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要籍简介(二):诗文别集

合集下载

中国古代文学要籍简介《文赋》

中国古代文学要籍简介《文赋》

中国古代文学要籍简介《文赋》【中国古代文学要籍简介《文赋》】《文赋》《文赋》,以其优美的诗的语言.巧妙的比喻,丰富的想象,具体描绘了艺术创作过程某些带有规律性的文艺现象,这种独特的论述方式及其精辟的美学思想,在许多方面都颇具卓见。

《文赋》的中心是论述了以构思为主的创作过程。

1、构思前的准备:着重强调了玄览、虚静的精神状态和知识学问的丰富积累两方面的内容。

《文赋》开篇就说:“伫中区以玄览,颐情志于典坟。

”“玄览”与虚静意思相同,即是排除纷扰,全神贯注地进入创作状态,而“典故”就是指积累丰富的学养,这样构思活动才能顺利展开。

2、构思活动的情状:《文赋》生动地描绘了构思活动的情状;首先要进行丰富的想象活动,想象活动超越时空,无限丰富和广阔,所谓“精骛八极,心游万仞”。

情与物在想象过程中的结合,是艺术构思的心然结果。

当艺术意象在作家的思维过程中形成以后,就要用语言文字作为物质手段,使它具体地呈现出来。

为了寻找最精彩的、最能充分表现在构思中形成的艺术意象的语言文字,就要“倾群言之沥液,漱六艺之芳润”,上天下地去寻找。

并且,这语言文字还要具有独创性。

3、灵感在构思中的作用:陆机认识到灵感的作用,认为灵感不是人力所能左右,而应顺乎自然。

陆机简介见中国古代文学要籍简介(二)诗文别集《陆士衡集》。

《文赋》把文体分成十类:即诗、赋、碑、诔、铭、箴、颂、论、奏、说,并且认为,不同的文体有不同的风格。

陆机的文体论在曹丕《典论·论文》“四科八体”说的基础上又前进了一步,提出了“十体”说。

其中特别是“诗缘情而绮靡”说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影响。

所谓“诗缘情”就是说诗歌是因情而发的,是为了抒发作者的感情的,这比先秦和汉代的“情志”说又前进了一步,更加强调了情的成分。

这是魏晋时代文学自觉的重要表现。

陆机讲“诗缘情”而不讲“言志”,使诗从“止乎礼义”的束缚中解脱出来。

又讲“赋体物而浏亮”,“体物”就是要描绘事物的形象。

“体物”就是要描绘事物的形象。

古代文学作品读书笔记5篇

古代文学作品读书笔记5篇

古代文学作品读书笔记5篇《蒿庵闲话》有乾隆四十年(1775)刻本;嘉庆重刻本;山东书局光绪十五年(1889)刻本。

下面是的小编为你们整理的文章,希望你们能够喜欢《蒿庵闲话》偏重于经史训诂方面考证的笔记,二册,张尔歧撰。

张尔歧(16121678),字稷若,号蒿庵,山东济阳今店子乡张稷若村人。

自幼聪颖好学,熟读经史,兼及诸子百家。

以诸生入清,不求闻达。

所居败屋不修,集其弟四人讲说三代古文于母前,愉愉如也。

妻朱婉婉执妇道,劝尔岐勿出,以教授乡里以终。

张尔歧是明清之际著名经学家,编纂有《仪礼郑注句读》,又为监本(官定本)《礼记》石经《礼记》勘正脱误共300余处。

晚年精研三礼,在济南讲授《仪礼》时,偶尔为当时著名学者顾炎武听到,顾十分敬佩其见解精辟,翌日绝早即登门拜访,谈论欢洽,遂订交为友。

后来,顾炎武在谈师论道时称赞张尔歧:独精三礼,卓然经师,吾不如张稷若。

《清史稿儒林》中有传《蒿庵闲话》是张尔岐入清废举子业以后二十年间的作品。

书稿成于康熙九年(1670),为笔录读书所得,也有议论考据之作。

卷末蒋因培的《附记》中有云:此书自叙谓无关经学不切世务,故命为闲话,然书中教人以说闲话、看闲书、管闲事为当戒,先生邃于经学,达于世务,凡所礼记皆多精义,固非闲话之比。

其中考辨三礼,解释名物,多有可取。

顾炎武《日知录》卷十四丧礼主人不得升堂条即引述《蒿庵闲话》说法。

诗文部分举韩愈《送文畅序》、《送高闲序》和《送文畅北游》诗为例批评韩愈不类儒者:韩文公《送文畅序》有儒名墨行、墨名儒行之语,盖以学佛者为墨,亦据其普度之说而以此名归之。

今观其学,止是摄炼精神,使之不灭,方将弃伦常割恩爱,以求证悟,而谓之兼爱可乎。

又其《送文畅北游》诗,大以富贵相夸诱,至云酒场舞闺姝,猎骑围边月,与世俗惑溺人何异。

《送高闲序》为蓄有道一段,亦以利害必明无遗锱珠,情炎于中、利欲斗进,为胜于一死生,皆不类儒者。

窃计文畅辈亦只是抽丰诗僧,不然必心轻之矣。

名词解释 别集

名词解释 别集

名词解释别集一“别集”是汇集个人作品的综合集。

别集中有的是诗集,有的是文集,但多数是诗文合集。

别集的编纂始于东汉,《隋书·经籍志》曰:“别集之名,盖汉东京之所创也。

”唐以前的别集,由于年代久远,大部分已散佚,流传下来的极少。

二别集[bié jí]别集,是指个人的著作汇编。

如白居易的《白氏长庆集》和苏轼的《东坡七集》等,都属于别集。

先秦时无别集,但诸子论文结为一集,号称《荀子》、《庄子》、《墨子》之类,与后代文集相似。

到汉代,文学创作发展,西汉刘歆《七略》有“诗赋略”,著有《屈原赋》25篇、《唐勒赋》4篇、《宋玉赋》16篇至《左冯翊路恭赋》8篇,共66家,皆以作家为单位,汇集赋作,实为后代目录家别集类之始。

至东汉末年后别集渐繁,汉魏六朝别集见于《隋书·经籍志》有886部。

以后历代相沿不替,清人文集可考者多达三万余家,文人学者几乎人人有集。

别集的编集是有诸多讲究的。

作者生前所定,基本上属于选集,就是说基本上要删汰一些作品。

而后人所编,则大多属于全集,片语只字也不遗漏,这是因为编者往往是作者的子孙或学生,或者是乡后辈,或者是作者的研究者,爱好者。

有的别集单收诗,称为诗集。

有的单收文,称为文集。

兼收诗文的往往也被称为文集。

别集往往有附件。

首先是他人所撰序跋,有当代人作的,也有后人编集或重刻时加的,有的序文甚多,连篇累牍。

另一种附件是作者的传、墓碑、墓志铭、年谱,都是作者的传记资料。

别集集中保存某一作家的诗、词、曲、散文作品,这是认识和研究这位作家文学成就的主要材料,一部中国文学史,实际是作家作品及文学流派史,作家是因其作品而传的,文学流派也是同样靠同一风格或创作倾向的作品得以成立,所以别集保存作品,这是首要的文献价值。

别集因系统收集了某一作者的著作,为研究该作者的生平和创作等提供了基本材料。

别集对保存历史文献具有重要作用,也是编辑总集的主要依据。

一、按照收录范围可分为汇集一人全部作品的全集(如宋代陆游的《陆放翁全集》)和选录一人部分作品的选集(如唐代皮日休的《皮子文薮》)。

中国古代文学要籍简介

中国古代文学要籍简介

中国古代文学要籍简介中国古代文学要籍简介1、《诗经》《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诗歌,共311篇,其中6篇为笙诗,即只有标题,没有内容。

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

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

《诗经》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其中“风”即土风、风谣。

包括“周南”、“召南”、“秦”、“豳”、“魏”等(今天山西、陕西、河南,河北、山、湖北北部一带)十五个地方的民歌。

“雅”是正声雅乐,即贵族享宴或诸侯朝会时的乐歌。

其中又分“大雅”和“小雅”,有诗105篇,其中大雅31篇,小雅74篇。

“颂”是祭祀乐歌,分为周、鲁、商三颂,其中“周颂”31篇、“鲁颂”4篇、“商颂”5篇,共40篇。

《诗经》表现手法上分为赋、比、兴三种。

其中“赋”就是铺叙直陈的手法,“比”即是打比方,“比喻”;“兴”即是起兴,“先言它物以引起吟咏之词也”。

赋、比、兴与风、雅、颂合称“六义”。

《诗经》全面地展示了我国西周至春秋中叶的社会生活,真实地反映了中国奴隶社会从兴盛到衰败时期的历史面貌。

其中有些诗,如《大雅》中的《生民》、《公刘》、《绵》、《皇矣》、《大明》等,是周部族起源、发展和立国的历史叙事诗;有些诗,如《魏风·硕鼠》、《魏风·伐檀》等,以冷嘲热讽的笔调形象地揭示出奴隶主贪婪成性、不劳而获的寄生本性,唱出了人民反抗的呼声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显示了奴隶制崩溃时期奴隶们的觉醒;有些诗,如《小雅·何草不黄》、《豳风·东山》、《唐风·鸨羽》、《小雅·采薇》等写征夫思家恋土和对战争的哀怨;《王风·君子于役》、《卫风·伯兮》等表现了思妇对征人的怀念。

它们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西周时期不合理的兵役制度和战争徭役给人民带来的无穷痛苦和灾难。

有些诗,如《周南·芣苢》完整地刻画了妇女们采集车前子的劳动过程;《豳风·七月》记叙了奴隶一年四季的劳动生活;《小雅·无羊》反映了奴隶们的牧羊生活还有不少诗表现了青年男女的爱情生活,如《秦风·兼葭》表现了男女之间梦幻般的追求;《郑风·溱洧》、《邶风·静女》表现了男女之间戏谑的欢会;《王风·采葛》表现了男女之间痛苦的相思;《卫风·木瓜》、《召南·摽有梅》表现了男女相恋时的相互馈赠;《庸风·柏舟》、《郑风·将仲子》则反映了家长的干涉和社会舆论给青年男女带来的痛苦;另如《邶风·谷风》、《卫风·氓》还抒写了弃妇的哀怨,愤怒谴责了男子的忘恩负义,反映了当时妇女的悲惨命运。

中国历史要籍介绍及选读--课件

中国历史要籍介绍及选读--课件
二、经部史籍简说
1、周易:最初具体操作性的占筮书→后人解释为哲学义理之书 分为“经”:卦象、卦名、卦辞、爻辞;“传”:对前者的再解
释。 经文部分成书在西周末年,前9世纪前后;传文部分从战国至西
汉逐渐形成。前3世纪中叶到前2世纪初,个别晚至东汉。
2、三礼:仪礼、周礼、礼记
礼:汉民族数千年精神文化与物质文化结晶的精华。宗法社会中 人人必须遵守的道德伦理规范、行为与言准则、习俗制度仪式, 是一套不成文的法律。
经博士之学。董仲舒即为公羊春秋博士。
2.《谷梁传》: 西汉谷梁赤作,宣帝时立为官学,与公羊传并列。
公谷皆属今文经学,以训诂解经,强调发掘孔子《春秋》的“微 言大义”。但有齐学(《公羊传》)鲁学(《谷梁传》)之别。
3.《左传》: 作者之谜:孔子?左丘明?吴起? 大约成书于战国初期至中期人之手。古文经学。 是否专为传《春秋》而作? 《春秋》以鲁为中心,用周历;《左传》以晋为中心,用夏历。 《左传》与《通鉴》间的编年(前468-404),见钱穆《先秦诸子
三、文献源流:
1、史料来源: 先汉部分:诗、书、春秋、左传、战国策等;秦国和秦朝则用的
是秦记;汉代部分用《楚汉春秋》、当时的国家档案和自己游历 采访所得的材料。 2、三家注: 刘宋裴骃《集解》,之前有晋末宋初人徐广的《音义》。 唐司马贞《索隐》 唐张守节《正义》 日本 瀧川资言(泷川龟太郎)《史记会注考证》
中国古代历史要籍介绍与选读
刘屹 首都师大历史学院 2019-2019学年第一学期
导言:古籍目录与分类
一、中国古代典籍的分类:
经、史、子、集四部。
《汉书·艺文志》:六艺、诸子、诗赋、兵书、术数、方技 →《隋书·经

中国古代文学要籍简介10:诗文别集5

中国古代文学要籍简介10:诗文别集5

中国古代文学要籍简介10:诗文别集579、《河东集》宋初散文家柳开著。

柳开(947~1000)。

原名肩愈,字绍先(一作绍元),后改名开,字仲涂,号东郊野夫、补亡先生。

大名(今属河北)人。

曾封河东县伯,世称柳河东。

柳开性格刚勇豪强,早年与梁周翰、高锡、范杲等人以习尚淳古互相标榜,名噪一时。

开宝六年(973)进士。

初为宋州司寇参军。

太平兴国中擢右赞善大夫,知常州、润州,拜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

雍熙二年(985),因与监军争斗,被贬为上蔡县令,后复原职。

又知全州、桂州等地,徙沧州道病死。

《宋史》有传。

柳开是宋代古文运动的先驱。

他提倡复古,反对五代颓靡的文风,他提倡一种“古其理,高其意,随言短长,应变作制,同古人之行事”的古文。

在宋初自觉地以恢复韩、柳古文的传统为己任,最早反对五代体,标举文统和道统,主张文道合一,有鼓吹复古、倡导质朴文风的开创之功。

其作品文字质朴,但枯涩,缺乏感动人的力量,他的复古提倡并没有产生重大影响。

文章也未能密切联系实际,“随言短长”,得心应手,除《上窦僖察判书》写得平易且有文采外,大都不免有“辞涩言苦”之弊因此影响不大。

所著《河东集》,门人张景编。

16卷,其中文15卷,末卷为张景作的柳开行状。

诗仅存五首,另从他书辑得三首。

有《四部丛刊》影旧钞本。

80、《小畜集》宋初王禹偁著。

王禹偁(954~1001),宋代诗人、散文家。

字符之,济州巨野(今山东省巨野县)人。

出身贫寒。

宋太宗太平兴国八年(公元983年)登进士第,授成武县(今属山东)主簿,迁大理评事,次年,改任长洲(今江苏苏州)知县。

端拱元年(公元988年)召试,擢右拾遗并直史馆。

后拜左司谏、知制诰。

淳化二年(公元991年),因抗疏论尼姑道安诬告之罪,触怒太宗,被贬为商州(今陕西商县)团练副使。

淳化四年移官解州(今属山西)。

同年秋召回京城,不久又外放,随即召回。

任礼部员外郎,再知制诰。

太宗至道元年(公元995年),任翰林学士,后以谤讪朝廷的罪名,以工部郎中贬知滁州(今安徽滁县),次年改知扬州。

中国古代文学要籍简介(二):诗文别集

中国古代文学要籍简介(二):诗文别集

中国古代文学要籍简介(二):诗文别集1、《蔡中郎集》东汉蔡邕著。

蔡邕(132~192),字伯喈。

陈留圉(今河南杞县南)人,少博学,性至孝、好辞章、数术、天文,工书画,善鼓琴。

灵帝建宁四年(171),征辟司徒乔玄府,出任河平长,诏拜郎中,校书东观,迁议郎。

熹平四年,与杨赐奏定“六经”文字,自书册镌碑,立于太学门外,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熹平石经”。

后因上书论朝政得失,遭诬陷,罪髡钳流放,次年遇赦还本郡。

怠慢中常侍之弟,被迫亡命江湖十余年。

直到献帝即位时,董卓为司空,召署祭酒,甚为敬重,三日三迁,后拜左中郎将,世称蔡中郎。

董卓被诛,他哀叹惋惜,被王允逮捕,死于狱中。

年61。

蔡邕是东汉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音乐家。

他欲写《汉书》,未竟。

所著诗、赋、碑、诔、铭中以赋成就最高,以《述行赋》为代表,该赋前半吊古,后半伤今,清辞急切,感慨沉痛。

为汉末抒情小赋之滥觞,后继者有崔琰《述初赋》,陆机《行思赋》张载《叙行赋》等。

《文心雕龙》推崇其碑铭云:“蔡邕铭思,独冠古今”。

又说:“其叙事核而要,其缀采也雅而泽,清辞转而不穷,巧义出而卓立。

察其为才,自然而至”。

他还是“隐语”的发明者。

曾夜晚用手摸读王羲之所书《孝女曹娥碑》,题“黄绢幼妇,外孙齑臼”八个大字作为评语,被曹操的主簿杨修破解:这是“绝妙好辞”四字。

因为黄绢是色丝,是“绝”字,幼妇为少女,是“妙”字;外孙是女儿之子,是“好”字;齑臼是受辛之器,是繁体字“辤”字。

中国古代文学要籍简介4

中国古代文学要籍简介4

61、《却扫编》宋代的典章制度和人物轶事笔记,三卷,南宋徐度撰。

徐度,生卒年不详。

陆游《渭南集》跋是书:‚此书是之作,敦立犹少年,故大抵无绍兴以后事,盖其书成于高宗初年也。

‛可知徐度字敦立,高宗时代人,此书作于高宗绍兴初年(1127—1130)。

至于为人,据邵康《却扫编》跋云:‚襟韵萧散,议论英发,有晋宋简远之趣,而考订根据,辨析精敏,不竞不止。

‛《却扫编》多载宋代典制,有较高史料价值,有的学者认为:是书可与王明清《挥麈录》、叶梦得《石林燕语》鼎足而立,‚而文简于王,事核于叶,则似较二家为胜‛如记载集贤院、弘文馆在唐宋时代变迁和政治待遇:‚唐开元中,始聚书集贤院,臵学士、直学士、直院总之。

又臵大学士,以宠宰相,自是不废。

其后又臵弘文馆,亦以宰相为大学士。

本朝避宣祖讳,易为昭文,然必次相迁首相始得之。

其后惟王章惠随、庞庄敏籍、韩献肃降旨初拜直除昭文,故王岐公行献肃制词,有曰‘度越往制,何爱隆名之私’者,盖谓是也。

‛可补唐宋制度史之阙。

再如枢密院长官的充任,可看出宋代重文轻武的政治倾向:‚文臣签书枢密院,始于右元懿,初称枢密直学士签书枢密院事,竟以本院学士而签书院事而已。

至张公齐贤、王公沔皆直以谏议大夫为之,不复带学士,自是不复除。

武臣签书枢密院,始于杨守一。

所选论诗语,如言‘用意太过,反失于凿’,‘作诗之外,他应有知’,及‘作诗大要忌俗’等,均可取‛。

今有:《退斋笔录〃却扫编》丛书集成初编本1912年版;《中国野史集成》,学津讨原本1922版;《却扫编》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商务印书馆1936年版;《却扫编〃彭文宪公笔记》商务印书馆1966年版;《却扫编》上海博古斋1945年本;《退斋笔录却扫编》中华书局1985年版;商务印书馆1983年影印本;《却扫编》大象出版社‚宋代笔记‛第三编,2007年版。

62、《老学庵笔记》记载宋代历史琐闻人物典章制度笔记,十卷,另有《老学庵续笔记》一卷,陆游撰。

陆游简介见中国古代文学要籍简介(二)诗文别集‚渭南文集‛。

文学要籍解题·别集类

文学要籍解题·别集类

文学要籍解题·别集类“别集”与“总集”相对而言,是指汇聚了一个作家的各种作品的著作集。

本来,先秦时的《论语》《孟子》和诸子著作,也是汇录了个人的作品成为一集,从逻辑上讲,别集的起源应该追溯到先秦时代。

但是这些著作有的入“经”,有的入“子”,不好再入“集”。

严格说来,“别集”指收录了某一作家的诗文作品的集子,专门论述政治、哲学等的专集不算在内。

严格意义上的别集,从前认为起源于汉代。

《隋书·经籍志》曾说:“别集之名,盖汉东京之所创也。

”清《四库全书总目》亦谓“集始于东汉”。

清人章学诚在《文史通义·文集》中,指出汉代文章渐富,但《汉书·艺文志》的《诗赋略》,仅记词赋的篇目;《后汉书》也仅记东汉文士所著有诗赋碑箴颂诔若干首,而不云文集若干卷,则当时“文集之实已具,而文集之名犹未立也”。

又说:“自挚虞创为文章流别,学者便之,于是别聚古人之作,标为别集,则文集之名,实昉于晋代。

”这个看法是比较准确的。

1、曹操集、曹子建集曹操的著作本来有不少,清代姚振宗编《三国艺文志》,著录了他的著作十馀种,其中他的诗文集在南朝梁以前有30卷,《逸集》10卷,共达40卷。

沈约《宋书·乐志》还著录了曹操的乐府诗共13个题目、18首诗,但从晋代以下,曹操著作陆续散失。

据《隋书·经籍志》著录,到唐初,梁代所存《逸集》10卷已失,正集30卷散失4卷,剩下26卷。

当时还有一部《魏武帝集新撰》10卷,可能是有人把当时所存的曹操诗文重新合编而成。

到唐代,又有人把隋末唐初时保存的正集26卷重新分为30卷以符合原来的卷数,《旧唐书·艺文志》和《新唐书·经籍志》著录的都是这个新编的《魏武帝集》。

但这些曹操诗文集,大约在北宋末、南宋初年全都佚失了。

明代张溥编《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时,从《宋书·乐志》、《文选》、《乐府诗集》、《初学记》、《太平御览》、《艺文类聚》等书中辑出曹操的诗文,共160篇,同时恢复了《魏武帝集》的书名。

中国古代文学书籍简介5篇

中国古代文学书籍简介5篇

中国古代文学书籍简介5篇《帝京景物略》记载北京,包括西山及畿辅一带的风景名胜、风俗民情、山川风物、河流桥梁旁及诗文轶事京师东西南北各分城内、城外,而西山及畿辅并载焉。

《帝京景物略》可谓集历史地理、文化和文学著作三者于一体。

下面是的小编为你们整理的文章,希望你们能够喜欢《帝京景物略》明代专记北京名胜风土人情笔记,刘侗撰。

刘侗、于奕正同撰。

刘侗(约1593~约1636),明代家。

字同人,号格庵。

湖广省麻城县(今属湖北麻城市)人。

在当员生时,因“文奇”被人奏参,同谭元春、何闳中一起受到降等的处分。

他因此颇有名。

崇祯七年(1634)进士。

后选任吴县知县,赴任途中逝于扬州。

于奕正(1597—1636),原名繼魯,字司直,宛平县(今北京市)人。

明代嘉靖年问宛平人,崇祯中诸生。

喜好山水金石,著有《天下金石志》于奕正曾写过一篇《钓鱼台记》,堪称明代游记中的上乘之作。

《帝京景物略》为刘侗和于奕正合撰。

其中于奕正负责收集材料,刘侗承担撰写。

两人还曾打算合撰《南京景物略》,但两人先后辞世,连《帝京景物略》也未能完成,最后是由周埙完成的。

周损字远害,号迂收,刘侗同乡兼同学,两人曾共砚席十余年。

刘侗赴京入太学,周损相伴而游。

《帝京景物略》中采选诗歌,亦皆出其手。

此书首先应当作历史地理类著作来读。

它详细记载了明代北京城的风景名胜、风俗民情,是不可多得的都市资料;其次应当化类著作来读,它对当时北京的园林文化、民俗、外国宗教在中国京城的传播等,都有较为具体的描述;再次应当作文学著作来读,它是竟陵派幽雅隽洁文风在地理游记著作中的具体运用,因此,可把它作为晚清小品文的典范来阅读、欣赏。

北京名胜景观的记录,是本书的重点。

书中详细介绍了当时北京各地的寺庙祠堂、山川风物、名胜古迹、园林景观,甚至河流桥梁,许多今天脍炙人口的历史古迹和山川名胜,诸如卢沟桥、白塔寺、天主堂、碧云寺、潭柘寺、鹫峰寺、卧佛寺、戒坛、十刹海、海淀、玉泉山、西山等等,我们都能从本书探寻到它们的渊源所自、本来状貌、风格特征和历史变迁。

【读书笔记】古代文学读书笔记5篇

【读书笔记】古代文学读书笔记5篇

文档从互联网中收集,已重新整理排版,word版本支持修改!古代文学读书笔记5篇《五杂俎》明代考据辩证兼琐闻故事综合性笔记,十六卷,谢肇制撰。

谢肇淛(1567——1624)字在杭,号武林、小草斋主人,晚号山水劳人。

明万历二十年(1592)进士,历任湖州、东昌推官,南京刑部主事、兵部郎中、工部屯田司员外郎,曾上疏指责宦官大旱之年仍大肆搜括民财,受到神宗嘉奖。

入仕后,历游川、陕、两湖、两广、江、浙各地所有名山大川,所至皆有吟咏,雄迈苍凉,写实抒情,为当时闽派诗人的代表。

另著有《太姥山志》,并与徐火勃重刻淳熙《三山志》。

《五杂俎》本书是作者的随笔札记,包括读书心得和事理的分析,也记载政局时事和风土人情,涉及社会和人的各个方面。

全书十六卷,分为“天、地、人、物、事”五门。

其中天部二卷,地部二卷,人部四卷,物部四卷,事部四卷。

天部记述天文、气候、节气和四时的人事活动。

地部记述理理、疆界、山川、河流、名胜,包括当时的海外地区,是研究历代地理的重要资料。

人部记述人的形体、心性、境遇,包括技艺、医药、术数、书画、宗教等各种活动。

物部记述动物、植物和各种物品,鸟兽虫鱼花卉草木、饮食服饰、文玩乐器等都有论述。

事部记述贫富、收藏、文字、职官、行政、姓氏、婚嫁等社会活动。

书中提供的大量资料有助于研究明代社会状况,作者过记事,分析是非正误有评述,有论断,对读者很有启发。

如据《西京杂记》中的“正月以上辰,三月以上巳”,驳送周密《癸辛杂识》所提出的“‘上巳’当为‘上己’,因为上旬无巳日”之说。

又谓“蜻蜓点水”非爱水,而是产卵,以备一说。

如记京都乞丐:京师谓乞儿为花子,不知何取义。

严寒之夜,五坊有铺居之,内积草桔及禽兽茸毛,然每夜须纳一钱于守岁者,不则冻死矣。

其饥寒至极者,至窖干粪土而处其中,或吞砒一铢。

然至春月,粪砒毒发必死。

许一年冻死毒死者不下数千,而丐多如故也。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带目录超级版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带目录超级版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目录:一、名词解释1.江西诗派:2.江湖诗派:3.国朝文派4.唐宋派5.阳羡派:6.浙西派:7.桐城派:8.阳湖派:9.宋诗派:10.汉魏六朝诗派11.湘乡派:11.常州词派:13.茶陵诗派:14.公安派:15.竟陵派:16.清雅词派17.苏辛词派18.西昆体19.山谷体20.后山体21.中国古代文学史二22.简斋体23.稼轩体:24.易安体25.诚斋体26.铁崖体27.台阁体28.同光体29.新文体30.东坡体31.王荆公体32. “朱希真体”33.神韵说:34.格调说:35.肌理说:36.性灵说:37.活法说:38.童心说:39.二窗:40.富贵词人:41.南渡词人:42.南洪北孔:43.清初三大家:44.前后七子:45.宋末元初四大家:46.辛派词人:47.永嘉四灵:48.遗民诗人49.遗民作家50.元曲四大家:51.一祖三宗52.元诗四家53.南施北宋54.姚门四杰:55.话本小说56.拟话本:57.科学小说:58.明代传奇:59.南戏:60.谴责小说:61.散曲62.弹词63.小品64.狭邪小说:65.新小说66.元杂剧67.章回小说68.诸宫调69.子弟书70.才子佳人小说:71.神魔小说:72.域外游记:73.逻辑文:74.侠义公案小说75.说铁骑儿:76.二拍:77.借才异代78.临川四梦(玉茗堂四梦)79.六一风神80.南社81.诗文革新运动:82.诗界革命:83.三言:84.四大奇书:85.三体诗:86.四大传奇:87.小说界革命:88.义法:二、简答题1、北宋初期的复古思潮在文坛并未成为主流2、宋初“三体诗”(白体、西昆体、晚唐体)3、王禹偁在文论上的贡献?4、杨亿的《南朝》诗的借古讽今之意5、西昆体的创作特色与《西昆酬唱集》6、欧阳修在北宋诗文革新运动中领袖地位的表现?7、欧阳修诗的散文倾向,及其《和王介甫明妃曲二首》其一的风格特色8、欧阳修散文的艺术风格与六一风神9、欧阳修《戏答元珍》的特点?10、梅尧臣诗歌艺术特点,其《陶者》诗的思想内容与艺术风格11、苏舜钦诗歌风格特点,其《奉酬公素学士见招之作》诗的艺术特色12、王安石的文论主张13、王安石散文特点?14、王安石诗歌“王荆公体”的特点15、王安石《登飞来峰》《泊船瓜洲》的风格特征16、《桂枝香金陵怀古》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17、曾巩文章的艺术风格18、苏洵、苏辙文章风格特点19、苏轼的人格特点20苏轼议论文的写作特点?21、苏轼记叙文的写作特点23、苏轼诗歌在宋诗发展中的地位24、苏轼词在宋词发展变革中的重要地位和贡献】25、苏轼的以诗为词26、苏轼词对后世词创作的影响27山谷诗的题材内容分类28“山谷体”的艺术特点,及以杜甫诗歌为宗29、 (登快阁)一诗典故运用的特点30、山谷词的两种不同风貌31、陈师道后山体的特征32、陈师道诗歌的艺术风格33、陈与义诗歌艺术特色34、简斋体的艺术独创性和贡献35、江西诗派的性质特色36、吕本中诗歌创作中的“活法”说对宋诗发展的作用37、韩驹诗的特点:38、曾畿诗的特点39晏殊词的艺术特色40、欧阳修词艺术风格的多样化41、柳永对慢词发展的开创及贡献42、柳永词的俚俗特点43、秦观婉约词的艺术特点:44、秦观词的情致:45、晏畿道词的艺术风格46、贺铸《六州歌头》(少年侠气)的风格特征?47、周邦彦《苏幕遮。

中国古代文学要籍简介1

中国古代文学要籍简介1

中国古代文学要籍简介11、《西京杂记》历史琐闻轶事类笔记,称汉代刘歆撰,实为晋代葛洪托名之作。

葛洪(284—364),字稚川,号抱朴子,东晋丹阳句容人,道教理论家,其著作还有《抱朴子》、《神仙传》等西汉的杂史。

《西京杂记》是一部记载西汉历史佚事类笔记。

历代指为伪书,但从语气及内容看,当是杂抄西汉故实和轶闻逸事的荟集之书其所写人物上至帝王将相,下至士农工商,涉及了社会的各个阶层。

内容则包括典制礼仪、天文地理、宫室苑囿、草木虫鱼、奇珍异宝、风俗民情,还包括了诗词曲赋、文论书函和秘闻逸事,采摭丰富,多怪诞不经,不足征信。

其中有关南越赵佗献宝于汉朝、刘邦筑新丰以迎太公、汉俗五月五日生子不举、邓通得蜀山以铸铜钱、茂陵富人袁广汉庄园之奇、司马迁有怨言下狱死、刘子骏作《汉书》诸事,则有独特的史料价值和文学价值。

另外像人们喜闻乐道的?昭君出塞?、?卓文君私奔司马相如?、匡衡?凿壁借光?等亦皆首出此书,被后人引为典实、成语,对诗词、戏曲、小说的创作都产生过一定的影响。

《西京杂记》版本有一卷本、二卷本和六卷本三个系统:首载于《隋书〃经籍志》史部旧事类,为两卷本;《旧唐书〃经籍志》作一卷;宋人陈振孙《直斋书录题解》始著录有六卷本。

属一卷本的,有《历代小说》本;属于二卷本的,有《抱经堂丛书》、《正觉楼丛刻》、《龙溪精舍丛书》、《闽中丛书》等;属于六卷本的,有孔天胤本、《秦汉图记》、《汉魏丛书》、《稗海》、《津逮秘书》、《学津探源》、《四库全书》、《古今逸史》、《笔记小说大观》等本。

后人重新点校本,多以六卷本为基础。

历代重要版本有:1.明万历陕西布政司刊本,六卷;2.明嘉靖沈与文野竹斋刊本。

六卷;3.明嘉靖三十一年关中官署刊本,六卷,前有嘉靖三十一年孔天胤序,又称?孔天胤本?;4.汲古阁抄本。

六卷;5.明黑格抄本。

二卷;6.《稗海》本,六卷;7.《四库全书》本,六卷;8.《四部丛刊》本,六卷;9.《津逮秘书》本,有毛晋序;10.《抱经堂丛书》本,二卷。

几种特殊文献简介第节总集别集

几种特殊文献简介第节总集别集
1983年中华书局排 印本。
3.《全唐诗》
清彭定求等奉康熙敕编。 康熙四十四年至四十五 年(1705—1706)编成
有1960年中华书局校点 排印本,1979年重印。 1986年上海古籍出版社 影印本。
4.《全唐文》
清董诰、阮元等奉敕 编,嘉庆十九年 (1814)刊本。
共收唐、五代文18488 篇
1983年中华书局影印 本。
5.《全宋词》
唐圭璋编,1940年商务印 书馆出版。后经王仲订补, 中华书局1965年出版, 1979年重印。
《全宋文》 《全宋诗》 《全元文》 《全元戏曲》 《全明诗》 《全明文》
《清文海》 《全元诗》
《章氏丛书》,《章太炎全集》, 《饮冰室合集》、《王观堂先生全 集》、《陈寅恪集》、《鲁迅全集》
中華書局1966年影印本
4.《乐府诗集》
宋郭茂倩编,一百 卷。
此集收录汉魏至隋 唐乐府诗 ,兼及先 秦至唐末歌谣。
5.《元曲选》 明臧懋循编,共收元杂剧100种。
6.《六十种曲》
明毛晋辑。此集除 《西厢记》为元杂剧 外,均为明代传奇。
7.《古文辞类纂》
清姚鼐编,七十五卷。 收录战国至清初文章 700篇,分为十三类。
(二)全集举要
1.《全上古三代 秦汉三国六朝文》
清严可均辑。746 卷。收录上古至隋 单篇文章,作者共 3497人
1958年中华书局影 印本,1965年重印 本附《索引》。
2.《先秦汉魏 晋南北朝诗》
逯钦立辑。一百三 十五卷。收入上古 至隋代的诗歌谣谚, 是迄今最完备的唐 以前诗歌总集。
第二节 总集、别集
一、总集与别集
收录多人作品的称“总集”,收录 个人作品的称“别集选》
梁昭明太子萧统编,又称 《昭明文选》。六十卷。

略论明清时期诗文别集

略论明清时期诗文别集
家和诗 文别集 。今 天 , 经过 几 百年 自然 、 会 淘汰后 劫 后遗存 的诗 文 别集 , 我们 深 入 研 究 明清社 社 为 会 和 明清士人 留下 了最 重要 的第 一手文献 。在 汗牛充 栋 的 明清 诗文别 集 中 , 择其 要者 , 收和反 映 吸
今 人整理 研 究 的成 果 , 写提 要 , 以较全 面地 呈现 明清 重要诗 文别集 的面貌 、 示其 特色 , 编 可 揭 为读 者
明诗 》 已“ 累起 大 量 明集 资 料 , 讨 所 及 , 至 日 , 积 搜 远
荣 的表 征 。 中国传统 文 化 由唐 宋 而 明清 , “ 字 呈 U”
型发展 , 间元代 是一个 低谷 , 其 造成 这一 态势 的一个
重 要原 因就 是元统 治者 背离 了 中国文化 发展 的主 流
趋 向 , 武轻 文 , 行 民族歧 视 政 策 , 朝 也 因 此 而 重 实 元 成 为一 个短命 的王 朝 。 明朝 兴起 , 朱元 璋 虽 为 一介
本 、 国, 美 目前 该所 内所 存 明集 胶 卷 及 复 印件 , 已有 25 0种 左右 ” 再加 上 复 旦 大学 图 书馆 所 藏 明集 及 0 , 丛 书 , 该 校 现 藏 可 资 利 用 的 明 人 文集 , 有 30 0 “ 约 0 种左 右 。 这 大概就 是今 人对存 世 明人别 集数 量 的 ”2 估算 。而清代 别集 存 世 的 数量 更 是 惊 人 , 愈春 先 柯
收 稿 日期 :0 1l O 2 1一O2
的深入研 究提 供便 利 。 关键 词 : 明清 ; 诗文 集 ; 集 别
中图分类 号 :2 2 7 文献标 志码 : I2 . A
文 章编 号 : 6 43 7 ( 0 2 0 — 0 60 1 7— 5 1 2 1 ) 10 5 —4 藏 及 民间收 藏 尚未 认 真 考 索 , 数 量 也 不 容 小 觑 。 其 总之 , 明清存 世 的诗文别 集究竟 有多 少 , 可能还 需要 经 过更 广泛 、 深入 的查考 才能 有更 准确 的了解 。 明清诗 文 别 集 的大 量 刊行 , 明清 文化 高 度繁 是

中国古代文学要籍简介2

中国古代文学要籍简介2

21、《南唐近事江南余载》宋代历史轶事笔记,专记南唐轶事。

北宋郑文宝撰。

郑文宝(953~1013)字仲贤,一字伯玉,汀洲宁化(今属福建)人,父郑彦华,为南唐右千牛卫大将军。

文宝以荫授予奉礼郎,迁校书郎。

入宋,补广文馆生,登太宗太平兴国八年(983)进士。

累迁陕西转运副使,官终陕西转运使、兵部员外郎。

文宝好谈方略,以功名为己任。

久在西边,参预兵计,心有余而识不足,又不护细行,所延荐属吏至多,而未尝择也。

其子在家乡扰民亦疏于管教。

能为诗,善篆书,工鼓琴。

有集二十卷,又撰《谈苑》二十卷、《江表志》三卷。

善篆书,工琴,以诗名世,风格清丽柔婉,所作多警句,为欧阳修、司马光所称赏。

著有《江表志》、《南唐近事》等。

《南唐近事》有一卷、二卷、三卷本,内容基本相同。

书成于太宗太平兴国二年(997)。

作者痛惜南唐覆亡,史事湮没,故为此作。

其自序称:‚南唐烈祖、元宗、后主三世,共四十年,起天福丁酉(937)之春,终开宝乙亥(975)之冬。

君臣用舍,朝廷典章,兵火之余,史籍荡尽,惜乎前事十不存一。

‛本书虽多传闻,但有一定史料价值,《四库全书提要》评为‚虽浮词不免,而实录终存,故马令、陆游《南唐书》采用此书几十之五六,则宋人固不废其说‛。

则是研究南唐政治、文化的重要资料。

《南唐近事》有明万历本、崇祯本、《四库全书》、《续百川学海》、宛委山堂《说郛》本、《宝颜堂秘笈》、《唐宋丛书》等本存世。

今有:《南唐近事》中华书局1991年版;《南唐近事》张剑光点校,郑州大象出版社‚全宋笔记‛2003年版。

该书是以《四库全书》二卷本为底本,参校明万历本、崇祯本、《宝颜堂秘笈》本、《唐宋丛书》本等,并据陈尚君辑录成果续辑得佚文一卷。

22、《唐语林》历史轶事故实笔记,专记唐代历史轶事、风俗民情、名物。

宋代王谠撰,字正甫。

生卒年不详。

长安(今陕西西安)人。

宰相吕大防之婿。

曾为京东排岸司。

元祐四年(1089)任国子监丞。

后改少府监丞。

《唐语林》共8卷,末有辑佚一卷。

历代诗文要籍详解

历代诗文要籍详解

历代诗文要籍详解
历代诗文要籍详解啊,就是对从古至今那些重要的诗文典籍进行详细的介绍和分析。

这可不仅仅是读一读诗文那么简单哦,还得搞清楚这些诗文的创作背景、作者的心思、表达的情感,甚至还包括对当时社会文化的反映。

比如说李白的诗,那豪迈奔放的风格背后,可是有着他独特的人生经历和大唐盛世的影子呢。

历代诗文要籍详解的重要性
这可太重要啦!通过对历代诗文要籍的详解,咱们能穿越时空,了解古代人的想法和生活。

而且还能提高咱们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水平,写文章、说话都能更有文采。

再说了,这也是传承和弘扬咱们中华文化的重要方式呀,让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不被遗忘。

如何进行历代诗文要籍详解
首先呢,得把诗文读熟,反复琢磨字句的意思。

然后去查查作者的生平,了解他当时的处境和心情。

还可以找一些相关的研究资料,看看专家们是怎么分析的。

当然啦,和同学们一起讨论也是个很棒的办法,大家的想法碰撞在一起,说不定能有新的发现呢。

自己再总结总结,写下自己的理解和感受,这样才能真正把诗文吃透。

学习历代诗文要籍详解的乐趣
嘿嘿,这可多啦!当你读懂一首诗,感受到作者的喜怒哀乐,就好像和古人交了朋友一样。

而且还能在诗词的世界里畅游,领略各种美景和风情。

有时候自己模仿着写一写,还能获得满满的成就感呢。

怎么样,是不是觉得很有趣呀?。

苏辙所著作的诗文别集

苏辙所著作的诗文别集

苏辙所著作的诗文别集
苏辙(714~770),字子瞻,号梓竹,又号文竹,汉族,河南登封人,唐代伟大的文豪,诗词大家。

他在太宗熙宁五年(755)自汴梁移官南阳,至谒帝崇德元年(761)去世,此期间七十余年,埋头於典籍之作事而不愿面世展名,历史称之为“安禄山四游”。

苏辙作品深受文艺爱好者喜爱,笔耕不辍,一生七著,其中《诗文别集》是其中最著
名的作品。

《诗文别集》,以《张邈集》为原型,由诗词文录组成。

照意境把握宇宙,把握人生。

苏辙以大胆的艺术语言,表达了自己的太空极其宽广的思想,并以此展示了中国古代社会
的家国关系,把握时代的精神风貌。

苏辙在《诗文别集》中表现出不同的思想,他对汉朝时期的权势结构,爱国主义和保
护环境的态度均有着巨大的贡献。

其中有很多诗词刚刚描绘了新的真实面容,体现了其无
私的爱国思想,正义正大的政治观点,及对仁爱与节制的崇尚。

苏辙的诗文别集是一部取之于传统,又有创新的著作。

它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学的精华,折射出唐儒情怀中文化与价值观念。

从中,人们不仅能够了解苏辙的思想,还可以获得诸
多古代文学之精华,使这部书成为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历代诗别裁集

历代诗别裁集

历代诗别裁集
【原创实用版】
目录
1.历代诗别裁集的概述
2.历代诗别裁集的内容
3.历代诗别裁集的价值
4.历代诗别裁集的影响
正文
历代诗别裁集是一部汇集了我国古代各朝各代诗歌精品的文学作品集。

这部书旨在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的诗歌文化,为后人提供了一个全面了解古代诗歌发展的平台。

历代诗别裁集的内容丰富多样,既有先秦诸子百家的哲理诗,又有唐宋时期的田园诗、山水诗等。

其中,既有歌颂皇权、赞美盛世的庙堂之诗,也有批判时弊、抒发忧国忧民之情的民间诗篇。

这部作品集几乎涵盖了古代诗歌的所有类型和主题,为读者展现了古代诗歌的博大精深。

历代诗别裁集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它所收集的诗歌作品,还在于它对后世的影响。

许多文学家、诗人和评论家都曾借鉴这部作品集,从中汲取灵感,丰富自己的创作。

同时,历代诗别裁集也是研究古代文学、历史和社会风俗的重要资料,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此外,历代诗别裁集在传播和推广古代诗歌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它使得更多的人能够接触到古代优秀的诗歌作品,感受到中华文化的魅力,进一步推动了古代诗歌的传承和发展。

总之,历代诗别裁集是一部具有重要历史地位和文化价值的文学作品集。

第1页共1页。

历代诗别裁集

历代诗别裁集

历代诗别裁集摘要:一、历代诗别裁集简介二、诗别裁集的价值与特点1.诗歌选集的代表性2.诗歌创作的多样性3.文学传统的继承与发展三、诗别裁集的作者与作品1.古代诗人的创作成果2.近现代诗人的探索与创新四、诗别裁集的当代启示1.对文学教育的意义2.对诗歌创作的启示3.对文化传承的贡献正文:历代诗别裁集是我国古代诗歌的瑰宝,是一部具有极高文学价值和历史意义的诗歌选集。

它汇聚了自先秦至近现代众多优秀诗人的作品,展现了我国诗歌的丰富内涵和独特魅力。

诗别裁集的价值与特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历代诗别裁集具有很强的代表性。

它收录了古代众多著名诗人的佳作,代表了各个时期诗歌的风格和特点。

通过阅读这部诗集,我们可以对我国古代诗歌的演变历程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其次,诗别裁集的作品具有多样性。

在这里,既有豪放派的奔放不羁,又有婉约派的柔美细腻;既有山水田园的清新秀丽,又有咏史抒怀的深沉内敛。

这种多样性使得诗别裁集成为一部雅俗共赏、老少皆宜的文学作品。

再次,历代诗别裁集传承了我国的文学传统。

它不仅体现了古代诗人的文学才华,也展示了他们对文化传承的重视。

在诗别裁集中,我们可以看到诗人对前人成果的借鉴与发展,这是他们对文学传统的尊重和发扬。

诗别裁集的作者涵盖了古代至近现代的众多著名诗人,他们的作品在诗集中相互辉映,共同构成了这部辉煌的诗篇。

从古至今,诗别裁集见证了我国诗歌的繁荣与传承。

在当代,诗别裁集依然具有很高的启示意义。

首先,它对文学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学习诗别裁集,我们可以了解古代诗歌的基本特点、创作技巧和审美价值,为今天的文学创作和鉴赏提供丰富的素材。

其次,诗别裁集对诗歌创作具有启示作用。

当代诗人可以从这部诗集中汲取灵感,借鉴古人的创作经验,发挥自己的才华,为现代诗歌的发展贡献力量。

最后,诗别裁集对文化传承具有贡献。

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传承传统文化尤为重要。

诗别裁集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了解、研究和传承古代诗歌的窗口,使得优秀的传统文化得以流传和发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文学要籍简介(二):诗文别集1、《蔡中郎集》东汉蔡邕著。

蔡邕(132~192),字伯喈。

陈留圉(今河南杞县南)人,少博学,性至孝、好辞章、数术、天文,工书画,善鼓琴。

灵帝建宁四年(171),征辟司徒乔玄府,出任河平长,诏拜郎中,校书东观,迁议郎。

熹平四年,与杨赐奏定“六经”文字,自书册镌碑,立于太学门外,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熹平石经”。

后因上书论朝政得失,遭诬陷,罪髡钳流放,次年遇赦还本郡。

怠慢中常侍之弟,被迫亡命江湖十余年。

直到献帝即位时,董卓为司空,召署祭酒,甚为敬重,三日三迁,后拜左中郎将,世称蔡中郎。

董卓被诛,他哀叹惋惜,被王允逮捕,死于狱中。

年61。

蔡邕是东汉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音乐家。

他欲写《汉书》,未竟。

所著诗、赋、碑、诔、铭中以赋成就最高,以《述行赋》为代表,该赋前半吊古,后半伤今,清辞急切,感慨沉痛。

为汉末抒情小赋之滥觞,后继者有崔琰《述初赋》,陆机《行思赋》张载《叙行赋》等。

《文心雕龙》推崇其碑铭云:“蔡邕铭思,独冠古今”。

又说:“其叙事核而要,其缀采也雅而泽,清辞转而不穷,巧义出而卓立。

察其为才,自然而至”。

他还是“隐语”的发明者。

曾夜晚用手摸读王羲之所书《孝女曹娥碑》,题“黄绢幼妇,外孙齑臼”八个大字作为评语,被曹操的主簿杨修破解:这是“绝妙好辞”四字。

因为黄绢是色丝,是“绝”字,幼妇为少女,是“妙”字;外孙是女儿之子,是“好”字;齑臼是受辛之器,是繁体字“辤”字。

至于音乐上他制作的“焦尾琴”、“柯亭笛”更为人们所乐道。

《隋书·经籍志》载有《蔡邕集》12卷,所著诗赋、碑、诔、铭等104篇,大部分为碑铭文字。

今多散佚。

明代张溥辑有《蔡中郎集》十卷,收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另有清代海源阁刻本《蔡中郎集》十卷,《蔡中郎集》外集四卷,内有《独断》一卷,系记前代掌故,较为精善。

今有邓安生《蔡邕集编年校注》,河北教育出版社2010年版。

2、《魏武帝集》三国曹操撰。

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字阿瞒,一名吉利,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

中国东汉末年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和诗人,三国时代魏国的奠基人和主要缔造者,后为魏王。

出生于一个具有宦官背景的家庭。

曹操一生征战扫平了北方群雄,统一了中原广大地区,汉献帝时尊为魏王,加九锡,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他为魏武帝。

为全国尽快统一,在北方广泛屯田,兴修水利,对当时的农业生产恢复有一定作用;其次,他用人唯才,打破世族门第观念,抑制豪强,所统治的地区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他还精于兵法,著《孙子略解》、《兵书接要》《孟德新书》等书。

曹操本人热爱文学,“以相王之尊,雅爱辞章”,“登高必赋”。

他是“志深笔长、梗慨多气”的建安诗风首倡者,也是邺下文人集团的扶植者。

建安时期的主要作家,无不同他有密切关系。

曹丕、曹植是他的儿子,“七子”及蔡琰等,也都托庇于他的荫护。

可以说,“邺下文人集团”就是在他提供的物质条件基础上形成的;而他们的创作,也是在他的倡导影响下进行的。

曹操论文,要求“指事而语”,反对“浮华”、“肤浅”,务实、尚朴,反对“无益之文”。

曹操诗歌,今存不足20篇,全部是乐府诗体。

他对乐府诗体制进行创新,借古题以写时事,体现他尚实主张和通达精神。

内容可分为时事、表述理想和游仙三类。

其风格钟嵘认为是“曹公古直,甚有悲凉之句”(《诗品》)朴实无华、不尚藻饰,以以感情深挚、气韵沉雄取胜。

代表作有《观沧海》、《短歌行》、《龟虽寿》、《蒿里行》等。

曹操散文多为表、疏、教、令、书等应用文,以散句为主,不事雕琢,不避俚俗,朴实通脱,很好地体现了作者的文学主张。

曹操散文的最大魅力就是文章显得自信、自负、坦露、率直,充分体现了他那“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的政治品格,如《让县自明本志令》、《求贤令》等。

曹操著作《隋书·经籍志》著录《魏武帝集》26卷,《魏武帝新撰》10卷;宋郑樵《通志·艺文略》著录《魏武帝集》30卷,《逸集10卷;尤袤《遂初堂书目》著录《魏武帝集》,未注明卷数,均已散佚。

明代张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辑有《魏武帝集》1卷。

近人丁福保辑《汉魏六朝名家集》有《魏武帝集》4卷。

黄节撰《魏武帝魏文帝诗注》,收曹操诗24篇,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出版;中华书局据丁福保辑本整理校订《曹操集》收诗1卷,文3卷,并增加《孙子注》,附录了《三国志·武帝纪》和裴注、江耦编《曹操年表》及《曹操著作考》。

增补逸文,诗文部分俱采用《三国志》、《乐府诗集》等加以考订,并注明出处和异文,为当今最详备之辑本,1959年出版。

文革中,安徽亳县译注组有《曹操集译著》,安徽人民出版社1976年版。

3、《魏文帝集》三国曹丕撰曹丕(187~226),字子桓,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魏武帝曹操与武宣卞皇后的长子。

汉中平四年(187年)冬,曹丕生于谯。

少有逸才,广泛阅读古今经传、诸子百家之书。

年仅八岁,即能为文。

建安十六年(211年),为五官中郎将、副丞相。

建安二十二年(217年),曹丕运用各种计谋,在司马懿、吴质等大臣帮助下,在继承权的争夺中战胜了弟弟曹植,被立为王世子。

曹操逝世后,曹丕逼迫汉献帝禅位,代汉称帝,终结了汉朝四百多年统治。

改国号大魏,为魏朝的开国皇帝,也是三国时代中第一个称皇帝的君主。

终年四十岁。

葬于首阳陵。

庙号高祖,谥为文皇帝。

曹丕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

文学方面的成就和影响大于政治,他是建安文学代表作家之一,与其父曹操、其弟曹植并称为“三曹”。

他组织编写的《皇览》,开我国编纂大型类书的先河。

他的《典论·论文》是我国文论史上第一篇较完整又自成体系的文的专论,接触到文学的地位和作用、文学风格与性格关系以及文人之间关系邓一系列重要问题,是《毛诗序》以来最重要的文论作品。

他的散文《与吴质书》、《答繁钦书》、《与钟繇书》等文笔优雅,事贯理畅,既富变化又饶有兴味。

其中又见真性情和悲喜个性,这点颇似乃父。

他的诗歌《燕歌行》是我国早期七言诗走向定型的标志,文学史上价值很高。

其他如《杂诗》二首、《秋胡行》等也都刻画细腻,写得凄婉悲凉,颇有韵致。

《隋书·经籍志》著录《魏文帝集》10卷;明代张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辑有《魏文帝集》2卷;今人黄节《曹子建诗注(外三种)阮步兵咏怀诗注》中有《魏文帝诗注》,中华书局2008年版;魏宏灿《曹丕集校注》安徽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以张氏辑本为底本,以严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丁福保《全汉三国晋南北朝诗》、逯钦立《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艺文类聚》、《太平御览》等参伍勘证,是较好的校注本。

4、《曹子建集》三国曹植著。

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毫县)人,曹操第三子,曹丕同母弟;曾封陈王,死后谥“思”,世称“陈思”或“陈思王”。

白幼聪慧,深得曹操宠爱,曾欲立为太子,后失宠。

曹丕称帝后,备受猜忌与迫害,屡遭贬爵、迁封,后忧郁而死。

曹植是建安时代最杰出、创作成就最为全面的诗人。

钟嵘甚至说“陈思之于文章,犹人伦有周、孔,麟羽有龙凤”。

西晋之刘宋两位最重要的作家陆机和谢灵运,钟嵘皆认为“其源出于陈思”(《诗品》)。

《曹子建集》中的作品,包括诗、文及辞赋等,其中尤以诗歌的成就最为突出。

他改造了乐府诗,使乐府由民间的俗文学变成文人的雅文学。

曹植诗以五言诗居多,是中国诗歌史上五言诗走向成熟的标志。

前期诗作主要抒发个人建功立业的抱负情怀和对动乱社会的感触,以《白马篇》、《送应氏》、《赠徐干》等为代表;后期诗作则更多地反映了壮志不得施展的激愤不平之情及苦闷,以《赠白马王彪》、《野田黄雀行》、《七步诗》、《美女篇》等为代表。

所作善用比兴手法,钟嵘《诗品》将此列为上品,称之为“骨气奇高、词采华茂”。

曹植赋作更可显露他的才华。

前期赋作如《游观赋》、《节游赋》,在表现贵游生活的同时也有一定的人生思考;《宝刀赋》、《槐赋》等咏物小赋托物咏志,相当精致。

后期的《洛神赋》,其情绪之浓烈,气氛之妙曼,形象之优美,辞藻之雅丽,皆为建安辞赋之冠,更是充分表露了他的才华。

曹植著述繁富。

生前曾自编《前录》,收78篇,今仅存《前录自叙》片段。

死后魏明帝曹睿为之辑录作品百余篇。

《隋书·经籍志》著录有集30卷,至晁公武《郡斋读书志》著录仅10卷。

存诗文二百余篇。

今存最早版本为北宋开宝七年(974)刊本,藏北京大学图书馆。

又有南宋孝宗年间江西大字刊本,藏于上海图书馆;南宋宁宗嘉定六年(1213)刊本,涵芬楼有影印本;明刊本有李梦阳序刻本,张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本,皆为十卷,其中诗、赋、乐府六卷,文四卷。

清代丁晏作《曹集诠评》,于十卷之外,另附逸文一卷。

近人黄节有《曹子建诗注》,中华书局2008年版;古直有《曹子建诗笺》人民文学出版社1956年版;余冠英《三曹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56年版,皆为选本,全校注本有赵幼文《曹植集校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年版。

5、《孔融集》三国孔融撰。

孔融(153~208)鲁国(今山东曲阜)人,字文举,家学渊源,是孔子的二十世孙。

孔融于灵帝时“辟司徒杨赐府”,开始步入仕途。

侍御史、司空掾、北军中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