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林业大学804森林培育学大纲
《森林培育学》教学大纲
森林培育学ASilvicultureA课程代码:s01a0104p1理论学时数:60实践/实验:48学时学分数:6课程类别:必修开课学期:5-6主讲教师:马履一编写日期:2012年12月1日一、课程性质和目的课程性质:《森林培育学A》是林学专业最主要的骨干课程之一,是林学专业学生了解生产实践和森林培育基本原理的主要途径,是林学专业的必修课程。
教学目的:《森林培育学A》是林学专业的骨干专业课程之一,与《森林经理学》、《森林病虫害防治》等构成森林培育各环节的主要内容。
通过《森林培育学》教学,使学生熟练掌握森林培育过程的主要原理和重要的技术要点,充分认识森林培育过程基本理论与技术的国际和国内热点,是林学专业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主要途径之一。
该课程对林业及相关行业培养合格的技术与管理人才起到骨干支撑作用。
二、课程教学内容、学时分配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1、绪论(讲课2学时)教学内容:介绍本课程的性质、意义、内容以及与相关学科的关系等。
基本要求:掌握森林培育学的概念,森林培育学在林业生产重的地位与作用2、森林的生长发育及其调控(讲课4学时)教学内容:(1)林木个体的生长发育(2)林木群体的生长发育(3)森林的生产功能及其调控基本要求:了解林木个体、群体生长发育过程,重点掌握森林生产力调控的途径。
3、森林立地(讲课4学时)教学内容:(1)森林立地的基本概念(2)森林立地因子概述(3)森林立地质量评价(4)森林立地分类(5)森林立地生产力维持(6)造林地的种类基本要求:了解森林立地分类和立地质量评价的方法、过程以及造林地种类,悉立地衰退的原因、控制途径(难点),重点掌握森林立地相关概念,掌握立地因子类型,掌握基本概念:立地、森林立地、立地因子、森林立地类型、立地质量,掌握立地生产力维持途径与方法,立地因子、立地因子评价方法(难点)。
4、造林树种选择(讲课4学时)教学内容:(1)林种规划与林种规划(2)树种选择基本要求:了解我国林业区划、林种区划方法、内容,各大区主要造林树种,掌握树如何正确统筹树种选择的物理因素和生物学因素(难点),重点熟悉各林种树种选择应该考虑的因素,重点掌握适地适树途径与方法,熟悉树种选择的基础。
森林培育学概论教学大纲有思考题
《森林培育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森林培育学》是为林学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在充分掌握有关林学基础理论的基础上,学习掌握林木种子生产、壮苗培育、人工造林、森林经营和主伐更新等森林培育理论与技术,提高森林经营人员的理论水平和从业能力,为森林资源的恢复、环境和经济状况的改善和服务。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本课程为专业课,需要必备的林业专业基础理论知识。
学习本课程前,应系统学习“树木学”、“土壤学”、“气象学”、“森林生态学”、“测树学”等专业基础课程。
要求学生掌握森林生长发育规律、森林生态系统的组成和相互作用,种子生产、苗木培育、森林营造、森林抚育和主伐更新的理论和技术。
培养科学思维,掌握森林培育新思想、新理论和新技术。
三、教材选编及依据本课程选用由北京林业大学沈国舫教授等编著的《森林培育学》作为主讲教材。
该教材是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
在内容的编排程序、深度等方面都适合于林业专业的教学。
在组织教学过程中,教学的章节与教材内容有所变动,充实我国北方森林培育的内容。
四、《森林培育学》教学内容绪论1.森林培育学的概念和范畴2.森林培育事业的成就与问题3.我国新世纪林业建设的战略性转变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在对森林培育学的概念、发展、现状计存在问题具备初步的了解。
教学内容和重点知识解析森林培育的重要性、国内外育林的现状、成就与问题,新世纪我国林业战略性转变的深远意义。
着重介绍我国森林培育事业的历史、现状及发展。
第一章林木种子的生产和经营1、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了解林木结实规律及影响因素,掌握林木良种基地建立技术。
2、教学内容和重点知识解析影响林木种子产量和质量的因子;林木产生结实周期性的原因及控制途径,提高林木种子产量和质量的技术;良种基地营建技术;林木种子采收及处理技术;林木种子贮藏技术。
主要讲授:(1)林木生长发育和结实规律(2)影响林木生长发育的因素(3)影响林木结实的因素(4)林木良种基地类型及营建技术(5)林木种子采收及处理技术(6)林木种子贮藏技术第二章苗木培育1、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了解林木种子休眠机制、苗木生长发育规律、掌握种子催芽处理方法和主要类型苗木的培育技术。
846《现代林业理论与实践》考试大纲2
846《现代林业理论与实践》考试大纲一、大纲综述《现代林业理论与实践》是报考林业专业硕士研究生的考试科目之一。
重点考核森林培育学、森林经理学两门林学专业核心课程,要求考生掌握森林培育学、森林经理学基本理论、方法和生产实践。
为明确考试范围和有关要求,特制定本考试大纲。
本考试大纲主要参考北京林业大学林学本科生《森林培育学》和《森林经理学》课程教学大纲编制而成,适用于报考北京林业大学林业专业硕士研究生的考生。
二、考试内容第一部分森林培育理论与实践第一节森林立地1.森林立地的基本概念2.森林立地因子3.森林立地类型划分4.造林地种类第二节树种选择1.适地适树概念2.树种选择方法3.适地适树方法和途径第三节林木种子1.种子概念2.良种概念3.种源概念4.林木良种生产基地的主要形式5.种子贮藏与催芽6.林木种子品质检验第四节苗木培育1.苗圃的建立2.播种苗培育3.移植苗培育4.营养繁殖苗培育5.容器育苗6.苗木质量评价第五节植树造林1.造林整地2.造林方法3.林分结构4.幼林抚育第六节森林抚育1.抚育采伐的种类2.抚育采伐方法3.林分改造第七节森林收获1.森林作业法(主伐)概念2.森林采伐类型3.森林作业法(主伐)方式4.森林更新方式5.皆伐、渐伐、择伐概念及适用条件第二部分森林经理理论与实践第一节绪论1.森林经理学的概念、内容和任务2.森林经理的准侧第二节森林资源1.森林与森林资源的概念、内涵2.世界与中国森林资源分布、特点3.森林风景资源与自然保护区第三节森林区划1.区划概念、种类2.林业区划的概念、作用和区划系统3.森林区划的概念、目的和方法4.林区其他区划第四节森林调查1.国家森林资源连续清查2.森林经理调查3.林业专业调查4.多资源调查第五节森林成熟与经营周期1.商品林森林成熟2.生态公益林森林成熟3.经济成熟4.经营周期第六节森林收获调整1.森林收获调整的概念2.森林收获调整的内容3.森林收获调整的方法4.经营单位的森林调整第七节森林资源评价1.森林资源评价的概念、特点和理论基础2.林地评价3.林木评价4.森林生态效益评价第八节森林经营类型与模式1.森林经营理论和经营模式2.森林经营类型3.近自然森林经营4.森林生态系统经营5.永续经营模式第九节森林经营方案1.森林经营方案编制的作用、依据和过程2.森林经营方案编制要点3.森林经营方案实施、评估与修订第十节森林经营决策方法与技术1.决策类型、过程与方法2.线性规划及其应用3.目标规划及其应用4.动态规划及其应用第十一节林分空间结构优化调整1.林分空间结构指数及优化方法2.林分空间结构优化模型3.检查法三、考试要求要求考生了解现代林业发展现状和趋势,掌握基本概念、原理、方法与技术,能够应用森林培育、森林经理的理论、观点和方法,分析森林培育和经营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现象及其对环境的影响,指导人类的生产实践。
森林培育学资料
森林培育学名词解释1 森林:以木本为主体,包括各种生物成分的具有一定高度和一定面积的集合体,有与周围环境明显区别的内部环境。
2 森林培育:从林木种子、苗木、造林到林木成林、成熟整个培育过程中按既定培育目标和客观自然规律所进行的综合培育活动。
3 森林培育学:是研究森林培育全过程(含林木种子、苗木培育、造林、抚育间伐与更新)的理论和技术的学科。
4 森林培育范畴:包括森林培育全过程(森林立地、树种选择、森林结构及其培育、森林生长发育及其调控、林木种子生产和经营、苗木培育、森林营造、森林抚育和改造、森林主伐与更新)。
5“三项作业”A. 人工造林:在无林地或原来不属于林业用地的土地上进行的植树活动。
B. 人工更新:在原来生长森林的迹地上(包括火烧迹地和采伐迹地)进行植树活动。
C. 低价值林改造(简称低质林改造):采用人工造林的方法,用价值高的树种对价值不高的林分进行改造,从而代替低价值的树种。
6 人工林:用人工种植的方法营造起来的森林称为人工林,包括人工造林、人工更新和低价值林改造形成的森林(凡是有人工劳动而形成的森林均属人工林)。
7 天然林:自然演替或天然更新形成的森林,包括原始天然林和天然次生林。
A 原始天然林:完全通过自然演替形成的林分。
B 天然次生林:经过人为砍伐或自然灾害后,由天然更新形成的森林。
特点是由强阳性树种组成、价值低、林相不整齐或病虫害严重的林分。
8 立地:指地球表面某一范围的地段的植被及其环境的总和,是自然地理发展的自然综合体。
9 森林立地:指某一森林地段上的植被与其环境的总和,包括地质、地貌、气候、土壤、植被等。
10 生境:包含地理位置以及特定位置的环境条件的综合。
11 立地质量:某一立地上既定森林或其它类型植被的生物生产潜力,包括气候因素、土壤因素、生物因素。
12 立地条件:在某一立地上,凡是与森林生长发育有关的自然环境的综合。
13 立地质量评价:对立地的宜林性或潜在的生产力进行判断或预测。
土壤学教学大纲-西南林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土壤学》教学大纲课程编号:A14101学时:32学分:2.0修读专业:林学、林学(双外语)大纲文本一、课程的主要内容土壤学是研究土壤发生分类分布、土壤理化和生物学性状、利用和改良的科学。
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土壤的基本物质组成,土壤的形成,土壤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质、土壤分类、分布等。
根据授课专业特点,基本的章节内容分列如下:第一章绪论1、土壤在农林业生产和生态系统中的作用2、土壤及土壤肥力的基本概念3、近代土壤学的发展概况4、土壤学的学科体系及学习土壤学的作用和任务第二章地质学基础1、地球的一般特征地球的形状,大小,地球的物理性质,地球的圈层结构。
2、矿物矿物的概念,矿物的物理性质,常见造岩矿物的识别特征。
3、岩石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的形成、特征及常见岩石。
4、地质作用与地形地貌地质内力作用和地形地貌,地质外力作用和地形地貌。
第三章岩石风化和土壤形成1、风化过程风化作用及其类型。
2、风化产物的类型风化产物及其地球化学类型、母质类型。
3、土壤形成土壤形成因素,土壤形成过程中的大小循环学说。
4、土壤剖面及形态特征自然土壤、耕作土壤剖面的形成及其形态特征。
第四章土壤生物1、土壤动物土壤主要动物及其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2、土壤微生物土壤细菌、真菌、放线菌、土壤藻类及其与土壤的关系。
3、植物根系及其与微生物的联合植物根系形态,根际与根际效应,根际微生物,菌根,根瘤。
4、土壤酶土壤酶的来源与存在形态,土壤酶的种类与功能,土壤酶活性及其影响因素。
第五章土壤有机质1、土壤有机质的来源、组成2、土壤有机质的转化土壤有机质矿质化和腐殖化过程。
3、土壤腐殖质土壤腐殖质的分组,土壤腐殖酸的性质。
4、土壤有机质的作用与调节土壤有机质在土壤肥力及生态环境方面的作用,土壤有机质的调节。
第六章土壤质地、结构与孔性1、土壤质地土壤固体颗粒及其性质,土壤质地划分,土壤质地与肥力,土壤质地改良等。
2、土壤结构土壤结构体类型及其形成,土壤结构性评价,土壤结构体的改善等。
林学专业课程思政教学的探索——以《森林培育学》课程为例
专业领航ZHUANYE LINGHANG教师•TEACHER2021年3月Mar.2021林学专业课程思政教学的探索—以《森林培育学》课程为例胡晓静,王世伟,陈虹,巴音达拉(新疆农业大学林学与园艺学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52 )摘要:在新时代背景下,课程思政越来越受到重视,贯穿各专业课程教学的全过程文章以新疆农业大学林 学专业的专业课程《森林培育学》为例,通过分析《森林培育学》课程的特点和思政教育现状,根据其特点找 出课程教学中开展思政教育的具体方法,将思政内容融入《森林培育学》课程的课堂教学中,探索专业课程教 学与思政教育的有效融合,能促进该门课程课程思政教学效果的提高。
关键词:课程思政;林学专业;森林培育学中图分类号:G641;S7-4文献标识码:A收稿日期:2020-08-25文章编号:1674-120X (2021 ) 08-0100-02一、 引言习近平总书记分别在2016年和2018年的全国高校思 想政治工作会议、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强调思想政治工 作要贯穿教育教学的全过程。
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主持 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再次强调思想政治理 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
此后各种专业课 程与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同向同行得到重视,但对多数高校来 说,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主要集中安排在大一和大二年级,大三、大四年级的学生更注重对专业课的学习,思想政治教育 和专业课教育呈现"两张皮”、两条平行线,这是一个客观 的事实。
在现行的高等教育中,思想道德教育有各种思政课,学生管理有班主任、辅导员、学工办等,这使得专业课教师 能"轻装上阵”m。
显然,这种方式并不能实现所有课程的 育人功能这一教育总体目标。
本文以新疆农业大学林学专业《森林培育学》课程为例,针对该课程的特点,分析了该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提出了在林学专业的专业课程教学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 方法。
西南林业大学,林业基础知识综合大纲详细解析
《林业基础知识综合》一、林学的基础知识1、森林的概念与特征:1.1森林的概念、特点概念:以乔木为主体,包括灌木、草本植物以及其他生物在内,占有相当的空间,密集生长,并能显著影响周围环境的生物地理群落。
特点:a.寿命长,生长周期长;b.成分复杂,产品丰富多彩;c.体积庞大,地理环境多种多样,类型复杂;d.具有天然更新的能力,是可再生的生物资源;e.具有庞大的生产能力,拥有最大的生物产能;f.对周围环境具有巨大影响力1.2森林的植物成分:根据其所处地位分为林木、下木、幼苗(1年内)幼树(超过1年,但高度未达乔木林冠层一半)、活地被物和层外植物(层间植物)林木(立木):森林植物中的全部乔木。
优势树种:建群树种,在森林中,株数材积最大的乔木树种,对群落的形态、外貌、结构及对环境影响最大,决定着群落的特点以及其他植物的种类、数量、动物区系、更新演替的方向。
主要树种:符合人们经营目的的树种,一般具有最大的经济价值。
伴生树种:陪伴主要树种生长的树种,一般比主要树种耐荫,促使主要树种干材通直、抑制其荫条和侧枝的发育。
下木:林内的灌木和小乔木,其高度一般终生不超过成熟林分平均高度的1/2。
层外植物(层间植物):没有固定层次的植物成分。
林分:将大片森林按其本身特征和经营管理的需要,区划成若干个内部特征相同且与四周相邻部分有明显区别的森林地段。
林分调查因子:能客观反映林分特征的因子。
林分起源:森林发生形成特点,一般为天然林和人工林。
种子起源称为实生林,根上萌生或抽根蘖萌芽形成的林分称为萌生林。
树种组成系数:为表达各树种在林分中的组成而分别以各树种的蓄积量(胸高断面积)占林分总蓄积量(胸高断面积)的比重来表示。
2%~5%用+,<2%用-。
林相:林分中乔木树种的树冠所形成的树冠层次称作林相或林层。
我国划分林层的标准:(由上到下I、Ⅱ、Ⅲ)a.次林层平均高度与主林层平均高度相差20%以上(主林层为100%)b.各林层林分蓄积量不少于30m2/hm2c.各林层平均胸径在8cm以上d.主林层林木疏密度不少于0.3,次林层疏密度不小于0.2。
345《林业基础知识综合》考试大纲
西南林业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林业基础知识综合》考试大纲第一部分 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笔试、闭卷。
三、试卷的内容结构林学的基础知识25%林学的基本理论25%林学的技术与方法50%四、试卷的题型结构选择题、填空题10%名词解释题15%简答题50%论述题25%第二部分 考察的知识及范围一、林学的基础知识1、森林的概念与特征:森林的概念、特点,森林的植物成分;林分的特征,标准地调查、蓄积量测定。
2、森林植物学基础:植物界的基本类群,植物分类方法、系统、单位,植物的命名,植物检索表及其应用,植物分类学形态术语;生物多样性保护;我国主要造林绿化树种的分类特征、分布范围及主要用途。
3、森林与环境的关系:森林环境因子的分类及其作用,森林与环境因子作用的基本规律和一般形式,森林分布的地带性规律,中国森林植被分布的地带性与气候特点的关系。
4、森林的功能与效益:森林的三大效益,森林功能与效益计量和评价的目的、意义、指标体系和方法步骤。
二、林学的基本理论1、森林植被恢复与重建理论:森林的类型,森林立地与立地因子,森林立地质量评价与立地分类;适地适树的概念、意义、途径和方法,造林树种选择的原则和方法;造林密度的作用规律,造林密度的确定及其调控;纯林、混交林的特点和应用,树种混交的基本理论。
2、森林可持续经营理论:森林可持续经营的理论基础;抚育采伐的概念、目的、种类、方法和要素,森林采伐更新的概念,采伐方式与更新;次生林的概念,次生林的改造及经营措施。
3、林业生态建设理论:林业生态工程的概念、内容、类型,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基本原理;我国林业生态工程的基本情况。
三、林学的技术与方法1、林木种子与苗木培育技术:林木种子采集、调制与贮藏的基础与技术,林木种子品质检验,种子的休眠现象及催芽机理和方法;苗木培育的基础和技术,苗期管理,苗木的出圃与贮藏;播种苗、营养繁殖苗、移植苗培育,容器育苗与设施育苗。
森林培育学课件
精选可编辑ppt
63
(二)、药剂处理
1 辛硫磷:是一种新型的杀虫剂,有乳
油和颗粒剂两种。一般用于防治金龟子幼虫、
蝼蛄等地下害虫。
(1)用辛硫磷乳油拌种:
药液:种子=0.3:100
药液要先加10倍的潮土做成药土。
精选可编辑ppt
64
(2)苗期灌根:
将辛硫磷乳油配成0.1%的药液,在幼苗
期发现地下害虫危害时,进行灌根。
精选可编辑ppt
51
(二)大田育苗
1 高垄:
(1)规格:垄高为15—20cm,垄面宽
25—40cm,垄底宽50—80cm,垄向以南北方
向为好。
精选可编辑ppt
52
(2)优点:具备高床的优点,不需要设小水 渠,垄距大,通风透光好,垄面温度高,有利 于种子的萌发及插穗生根,苗木根系发达,苗 木质量好。
运输时,都要进行林木种子品质检验。 2 种子园: 发达的国家已经进入第二代,如:
日本、美国、芬兰等,我国只有初级的种子园。
精选可编辑ppt
3
3 苗圃 : (1)培育优质速生的树种的苗木; (2)培育慢生的珍贵的绿化及用材树种的苗 木。如:银杏、七叶树、辽东冷杉、南洋杉、 红木等。(3)具有特性的树种苗木:如:抗 盐、抗旱、抗碱、抗虫等。
4 公园 : 园林苗木的管理和培育,新品种的 开发和研究。
5 研究所:
精选可编辑ppt
4
精选可编辑ppt
5
精选可编辑ppt
6
精选可编辑ppt
7
精选可编辑ppt
8
精选可编辑ppt
9
精选可编辑ppt
10
精选可编辑ppt
11
精选可编辑ppt
森林培育学__北京林业大学(9)--复习提纲
《森林培育学》课程复习提纲
一、名词解释
森林培育 森林生产力 立地条件 立地指数 森林立地类型
森林立地分类系统 适地适树 林种 用材林 防护林 薪炭林 经济林
林分结构 纯林 混交林 树种组成 混交类型 混交方法 种植点配置
林分密度 造林密度 抚育采伐 林木分化 自然稀疏 林木分级 透光伐 疏伐生长伐 卫生伐 林分改造
二、简答题
1. 请用10个左右关键词总结《森林培育学》课程的主要内容,并简述其内涵。
2. 简述适地适树的概念及其途径。
3. 简述水源保护林、水土保持林、防风固沙林、农田防护林树种选择基本原则。
4. 简述森林立地的构成因子
5. 简述立地条件类型的划分方法。
6. 简述森林立地类型的应用途径
7. 简述林分密度的作用。
8. 简述种植点配置的内容。
9. 简述混交林培育的意义。
10.简述树种混交的主要类型并各举出2~3例。
11.简述在营造混交林时如何调节树种种间矛盾。
12.简述林木群体生长发育6个阶段的特点及培育关键技术要点。
13.简述造林整地的作用特点。
14. 简述造林整地的主要方法。
15.简述造林的方法有哪些,各自的特点及适用范围。
16.简述林地管理和林木管理有哪些主要工作环节。
17.简述森林抚育采伐的目的与意义。
18.简述森林抚育4种主要方法的使用范围及优缺点。
19.简述抚育采伐的技术要素。
20.简述林分改造的意义。
21.简述低效林形成的原因和改造措施
22.分别指出我国东北、华北、西北、华东、华南、西南五地区的各5个主要造林树种。
西南林业大学“永椿”计划实施方案
附件1《林学概论》教学大纲总学时:16实践教学:不计学时学分:2.0,其中理论教学1.0学分,实践教学1.0学分。
修读专业:全校除林学专业,以及《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中《林学概论》课程为32学时或48学时专业一、大纲内容理论课共设置三个教学模块,包括植物学基础与森林、森林培育和森林资源经营管理概论。
模块一:植物学基础与XX森林第一章森林的概念与功能第一节森林的概念与特点介绍森林的概念、特点及植物成分等,从森林的成层次性角度,阐述森林的植物组成。
第二节森林的功能与效益介绍我国的生态环境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森林的功能与效益。
包括森林的三大效益、森林的直接效益、森林的间接效益。
第二章森林植物第一节植物分类基础知识植物界的基本类群、植物分类、种子植物分类学形态术语。
第二节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及含义、生物多样性的评价指标、生物多样性保护。
第三节我国主要造林树种简介第三章森林与环境第一节森林环境因子包括气候因子、土壤因子、生物因子、地形因子。
第二节森林与环境作用的一般规律环境因子与森林作用的规律、森林与环境相互作用的一般形式。
第三节森林的分布森林分布的地带性规律、中国森林植被分布。
模块二:森林培育学概论因课程面向全校未开设《林学概论》课程的非林学专业的学生,未学习其他林学相关的专业知识,故《森林培育学》讲授中,除苗木培育理论和技术外,增加部分林学、林业相关和森林培育学的知识。
因此课程分三章讲授(表1)。
表1 课程内容注:根据表1的授课内容,不同的专业,可参照专业方向有所侧重。
模块三:森林资源经营管理概论第一章基本测树因子第二章林分调查因子第三章森林资源概述第四章中国及XX森林资源的结构和特点第五章森林资源调查基本方法二、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考核方式:考查成绩评定:课程设计成绩结合平时成绩进行综合评定,成绩评定,卷面(报告)成绩占60%~80%;平时成绩占20%~40%。
三、参考教材基本教材:陈祥伟、胡海波主编《林学概论》,中国林业,2005年3月参考教材:沈国舫主编《林学概论》,中国林业,1989年11月。
森林培育学(1)
森林培育学森林培育:是研究营造和培育森林的理论和技术的学科,其研究内容包括良种壮苗的生产、无林地造林、森林(人工林和天然林)的更新营造和造林后的抚育管理等方面。
学习内容包括:林木种子(种子篇)、苗木培育(种苗学)、森林营造(造林学)、森林抚育和森林主伐更新(营林学)等5篇。
完整的培育技术体系:1、前期规划阶段2、抚育管理阶段3、更新营造阶段4、收获利用阶段森林营造――从林木种子起到林木达到成熟利用为止的全部培育过程(广义);按照一定的方案用人工种植的方法营造森林达到郁闭成林的生产过程(狭义)人工造林――在无林地或原来属于林业用地的土地上人工栽培林木的方法。
人工更新――在采伐迹地及火烧迹地上用人工方法进行造林。
要考虑伐根、采伐剩余物的状况、森林的土壤特点等。
造林地――供造林使用的土地资源(宜林地),种类较多,我省有九类造林地:采伐迹地、火烧迹地、疏林地、低价值幼林地荒山荒地、农耕地等。
人工林――用人工种植的方法营造的森林。
特点:树种合理选定、种苗经过选择、密度配置均匀、林地环境受控天然林(自然林) ――用自然力量形成和恢复的森林。
原始林属于天然林的范畴人工林比天然林更具速生丰产潜力。
林种――森林按其经营的主要目的不同而区分的不同种类。
按用途分:用材林、经济林、防护林、薪炭林、特种用途林第一章第一节林木良种繁育林木种子是指林业生产中直接用于更新造林和培育苗木的繁殖材料,包括植物学上所说的真正意义的种子,果实,果实的一部分,种子的一部分,及无融合生殖形成的种子等及枝、叶、茎尖、根等营养器官。
种源是指取得种子或其他繁殖材料的地理来源或产地。
种子区是生态条件和林木遗传特性基本类似的种源单位,也是造林用种的地域单位。
种子亚区:在一个种子区内划分为更好的控制用种的次级单位.良种是指遗传品质和播种品质都优良的种子。
优良的遗传品质主要表现在用此种子造林形成的林分具有速生、丰产、优质、抗逆性强等特点。
播种品质优良则体现在种子物理特性和发芽能力等指标达到或超过有关国家标准。
森林培育课程复习提纲
《森林培育学》提纲一、名词解释森林培育工程造林立地条件立地指数森林立地类型适地适树林种用材林防护林薪炭林经济林纯林混交林森林生产力种源母树林种子园采穗圃生理成熟形态成熟千粒重发芽率发芽势种子安全含水量苗圃播种育苗容器育苗营养繁殖育苗林分密度造林密度森林主伐森林更新二、简答题2. 简述适地适树的概念及其途径。
3. 简述防护林中水源保护林、水土保持林、防风固沙林、农田防护林树种选择的基本原则。
4. 简述林分密度的作用。
5. 简述混交林培育的意义及其优点的相对性。
6. 简述树种混交的主要类型并各举出2~3例。
7. 简述林木群体生长发育6个阶段的特点及培育关键技术要点。
8. 请问种子储藏有哪些方法,分别适合什么类型的种子?9. 简述种子休眠的主要类型及催芽方法。
10.简述一年生播种苗的4个生长时期的特点及其育苗技术要点。
11.简述扦插苗的4个生长时期的特点及其育苗技术要点。
12.简述容器育苗的优缺点。
13.简述造林整地的作用与主要方式的特点。
14.简述造林的方法有哪些,各自的特点及适用范围。
15.简述林地管理和林木管理有哪些主要工作环节。
16.简述森林抚育采伐的目的与意义。
17.简述生长抚育4种主要方法的使用范围及优缺点。
18.简述3种森林主伐方式及3种更新方式的概念。
1.概念:森林培育森林培育学立地质量立地条件立地质量评价立地指数森林立地类型森林培育:是从林木种子、苗木、造林到林木成林、成熟的整个培育过程中按既定培育目标和客观自然规律所进行的综合培育活动,它是森林经营活动的主要组成部分。
森林培育的对象可以是人工林,也可以是天然林。
森林培育学:研究森林培育过程理论和实践的学科。
森林培育学与造林学:森林培育学原称造林学,但从字面看其有局限性。
造林学人工造林痕迹较重,且从字面含义上很难包括森林培育中森林抚育和主伐更新等重要内容。
防护林:以发挥森林的防风固沙、护农护牧、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等防护效益为主要目的的森林。
东北林业大学202X自命题科目考研大纲:804金融综合课(学硕初试)
东北林业大学202X自命题科目考研大纲:804金融综合课(学硕初试)东北林业大学202X自命题科目考研大纲:804金融综合课(学硕初试)由考研大纲频道为大家提供,更多考研资讯我们网站的更新!东北林业大学202X自命题科目考研大纲:804金融综合课(学硕初试) 考试科目名称: 804金融综合课考试内容范围:一、货币、信用与金融1、要求考生熟练货币与货币制度、国际货币体系与汇率制度;2、要求考生熟知信用、利息与信用形式和金融范畴的形成与发展;二、金融中介与金融市场1、要求考生掌握金融中介体系、存款货币银行、中央银行;2、要求考生掌握金融市场、资本市场、金融体系结构和金融基础设施;三、货币均衡与宏观政策1、要求考生掌握利率的决定及作用、货币需求、现代货币的创造机制、货币供给;2、要求考生熟悉货币均衡与总供求、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2、要求考生熟知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配合和开发条件下的政策搭配与协调;四、金融运行的微观机制1、要求考生熟练利率的风险结构与期限结构、资产组合与资产定价;2、要求考生熟悉资本结构与公司治理和商业银行业务与管理;五、金融发展与稳定机制1、要求考生熟练货币经济与实际经济、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2、要求考生掌握金融脆弱性与金融危机和金融监管;六、国际收支和国际收支平衡表1、要求考生掌握国际收支的涵义、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基本内容;2、要求考生掌握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及国际收支的调节手段;七、汇率基础理论和外汇管理及其效率分析2、要求考生熟练外汇和汇率的概念、汇率决定理论、外汇市场的业务与外汇交易;2、要求考生熟练国际储备及其管理、汇率制度选择及其效率分析、外汇市场干预的类型、手段和工具;八、金融全球化对内外均衡的冲击和金融全球化下的国际协调与合作1、要求考生掌握国际资本流动的主要格局及形成原因以及国际债务问题;2、要求考生了解国际金融市场的构成和特点;3、要求考生了解国际货币体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货币协调中的主要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南林业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森林培育学》
考试大纲
第一部分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试卷满分为150 分,考试时间为180 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笔试、闭卷。
三、试卷的内容结构
森林培育的基本原理30%
森林培育技术70%
四、试卷的题型结构
选择题、填空题15%
名词解释题15%
简答、论述题70%
第二部分考察的知识及范围
一、森林培育的基本原理
1、森林培育学概论:森林培育学的概念和范畴,森林培育的目的与对象,中国森林培育的问题与展望。
2、森林立地:森林立地的概念,森林立地因子,立地质量评价的方法,森林立地分类及其应用。
3、造林树种选择:树种选择的意义、基础、原则和原理,各林种对
造林树种选择的要求,适地适树的概念、标准、途径和方法。
4、林分结构及其培育:林分密度的概念,密度对林分生长的作用,确定林分密度的原则和方法;森林树种组成,种植点的配置方式,营造混交林的意义,混交的方法。
5、森林的生长发育及其调控:林木个体的生长发育的概念、周期性、相关性,林木发育与结实,影响生长发育的环境条件;林木群体的发育规律,森林的生产功能及其调控,提高森林生产力的途径。
二、森林培育技术
1、林木种苗培育:林木种源选择,林木种子区划,母树林、种子园、采穗圃与林木良种生产;种实的成熟,采种期的确定,种实的采集与调制,种子产量预测;影响种子生命力的因素,种子贮藏的方法,种子的休眠现象及催芽机理和方法,种子的品质检验;苗圃及苗木的种类,苗圃土壤耕作、施肥与轮作,苗木生长规律,播种量的确定和播种方法,苗期管理;插穗的成活原理,影响插穗成活的因素,促进插穗生根技术;嫁接成活的愈伤过程,接穗的选择、采集与贮存,砧木的选择,嫁接方法;苗木的出圃、起苗后的苗木变化,苗木在运输、造林地和栽植过程中的保护;容器苗培育特点及应用的条件,容器的种类及基质的配制、育苗技术,容器苗培育与工厂化育苗;苗木产量、质量的调查方法,苗木质量综合评价与控制;苗圃规划设计的程序、步骤。
2、人工林营造:造林地的种类,采伐剩余物和植被的清理方法,造林地整地的方式、作用;直播造林的特点和应用条件、方法,植苗造
林的特点和应用条件、栽植方法和技术要点,分殖造林的特点和应用的条件、方法;农林复合经营的概念和意义、基本特征,农林复合经营系统的分类及其结构、规划设计的目的和原则;造林规划设计,造林调查设计,造林施工设计。
3、森林抚育管理:抚育采伐的概念、目的、种类、方法,抚育采伐的开始期、间隔期、强度、方法,采伐木的选择,抚育采伐对林分生长、环境的影响;封山育林的概念、特点和作用,封山育林的具体措施与组织实施;低效林改造的意义,低效林的成因、分类与改造技术。
4、森林收获与更新:森林收获作业法的目的、要求,森林主伐、更新的方式;择伐的概念、种类,择伐作业的理论依据,择伐作业的条件与应用;渐伐的概念,渐伐更新过程及其特点,渐伐的种类,渐伐选用的条件与评价,渐伐作业在生产中的应用;皆伐的概念,皆伐迹地环境条件特点和迹地的更新,皆伐伐区的排列方法,皆伐作业的选用条件与评价,皆伐作业在生产中的应用。
5、国家林业生态工程与区域森林培育:天然林的特点,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的意义,天然林保护的概念与基本方针、技术措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意义,退耕还林还草工程中的森林培育、林草植被建设方式及其森林培育的技术问题;建设工业人工林基地的意义,工业人工林的培育技术特点、其他培育技术的配套问题;防护林体系建设的目标与原则,防护林培育的技术要点;举例分析,我国不同地区森林培育的特点及其主要模式。
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