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都的秋》文本解读与教学内容评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故都的秋》文本解读与教学内容评述

《故都的秋》是高中语文教材中一篇重要的抒情的散文。?τ谖谋颈旧淼慕舛粒?以及教学中应该教什么,怎么教,这是很值得探究的。本文梳理了20个课例,对《故都的秋》在课堂教学中所呈现的状态做一个相对全面的述评,并对此进行评议。

郁达夫的散文很多,同他写的小说一样,都是人生的“自叙状”,颇多自怜自哀与愤世嫉俗的思想。《故都的秋》历年收在中学语文教材中,原因无他,就在于最合乎散文的特点,是郁达夫写得最精致、最平和、最有况味的一篇“秋之声”。社会风云和个人遭际在作者心里投下阴影,以致对故都清秋的‘品味’夹杂着一些苦涩。”这篇散文中,则将秋写得像一首交响曲,显得多姿多彩、悲壮而崇高,故而作者最后宁可舍弃三分之二的生命去留住这“三分之一的零头”,这种庄严灿烂的时节。在用笔上,十分流利自然,透露出充沛、渊博的知识与细致入微的体验。本文梳理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课例,针对《故都的秋》在课堂教学中对于文本的解读、教学过程中实际教学内容的综述以及对此做出评议。

1 文本解读述评

《故都的秋》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对于文本的解读主

要分为以下部分1.写景抒情散文。2.“散文是郁达夫反映

‘自我’的镜子”式的自叙传抒情散文。而在这两种文本解读过程中,又相互交叉,彼此渗透。

1.1 写景抒情散文

大多数教师都是沿着这个方向进行教学,层层扣住文本,作者用“以情驭景,以景写情,情景交融”,写出了秋的特点“清”、“静”、“悲凉”,完美的展现了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写北平秋色的描绘,赞美故都自然风物,抒发向往眷恋故都之秋的真情,并流露出忧郁、孤独心境。”使学生感受作者笔下的自然风物,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在这个过程中掌握作者所运用的艺术手法。

作者所表达的情感的解读多集中在忧郁、孤独的心境方面,有的教师认为作者在山河破碎、内外交困的现实下,赞美自然风物的真情以及内心的忧思及落寞,陈晓翠老师在《教学设计》持这种观点,也有一些教师认为在当时的“白色恐怖”下作者内心的孤独、彷徨和苦闷的心情,表达了知识分子的爱国之情。大多数教师认为作品反映出旧时代知识分子对于社会、个人遭际的苦涩的品味。但也有不少教师认为这篇文章重在表现作者对“故都之秋”的热爱眷恋之情,作者用简洁清雅、精到细腻的语言展现出自己欢喜的故都的样子。李政老师的《教学思考》以及郭熠老师的《教学设计》都持这种观点。

1.2 自叙传抒情散文

这方面的解读只有极个别的老师,如王针桂老师《的教学实录及反思》她解读这篇散文为郁达夫反映“自我”的镜子,故都的“古”“旧”所体现的是中国传统的文化、传统的知识分子以及中国传统文人“秋”的情结。作者将自我投射到自己所描写的景物之中,从而展现出作者的心理,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

大多数教师围绕着作品的背景,认为作者通过文章传达出忧郁、孤独的心境,从而减少了作者对于故都之秋的喜爱之情,从而掩盖了作者文本中细致描写的景物,所传达出的故都之秋的魅力,使课堂一直围绕已定好的基调,很难突破原有的思维定式,是作品的解读片面化。

1.3 《故都的秋》的不同主题

《故都的秋》的主题历来也是许多教师探讨的重点,大致都是围绕文本运行。多数教师围绕着“秋”作为主题,探讨作者绘制了怎样的秋景图,以“秋”作为主线,再结合其他作品,来探讨不同作家笔下的秋天的韵味。如有些老师将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老舍笔下的“济南的秋天”以及毛泽东笔下的“秋天”作对比,分析“秋”这个主题带给读者的不同感受,以及不同作者不同视角下的秋的特点。

还有些教师针对课文语言进行系列讲解,对于重点语言段落进行细致讲解,精细地分析作者的艺术手法,品味作者

语言的特点,感受文字散发出的魅力。如王闽红老师《教学设计》中以赏析语言细读文本为主,感受文字传达出的韵律美、音乐美、画面美、意境美。让学生学会从平凡事物、平淡文字中体会作者的感情,感受作者传达出的美好,让学生学会如何鉴赏散文,学会本文的艺术手法,并可以摹写散文。不少教师将《荷塘月色》、《绿》与《故都的秋》相联系,感受散文的艺术手法,散文本身具有的文字美。让学生学会“以情驭景,以景显情,情景一体”的艺术手法,理解本文作者“主观色彩”的情与“客观色彩”的景的自然融合。

也有教师以散文“形散神不散”作为主线,来细解文章。如聂明老师的《教学设计》中以“形散神不散”为主要论点,结合文章“情”与“景”的关系,层层嵌套,让学生了解散文这一特点,结合文章文本,找到关键段落,分解找到这些景物具有“清、静、悲凉”的特点。

还有的教师以“故都”“秋”作为主要论点,结合作者的生平背景以及写作背景,理解作者当时的处境,感受文章传达出的感请。这种感情有白色恐怖下的知识分子的孤独、彷徨和悲凉;也有旧的文化传统与旧的知识分子对于社会、个人遭际的苦涩的品味,作者深沉的爱国情感,以及在内外交困下,对祖国的热爱和心的忧思与落寞的情怀;还有中国文人固有的“秋”的情结,写北平秋色的描绘,赞美孤独自然风物,抒发向往、眷恋故都之秋的真情,并流露出忧郁、

孤独的心境。

虽然以上的讲解涉及的角度不同,侧重的方面不同,但都是围绕文本做出的不同注解,对文章多角度解读,多方面理解大有益处,丰富了文章的内容。

2 教学内容述评

《故都的秋》的主要教学目标有1.培养朗读及品味文章明白晓畅、简洁明丽的语言特点的能力。2.领悟作者流露在文中的主观情感,学习本文以情驭景、借景抒情的写法。

教学内容的实践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1.通过具体

字词句的把握中,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体会作者表达的主题。2.将文章当做读写知识与方法实践的范文进行操作。3.将《故都的秋》与其它作品进行对比分析。 2.1 梳理文本品味语句来帮助学生理解主题

这一类型的教学案例在其中占大多数。从对文章的内容梳理入手,先整体感知郁达夫笔下秋的特点,让学生了解故都之秋展现出的“清”“静”“悲凉”的特点。接着一起探究问题,如1.文章中表现“清”“静”“悲凉”特点的具体分布在那些段落?2.这些段落主要描绘了哪些主要景物?3.作者是怎样表现这些特点的?虽然所涉及的问题差不多,但是每个教师设计的引导方法有少许不同。如王洁辉教师的《课例赏鉴》是先简介作者、写作背景,再进行内容梳理,最后赏读画面,在赏读画面的过程中,教师先用多媒体展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