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力学

合集下载

生物力学概念

生物力学概念

生物力学概念:是研究人体运动规律的科学,它是体育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人体运动器系:是由若干可以相对运动的部分组合而成的整体。

载荷的表现形式:拉伸、压缩、剪切、弯曲、扭转和复合载荷。

变形的概念:物体在爱到外力作用时,其中任意两点间的距离和任意两直线或两平行面间的夹角会发生变化,它们反映了物体的尺寸和几何形状的改变。

力的可传性原理:力可沿某作用线任意移动而不改变其对物体的作用效应。

拳击的形式:直拳、勾拳、摆拳、刺拳。

组成肌肉的基本单位:肌原纤维。

肌肉收缩和舒张的基本单位:横桥肌肉的三种收缩形式:1、缩短收缩(向心收缩)特点:张力大于外加阻力,肌长度缩短。

作用:是肌肉运动的主要形式,是实现动力性运动的基础(如挥臂、高抬腿等)。

(1)等张收缩:外加阻力恒定,当张力发展到足以克服外加阻力后,张力不再发生变化。

但在不同的关节角度时,肌肉收缩产生的张力则有所不同。

在关节运动的整个范围内,肌肉用力最大的一点称为“顶点”。

在此关节角度下,骨杠杆效率最差。

如:推举杠铃,关节角度在120°时肱二头肌收缩张力最大,关节角度在30°时肱二头肌收缩张力最小。

最大等长收缩时,只有在“顶点”即骨杠杆效率最差的关节角度下,肌肉才有可能达到最大收缩。

而在其他关节角度下,肌肉收缩均小于自身最大力量。

在整个关节活动的范围内,肌肉做等张收缩时所产生的张力往往不是肌肉的最大张力。

(2)等动收缩:在整个关节活动范围内,肌肉以恒定速度进行的最大用力收缩。

但器械阻力不恒定。

等动练习器:在离心制动器上连一条尼龙绳,由于离心制动作用,扯动绳子越快,器械产生的阻力就越大。

特点:器械产生的阻力与肌肉用力的大小相适应。

等动收缩的优点:外加阻力能随关节活动的变化而精确地进行调整,使肌肉在整个关节活动范围内都能产生最大的肌张力。

2、拉长收缩(离心收缩)特点:张力小于外加阻力,肌长度拉长。

作用:缓冲、制动、减速、克服重力。

如:蹲起运动、下坡跑、下楼梯、从高处跳落等动作,相关肌群做离心收缩可避免运动损伤。

生物力学的基本概念及应用举例

生物力学的基本概念及应用举例

生物力学的基本概念及应用举例一、生物力学定义生物力学是研究生物体运动、器官和组织功能及相互作用的力学行为的科学。

它涉及到物理学、生物学、医学、工程学等多个学科领域,是生物医学工程、康复工程、仿生学、体育运动、航空航天等领域的重要基础。

二、生物力学在医学领域应用1.人体生物力学:人体生物力学主要研究人体运动过程中的力学特性,如骨骼、肌肉、关节等组织的力学行为。

它有助于医生理解人体运动机制,为医学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2.生物材料力学:生物材料力学研究生物组织材料的力学性质,如弹性、韧性、强度等。

它为医学领域中的组织工程和器官移植提供了重要指导。

三、生物力学在康复工程领域应用康复工程是利用工程学方法为残疾人设计和制造辅助器具,以改善其生活质量。

生物力学在康复工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例如在设计和制造假肢、矫形器、轮椅等辅助器具时,需要考虑人体肌肉和骨骼的力学特性,以确保使用效果和安全性。

四、生物力学在生物医学工程领域应用1.生物芯片:生物芯片是一种用于快速检测和分析生物分子的微小芯片。

在生物芯片的制作过程中,需要利用生物力学的知识对芯片的结构和材料进行优化设计,以提高检测的准确性和灵敏度。

2.组织工程:组织工程是利用生物材料、细胞和生长因子等构建人体组织和器官的新兴技术。

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深入研究和应用生物力学的知识,以了解和控制细胞生长和分化的力学环境。

五、生物力学在体育运动领域应用1.运动生物力学:运动生物力学主要研究人体运动过程中的力学特性,为运动员提供科学训练方法和运动装备设计提供理论支持。

例如,通过对篮球投篮动作的生物力学分析,可以指导运动员优化投篮技巧和提高命中率。

2.肌肉疲劳与恢复:肌肉疲劳是由于长时间运动导致肌肉功能下降的现象。

通过应用生物力学方法研究肌肉疲劳的机制和恢复过程,可以帮助运动员更好地理解和预防肌肉疲劳,提高运动表现。

六、生物力学在仿生学领域应用仿生学是研究和模仿自然界生物的原理和技术的新兴学科。

生物力学实验报告

生物力学实验报告

生物力学实验报告生物力学实验报告导言:生物力学是研究生物体运动和力学特性的学科,它涉及到生物体的力学行为以及与环境和其他物体的相互作用。

本实验旨在探究生物力学在人体运动中的应用,并通过实验数据分析和结果讨论来验证相关理论。

实验目的:1. 了解生物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掌握生物力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3. 分析生物力学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实验材料与方法:材料:测力计、人体模型、计算机、数据采集软件。

方法:将测力计固定在人体模型的不同部位,进行相应的运动实验,并使用数据采集软件记录实验数据。

实验结果与讨论:在实验中,我们选择了手臂和腿部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力计记录了不同运动状态下的受力情况,并进行了数据分析和讨论。

手臂实验结果:我们首先将测力计固定在手臂的肌肉上,进行了屈臂和伸臂的实验。

实验结果显示,在屈臂时,测力计所测得的力值逐渐增加;而在伸臂时,测力计所测得的力值逐渐减小。

这说明在手臂屈伸运动中,肌肉的收缩力和伸展力是相互作用的结果。

腿部实验结果:接下来,我们将测力计固定在腿部的肌肉上,进行了蹲下和跳跃的实验。

实验结果显示,在蹲下时,测力计所测得的力值逐渐增加;而在跳跃时,测力计所测得的力值迅速增大,然后迅速减小。

这说明在腿部蹲下和跳跃的运动中,肌肉的收缩力和伸展力也是相互作用的结果。

实验结论:通过以上实验结果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在手臂屈伸运动中,肌肉的收缩力和伸展力是相互作用的结果;2. 在腿部蹲下和跳跃的运动中,肌肉的收缩力和伸展力也是相互作用的结果。

结语:本实验通过测力计在手臂和腿部的实验中,验证了生物力学在人体运动中的应用。

通过分析实验数据和讨论结果,我们对生物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掌握了生物力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

生物力学的研究对于解析人体运动和改善运动技能具有重要意义,希望本实验能为相关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启示。

生物力学

生物力学

生物力学生物力学 biomechanics shengwu lixue生物力学是应用力学原理和方法对生物体中的力学问题进行定量研究的生物物理学分支。

生物力学的研究范围从生物整体到系统、器官(包括血液、体液、脏器、骨骼等),从鸟飞、鱼游、鞭毛和纤毛运动到植物体液的输运等。

生物力学的基础是能量守恒、动量定律、质量守恒三定律,并加上描写物性的本构方程。

生物力学重点是研究与生理学、医学有关的力学问题。

生物力学依据研究对象的不同,可细分为生物流体力学、生物固体力学和运动生物力学等。

生物力学的发展简史生物力学一词虽然在20世纪60年代才出现,但它所涉及的一些内容,却是古老的课题。

例如,1582年前后伽利略得出摆长与周期的定量关系,并利用摆来测定人的脉搏率,用与脉搏合拍的摆长来表达脉搏率等。

1616年,英国生理学家哈维根据流体力学中的连续性原理,从理论上论证了血液循环的存在;到1661年,马尔皮基在解剖青蛙时,在蛙肺中看到了微循环的存在,证实了哈维的论断;博雷利在《论动物的运动》一书中讨论了鸟飞、鱼游和心脏以及肠的运动;欧拉在1775年写了一篇关于波在动脉中传播的论文;兰姆在1898年预言动脉中存在高频波,现已得到证实;材料力学中著名的扬氏模量就是英国物理学家托马斯·扬为建立声带发音的弹性力学理论而提出的。

1733年,英国生理学家黑尔斯测量了马的动脉血压,并寻求血压与失血的关系,解释了心脏泵出的间歇流如何转化成血管中的连续流,他在血液流动中引进了外周阻力概念,并正确指出:产生这种阻力的主要部位在细血管处。

其后泊肃叶确立了血液流动过程中压降、流量和阻力的关系;夫兰克解释了心脏的力学问题;斯塔林提出了透过膜的传质定律,并解释了人体中水的平衡问题。

克罗格由于在微循环力学方面的贡献获得1920年诺贝尔奖金。

希尔因肌肉力学的工作获得1922年诺贝尔奖金。

他们的工作为60年代开始的生物力学的系统研究打下基础。

到了20世纪60年代,一批工程科学家同生理学家合作,对生物学、生理学和医学的有关问题,用工程的观点和方法,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使生物力学逐渐成为了一门独立的学科。

生物力学原理

生物力学原理

生物力学原理
生物力学是研究生物体运动的力学原理的学科,它涉及到生物体的结构、功能和力学特性。

通过运用物理和工程学的原理和方法,生物力学研究者可以揭示生物体内部的各种力学过程以及其对生物体运动的影响。

生物体可以是人类、动物或植物等,在不同的尺度上都存在各种力学现象。

例如,人类的骨骼系统受到重力和外力的作用,在运动中承受着各种力的作用。

通过生物力学的分析,可以研究骨骼系统的力学性能,并且为设计更好的假肢和矫形器具提供依据。

此外,生物力学也可以应用于运动员的训练和康复领域。

通过分析运动员的运动过程,可以了解其身体各部分的力学状态,并制定相应的训练计划或康复方案。

生物力学可以揭示运动员运动技能的优劣,帮助他们改善动作的效果和减少受伤的风险。

在植物学领域,生物力学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植物内部生物组织的力学特性和机制。

例如,研究树木的弯曲现象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木材的力学性能和抗风能力。

此外,生物力学也可以应用于农业领域,帮助农民设计更优化的农业机械和种植方法。

综上所述,生物力学是一个涉及生物体力学原理的学科,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生物体的运动机制和力学特性。

通过生物力学的研究,我们可以应用其原理和方法改善人类的生活质量,促进运动员的训练和康复,以及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生物力学研究方法与应用

生物力学研究方法与应用

生物力学研究方法与应用生物力学是研究生物运动的力学过程、动力学规律以及机械特性的一门学科。

它是将力学原理和生物学相结合,运用计算机辅助分析得到生物体运动的途径。

早在古希腊时期,亚里士多德就曾研究过牛的奔跑和人类的步行,称之为“动力学”。

而生物力学则是在近代形成的。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研究者的努力,生物力学的应用领域越来越广泛。

本文将阐述生物力学的研究方法和应用。

生物力学研究方法生物力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实验法。

通过实验测量生物体运动时的各种参数,来研究运动规律和机械特性。

以运动员的跳高为例,我们可以通过实验测量出运动员起跳的初始速度、起跳的高度、跨越杠杆的速度等参数,来分析和研究运动员跳高的力学过程。

2.数值模拟。

通过计算机模拟生物体运动的过程,来研究运动规律和机械特性。

数值模拟可以通过建模获取生物体的各种状态参数,进而计算出机械特性指标。

例如,通过计算机模拟肌肉收缩过程,可以研究肌肉的力学特性和肌肉产生的驱动力。

3.实际观测。

通过实际观察生物体运动过程,来研究运动规律和机械特性。

例如,通过观测蜻蜓的飞行过程,可以研究其飞行特性并寻找优化方法。

生物力学的应用生物力学的应用范围极为广泛,可应用于医疗、体育、交通、安全等多个领域:1.医疗领域。

生物力学可以用于评估疾病和伤害的影响、治疗方案的制定和手术效果的评估。

例如,生物力学可以通过实验研究不同种类的人工关节假体在运动中的力学特性和生物相容性,为关节置换手术的设计提供依据。

2.体育领域。

生物力学可以用于分析诸如人体运动、姿势和运动员与运动装备之间的关系。

例如,生物力学可以通过实验研究运动员跳高的力学特性和姿势优化,为运动员提高运动成绩提供科学依据。

3.交通安全领域。

生物力学可以用于研究车辆和其他交通工具的碰撞安全性。

例如,生物力学可以通过实验模拟车辆碰撞,分析碰撞力大小及其对车内人员的危险程度,为改进车辆结构和安全性能提供依据。

结语生物力学是一门结合力学原理和生物学的学科,其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实验法、数值模拟以及实际观测。

生物力学sci

生物力学sci

生物力学是一个跨学科的领域,涉及到生物学、物理学和工程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

它在许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包括医学、体育科学、工程学和生物技术等。

在生物力学领域,SCI 论文的写作需要遵循一定的规范和格式,以确保论文的质量和可读性。

首先,一篇生物力学SCI论文通常需要有一个明确的研究问题或目标。

在生物力学领域,这些问题可能包括骨骼肌肉系统的生物力学、神经肌肉系统的生物力学、生物材料在生物力学方面的应用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进行实验设计、数据收集和分析,并使用生物力学的理论和模型进行解释。

在论文中,实验设计和方法部分是非常重要的。

这部分需要详细描述实验的过程、使用的设备和材料、实验条件和参数等。

同时,也需要解释如何使用生物力学的理论和模型来解释实验结果。

这部分应该清晰、准确和易于理解,以便其他研究人员能够重复实验并得出相似的结果。

实验结果和分析部分是论文的核心部分之一,需要展示实验的结果和数据,并对这些结果进行解释和分析。

这部分应该清晰、准确和具有说服力,以便读者能够理解实验的意义和价值。

在生物力学领域,结果的解释和分析可能需要使用生物力学的理论和模型,因此需要使用适当的术语和表述方式。

结论部分是对整个论文的总结,需要总结实验结果和讨论,并指出论文的贡献和创新点。

结论应该简洁明了,并指出未来的研究方向和潜力。

在结论中,还应该强调与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的合作和交流的重要性,以便共同推动生物力学领域的发展。

在写作过程中,需要遵循一些基本的学术规范和标准,例如引用他人的研究成果、使用合适的术语和表述方式等。

此外,还需要注意论文的格式和排版要求,以确保论文的质量和可读性。

总之,一篇优秀的生物力学SCI论文需要有一个明确的研究问题或目标、详细的实验设计和方法、清晰的结果和分析、简洁明了的结论以及遵循学术规范和标准。

通过精心组织和写作,可以确保论文的质量和可读性,并为生物力学领域的发展做出贡献。

生物力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生物力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生物力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生物力学是研究生物体的力学特性和运动机制的学科,它不仅是医学和运动科学的重要分支,也在很多日常生活中得到了应用。

首先,生物力学在运动中的应用非常广泛。

例如,运动员可以通过分析运动时身体的关节角度、肌肉力量等因素,优化他们的训练和比赛表现。

此外,生物力学也被用于设计和改进运动器材,如运动鞋、轮滑鞋等,以提高运动员的性能和保护他们的安全。

其次,生物力学还在医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通过分析人体的运动机制和力学特性,医生和物理治疗师可以帮助患者康复和预防伤害。

例如,生物力学可以用于评估和改善姿势,减轻关节疼痛,缓解肌肉张力等。

最后,生物力学还在人体工程学中得到了应用。

人体工程学是研究人类与工作环境之间的交互关系的学科,生物力学可以帮助工程师设计更人性化的工作环境和工具,以提高工作效率和减少工作伤害。

综上所述,生物力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涉及运动、医学和人体工程学等多个领域,它的发展将为人类的健康和生活带来更多的便利和改善。

- 1 -。

生物力学的名词解释

生物力学的名词解释

生物力学的名词解释生物力学是研究生物体运动和力学特性的学科,结合生物学和力学的原理来探索人类和其他生物的运动机制。

生物力学的研究范围包括运动的力学分析、力的产生与传递、力的影响和适应等方面。

下面将对几个与生物力学相关的名词进行解释,以便更好地理解这一学科:1. 动力学:动力学是生物力学中的一个关键概念,指的是研究物体运动时的力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

动力学与牛顿定律有关,通过分析物体受到的作用力和力的方向、大小以及物体的加速度,可以揭示运动的原理。

2. 力:力是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产生运动或改变形态的原因。

在生物力学中,力是研究的重要要素,可以通过力的大小、方向和施加点来分析生物体的运动和力的效果。

3. 稳定性:稳定性是指生物体在运动过程中保持平衡和稳定的能力。

通过分析重心的位置、支撑基础的大小和形状以及运动轨迹等因素,可以研究生物体稳定性的影响因素。

4. 生物力学模型:生物力学模型是用来模拟生物体运动和力学特性的数学或物理模型。

通过建立适当的模型,可以研究生物体的运动规律、力的作用方式以及力的影响。

5. 骨骼系统:骨骼系统是人类和其他动物体内支撑和保护身体的重要结构。

它由骨骼、关节和肌肉组成,具有承载体重、提供稳定性和运动功能的作用。

生物力学研究中,骨骼系统对于运动和力的传递起着重要的作用。

6. 力矩:力矩是力绕给定点旋转的物理量。

在生物力学中,力矩用来表示力对物体产生转动效果的能力。

通过力矩的计算和分析,可以了解力对生物体运动和姿势的影响。

7. 步态分析:步态分析是研究人体行走和奔跑过程的运动学和动力学特性的分析方法。

通过记录和分析步态参数,可以揭示人体运动和力学特性的规律,有助于康复治疗和运动训练。

8. 生物力学应用:生物力学在医学、运动训练、康复治疗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人工关节设计中,通过生物力学分析可以优化关节的结构和运动特性。

在体育科学中,生物力学可以帮助运动员提高技术水平和减少运动伤害。

生物力学的基本测试方法和仪器设备

生物力学的基本测试方法和仪器设备

生物力学的基本测试方法和仪器设备生物力学是研究生物体在运动过程中力学特性的学科。

它通过测试方法和仪器设备来测量和分析生物体的运动、力量和力学特征,从而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生物体的功能、运动和健康状况。

生物力学的基本测试方法包括动力学测试、静力学测试、运动学测试和生物力学模拟。

下面分别介绍这些方法的基本原理和常用仪器设备。

1.动力学测试:动力学测试是用来测量生物体在运动过程中所受到的力量和力矩。

常用的测试方法包括受力板法、力矩传感器法和动态力学分析法。

受力板法通过放置在地面上的受力板来测量人体脚底所受到的力量和压力分布;力矩传感器法通过安装在关节处的力矩传感器来测量关节的力矩;动态力学分析法通过分析人体在运动过程中所受到的力量和力矩来评估运动的效果和负荷。

2.静力学测试:静力学测试是用来测量生物体静止状态下的力学特性。

常用的测试方法包括静力学平台法和静态测力计法。

静力学平台法通过放置人体或物体在一个平台上来测量其受到的重力和压力分布;静态测力计法通过安装在物体表面的测力计来直接测量其受到的力量。

3.运动学测试:运动学测试是用来测量生物体运动过程中的位置、速度和加速度等动力学参数。

常用的测试方法包括光电测量法、摄像测量法和惯性测量法。

光电测量法通过安装在生物体上的红外线传感器来测量其位置和速度;摄像测量法通过摄像机来记录生物体的运动过程,并通过图像处理技术来分析运动学参数;惯性测量法通过使用惯性测量单元(如陀螺仪和加速度计)来测量生物体的加速度。

4.生物力学模拟:生物力学模拟是用来模拟和分析生物体运动过程中的力学特性。

常用的模拟方法包括有限元分析法、多体动力学模拟法和计算流体力学法。

有限元分析法通过将生物体分割成有限的单元,然后运用力学原理和数值计算方法来模拟其运动过程中的力学行为;多体动力学模拟法通过建立生物体的多体系统,并运用牛顿力学和动力学原理来模拟其运动过程;计算流体力学法通过模拟流体介质中生物体的运动来分析其力学特性。

《生物力学》习题与答案

《生物力学》习题与答案

《生物力学》习题与答案(解答仅供参考)一、名词解释1. 生物力学:生物力学是研究生物体(包括人体)的力学性质、力学结构、力学行为及其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科学。

2. 动力学分析:动力学分析是生物力学中的一种方法,主要研究生物体在受力作用下的运动状态和变化规律。

3. 应力-应变曲线:应力-应变曲线是描述材料在受力作用下,其内部应力与应变关系的曲线,常用于分析材料的力学性质。

4. 关节力学:关节力学是生物力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关节的结构、功能、力学特性和运动规律。

5. 生物反馈:生物反馈是一种通过仪器设备将人体生理活动的信息反馈给个体,使其能够学习控制和调整这些活动的技术。

二、填空题1. 生物力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______、______和______三个方面。

(静态力学分析、动态力学分析、生物材料力学)2. 在人体运动中,肌肉的作用是产生______,骨骼的作用是传递和承受______。

(力、载荷)3. 动态平衡是指生物体在______状态下,能保持稳定的一种状态。

(运动)4. 在生物力学中,______是描述物体形状改变的物理量,______是描述物体抵抗形变能力的物理量。

(应变、应力)5. ______是人体运动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生物力学特性对运动性能和运动伤害有重要影响。

(骨骼肌)三、单项选择题1.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生物力学的研究内容?(D)A. 骨骼肌的力学特性B. 人体运动的生物力学分析C. 生物材料的力学测试D. 基因表达调控答案:D2. 在人体步态分析中,通常将步态周期分为以下几个阶段?(B)A. 两个阶段:站立相和摆动相B. 四个阶段:支撑相、摆动相、迈步相和足跟触地相C. 三个阶段:站立相、迈步相和摆动相D. 六个阶段:初始接触、承重反应、中期站立、摆动前期、摆动中期和摆动后期答案:B3. 下列哪种肌肉收缩形式产生的力量最大?(C)A. 等长收缩B. 等速收缩C. 等张收缩D. 超等长收缩答案:C4. 关于关节的生物力学特性,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A. 所有关节的活动范围都是相同的B. 关节的稳定性和灵活性是相互制约的C. 关节软骨可以减少关节面之间的摩擦并吸收冲击力D. 关节囊和韧带对维持关节稳定性起重要作用答案:A5. 下列哪个物理量用于描述物体抵抗剪切变形的能力?(C)A. 弹性模量B. 抗拉强度C. 剪切模量D. 屈服强度答案:C四、多项选择题1. 下列哪些因素会影响骨骼肌的力学性能?(ABCD)A. 肌纤维类型B. 肌肉长度C. 肌肉温度D. 肌肉疲劳状态答案:ABCD2. 下列哪些技术或设备常用于生物力学研究?(ABCD)A. 动力学分析系统B. 三维运动捕捉系统C. 静态和动态测力平台D. 生物材料试验机答案:ABCD3. 关于生物材料的力学性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CD)A. 不同类型的生物材料具有不同的力学性质B. 所有生物材料在受力时都会发生塑性变形C. 生物材料的力学性质与其内部结构密切相关D. 生物材料的力学性质会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答案:ACD4. 下列哪些是影响人体运动生物力学的因素?(ABCD)A. 身体尺寸和形状B. 肌肉力量和耐力C. 关节的灵活性和稳定性D. 中枢神经系统的控制策略答案:ABCD5. 下列哪些领域应用了生物力学的知识和方法?(ABCDE)A. 运动科学与体育工程B. 康复医学与物理治疗C. 生物医学工程与医疗器械设计D. 农业工程与动物运动学E. 机械工程与仿生学答案:ABCDE五、判断题1. 生物力学只研究人体的力学性质和行为。

生物力学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

生物力学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

生物力学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生物力学是研究生物体内力学性能以及物理学原理对其影响的学科,因此在生物医学领域中应用广泛。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生物力学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

1.生物力学在骨科疾病的治疗中的应用在骨科领域中,生物力学可用于疾病治疗和预防。

例如,生物力学模型可用于研究骨折修复的机制,更好地了解骨骼再生和研究骨折钢板的设计。

此外,生物力学在骨骼发育和退化过程的研究中也有重要的应用。

2.生物力学在心血管疾病治疗中的应用生物力学应用于心血管疾病治疗的研究领域则是较新的。

其中,生物力学可用于血管扩张球囊和支架的设计,帮助血管中的细胞生长和维持。

此外,生物力学可以帮助研究动脉粥样硬化的物理学特性和心脏瓣膜的功能。

3.生物力学在假肢和辅助设备的开发中的应用生物力学是研制假肢和其他辅助设备的重要手段。

例如,研究团队利用生物力学分析和模拟人体运动、生理学和功能学来设计假肢和矫形器,传递给假肢件进行调整和定制。

生物力学还可以帮助开发最适合特定个体的矫形器和假肢,提高其性能和耐久性。

4.生物力学在肌肉和关节疾病的治疗中的应用生物力学模型可用于研究肌肉和关节的物理学特性,包括力学性能和运动学特性的变化。

这对研究肌肉和关节的功能障碍和运动异常非常有帮助。

例如,生物力学可以帮助设计辉光谱仪、计算机辅助运动分析和生物力学仿真软件,预测运动模式和力量水平。

总结生物力学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涵盖了许多方面,它可以帮助医学研究人体组织的物理学特性,包括骨、肌肉和关节,为疾病治疗和预防提供了实用解决方案。

未来,随着生物力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相信它在生物医学领域中的应用将会更加广泛。

生物力学文档

生物力学文档

生物力学1. 引言生物力学是研究生物体运动和力学性质的学科,是运动生物力学和力学生物学的主要组成部分。

生物力学的研究对象包括人体、动物和植物等生物体,通过分析各种力的作用,以及力与生物体运动之间的关系,可以揭示生物体运动的机制和力学性能。

生物力学的研究对于理解生物体运动的基本规律和设计新的医疗设备、工具和技术具有重要意义。

2. 生物力学的研究领域生物力学的研究领域包括静态力学、动态力学、运动控制和力学建模等。

2.1 静态力学静态力学研究物体在相对平衡状态下的力学性质。

在生物力学中,静态力学主要用于研究姿势和静态平衡。

通过对生物体在不同姿势下的力学分析,可以了解生物体的姿势控制和平衡调节机制。

2.2 动态力学动态力学研究物体在运动状态下的力学性质。

在生物力学中,动态力学主要用于研究生物体的运动学和动力学。

生物体的运动学包括位置、速度和加速度等参数的描述,动力学则研究引起生物体运动的力的来源和作用。

通过对生物体运动过程的力学分析,可以揭示生物体运动的力学原理和控制机制。

2.3 运动控制运动控制研究生物体运动的控制机制和策略。

生物体的运动是由中枢神经系统控制的,研究生物体运动控制可以揭示神经系统的功能和运动学习的机制。

通过模拟和分析生物体运动的控制系统,可以为设计机器人和智能系统提供启示。

2.4 力学建模力学建模研究通过数学模型和计算方法描述生物力学问题。

通过建立力学模型,可以定量分析生物体在不同条件下的力学效应。

力学建模还可以作为辅助工具,用于预测生物力学现象的发生和优化设计。

3. 生物力学的应用生物力学的研究成果在医学、体育科学和工程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3.1 医学领域生物力学可以应用于医学诊断、康复和手术设计等方面。

通过分析生物体运动的力学特性,可以帮助医生诊断和治疗疾病。

生物力学还可以应用于康复治疗中,通过改善生物体姿势和运动控制,促进康复过程。

在手术设计方面,生物力学可以为手术操作提供指导,优化手术方案,减少手术风险。

生物力学名词解释

生物力学名词解释

生物力学名词解释
生物力学是研究人体或动物在运动过程中机械性能及其控制的学科。

以下是一些相关的术语解释:
1. 力学:研究物体受力作用下的运动规律与变形规律的学科。

2. 动力学:研究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规律及其原因的力学分支。

3. 静力学:研究物体处于静止状态下受力平衡的力学分支。

4. 动力学分析:运用动力学原理研究人体或动物在运动过程中的各种机械性能。

5. 生物力学模型:对人体或动物进行建模,以便研究其在运动中的机械性能。

6. 肌肉力量:肌肉产生的力,通常由肌肉收缩产生。

7. 关节力:关节处产生的力量,通常由关节的运动产生。

8. 生物力学分析:通过分析力、力矩、压力等参数,研究人体或动物在运动过程中的各种受力状况。

9. 步态分析:通过分析步行、跑步等运动的各种参数,来研究人体或动物在运动过程中的各种机械性能。

10. 姿势控制:指人体或动物在运动过程中通过调整身体姿势来维持平衡的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名词解释相向运动:身体某一部分向某一方向活动时,身体的另一部分会同时产生相反方向的活动的运动形式称为相向运动肢体的鞭打动作:在克服阻力或自身移位的过程中,上肢诸环节依次加速和制动,使末端环节产生极大速度的运动形式称肢体的鞭打动作惯性参考系:把相对于地球静止或相对于地球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作为参标准的参考系超重现象:指物体的一种运动状态,当物体处于超重状态时,物体具有向上的力的速度或向上的加速度肌肉松弛:被拉长的肌肉,其张力随着时间的延长而下降的特性,这一特性称肌肉松弛牵连运动:动参考系相对于静参考系的运动最佳运动技术:是考虑了个人的身体形态、机能、心理素质和训练水平来应用一般技术原理,以达到最理想的运动成绩运动生物力学:是研究体育运动中人体机械运动规律的科学运动相对性:物体的运动取决于参考物体选取的性质叫做运动相对性。

质点:只有质量没有大小的点刚体:由相互间距离始终保持不变的许多质点组成稳定角:所谓稳定角就是中心垂直投影线或重心至支撑边缘相应点的连线间的夹角。

稳定角系数:倾倒力开始作用时稳定力矩与倾倒力矩的比值平衡角:等于某方经平面上稳定角的总和。

转动惯量:描述物体转动时保持原来运动状态能力的物理量失重现象: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小于物体所受的重力的现象肌肉的激活状态:在神经脉冲的影响下,肌肉的收缩成分出现激活状态。

因此把肌肉兴奋时收缩成分的力学状态称肌肉的激活状态肌肉的平衡长度:肌肉被动张力为零时,肌肉所能达到的最大长度肌肉的静息长度:收缩元表现最大张力时的长度称肌肉的静息长度绝对运动:运动着的质点相对于静参考系的运动相对运动:动点相对于动参考系的运动二、填空题1、把人体简化为质点,按质点运动轨迹可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2、按机械运动的形式可将人体运动分为平动、转动和复合运动3、骨骼的受力形式有拉伸、压缩、弯曲、扭转和剪切4、运动学量的特征:瞬时性、相对性、矢量性、独立性5、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力的方向、力的作用点6、平衡力的条件:合外力为零、所受的合外力矩为零7、下支撑静力性运动稳定性的参量⑴支撑面、⑵重心的高度、⑶稳定角、⑷平衡角、⑸稳定系数8、根据平衡物体重心与支撑点的位置关系,平衡种类可分为:⑴上支撑平衡⑵下支撑平衡、9平衡、⑵不稳定平衡、⑶随遇平衡、⑷有限度的稳定平衡10、影响人体转移惯量大小的因素主要有:⑴人体的质量、⑵身体的形态、⑶身体的姿势⑷转轴的位置等。

11、为增大肢体的转动效果,通常采用以下途径:⑴增加肌肉对骨杠杆的拉力矩、⑵减小肢体的转动惯量12、在体育运动中,产生和加大人体整体的转动动作的方法通常有以下三种:⑴利用助跑平动时身体的某点制动、⑵加大偏心力矩的作用、⑶利用动量矩的转移加大转动动作的效果13、人体基本运动的原理:⑴杠杆原理、⑵复杠杆原理、⑶关节活动顺序性原理、⑷鞭打动作原理、⑸缓冲和蹬伸动作原理、⑹摆动原理、⑺躯干的扭转、⑻相向运动14、马格努斯效应:根据伯努利定律,流速大处压强小,流速小处压强大。

因此球体受到一个向上的力,这就是马格努斯效应。

15、游泳时水对人体的阻力:⑴摩擦阻力、⑵形状阻力、⑶兴波阻力⑷碎波阻力16、影响器械飞行距离的主要因素有:⑴改变压力中心的位置、⑵增大升阻力、⑶利用器械的旋转效应、⑷创造最佳的投掷条件组合、⑸风速和风向的影响17、摆动动作的作用:⑴提高重心的相对高度、⑵增加起跳力简答题:1.肌肉的激活状态肌肉兴奋时其收缩成分力学状态的变化称肌肉的激活状态。

兴奋后肌肉能迅速地达到激活状态的高峰,但整块肌肉张力的发展过程要慢得多,肌肉进入激活状态后,收缩元兴奋产生的张力,起初被其串联的串联弹性元的形变所缓冲,当串联弹性元形变及张力进一步发展,整块肌肉的张力达到一定程度后,收缩元的主动张力才能直接对肌肉起止点施力,表现出肌肉收缩力。

2、人体平衡的特点:⑴人体不能处于绝对静止状态⑵人体的平衡受心理因素的影响⑶人体的补偿作用⑷人体的内力在维持平衡中的作用⑸人体具有自我控制、调节和恢复平衡的能力⑹人体的平衡动作消耗肌肉的生理能3.在100m跑的起跑的“预备”动作中,为什么使伸下肢的各肌群处于激活状态,可以提高反应速度?当载荷增大时,动作潜伏期延长。

依据肌肉这一特性,在完成需要快速反应和位移动作时,如100m的起跑,在“预备”时使伸下肢的各肌群产生“预张力”,这样可以提高反应速度和起跑能力。

其原因实际上是在起跑前使肌肉处于活化状态,预先提高了串联弹性元及肌肉的张力。

因而当运动员听到“跑”的信号时,收缩元的主动张力“不再”被缓冲,而直接用于克服外界阻力了。

因此提高肌肉的预张力可以缩短动作潜伏期。

4.用骨骼肌的结构力学模型说明肌肉受激发时的力学效应的顺序性。

肌肉兴奋时其收缩成分力学状态的变化称肌肉的激活状态。

兴奋后肌肉能迅速地达到激活状态的高峰,但整块肌肉张力的发展过程要慢得多,肌肉进入激活状态后,收缩元兴奋产生的张力,起初被其串联的串联弹性元的形变所缓冲,当串联弹性元形变及张力进一步发展,整块肌肉的张力达到一定程度后,收缩元的主动张力才能直接对肌肉起止点施力,表现出肌肉收缩力。

5.说明机械应力对骨结构的影响。

机械应力与骨组织之间存在着一种生理平衡,在平衡状态,骨组织的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的活性是相同的。

当应力增大时成骨细胞活跃,引起骨质增生,承载面增大,使应力下降,达到新的平衡。

当应力下降时破骨细胞再吸收加强,骨组织量下降,使应力增加。

因此骨能通过改变它的大小,形状和结构以适应力学需要的功能进行重建。

这种适应性是按Wolf 定律进行的,即骨骼在需要处多生长,而在不需要处吸收。

使骨组织量与应力成正比。

6.肌肉结构力学模型肌肉结构力学模型由三个元件组成:收缩元:兴奋时可产生张力,称主动张力。

并联弹性元:当被牵拉时产生弹力,称被动张力。

串联弹性元:当收缩元兴奋后,使肌肉具有弹性。

6.下蹲之后有停顿和无停顿(不加摆臂)的纵跳,哪种情况跳的高?后种情况跳得高,这是因为第二种做法运用了肌肉预拉伸和预加载荷所产生的形变势能,第一种做法是由于稍事停顿,使肌肉产生松驰结果。

7.详述载荷增大时肌肉收缩力学特性的变化。

(1)动作潜伏期延长。

肌肉激活后收缩元的张力首先使串联弹性元形变张力发生变化,只有当肌肉张力发展到大于其起止点的阻力时,肌肉才开始进行向心收缩产生动作,使载荷产生位移。

载荷增大时张力发展所经历的时间长,肌肉收缩产生动作的潜伏期随着载荷的增大而延长。

(2)收缩幅度减小。

当载荷增加时收缩幅度减小,直至增加到一定份量时,动作不能完成,肌肉不能缩短。

(3)收缩速度下降。

由实验得出在零载荷时收缩速度最大,随着载荷的增加收缩速度跟着下降,加至肌肉恰好不能举起的重量时,收缩速度为零。

8.肌肉及肌腱的生物力学特性对完成动作有何影响?(1)增加动作的力和速度众所周知,作纵跳时若下蹲到最低点稍事停顿,跳起的高度要低于不停顿立即起跳所达到的高度,这是因为第二种做法运用了肌肉预拉伸和预加载荷所产生的形变势能,第一种做法是由于稍事停顿,使肌肉产生松弛的结果。

(2)提高动作的经济性在周期性运动中,肌肉及腱形变势能的再利用,大大地节省了能量消耗。

如运动员在做基本动作之前,往往有一个反向动作作为前导,前导动作使得即将完成的基本动作的肌肉被拉伸,从而积累了形变势能,这份能量在后继的基本动作中转化为动能。

(3)对冲击载荷和振动载荷的缓冲山地滑雪运动员身体各部位垂直于山坡方向的加速度,在足部可达100G(重力加速度),而在头部要小得多。

原因之一是由于肌肉及肌腱的弹性形变起缓冲作用的结果。

9.人体基本运动形式有哪些?结合体育实例说明。

上肢基本运动形式(1)推:在克服阻力时,上肢由屈曲状态变为伸展状态的动作过程称为上肢推动作(2)拉:在克服阻力时,上肢由伸展状态变为屈曲状态的动作过程称为上肢拉过程(3)鞭打:在克服阻力或身体位移过程中,上肢诸环节依次加速和制动,使末端环节产生极大速度的动作形式称为上肢鞭打动作。

下肢基本运动形式(1)缓冲动作:在抵抗外力作用的过程中,下肢由伸展状态变为较屈曲状态的动作过程。

(2)蹬伸动作:在克服阻力过程中,下肢由屈曲状态,进行积极伸展的过程。

(3)鞭打动作:下肢运动链的近端环节首先加速,带动下肢各环节依次加速与制动,使末端环节产生较大速度的动作形式称为下肢的鞭打动作。

全身基本运动形式(1)摆动:身体的某一部分完成“主要”动作时,身体的另一部分配合“主要”动作进行加速摆动的动作形式。

(2)躯干扭转:在身体各部分完成动作时,躯干及上、下两肢同时绕躯干纵轴作反向转动的运动形式称为躯干的扭转。

(3)相向运动:人体腾空时,或人体两端无约束时,身体某一部分向某一方向活动(转动),身体的另一部分会同时产生相反方向的活动(转动),我们这种身体两部分相互接近或远离的运动形式称为相向运动。

10.关节活动顺序性原理是什么?结合体育实例说明。

关节活动顺序性原理包括四点:(1)大关节首先产生活动,因为大关节的肌肉生理横断面大,产生的肌力矩也大。

因此,在人体运动过程中,它能首先克服阻力矩,使环节首先产生运动。

(2)大关节带动小关节,即人体运动时依据关节的大小,表现出一定的先后顺序。

如作纵跳时。

(3)小关节活动非常重要,如跳远起跳缓冲阶段膝关节肌力矩大于踝关节,但蹬伸阶段踝关节肌力矩(约228牛顿米)大于膝关节(约155牛顿米)。

另外,小关节是人体支撑点,小关节的强弱直接决定完成动作时支撑的稳固性,如果小关节肌力矩强大,可缩短完成动作的时间,提高动作的速度。

(4)关节活动顺序性具有专项特点,关节活动顺序性并非总是大关节带动小关节,可以有多种,如游泳划臂动作,先肘、腕关节活动,作入水抱水动作,然后大关节肩带才参与活动。

11.结合体育实例简述鞭打动作原理。

鞭打动作可使运动链末端环节产生极大的运动速度和打击力。

人体四肢结构类似于鞭子,它们近端环节质量大,末端环节质量小。

因此在作鞭打动作时,近端环节(鞭根)先加速挥动,获得角动量。

然后制动,在制动过程中,角动量向末端环节(鞭梢)传递。

由于鞭梢质量较小,因此获得较大的运动速度。

如投掷标枪时,身体的躯干、上臂、前臂及手等环节依次加速与制动。

当近端环节制动时,其角动量向邻近的远端环节传递。

由于末端环节手的转动惯量很小,角动量不断传递结果,可使手获得很大的角速度及线速度。

12.缓冲动作的意义是什么?(1)减少外力作用在着地等动作的碰撞过程中,人体动量变化往往是一定的。

缓冲动作的实质是增加碰撞动作的时间,根据动量定理,当动量变化一定时,力的作用时间延长,可减小外力对人体的作用。

(2)缓冲动作是完成动作技术的重要环节,跳远、跳高成绩取决于起跳力中垂直分力的冲量大小。

由跳远起跳力中垂直分力冲量图说明,缓冲阶段的冲量占总冲量的8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