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周期波动新特征分析

合集下载

中国经济周期波动性以及成因分析

中国经济周期波动性以及成因分析
2 1 第 8期 0 0年 总 第 14期 9
黑 龙 江 对 外 经 贸
HL o eg c n mi lt n J F ri n E o o c Rea i s& T a e o rd
No .8,01 2 0
S fa . 9 e lNo 1 4 i
[ 经济 管理 ]
( ) 国经 济周 期 波 动 的 经 验 特 征 分 析 二 我
其他国家一样 , 经济 发展 过程 中 同样 存在 着经 济周 期 在 波 动 , 次 经 济 波 动 的 出现 都 可 能 有 着 不 同 的 原 因 。 每
二 、 国经 济 周 期 波 动 的特 点 以 及成 因 分 析 我 ( ) 究 方 法 和 数 据说 明 一 研
T T
mi{ ( D 。 T D ∑[ T D l G P) n ∑ G P 一 G P) + ( G P+ —T D .
l J l j

( G P 一T D I1 ] T D G P_) } 其 中 , 是趋 势 当 中各 种 变 化 程 度 产 生 的 权 重 , 最
图 1 国 民 生产 总 值 经 济 周 期 波 动 状 况 由图 1 以大致看 出我 国经济发展过程 中有 四个 周 可

个时期 内周而复 始地 由扩张 到紧缩 的不 断循环 运 动 ,
可划分为 四个 阶段 : 繁荣 、 收缩 、 条和扩 张。繁荣 指 国 萧 民经济活动达到 高峰的状态 , 收缩指 国民经济 活动 从高 峰转 向持续下降到最 低点的 阶段 , 条指 国民经济 活动 萧 降到最低点 的状态 , 扩张指 国 民经济 活动从萧 条转 向不 断上升达到高峰 的阶段。经济周期波动 的出现是经 济发 展过程 中的一个正 常现 象 , 是每次 经济周 期 波动 的 出 但 现又基于一定的条 件 , 经 济周期 理 论角度 分析 的经 济 从 学者们通过对历史数 据的总结和分析认为经 济周期 来源

中国经济波动的新特点与宏观经济走势

中国经济波动的新特点与宏观经济走势
实际状况可 以认为 ,0 7年的 中国经济 已经过热 , 20 并运行到 了本轮 周期 的波峰 ;0 8年将掉 头向下 , 入收 缩阶段 , 物价 水 20 进 但
平还会持 续上升 。本轮 收缩阶段 的时间不会很 长 , 可能在 20 有 0 9年进入 本轮周期 的谷底 。同时, 经济收缩 的幅度也将有限 , 有可能保持在 8 %或 8 5 以上 。政 府应 当根据经济增 长的适度 区间对宏观 经济运行 进行适 时、 ,% 适度 的经济政 策调控 。只有 科学地把握经济政 策的走 向和力度 , 才能收到 良好的政策效果 。
维普资讯
中 国 经 济 波 动 的 新 特 点 与 宏 观 经 济 走 势
一 张连城
[ 内容提要 】 17 以来 , 9 8年 中国经济在 长期增长 的路径 、 周期 的波 长和波 幅、 张期 和收缩期 的长度 以及 失业和 通胀 的 扩 表现 形式等方 面都发 生 了明显的变化 , 具有 了一些新 的特 点 。根据 这 些特 点 以及 我 国 当前 对资 源的利用情 况和 经济运行 的
维普资讯
经济与管理研究 (08 20 年第 3 ) I R sac nE oo is n ng m n 期 eerho cnm c adMaae et
∞ 加
0 邶 渤 号 :
年到 19 99年 的 3 8年 间 , 已 也 经历了 5个 经 济 周期 , 期 的 周
[ 关键词 ] 经济周期 中图分类号 : 1 F0 5 宏观 经济走 势 经济政策调控 文章 编号 : 0 7 3 (0 8 0 0 1 0 1 0— 6 6 20 )3— 0 1~ 6 0
文献标识码 : A
在市场 化程度越来越高 的今天 , 国宏 观经 济运行 的状 况对 于家庭部 门、 业部 门、 我 企 政府部 门和外 国部 门的 影响程度越来越大 , 因此 , 人们对宏观经济 运行 前景的关注和担忧从来没有像 目前这 样严重过 。中国宏观经济 目

经济周期的周期性特征分析

经济周期的周期性特征分析

经济周期的周期性特征分析经济周期是指经济活动在一定时期内呈现的周期性波动,这种波动在现代市场经济中是不可避免的。

经济周期的变化不仅影响着我们的生产和生活,也对国家政治、外交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篇文章将分析经济周期的周期性特征。

1. 经济周期的原理经济周期产生的原因是由于经济活动中存在着波动性需求和生产率呈现间歇性的下降,从而使得经济活动整体出现一定的周期性波动。

根据经济周期的特点,我们可以看出它呈现出周期性、非线性和不确定等特征。

其中,周期性特征是经济周期中最为重要和基础的特征,表现为经济活动呈现起伏波动。

2. 经济周期的周期长度经济周期的长度是指经济周期从开始到结束的时间,一般情况下,它是由繁荣期、衰退期、萎缩期和复苏期四个阶段组成。

经济周期的周期长度与行业性质、国家特征、政策变化、科技发展等因素有关。

但是总的来说,周期长度呈现的是长短不一、不稳定的特征。

3. 经济周期的波动幅度经济周期的波动幅度指的是经济周期波动的程度大小,也就是经济周期的震荡幅度。

经济周期的波动幅度与经济发展水平、政策变化存在较强的关联。

一般而言,经济周期波动幅度大,经济的弹性则小,而波动幅度小,经济的弹性则较大。

4. 经济周期的影响因素经济周期的变化是由多种因素综合作用导致的。

从经济周期的分类来看,由于每一种经济周期之间的主要身份和特征不同,产生经济周期变化的因素也必定不同。

所以,通过结合经济周期的类别来观察影响经济周期的因素是十分有必要的。

5. 经济周期的作用经济周期的主要作用有:破坏效应、反映市场风险、物价去除、政策自适应性等。

在具体实践中,经济周期可以为政府制定宏观经济政策提供借鉴,可以指导企业和个人的投资决策,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经济现象和进行财务规划等。

6. 经济周期的应对措施由于经济周期的变化对市场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所以我们需要制定一系列应对策略和措施来进行应对。

其中,政府的宏观经济政策是最为重要的因素,政府可以通过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等方式来调节市场。

经济周期的周期性及特征分析

经济周期的周期性及特征分析

经济周期的周期性及特征分析经济周期是经济发展的基本规律之一,经济周期的周期性表现为经济活动在一定时间内的波动,包括经济景气周期和经济萧条周期两个阶段。

经济周期的特征是经济运行的波动性和不稳定性,以及经济的周期性重复和发展的相对稳定性。

本文将对经济周期的周期性和特征进行分析。

一、经济周期的周期性分析经济周期的周期性是指经济活动波动的时间长短和波动的频率。

经济周期通常是以年或季度为单位进行统计和分析的。

一般来说,经济周期的波动周期为5-10年左右,并呈现出相对稳定的周期性重复。

经济周期的周期性表现为经济活动的波动,包括经济景气周期和经济萧条周期两个阶段。

经济景气周期是指经济活动处于高景气的阶段,通常表现为经济增长速度加快,失业率下降,生产率提高等。

经济萧条周期是指经济活动处于低景气的阶段,通常表现为经济增长速度放缓或负增长,失业率上升,生产率下降等。

经济周期的波动是由外部和内部因素共同作用而产生的。

二、经济周期的特征分析经济周期的特征是指经济波动的性质和影响,包括经济运行的波动性和不稳定性,以及经济的周期性重复和发展的相对稳定性。

1.经济运行的波动性和不稳定性经济周期是经济活动的周期性波动,经济活动的波动性和不稳定性是经济周期的主要特征之一。

波动性和不稳定性表现为经济活动的周期性增长和下降,对经济活动的影响也是正反两面的。

波动性和不稳定性往往引起经济活动的震荡,从而导致经济的不稳定状态,包括通货膨胀、失业率的提高以及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等。

2.周期性重复和发展的相对稳定性经济周期的另一个特征是其周期性重复和发展的相对稳定性。

经济周期表现为周期性的相对稳定和重复,不同经济周期之间存在一定的相似性和规律性。

同时,经济周期的不同阶段反映了经济运行的不同发展状态,表现为不同的经济性质和现象。

周期性的重复和发展对经济活动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包括制定经济政策和预测经济发展趋势等。

三、经济周期的影响经济周期的波动和特征对经济活动的影响比较复杂。

中国经济周期研究

中国经济周期研究

中国经济周期研究近年来,中国经济的增长一直保持着极高的速度,而这种速度增长也伴随着一些问题。

其中,经济周期的波动是最受关注的问题之一。

本文将探讨中国经济周期的研究,并分析其原因和影响。

一、经济周期的定义和特征经济周期是指价格、产出、就业、利率、物价等经济变量在一定时期内的涨跌变化。

在经济周期中,经济活动会经历一段时间的繁荣和增长,然后又会经历一段时间的放缓和衰退。

经济周期的周期性和波动性非常明显,下面是经济周期主要的四个阶段:( 1)繁荣期:该时期是指经济活动得到加速和拓展的时期,包括GDP 的增长、产出的增加、失业率的下降、物价的上涨等。

( 2)收缩期:该时期是指经济活动开始出现放缓和下滑的时期,包括GDP 的下降、产量的减少、失业率的上升、物价的下跌等。

( 3)萧条期:该时期是指经济活动处于萎靡状态的时期,包括GDP 的下降、产量的减少、失业率的上升、物价的下跌等。

(4)复苏期:该时期是指经济活动重新开始增长和拓展的时期,包括GDP 的增长、产量的增加、失业率的下降、物价的上涨等。

二、中国经济周期的研究( 1)历史周期方面的研究中国在1949 年成立新中国后,开始了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这时中国经济周期的研究也逐步开始。

1949 年至近几年间的中国经济周期研究可以分为多个阶段。

20 世纪50 年代,中国的经济周期主要由计划和政策驱动,周期长短不统一。

60 年代到80 年代的调控周期研究,在时间维度上更具规律,主要涉及国库券发行、存款准备金率、货币发行量等政策措施。

90 年代以后,随着中国经济体量的增大和结构的复杂,周期研究开始从单一的商业周期向全局周期研究拓展,人民币政策对经济周期影响逐步明显。

( 2)中国经济周期产生的原因经济周期的产生是多方面的,包括国内经济、国际经济和政策因素。

在国内经济方面,物价、工资和就业水平的变化是引起经济周期的关键原因。

同时,国际货币和贸易政策的变化以及国际金融环境的变化,也会引起中国经济周期的波动。

中国金融周期的波动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中国金融周期的波动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D01:10.13546/ki.tjyjc.2019.23.032-财i纵横中国金融周期的波动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李世权1,陈赤平1,刘尧成2(1.湘潭大学商学院,湖南湘潭411105;2.苏州大学商学院,江苏苏州215006)摘要:文章构建了中国的金融周期指数并对其波动特征进行了分析,发现中国金融周期波动存在着显著 的“双周期”,长度分别为8年和1.5年。

并分析了国内外冲击因素对中国金融周期波动的影响机制,发现代表 国内冲击因素的M2和代表国际冲击因素的人民币REER都是中国金融周期变化的领先指标,而且二者与金融 周期的互谱峰值与金融周期的自谱峰值恰好重合,说明这两种冲击因素能够很好地拟合金融周期的波动。

关键词:金融周期;谱分析;时变参数;实际有效汇率;广义货币供应量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6487(2019)23-0148-04〇引言近些年来,随着中国金融系统总体杠杆率高企,中国 金融系统的周期性波动及其对实体经济可能产生的影响越 来越受到政策层面的关注。

从理论上来看,金融系统有其自 身的周期性波动规律逐步受到国内夕卜学界的认可和重视。

首先,从国际学界的研究来看,近些年来学界关于金 融周期主要进行了两个方面的研究:一是有关金融周期的 概念与测度的研究。

Borio等"队为,在一个有金融约束的 环境中,经济参与者权衡风险和收益过程中所形成的经济 行为自我强化及由此导致的金融繁荣萧条交替出现的现 象即为金融周期;而在关于金融周期的测度方面,主要采 用如下两类指标:第一类是专门考察信贷指标,如Schul- a r k k和Taylor等121的研究;第二类是综合考虑利率、资产波 动性、风险溢价、违约率和坏账等各种指标,应用统计方法 构造金融周期指数,如的研究。

二是有关金融 周期影响实体经济波动方面的研究,这方面的相关研究可 概括为经济波动的金融加速器机制。

其中M e n d o z a和 Terrone#经过对长达50年的信贷周期的数据进行分析,发现新兴市场经济体的宏观经济波动易于受到信贷扩张 的影响;Antonakakis等w考察了 1957—2012年间G7国家 金融周期和经济波动的关联性,发现金融危机与经济衰退 存在着显著的反馈效应。

中国经济周期条件波动性特征的统计分析

中国经济周期条件波动性特征的统计分析
曾五 一 , 张 立
( 门大学 经济学 院 , 厦 福建 厦门 3 10 ) 6 0 5
摘要 : AR H族模 型动态地刻画了中国经济周期的条件波动性特征 的基 础上 , 在 C 分析了有关经 济变量 的 波动机制 、 波动率对 经济 变量条件均值 的影 响程 度与方 向以及经 济变 量在扩 张阶段 和紧缩 阶段波动力 度差
第2 5卷第 3 期
Vl . 5 No 3 0 2 1 .
统 计 与 信 息 论 坛
S a i i & I f r t n F r m tt t s sc n o ma i o u o
21 0 0年 3月
Ma . 2 1 r ,0 0
【 统计应用研究】
中国经济 周期条件波动性特征 的统 计分析
= Y0 + y l l + y2x 2 + … X t t t +
关键词 : 济周 期 ; 经 条件 波动性 ; C R A H族模 型 中图分类号 : 2 4 0 F 2 . 文献标志码 : A 文章编 号:0 7 16 2 1 )3 0 7 6 10 —3 1 (0 0 0 —0 2 —0


引 言
将有 助 于我们 科 学 判 断 当前 经 济形 势 , 进行 经 济 决 策, 以保 持经 济持 续稳 定 。 中 国 全 面 推 进 经 济 建 设 开 始 于 15 9 3年 , 在 15 —2 0 的 5 9 3 0 8年 6年 间经 济产 出增 长 率 ( 图 1 见 )
更加频繁, 在国际舞台上 的地位与影响力也不断提 升。20 年美国爆发 了一场史无前例的次贷危机 , 07
随之 引起 国际 金融 界 的一 阵 恐 慌 , 界 经 济 由此 进 世 入 了新一 轮 的经 济低 迷 期 , 时无 论 是 世 界 经济 对 此 中国的影 响 , 是 中 国经 济 的运 行 对世 界 的影 响都 还 将更 加 扩 大 。 与 此 同 时 ,08年 的 中 国 经 历 了 寒 20 潮 、 灾 、 震 等 自然 灾 害 的 考 验 , 之 当前 复 杂 的 雪 地 加

我国经济周期分析

我国经济周期分析

我国经济周期的特点(tèdiǎn)及发展趋势经济周期一般可划分为收缩和扩张(kuòzhāng)两个阶段,波峰(peak)和波谷trough是周期的转折点;或者划分为四个阶段:繁荣(fánróng)prosperity、衰退(shuāituì)recession、萧条(xiāotiáo)depression、复苏recovery或revival。

本文要研究的经济周期阶段就是指经济位于以上哪一个阶段phase。

经济周期阶段分析其实就是研究判断当前经济形势,其目的是为政府的宏观经济政策决策提供依据。

经济周期是经济活动沿着经济发展的总体趋势所经历的有规律的扩张与收缩。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已经历了四个比较完整的经济周期:1977—1981年为第一周期;1981—1986年为第二周期;1986—1990年为第三周期;1990—2002年为第四周期。

2003年开始我国经济又进入了新一轮周期。

下面以第四轮周期为例来谈一谈我国经济周期的现状和特点。

自1992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为14.2%,达到第四轮周期的顶峰后,我国经济增长率一直保持较高速度,但近来年徘徊在7%~8%左右。

与前几轮相比,本轮周期主要有以下特点:1.波动幅度大大减小。

在前几轮周期中,有三轮表现为国民经济的主要指标绝对下降。

从1990年到2002年的第四轮周期波动中,主要经济指标都未出现绝对下降,而仅表现为增长率的减缓。

现在新一轮经济周期已经开始,2003年的GDP增长率为9.1%,经济增长平缓。

2.一个短扩张(扩张期为2年),长收缩(近10年)的周期。

前几轮每当经济由扩张转为收缩时,随着政府扩张性宏观经济政策的实施,一般来说,经济都能迅速走出低谷,本轮周期的扩张时间仅仅持续了2年,在第三年就转为收缩,收缩区持续了大约10年。

尽管政府不断加大宏观经济政策的实施力度,但收效并不明显。

改革以来中国经济周期波动分析(中文)-12页文档资料

改革以来中国经济周期波动分析(中文)-12页文档资料
消费阶段(衣、 食、用,万元级)向小康富裕型消费阶段(住、 行、教育,数十万元级)升级的过程中,但由于中国传统的消费 习惯是依靠家庭积蓄,而缺乏现代消费信用制度支撑,因此 一升 级过程受阻。
● 城乡消费结构断层:因为农民收入大幅下降
·农产品价格↓→农业收入↓ ·乡镇企业务工收入↓ ·外出经商打工收入↓
4. 由于中国经济的对外开放度日益提高,中国经济周期的波动越 来越受到世界经济变化和外部冲击的影响,决定中国经济运行 及宏观经济政策的“国际因素”越来越重要。
谢谢你的阅读
知识就是财富 丰富你的人生
实际GDP
增长率(%) 11.7 7.6
7.9
4.5
8.5 10.2 14.5 12.9 8.5 11.1 11.3 4.3 3.9 7.0
通货膨胀率 7.0 2.0 6.0 2.4 1.9 1.5 2.8
(%)
8.8 6.0 7.3 18.5 17.8 2.1 2.9
年份
1992 1993 1994 2019 2019 2019 2019
2. 中国经济周期还不是成熟的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典型商业周期, 而是在很大程度上仍然受政府行为和宏观政策的影响,因此尚 未走出“一放就乱,一收就死”的怪圈。
3. 中国经济周期波动带有中国的体制转型经济和发展中经济的特 色,国有企业、国有银行等体制性弊端和城乡二元结构矛盾在 很大程度上约束了中国宏观经济的有效运行。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签》及国家统计公报相关年份。
表2 改革以来中国四个经济周期的波动情况
周期次序
时间长度
期间
年数
收缩阶段
期间
年增长率 波幅 (%)
扩张阶段
期间
年增长率 波幅 (%)

分析近30年我国经济增长和周期状况

分析近30年我国经济增长和周期状况

• 3.引进购买国外现成的技术。通过引进国外技术形成自己的产业,利用低成本
优势开拓国内国际市场,实现产业和企业的扩张,从而成就了国民经济的持续 增长。
挑战&对策:
• 中国经济整体和中国制造业企业将面对着两个方向上的重大挑战:
• 1. 发展的核心问题是产业结构的进一步升级问题。
在外部技术来源逐渐减少的情况下,我们能不能通过自主的技术创新实现今后 若干年进一步的产业升级,从而保证国民经济和企业的持续稳定发展,尽管速 度会低一些。
• 在1958—1962年,经济泡沫较多,经济增长率曾经一下子高涨到21.3%。
• 后来,正常的经济数据和经济情况得以显露,到了1960—1962年的三年之间,中
国经济增长率出现了大幅回落。
• 经受过三年灾害之后,中国调整了经济运行,1964年的经济增长回升到了18.3%。 • 随后1966—1976年的十年,中国经济又出现了大幅度回落。但是,期间由于国防
发生变化。
• 一是要素成本在快速上升,目前我们国家总体上已经越过了刘易斯的拐点,人
工成本处于快速上升的过程中,同时这几年能源、农产品、土地、环保成本都 在上升,我国的成本优势已经被大大削弱。
• 二是技术来源已经开始出现问题,前三十年我国产业升级主要靠引进技术,那
个时期我们和国外的产业差距很大。经过三十年的高增长之后,中外的产业差 距已经大大缩小,中国企业现在需要购买的技术往往是国外企业正在使用的技 术,而国外企业要把自己正在使用的技术卖出去他自己就很难生存。
关键词
•经济增长(ECONOMIC GROWTH):指的是一个国家或地
区生产的物质产品和服务的持续增加,它意味着经济规模和生产能力的 扩大,可以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实力的增长。

分析中国的宏观经济和经济周期

分析中国的宏观经济和经济周期

分析中国的宏观经济和经济周期中国的宏观经济和经济周期分析经济周期是指经济活动在一定时间内发生起伏和波动的周期性现象,通常包括繁荣、衰退、萎缩和复苏等不同阶段。

而宏观经济分析则是对整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的总体状况进行评估和预测,以便更好地理解和调控经济运行。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之一,其宏观经济和经济周期表现一直备受关注。

本文将分析中国宏观经济的特征以及经济周期的演变。

一、中国宏观经济的特征1. 高速增长:近几十年来,中国以惊人的增长速度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

中国的宏观经济呈现出长期高速增长的趋势,不仅实现了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大幅增长,还推动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

2. 工业化水平高:中国经济的发展始于上世纪70年代的改革开放,并在1980年代至1990年代迅速工业化。

如今,中国已成为全球制造业中心,工业化水平高,制造业占据了国民经济的重要位置。

3. 依赖出口:中国的宏观经济在一定程度上依赖出口。

中国的制造业产品出口在全球市场占有重要份额,国际贸易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不可忽视。

然而,随着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和保护主义思潮的抬头,中国正积极调整经济结构,减少对出口的依赖。

4. 全球化:中国的宏观经济具有明显的全球化特征。

中国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WTO),并推动了一系列对外开放政策。

外资的引进和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的增加,都是中国宏观经济全球化的表现。

二、中国经济周期的演变1. 高速增长阶段:上世纪70年代到2008年的改革开放阶段,中国宏观经济保持了长期高速增长。

这一阶段的特点是国内需求增长和对外贸易蓬勃发展,储蓄率和投资率较高,经济增速一度超过10%,推动了经济结构转型和城乡发展差距的缩小。

2. 经济调整阶段: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国宏观经济进入了调整阶段。

国际需求下降,外贸出口受到冲击,经济增速放缓。

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刺激经济增长的政策,如扩大内需、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等,以应对危机对经济的影响。

工业经济周期波动规律与特征分析

工业经济周期波动规律与特征分析

工业经济周期波动规律与特征分析工业经济是指以工业为重要组成部分的经济行业,也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

与其他经济行业一样,工业经济也存在周期性波动现象。

本文将从周期波动的定义入手,深入分析工业经济周期波动规律与特征,探讨其中的原因。

一、周期波动的概念及其表现形式周期波动是一种长期反复出现的经济现象,表现为以一定的时间节律交替出现的经济活动的波动。

这种周期波动是由一系列经济因素相互作用所引起的。

周期波动主要分为四个阶段,即繁荣期、衰退期、萎缩期和复苏期。

在周期波动的过程中,经济活动会在周期的不同阶段表现出不同的特征。

在繁荣期,经济活动积极向好,生产力充分发挥,就业和物价不断攀升,社会上房价和消费品价格的上升使得人们越来越富有。

随着时间的推移,经济处于衰退期,产出逐渐减少,企业利润下降,就业形势逐渐恶化,失业率上升。

在此时期,通货膨胀逐渐消失,价格稳定性增强。

接下来,经济处于萎缩期,企业开始大量关门倒闭,失业率达到最高峰。

最后,经济进入复苏期,经济开始逐步恢复,失业率下降,经济基本面逐渐好转。

二、工业经济周期波动特征的分析工业经济是经济的重要支柱,在周期波动中也有着鲜明的特征。

同时,工业经济周期波动的特征也会受到一系列外部和内部因素的影响。

1. 生产率与物价的波动特征工业经济波动的生产率与物价波动是比较典型的特征。

在繁荣期,工业经济生产率较高,投资者会相继进入工业市场,促使经济生产和市场的增大,产业链上各个环节都处于高产出的状态。

随着经济波动进入衰退期,生产率逐渐下降,投资者也开始退出工业市场。

在这一时期,工业物价一般会有所回落,去杠杆化的压力会逐渐增加。

在萎缩期,工业生产率急剧下降,市场逐渐萎缩,投资者退出工业市场的速度加快,同时,物价也将急剧下降。

最后,随着经济波动进入复苏期,工业经济生产率逐渐恢复,需要满足生产需要的物资和工资水平也逐步上升。

2. 机械工业与重化工业的波动特征工业结构特征也是工业经济周期波动的特征之一。

近代中国经济增长与周期波动

近代中国经济增长与周期波动

第二章近代中国经济发展与周期波动一)经济增长1、增长与发展增长是量上的变化,而发展则是量与质都发生变化。

有关近代中国经济的状况,究竟是处在增长还是发展,是有一定争论的。

这正如著名经济史专家汪敬虞先生所提出的近代经济史的线索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与不发展”的观点。

在西方国家对中国近代史的研究,基本形成如下几种观点:帝国主义论、冲击反应论、中国中心论。

这些观点的背后,基本都是认同近代以前是停滞论的。

由此,我们必须对近代中国经济的状况做出解释,是发展的,还是仅仅停留在增长阶段?2、近代中国经济增长所适用的理论1中西方经济在16世纪之后出现分化,按照诺斯的说法制度方面的因素导致的,而出现差异的起点都是一样,即面临日益增加的人口,进一步发展中存在马尔萨斯陷阱,即古典经济增长模型。

所谓马尔萨斯陷阱,就是技术的偶然进步,引发生产力的提高,产出增加,最终导致了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从而带来了人口的增加,直到生产力水平重新降落到人口的生存水平。

在此过程中,存在积极与消极地抑制人口方式,以促进生产力水平的提高,而就这两种方式来看,影响中国历史变迁的动力,应该是放任人口增加后,受社会财富多寡的约束,在寻求社会财富分配过程中,引致社会结构的变迁:富者愈富、穷者愈穷,从而打破了上层家庭核心所预期的相对平均的和谐社会。

在此条件下,下层社会结构在革命与饿死的博弈中,终将被迫接受以均贫富为幌子的农民起义,从而引发了社会结构的变迁。

一方面达到了抑制人口、缓和人地关系紧张的局面,同时也改变了过去那种上层结构的分配格局,出现了缓和社会矛盾的目的;另一方面也为下一阶段的人口增长、社会经济发展创造了条件。

该种社会经济发展模式,基本上处在内卷化。

而西方社会则与相反,他们虽然也主要采用积极因素应付人口增加与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但他们偏好于对外扩张与掠夺,以弥补国内财富的不足,从而导致了广大地域的开发与民族国家的形成,并最终在此推进过程中,找到了工业化的途径,在现代化的演进中获得了两者在更高层次的解决。

中国经济周期运行特点分析

中国经济周期运行特点分析

中国经济周期运行特点分析摘要:研究了1953年以来,中国经济增长率的周期性波动情况,认为中国的经济周期已经从计划经济时期的古典型周期向改革开放以后的增长型周期转变,经济增长率波动呈现高位平稳的特点。

同时,经济周期的持续时间在不断延长,波动幅度不断缩小,波峰位置在逐渐下降,波谷位置在逐渐升高。

说明中国经济增长的稳定性在逐渐增强,抗衰退能力不断增加,经济增长的质量得到了提高。

关键词:经济周期,经济增长率,古典型周期,增长型周期经济的周期性运动是各国经济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的现象,中国的经济发展过程也不例外。

在中国六十年经济建设的历程中,经济发展有时发展得十分顺利,有时又会出现比较大的滑坡。

随着中国经济发展进入到了一个新阶段,市场机制逐渐增强,产业结构加快转变,国民经济快速增长,受世界经济发展变化影响日益加深。

研究中国经济周期运行的特点,认清中国经济周期运行的规律,对于我们做好宏观调控工作和促进中国经济健康稳定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对经济周期的描述经济周期来源于对资本主义经济波动的研究。

在1825年,英国爆发了资本主义历史上第一次生产过剩性的经济危机,自那时起,类似的危机大约每隔十年就会爆发一次,这引起了经济学家们的关注。

1977年,卢卡斯在《对经济周期的理解》一文中对经济周期作了如下描述:“经济周期是经济变量对长期平稳增长趋势的偏离”。

在二战以前的大部分时间里,由于经济周期主要体现的是国民经济总产量绝对值的变动过程,古典经济学家一般认为经济周期是经济总量的上升和下降的交替过程,强调的是经济总量绝对值的扩张与收缩。

随着世界经济发展出现了新的变化,经济总产量绝对值下降的情况已经较少出现,现代经济学家对经济周期的描述也发生了一些改变,一般认为,经济周期是经济总量对长期均衡值偏离情况的周期性变化,对经济周期的考察主要体现为对年度经济增长率周期变化的研究。

一个完整的经济周期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复苏、繁荣、衰退、萧条,其中,经济的复苏和繁荣阶段构成了一个经济周期中的扩张期,而经济的衰退和萧条阶段则构成了经济周期中的收缩期。

中国经济周期波动新特征分析

中国经济周期波动新特征分析

中国经济周期波动的新特征分析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取得了高速增长。

但在1995年之前,经济增长呈现明显的“大起大落”的古典周期,而1995年之后,经济增长的波动越来越小,逐渐呈现出增长型周期的特征,即平稳、持续、高速增长。

对于这种趋势,其内在原因是什么,能不能继续保持,如何更好的实现经济的平稳运行,就成为一个不得不令人关注的问题。

1. 新特征的描述1.1 特征之一:经济增长越来越平稳H-P 滤波法是目前分析经济周期时最广泛的应用的工具,它由Hodrick 和Presott 于1981年分析美国战后的经济景气时首先提出,后来于1997年正式发表。

【参考文献】假定时间序列Yt 由趋势性部分τt 和波动性部分c t 组成,即Y t =τt +c t ,t=1,2,3,4…..,THodrick 和Presott 提出通过一个最小化公式,将趋势性部分τt从Y t 中分离出来,即:其中λ是控制曲线平滑的乘法参数,λ越大,则趋势性部分τt越平滑,当λ→∞时,式中第二项就只能取0,此时公式就变成了最{}12221112()()t T T Tt t t t t t Min y ττλτ-+===⎡⎤-+∇⎢⎥⎣⎦∑∑小二乘法公式,H-P 滤波就退化成最小二乘法。

我们使用H-P 滤波法对1978年到2007年的GDP 增长率进行分析,由于是年度数据,λ的值取6.25,得出的结果如图1.资料来源:历年《中国统计年鉴》。

通过H-P 滤波法,将Trend 近似看做潜在经济增长率,则可以得到实际经济增长率与潜在经济增长率的差值。

1978—2007年中国潜在GDP 增长率估算结果、实际增长率和潜在增长率差值估算结果年份实际GDP 增长率潜在GDP 增长率 两者差值年份实际GDP 增长率 潜在GDP 增长率 两者差值1978 11.7 9.389625 2.310375 1993 13.7 11.48151 2.218492 1979 7.6 8.715833 -1.11583 1994 13.1 11.47647 1.623533 1980 7.8 8.4117 -0.6117 1995 9.3 10.88501 -1.58501 1981 5.2 8.668354 -3.46835 1996 10.2 10.11458 0.085424 1982 9.2 9.579049 -0.37905 1997 9.6 9.319014 0.280986 1983 11.1 10.6821 0.417896 1998 7.3 8.665833 -1.36583 1984 15.3 11.45519 3.844812 1999 7.9 8.367504 -0.4675 198513.211.442841.75716520008.68.4179610.182039024481216Hodrick-Prescott Filter (lambda=6.25)1986 8.510.80475-2.304752001 8.18.736341-0.63634 1987 11.59.981779 1.5182212002 9.59.2709040.229096 1988 11.39.046016 2.2539842003 10.69.8680980.731902 1989 4.28.312465-4.112472004 10.410.41102-0.01102 1990 4.18.456769-4.356772005 11.210.899890.300108 1991 9.19.496576-0.396582006 11.111.33314-0.23314 1992 14.110.75245 3.3475492007 11.711.75723-0.05723资料来源:历年中国统计年鉴通过该结果,可以很明显的看出,1995年之前,经济增长呈现明显的大起大落,跳跃长期趋势曲线的幅度很大。

我国建国以来经济周期状况描述分析

我国建国以来经济周期状况描述分析

我国建国以来经济周期状况描述分析经济周期一般可划分为收缩和扩张两个阶段,波峰和波谷是周期的转折点。

1、1976年前急剧动荡型经济周期,1976年前我国经济周期波动,突出表现为强烈的上下急剧波动,特点为:峰谷落差大;经济增长和投资增长绝对相关;周期更迭频繁且年份很短。

由于这五轮经济周期中经济结构比较单一,基本为纯粹的政府投资,经济增长对政府投资的依赖性极大。

经济周期波动和政府投资周期波动表现出高度的同步性,经济波动幅度强烈且周期年数较短根本上归因于政府投资的多变性。

2、文革后,我国经济得以缓慢恢复发展,GDP 增长率从1977 年的7.6%增长到1978 年的11.7%。

1978 年改革开放初,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调整、改革、整顿、提高”新的调整措施,我国经济进入一个小小的调整阶段,之后GDP 出现下滑,到1990 年经济周期走入谷,谷值为5.2%,从而完成了改革开放后的第一轮经济周期。

经分析,1977—1990年我国经济周期波动的原因可概括如下:一方面,多元化产业发展的准市场经济有效规避了经济波动的大起大落;另一方面,前期计划经济时代遗留的产业格局不合理问题继续存在且日显突出以及国家对资源的垄断导致资源不能自由流通造成的供需矛盾,引起了我国经济的短周期波动。

3、1991-1999年我国经济周期波动分析,在l991—1999年第九轮经济周期中,我国经济周期保持了三年的持续上升,随后出现拐点并稳步下降,经济周期表现出短扩张、长收缩的特点,经济运行进一步趋向平稳。

由于这一阶段中国正处于城市化加速阶段,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和价格机制转变增强了经济运行的抗衰力。

2O世纪90年代后期,波动较小的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不断提升,防止了经济周期的剧烈波动。

1978—1990年间,物价被冻结,需求不足导致物价主要随供给面变化,供需矛盾引起了经济的强幅波动。

1990年后随着价格机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价格信息逐步成为引导社会资源优化配置的参考,减缓了经济周期的强烈波动 I。

当前我国经济运行的周期性波动特征

当前我国经济运行的周期性波动特征

当前我国经济运行的周期性波动特征李建伟(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 100010) 内容提要:目前我国经济运行正处于存货投资短周期波动的扩张期、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短周期和中周期波动的扩张期、产业结构升级中周期波动的衰退期和中长周期波动的复苏期。

与这一系列经济活动的周期性变化特征相对应,我国G DP 增长正处于短周期波动的扩张期、中周期波动的复苏期和中长周期波动的谷底。

我国经济已进入了新一轮的快速增长期,而且短期内不会出现大幅度波动现象,政府仍应采取中性宏观经济政策。

关键词:经济增长 经济周期经济周期是指一定时期内市场经济活动不断重复从复苏、扩张、收缩到衰退这一循环过程的内在变化规律。

①经济周期理论一般将经济运行的周期性波动划分为短周期、中周期、中长周期和长周期等四种类型。

这四类周期的性质或所反映的经济活动是不同的,但又存在密切内在联系。

短周期又称为商业周期或基钦周期,主要与存货投资的变化有关,平均波长为3—4年;中周期又称为朱格拉周期,主要与设备投资有关,平均波长在7—8年;中长周期又称为库兹涅茨周期,主要与基础设施建设、产业结构升级和技术进步有关,平均波长在15—25年;长周期又称为康德拉季耶夫周期,主要与引致产业革命的技术进步和革新有关,平均波长在50—60年。

虽然引致四类周期波动的因素不同,但从短周期到长周期的波长是依次倍增的,一个长周期约为2个中长周期、4个中周期和8个短周期。

我们对1953—2002年我国经济运行的短周期、中周期和中长周期的波动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目前我国经济运行正处于短周期波动的扩张阶段、中周期波动从复苏阶段向扩张阶段转化的时期和中长周期的谷底。

这说明目前我国经济已进入了新一轮的快速增长期。

一、当前我国经济运行的短周期波动特征短周期体现的是经济运行短期波动的内在规律,主要是由存货投资的周期性变化引致的。

这一规律最早由美国经济学家基钦(Joseph K itchin )于1923年发现,因此又被称为基钦周期或商业周期。

浅析中国经济的周期性波动

浅析中国经济的周期性波动

浅析中国经济的周期性波动经济周期这个曾经被视为只有在资本主义条件下才存在的经济现象,已经成为社会主义经济运行中不可否认的基本事实和宏观经济调控中不容忽略的重要因素。

正确认识和科学把握中国经济波动的规律,对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一、中国的经济周期波动状况经济周期是国民经济扩张与收缩、波峰与波谷不断交替的运动,具体包括复苏、繁荣、衰退和萧条四个阶段,用以反映国民经济在动态的增长中运行的起伏状态。

它通常分为古典型周期和增长型周期两类。

古典型周期是指经济总量水平的周期波动,也就是产量绝对值指标的波动;而增长型周期是指依经济增长率上升或下降而定义的经济周期波动,表现为增长态势下速度的加快与放慢。

经济周期按时间长度可分为四种类型:短周期,即基钦周期,平均长度约40个月。

中周期,即朱格拉周期,平均长度8-10年。

中长周期,即库兹涅茨周期,平均长度15-25年。

长周期,即康德拉耶夫周期,平均长度50年左右。

新中国建立以后,1949-1952年为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真正大规模的经济建设是自1953年开始的,因此我们在这里仅对1953年以来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实际情况进行分析,详见表1.表1 1953—2000年中国经济增长率年份增长率年份增长率年份增长率年份增长率年份增长率1953 14 1963 19731983 19931954 1964 1974 1984 19941955 1965 1975 1985 19951956 1966 1976 - 1986 19961957 1967 - 1977 198719971958 1968 - 1978 1988 19981959 1969 1979 1989 19991960 - 1970 1980 1990 20001961 - 1971 1981 19911962 - 1972 1982 1992资料来源:根据《中国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年鉴》整理根据表1数据,用动态曲线来表示,有如下图1附图图1 改革前后经济发展波动状态的比较从图1可以看出,建国以来我国的经济周期波动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1953年到1976年,第二阶段从1977年到2000年。

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周期的分析

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周期的分析

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周期的分析黄涛内容提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呈现出“高增长、高波动”的运行态势,并先后经历了四轮完整的周期。

尽管不同周期的波动特征不尽相同,但动态地看,四轮周期之间存在着明显而一致的演进规律:经济运行的内在规律逐渐增强,经济平均增速呈下降趋势,经济运行的平稳性明显提高,经济波动的不对称有所减弱,以及经济日益受到国际市场的影响。

当前,我国正处于新一轮周期的初始阶段,经济发展的内外部环境较之前几轮周期发生了较大变化,必须适应经济发展的周期规律,把握新周期下经济运行的阶段性特征,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和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经济周期;波动特征;动态演进规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堪称人类历史上的“奇迹”:经济长期保持高速增长,国民收入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经济结构持续改善,顺利实现从落后的农业国向现代化工业国的转型,并已进入工业化的中期阶段;社会结构明显优化,科教文卫事业获得蓬勃发展;顺利实现“三步走”伟大战略的前两步,国际地位得到明显提升。

然而,不同年份间,特别是在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之前,中国经济也呈现出了典型的高波动特征:经济大起大落,有着较大的波幅;起伏频繁,波动的频度高;“过热”易而“降温”难,扩张与收缩存在明显的不对称性。

由于经济剧烈波动不仅会损害社会整体的福利水平,也会危害一国经济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因此必须对经济波动给予密切的关注。

本文通过考察改革开放①以来中国经济运行的基本情况,总结此期间我国经济周期波动的特征事实和不同周期间的动态演进规律,在此基础上对自2021年开始的新一轮经济周期的运行态势进行了分析和展望,并就如何促进“十二五”时期经济的平稳较快发展提出建议。

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运行的基本情况第 1 页共 8 页总体上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运行呈现出两大基本特征――高增长和高波动。

1979-2021年期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保持了年均9.9%的高增速;相应地,此期间国民总收入增长了19.7倍,人均居民消费支出增长了9.6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经济周期波动的新特征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取得了高速增长。

但在1995年之前,经济增长呈现明显的“大起大落”的古典周期,而1995年之后,经济增长的波动越来越小,逐渐呈现出增长型周期的特征,即平稳、持续、高速增长。

对于这种趋势,其内在原因是什么,能不能继续保持,如何更好的实现经济的平稳运行,就成为一个不得不令人关注的问题。

1. 新特征的描述
1.1 特征之一:经济增长越来越平稳
H-P滤波法是目前分析经济周期时最广泛的应用的工具,它由Hodrick和Presott于1981年分析美国战后的经济景气时首先提出,后来于1997年正式发表。

【参考文献】
假定时间序列Yt由趋势性部分τt和波动性部分c t组成,即
Y t=τt+c t,t=1,2,3,4…..,T
Hodrick和Presott提出通过一个最小化公式,将趋势性部分τt 从Y t中分离出来,即:
其中λ是控制曲线平滑的乘法参数,λ越大,则趋势性部分τt 越平滑,当λ→∞时,式中第二项就只能取0,此时公式就变成了最小二乘法公式,H-P滤波就退化成最小二乘法。

我们使用H-P滤波法对1978年到2007年的GDP增长率进行分析,由于是年度数据,λ的值取6.25,得出的结果如图1.
资料来源:历年《中国统计年鉴》。

通过H-P 滤波法,将Trend 近似看做潜在经济增长率,则可以得到实际经济增长率与潜在经济增长率的差值。

1978—2007年中国潜在GDP 增长率估算结果、实际增长率和潜在增长率差值估算结果
年份
实际GDP 增长率
潜在GDP 增长率 两者差值
年份
实际GDP 增长率 潜在GDP 增长率 两者差值
1978 11.7 9.389625 2.310375 1993 13.7 11.48151 2.218492 1979 7.6 8.715833 -1.11583 1994 13.1 11.47647 1.623533 1980 7.8 8.4117 -0.6117 1995 9.3 10.88501 -1.58501 1981 5.2 8.668354 -3.46835 1996 10.2 10.11458 0.085424 1982 9.2 9.579049 -0.37905 1997 9.6 9.319014 0.280986 1983 11.1 10.6821 0.417896 1998 7.3 8.665833 -1.36583 1984 15.3 11.45519 3.844812 1999 7.9 8.367504 -0.4675 1985 13.2 11.44284 1.757165 2000 8.6 8.417961 0.182039 1986 8.5 10.80475 -2.30475 2001 8.1 8.736341 -0.63634 1987 11.5 9.981779 1.518221 2002 9.5 9.270904 0.229096 1988 11.3 9.046016 2.253984 2003 10.6 9.868098 0.731902 1989 4.2 8.312465 -4.11247 2004 10.4 10.41102 -0.01102 1990 4.1 8.456769 -4.35677 2005 11.2 10.89989 0.300108 1991 9.1 9.496576 -0.39658 2006 11.1 11.33314 -0.23314 1992
14.1
10.75245
3.347549
2007
11.7
11.75723
-0.05723 资料来源:历年中国统计年鉴
244
8
1216Hodrick-Prescott Filter (lambda=6.25)
通过该结果,可以很明显的看出,1995年之前,经济增长呈现明显的大起大落,跳跃长期趋势曲线的幅度很大。

而1995年之后,实际经济增长率与长期趋势愈来愈靠近,经济增长的波动幅度越来越小。

从表二中可得:实际GDP增长率与潜在GDP增长率之间的差值越来越小,几乎重合。

所以由此可以得出结论:1995年之后,中国经济周期的波动愈来愈小,经济运行愈来愈平稳。

1.2特征之二:经济增长持续性良好
从1995年到2001年,中国经济GDP增长率连续7年一直在8%上下徘徊;从2002年到2007年,GDP增长率连续6年一直在10.5%上下徘徊。

也就是说,中国经济已经连续13年在没有出现
大的波动的前提下,保持了持续的高位增长。

这在建国以来绝无
仅有,在世界经济发展历史上,也很少见。

1.3特征之三:经济增长速度快

2.原因分析
2.1中国经济微观层面出现质变,市场化程度提高
市场化程度的提高是中国经济逐渐走向平稳的首要原因,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则有利于经济通过市场机制自身调节,使经济波动幅度减小,而不受人为因素影响出现大起大落的现象。

市场化程度主要就是指透过价格机能使得供需平衡.企业市场化是指企业的资源配置按市场规则进行,企业的生产要素(资本、劳动、土地和企业家) 和产品的获取、交易都由市场提供和决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