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校本科专业设置的思考_以广东省为例

合集下载

新工科背景下地方高校传统工科专业建设路径探索——以广东海洋大学生物工程专业为例

新工科背景下地方高校传统工科专业建设路径探索——以广东海洋大学生物工程专业为例

[摘要]新工科建设是我国高等工程教育内涵发展的内在需要和改革方向。

对于地方高校传统工科专业而言,如何破解现实的条件约束困境,推动工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造升级和迭代创新,成为其新工科建设过程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文章在深入分析我国新工科建设理论内涵和实践探索的基础上,以广东海洋大学生物工程专业为例,通过构建课程新结构,完善人才培养新模式,植入教学新理念,探索了新工科建设和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造升级和迭代创新,为地方高校探索生物工程专业的新工科建设路径提供启示和借鉴。

[关键词]新工科;人才培养模式;地方高校;生物工程专业[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437(2024)04-0006-04[收稿时间]2023-09-01[基金项目]广东海洋大学生物工程特色专业建设项目(PX-251182);广东海洋大学教育教学改革项目(PX-2721350);广东省本科高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建设项目“生物基础与生化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作者简介]李昆太(1978—),男,江西人,博士,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为生物工程及其专业教学改革。

2019年4月,教育部联合中央12个部门启动和实施“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全面推进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的“四新”建设,掀起了新时代中国高等教育的“质量革命”。

由此可见,加强新工科建设和新工科人才培养,不仅是我国高等工程教育加快内涵式发展的内在需要和改革方向,更事关高等工程教育在服务国家战略、满足产业需求方面能否发挥作用。

新工科建设是改变传统工程教育的“路径依赖”,其内核是涵盖工科人才培养新理念、新结构、新模式、新质量、新体系的新型生态网络。

对于传统工科专业而言,如何以新工科理念推动人才培养的改造升级和迭代创新,成为新工科背景下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地方高校是新工科建设的重要力量,但是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制度障碍和条件约束等现实困难,如何破解这些现实难题,找到合适的新工科发展路径,是新工科背景下地方高校迫切需要解决的另一现实问题。

协同育人平台建设的体会与思考——以广东海洋大学生物工程专业为例

协同育人平台建设的体会与思考——以广东海洋大学生物工程专业为例

University Education [摘要]在广东海洋大学“创新强校工程”项目的资助下,生物工程协同育人平台经过近两年的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在确立协同创新育人的理念与制度体系、学科专业定位的基础上,以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为突破口,将协同育人的理念贯穿于新的培养方案,突出其海洋与工程的特点;有效整合校内各部门、校外各相关企业等的现有资源,构建协同育人的新机制;并逐步建立协同育人的科学评价标准与系统,实行可持续发展。

该平台的建设为创新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关键词]生物工程;协同育人平台;人才培养;校企合作[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437(2016)11-0009-03协同育人平台建设的体会与思考丁燏(广东海洋大学,广东湛江524088)2016年11月November ,2016University Education[收稿时间]2016-03-24[基金项目]广东海洋大学“创新强校工程”省财政专项资金支持项目:溶藻弧菌Ⅲ型分泌系统分子伴侣护航蛋白VscO的功能研究(GDOU2014041701),强化海洋与工程特色的生物工程专业协同育人平台的建设(GDOU2013010309);国家级水产科学与技术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项目资助。

[作者简介]丁燏(1971-),男,湖北监利人,博士,教授,海洋生物系主任,研究方向:水产经济动物免疫学及病害控制、海洋生物学教育。

在当前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大背景下,应该根据高校本科生的人才培养特点,搭建高效化、立体化、多样化、个性化的人才培养平台。

近年来从中央到各部委分别在高校人才培养中提出协同创新的理念,广东海洋大学也资助了多个协同创新平台的建设项目。

广东海洋大学生物工程协同育人平台的建设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立项与进行的,该专业在充分整合校内资源实行校内协同的基础上,通过与湛江绿百多生物技术公司等企业进行校企合作协同,建立长效稳定的合作机制,实行相关教师与企业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的互动,提供机会让本科生参与企业的具体生产、操作、管理,为企业培养具有海洋大学特色的生物工程创新型、应用型“三能”人才。

职业技术大学“计算机应用工程”本科专业建设的研究与探讨——以广州科技职业技术大学为例

职业技术大学“计算机应用工程”本科专业建设的研究与探讨——以广州科技职业技术大学为例

1引言2019年6月初,教育部正式批准了首批本科职业教育试点高校更名结果,共15所大专院校升格为本科院校,校名也由“职业技术学院”正式更名为“职业技术大学”,每所大学分别有10到12个专业升为职业本科。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发函【2019】44号[1],教育部正式同意了广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更名为广州科技职业技术大学,首批10个本科专业之一是计算机应用工程。

传统的本科院校并没有计算机工程专业,都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计算机应用工程专业是这次职业本科院校的试点专业。

它分为两部分:计算机应用+工程。

那么什么是计算机应用工程呢?笔者认为是培养学生能够用现有的计算机技术和软件去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工程问题的专业。

计算机应用工程专业要培养学生重点地掌握应用型的技能,以便从事工程性质较强的计算机岗位工作。

而传统本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偏研究性,培养学生特色是“厚基础,重方向”。

2计算机应用工程本科专业建设的研究2.1优化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方案确定了学生四年所需要学习的课程与技能,为了保证人才培养符合职业技术大学人才的发展要求,需要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深入市场调研,并做好计算机应用工程专业未来几年的预测工作,综合分析教育部设定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宗旨和目的,确定最佳的人才培养方案,为祖国的经济社会发展、科技发展、人文精神发展等各方面提供合格的适应新时代的应用型人才。

以广州科技职业技术大学为例,培养面向广东省信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大量需求的计算机及相关岗位的技术人才。

要求职业本科大学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具有适合新时代的应用技能素养,具有较全面的应用型科学基础理论、人文知识和较好的专业外语应用沟通能力的毕业生。

计算机应用工程专业的学生毕业后能系统、扎实地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理论知识,包括计算机硬件技术、软件编程及系统应用设计的专业理论和实践技能。

2.2规范教学管理体系重新规划教学管理体系,以适应职业技术本科层次学生的教学。

对于广东工业大学工程管理专业大一课程安排的思考

对于广东工业大学工程管理专业大一课程安排的思考

本科课程论文论文题目:对于广东工业大学工程管理大一课程安排的思考课程名称:工程管理专业导论学院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专业工程管理年级XXX学号XXXXXXXXXXXXX学生姓名XXX教师XXX成绩XXXX年XX月对于广东工业大学工程管理大一课程安排的思考摘要:相比起欧美等工业发展程度高的国家来说,我国因为现实国情的问题,对于工程管理这一专业的教学体系仍然处于探索阶段,通过在广东工业大学一学期的学习后,本人现在仅对于广东工业大学关于工程管理的大一课程安排进行一定的讨论。

工程管理在大一的课程安排可谓非常轻松,每一周都会有非常多的空课时间。

每个学生对于自己课余时间的利用方式都不一样,但是仍然没有达到理想的状态。

从教学计划可以看出,相对于其他专业,工程管理在大二大三甚至大四仍有较多的理论课程需要学习,是个相对而言,前期轻松,后期辛苦的专业。

学校的办学性质决定了专业的偏向,课程体系的安排需要考虑专业的特点。

广东工业大学的理工科性质决定了它的工程管理专业更侧重于土木学方面的学习,学生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接受全新的知识体系,广东工业大学在大一期间的课程安排,是考虑到了学生的接受能力,并且保持了整个大学期间的知识体系的连贯性。

对于大一课程安排建议改进的地方,一是可以适当增加非专业课程,减轻大二大三的负担,二是应该更加重视实践操作,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关键词:广东工业大学、工程管理、大一课程安排、合理性、改进前言十二月份已经快要结束,这也意味着我作为一名广东工业大学土木学院工程管理专业的大一新生的第一个学期即将结束。

在6月份之前,我对工程管理这个专业一无所知,更不会预想到我会成为一名工科男,而在经历了一个学期的学习之后,对于大学的课程安排,经历了一开始的不适应、迷茫、极力融合,到现在的习惯和调整,我也渐渐地对于工程管理的这个专业的课程安排有了一些自己的认知。

相比起欧美等工业发展程度高的国家来说,我国因为现实国情的问题,对于工程管理这一专业的教学体系仍然处于探索阶段,通过在广东工业大学一学期的学习后,本人现在仅对于广东工业大学关于工程管理的大一课程安排进行一定的讨论。

高职院校专业设置布局的思考与实践

高职院校专业设置布局的思考与实践

7
一、现状分析——个案解剖(1)
专业数量偏多,规模偏小:我校2012年在校生专业数68个,在
校生15800人,平均在校生人数仅为250多人;
未形成专业集群: 专业之间相互支撑作用不够;同一院系的专 业多属并行结构、关联度不够,培养定位不清晰;
我院专业大类构成
8
一、现状分析——个案解剖(2)
专业设置评估
专业设置调研方法
专业设置程序
高职专业 建设研究
专业划分方法
专业设置依据
专业目录编制方法
13
二、问题成因——实践方面
认识:高职院校普遍对“以就业为导向” 存在片面认识 ,市场导向过度,在规模扩张阶段时容易迷失自我;
规划:专业布局总体规划忽视专业学科基础,专业之间
相互支撑作用不够,难以资源共享、形成专业集群,甚至
一、现状分析——整体状况(1)
专业设置趋同:区域内重复率高,同质化严重。
以广东省为例,布点在20 个以上的专业共18个,占 专业总数的27.7%。布点 在40个以上的专业9个, 占专业总数的13.9%。
注:数据来源阳光高考网
广东省专业布点数
5
一、现状分析——整体状况(2)
匹配度低:专业设置与区域产业结构发展调整不协 调、适应性较差,结构性短缺严重。
三产专业设置超出19.51%
二产专业设置短缺14.51%
注:数据来源广东省统计年鉴2012
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对比图
6
一、现状分析——整体状况(3)
专业对口度低:虽然高职以就业为导向,但毕业生就业的专业 对口率仅为59%,与本科院校没有大的差异,说明一些专业 设置、布局存在明显问题。
注:数据来源广东省高等职业教育质量2014年度报告

广东药学教育现状及发展思考

广东药学教育现状及发展思考

广东药学教育现状及发展思考*游述华(广东财经大学华商学院,广东广州511300)我国的药学教育事业已经从规模扩张阶段进入了提升质量的阶段[1]。

近年来,我国医药产业发展迅速,药学专业毕业生在就业市场受到普遍欢迎,因而药学教育在高等教育中日益受到重视,综合性大学纷纷成立药学院。

但药学专业性强,研究成果或实力并非仅凭花钱添置大楼和先进的仪器设备就可以水到渠成,而实际上大多数院校药学专业办学层次并不高。

在同质层次,招生竞争激烈,如果缺乏差异化竞争策略,必将需要寻找新的发展之路,进行内涵建设,提升教学质量。

为了解广东药学教育的办学情况及问题所在,本文从对广东药学专业招生统计的基础上进行分析讨论。

文中所指药学教育,是指药学类(药学、药物制剂、海洋药学等)、中药类(中药学、中药资源与开发、藏药学等)、制药工程及生物制药等药学相关专业的教育。

一、广东药学教育现状(一)研究生药学教育广东省的药学教育中,药学硕士招生规模比较大,博士招生数量少。

我国教育改革后,本科教育成为普及型教育,在研究生层次,硕士招生规模也越来越大,硕士研究生的就业压力并不亚于本科生,所幸博士研究生的教育暂未摘要:近年来我国药学教育进入了质量提升阶段,通过对广东省高校药学类专业招生进行统计分析,文章提出广东应形成金字塔式的药学高、中级服务型人才梯队,加强药学研究型、管理型和服务型人才培养,并建立药学终身教育机构和课程。

关键词:药学教育;服务型人才;终身教育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000X (2021)12-0081-04Abstract :In recent years,pharmaceutical education has entered a stage of quality improvement in China.Throughstatistical analysis of the enrollment of pharmaceutical specialty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Guangdong Province,the paper proposes that it should form a pyramid echelon of pharmaceutical high,middle and service talents to strengthen pharmaceutical research,administration and service talent training,and establish lifelong education institutions and courses in pharmaceutical.Keywords :pharmaceutical education;service talent;lifelong education*基金项目:2019年广东财经大学华商学院校级项目“粤港澳大湾区中药高地建设路径研究”(编号:2019HSXS07)阶段性成果作者简介:游述华(1978-),男,汉族,湖南岳阳人,博士研究生,副教授,研究方向:药事管理、社会药学。

基于地区产业分析的学科专业设置规划方法

基于地区产业分析的学科专业设置规划方法

基于地区产业分析的学科专业设置规划方法赵剑冬【摘要】应用型大学必须增强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学科专业设置必须与地方产业结构相匹配.首先梳理大学学科专业设置与产业结构关系研究现状,然后提出一个基于地区产业分析的学科专业建设规划方法.该方法包含学科专业设置的基本原则以及规划流程,规划流程包括进行地区产业分析,以及热门专业招生数据分析,并考虑高校优势重点学科三个步骤.最后以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在广东省河源市建设新校区的学科专业建设规划为例,阐述该方法的具体运用流程.【期刊名称】《价值工程》【年(卷),期】2018(037)013【总页数】4页(P178-181)【关键词】学科专业;规划方法;数据分析;决策支持【作者】赵剑冬【作者单位】广东技术师范学院科技创新研究中心,广州51066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649.200 引言应用型大学着重服务地方经济可持续发展,为地方主要行业企业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

为地方行业企业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应用型大学首先要考虑未来新申报和开办哪些与地方经济密切相关的学科专业,也就是学科专业结构与地方经济结构的匹配问题。

本研究认为高校的学科专业结构除了必须与地区产业结构相匹配,还必须与地区考生的报考意愿相匹配,与高校的优势重点学科建设规划也有重要的关系。

本研究提出的基于地区产业分析的学科专业设置规划方法对应用型大学新建独立校区或者学科专业优化调整,以及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不断提升服务地方经济的能力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1 研究现状刘爱群(1995)较早就提出要地方高校要适应市场经济进行专业设置调整。

李英(2007)通过实证分析指出高校学科专业结构要不断根据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而主动调整,同时由高等教育的周期性特点决定,适应性要有超前意识。

朱健(2010)提出建立高校专业设置与产业结构对接的机制,包括建立政府、高校和用人单位的高校专业设置协商委员会等。

李战国(2011)介绍了美国高校学科专业的发展,提出高校学科专业必须与主动适应并与国家、区域经济社会和科技发展紧密结构才更具活力。

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与产业结构适配性研究——以广东珠三角区域9市为例

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与产业结构适配性研究——以广东珠三角区域9市为例

收稿日期:2023-12-07作者简介:王丽娜,(1981),女,江西九江人,汕尾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高职教育。

此文为2021年度广东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粤港澳大湾区高职专业设置与区域产业结构的适配性的调查研究”(项目编号:2021GXJK677;主持人:王丽娜)和广东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研究项目(德育专项)“劳动教育在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养中的价值与实现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020JKDY077;主持人:王丽娜)的研究成果。

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与产业结构适配性研究———以广东珠三角区域9市为例王丽娜(汕尾职业技术学院,广东汕尾516600)摘要:广东珠三角区域9市高职院校要为区域发展提供人才支持,但随着产业结构的转型和升级,对高职院校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的适配性提出了更高要求。

基于对珠三角区域现有产业结构现状的调查以及对产业结构与专业设置的适配性分析,发现产业结构与专业设置之间存在一定的偏离,且各区域各产业偏离度特征差异明显。

应统筹教育资源,全面提高高职教育发展总水平;提高专业与产业的匹配度;构建校企合作和产教融合机制、共建高职教育产业园区。

关键词:高职教育;专业设置;产业结构;适配性;珠三角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3769(2024)01-078-06教育链与产业链的有机衔接是职业教育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要求。

《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明确提出:“推动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有机衔接、深度融合,集中力量建成一批中国特色高水平职业院校和专业。

”广东珠三角区域9市高职院校大都是依托地方传统支柱产业建立。

随着广东珠三角地区经济的飞速发展,高职院校的专业结构与区域经济转型升级后的产业结构适配性如何,其人才培养规格是否契合珠三角区域建设和发展的岗位能力需求,关乎未来区域发展目标的实现,也关乎高职院校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以广东珠三角区域9市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与产业结构的适配性为重点,旨在推进教育链、人才链、岗位链与产业链的有机衔接,着力培养适应珠三角区域产业升级和转型发展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推动大湾区创新发展,打造高质量适应性人才培养基地。

广东2023年本科招生计划

广东2023年本科招生计划

广东2023年本科招生计划2023年,广东省本科招生计划正式公布,各高校纷纷启动招生工作,为广大学子提供更多选择。

作为我国经济最发达的省份之一,广东的高等教育水平一直位居全国前列,广东本科招生计划更是备受关注。

首先,广东省本科招生计划包括哪些学校?一般来说,广东的本科高校主要包括广东工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中山大学、暨南大学、华南师范大学等一流高校,以及众多工科、理工科、综合性大学等。

每所学校都具有自己的办学特色和优势专业,招生计划也各有不同。

其次,广东省本科招生计划中主要包括哪些专业?随着社会需求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各高校纷纷调整招生计划,增设新专业,同时也保留传统专业。

从工科、理工科到文史哲、医学卫生等,广东的本科招生计划涵盖了各个领域,为学生提供了更多选择。

再次,广东省本科招生计划的招生政策有何变化?近年来,广东省本科招生政策不断完善,主要体现在招生政策的透明化和公平性上。

例如,加大对贫困地区考生的倾斜力度,设立专门的专项计划;优化录取机制,通过多元化录取方式,确保每个考生都有公平的机会。

最后,广东省本科招生计划对学生有何意义?广东省本科招生计划的优化和完善,为广大学子提供更多机会,促进高等教育的公平和均衡发展,同时也推动了广东省的经济社会发展。

学生通过参加广东省本科招生计划,不仅可以接受优质的教育资源,还可以在未来的就业中获得更多机会。

综上所述,广东省本科招生计划的实施对于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促进学生就业、助力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信随着招生工作的顺利进行,广东省的本科教育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广大学生也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未来。

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背景下的教学改革实践——以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专业为例

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背景下的教学改革实践——以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专业为例

[收稿时间]2021-12-22[基金项目]2019年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资助项目“基于一流专业建设的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与改革研究”(2019210)。

[作者简介]贺绍华(1989—),男,湖南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基于高性能材料的桥梁结构研究。

[摘要]为适应国家发展战略和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近年来,我国不断推进高等教育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工作,对高校人才培养体系和专业课程教学改革提出了新要求。

为完善路桥人才培养体系,切实提高路桥人才的培养质量,文章从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内涵出发,通过深入剖析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专业的教学改革特点,分析其专业人才培养现状,进而明确其专业课程教学改革方向,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校企合作、团队培育等角度探讨教学改革措施与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的内在联系。

[关键词]教学改革;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一流本科专业[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437(2023)07-0024-03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背景下的教学改革实践——以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专业为例贺绍华禹智涛孙晓龙陈焕伟邹罗泉广东工业大学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广东广州5100062023年4University Education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是继“211工程”“985工程”之后我国在高等教育领域做出的又一重大战略决策。

在此背景下,如何主动迎接新时代对人才提出的多元化挑战,积极适应国家发展战略和社会经济发展要求,在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大潮中找到自身定位和发展目标,是众多高校在深化教学改革和提升专业办学水平进程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建设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关键在于建好一流本科专业[1]。

本文以量大面广的交通土建类路桥专业即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专业为切入点,结合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内涵,在深入剖析其专业人才培养现状的基础上,对构建理论教学与工程实践相结合的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一流本科专业教学体系、产教融合的校企协同训练机制、教学团队培育策略、实践教学评价体系持续改进方法等进行探索,不断提升其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为其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和发展提供参考。

高校新办专业的建设与管理——以仲恺农业工程学院为例

高校新办专业的建设与管理——以仲恺农业工程学院为例

其中 10 万元用于新办专业实 20 支 柱产业迅 速发展 的需 要 , 增 设 了国 际经 济 与 贸 元加强新专业建设 , 新 满足了新办专业实验教学 的需要; 同时 , 易、 食品质量与安全、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等专业 ; 验室建设 , 三 有 是 为了满 足 广 东新 兴 产 业 和 现 代 服 务 业 发 展 的需 为更好 满足新 办 专业 实 践教 学 的需 要 , 针 对性 地 6个 。二是 进 一 步充 实新 要, 开设了网络工程 、 通信工程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 新建 校外 实践教 学 基 地 4 学校新 增 图书 中 8% 为新 办 专业 0 自动化 、 术设计 、 息 管理 与 信息 系 统 等专 业 ; 艺 信 四 办专业 图 书资料 , 并充分利用学校多学科交叉互补的优势, 做到 是 面对珠三 角地 区这 个 工业 发 展 重地 , 切 需要 保 图书, 迫 资源共享 , 合理配置。 护环境 、 防治污染的现实 , 新增了环境科学 、 给水排
高校新办专业 的建设与管理
— —
以仲恺农 业工程 学院为例
王 红 山
( 仲恺农业工程 学院
教 务处 , 广东 广州 5 0 2 ) 125

要 : 专业建设 中, 在 新办专业是建设的重点之一 , 在教 育部组 织的教 学评估 中, 办专业是一 个重要 的评估项 新
目。本文 阐述 了我校新 办专业的设置背景 、 置条件 、 办专业的建设与管理 , 设 新 并探讨 了新 办专业的下一步建设 。 关键词 : 新办专业 ;t S 学评估 ; 建设 与管理 中图分类号 : 62 G 4 文献标 识码 : A 文章编号 :3 9 2 0 0 0 3 0 10 {09)2- 0 2- 3
工程学 院 ( 以下简 称 “ 校 ” 的 4 专 业 中 , 2 历史责任 。我校遵照教育部《 我 ) 0个 有 7 关于做好普通高等学 个专业 是新 办 专 业 , 办专 业 比例 为 6 . % , 办 校本 科 学 科 专 业 结 构 调 整 工 作 的 若 干 原 则 意 见 》 新 75 新 专业 的教 学质量 关乎 学校 的教学 质量 , 同时 , 办专 ( 高 [0 15号 ) 新 教 20 ] 和广 东省 教 育厅 《 于 加强 高 等 关

成人教育本科专业教学计划改革的思考——以东莞理工学院成人教育本科专业教学计划制定为例

成人教育本科专业教学计划改革的思考——以东莞理工学院成人教育本科专业教学计划制定为例
2 0 1 3年 1 2月 第3 1 卷 第1 7 5 期
当 代 继 续 教 育
Co n t e mpo r a r y Co n t i n u i n g Ed u c a t i o n
De c ., 2 01 3 Vo 1 . 31 N0. 1 7 5
成 人教 育本科专业教学计划改革 的思考
Ab s t r a c t : T e a c h i n g p r o g r a m i s t o a c h i e v e t h e t r a i n i n g o b j e c t i v e s a n d t h e b a s i c s p e c i f i c a t i o n s o f

以东 莞 理 工 学院 成人 教 育本 科 专 业教 学计 划制定 为例
曾 宪群 , 段雄 春 , 程克江 , 杨 用华
( 东莞 理工学院成人教育学院 , 广东 东莞 , 5 2 3 1 0 6 )
摘要 : 教 学计划是实现人 才培养 目标和基本规格 要求的总体设计 蓝 图与实施方 案, 以东莞理工 学院成人 教育 2 0 1 2级本科专 业教 学计划制定 为例 , 从教学计划制定 的 目标定位 、 基本 依据 、 基本原 则和 基本框架 等方
面 系统 回顾 了教 学计划制定 的整个过 程 , 并 思考 了新教 学计划所具 有的主要特 点。 关键词 : 成人教 育 ; 教学计划 ; 改革
中图分类号 : G 7 2 0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2 0 9 5— 5 5 1 0 ( 2 0 1 3 ) 0 6—0 5 3— 0 3
教学 计划是实现人 才培养 目标 和基本 规格 要求 的总体 设计 蓝图与实施方 案 , 是学 校组织和管理教学 过程 的主要依 据, 也是学校对教育 、 教学质量监控 与评价 的基础性文件 … 。

学前教育专业职业本科教育育人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广东省某高校为例

学前教育专业职业本科教育育人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广东省某高校为例

学前教育专业职业本科教育育人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广东省某高校为例龚佳佳,海鹰(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广东深圳518055)作者简介:龚佳佳(1984—),女,汉族,河南驻马店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学前教育师资培养。

海鹰(1983—),男,回族,湖南长沙人,博士研究生,副教授,研究方向:学前教育师资培养。

[摘要]协同育人是国家对高等教育的新要求,以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和华南师范大学“三二分段”协同育人模式为研究对象,以职业技能培养为导向,探讨两所高校在培养目标、培养方案、课程体系衔接、管理体制等方面的创新点,旨在培养职业本科学生内化于心的理论水准、职业化的专业技能、良好的创新意识。

[关键词]职业本科;学前教育;育人模式[中图分类号]G717[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603(2023)25-0177-04为满足社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拓宽职业院校毕业生通道,打开职业院校学生的成长空间。

广东省在2013年启动了高职院校与本科高校协同培养高级技术技能人才的试点项目。

广东省教育厅实施的高职院校与本科高校协同育人试点项目包括两类:一是四年制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项目,试点本科院校以“四年制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试点”的名义,通过普通高考与本校其他专业同批次录取,实施“2+2”人才培养模式,前两年在本科院校学习,后两年在高职院校和企业实施教学,强化技能培养;二是“三二分段”专升本应用型人才培养项目,前三年在高职院校,通过转段考核后,接下来两年在本科院校继续接受教育。

一、学前教育专业职教本科的背景和意义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背景下,不仅幼儿教师数量增大,而且学前教育师资的专业化水平也成为用人单位更加关注的问题。

职业本科学前教育的发展,突出了职业性和职教精神,在人才培养上体现了人才发展的可持续性,符合当下对学前教育的人才培养需求。

我校积极开展学前教育本科层次教育,是落实国家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的一项重要决策,是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关键一环。

广东省教育厅关于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管理的实施办法

广东省教育厅关于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管理的实施办法

广东省教育厅关于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管理的实施办法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广东省教育厅•【公布日期】2013.09.10•【字号】粤教高函[2013]119号•【施行日期】2013.10.1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高等教育正文广东省教育厅关于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管理的实施办法(粤教高函〔2013〕119号广东省教育厅2013年9月10日)第一条为进一步规范广东省普通高校本科专业设置与管理,落实和扩大高校专业设置自主权,根据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管理规定〉等文件的通知》(教高〔2012〕9号),制定本实施办法。

专业设置与调整第二条高校设置和调整专业,应主动适应国家和广东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适应知识创新、科技进步以及学科发展需要,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接受高质量高等教育需求;应遵循高等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适应学生全面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应符合学校办学定位和办学条件,促进学校办出特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第三条高校应根据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以下简称《专业目录》)设置和调整专业,按规定程序办理。

第四条高校设置专业须具备下列基本条件:(一)符合学校办学定位和发展规划;(二)有相关学科专业为依托;(三)有稳定的社会人才需求;(四)有科学、规范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五)有完成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所必需的专职教师队伍及教学辅助人员;(六)具备开办专业所必需的经费、教学用房、图书资料、仪器设备、实习基地等办学条件,有保障专业可持续发展的相关制度。

第五条专业设置和调整实行备案或审批制度,备案或审批工作每年集中进行一次。

第六条高校根据《专业目录》设置专业(国家控制布点专业除外),经以下程序报教育部备案:(一)高校经校内专业设置评议专家组织审议通过后,于每年7月31日前通过教育部指定的专门网站提交专业设置申请材料,内容包括:学校基本情况、人才培养方案、教师基本情况、办学条件等。

岭南音乐相关课程在广东高校开设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分析——以广东舞蹈戏剧职业学院为例

岭南音乐相关课程在广东高校开设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分析——以广东舞蹈戏剧职业学院为例

I Yi Jiao Lun Tan*艺教论坛岭南音乐相关课程在广东高校开设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分析—以广东舞蹈戏剧职业学院为例乔俏广东舞蹈戏剧职业学院摘要:中国自古地大物博、幅员辽阔,从历时纵向上看,其本身就有上下五千年的悠久历史;从共时横向上看,中国文化包含了不同地域、民族间的文化差异。

从音乐文化上看,中国各地、各民族的音乐文化也由于历史、经济、政治等原因的影响发展出各自的特色。

本文所指的岭南文化其实就是广东文化,通过对岭南文化、岭南音乐的概念梳理,结合广东高校已经开设岭南音乐文化相关课程的现状,以广东舞蹈戏剧职业学院为例对岭南音乐相关课程在广东高校开设的可行性和必要性进一步分析,最后对开设岭南音乐课程的难度进行总结。

关键词:岭南文化开设相关课程广东高校中图分类号:J60-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3359(2021)06-0129-03—、岭南音乐是什么对于“岭南”的定义,有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岭南”是指五岭①之南,历史上属于百越,地理范围一度涵盖了今天的广西、广东、海南及越南中北部地区;狭义的“岭南”则在今天专指广东一省。

岭南音乐文化根植于岭南文化的沃土,千百年来,河南、山西、陕西等移民涌入,相互融合,根据民族、语言、文化、历史背景等不同,最终形成了广府、客家、福佬等三大民系,在文化上又可细分为广府文化、潮汕文化、客家文化、少数民族文化等,共同构成了岭南文化以及岭南音乐文化的主体。

由于地处一隅,在经历了几次民族大迁徙之后,各代移民、各地文化加之少数民族文化齐聚于此,在近现代时期,由于南邻南海的地理优势,广东地区开放较早,其文化中吸收、融合了部分海外文化,最终形成既与中原文化紧密相连、又具有地方特色的独特内涵。

田可文曾这么评价:“岭南历史悠久、民族与人口众多,其音乐文化在几千年的历史进程中始终保持或绝大部分保持着地域的独特性、文化的差异性与音乐的多样特征”②。

对于岭南音乐来说,顾名思义,主要指在岭南地区流传已久的传统音乐,其内容涵盖广泛,包括民歌、器乐、说唱、戏曲、宗教音乐等,根据人员主体构成、内容、音乐表现形式、功能等侧重点不同,有多种分类方式。

论高校专业设置预测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论高校专业设置预测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高校 专业 设置 必须 同时考虑 学科 逻辑 和社 会职 业 的 需求 。在 专业 对就 业 有 重 要 影 响 的今 天 . 任 何 一 所 由责 任感 的 高校在 进 行 专 业 设 置 时 . 都 会认 真 考 虑 学生 未来 的 职业 出路 。而人 才 培养具 有一 定 的时 间 周期 , 从这 个 角度来 说 , 高校 专业 设置 必然 是在 预测
论, 可谓 仁 者见 仁 , 智 者见 智 。其 实 ,高校 专业 设 置 预 测并 不是 一项 新鲜 事物 , 历 史上 , 很 多 国家为 了使 高 校人 才培 养 与社 会 人 才需 求 相 适 应 , 都 曾经 尝 试 通 过社 会人 才需 求 的预测 进 行高校 专 业设 置 的调整 与 优化 , 并 且 随着预 测 技 术 的发 展 以及 信 息 采 集 手 段 的进 步 , 基于 人才 需 求 预 测 的 高 校 专业 设 置 预 测 的科学 性 与可行 性 也 在 不 断 地 提 高 。 当然 , 高 校 专 业设 置 预测 是 否科 学 、 可行 , 目前 学术 界也 有不 同 的 看 法 。很 多学者 认 为 , 从 国家 层 面 进 行 高校 本 科 专
专 业 结构 与社 会人 才 需 求 结 构 不对 接 , 高 校 毕业 生
有 学者强 调专 业人 才 预 测 存 在 太 大 的不 确 定 性 , 从
国家层 面进行 预 测 存 在 不 可克 服 的困 难 。其 实 , 不 确定 性是 进行 预测 分 析 的前 提 。 因为 。 确定 性 的事物
的知 识与 能力 与社 会用 人单 位 的要求 不符 合 等诸 多
问题 , 进 而引 发 大学 生 就 业 难 等 社 会 问题 。 由此 可
就 没有进 行分 析预 测 的必要 了。高校 专业 设置 以及 人 才需 求 的影 响因 素众 多 , 充 分 考 虑 各 种 影 响 因 素 进 行预 测基 本是 不可 能 的。高 校专业 设 置预测 的前 提 是筛选 出关键影 响 因素 , 然后 根据 理论 分析 。 建 立 预 测分析 模 型 , 不断调整 、 修正 , 最 终 得 出某种 预 测

普通本科高校专业调整的研究——以湛江师范学院为例

普通本科高校专业调整的研究——以湛江师范学院为例
有4 5个(6个专 业方 向)涵盖 了经济学 、 5 , 法学 、 教育 学 、 文 学、 历史学 、 理学 、 工学 、 农学 、 管理学等九个学科门类。专业 数量最多的前三名学科是文学 1 个 ( 39 % ) 1 2 .1 ,理学 8个
术设计 、 音乐表演。而就业率排名后十位的专业有 : 体育教 育 、 育教育( 文体 育社会学)国际经济与贸易 、 息管理 体 人 、 信 与信 息系统 、 财务 会计教 育( 会计 学)法 学 、 、 广播 电视新 闻 学、 工业设计 、 对外汉语 、 体育教育( 运动训练) 。 3 . 通过对招生和就业的情况分析发现 : 一是 大部 分专业
教学与研究方 向 )历 史学 、 、 美术学( 书法方 向) 烹饪与营养 、 教育 、 食品科学与工程 、 数学 与应用数学 、 思想政治教育 、 艺
发展 教师教育 , 大力发展 非师范类 专业 , 努力实 现质量 、 规 模、 结构 、 效益协调发展 。截至 2 0 0 8年底 , 师本科 专业共 湛

翻译)数学与应用数学 、 育教 育、 、 体 英语简 务 英语) 、 汉语言
文学 、 工商 管理( 物流管理)财务会计教育( 、 会计学)生物科 、
学、 化学 、 音乐学 、 工商管理( 酒店管理)音乐表演。第一志愿 、
报考率低 于 1 %的专业分别是 : 0 烹饪与营养教育 、 电技术 机 教育( 汽车技 术)计算机科学与技 术( 、 软件工程)应用电子技 、
( ) 一 专业 结 构 分 布
“ 十一 五” 问 , 江师范 ( 期 湛 以下 简称“ 湛师” 以建 设成 )
为具有鲜 明办学特色的教学型优质师范 院校为 目标 ,重点
类 5个 ; 于 9 %的专业有 1 , 低 5 6个 师范类 7个 , 非师范类 8 个。其 中 , 总体就业率达 10 0%的专业有 1 个 , 1 机电技术教 育、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软件工程方 向 )教育学 ( 、 语文 、 数学

高校扩招以来本科专业设置研究反思及展望

高校扩招以来本科专业设置研究反思及展望

( ) 析 了我 国 高校 本 科 专 业 设 置 的 体 制 障 一 分
碍 , 出了下放 高校 本科 专业设 置权 力 。 予高 校 自 提 赋
主设 置权 力 的观点
政府主导的高校本科专业设 置具有僵化性、 盲
目性 、 随意 性 和滞后性 等特 点 , 导致许 多专业 不 能根
据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济社会 发展 的要 求及 时做 出调整 。为从 根本 上 改 变这 种 状况 , 多学者 提 出了改革 高校 专业设 置 众
文 献分析 发现 ,99年 高 校扩 招 之后 高 校本 科 19

专业 设 置研究 呈现 逐年 递增 的趋势 。这 种趋 势说 明 高 校扩 招政策 对 高校本 科专业 设置 产生 了重 大 的影
响, 专业 设置 面 临很 多 新 的 问题 需 要 解决 。在招 生

高校 扩 招 以来 高校 本 科 专 业
要适 应社 会发展 的要 求 , 且这种 适应 不是 被动 的 、 而
消极 的适 应 , 是 积极 的 、 动 的 适 应 ” 因此 , 必 而 主 , “ 须建 立高 等学校 主 动适 应 社 会 发展 的观 念 和机 制 ,
系模 式 : 口与适 应 J 对 。所 谓 对 口, 的是 高 等 学 指 校 的人才培 养 与劳动力 市场 中各 种工作 岗位 之 间直 接 的结合或 对接 机制 ; 所谓适 应 , 则是指 高等 学校 人
业设 置权力 、 让高 校 面 向人 才 市 场 自主设 置 专业 是 突破体 制 障碍 、 强 本科 专 业 设 置合 理 性 的基本 条 增 件 。不 可否认 , 校 面 向人 才 市 场 自主 设 置 专业 可 高
多学 者还通 过调查 研 究 的方 式 , 分析 高校 本 科 专 业

新高考背景下高中生学业规划之大学专业选择策略研究

新高考背景下高中生学业规划之大学专业选择策略研究

摘要在新高考背景下,高中生在进行学业规划时需要考虑大学专业的选择。

针对高中生选择大学专业的难点,该文从我国本科专业体系和设置、专业和职业行业的关系以及大学专业选择的具体策略三方面出发解决问题。

关键词新高考;学业规划;专业选择;霍兰德理论Research on the Strategy of Major Selection for the Academic Planning of Se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New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QING Qing,WANG LijuanAbstrac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new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se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need to consider major selection when planning their academic studies.In view of the difficulties of se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in major selection,the difficult problems can be solved from such three aspects as the undergraduate major system and setting of China,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ajors and vocational industries,and the specific strategy of major selection.Key words new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academic plan‐ning;major selection;Holland’s theory今年是广东省新高考落地的第一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广东省高校学科覆盖面广、专业种类齐全、综合性程度有所提高,但仍存在专业重复设置、专业结构趋热避冷、专业设置质量评估体系不健全、专业的社会适应性有待检验等问题。

文章从政府和高校两个维度分析问题的成因,并从目标定位、生成机制、评估机制、预测机制四方面探讨两者关系重建的路径选择。

关键词:高校专业设置;校府关系教育发展研究2011.1决策参考陈小娟陈武林/中山大学教育学院博士研究生(广州510275)随着我国社会的转型,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迅速变化,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入口”和“出口”,其专业设置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

30年来,我国高校本科专业设置发生了较大变化,专业口径不断扩大、专业种数得到控制,新兴学科蓬勃发展,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本文以广东省为例,探讨当前高校本科专业设置的现状和特点,并剖析其现实困境及问题成因,以期为今后专业设置调整优化提供参考依据。

一、广东高校本科专业设置与调整的现状及问题1.学科覆盖面广,专业种类齐全,目录内专业居多目前,广东省共有54所普通本科院校,其中公立本科院校34所,民办本科高校3所,独立学院17所。

至2009年3月,广东省普通本科院校学科门类覆盖了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等11个学科门类,65个一级学科,264种专业,本科专业的布点数达到1849个(见表1)。

其中,已设一级学科数占目录内71个一级学科的91.5%,已设目录内二级专业数占目录内249种专业的73.9%。

与此同时,广东省高校还设有75种目录外专业,5个工科引导性专业,基本形成了门类较为齐全的学科专业体系。

广东省高校目录内专业和工科引导性专业共189个,占专业种数的七成多,目录外专业75种,只占专业种数的两成多。

可见,当前该省高校主要是依照全国专业目录进行专业设置的,换言之,以省域经济需要进行调整的灵活性相对欠缺。

数据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编.中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大全(2009版).表1广东省普通高校本科专业设置情况统计表(个)2.专业布点激增,新增专业相对集中,专业雷同现象严重1999年我国高校实行扩招政策以来,广东省高对高校本科专业设置的思考———以广东省为例笮陈小娟陈武林校本科专业点数有了大幅度上升。

根据教育部《年度高等学校专业设置备案和审批结果》显示,仅2004-2010年期间,广东省高校新增加的专业点数便高达946个,统计表明,广东省高校本科专业快速发展,期间年均增加100个以上这与全国普通高校本科专业的增长基本一致(见表2)。

[1]数据来源:教育部.年度高等学校专业设置备案和审批结果(2003-2009年).表22004-2010年广东省高校新增本科专业点数(个)数据显示,广东省新增专业布点呈现为:工学类专业点增长最快,其后依次为文学、管理学、理学类专业。

其中,工学类新增专业布点最多,占28.86%,文学类(20.82%)和管理学类(19.66%),理学类(13.95%)。

可见从近几年全省的发展情况来看,高校普遍热衷于创办投入少、教学成本较低的经、管、教、文、法学类专业,在专业设置上盲目追求“短、平、快”。

[2]这造成的结果是各高校的专业设置相似性非常高。

以2009年广东省高校数据为例,在1849个本科专业布点中,布点超过20个的专业共设点537个,其中管理学类6个专业有183个专业布点;文学类4个专业有134个专业布点;理学类3个专业有68个专业布点;工学类2个专业有72个专业布点;法学类1个专业有35个专业布点;经济学类1个专业有45个专业布点(见表3)。

广东省高校本科专业设置存在严重的雷同现象,并且集中出现在管理类、文学类、理学类和工学类。

有研究指出,专业设置的雷同现象不仅造成专业教育资源配置的效率低下,而且严重影响着学生的就业。

[3]以广东省普通本科高校专业布点超过20个的专业为例,其中雷同现象最严重的管理学类专业,其毕业生就业率较低,如公共事业管理、行政管理等。

而专业设置非常雷同的英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市场营销和法学等专业的毕业生就业率也仅在70%到85%之间浮动。

数据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编.中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大全(2009版).表3专业布点超过20个的专业(个)3.学科门类纷纷扩大,综合性程度有所提高,人才培养难以形成特色以2009年3月数据为例,在广东省37所本科院校中(不包括17所独立学院),学科门类数在6种以上的高校达到了28所,占到75.68%(见表4)。

可见,随着1999年扩招政策出台以来,广东省各本科院校纷纷扩大了学科专业门类,综合性程度有了较大程度提高。

数据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编.中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大全(2009版)表4各高校学科门类数分布情况表进一步分析广东高校各学科门类覆盖情况可以发现,管理学类所覆盖的学校最多,为35所,达到了94.59%;文学类和工学类次之,都是34所,达到了91.89%;理学类33所,达到了89.19%;经济学类30所,达到了81.08%(见表5)。

数据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编.中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大全(2009版).表5广东省各学科门类覆盖情况表表4和表5的结果表明,当前广东省不少高校在专业设置上倾向于追求“大而全”,尤为强调工、经、管、文、法等综合性发展定位。

[2]然而,笔者所做相关调查发现,一些高校在专业设置过程中,相当一部分学科门类是在没有充分论证、缺乏足够的师资力量和办学资源的情况下仓促设置的。

学科门类的盲目扩大,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高校间专业人才培养的同质化和劣质化,难以形成各自的专业特色,最终造成了教育资源的分散和浪费。

二、高校本科专业设置与调整问题的成因从整体上看,广东高校专业设置状况并不尽如人意。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规定,专业设置的自主权在高校。

然而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在高校本科专业设置上并没完全厘清高校与政府之间的关系。

随着高校专业设置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与政府在专业设置上的矛盾日益显现。

因此,有必要从二者关系的角度来寻求问题根源。

1.高校维度:功利导向,灵活性缺乏,主体性不足(1)高校“大而全”的综合性发展定位长期以来,我国的高等教育发展以政府的力量为主导,对高校的各方面评估都与高校的规模、学科发展、专业设置等情况密切相关,而专业的数量在某种程度成为学校办学实力的反映。

为此,许多高校为提升自己学校的地位和层次,不可避免地追求学科专业门类的“大而全”(政府对高校专业设置的影响效应见图1)。

从这个层面上讲,高校在专业设置中表现出的“贪大求全”,追求学科门类齐全及综合性发展定位在很大程度上是高校逐利性行为的结果,但其原因在于政府评估政策的错误导向,或至少是政策不完善造成的。

图1政府对高校专业设置的影响效应(2)学校内部存在利益冲突,导致专业设置与调整出现“粘滞”效应从经济学角度看,专业设置与调整需要支付巨大成本,这不仅是夕阳专业不能及时退出的重要原因,也是朝阳专业不能及时进入的重要原因。

这里,夕阳专业指的是市场需求不足的专业,朝阳专业指的是市场需求旺盛的专业。

[4]在我国,高校专业设置普遍依附于具体实体的组织机构。

高校专业往往与一个教学系或教研室是同位一体的。

换言之,一个专业就意味着有一支师资队伍,一批教学资源。

在这种情况下,专业调整的阻力和成本比较大。

要改变旧的学科专业设置,就意味着教学资源的淘汰与更新。

从学校角度,出于办学成本考量,很多专业调整很难有效推进。

从教师角度,调换专业就意味着教师要重新学习、重新适应,这必然要触及一部分教师的利益(具体的影响效应见图2)。

这导致的结果是大学无法像社会所期望的那样,根据社会需要及时进行专业设置调整。

图2专业调整中的利益障碍(3)专业设置存在边际收益导向,造成专业重复设置,难以形成特色专业在我国现阶段,政府拨款的多少与学校规模和招生数量密切相关,学校规模越大,人数越多,获得的拨款也就越多。

高校为获取更多的资源经费维系自己的生存和发展,会迎合生源市场的需求。

而从人力资本投资的角度看,生源市场状况主要取决于人才市场的需求和学校自身的人才培养质量。

于是为了好招生,大多数高校更倾向于不断扩大热门专业的招生规模,没有热门专业则赶紧申办,以便招到更多的学生来获取更多的经济收入(具体的影响效应见图3)。

另外,加之不同专业的培养成本差异较大,于是不可避免地出现了高校更加倾向于在一些市场需求热、办学成本低的专业上进行规模扩张。

图3专业设置的边际效应(4)专业人才培养的市场契合度不高,造成人才供给与社会需求脱节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具有社会需求的针对性和人才市场的职业性等特征。

不可否认,高校在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反过来,产业结构的变动与发展又会对区域人才需求类型结构产生直接影响(见图4)。

专业调整的根本目的在于向社会提供供需对路的人才。

因此,专业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的契合度就成为检验专业设置好与坏的重要标准。

广东省作为经济大省,需要大量与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相吻合的人才供给,但由于受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专业设置机制等因素的影响,目前该省高校所培养的专业人才在素质和能力方面难以满足市场需求。

这些问题的出现与高校专业设置不能有效跟进广东省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现实需要密切相关。

图4专业设置与产业结构的互动关系图2.政府维度:行政主导,评估缺位,前瞻性不足(1)专业设置计划性强,现行的“专业目录”过于僵化长期以来,我国的高等教育专业设置一直采用“高校申报,政府调控”下的集权模式和运行机制。

而政府往往忽视高校的办学主体地位,对高校的招生、专业设置、学科建设等方面进行诸多干预。

1999年教育部颁行的《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规定》指出:“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行政部门统筹协调本行政区域内高等学校的专业设置、调整工作。

国务院有关部门审核或审批所属学校专业。

”具体表现在:在专业设置中,由教育部门颁布全国统一的专业目录,并严格按照专业目录审批高等学校设置的新专业。

在这种背景下,高校和教育行政部门都受到了“专业目录”的限制,致使它们在专业设置中都不得不“戴着脚镣跳舞”,最终造成了适应市场需求的新专业缺乏生长的土壤和养分。

(2)权责不对等,致使专业设置的责任主体模糊当前,我国高等教育行政主导下的运行模式,是造成专业设置责任主体模糊现象的主要原因。

根据管理学上“权责对等”原则,既然专业设置的决策权在政府行政部门,那么最终专业设置的成败将主要由政府承担。

高校不对其专业设置的成败承担责任,不可避免地产生了专业设置的“责任上移”现象,导致高校在专业设置中缺乏必要的自我约束和责任意识,而行政主导的体制又缺乏对专业设置责任主体应有的问责制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