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美术:浅谈工笔画的笔墨和色彩
工笔画的认识和理解
工笔画的认识和理解一、工笔画定义工笔画,又称为细笔画,是一种注重线条细致和色彩浓烈的汉族绘画形式。
它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通过精细的笔触和严谨的构图,表现出丰富的视觉效果和深厚的文化内涵。
二、工笔画历史工笔画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代,它的发展与中国社会文化的演变紧密相连。
在唐宋时期,工笔画达到了巅峰,成为当时绘画的主流形式。
明清时期,随着文人画的兴起,工笔画逐渐失去了主导地位,但仍然受到许多画家的喜爱和传承。
三、工笔画特点工笔画最显著的特点是它的精细笔触和严谨的构图。
在工笔画中,画家通常以细腻的线条勾勒物象,注重对细节的刻画和对色彩的渲染。
同时,工笔画在构图上讲究章法和布局,画面层次分明,具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
四、工笔画与写意画的关系工笔画和写意画是中国画的两大流派,它们在绘画技巧和表现形式上有着明显的区别。
工笔画注重对物象的精细刻画,而写意画则注重对物象的神韵表现,以简练的笔墨传达画家的情感和意趣。
尽管两者在表现手法上有所不同,但它们都是中国画的重要组成部分,相互影响,共同发展。
五、工笔画在艺术史上的地位工笔画作为中国画的重要流派之一,在中国艺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它的产生和发展与中国社会文化的演变紧密相关,反映了不同时期的社会风俗和审美观念。
工笔画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内涵,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
六、工笔画绘画材料工笔画绘画需要使用特定的材料和工具,主要包括:纸张、毛笔、墨汁、颜料、砚台等。
其中,纸张是工笔画绘画的基本材料之一,需要具备足够的吸墨性和良好的显色效果;毛笔需要选用优质的笔毛,以保证流畅的线条和饱满的色彩;墨汁和颜料的质量对于画面效果的影响也至关重要;砚台则是用来研磨墨汁的工具。
七、工笔画基本技法工笔画的基本技法包括勾线、染色、皴擦等。
勾线是工笔画的基础,要求画家以流畅、准确的线条勾勒物象的轮廓;染色是工笔画的重要技法之一,要求画家掌握色彩的搭配和浓淡的调节;皴擦则是在勾线和染色基础上的一种补充技法,用以表现物象的质感和层次感。
浅谈工笔画创作中墨笔语言的特征与表达
态。中国画通过 中国毛笔与宣纸这些独特材料 的运用 , 抒发 出创作者 的情感与思想, 并表达 了传统 中国文人的诗情
画 意的 境界 , 这 种 墨 笔绘 画语 言成 全 了传 统 文 人 画 、 写意 画 的 形成 与发 展 。 关键 词 : 工笔画 ; 技 法; 墨笔 ; 启 示
中图分类号: J 2 1 2
功力很深厚 , 看 上去好像 很平淡 , 很 简单 的表现 , 但又百看不
厌, 其 中的奥妙何在? 仔细的对 比分析了古今工笔 画的区别 , 从线条 、 造型 、 构
图、 色彩的变化都进行 了比较 , 有少许简单 的体会 。第一 , 线 条, 传统工笔画的用线 比较朴实 , 古人认为绘画 的最高境界是
颜色不纯正 , 杂 不论是坚持传统原则 , 还是借鉴西方观念 。 问题的关键在 很多颜料都是贴着 国画颜料标签 的水粉颜料 , 干后色彩偏灰 , 面对国画颜料 的粗糙 问题 上 , 也寻求 于如何通过传统 的学 习, 把 自己的观念很好 的传达出来 。 如何 质较多 , 了些外援的赞助 , 比如引进丙烯 、 水彩 、 广告色等 , 努力参与制 权衡好传统和 自我之 间的这个度 , 就要靠个人去把握了。 在工笔 画创作 之中 , “ 造型” 和“ 线 条” 始终是需要 面临和 解决 的核心问题。 在工笔 画创作原有墨笔形态 的基础上 , 试图 造 出一种 “ 纯正 ” 的色感来 , 有好 的工具材质才能 表现出理想 的画面效果。
三、 工 笔 画创 作 中的技 法特 征 的 理解
在 制 作 的 过程 中 ,如 何 使 得 单 色 涵 盖 五彩 所 表 达 的丰 富
效果 , 传统工笔画中强调“ 随类赋彩” , 现在大多的工笔 画作 品 都是墨线勾勒 , 再根据事物的类别赋上相应 的色彩 , 画面 的效 果都是 比较浓重的。我们 自身 比较欣赏工笔画中墨笔单色 的 效果 , 应用简单 的黑 白灰关系来 表现画面, 一点都不逊色 于五 彩的表现 。 仔细 品读了工笔画作品中的墨笔语言 , 发现古人的
工笔是哪种绘画形式的技法
工笔是哪种绘画形式的技法工笔是一种绘画技法,属于传统的中国绘画形式之一。
它与写意绘画形成对比,是中国绘画的两大主流技法之一。
工笔画的特点包括:
1. 细致入微:工笔画强调细腻精致,画家通常使用细小的毛笔,以工整的线条和精细的描绘来表现画面的细节,如人物服饰、建筑细部、花鸟等。
2. 色彩平和:工笔画的色彩相对较为平和,注重色彩的层次和过渡。
在工笔画中,通常使用水墨、彩墨、颜料等来完成作品,以创造柔和而平衡的色调。
3. 侧重写实:工笔画注重写实性,追求对客观事物的真实描绘。
画家在绘制时通常会严格按照客观事物的形态、结构和比例进行创作。
4. 工整的线描:工笔画的线描非常工整,具有清晰而准确的线条。
画家通过线条的运用来勾勒出物体的形状和纹理。
工笔画通常用于表现人物、花鸟、山水等具体的事物,是中国传统绘画中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
1/ 1。
工笔画启蒙教育
工笔画启蒙教育首先,工笔画的特点是细腻精致。
工笔画注重细节的处理,画面要求精细入微,线条要准确、清晰,色彩要丰富而不浓烈。
因此,工笔画在绘画技法上要求非常高,需要艺术家有较强的观察力、耐心和毅力。
其次,工笔画的题材广泛,可以描绘花鸟、人物、山水等各种题材,因此在启蒙教育中可以为孩子提供更多的选择空间,满足他们的兴趣爱好。
在启蒙教育中,工笔画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通过学习工笔画,可以培养孩子的观察力和耐心。
工笔画要求画家对细节有着敏锐的观察力,需要耐心地描绘每一个细节,这有助于培养孩子的耐心和细致的态度。
其次,工笔画可以启发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在工笔画的世界里,孩子可以自由地发挥想象,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世界。
最后,工笔画还可以培养孩子的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
通过学习工笔画,孩子可以感受到中国传统绘画的魅力,培养对艺术的热爱和理解。
那么,如何进行工笔画启蒙教育呢?首先,要根据孩子的年龄和兴趣选择合适的教材和题材。
对于年龄较小的孩子,可以选择一些简单的花鸟画作为启蒙教育的素材,而对于年龄较大的孩子,则可以选择一些复杂的山水画或人物画来进行启蒙。
其次,要注重教学方法和过程。
启蒙教育不应该过分注重技法的讲解,而是要注重培养孩子的兴趣和想象力,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最后,要注重激发孩子的创造力和表现欲。
在启蒙教育中,要给予孩子充分的自由,让他们可以自由地发挥想象,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作品。
总之,工笔画启蒙教育对于培养孩子的观察力、耐心、想象力、创造力以及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进行工笔画启蒙教育时,要注重选择合适的教材和题材,注重教学方法和过程,同时要激发孩子的创造力和表现欲,让他们在愉快的氛围中享受绘画的乐趣。
希望通过工笔画启蒙教育,可以培养出更多对艺术热爱的孩子,为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传承和发展做出贡献。
中国画的分类和特点
中国画的分类和特点
中国画可以根据不同的绘画技法、表现寓意和主题等因素进行分类。
具体分类如下:
一、工笔画:工笔画是用细密的线条和均匀的色彩来描绘具体形象和表现细节的一种绘画形式。
它所描绘的内容通常是具体的景物、人物或花鸟等,形象逼真,具有精细、细致、严谨的特点。
二、写意画:写意画是以意境为主,融入了作者的情感和个性,通过抒发画家的思想、情感、审美感受来表现形象的绘画形式。
它所描绘的内容通常是山水、花鸟或人物等,注重意境和意象的表现,表现出画家的个性和思想。
三、工笔与写意相结合的综合画:综合画是工笔和写意相结合的绘画形式。
它既注重形象的细腻和准确,又强调意境和气韵的表现,综合了工笔与写意两种画法的优点。
特点:中国画具有以下特点:
一、笔墨意蕴:中国画注重笔墨,笔墨意蕴是画家的思想、情感、审美和艺术境界的综合反映。
墨色深浅、笔画轻重、变化繁复等,都能表现出画家的意境和风格。
二、意境表现:中国画讲究意境,注重画家的思想、情感和气韵的表现。
通过画家的笔墨技法和创造力,表达出独具中国文化的内涵和韵味。
三、提炼形象:中国画以简洁、凝练的笔墨表现形象,尽可能地提炼出物象的本质特征,达到“以少胜多”的效果。
四、注重空间:中国画注重表现画面的空间感,通过墨色的深浅和笔墨的运用,创造出逼真的空间感。
以上就是中国画的分类和特点,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浅淡工笔绘画的写意性
从自然的“形”到主观的“意”,这一过程体现了中国画在表现上的主观原则。那么在中国工笔画中怎样处理形和意的关系呢?首先在工笔画中,“形”有着重要的地位,工笔画是以形写意,没有“形”的工细,就不能达到“意”的高远。也就是说工笔画是用“尽其精微”的手段来达到“意境高远”的主旨。工笔画的“形”与“意”是手段与目的的关系。然而,手段要行之有效,才能达到目的。如何要求、理解工笔画中的形似,以达到尚意的目的呢?在表现手法上来看,要求工致细腻,并不是自然主义追求的摹仿再现,而是从客观物象中提炼加工、重新组合,而得到的意象。允许在把握对象内在精神的基础上,进行一定程度的夸张变形,只不过是用精细的手法来表现罢了。
如果能做到把写实与写意相融,自然之精神与画家的心境、情感合一,形神兼备,工写结合,也就是抽象与具象的结合,这也正是我所追求的,界于工笔与意笔之间。 工笔画中的写实,不是真实的实,而是物之理和形之理所呈现的真。工笔画中的工,有物之理和形之理两方面的内涵,物之理,是物的生长规律 、物之内在精神、内在美;形之理是形所呈现出的规律,是一种偏向视觉的形律,及其形的外在精神和外在美,工笔画只有据此二理而写,即物之理和形之理,才是艺术的真。当代工笔画既要继承古人工笔画技法的精华,又要摆脱其束缚,在传统技法的基础上进行创新,使工笔画创作进入一个自由的新天地。
(二)、没骨法:又称骨画法,是指不勾墨线,直接用墨与色画的一种技法。《蔷薇双鸡》是陈之佛先生代表性的没骨画法作品,这幅画由三部分组成:两只母鸡,一枝蔷薇和生满草苔的地面。其具体画法是:①鸡的画法,前面一只黑母鸡,用兼毫笔蘸浓墨画嘴,眼。再蘸浓墨,将笔稍侧,从鸡的头部一笔一笔向下画至鸡的背部,越画墨色越淡,再蘸浓墨画鸡翅和尾羽。用另一支笔蘸淡墨画鸡的胸、腹、肋、腿、背,此时浓墨与淡墨相接处会自然渗透,直到笔上墨色于枯,再画尾下羽毛,笔笔均见笔触。再用一支蘸满清水的软毫笔趁墨色未干之际,点画于颈、背、翅,破开墨色,使其表现出颈部的亮光,背部的绒毛,翅膀的羽毛。画两只鸡脚像写意画法一样,用墨色一笔笔画出,趁其未干,用白粉点出脚趾的鳞节(此即撞粉法),再用浓墨画趾甲。后面一只深赭色母鸡,画法与前者基本相同,背上的片片羽毛是趁赭色未干时,用墨勾画,墨线便自然渗开,有毛绒绒的感觉,个别的地方滴点清水冲开墨赭两色,起些肌理变化,再用深墨画鸡的两翅,上边与赭色背相接,待干后用大红画两只鸡的鸡冠,用青灰填鸡啄,用黄赭画眼圈及耳。②花的画法:先用汁绿染叶,有的叶尖用赭红再稍稍洗染,嫩叶用赭红或赭黄一笔画成。用深赭墨画花蒂,枝干用灰赭色由上至下一次次成形,花瓣先用淡墨色勾线并用淡绿洗染花心,由中心向外冼,并洗出每瓣互相压叠的效果,再用白粉由外向里洗染与中心的绿色十瞄。等叶的颜色干后,用深墨绿勾叶脉,深赭色画嫩叶脉和花托上的小刺。③苔草的画法:用软毫笔蘸墨赭色点地面苔草,趁墨色较重时先点鸡脚下边的几笔。再用含水较多的墨赭色混点右下角苔草。当笔上墨赭色快完时,再在笔尖上蘸淡绿点鸡身旁的草,一笔下去便成上绿下赭的淡颜色,待笔上基本五色后重新蘸淡绿点画,近深远淡,有聚有散。覆盖在墨赭点上的绿点要等原色干后再进行。《蔷薇双鸡》这件作品的画法行笔用笔与写意画几乎类似。
浅析中国画的“墨与色”
浅析中国画的“墨与色”一、中国画中“墨”的用法墨在中国画中的地位是显而易见的。
在中国画中,“墨”并不只被看成一种简单的黑色,在一幅水墨画里,即使只用单一的墨色,也可使画面产生色彩的变化,完美地表现物象。
中国画中有“墨分五色”之说,即墨色有“干、湿、浓、淡、焦”五种变化,如果再加上“白”,就是“六彩”。
其中“干”与“湿”是水分多少的比较;“浓”与“淡”是色度深浅的比较;“焦”,在色度上深于“浓”;“白”,指纸上的空白,二者形成对比。
中国画用墨技巧,并不是体现在调色盘中能调出多少种墨色的变化,而是如何使不同的墨色在纸面上体现出来,其中尤为困难的是,如何使一支笔中产生出各种墨色的变化。
当笔头蘸上饱和的墨水时,下笔速度要快些。
当笔头水分极少时,干笔淡墨,行笔宜慢,要惜墨如金,画好后会有氤氲明净的感觉,不管笔头的干与湿,画时均须见笔。
就如用笔之五字决:“清、润、沉、和、活。
”所谓“清”,即用笔用墨要笔路清澈,层层相积,无浑浊相;“润”即滋润,虽干犹湿,虽渴犹润;“沉”即骨气沉厚而不浮胀,沉而易厚;“和”即墨色有变化,和而不同,浑然和洽;“活”即自然一气。
“和”和“活”,相近而又有区别,活更有生命化的意蕴。
由于毛笔的软硬不同,在含水含墨的分量上也有所区别。
比如羊毫含水量较大,宜用于大面积的泼墨铺水;而狼毫含水量则相对较少,宜表现笔迹清晰的笔画或进行局部性的泼墨破墨等。
再有墨的运用与笔法的提按、轻重、快慢、纸质的优劣也是密切相关的。
用湿笔时笔多提起,用干笔时笔多揿下,笔实则墨沉,笔飘则墨浮。
用墨的关键还在于用水,要使墨色丰富,要善于用水。
墨经过水的调和,就有浓淡、干湿的变化。
墨色的变化在于水分掺的多少。
蘸墨蘸水极为讲究,笔头是先蘸水,还是后蘸水,效果是明显不同的。
随着中国画的不断发展,用墨的技巧也趋于成熟,产生了“泼墨法”“积墨法”和“破墨法”等多种表现手法。
泼墨法——水墨淋漓,墨色变化丰富。
此法的效果几乎是不可预期的,它和信笔涂鸦是不同的,它要求画家凭借长期的绘画积累和对宣纸性能和水、墨、色晕化的规律以及黑白、虚实、浓淡、疏密均衡等变化的认识。
工,笔,墨──当代工笔画中的笔墨概念
工,笔,墨──当代工笔画中的笔墨概念工笔画,那可是咱中华艺术里的一朵奇葩!说起当代工笔画中的笔墨概念,就像走进了一个充满神奇与魅力的艺术世界。
你看那工笔画中的“工”,可不只是简简单单的精细,它就像一位严谨的工匠,对每一个细节都精雕细琢。
每一根线条,都像是经过了千挑万选,恰到好处地落在画布上。
这不就好比我们精心准备一顿丰盛的晚餐,从食材的挑选到烹饪的每一个步骤,都不能有丝毫马虎,否则就做不出美味佳肴。
再瞧瞧“笔”,那是工笔画的灵魂啊!笔的运用,就如同舞者在舞台上的身姿,灵动而富有韵律。
有时候轻盈如微风拂过,有时候刚劲似钢铁铸就。
这难道不像我们说话的语气和节奏吗?时而温柔低语,时而慷慨激昂,才能把内心的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
还有那“墨”,墨色的变化简直妙不可言!淡墨如轻纱,浓墨似重锤。
就好像天空中的云彩,有时稀薄得几乎看不见,有时又厚重得仿佛能压下来。
这不正像我们生活中的喜怒哀乐,有时淡淡的忧愁,有时浓烈的喜悦,共同构成了多彩的人生画卷。
在当代工笔画中,笔墨的概念已经不再是传统的简单延续。
它融入了更多现代的元素和创新的思维。
就像我们的生活,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变化,却始终保留着那份最珍贵的初心。
你想想,如果工笔画中的笔墨没有了创新,一直停留在过去的模式里,那岂不是像一个守旧的老人,拒绝接受新的事物,慢慢被时代淘汰?相反,如果过于追求新奇,完全抛弃了传统的笔墨精髓,那又好像是一个失去了根基的大树,风一吹就倒了。
所以说,当代工笔画中的笔墨概念,既要传承传统的精华,又要勇敢地拥抱创新。
只有这样,才能画出既有深厚文化底蕴,又充满时代气息的作品。
这就如同我们既要珍惜过去的美好回忆,又要勇敢地迈向未来,去创造更多精彩的故事。
总之,当代工笔画中的笔墨概念是一个充满活力和挑战的领域,等待着更多的艺术家去探索、去创新,为我们带来更多美的享受。
工笔画法
工笔画法1冲染法。
冲染法也称撞染法,积水积色法。
积水法是先把墨或者颜色平涂,在六七成干的时候,点入清水。
积色法是先把墨或者颜色平涂,在六七成干的时候,点入颜色,一般是点入石色。
这两种办法最好先把画纸裱在画板上再进行。
2撒盐:特技的一种。
铺好底色后,趁湿在上面撒上食盐,任其自然渗化,形成雪花状的肌理效果。
3涂蜡:特技的一种。
在未画或画到中间过程时,在画面上不规则地涂抹上一些石蜡,使画面产生局部不挂色的班驳效果。
此法也可表现下雨时的效果。
4皱纸:勾好白描稿后,用喷壶把画稿稍微打湿,水不要太多,然后把画稿慢慢攥在一起轻轻揉搓,再展开扶平,用大白云笔蘸事先准备好的颜色(颜色略重),在画稿的背面皴擦点染,使颜色渗透,画稿正面产生碎瓷般斑驳的效果。
7水洗:是画面的一种处理方法,可使画面更加统一、协调,同时也可以把表面浮色洗掉,使画面更加沉稳。
水洗时,先用清水把画稿打湿,用白云笔轻轻洗刷,可整体洗,也可局部洗,用力不要太大,否则会把画稿弄破。
也可以在画面颜料的水分全部都干了以后再洗。
三、关于用具绘制工笔牡丹之前,我们首先要准备好作画工具。
下面列出了绘制过程中会用到的各种画具。
因为考虑到初学者的因素,所以列出的都是市面上常见的画具,在各地美术用品商店里都可以很方便的购买到。
1、笔:主要分底色笔、染色笔、勾线笔三部分。
笔者常用的底色笔有五寸、二寸、寸半底纹笔,底纹笔要求全为羊毫所制,笔锋柔软蓄水能力强,主要用来平涂底色。
染色笔方面我一般都是采用大白云,其中填色的大白云要求狼毫成分略少一些(纯羊毫也可),色易填润。
染色的大白云则选择稍硬一些的,色易拖开。
在勾线笔的选择上,勾勒花头和叶子我一般采用定制的长锋兔尖美工描笔,勾线时既可婉转自如又不失轻盈灵动。
勾花用新笔,勾叶可用稍旧一点的笔,因笔中含胶渐多,笔锋较之新笔硬朗不少,很适合表现叶子的质感。
绘制牡丹还要准备一根小号的狼毫笔,主要用来勾勒山石、枝干,局部填色之用。
浅谈中国工笔花鸟画的艺术特点
浅谈中国工笔花鸟画的艺术特点中国工笔花鸟画一直以来都是中国绘画传统中的一种重要流派。
其起始于宋代,至今已经有数百年的历史。
在中国的艺术界中,工笔花鸟画一直以来都占据着极为重要的位置。
那么,究竟什么是中国工笔花鸟画呢?这种画作又有哪些独特的艺术特点呢?首先,中国工笔花鸟画具有高度的写实性。
工笔花鸟画的创作除了要具备良好的绘画技能外,更需要对自然界经验的深刻体会和对花鸟的情感表现能力,特别是对花鸟的形态、神态等细节上的反复研究和观察。
传统的中国工笔花鸟画擅长表现主题物体的神韵特征和形态特点,因此画作往往极富写实感。
其次,中国工笔花鸟画善于运用色彩。
工笔花鸟画织有浓艳鲜明的色彩,注重彩并石。
画家精心地调制色彩,运用明暗、光影的变化,以彰显花鸟的魅力。
各种红色、黄色、蓝色、绿色等等互相对比,使画作色彩鲜艳,栩栩如生。
第三,中国工笔花鸟画注重细节描绘。
中国工笔花鸟画擅长描绘细节,包括花鸟皮毛的质感、细微的肌理和羽毛、花叶的形态质感等等。
画家们使用千锤百炼的笔触与细腻的表现形式,把这些特征清晰地展现出来。
工笔花鸟画的细节描绘强调画家的观察与感受,不仅把物体形态的具体表现表现得细致入微,也能深化画作的内涵,表现主题的深刻。
最后,中国工笔花鸟画具有优美的艺术感染力。
中国工笔花鸟画通过高水准的绘画技法和精湛的笔墨技能,为艺术观众带来无限的艺术魅力和尊贵品味,极具影响力,并成为国内外众多艺术品收藏者的收藏之选。
综上所述,中国工笔花鸟画其艺术特点和传统技法使之成为现代艺术中的重要流派之一。
通过艺术家的勤学苦练,工笔花鸟画得以保留传统的韵味,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与文化传播的全球化,工笔花鸟画也正面临着更新、创新的压力与机遇,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发扬这对推广中华文化走向世界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艳而能清雅,浓而能古厚”——中国传统工笔画之“水、墨、彩”
朱兴华视觉殿堂色彩明艳绚丽是工笔画的特色,但明艳绚丽的色彩也易于流于浮艳甜俗,而在中国传统工笔画中,画家在设色中却能做到“艳而能清雅,浓而能古厚”、“重而不浊”、“滋而不燥,艳而不俗”。
这都取决于“水、墨、彩”之幻化妙用。
而这种工笔画所特有的设色方式的运用在宋代以前的宗教画、石窟壁画、人物画、青绿山水、金碧山水以及宋代花鸟画等艺术样式中都获得了集中地体现。
一、传统工笔画之“水”儒家色彩观之“素”体现在传统工笔画中就以“水”、“墨”幻化五彩,使其形成鲜艳明澈、古厚娴雅的意境。
老庄之色彩观的核心虽然不理会五彩斑斓,但是它极其注重“水”对“心”之幻化,庄子把“心斋”比作镜,喻作水,“水静犹明,而况精神。
”那么这“用心若镜”之“水”在我看来不仅水墨画相伴,工笔画亦然。
在传统工笔画中,水与墨会,黑白两极色便幻化成无限灰度,以展开无限可能的丰富色阶,使工笔画中的墨色更添古雅沉静的美学力量;水与彩会,则是色彩鲜艳明澈,干净有度。
即,“华贵中见纯朴,厚重中见明快,达到薄而不漂,厚而不浊,重而不腻,浓而不艳,艳而不俗,色重气清”“表里俱澄澈”之妙境。
其秘诀即在于如何运用水也。
掀开中国传统工笔画这一连绵的历史画卷,灵气氤氲之“水”隐身于色彩之中,精灵般幻化着古人笔中的彩,当山取水后,山更显苍翠秀润、古厚幽淡;当人取水后,人更显浑厚丰润,内蕴娴雅;当花鸟、鱼虫、走兽取水后,其更显生气十足,活灵活现……传统工笔画的设色一般采用积染套色的方法,所谓“三矾九染”,即多遍施色,层层加深,数通之后染胶矾水以固定颜色,使得画面色彩厚重、沉着。
这种独特的染色方法关键都在于水的用法。
清唐岱亦言:“诸色之法贵乎淡,非为敷彩暄目,意取气也。
青绿之色本厚,若过用之,则掩墨以损笔致。
以至赭石合绿,种种水色,亦不宜浓,浓则呆板,反损精神。
”可见这巧用水之奥妙色彩,才得以形成了精妙绝伦,美轮美奂的青绿画卷。
擅画没骨花鸟的居廉、居巢作画善于用水,用粉,并创“撞水”、“撞粉”之法。
中国工笔画的特点
中国工笔画的特点
中国工笔画是中国传统绘画门类之一,其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1.精细写实:中国工笔画注重细节的描绘,画面上每个物体的形态、颜色、纹理都要求尽可能贴近真实,以达到写实的效果。
2.色彩丰富:中国工笔画的色彩通常以细腻、清淡、明亮为主,但也有时采用浓艳的色彩来强调某些细节或表现情感。
3.线条精细:中国工笔画的线条细腻、流畅、有力,使得画面更加生动、逼真。
4.构图严谨:中国工笔画在构图上注重对称、平衡和统一性,使画面整体协调、和谐。
5.题材广泛:中国工笔画的题材包括花鸟、山水、人物、动物等多种元素,其中尤以花鸟画最为精湛。
综上所述,中国工笔画注重细节、色彩、线条、构图等方面的表现,以达到精细写实、大气高雅的效果,其独特的风格与韵味,使其成为中国文化艺术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 1 -。
浅析工笔画色彩的运用
浅析工笔画色彩 的运用
范 玲
( 北华大 学教 育科 学学院, 吉林 吉林 1 3 2 0 1 3 )
摘 要: 本文将 浅析工笔画 色彩的运 用, 以探 讨 色彩材料介. N . . Y - - 笔 画后 , 色彩在 中国画尤其是 当代 工笔 画中的应 用发展 , 及其 当代 中 国工笔画创作观念的 变化 为评述的重点 。主要概述 了中国绘 画色彩 审美观 的发展 变化 历程 , 中国绘画 色彩材料 的发展 变化历程 , 浅析 了 运 用 新 色彩 材 料 创 作 工 笔 画作 品 的体 会 以及 对 当代 工 笔 画 色彩 的探 索。 关键 词 : 色彩 ; 工笔画 ; 材 料 色彩作为绘 画的本体语言, 是构成某种艺术情调和艺术风格最基 国的一些先进技法材料 ; 邻 国的儒家文化圈也对传统工笔画的颜料吸 本的要素’ 是刺激视觉神经最有效 、 造成特定隋绪美感 的一个重要手段 。 收和创新 , 日本就把中国传统的石色开发后 , 矿物颜料的颜色品种增加 传统的或现代的 、 东方的或西方的绘画, 无论其如何发展, 色彩始终是重 了许多。颜料 、 新技法的更新和变化 , 带来的不仅是颜料 、 纸、 画笔甚至 要的构成元素。 装裱 、 展 出方式等因素与传统冲突的形式转换 , 更重要的是带来了新的 中国绘画对色彩的运用也是丰富多彩, 尤其是在中国的工笔画中 色彩创作观念和新的表现形式。 表现的最为出色。 但是 , 传统工笔画对色彩的认识与西方绘画和 ̄ # e y . j g 2 . 3 岩彩进入工笔画的应用。“ 岩彩” 对于中国美术界是比较新颖的 墨画也有鲜明的区别 , 它没有像西方绘画那样追寻写实性, 也没有使色 画法 , 其实在 中国利用矿物岩彩料已经由非常悠久的历史了, 从仰韵彩 彩的运用的成熟度达到或超过中国水墨画中对墨色的运用。 几千年来 , 绘到汉唐的三四千年来 , 矿物岩彩绘画的发展一直未曾中断过 , 我国的 工笔画也形成了一套独特的色彩认识规律和色彩理论, 但其色彩的运用 敦煌石窟壁画能有如此丰富的色彩并且保存如此完好 ,就是矿物岩彩 基本上还是处于从属的地位, 并不够完整和系统。只有从历史和客观的 颜料的功劳 。 角度对传统工笔画的色彩进行分析, 才能更好地使其适应时代的发展 。 岩彩颜料之所以能被广大画家喜爱是有着如下优点的 : 第一 , 颜料 当今, 色彩材料丰富了现代工笔画的表现形式 , 这也使色彩的运用成为 本身具有天然的宝石般的亮泽 , 会使画面充满 自然生气 ; 第二 , 具有颗 了当今值得研究和关注的一项基本课题。 粒的粗细变化 , 能为画面增添一种材质美感 ; 第三 , 有极强的稳定性 , 成 1中 国传 统 的色彩 观 品能够久不变色; 第 四, 不受介质的限制 , 可 以在纸 、 绢、 亚麻布 、 墙壁 、 在中国水墨画出现之前 ,中国的绘画也一样是丰富多彩、色彩艳 木板 、 金属板等介质材料上使用。 丽。在早期 , 中国绘画非常重视色彩 的运用 , 而且色彩绘画取得的成就 3运用新色彩材料创作工笔画作品的体会 对全世界的绘画都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早在一千年前我国的画 3 . 1 色彩美 、 材质美在创作过程中的体现。在画法上看, 中国工笔画 家们就开始运用色彩 的冷暖变化来表达画意 , 而且在“ 以色貌色” 、 “ 以 传统 的设 色技法以勾线平涂为主, 随后又出现了“ 凹凸法 ” 和“ 勾填法” 色彩挂物象” 、 “ 随类赋彩” 等理论 的指导下 , 中国绘 画呈现出前所未有 的技法。在色彩效果方面又有“ 重彩” 、 “ 淡彩” 和“ 浓淡兼用法” 三种 。西 的、 极其辉煌的色彩景观 。 我国古代在色彩绘画方面的成就与西方绘 画 方现代绘画中大量构成 、 肌理 , 形式的色彩开阔了现代工笔画家视野 , 不相上下 , 尤其是在唐朝更是达到鼎盛时期 , 当时 , 李思训 的青绿山水 也启发了我国画家的思路 , 产生了一些新技法 : 肌理法 、 积色法 、 水洗法 被列为“ 国朝山水第一” , 反映出当时色彩 占主流的画坛局面; 在五代十 等 。 围及两宋时期色彩在院体画中仍 占有重要的位置。 从色彩对质感的表现上看 : 传统工笔 画由于技法和材料 的限制, 对 2工 笔画 色彩的 不断发 展 于物象的质感表现是不够强烈的, 出于对西画色彩写实能力的理解 , 现 2 . 1 传统工笔画中色彩的演化发展。 色彩曾在 中国画里面具有重要 代工笔画也开始探索质感的表现。比如运用效擦 、 点色等方法来表现粗 地位 , 各个画种的色彩特| 完全取决于其所使用的颜料特I 生。 从中国工 布 、 帆布或者木头的质地。 笔画的发展历程来看, 工笔画的色彩特l 生 在很大程度上依赖着 中国颜料 绘画的材料和工具也开始多样化。除了使用传统的颜料之外 , 还采 等绘画材料 的特 f ! 生 和发展。在颜料的特} 生 方面, 工笔画早期所用的颜料 用西画的水彩色 、丙烯色 ,以及在 中国画传统颜料基础上研制的水干 主要是矿物质, 但是 自然中矿物质的颜色与人们常见 的红 、 黄、 蓝、 绿差 色、 烧制色等现代合成色; 纸张方面在矾绢 、 熟宣之外 , 还广泛地采用高 距较大。由于矿物质颜料的特 l 生 所限, 早期的工笔画主要是以重彩的形 丽纸 、 皮质以及化纤布等 。 工具上除 了毛笔之外 , 还增加了刷子 、 破子等 式出现’ f 弋 表作是敦煌壁画和麦积山石窟壁画。传统工笔画的用色随着 工具来进行色彩的绘制。 植物质透 明颜料的大量运用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并逐步达到渲染丰富、 3 . 2当代工笔画色彩的探索和展望。现代工笔重彩画( 岩彩画) 是对 细腻入微 、 色调单纯等特征' f 弋 表作品是东晋顾恺之的《 女史箴图》 。 工笔 传统绘画的继承与发展 , 传统工笔画中没有做底的概念 , 所有颜色都以 画在颜色的运用上大体经历了由单色到多色, 由纯色到复色, 以及调和 纸面的白色为依托为对比,这使传统工笔画始终很难真正进入重彩世 各种颜料复合使用这样的发展过程到 唐宋时期已发展得较为成熟 。 界, 所 以一些喜用“ 厚画法” 的现代重彩家 , 采用了加厚的宣纸 , 并且在 2 . 2 色彩 、 材料与现代工笔重彩画。 西画进人中国画坛以来 , 在很大 作画前将整个画面作一层底色。做底有两层含义 : 一为色调 , 二为肌理, 程度上冲击 了中国画以笔墨为主 、 色彩为辅的长久格局 , 虽然以某种色 使浓浓的色彩表现博大深沉的力度的愿望有了实现的可能。传统的工 彩意识为主来表达画面的作 品还存在一些不足,但这种形式正在改变 笔画程序以细节的出现为结束画面的标致, 而现代重彩画( 岩彩画 ) 是 人们从单一水墨角度认识中国画的艺术视觉观念 。色彩具有更多的世 以色彩的丰富 , 色彩材质本身的美感及由画家 自 身色彩表达的各方面 界性 , 共同性 , 在心理上能更多地与其它地域 、 国家与民族 的现代审美 协调统一为画面的完成体现。 意识相勾通。所以复兴更具色彩和肌理表现力的古典重彩画成为中国 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发展 , 色彩也会随着人 民的需求而发展变化 ; 随 绘画对应全球化社会现状的必然。 着科技的不断进步 , 色彩 、 颜料 、 绘画的工具和手段 、 乃至展示方式都会
浅谈工笔人物画的线-漫谈工笔画中的写意性(一)
浅谈工笔人物画的线|漫谈工笔画中的写意性(一)基本见解当今的中国已经敞开了封闭的大门,世界也已经进入到了信息时代,世界范围内的文化艺术的交流、交融、借鉴是如此地广范和深入,艺术的样式和审美的观念是如此地丰富。
以至于我们的社会、经济、文化、物质都发生了急剧的变化,我们的传统文化艺术正在经受着前所未有的冲击与裂变,迫使我们不得不重新认识和审视我们延续千年的传统,承其精华,弃其糟粕,创造一个既是中国的又是世界的新东方艺术。
中国传统的工笔画,在众多的画种中,可说是最为成熟的画种之一。
起于魏晋而成于宋,绘画之物象情态神色俱若自然,笔韵高洁。
从另一个侧面讲,特别是元明清时期的工笔花鸟画,呈现出内容的单一和形式的简洁、成了精细而又面面俱到的描绘物体的画种,画面大多以折枝花卉的形式,其上间或有一两只小鸟,画面留有很多的空白,以显示其灵动的折枝花卉式构图,背景和衬物之间缺少有机的互为联系。
如果表现的东西太多,太丰富,便会使得画面由于面面具到而显得太紧,呈现呆板、腻烦的感觉。
然而从审美的角度又要求工笔画要做到工细而不腻味,面面具到而不呆不板。
所以当代的工笔画家的课题有二,其一为工写结合,才能形神达意;可避免由于画面太工整而出现的腻烦、刻板、呆滞,追求工笔画中的写意性,把抽象与具象的结合,写实与写意相溶,把浪漫主义的、象征的物象与写实的具象物体溶于同一画面中,使两者尽力的统一谐调以显示画面的生命与活力,从而避免了物体的每一部分都用写实的手法画出来而使人有一种过紧的感觉。
追求这种抽象与具象的结合应该凭直觉的感悟,甚而是非理性的,因为理性会束缚人,对画家来说,直觉比理性更为重要。
这就是说,追求工笔画中的写意性的要有感而发,随意而作,只有发之有感,艺术品才会感人动人,让欣赏者领悟到作品的自然的内在感情,从而避免刻板和腻味。
其二为虚实结合,才能灵动深远,工笔画中的写意性,最为关键的就是虚实矛盾,画面之所以刻板、呆滞,从技巧方面讲就是因为虚实处理不当。
中国工笔画的特点
中国工笔画的特点一、细腻入微:中国工笔画注重细节的描绘,精心绘制每一个细节,力求将每一个物体的形态、质感和细微变化都表现出来。
绘画笔触细密而准确,刻画出物体的纹理、质感和光影,使画面显得细腻而生动。
二、注重色彩:中国工笔画注重色彩的表现,运用丰富多样的色彩来表现物体的形态、质感和光影。
色调通常比较柔和细腻,通过层层叠加和渐变来呈现物体的明暗关系。
色彩运用的精妙和准确性,使得画面显得鲜明、立体和具有动感。
三、刻画细节:中国工笔画对细节的描绘非常注重。
通过准确的线条和细致的表现,将物体的细节特征和变化刻画得十分逼真,使得画面更加真实、传神。
如描绘动物的毛发、眼睛的神采、鸟儿的羽毛等,绘画者都经过精心观察和揣摩,力求做到准确无误。
四、人物肖像的刻画:中国工笔画在人物肖像的刻画方面也有独特的风格。
绘画者注重人物的面貌特征,通过精确的线条和细腻的表现,将人物的形态、神态和情感都表现得非常恰到好处。
人物的眼睛、嘴巴以及面部表情等细节都被描绘得非常真实和传神。
五、精神与文化的表达:中国工笔画不仅仅是一种绘画技法,更是中国传统文化和哲学思想的表达。
绘画中常常体现着中国人对自然、人生和社会的理解和思考。
画家通过对自然景物、动植物、人物肖像等的描绘,传递着自己对生活和世界的感悟。
画面中的一草一木、一人一物都是画家思想和情感的表达,凝聚着中国文化的智慧和情感。
六、线条的运用:中国工笔画中的线条是非常重要的表现手法。
线条的运用可以描绘形态、质感和光影,也可以表达物体的运动和情感。
线条通常柔和流畅,具有一定的变化和节奏感。
画家通过精确的线条和控制线条的厚薄来表现物体的立体感和空间感。
总结来说,中国工笔画以细腻入微、注重色彩、注重细节刻画、人物肖像的刻画、精神与文化的表达以及线条的运用等特点而著名。
它是中国传统绘画中的重要流派之一,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文化内涵。
中国画中笔墨和色彩的关系浅谈
中国画中笔墨和色彩的关系浅谈关于中国画笔墨和色彩的关系,自古至今一直议论不断,有的人主张重墨轻色,有的人主张重色轻墨,而中国画笔墨和色彩在数千年来所经历的不同绘画表现形式。
在此,我仅以个人体会和看法对中国画笔墨和色彩的关系作一点浅议杂谈。
中国画在数千年以来,经过了从形成至成长到成熟的坎坷路程,其表现形式和内容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变化。
特别是笔墨和色彩的发展,在各个时期并不是齐头并进的。
中国画最早采用的表现形式是色彩和线条。
早在新石器时期,彩陶就采用了这两种形式。
仰韶文化的人面鱼纹彩陶盆、三鱼纹彩陶盆和马家窑文化的旋涡纹彩陶瓮、舞蹈纹彩陶盆上面绘制的鱼、蛙、鹿、鸟、舞乐、人面以及各种纹饰。
彩陶是在橙红色的陶坯上,用、黑、白和天然矿物质颜料赭石进行描绘。
古朴的色彩,豪放的纹样,大小不一的点线面的装饰美,显现了色彩与线条相辅相成关系的雏形。
可以说,用笔工具是形成中国画艺术表现方式的前提条件。
彩陶上各种各样的生动灵动的线条美,是形成中国画用笔技法的源头,而天然矿物质颜料,可以说是今天中国画颜料的鼻祖。
在前古不同时期活跃着青铜器艺术、雕塑艺术、书法篆刻艺术、工艺艺术、建筑艺术,它们对中国画艺术有着启示作用,而与中国画艺术有一定渊源关系的,却是用于送葬仪式的一部分具有旌幡形式的帛画,这些先后出土于湖南长沙陈家大山战国时期楚墓和马王堆汉墓等地方的几幅帛画,都采用了平纹绢。
绢画与帛画有一种渊源关系,是中国画表现形式的底本。
这些帛画的表现形式大部分使用以墨线勾描对象,虽然用笔还未定型,但是笔法坚挺质朴。
另外,彩绘在西汉的帛画中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在彩绘帛画中,使用的颜料主要有矿物色朱砂、土红、银粉、黄丹,植物色青黛、藤黄,动物色蛤粉等颜料,色彩种类比以前增多了,更好地丰富了画面的表现能力。
如今,这些用大自然材料制作的颜料虽历经几千年的时光,然仍在绢画上依旧闪耀着姿彩。
五代之前,绘画重视色彩。
《周礼考工记》说:东方谓之青,南方谓之赤,西方谓之白,北方谓之黑。
国画画法分类
国画画法分类
中国画,简称“国画”,是我国传统的绘画形式,主要是用毛笔蘸水、墨、彩作画于绢或纸上。
中国画在技法上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
1. 工笔画:工笔画是一种注重细腻描绘的画法,以精细的线条和丰富的色彩表现物象。
它强调对细节的刻画,追求画面的逼真和生动。
2. 写意画:写意画则更注重表现画家的主观情感和意境,以简洁的笔墨表现物象的神韵。
它强调笔墨的韵味和气韵生动,追求“写意”的效果。
3. 水墨画:水墨画是以水墨为主要材料,通过墨色的干湿、浓淡、虚实等变化表现物象的画法。
它强调墨色的韵味和笔墨的灵动,营造出一种独特的艺术氛围。
4. 白描画:白描画是以线条为主要表现手段的画法,用简洁的线条勾勒出物象的轮廓和结构。
它强调线条的流畅和韵律感,追求画面的简洁和明快。
此外,中国画还可以按照题材进行分类,如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等。
这些分类主要是根据画面所表现的内容来划分的。
总的来说,中国画在技法和题材上都有着丰富的分类,每一种分类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魅力。
这些分类不仅体现了中国画的艺术特色,也反映了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和审美观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儿童美术:浅谈工笔画的笔墨和色彩
工笔画是中国传统绘画的重要组成部分,至今已有近两千年的发展历史。
其精勾细染的艺术技法在中国画坛独树一帜;其意象造型的表现手法,在艺术处理上精微而不失匠气,工致而富有绘画性,为工笔画的发展留下广阔的拓展空间。
远古的帛画,以线赋彩,成为中国工笔画最基本的表现形式。
祖先们在生活和劳动实践中持续完善绘画手法,逐渐形成了双勾填彩、双勾细染的画法。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工笔画发展的重要阶段。
以莫高窟为代表的壁画,无论是富丽的色彩或是浓厚的宗教题材,都体现着先贤们娴熟的工笔表现手法。
唐代的工笔画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吴道子、张萱、周昉当为这个时期的代表画家,其工笔人物画线与墨、线与彩的完美结合至今令人叹为观止。
宋徽宗赵佶喜爱绘制工笔花鸟画,改革了画院体系,提升了宫廷画家的地位,建立了画学制度,从而使院派工笔画,达到了历的辉煌期。
工笔画走向民间当在元、明、清时期,尤以明清后,因为诸多因素,导致工笔画日渐式微;在文人水墨写意画主流冲击下,虽有仇英、“二袁”等职业工笔画家的努力,但是工笔画一直处于消沉状态。
近代的工笔大家陈之佛、于非闇虽成果斐然,却仍未摆脱工笔画的低迷窘境。
现代中国工笔画的复苏期是在上世纪80年代的改革开放时期;而近20年经济繁荣、“西风东渐”迎来了工笔画发展的辉煌时代。
与其他国家的绘画风格不同,中国工笔画有其独特的艺术绘制程式。
中国工笔画讲究用笔用墨,笔墨不但是视觉形式,更是中国画气韵、精神的载体,笔墨功夫是很多画家一生的追求。
和写意水墨画相比,工笔画同样要求以笔入画,求笔法,讲笔趣。
唐代陆希声五字执笔法,要求做到“五指齐力”、“指实掌虚”,运笔则灵活自如。
张彦远的“生死刚正谓之骨”,正是用笔力度的体现。
元代王蒙笔力扛鼎,后人称之为“金刚杵”。
清代郑绩《梦幻居画学简明·论笔》中说“用笔以中锋沉著为贵,中锋取其圆也,沉著取其定也。
定则不轻浮,圆则无圭角。
生怕涩,熟怕局;慢防滞,急防脱;细忌稚弱,粗忌
鄙俗;软避奄奄,劲避恶恶;此用笔之鬼关也,临池不可不醒”。
由此
可见,用笔是工笔绘画中的关键所在。
如果说笔是中国画的筋骨,墨则是中国画的血肉。
中国工笔画所
追求的艺术理念也是笔尽笔法、墨求墨气,以此展示“气韵生动”的
艺术魅力。
纵观古今,中国文人画一直提倡“水墨为上,墨分五色”。
北宋韩拙《山水纯全集》云:笔以立其形质,墨以分其阴阳。
清代石
涛在其《苦瓜和尚画语录》里说:“笔与墨会,是为絪缊。
絪缊不分,是为混沌。
辟混沌者,舍一画而谁耶!画于山则灵之,画于水则动之,
画于林则生之,画于人则逸之。
”草圣林散之在《笔谈书法》中更是
强调“古人千言万语,不外‘笔墨’二字,能从笔墨上有心得,则书
画思过半矣。
有笔方有墨,见墨方见笔,笔是骨,墨是肉,水是血。
非笔不能运墨,非墨无以见笔。
”
笔墨是中国画的安身立命之本,也是中国工笔画着力于追求“意”的神会的基础和前提,而“随类赋彩”则是中国工笔画的要素之一。
在历代众多工笔画名家中,善于使用色彩的当数南宋和元代交替时期
的浅绛山水大家钱选,他的作品洋溢着文人气息,在水墨浅绛的基础上,罩染石青石绿,皴染加墨点,清丽典雅,郁郁葱葱,处处表现生机,
对后世浅绛小青绿山水的发展产生很大影响。
历代名家对色彩的使用
极为重视,对色彩与色调的主次、墨气与色气的效果十分讲究。
如五
代南唐工笔大家顾闳中所绘《韩熙载夜宴图》,主要刻画南唐中书郎
韩熙载夜间举办盛宴的隆重场面。
此作是五代时期工笔重彩的鼎力之作,其中锋用笔,线条流畅圆劲,设色富贵浓丽;其间对女乐人物的描
绘更是生动传神:华丽的衣着,浓艳的装饰,丰富而和谐的色彩,工
细极致的晕染与身着白色晚装、袒露赭色胸腹、端坐黑色椅子的韩熙
载形成强烈的对比,主宾关系明确,而人物神态和场景融为一体,形
成对立统一而又协调有节的盛宴氛围。
又如顾恺之的《洛神赋图》,
周昉的《仕女图》等工笔巨作,其笔墨色彩的合理使用使所要表达的
主体更加突出,物象更加鲜明,格调更加高雅。
当代工笔画的繁荣和发展,丰富了工笔画笔墨色彩的内涵,延伸
了工笔画的艺术程式。
在不久前由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工笔画学会
主办的“全国第七届工笔画大展”上,众多优秀作品充分体现了工笔
画能实能幻、能繁能简、能宏能巧的表现形式,笔与线、线与墨、墨
与彩之间的关系得到了灵活的使用。
很多优秀作品使用了制作技法,
使作品的艺术表现力更加丰富。
当代工笔画名家何家英先生就工笔画
的制作技法坦言:工笔画的绘制方法,70%是制作。
绘画就是很精细地
描绘,这也是一种品质。
工笔画大家、中国工笔画学会创建人林凡先
生说:“现代工笔画家为什么不能制作呢?制作不是要不得,而是要大
力提倡,把制作水平提得高高的,让人们心悦诚服地接受。
”“外师
造化,中得心源”,现代工笔画的创作素材来自于生活,取自于客观
世界,而创作理念却是源自于画家本人对客观世界的感悟,取决于个
人的修养和情思;创作过程则是画家对于色彩的认知和驾驭水平的考验。
实践证明,笔法、墨色、色彩和制作技法的有机结合,互为作用,才
能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