的回忆,也有对离别之痛的表达。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这两句描述了诗人在白帝城告别亲朋好友的场景。

白帝城是中国巫山的一部分,它是古代巫妖传说的发源地,历史悠久。

这里既有对诗人离别的真实情景的描绘,也有对历史典故的借用,以增强对离别之痛的表达。

四、《江雪》《江雪》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的佳作,描绘了寒冷冬天的江边景色。

诗中使用了历史典故来增强对自然景观的描写。

高考备考:古典诗词常用典故解析100例

高考备考:古典诗词常用典故解析100例

高考备考:古典诗词常用典故解析100例高考研究2014-05-04 2204古典诗词常用典故解析100例1、冰雪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

如“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冰心:高洁的心性,古人用“清如玉壶冰”比喻一个人光明磊落的心性。

再如“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

”岭南一年的仕途生涯中,自己的人格品行像冰雪一样晶莹、高洁。

2、月亮对月思亲——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

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静夜思》)如“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李煜《虞美人》)望月思故国,表明亡国之君特有的伤痛。

如“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

”碛,沙漠,茫茫大漠中几十万战士一时间都抬头望着东升的月亮,抑制不住悲苦的思乡之情。

3、柳树以折柳表惜别。

汉代以来,常以折柳相赠来寄托依依惜别之情,由此引发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行旅之人的思乡之情。

如 1987 年曾考过的《送别》诗:杨柳青青着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

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由于“柳”、“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

这一习俗始于汉而盛于唐,汉代就有《折杨柳》的曲子,以吹奏的形式表达惜别之情。

唐代西安的灞陵桥,是当时人们到全国各地去时离别长安的必经之地,而灞陵桥两边又是杨柳掩映,这儿就成了古人折柳送别的著名的地方,如“年年柳色,灞陵伤别”的诗。

后世就把“灞桥折柳”作为送别典故的出处。

故温庭筠有“绿杨陌上多别离”的诗句。

柳永在《雨霖铃》中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来表达别离的伤感之情。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说的是笛声中《折杨柳》的曲子倒是传播得很远,而杨柳青青的春色却从来不曾看见,以此来表达伤春叹别的感情。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说的是今夜听到《折杨柳》的曲子,又有何人不引起思念故乡的感情呢?4、蝉以蝉品行高洁。

古人以为蝉餐风饮露,是高洁的象征,所以古人常以蝉的高洁表现自己品行的高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典诗词常用典故1、投笔:《后汉书》载:班超家境贫寒,靠为官府抄写文书来生活。

他曾投笔感叹,要效法傅介子、张骞立功边境,取爵封侯。

后来“投笔”就指弃文从武。

如辛弃疾《水调歌头》:莫学班超投笔,纵得封侯万里,憔悴老边州。

2、长城:《南史檀道济传》,檀道济是南朝宋的大将,权力很大,受到君臣猜忌。

后来宋文帝借机杀他时,檀道济大怒道:“乃坏汝万里长城!”后来就用“万里长城”指守边的将领。

如陆游的《书愤》:“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3、楼兰:《汉书》载;楼兰国王贪财,多次杀害前往西域的汉使。

后来傅介子被派出使西域,计斩楼兰王,为国立功。

以后诗人就常用“楼兰”代指边境之敌,用“破(斩)楼兰”指建功立业。

如:从军行王昌龄青海长云暗雪山,疆域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4、折腰:《宋书隐逸传》载,陶渊明曾作彭泽县
令,因不肯“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而弃官归隐。

“折腰”意为躬身拜揖,后来喻指屈身事人,而诗人常反其义用之。

如李白《梦游天姥岭留别》:“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5、化碧:《庄子外物》载,苌弘是周朝的贤臣,无辜获罪而被流放蜀地。

他在蜀地自杀后,当地人用玉匣把他的血藏起来,三年后血变成了碧玉。

后来人们就常用“化碧”形容刚直中正的人为正义事业而蒙冤受屈。

6、鸿雁:《汉书苏武传》,匈奴单于欺骗汉使,陈苏武已死,而汉使者故意说汉天子打猎时射下一只北方飞来的鸿雁,脚上拴着帛书,是苏武写的。

单于只好放了苏武。

后来就用“红雁”“雁书”、“雁足”、“鱼雁”等指书信、音讯。

如晏殊《清贫乐》:“红笺小字,说尽平生意。

红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


7、尺素: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童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后来“尺素”就用作书信的代称。

如秦观《踏莎行》:“驿寄梅花,鱼传尺索,砌成此恨无重数。

郴江幸自绕郴
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8、青鸾:《仙海经》载,西王母每次出行,都先让一只青鸾报信。

后人便用“青鸾”“青鸟”借指传递书信的人。

如李商隐《无题》:“彭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9、双鲤;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童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后来“双鲤”就用作书信的代称。

如李商隐《寄令狐郎中》:“蒿云秦树久离居,双鲤迢迢一纸书。


10、五柳:陶渊明《五柳先生传》载:宅边有五柳树,因以号为焉。

后来“五柳”就成了隐者的代称。

如阅读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回答问题: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王维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

倚仗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11、东篱:陶渊明《饮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后来多用“东篱”表现辞官归隐后的田园生活或娴雅的情致。

如李清照《醉花阴》:“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12、三径: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有:“三径就荒,松菊犹存”的句子,后来“三径”就用来指代隐士居住的地方。

如白居易《欲与元八卜邻先有是赠》:“明月好同三径夜,绿杨宜作两家春。


13、劳歌:本指在劳劳亭送客时唱的歌。

劳劳亭旧址在南京,是古代著名的送别之地。

“劳歌”后来成为送别歌的代称。

14、长亭:古代驿站路上约隔十里设一长亭,五里设一短亭,供游人休息和送别。

后来“长亭”成为送别地的代名词。

如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15、南浦:屈原《楚辞河伯》:“送美人兮南浦。

”南浦“指南面的水滨,古人常在南浦送别亲友,后来常用来指称送别地。

白居易《南浦别》:”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16、阳关: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
无故人。

”后来就把送别时唱的歌曲称作“围城”、“阳关”。

17、柳岸:古人送别有折柳的习俗,后来就用“柳岸”指送别的地方。

如柳永《雨霖铃》:“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18、风骚;原指《诗经》的《国风》和《楚辞》的《离骚》,后泛指优秀的文学作品或指文采。

如毛泽东《沁园春》:“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19、雕虫:语出汉代杨雄《法言》:“童子雕虫篆刻,状夫不为也。

”后来比喻微不足道的技术,多指文学技巧。

20、鸿鹄;《史记陈涉世家》载,秦末农民起义军领袖陈涉少有鸿鹄之志,后揭竿起义大泽乡。

后来就以“鸿鹄”比喻有远大志向。

如吴潜《八声甘州》:“矫首看鸿鹄,远举高飞。


21、杜鹃:俗称布谷,又叫子规、杜宇、望帝。

望帝传说是蜀地的君主,名叫杜宇,后来禅位退隐,不幸国亡身死,死后魂化为鸟,暮春苦啼,以致口中流血。

后来多用“杜鹃”来渲染哀怨悲凄的气氛或思归的心情。

如辛弃疾《定风波》:“百紫千红过了春,杜鹃声苦不堪闻。

”又如李白《蜀道难》:“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22、鹧鸪;鹧鸪的鸣叫声似说“行不得也哥哥”后多用来衬托处境的艰难或心情的惆怅。

如辛弃疾《菩萨蛮》:“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2l黍离:《诗经黍离》中有“彼黍离离”的句子,是说东周大夫经过西周故都,看到长满禾黍,由此悲叹宫室宗庙的毁坏。

后来常用“黍离”表示对国家昔盛今衰的痛惜伤感之情。

如许浑《登洛阳故城》:“禾黍离离半野蒿,昔人城此岂知劳?”
24、桑榆:《淮南子》:“日西垂,景在数端,谓之桑榆‘”桑榆“指日落时余光所照之处,后比喻垂老之年。

如王勃《滕王阁序》:”东榆已失,桑榆非晚“25、商女;杜牧《泊秦淮》:“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商女即歌女,后以此为不顾国家存亡而醉生梦死的典故。

如王安石《桂枝香》:“至今商女,
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26、杜康:《说文解字》中说:古代的杜康(也叫少康)发明制作了箕帚和高粱酒。

后就用“杜康”作为酒的代称。

如曹操《短歌行》:“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27、瑟瑟:愿为绿色宝石的名称,后来借指绿色。

28、红豆:传说古代一位女子,因丈夫死在边疆,哭于树下而死,化为红豆,于是红豆又称“相思子”,常用以象征爱情或相思。

如王维《相思》:“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29、鸡黍:《论语》载,子路随孔子出游时落了后,遇见一位正在劳动的老人,就向他打听,由于子路的态度非常恭敬,老人就留子路住宿,还杀鸡做黍米饭厚待他。

后来就用“鸡黍”专指招待客人的饭菜。

如孟浩然《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