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报分析-盈余管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什么是盈余管理?
盈余管理是公司管理层为实现自身效用或公司市场价值最大化等目的,进行会计政策的选择,从而调节公司盈余的行为。盈余管理只能在会计准则或制度的范围内进行,不能超越会计准则及制度的规定。一旦超越会计准则及制度的规定范围,则被称之为利润操纵。
2.盈余管理动机:
(一)资本市场动机。
1、首次公开发行股票(1PO)动机。在我国特有的制度下,对股票的上市发行进行严格达到额度控制和规模控制,并且企业过去的经营业绩是一个很重要的考虑因素。为了取得上市资格,企业有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尤其是经营业绩不佳的企业。另外,一旦获准发行股票,企业过去的经营业绩又会影响股票的发行价格
2、维持公司上市资格。根据公司法及其他有关规定,上市公司出现连续2年亏损,将进行特别处理(即ST处理);当其继续亏损时,将暂停上市资格,即停牌。这意味着如果继续经营不力,将要退出股票市场。
3、配股动机。企业要想以配股融资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证监会制定的配股政策始终都以净资产收益率(ROE)为标准。为了达到规定的配股“及格线”,要进行盈余管理调整净资产收益率水平。保证配股的顺利进行
4炒作股票。通过盈余管理,向市场传递绩优信息,达到改善公众形象的目的。
(二)契约动机。会计盈余作为某些契约的基础,被用来调整各个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关系。
1、债务契约。随着金融机构的信贷风险意识不断加强,企业贷款时会与银行签订契约,对企业的经营状况如一些财务指标做出要求,一旦企业超出这些条款所允许的变动范围,就会相应地提出一些惩罚措施。因此,当企业注意到本年度的一些财务指标有偏离债务条款的趋势或已经偏离时,也会有很强的动机进行盈余管理。
2、管理层报酬激励。企业经理人的报酬与企业绩效挂钩时,经理人会加强盈余管理动机。修饰公司业绩指标,以尽可能地获取更多的奖金。
(三).以逃避监管为目的的机会主义动机
以美国为例,美国银行业要求银行必须满足一定资本充足率,要求保险公司要符合最低财务质量标准等。因此,公司经理有动机进行盈余管理以逃避行业监督和反托拉斯监督。
(四)避税—上市公司为了降低应纳税所得额,减少现金支出,也会采取措施降低当期利润,降低应纳税所得额,达到减少或推迟纳税目的
(五)其他动机。除了以上一些使管理人员产生盈余管理动机的原因外,还有其他一些因素也在影响着内部管理人的行为,又如公用事业企业为了树立为公众服务的良好形象,也会采取一定的方法使其盈利率尽可能的低;再如企业之间的交易往往建立在信用基础上,因此,企业就有动机粉饰财务报表,以在客户中建立良好的信用。
盈余管理的手法有哪些?
目前,由于我国证券市场尚属初步发展阶段,法规及会计制度规范不够健全,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相当严重。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的具体手段:
一.资产重组
资产重组是企业为优化资产结构、完成产业调整、实现战略转移等目的而实施的资产置换或股权转让等行为。
(1)股份转让,即上市公司将其持有的其他公司股权予以高价转让的行为。
(2)资产置换,即上市公司将不良资产与其他公司的优质资产置换,同时确认资产增值收益。
(3)对外收购兼并,即廉价收购非上市企业盈利较高的下属企业,
(4)对外转让资产,即由上市公司以外的企业(如大股东或同属母公司的其他子公司等关联企业)高价购买上市公司的劣质资产通过
深入分析这些资产重组手段,不难发现这些经济行为的实质在于利用交易时间差,在会计年度结束前进行重大的资产买卖,确认暴利,或者在上市公司和非上市的关联企业之间进行“垃圾换黄金”的不等价交换,将企业外部巨额利润注入企业内部,以及将亏损输出企业,实现利润转移。
二.关联交易
指在关联方之间发生的转移资源或义务的事项,而不论是否收取价款,如关联方之间的购销业务、代理和租赁等。
关联交易之所以成为盈余管理的手段,有其特殊的经济和政治背景。从上市公司的生成机制来看,在股票发行额度有限的情况下,上市公司往往通过国有企业改组而成。改制后,上市公司与改组前的母公司及母公司控制的其他子公司之间存在着错综复杂的关联方关系和关联交易。另外,上市公司业绩是考核当地政府部门政绩的一个重要方面,于是上市公司与当地政府之间有着息息相关的利益。当上市公司在经营中遇到困难时,为了提高自己的政绩,政府管理部门的地方保护主义行为为上市公司的关联交易提供了繁衍的温床。
(1)关联购销,包括虚构业务量、低价收购原材料和高价销售产品等方式。
(2)资产重组,这里专指关联方之间的资产重组
(3)托管经营(委托经营或受托经营)。一种方式是上市公司受托经营关联方的不良资产,同时收取固定收益。另一种方式是上市公司受托经营关联方的优质资产,在获得大量利润的同时,还收取托管费。
(4)承包经营,即将不良资产承包给关联方,由关联方来承担亏损,同时还可获得固定承包收益。
(5)租赁经营,即通过租赁关联方的优质资产,支付较低租赁费的方式,获取高额利润。
(6)资金占用费,即通过向关联方提供利率高于同期银行贷款利率的巨额款项,获得高额利润。
(7)费用转移,即上市公司将一些费用项目转移到其母公司账上。如母公司为上市公司支付广告费,其理由是上市公司做广告有助于提高整个集团公司形象。
综上所述,利用关联交易进行盈余管理,其实质是通过合法不合理的方式达到盈余管理的目的,将关联交易产生的利润向上市公司转移,而亏损则转出上市公司。通过关联交易产生的利润多反映在投资收益、营业外收入等一些项目中。另外,关联企业之间的资产重组是盈余管理的一种重要途径,但非实质性重组很难带来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良性转变。三.资产评估消除潜亏
根据谨慎性原则,企业的潜亏应依照法定程序,通过计提准备金以及摊销递延资产等方式计入损益。但许多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往往在利用股份制改组、对外投资、租赁、抵押等机会,通过资产评估将坏账、滞销和毁损的存货、长期投资损失、固定资产损失及递延资产等潜亏确认为评估减值,冲抵“资本公积”从而达到粉饰报表、虚增利润的目的。
四、四项准备金的追溯调整
根据财政部有关规定,所有股份有限公司均应提取坏账准备、短期投资跌价准备、存货跌价准备和长期投资减值准备。而坏账准备的提取方法与提取比例由公司自行确定,期末短期投资按成本与市价孰低计价,期末存货按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价。由于上市公司的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短期投资、存货和长期投资金额一直居高不下,因此,这一规定给上市公司的盈余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但在计提准备的同时,规定要求公司在变更会计政策时进行追溯调整,即将属于以前年度的应计提准备额,追溯调整以前年度的损益。这又给上市公司提供了一个利润操纵的机会,即将本应属于本期计提的准备金纳入前期损益或将应计提的准备金在以前各年份之间进行分布调整,以满足配股、树立良好市场形象等需要。另外,当本期利润较高时,可通过本期多提准备金的方式缓解未来期间的压力。
五、虚拟资产调节利润
权责发生制是会计上用来确定损益的基本方法,其实质是配比原则。采用权责发生制的一个必然结果是虚拟资产的产生,即实际已发生的费用或损失暂时挂账,列为待摊费用、递延资产、待处理流动资产和固定资产损失等科目。作为一项资产,应该能为企业带来未来的经济利益,但恰恰相反,这些虚拟资产带来的是未来的损失,而不是利润。进而言之,企业可以将目前的已发生损失计入虚拟资产,然后通过分期摊销的方式调节利润。
六、利用股权投资调节利润
上市公司通过处置亏损的长期投资(即子公司股权),不仅可避免按权益法要求,在合并会计报表中核算其亏损额,同时又可利用转让价格调节利润,如通过溢价转让带来投资收益。
七、利用时间差调节利润
如年底虚开发票,次年初再以不合格(销货退回)为由冲回。又如与第三方先签定“卖断”收益权的协议,然后通过租赁方式向第三方支付定额利润等
八、会计政策变更
一些会计政策的变更,如存货计价方法、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方法、合并范围的确定等,与企业当期的会计盈余,甚至未来期间的收益密切相关。因此,企业通过会计政策的变更可实现盈余管理。
(1)权益法与成本法之间的选择。当子公司当年有利润时,采用权益法将属于上市公司部分的利润并入合并会计报表;当子公司当年经营亏损时,则找理由改用成本法,将属于上市公司的亏损剔除在外。
(2)合并范围的确定与变更。上市公司可以通过期中合并、持股比例变动等变更合并范围,可以达到盈余管理的目的。(3)固定资产折旧政策。对于工业企业,由于固定资产金额相当大,因此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的选择、折旧年限的确定、停止计提折旧的时间等,都直接影响到企业当期以及未来期间的利润。
如何识别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
一、剔除不良资产
待摊费用、待处理资产损失、高龄应收款项、积压存货、长期待摊费用、递延资产等虚拟资产是不能给企业带来未来利润的不良资产,也是上市公司用来进行盈余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因此,为谨慎地分析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可将这些虚拟资产从报表中剔除,将这些潜在的不良资产总额与净资产或总资产比较,以及将不良资产的增加额及增加幅度与净利润的增加额及增加幅度比较,以判断上市公司的资产质量。
二、剔除关联交易
将来自关联交易的营业收入与利润额从该公司的营业收入总额与利润总额中予以剔除,有利于分析公司的盈利能力在多大程度上依赖于关联企业,以及判断公司盈利基础是否扎实,利润来源是否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