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袋更换步骤

肛袋更换步骤
肛袋更换步骤

肛袋更换步骤

一、准备用物包括:

造口袋、护肤粉、造口保护膜、防漏膏、抽纸、弯剪刀、垃圾袋、温水棉球、

二、步骤:

1.自上至下将造口袋摘除

2.使用温水棉球自外向内清洗皮肤,不能使用酒精、碘酒等消毒用品

3.剪造口袋,比造口大出1mm

4.造口周围涂护肤粉,将多余的护肤粉抖掉

5.自外向内擦造口保护膜

6.造口周围涂防漏膏,并用温水棉球轻轻挤压,与皮肤充分贴合

7.粘贴造口袋,防止粘贴与皮肤出现缝隙

8.换造口袋前2小时禁饮食

9.更换造口袋后的半小时内减少活动,以确保粘贴更牢固

10.冬天时可以用手多捂一会底盘,增加柔软度和增强粘性

三、造口袋的保存:

1.阴凉干燥、通风处保存

2.避免放入冰箱

3.避免在阳光下直晒

4.避免重压造口底盘及造口袋

5.出院后造口袋如用完,请于周二13:30~15:00到同位素楼4楼17诊室(造口门诊)开造口袋

集尿袋更换评分标准

更换集尿袋技术操作评分标准 项目评分标准及细则分值扣分原因得分 准备质量10 分1、衣帽整齐,规范洗手、戴口罩。(一项不符合要求扣1分) 2、物品:护理盘、无菌棉签或棉球、消毒液、一次性垫巾、无菌集尿袋、一次性手套、止血钳、无 菌换药包一个(镊子2把)、手消液、必要时备安全别针。(少一种扣0.5分) 3、将物品按使用顺序摆放在护理车上。(一项不符合要求扣1分) 3 5 2 操作流程质量70分1、将物品推至患者床旁,核对床号、姓名,说明目的、方法,取得患者配合。(一项不符合要求扣2 分) 2、关闭门窗,必要时屏风遮挡,评估患者病情及尿液的性质和量。(未做不得分,少一项扣3分) 3、协助患者取舒适卧位,检查尿道口有无分泌物。(未做扣2分) 4、手消毒,打开集尿袋及换药包并检查名称、包装有无破损、灭菌有效期等并按无菌包使用法打开, 铺垫巾与尿管下、戴手套,以无菌棉球(或棉球)蘸消毒液擦洗尿道口。(一项不符合要求扣2分) 5、加闭尿管,分离尿管与集尿袋。(一项未做扣2分) 6、脱去手套,洗手或更换手套,消毒尿管外口端,再消毒尿管内口端。(一项未做扣3分) 7、将导尿管末端与集尿袋的引流管接头连接,开放导尿管,挤压尿管是否通畅。(一项不符合要求扣 5分) 8、固定集尿袋的引流管,将集尿袋袋固定在低于耻骨联合的高度,撤去垫巾及原尿袋置于护理车下 层医用废物袋内。(一项不符合要求扣2分) 9、协助患者取舒适卧位,整理床单位,交代注意事项。(少一项扣3分) 10、规范洗手,记录。(少一项扣2分) 5 5 5 15 4 6 10 10 10 5 全程质量15分1、关心患者,注意保护患者隐私(做不到各扣2分) 2、无菌观念强,操作熟练(做不到不得分) 3、不污染患者衣裤及床单位(污染不得分) 4、观察尿液性质及尿量(未做不得分) 4 5 3 3

ICU患者保留导尿更换抗反流集尿袋时间的探讨

ICU患者保留导尿更换抗反流集尿袋时间的探讨 目的探讨ICU留置导尿管患者更换一次性抗反流集尿袋的最佳间隔时间。方法将150例ICU留置导尿的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50例。A组每天更换一次性抗反流集尿袋;B组3 d更换一次性抗反流集尿袋;C组7 d更换一次性抗反流集尿袋。对3组1周及两周的尿培养结果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尿培养细菌阳性率A组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与A、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感染率明显小于A、B组。结论ICU留置导尿患者更换一次性抗反流集尿袋的最佳时间为7 d。 标签:抗反流集尿袋;尿路感染;更换时间 据当前统计,医院内发生的感染,约40%与留置导尿后发生的尿路感染有关,导尿管与尿袋连接端反复分开、尿液反流、连接不紧密是导致感染发生的重要原因。在临床中应尽量减少尿液反流,掌握更换集尿袋的间隔时间以及减少反复打开连接端的次数是预防发生尿路感染的关键步骤[1]。但是,目前国内尚未制定统一的留置尿管更换集尿袋的标准间隔时间,每家医院留置尿管更换集尿袋时间也不一样。为了探讨ICU留置导尿患者更换一次性抗反流集尿袋的最佳时间间隔,本研究选取2008年1月~2009年2月收住笔者所在科后行留置导尿的150例患者进行观察,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08年1月~2009年2月收住笔者所在科后行留置导尿患者(排除尿道损伤和泌尿系统疾病)150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50例。A组50例患者男25例,女25例,年龄56~78岁,平均6 2.4岁,留置尿管时间为10~14 d,平均10.6 d。采用每天更换抗反流集尿袋1次。B组50例患者,其中男25例,女25例,年龄43~83岁,平均63岁,留置尿管时间11~14 d,平均10.8 d。采用每3 d更换抗反流集尿袋1次。C组中男26例,女24例,年龄50~85岁,平均65.6岁,留置导尿时间10~14 d,平均11.2 d。采用每1周更换抗反流集尿袋一次。留置尿管1周后行尿常规检查和尿培养。所有患者导尿前尿常规检查均无白细胞,证实无尿路感染。3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疾病种类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三组留置导尿均由专人负责,所有患者均采用抗反流集尿袋行密闭式引流,在留置导尿期间,每天用生理盐水棉球擦洗会阴两次。在更换引流袋前,护士必须先洗手,严格执行无菌操作,用2%碘酒消毒导尿管口两次,待干后更换引流袋。为避免外源性感染均不予膀胱冲洗。尿液达到尿袋容量的1/2时,由专人负责接尿。 1.3标本采集方法三组留置导尿均有专人负责,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在留置导尿开始留取中段尿行尿培养,隔1周再留取尿培养。根据尿培养时间,由专人留取。先用2%碘酒对导尿管近外口边缘进行消毒,然后再用一次性无菌注

腹腔引流袋更换操作及并发症处理

腹腔引流袋更换操作及 并发症处理 Document number:PBGCG-0857-BTDO-0089-PTT1998

腹腔引流袋更换操作及并发症处理 一、腹腔引流袋更换操作评估 (一)评估患者主要相关体征、配合程度。 (二)评估引流管周围皮肤情况,引流管固定是否妥当等。 (三)观察引流管是否通畅,引流液颜色、性质及量。 二、腹腔引流袋更换操作流程 三、腹腔引流袋更换操作并发症处理 并发症: 1、引流管脱落 发生原因:(1)未妥善固定引流管,外露的管路呈游离状态。 (2)引流管预留长度不合适。 (3)躁动患者,发生自行拔管。 临床表现:引流管脱落;引流袋内突然无引流液。 预防:(1)管路出胸、腹壁等处用缝线固定在皮肤上,下垫纱布,对外漏的部分做标记,皮肤上加用胶布固定。 (2)固定管路时要有足够的长度,为患者活动翻身留有余地。 (3)引流袋尽可能不要固定在床上,翻身或活动时一定要先拎引流袋再活动。(4)指导患者翻身或移动时,先妥善移动管路,再翻身,使其掌握移动管路的正确方法。 (5)全麻术后未清醒伴躁动者适当加以约束,躁动的患者专人陪护,以防自行拔管。 处理流程:迅速用纱布覆盖伤口安抚病人通知医生对需要重新置管者遵医嘱做好术前准备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局部症状记录。 2、管路堵塞 发生原因:(1)引流管发生折叠、扭曲。 (2)因积液、血性凝块等堵塞引流管。 临床表现:引流量突然变少或无引流液;有些患者出现局部胀痛不适、发热等症状。 预防:(1)鼓励患者早期下床活动,调整引流管的位置,以免发生折叠、扭曲等现象。 (2)患者常做深吸气动作,以利于引流,如引流面斜面紧贴时要更换体位。(3)因积液、血性凝块等堵塞引流管,应经常挤捏引流管。 (4)可采用细硅胶管插入管内行负压吸引。

ICU患者留置导尿管更换一次性集尿袋时间的研究

ICU患者留置导尿管更换一次性集尿袋时间的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CU)留置导尿管患者更换一次性集尿袋的最佳间隔时间,以此减少尿路感染的机会。方法120例ICU住院留置导尿管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各40例。A组1次/d更换集尿袋,B 组1次/3 d更换,C组1次/7 d更换。7 d后分别采集三组患者的尿液行尿常规及尿培养检查,了解感染情况。结果A组尿培养细菌感染阳性率为30.0%与C 组的27.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感染阳性率为10.0%,明显低于A组的30.0%和C组的2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CU 住院留置尿管患者更换集尿袋1次/3 d为宜,临床可进一步推广。 关键词留置导尿管;集尿袋;更换时间;尿路感染 ICU住院患者大多为病情严重、生活不能自理的患者,留置导尿管对于ICU 患者是必要的,能够很好的解决卧床、昏迷以及尿潴留患者等的排尿问题。然而留置导尿管本身也是尿路易感因素之一,据统计[1],国外住院留置导尿管患者菌尿发生率为44%,其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为探讨更换一次性集尿袋最佳间隔时间,本研究对120例ICU住院留置导尿管患者进行临床观察,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5月~2015年5月在本院ICU住院留置导尿管的120例患者,年龄40~88岁,平均年龄(62±9)岁。将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40例。留置导尿管时间10~21 d,平均留置尿管时间(15.5±1.8)d。所有患者导尿前均证实无尿路感染。 1. 2 材料及目标选择选择湛江市事达实业有限公司引进的F16双腔气囊乳胶导尿管,患者入院时在严格无菌操作下行导尿术,同时常规留取首次尿液做培养及尿常规检查,排除入院前有尿路感染的患者,以选取原本无尿路感染的患者为研究对象。 1. 3 护理方法 1. 3. 1 三组患者由管床护士负责,每天均给予碘伏擦洗会阴部及尿道口2次,大便后均给予及时会阴部擦洗及消毒。A组患者1次/d更换集尿袋;B组患者1次/3 d更换集尿袋;C组患者1次/7 d更换集尿袋。更换集尿袋前护士必须洗手,严格遵守无菌原则。所有患者均未行膀胱冲洗等可致外源性感染操作。 1. 3. 2 标本采集留取尿液由管床护士负责。留取尿标本前,护理人员必须洗手,先用碘伏消毒导尿管外口2次,弃去首段尿,再用一次性无菌注射器抽吸尿液10 ml左右放置于专用的无菌培养瓶内,立即送检行尿常规及尿培养。

更换肾造瘘管引流袋操作流程

更换肾造瘘管引流袋操作流程 操作者:洗手、戴口罩 核对:医嘱、患者姓名、床号 评估:患者年龄、病情、治疗、意识和合作能力;引 流管放置时间及位置;引流液的量、颜色、性 状;伤口敷料有无渗血、渗液(有渗血、渗液 及时通知医生处理);患者/家属对相关知识的 知晓度。问二便。 环境:符合无菌操作,保护隐私,室温适宜 用物:引流袋、消毒用物、一次性手套、无齿血管钳、 无菌纱块、快速手消毒液,必要时备换药用物。 协助病人取舒适体位,意识模糊、烦躁不安和不合作者 必要时给予使用约束 戴手套,暴露引流管与引流袋连接处 引流管下铺治疗巾,置弯盘 用血管钳夹紧引流管近端(接口上方4~6cm 处) 消毒引流管连接处。以接口处为中心向上下各消毒 2.5cm 范围。注意引流管接口处的各面均应消毒。 分离引流管与引流袋/瓶接头(注意用力方向) 由内向外消毒管道接口,连接新的引流袋 松开血管钳,观察引流情况,确认引流通畅 固定好引流袋,按引流目的设置引流袋高度,引流袋应 距离地面10cm 以上 于引流袋正面右上角贴上引流袋标签 撤治疗巾、弯盘,脱手套 整理床单位,协助患者取利于引流的体位 指导病人自我观察的知识和交代相关注意事项

协助病人取半卧位(特殊情况除外) 整理用物、分类放置 洗手、记录 引流管相关并发症及护理措施 一、感染:术后患者持续高热,应考虑感染 护理措施:1使用抗生素 2嘱患者多饮水 3保持肾内低压和留置导尿管及造瘘管的通畅, 二、继发出血:若引流液呈鲜红色,量比较大,可能为肾实质内较大血管损伤出血 护理措施:1护士应镇静,嘱病人静卧,消除患者紧张情绪. 2及时报告医生,按医嘱夹闭肾造瘘管,使血液在肾、输尿管内压力升高,形成压 迫性止血状态. 3 及时按医嘱止血治疗. 三、引流不畅:若发现造瘘管周围漏尿、敷料潮湿,则应考虑是否堵塞肾造瘘管。 护理措施:1用手指向远端(由上而下)挤压肾造瘘管. 2肾造瘘管不应常规冲洗,以免引起肾脏感染。必要时在医师指导下进行冲洗, 并严格无菌操作。冲洗时,无菌操作下用生理盐水5~10ml 缓慢冲洗(肾盂容 量5-10ML )。注入时压力要低病人感觉腰部胀痛时立即停止冲洗。

腹腔引流袋更换操作及并发症处理

腹腔引流袋更换操作及并发症处理 一、腹腔引流袋更换操作评估 (一)评估患者主要相关体征、配合程度。 (二)评估引流管周围皮肤情况,引流管固定是否妥当等。 (三)观察引流管是否通畅,引流液颜色、性质及量。 二、腹腔引流袋更换操作流程 三、腹腔引流袋更换操作并发症处理 并发症: 1、引流管脱落 发生原因:(1)未妥善固定引流管,外露的管路呈游离状态。 (2)引流管预留长度不合适。 (3)躁动患者,发生自行拔管 。 临床表现:引流管脱落;引流袋内突然无引流液。 预防:(1)管路出胸、腹壁等处用缝线固定在皮肤上,下垫纱布,对外漏的部分做标记,皮 肤上加用胶布固定。 (2)固定管路时要有足够的长度,为患者活动翻身留有余地。 (3)引流袋尽可能不要固定在床上,翻身或活动时一定要先拎引流袋再活动。 (4)指导患者翻身或移动时,先妥善移动管路,再翻身,使其掌握移动管路的正确方法。 (5)全麻术后未清醒伴躁动者适当加以约束,躁动的患者专人陪护,以防自行拔管。 处理流程: 迅速用纱布覆盖伤口 安抚病人 通知医生 对需要重新置管者 遵医嘱 做好术前准备 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局部症状 记录。 2、管路堵塞 发生原因:(1)引流管发生折叠、扭曲。 (2)因积液、血性凝块等堵塞引流管。 临床表现:引流量突然变少或无引流液;有些患者出现局部胀痛不适、发热等症状。

预防:(1)鼓励患者早期下床活动,调整引流管的位置,以免发生折叠、扭曲等现象。(2)患者常做深吸气动作,以利于引流,如引流面斜面紧贴时要更换体位。 (3)因积液、血性凝块等堵塞引流管,应经常挤捏引流管。 (4)可采用细硅胶管插入管内行负压吸引。 (5)如引流不畅,可遵医嘱行负压脉冲式冲洗,或用0.9%生理盐水缓慢冲洗,冲洗后尽量将冲洗液抽出,以免感染,冲洗过程中注意冲洗液温度及流速,同时观察全身及局部情况。处理流程:检查引流管放置是否合理嘱患者更换体位规范挤捏引流管如引流无效遵医嘱用负压脉冲式冲洗处理同时严密观察局部及全身症状观察引流袋内引流量、色、质及全身情况变化记录。 3、管路逆行感染 发生原因:(1)引流袋的位置不当,引流液倒流逆行感染。 (2)管路衔接处连接不紧有缝隙,引起渗漏,导致细菌侵入,造成感染。 (3)更换引流装置未能严格无菌操作。 临床表现:(1)引流袋的位置不可高于引流口平面,当患者平卧时,引流袋不能高于腋中线,下床时应低于腰部。 (2)保证整个引流管路处于无菌密闭状态。 (3)严格无菌操作,引流袋每周更换1-2次。 处理流程:通知医生采取半坐卧位引流袋位置摆放合适保持引流通畅遵医嘱对症处理禁食水、胃肠减压静脉输液及抗感染治疗严密观察病情变化记录。

腹腔引流袋更换操作及并发症处理.docx

腹腔引流袋更换操作及并发症处理 一、腹腔引流袋更换操作评估 (一)评估患者主要相关体征、配合程度。 (二)评估引流管周围皮肤情况,引流管固定是否妥当等。 (三)观察引流管是否通畅,引流液颜色、性质及量。 二、腹腔引流袋更换操作流程 操作前洗手戴口罩准备用物携至床旁旁查对解释评估安抚病人操作中戴手套夹管消毒接口处连接引流袋或负压引流器 记录取合适体位 观察 操作后取舒适体位整理床单位整理用物洗手记录三、腹腔引流袋更换操作并发症处理 并发症: 1、引流管脱落 发生原因:(1)未妥善固定引流管, 外露的管路呈游离状态。 (2)引流管预留长度不合适。 (3)躁动患者,发生自行拔管。 临床表现:引流管脱落;引流袋内突然无引流液。 预防:( 1)管路出胸、腹壁等处用缝线固定在皮肤上,下垫纱布 , 对外漏的部分做标记,皮肤上加用胶 布固定。 (2)固定管路时要有足够的长度, 为患者活动翻身留有余地。 (3)引流袋尽可能不要固定在床上, 翻身或活动时一定要先拎引流袋再活动。 (4)指导患者翻身或移动时,先妥善移动管路,再翻身,使其掌握移动管路的正确方法。 (5)全麻术后未清醒伴躁动者适当加以约束,躁动的患者专人陪护,以防自行拔管。 处理流程 : 迅速用纱布覆盖伤口安抚病人通知医生对需要重新置管者遵医嘱做好术前准备严密观 察生命体征、局部症状记录。 2、管路堵塞 发生原因:(1)引流管发生折叠、扭曲。 (2)因积液、血性凝块等堵塞引流管。 临床表现:引流量突然变少或无引流液;有些患者出现局部胀痛不适、发热等症状。 预防:( 1)鼓励患者早期下床活动, 调整引流管的位置,以免发生折叠、扭曲等现象。 (2)患者常做深吸气动作,以利于引流,如引流面斜面紧贴时要更换体位。 (3)因积液、血性凝块等堵塞引流管,应经常挤捏引流管。 (4)可采用细硅胶管插入管内行负压吸引。 (5)如引流不畅,可遵医嘱行负压脉冲式冲洗,或用0.9%生理盐水缓慢冲洗,冲洗后尽量将冲 洗液抽出,以免感染,冲洗过程中注意冲洗液温度及流速,同时观察全身及局部情况。

集尿袋的更换流程

集尿袋的更换流程 准备物品准备:医嘱单、治疗盘(无菌换药包一个、镊子一把、纱布一块)、棉签、碘伏、一次性治疗巾2张、无菌集尿袋、一次性乳胶手套一双、薄膜手套2双、止血钳一把、标签、浴巾、弯盘2个、手消毒液、必要时备安全别针 将物品按使用顺序摆放在治疗车上 过程1、评估患者,洗手戴口罩,将用物推至患者床旁,核对床号、姓名,说明目的、方法,取得患者配合; 2、关闭门窗,必要时屏风遮挡,评估尿管是否通畅及尿液的性质及量; 3、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脱去对侧裤子,盖在近侧腿上,浴巾盖在近侧腿上,铺治疗巾于屁股下,放弯盘,检查尿道口有无分泌物; 4、洗手,将无菌包打开,戴手套; 5、以无菌棉球蘸消毒液擦洗尿道口,顺序由外到内,由上到下,一次一个棉球,(女性:阴阜:从左到右三下,对侧大腿,近侧大腿,对侧大阴唇,近侧大阴唇,对侧小阴唇,近侧小阴唇,尿道口,尿管前端3-5cm;男性:阴阜同上,对侧大腿,近侧大腿,阴茎上侧,阴茎两侧,阴茎下侧,阴囊,尿道口,包皮,冠状沟,尿管3-5cm) 6、撤去弯盘,脱手套,将弯盘和治疗盘放于治疗车下层; 7、铺治疗巾,洗手,戴薄膜手套,放弯盘,再次检查尿管是否通畅,夹闭尿管,分离尿管与集尿袋,将尿管口放在弯盘上,脱手套将手套包裹住集尿袋前端,观察尿液的颜色、质量,放于治疗车下层; 8、洗手,戴手套,将棉签蘸取碘伏,第一遍消毒尿管口,第二遍消毒尿管口外端螺旋消毒3-5cm; 9、检查集尿袋,打开,将集尿袋固定在床旁,将新的集尿袋与尿管相连; 10、打开止血钳,挤压尿管看是否通畅; 11、撤去弯盘、治疗巾,脱手套; 12、协助患者穿裤子,整理床单元,打开围帘; 13、洗手,记录,写标签,将标签贴于集尿袋下方; 14、交代注意事项,携用物离开。

更换引流袋的护理

(一)目的:更换引流袋技术 1、保持引流通畅,防止发生逆行感染。 2、通过日常护理保证引流的有效性。 3、观察引流夜的量、颜色、性状,为诊断治疗护理提供依据。 (二)注意事项: 1、严格无菌技术操作,保持引流袋的位置低于引流口平面,引流袋可一周更换 1-2次(引流液有性状、颜色改变时需每天换)。 2、保持引流通畅,定时挤压避免引流管扭曲、折叠。 3、观察引流液的量、性状、颜色变化,与病情是否相符。需每天记录,发现异 常及时与医生联系。 4、引流管妥善固定,翻身活动时防止受压、脱出。 5、冬天注意保暖。 (三)操作方法: 项 目 实施要点 操作准备人员:着装整洁,洗手、戴口罩 用物:治疗车、医嘱执行单、洗手液、卵圆钳1把、手套2副、消毒剂、棉签、无菌纱布、治疗巾、引流袋、标签、污物桶、污物框、必要时备屏风 病人:根据病人病情取平卧位或低半卧位 环境:清洁、安静、舒适,便于操作 操作流程1、评估患者后携用物至床旁,核对病人,解释取得合作 2、洗手,戴口罩,检查用物 3、根据病人病情协助患者取平卧位或低半卧位,暴露引流管连接部和伤口,评估引流管周围伤口情况,观察引流管是否通畅,引流液的颜色、量、性状 4、洗手,戴手套,取治疗巾铺于引流管与引流袋连接部下方,折叠引流管,用卵圆钳夹闭引流管远端,分离引流管与引流袋连接处,观察引流袋液的量,将引流袋置于污物桶内,脱手套,翻转包裹引流袋头端 5、洗手,检查引流袋及无菌纱布的有效期,外包装是否完好,打开无菌纱布放于治疗车上,戴手套,检查并打开无菌棉签,用两根棉签分两次消毒,一根环形消毒引流管管口,另一根由引流管管口向远端环形消毒5cm左右,待干 6、取出引流袋,取无菌纱布用无菌面包裹已消毒的引流管,连接新的引流袋,松开卵圆钳,妥善固定于床旁并检查引流是否通畅 7、整理用物,脱手套,洗手 8、标签注明更换时间,贴于引流袋上 9、整理床单元,协助取舒适体位 10、洗手,再次查对,作记录 11、向病人交待注意事项,观察患者无异常后离开 (四)评价: 1、消毒方法正确,严格无菌操作 2、引流管通畅 3、观察及记录引流液的颜色、性状、量 4、

为留置导尿的老年人更换一次性引流袋

大家好,欢迎收看中级养老护理员培训课程。今天我们学习的课程是:为留置导尿的老年人更换一次性引流袋 学习目标有3个 1. 了解留置导尿的相关知识 2. 掌握更换尿袋的要求 3. 能为留置导尿的老年人更换尿袋 知识要求 一、留置导尿的概述 1.概念 留置导尿是在导尿后将导尿管保留在膀胱内,引流出尿液的方法。 2.适用对象为不能自行排尿又无其他治疗方法的老年人,需长期留置导尿管。 3.目的 (1)需要严格记录每小时尿量以严密观察病情变化的老年人,如休克等。 (2)某些手术前准备和术后便于引流冲洗,促进切口愈合。(3)为尿失禁或会阴部有伤口的老年人引流尿液,以保持其会阴部清洁干燥。 二、更换尿袋的要求 1.尿袋应定期更换,更换的周期可参照不同类型尿袋的使用说明。

2.更换时应注意观察尿液的性状、颜色和尿量。 3.保持导尿管通畅,避免受压、扭曲、返折、阻塞导致引流不畅。 4.妥善固定尿袋,随时观察尿管有无脱出、漏尿等情况。 5.更换尿袋时应避免污染。 6.注意观察留置导尿管接触部位的皮肤,如发现局部有红肿、破溃等情况应及时请示医护人员。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通过实际操作,现场演示更换尿袋的步骤和流程。 技能要求 准备工作--评估交流--更换尿袋--整理用物--记录报告 步骤1 准备工作 护理员更换尿袋时应做好准备工作。 (1)护理员应着装整齐,并洗净双手,戴好口罩。 (2)准备好尿袋、碘伏、棉签、别针,一次性手套,止血钳、笔、记录单。 (3)检查尿袋有效期是否到期,有无破损。所使用的消毒液和棉签是否在有效期内。 步骤2 评估交流 (1)护理员向老年人解释操作目的,取得老人的配合。(2)评估留置导尿管有无滑脱,并保持管路通畅。

更换引流袋操作评分标准

更换引流袋操作评分标准 一、目的2% 1.防止患者发生逆行感染。 2.通过日常护理保证负压封闭引流的有效性。 3.观察引流的量、颜色、性质。 二、用物10% 治疗盘、活力碘、引流袋、治疗巾、棉签、无菌纱布一包(3块),一次性手套、血管钳、弯盘 三、操作程序75% 1.核对腕带信息,评估患者:5分(1)询问、了解患者病情。 (2)评估患者负压封闭引流情况。 3.携用物至床旁;再次核对,向患者解释操作目的,以取得合作。5分3.协助患者摆好体位,暴露引流管,注意遮挡患者。5分4.检查无菌物品在有效期内,铺无菌治疗巾在引流管下方,从近端向远端挤压引流管,用血管钳夹住引流管的近心端。8分5.戴手套,将引流袋勾于左手的小指上。5分6.在无菌纱布内分离引流接头,用纱布包裹远心端引流管,顺势将引流袋置于治疗车下层的收集袋内。5分7.用活力碘消毒引流管近心端接口。5分8.在无菌纱布包裹下,连接新的引流袋,妥善固定于床旁。8分9.松钳,挤压,检查吸引是否通畅。8分10.观察引流物的颜色、性质及量。5分11.脱手套,整理床单位,询问病人需要,进行健康教育5分12.清理用物,按医疗垃圾处理原则处理废物。5分13.洗手,记录引流量及性质。3分

四、操作速度8min 五、仪表和态度10% 六、注意事项3% 1.遵守无菌操作原则,保持引流的通畅。 2.妥善固定好管路,操作时防止牵拉,以防引流管脱落。 3.保护患者伤口周围皮肤,保持清洁干燥。 七、健康教育内容 1.介绍置管的目的、导管的作用 2. 告知病人导管的留置时间: 3. 告知病人及家属维持有效引流的方法:引流管勿打折、勿弯曲;引流瓶低于伤口平面60cm,防止引流瓶倾倒。 4. 指导患者活动过程中保护引流管的方法:夹闭引流管。 八、评分标准 1.用物缺一项扣1分。 2.仪表、服务态度不符合要求不得分。 3.按操作程序中各项实际分值评分。 4.未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扣5分。 5.操作时间超过规定时限的20%扣1分。

留置导尿患者集尿袋更换时间与的尿路感染探讨

留置导尿患者集尿袋更换时间与的尿路 感染探讨 摘要:[目的]探讨留置导尿病人更换一次性集尿袋的时间与发生尿路感染的关系。[方法]将167例留置导尿管前尿培养无细菌生长的留置导尿者随机分为三组,即每天更换集尿袋(A组),3 d更换1次(B组),5 d 更换1次(C组),并每天采集三组病人集尿袋中的尿液进行细菌培养。[结果]尿培养细菌阳性率A组与B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 A组与C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5)。B、C两组尿培养细菌阳性率明显低于A组。[结论]留置导尿的病人频繁更换集尿袋可能引发尿路感染。 关键词集尿袋更换时间尿路感染 导尿术是临床常用的诊疗技术之一,是解除尿潴留、护理尿失禁及观察尿量基本手段。在留置导尿致尿路感染的相关因素中,腔内途径的逆行感染是不可忽略的因素,其逆行感染的病原菌多来自于集尿袋系统、集尿袋及集尿袋放尿口污染引起的感染。为了探讨集尿袋更换间隔时间与患者发生尿路感染的相关性[1]。我院自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对泌尿外科留置导尿的患者进行不同间隔时间更换集尿袋的比较研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167例病人中,男141例、女26例,年龄5~86岁,平均57.2岁。将167例病人随机分为A、B、C三组,三组年龄、性别、疾病种

类、病程等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分组方法:为A组每天更换尿袋(57例),B组三天更换尿袋(62例),C组五天更换尿袋(48例), 1.2.2材料及标本采集:①材料。统一使用气囊导尿管,集尿袋统一使用一次性塑料引流袋。②标本采集。各组均于置导尿管前取尿培养一次,均无细菌生长,于留置导尿术后第2天开始,每天8∶00~8∶30无菌法取尿液3~5 ml,送检行细菌培养。有细菌生长并排除标本污染者为尿培养细菌阳性。 1.2.3统计学方法:所得数据采用χ2检验。 2结果 三组尿培养细菌阳性率比较见表1。 组别例数阳性例数阳性率(n%) A组57 9 15.79 B组62 3 4.84* C组48 1 2.08* 与A组比较*P<0.05 3讨论 留置导尿易致菌尿,是常见院内感染原因之一。据报道,国外住院留置导尿病人菌尿发生率为44.0%,国内为26.4%[2]。其原因除导尿时带入细菌外,主要从导尿管末端与集尿袋的连接和集尿袋的放尿口处侵入。开放留置导尿5 d以上者,菌尿发生率为100%[3]。本试验结果

T管引流袋更换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T管引流袋更换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姓名得分考核时间考核者 项目操作要领分 值 扣分细则扣分 评 分 评估与准备15分1.仪表符合要求,洗手、戴口罩 4 仪表不符合要求 未洗手、未戴口包 -2 各-1 2.评估病人:查对、解释、问大小便 4 未查对、解释/缺一 项 -4/-2 3.用物:治疗碗、纱块2、镊子、止血钳、弯盘、 引流袋、碘伏棉签、治疗巾、手套、量杯,放置 合理 7 缺一件/放置不合理-1/-2 实施操 作 步 骤 50 分 1.核对医嘱、床号、姓名 5 未核对/漏一项-5/-2 2.取正确的姿势(平卧位) 5 体位不适-5 3.局部铺治疗巾,戴手套 5 未铺治疗巾-5 4.隔纱块、夹管 5 未夹管-5 5.用无菌纱块分离引流接头 5 未用纱块分离-5 6.消毒接头及周围 5 未消毒/消毒不彻底-5/-2 7.连接引流袋接头,打开夹管 5 连接不牢固,未打开 夹管 各-5 8.检查引流是否通畅 5 未检查通畅-5 9.向病人交待注意事项 5 未交待-5 10.测引流量,记录 5 未测量,未记录-5 观察 5分 1.观察引流是否通畅 2.引流液性质、颜色、量、 有无沉淀物3.观察病情变化 5 缺一项-2 健康 指导 5分 1.翻身、活动时不可牵拉引流管 2.T管不可受压、 扭曲、折叠 5 指导缺一项-2 整理 5分 整理用物、整理床单元,物归原处、垃圾分类处 理 5 缺一项各-2 评价操作 质量 10分 1.态度:严肃认真、关心病人 2.要求:稳重、轻 柔、熟练、准确3.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4.完 成时间6分钟 10 未做到/未做到/违 反无菌原则/超时1 分钟 -2/-2/-4/-2 提问 10分 1.T形管拔管前夹管期间的观察内容是什么? 2.T形管引流不畅的常规处理方法有哪些? 3. 请说出T形管引流液的观察内容。(提问一题) 备注 1.每一项扣分不出现负值。2.出现下列情况该项操作视为不及格:引流管落地等污染后照样连接。

更换引流袋技术

更换引流袋/瓶技术 【护理目标】操作工程无漏液、无污染。引流管固定委托,引流通畅,引流效果好。【操作流程】

【操作重点步骤】 1、核对医嘱,手术记录,了解引流目的、引流管的种类。 2、评估患者的年龄、病情、意识、合作能力,引流目的及引流情况,对引流管相关知识的 了解程度。 3、告知患者/家属引流管的名称、更换引流袋/瓶的目的、必要的护理配合等。 4、严格无菌操作。分离、消毒、连接引流管与引流袋或瓶接头方法正确,防止管道污染引 起逆行感染等并发症 5、妥善固定引流管,保持引流通畅。按引流情况设置引流管高度。 6、观察记录引流液的状态、颜色、量和流速,切口敷料渗血、渗液情况,患者生命体征等。 7、有两根或以上引流管者应标志清晰,逐个更换,更换时无连接错误。 【结果标准】 1、患者/家属对解释和护理表示理解和满意。 2、操作过程顺利,无漏液、无污染,患者无痛苦。 3、引流管固定稳妥,引流通畅,引流效果好。 【护理原则】 1、遵循无菌技术原则、标准预防原则。 2、告知患者/家属放置引流的目的、放置位置,需停留的时间、引流期间的注意事项及自我观察技巧等,取得患者的配合。 3、妥善固定,防止脱出。妥善固定引流管,保持适宜的长度,嘱患者翻身活动时避免引流管脱出,对躁动不安的患者应有专人守护或适当加以约束,一旦脱出,要及时通知医生作相应的处理。 4、保持有效引流。引流管不可受压、扭曲、折叠,经常给予离心方向挤捏,保持引流通畅,防止阻塞。按引流管得放置目的、位置给予不同体位,保持有效引流。负压引流者,要保持适宜的负压。 5、做好病情观察及记录。观察及记录引流液的量、色、质、流速,切口敷料渗血、渗液情况,患者生命体征;判断有无并发症(如感染、出血、吻合口瘘等)发生,有无因引流而造成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的表现;引流的效果等 6、及时发现及积极预防处理与引流管相关的并发症。 (1)感染。预防处理:防止引流液发生逆流,定期在无菌操作下更换引流装置,严防感染。 (2)引流不通畅。预防处理:引流管不可受压、扭曲、折叠,定期以离心方向挤捏,若有阻塞可用注射器回抽,但禁止擅自冲洗。 (3)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预防处理:准确记录出入量,观察患者的神志、皮肤黏膜、尿量等。 7、标识清晰。有两根或连根以上引流管者应标志清晰,摆放整齐有序。

更换引流袋技术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1)1

更换引流袋技术操作流程及考核 项目评分细则分 值扣分标准扣分 原因 得 分 目的10% 对引流患者进行护理,预防感染,增进患者舒适,促 进功能锻炼。10 做不到扣5 分 实施要点70 分评 估 10 分 1.了解病人病情、了解引流的时间及引流管的部位。 2.保护病人隐私及合作程度。 3.倾听病人的反应及认知程度。 4.备齐用物,放置合理,检查引流袋有无破损、失效 3 2 2 3 未做不得 分,完成不 好酌情扣 分 操作 前准 备 10分 素质要求:着装整齐、洗手、戴口罩。 用物准备:洗手液、治疗车、污物桶、治疗巾、口罩、 剪刀、引流袋、量杯、别针(或胶布)、止血钳、碘 复、棉签、弯盘2个、无菌手套、医嘱单 2 8 一项不合 格、差物 品、放置不 合理扣一 分 操 作 流 程 40 分 5. 核对 6. 向病人解释、评估 7. 戴口罩、准备物品 8. 戴手套 9. 铺治疗巾,摆体位 10. 夹管(先夹尿管、后夹引流管) 11. 管道衔接处规范消毒 12. 更换引流袋方法正确,无污染 13. 放去原有的引流液,用量杯准确记录 14. 松调节器,开放引流管 15 观察引流液是否通畅 16.固定引流袋,长度合适 17.取治疗巾、脱手套、洗手 18.帮助病人取舒适体位并整理床单元 19. 向病人交待注意事项 20. 用物处理正确 21. 观察记录准确 2 2 2 2 2 2 4 4 2 2 2 2 2 2 4 2 2 未做不得 分,完成不 好酌情扣 分 评价 10 1.定期更换引流管,做好引流管的护理 2.告知患者预防引流管打折、弯曲、受压、脱出等不 良情况,以保持引流液通畅。 3.告知患者保持引流管高度低于引流切口,以防止逆 行感染。 3 3 4 注意事项20 1. 步骤正确,动作轻柔、稳、规范。 2. 无菌技术、消毒隔离、安全的原则。 3. 病人无不适,无拉扯感。6 8 6 每缺一项 扣2分

更换引流袋技术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更换引流袋操评分标准日期: 考核者: 项目评分细则分 值 目的10% 对引流患者进行护理,预防感染,增进患者舒适,促进 功能锻炼。 10 实施要点70 分评 估 10 分 1.了解病人病情、了解引流的时间及引流管的部位。 2.保护病人隐私及合作程度。 3.倾听病人的反应及认知程度。 4.备齐用物,放置合理,检查引流袋有无破损、失效 3 2 2 3 操作 前准 备 10分 素质要求:着装整齐、洗手、戴口罩。 用物准备:洗手液、治疗车、污物桶、治疗巾、口罩、 剪刀、引流袋、量杯、别针(或胶布)、止血钳、碘复、 棉签、弯盘2个、无菌手套、医嘱单 2 8 操 作 流 程 40 分 5. 核对 6. 向病人解释、评估 7. 戴口罩、准备物品 8. 戴手套 9. 铺治疗巾,摆体位 10. 夹管(先夹尿管、后夹引流管) 11. 管道衔接处规范消毒 12. 更换引流袋方法正确,无污染 13. 放去原有的引流液,用量杯准确记录 14. 松调节器,开放引流管 15 观察引流液是否通畅 16.固定引流袋,长度合适 17.取治疗巾、脱手套、洗手 18.帮助病人取舒适体位并整理床单元 19. 向病人交待注意事项 20. 用物处理正确 21. 观察记录准确 2 2 2 2 2 2 4 4 2 2 2 2 2 2 4 2 2 评价 10 1.定期更换引流管,做好引流管的护理 2.告知患者预防引流管打折、弯曲、受压、脱出等不良情 况,以保持引流液通畅。 3.告知患者保持引流管高度低于引流切口,以防止逆行感 染。 3 3 4 注意事项20 1. 步骤正确,动作轻柔、稳、规范。 2. 无菌技术、消毒隔离、安全的原则。 3. 病人无不适,无拉扯感。6 8 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