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核心素养之信息社会责任的落实

合集下载

信息科技学科核心素养

信息科技学科核心素养

信息科技学科核心素养
信息科技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信息意识:具有敏锐的信息意识,能够主动地获取、分析、评价和利用信息,认识到信息的价值和作用,并能意识到信息在解决问题和决策中的重要性。

2. 计算思维:具备计算思维能力,能够运用计算机科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进行问题解决和系统设计,包括算法设计、程序实现、系统分析等。

3. 数字化学习与创新:掌握数字化学习的方法和技巧,能够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创新实践,积极参与和推动数字化学习资源的建设和共享。

4. 信息社会责任:明确信息社会中的法律、道德和伦理规范,自觉遵守信息安全和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的规定,具有信息社会责任感,能够在信息活动中维护公共利益和个人隐私。

这些核心素养是信息科技学科教育的重要目标,它们相互关联、相互支持,共同构成了学生在信息时代所需具备的综合能力。

通过培养学生的信息科技学科核心素养,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信息社会的发展需求,提高其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其未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

道德与法治课堂社会责任核心素养培养的落地

道德与法治课堂社会责任核心素养培养的落地

道德与法治课堂社会责任核心素养培养的落地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社会责任核心素养培养是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它关乎学生的价值观、行为规范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对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如何将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核心素养培养落地成为了当前教育工作中值得探讨和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

道德与法治课堂核心素养培养是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和道德素养,提高他们的法治意识和法律素养,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公德心,培养他们的民族精神和文明素养。

这不仅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更是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需要。

道德与法治课堂核心素养培养有利于学生的价值观塑造和行为规范养成。

通过道德与法治教育,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形成良好的行为规范,养成正确的行为习惯,增强道德自觉和法律意识。

道德与法治课堂核心素养培养有利于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养和社会公德心提升。

通过道德与法治教育,学生能够认识到自己作为社会成员的责任和义务,增强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公德心,培养乐于助人、守法守纪的良好品质。

道德与法治课堂核心素养培养有利于学生的法治意识和法律素养提高。

通过道德与法治教育,学生能够认识到法律的重要性和权威性,增强法治意识,提高法律素养,自觉遵守法律法规,防范违法犯罪。

道德与法治课堂核心素养培养有利于学生的民族精神和文明素养培养。

通过道德与法治教育,学生能够热爱祖国,保护祖国利益,弘扬民族精神,树立文明素养,努力成为有益于社会、有益于人民的新时代好青年。

道德与法治课堂核心素养培养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具有重大意义,也是教育部门、教师和社会的共同责任。

要实现道德与法治课堂核心素养培养的落地,需要从教育教学的角度进行思考和探索。

具体而言,有以下几点策略:1. 强化教育教学内容的导向。

道德与法治课程要紧密结合社会现实,注重时事热点,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公益事业和社会责任实践,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公德心。

信息科技课程核心素养及内涵

信息科技课程核心素养及内涵

信息科技课程核心素养及内涵信息科技课程要培养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信息社会责任。

这四个方面互相支持,互相渗透,共同促进学生数字素养与技能的提升。

1、信息意识信息意识是指个体对信息的敏感度和对信息价值的判断力。

具备信息意识的学生,具有一定的信息感知力,熟悉信息及其呈现与传递方式,善于利用信息科技交流和分享信息、开展协同创新;能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评估数据来源,辨别数据的可靠性和时效性,具有较强的数据安全意识;具有寻找有效数字平台与资源解决问题的意愿,能合理利用信息真诚友善地进行表达;崇尚科学精神、原创精神,具有将创新理念融入自身学习、生活的意识;具有自主动手解决问题、掌握核心技术的意识;能有意识地保护个人及他人隐私,依据法律法规合理应用信息,具有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

2、计算思维计算思维是指个体运用计算机科学领域的思想方法,在问题解决过程中涉及的抽象、分解、建模、算法设计等思维活动。

具备计算思维的学生,能对问题进行抽象、分解、建模,并通过设计算法形成解决方案;能尝试模拟、仿真、验证解决问题的过程,反思、优化解决问题的方案,并将其迁移运用于解决其他问题。

3、数字化学习与创新数字化学习与创新是指个体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通过选用合适的数字设备、平台和资源,有效地管理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开展探究性学习,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具备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的学生,能认识到原始创新对国家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养成利用信息科技开展数字化学习与交流的行为习惯;能根据学习需求,利用信息科技获取、加工、管理、评价、交流学习资源,开展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在日常学习与生活中,具有创新创造活力,能积极主动运用信息科技高效地解决问题,并进行创新活动。

4、信息社会责任信息社会责任是指个体在信息社会中的文化修养、道德规范和行为自律等方面应承担的责任。

具备信息社会责任的学生,能理解信息科技给人们学习、生活和工作带来的各种影响,具有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乐于帮助他人开展信息活动,负责任地共享信息和资源,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

基于核心素养的信息社会责任的教学设计

基于核心素养的信息社会责任的教学设计

基于核心素养的信息社会责任的教学设计基于核心素养的信息社会责任的教学设计「篇一」在本轮小学语文教师网络学习中,我学习了几门有关核心素养的必修课,如《核心素养的定义与愿景》、《聚焦核心素养培育的教育改革》、《关注核心素养》等。

学习中,认真观看了相关专家的精彩视频,受益良多。

“素养”一词的含义比“知识”和“技能”更广。

“技能”更多地从能力角度讲,我们所提“素养”不仅仅包括能力,更多考虑人的综合素养,特别是品德上的要求。

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

核心素养是关于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的综合表现;是每一名学生获得成功生活、适应个人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都需要的、不可或缺的共同素养。

下面谈谈我对核心素养的认识:一、文化基础是核心素养的基石文化是人存在的根和魂,没有文化基础就很难有更高层次的精神追求。

所谓的文化基础应该是学生在学习、理解、运用人文领域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基本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等方面的人文底蕴和学生在学习、理解和运用科学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价值标准、思维方式和行为表现等方面的科学精神。

所以要求教师无论在哪一学科的教学过程中都要注重知识的传授同时强化学生的技能训练,以便增强学生的人文底蕴。

二、自主发展是核心素养的关键在发展上,核心素养具有终生发展性,也具有阶段性。

核心素养是所有人都应该具备的素养,每个人都需要不断发展,但其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具有终生的连续性。

最初在学校中培养,随后在一生中不断发展完善。

另一方面,核心素养发展的连续性并不否认其表现出一定的阶段性特点。

核心素养在个体不同人生阶段中的着重点有所不同,不同教育阶段(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等)对某些核心素养的培养也存在不同的敏感性,即一些核心素养在特定的教育阶段可能更容易取得良好的培养效果,这为核心素养的培养提供了有利条件。

在小学阶段,不同学科的教师落实不同学科的素养,那么综合起来就是学生的核心素养,在学科素养培养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自主发展,让学生自己学会管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充分认识自我价值,成就自己的人生目标;还要让学生有健康的体魄和健康的心理,能够认识自我,规划人生目标,在这些长远目标的基础上教学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才是核心素养的关键所在。

用“四个读懂”培育学生信息社会责任素养

用“四个读懂”培育学生信息社会责任素养

用“四个读懂”培育学生信息社会责任素养黄伟祥,广东省中山市实验小学特级教师,广东省“特支计划”教学名师、广东省领军人才、广东省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广东省学科带头人、广东省中小学教师发展中心专家,湖北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

曾荣获全国小学优质课评比一等奖3次、广东省小学优质课评比一等奖3次、广东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3次、广东省创新教育成果奖二等奖4次;著有《为主题创作而教》《融创之路:重构教学新范式》,作为主编或副主编编写了包括《信息技术》在内的十多部教材及教学用书;致力于推动区域“儿童可视化创意编程”教育项目,让学生“学得快乐、玩得聪明”。

[摘要]信息社会责任是对信息行为主体的一种应然要求,它试图唤起人们在应用信息行为领域的责任自觉,包括信息文化修养、信息道德规范、信息行为自律等道德意义。

信息技术课不仅要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应用技能,还要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

通过结合社会现象和课堂教学实例,说明如何通过读懂时代、读懂课标、读懂教材、读懂学生,培育学生信息社会责任素养。

[关键词]信息技术;核心素养;信息社会责任;育人价值2016年,《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研究成果发布。

此后,与这一研究成果相呼应,各学科也相继提出了学科核心素养。

任友群教授率领的研究团队从信息技术学科视角,提出了信息技术学科的四大核心素养,即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信息社会责任。

然而,笔者在实践中发现,信息技术教师对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非常关注,但对信息社会责任重视不足,甚至不闻不问,使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出现了四缺一的“遇冷”现象。

“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

”信息社会责任作为信息技术学科四大核心素养之一,其提出是基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科学思考,是“以德为先”“责任为本”的具体体现。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转变“重技能、轻育人”的倾向,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中达到教书、育人的双重目的,是信息技术教育工作者必须面对的课题。

信息技术课程的核心素养

信息技术课程的核心素养

信息技术课程的核心素养信息技术课程的核心素养是学生在信息技术学习过程中必须具备的关键素质,主要包括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和信息社会责任等方面。

下面将从这四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信息意识信息意识是指学生对信息的敏感度和对信息价值的判断力。

在信息技术课程中,学生需要了解信息的来源、传播途径和价值,学会获取、整理、加工和利用信息,并能够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信息资源解决问题。

同时,学生还需要具备对信息真实性和可靠性的鉴别能力,自觉抵制不良信息的干扰和影响。

二、计算思维计算思维是指学生运用计算机科学领域的思想、方法和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信息技术课程中,学生需要了解计算机科学的基本概念和算法,掌握程序设计和软件开发的基本技能,运用计算机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例如,学生需要掌握常用的算法和数据结构,理解计算机的工作原理和操作系统的基础知识,以便更好地进行程序设计和系统开发。

三、数字化学习数字化学习是指学生运用数字化技术进行学习的能力和素质。

在信息技术课程中,学生需要了解数字化技术的基本概念和方法,掌握常用的数字化工具和软件,运用数字化技术进行学习、交流和合作。

例如,学生需要掌握常用的办公软件和编程软件,了解网络技术和数据库技术的基础知识,以便更好地利用数字化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和创新实践。

四、信息社会责任信息社会责任是指学生在信息社会中应当承担的责任和义务。

在信息技术课程中,学生需要了解信息社会的特点和发展趋势,了解信息安全和隐私保护的重要性,掌握网络安全的基本技能和防范措施,遵守信息社会的道德规范和法律法规。

例如,学生需要了解网络空间中的安全规则和规范,了解个人信息保护的重要性和方法,尊重他人隐私和维护网络安全的义务。

另外,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教师还需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和方法技能,紧跟时代步伐,不断推进信息技术教育的创新和实践。

只有在全面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核心素养的基础上,才能真正实现信息技术教育的价值和目标。

浅谈高中《信息技术基础》教学中核心素养的落实策略

浅谈高中《信息技术基础》教学中核心素养的落实策略

浅谈高中《信息技术基础》教学中核心素养的落实策略汪胜1田馨铭2(1.霍山县与儿街中学安徽六安237231)(2.安徽省霍山中学安徽六安237200)摘要: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2019—2020学年度安徽省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全面展开。

高中信息技术学科将''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信息社会责任”核心素养作为培训重点。

由于教与学的特殊性,每个教师所面临的问题千差万别,这就给核心素养落实策略的研究带来了很大空间。

根据培训收获以及对学科核心素养的领会程度,我们对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做法加以理论分析,归纳提炼出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策略。

关键词:核心素养创新课堂数字化学习安徽省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改变过去枯燥讲解的模式,专家将生动的案例娓娓道来,诠释课程理念、标准;_线名师互动交流、侃侃而谈,展示他们的创新方法……立师德,听故事,我们的素养在提升,师德在升华!进一步学习新一轮课程改革理念,以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着力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交流互动,探讨学科核心素养的真正内涵;改进教学策略,打造高效课堂,把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落到实处。

基于此,12门培训必修功课中,我们结合实际,选修6门功课,学习时长1296分钟。

利用数字化学习与创新,探索高考综合改革与高中育人模式改革,加快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

一、学习课程标准,钻研教材内容,领会核心素养参加远程培训,弥补理论不足。

课程标准是开展教学活动的行动指南,具体又详细,引领一线教师备课、上课。

钻研教材内容,助力学生学习。

《信息技术基础》包含4个模块教学内容,要求学生掌握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基本方法,选择适当的信息技术与他人开展团队合作、思想交流,用以解决实际问题;深入理解信息技术,明确信息社会责任,逐步形成新时代价值观。

认清形势,与时代接轨,理解和领会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

教师要使高中生社会化的要求与人的计算思维社会性需求相吻合,培养每个个体应该具备的品质,真正把核心素养落到实处。

落实信息科技学科核心素养的目标-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落实信息科技学科核心素养的目标-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落实信息科技学科核心素养的目标-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信息技术的发展正在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和社会结构。

信息科技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是当前教育领域的重要任务之一。

信息科技学科核心素养不仅仅是指掌握各种技术工具和软件,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信息能力、信息道德和信息技术运用能力。

只有真正掌握了这些核心素养,才能够适应信息时代的发展需求,更好地融入到现代社会中。

本文将围绕着落实信息科技学科核心素养的目标展开讨论,探讨如何通过教育实践来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水平,促进信息科技教育的发展。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主要包括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引言部分主要介绍文章的背景和意义,阐述所要讨论的问题,并提出研究目的和方法。

同时,引言部分还可以包括对信息科技学科核心素养的定义和重要性的阐述。

正文部分是文章的核心部分,包括对要点的详细分析和论证。

本文将重点讨论如何落实信息科技学科核心素养的目标,探讨在教育实践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结论部分是对文章内容的总结和展望,总结文章的要点并提出未来发展的展望和建议。

本文将总结落实信息科技学科核心素养的目标的关键要点,并展望未来在信息化时代的教育中如何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和创新能力。

通过以上结构的组织,本文将全面探讨落实信息科技学科核心素养的目标,为读者提供一份全面而有序的分析和讨论。

1.3 目的文章的目的是通过深入探讨信息科技学科核心素养的目标,帮助读者了解这些核心素养的重要性和实施方法。

我们希望能够为教育界、行业界和政府部门提供参考,促进信息技术教育在各个领域的发展和应用。

同时,我们也希望能够激发学生对信息科技的兴趣,培养他们具备独立学习和创新思维能力,为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通过本文的撰写,我们希望为落实信息科技学科核心素养的目标提供更多的思路和支持。

2.正文2.1 第一个要点:认识信息科技核心素养的重要性信息科技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个人生活还是各行各业的工作,都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持。

例谈信息技术教学中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策略

例谈信息技术教学中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策略

例谈信息技术教学中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策略信息技术教学在当今社会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而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策略正是提高信息技术教学质量和效果的关键。

学科核心素养是指学科领域内的核心能力,包括对知识的理解、应用和创新能力,以及跨学科综合能力等。

通过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策略,可以促进学生对信息技术的深度理解和全面发展。

下面我们将围绕信息技术教学中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策略展开讨论。

信息技术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信息技术是一个不断更新和发展的学科,要求学生具备不断学习和创新的能力。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课外拓展、参与竞赛项目、进行项目实践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可以组织学生参加程序设计大赛,或者让学生自主设计和完成一个小型软件项目等,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信息技术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跨学科综合能力。

在当今信息化社会,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融合越来越密切,需要学生具备跨学科综合能力,能够将信息技术知识应用到其他学科领域中去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跨学科项目设计、多学科整合等方式,促进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知识的融合,培养学生的跨学科综合能力。

在数学课上利用EXCEL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或者在物理课上利用仿真软件进行实验模拟等,都可以促进学生跨学科综合能力的培养。

信息技术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伦理意识。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安全和网络伦理问题也日益凸显,学生需要具备正确的伦理观念和社会责任感。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案例分析、讨论交流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信息技术的社会影响和责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伦理意识。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讨论网络安全和隐私保护等问题,促使他们思考信息技术对社会和个人的影响,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伦理观念和社会责任感。

核心素养视野下信息社会责任培养的三层目标

核心素养视野下信息社会责任培养的三层目标

核心素养视野下信息社会责任培养的三层目标作者:郑克度宛平王佑镁来源:《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9年第18期中小学生作为新生代的“数字土著”,从出生就浸润在数字大爆炸的网络世界中,网络社会的信息污染、信息犯罪、信息侵权、计算机病毒等问题日益突出,时刻影响着青少年健康成长;同时,中小学生作为社会公民有责任维护网络安全,合理使用信息技术,担负社会责任。

因此青少年的网络保护和信息社会责任教育日益紧迫。

2018年教育部发布的《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将信息社会责任界定为信息技术学科的核心素养要素之一。

从信息技术教学实践来看,信息知识与能力的教学日趋成熟与完善,但网络道德教育与信息社会责任却鲜少受到关注,也成为日常信息技术教育的盲点、难点和疑点。

本文结合案例对信息社会责任的三层目标进行分析,为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提供参照。

信息技术的发展给人类生活、学习带来诸多机遇,但社会成员在享受信息技术带来的便利的同时,也要承担相应的信息社会责任。

信息社会责任是指个体在文化修养、道德规范和行为自律等方面应尽的责任。

[1]对于个体而言,信息社会责任主要有三个方面:①具备敏锐的信息安全意识,能掌握一定的信息保护的方法;②遵守信息社会的法律法规、伦理道德;③尊重多元信息文化,辩证看待网络信息,具备良好的信息道德。

[2]信息社会责任的培养既是社会良性发展的需要,也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前提。

国内有研究者通过概念映射法界定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在学科核心素养要点分析的基础上对应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信息社会责任对应的是身心健康、公民道德、国家认同、国际理解。

[3]信息社会责任是学生的价值引导,从文化修养、道德规范、行为自律三方面规范和约束学生的行为。

[4]文化修养方面旨在培养学识渊博、有素质的学生;道德规范方面旨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使其具有社会责任感、国家认同感;行为自律方面要求学生规范自己的信息社会网络行为,做一个有责任、有担当的青年。

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

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

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新一轮课改将我国基础教育的总目标落实到“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具体到各个学科,又细化为学科核心素养.信息技术的学科核心素养包括了“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和“信息责任”四个方面.从个性和共性的角度出发,具体的课堂教学目标分析应以学科核心素养为主,又兼顾总的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具备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1)信息意识.信息意识是指个体对信息的敏感度和对信息价值的判断力.具备信息意识的学生能够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自觉、主动地寻求恰当方式获取信息与处理信息;能敏锐感觉到信息的变化,获取相关信息,采用有效策略对信息来源的可靠性、内容的准确性、指向的目的性做出合理判断,对信息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行预期分析,为解决问题提供参考;在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与团队成员共享信息,实现信息的最大价值.(2)计算思维。

运用计算机科学领域的思想方法形成解决问题方案的过程中,所包含的一系列思维活动即计算思维.具备计算思维的学生在信息活动中能够采用计算机可以处理的方式界定问题,抽象问题特征,建立结构模型,合理组织数据;通过判断、分析与综合各种信息资源,运用算法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总结利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过程与方法,并将其迁移到与其相关的其他问题解决之中.(3)数字化学习。

数字化学习是指个体通过评估和选择常见的数字化资源与工具、有效管理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而完成学习任务的能力。

具备数字化学习能力的学生能够认识到数字化学习环境的优势和局限,适应数字化学习环境,养成数字化学习的习惯;掌握相关的数字化学习系统、学习资源与学习工具的功能和使用方法,并运用其从事自主学习、协同工作、知识分享与创新创造.(4)信息社会责任。

信息社会责任是指在信息社会中,个体在文化修养、道德规范和行为自律等方面的综合表现。

具备信息社会责任的学生具有信息安全意识,能够遵守信息法律法规,信守信息社会的道德与伦理准则,在现实空间和虚拟空间中尊重公共规范,既有效维护信息活动中的个体合法权益,也积极维护他人合法权益和公共信息安全;关注信息技术革命所带来的环境问题与人文问题,对于信息技术创新所产生的新观念和新事物,具备积极的学习态度、理性的价值判断能力和负责的行动能力。

以社会责任教育为例谈谈公民核心素养的培养

以社会责任教育为例谈谈公民核心素养的培养

以社会责任教育为例谈谈公民核心素养的培养引言公民核心素养是指个体具备的在一个社会中生活和发展所必备的知识、技能、态度和价值观。

随着社会的发展,公民核心素养的培养越来越受到关注。

本文以社会责任教育为例,探讨如何培养公民核心素养。

什么是社会责任教育社会责任教育是指通过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以及社会各方的共同努力,使学生具备社会责任意识、责任行为和责任能力的教育形式。

社会责任教育通过使学生了解社会现象、培养社会责任感和道德价值观,帮助他们在未来成为有社会责任感和承担社会责任的公民。

社会责任教育对公民核心素养的培养意义培养社会责任感通过社会责任教育,学生可以研究到社会问题的存在和解决方式,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只有具备社会责任感的公民,才能更好地为社会作出贡献,维护社会稳定和和谐。

培养公民意识社会责任教育可以引导学生了解并反思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学生将会认识到作为公民所享有的权利和应该承担的义务,从而加强对社会和国家的归属感,培养公民意识。

培养合作精神社会责任教育强调团队合作和社会合作的重要性。

学生在合作中学会尊重他人、倾听他人的声音,并为共同的目标而努力。

这种合作精神对于公民作为社会的一份子,与他人和谐相处至关重要。

如何进行社会责任教育学校教育学校教育是社会责任教育的重要渠道之一。

学校教育可以通过课程设置和社会实践活动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核心素养。

例如,可以开设社会公民课程,组织学生参与社区服务等活动。

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是社会责任教育的基础。

家长应该从小培养孩子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家庭中可以让孩子了解社会问题,参与公益活动,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合作精神。

社会各方共同努力社会各方,如政府、社区组织、企业等,也应该共同努力,支持和推动社会责任教育的开展。

政府可以制定相应政策和法规,提供资源和支持;社区组织可以组织公益活动,提供服务机会;企业可以履行社会责任,与学校和社区合作开展社会责任教育活动。

结论通过社会责任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公民意识和合作精神,从而培养公民核心素养。

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之一——信息社会责任

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之一——信息社会责任

信息社会责任1、信息社会责任的概念信息技术的发展给人类生活、学习带来诸多机遇,但社会成员在享受信息技术带来的便利的同时,也要承担相应的信息社会责任。

信息社会责任是指信息社会中的个体在文化修养、道德规范和行为自律等方面应尽的责任。

任友群认为:社会成员在享有信息技术带来的充分便利时,也被赋予新的社会责任,即信息社会责任。

通过研究可见,信息社会责任一般有两个含义:一方面是对信息技术负责,即负责任、合理、安全地使用技术;一方面是指对社会及他人负责任,即信息行为不能损害他人权利,要符合社会的法律法规、道德伦理等。

具备信息社会责任的学生包含以下几个方面:(1)具有一定的信息安全意识与能力,能够遵守信息法律法规,信守信息社会的道德与伦理准则,在现实空间和虚拟空间中遵守公共规范,既能有效维护信息活动中个人的合法权益,又能积极维护他人合法权益和公共信息安全;(2)关注信息技术革命所带来的环境问题与人文问题;(3)对于信息技术创新所产生的新观念和新事物,具有积极学习的态度、理性判断和负责行动的能力。

与其他传统学科教学相比,信息技术学科实践性强,贴近生活实际,数字化程度高。

鉴于此,将中小学生信息社会责任培养植根于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是当下学校教育的不二选择。

信息社会责任的形成需要学生直面问题,在思考、辨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渐形成正向、理性的信息社会责任感。

所以,在培养“信息社会责任”的核心素养时,要结合学习过程中的生成性资源,引导学生挖掘、观察信息网络中的典型事件,鼓励学生通过求证、讨论和交流,做出正确的选择和行为。

以“信息社会责任”在《网站的开发》一课中的培养为例:(1)设置小组讨论任务:教师提供“垃圾网站”案例,如:只追求商业利益危害人类的网站,传播虚假错误不真实信息,开发低俗色情多媒体的网站,宣传封建思想的研站,随意发布违法广告的网站等。

(2)讨论:这些网站会给我们的社会带来什么危害?我们制作和发布网站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3)该活动体现的主要知识技能是:能够识别在制作、发布、维护网站过程中出现的伦理与法律问题,能自觉遵守信息伦理道德和相关的法律法规。

核心素养视野下信息社会责任培养的三层目标

核心素养视野下信息社会责任培养的三层目标

核心素养视野下信息社会责任培养的三层目标郑克度 浙江省温州市南浦实验中学宛平 王佑镁 温州大学教育技术系●引言中小学生作为新生代的“数字土著”,从出生就浸润在数字大爆炸的网络世界中,网络社会的信息污染、信息犯罪、信息侵权、计算机病毒等问题日益突出,时刻影响着青少年健康成长;同时,中小学生作为社会公民有责任维护网络安全,合理使用信息技术,担负社会责任。

因此青少年的网络保护和信息社会责任教育日益紧迫。

2018年教育部发布的《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将信息社会责任界定为信息技术学科的核心素养要素之一。

从信息技术教学实践来看,信息知识与能力的教学日趋成熟与完善,但网络道德教育与信息社会责任却鲜少受到关注,也成为日常信息技术教育的盲点、难点和疑点。

本文结合案例对信息社会责任的三层目标进行分析,为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提供参照。

●核心素养与信息社会责任信息技术的发展给人类生活、学习带来诸多机遇,但社会成员在享受信息技术带来的便利的同时,也要承担相应的信息社会责任。

信息社会责任是指个体在文化修养、道德规范和行为自律等方面应尽的责任。

[1]对于个体而言,信息社会责任主要有三个方面:①具备敏锐的信息安全意识,能掌握一定的信息保护的方法;②遵守信息社会的法律法规、伦理道德;③尊重多元信息文化,辩证看待网络信息,具备良好的信息道德。

[2]信息社会责任的培养既是社会良性发展的需要,也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前提。

国内有研究者通过概念映射法界定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在学科核心素养要点分析的基础上对应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信息社会责任对应的是身心健康、公民道德、国家认同、国际理解。

[3]信息社会责任是学生的价值引导,从文化修养、道德规范、行为自律三方面规范和约束学生的行为。

[4]文化修养方面旨在培养学识渊博、有素质的学生;道德规范方面旨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使其具有社会责任感、国家认同感;行为自律方面要求学生规范自己的信息社会网络行为,做一个有责任、有担当的青年。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落实核心素养的措施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落实核心素养的措施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落实核心素养的措施信息技术是当前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作为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需要关注和重视。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应该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和方法,落实学生的核心素养。

本文将就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落实核心素养的措施进行探讨。

一、加强对信息技术基础知识的教学信息技术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但基础知识的扎实程度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至关重要。

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老师应该重点加强对信息技术基础知识的教学,让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只有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学生才能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信息技术,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注重信息技术实践能力的培养三、重视信息技术的创新意识培养信息技术是一门充满创新的学科,需要学生具备创新精神和能力。

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老师应该重视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让学生具备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

老师可以设计一些创新性的信息技术项目,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和创新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四、倡导信息技术的跨学科应用信息技术是一门融合性很强的学科,可以与其他学科进行跨学科应用。

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老师应该倡导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跨学科应用,促进信息技术和其他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

在数学课程中可以引入信息技术的数据分析方法,在语文课程中可以引入信息技术的网文写作技巧等,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信息技术知识。

五、关注信息技术的社会责任教育信息技术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密不可分,信息技术人才需要具备良好的社会责任感和伦理道德观。

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老师应该关注信息技术的社会责任教育,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和使用信息技术,不滥用信息技术,遵守信息技术的相关法律法规,为社会做出积极的贡献。

六、建立完善的信息技术实践平台信息技术是一门需要实践的学科,学校应该为学生建立完善的信息技术实践平台,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和实践环境。

落实核心素养目标的核心关键问题解决方案

落实核心素养目标的核心关键问题解决方案

落实核心素养目标的核心关键问题解决方案摘要:一、核心素养目标的内涵与重要性二、核心关键问题分析三、解决方案及其具体实施策略四、总结与展望正文: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核心素养的培养已成为我国教育领域关注的焦点。

核心素养是指个体在应对复杂情境时所需要的关键能力,它包括批判性思维、创新能力、团队合作、信息素养等各个方面。

为了更好地落实核心素养目标,我们需要解决以下核心关键问题。

一、核心素养目标的内涵与重要性核心素养目标是教育部门根据社会发展需求,对人才培养提出的一种全面、系统的素养要求。

它旨在培养具有社会责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终身学习等能力的全面发展的人才。

核心素养目标的内涵丰富,包括道德素养、智力素养、体育素养、审美素养、劳动素养等。

在教育实践中,核心素养的培养对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适应社会发展和应对未来挑战具有重要意义。

二、核心关键问题分析1.课程体系不完善:当前部分学校的课程设置仍过于注重知识传授,忽视学生实践、探究、创新等方面的素养培养。

2.教学方法单一:传统讲授式教学难以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力,不利于核心素养的培养。

3.评价体系失衡:过于关注学生考试成绩,忽视过程性评价,导致学生核心素养培养不到位。

4.师资力量不足:部分教师核心素养教育观念滞后,难以适应教育改革的需求。

三、解决方案及其具体实施策略1.完善课程体系:学校应根据核心素养目标,整合课程资源,构建涵盖多样化学科领域和实践活动的课程体系。

2.创新教学方法:教师应运用项目式、探究式等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力。

3.改革评价体系:建立多元化、全过程的评价机制,关注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

4.提升师资水平:加强教师培训,转变教育观念,提升教师核心素养教育能力。

四、总结与展望落实核心素养目标是我国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

解决核心关键问题,需要我们从课程体系、教学方法、评价机制和师资力量等方面入手,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中职《信息技术》课程中信息社会责任核心素养的培养

中职《信息技术》课程中信息社会责任核心素养的培养

中职《信息技术》课程中信息社会责任核心素养的培养【摘要】信息社会责任是中职《信息技术》课程中核心素养之一,对信息行为主体的一种要求,它试图唤起人们在应用信息行为领域的责任自觉,包括信息文化修养、信息道德规范、信息行为自律等道德意义,信息技术课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应用技能,还要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健全人格。

【关键词】信息技术信息社会责任信息社会职业教育1引言中职学校信息技术课程是学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程。

学生学习信息技术基础知识与技能,有助于增强信息意识、发展计算思维、提高数字化学习与创新能力、树立正确的信息社会价值观和责任感,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信息素养与适应职业发展需要的信息能力。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了解信息素养的基本内容及重要作用,认识信息社会责任的内涵,提高参与信息社会的责任感与行为能力,成为一个高素质劳动者。

2信息社会责任教育现状研究此前,国内外对信息技术教育内容的重点主要集中在技术技能层面,鲜少有将信息社会责任教育作为《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内容。

随着社会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网络普及面越来越广,网络乱象纷纷呈现,信息安全的挑战、隐私的泄露、网络诈骗、恶意攻击等等,不仅危害到了个人安全,甚至危及到国家安危。

因此,在我国教育部颁布的最新版中职《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中,将信息社会责任列为该课程最主要的四个核心素养之一,充分说明了在教育教学中,除了掌握基础的操作技能以外,对学生的信息社会责任教育与培养也同等重要。

3信息社会责任的内涵信息技术给人类社会带来的改变是显而易见的,信息社会是人们对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人类社会发展新阶段的描述,在信息社会中,其文化表现出数字化、开放性、包容性等明显特征。

信息社会的道德,强调现实空间与网络虚拟空间共存的情况下,凡是现实生活中需要遵循的道德准则,在网络虚拟空间中同样需要遵守。

信息社会责任包括自觉遵守信息相关法律、尊重信息相关道德伦理,杜绝有意或无意利用信息或信息工具危害国家、社会和他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核心素养之信息社会责任的落实
摘要:如今高中信息技术核心素养中提出了信息社会责任,要求学生在信息社
会中提高道德规范和行为自律。

而实际上,大多数高中生的信息社会责任意识不强,比如沉迷电子游戏、网络成瘾等。

因此,如何在高中信息课堂中培养学生的
信息社会责任,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信息技术核心素养策略
如今,信息社会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同时,信息社会责任的缺失
也导致了一些社会问题。

真真假假的网络信息向学生涌来,极大地影响着青少年
的心理。

一方面,信息技术的便利扩展了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另一方面,各种
有害信息也给学生带来了负面的影响。

近年来,经过研究发现,学生因信息社会
责任意识的缺失,违规使用电子产品造成不好后果的例子有很多。

因此,教育工
作者应该抓好学生的信息社会责任意识的教育。

一、信息技术中核心素养的内涵
核心素养是个体在面对复杂的、不确定的现实问题时,所表现出来的综合能力。

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探究意识增强了,这就说明核心素养提高了。

因为核
心素养是要通过学习来培养的,一般是学科的教学活动。

因此,本文就从高中信
息技术学科的教学入手,分析怎样落实社会责任。

然而,现阶段的高中教学有不
合理之处,教师的教学方式没有很好地体现核心素养,学生也只是重视成绩的高低,个人综合能力难以得到有效提高,导致他们在构建知识的时候有困难。

因此,教师要在教学中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尤其是在信息技术课的时候。

二、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的组成内容
1.信息意识和计算思维。

在这两者中,学生需要先有信息意识,这也是一种
能力。

学生若是具备此能力,就会对信息知识感到敏感,在它发生变化的时候能
较快地感知到,并且作出相应的反馈。

此外,学生还能更好地判断信息的价值,
分析它是否被需要。

在这个基础上,学生可以在碰到问题的时候,做出正确反应,找到解决方法。

其次,计算思维也是必须要有的。

思维对学生来说是最不可控的,并不是能随意开阔的。

在信息技术课中,具备计算思维的学生能够自己尝试着解
答问题,并且与老师进行良好的互动。

而且,二者是需要相互配合的,不能只注
重一方面的发展,教师在引导学生的时候,需要均衡教育,利用学生的反馈,改
善教学策略。

2.数字化学习创新与培养信息社会责任感。

学生要有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的意识,学生若是懂得了这一点,就能够看到其中的局限之处,从而高效地利用这方
面的优势,来帮助自己的学习,这样会达到很好的效果。

此外,还有另外一个方
面需要重视,那就是信息社会责任感。

人们都会被信息影响,并且也会应用这种
技术,来为我们自己的生活服务,因此,我们要从学生培养起,让他们有社会责
任意识,对信息技术进行正确使用。

并且要防止他们利用便捷的网络做出不好的
行为,也要让他们积极参与到维护信息安全中。

三、在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落实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
1.加强信息社会道德安全教育。

落实社会信息责任,要对高中学生进行相应
的教育,在课堂上讲解重点的时候,要重视信息技术规范的内容,引导学生深入
学习。

首先让学生学习《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这样学生可以了解到
哪些行为是不允许的,会影响到他人和自己的正常生活,也会对社会造成严重的
影响。

一定要给他们明确,如果做了犯法的事情,将会受到制裁和管控。

从而让
学生约束自己的行为,在使用计算机的时候,形成正确的意识,遵守信息安全制度。

其次是让学生学习《全国青少年文明公约》,教导学生在上网的时候浏览有
利健康的信息,利用网络资源学习等,还要做到不开非文明网站、不利用网络的
匿名性进行欺诈等行为,让学生做到维护网络安全,文明上网。

2.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

现代社会,学生都很依赖于网络,也很容易受
到网瘾、游戏瘾的诱惑,因此,教师应该针对此情况设计多样的教育活动,引导
学生积极参与,让他们自觉形成良好的信息社会责任素养。

比如教师在班级内举
办有趣的活动,吸引学生参加,以此来减少他们上网的时间,让他们感受在现实
生活中的乐趣,锻炼学生的品质。

例如:学生在初中升高中的时候都会进行军训,教师可以在这个期间举行长走的活动,在一天之内让学生走3公里,并且结合到
具体的教育内容—抵制诱惑、摆脱网瘾,这种形式的教育可以锻炼学生的意志,
还有利于形成信息社会责任意识。

3.加强宣传和管控。

在教育高中生的信息社会责任意识的时候,学校要从源
头做起,提前防范。

还要与家长进行沟通,尽量不让学生带手机。

首先,学校要
加大信息社会责任的宣传力度,在校园内可以贴标语和文章。

其次,学校要加大
技术手段管控力度,控制学生的上网时间,在学校的浏览器上安装防黄色、病毒
等软件,给学生创设健康的网络环境,加强学生信息社会责任的养成教育。

综上,信息技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并且使社会产生了深刻的变化。


作为高中学生信息技术知识的传授者和网络的探索者,教师要把握教学内容,注
重教学质量,将信息社会责任的教育贯穿到课堂中,加强对学生的网络道德规范
教育。

参考文献
[1]谢宜泳浅谈高中信息技术课中的德育渗透[J].中国校外教育,2015。

[2]商翠杰论高中信息技术课堂“双素养”实现的途径[J].内江科技,201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