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幼儿”是指“3-6岁的儿童”,“习惯”是指一个人不假思索,不知不觉就表现出来的一种稳定行为。
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过程就是一个人的健康人格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
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是通过对幼儿实施养成教育,全面贯彻新《纲要》、《规程》,从儿童外部行为习惯的养成上促进幼儿内部素质的发展,以保证幼儿健康的身心,培养兴趣、获取经验、启迪智慧、形成良好品格,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地发展。
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本人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幼儿不良的行为习惯的具体表现
幼儿是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的关键时期,但幼是非判断能力和自控能力差,会出现各种不良习惯,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
1.早晨睡懒觉幼儿爱睡懒觉,早晨不能按时起床,这是家长面临的一大难题。
这样的孩子一般也同时存在晚上不能按时上床睡觉的问题。
要想纠正过来,首先家长应确定孩子每天需要多长时间的睡眠,制定出合理的作息时间,晚上到时间就应督促孩子上床睡觉。
2.不爱洗脸刷牙
学龄前的小孩子不明白为什么要洗脸、刷牙的道理,在他心目中只觉得模仿大人的行为好玩。
孩子4岁半后才能把脸洗干净;6岁左右才会洗澡。
因此,家长应在孩子对洗脸、刷牙充满好奇心的初期,就开始引导、帮助他洗脸、刷牙并且一定要有耐心。
注意不要逼迫孩子这样做,不然
就会使孩子产生受惩罚的体验,会对洗脸、刷牙不感兴趣,慢慢就会养成不爱洗脸、刷牙的习惯。
3.不愿上幼儿园
孩子上幼儿园是离开家庭走向社会的关键一步。
当孩子进入幼儿园后,需要以身以身改变以往的生活习惯。
不能像在家里一样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必须服从老师,也不能独占玩具、睡觉、吃饭、排便等生活方式都变化了。
家长如果能够巧妙地运用这种变化,来开导、激发孩子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就能使其在心理上、行动上提高一步。
相反,如果家长忽视这种变化,特别是在家里骄纵任性、依赖性强的孩子到幼儿园后会遇到许多困难。
4.偏食厌食
偏食:是指儿童对饮食挑剔或仅吃几种自己喜欢或习惯的食物。
偏食,是一种不好的饮食习惯,既不利营养的摄入又不利健康的发育。
由于儿童对食物不感兴趣吃的少,或只挑自己喜欢的的食物,会造成体重下降、面黄肌瘦、皮肤干臊,甚至出现贫血、低血糖、体温下降、脉搏缓慢、血压下降、营养不良。
5.喜欢说谎
说谎是儿童常见的行为,也是家长教育不当的结果。
由于年龄小,孩子不能区分真实与想象,理想与幻想的不同,有时他是在表达自己的意向,可在大人看来像是在说谎。
儿童在4岁以前是把父母是否高兴作为衡量自己行为对与错的标准。
比如:孩子把碗打碎了,认为妈妈一定会生气。
这时他就会说:是猫把碗打碎的。
这个年龄阶级的孩子是意识不到自己说谎行为的性质的。
6.好发脾气
婴儿一出生,就经常大声哭闹,手脚乱动,这种孩子容易形成暴躁的性格。
但是大多数孩子脾气暴躁是后开形成的。
其原因很多,溺爱、百依百顺、有求必应会使孩子脾气越来越暴躁。
假如家长对孩子的合理要求也是拒绝,使他的欲望总是求而不得,也会使孩子变得脾气暴躁,有时还会产生怀恨心理。
二、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措施
幼儿良好的习惯包括很多方面的内容,如: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卫生习惯、品德行为习惯、劳动习惯等等。
众所周知,人的一生中有许多习惯是在小时候就形成的。
因此,教幼儿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孩子的一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幼儿园的教育目标和任务中也都提出了相应的要求。
那么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就成为我们的重要任务之一。
现在我结合自己平时的工作来谈谈我对如何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几点看法:(一)将幼儿良好习惯的培养寓于教学活动和游戏之中
1.耐心教育、讲清道理
幼儿的年龄小,理解能力差,在对孩子的教育上就更要耐心。
讲道理时我们要把握两点:首先,要明确,不能含糊其词。
什么是对,什么是错,
一定要和幼儿讲清楚。
其次,要具体,讲明白。
如:要求幼儿对人有礼貌。
2.反复训练,形成习惯
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与一日活动中教师的指导是息息相关的。
培养幼儿的行为习惯,要从日常的每一个活动、每一个游戏、每一个环节中一点一滴地渗透和强化。
如早上见到老师主动问好;接受别人帮助时要说“谢谢”;不小心踩到别人的脚时要向对方说“对不起”;离园时要与老师和小朋友说“再见”等。
3.榜样教育,巩固形成
幼儿在活动中,常会因排队发生推挤,出现不遵守纪律、打闹、告状或争抢玩具、独占玩具,或室内的小椅子倒了,小桌子歪了没人理睬等现象。
对此,教师采取的口头说教收效甚微,且幼儿易旧病重犯。
这时教师可通过各种活动的开展,引导幼儿养成良好习惯。
(二)将幼儿良好习惯的培养贯穿于日常生活之中
1.课程生活化,活动游戏化
幼儿的年龄特征决定幼儿园的生活游戏与学习是分不开的。
幼儿在三岁—六岁是身体、智力、情感和社会性飞速发展的时期,其中大部分时间是在幼儿园度过的,他们的大部分生活经验将在幼儿园中获得,而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他们需要通过游戏的方式才能更好地学习与生活,老师
在引导幼儿学习的过程中,必须选择与幼儿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通过不断的操作、探究、重复和延续来帮助幼儿建立积累经验。
2.鼓励为主,少施惩罚
教师在一日活动中要横向看待每一个幼儿,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多表扬少惩罚。
幼儿渴望成人对自己的行为作出评价,也对成人的评价十分敏感,他们总是喜欢得到肯定的评价,哪怕是一个和蔼可亲的眼神、微笑、轻轻的扶摸、点头、拥抱、亲吻等等。
3.态度温和,切忌粗暴
良好的教师风范会影响孩子的一生,教师是幼儿学习的榜样,因此,教师要以身作则,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
教师的一言一行幼儿都会模仿,一个脾气温和的教师往往会赢得幼儿的喜欢。
当幼儿做了错事时,教师要耐心细致地关怀爱护他们,而不是粗暴地训斥他们,帮助他们改掉不良习惯。
(三)做好家长工作,让家长和老师共同培养孩子家庭既是孩子的生活环境也是很重要的教育环境。
对于幼儿来说,在家庭的时间约占全部生活时间的三分之二。
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同样离不开家庭的熏陶。
道理很简单,幼儿在生理、心理上都在不断发展变化,其行为习惯尚未真正形成。
在
幼儿园接受的行为模式,如果家长不配合,孩子回到家后,可能很快便弃之一旁。
为了使家园教育同步,我们注重引导家长创设良好的家庭教
育环境。
首先,要求父母努力创设和保持一种和谐愉快、互相尊重的家庭氛围。
让幼儿在这样温馨的家庭中感到温暖愉快,情绪稳定,得到爱心的熏陶,萌发自信心、上进心;其次,要求创设优美整洁的家庭环境。
让幼儿从小萌发爱整洁,爱护物品,生活有规律等良好行为习惯;再者,将教师的教育模式延伸到家庭教育中来,幼儿园要求孩子怎么做的,在家里同样如此要求孩子。
以此来巩固良好行为习惯。
世界着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有段名言: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
习惯对于人的一生都是至关重要的。
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高速发展的时代,我们都希望把孩子培养成优秀的人,使孩子拥有良好的思想道德,拥有健康的人格,才拥有健康的人生,快乐的生活,我们的社会才能进步,国家才有希望。
所以,我们应该从培养幼儿良好习惯开始,强化孩子的思想道德教育,这是我们留给孩子最为宝贵、受用终生的财富!
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习惯是一种长期形成的思维方式、处世态度,是由一再重复的思想行为形成的。
良好习惯的养成对人的一生发展都至关重要重要,好的习惯将会使人受用一生。
要培养一个人良好的行为习惯,必须从小抓起。
幼儿正处于人生的初期,可塑性强,自控能力差。
幼儿既是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又是沾染不良行为习惯的危险阶段。
我们如果不适时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便会错失最佳时期。
坏毛病难改,习惯成自然。
论文着重分析了幼儿各种不良习惯如:生活、环境、行为、卫生、情感、
作息、劳动等一系列习惯的原因,和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措施。
论文分为七大观点来进行论述,总体而言,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发展,离不开成人的引导和教育。
在教育的过程中应釆用科学的、适宜的教育方法,循循善诱、循序渐进地引导和促进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
良好的行为习惯应从小养成,在幼儿期形成的良好行为习惯能使一个人终生受益。
苏联教育家马卡柯曾经说过:"如果在儿童期的早年,不能给予合理的教育,使儿童养成不良的意识和行为习惯,那就会给以后的再教育带来几倍、几十倍的困难"。
着名教育家陈鹤琴认为:"人类的动作十分之八九是习惯,而这种习惯又大部分是在幼年养成的,所以在幼年时代,应当特别注意习惯的养成。
但是习惯不是一律的,有好有坏;习惯养得好,终身受其福,习惯养得不好,则终身受其累。
"所以,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对孩子的终身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形成不良行为习惯的原因是什么幼儿日常的行为习惯现状怎样幼儿园
教师应如何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呢......带着这一系列的问题,我对幼儿园幼儿的日常行为习惯进行了调查与分析。
通过对幼儿的观察与接触,发现现在幼儿的体魄很健壮,头脑聪明,令人担忧的不良行为习惯也存在不少。
在卫生习惯上,有乱扔纸屑、不爱惜东西的,有饭前、便后不洗手的;在生活习惯上,有独立生活能力差、依赖性强的,有爱睡懒觉不按时到园的;在饮食习惯上,有偏食、挑食、不爱惜粮食的;在道德行为习惯上,不珍惜他人的劳动成果,有意搞破
坏的,不遵守纪律的,分不清是自己还是他人的物品,看见喜欢的物品就想占为已有的,任性、不友爱同伴、不尊敬长辈的。
这些不良行为习惯的形成原因有三:一是家长的意识问题。
独生子女已成为我国普遍的社会现象,尤其现在都是第二代独生子女父母都期望自己的孩子能成龙成凤,是国家未来的栋梁,但在幼儿时期怎样去培养教育孩子呢很多家长却违背了孩子身心健康成长的观点。
一提到培养和教育,家长们首先想到的是孩子能认多少汉字,能背多少唐诗,会几十以内的加减法;如何培养孩子绘画、舞蹈、乐器等爱好的兴趣;至于幼儿有没有良好的品质、生活、卫生、行为习惯就很少去注意。
更没有花时间去培养和训练孩子的良好行为习惯,认为这些是小事,大了自然会慢慢改变;二是祖辈的过于娇宠、纵容、迁就、有求必应,致使孩子形成过多的依赖、任性、霸道、等不良行为习惯,反而使孩子心理承受能力差,怕受挫折、不敢尝试、生活自理能力差;三是幼儿园教师忽视了一些细节问题上的培养与教育,认为有专职保育员的管理,不必去多费口舌。
教师和这些有不良行为习惯的幼儿往往在交往初始阶段就建立起不良的师幼关系,这种关系会对幼儿发展造成消极影响,会进一步对师幼关系恶化。
教师作为教育者,应主动引导幼儿发展,而不应为幼儿的不良行为习惯所牵制。
因此,教师应增强发展性反应意思,对于具有不良行为特征的幼儿要有耐心、有恒心,并且要经常对自己与班级的幼儿关系进行反思。
其实幼儿教师不仅要教授学前五大类基础的认知,还要对学前儿童日常生活的照料、看护,例如:饮食、睡眠、盥洗、卫生、
疾病预防、安全等。
相对于读书写算而言,这无疑都是我们的基础工作。
这些生活上不良行为习惯看似小事,但在幼儿期如不及时的纠正、正确引导将对幼儿的健康成长产生负面影响。
在不断地探索、实践、积累过程中,我稍有收获。
一、细心观察,正面引导,纠正不良行为习惯。
幼儿的一些不良好的行为是在无意识的情况下形成的,教师要细心观察,正面引导。
例如,我班上的保育员会每隔两三天会折好一叠厚厚的卫生纸方便幼儿用,而有一段时间,天天要准备一叠纸,我觉得奇怪。
无意中被我发现了纸快速用完的秘密,原来是班上一名叫××的小朋友的"杰作",她每次除自己用纸外,还把纸装在口袋和书包里。
发现这个秘密后,我不露声色,在上课时我就说:"我们班上的卫生纸宝宝长了翅膀,它会飞走,有时候会飞到小朋友的口袋里,有时候会飞到小朋友的书包里,飞走的纸宝宝它找不到家了,那个小朋友会帮助纸宝宝的,把它送回家。
"课后我就把小朋友带到户外活动,返回教室时,纸悄然返回。
于是我让全班小朋友用掌声庆祝纸宝宝回家,同时也教育全班小朋友分清自己和他人物品,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能要,更不能带回家。
经过这件事,被××小朋友带回家的磁性图钉也在一朵小红花的鼓励下,在老师和小朋友都未注意的时候回到了黑板上。
许多幼儿丢失的铅笔、橡皮、玩具、书籍也都物归原主了。
二、营造适宜的环境,潜移默化地对幼儿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由于少数幼儿生活经验较少,意志力薄弱,对家长的依赖性强。
幼儿在幼儿园遭受挫折、碰到困难时,首先想到求助的是妈妈。
例如有个小朋友,因午睡时被紧邻床好动的幼儿用脚压在肚子很不舒服而求助妈妈。
一小朋友午睡时不想起床尿尿,就经常尿床;与小朋友之间发生争执,不愿找教师帮助解决,回家找妈妈。
尿床,妈妈就向老师提出的要求不给孩子喝汤;争执,妈妈就直接找上门去理论;睡觉被脚压着肚子不舒服,妈妈想到的是换床……。
为什么妈妈们就想不到让孩子自己想办法解决,解决不了再请老师、家长帮助解决。
一般说,家长注意避免幼儿在生活中遭受太大的挫折,这不意味着一切由大人包办或是置孩子在一个毫无困难的生活环境中成长。
幼儿成长的道路漫长,不会一帆风顺,事事如意,只有提高孩子对挫折的承受力,才能让孩子在认识上、能力上、心理上对各种困难和挫折应付自如。
凡是遇到事情做父母和教师,切不可一手包办,或横加干涉,应当从旁观察,适时指导。
三、激发幼儿的主动性,在自主中提高幼儿的行为习惯。
许多幼儿生活习惯不好,分析生活处理能力差的原因就是缺乏锻炼,事事都是大人帮助,甚至家长、教师代劳造成的。
要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就要从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实际能力出发。
如:夏天穿衣较少,行动自如可训练小班幼儿擦鼻涕、擦屁股,大小便后会自己提裤子,着装可从脱裤子--穿裤子--穿脱开襟衣服--穿脱套头衣服等,来园离园自己背小书包。
完成作业后会整理文具;千万不能来离园时书包在家长手上,缺了文具是家长发现的;明明是个能干的孩子,家长一出现就什么都不
会了……。
教师和家长也不能因班上孩子多或上班赶时间等客观理由不给孩子实现"我能行"的机会。
只有经常反复训练,循序渐进,放手让孩子做自己能做的事,才能使孩子摆脱大人照顾,养成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
四、在日常生活中逐步培养和巩固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对幼儿来说,生活就是学习的教科书,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应当是贯穿于幼儿生活之中,渗透在各种日常游戏、活动中,通过在日常生活和大自然中不断体验、理解、接受,逐步转化为幼儿自觉的情感态度和行为模式,从而形成习惯。
如:幼儿在玩滑梯时,你推我挤的现象时有发生,教师简单的提醒、说教只能起到一会的作用。
现在,我们发现类似的问题,会组织幼儿讨论:这样做有什么坏处?怎样做才会更好?怎样才叫排队?生活中那些时候、哪些地方需要排队--下楼梯、洗手、做操、上公共汽车等等。
然后请幼儿表演正确的过程,并要求大家以后要互相提醒,互相帮助。
经过日常生活中不断的练习和强化,幼儿的自控能力逐步增强,从而养成了排队、不推挤的良好行为习惯。
五,注重情感教育来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我们经常在生活中看到这样的现象:知道要保护环境,却会随手乱扔果皮、杂物;好多成语故事讲得滚瓜烂熟,却没有自觉的行为和感受。
以前我带班遇到过这样的事情,两个孩子为一个玩具你争我抢,谁都不让谁当我发现时,我说:"你们怎么了"这时两个孩子都一起叽叽喳喳的说,我让他们一个一个的说,当他们都各自说完自己理由的时候都还是有些
不服气。
我转移了一个地方然后拉着他们的小手,让孩子再复述一遍理由。
说完孩子的情绪明显平复了好多,这时我告诉他们要互相谦让,互助互利。
然后我问他们:"现在还有什么问题"孩子们回答说:"没有了"。
我说:"那你们的问题都解决了"。
孩子们回答:"嗯"我笑笑的说:"那就握握手吧"。
这时我并没有判断他们的对与错,而是用心听他们倾诉,孩子把他们要说的话都说完了其实问题也就解决了。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不要过多参与我们的主观意见这样会对另一方有不公正的现象。
所以平时我们不能光注重知识的灌输,知道什么是谦让,什么是分享,却忽视了行为习惯的内化和养成。
对孩子进行好习惯的培养中,不要光注重知识,更要注重情感挖掘,我们要从幼儿与环境的互动中去出发,让幼儿在自觉的行动中得到情感上的体验,由"知"生"情",由"情"促"行"。
这些都像是艺术,我们多看一看,听一听,多试试怎么做,我觉得教育可能就是这么一个过程.
七、有良好的劳动习惯和自我服务的意识。
在幼儿期,让孩子学会自理,承担一些简单的劳动,为的是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及个人义务感和责任感,并由此进一步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我们不仅要让孩子在实践中学习一些生活劳动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热爱劳动的思想、习惯、吃苦耐劳的精神、有责任感、独立自主自强的精神及坚强的意志,有了这些良好的思想品质,就可以"迁移"到学习、工作、事业等方面,对他们一生成长都有好处。
1、培养孩子有自我服务、热爱劳动的意识。
随年龄增长,他们不仅要独立穿脱衣服、洗脸洗
手,而且还要自己洗手绢、洗袜子,自己修理或者制作一些玩具,对于孩子正在萌发的独立意识,我们一定要重视问题多支持和鼓励。
家长和老师应让孩子树立"我行"、"我能自己做"的自信心。
"我行"这种自我感觉很重要,因为它是孩子得以发展的动力。
在劳动中他会接触到一些新的东西,学会一些解决问题的办法,还能锻
炼他自身的能力,对他的智力发展也有帮助。
大人要通过表扬和鼓励的方式来强化孩子劳动的意识。
2、采用多种形式,形象地教孩子学习各项生活、劳动技能。
(1)在家庭中,可以让孩子扮演老师的角色,教爸爸、妈妈做事情,巩固所学的技能。
(2)通过讲故事"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我是爸妈小帮手",与孩子一起唱"劳动最光荣",以及观看有关的电视节目等,让幼儿知道自己的事情应自己做,激发孩子参与做的欲望。
(3)运用游戏法,激发孩子兴趣。
如给"小班弟弟妹妹喂饭"、"给娃娃穿衣服"等游戏来教给孩子一些劳动技能。
孩子们在这些游戏中,会学到一些吃饭、穿衣、整理玩具等基本技能。
这符合幼儿心理特点,自然亲切,生动活泼,收效明显。
此外,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幼儿产生深刻影响。
教师时时刻刻都要严格要求自己,用自己良好的行为习惯,为幼儿树立正确榜样,在积极的师幼互动中促进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如在礼貌教育中,教师要以身作则,需要幼儿帮助时,真诚地说一个请字,得到幼儿关心时,衷心地道一声谢谢,使幼儿在平等的氛围中,受到礼貌的熏陶,养成讲文明懂礼貌的好习惯。
结论
综上所述,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需要循序渐进、反复的一个个过程,需要幼儿园、家庭、社会共同努力,为幼儿创造一个有利于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氛围,在良好行为习惯的环境中不断的熏陶,逐步养成各种良好行为习惯,为孩子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另一方面幼儿园也要多向家长宣传科学的教育方法,提高家长的参与性,家园合力一起来培养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另外,我们也要强调是父母的一言一行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和熏陶孩子,家长一定要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良好的学习榜样,规范孩子的行为习惯。
因为这一时期的孩子爱模仿,他们首先会模仿父母亲。
希望孩子讲文明懂礼貌,家长就不能说脏话。
要求孩子玩完玩具收回原处,家长在生活中就要做到有条有理,东西不能乱扔乱放。
人的各种习惯不是天生的,而是在后天学习生活环境中实践逐步形成的,一旦形成就不容易改变。
改变对事物的认识比较容易,而要改变多年形成的习惯却比较困难。
幼儿刚开始参与生活、从
事学习,因此儿童时期是形成各种良好习惯的重要时期,必须十分注意防止不良思想和行为对孩子的影响,帮助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让孩子学会"乖"起来。
1.培养儿童良好习惯的养成
培养儿童良好的生活习惯,家庭教育发挥着独特作用。
新生儿没有任何生活自理能力,他的生活完全依赖于父母的照顾。
家长的责任并不是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