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乡村与特色小镇的协同性研究
中国乡村振兴及其地域空间重构——特色小镇与美丽乡村同建振兴乡村的案例、经验及未来
![中国乡村振兴及其地域空间重构——特色小镇与美丽乡村同建振兴乡村的案例、经验及未来](https://img.taocdn.com/s3/m/4bad174a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d36c5a9.png)
中国村落振兴及其地域空间重构——特色小镇与秀丽村落同建振兴村落的案例、阅历及将来特色小镇作为村落振兴的重要战略,通过整合农业、旅游、文化等资源,打造有特色的小镇,吸引人才、资金和企业投资。
在中国,已经有许多成功的特色小镇案例可以借鉴。
例如,杭州的西溪湿地特色小镇以其秀丽的自然环境和丰富的文化资源吸引了大量游客,成为当地经济的重要支柱。
武汉的东湖生态文明特色小镇则通过进步湖泊旅游、林业生态产业等,实现了农夫增收和地区经济升级。
这些成功的案例证明,特色小镇的进步可以改善农村地区的经济状况,提升农夫的生活质量。
与特色小镇相辅相成的是秀丽村落的建设。
秀丽村落重视传统文化的保卫和村落环境的改善,致力于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村落环境。
在中国,农村地区的秀丽村落建设已经取得了一些效果。
例如,位于浙江的乌镇以其古老的运河风貌和奇特的水乡文化而有名,吸引了大量游客,并成为文化旅游产业的重要支撑点。
深圳市宝安区石岩村则通过改善村落环境和进步农夫合作社等,实现了农夫增收和村落振兴的良好局面。
这些秀丽村落的建设不仅提升了农村地区的环境和生活质量,同时也为特色小镇的进步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特色小镇和秀丽村落的建设阅历可以为中国村落振兴提供有益的借鉴。
起首,整合资源是推动村落振兴的关键。
特色小镇和秀丽村落的建设离不开农业、旅游、文化等多个方面的资源,要实现村落振兴,需要将这些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并发挥它们的协同效应。
其次,政府的支持和引导是村落振兴的重要保障。
特色小镇和秀丽村落的建设需要政府提供政策支持和资金扶持,同时还需要政府引导农夫转变观念,乐观参与村落振兴的建设。
最后,创新和开放是推动村落振兴的动力。
特色小镇和秀丽村落不仅需要保卫传统文化和村落风貌,更要通过创新和开放来吸引人才和投资。
只有不息进行创新,才能赢得将来的竞争优势。
将来,中国的村落振兴依旧面临着诸多挑战和机遇。
一方面,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对农产品和村落生态环境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因此村落振兴有着宽广的市场前景。
云南美丽乡村与特色小镇的协同性研究
![云南美丽乡村与特色小镇的协同性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eb013f40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e2f6a6e.png)
云南美丽乡村与特色小镇的协同性研究一、美丽乡村的定义和发展美丽乡村是指自然环境优美,人文历史悠久,既有传统文化又有现代化设施,可供游客休闲旅游和观光的村庄。
美丽乡村的发展需要重视村庄的文化遗产、自然环境、特色产业和社会服务等方面。
云南省的美丽乡村有丽江古城、大理古城等,这些地方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特色。
美丽乡村的发展需要考虑各方面的因素,为游客提供优美的环境和便捷的服务。
特别是云南省的美丽乡村,需要注重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同时结合现代化发展,提供更多的旅游服务和体验。
此外,可以通过加强与特色小镇的合作,共同推动云南省的旅游发展。
二、特色小镇的定义和发展特色小镇是指以独特的文化、产业、历史和地理条件为基础的,经济、环境和社会发展协调的小城镇。
云南省有许多具有独特特色的小镇,如腾冲、瑞丽等,这些地方聚集着各种文化、历史和自然资源。
美丽乡村和特色小镇是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之间的联系和互动也是构建旅游集群的关键。
云南省的美丽乡村和特色小镇具有丰富的资源和独特的文化特色,它们之间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实现协同性。
1、共同开发旅游项目。
美丽乡村和特色小镇可以共同开发一些旅游项目,如文化旅游、体验旅游和生态旅游等,将各自的资源和特色进行整合,形成更多的旅游产品和服务。
2、优化旅游环境。
美丽乡村和特色小镇在旅游发展过程中,需要重视旅游环境的建设和维护,为游客提供更好的旅游体验和服务。
3、加强人才培养和交流。
美丽乡村和特色小镇的发展需要有一定的人才支持和交流,可以通过合作、培训等方式,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的素质和服务水平。
四、建议为了进一步促进云南省美丽乡村和特色小镇的协同发展,本文提出以下建议。
1、加强政策支持。
政府需要加大对美丽乡村和特色小镇的扶持力度,鼓励开发更多旅游项目,提高综合服务水平,同时注重保护环境和文化遗产。
2、推进联合开发。
美丽乡村和特色小镇可以在旅游开发和服务方面加强合作,共同开发旅游集群,提高整体旅游水平和形象。
解析新农村建设的特色小镇与农村产业协同发展模式
![解析新农村建设的特色小镇与农村产业协同发展模式](https://img.taocdn.com/s3/m/660dd38b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bd6ee46.png)
解析新农村建设的特色小镇与农村产业协同发展模式介绍:新农村建设被认为是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新路径,特色小镇和农村产业协同发展模式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内容之一。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对新农村建设的特色小镇和农村产业协同发展模式进行解析。
一、特色小镇的概念和要素特色小镇是在传统农村的基础上,针对地方特色和资源优势,集聚特定产业和人才,推动农村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的一种新型农村发展模式。
其要素包括地理位置、区位优势、产业聚集、人才引进等。
二、特色小镇建设的意义和目标特色小镇的建设对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水平、实现城乡一体化具有重要意义。
其目标包括推动农村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就业机会、改善基础设施建设等。
三、特色小镇的分类和案例分析特色小镇可以根据不同的特色和发展目标进行分类,比如文化特色小镇、旅游特色小镇、工业特色小镇等。
以某农业特色小镇为例,分析其发展模式和经验。
四、农村产业协同发展的重要性农村产业协同发展是特色小镇建设的核心内容。
产业协同发展可以实现农村产业链条的完整化,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推动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五、农村产业协同发展的模式和实施途径农村产业协同发展可以通过农业工业化、农业农村一体化、农村新型经营主体等模式来实施。
本节将详细介绍各种模式的具体措施和效果。
六、特色小镇与农村产业协同发展的关系和互补性特色小镇的建设可以提供农村产业协同发展的平台,而农村产业协同发展又可以为特色小镇提供稳定的产业支撑。
两者之间具有很强的互补性和依赖性。
七、特色小镇和农村产业协同发展模式的创新与问题特色小镇和农村产业协同发展模式需要不断创新和改进,适应不同地区和发展阶段的需求。
同时,也存在着土地资源利用的问题、农民收益保障等方面的挑战。
八、政策支持和投资保障特色小镇和农村产业协同发展模式需要政府的政策支持和投资保障。
本节将介绍相关政策和投资保障的措施,以及其对特色小镇和农村产业协同发展的促进作用。
特色小镇发展与乡村振兴的关联性研究
![特色小镇发展与乡村振兴的关联性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3be0050d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42a9d51.png)
特色小镇发展与乡村振兴的关联性研究近年来,特色小镇发展和乡村振兴成为了国家发展战略中备受关注的焦点。
特色小镇以其独特的地域特色和文化内涵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投资者,而乡村振兴则是为了改善农村经济和环境状况,提高农民收入和生活质量。
本文将探讨特色小镇发展与乡村振兴之间的关联性,并分析其中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首先,特色小镇的发展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新的路径和方向。
传统的乡村经济主要依赖于农业和农村劳动力的流动,而特色小镇的兴起,开拓了新的发展空间。
通过发展特色产业、提供就业机会和改善基础设施,特色小镇为乡村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并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新的路径和方向。
例如,一些特色小镇以农业观光和生态旅游为主题,吸引了大量游客,带动了农民的收入增长,提高了乡村的整体发展水平。
其次,乡村振兴为特色小镇的发展提供了土壤和支持。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注重提升农村的基础设施、产业布局和社会保障水平,为特色小镇的发展提供了土壤和支持。
乡村振兴政策的推进,为特色小镇提供了更加完善的基础设施建设,使得小镇的各项服务更加规范和便利。
同时,乡村振兴政策也鼓励特色小镇发展农村产业,提高农民的收入和生活质量。
因此,可以说乡村振兴为特色小镇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支持和保障。
然而,特色小镇发展和乡村振兴也面临着一些共同的挑战。
首先,资源短缺和环境压力是一个共同的难题。
特色小镇的发展需要大量的资源和空间,而农村地区的资源往往有限,土地资源又面临着被过度开发的风险。
另外,特色小镇的发展也会带来环境压力,一些小镇因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而面临着可持续发展的困境。
因此,特色小镇的发展和乡村振兴需要寻找平衡点,既要促进经济发展,又要保护生态环境。
其次,特色小镇发展和乡村振兴的协同发展也需要解决人才和资金的问题。
特色小镇的发展需要人才的支持和创新创业的能力,而乡村地区的人才流失和创业环境相对薄弱,这给特色小镇的发展带来了困难。
另外,特色小镇的发展也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而乡村地区的投资环境相对较差,这限制了特色小镇的发展速度和规模。
特色小镇与美丽乡村的协调发展之路
![特色小镇与美丽乡村的协调发展之路](https://img.taocdn.com/s3/m/94562f316c175f0e7cd137fe.png)
特色小镇与美丽乡村的协调发展之路作者:吴耀明来源:《领导之友·综合版》2017年第03期一、背景党的十八大以来,新型城镇化成为解决中国未来一段时期经济发展问题的最大潜力和动力,作为新型城镇化路径探索的特色小镇和和美丽乡村建设也方兴未艾。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遵循科学规律,加强顶层设计,统筹推进相关配套改革,鼓励各地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大胆创新,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促进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持续健康发展。
河北省武强县既是年画之乡、千年古县,又是资源贫乏、经济落后的国家级贫困县。
近年来,武强县委、县政府找到了一条符合当地实际和经济规律的特色小镇和美丽乡村建设新路,提出将周窝打造成全国知名音乐小镇的发展思路。
通过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把原本名不见经传的周窝打造成独具特色、艺术气息浓厚的音乐小镇,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果和社会效益。
二、做法一是发挥特色优势,筑牢产业基础。
周窝能够打造成音乐小镇的关键因素是这里有一家带动能力强、辐射作用大的龙头企业和坚实的产业基础、群众基础。
排名中国第一、世界第二的西洋乐器生产企业——河北金音乐器制造集团就位于这里。
上世纪80年代以来,金音集团由一个生产乐器零配件的小作坊,发展成为中国最大的管弦乐器生产基地。
周窝村民几乎都在金音上过班,村民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
武强县依托金音集团,确定了“核心企业——产业链延伸——产业聚集——产业基地”的发展思路,通过支持金音等企业做强做大、形成产业集群,乐器产业成为全县的支柱产业。
周窝音乐小镇以乐器起源,因乐器得名,今后的发展更是离不开乐器产业的支撑。
二是规划先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按照“尊重历史积淀,注重中西融合,突出音乐文化特色”的原则,首先聘请天津大学建筑学院、中央美院等单位对小镇进行总体规划设计,设计思路尊重周窝民居的历史价值,保留北方民居的小街小巷风貌,注重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洋文化的融合,艺术气息和生活氛围的融洽。
大理镇与喜洲镇美丽乡村建设模式及路径研究
![大理镇与喜洲镇美丽乡村建设模式及路径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ccea9890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90d8e17.png)
大理镇与喜洲镇美丽乡村建设模式及路径研究
目前,美丽乡村建设已经成为了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支撑,也是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这个过程中,农村旅游和农业产业结合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本文将以大理镇和喜洲镇为例,分析其美丽乡村建设模式和路径。
1. 模式
大理镇的美丽乡村建设模式主要是以乡村旅游和农业产业为主。
在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的同时,着力发展了种植业、养殖业、林业等属于农业产业的领域,使得当地农民的收入得到了大幅提升。
2. 路径
(1)基础设施建设。
大理镇注重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了交通、水利等方面的投入,保障了美丽乡村建设的顺利进行。
(2)政策激励。
为了鼓励农民积极参与美丽乡村建设,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激励措施,例如:贷款便利化、税收减免等措施,让农民有更多的积极性。
(3)合作共赢。
大力发展农村旅游业,同时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形成合作共赢的局面。
喜洲镇的美丽乡村建设主要是以乡村旅游和文化传承为主。
在喜洲镇,以麦苗为代表的传统文化得到了充分的挖掘和传承,形成了独特的文化底蕴。
(1)文化传承。
喜洲镇注重文化传承,建立了多个文化传承基地,大力挖掘和推广当地的传统文化。
(2)产业发展。
喜洲镇发挥当地的自然条件,大力发展了旅游产业和农业产业,进一步提升了当地的经济效益。
(3)交流合作。
喜洲镇与国内外的乡村旅游企业和相关机构开展交流合作,寻求更多的合作机会,提高当地的美丽乡村建设水平。
对特色小镇建设的调研报告
![对特色小镇建设的调研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7990bbfa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15a01d5.png)
对特色小镇建设的调研报告特色小镇是中国政府近年来提出的一项重要发展战略,旨在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促进农村经济转型升级,改善农民生活质量。
为了深入了解特色小镇建设的现状和问题,本次调研采用了问卷调查和现场走访相结合的方式,共收集了100份问卷,并拜访了3个特色小镇项目。
一、特色小镇建设的背景和意义特色小镇建设是特色农村振兴的重要抓手,旨在通过产业转移、农业创新、乡村旅游等方式,改变传统农村发展模式,促进农村经济的转型升级和农民收入的增长。
特色小镇的建设不仅可以为农村提供增加收入的机会,还可以丰富农民的生活方式,提升农民的生活品质和获得感。
二、特色小镇建设的现状通过问卷调查和现场走访,可以观察到特色小镇建设已经在中国广泛展开。
调查发现,有80%的受访者表示了解特色小镇建设,且对其持积极态度。
根据现场走访,特色小镇的建设项目主要集中在旅游、文化创意、农业等领域。
特色小镇的规模和特色各不相同,但在整体规划上,都强调了宜居宜业、生态环境、文化传承等方面的建设与保护。
三、特色小镇建设面临的问题虽然特色小镇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
从问卷调查结果来看,有一部分受访者认为特色小镇建设中存在一些问题,如规划不合理、基础设施不完善、产业发展缺乏动力等。
在现场走访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如部分特色小镇的经营和管理机制不够规范,缺乏有效的运营模式,以及生态环境保护不力等。
四、特色小镇建设的发展建议为了进一步推动特色小镇建设,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建议:1.加强规划设计,合理布局。
各级政府应制定明确的规划标准和规范,避免出现重复建设或无序发展的情况。
2.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
特色小镇需要有完善的交通、通信、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以提供良好的生活和工作条件。
3.培育特色产业,增加就业机会。
特色小镇应根据当地资源和优势,培育具有竞争力的产业,提高本地居民的就业和创业机会。
4.注重生态环境保护。
特色小镇建设要注重生态环境保护,避免大规模开发和过度消耗资源的行为,保护好特色小镇的独特生态和环境。
云南美丽乡村与特色小镇的协同性研究
![云南美丽乡村与特色小镇的协同性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6e5746ab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d0adaf8.png)
云南美丽乡村与特色小镇的协同性研究云南是中国西南地区的一个省份,以其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多元的民族风情而闻名。
近年来,云南省提出了发展美丽乡村和特色小镇的战略,旨在通过挖掘乡村和小镇的特色文化,推动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
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云南的美丽乡村和特色小镇之间是否存在协同发展的可能性,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
一、云南美丽乡村和特色小镇的发展现状云南省地处喜马拉雅山脉和滇藏高原交汇处,自然景观优美,气候宜人。
在这样的地理条件下,云南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同时也拥有着独特的人文景观,是中国独具特色的地区之一。
近年来,云南省提出了发展美丽乡村和特色小镇的政策,旨在通过挖掘特色文化资源,提高农村地区的生态环境和经济水平。
在乡村发展方面,云南省积极推进美丽乡村建设,通过改善基础设施、保护生态环境、发展乡村旅游等方式,提升了农村地区的整体形象。
云南省还积极推动了特色小镇的建设,通过挖掘小镇的历史文化、发展地方特色产业等方式,吸引游客,推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随着美丽乡村和特色小镇建设的深入,一些问题也开始显现。
在某些地区,美丽乡村和特色小镇的发展并不协调,存在互相竞争的现象,没有形成共同发展的合力。
需要在美丽乡村和特色小镇的发展中,促进两者的协同性,实现共同发展。
二、云南美丽乡村和特色小镇的协同性研究云南省的美丽乡村和特色小镇在地域上有一定的重叠,很多美丽乡村同时也具有特色小镇的特质。
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如何促进美丽乡村和特色小镇的协同发展,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应该加强美丽乡村和特色小镇之间的合作。
在政府的引导下,可以组织美丽乡村和特色小镇的合作交流,共同分享发展经验,探讨共同发展的方向,形成协同发展的合力。
还可以组织美丽乡村和特色小镇之间的联合推广活动,加强两者之间的合作联系,提高区域内的整体形象。
应该充分挖掘美丽乡村和特色小镇的文化资源,形成合力。
云南省有着独特的少数民族文化和历史文化,美丽乡村和特色小镇都拥有着丰富的民族风情和历史传承。
工作心得如何理解特色小镇与乡村振兴的关系
![工作心得如何理解特色小镇与乡村振兴的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8300505b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2c4b54d.png)
工作心得如何理解特色小镇与乡村振兴的关系特色小镇是指基于当地特色资源和文化传承,通过以产业集聚为核心,以乡村振兴为目标,通过培育乡村产业、发展乡村旅游、打造乡村品牌等方式,促进乡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特色小镇。
特色小镇与乡村振兴存在密切的关系,相辅相成,互相促进。
首先,特色小镇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
乡村振兴的目标是提升农村地区的发展水平,改善农民生活品质。
而特色小镇作为一种新型的城乡发展模式,通过发展乡村产业、推动农村旅游、提升农村环境等,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有效的路径和策略。
特色小镇的建设和发展可以带动农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提升乡村居民的生活品质,从而促进了乡村振兴的实现。
其次,乡村振兴为特色小镇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
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了保护传统文化、发展特色产业、增加农民收入、改善环境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为特色小镇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乡村振兴政策的实施,使得特色小镇能够得到政府的支持和关注,获得丰厚的项目资金和政策扶持。
同时,乡村振兴战略的宣传和推动,也为特色小镇的形象塑造和品牌推广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特色小镇可以充分发挥当地资源、人文和自然环境的优势,通过规划设计、产业挖掘、品牌营销等手段,建设具有独特魅力和竞争力的小镇,吸引游客和投资者,实现乡村振兴和经济发展的双赢。
最后,特色小镇与乡村振兴的关系体现在共同的目标和任务上。
特色小镇和乡村振兴都是以改善农村经济、促进农村发展为目标的工作,虽然形式上有所不同,但目标上高度一致。
特色小镇的建设和发展以乡村振兴为导向,旨在通过挖掘当地资源特色,发展农村产业,推动乡村经济发展,提升乡村居民收入和幸福感。
乡村振兴战略也要求加大对特色小镇的支持力度,发挥特色小镇的示范带动作用,促进其他地区的农村发展。
只有特色小镇和乡村振兴共同努力,相互合作,才能实现乡村振兴的宏伟目标。
总之,特色小镇与乡村振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
特色小镇的调研报告
![特色小镇的调研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cf2b9f0c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cbfcb27.png)
特色小镇的调研报告
《特色小镇》调研报告
一、研究目的
本次调研的主要目的是了解特色小镇发展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探讨特色小镇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和影响,为相关政府部门和企业提供参考和建议。
二、研究方法
本次调研采用了问卷调查和实地走访相结合的方式,通过问卷调查了解了人们对特色小镇的认知和看法,同时也通过实地走访了解了特色小镇的实际情况和发展状况。
三、调研结果
1. 特色小镇的定义和特点
通过问卷调查得知,大部分受访者认为特色小镇是指那些有独特文化、风景和特色产业的小城镇。
实地走访中发现,特色小镇通常会有独特的建筑风格、丰富的民俗文化和特色的传统产业。
2. 特色小镇的影响
调研发现,特色小镇的发展对于乡村振兴有着重要的作用。
特
色小镇的建设可以带动当地旅游业和特色产业的发展,同时也会吸引人才和资金流入当地,促进乡村经济的发展。
3. 特色小镇的发展状况
目前国内各地区都在积极推进特色小镇的建设,许多地方都出台了相关政策和措施。
实地走访中了解到,一些特色小镇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有一些特色小镇存在着产业薄弱、发展不平衡等问题。
四、建议
1. 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推动特色小镇的发展。
2. 提高特色小镇品质,加强文化和旅游吸引力。
3. 优化特色产业布局,促进特色小镇产业多元化发展。
五、结论
特色小镇的发展对于乡村振兴有着重要的作用,各地方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加大对特色小镇的政策支持力度,同时也要注重提升特色小镇的品质,促进其可持续发展。
中国乡村振兴及其地域空间重构——特色小镇与美丽乡村同建振兴乡村的案例、经验及未来
![中国乡村振兴及其地域空间重构——特色小镇与美丽乡村同建振兴乡村的案例、经验及未来](https://img.taocdn.com/s3/m/3fb2d9f3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e007141.png)
中国乡村振兴及其地域空间重构——特色小镇与美丽乡村同建振兴乡村的案例、经验及未来近年来,乡村振兴已成为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
乡村振兴旨在通过促进农业现代化、乡村旅游、特色产业发展等方式,加快农村经济发展,提升乡村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与此同时,乡村振兴也涉及到地域空间的重构,特色小镇与美丽乡村逐渐成为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路径。
本文将从案例、经验及未来展望的角度,探讨特色小镇与美丽乡村同建振兴乡村的过程与成果。
一、特色小镇的建设与乡村振兴特色小镇被认为是乡村振兴的一个重要载体。
特色小镇通过整合乡村资源,发展乡村旅游、文化创意产业、农产品加工等特色产业,使乡村经济得以提升。
其中,农业旅游是特色小镇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五峰乌梯田特色小镇”为例,该特色小镇依托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土家族文化,通过开发乌梯田农业旅游,吸引了大量游客,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
类似的特色小镇不断涌现,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
二、美丽乡村的创建与乡村振兴美丽乡村是建设生态宜居、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乡村环境的重要目标。
通过生态环保、文化传承、设施建设等多种手段,美丽乡村的建设不仅提升了乡村的外观和环境质量,也为农村居民的生活提供了更好的条件。
以江苏省太湖流域为例,该地区通过推行“厕所革命”、垃圾分类等一系列措施,改善了乡村的环境卫生状况,为乡村振兴提供了良好的生态基础。
三、特色小镇与美丽乡村同建的案例及经验特色小镇与美丽乡村同建的案例不仅丰富多样,而且显示出良好的效果。
例如,江苏省张家港市通过推进特色小镇建设和美丽乡村创建,实现了农村人居环境的整体提升,乡村产业的升级和农民收入的增加。
此外,“互联网+农业”也成为特色小镇与美丽乡村同建的重要经验之一。
浙江省丽水市莲都区的“蓝田薯业特色小镇”通过利用互联网技术,实现了农产品的产销对接,提高了农产品的附加值,推动了乡村经济发展。
四、未来展望特色小镇与美丽乡村同建的经验为乡村振兴提供了重要借鉴。
云南美丽乡村与特色小镇的协同性研究
![云南美丽乡村与特色小镇的协同性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6ca3612f10a6f524ccbf8585.png)
云南美丽乡村与特色小镇的协同性研究作者:王新月来源:《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年第05期[摘要]在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催生了美丽乡村与特色小镇的发展途径。
云南地区如何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实现美丽乡村与特色小镇的可持续发展,不仅需要五大发展理念作为指导,还需要因地制宜的发展方式。
在实际探索中,推进云南美丽乡村与特色小镇两者协同发展,相辅相成,有助于云南民族地区实现乡村振兴战略。
[关键词]美丽乡村;特色小镇;协同性[中图分类号]F299.1 [文献标识码]A云南地区具有其发展特色小镇和美丽乡村的丰富资源,但是也存在一定的特殊性,唯有调整好美丽乡村建设与特色小镇发展之间的关系,两者协同发展,相辅相成,才能实现云南美丽乡村与特色小镇的可持续发展,实现物质文明与生态文明共同发展,从而实现乡村振兴。
云南美丽乡村与特色小镇的协同性不仅存在建设本质的协同性,还存在于发展本质、生态本质以及文化本质的协同性,这与五大发展理念有一定的契合之处。
美丽乡村与特色小镇协同发展有助于实现生态与民生的可持续发展、乡镇旅游发展与区域竞争力提升、优秀本土产业与文化的传承与发扬。
云南美丽乡村与特色小镇两种发展方式因地制宜的协同发展是云南地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可行途径。
1 云南美丽乡村与特色小镇的内涵十九大以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乡镇的整体发展受到格外重视,其中,人居环境及生活质量的关注度日益提升。
云南地区由于独特的生态环境和民族资源当地政府不断加大对乡镇建设的投入,美丽乡村与特色小镇建设相继而起。
其建设目的除了促进乡镇发展,提升居民生活水平外,主要是为了发展乡村新价值、守住乡村文化、留住乡愁。
建设美丽乡村、发展特色小镇是云南地区美丽中国的一部分,同时也是云南施行乡村振兴战略的必然要求,加快云南特色小鎮建设的进程,同时也为云南乡村建设创造条件,促进云南乡村的跨越式发展。
1.1 云南美丽乡村内涵云南美丽乡村作为一项民生工程,乡村建设及发展的相关活动还处在不断地探索与调整阶段。
基于“三生融合”导向的特色小镇发展与对策研究
![基于“三生融合”导向的特色小镇发展与对策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8d3c5269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e47e2e6.png)
基于“三生融合”导向的特色小镇发展与对策研究1. 引言1.1 概述三生融合是指经济、社会和生态三者相互融合、互相促进,共同发展的理念。
特色小镇作为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模式,已成为当前城镇化进程中的热门话题。
在这一背景下,基于“三生融合”导向的特色小镇发展成为了当下的研究重点。
本文将对三生融合的概念进行进一步探讨,分析特色小镇发展的现状,并提出基于三生融合的特色小镇发展对策。
通过探讨实施路径和提出政策建议,希望能为特色小镇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一些思路和方法。
对本文进行总结,并展望未来特色小镇发展的前景。
【概述】1.2 研究意义本文旨在探讨基于“三生融合”导向的特色小镇发展与对策,并对其进行深入研究。
特色小镇作为当前城乡发展的重要形式,其发展与对策探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
研究特色小镇发展与对策,有助于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乡差距逐渐加大,特色小镇的发展可以缓解城市人口压力,同时促进农村地区经济的发展,实现城乡共同发展。
研究特色小镇的发展对策,有助于提升乡村旅游和文化产业的发展水平。
特色小镇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载体,通过挖掘乡村自然风光和人文资源,可以推动乡村旅游业和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增强乡村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2. 正文2.1 三生融合的概念三生融合是指经济、社会、生态三大领域的融合发展,是当代城乡发展的必然趋势。
在特色小镇建设中,三生融合是至关重要的理念。
经济、社会、生态三个领域的融合可以促进资源的共享和利用效率的提升,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生融合还可以促进城乡之间的协调发展,缩小城乡差距,改善人民生活水平。
三生融合还可以促进生态环境的改善,实现经济增长与生态保护的双赢局面。
在特色小镇建设中,要将三生融合理念贯穿始终,统筹各方资源,促进各领域的融合发展。
通过积极探索实践,特色小镇的发展将更加稳健持久,为人们提供更好的生活环境和服务保障。
2.2 特色小镇发展现状分析特色小镇作为新型城镇化发展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得到了国家和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推动。
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战略协同发展相互作用机理及实现路径浅析
![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战略协同发展相互作用机理及实现路径浅析](https://img.taocdn.com/s3/m/661dfac0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46a2741.png)
[4] 丁静.新时代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的战略融合及协调 推进[J]. 社会主义研究,2019(5).
Interaction Mechanism and Realization Path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and New Urbanization Strategy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城镇化要发展,农业现代化和新农村建设也要 发展。所以我们要用辩证的思维分析和科学的认 识乡村振兴和城镇化战略之间相互关系,发展中要
基金项目:河北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SZ19004), 廊坊师范学院科学研究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 (LSSQ201601) 收稿日期:2021-02-28 第一作者简介:韩立娜(1981-),女,硕士,讲师,天津人,主要从 事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研究。
0 引言 中国已经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的新时代。但由于工业化和城镇化优先发展导致 的城乡发展不平衡和农村发展不充分,已经成为经 济社会发展的绊脚石。因此,在大力推进新型城镇 化的进程中,党的十九大报告在战略的高度提出了 处理工农关系和城乡关系实施的乡村振兴战略。 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作为国家现代化的重要标 志,既是拉动消费的“加速器”,也是扩大投资的“催 化剂”。基于此,本文立足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 盾转化的时代背景,深入分析协调推进乡村振兴与 新型城镇化战略的互动机理和推进的障碍因素,探 究推进两大战略协调发展的现实路径。 1 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战略协调推进的相互作 用机理
一是乡村振兴为新型城镇化提供了基础支 撑。农村生产的农产品是城市人口最基本的生活 资料,也是轻工业维持生产的原材料 。 [3] 没有足够 的农产品供给,城镇人口就无法在城镇生存。缺乏 基本生活资料,城镇的轻工业生产无法进行,直接 导致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下降。二是新型城镇化 是乡村振兴的助推器。小农经济自给自足的生产 方式是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的主要障碍。全面 推进新型城镇化,为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创造条
大理镇与喜洲镇美丽乡村建设模式及路径研究
![大理镇与喜洲镇美丽乡村建设模式及路径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bbf5f129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7ee1473.png)
大理镇与喜洲镇美丽乡村建设模式及路径研究大理镇与喜洲镇作为中国美丽乡村建设的典型代表,其美丽乡村建设模式与路径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本文将从四个方面对大理镇与喜洲镇的美丽乡村建设模式和路径进行分析。
大理镇与喜洲镇的美丽乡村建设模式注重保护传统文化与历史遗产。
作为历史悠久的地方,大理镇和喜洲镇均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
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两镇积极保护传统建筑、民俗文化、手工艺品等,以保护和传承本地文化为出发点,将历史文化融入到乡村景观设计和建设中。
大理镇与喜洲镇的美丽乡村建设模式注重生态环境保护。
两镇位于自然环境优美的地区,生态环境保护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内容。
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大理镇和喜洲镇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推行生态农业、建设雨水收集系统、加强乡村垃圾分类等,以提高农村生态环境的质量,保护大自然的美丽。
大理镇与喜洲镇的美丽乡村建设模式注重社区自治。
两镇在美丽乡村建设中注重发挥居民自治的主体性和积极性,充分调动居民的积极性,参与到美丽乡村建设中。
通过建立社区议事会、居民理事会等组织形式,实现居民自我管理和自治,提高农村社区的整体素质,促进社区和谐发展。
大理镇与喜洲镇的美丽乡村建设路径可以总结为资源整合与多元发展。
两镇均利用本地资源,将农村旅游、生态农业、乡村民宿等多种产业进行融合和发展,形成多元化的经济结构,提高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
通过充分挖掘资源和发展特色产业,大理镇和喜洲镇成功实现了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双赢。
大理镇与喜洲镇的美丽乡村建设模式与路径具有很强的可借鉴性和推广价值。
值得其他地区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借鉴和学习,以实现农村发展的可持续性和社会的和谐稳定。
乡村振兴战略下的特色小镇发展研究
![乡村振兴战略下的特色小镇发展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7e3c4b42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5dad798.png)
乡村振兴战略下的特色小镇发展研究随着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启动,特色小镇的发展成为了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举措。
特色小镇通过发挥地方资源和特色优势,促进乡村经济发展,提升乡村居民生活品质,实现农村现代化的目标。
本文将从特色小镇的概念、发展模式、挑战和前景等方面展开研究,探讨乡村振兴战略下特色小镇的发展。
一、概念解析特色小镇是一种在乡村地区发展起来的集中连片特色产业园区,具备一定的规模和完整的产业链条,以特色经济为支撑,集聚了一批优质资源和功能。
特色小镇的发展是通过整合传统的农业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形成具有地域特色的综合性产业集群,为农村经济发展和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
二、发展模式特色小镇的发展有各种各样的模式,但核心是要将特色经济产业与地方资源相结合,形成协同发展的局面。
一种常见的模式是以农业为基础,发展农业旅游、乡村民宿等特色经济产业。
这种模式能够充分利用农村的自然环境和乡村文化,吸引游客和投资者,从而带动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
另一种模式是以工业和制造业为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特色小镇。
这种模式通过引进高科技企业和创新平台,推动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为农村经济带来更多机会和活力。
三、特色小镇的挑战特色小镇的发展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资源短缺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有些地方资源有限,难以满足特色小镇的发展需求。
其次,产业转型升级亟待解决。
一些传统农业产业的发展已经到了瓶颈期,需要转型升级才能适应新的发展需求。
另外,土地流转问题也是一个难题。
土地流转不畅导致农村经济发展受到限制,特色小镇的发展也受到影响。
此外,融资渠道不畅、政策扶持不足等问题也需要解决。
四、政府的角色特色小镇的发展需要政府的支持和引导。
政府应该制定相关政策,给予特色小镇以财政扶持、税收优惠等政策支持。
同时,政府还应该提供相应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为特色小镇的发展提供保障。
此外,政府还应该加强统筹协调,避免资源浪费和重复建设。
五、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在特色小镇发展过程中,环境保护至关重要。
乡村振兴背景下美丽乡村与特色小镇的规划协同
![乡村振兴背景下美丽乡村与特色小镇的规划协同](https://img.taocdn.com/s3/m/d8b44b74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a660e5f.png)
98智能规划NO.14 2020智能城市 INTELLIGENT CITY美丽乡村与特色小镇的规划协同张晓峰(江苏省东图城乡规划设计有限公司,江苏 南京 210000)摘 要:美丽乡村与特色小镇的战略落实层面有所差异,乡村振兴的核心是建设,产业发展的本质是挖掘特色,因此应当两者协同思考。
文章重点结合规划实践研讨如何在贯彻乡村振兴战略下,进一步做好美丽乡村与特色小镇的规划建设协同。
关键词:乡村振兴;特色小镇;美丽乡村;规划协同1 美丽乡村与特色小镇的联系与区别1.1 美丽乡村与特色小镇是乡村振兴战略在不同层面的落实美丽乡村与特色小镇在本质上都是对乡村振兴战略进行具体落实的政策抓手,核心的目标都是希望通过“工业反哺农业”,城乡融合发展,带动乡村地区复兴,促使农村产业兴旺、农业现代化、农民安居乐业,破解“三农”核心问题。
其中,新型城镇化是指导城乡空间发展的核心理念,也就是美丽乡村和特色小镇空间规划建设方面的灵魂。
其目标都是通过空间重组、设施完善、产业联动、风貌塑造等具体措施,提升城乡空间供给品质,完善城乡产业体系,提高城乡居民生活质量。
1.2 美丽乡村与特色小镇的区别美丽乡村是以一定区域范围内的“乡镇—村庄”聚落为研究对象,重点解决两类主体的相对关系。
规划目的是通过规划的安排,完善或构建一个乡镇行政范围或跨行政范围内,镇与村的中心体系、产业体系、设施体系、交通系统、公共配套等一系列子系统;并从更的高层面协调区域资源,统筹多个行政主体之间的产业分工发展,协同安排区域基础设施建设,完善跨区域生态廊道保护等。
例如在《美丽乡村美丽中国江宁示范区规划》中,重点是基于江宁区具有的特色资源禀赋和区位特征,充分利用既有数据,判断区域中村庄的特色资源,并构建基于旅游产业为核心的体系,安排村庄聚落结构,将美丽乡村规划的主要策略落实到生态、生产、生活三大空间。
规划中也强调美丽乡村对相关子系统的指引作用,例如指导子片区的生态保护与修复,耕地、林地的保护修复,指导农业产业振兴发展,历史文化保护与利用等方面的内容。
基于“三生融合”导向的特色小镇发展与对策研究
![基于“三生融合”导向的特色小镇发展与对策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f595a17a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394234e.png)
基于“三生融合”导向的特色小镇发展与对策研究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特色小镇的建设成为了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之一。
在特色小镇的发展中,“三生融合”已成为了当下的热门话题。
本文将围绕着基于“三生融合”导向的特色小镇发展与对策展开研究。
一、三生融合的内涵和意义“三生融合”提出了将农民、农业与农村三个生产要素有机融合的理念。
在特色小镇的发展中,“三生融合”意味着要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挖掘农业资源潜力,促进城乡要素有机融合,推动城乡协调发展。
这意味着特色小镇要以人为本,实现农业与农村的协同发展,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模式。
二、特色小镇发展的现状和问题目前,虽然中国特色小镇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面临一系列问题。
农业生产和农村发展不能有效融合,导致资源利用效率低下。
特色小镇发展缺乏可持续性,主要依靠政府扶持和土地资源。
特色小镇缺乏核心竞争力和特色,无法形成可持续的产业链。
三、基于“三生融合”的特色小镇发展对策1. 挖掘农业资源潜力,促进农业与农村一体发展。
特色小镇要注重发展特色农业和农产品,培育农业基地和农业产业园,推动农业生产与休闲旅游相结合。
2. 加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提升农村生活品质。
特色小镇要加大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品质和幸福感,吸引更多人口留在农村。
3. 推动城乡要素有机融合,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特色小镇要通过政策引导和资金扶持,促进农村和城市的要素有机融合,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
4. 打造特色小镇品牌,提升核心竞争力。
特色小镇要充分挖掘自身的文化、历史和自然资源,打造独特的特色小镇品牌,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和吸引力。
四、结语特色小镇建设是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之一,而基于“三生融合”的特色小镇发展将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特色小镇要深入贯彻“三生融合”理念,推动农业与农村的一体发展,实现城乡产业融合和人才流动。
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为特色小镇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启示。
乡村振兴与特色小镇建设研究综述
![乡村振兴与特色小镇建设研究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4a1734c9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3d26661.png)
乡村振兴与特色小镇建设研究综述
乡村振兴与特色小镇建设是当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任务,也是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
乡村振兴是指通过一系列政策和措施,以农业农村为核心,全面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实现农村社会经济全面发展,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特色小镇建设则是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以小镇为载体,弘扬传统文化,发展乡村旅游和特色产业,推动乡村经济增长和城乡融合发展。
乡村振兴与特色小镇建设的研究综述的目的是梳理当前国内外学者对该领域的研究进展,总结相关理论和政策观点,为该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
乡村振兴与特色小镇建设的研究综述要总结相关政策观点。
乡村振兴与特色小镇建设是国家战略,也是地方政府的重要任务。
各级政府发布了一系列文件和政策,推动乡村振兴和特色小镇建设。
国家发布的《关于深化农村改革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若干意见》提出了推动乡村振兴的总体思路和政策措施。
各地方政府也制定了相关政策和规划,支持乡村振兴和特色小镇建设。
总结这些政策观点,对于了解乡村振兴与特色小镇建设的发展态势和政策导向具有重要意义。
乡村振兴与特色小镇建设的研究综述是一个复杂而广泛的课题,需要关注国内外学者的研究进展、相关理论和政策观点。
通过总结这些研究成果,可以为乡村振兴与特色小镇建设的深入研究和政策制定提供参考和借鉴。
也有助于加强学术交流和理论创新,推动乡村振兴与特色小镇建设领域的学术发展和实践创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业工程技术·综合版 2017年第1期“三 农” 论 坛美丽乡村与特色小镇的协同性研究颜 佳1,任子奇2(1.深圳奥雅设计股份有限公司研发中心,广东深圳 518057;2.北京大学城市规划与设计学院,广东深圳 518055)摘要: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大背景催生了美丽乡村与特色小镇的发展途径,在实践中美丽乡村与特色小镇表现出一定的协同性。
协同性存在于两者在时代背景下体系的本质,包括建设本质、发展本质与民生本质。
美丽乡村与特色小镇协同发展具备生态与民生的可持续发展、乡镇旅游发展与区域竞争力提升、优秀本土产业与文化的传承与发扬的愿景。
美丽乡村与特色小镇两种发展方式因地制宜的协同发展是中国乡镇发展与复兴的可行途径。
关键词:美丽乡村;特色小镇;协同性20世纪60年代,西方国家逐步进入了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阶段,社会生产力大为提升,由“匮乏的生产社会”转变为“丰盛的消费社会”[1]。
奥雅设计对于中国城镇化的发展提供从用地分析、经济策划、土地规划到城市设计、景观设计、工程管理、生态技术咨询的全程化、一体化及专业化的解决方案,创造了具有地域特色、人性化和充满活力的城市和城市空间。
其研发中心在现代新型乡村建设工程设计规范与运营开发示范应用中认为:较之工业的高速增长,农业的缓慢发展可以给人一种安全稳定、千年平衡的印象[2],然而城镇化进程加剧,乡村的原生性和城市的时代性存在协同与背离的两种趋势。
依据国内外发展经验,乡村特色保留与乡村建设成功有正相关作用。
另一方面,市场经济的有序发展和全球化经济蔓延态势下,在国际范围内出现了消费化倾向,三大产业特别是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受到消费革命推动[3],促生新型产业与城市消费文化,成为当前美丽乡村与特色小镇的发展契机,对乡村建设和发展产生了新的协同推动作用。
一、美丽乡村与特色小镇的历程与内涵在中国,美丽乡村作为一项民生工程,随着工业化的兴起,乡村建设活动处于不断地探索与调整中。
全国乡村建设阶段与工作重点逐步由农业向乡村人居环境过渡,涉及产业、经济、人才、可持续发展等各个层面。
特别是21世纪以来,新农村建设、美丽乡村建设等战略提出,与新型城镇化道路紧密联系,相辅相成。
美丽乡村的内涵特征包括两个层次:一是生态良好、环境优美、布局合理、设施完善;二是产业发展、农民富裕、特色鲜明、社会和谐。
全国当前的美丽乡村建设意在改变农村社会的内涵,推动新型城镇化健康发展。
DOI:10.16815/ki.11-5436/s.2017.02.001表1 全国乡村建设阶段与工作重点时期与阶段政策内容重点启动时间1980中期-1990中期乡村工业化驱动下的转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业1982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土地 19861990中期-2000中期城镇化单向主导下的乡村转型农村集体企业管理乡镇工业1997村民自治乡村治理1998撤村并点行政管理2000土地整理土地 2003城乡统筹综合20032000中期-至今城乡统筹理念下的乡村转型新农村建设综合2005大学生村官计划人才2005取消农业税农业财税2006万顷良田工程土地 2008村庄环境整治人居环境2011特色小镇是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提出的,将当前特色产业引入区块发展中,对区域发展有较强的推动作用,并与美丽乡村可相互促进。
特色小镇不同于“镇”或“区”的传统发展主体,与原有行政边界没有对应的关系,而是以产业自发或有组织的集聚为主要方式构成的空间状态,从而形成相关发展单位共同发展的新主体形式。
特色小镇有较为明确的空间规模界定和投资规模要求,是当代经济发展与行政力量共同作用的产物,一般包涵环保、休闲养生、高端装备制造、时尚等传统行业模式以及信息经济、金融、旅游、文化产业等现代服务业模式。
此外,特色小镇的建设标准超过通常的城镇化或乡村建设,例如浙江省规定特色小镇均应达到3A级以上景区建设标准,旅游产业类特色小镇要达到5A级景区标准。
特色小镇的特点在于产业“特而强”、功能“有机合”、形态“小而美”、机制“新而活”。
规划界认为特色小镇是按照绿色、协调、创新、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发掘自身优势,定位特色产业,加深人文底蕴和生态禀赋,所形成的“产、城、人、文”有机结合的重要功能平台。
二、美丽乡村与特色小镇本质的协同性美丽乡村以民生为出发点,在乡村原有的文化与空间基础上进行优化提升;特色小镇以发展为出发点,构筑优势产业集聚区,利用产业的力量激发片区活力。
美丽乡村与特色小镇的发展存在这一定程度的契合性,在当前的发展中均提出需要找准产业定位,以产业发展、文化建设、旅游开发为主要发展路线,聚合多种功能发展,形成各类功能的有机统一,在当前的实践中,两者规划面积受到控制,建设品质与标准较高;有明确的投资建设表2 全国部分省份特色小镇发展情况表3 新农村建设、美丽乡村、特色小镇的建设内涵主体。
美丽乡村与特色小镇的本质均在于生产、生活、生态的融合,打造发展动力强,环境品质优的人居环境。
特色小镇是美丽乡村建设和发展的蓝图,美丽乡村是当前孕育特色小镇和成长的优势地带。
从本质来看,新型城镇化、产业多元化、目标双赢化是美丽乡村与特色小镇在当前的主要体现途径。
1、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建设本质新型城镇化以城乡一体化和城乡统筹发展为标志,是美丽乡村与特色小镇空间建设方面诉求建设的结果,通过空间改善、基础设施配备与风貌提升将居民的生活层次推往更高的平台。
新型城镇化超越传统乡镇规划的模式,从民生角度考虑推动乡镇切实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文化、景观灯手段,达到带动乡镇建设的目的。
当前各界对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讨论也是美丽乡村与特色小镇共同的契机,将从根本上改变乡镇的发展思路,消除城乡二元社会的隔阂,为推动全国民生事业进程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撑。
2、产业多元化推动下的发展本质在产城融合思想的主导下,通过优势产业促进片区可持续发展成为城镇与乡村共同谋求的发展之路。
作为产城融合的载体,产业多元化成为美丽乡村与特色小镇的发展动力。
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产业高级化为动力,进而达到产业、城镇、人之间和谐的发展模式。
多元的新兴产业可以推动乡镇建设主体积极谋划省份浙江省云南省贵州省广东省政策《关于加快特色小镇规划建设的指导意见》(浙政发〔2015〕8号《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特色小镇建设的意见》云政发《贵州省100个示范小城镇全面小康统计监测工作实施办法》《关于加快特色小镇规划建设的实施意见》主要内容聚焦七大产业;丝绸黄酒等经典产业;文化内涵和旅游功能;产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和生产、生活、生态融合发展边境口岸小镇商贸小镇 旅游小镇工业小镇现代农业小镇小而精、小而美、小而富、小而特; “蒸小笼、串珍珠”的组团式发展的新路创新、创业、创造导向;特色产业集聚发展;产业、文化、旅游、社区服务的发展平台;宜创、宜业、宜居、宜游”的新型发展空间。
代表案例云栖小镇特色产业:互联网规划用地3415 亩, 3年内将逐步建设100 万m 2的产业办公建筑。
现已迁入阿里云、华通云、威锋网、云商基金等企业80多家。
云南驿特色产业:交通枢纽;云南驿村是西南丝绸之路上的一个重要驿站,是茶马古道的必经之地,也是二战时期滇西抗战的空中主战场之一。
安顺西秀区旧州镇特色产业:旅游屯堡文化的发源地;全国第一批建制镇示范试点镇,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国家4A 级生态文化旅游小镇。
大涌镇特色产业:红木、旅游中国红木文化旅游特色小镇,中国(大涌)红木文化博览城;以“产业+文化+旅游+商业”四轮驱动的特色文化旅游名镇。
项目,高效运用资源,扩大有效投资。
当前,高新技术产业、新兴工业与旅游业有机融合,诞生了多元产业发展与城镇空间发展的协同模式。
美丽乡村与特色小镇建设是传统产业发展模式的再创新和升级。
3、目标双赢化塑造中的民生本质在新型城镇化与产业多元化的建设与发展进程中,乡镇得以集聚资本、开发与运营。
特别是美丽乡村与特色小镇旅游目标的提出,传统文化、优势资源、生态风光或特色工业等相继成为乡镇旅游的吸引点。
以往不同的城乡结构孕育了差异化的城市与乡镇风情,是乡镇旅游业的蓬勃发展的源动力,也推动了乡镇的风貌打造与居民主人翁意识的产生。
同时,目标双赢的建设思维下,美丽乡村与特色小镇得以集聚人才、技术、资本等发展要素,实现产业平台与创新载体的建设,有利于推进乡镇发展方式进一步改革,优势资源开发与特色产业集聚、产业创新和产业升级,形成新经济增长点;带动人民生活水平的整体提升。
三、美丽乡村与特色小镇协同发展的愿景新型城镇化、新农村建设、美丽乡村建设和特色小镇本质上都是一样的,是一定时期发展的产物,都是在人类发展进程中,为了缩小城乡差别,对城乡资源和发展可能性的一种补偿性、平衡性的建设。
建设项目新农村建设美丽乡村特色小镇时间2005年2013年12月2015年指导政策《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美丽乡村建设指南》《关于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的通知》重点内容建设的重点是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以新理念、新机制、新载体推进产业集聚、产业创新和产业升级方式强制推荐引导美丽乡村与特色小镇的提出都是对全国以往注重空间改良的建设手段的提升,也是全国在经验积累的基础上对国家发展做出的科学调整。
美丽乡村与特色小镇协同发展具有以下几点远景:1、可持续的生态与民生发展远景生态环境是人居环境建设的重要领域。
生态与民生应作为美丽乡村与特色小镇协同的出发点,同时也是落脚点。
将乡镇建设成为生态优美、土地资源优良、传统风貌鲜明的人居环境。
美丽乡村与特色小镇倡导健康的生态系统、清洁的生态环境、优美的乡村风貌、独特的景观特征、乡土气息浓郁的地域文化景观等,推动生态保护与后期生态环境的修复与改善。
运用乡镇普遍的生(下转第5页)镇化的进程中,开发与运用优秀的产业与文化作为乡镇开发的基础。
美丽乡村与特色小镇的协同规划下,乡镇优秀的本土产业与文化的价值凸显,促使在建设中强化对本土要素的重视,从多元的角度的分析与践行本土的产业与人文价值,形成完善的乡镇价值传承理论、行政与法规体系,深化乡镇特色。
全国广大的乡镇地区正在成为当代发展与建设的新舞台,目前全国乡镇空间异化、竞争力减弱、传统产业与文化失落等社会矛盾累积,需要通过更适合当前阶段的途径优化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美丽乡村与特色小镇是地区发展的不同途径,两者在实践中均获得较大的成功,推动了全国新型城镇化建设。
依托消费时代的优势,美丽乡村与特色小镇协同建设,将摆脱乡镇经济发展滞缓与对城市消费文化需求的依赖。
当然,由于各地实际情况不同,美丽乡村与特色小镇的建设途径在协同运用的过程中,需因地制宜,有所偏重,形成当地适宜的经济社会复兴、空间重塑、民生改善的特有路径,促进地域发展与全国乡镇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