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校本科专业设置的思考_以广东省为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广东省高校学科覆盖面广、专业种类齐全、综合性程度有所提高,但仍存在专业重复设置、专业结构趋

热避冷、专业设置质量评估体系不健全、专业的社会适应性有待检验等问题。文章从政府和高校两个维度分析问题的成因,并从目标定位、

生成机制、评估机制、预测机制四方面探讨两者关系重建的路径选择。关键词:高校专业设置;校府关系

教育发展研究2011.1

决策参考

陈小娟陈武林/中山大学教育学院博士研究生(广州

510275)

随着我国社会的转型,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迅速变化,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入口”和“出口”,其专业设置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30年来,我国高校本科专业设置发生了较大变化,专业口径不断扩大、专业种数得到控制,新兴学科蓬勃发展,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本文以广东省为例,探讨当前高校本科专业设置的现状和特点,并剖析其现实困境及问题成因,以期为今后专业设置调整优化提供参考依据。

一、广东高校本科专业设置与调整的现状及问题1.学科覆盖面广,专业种类齐全,目录内专业居多

目前,广东省共有54所普通本科院校,其中公立本科院校34所,民办本科高校3所,独立学院17所。至2009年3月,广东省普通本科院校学科门类覆盖了哲学、

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等11个学科门类,65个一级学科,264种专业,本科专业的布点数达到1849个(见表1)。其中,已设一级学科数占目录内71个一级学科的91.5%,已设目录内二级专业数占目录内249种专业

的73.9%。与此同时,

广东省高校还设有75种目录外专业,5个工科引导性专业,基本形成了门类较为齐全的学科专业体系。广东省高校目录内专业和工科引导性专业共189个,

占专业种数的七成多,目录外专业75种,只占专业种数的两成多。可见,当前该省高校主要是依照全国专业目录进行专业设置的,换言之,以省域经济需要进行调整的灵活性相对欠缺。

数据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编.中国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大全(2009版).

表1

广东省普通高校本科专业设置情况统计表(个)

2.专业布点激增,新增专业相对集中,专业雷同现象严重

1999年我国高校实行扩招政策以来,广东省高

对高校本科专业设置的思考

———以广东省为例

笮陈小娟

陈武林

校本科专业点数有了大幅度上升。根据教育部《年度高等学校专业设置备案和审批结果》显示,仅2004-2010年期间,广东省高校新增加的专业点数便高达946个,统计表明,广东省高校本科专业快速发展,期间年均增加100个以上这与全国普通高校本科专业的增长基本一致(见表2)。[1]

数据来源:教育部.年度高等学校专业设置备案和审批结果(2003-2009年).

表22004-2010年广东省高校新增本科专业点数(个)

数据显示,广东省新增专业布点呈现为:工学类专业点增长最快,其后依次为文学、管理学、理学类专业。其中,工学类新增专业布点最多,占28.86%,文学类(20.82%)和管理学类(19.66%),理学类(13.95%)。可见从近几年全省的发展情况来看,高校普遍热衷于创办投入少、教学成本较低的经、管、教、文、法学类专业,在专业设置上盲目追求“短、平、快”。[2]这造成的结果是各高校的专业设置相似性非常高。以2009年广东省高校数据为例,在1849个本科专业布点中,布点超过20个的专业共设点537个,其中管理学类6个专业有183个专业布点;文学类4个专业有134个专业布点;理学类3个专业有68个专业布点;工学类2个专业有72个专业布点;法学类1个专业有35个专业布点;经济学类1个专业有45个专业布点(见表3)。广东省高校本科专业设置存在严重的雷同现象,并且集中出现在管理类、文学类、理学类和工学类。

有研究指出,专业设置的雷同现象不仅造成专业教育资源配置的效率低下,而且严重影响着学生的就业。[3]以广东省普通本科高校专业布点超过20个的专业为例,其中雷同现象最严重的管理学类专业,其毕业生就业率较低,如公共事业管理、行政管理等。而专业设置非常雷同的英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市场营销和法学等专业的毕业生就业率也仅在70%到85%之间浮动。

数据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编.中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大全(2009版).

表3专业布点超过20个的专业(个)

3.学科门类纷纷扩大,综合性程度有所提高,人才培养难以形成特色

以2009年3月数据为例,在广东省37所本科院校中(不包括17所独立学院),学科门类数在6种以上的高校达到了28所,占到75.68%(见表4)。可见,随着1999年扩招政策出台以来,广东省各本科院校纷纷扩大了学科专业门类,综合性程度有了较大程度提高。

数据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编.中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大全(2009版)

表4各高校学科门类数分布情况表

进一步分析广东高校各学科门类覆盖情况可以发现,管理学类所覆盖的学校最多,为35所,达到了94.59%;文学类和工学类次之,都是34所,达到了91.89%;理学类33所,达到了89.19%;经济学类30所,达到了81.08%(见表5)。

数据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编.中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大全(2009版).

表5广东省各学科门类覆盖情况表

表4和表5的结果表明,当前广东省不少高校在专业设置上倾向于追求“大而全”,尤为强调工、经、管、文、法等综合性发展定位。[2]然而,笔者所做相关调查发现,一些高校在专业设置过程中,相当一部分学科门类是在没有充分论证、缺乏足够的师资力量和办学资源的情况下仓促设置的。学科门类的盲目扩大,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高校间专业人才培养的同质化和劣质化,难以形成各自的专业特色,最终造成了教育资源的分散和浪费。

二、高校本科专业设置与调整问题的成因

从整体上看,广东高校专业设置状况并不尽如人意。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规定,专业设置的自主权在高校。然而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在高校本科专业设置上并没完全厘清高校与政府之间的关系。随着高校专业设置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与政府在专业设置上的矛盾日益显现。因此,有必要从二者关系的角度来寻求问题根源。

1.高校维度:功利导向,灵活性缺乏,主体性不足

(1)高校“大而全”的综合性发展定位

长期以来,我国的高等教育发展以政府的力量为主导,对高校的各方面评估都与高校的规模、学科发展、专业设置等情况密切相关,而专业的数量在某种程度成为学校办学实力的反映。为此,许多高校为提升自己学校的地位和层次,不可避免地追求学科专业门类的“大而全”(政府对高校专业设置的影响效应见图1)。从这个层面上讲,高校在专业设置中表现出的“贪大求全”,追求学科门类齐全及综合性发展定位在很大程度上是高校逐利性行为的结果,但其原因在于政府评估政策的错误导向,或至少是政策不完善造成的。

图1政府对高校专业设置的影响效应

(2)学校内部存在利益冲突,导致专业设置与调整出现“粘滞”效应

从经济学角度看,专业设置与调整需要支付巨大成本,这不仅是夕阳专业不能及时退出的重要原

因,也是朝阳专业不能及时进入的重要原因。这里,夕阳专业指的是市场需求不足的专业,朝阳专业指的是市场需求旺盛的专业。[4]在我国,高校专业设置普遍依附于具体实体的组织机构。高校专业往往与一个教学系或教研室是同位一体的。换言之,一个专业就意味着有一支师资队伍,一批教学资源。在这种情况下,专业调整的阻力和成本比较大。要改变旧的学科专业设置,就意味着教学资源的淘汰与更新。从学校角度,出于办学成本考量,很多专业调整很难有效推进。从教师角度,调换专业就意味着教师要重新学习、重新适应,这必然要触及一部分教师的利益(具体的影响效应见图2)。这导致的结果是大学无法像社会所期望的那样,根据社会需要及时进行专业设置调整。

图2专业调整中的利益障碍

(3)专业设置存在边际收益导向,造成专业重复设置,难以形成特色专业

在我国现阶段,政府拨款的多少与学校规模和招生数量密切相关,学校规模越大,人数越多,获得的拨款也就越多。高校为获取更多的资源经费维系自己的生存和发展,会迎合生源市场的需求。而从人力资本投资的角度看,生源市场状况主要取决于人才市场的需求和学校自身的人才培养质量。于是为了好招生,大多数高校更倾向于不断扩大热门专业的招生规模,没有热门专业则赶紧申办,以便招到更多的学生来获取更多的经济收入(具体的影响效应见图3)。另外,加之不同专业的培养成本差异较大,于是不可避免地出现了高校更加倾向于在一些市场需求热、办学成本低的专业上进行规模扩张。

图3专业设置的边际效应

(4)专业人才培养的市场契合度不高,造成人才供给与社会需求脱节

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具有社会需求的针对性和人才市场的职业性等特征。不可否认,高校在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反过来,产业结构的变动与发展又会对区域人才需求类型结构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