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美

合集下载

科学美的表现

科学美的表现

科学美的表现1.和谐之美和谐就是多样性的统一,是一个事物中各部分各因素的协调一致,反映出一种和谐的结构。

从大到宇宙小到原子都能反映结构的和谐性。

太阳和九大行星及它们的诸多卫星构成了和谐的太阳系。

宇宙中许许多多的恒星系又处于一种和谐的状态之中。

原子核与外围各层电子构成了和谐的原子结构。

这种和谐无不给人以愉悦的美感。

日本一位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在谈到分子的立体结构时说:“分子结构之美毫不逊色于亭亭玉立的美少女”。

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和谐性得到不断的发展,不和谐性受到自然的扬弃。

在人类社会中,真善美是和谐的,假恶丑是不和谐的。

人类社会每前进一步都是朝着人类的和谐前进了一步。

人们在感受到和谐时才产生愉悦感。

艺术作品中普遍反映着和谐性,美术是色彩的和谐,音乐是声音的和谐。

这些有节奏、有韵律的和谐能给人以美感。

宇宙在150亿年间一直建立并完善着自己的和谐性。

科学能使人们从整体上把握客观世界的和谐性。

在自然界中,许多现象人们可以直接感受到,也有许多现象人们不能直接感受到。

在视觉上你感觉不到宇宙在膨胀,感觉不到基本粒子夸克的存在,感觉不到光速;你看不到紫外线,看不到DNA,看不到肉内的骨骼;你听不到超声波,听不到地震波,听不到脉搏跳动声。

自然界中的林林总总,你只能感受到一个局部。

科学技术可以扩展人类的感觉视野,使人们能感受到更加奇妙的物质世界,人们得以在更深更广范围内去审视客观世界的和谐。

这就是科学带来的快感之一。

2.规律之美科学研究表明,世界万物皆有规律可循。

科学家正是致力于提示客观事物的规律性,对于繁杂事物和困难问题寻求简单的解。

数学正是在各种抽象的数学概念之间思索,寻找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和规律。

把数学研究成果用于实际问题而能取得惊人的成功,正是因为它们反映了实际事物的规律性。

艺术表现的是具有鲜明形象的个体,比如喷薄欲出的红日、十五的月亮、莫奈笔下的向日葵。

而科学家则力求从整体上去把握圆的半径与圆周关系。

很多自然现象可以用简洁的公式来表达。

第七章科学美

第七章科学美

(一)科学美的产生
• 科学美学思想发端于古希腊,毕达哥拉斯被后人尊为科学 美学的鼻祖。在自然哲学繁荣的古希腊,论辩成风,为科 学美学的发展造就了良好的气候和土壤,但是,无论是西 方的希腊,还是东方的中国,在它们史前的古代,都没有 科学的著作,只有精彩的神话传说。
二、科学美的基本特征
• 具有美学和哲学思维的科学家们,不仅肯定了科 学一般的审美标准,还具体的论述了一系列科学 美的范畴,为分析科学美的特征提供了基本原则 和依据。根据科学理论的审美实践,科学美具有 以下特征: • 真理性、 • 简洁性、 • 和谐性、 • 对称性。
1.真理性
• 在美学史上,美和真这两个概念常常有机地联系 在一起。虽然科学美离不开真,但美又不等同于 真。从科学美学的角度来看,真只作为其中的因 素潜在于美之中。对此,美籍印度 物理学家 钱德 拉塞卡(Subrahmanyan Chandrasekhar, 1910~1995年) 深有感触地说:“我们有根据 说,一个具有极强美学敏感性的科学家,他所提 出的理论即使开始不那么真,但最终可能是真的。 正如济慈很久前所说的那样:‘想象力认为美的 东西必定是真的,不论它原来是否存在。'”因此, 我们在探讨科学美的基本特征时,首先看到它的 是真理性。

• 科学鉴赏力的培养与形成应具备 6 个条件: • 1.有科学的思维能力。对科学美要能做到理解和评 判,必须通过大脑的思维,因此科学鉴赏力不仅不是 天生的,而且后天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 2.有一定的科学实践和对科学理论的审美实践。 • 3.养成一定的审美习惯。审美习惯可以使人获得较 多的有关美的信息刺激,强化人的美感直觉。 • 4.具有比较鉴别的才能。对科学美的比较鉴别,不 仅有利于判断出两种理论的科学美学的价值,还可引 起审视者的创造冲动,确立正确的研究方向。 • 5.有对科学美的兴趣、好奇和追求的激情。 • 6.有艺术情趣。利用艺术隐喻的巧妙性和美感,对 物质世界进行思考,提高科学美的鉴赏力。

浅议有机化学中的科学美

浅议有机化学中的科学美

浅议有机化学中的科学美
有机化学是一门涉及到各种有关有机化合物的科学,也是
化学学科的一个重要分支。

近几年来,有机化学研究的大量发
展表明,它与其他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如催化,配位化学,
药物化学,计算机模拟等,因而有机化学拥有一种自己独特的
科学美。

先从理论上来论证有机化学的科学美,有机分子是复杂的,其基础矩阵理论成就了有机化学。

有机化学可以在分子层面建
立结构和行为间的关系,让我们更加深入地认识有机化学,理
解有机反应的本质,以及分子的结构,这就是有机化学的科学美。

此外,有机化学的实验也拥有自身的独特和科学美,诸如
简介化学法,植物化学和分子模型,这些实验技术使得化学反
应和研究变得更加精细。

无论是应用还是理论,它们都引起了
大量的关注,因为它们可以发挥极大的作用,深入地探索杂环
化合物的过程,揭示其表征、性能、性质的变化。

在构造复杂
化合物的过程中,实验方法也逐步完善,让合成化学变得更加
可行,这是有机化学实验研究的科学美。

总的来说,有机化学的理论和实验都具有其自身独特的科
学美,因此它们在现代高等教育中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让学
生们更加深入地理解有机化学知识,同时也可以正确地运用现
代分析和实验技术,特别是有机化学返现的多个领域,能够更
好地研究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

科学是美丽的主要内容

科学是美丽的主要内容

科学是美丽的主要内容,这是一个非常广泛且富有深度的主题。

它涉及到许多不同的方面,包括科学方法、科学原理、科学技术的应用,以及科学对人类生活的影响等。

下面我将从几个不同的角度来阐述这个主题。

首先,科学方法本身就是一种美。

科学方法是一种基于实证和逻辑的思维方式,它要求我们通过观察、实验和推理来获得知识。

这种方法要求我们以客观、公正和理性的态度对待事物,不受个人情感和偏见的干扰。

这种思维方式强调证据的重要性,这正是人类理性精神的重要体现。

科学的这种思维方式为我们的思维和行为提供了明确的规范和指导,使得我们的认知和决策更加客观和可靠。

其次,科学原理本身就是一种美。

科学原理是由一系列基本的自然法则组成的,这些原理通过对自然界各种现象的解释和预测,展示了宇宙的和谐与秩序。

例如,牛顿的运动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以及薛定谔的波函数等,都是对自然界规律的高度概括和表达。

这些原理不仅揭示了自然界的奥秘,也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便利。

例如,现代医学和工程学中的许多技术都依赖于科学原理,如基因编辑、纳米技术等。

再者,科学技术的应用也体现了美。

科学技术的应用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便利和改变。

例如,现代医学通过基因编辑技术可以治疗遗传疾病,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此外,科学技术的应用还在环境保护、能源利用、交通出行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这些技术的应用不仅提高了我们的生活质量,也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可能。

最后,科学对人类社会的影响也是美丽的。

科学的发展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它为人类提供了新的认知和理解世界的方式。

科学的发展也促进了人类社会的交流和合作,推动了全球化的进程。

同时,科学的发展也促进了人类对自身存在的思考和理解,使我们对生命、死亡、宇宙等哲学问题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思考。

总的来说,科学是美丽的主要内容,它以美的方式揭示了自然界的奥秘,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便利,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促进了人类对自身存在的思考和理解。

美学基础——第七章科学美与技术美第一节科学美(人卫版)

美学基础——第七章科学美与技术美第一节科学美(人卫版)

四、医学生技术审美教育途径
1、在实践中学习锻炼 医疗实践活动是医学生掌握医学技术美创造才 能的直接源泉 2、在实践中感悟欣赏
3、在过程中享受愉悦
4、在大课堂充实提高
作业 1、简述科学审美特性及其作用? 2、谈谈你准备如何接受医学技术美育?
②中国技术美学的发展历程 1979年,我国美学家涂途首次介绍国际技术美学
1983年,江苏南通市成立技术美学研究会
1983年10月,创办我国第一家技术美学专业 刊物——《技术美学》丛刊 二、技术美的主要内容与审美特征
1、技术美的主要内容 ①劳动条件和生产环境 ②日常用品和生活环境 ③物质产品的技术美因素
第七章 科学美与技术美 第一节 科学美
闽侯职专(闽侯五中) 程峰清 E—mail: cfq41@
教材:《美学基础》人民卫生出版社 朱红 编
科学美
一、科学美的产生
1、科学美首先由科学家和科学史家发现和提出来。 2、最早可追溯到公元前七世纪的“毕达歌拉斯”学派。 3、“科学没”的概念由法国人彭加勒在《科学与方法》 中提出。
二、科学美的本质 1、科学美的基础
人的探索力
2、科学美的本质 人对自己探究活动的肯定,是人类在掌握了客观世界内 在奥秘之后产生的一种心理满足和精神愉悦。
三、科学审美对象的类型 1、科学研究的对象 2、科学实验
3、科学理论与公式
四、科学美的构成要素 1、新奇——科学实验活动及其成果的新颖、奇特。 2、和谐——反映自然规律的科学也应是和谐的。 3、简明——科学研究能从纷繁杂乱的自然现象中概括 出简单明了的规律。
4、辉耀性 科学美具有辉耀华彩的形式
六、科学审美特性 1、抽象性
科学美是在理性的抽象形式之中,包含着丰富的感性内容 2、理论性

美育理论第五章--科学技术美ppt课件

美育理论第五章--科学技术美ppt课件

二、技术美学的内容
• 根据技术美学当前的现状和未来发展的趋势, 技术美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大致可以概括为两个方 面:一是研究人类的基本实践活动,即劳动生产 中的美学问题,也就是与人的劳动生产过程及与 成果相关的美学问题;二是物质产品的艺术设计 问题,也就是国际上流行的“迪扎因”的美学问题。
• 人是按照美的规律来改造客观世界的,并通 过生产劳动创造出符合人的审美理想的物质产品 和精神产品。
.
(1)产品的功能结构。实用功能是产品存在
的前提。一个产品若功能不好,徒有华丽的外表
是毫无美感的。
.
(2)产品的材料结构。新材料的运用必然要
突破原有的结构,这是构成产品美的物质基础。
.
(3)产品的有机体结构。产品应该是一个和
谐统一的有机整体。
.
(4)产品的形式结构。形式美本身并不能成
为产品美,形式美只有在产品的整体结构中才能
二、综合性
• 科学技术美具有综合性的特点。因科学 技术的先进性特点决定了科学技术是最先 进生产力的代表,体现了多学科高度融合、 相互渗透的特点。尤其是现代科学技术更 是集中地体现了跨学科、跨领域的合作。 例如,高度发达的现代通信业,就溶入了 电子、机械、管理等学科。
三、实用性
• 科学技术美与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 的表现形态有所不同,其中最大的区别在 于它异常强调实用意义。科学技术美的前 提是其实用性,如一件产品其美观的外表, 要建立在高质量的基础上才有意义。法国 美学家查 ·拉罗对产品美的结构从5个方面提 出了具体要求:
第二节 科 学 美
一、科学研究的动力来自于 对美的追求
.
自然科学研究的对象是自然界,所以科学美
和自然美有着相同的本源。二者的区别在于:自

浅谈科学美及其美感

浅谈科学美及其美感

浅谈科学美及其美感内容提要本文揭示了人们长期忽视科学美的主要原因,论述了科学美的本质特征:1科学美是来源于自然美,并能为我们理智所领会的一种和谐,科学美的实质在予反映自然界的和谐;2科学美与艺术美一样建筑于自然美的基础之上,是美的一种高级形式,是人类按照美的规律创造的成果。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论述了科学美感和科学鉴赏力问题。

关键词科学美和谐美感科学鉴赏力将美的难以数计的表现形态类分为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似乎已成定论。

这种分类忽视了异态纷呈的科学美。

在美学教科书中,科学美要么被置于视野之外不予理睬,要么被囊括在社会美中一笔带过。

实际上科学美跟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一样,是一种相对独立的审美形态。

忽视科学美及对科学美的研究,不能不说是整个美学研究的一大缺憾。

一科学美是否存在,可能会有人产生疑问。

正象在是否存在艺术美的问题上艺术家最有发言权一样,在是否存在科学美的问题上科学家也最有发言权。

很多着名科学家都在各自的科学实践活动中感受、体验和发现科学美的存在。

古希腊欧几里德的《几何原本》被誉为”科学史上的艺术品”,少年时代的爱因斯坦和罗素都曾将它作为神奇的艺术品来阅读欣赏。

爱因斯坦曾称赞玻尔所提出的原子中的电子壳层模型及其定律是“思想领域中最高的音乐神韵”,曾惊叹迈克尔逊———莫雷实验“所使用方法的精湛”和“实验本身的优美”。

而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则被不少科学家誉为物理学中最美的一个理论,玻恩说它“象一个被人远远观赏的艺术作品”。

玻尔兹曼曾经把麦克斯韦关于气体动力学的论文当作神奇壮美的交响乐来欣赏。

对近现代科学创造史稍作考察便可以发现科学美的存在。

尽管科学家们对科学美的阐述大多是零散的、即兴的、缺乏系统的,但他们对科学美的肯定则是不容怀疑的。

如果说科学家体验到的主要是科学创造本身的美和科学理论蕴涵的美,那么不专门从事科学活动的人,在日常生活中更多地是感受到物化形态的科学设施和科学产品的美,譬如化学实验室赏心悦目的各种器具,现代天文台令人神怡的观测仪器,火箭发射场气势宏大的动力装置等等。

美学概论 第九章 科学美与美育

美学概论 第九章 科学美与美育

第九章 科学美与美育
二、科学美的客观存在
科学美的实例——人体模特
模特儿的身体
达 芬
各部分之间有美妙 和谐的比例,肚脐
奇 人 体
以上和以下的比例 比
为:0.618
例 研

第九章 科学美与审美教育
三、科学美在创新知识中的作用 美学是科学家灵感的催化剂 科学发现靠直觉、想像力和洞察力 美感在创新中的作用 科学美教育有利于开发左右脑
个困难复杂的问题的简单回答。
牛顿的三大力学定律:
惯性定律(v=v0);加速定律(ΣF=ma);反作用力(F1=-F2)
爱因斯坦的质能关系式:E = m c2
第九章 科学美与美育
二、科学美的客观存在
科学美的实例 ——葵花籽
葵花籽的排列
花盘上有21列 逆时针,34列顺 时针;或34列逆 时针,55列顺时 针
第九章 科学美与审美教育
➢ 广泛开展审美实践活动,在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社会 实践中开阔审美视野,升华人格境界
五、科学美随科技进步而进步
➢ 科学实验中的艺术美
第九章 科学美与审美教育
一万倍显微镜 下的雪花
第九章 科学美与审美教育
五、科学美随科技进步而进步
➢ 科学实验中的艺术美
炽热的碳纳米管 形成了一个展开 的橙色球体
第九章 科学美与审美教育
➢ 奇妙的DNA双螺旋
——生命曲线的之美
20世纪50年代,英国 剑桥大学的沃森和克里克 发现DNA结构图,即 DNA双螺旋梯状结构图。 沃森、克里克获得1962年 诺贝尔医学和生理学奖
第九章 科学美与审美教育
艺术与科学的异同和融合 科学与艺术的相同或相关点:
产生于神话、具有创新性、协同性

关于科学美及其美感论文

关于科学美及其美感论文

科学美及其美感论文关于科学美及其美感论文关键词科学美和谐美感科学鉴赏力将美的难以数计的表现形态类分为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似乎已成定论。

这种分类忽视了异态纷呈的科学美。

在美学教科书中,科学美要么被置于视野之外不予理睬,要么被囊括在社会美中一笔带过。

实际上科学美跟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一样,是一种相对独立的审美形态。

忽视科学美及对科学美的研究,不能不说是整个美学研究的一大缺憾。

一如果说科学家体验到的主要是科学创造本身的美和科学理论蕴涵的美,那么不专门从事科学活动的人,在日常生活中更多地是感受到物化形态的科学设施和科学产品的美,譬如化学实验室赏心悦目的各种器具,现代天文台令人神怡的观测仪器,火箭发射场气势宏大的动力装置等等。

我们在观赏这些试验器具、观测仪器、发射装置时,会产生类似欣赏音乐、绘画和其它艺术品时所体验到的那种愉悦感和美感。

只要不采取虚无主义态度,一个对科学(包括理论形态和物化形态)稍有涉猎和接触的正常人,大概都不会否认科学美的存在和对科学美有过的美感体验。

尽管科学美的存在不容置疑,但美学家们和美学教科书的编着者们却对科学美视而不见、避而不谈。

极少数美学论着即使谈到科学美,也是象蜻蜓点水一带而过。

一方面,现代生活已使科学美逐渐分化出来,成为跟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平分秋色的相对独立的第四审美形态;另一方面,科学美明显地被美学家们忽视和冷落了,尤其一些现代西方美学家和艺术家,他们在揭露和抨击现代物质文明所带来的社会弊病时,也将科学进步连同科学美作为牺牲品搭了进去。

造成上述这种审美事实和审美理论“背反”与冲突局面的原因是极为复杂的,但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两方面。

首先,传统美学理论局限了人们审美认识的视野和美学的思维空间。

从古希腊美学到德国古典美学,有一个很重要的传统,那就是对艺术研究的极端重视,把美学研究的主要对象界定为艺术。

在亚理斯多德那里,“诗学”便是美学的代名词。

亚理斯多德以后的不少美学家认为美学就是艺术哲学,它的研究对象就是艺术。

浅谈科学美及其美感

浅谈科学美及其美感

于 反 映 自然 界 的和 谐 。 这 一 点也 很 重 要 ,它揭 示 了
科 学美 的客 观 性 。 由于 科学 活动 是 以 理 性 为 主导 的
创 造 性 活 动 ,是 主 体 能 动 性 、 自由 性 的 集 中表 现 ,
因此 科 学 与 科 学 美 被看 做 脱 离 自然 与 自然 界 的 “ 人 类 理 性 的 自然 创 造 ” ,而 那 些 具 有 唯 物 主 义倾 向的
的 相对 独 立 的 第 四种 审 美 形 态 ;另一 方 面 ,科 学 美 明显 地 被 美 学 家 们忽 视 和冷 落 了 ,尤 其 一 些 现 代 西 方 美 学 家 和 艺 术 家 ,他 们 在 揭 露 和抨 击 现 代 物 质 文 明所 带 来 的 社 会 弊病 时 ,也 将科 学进 步 连 同科 学美 作 为 牺 牲 品搭 了进 去 。 科 学 美作 为相 对 独 立 的 审美 形 态 .如 果从 形 态
权 的 。很 多 著名 科 学 家 都 在各 自的科 学 实 践 活 动 中
感 受 、体 验 和发 现 科 学美 的存 在 。古 希腊 欧几 里 德 几 何 原 本 被 誉 为 “ 学史 上 的 艺 术 品 ” 科 ,少 年 时 代
知 、领 悟 和发 现 。科 学 美 所呈 现 的 不 但 是 大 自然 的 和 谐 之美 .而 且 是 内 在 的 、深 奥 的 、凭 理 智方 可 领 会 的美 。它 来 自各部 分 的和 谐 秩 序 ,并 能 为纯 粹 的 理 智所 领 会 。可 以 说 ,正 是 这 种 内 在 美 给 了满 足 我
浅谈科学美及其美
■ 张 荣
将 美 的难 以数 计 的表 现形 态 ,分 为 自然 美 、社 会 美 和 艺术 美 ,似 乎 已成 定 论 。这 种分 类 忽 视 了异

叶朗《美学原理》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章节题库+模拟试题】(第7章 科学美——第9章 优美与崇高)

叶朗《美学原理》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章节题库+模拟试题】(第7章 科学美——第9章 优美与崇高)

第7章科学美一、名词解释1.科学美答:科学美是指科学领域里存在的美。

科学美是一种美的形态,它同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技术美相并列,并与之有着密切的联系。

科学美与技术美的关系尤为密切,人们常将它们结合在一起进行研究,称之为科技美。

科技美属于广义的社会美之列。

“科学美”主要是一种数学美、形式美。

科学家对于美的追求,在物理学的研究中有重要的作用。

2.科学美感答:科学美感指人们在科学领域里,在客观对象审美属性刺激下所产生的以情感愉悦为主调,同时伴随着感知、想象、思维等多种心理功能协调活动的一种心理状态或心理过程。

美感是一种极其复杂的现象,科学研究、科学实验、科学理论、科学发现、科学创造中的美感尤为复杂。

然而,既然有科学美,也就有科学美感。

冯·魏扎特在谈到科学美感时说:“美是真理的一种形式。

美的鉴赏是对实在的一种鉴赏,即对实在的一种特殊的知觉能力。

”这种对科学美的鉴赏也就是科学美感。

彭加勒也说过:“感觉数学的美,感觉数与形的调和,感觉几何学的优雅,这是所有数学家都知道的真正的美感。

”二、简答题简述美与科学的关系。

答:美与科学的关系表现为:(1)美与科学的联系美学是一门社会科学,是在社会的物质生活与精神文化生活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审美情感包含着理性认识,是情与理的统一,科学探求真理的认识也包含着情感活动,也是情与理的统一;美感和科学认识一样,都是客观世界能动反映的一种方式,都是意识形态。

(2)美与科学的区别①审美的想象与科学的想象是不同步的科学的想象追求真理是非常严谨的,要有可靠的事实作根据,不容许虚构,更不允许由想象代替和构成科学的最后成果。

审美的想象是追求美,可以允许虚构;科学的想象要符合逻辑,尽量排斥感情的色彩和作用。

审美的想象不必符合逻辑。

②审美情感与科学探求真理的认识不同科学家所追求的是真,虽有热烈的情感,但情感只是作为追求真理的动力,它不能进入认识过程,更不能作为认识的结果。

追求真理的认识是以理智、思想等抽象逻辑认识为其特征的。

科学之美

科学之美

科学之美张珏成科学中不缺少美。

科学既是揭示宇宙奥秘、解释宇宙的学问,也是人类指导自身行为的学问。

这样的理论,怎么可以缺少美?怎么可能缺少美?科学之美是多层次、多角度、多方面的。

科学在揭示宇宙奥秘、解释宇宙的同时,同样也在启迪人们思考人生的真谛。

因为人生只是宇宙间的极其短暂渺小的过程,必然符合宇宙的基本规律。

这是科学的哲理美。

当然,人类在阐发宇宙规律的过程中,所体现的思维与逻辑之美也包括在科学的哲理美之中。

科学在揭示宇宙奥秘、解释宇宙时,必然包含了各种自然现象中的度量,也就是所谓物理量及其数值;必然包含了各种自然现象之间的数量关系,并以数学公式体现。

科学公式展示出科学的逻辑缜密、思想凝练、形式简介、条件精严之美,可以称为科学的数学美。

当然,数学本身就是科学的一个重要部分。

各种门类的科学从不同的角度、侧面、层次揭示宇宙奥秘、解释宇宙。

人们可以看到,虽然许多自然现象属于不同的科学领域,看起来差异很大,但描述它们的数学公式却具有相同的形式。

这种情况表明,自然现象之间的数量关系可能具有某种尚不确定的统一规律,可以叫做科学的形式美。

人类在揭示宇宙奥秘、解释宇宙时,由于宇宙之浩瀚深邃、自然现象之庞杂微妙,能够发现一个自然规律的事例具有很强的偶然性。

在理解、运用自然规律时,又必须掌握其条件。

由于自然现象普遍具有复杂性,这些自然规律的条件一般不是十分清晰。

所以,科学强调复现性,以明确体现自然规律的条件。

而且,很多自然规律是统计性规律,本身具有随机性,其展现服从概率。

这种情况可以归结为科学的朦胧美。

揭示宇宙奥秘,即阐发各种自然现象之间的关系,非常困难,需要研究者心无旁骛,执着于探索,但结果却不能确定。

研究者穷其毕生精力,也不能保证必能取得成果。

事实上,这样的事例数不胜数。

为证明能量守恒定律,焦耳穷其毕生,散尽家财,做了上千的试验,才使得这个宇宙基本规律得以确认。

在科学史上,许多自然规律都是数代人花费无数心血,经历弥久的钻研探索,才得到真切的认识,才得以归纳总结。

科学之美的心得

科学之美的心得

感受科学之美
在科学第一课中,有趣的科学史介绍让我们领悟到了科学之美和科学价值,认识到科学在寻求自然的规律,并应用规律造福人类。

同时,施院士切身的科研经历和科研感受也在不断地激发我们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引导我们树立正确的科学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我有所感悟。

宇宙的叩问、疾病的研究、医药的探索……科学改变着我们的生活。

通过讲座,我看到了科学家的梦想并非高不可攀,小小少年也能光芒万丈,改变世界、创造价值。

更为科学家们的精神所动容,放弃国外的优渥条件,怀揣浓浓的爱国心毅然回国,满腔热忱为祖国建设披荆斩棘。

作为新时代的好少年,我们应该仰望星空,脚踏实地,勤于发问,善于思考,保持好奇,在理想中励志,在科学中熏陶。

“跟自己比,就是不要负自己的青春,不要负自己少年的年华。

最后能够有所建树,有所成功的人士,一定是那些打击了之后还能站起来的人。

”这句话我牢记在心,它将时刻警示着我、激励着我。


们要认识科学、养成科学思维、领略科学之美,学好科学,提高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正所谓“少年强,则国强”,学习科学不仅是为了培养我们科学的思维方式,更是为了积极响应科教兴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让中国真正成为科技大国。

作为少年的我们,要努力学好科学知识,开启自己不一样的人生,为祖国争光,世界添彩!。

论科学美及其美感

论科学美及其美感

论科学美及其美感【摘要】科学美是指以科学知识为基础的美学,是科学与艺术的结合体。

在人类生活中,科学美扮演着重要角色,不仅提升了人们的审美享受,还促进了科学的普及与发展。

科学和美学相辅相成,科学美与自然之美息息相关,其审美标准也在不断演进。

科学美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既可以是自然景观的美,也可以是科学实验的美。

未来,科学美将继续影响人类社会,引领审美趋势,推动科学进步。

我们应当重视科学美的发展,并为其未来的发展设立更广阔的空间,以促进人类社会的进步与繁荣。

【关键词】科学美, 美感, 审美标准, 表现形式, 自然之美, 社会影响, 未来发展方向1. 引言1.1 定义科学美及其美感科学美是指在科学领域中所展现出来的美感和审美感受。

它不仅是对事物形态、结构、功能等科学属性的欣赏,更是对科学活动本身所具有的美感的体验和感受。

科学美追求的是精确、简洁、统一和优美的表达方式,通过科学方法和思维过程得出的结论和发现展现出来的美感,是一种内涵丰富而又富有启发性的美。

科学美感受的核心是对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的理解和感悟,是一种融合了理性思维和审美体验的独特感受。

在科学美中,人们能够感受到科学活动的逻辑性、系统性和深度,体会到科学对于自然规律和世界秩序的探索和揭示,从而产生一种对于知识和智慧的崇敬和喜爱。

科学美是一种特殊的美感体验,它不同于艺术美或自然美,而是源自于对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的理解和欣赏。

在人类生活中,科学美的存在与发展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更促进了科学的发展和进步,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

1.2 科学美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性科学美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它不仅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推动人类向前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

我们应该珍视和推广科学美这种独特的美感,让它在人类社会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为我们的生活和未来带来更多的美好和可能。

2. 正文2.1 科学和美学相辅相成科学和美学是两个看似截然不同的领域,但实际上二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和互相促进的关系。

论科学美与技术美的关系

论科学美与技术美的关系

2020-07文艺生活LITERATURE LIFE论科学美与技术美的关系魏伶(华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广东广州510000)摘要:本文首先论述了科学美的概念及其本质特征,它是跟技术美之间的异同审美形态。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科技美与技术美的关系;本文重点是论述科学美与技术美的关系问题,并着力论述了科学审美在艺术设计创造中的作用。

关键词:科学美;技术美;相交融;审美中图分类号:U4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20)20-0040-01一、科学美与技术美的概念(一)科学美科学美来源于自然美,但它不是指大自然的美的景色,而是指潜藏在感性美之后的理性美,并为理智所能领悟的自然界内在结构所显示的和谐、秩序、简单、统一的美,是审美者通过理解、想象、逻辑思维所体验到的美。

科学美是中小学生审美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科学美感是指具有科学美的事物作用于审美者。

在其内心世界激起欢乐和愉悦等特殊心理感受。

(二)技术美技术美是人们在物质生产和产品设计过程中,运用艺术手段对客体进行加工,所形成的审美形态。

它不是自然的属性,区别自然美;它依附于手工业特殊技能和大产业生产条件下机器制造的有实用价值的具体实物,也区别于一般的艺术美。

这种审实形态有产品的功能相联系,体现在产品的设计、制造,销售,使用过程中,具有科学性与实用性、技术性,具有与审美性能有效结合的特征。

对技术美学的研究不仅可以促进产品的审美创造,提高产品、服装、建筑和环境设计的美学水准,而且有助于对主体———人的审美塑造。

对美的产品的需要可以形成人的行为的内在动机,成为人们从事审美创造的动力。

客观世界的审美创造也是人的审美教育的前提和物质基础。

因此,技术美学的研究有助于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的发展,促进人的审美理想向真善美相统一的新的境界不断升华。

二、科学美与技术美的不同自然美、社会美(社会美包含技术美)、艺术美是审美意象,他们诉诸人的感性直觉,而科学美使用数学形态表现出来物理学的定律和理论架构,他诉出人的理智,美感不是认识而是体验,它是超功利超逻辑的,而科学美是一种数学美逻辑美,它超功利,但并不超逻辑,所以科学美的美感的性质和内涵和一般的美感就有了重要的差别。

5科技美

5科技美

一、2,科技美的特征: (1)科学美的特征 简洁、和谐、理趣
(2)技术美的特征 依存美、功能美、流动性的时代美一、3, Nhomakorabea技美的表现:
科学技术对人们的审美活动 产生了更为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 第一,现代科学技术和发展开拓了 审美活动的新领域。 第二,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为艺术美的创 造提供了新手段。 第三,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为自然美增添 了新内容。


一条路千山万水,两颗心无怨无悔 风吹不走誓言, 雨打不湿浪漫 意济苍生苦与痛,情牵天下喜与乐 明月清风相思, 丽日百草也多情 两颗心长相伴,你我写下爱的神话。
设计《马桶增高器》 命名:易于传播、 讲究新颖美、给人 艺术美感、具内涵 美、有弹性美;字 音和谐美、韵味悠 长、琅琅上口。 宣传: 经营: 技术:
2010年3月3日



科学家不仅追求“真”,还追求“美”。 科学家献身科学、追求真理的精神是美的,他 们在纷繁复杂的世界里总结出简洁和谐的理论 是美的,他们做的实验也是美的。技术给我们 的生活增添了缤纷的色彩,让我们的生活更美 好。 不妨设想一下,假若我们没有计算机,假 如我们不能上网,假如我们没能看电视、打电 话、发短信,若是没有空调、冰箱……我们的 生活将会怎样? 科学技术是美的,科学家追求“真”的精 神是美的。他们美的哪里?怎样去欣赏这种美? 让我们一起去领略去体会吧!
本章训练与思考:


1,电脑制作的特技及合成镜头带入电影,你认为 是美的吗? 2,讲一位你最佩服的科学家的故事,让同学们共 享。 3,教三楼的楼道设计合理吗?同学们下课时拥挤 吗?教四楼、教五楼的格局让你晕头转向吗?请你 运用求异思维想出好的解决办法。 4,运用扩散性思维来阐述:毛衣针的使用方法。 5,强制联想训练:铅笔――月亮,它们之间怎样 发生联系?你产生了什么想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首先,传统美学理论局限了人们审美认识的视野和美学的思维空间。从古希腊美学到德国古典美学,有一个很重要的传统,那就是对艺术研究的极端重视,把美学研究的主要对象界定为艺术。在亚理斯多德那里,“诗学”便是美学的代名词。亚理斯多德以后的不少美学家认为美学就是艺术哲学,它的研究对象就是艺术。黑格尔就公开声称真正的美只存在于艺术中,因此,“我们对这门科学的正当名称却是‘艺术哲学’,或则更确切一点,‘美的艺术的哲学’。”[6]就连提出了:“美是生活”这一著名论断的车尔尼雪夫斯基,在美学对象问题上也未能挣脱西方传统美学的窠臼,他说:“美学到底是什么呢?可不就是一般艺术,特别是诗的原则的体系吗?”[7]就整个西方古典美学来看,重视艺术美的研究是它的优良传统,然而这一传统的确立却是以牺牲对现实美的研究为代价的。19世纪以前,就总体而言,由于科学技术活动尚未完全从社会生产活动中分离出来,科学美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审美形态也尚未完全从社会美中分化出来。西方古典美学对现实美尤其是对社会美的忽视,本身就意味对科学美的忽视。传统审美理论严重地阻碍了美学思维空间向科学领域拓展,因此美学家们死死抱住这种观点不放:艺术创造审美价值,而科学则创造使用价值,科学与美无缘。
科学美是来源于自然美并能为我们理智所领会的一种和谐。科学美的实质在于反映自然界的和谐。
科学的对象首先是自然世界。科学的目的在于揭示自然的奥秘,见出自然的真貌,反映自然的规律。自然界在外观上纷繁复杂,似乎杂乱无章,但在实质上和谐统一,具有规律可寻。形式的多样性与本质的统一性,外在的复杂性和内在的单纯性,构成了自然界的基本特点。换言之,自然是统一的、单纯的,即和谐的。宇观世界如此,微观世界亦然。科学研究就是要力图把握自然的统一与和谐。一种科学理论成果,如果揭示了自然界的规律,反映了自然界的和谐,它就不仅是“真”的,而且是“美”的。科学的最高境界便是这种真与美的统一。科学史上,欧几里德的几何学,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普朗克的量子论等等被人们称为“科学的艺术品”,看来决不是没有道理的。

科学美作为相对独立的审美形态,如果从形态学角度作静态考察,可分为科学理论美(包括科学公式美)和科学产品美;如果从创造学角度作动态考察,又可分为科学理论创造之美和科学实验之美。科学美不仅体现于科学研究成果,而且显现在科学创造过程。
关于科学美的本质特征,笔者曾在有关文章中简述过[10]。这里稍加展开论述。
“美是真理的光辉”。而“探索者最初是借助于这种光辉,借助于它的照耀来认识真理的。”[13]科学的最高境界是真与美的统一。在科学史上,相当一部分科学家同时求真求美,甚至由美求真。物理学家韦尔曾经对人说:“我的工作总是力图把真和美统一起来,但当我必须在两者中挑选一个时,我总是选择美。”[14]数学家霍姆斯直接把数学比作艺术:“数学是创造性的艺术,因为数学家创造了新概念;数学是创造性的艺术,因为数学家象艺术家一样地生活,一样地工作,一样地思索;数学是创造性的艺术,因为数学家这样对待它。”[15]前苏联哲学家柯普宁这样评价数学家们的工作:“数学家导出方程式或公式,就如同看到雕塑、美丽的风景、听到优美的曲调等等一样而感到充分的快乐。”[15]可见,很多科学家是自觉依据审美价值尺度,按照美的规律从事科学研究和科学创造的。
尽管科学美的存在不容置疑,但美学家们和美学教科书的编著者们却对科学美视而不见、避而不谈。极少数美学论著即使谈到科学美,也是象蜻蜓点水一带而过。一方面,现代生活已使科学美逐渐分化出来,成为跟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平分秋色的相对独立的第四审美形态;另一方面,科学美明显地被美学家们忽视和冷落了,尤其一些现代西方美学家和艺术家,他们在揭露和抨击现代物质文明所带来的社会弊病时,也将科学进步连同科学美作为牺牲品搭了进去。造成上述这种审美事实和审美理论“背反”与冲突局面的原因是极为复杂的,但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两方面。

科学美是否存在,可能会有人产生疑问。正象在是否存在艺术美的问题上艺术家最有发言权一样,在是否存在科学美的问题上科学家也最有发言权。很多著名科学家都在各自的科学实践活动中感受、体验和发现科学美的存在。古希腊欧几里德的《几何原本》被誉为“科学史上的艺术品”,少年时代的爱因斯坦和罗素都曾将它作为神奇的艺术品来阅读欣赏[1]。爱因斯坦曾称赞玻尔所提出的原子中的电子壳层模型及其定律是“思想领域中最高的音乐神韵”[2],曾惊叹迈克尔逊———莫雷实验“所使用方法的精湛”和“实验本身的优美”[3]。而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则被不少科学家誉为物理学中最美的一个理论,玻恩说它“象一个被人远远观赏的艺术作品”[4]。玻尔兹曼曾经把麦克斯韦关于气体动力学的论文当作神奇壮美的交响乐来欣赏[5]。对近现代科学创造史稍作考察便可以发现科学美的存在。尽管科学家们对科学美的阐述大多是零散的、即兴的、缺乏系统的,但他们对科学美的肯定则是不容怀疑的。
科学即选择。“这种选择不可避免地由科学上的美感所支配。”我们知道,科学始于观察,基于实验,成于理论建树。仅就观察而言,科学家首先必须对观察什么做出选择,因为世界是无限的,各种事实无计其数且变化无穷,一个人绝不能毫无选择地观察这一切。那么科学家进行选择性观察的机缘又是什么呢?选择的对象必须是非常诱入、令人感兴趣的,而“指导选择的原则必定是非常好,令人很愉快”。(彭家勒语)不少科学家都谈到,科学创造过程中最初的、粗略的选择,往往是通过审美直觉来完成的。
关键词 科学美 和谐 美感 科学鉴赏力
将美的难以数计的表现形态类分为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似乎已成定论。这种分类忽视了异态纷呈的科学美。在美学教科书中,科学美要么被置于视野之外不予理睬,要么被囊括在社会美中一笔带过。实际上科学美跟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一样,是一种相对独立的审美形态。忽视科学美及对科学美的研究,不能不说是整个美学研究的一大缺憾。
如果说科学家体验到的主要是科学创造本身的美和科学理论蕴涵的美,那么不专门从事科学活动的人,在日常生活中更多地是感受到物化形态的科学设施和科学产品的美,譬如化学实验室赏心悦目的各种器具,现代天文台令人神怡的观测仪器,火箭发射场气势宏大的动力装置等等。我们在观赏这些试验器具、观测仪器、发射装置时,会产生类似欣赏音乐、绘画和其它艺术品时所体验到的那种愉悦感和美感。只要不采取虚无主义态度,一个对科学(包括理论形态和物化形态)稍有涉猎和接触的正常人,大概都不会否认科学美的存在和对科学美有过的美感体验。

科学美与艺术美一样建筑于自然美的基础之上,是美的一种高级形式,是人类按照美的规律创造的成果。承认自然对科学的客观优先地位,并把科学美理解为对自然和谐的一种反映,这并非意味着否认科学美的审美本性。匈牙利著名哲学家和美学家卢卡奇,把人对客观实在反映形式划分为三种:日常反映、艺术反映和科学反映。他认为日常反映是一种较低级的、被动型的反映,而艺术反映和科学反映则是高级的、创造性的反映。这种看法是正确的。马克思说“人也是按照美的规律来塑造物体”。科学活动是一种精神性的创造活动。科学创造和艺术创造一样,都要遵循和服从美的规律,那种认为科学贵真贱美、重真轻美,甚至认为科学与美无缘的观点是站不住脚的。数千年来,人类创造性的科学活动不断地揭示出物质世界内在奥秘及其发展规律,为人类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开辟了愈来愈广阔的前途。因此科学创造本身就是一种美的创造。
其次,经院式的研究方法也严重阻碍了人们对丰富多采、异态纷呈的科学美现象进行研究归纳。美学研究者们只重视已有定评的美学经典论著,而忽视近现代科学家们“猜想录”式的谈美片论,更无意对人们的科学审美活动进行深入探讨,因此,也就很难从纷繁复杂的审美现象中抽象出“科学美”这一范畴来。从西方古典美学家那里,是很难找到科学美是相对独立的美的形态这一现成结论的。例如,哈奇生将美分为“绝对的”和“相对的”两种;狄德罗认为不存在绝对的美,只有这样两种美:“实在的美”和“相对的美”;康德则认为美不存在于事物的实在,而只有“自由美”与“依存美”之分[8]。黑格尔在认为“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的前提下承认自然美与艺术美的存在;车尔尼雪夫斯基在批判黑格尔唯心主义的基础上肯定了(社会美)生活美的客观存在[9]。把科学美作为相对独立的美的形态,在美学经典中是找不着“出处”的。然而,对科学美及科学美感的论述却常散见于现代科学家、科学史家和哲学家们的论著。相对论的创立者爱因斯坦、英国科学史家W.C.丹皮尔、英国科学哲学家卡尔·波普尔都有过这方面的论述。但对美学的经院式的研究方法阻碍人们将思维触觉伸向跟科学有关的理论领域。
科学美是美的一种高级形式,是人按照美的规律创造的结晶。它是在人类审美心理、审美意识达到较高的发展阶段,理论思维与审美意识交融、渗透的情况下产生的。科学美客观地存在于人类创造的科学发现和发明之中,它是人类在探索、发现自然规发现,但又不仅仅是发现,它还是创造,是重构。科学要求真,但又不只求真,它还求美,求艺术性。仅就揭示自然奥秘、发现自然规律而言,它无疑是真的;而就其理论创造、思维方式而言,它无疑又是美的。一切伟大的科学杰作,不仅让人见出自然之真,而且使人觉出自然之美。
科学美是理智所领会的一种和谐。这一点很重要,它揭示了科学美的独特性。科学美决不是“自在之物”,它是科学家的理智对大自然的感知、领悟和发现。科学美所显现的固然是大自然的和谐之美,但它不是外在的、表层的、纯感官即可享有的美,而是内在的、深奥的、凭理智方可领会的美。对这一问题,著名法国科学家彭家勒作过精辟而深刻的论述。在彭家勒看来,科学家并非因为自然界有用才进行研究,而是因为自然界美才进行研究。他说:“如果自然不美没有了解的价值,人生也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当然,我这里并不是说那种触动感官的美,那种属性美与外表美。虽然,我决非轻视这种美,但这种美和科学毫无联系。我所指的是一种内在(深奥的)的美,它来自各部分的和谐秩序,并能为纯粹的理智所领会。可以说,正是这种内在美给了满足我们感官的五彩缤纷美景的躯体、骨架,没有这一支持,这种易逝如梦的美景是不完善的,因为它们是动摇不定的,甚至是难以捉摸的。相反,理智美是自我完善的。”[11]彭家勒认为科学美源于自然美,美的科学大厦建筑于美的自然界基础上,但这种美不是直接打动感官的自然景色(外在之美),而是打动理智的自然和谐(内在之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