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修改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危险地段
冲积地的土质松软, 水边地区的地下水 位较高,土质也较松软, 地震时容易塌陷,如果此 地震时容易产生土层滑 处有地下水层,还容易发 动或地层液化。 生液化。
填补的地基,常因 土层密实度不足,导致 建筑物在地震时产生倾 斜、沉陷。
临近悬崖,容易滑落
地震引发泥石流
地震引发的地裂
2.2.1.2. 场地土层的固有周期与场地的地震效应 a. 场地土层的固有周期 场地土层的固有周期的简化计算公式为
2. 天然地基地震作用下的承载力验算 规范规定:基础底面平均压力和边缘最大压力应符合下式 要求
N
p f aE pmax 1.2 f aE
M
b' 0.85b
式中 p
---基础底面平均压力(kPa)
平均压应力
b NM
pmax---底面边缘最大压力(kPa)
faE---地基土抗震允许承载力(kPa)
为坚硬土层; 为中硬土层; 为中软土层; 为软弱土层。
vs >140m╱s
单一土层: 根据vs由判别标准得出。
多层土层:先按下式计算 vsm ,再由判别标准得出。
v sm
d
d
i 1
n
i
/ v si
(2-1)
式中
d ——计算深度,取覆盖层厚度和20m两者的较小值; n ——计算深度范围内土层的分层数; vsi ——计算深度范围内第j层土的剪切波速(m/s); di ——第i层土的厚度。
2.1.1 场地的类别划分
a. 抗震规范将建筑场地划分成四个类别:坚硬、中硬、中 软及软弱。考虑因素为:上部土层覆盖层厚度及土层的刚度。 b.土层的刚度可用剪切波的传播速度来确定(根据波在坚 硬物体中的传播速度大于软弱物体中的传播速度)。 判别标准:
vs >500m╱s
500≥ vs >250m╱s 250≥ vs >140m╱s
高宽比大于4的高层建筑,在地震作 用下基础底面不宜出现拉应力;其它建
筑,基础底面与地基土之间零应力区面
积不应超过基础底面面积的15%。
平均压应力 ≤ 0.15b ≥ 0.85b
3. 地基土抗震承载力确定 地基抗震承载力在静力设计承载力基础上调整。地基抗震承 载力调整的因素有: (1)建筑物对原来地基的压实作用; (2)土体的动力强度大于其静力强度; (3)土体在地震作用下承载力的可靠度可低于一般情况下 的可靠度。
土层剪切波速 u>500 500≥u >250 250≥u>140
软弱土
u≤140
e.场地类别由剪切波速和覆盖层厚度两条件确定,因为不同
场地上的地震动,其频谱特征有明显的差别。 <抗震规范>依这 两条件将场地划分为4个不同的类别,见下表。
等效剪切 波速(u) u >500 500≥u>250 250≥u>140 场 地 类 别
2.2.2 地基抗震设计原则
从震害调查得知,建筑很少因地基承载力不足而破坏,只 有软弱或不均匀地基上的建筑因地基而失效。所以应根据地质
和震级烈度进行地基承载力的抗震验算并采取必要的抗震措施。
(1)软弱地基上的建筑:软弱地基最大的缺陷是其在动力 条件下的不稳定(造成承载力的丧失或破坏,产生严重的不均 匀沉陷),需采用必要的地基加固措施。 (2)一般地基上的建筑 可不进行地基及基础抗震承载力验算的建筑: a 砌体结构(含内框架、底层框架砌体结构); b 承力范围内土层中没有软弱土层的单层厂房、多层工业及
烈度 8 9
建筑抗震设防类别

专门研究 专门研究

3来自百度文库0m 500m

200m 300m

__ __
§2.2
天然地基的抗震验算
概述
2.2.1. 为两种类型:
从破坏性质和工程对策角度,地震对结构的破坏作用可分 场地和地基的破坏作用一般是指造成建筑破坏的直接原因 是由于场地和地基稳定性引起的。场地和地基的破坏作用大致
I类
0 <5 <3
Ⅱ类
----≥5 3—50
Ⅲ类
-------->50
Ⅳ类
-------------
u≤140
<3
3—15
15—80
>80
对于计算深度以下存在有软弱夹层的情况,应适当降低场地 类别,因为此种情况下,场地的低频部分的地震波将得以放大。
f.断裂带是地质上的薄弱环节,浅源地震多与断裂活动有关。
2.3.2 影响场地土液化的主要因素:
唐山地震时,唐山市严重液化地区喷水高度可达8米,厂房
沉降可达1米。天津的海河故道及新近沉积土地区有近3千个喷 水冒砂口成群出现。有时地面运动停止后,喷水现象可持续30
分钟。
液化使建筑物产生下列震害: 1.地面开裂下沉使建筑物产生过渡下沉或整体倾斜; 2.不均匀沉降引起建筑物上部结构破坏,使梁板等水平构 件及其节点破坏,使墙体开裂和建筑体形变化处开裂; 3.室内地坪上鼓、开裂,设备基础上浮或下沉。
有地面破裂、滑坡、坍塌等;一般可通过选择场地和地基处理
来减轻这种地震的破坏作用。 场地的地震动作用是指由于强烈地面运动引起地面设施振
动而产生的破坏作用。合理的进行抗震和减震设计和采取减震
措施是减轻地震灾害的主要途径。 为此要确定工程场地的设计地震动参数。
2.2.1.1 建筑场地的选择
建筑场地的影响:工程地质条件对地震破坏的影响很大。常
民用框架结构;
c 规范允许可不进行上部结构抗震验算的结构。
2.2.3 地基基础抗震设计
地基基础抗震设计是通过选择合理的基础体系和抗震验算 来保证其抗震能力的。
1. 地基基础抗震设计的一般要求
a. 同一结构单元不宜设置在性质截然不同的地基土层上; b. 同一结构单元不宜部分采用天然地基而其他采用桩基; c. 地基有软弱土、可液化土、新填土或严重不均匀土时, 宜加强基础的整体性和刚性; d. 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对抗震有利的基础类型,在抗震验 算时应尽量考虑结构、基础和地基的相互作用影响,使 之能反映地基基础在不同阶段上的工作状态。
有地震烈度异常现象,即“重灾区里有轻灾,轻灾区里有重灾” 产生的原因是局部地区的工程地质条件不同。 各类地段划分表
地段类别
有利地段 不利地段
地质、地形、地貌
稳定基岩,坚硬土,开阔、平坦、密实、均匀的中硬土等 软弱土,液化土,条状突出的山嘴,高耸孤立的山丘,非岩质的陡坡, 河岸和边坡的边缘,平面分布上成因、岩性、状态明显不均匀的土层 (如故河道、疏松的断破裂带、暗埋的塘浜沟谷和半填半挖地基)等 地震时可能发生滑坡、崩塌、地陷、地裂、泥石流等及发震断裂带上 可能发生地表错位的部位
d.场地土层的三个基本要素:
覆盖层厚度、土层的剪切波速、岩土阻抗比;其中岩土阻 抗比影响地面振动的放大效应,其余主要影响振动的频率
特性。
e. 场地的覆盖层厚度 场地的覆盖层厚度定义为基岩面至地表的垂直距离;但基 岩面的确定与地面下的地质结构有关。 地下基岩面至地表面的距离:基岩面定义为面下土层的剪 切波速大于或等于面上土层剪切波速的2.5倍且下面无剪切波 速小于400m/s的岩层或地下基岩或剪切波速大于500m/s的岩土 层上表面至地表面的距离。 剪切波速大于500m/s的孤石、透镜体,应视同周围土层; 土层中的硬夹层,应视为刚体,其厚度应从覆盖土层中扣除。
地基土抗震承载力调整系数
岩土名称和性状 岩石,稍密的碎石土,密实的砾、粗、中砂, f k 300kPa 的粘性土和粉土 中密、稍密的碎石土、砾、粗、中砂;密实和中密的细、粉砂, 150 kPa f k 300 kPa 的粘性土和粉土 稍密的细、粉砂, 100kPa f k 150kPa的粘性土和粉土,新近沉 积的粘性土和粉土 淤泥,淤泥质土,松散的砂,填土
f aE a fa
(2-5)
Pud / K d Pud K s a R K Pus / K s Pus K d
式中 f aE ---调整后的地基抗震承载力设计值 a ---地基抗震承载力调整系数 f a ---深宽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按《建筑地基 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采用
310 520
2.2.1.3 地基的震害与建筑地基的抗震要求
a.建筑地基的抗震要求:
上部结构的内力分布对地基稳定性是比较敏感的,因此确 保地震时地基基础在上部结构的竖向作用和水平地震作用以及
倾覆力矩下而不发生过大变形和不均匀沉降是地基基础抗震设
计的基本要求。 b. 天然地基的震害特点 1.高压缩性饱和软粘土和承载力较低的淤泥质土在地震中 产生不同程度的震陷,造成上部结构的倾斜或破坏; 2.杂填土、回填土和冲填土等松软填土地基,土质松软且 承载力较低,易产生沉陷,使结构开裂; 3.沟、坑、古河道、坡地办挖半填等非匀质地基在地震中 的不均匀沉降或地裂缝引起上部结构破坏。
a
1.5
1.3
1.1 1.0
§2.3 场地土的液化与抗液化措施
2.3.1 场地土的液化现象与震害
处于地下水位以下的饱和砂土和粉土的土颗粒结构受到地震 作用时将趋于密实,使空隙水压力急剧上升,而在地震作用的短
暂时间内,这种急剧上升的空隙水压力来不及消散,使原有土颗
粒通过接触点传递的压力减小,当有效压力完全消失时,土颗粒 处于悬浮状态之中。这时,土体完全失去抗剪强度而显示出近于 液体的特性。这种现象称为液化。液化的宏观标志是在地表出现 喷砂冒水。 液化的震害:喷水冒砂淹没农 田,淤塞渠道,淘空路基;沿河岸 出现裂缝、滑移,造成桥梁破坏, 等等。
4 hi 4H 单一土层时 T 多层土时 T v i 1 si vs
n
(2-3)
H ---覆盖层厚度
n ---土层总数
vsi ---i 层剪切波速
vs ---土的剪切波速 hi ---i 层厚度
b.场地的地震效应
场地土对于从基岩传来的地震波具有放大作用。
坚硬土层上的刚性建筑、软弱土层上的柔性建筑物将产 生严重破坏。
c.剪切波速的测量:难度大,费用高,周期长,仅用于甲类建筑
d. 由于实际工程中,场地各土层的剪切波速不易测得或测
试费用较高,为此可利用场地的地质勘查资料,根据不同岩性 土层的坚硬程度按下表估计土层的剪切波速, 土的类型划分和剪切波速范围
土的类型 坚硬土 中硬土 中软土
岩土名称和性状 稳定岩石、密实的碎石土 中密、稍密的碎石土,密实、中密的砾、粗、中 砂,的粘性土和粉土,坚硬黄土 稍密的砾、粗、中砂,细粉砂, f ak ≤200的粘 性土和粉土, f ak ≥130的填土、可塑黄土 淤泥和淤泥质土,松散的砂,新近沉积的粘性土 和粉土, f ak ≤130的填土,流塑黄土
发震断裂带附近地表,在地震时可能产生新的错动,使建筑物
遭受较大的破坏,属于地震危险地段。设计或建造建筑物时应 注意避开。
与地下断裂构造直接相关的地裂
受发震断裂带应力场控制所产生的地裂
场地内存在发震断裂带时,应对断裂的工程影响进行评价,
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对符合下列规定之一的情况,可忽略发震断裂带错动对地面 建筑的影响: 1)抗震设防烈度小于8度 ; 2)非全新世活动断裂带; 3)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和9度时,前第四纪基岩隐伏断裂带的 土层覆盖厚度分别大于60m和90m。 2. 如不符合上述规定,应避开主断裂带。其避让距离不宜小于 下表对发震断裂带最小避让距离的规定。 发震断裂带的最小避让距离(m)
钻孔土层资料表
土的 名称 层底 深度(m) 土层 厚度(m) 剪切波速 m/s 土的 名称 淤泥质粘土 层底 深度(m) 土层 厚度(m) 剪切波速 m/s

淤泥质粘土 砂
9.5
9.5
170
60.1
16.5
200
37.8 43.6
28.3 5.8
130 240
细砂 砾混粗砂
63 69.5
2.9 6.5
第二章 场地与地基
§2.1 场地划分与场地区划
2.2.1 场地及地震效应
a. 场地:
建筑物所在地,大体相当于厂区、居民点和自然村的范围。
b. 影响建筑物震害的因素:
地震类型、结构类型、下卧层的构成、覆盖层厚度。
c.场地土层的作用: 放大与土层固有频率一致或相近的波,衰减或滤掉与土层固 有频率相差较大的波,造成不同地质构成的场地上的建筑在 同一地震作用下的损害也不同。
例:已知某建筑场地的钻孔土层资料如表所示,试确定该建 筑场地的类别。 解: (1)确定地面下20m表层土的场地土类型
d0 d0 20 vse n 146.36m/s d i 9.5 / 170 10.5 / 130 t v i 1 si
中软土层
d 0 63m (2)确定覆盖层厚度 (3)确定建筑场地类别:属于Ⅲ类场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