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针疗法

合集下载

医学课件腹针疗法介绍课件

医学课件腹针疗法介绍课件
• 总之,先准确辩证后再下针!
操作
• 1.准确量度:中下脘,气海关元天枢(双) • 不管腹白线有否偏移,都把其当任脉的体表标志 • 2.辩证后定处方 • 3.快速进针:避免疼痛 • 4.注意深度: • 病程短,邪在表-天部(浅刺) • 病程虽长,但未及脏腑或邪在腠理—人部(中刺) • 病程长,累及脏腑或邪在里-地部(深刺)
内容
• 腹针的机理 • 腹针的取穴和处方 • 腹针的操作 • 腹针的治疗
腹针疗法是什么?
• 围绕着神阙经络系统展开的。
• 腹针疗法就是通过针刺以神阙为中心的腹 部穴位,起到调理脏腑,疏通经络的作用, 使气血运行通畅,从而治疗全身疾病的一 种方法。
腹针的机理
• 一.神阙布气学说: • 脐带是胎儿从母体获得氧气和营养的唯一
颈椎病
基本处方:天地针——调理脾肾 商曲(双)——改善颈部血液循环,兼补肾 滑肉门(双)——滑利双肩关节,改善循环 加减: 神经根型——加石关(双) 椎动脉型——加下脘上 伴上肢麻木疼痛——加患侧滑肉门三角刺 伴头痛头晕记忆力下降——加气穴(双) 伴耳鸣眼花恶心呕吐——加气旁(双)
腰椎间盘突出症
• 加减: • 语言不利:中脘上 • 面瘫:阴都(患),商曲(健) • 肩痛:商曲(健),滑肉门三角(患) • 下肢无力:大巨(患),气旁(健) • 足内翻:下风湿内点(患),气旁(健) • 病程较久:气穴(双)
谢 谢!
操作
• 5.补泻:强刺激为泻,弱刺激为补 • 6.关于针感:虽不强调酸麻胀,但仍需调神,
仍需得气 • 7.留针:20~30分钟后,按顺序出针
关于腹针的治疗
• 适应症:慢性病,内脏病,疑难杂症 • 禁忌症:急腹症,肝脾肿大,妊娠等等 • 优势病种: • 颈椎病,腰椎病 • 肩周炎 • 中风后遗症等等

针灸之腹针疗法

针灸之腹针疗法
添加文档副标题
目录
01.
02.
03.
04.
05.
06.
起源:腹针疗法 起源于中国古代, 最早可追溯到 《黄帝内经》
发展:腹针疗法 在唐代得到了进 一步的发展和完 善,形成了系统 的理论体系
现代应用:现代 医学对腹针疗法 进行了深入研究 和实践,使其在 临床上得到了广 泛应用
发展趋势:随着 科技的发展,腹 针疗法在治疗各 种疾病方面展现 出了巨大的潜力 和广阔的前景。
禁忌症:孕妇、严重心脏 病、高血压等患者慎用腹 针疗法
针刺深度:避免刺入过深,以免损伤内脏 针刺部位:避免刺入重要器官和血管 针刺时间:避免长时间针刺,以免引起不适 针刺后反应:观察针刺后反应,如有不适及时处理
针刺部位疼痛:轻微疼痛,可自行缓解
针刺部位红肿:局部冷敷,避免摩擦
针刺部位感染:保持针刺部位清洁,必 要时使用抗生素
针刺部位出血:压迫止血,必要时使用 止血药
针刺部位过敏:停止治疗,使用抗过敏 药物
针刺部位神经损伤:停止治疗,必要时 进行神的 疾病范围
治疗效果:介绍腹 针疗法在治疗各种 疾病时的效果和优 势
针刺深度:根据患者体质 和病情选择合适的针刺深 度
针刺角度:根据穴位和病 情选择合适的针刺角度
针刺时间:根据病情和患 者体质选择合适的针刺时 间
针刺频率:根据病情和患 者体质选择合适的针刺频 率
针刺后护理:注意针刺部 位的清洁和保护,避免感 染和损伤
取穴原则:根 据脏腑经络理 论,选取腹部
特定穴位
取穴方法:采 用针刺、艾灸、 拔罐等方法刺
激穴位
穴位选择:根 据病情和体质, 选择不同的穴
位进行治疗
治疗效果:改 善脏腑功能, 调节气血阴阳, 达到治疗目的

腹针疗法

腹针疗法

腹针疗法腹针疗法的特点使用腹针主要治疗内因引起的疾病或久病及里的慢性病,这样,不仅有利于发挥腹针“治病必求于本”的辨证施治特点,而且为腹针疗法扬长避短提供了一定的保证。

1.临床特点 2.辨证特点 3.腹部的经络特点 4.治疗特点腹针疗法的安全性可以从三个方面介绍: 1.腹部的解剖学特点; 2.针具的控制; 3.安全的进针深度临床特点薄氏腹针疗法的临床特点是:①安全;②无痛;③高效;④快捷。

⑴中脘定位:神阙穴上4寸的任脉上功能;胃的募穴,主治:胃炎、胃溃疡、胃下垂、胃痛、消化不良、呕吐、腹胀、腹泻便秘、痢疾、高血压、神经衰弱、精神病、虚劳吐血、气喘等疾病。

⑵下脘定位:神阙穴上2寸的任脉上功能:任脉的经穴,可以治疗消化不良、胃痛、胃下垂、腹泻、反胃等疾病。

⑶水分定位:神阙穴上1寸的任脉上功能:腹水、呕吐、腹泻、肾炎、肠鸣泄痢、小便不通等疾病。

⑷神阙定位:脐之正中取之功能:急慢性肠炎、慢性痢疾、小儿乳痢脱肛、肠结核、水肿、臌胀、中风脱症、中暑、妇人血冷不受胎气等疾病。

⑸阴交定位:脐下1寸的任脉上功能:腹痛冲心、不得小便、水肿、疝痛、阴汗湿痒、腰膝拘挛、月经不调、崩漏、带下、子宫脱垂、产后恶露不止绕脐痛等疾病。

⑹气海定位:神阙穴下1.5寸的任脉上功能:下焦虚冷、呕吐不止、腹胀、腹痛、肠麻痹、遗尿、尿频、尿潴留、遗精、阳痿、赤白带下、月经不调、虚阳不足、惊恐不卧、神经衰弱、四肢厥冷等疾病。

⑺石门(别名:绝孕,禁针)定位:神阙穴下2寸的任脉上功能:腹胀坚硬、水肿、尿潴留、小便赤不利、小腹痛、泄泻、身寒热、咳逆上气、呕血、疝气疼痛、产后恶露不止、崩漏、闭经、乳腺炎、妇人绝孕等疾病。

⑻关元(别名:丹田)定位:神阙穴下3寸的任脉上功能:诸虚百损、脐下绞痛、腹痛腹泻、肾炎、月经不调、妇女不孕、痛经、盆腔炎、血崩、子宫脱垂、遗精、阳痿、遗尿闭经、带下、尿路感染、产后恶露不止、疝气等疾病。

⑼商曲定位:下脘旁开5分处取之功能:腹中切痛、积聚不嗜食、目赤痛从内眦始、腹膜炎、颈肩疼痛等疾病。

腹针疗法简介

腹针疗法简介

腹针疗法简介腹针疗法是通过针刺腹部特定穴位治疗全身疾病的一种针刺方法。

该疗法根据以神阙穴为中心的腹部先天经络系统理论,寻找与全身部位相关的反应点,并对其进行相应的轻微刺激,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临床主要适用于神经系统和运动系统疾病。

以下是店铺为您整理的有关资料,希望您喜欢。

腹针疗法的基本方法“处方标准化,操作规范化,辨证条理化”是腹针疗法的基本特点。

在临床的治疗中,只要找到与疾病对应的处方便能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例如:治疗肩周炎的处方是:中脘、商曲(健侧)、滑肉门(患侧),只要把这些穴位准确的进行标定,在操作时根据处方中对穴位针刺深度的不同要求依序针之,中脘深刺、商曲中刺、滑肉门浅刺,病人的症状便可以很快地缓解。

当病人的患病部位不在肩关节周围或者牵拉到内外侧疼痛时,如果在肩关节内侧,则在滑肉门的内侧取穴浅刺,而在肩关节外侧疼痛,则在滑肉门的外侧斜上方取穴浅刺,即按腹部的全息图去找与疾病相应的穴位。

又如治疗落枕的处方是:中脘、商曲(患侧)、滑肉门(患侧),把这些穴位准确的定位后,根据中脘深刺、滑肉门中刺、商曲浅刺的原则进行治疗便可很快见效,当病人的患病部位在肩部时再在商曲的外下方取穴浅刺,当病人的患病部位在颈部牵拉疼痛时,在商曲的内上方取穴浅刺即刻便能使症状缓解。

对任何疾病都有一个相应的处方,这是腹针疗法有别于其它传统针灸疗法的一个特点,只要能够对疾病进行准确的诊断进一步的治疗处方便会相对容易地筛选,这样不仅可以避免初学者陷入针灸的治疗方法太多不知选用那种方法较好的盲目性,而且任何疾病的处方都是唯一的。

可能某一穴位的不同会治疗不同的疾病,也可能穴位相同而左右取穴的不同可以治疗不同的疾病。

上述肩周炎与落枕的处方便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使对任何疾病的治疗取穴得到相对的统一,为针灸的推广提供了更多的方便,为大家掌握针灸的规律与提高临床水平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同时也说明了针灸疗法是一种具有着很深科学内涵的医学,是与现代医学同样可以在临床上得到重复验证的科学方法。

腹针疗法ppt课件

腹针疗法ppt课件
48
腹针的适应症及禁忌症
一、适应症:一般而言,腹针的适应症为内因性 疾病,即内伤性疾病或久病及里的疑难病、慢性 病为主要适应症。
二、禁忌症:腹针的刺激部位是腹部,因此一切 原因不明的急腹症均为禁忌症,以免因针刺引起 误诊。此外,急性腹膜炎、肝脾肿大引起的脐静 脉曲张、腹腔内部肿瘤并广泛转移、怀孕妇女大 月份孕期均为禁忌,对于长期慢性病而致体质衰 弱病人,在施针时亦需谨慎。如肝脾肿大则需注 意针刺两胁时不宜太深,以免损伤实质性脏器。
痛腹泻、肾炎、月经不调、 妇女不孕、痛经、盆腔炎、 血崩、子宫脱垂、遗精、 阳痿、遗尿闭经、带下、 尿路感染、产后恶露不止、 疝气等疾病。 相当于第四、五腰椎,可 以治疗第四、五腰椎的疾 病。
15
8、中极
8、中极 神阙穴下4寸的任脉上 小便不利,遗溺不禁,阳
痿,早泄,遗精,白浊, 疝气偏坠,积聚疼痛,月 经不调,阴痛,阴痒,痛 经,带下,崩漏,阴挺, 产后恶露不止,胞衣事下, 水肿等。 相当于骶尾椎部分,与人 体泌尿生殖系统相关。
的各种疾病。
27
腹部神龟图
28
三、腹针的操作规范
薄氏腹针疗法的操作规范贯穿在腹针疗法的全 过程中,在临床治疗时与传统的治疗方法不同, 必须按照腹外地的要求进行操作。
1、治疗前的检查 1.1、询问病兄弟、现病兄弟、并做好记录。 1.2、进行详细的检查,在结合病史明确诊断
同时,观察平卧位时病人的阳性体征。
肉门S(双)
44
颈椎病辨证加减
神经根型:石关S(双)、取石关时依颈项部疼 痛的部位而变动,如在两侧项肌的外侧时取穴离 腹白线稍宽,如在两侧项肌的内侧时,取穴离腹 白线略窄。
椎动脉型:下脘上(M),取穴时依据骨质增生 的部位高低不同而上下移动,如颈7增生取下脘 穴,颈4~5增生取下脘上5分,依此类推。

腹针疗法幻灯课件

腹针疗法幻灯课件

二、腹针疗法的治疗(zhìliáo)机制
3、脏腑经络说
五脏六腑与腹部有着密切的联系 脏腑的募穴大多集中在腹部
腹部分布有大量的经络,为气血(qì xuè)向全身输布、内联外达提供较广 的途径。
第八页,共六十六页。
腹针疗法幻灯
二、腹针疗法(liáo fǎ)的治疗机制
4、神阙调控说(神阙布气说)
第二十八页,共六:气海旁开0.5寸。
功效:中、深刺--腰肌劳损、腰背酸困、下肢(xiàzhī)无力 浅 刺--第二、三腰椎周围相应部位疾病
12、气 穴
定位:关元旁开0.5寸。 功效:中、深刺--泌尿、生殖系统疾病
浅 刺--第四、五腰椎周围相应部位疾病
第二十九页,共六十六页。
腹针疗法治疗时微痛或无痛,不仅安全可靠, 而且治疗周期短、见效快,具有处方标准化、辨 证条理化等优点。
第六页,共六十六页。
腹针疗法幻灯
二、腹针疗法的治疗(zhìliáo)机制
1、神经反射(fǎnshè)说 2、生物全息学说 3、脏腑经络说 4、神阙调控说(神阙布气说)
第七页,共六十六页。
腹针疗法幻灯
1、天 地 针
组成: 中脘、关元
(腹针中以中脘为天,神阙为中,关元为地)
功效:具有健脾益肾之效
2、引气归元
组成:中脘、下脘、气海、关元
(此方寓“养后天(hòutiān)以补先天”之意,故名“引气归元”)
功效:具有治心肺、调脾胃、补肝肾之效
第三十五页,共六十六页。
腹针疗法幻灯
3、腹 四 关
组成(zǔ chénɡ): 滑肉门(双)、外陵(双)
1、腹部尺寸的标定(biāo dìnɡ):比例寸取穴法
(1)上腹部分寸的标定:以神阙到中庭穴(胸剑结 合部)分为8寸

腹针疗法 (2)

腹针疗法 (2)

腹针疗法腹针疗法是一种古老而又有效的中医疗法,它通过在腹部针刺来调理身体,帮助治疗各种疾病。

腹针疗法起源于中国古代,被广泛应用于中医临床实践中。

本文将介绍腹针疗法的原理、操作步骤以及其在常见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原理腹针疗法的原理是通过刺激腹部的穴位来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根据中医理论,人体腹部有许多与内脏器官相对应的穴位,称为腹部经络穴位。

通过刺激这些穴位,可以促进气血的流动,调整脏腑功能,从而起到治疗疾病的作用。

操作步骤腹针疗法的操作步骤如下:1.患者取仰卧位,使腹部暴露。

2.医生根据病情确定需要针刺的穴位。

3.医生用消毒棉球擦拭所选穴位,保持清洁。

4.医生用针管将针头刺入患者的腹部穴位中,刺入的深度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5.医生旋转针头,进行刺激,刺激的时间和频率也根据病情而定。

6.刺激结束后,医生将针头轻轻拔出,用消毒棉球按住刺口处几分钟,以防止出血。

7.患者可以慢慢起身,注意保持温暖,避免受凉。

应用腹针疗法在中医临床实践中被广泛应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

以下是腹针疗法在常见疾病治疗中的应用示例:消化系统疾病腹针疗法对于胃肠道功能失调、消化不良、胃痛等疾病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通过刺激腹部的相应穴位,可以促进胃肠蠕动,增加消化液分泌,改善消化功能,缓解胃痛等症状。

呼吸系统疾病腹针疗法在治疗呼吸系统疾病方面也有一定的效果。

例如,对于慢性支气管炎、哮喘等疾病,通过刺激腹部的穴位,可以舒缓支气管痉挛,促进痰液排出,减轻咳嗽和呼吸困难等症状。

泌尿系统疾病腹针疗法对于泌尿系统疾病,如尿频、尿急、小便不畅等也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刺激腹部穴位可以调节膀胱的功能,增加膀胱的容量,改善排尿问题。

妇科疾病腹针疗法对于妇科疾病如月经不调、痛经、子宫肌瘤等也有一定的疗效。

通过刺激腹部穴位,可以调节月经周期,缓解经痛,促进子宫肌瘤的吸收。

注意事项腹针疗法虽然是一种安全有效的疗法,但仍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腹针疗法需要由经验丰富的中医医生进行操作,患者不应擅自进行。

腹针疗法腹针疗法

腹针疗法腹针疗法
腹针作为一个微针系统,其特定区域都包含着整个机体的生命信息, 在结构上是整体成比例的缩小。同样也存在着“全息反馈现象”,即人体 整体的信息也对腹部发生影响,产生调节和控制作用,反过来,腹部的 信息不但反映着整体的状况,也对整体产生影响和调控作用。
腹针中通过腹部的全息分布特点对人体相应部位进行对应的调节便 是腹针取效的机理所在。
腹针疗法腹针疗法
腹针常用穴位图
腹针疗法腹针疗法
四、腹针疗法中的常用处方
1、天 地 针
组成: 中脘、关元
(腹针中以中脘为天,神阙为中,关元为地)
功效:具有健脾益肾之效
2、引气归元
组成:中脘、下脘、气海、关元
(此方寓“养后天以补先天”之意,故名“引气归元”)
功效:具有治心肺、调脾胃、补肝肾之效
腹针疗法腹针疗法
腹针疗法腹针疗法
3、常用的针刺法
(1)三角针 以主穴为顶点向上或向下各距3~5分,分别再刺两针使三针
形成等腰等边三角形。适宜于症状比较局限的疾病。如膝关节 疼痛、局部关节疼痛。 (2)三星法
以主穴为基础向上下、左右,各距主穴3~5分,分别各刺1 针,形成并行排列。适宜于症状呈带状或条状的疾病。如坐骨 神经痛等。 (3)梅花刺
腹针疗法腹针疗法
5 、膝关节痛
【腹针治疗】 处方:滑肉门S 、外陵S 、气旁S 、下风湿点S 辩证加减: 膝关节扭挫伤:内侧损伤---下风湿内点三角 外侧损伤---下风湿下点三角 膝关节骨质增生:天地针、气外 膝关节炎:调脾气(大横)
腹针疗法腹针疗法
6、脑卒中
【腹针治疗】 处方:引气归元、滑肉门(患侧)、上风湿点、外陵(患侧)、下风湿点 (患侧)、商曲(健侧) 辩证加减: 头痛、头晕----阴都(患侧)、商曲(双) 语言不利----中脘上 面神经麻痹----阴都(患侧)、商曲(健) 肩痛---商曲(健)、滑肉门三角(患侧) 手功能障碍---上风湿上点(患侧) 、上风湿外点(患侧) 下肢无力----大巨(患侧) 、气旁(健侧) 足内翻---上风湿内点(患侧) 、气旁(健侧) 踝关节不利---下风湿下点(患侧) 、大巨(患侧)

腹针疗法概述PPT课件

腹针疗法概述PPT课件
国际交流与合作
加强与国际医学界的交流与合 作,推动腹针疗法的国际传播
和应用。
05 腹针疗法的实践与培训
腹针疗法的实践经验分享
患者情况介绍
注意事项与禁忌症
分享一些典型的患者案例,包括病情、 治疗过程和治疗效果,让学习者更好 地理解腹针疗法的应用范围和优势。
强调操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和禁忌症, 确保学习者在使用腹针疗法时能够安 全、有效地为患者进行治疗。
如何成为一名合格的腹针疗法医师
专业知识学习
强调专业知识的重要性,包括中 医基础理论、经络腧穴知识、诊 断技能等方面的学习,为成为一 名合格的腹针疗法医师打下基础。
实践经验积累
强调实践经验的重要性,建议学 习者在实践中不断摸索、总结经 验,提高操作技能和治疗水平。
持续学习与进修
鼓励学习者不断学习新知识、新 技术,参加学术交流和进修课程, 保持与行业前沿的接轨,提升自
腹针疗法概述ppt课 件
目录
CONTENTS
• 腹针疗法简介 • 腹针疗法的基本知识 • 腹针疗法的临床应用 • 腹针疗法的科学研究与进展 • 腹针疗法的实践与培训
01 腹针疗法简介
定义与起源定义源自腹针疗法是一种通过刺激腹部特 定穴位来调节脏腑功能、治疗全 身疾病的中医针灸疗法。
起源
腹针疗法起源于古代中医经络学 说,经过现代医学研究和临床实 践的不断完善,逐渐形成了一套 独特的针灸治疗方法。
实践技巧总结
总结在实践中摸索出的技巧和经验, 如如何准确找到穴位、如何控制针刺 深度和角度等,帮助学习者提高操作 技能。
培训课程与学习资源推荐
培训课程
推荐一些权威的腹针疗法培训机构和课程,包括课程设置、师资力量和学习效果等方面的介绍,为学 习者提供参考。

腹针疗法学习腹针

腹针疗法学习腹针

腹针疗法的发展前景
腹针疗法在临床应用中取得了显著疗效,受到广泛认可。 随着研究的深入,腹针疗法的理论基础不断完善。 腹针疗法的适用范围不断扩大,不仅局限于某些疾病,还被应用于美容、保健等领域。 未来,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医学模式的转变,腹针疗法将有更广阔的发展前景。
未来学习方向与展望
腹针疗法将进 一步被研究和 推广,以解决 更多临床问题。
留针:根据需要留针一定时间,一般为 30分钟到1小时
出针:在留针达到预定时间后,缓慢将 针拔出,并进行按压止血
腹针治疗常见疾病
腹针疗法可以治疗 多种常见疾病,如 头痛、失眠、颈椎 病等。
腹针疗法对一些慢 性病也有很好的疗 效,如慢性胃炎、 慢性肠炎等。
腹针疗法还可以治 疗一些妇科疾病, 如痛经、月经不调 等。
实践操作:在专业医 师的指导下,进行实 际操作练习,包括进 针、行针、留针和出 针等步骤。
注意事项:了解操作 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和 禁忌症,以及如何处 理可能出现的不良反 应。
实践案例分析
案例一:治疗慢性盆腔炎
案例二:治疗颈椎病
案例三:治疗小儿腹泻
案例四:治疗肥胖症
实践经验分享
实践经验:通过亲身实践,掌握腹针疗法的技巧和要点 经验分享:分享自己在腹针疗法学习过程中的心得体会和感悟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案例,探讨腹针疗法在不同疾病中的应用和效果 操作规范:遵循规范操作流程,确保腹针疗法的安全有效性
定位准确。
刺激温和:通 过针刺腹部穴 位,刺激相对 温和,患者感
觉舒适。
疗效显著:对 于多种慢性疾 病和疼痛症状, 腹针疗法具有 显著的治疗效
果。
安全可靠:腹 针疗法操作安 全,风险低,
副作用少。
腹针疗法的适应症

针灸-腹针疗法

针灸-腹针疗法

针灸—腹针疗法腹针疗法是以神阙布气学说为核心,通过针刺腹部特定穴位或与全身部位相关的反应点,治疗全身疾病的一种针刺方法,腹针痛苦小、疗效快、适应症广泛。

是微针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腹针穴位同耳针、头皮针穴位一样与身体各部位均有密切联系,分布有一定的规律性。

上世纪60年代针灸工作者提出腹针疗法。

70年代薄智云教授在腹针的临床实践中总结经验,首次提出了神阙调控系统理论,至80年代,腹针理论体系逐步形成。

腹针理论认为以神阙为核心的大腹部拥有一个调控系统。

它形成于胚胎期,是人体最早的调控系统和经络系统的母系统,具有向全身输布气血的功能及对机体的宏观调控。

近年来,腹部作为“第二大脑”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美国科学家研究发现人有两脑,颅脑(颅中脑)和肠脑(肠神经系统),并认为两脑之间相互作用和影响。

如果非要拿科学说事,那么这也为神阙系统存在的客观性提供了依据。

腹针疗法既有传统针灸疗法的特点,又有自身诊治特色。

有兴趣的同学可自行查询学习。

接下来我们来了解一下腹针的取穴方法以及常用处方。

一.取穴方法1.循经取穴:根据经脉的分布特点,通过选取腹部精血治疗全身疾病的方法。

2.定位取穴:是根据腹部的“神龟生物全息影像”的特征,通过选取腹部输穴(全息点)治疗全身疾病的方法。

3.八廓辩证取穴:是以神阙为中心,把腹部分成大致相等的八个部位,各以一个穴位为核心代表一个部位调整脏腑功能的方法。

二.针具选择三.进针深度1.天部:病程较短,其邪在表。

2.人部:病程虽长,未及脏腑,邪在腠理。

3.地部:病程较长,累及脏腑,其邪在里。

四.针刺手法腹针进针后一般候气3-5分钟。

捻转法一般不超过90度,提插要慢提慢插,保持60次以内/分钟。

弱刺激为补,强刺激为泄。

一般留针半小时左右。

五.常用处方天地针:培补脾肾(中脘、关元)腹四关:通调气血、疏理经气(左右滑肉门、外陵)调脾气:健脾祛湿、滑利关节(左右大横)风湿点:祛风除湿、消肿化瘀(上、下风湿点)引气归原:治心肺、调脾胃、补肝肾(中脘、下脘、气海、关元)六.禁忌症一切不明原因的急腹症、急性腹膜炎,肝脾肿大引起的脐静脉曲张,腹腔内部肿瘤且广泛转移,女性大月份孕期等。

腹针常用穴位与取穴PPT课件

腹针常用穴位与取穴PPT课件

足三里穴
位于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犊鼻与 解溪连线上。主治胃肠病证、下肢痿 痹、神志病等。
内关穴
位于前臂掌侧,当曲泽与大陵的连线上, 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 之间。主治胃痛、呕吐、呃逆等胃疾。
腹泻的治疗
天枢穴
位于腹部,横平脐中,前 正中线旁开2寸。主治腹痛、 腹胀、便秘、腹泻等胃肠 病证。
掌握针刺深度
根据患者的体型、胖瘦、年龄等因素,掌握合适的针刺深度,避免刺伤内脏器官。
防止晕针与滞针现象
询问病史
在施术前,询问患者是否有晕针史或相 关疾病史,以便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VS
观察患者反应
在施术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如 出现晕针或滞针现象,应立即停止施术, 并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
异常情况处理及转诊指征
上巨虚穴
同腹泻治疗中的上巨虚穴,也适用 于便秘的治疗。
痛经的治疗
01
三阴交穴
位于小腿内侧,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际。主治肠鸣腹胀、腹泻
等脾胃虚弱诸证;月经不调、带下、阴挺等妇产科病证。
02
子宫穴
位于下腹部,脐中下4寸,前正中线旁开3寸。主治阴挺、月经不调、痛
经等妇科病症。
03
关元穴
位于下腹部,脐中下3寸,前正中线上。主治中风脱证、虚劳冷惫等元
腹针常用穴位与取穴 ppt课件
目录
• 腹针疗法简介 • 常用穴位介绍 • 取穴方法技巧 • 临床应用举例 • 注意事项与风险防范
01
腹针疗法简介
腹针的起源与发展
腹针的起源
腹针疗法起源于中国古代,是一 种通过在腹部特定穴位刺激以治 疗全身疾病的针灸方法。
腹针的发展
随着医学理论的不断完善和针灸 技术的提高,腹针疗法逐渐发展 成为一种独特且有效的治疗方法 。

针灸康复科特色疗法之腹针疗法

针灸康复科特色疗法之腹针疗法

针灸康复科特色疗法之腹针疗法腹针疗法是建立在神阙调控理论基础上的一种新的针灸疗法。

神阙系统是最早的调控系统,是经络系统的母系统,该系统的分布特点为:犹如一只伏在前腹壁上的神龟。

它具有向全身输布气血,对机体产生宏观调控的功能。

一、特点及创新点强调取穴准确,针刺深浅合理,无痛而速效,比较容易被现代人特别是年轻人所接受。

二、临床适应病种1.病程较久的内伤脏腑的全身性疾病,如绝经期综合征,脑血管病后遗症,老年性痴呆,脑动脉硬化,心血管病,高血压,癔病等。

2.脏腑失衡后引起的疾病,如失眠,血栓性耳聋,眼底出血,球后视神经炎,视神经萎缩,月经失调,慢性胃肠炎等。

3。

虽病程不长,但与脏腑正气不足相关的疾病,如颈椎病,肩周炎,坐骨神经痛,关节炎,腰椎间盘突出症,网球肘,高尔夫球肘等。

4.其他针灸适应症,经治疗后疗效不佳者,均可为腹针的适应证。

三、临床疗效善于调整脏腑功能,尤其适用于慢性、脏腑功能失调性疾病。

处方规范、取穴少、无痛、见效快、疗效稳定。

四、操作规范取穴要精确(失之毫厘,差之千里);针刺有深浅(浅刺、中刺、深刺);手法宜轻缓、只捻转不提插。

右处特殊的如在肋间,不必拘泥上下左右,可以斜刺。

1.选择体位仰卧位,适宜于取腹部进针点。

2.选择穴位根据辨病辨证选取合适的穴位,消毒好穴位周围皮肤,其中包括进针部位的消毒和医者手指的消毒。

(1)进针部位消毒在需要针刺的部位,用75%酒精棉球拭搽即可。

在拭搽时应由进针点的中心向四周擦拭,或先用25%碘酒棉球拭擦,然后再用75%酒精棉球脱碘,当进针点消毒后,切忌接触污物,以免重新污染。

(2)医者手指消毒术前医者应先将双手刷洗干净,待干后再用75%棉球擦拭即可。

3.确定进针点进针点的选择关系到进针顺利与否,关系到疗效的好坏。

在选择进针点的过程中,要明确以下原则:(1)小范围病痛进针点近,大范围多痛点的远(2)多数情况下,选择在病痛部位上、下、左、右取进针点(3)避开皮肤上的斑痕、结节、破损、凹陷、突起等处,尽量避开浅表血管,以免针刺时出血。

腹针疗法学习腹针

腹针疗法学习腹针

控制刺激强度
根据患者的耐受程度和病情需要 ,合理控制刺激的强度和频率,
避免过度刺激引发不适。
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及处理方法
晕针
部分患者可能出现晕针现象,表现为头晕、恶心、面色苍白等。应 立即停止治疗,让患者平卧休息,必要时给予急救措施。
局部疼痛
治疗后,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腹部局部疼痛。可采用热敷、按摩等方 法缓解疼痛,如疼痛持续不减或加重,应及时就医。
案例三
患者赵某,女性,30岁,因痛经严重影响生活质 量。经过腹针治疗一个疗程后,痛经症状显著减 轻,月经周期恢复正常。
操作技巧与心得体会
准确选穴
根据患者病情和体质,选择相应的穴位进行针刺。
合适深度
针刺深度要适中,避免过深或过浅导致效果不佳。
操作技巧与心得体会
• 轻柔手法:进针时要轻柔、缓慢,以减轻患者疼 痛。
腹针疗法的原理与特点
原理
腹针疗法基于中医的脏腑经络理论,认为腹部是脏腑之气汇聚的地方,通过刺 激腹部穴位可以调节脏腑功能、平衡阴阳、疏通经络。
特点
腹针疗法具有安全、无痛、副作用小、适应症广等特点。它不仅可以治疗局部 病变,还可以调节全身机能,对于许多慢性疾病和疑难杂症具有良好的治疗效 果。
02
腹针的基本知识与技术
禁忌症
虽然腹针疗法相对安全,但仍有一些 禁忌症需要注意,如孕妇、严重心脏 病患者、局部皮肤感染或溃疡者等不 宜使用腹针疗法。
03
腹针疗法的临床应用
内科疾病的治疗
01
02
03
呼吸系统疾病
如感冒、咳嗽、哮喘等, 腹针疗法可以通过调理肺 经、大肠经等经络,改善 呼吸道症状。
消化系统疾病
如胃痛、腹泻、消化不良 等,腹针疗法可以刺激脾 胃经,促进胃肠功能恢复 。

腹针疗法是针灸的特种针法之一,主要是通过腹部针灸,刺激腹部特

腹针疗法是针灸的特种针法之一,主要是通过腹部针灸,刺激腹部特

腹针疗法是针灸的特种针法之一,主要是通过腹部针灸,刺激腹部特腹针疗法是针灸的特种针法之一,主要是通过腹部针灸,刺激腹部特定的穴位来治疗全身的疾病。

腹针疗法在治疗运动系统疾病与神经系统疾病方面有较好的效果,尤其是针对颈肩腰腿痛的治疗效果较佳。

如颈椎病的治疗,可以针刺下脘、商曲、滑肉门、关元等穴位,通过调整腹部穴位达到治疗全身疾病的作用。

该疗法创伤较小,见效较快,治疗时间较短,目前在临床中广受欢迎。

腹针疗法腹针疗法是通过针刺腹部特定穴位治疗全身疾病的一种针刺方法。

该疗法根据以神阙穴为中心的腹部先天经络系统理论,寻找与全身部位相关的反应点,并对其进行相应的轻微刺激,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临床主要适用于神经系统和运动系统疾病。

中文名腹针疗法应用学科医学适用领域范围中医适用领域范围治疗快速导航基本技术主治病症常见疗法腹针治疗时的体位禁忌症注意事项针具腹针针具根据针具的不同直径分为A、B、C三类,分别为Φ0.22mm、Φ0.20mm、Φ0.18mm;每类中又根据针具的不同长度分为I型、II型、III型,分别为50mm、40mm、30mm。

基本技术腹针取穴方法1、腹部分寸的标定:骨分寸取穴法。

上腹部分寸的标定:中庭穴至神阙穴确定为8寸。

下腹部分寸的标定:神阙穴至曲骨穴确定为5寸。

侧腹部分寸的标定:从神阙、经天枢穴至侧腹部腋中线确定为6寸。

2、腹部分寸的测量:水平线法。

中庭穴至神阙穴两个穴位点之间的水平线上的直线距离为8寸。

神阙穴至曲骨穴两个穴位点之间的水平线上的直线距离为5寸。

侧腹部的腋中线至神阙穴两个穴位点之间的水平线上的直线距离为6寸。

(三)腹针的针刺方法1、针刺手法进针时应避开神经、血管,根据处方的要求,按照顺序进行针刺。

(1)进针准确度量,确定穴位后,采用套管针,快速弹入皮下。

针刺深度:浅刺—皮下;中刺—脂肪层;深刺—肌层。

(2)行针①缓慢捻转不提插1-2分钟②轻捻转慢提插1-2分钟(3)出针留针30分钟后出针,出针时按照进针顺序缓慢捻转出针。

腹针疗法的心得体会

腹针疗法的心得体会

腹针疗法的心得体会腹针疗法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通过在腹部特定的穴位插入针灸来调整身体的平衡和促进病症的康复。

我在近期接受了一次腹针疗法的治疗,对于这种疗法我有一些个人的心得体会。

首先,腹针疗法的针灸技术需要高超的医术功底和丰富的临床经验。

在我的治疗过程中,医师用针轻轻刺入腹部穴位,由于他的手法熟练而精准,我几乎感觉不到任何疼痛。

这种技术的高超性,对医师的要求非常高,而且需要医师对人体穴位结构有深刻的了解和掌握。

其次,腹针疗法治疗效果显著。

在治疗的过程中,我身体的一些不适症状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尤其是腹部胀气和消化不良的问题,在经过几次治疗后明显减轻了,我感觉身体的平衡得到了很好的调整。

这也让我对于腹针疗法的疗效有了更深刻的体会和理解。

再者,腹针疗法是一种相对安全的治疗方式。

与一些西药治疗相比,腹针疗法不需要依赖药物,避免了一些药物带来的副作用。

在我的治疗中,我没有感觉到任何不适或者疼痛,也没有出现任何并发症。

这证明了对于适应症的患者而言,腹针疗法是一种相对安全的治疗方式。

此外,腹针疗法与个体的身体状况密切相关。

在治疗前,医师会对我的身体做一个全面的检查和评估,然后根据我的具体情况制定针灸方案。

这说明了腹针疗法并不是一种适合所有人的疗法,而是需要根据个体情况进行个性化的治疗。

所以,在接受腹针疗法治疗前,建议先进行身体检查和咨询医生。

最后,腹针疗法的疗程需要一定的耐心和坚持。

腹针疗法并非一次性的疗程能够解决所有问题,而是需要进行连续的治疗。

在我的治疗过程中,我连续接受了一段时间的腹针疗法,才逐渐看到治疗效果的显现。

这说明了腹针疗法是需要一定的耐心和坚持的,不能期望一次治疗就能解决所有问题。

总的来说,通过我的个人经历,我对腹针疗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体会。

虽然腹针疗法不适用于所有人,但在适应症的患者中,它是一种相对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

在接受腹针疗法治疗前,建议与医生进行详细咨询和评估,以确保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腹针疗法概述

腹针疗法概述
,
汇报人:
目录
腹针疗法的起源
起源时间:20世纪80年代 创始人:薄智云 起源地点:中国 起源背景:为了解决针灸学中存在的痛感问题薄智云创立了腹针疗法
腹针疗法的原理
腹针疗法是一种通过刺激腹部穴位来治疗全身疾病的中医治疗方法。
腹针疗法的原理基于中医经络理论通过刺激腹部特定穴位调节脏腑经络功能达到治疗目 的。
留针期间的护理:保持安静避免情 绪波动
腹针的出针方法
压针出针法:用消毒干棉球按 压针孔然后轻轻拔出针体再用 棉球按压针孔片刻
快速出针法:用消毒干棉球按 压针孔然后迅速拔出针体再用
棉球按压针孔片刻
常规出针法:用消毒干棉球按 压针孔然后轻轻拔出针体
留针出针法:将针体留置在 穴位内待需要时再拔出
内科病症的治疗
进针:使用特制针具 快速刺入皮肤
行针:施加一定压力 使针身在皮下移动
留针:保持一定时间 以达到刺激效果
出针:缓慢拔出针具 轻按针孔片刻
留针时间:一般留针30分钟根据病 情可适当延长或缩短
腹针的留针时间
适用范围:适用于多种慢性疾病的 治疗如颈椎病、腰椎病等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注意事项:留针期间避免剧烈运动 以免影响疗效
肌肉丰满处取穴:在肌肉丰满的腹部区域选取穴位如气海穴位于脐下1.5寸处
腹针的进针方法
定位:确定穴位的位置采用腹 针的等高线图进行定位
消毒:对皮肤进行消毒保证无 菌操作
针具选择:根据穴位深浅和作 用不同选择不同规格的针具
进针:采用垂直进针法快速刺 入皮肤直达所需深度
腹针的行针手法
定位:确定穴位根据 腹部分区定位
腹针疗法可以治疗慢性胃炎、胃溃疡等消化系统疾病。 腹针疗法对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等也有显著疗效。 腹针疗法在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中也有广泛应用如哮喘、慢性支气管炎等。 腹针疗法还可以治疗糖尿病、风湿性关节炎等内分泌和免疫系统疾病。

腹针疗法操作规范

腹针疗法操作规范

腹针疗法操作规范
一、概述
腹针疗法,是针刺腹部穴位以治疗全身疾病的一种方法。

腹部与全身脏腑经络均有密切联系,手三阴经分别络于大肠、小肠、三焦,手三阳经分别络于胃、胆、膀胱,足三阴经分别络于肝、脾、肾,这些脏腑均位于腹部,此外,足阳明经别“入于腹里”,足阳明之筋“上腹而布”,足太阴经“入腹”,足厥阴经“抵小腹”,任脉“循腹里”,任脉络“下鸠尾,散于腹”。

所以,各脏腑病变在腹部均有一定的反应,针刺腹部穴位,可以通调脏腑气血,从而治疗多种疾病。

二、操作方法
·穴位定位
穴位主要有5个。

1.肩部位于胸骨下端6cm,正中线双侧旁开lcm处。

2.胸部位于胸骨下端7~8cm处。

3.颈部及后头部位于胸骨下部2~3cm处。

4.腰部位于脐下6cm处。

5.下肢位于脐下7~8cm处。

·取穴原则
腹针取穴一般根据病变部位取其相对应的穴位。

·操作
以32号5cm(1.5寸)长的毫针,刺入1寸左右,得气后留针20分钟,间隔5分钟行针1次。

三、适应症
主治落枕、肋间神经痛、肩部扭伤、急性腰扭伤、坐骨神经痛等病症。

用腹针疗法。

分别取相对应的颈部、胸部、肩部、腰部、下肢部穴。

也可配合体针疗法。

四、注意事项
腹腔中脏器较多,故针刺时应做好体验,注意避开大血管及脏器,对肝脾肿大、胃下垂及膀胱充盈者,尤应注意。

腹针疗法

腹针疗法
取穴规范:水平线 比例寸
度量时的注意事项:取穴操作规范要点:穴位 只有一个,疗效与取穴相关,疗效不理想首先 必须对穴位进行校对。
腹部穴位定位及作用——中脘
位于神阙上4寸的任脉上。 浅剌治疗头面部疾病。
相当于全息图上口。
深剌治疗消化系统、肺、 中风偏瘫、神经衰弱。
腹部穴位定位及作用——下脘
腹部穴位定位及作用——下风湿点
气海旁开2.5寸(即外陵 浅剌治疗膝关节周围病
外5分、下5分)。
变。
腹部穴位定位及作用——下风湿下点
石门旁开3寸(即外陵外 浅剌治疗小腿及踝关节
1寸、下1寸)。
病变。
腹部穴位定位及作用——气旁
气海旁开5分
浅剌治疗腰骶部病变及 下肢无力等
腹部穴位(八廓)定位
根据习惯持针、进针, 行气:候气完后,根据
单手、双手或管针进针 处方要求对每个穴的深
均可,但要保证取穴进 针的准确性。
度进行调整,使病人得 以改善。
进针时有疼痛,可能与
催气:病人行气后3-5 分钟,疗效不好时继续
毛孔、血管有关,重新 对处方的穴位进行调整,
选择进针部位。
使病人症状得以改善。
腹针的操作 7疗效控制
深剌治疗腹中切痛、积 聚不嗜食。
腹部穴位定位及作用——滑肉门
神阙上1寸,旁开2寸。
浅剌治疗肩关节周围病 变。
中剌治疗癫痫、哮喘、 脑供血不足、面神经麻 痹、上肢无力等上半身 疾病。
腹部穴位定位及作用——天枢
神阙旁开2寸
中刺治疗腹部病及腰肌 劳损病。
腹部穴位定位及作用——外陵
神阙下1寸,旁开2寸。
气海为气之海、关元培肾固本,肾又主先天原 气。
四穴合用有“以后天养先天”之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腹针疗法
1、腹针概念:
2、腹针起源:
3、腹针依据:理论(1、胚胎时脐的作用-经络母系统,2、腹部具有脏腑最集中,经脉最多,途径最短3、“前面深似海,后面薄似饼”)及2实验。

4、腹针穴位定位:腹部分区、划线,任脉(中脘、下脘、气海、关元)、肾经(商曲)、胃经(滑肉门、外陵)、上风湿点及外点、下风湿点及下点。

5、腹针操作(体位、消毒、进针手法、剌至病所、出针顺序)、注意事项、意外出血处理。

6、腹针治疗处方及处方标记(D、M、S)
腹针依据1--腹部脏腑、经络分布
腹部除了是人体分布脏腑最多的部位,还分布着大量的经脉(肝经、肾经、脾经、胃经、胆经、
任脉、带脉、冲脉、阴跷脉、阴维脉),为气血向全身输布、内联外达提供了较广的途径。

脏腑的募穴是脏腑之气结聚的地方,也是审察证候、诊断、治疗疾病的重要部位,大多数募穴位于腹部。

因此腹部具有脏腑最集中,经脉最多,途径最短等优点。

腹针依据2--神阙-脐学说
⏹胚胎时期,脐带是胎儿从母体摄入氧气、营养物质的通道。

即胎儿在母体时是以脐为中心向全身
输布气血。

因此脐(神阙)通向全身运行气血的通道在先天即已形成。

⏹胎儿出生后,随着营养摄入方式的改变,脐部输布气血的功能降到了一个次要地位。

⏹经络是先于脏腑与肢体的全身最早系统,这个系统便是神阙经络系统,是经络系统的母系统。

腹针依据3--腹部的结构
⏹腹部“前面深似海,后面薄似饼”。

⏹经脉是沿着隐性感传线下面的一种多层次的空间结构。

⏹采用不同的深度去剌激与影响不同的外周系统从而达到调节局部或整体的作用。

腹针依据4--实验研究
尉迟静氏以3例经络敏感人观察,发现反复针剌气海、石门、关元穴时,能激发任脉贯注的感线,但未发现其它感传路线。

而针剌神阙穴引出的感传路线,①是纵行的主干呈双向贯注循任脉通督脉;②是由神阙穴横行双向贯注的环行路线;③是由神阙穴向胸腹壁斜行双向贯注的放射状路线。

这为以神阙为核心的腹针系统的形成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和有价值的参考。

腹部经络系统
⏹浅层→全息(定位)调节系统
⏹中层→经络调节系统
⏹深层→内脏调节系统
腹针穴位定位1
⏹神阙——中庭:8寸
⏹神阙——曲骨:5寸
⏹神阙——腹外侧缘:6寸
⏹两乳中之间:8寸
腹针穴位定位2
⏹腹白线(任脉)
⏹脐横线
⏹胃经线
⏹肾经线
⏹腹部分区、划线,任脉(中脘、下脘、气海、关元)、肾经(商曲)、胃经(滑肉门、天枢、外陵)、
上风湿点及外点、下风湿点及下点。

腹针穴位定位
⏹定位(全息)取穴法
腹部穴位定位及作用——中脘
⏹位于神阙上4寸的任脉上。

⏹相当于全息图上口。

⏹浅剌治疗头面部疾病。

⏹深剌治疗消化系统、肺、中风偏瘫、神经衰弱。

腹部穴位定位及作用——下脘
⏹位于神阙穴上2寸。

⏹全息图相当于颈7椎水平。

⏹浅剌治疗颈部、咽喉部疾病。

⏹深剌治疗消化系统(胃肠)疾病。

腹部穴位定位及作用——水分
⏹位于神阙穴上1寸。

⏹中剌治疗慢性炎症、有消炎止痛作用。

⏹深剌治疗腹水、呕吐、腹泻、胃炎、小便不利。

腹部穴位定位及作用——神阙
⏹禁针
⏹治疗肠道疾病、中暑、风痛、角弓反张、中风脱症、小儿脱肛、妇人血冷不受胎气等。

腹部穴位定位及作用——气海
⏹神阙下1.5寸。

⏹相当于腰椎4、5水平
⏹深剌治疗腰椎4、5的病变、脐下放射痛、腹痛腹泻、肾炎、月经不调、痛经、盆腔炎、子宫脱
垂、遗精、阳痿、闭经、带下、不孕、尿路感染、疝气、血崩、产后恶露不止等。

腹部穴位定位及作用——商曲
⏹神阙上2寸,旁开5分。

⏹浅剌治疗颈肩结合部病变。

⏹深剌治疗腹中切痛、积聚不嗜食。

腹部穴位定位及作用——滑肉门
⏹神阙上1寸,旁开2寸。

⏹浅剌治疗肩关节周围病变。

⏹中剌治疗癫痫、哮喘、脑供血不足、面神经麻痹、上肢无力等上半身疾病。

腹部穴位定位及作用——天枢
⏹神阙旁开2寸
⏹中刺治疗腹部病及腰肌劳损病。

腹部穴位定位及作用——外陵
⏹神阙下1寸,旁开2寸。

⏹浅剌治疗髋关节病、坐骨神经病。

⏹深剌治疗腹痛、疝气、痛经、附件炎。

腹部穴位定位及作用——上风湿点
⏹滑肉门旁开5分、上5分。

⏹浅剌治疗肘关节周围疾病。

⏹中剌治疗上呼吸道感染、流感、扁桃体炎、鼻炎、疱疹、面神炎、支气管炎、咽炎。

腹部穴位定位及作用——上风湿外点
⏹滑肉门旁开1寸。

⏹浅剌治疗腕关节炎、手节关活动障碍、手指麻木等腕关节周围疾病。

腹部穴位定位及作用——下风湿点
⏹气海旁开2.5寸(即外陵外5分、下5分)。

⏹浅剌治疗膝关节周围病变。

腹部穴位定位及作用——下风湿下点
⏹石门旁开3寸(即外陵外1寸、下1寸)。

⏹浅剌治疗小腿及踝关节病变。

腹部穴位定位及作用——气旁
⏹气海旁开5分
⏹浅剌治疗腰骶部病变及下肢无力等
腹部穴位的特性1
⏹腹部的浅层、中层是调节全身的系统或外周系统。

⏹腹部的深层是调节内脏系统。

腹部穴位的特性2
⏹腹部的左右同名穴,在针剌(浅剌、中剌)调节外周系统时,治疗同样疾病。

⏹腹部的左右同名穴,在针剌(深剌)调节内脏系统时,作用的内脏系统不同,故穴性
亦不同。

腹针的操作
⏹针具的选择
⏹患者的肥瘦
⏹穴位的深浅
⏹进针长度不超过针长的2/3
⏹同一病人选取同粗细、同长度的针
⏹体位平卧位
腹针的操作
进针深度:分为天、地、人三部,分别调节不同系统
⏹天部:调节浅层全息系统,引起临床症状改善。

⏹人部:调节中层经络系统,以调节经脉气血运行。

⏹地部:调节深层内脏系统,调节脏腑功能。

⏹掌握安全的深度
⏹选择治疗不宜针剌的时间
大饥大饿便满、腹胀
⏹进针手法
避开血管、毛孔,施术要轻。

根据习惯持针、进针,单手、双手或管针进针均可,但要保证取穴进针的准确性。

进针时有疼痛,可能与毛孔、血管有关,重新选择进针部位。

⏹针剌与疗效
针剌深浅与强弱,以病人的临床症状改善程度为手法的客观指标。

主张“先浅后深、宁浅勿深、宁弱勿强、见好就收”。

⏹留针时间
一般留针20~30分钟,根据体质强弱、病程长短及疾病虚实来决定。

⏹疗程
一般为6次/疗程,其中的前3次为每日针1次,后3次为隔日针剌。

慢性病及疑难病为10次/疗程,前5次为每日针1次,后5次为隔日针剌。

⏹起针手法
根据进针顺序依次起针。

起针时保持进针时深度,缓慢捻转出针,以干棉球按压穴位针孔。

腹针的治疗
⏹作用机制
调节脏腑→疏通经络→作用靶点
⏹适应症
病程较久的内伤脏腑的全身性疾病:如脑血管后遗症、老年性痴呆、脑动脉硬化、心血管病、高血压、癔病。

脏腑失衡后引起的疾病:如血栓性耳聋、眼底出血、球后视神经炎、视神经萎缩等。

虽病程较短,但与脏腑的正气不足相关的疾病:如肩周炎、坐骨神经痛、关节炎、颈椎综合症、腰痛、双腿麻木、酸困等。

其它的针灸适应症,但经治疗疗效不佳者,均可为腹针的适应症。

腹针禁忌证
1、一切不明原因的急腹症均为禁忌证。

2、急性腹膜炎、肝脾肿大引起的脐静脉曲张,腹部内部肿瘤广泛转移,怀孕妇女均为禁忌证。

3、对于长期慢性病而致体质衰弱的病人,慎用。

4、对肝脾肿大不宜过深。

⏹腹针的治疗
天地针引气归元腹四关调脾气
1.天地针(中脘、关元)
⏹中脘为天,是胃之募穴,有水谷之海之称。

⏹关元为地,是小肠经的募穴,别名丹田,有培肾固本、补气回阳之功。

⏹二穴合用有补脾肾之功。

2.引气归元(中脘、下脘、气海、关元)
⏹中脘和下脘属胃脘,两穴有理中焦、调升降的作用。

手太阴肺经起于中焦,有主肺气肃降功能。

⏹气海为气之海、关元培肾固本,肾又主先一塌胡涂之原气。

⏹四穴合用有“以后天养先天”之功。

3.腹四关(滑肉门、外陵)
⏹滑肉门位于神阙之上,治疗躯干上段及上肢的疾病。

⏹外陵位于神阙之下,治疗下腹及下肢的疾病。

⏹四穴合用有通调气血、疏通经气使之上输下达肢体末端作用。

4.调脾气(大横
⏹大横是足太阴脾经的穴位,具有调整脾脏功能、祛湿、健脾、滑利关节的作用。

⏹常与腹四关合用治疗腰部疾病和坐骨神经痛,与风湿点合用治疗全身关节炎或肩周炎。

腹针的治疗
⏹落枕
中脘D、商曲S患侧、滑肉门M患侧
⏹肩周炎
中脘D、商曲M健侧、滑肉门S患侧
⏹肘腕痛
中脘、滑肉门患侧、上风湿点患侧、商曲健
⏹颈椎病
中脘D、关元D、商曲S双、滑肉门M双
⏹腰背痛
中脘、气海、关元、大横双
⏹腰椎间盘突出
水分、气海、关元
⏹膝关节痛
滑肉门患侧、外陵患侧、气旁健侧、下风湿点患侧
⏹眩晕
引气归元、商曲双、气穴双
⏹中风
引气归元、滑肉门患侧、上风湿点患侧、外陵患侧、下风湿点患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