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
唐太宗出猎文言文翻译
唐太宗贞观之际,天下太平,四方归附。
太宗好武,每得暇日,辄思猎以示武威。
一日,天朗气清,太宗乃命侍从备马,欲往郊外出猎。
太宗御驾亲征,扈从者百余人,旌旗蔽日,戈戟森严。
沿途百姓闻风而动,皆伏道旁,瞻仰圣容。
太宗身着龙袍,腰佩宝剑,威风凛凛,英姿焕发。
车驾行至一山川秀丽之地,太宗见山峦起伏,草木葱茏,心喜不已。
遂命侍从止马,步行登山。
沿途观鸟兽跳跃,闻鸟鸣山林,太宗叹曰:“天下如此之大,禽兽犹得其所,吾民亦当各得其所矣。
”行至山顶,太宗见一巨石,石上刻有“天马行空”四字,字体遒劲,似有神韵。
太宗命侍从取来笔墨,挥毫泼墨,书“天马行空”四字于石上,以抒胸臆。
猎罢,太宗命侍从设宴于山顶,与群臣共饮。
酒酣耳热,太宗谓侍臣曰:“朕观今日之猎,山川之美,禽兽之驯,皆赖天下太平,百姓安居乐业。
朕愿与诸公共勉,永保社稷,以安黎庶。
”侍臣闻言,皆感奋不已,齐声答曰:“陛下圣明,天下归心。
臣等愿竭尽忠诚,辅佐陛下,以报国恩。
”宴罢,太宗率众下山,途中见一农夫耕作,太宗遂下马与农夫交谈。
农夫见太宗亲临,惊喜不已,言谈间,太宗得知农夫家中尚有老母,生活颇为艰辛。
太宗遂命侍从取银百两,赐予农夫,曰:“朕闻孝子之事亲,不遗余力。
卿之孝心,朕甚嘉之。
此银愿卿用以奉养双亲,勿以为忧。
”农夫感泣,跪谢太宗恩赐。
太宗扶起农夫,曰:“卿之孝行,足为天下人楷模。
朕望卿勉力耕作,以报国恩。
”太宗出猎,不仅以示武威,亦以察民情。
沿途见百姓安居乐业,心甚欣慰。
是日猎罢,太宗遂班师回朝,百姓夹道欢呼,声震四野。
太宗回朝后,召集朝臣,曰:“朕此次出猎,见天下太平,百姓安居乐业,朕心甚慰。
然朕亦知,国家之安危,系于社稷。
朕愿与诸公共勉,勤政爱民,以保国家长治久安。
”朝臣听罢,皆拜伏在地,齐声答曰:“陛下圣明,臣等愿竭尽忠诚,辅佐陛下,以保国家长治久安。
”太宗闻言,龙颜大悦,遂命侍从设宴,与众臣共庆太平盛世。
太宗出猎之事,传遍天下,百姓皆感太宗仁德,颂声载道。
唐朝的皇位顺序
唐朝的皇位顺序如下:
唐太宗李世民(627年-649年在位)
唐高宗李治(649年-683年在位)
中宗李显(684年-690年在位,705年-710年在位,两次在位)
睿宗李旦(690年-710年在位)
唐玄宗李隆基(710年-756年在位)
唐肃宗李亨(756年-762年在位)
唐代宗李豫(762年-779年在位)
德宗李适(779年-805年在位)
顺宗李诵(805年-806年在位)
宪宗李纯(806年-820年在位)
穆宗李恒(820年-824年在位)
敬宗李湛(824年-826年在位)
文宗李昂(826年-840年在位)
宣宗李忱(840年-846年在位)
懿宗李柷(846年-859年在位)
僖宗李儇(859年-873年在位)
昭宗李晔(873年-904年在位)
哀帝李柷(904年-907年在位)
总的来说,唐朝的皇位继承制度相对混乱,经常出现权
臣篡位、宫廷政变等情况。
不过,唐朝也出现过一些有作为的皇帝,如唐太宗、唐高宗、唐玄宗等,他们为唐朝的繁荣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唐太宗李世民简介和历史事迹概括(李世民生平简介和一生经历)
唐太宗李世民简介和历史事迹概括(李世民生平简介和一生经历)(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小学作文、初中作文、高中作文、体裁作文、作文素材、作文指导、好词好句、读后感、观后感、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elementary school essays, middle school essays, high school essays, genre essays, essay materials, essay guidance, good words and sentences, reading feedback, observation feedback,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essay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唐太宗李世民简介和历史事迹概括(李世民生平简介和一生经历)公元599年1月(隋开皇十八年十二月)在陕西武功县的一个官僚家庭,生下一个婴儿,其父李渊希望孩子长大后能“济世安民”,故取名“世民”。
七年级下册历史唐太宗简介
七年级下册历史唐太宗简介唐太宗李世民(599年-649年),唐朝第二位皇帝,在位23年,年号贞观。
名字取意“济世安民”,陇西成纪人。
唐太宗李世民不仅是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还是一位书法家和诗人。
生于开皇十八年(599年),早年随父亲李渊进军长安于618年建立唐朝,他率部征战天下,为大唐统一立下汗马功劳,被封为秦王、天策上将。
626年玄武门之变夺位登基后,开创了著名的贞观之治,他虚心纳谏,厉行俭约,轻徭薄赋,使百姓休养生息,各民族融洽相处,国泰民安,对外开疆拓土,攻灭东突厥与薛延陀,重创高句丽,设立安西四镇,被各族人民尊称为天可汗,为后来唐朝全盛时期的开元盛世奠定了重要基础,“功大过微,故业不堕”,为后世明君之典范。
庙号太宗,谥号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葬于昭陵。
唐太宗生平介绍:唐太宗李世民(599年1月23日-649年7月10日),是唐朝第二位皇帝,626年9月4日-649年7月10日在位,年号贞观。
他名字的意思是「济世安民」。
李世民是一位杰出的军事家,在位期间,其对唐朝的建立与国家的统一,立下了赫赫战功,并取得了决定性的作用,他爱好文学与书法,并有墨宝传世。
唐朝建立后,李世民受封为秦国公,后晋封为秦王,率部平定了薛仁杲、刘武周、窦建德、王世充等军阀,最终统一中国。
公元626年发动玄武门之变杀死自己的兄弟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二人及二人诸子,被立为太子,唐高祖李渊不久被迫让位,李世民即位。
李世民即位为帝之后,积极听取群臣的意见,以文治天下,并开疆拓土,成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明君。
唐太宗虚心纳谏,在国内厉行节约,并使百姓能够休养生息,终于使得社会出现了国泰民安的局面,开创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为后来的开元盛世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早年经历唐太宗李世民,据唐朝史籍记载:太宗皇帝是开皇十八年12月戊午(公元599年1月23日)出生于陕西武功别馆(今陕西省武功县),是唐高祖李渊与窦皇后的二子。
隋朝末年乱世,李渊和李世民父子趁势于晋阳(今山西太原)起兵,兴建唐朝。
唐太宗李世民个人生平介绍PPT
开 创 中 国 历 史 上 著 名 的 贞 观 之 治 ·唐 太 宗
感谢各位的仔细聆听
唐朝第二位皇帝,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军事家、诗人
TOP-PPT
20XX.X.X
从谏如流
李世民以隋炀帝拒谏亡国为戒,即位后尽力求言, 他把谏官的权力扩大,又鼓励群臣批评他的决策 和风格。
政治 举措
河清海晏贞观时期在李世民的 Nhomakorabea理下,社会夜不闭户,道 不拾遗。
完善制度
李世民在位期间使隋制更趋于完善。如中央朝廷 方面延续了三省六部制,特设政事堂,以利合议 问政,并收三省互相牵制之效;
公元640年(贞观十四年),李世民将自己的真草书屏风以示群臣,笔力遒劲 为一时之绝。尝谓朝臣曰:“书学小道,初非急务,时或留心,犹胜弃日。凡 诸艺业未有学而不得者也,病在心力懈怠,不能专精耳。”又云:“吾临古人 之书,殊不能学其形势,惟在其骨力。及得骨力,而形势自生耳。”
开 创 中 国 历 史 上 著 名 的 贞 观 之 治 ·唐 太 宗
总评
唐太宗李世民的文治武功,自古就为人所津律乐道,颂扬备至。学界对他的雄才伟略和他对中国历史所作 出的重大贡献都给予积极的肯定。李世民是一位有作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在反隋建唐的斗争中起着领导 作用,唐太宗玄武门之变的胜利,在客观上对唐初社会历史的发展起着积极作用。唐太宗不歧视少数民族, 除对突厥的侵扰用兵外,主要是采用怀柔的政治手段处理民族问题,方法妥当,政策开明,有利于民族的 团结和国家的统一。
《仪鸾殿早秋》 《秋日斅庾信体》 《赋得白日半西山》 《谒并州大兴国寺诗》
《咏兴国寺佛殿前幡》
开 创 中 国 历 史 上 著 名 的 贞 观 之 治 ·唐 太 宗
PART 04 历史评价
唐朝皇帝的称呼
唐朝皇帝的称呼
- 唐高祖李渊:唐朝的开国皇帝,于618年建立唐朝,被尊称为唐高祖。
- 唐太宗李世民:李渊的儿子,继承皇位,成为唐太宗。
他是唐朝最著名的皇帝之一,以其英明的政治和军事才能而闻名。
- 唐文宗李显:李世民去世后,由他的儿子李显登基,成为唐文宗。
- 唐武周武则天:唐朝唯一的女皇帝,于690年登基,先后担任武周、周后和则天皇后的称号。
- 唐睿宗李旦:武则天去世后,由她的儿子李旦登基,成为唐睿宗。
- 唐玄宗李隆基:一般称呼其庙号唐玄宗,也被称为唐明皇。
因为唐玄宗的谥号是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其中“明”是最具特指性的字,所以唐明皇的称呼便流传开了。
唐太宗帝范原文及译文
唐太宗帝范原文及译文《帝范》是唐太宗李世民自撰的论述人君之道的一部政治文献,成书于贞观二十二年(648 年)。
全书共十二篇,分别为《君体》《建亲》《求贤》《审官》《纳谏》《去谗》《诫盈》《崇俭》《赏罚》《务农》《阅武》《崇文》。
1.《君体篇》1.原文:夫人者国之先,国者君之本。
人主之体如山岳焉,高峻而不动;如日月焉,贞明而普照。
兆庶之所瞻仰,天下之所归往。
宽大其志,足以兼包;平正其心,足以制断。
非威德无以制远,非慈厚无以怀人。
抚九族以仁,接大臣以礼。
奉先思孝,处位思恭,倾己勤劳,以行德义。
2.译文:人民是一个国家之所以建立的先决条件。
国家是一个君王的根本。
君主的体态,应当像山岳一样稳重而高俊,令人望而生尊崇之心、敬畏之感;要像太阳和月亮一样,具有永恒的光热,而且普照万物。
君主是老百姓行动的指南,也是天下民众所向往的归宿。
君主应当有宽广的胸怀和远大的志向,能够包容万物;要平心静气,公正地对待天下的人和事,以便正确决断。
没有威望和好的德行,就不能号召远方;没有慈善和广厚的爱心,就不能安抚万众。
君主对待九族之亲,要用仁爱;对待大臣,要以礼相待。
奉祀祖先,要善继祖先之志;在位时,要以恭敬的态度对待臣下。
君主不应以己为尊贵,而应孜孜不倦地践行德义。
2.《建亲篇》1.原文:夫六合旷道,大宝重任。
旷道不可偏制,故与人共理之;重任不可独居,故与人共守之。
是以封建亲戚,以为藩卫,安危同力,盛衰一心。
远近相持,亲疏两用。
并兼路塞,逆节不生。
昔周之兴也,割裂山河,分王宗族。
内有晋郑之辅,外有鲁卫之虞。
故卜祚灵长,历年数百。
秦之季也,弃淳于之策,纳李斯之谋。
不亲其亲,独智其智,颠覆莫恃,二世而亡。
斯岂非枝叶不疏,则根柢难拔;股肱既殒,则心腹无依者哉!汉初定关中,诫亡秦之失策,广封懿亲,过于古制。
大则专都偶国,小则跨郡连州。
末大则危,尾大难掉。
文景患之,乃命贾谊谋臣,献书以陈其要。
分齐赵,剖淮南,迁燕吴,徙梁楚。
合城邑以制诸侯,屏藩翰以尊天子。
唐太宗李世民介绍
唐太宗李世民介绍李世民,唐朝第二位皇帝,享谥太宗,谥号“文德”,是唐太宗李治(李世民父亲)皇位继承者,是改革开放以及治理罗马帝国的重要杰出统治者。
一、李世民生平1.出生595年,乾元十五载,贞观七年,李世民出生于河南大历。
2.立位605年,唐太宗李治逝世,李世民9岁,李治的第四子李世民被立为继承人,被封为唐太宗。
3.统治钦定李世民继承大统,同时,太尉、大中大夫利用自己的独立特权,进行不受李世民控制的各种活动,给李世民的统治带来不少难题。
李世民一方面加强对朝廷官吏的严格监督,从而彻底重整唐朝治理秩序;另一方面对其父贞观以及太宗文绪政策的坚持和执行也大有功绩。
4.成就李世民的全面改革,使唐朝彻底重建,重新走向鼎盛。
他平定难民,加强边防和海疆等外交政策,实施“大量开垦”,增派遣粮调仓,以及海外联姻、放宽移民以及与回鹘鸿鹄关系密切等政策,促进唐朝的鼎盛发展。
在文化艺术方面,他又开办唐授群英会,倡导仁慈の学,改革唐新诗,编纂核心资料,创作文物大典,推动教育和书画等,值得称道。
二、李世民的发明和创新1.非常政论在李世民的统治时期,实行“非常政论”,直接对抗封建官僚制度,改革了官员整顿和选拔,使内政的秩序更加有序。
2.“疏录鉴旧”李世民下令实行“疏录鉴旧”,来努力求真求实,从而改善政治环境,满足百姓的需要,加强国家统治。
3.仁义礼智信这一政策重视仁义、礼仪、智慧和信用,对政府官员拜访、处理公共事务,重用以知识、仁义、礼仪、信用为核心,以提高社会心理从而建立起一套秩序稳定的政治制度。
4.党廷合一政策李世民采纳宋、辽、金的精华,改进汉唐礼仪,制定“党廷合一”政策,调节朝廷党廷的关系,促进新道德、新文化的传播,从而实现内部和社会的和谐稳定。
5.平定天下李世民“镇压内师,平定天下”,让唐朝受到中外尊敬,有力地把战火普遍带到全国各地,使唐朝活动达到历史最高水平。
唐太宗李世民的简介
唐太宗李世民的简介:
唐太宗李世民(599年1月23日—649年7月10日),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一说陇西狄道(今甘肃省临洮县)人,又说钜鹿郡人。
唐朝第二位皇帝(626年—649年在位),政治家、战略家、军事家、书法家、诗人。
李世民少年从军,曾往雁门关解救隋炀帝。
首倡晋阳起兵,拜右领军大都督,受封敦煌郡公,领兵攻破长安,拜尚书令、光禄大夫,受封秦国公、赵国公。
唐朝建立后,领兵平定薛仁杲、刘武周、窦建德、王世充、刘黑闼等割据势力,为唐朝的建立与统一立下赫赫战功,拜天策上将,封秦王。
武德九年六月初四日(626年7月2日),发动“玄武门之变”,杀死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被册立为皇太子。
八月初九日,唐高祖李渊退位,李世民即皇帝位,年号贞观。
在位初期,听取群臣意见,虚心纳谏。
对内文治天下,厉行节约,劝课农桑,实现休养生息、国泰民安,开创“贞观之治”。
对外开疆拓土,攻灭东突厥与薛延陀,征服高昌、龟兹和吐谷浑,重创高句丽。
设立安西四镇,与北方地区各民族融洽相处,获得尊号“天可汗”,为唐朝后来一百多年的盛世局面奠定重要基础。
贞观二十三年五月二十六日(649年7月10日),李世民驾崩于含风殿,享年五十二岁,在位二十三年,庙号太宗,谥号文皇帝(后加谥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葬于昭陵。
他爱好文学与书法,有诗作与墨宝传世。
唐太宗文言文及翻译
太宗文皇帝讳世民,字玄基,高祖之次子也。
开皇十八年,生于长安。
及长,聪明神武,博学多才。
武德九年,即帝位,改元贞观。
太宗在位,以民为本,虚怀纳谏,勤于政事。
尝谓侍臣曰:“君依于国,国依于民。
刻民以奉君,犹割肉以充腹,腹饱而身毙,君富而国亡。
故人君之患,不自外来,常由身出。
夫欲盛则费广,费广则赋重,赋重则民愁,民愁则国危,国危则君丧矣。
朕常以此思之,故不敢纵欲也。
”太宗又尝论止盗,曰:“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顾廉耻耳。
朕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自是数年之后,海内升平,路不拾遗,外户不闭,商旅野宿焉。
太宗又曰:“自古帝王虽平定中夏,不能服戎、狄。
朕才不逮古人而成功过之,自不谕其故,诸公各率意以实言之。
”群臣皆称:“陛下功德如天地,万物不得而名言。
”太宗曰:“不然。
朕所以能及此者,止由五事耳。
自古帝王多疾胜己者,朕见人之善,若己有之。
人之行能,不能兼备,朕常弃其所短,取其所长。
人主往往进贤则欲置诸怀,退不肖则欲推诸壑,朕见贤者则敬之,不肖者则怜之,贤不肖各得其所。
人主多恶正直,一陰一诛显戮,无代无之,朕践祚以来,正直之士,比肩于朝,未尝黜责一人。
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
此五者,朕所以成今日之功也。
”太宗论弓矢,曰:“朕少好弓矢,得良弓十数,自谓无以加,近以示弓工,乃曰‘皆非良材’。
朕问其故,工曰:‘木心不直,则脉理皆邪,弓虽动而发矢不直。
’朕始悟向者辨之未精也。
朕以弓矢定四方,识之犹未能尽,况天下之务,其能遍知乎?”乃令京官五品以上更宿中书内省,数延见,问以民间疾苦、政事得失。
【翻译】唐太宗名世民,字玄基,是高祖的次子。
开皇十八年,他出生于长安。
成年后,他聪明神武,博学多才。
武德九年,他即位成为皇帝,改年号为贞观。
太宗在位期间,以民为本,虚心接受劝谏,勤于处理政事。
他曾对侍臣说:“君主依赖于国家,国家依赖于民众。
《唐太宗李世民》课件
xx年xx月xx日
• 唐太宗李世民简介 • 唐太宗李世民的政治成就 • 唐太宗李世民的文化贡献 • 唐太宗李世民的对外政策 • 唐太宗李世民的遗产
目录
01
唐太宗李世民简介
生平简介
出生背景
唐太宗李世民出生于一个显赫 的家族,其父李渊是唐朝的开
国皇帝。
早年经历
李世民自幼聪颖好学,善于骑 射,表现出非凡的军事才能。
对现代的影响
1 2 3
文化传承
唐太宗李世民在文化方面有着卓越的贡献,他推 崇儒学、佛教和道教,促进了中华文化的传承和 发展。
经济发展
唐太宗李世民重视经济发展,推行均田制等政策 ,促进了农业和商业的发展,对现代经济发展也 有一定的启示。
社会治理
唐太宗李世民在治理国家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 他的治国理念和方法对现代社会治理仍有借鉴意 义。
05
唐太宗李世民的遗产
对后世的启示
重视人才
唐太宗李世民善于发掘和任用人才,认为人才是国家之宝,启示 后世应重视人才培养和选拔。
提倡科举
唐太宗李世民推行科举制度,打破了士族门阀的垄断,让更多人有 机会进入官僚体系,启示后世应公平选拔人才。
强化法制
唐太宗李世民强调法制建设,制定《唐律疏议》等法律,维护社会 秩序和公正,启示后世应不断完善法律体系。
对外贸易
丝绸之路
唐朝时期,丝绸之路成为对外贸易的重要通道。唐太宗李世民积极开拓丝绸之路,加强与西域各国的贸易往来。 通过丝绸之路,唐朝的丝绸、茶叶、瓷器等商品源源不断地输送到西方,同时西方的珠宝、香料等商品也进入中 国,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和经济的发展。
市舶司
为了更好地管理对外贸易,唐朝设立了市舶司,负责对外贸易的税收、管理等工作。市舶司的设立,为唐朝的对 外贸易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和支持。
唐太宗李世民生平简介
唐太宗李世民生平简介唐太宗李世民是唐朝的第二位皇帝,在公元598年1月28日出生,在649年7月10日去世。
他在唐高祖的儿子中排名第二。
下面是店铺为你搜集唐太宗李世民生平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唐太宗李世民生平简介李世民是唐高祖的儿子,唐高祖去世后,李世民成为了唐朝新任继承者,即为唐太宗。
李世民于公元598年出生,卒于公元649年,共享年五十二岁。
李世民在青年时期就跟随父亲李渊从军,曾经率领军队到雁门关营救隋炀帝。
后来,父亲李渊带兵起义,李世民帮助父亲打天下,唐朝建立之后,李渊封他为尚书令等职。
后来,晋升为秦王,李世民是一名出色的军事家,先后讨伐了刘武周、王世充等军阀,为建立唐朝统治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历史上,与李世民相关的大事件之一就是玄武门之变。
李世民听从手下谋士的意见,在玄武门杀掉了太子李建成,弟弟李元吉。
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力,一并将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儿子一网打尽。
后来,唐高祖李渊立李世民为太子,将来继承皇位。
玄武门之变爆发不久之后,唐高祖就禅位给李世民,李世民登基成为唐朝的第二位皇帝。
在他的治理下,唐朝的经济、文化、军事、政治等方面逐步走向开明。
李世民登基后,在处理政事问题上悉心听取朝中大臣的意见,贞观年间,因为李世民虚心纳谏,劝课农桑等措施,让百姓得以休养生息,国内外一片安定祥和。
李世民在治理国家方面很有自己的见解,在治理边疆问题上,李世民设立安西四镇,保障了各民族之间的友好相处,得到了百姓们的称颂。
李世民开启的贞观之治,为后来唐朝的繁荣强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李世民怎么死的根据《旧唐书·郝处俊传》和《旧唐书·郝处俊传》记载,李世民去世是因为服用了大量的丹药所致。
李世民早年间,对道士练造丹药一说持批判态度,并且鄙夷秦始皇四处求仙的做法。
李世民晚年后,为了身体康健,也像其他的帝王一样,四处找寻长生不老之术,寻求丹药。
公元642年,唐太宗多次在外狩猎,每次都能满载而归,足以证明李世民的强迫体格。
中国古代政治家:唐太宗李世民人物简介
李世民在政治斗争中的胜利与教训
政治斗争胜利
• 善于分析形势,找准竞争对手的弱点,制定针对性策略 • 能够审时度势,抓住时机,发动致命一击 • 善于利用人才,调动各方力量,形成强大的战斗力
政治斗争教训
• 避免独断专行,善于倾听臣子意见,集思广益 • 防止权力腐化,保持政治清廉,赢得民心 • 善于处理内部矛盾,维护团队团结,确保政治稳定
CREATE TOGETHER
DOCS
DOCS SMART CREATE
中国古代政治家:唐太宗李世民人物简介
01
李世民的政治成就与历史地位
李世民在位期间的政治改革与举措
政治成果
• 唐朝出现贞观之治,国家繁荣昌盛 • 政治稳定,民生改善,国际地位提高
政治制度改革
• 废除世袭制,实行科举制,选拔人才 • 削弱宗室势力,加强中央集权 • 推行律令制,整顿法制
李世民在家庭生活与感情方面的表现
家庭生活
• 重视家庭和睦,关心家人的生活,营造和谐家庭氛围 • 对子女严格要求,培养良好的家庭观念和道德品质 • 善于处理家庭矛盾,维护家庭团结,确保家庭稳定
感情方面
• 疼爱皇后,与其共同度过难关,建立深厚的感情 • 对臣子以诚相待,关心臣子的生活,赢得臣子的忠诚 • 善于平衡感情,处理好家庭与国家之间的关系,确保国家稳定
李世民在隋朝末年的政治活动与崛起
政治活动
• 隋朝末年,战乱不断,李世民积极参与政治斗争 • 发动晋阳起义,推翻隋朝,建立唐朝 • 与父亲李渊共同征战,立下赫赫战功
政治崛起
• 李世民在战争中表现出过人的军事才能和智慧 • 建立唐朝后,被封为秦王,地位显赫 • 在政治斗争中,逐渐削弱竞争对手,巩固自己的地位
李世民早年的生活经历与成长环境
历史人物李世民简介
历史人物李世民简介唐太宗李世民公元598年1月28日【一说599年1月23日】-公元649年7月10日,祖籍陇西成纪,是唐高祖李渊和窦皇后的次子,唐朝第二位皇帝,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军事家、诗人。
李世民少年从军,曾去雁门关营救隋炀帝。
唐朝建立后,李世民官居尚书令、右武候大,受封为秦国公,后晋封为秦王,先后率部平定了薛仁杲、刘武周、窦建德、王世充等军阀,在唐朝的建立与统一过程中立下赫赫战功。
公元626年7月2日武德九年六月初四,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杀死自己的兄长太子李建成、四弟齐王李元吉及二人诸子,被立为太子,唐高祖李渊不久退位,李世民即位,改元贞观。
李世民为帝之后,积极听取群臣的意见,对内以文治天下,虚心纳谏,厉行节约,劝课农桑,使百姓能够休养生息,国泰民安,开创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
对外开疆拓土,攻灭东突厥与薛延陀,征服高昌、龟兹、吐谷浑,重创高句丽,设立安西四镇,各民族融洽相处,被各族人民尊称为天可汗,为后来唐朝一百多年的盛世奠定重要基础。
公元649年7月10日贞观二十三年五月己巳日,李世民因病驾崩于含风殿,享年五十二岁,在位二十三年,庙号太宗,葬于昭陵。
李世民爱好文学与书法,有墨宝传世。
政治1.任用人才李世民即帝位不久,按秦王府文学馆的模式,新设弘文馆,进一步储备天下文才。
李世民知人善任,用人唯贤,不问出身,初期延揽房玄龄、杜如晦,后期任用长孙无忌、杨师道、褚遂良等,皆为忠直廉洁之士;其他如李勣、李靖等,亦为一代名将。
此外,李世民亦不计前嫌,重用建成旧部魏徵、王圭,降将尉迟恭、秦琼等,人才济济。
又命高士廉、令狐德棻等人重修《氏族志》,着重立德﹑立言﹑立功,以功臣代替世胄;又通过科举,吸纳有才干的庶族士人,用科举代替门第。
从而,寒门子弟入仕机会大增,为政坛带来新气象。
此外,更接纳封德彝之议,命宗室出任官吏,以革除其坐享富贵的恶习。
2.从谏如流李世民以隋炀帝拒谏亡国为戒,即位后尽力求言,他把谏官的权力扩大,又鼓励群臣批评他的决策和风格。
唐太宗的生平及事迹
唐太宗的生平及事迹
唐太宗的生平事迹:
李世民少年从军,曾去雁门关营救隋炀帝。
唐朝建立后,李世民官居尚书令、右武候大将军,受封为秦国公,后晋封为秦王,在唐朝的建立与统一过程中立下赫赫战功。
武德九年六月初四,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被立为太子,不久唐高祖李渊退位,李世民即位,改元贞观。
李世民在位期间,国泰民安,开创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
唐太宗简介:
李世民,即唐太宗,生于武功之别馆,是唐高祖李渊和窦皇后的次子,唐朝第二位皇帝,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军事家、诗人。
此外,唐太宗在文学上也有成就,他是一个具有见解,偏好文学格调,向正统学界发出重要贡献的文人,他改建许多宫殿、寺庙,兴建仓库,起草了《礼记》,出版《新编五经》,宣扬了儒家思想。
唐太宗所发布的《御制新书》,实际上没有改变形势,只是利用学术的思想代替统治,成为政治文化上的一种巧妙管理。
唐太宗的统治时期,是唐朝历史上最有活力、最兴盛的时期,他以自己全新的政治思想,开拓了中华文明历史上增长和发展的新局面,令我们在绿荫里感受到伟大的气息。
李世民简介
李世民简介李世民简介唐太宗李世民,是唐朝第二位皇帝,他名字的意思是“济世安民”。
汉族,陇西成纪人,祖籍赵郡隆庆(今邢台市隆尧县),政治家、军事家、书法家、诗人。
即位为帝后,积极听取群臣的意见、努力学习文治天下,有个成语叫“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就是说他的,他成功转型为中国史上最出名的政治家与明君之一。
李世民开创了历史上的“贞观之治”,经过主动消灭各地割据势力,虚心纳谏、在国内厉行节约、使百姓休养生息,终于使得社会出现了国泰民安的局面。
为后来全盛的开元盛世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将中国传统农业社会推向鼎盛时期。
李世民代表作品:《赠萧瑀》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李世民。
其全文古诗如下: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
勇夫安知义,智者必怀仁。
【翻译】在猛烈狂疾的大风中才能看得出是不是强健挺拔的草,在激烈动荡的年代里才能识别出是不是忠贞不二的臣。
一勇之夫怎么懂得为公为国为民为社稷的正义的道理,而智勇兼具的人内心里必然怀有忠君为民的'仁爱之情。
《过旧宅》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李世民。
其古诗词全文如下:新丰停翠辇,谯邑驻鸣笳。
园荒一径新,苔古半阶斜。
前池消旧水,昔树发今花。
一朝辞此地,四海遂为家。
《还陕述怀》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李世民。
其古诗词全文如下:慨然抚长剑,济世岂邀名。
星旗纷电举,日羽肃天行。
遍野屯万骑,临原驻五营。
登山麾武节,背水纵神兵。
在昔戎戈动,今来宇宙平。
【翻译】《经破薛举战地》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李世民。
其古诗词全文如下:昔年怀壮气,提戈初仗节。
心随朗日高,志与秋霜洁。
移锋惊电起,转战长河决。
营碎落星沉,阵卷横云裂。
一挥氛沴静,再举鲸鲵灭。
于兹俯旧原,属目驻华轩。
沉沙无故迹,减灶有残痕。
浪霞穿水净,峰雾抱莲昏。
世途亟流易,人事殊今昔。
长想眺前踪,抚躬聊自适。
《饮马长城窟行》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李世民。
其古诗词全文如下:塞外悲风切,交河冰已结。
瀚海百重波,阴山千里雪。
迥戍危烽火,层峦引高节。
悠悠卷旆旌,饮马出长城。
寒沙连骑迹,朔吹断边声。
唐太宗李世民的故事与简介
唐太宗李世民的故事与简介唐太宗李世民是唐高祖李渊和窦皇后的次子,唐朝第二位皇帝,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军事家、诗人。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唐太宗李世民的故事与简介,供大家阅读!唐太宗李世民的故事:改名世民据两唐书的太宗本纪,李世民曾经于四岁时与父亲李渊郊游时,见一识相术之士,其相士先赞李渊为贵人,又赞世民,说其“凡二十岁,必能济世安民”。
李渊后遍寻相士不获,并将其改名为李世民(亦即李世民本名可能并非李世民)。
唐太宗李世民的故事:箭术无双史书记载,李世民年轻时力大无比,随身兵器中,最有名的是一张两米长的巨阙天弓。
李世民有次与敌对战前,仅率领一名骑兵一起充当侦查工作。
途经一处草原高地,因为太累与士兵一起睡着,被敌人发现,本来意欲围杀李世民。
此时突然有一条蛇追老鼠,奔到骑兵脸上,惊醒骑兵,才发现身边都是敌人,于是李世民与骑兵上马逃亡,李世民本人左右开弓,百发百中,终于逃出追击。
虎牢关之战时,李世民对尉迟恭说:“我拿着弓箭,你手持马槊相随,即使有百万大军又奈我如何!”足见他对自己箭术的自信。
李世民继位前曾任天策,设天策府。
李世民继位后在苑囿内狩猎,有一群野猪奔了出来。
李世民四箭射杀了四只,但还是有一头雄壮的公野猪冲到近前。
吏部尚书唐俭慌忙下马,与之搏斗。
李世民拔剑砍死野猪,笑着对唐俭说,“天策长史,不见击贼耶?何惧之甚!”原来唐俭曾任天策府长史。
唐俭当即回答道:“汉祖以马上得之,不以马上理之。
陛下以神武定四方,岂复逞雄心于一兽!”李世民觉得唐俭说得有理,于是停止了狩猎。
唐太宗李世民的故事:小鸟依人成语小鸟依人出自唐太宗之口:褚遂良是唐朝著名书法家,他的书法博采众长,变化多姿,自成一家。
因为精通书法,被魏徵推荐给唐太宗,并受到太宗的赏识。
唐太宗任命褚遂良担任起居郎一职,专门记载皇帝的言行起居。
有一次,唐太宗问褚遂良:“你每天记载我的言行起居,我可以看看吗?” 褚遂良回答说:“如今设立起居郎的职务,如同古代的史官,善行恶行都要记录在案,以督促皇帝不犯错。
唐太宗文言文翻译贞观
贞观二年,太宗谓侍臣曰:“为君之道,在于广开言路,虚怀纳谏。
朕每思及此,未尝不忧心忡忡。
朕欲以诚信为本,求贤若渴,使天下英才尽为我所用,共谋国是。
”太宗又曰:“朕闻古之圣王,皆以贤者为辅,以仁义为治。
朕今欲效仿古圣,选拔贤能,以辅佐朕治理国家。
然贤才难得,朕当如何去寻?”侍臣对曰:“陛下若欲得贤才,必先以诚信为本,宽以待人。
如此,天下贤才必将纷纷归附。
陛下又当虚怀若谷,不耻下问,善于听取群臣之议,如此,贤才必能各展其才。
”贞观八年,太宗谓侍臣曰:“朕每闲居静坐,则自内省,恒恐上不称天心,下为百姓所怨。
但思正人匡谏,欲令耳目外通,下无怨滞。
又比见人来奏事者,多有怖,言语致失次第。
寻常奏事,情犹如此,况欲谏诤,必当畏犯逆鳞。
所以每有谏者,纵不合朕心,朕亦不以为忤。
若即嗔责,深恐人怀战惧,岂肯更言!”太宗又曰:“朕闻古之帝王,皆居安思危,防患于未然。
朕今欲效仿古圣,居安思危,使国家长治久安。
朕当以民为本,轻薄赋,省刑薄赋,使百姓安居乐业。
朕又当亲近贤臣,远离佞人,使国家政治清明。
”贞观十五年,太宗谓侍臣曰:“守天下难易?侍中魏征对曰:甚难。
”太宗曰:“朕选拔任用贤才,接受建议,有何难?”魏征曰:“陛下若以天下为己任,居安思危,使国家政治清明,百姓安居乐业,则守天下不难。
若不思进取,贪图享乐,必将导致国家灭亡。
”太宗又曰:“朕闻古之圣王,皆以民为本,轻薄赋,省刑薄赋,使百姓安居乐业。
朕今欲效仿古圣,轻薄赋,省刑薄赋,使百姓安居乐业。
朕又当亲近贤臣,远离佞人,使国家政治清明。
”贞观年间,唐太宗李世民广开言路,虚怀纳谏,选拔贤能,推行改革,使国家政治清明,百姓安居乐业。
这正是他成为一代英主的原因所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听课笔记和启示缘起和破题泱泱大国、悠悠文明,当我们打开一部五千年的中国历史,看到的却不是花团锦簇,听到的也不是琴瑟相鸣。
我们在寻找着欢乐、寻找着光明、寻找着和谐、寻找着宁静,然而我们所看到的、听到的、找到的,更多的却是刀光剑影、悲声凄切,更多的却是黑暗、争斗、喧闹,给我们更多的沉重、甚至更多的痛苦。
俗话说:“读三国掉泪—替古人担忧”,我们感到的沉重和痛苦,也是为古人担忧吗?明显不是!今天复读历史,我们是进入、是体验、是感悟!唐太宗在缅怀魏征时说:“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我们走近贞观之治,就是在找一面镜子,不能指望唐太宗对我们的企业管理出谋划策、指点江山,更不能期待在唐太宗的故事里找到我们企业的出路或者盈利模式,但很有可能有某一件事、某一句话、某一个人物甚至某一个瞬间,会对我们作出提示、给予警示,会给我们一种感悟、一种启发,甚至是一种感动。
唐太宗在中国的历代帝王中堪称千古一帝,贞观之治也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繁荣昌盛年代,其中必有可以学习和借鉴的地方,这就是我们走进贞观之年的全部理由。
启示和感悟孟教授所讲的“唐太宗和贞观之治”,在很多方面给了我们许多启示和感悟:例如以民为本、从我做起的思想,广开言路、虚怀纳谏的胸襟;重用人才、唯才是任的准则;铁面无私、依法办事的气度等等,构成了贞观之治的基本特色。
中国历史上出了八百五十三个帝王,只有李世民一人拥有如此杰出智慧和胸襟。
一,不拘小节、临机果断:史书记载:“太宗幼聪睿,玄鉴深远,临机果断,不拘小节,时人不能测也。
”用现代的语言说,就是聪明绝顶,有远见,果断,打破常规,深不可测。
这些品质或性格,可以说是一个领导者必须具备的。
规矩,是法度和准则。
循规蹈矩是君子所为,不守规矩就是无赖和小人,但是打破规矩并建立新的规矩的人却是创造历史的英雄。
有创造性的人,往往是不能中规中矩的人,往往是不拘小节的人,往往是不在乎一般制度的人。
按所有的制度办事的人,可能就是什么事也没有做成的人。
企业家的创业,有几个可以循规蹈矩?改革开放初期,江苏张家港有句名言,印象及其深刻:遇到红灯绕道走。
准确的含义是:只要没有明令禁止的事,都可以去做;即使是明令禁止的事,也可以换个方法去做!所以成为了全国乡镇企业改革发展的排头兵。
不打破旧规矩,怎能建立新秩序?怎能有企业或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处在发展中的企业,每每都会面临挑战和抉择,实际上就是在挑战规矩,挑战自己。
孟教授评介唐太宗说:“一个人与一个时代不期而遇,一个时代因一个人而登上历史的巅峰,一个人因一个时代而名垂千古”。
没有唐太宗李世民在玄武门之变前夜的临机果断,整个唐朝的历史、甚至中国的历史将会彻底的改写。
李世民面对的是最高权利之争,只有唯一,没有共存,不是你死就是我活。
这种用暴力夺取政权的事件,世界上屡见不鲜,史不绝书。
我们不需要去评论夺权行为本身的正确与否,历史从来就是胜利者谱写的,成则为王败则为寇。
历史的看待李世民走向玄武门,这不仅仅是个人野心的问题,而是牵涉到李世民集团的整体利益问题,问鼎最高权力的理由非常充分。
我们仅就领导者的性格而论,不能临机果断,就有可能丧失一切。
一个人是否可以临机果断,是否具有领导者的魄力,这并不表现在平时,这种性格特征是在关键时刻得以体现的,但确确实实是需要靠平时的长期磨练和积累。
一个人在一生的经历中,会有许多次的机遇,机遇的出现有其偶然性也有其必然性,但无论何种机遇和机会,都是转眼即逝。
一个人是否可以把握机遇,会影响一个人的生活质量甚至生命曲线;一个企业领导者面对这样的机遇,是否可以当机立断、把握机遇,影响到企业的前途命运,影响到企业一个很长的发展时期。
企业的领导者,必需临机果断的性格特征,商场从来就如同战场,虽然不一定你死我活,具有共存的空间,但失去机遇有可能就会失去成长性,就会有可能败于竞争对手,甚至会导致亏损和破产。
因此,优柔寡断绝对不是一个领导者应有的品质。
当然,临机果断绝不是愚昧莽撞,李世民如果没有战功的积累、没有精心打造的“秦王府”团队、没有周详的计划和布置、没有调兵遣将的权力,那么在玄武门只能是以卵击石。
历史再次证明:努力不一定会成功,需要天时地利人和等诸多条件,但放弃却一定会失败!二,以民为本、从我做起:唐太宗的领袖才干,真正的体现是在玄武门之变以后。
治国之道—从我做起,这是唐太宗有别于其它帝王的一个高招。
一般帝王,当获取最高权力以后,所做的第一件事,往往是壮大自己的声威和势力,强制性的建立自己的权威,彻底的消灭自己的对立面。
李世民却反其道而行之,在登位之即,首先对自己和身边的人和事进行整顿和改革。
释放宫女、压缩王族开支、杜绝进贡、减轻税赋、削减封王、精简机构、避免战事、化敌为友……这一切为当时封建统治者所忌讳的事,李世民几乎都做到了。
从个人的因素分析,不排除李世民在玄武门之变后的心灵阴影,需要极力树立高尚的形象来淡化玄武门的血腥,蕴藏着坏事变好事的深刻哲理。
但从本质上说,李世民是顺应了当时的天时地利人和,真正从“以民为本”为出发点,抓住了治理天下的核心问题,这为当时的安定天下起了及其重要的现实作用,也为以后的贞观之治和大唐盛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以民为本,相对于以钱为本、以权贵为本、以君主为本、以神明为本。
民即邦本,民就是国家的根本,发展的根本。
一个企业,实际上就是一个社会的缩影。
治国之道在企业中的运用,就是治厂之道。
唐太宗的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对我们应有许多有益的启示。
以民为本,在企业里的实现,就是以员工为本。
谁都知道人的重要性,知道团队的重要性,知道员工队伍建设的重要性。
但真正能够做到“民以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实践者,实在是难上加难。
以员工的利益为重,然后是企业的利益,再次是老板的利益,别说去实践,就是听来也感觉很别扭。
然而,恰恰是这一条,是企业长治久安,实现持续发展的关键。
我在创业之初,但员工利益考虑甚少,一直处于一种低收入水平,还常常自我安慰,我给了员工愿景。
我确实也留住了一批人才和我一起打拼,直到前年,我才醒悟到,是我亏待了员工,去年我们调整了激励措施,整个团队的面貌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我才真正认识到:员工跟你打天下,一是为了实现自己的价值,二是为了自己的利益,二者缺一不可,绝对不可偏废。
李世民说:“君依于国,国依于民。
……夫欲盛则费广,费广则赋重,赋重则民愁,民愁则国危,国危则君丧矣。
朕常以此思之,故不敢纵欲也。
”老实说,我们都知道员工利益的重要性,在国有经济体制下甚至天天在说工人是企业的主人,但是否做到真正关心和维护员工利益,真正以员工为本?我认为还有许多需要改进和深思的地方。
例如:关心员工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员工的激励机制;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员工的培训提升计划;直至员工的持股计划等等。
企业家的造福社会、造福于民,首先体现在造福员工,这是提升企业凝聚力和竞争力的关键。
当牺牲或影响到企业家个人利益时,特别是在长期利益并没有显示出来,眼下却需要作出实质性的开支时,不能不说是一个两难选择,总是会有些心痛的。
所以,学佛的人很多,成佛的人太少。
想成功的人很多,而真正成功的人很少。
三,善于用人,布德勤政:唐太宗的贞观之治,在中国历史上是个奇迹,这样的丰功伟绩是和李世民的善于用人、布德勤政分不开的。
李世民的伟大之处,不仅在于他拥有和率领了象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侯君集、高士廉这样具有文公武略的将帅之才,更可贵的是李世民手下的辅国将臣,绝大多数是从对手的手上争取过来的人。
例如:魏征、王珪、尉迟敬德、秦叔宝、李靖、薛万彻、韦挺……,有些是东宫旧部,有些是齐王幕僚,有些是高祖爱将,有些是败军降将。
在凌烟阁封将的二十四人中,几乎占了三分之二。
人才问题,历来是治国治企的基本问题。
没有听说过哪个企业人才过剩,在企业的经营和发展中永远都是人才缺乏。
在对待人才的问题上,愚蠢的人是把自己的人变成了对手和敌人,聪明的人却是把敌人和对手的二年变成了自己的人。
曾经听许多企业家朋友苦叹,人才市场上招不到人才。
我的实践也深刻的告诉我:不要指望人才市场上会找到你需要的人才,人才只存在于三个地方:一是你的竞争对手那里,二是你处在的行业的领头企业那里,三是你自己的企业里。
比发现人才更重要的是使用人才。
爱才、惜才、重才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用才。
唐太宗在这方面无疑也为我们提供了许多有有益的启示。
例如左右宰相房玄龄、杜如晦,一个深思熟虑,适合多元性思考;一个英明果断,适合选择性思考;两个合在一起,就有了“房谋杜断”的佳话。
又如魏征,在唐太宗心目中如此重要的重臣,却没有担当过一线的领导,最高的职务就是监察御史。
用现代的语言说,不在直线指挥系统之内,而专门从事检查和监督。
这些都充分体现了李世民对部属的认知和用人之长,分析每个部属的特长并且把他们使用在最合适的位置上,这是用人的至高境界。
有了好皇帝,建立了好制度,更需要一批好官员来实行和推进。
正因为有了李世民的善于用人和大度包容,才有了贞观时期一大批誓死护法、布德勤政的好官员。
纵观唐史,在贞观年是最少贪官污吏的。
工部尚书李尚亮,“卖马救灾”、“收养孤儿”、“埋葬路骨”、“释放百奴”等,这样一个主管建设的大官,一个俗人眼中的肥差衙门,死的时候连一块“含口玉”都没有。
温彦博、魏征、戴胄、岑文本,这一个个名留青史的国之重臣,居然都在死后连家中的灵堂都无法摆开。
如此感动的事迹和感动的人物数不胜数。
贞观年的政治清明和君臣齐心,在中国的历史上,几乎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是独一无二的。
贞观年的路不拾遗、夜不闭户、安居乐业,也是其它历朝历代所无法比拟的。
掩卷反思,贞观年的政治清明,还是始于李世民的从我做起,同时也归功于贤内助长孙皇后,这位母仪天下的长孙皇后,以读书知礼、朴素勤俭而永留史册,也以治理后宫、胸襟开阔而为人楷模。
君明则臣忠,君清则臣廉。
君事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这些留给我们企业家的遗训,很值得我们去深思和学习。
四,太宗纳谏、君臣同心:唐太宗的纳谏,绝对是李世民的过人之处,是治国艺术中的精华,是贞观之治最亮丽的一道风景线。
孟教授关于纳谏哲学已经讲了很多,在《百家讲坛》中也有更精彩和更具体的描述,这里我只作提纲性的复述,以方便温习。
1,纳谏的难点:人性喜欢赞美,不自觉的会抗拒批评;领导者居高临下,不同意见会影响权力和权威,会影响领导者的自我证明;意见往往同人际关系交织在一起,人们的注意力往往会集中在提意见的动机上而忽略了意见本身。
2,唐太宗纳谏动力:玄武门的阴影;隋朝覆灭的教训;李世民的自信心;有魏征等一批重臣。
3,唐太宗纳谏哲学:导人进谏;制度化进谏;设立专职谏官部门,强化谏官功能;强调各部门的各尽其职。
4,魏征的进谏艺术:深知人间疾苦;奉行以德化民理论和实践;性格刚直且确有经国之才;善于进谏,寓批评于表扬之中,言语把握分寸,胆量和智慧的结合;不做忠臣做良臣,报效太宗知遇之恩;进谏的目的,是把事情做好,而不是为了表示自己有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