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时不如地利PPT课件
合集下载
《天时不如地利》ppt课件
3 这场战争结果怎样
结果攻城失败 环而攻之而不胜
4 原因何在
原因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阅读第三自然段
6 守城一方的地理条件是如何 守城一方的地理条件是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 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
7 战争结果如何 结果是守城一方委而去之
8 为什么 原因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9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 非不多也 这几句话运用了什么句式 什么修辞方 法 这几句话有什么作用
白话过去孟子小时候;父亲就死了;母亲仉氏守节 居住的地 方离墓地很近;孟子学了些丧葬 痛哭这样的事 母亲想:这 个地方不适合孩子居住 就离开了;将家搬到街上;离杀猪宰 羊的地方很近;孟子学了些做买卖和屠杀的东西 母亲又想: 这个地方还是不适合孩子居住 又将家搬到学宫旁边 夏历每 月初一这一天;官员进入文庙;行礼跪拜;揖让进退;孟子见了; 一一记住 孟母想:这才是孩子居住的地方 就在这里定居下 来了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 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 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 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 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 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 之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 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3 文章论证天时不如地利时; 指出城小易攻的句子 __三__里__之__城__;七__里__之__郭___ ;表 明攻势之大的短句是 __环__而__攻__之_________
而不胜 夫环而
攻之;必有得天 时者矣;然而不 胜者;是天时不
还是不能取胜的原因;这 如地利也
是因为有利于作战的天
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
战的地理形势
城墙不是不高;护城河不 城非不高也;池
结果攻城失败 环而攻之而不胜
4 原因何在
原因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阅读第三自然段
6 守城一方的地理条件是如何 守城一方的地理条件是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 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
7 战争结果如何 结果是守城一方委而去之
8 为什么 原因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9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 非不多也 这几句话运用了什么句式 什么修辞方 法 这几句话有什么作用
白话过去孟子小时候;父亲就死了;母亲仉氏守节 居住的地 方离墓地很近;孟子学了些丧葬 痛哭这样的事 母亲想:这 个地方不适合孩子居住 就离开了;将家搬到街上;离杀猪宰 羊的地方很近;孟子学了些做买卖和屠杀的东西 母亲又想: 这个地方还是不适合孩子居住 又将家搬到学宫旁边 夏历每 月初一这一天;官员进入文庙;行礼跪拜;揖让进退;孟子见了; 一一记住 孟母想:这才是孩子居住的地方 就在这里定居下 来了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 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 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 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 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 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 之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 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3 文章论证天时不如地利时; 指出城小易攻的句子 __三__里__之__城__;七__里__之__郭___ ;表 明攻势之大的短句是 __环__而__攻__之_________
而不胜 夫环而
攻之;必有得天 时者矣;然而不 胜者;是天时不
还是不能取胜的原因;这 如地利也
是因为有利于作战的天
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
战的地理形势
城墙不是不高;护城河不 城非不高也;池
《孟子三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ppt课件
总结
文章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指明“人和”是 克敌制胜的首要条件。然后摆事实、讲道理逐层深 入地进行论证。“人和”,就是文中的“多助”和 “天下顺之”,即人民的支持和拥护,这反映了孟 子的“仁政”的思想,同时也向我们提出了团结协 作精神的重要性。
第三章 拓展延伸
拓展延伸
1.你能从历史上或现实中举个借助 “天时”取得作战胜利的例子? 天时:东北风。 借东风———天时
东汉末年,曹操攻打东吴,东吴 将领周瑜主战。曹操军队不善水战, 曹操便用铁索锁住战船,周瑜便利用 当日东南风,命军士用小船载硫磺, 放火箭,火箭依靠风向,飞向曹操战 船,曹军战舰由于被锁在一起,所有 战船都付之一炬,曹操20万大军大败。
拓展延伸
2.你能从历史上或现实中举个借助“地利”取得作战胜利的例子? 地利:长江自然天险。曹军不善水战,吴军擅长水战———地利。
释义
寡助之至①,亲戚②畔③之;多助之④至,天下顺⑤之。以⑥天下之所顺, 攻亲戚之所畔,故⑦君子有⑧不战,战必胜矣⑨。
支持、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 内外亲属都会背叛他;支持、帮助他 的人多到了极点,天下的人都会归顺 他。凭着天下人都归顺的条件,去攻 打那连内外亲属都反对的寡助之君, 所以能行仁政的君主不战则已,战就 一定能胜利。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人和
精读课文
3.怎样才能做到“人和”呢?“人和”
用文中的原话来说是指什么?作者的结
论是什么?施行治国的正道
孟子的政治主张:君主
施行仁政
战争 人和
治国 人和
得道者多助 失道者寡助
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精读课文 3.怎样才能做到“人和”呢?“人和”
用文中的原话来说是指什么?作者的结 论是什么?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22课《孟子三章》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课件(共33张PPT)
•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天时: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
地利: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 城墙并不是不高啊,护城河并不是不深呀,武器装备也并不是不精良,粮食供给也并不是不充足啊,但是,守城一方还是弃城而逃,
这是因为作战的地理形势(再好),也比不上人心向背、内部团结啊。
人和:指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 A文章运用了大量的排比句式,显得很有气势。
5、选出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 所以说,管理百姓不能只靠划定的疆域的界限,巩固国防不能靠山川的险阻,征服天下不能靠武力的强大。
团结。 本段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句式上
城墙并不是不高啊,护城河并不是不深呀,武器装备也并不是不精良,粮食供给也并不是不充足啊,但是,守城一方还是弃城而逃, 这是因为作战的地理形势(再好),也比不上人心向背、内部团结啊。
Hale Waihona Puke 所以说,管理百姓不能只靠划定的疆 域的界限,巩固国防不能靠山川的险阻, 征服天下不能靠武力的强大。能施行“仁 政”的君主,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行 “仁政”的君主,支持帮助他的人就少。 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兄弟骨肉也会背 叛他;帮助他的人多到了极点,天下的人 都会归顺他。凭着天下人都归顺他的条件, 去攻打那连亲戚都反对的寡助之君,所以, (能行“仁政”的)君主不战则已,战就 一定胜利。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委 古义:放弃 委而去之
今义:委任
围攻一座小城但不能取胜。
本段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句式上 有何特点?讨论其作用?
运用了排比和双重否定句式。从多个 方面强调守城一方占尽地利,但结果 却弃城而逃,从而有力证明了“人和” 的重要。整齐的句式,使得文章气势 奔放,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之 小城 而 表转折,但是,却 不胜。
沪教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39天时不如地利》PPT课件 (1)
护城河
器装备。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 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
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抛弃 离开
这
城墙不是不高,护城河不是不深,武器不是不锋利,盔甲不是不坚固, (储存的)粮食不是不多;(守城的人)抛弃而离开这座城,这(是因为) 作战的地理形势(再好),也比不上得人心、上下团结。
2019/5/20
3
适宜作战的时令、气候。
有利于作战的地形
孟子曰:“天时 不如 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比不上
得人心,上下团结
孟子说:“适宜作战的时令、气候,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 地形,有利于作战的地形,比不上作战中的得人心、上下 团结。
2019引发议论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
2
孟子名言
• 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译文】人要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 •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译文】不用圆规和曲尺,就不能正确地画出方形和圆形。 •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译文】尊敬我的长辈,从而推广到尊敬别人的长辈;爱护自
己的晚辈,从而推广到爱护别人的晚辈。
2019/5/20
顺之。
达到 极点 同“叛”,背叛
服从
施行仁政得民心的人,帮助他的人会很多,不施行仁政不得 民心的人,帮助他的人就少。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连亲 属都会背叛他;帮助他的人多到了极点,天下人都会服从他。
2019/5/20
8
凭借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凭借天下都服从(他的优势),去攻打那些连自己的亲属都背 叛的人,所以得道的君子有不战(的时候),作战,就必定胜 利。
2019/5/20
《天时不如地利》ppt课件(共85张PPT)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 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 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 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 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 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 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 于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 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读准红色的字的音 夫 fÚ 委 wěi 粟 sù 溪 xī 畔 pàn 戚 qī 寡 guă
本文是一篇短论,记叙了战争 中民心向背的问题,指出民心 所向是战争胜负的主要因素, 突出“人和”在战争胜负中的 决定性作用,体现了孟子的 “仁政”思想。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古义:能施行仁政的君主,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 不能施行仁政的君主,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少。
今义:站在正义方面,就会得到多数人的支持与帮 助;违背正义,必然陷于孤立。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
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
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
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
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今
《
民与上同意也。
孙
子
兵
法
》
1.在熟读的基础上,讨论“天时”、“地利”、 “人和”三者的轻重关系,体会孟子的思想。
2.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
3.集体朗诵和个人朗诵相结合,体会古人说理论 证的方法。
翻译第4段,注意画线词语的解释。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以,凭,靠。 寡助之至:之,动词,到。至,极点。 亲戚畔之: 内亲外戚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天时: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
地利: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
人和:指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 部团结。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
而
●●
助词内,f城ú的
朗读课文,注意字词的读音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 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 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 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 于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 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读准红色的字的音 夫 fÚ 委 wěi 粟 sù 溪 xī 畔 pàn 戚 qī 寡 guă
本文是一篇短论,记叙了战争 中民心向背的问题,指出民心 所向是战争胜负的主要因素, 突出“人和”在战争胜负中的 决定性作用,体现了孟子的 “仁政”思想。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古义:能施行仁政的君主,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 不能施行仁政的君主,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少。
今义:站在正义方面,就会得到多数人的支持与帮 助;违背正义,必然陷于孤立。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
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
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
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
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今
《
民与上同意也。
孙
子
兵
法
》
1.在熟读的基础上,讨论“天时”、“地利”、 “人和”三者的轻重关系,体会孟子的思想。
2.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
3.集体朗诵和个人朗诵相结合,体会古人说理论 证的方法。
翻译第4段,注意画线词语的解释。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以,凭,靠。 寡助之至:之,动词,到。至,极点。 亲戚畔之: 内亲外戚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天时: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
地利: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
人和:指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 部团结。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
而
●●
助词内,f城ú的
朗读课文,注意字词的读音
《天时不如地利》优质课课件
议论文的格式
第一段 第二段
表明中心论点 摆出典型事实 阐明道理核心
第三段
第四段
第五段
讨论:
孟子在文中提出“人和”是决定胜败的 最重要的条件,其原因何在?
答:“天时”、“地利”——客观因素(不可 变) “人和”——主观因素(可控制)
回顾全文,看看哪些名句在今天仍被人们经常引用?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和。】 1、天时 决定战争胜负的三要素 2、地利
天时不如地利
孟子(约前372—前289年) 名 轲,字 子舆。战国 思想家, 儒家代表人物之一, 世称其为“亚圣”。
孟母三迁(墓、市、学宫) [“文启” 第92页] 孟母断织 [“文启”第152页]
《孟子》
选自《孟子· 公孙丑 下》
《孟子》是孟子和他的弟子 (万章、公孙丑等)所著。
fú ,发语词
sù ,谷
族内的亲属;
族外的亲属
④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⑤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 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第一段:提出观点
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天时:指适宜作战的时令、气候 。 地利:指有利于作战的地形。 人和:得人心,上下团结。 不如:及不上。
对比
以民为本,施仁政,行王道
[译]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 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 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 必胜矣。
得到民心的人,帮助他的人会很多;失掉民心的人, 帮助他的人就很少。支持他的人少到极点,连族内 外的亲属都会背叛他;支持他的人多到极点,天下 人都会服从他。(拥有民心的统治者)凭借天下的 归顺,去攻打族内外亲属都会背叛(他的统治者), (正因为这样)所以拥有民心的统治者有不打仗的 时候,(如果)打仗就一定获胜啊!
天时不如地利复习课件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文中体现了孟子怎样的治国主张?
要施行“仁政”,实现“人和”,使 天下归顺
论点: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进攻 ——天时不如地利 战争需要“人和” 论据 防御 —— 地利不如人和 .
{ ↓ 域民 类推{ 固国 威天下
↓
结论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
}
解释词语
见书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域,界限,这里意思是限制。以, 凭,靠。意思是使人民定居下来 (不迁移到别的地方去),不能靠 . 划定的边疆的界限。 固国:巩固国防。 . 威天下之以兵革之利
寡助之至 :之,动词,到。至,极 点。 亲戚畔之 畔,通“叛”,背叛。 天下顺之 顺,归顺,服从。 . 故君子有不战: 故,所以 . 有不战,不战则已。
<<孟子>>二章
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 .
.
孟子:名轲,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 家、教育家,是继孔子以后儒家 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合称 “孔孟”,有“亚圣”之称。他 . 主张行“仁政”
《〈孟子〉二章》 选自《孟子· 公孙丑》
停顿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 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 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 /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多助/之至,天国需要“人和”
道是什么?它和“人和”有何关系?
“道”即指仁政。“得道”就
是施行仁政。 . 施行仁政则“多助”,“多助” . 则“天下顺之”,这就是“人 和”,即得到人民的支持和拥 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18
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 第一段: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
地利不如人和。”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 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 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
时不如地利也。
第二段:战例一〔攻方失利〕论 证了分论点一:
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
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 第三段:战例二〔守方失例〕论
.
9
实词解释
天时: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 域:限制。
地利: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 封疆之界:划定的边疆界限。
人和: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 固国:巩固国防。
团结。
威:震慑。
郭:古义指外城。今义指姓氏。
至:极点。
环:围。
道,即指仁政。得道,即指施
池:护城河。
行仁政
兵革:泛指武器装备。兵,兵器。 寡:少。
2、夫环而攻之
7、寡助之至
句首发语词,表示下面发议论。 动词,到。
3、然而不胜者 这样,可是。
4、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这。
8、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介词,解释为“用、凭、靠”。
.
11
翻 译
.
12
译文
原文
孟子说:“有利于作战 孟子曰:“天时不如地 的天气、时令,比不上 利,地利不如人和。” 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 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 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 向、内部团结。”
.
13
译文
原文
方圆三里的小城,七里 的外城,包围着攻打它 却不能取胜。包围着攻 打它,必定是得到了有 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 这样却不能取胜,这是 因为有利于作战的天气 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 的地理形势。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 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 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 矣,然而不胜者,是天 时不如地利也。
.
3
天时不如地利
是议论文,选自《孟子·公孙丑》。课文中揭示中心 论点的句子是“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课文反映了我国古代哲人的智慧,文章据事论理, 分析透辟,又大量运用排比句式,显得很有气势。
.
4
读音及朗读节奏
1、注意朗读的节奏。 2、注意生字词的读音。 3、初步理解课文。
.
5
天时不如地利
.
14
译文
原文
城墙不是不高,护城河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 不是不深,武器装备不 也,兵革非不坚利也, 是不坚固锋利,粮食不 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 是不多,但是守城者弃 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城而逃走,这是因为对 作战有利的地理形势比 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 内部团结。
.
15
译文
原文
所以说:限制百姓不能靠疆
域的界限,巩固国防不能靠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山河的险要,威慑天下不能 靠武器装备的强大。施行仁 政的人,帮助支持他的人就 多,不施行仁政的人,帮助 支持他的人就少。帮助他的 人少到了极点,内亲外戚都 会背叛他。帮助他的多到了 极点,天下人都归顺他。凭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 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 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 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 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 矣。
子万章、公孙丑等著书立说,有《孟子》
一书传世。《孟子》长于言辞,其文气势
磅礴,论证严密,富有说服力和感染力,
对后来散文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
2
写作背景
战国时期,诸侯各国之间的吞并战争日 益激烈,为了求得生存,乃至建立霸业, 各国君主不约而同地崇尚武力而不体恤 百姓。面对这种现实,孟子提出了他的 治国理想。
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证了分论点二:
地利不如人和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
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 第四段:在前三段论述的基础上
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
进一步阐发,由战争推及到治
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
战必胜矣。
.
6
读音举例 夫 fú 郭 guō 粟 sù 寡 guă 戚 qī 畔 pàn
朗读节奏举例:
1、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 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 革之利。
2、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 之至,天下/ 顺之。
革,甲衣。
亲戚:古义指内亲外戚,统指
坚利:坚固锋利。
自家里的人。今义指直系亲属。
米粟:泛指粮食。
畔:同“叛”,背叛。
委:
10
虚词解释
1、环而攻之而不胜 第一个“而”表修饰,解释为
5、三里之城 结构助词,相当于“的”字。
“着、地”。第二个“而”表 6、亲戚畔之 示转折,解释为“但是、却”。代词,他。
天时不如地利
.
1
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
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地位仅次于孔
子,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后世常“孔
孟”并称,有“亚圣”之称。他生活在战
争激烈的战国中期,孟子的政治主张主要
是“兼爱”“非攻”,主张和平,反对战
争,主张行“仁政”以统一天下,曾游说
梁、齐等诸侯国君,均不见用。退而与弟
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 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 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 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 者多助,失道者寡
借天下人都归顺他的条件,
攻打内亲外戚都背叛他的人,
所以施行仁政的人要么不作
战,作战就一定胜利。
.
16
结 构 层 次 分 析
.
17
1、课文是围绕什么观点进行论述的?
2、中心论点提出后作者是怎样进行 论证的?
3、中心论点既然已经得到论证,为 什么还要写第四段?
4、本篇课文主要是谈战争呢,还是 谈政治呢?
.
7
解释实词和虚词
.
8
天时不如地利
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 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 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 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 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 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