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特异性外阴炎的诊断与治疗
外阴炎症的诊断与治疗
![外阴炎症的诊断与治疗](https://img.taocdn.com/s3/m/5d6248224b73f242336c5f2c.png)
医 。 究 向 师教 研 方 x 授 l
。
~
。
之一。外阴 部暴露于外,又与尿道、阴道、 肛门毗 2. 1病 因
前庭大腺 位于女性 外阴两侧大 阴唇下 1 /3深
妇科内分泌疾病及不孕 邻 ,局 部 经常 湿 润 ,细 菌容 易 繁殖 ,并与 外界 接 触
症. 各种排卵 如 异常、 较 多易 受 各种 物理 及 化学 性 刺激 ,因 此外 阴易 发 生 部 ,腺 管开 口于小 阴唇 与处 女膜 之 间 的沟 内 ,性 兴 输
维普资讯
国 内 讲 堂
外 阴炎症 的诊断 与治疗
石红 (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 f - g院妇产科 16 1 ) 10 1
作者简介
外 阴炎 和 阴道 炎 是妇 产 科 临床 面 临最 多 的疾 病
.
( rh l y t Ba t oi C s )。本 病 多 发 于 育 龄妇 女 。 n
13 治 疗 .
肿 自行破 溃 ,若 破 孔大 ,可 自行 引流 ,炎症 较快 消 退而 痊 愈 ;若破 孔小 , 引流 不畅 ,则 炎症 不退 可 反
应 除去 病 因。局 部 治疗 可 采用 1:5 0 0 锰酸 复发 作 。前 庭大 腺 囊肿 表 现为 外 阴异 物感 或性 交 不 0高
外 阴皮 肤瘙 痒 、疼 痛 、灼 热 感 。局 部 发 红 、肿 痛 明 显 ,可 及 波动 感 ,直径 可 达 3 m。部 分患 ~6c 胀 、糜 烂 ,小 丘疹 、小水 庖 、脓 庖 等 ,严 重者 形成 者 出现 发 热等 全 身症状 ,腹股 沟 淋 巴结 可呈 不 同程 溃疡 ,也 可触及 腹 股 沟淋 巴结 肿 大 。慢性 炎症 可表 度增 大 。 当脓 肿 内压力 增 大 时 ,表 面 皮 肤变 薄 ,脓 现 皮肤 黏 膜 增 厚 、粗糙 、皲 裂 等 。
三基培训-妇科炎症及正规治疗
![三基培训-妇科炎症及正规治疗](https://img.taocdn.com/s3/m/354d22c15fbfc77da269b1af.png)
女性生殖系统各种炎症汇总及正规治疗(一)一、非特异性外阴炎( non-specific vulvitis )1、病因:经血、阴道分泌物、尿液、粪便的刺激。
糖尿病患者糖尿、粪瘘患者粪便及尿瘘患者尿液的长期刺激、浸渍。
穿紧身化纤内库,经期使用卫生巾等导致局部透气性差、潮湿。
2、临床表现:外阴皮肤粘膜搔痒、疼痛、烧灼感,性交、活动、排尿及排便时加重。
检查见局部充血、肿胀、糜烂,常有抓痕,严重者形成溃疡或湿疹。
慢性炎症可使皮肤增厚、粗糙、皲裂,甚至苔癣样变。
3、治疗:原则:消除病因,局部保持清洁、干燥,局部应用抗生素。
病因治疗:积极寻找病因,治疗糖尿病,修补粪、尿瘘。
局部治疗:0.1%聚维酮碘液或1:5000高锰酸钾液坐浴,每日2次,每次15~30分钟。
局部涂抗生素软膏或紫草油。
还可选用中药水煎熏洗外阴,每日1~2次。
急性期还可选用微波或红外线局部物理治疗。
二、前庭大腺炎( Bartholinitis )育龄期妇女多见,幼女及绝经后妇女少见。
1、病原体:主要病原体为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链球菌、肠球菌。
性传播疾病病菌如淋病奈瑟菌、沙眼衣原体也成为常见病菌。
急性炎症发作时,病原体首先侵犯腺管,导致前庭大腺管炎,导管往往因肿胀或渗出物凝聚而阻塞,脓液不能外流而形成脓肿称为前庭大腺脓肿。
2、临床表现:炎症多为一侧。
初起时局部肿胀、疼痛、灼热感,行走不便,有时会导致大小便困难。
查体见局部皮肤红肿、发热、压痛明显,患侧前庭大腺开口处有时可见白色小点。
脓肿形成后,可有波动感,脓肿直径可达3~6cm,疼痛加重,有时患者可有全身症状,腹股沟淋巴结肿大。
脓肿压力增大时可自行破溃、引流,炎症自行消退。
破孔小,引流不畅可反复发作。
3、治疗:炎症急性发作时,须卧床休息,局部保持清洁。
可取开口处分泌物做细菌培养,确定病原体。
根据病原体选择抗生素。
可采用清热、解毒中药局部热敷或坐浴。
脓肿形成后,可行脓肿切开引流或造口术。
三、前庭大腺囊肿( Bartholin cyst )1、病因:前庭大腺囊肿系因前庭大腺管开口部阻塞,分泌物积聚于腺腔而形成。
妇科非特异外阴炎诊疗常规
![妇科非特异外阴炎诊疗常规](https://img.taocdn.com/s3/m/18f6643e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732755d.png)
妇科非特异外阴炎诊疗常规【概述】非特异性外阴炎是指外阴皮肤受到刺激因素引起的非特异性皮肤炎症。
【诊断】1. 临床表现:症状:外阴瘙痒、疼痛、烧灼感。
体征:外阴局部充血、肿胀、糜烂,伴有抓痕、湿疹、溃疡,皮肤增厚、粗糙、皲裂。
2. 辅助检查:(1)阴道、宫颈分泌物病原体检查。
(2)可疑溃疡处行病理活检。
(3)尿糖与血糖检查。
【鉴别诊断】滴虫性、真菌等特异性病原体导致的外阴阴道炎,外阴白色病变,梅毒,外阴Paget 病。
【治疗】1. 局部清洁、理疗:(1)0.1%聚维酮碘或1:5000高锰酸钾溶液坐浴,每日2次,每次15~30分钟。
(2)中草药(苦参、蛇床子、白藓皮、土茯苓、黄柏各15克,川椒6克)水煎后熏洗。
2. 局部应用抗生素软膏。
3. 病因治疗。
第二节前庭大腺囊肿,前庭大腺炎、前庭大腺脓肿【概述】前庭大腺腺管开口阻塞,腺体分泌物积聚于腺腔,可导致前庭大腺囊肿形成。
前庭大腺受到病原体侵入,发生急性感染,引起急性前庭大腺炎。
急性炎症期,如为化脓性炎症,腺管开口因肿胀或渗出物凝聚而阻塞,脓液不能外流,形成脓肿,称为前庭大腺脓肿。
【诊断】1. 临床表现:(1)症状:前庭大腺囊肿患者可无临床症状,囊肿可由小逐渐增大,或持续数年不变。
发生感染者,外阴肿胀、疼痛,发热,行走不便。
(2)妇科检查:外阴大阴唇下段单侧或双侧可触及椭圆形、边界清晰之囊性肿块。
发生炎症时表面皮肤红肿,压痛明显。
脓肿形成后有波动感,表面皮肤可自行破溃,伴脓液流出。
2. 辅助检查:取脓液做细菌培养。
【鉴别诊断】股疝,外阴肿瘤,外阴脂肪瘤、纤维瘤。
【治疗】1. 局部清洁,药物坐浴。
2. 广谱抗生素治疗。
3. 如脓肿形成,应切开引流,抗菌素液(如甲硝唑)冲洗囊腔并放置引流物。
4. 前庭大腺囊肿较小者可观察随访,囊肿较大或反复发作,宜行前庭大腺囊肿造口术。
外阴炎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标准
![外阴炎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f3d6f2be1a37f111f1855bc7.png)
外阴炎主要指外阴皮肤与黏膜的炎症。
由于外阴部暴露,又与尿道、肛门、阴道邻近,并经常受到经血、白带、尿、粪便的污染,因此很容易发生炎症,其中以小阴唇部位最常见。
资阳水工医院专家为您介绍以下几种外阴炎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标准:诊断标准一、临床表现(一)急性期多诉说外阴部痛、痒、红肿、灼热感,于活动、性交、排尿及排便时加重。
(二)慢性外阴炎多主诉外阴部瘙痒。
(三)妇科检查:可表现为外阴红肿、脓疱形成或溃疡。
慢性外阴炎表现为局部皮肤或黏膜增厚、粗糙、皲裂等。
二、辅助检查(一)外阴或阴道分泌物检查滴虫、霉菌、淋菌、衣原体等病原体,必要时可行葡萄球菌、链球菌、大肠杆菌等细菌培养,同时行药物敏感试验。
(二)检查血糖、尿糖;肛门周围蛲虫等。
(三)对外阴溃疡,必要时应做活组织病理检查。
疗效标准治愈标准(一)症状及体征消失。
(二)连续3次月经后检查阴道分泌物内致病菌阴性。
非特异性外阴炎非特异性外阴炎系指除外滴虫、霉菌、细菌等病原菌,由经血、尿液、粪便、卫生巾等非特异性因素造成的外阴炎症。
多由局部卫生不良、糖尿病、粪瘘、尿瘘等原因所引起。
诊断标准一、病史:除外滴虫、霉菌、细菌等病原菌引起的炎症。
二、症状:具有外阴炎症表现,如瘙痒、疼痛、烧灼感。
三、体征:局部可有充血、肿胀、糜烂,严重者局部形成溃疡或湿疹;长期的慢性炎症可造成局部皮肤增厚、粗糙,甚至苔藓样变。
疗效标准一、好转标准:症状及体征减轻。
二、治愈标准:症状及体征消失。
前庭大腺炎前庭大腺炎系性交、分娩等其他情况污染外阴时,病原体侵人前庭大腺而引起局部炎症。
多见于育龄妇女,幼女及绝经后妇女少见。
主要病原体为葡萄球菌、大肠杆菌、链球菌、肠球菌等。
随着性传播疾病发病率的增加,淋病奈瑟双球菌及沙眼衣原体也已成为常见病原体。
急性炎症发作时,腺管呈急性化脓性炎症,其开口往往因肿胀或渗出物凝聚而阻塞,脓液不能外流,积存而形成脓肿,此时又称前庭大腺脓肿。
诊断标准一、病史:多见于性交、分娩等其他情况污染外阴后。
外阴炎 病情说明指导书
![外阴炎 病情说明指导书](https://img.taocdn.com/s3/m/93d18f37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1850d9d.png)
外阴炎病情说明指导书一、外阴炎概述外阴炎(vulvitis)是临床上妇科最多见的疾病之一。
外阴部位尿道、阴道、肛门毗邻,局部经常湿润,细菌容易繁殖,并与外界接触较多,易受各种物理及化学性刺激刺激,因此易发生炎症,常与阴道炎同时存在。
患者多表现为外阴皮肤瘙痒、疼痛、灼热感、发红肿胀等症状。
通过及时且正规的治疗后,多数患者一般预后良好。
英文名称:vulvitis其它名称:无相关中医疾病:暂无资料。
ICD 疾病编码:暂无编码。
疾病分类:暂无资料。
是否纳入医保: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无遗传性发病部位:外阴常见症状:外阴瘙痒、疼痛、肿胀、灼热感主要病因:理化刺激、感染、组织结构的特殊性检查项目:妇科检查、病原体检查、阴道酸碱度检查重要提醒:外阴炎得不到控制时可能继发阴道炎,严重时可导致不孕。
临床分类:外阴炎由病因及发病位置不同,一般可分为以下几种:1、非特异性外阴炎。
2、前庭大腺炎及前庭大腺囊肿。
3、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
4、婴幼儿外阴阴道炎。
5、外阴前庭炎综合征。
6、滴虫性外阴炎。
二、外阴炎的发病特点三、外阴炎的病因病因总述:导致外阴炎发生的原因多种多样,且外阴炎分类较多,不同类型的外阴炎病因可有所区别,多由理化刺激、感染以及组织结构的特殊性导致。
基本病因:1、非特异性外阴炎多为物理、化学刺激或变态反应等引起局部抵抗力减弱造成的继发感染,内裤摩擦及抓挠等机械刺激,糖尿病患者的尿液、粪痿患者的粪便及尿痿患者的尿液长期浸渍等,均可引起非特异性外阴炎。
2、前庭大腺炎及前庭大腺囊肿前庭大腺因其解剖部位特殊,在性交、分娩、经期均易被病原体污染,引起炎症。
3、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妊娠、糖尿病、大量应用免疫抑制剂以及接受大量雌激素治疗等是本病常见的发病因素。
肠道假丝酵母菌感染者粪便污染阴道、穿紧身化纤内裤及肥胖可使外阴局部温度与湿度增加,也是发病的影响因素。
病案 非特异性外阴炎
![病案 非特异性外阴炎](https://img.taocdn.com/s3/m/bc95c42c0722192e4536f68b.png)
病案非特异性外阴炎一、病历摘要病例1患儿,女, 8 岁,主因外阴潮红伴疼痛 7 天就诊。
7 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外阴刺痛,伴少量分泌物,未经诊治,局部清洗后症状无明显缓解。
查体:外阴大小阴唇潮红,轻度水肿; 有少许分泌物,色白,无异味。
辅助检查:白带常规,清洁度 I%度,真菌(-),滴虫(-), BV(-),蛲虫(-)。
外阴分泌物支原体uu-DNA检测阴性,衣原体CT-DNA%阴性。
诊断:非特异性外阴炎。
病例2患者,女, 22 岁,未婚,有性生活史。
不孕不育主因经后外阴瘙痒伴疼痛 2 天就诊。
月经后感觉外阴瘙痒明显,抓挠后自觉外阴疼痛,触摸水肿,伴尿急、尿痛,排尿后加重。
阴道分泌物无明显增加、异常,无伴腹痛。
妇科检查:(1)外阴:发育良好,阴毛分布均匀,女性型分布,大阴唇及外侧皮肤有折痕,充血、轻度水肿,无溃疡。
肛周皮肤红肿,有弥漫细小湿疹样改变。
(2) 阴道:通畅,黏膜无充血,有少许分泌物,呈稀薄白色。
(3) 宫颈: 3.0cm轻度糜烂,无充血。
(4) 子宫:前位,正常大小,质软,活动好,压痛(-)。
(5) 附件:双侧附件未及包块,压痛(-)。
辅助检查:白带常规,清洁度 I 度,真菌(-),滴虫(-), BV(-)。
诊断:非特异性外阴炎。
病例3患者,女, 64 岁,绝经 14 年,不孕不育,主因外阴瘙痒 8 年伴疼痛 7 天就诊。
糖尿病病史10年, 8年前因宫颈癌接受放疗后阴道持续尿瘘 8 年,呈间断外阴瘙痒、不适、局部干涩,通风后症状缓解,呈间断发作, 7天前自觉外阴瘙痒明显,挠抓后自觉外阴疼痛加重,触摸水肿,伴尿急、尿痛,排尿后加重。
无伴阴道分泌物增多,无伴腹痛。
既往糖尿病史10 年。
妇科检查:(1) 外阴:发育良好,阴毛分布均匀,大阴唇及外侧皮肤有抓痕,充血、水肿,无溃疡,局部皮肤增厚、粗糙、皲裂。
肛周皮肤红肿,有细小湿疹样改变。
(2) 阴道:通畅,黏膜无充血,黏膜皱襞展平,有少许分泌物,色正常。
外阴炎症的诊断与治疗
![外阴炎症的诊断与治疗](https://img.taocdn.com/s3/m/d71c6228bcd126fff7050b98.png)
[] 乐杰 . 3 妇产科学[ . 6版. : 民卫生出版社 ,0 22 6 29 M】 第 北京 人 20 :7— 7 .
I 楼方岑. 4 】 传染病手册[ 】 E : 民卫生 出版社 , 8 : 2 4 5 M一 京 人 1 44 -0. 9 0 [ 蔡 雄 , 国俊 , 5 ] 王 瞿瑶 , 苦参素 注射液治疗 慢性 乙肝 临床疗效分 等.
[ ] a m r: la M . h oe Wii B lms& Wi is1 9 :5 — 5 . l n ,9 5 14 16 k
[ 罗丽莉 , 9 ] 左绪磊. 电视腹腔镜手术 10 妇科 5 例分析U . ] 中国实用妇产
科杂志 ,00,6 1 )7 7 20 1 (2 :5 .
( 稿 日期 :0 9 1— 6 收 20—22 )
链球菌 、 大肠杆 菌以及变形杆 菌等 。 1 临床表现 : 阴皮肤瘙痒 、 . 2 外 疼痛 灼热感 ; 局部发 红肿
胀 、 烂 、 丘 疹 、 水 疱 等 ; 重 者 形 成 溃 疡 , 可 触 及 腹 股 沟 糜 小 小 严 也
部损伤 , 造成腺管 阻塞 , 分泌物排出不 畅 , 也可形成囊肿 。本病 常为混合感染 , 常见 的病原体为葡萄球菌 、 大肠杆菌、 链球菌及
肠球菌等。随着性传播疾病发病率 的增加 , 淋病奈瑟菌及沙眼 衣原体已成 为常见的病原体 。 2 临床表现 : . 2 炎症多为一侧 。急性表现为小阴唇下部发 红、 肿胀 , 伴有局部疼痛。当炎症波及深部 , 肿胀形成后疼痛加 剧。 检查时局部皮肤红肿 , 发热 , 压痛明显 , 可及波动感 , 直径可
外阴长了个包还疼是什么原因?
![外阴长了个包还疼是什么原因?](https://img.taocdn.com/s3/m/8cb7a20ba5e9856a561260b0.png)
外阴长了个包还疼是什么原因?
外阴长了个包是不能忽视的,因为很多时候是因为私处一些生殖疾病造成的,如阴道毛滴虫病,或者是毛囊炎外阴炎等,这些都可能是病因,所以要正确认识,有效的治疗这些疾病。
★一、阴道毛滴虫病:外阴、阴道瘙痒,有泼墨样白带,常伴有特殊异味,搔抓后外阴部皮炎湿疹性改变。
★二、从外阴长了个包的症状来看,可以考虑多种病因:毛囊炎、囊肿、外阴炎等。
急性非特异性外阴炎的症状有:患者先感到外阴不适,继而出现瘙痒及疼痛,或有灼热感,同时可出现外阴部位皮肤及粘膜有不同程度的肿胀充血,严重时还会形成糜烂、溃疡,或出现大片湿疹等。
并伴有排尿痛、性交痛。
★三、病毒感染:尖锐湿庞大多数发生在女性阴道壁、宫颈口及外阴部,还出现带有恶臭的白带。
★四、真菌性阴道炎:外阴、外阴瘙痒、外阴潮红、伴豆渣样白带,有异味,搔抓后可引起外阴皮炎湿疹性改变。
另外,外阴部位出现毛囊炎时,也可以因脓肿的发生而使外阴高度肿胀及疼痛,进而形成疖肿。
非特异性外阴炎的诊断一般说来并不困难,但也要注意与外阴部的其他病变相区别,如外阴白色病变等。
外阴炎的治疗方案
![外阴炎的治疗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7dd7f14e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81ba226.png)
外阴炎的治疗方案外阴炎的治疗方案引言外阴炎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主要由细菌、真菌、病毒或寄生虫感染引起。
外阴炎的症状包括瘙痒、疼痛、灼热感、阴道分泌物增多等不适感。
本文将介绍外阴炎的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生活习惯调整等内容,帮助患者做好治疗和预防工作。
药物治疗抗生素治疗对于外阴炎患者,如果细菌感染是主要原因,医生通常会开具抗生素以治疗感染。
常用的抗生素有阿奇霉素、头孢菌素等。
患者应当按照医生的建议准确使用抗生素,并严格按时服药。
霉菌感染的治疗如果外阴炎的原因是霉菌感染,医生会给予抗真菌药物。
常见的抗真菌药物有克霉唑、氟康唑等。
患者应注意阴部清洁,避免湿润环境,同时按照医生指导正确使用抗真菌药物。
病毒感染的治疗对于由病毒感染引起的外阴炎,目前尚无特效药物治疗。
医生通常会根据患者的病情给予对症治疗,如减轻瘙痒感、保持外阴清洁等。
生活习惯调整避免过度清洁外阴炎患者应避免过度清洁,因为过度清洁可能破坏阴部正常菌群平衡,导致感染加重。
患者可以选择温水清洗外阴,避免使用有刺激性的皂液或沐浴露。
保持外阴清洁与干燥外阴炎患者应保持外阴清洁与干燥,避免湿润的环境,因为湿润环境容易滋生病菌。
患者可以选择吸湿性好的内裤,避免穿紧身裤,注意阴部通风。
均衡饮食外阴炎的治疗过程中,患者应注意均衡饮食,多摄入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等,增强机体免疫力,帮助抵抗感染。
总结外阴炎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对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有一定影响。
合理的药物治疗和生活习惯调整是外阴炎治疗的关键。
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应积极配合医生的指导,注意保持外阴清洁与干燥,调整饮食习惯,预防疾病的复发。
如果症状持续或加重,应及时就医,并遵循医生的治疗方案进行治疗。
非特异性外阴炎的症状与治疗
![非特异性外阴炎的症状与治疗](https://img.taocdn.com/s3/m/635dba29ee06eff9aef807bc.png)
非特异性外阴炎的症状与治疗【导读】女性在平时如果稍有不注意就很容易发生外阴炎。
非特异性外阴炎,也属于外阴炎中的一种。
在出现情况的外阴炎时,一定要积极的进行治疗。
女性在出现非特异性外阴炎时,病情会比较严重吗?非特异性外阴炎严重吗女性在出现非特异性外阴炎时,就需要及时的进行治疗。
因为这种外阴炎有可能会导致外阴处出现更严重的情况,所以只有积极的进行治疗才可以防止这种情况发生。
非特异性外阴炎出现时,病情会比较严重吗?1、女性的外阴部通常会有细菌以及粪便阴道的分泌物,是物理,还有化学因素刺激,发生皮肤粘膜的炎症。
这种情况下,这是就会被叫做非特异性外阴炎。
2、外阴炎的发生是因为子宫颈以及阴道中炎性白带,月经血或者是宫颈癌分泌物,以及大便,尿液长期刺激,就容易发生现象。
在出现炎症时,会发生在小阴唇内外侧。
病情较为严重时,整个外阴部都会出现炎症,甚至出现充血,肿胀,有时还会有糜烂,就有浅表溃疡形成,还会出现灼热感以及在发痒抓挠后出现疼痛。
3、外阴炎出现的症状通常会在排尿时加重,而且这种情况的病程非常长,皮肤会有粗糙,增厚,皲裂,奇痒。
患者在平时就需要注意保持外阴部清洁干燥,在月经期间特别需要注意个人卫生,不能穿化纤内裤,以及牛仔裤,如果患者有宫颈炎,阴道炎一定要及时治愈。
非特异性外阴炎的症状外阴炎很多人都非常熟悉,而且也知道它的类型。
非特异性外阴炎就属于这些类型中的一种,在平时出现这种疾病时,一定要了解他的症状。
非特异性外阴炎最常见的症状有哪些?1、在急性的发作期间,患者会觉得身体发热,并且白细胞会不断增多,这时患者还会感到身体乏力,身体不适,同时还会有下腹部坠胀感,在阴道中可能会有灼热感,表面出现小溃疡,阴道中的酸碱平衡被打破,在排尿时会感觉到疼痛。
2、外阴炎比较严重的时候会形成糜烂和溃疡,有时还会造成湿疹,而且会发生脓肿,造成疼痛。
在出现情况时,就需要及时的到医院进行检查并接受治疗。
3、如果出现慢性炎症就会表现出外阴瘙痒,而且外阴部位有部分皮肤会出现增生增厚的情况,还会有皲裂发生,在性生活时会有疼痛感,排尿时也会出现疼痛,并且在进行尿道旁腺检查时容易发现很多分泌物。
非特异性外阴炎
![非特异性外阴炎](https://img.taocdn.com/s3/m/aa6ccd5c1711cc7931b7169a.png)
非特异性外阴炎什么是非特异性外阴炎妇女的外阴部在一般性细菌(如葡萄球菌、大肠杆菌、链球菌)、及粪便、阴道分泌物或其它物理、化学因素刺激下而发生的皮肤粘膜炎症,叫做非特异性外阴炎。
外阴炎多是因为阴道、子宫颈的炎性白带和宫颈癌分泌物、月经血或产后恶露及大便、尿液的长期刺激而发生的。
一般炎症限于小阴唇内外侧,严重时整个外阴部均可发炎,肿胀、充血,严重时糜烂、形成浅表溃疡,有灼热感、痒,搔抓后疼痛。
这些症状往往在排尿时加重。
病程长则皮肤增厚、粗糙、有皲裂、奇痒。
平时注意保持外阴部位的清洁干燥,娇妍弱酸配方的女性护理液适合日常的清洁保养。
特别是在月经期间更要注意这一点。
不穿化纤内裤及牛仔裤。
患有阴道炎、宫颈炎要及时治愈等,都有预防非特异性外阴炎的效果。
非特异性外阴炎的病因非特异性外阴炎是由物理、化学因素而非病原体所致的外阴皮肤或粘膜的炎症。
导致外阴炎的原因有以下几点:需氧菌感染(40%):正常情况下有需氧菌及厌氧菌寄居于阴道内,形成正常阴道菌群。
需氧菌包括:棒状杆菌、非溶血性链球菌、肠球菌、表皮葡萄球菌。
阴道与这些菌群形成一种平衡的生态,阴道环境影响着菌群,菌群也影响阴部环境。
正常阴道中乳杆菌占优势,在维持阴道正常菌群中起关键作用。
外阴及阴道又是性交、分娩及各种宫腔操作的必经之道,容易受到损伤及各种外界病原体的感染。
厌氧菌感染(35%):兼性厌氧菌有乳杆菌、加德纳尔菌和大肠杆菌。
厌氧菌包括捎化球菌、消化链球菌、类杆菌、梭杆菌和动弯杆菌等。
虽然阴道内菌群为正常菌群,但当大量应用抗生素、体内激素发生变化或各种原因致机体免疫能力下降,阴道与菌群之间的生态平衡被打破,也可形成条件致病菌。
其他(15%):此外还有支原体及念珠菌。
虽然有外阴及阴道的防御机制存在,但由于外阴前与尿道毗邻,后与肛门邻近,易受污染。
非特异性外阴炎的症状非特异性外阴炎感染常由一个毛囊的底部起始,逐渐侵犯到附近的许多脂肪柱,如果再向四周扩展,侵入多个毛囊群,就会形成多个脓头的痈。
外阴炎的诊断与治疗
![外阴炎的诊断与治疗](https://img.taocdn.com/s3/m/7f68529a3b3567ec102d8aec.png)
外阴炎的诊断与治疗摘要】各种病原体侵犯外阴均可引起外阴炎。
外阴部皮肤或黏膜发炎时统称外阴炎,以念珠菌、滴虫、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又称大肠埃希菌)感染为主。
目的讨论外阴炎的诊断与治疗。
方法通过对患者的临床观察与辅助检查结果作出诊断并进行治疗。
结论外阴炎患者日常生活和工作容易受到疾病影响,同时慢性外阴炎的治疗时间相对比较长,而且会反复发作,因此进行正确的诊断与及时治疗是非常关键的。
【关键词】外阴炎诊断治疗各种病原体侵犯外阴均可引起外阴炎。
由于解剖学的特点,外阴部与尿道、阴道、肛门邻近,经常受尿液及阴道分泌物的浸渍,行动时又受大腿的摩擦,因而为炎症的好发部位。
外阴部皮肤或黏膜发炎时统称外阴炎,以念珠菌、滴虫、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又称大肠埃希菌)感染为主。
【诊断】(一)症状外阴皮肤瘙痒、疼痛或灼热感。
白带多、脓性。
局部发红、肿胀。
重者可发生溃疡,导致双侧小阴唇粘连,引起排尿疼痛或困难。
有时也可引起体温升高及白细胞增多。
(二)体征检查见外阴局部充血、肿胀、糜烂,常有抓痕,严重者形成溃疡或湿疹。
急性炎症时外阴皮肤、黏膜充血、肿胀、糜烂,常有抓痕,有时呈一片湿疹样,严重时可见瘢痕或浅小溃疡形成。
慢性炎症时外阴皮肤增厚、粗糙,有时出现皲裂,甚至苔藓样变。
阴道口黏膜充血,分泌物增多呈泡沫状或凝乳块状或呈脓性。
(三)检查外阴炎症的致病原因或病原体仅仅局限于外阴的机会比较少,多数是来自于阴道。
因此,在检查时除了要进行外阴分泌物的检查以外,还要重点对阴道和宫颈进行检查。
(1)对阴道分泌物检查,了解是否有滴虫、真菌等病原体的存在。
(2)对阴道和宫颈部分泌物进行检查,了解是否有衣原体、支原体和淋球菌。
(3)如果外阴部溃疡长期不愈合,或是怀疑有恶变的可能时,应作活体组织病理检查。
(4)对于炎症反复发作的患者,要考虑糖尿病的可能,要检查尿糖及血糖。
(5)如果怀疑是直肠阴道瘘或膀胱阴道瘘,可以进行亚甲蓝试验。
在阴道内塞入干净的纱布后向直肠或膀胱注入亚甲蓝稀释液,过数分钟后取出纱布观察是否有亚甲蓝的颜色,如果纱布上有相应颜色则证明存在直肠阴道瘘或膀胱阴道瘘。
中西医治疗外阴炎良方
![中西医治疗外阴炎良方](https://img.taocdn.com/s3/m/8f26e3d0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4318fa8.png)
中西医治疗外阴炎良方由于解剖学的特点,外阴部与尿道、“阴”“道”、肛门邻近,经常受尿液及“阴”“道”分泌物的浸渍,行动时又受大腿的摩擦,因而为炎症的好发部位。
外阴部皮肤或粘膜发炎时统称外阴炎,它可分为特异性和非特异性感染2种,特异性以念珠菌、滴虫感染为主;非特异性如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感染等。
一、非特异性外阴炎不是由特异的病原体引起的外阴炎症统称为非特异性外阴炎,表现为“阴”“道”分泌物增多。
月经垫或尿瘘患者的尿液等刺激、外阴皮肤不洁及糖尿病患者的尿液刺激均易引起外阴炎。
常见的致病菌为葡萄球菌、链球菌及大肠杆菌等。
中医称本病为“阴痒”、“阴疮”、“阴痛”。
由湿毒内侵或肝经郁热,脾虚生湿,蕴而化热,湿热下注外阴所致。
(一)非特异性外阴炎的诊断1.外阴皮肤瘙痒、疼痛或烧灼感,于活动、性交、排尿时加重。
2.局部充血、肿胀,常有抓痕,有时形成溃疡或成片的湿疹,长期慢性炎症可使皮肤增厚甚至皲裂。
3.“阴”“道”分泌物镜检可找到一般病原菌,无滴虫、念珠菌。
(二)中医治疗非特异性外阴炎1.辨证论治:(1)湿热下注:[证候]外阴肿胀瘙痒,灼热疼痛,充血或糜烂、溃疡,局部分泌物增多;烦躁易怒,口干口苦,尿黄便秘,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数。
[治法]清热利湿。
[方药]龙胆泻肝汤:龙胆草10g、栀子10g、黄芩10g、柴胡10g、车前子(包煎)10g、木通10g、泽泻10g、生地12g、当归12g、生甘草6g。
(2)湿毒浸渍:[证候]外阴疼痛、肿胀、充血、溃疡,分泌物多,呈脓样;大便于结或臭秽,小便黄,舌红,苔黄糙,脉数。
[治法]清热解毒。
[方药]五味消毒饮加减:蒲公英15g、银花10g、野菊花12g、紫花地丁12g、土茯苓12g、薏苡仁10g、萆薢12g、连翘12g、甘草6g。
2.中药外治:茵陈、蒲公英、地肤子各30g,紫花地丁15g,冰片1.5g(后下)。
煎汤熏洗外阴,1次/日,10日为1疗程。
(三)西医治疗非特异性外阴炎1.用0.02%高锰酸钾溶液清洗外阴1~2次/日,拭干后涂以磺胺类或其他抗生素软膏。
非特异性外阴炎妇女护理操作常规要点
![非特异性外阴炎妇女护理操作常规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eff47634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76e4b13.png)
非特异性外阴炎妇女护理操作常规要点一、定义非特异性外阴炎(non-specificvulvitis)主要指外阴部的皮肤与黏膜的炎症。
二、治疗原则(一)病因治疗积极寻找病因,若发现糖尿病应及时治疗糖尿病,若有尿瘘、粪瘘应及时行修术。
(二)局部治疗可用0.1%聚维酮碘液或1:5000高锰酸钾液坐浴,每日2次,每次15~30分钟。
坐浴后涂抗生素软膏或紫草油。
也可选用中药水煎熏洗外阴部,每日1~2次。
急性期还可选用微波或红外线局部物理治疗。
三、护理(一)护理评估1.健康史及相关因素了解生殖系统手术史、性生活史、糖尿病史、个人卫生情况等。
2.症状体征外阴皮肤瘙痒、疼痛、红肿、灼热感,于性交、活动、排尿、排便时加重。
检查见局部充血、肿胀、糜烂,常有抓痕,严重者形成溃疡或湿疹。
3.辅助检查了解妇科检查、阴道分泌物检查、宫颈刮片等阳性结果。
4.心理和社会支持状况评估患者出现症状后相应的心理反应,有无害羞、恐惧等心理。
(二)护理措施1.用药指导教会患者坐浴的方法,包括浴液的配置、温度、坐浴的时间及注意事项。
取高锰酸钾结晶加温开水配成1:5000约40℃溶液,肉眼观为淡玫瑰红色。
通常使用1:5000的高锰酸钾溶液坐浴,每日2次,每次15~30分钟,5~10次为一疗程。
坐浴后涂抗生素软膏或紫草油。
注意提醒患者正确配置溶液,浓度不宜过浓,以免灼伤皮肤。
坐浴时要使会阴部浸没于溶液中,月经期停止坐浴。
2.健康教育(1)指导患者注意个人卫生,保持会阴清洁、干燥、穿纯棉内裤并经常更换。
(2)局部严禁搔抓,勿用刺激性药物或肥皂擦洗。
(3)外阴破溃者使用柔软无菌会阴垫,减少摩擦和混合感染的机会。
(4)指导勿饮酒,少进辛辣食物。
(5)做好经期、孕期、分娩期及产褥期卫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非特异性外阴炎的诊断与治疗
摘要:目的:探讨应用中药洗剂治疗非特异性外阴炎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我院在2010年7月~2012年7月收治的102例非特异性外阴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50例)和实验组(5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聚维酮碘液(或高锰酸钾液)坐浴,实验组患者使用中药洗剂对外阴部进行熏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结果:实验组患者治愈24例(46.2%),好转27例(51.9%),无效1例(1.9%),总有效率为98.1%,对照组患者治愈16例(32.0%)、好转24例(48.0%)、无效10例(20.0%),总有效率为80.0%,实验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1∶5000倍高锰酸钾液(或0.1%的聚维酮碘液)坐浴15~30min,每天坐浴2次,坐浴以后,在患处涂抹红霉素软膏。
实验组:将百部、白鲜皮、鹤虱、蒲公英、地丁、黄柏、地肤子、蛇床子、苦参各30g,枯矾10g、川椒15g、龙胆草12g加入2000ml 水,浸泡30min以后,于火上煮沸,煎煮15min,使用纱布将药渣滤去。
然后趁热对外阴进行熏蒸,药液变温后进行坐浴外洗,1剂/d,早晚各1次,1次熏洗15~20min。
坐浴后取红霉素软膏涂抹与患处。
治疗期间,患者要保持外阴清洁,禁止性生活、勤换内裤,不吃辛辣刺激食物。
两组患者均以7d为1疗程。
治疗2个疗程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1.3 疗效评价。
治愈:外阴皮肤疼痛、瘙痒等临床症状消失,阴道分泌物正常,局部检查正常;好转:临床症状显著改善,外阴皮肤疼痛、瘙痒显著减轻,局部检查有显著好转;无效:临床症状加重或无改善。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组间数据比较以t检验、卡方检验为主,p<0.05表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实验组患者治愈24例(46.2%),好转27例(51.9%),无效1例(1.9%),总有效率为98.1%,对照组患者治愈16例(32.0%)、好转24例(48.0%)、无效10例(20.0%),总有效率为80.0%,实验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非特异性外阴炎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任何年龄的女性都有可能患此病。
其发病原因多为变态反应或化学物理刺激等所引发的感染,常见的病原菌包括变形杆菌、大肠杆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葡萄球菌等[3]。
抓挠、内裤摩擦等物理刺激,阴道炎、宫颈炎患者的分泌物,产后恶露等对外阴的刺激,均可引起外阴炎症。
糖尿病尿液,粪瘘、尿瘘患者的粪便及尿液也可导致非特异性外阴炎。
非特异性外阴炎多发于大阴唇或小阴唇的内外侧,病情严重时,还会累及整个外阴部,其临床症状多为外阴部痒、痛、灼热、充血肿胀、糜烂,严重者会形成大片的湿疣或溃疡[4]。
在对非特异性外阴炎进行诊断时,首先要详细询问患者的病史,
阴道分泌物性状、多少,有无糖尿病史或特殊因素。
然后进行外阴分泌物检查,观察有无衣原体、淋菌、霉菌、滴虫等,必要情况下,还需要检查化脓菌,做细菌敏感实验。
另外,还应当查明患者有无蛲虫、尿糖。
综合分析所有检查结果和临床症状,再确诊。
从中医角度来看,非特异性外阴炎属“阴痒”范畴,病源为阴痒抓挠至皮破毒侵,或湿热下注、蕴滞于肝经。
宜取泄毒消肿、清热利湿之法。
黄柏、苦参可祛风杀虫、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治湿疹、疮疡。
本次研究结果中,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8.1%)显著高于对照组(80.0%),p<0.05。
表明针对非特异性外阴炎,采用中药洗剂熏洗治疗,疗效显著,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王雪芹.中西医结合治疗非特异性外阴炎60例[j].中国民间疗法,2011,04:57
[2] 阮继梅,任红军,高爽.ks浅表部位癌症治疗仪治疗非特异性外阴炎的临床观察[j].吉林医学,2011,13:2659
[3] 陈红.苦参熏洗液治疗非特异性外阴炎的疗效观察[j].护理与康复,2011,07:643-644
[4] 李桃.非特异性外阴炎临床表现及护理要点[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1,12:109-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