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存义的古拳谱

合集下载

李存义形意八卦

李存义形意八卦

教案
有文事,必有武备也。夫武术者运动之一也。善则日强,有善于卫生,并关乎尚武之进步。不但有善于己身而且能有善于国用。不然则枉费身心,徒过年日。更须言者。习武者必具武德也。唯武德二字为尚也,如其不然不但无善于应用,而且有害于身心,于卫生大有碍焉。故武术一门不可不慎其锻炼,更不可不究其法耳。然更有内外之分。夫内门者,以阴阳、五行、八卦、动静、刚柔、生克等理。合于拳术,步法之中以太极变化喻其作用。提纲挈领称为内家,其运行气专以虚静化人,得浩然之正气,经之运动作式,兼采心气作用,以意为主而运动筋肉。待意至之处,气于力自付。由内达外,如之之得心应手。书法之意在笔先。可知觉运动,柔静为体,刚动为用。柔而能伸,刚而能御。知彼知己,知白守黑。以小敌大,以慢敌快。盖其力点不能发展,并移其重点。使出身心之外,不能保持原来位置。故以柔克刚也。盖敌力难巨,按力学家。分力合力之法,考诸学大小轮周。作同一比力,反使为我用,既以静制动也。如身体日强。精神自振。气血通畅,疾病何生。况身能动而心能静。内尚武而外尚文,绝不等其他学家粗鲁、鲁猛、野蛮运动者矣。切记!切记!
忌决
身忌高,腿忌直,肘忌散,头忌低,心忌慢,足忌迟,五行最忌离无合,肋肩胫膝最忌分离.用力最忌刚而无曲,身心最忌不一.上身忌无沉气,下身最忌不提.目力忌无全体,进退忌无全肢.中进忌失,上下走步最忌分歧.使法最忌虚中无实,更忌实中无虚.参透灵极巧变.自知虚中实,实中虚.总归刚柔相济,虚中实,实中虚.虚虚实实,实实虚虚.自然得胜,方为出奇.
遇劈砸手摇扒,遇低钩手莫抽.
遇高挑进肘宝,明变化自然好.
搓法决
身为钓饵敌为鱼,变化须藏觉触知。
未动早安应动出,虚中有实实中虚。
进退得宜为妙法,防而不漏武功奇。
搓是搓来接是接。接搓二字有分别。

李存义如何练功(唐维禄练功把气路练歪了)

李存义如何练功(唐维禄练功把气路练歪了)

李存义如何练功(唐维禄练功把气路练歪了)1912年,形意拳宗师李存义创办了中华武士会,这吸引了很多武术爱好者来拜师学艺。

李存义本着“习武救国”的想法,对于来拜师学艺的弟子也十分欢迎。

然而,他唯独拒绝了武功基础扎实,又刻苦好学的唐维禄,不收他为徒弟,只是允许他看门,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说到民国时期的武术大师,李存义绝对是一个里程碑式的人物,他师从形意拳名家刘奇兰与郭云深,后来又拜八卦拳宗师董海川为师。

光是苦练武艺,就用了数十年光阴。

习成后多次比武,从无败绩,因此名扬天下。

再加上他在刀术上造诣也很高,所以在武林界又有“单刀李”的美誉。

李存义不光武艺精湛,而且他还心怀“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思想,在八国联军侵华时,眼看国家就要亡在洋人的枪炮下。

为了保家卫国,他毅然投身于义和团。

不光在与联军作战时身先士卒,而且他还率众痛杀了不少联军,给联军造成了一定的损失。

因此在武林界,不管是从武艺来说,还是从武德来说,李存义都是威望很高的标杆人物。

武林人士及民间武术爱好者,很多都是他的小迷弟。

所以,李存义创办中华武士社,大家都奔走相告,因为这也意味着,李存义打破了传统武术“传单不传双”“传内不传外”等规矩。

尽管李存义创办中华武士会,是想将各门派武术名家集结起来,让更多的人有机会习武,从而真正实现全民习武的风潮。

不过,相比太极拳、八卦拳等,形意拳在实战中威力更大,特别是形意拳中的崩拳、劈拳,以及六合枪等,都是习武爱好者们渴望学习的武术。

所以前来拜师学艺的,大多是冲着李存义和形意拳而来。

在那段时间里,李存义教授的徒弟遍及全国。

这也在无形中,抬高了形意拳在武林各派武功中的地位。

在来拜师学艺的武术爱好者中,有一个叫唐维禄的人。

说到唐维禄,那也是李存义的小迷弟之一唐维禄是天津宁河人,出生于1868年。

唐维禄家境贫寒,从小就跟着父母干农活。

那时节,不光苛捐杂税多如牛毛,还有盗匪烧杀抢掠。

身为社会最底层的劳苦大众,自然是被压迫得最惨的一批。

《形意拳二十四法》(含内容精义)

《形意拳二十四法》(含内容精义)

《形意拳二十四法》(含内容精义)勿使前辈之遗珍失于我手关注“老拳谱”公众号,海量经典老拳谱,免费为您推送;李存义形意拳二十四法三顶:头上顶有冲天之雄,手外顶有推山之功,舌上顶有吼狮吞象之容;三圆:脊背圆则力催身前,胸圆则两肱力全,虎口圆则勇猛外宣;三挺:挺项则精气贯顶,挺腰则力达全身挺膝则腿坚马稳;三抱:丹田抱气气不外泄,胆量抱身临敌不变,两肘抱肋出入不乱;三扣:肩扣则力气到肘,掌扣则力气到手,手足指扣则周身力厚;三垂:气垂则气降丹田,肩垂则力催肘前,肘垂则两腕撑圆;三曲:两肱宜曲则力富,两股宜曲曲则力凑两腕宜曲曲则力厚;三毒:心毒如怒狸攫鼠,眼毒如觊兔之饥鹰手毒如捕羊之饿虎校二十四法的具体内容之精义说明二十四法的具体内容之精义,必须取形意拳八字诀和象形拳八字诀,依依对照,方能议论的清楚,阐释的明白,以备习拳者参阅。

否则,偏于任何说法,都会论述的不全面了。

故只有一条一条的录其原文,方能较全面的议论清楚,阐释明白。

以八字诀为纲,二十四法为目,这样方能纲举目张。

照录之原文,首条用薜颠先生之八字诀,次条为姜容樵先生之八字诀,然后是我的议论之内容。

下面就依序阐释此中之精义。

顶字诀:薛:头上有顶冲天之雄,手上有顶推山之功,舌上有顶吼狮威容,故谓“三顶”。

姜:三顶者何?头(后脑骨)向上顶,有冲天之雄。

头为周身之主,上顶则后三关易通,肾气因之上达泥丸,以养性。

手掌外顶,有推山之功,则气贯周身,力达四肢。

舌上顶,有吼狮吞象之容,能导上升之肾气,下行归人丹田,以固命,是谓之“三顶”。

顶字诀之顶字,有止于此之意,内气上升至百会上,谓之冲天之雄。

头为天才。

百会为头之最上顶端,内气至此谓之顶。

所谓“尾闾正中神贯顶,满身轻利顶头悬”之顶也。

拳经云:“头若顶千钧,颈如搬树转”。

就是此“顶”字之诀也。

所谓“后脑骨向上顶”之顶字,乃向上竖起之意,还是百会穴放置头的最上端之意。

百会置头最上端则头正,头正领起则一身无懒骨,正所谓“头统健之体,乃全身之总领也。

武坛藏经阁

武坛藏经阁

武坛藏经阁五、形意拳、心意拳、意拳、大成拳、卢氏结构1、《形意拳术》李天骥著。

2、《五形连环拳谱合壁》李存义著。

3、《岳氏意拳五行精义》董秀升著。

4、《形意拳理论研究》曹志清著,中华武术文库理论部,334页。

5、《形意拳与内功十三段》宝鼎原著,林宣整理注释。

6、《中国形意拳》(280页周家祥著,十二套传统套路,大部分内容是目前社会上出版的形意拳书中所没有的,每套都有单练与对练)。

7、《形意拳谱五纲七言论》靳云亭著,台湾版。

8、《尚派形意拳械扶微》第二辑(配光盘)李宏著。

9、《形意拳拳谱》为形意拳大师李洛能(飞羽)著于清乾隆壬寅年。

10、《形意内功》内容包括三体式桩、指午桩、浑元一气桩、五行培元功、丹田功、内功周天法、盘根气功等。

11、《形意器械》内容包括闭血镢、战斗剑、连环刀、五行连环棍、方便铲、十三枪等。

12、《形意拳术抉微》刘殿琛著,有桩法、五行拳、进退连环拳、十二形拳、五行剑、十二形剑、进退连环剑、五行枪、十二形枪、进退连环枪等内容。

13、《心意六合拳艺大全》大16开本,750页。

集戴氏、河南、上海、终南、邓州、金家等各系当代心意拳名家拳功于一册,并附有凌汉兴著《心意六合拳艺传真》及卢嵩高、解兴帮等老一辈珍贵拳照。

14、《心会掌》“心会掌”为赵道新先生于1973年4月创编。

本资料包括心会掌六十四式图解,赵道新遗文《心会掌六十四式详解》以及一些有关心会掌的资料等内容。

15、《赵道新资料辑》收集了有关赵道新的资料及遗作共10篇文章。

16、《张氏合气健身操》教材一册,光盘六张100元,张鸿骏著,为赵道新弟子,汇华岳心意六合八法拳、心会掌、螺旋拳、大成拳之精华,集技击养生于一体.17、《螺旋拳》为裘稚和先生于1964 年融形意、太极、八卦、意拳为一炉,创编螺旋拳。

18、《形意五行拳图说》凌善清著,民国十七年古谱。

19、《形意母拳》姜容樵著,民国十八年古谱。

20、《鸳鸯脚》布秉贵等著,为布学宽根据戳脚结合形意拳而创,形意劲味特浓。

一式劈拳终生随

一式劈拳终生随

⼀式劈拳终⽣随寿关顺谈三体式(转载)寿关顺先⽣⾃幼学习武术,六⼗年代初随孙禄堂嫡传弟⼦⽀燮堂先⽣学习孙禄堂的形意、⼋卦、太极“三拳合⼀”之道,深得孙式功夫之奥秘,⾝体由内到外都发⽣了质的变化,⽆论养⽣还是实战功夫都达到了令⼈惊叹的地步。

寿关顺的形意功夫,练到⾝体肌⾁坚如铁⽯;太极功夫轻灵飘逸,⼀搭⼿便让⼈左歪右斜,难以控制重⼼;⼋卦功夫⾝法飘乎,两臂能挂壮汉⾛转⼏⼗圈,⽓不长出。

这是他长期练习孙式的道家功夫的结果。

寿关顺先⽣最绝的是他的中医正⾻功夫,他以深厚的武功为基础,将内劲溶贯在正⾻⼿法内,病⼈不感到疼痛,却可以将错位的⾻头矫正过来,为许多⼈解除了长期的病痛。

各位对孙禄堂功夫感兴趣的朋友,不妨看看寿关顺先⽣的东西,绝对不会令你失望的!本⽂经寿关顺⽼师同意发表。

形意拳秘法讲义——站桩寿关顺 著很久以来,我就想把练习形意拳的道理写出来,供诸位同好作为研究内家拳的基础。

但是,始终⿎不起勇⽓执笔。

因为我们⼈类的⾝体结构极其复杂,就算练了⼏⼗年拳术,所能体会、领悟的也是极为有限的。

以有限的认识去揭⽰极为⽆限的⼈体结构,岂⾮事倍功半,劳效微薄么?不过深⼊⼀想,实是似是⽽⾮。

作为⼀种博⼤精深的内家拳学,形意拳从魏晋创⽴,到唐宋昌盛,明末清初⼜复盛⾏,深受拳术爱好者的喜爱。

但是,在众多的拳术传习者当中,真正得到真传,明⽩拳术道理的⼈真是少之⼜少。

这是由于以往的拳术传习者们,咸秉遵师训,⼝⼝相传,代代沿袭,所能形之于笔墨者极为稀少。

就算有有⼼⼈编撰拳谱,但往往⽣吞活剥,偏成韵语,当时果然便于背诵熟记,过后叩问其意,则多不能准确解释。

譬如:开始练拳必须从站桩⼊⼿,⽼师必然谆谆相告:“这是还虚功夫,是‘阴阳采补’的⽅法,是‘损其有余补其不⾜’的,还要路径是‘表⾥相循环,动静相结合’的作基础功夫。

站桩时有‘内三合,外三合’的规矩,有‘三害不可犯,九要不可忘’的⽅法,有‘三尖不找难达四梢,三根不照难求息调’的指⽰,有‘四正⼋柱’,将四肢百骸浑然成为⼀整体的练法、⽅法。

形意门秘传八字连环拳

形意门秘传八字连环拳

形意门秘传八字连环拳形意门中八字功拳法是由“斩截裹挎挑领云顶”八个单项套路组成。

而由此衍生变化的有传统八字连环拳和金刚八字锤外,尚有八字战锤等技法。

但是这些均属于奇门八字功,也就是软八字功。

还有一套正门八字功,也叫硬八字功,这可能只有李存义派形意门才有,其它门派尚未见介绍过。

形意门中素有“五行为体,八字为用,金刚八式易筋洗髓”之说。

过去囿于门户之见,加之师门清规戒律甚严,门内人辈德高艺精尚不传授,外人更是鲜能窥其门径了。

笔者受教于著名武术家恩师陈盛甫教授,复受益于武当名家原金锁老先生,多年来勤加习练,不敢稍有懈怠,虽无大成,但亦获益匪浅。

今值国术昌盛之际,余不揣浅陋,将其整理成文。

预备式:三体式(起势)谱诀:“双塌双钻气相连,起吸落呼莫等闲;易筋易骨加洗髓,脚踩手劈不留情。

”1、上身稍左侧,面朝东南,两脚跟并拢,左脚尖朝前,右脚尖向右撇45度,呈“八”字形,两腿膝盖挺直,含胸收腹,两臂松沉,两手五指并拢贴于两腿侧,头正,项直,下颏微扣,目平视前方(图1)。

2、下肢姿势保持不变。

两手由身体两侧腕部外翻转,并向前上方托起,掌心朝上,两手小指微向上翘,高及鼻平,目视前方(图2)。

3、两手腕部内旋用按劲下翻,掌心朝下,两膝部微曲,两掌按至脐平,然后两掌十指相对,掌心朝下,目视前方(图3)。

4、两掌变拳,腕部外旋上翻,使两拳心向上,右臂屈肘内旋,使右拳由胸口向上,经口前向前上方钻出,拳眼斜向左后方,高及眉齐。

左拳也随之向前钻出至右肘内侧,右肩微向前送,目视前方(图4)。

5、紧接上动,然后左臂内旋,左拳变掌从右肘部翻腕向上,左臂外旋迅速向前劈出,右拳变掌随之向下翻捋,按至腹部,掌心向下,大拇指紧贴肚脐部。

左脚向前蹚进一步,及右脚跟相距两脚半左右。

腰胯下塌,两腿微曲,手脚鼻呈一线,左三体式,目视前方(图5)。

注意要点:手掌向上翻,用劲要绵绵不断。

起式吸气,按下呼气劈掌。

用肘部的沉坠劲,使之合为一体,前劈后捋成收发交替劲。

形意拳的发展和演变

形意拳的发展和演变

形意拳的发展和演变形意拳是一种古老的传统拳术,在中国武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历史上,形意拳也叫”心意拳“,”行意拳“,”六合拳“,至今一些地区仍称为”心意拳“。

有人说,由于他要求”心意诚于中,肢体形于外“,外形和内意高度统一,所以称为“形意拳”。

还有的解释说,这种拳法象形取意,表现了很多动物的特长,故名“形意拳”。

根据现有史料记载,形意拳创始人是明末清初山西蒲州人姬隆丰,至今有三百多年历史。

清雍正13年(1735年),河南进士王子诚在所著《拳论质疑序》中有如下记述:武艺类不同也,他端亦不知创于何人,惟此六合之拳传自山西姬龙、姬凤,二师乃系明末人也,精于枪法,人皆以为神,而先师犹有虞焉。

以为......若太平之日,刀兵销伏,倘遇不测,将何以御之哉。

于是将枪法为拳法,会其理为一本,通其形于万殊,名其拳曰六合。

“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肩与胯合,肘与膝合,手与足合,此之谓六合。

晚清期拳谱《心意拳原委考》记载:查此拳出于姬氏二人,一名姬龙,一名姬凤,系山西蒲州人也,家居均村,习艺有年。

姬际可(1602年-1683年),字龙峰,山西永济县张营乡尊村人,明末武将,是心意六合拳、心意拳、形意拳的始祖。

姬际可精通大枪,人称“神枪”,并创出六合枪法。

因清朝禁止人民私藏武器,他将枪法改编成六合拳法,成为形意拳的始祖。

姬际可曾担任明军武将,有强烈反清复明思想。

他听说反清志士云集少林,于是前往少林,后参照少林寺龙、虎、豹、蛇、鹤五拳创出心意六合拳,闻名世界。

他去世后,葬于祖茔之内。

姬际可年少时,在家塾里学文习武。

他刻苦用功,聪明过人,深得家长和教师的喜爱。

后来姬际可在终南山访得名师,并得到岳武穆拳谱(岳武穆王拳经)〔未有佐证,疑为后人相传〕。

姬际可精通大枪,据说他练“点椽功”时骑战马,手握大枪,每次就在乘马疾驰瞬间,总能刺中屋檐下椽头。

又闻“老年破流寇于村西,手歼渠魁,人号‘神枪’”。

传出六合枪法。

后来因为清朝禁止人民私藏兵器,相传姬际可依照六合枪法创出六合拳法,成为后世形意拳的始祖。

形意拳起源与发展历史

形意拳起源与发展历史

形意拳创⽴之初叫⼼意六合拳,即⼼与意合,意与⽓合,⽓与⼒合,肩与胯合,肘与膝合,⼿与⾜合。

现⾏流传的形意拳为道光年间河北深州⼈李洛能在⼼意拳的基础上改⾰创⽴⽽成,形意拳讲究内意与外形的⾼度统⼀。

下⾯是店铺为⼤家整理的形意拳起源与发展历史,欢迎⼤家阅读浏览。

起源传说: 形意拳的创始年代及其源流,众说纷纭,⽆确凿的史料可资佐证,主要的说法有三种: 起源⼀:传说是达摩⽼祖所创。

达摩系天竺(印度的古称)⾼僧,他来到中国传授佛经,于嵩⼭少林寺⾯壁九年⽽化,⽽后寺内曾出过不少技艺⾼超的武僧,后⼈因慕其名⽽将达摩认做形意拳的始祖;另因有⼀诗⼈为了纪念达摩传经的精神,作《咏达摩》⼀诗,诗中写道:“达摩西来⼀字⽆,全凭⼼意练功夫,要从纸上求佛法,笔尖蘸⼲洞庭湖”。

因形意拳原名⼼意拳,所以认达摩为形意拳始祖之说是后⼈望⽂义断的误解。

起源⼆:说形意拳是岳飞所创。

在⼀本佚名的古拳谱序中写道:“当武穆童⼦时,受业于名师,精通枪法,脱枪当拳,⾃⽴⼀法,以教将佐,名⽇艺(意)拳,神妙莫测,盖古来未有之技也。

王以后⾦、元、明数代,鲜有其技,独我姬公,名际可,字隆丰者(黄新民的'《姬际可⽣平初探》⼀⽂考证为“龙峰”)。

⽣于明末清初(据黄新民考证姬际可⽣于明朝的万历年问,卒于清朝的康熙年问),为蒲东诸冯⼈⽒(即今⼭西省永济县),访名师于终南⼭,遇异⼈,得岳武穆王拳谱,揣练数载,尽悟其奥妙,后授余师曹继武先⽣于秋蒲(今安徽省),⽆⼈不知其勇,先⽣学武⼗有⼆年,技勇⼤成,……”。

这⼀段拳谱的序⾔是写在清朝乾隆⼗五年岁次、庚午荷⽉,由戴龙邦序于河南洛阳马学礼书屋,从上述序⾔中及师传⼝授中都说到形意拳是岳飞所创的。

但1982年黄新民为考证形意拳的起源,专程由安徽来⼭西永济县尊村做了⼀番调查,在他写的《形意拳起源考》⼀书中析:“从史籍来看,没有岳飞编拳的记载。

”并且从岳飞⽣平分析其没有时间编纂此拳法。

起源三:说形意拳是姬际可所创。

古传形意拳三十六剑

古传形意拳三十六剑

古传形意拳三十六剑三十六剑是形意、八卦大帅,形意拳第二代传人李存义先生传与家师的,并赠剑谱。

李存义在旧中国出版的《当代武侠奇人传》中,被誉为“北侠单刀李存义”。

在八国联军侵华时,李存义勇猛杀敌,在天津老龙头火车站一役,如虎入羊群,血染重衣,杀得洋兵弃械而逃。

李存义集毕生之经验,总结出用于实战的“三十六剑”,剑法看之古拙,常习练,却可达到身剑合一的效果,可谓是不可多得的剑法。

此剑法已濒临失传,故将此剑法公开,献于读者。

进步六剑预备式面向西南直立,左足平行于南北直线,右足弓贴于左足跟处,两脚成45度夹角,左手持剑,右手平伸,各贴于左右腿侧,目平视(图0)。

左脚向前上一大步成左弓步,左手不动,右手变剑指与左脚同步向后摆,再向上至头侧,向前下方推出(图1)。

左脚回撤成左虚步,双手同时撤至腹前偏右交剑,剑尖指向前方偏上(图2)。

一式:裹砍左脚提起向前落步,右脚随之上一大步,成右弓步,同时两手上崩再外展(如白鹤亮翅),左剑指向外下绕圈后收至腰侧。

剑向前裹砍时,剑指由胸前上钻过头后上翻护额;剑砍至正前方时,右膝挺劲,左足蹬劲,使剑随身动有前递之力,目视剑锋(以下各动作挺劲及目视方向相同,不再赘述)(图3)。

二式:撩腕右脚退步,剑随退步向右后回挂,剑指随之撤至腹部右侧。

上右步左转身180度,左脚倒插,近似坐盘式,剑从头上、背后绕至右侧,阴手向后撩剑,剑指同时由腹右侧回撤,剑撩出时剑指后伸做勾或直伸(图4)。

三式:转身裹砍左转180度(右足跟、左足尖作轴),随转随起身,剑随转身向内、向外绕一圈,剑随身转。

上右脚成右弓步,拦腰平砍,剑指随转身撤至腰侧,剑平砍时经胸前上钻过头后上翻护额(图5)。

四式:抱剑环走进左脚,提右腿护裆,剑柄靠右肋下斜立护颈,剑指后摆做勾(或直伸),右脚下落趟步行走五步或七步,右脚走至正前方(图6)。

五式:阴手剪腕剑在面前偏右后挂前撩绕圈,阴手剪腕,左脚上步附掩肘翻身剑上左脚,剑立面前,剑指置于右腕部,右转身180度,剑随身转。

拳意述真全文

拳意述真全文

拳意述真序孙禄堂先生以形意、八卦、太极拳术教授后学,恐久而失其真也,作摹拳意述真,述先辈教授之精意而加以发挥。

竣稿后,命余序之。

三家之术其意本一。

大略务胜人。

尚气力者,源失之浊。

不求胜于人,神行机圆而人亦莫能胜之者,其源那么清,清那么技与道合。

先生是书皆合乎道之言也。

先生学形意,拜李奎垣先生之门。

李之师为郭先生云深,而先生实学于郭,从之最久。

幼弃其业,随之往来各省,郭先生骑而驰,先外行揽马尾,步追其后,奔逸绝尘,日尝行百余里。

至京师,闻程先生廷华精八卦拳术,董海川先生之徒也,访焉,又绝受其术。

程先生赞先生敏捷过于人,人亦乐授之。

蚤从郭,暮依程,如是精练者数年,游行郡邑,闻有艺者,必造访,或不服与较,而先生何尝负之。

故郭、程二先生赞曰:“此子真能不辱其师。

”先生年五十余,有郝先生为桢者,自广平来,郝善太极拳术,又从问其意,郝先生曰:“异哉,吾一言而子通悟,胜专习数十年者。

”故先生融会三家而能得其精微,笔之于书,表章先辈,开示后学,明内家境艺无二之旨。

动静交修之法,其理深矣,其说俱备于书,阅者自知之。

余因略述先生得道之由,以见先生是书,乃苦功经历所得者,非空言也。

民国十二年(1923年)岁次癸亥仲冬靳水陈曾那么序拳意述真自序夫道者,阴阳之根,万物之体也。

其道未发,悬于太虚之内;其道已发,流行于万物当中。

夫道,一罢了矣,在天曰命,在人曰性,在物曰理,在拳术曰内劲,所之内家拳术有形意、八卦、太极三派形式不同,其极,还虚之道,那么一也。

易曰:一阴一阳之谓道。

假设偏阴、偏阳皆谓之病。

夫人之一生,饮食之不调,气血之不和,精神之不振,皆阴阳不和之故也。

故前人创内家拳术,令人潜心玩味,以思其理,躯体力行,以合其道,那么能复其本来之性体。

然吾国拳术,门派颇多,形式不一,运用亦异,终生不能穷其数,历世不能尽其法。

余自幼年好习拳术,性与形意、八卦、太极三派之拳术相近,研究五十余年,得其概要。

曾著形意、八卦、太极拳学,已刊行世。

李存义的古拳谱

李存义的古拳谱

夫习拳艺者,对已者十之七八,对人者,仅十之二三耳。拳艺之道,深无止境。得其浅者,一人敌,得其深者,何尝不万人敌耶!习拳固 宜虚心,谦谨,非多歷年所熟复而无间断,未足以致极境。能致极境者,一由于虚习,一由于恒心,设辄作辄止,安能望其深造耶!
形意拳以静为本体,动为作用,寂然不动,感而遂通,是化劲练神还虚之境。明暗二劲,是体用兼备。先将周身四肢松净,神气内敛,提 肛实腹,气沉丹田;拳式中之刚柔曲直,纵横擗阖,起落进退之法,练则为体,较则为用。如余所著之形意拳真诠中用法有 " 手打七分脚打三,五行四梢要齐全;胆上如风响,起落如箭钻,气连心意随时作,硬打硬进无遮拦。蛰龙起水雷先动,风吹大树百枝摇; 内实精神,外示安逸;打法定要先上身,手脚齐到方为真;内要提,外要齐,起要横,落要顺,气要催,遇敌好似火烧身;去意犹如卷地 风,追风赶月不见迹"都是用法。又如刀剑谱中所言各节,俾后之学者,有所遵循。
已未孟冬(1919)李存義序于天津武士會
若是诚意练习,总要勿求速效。一日不和顺,明日再站,一月不和顺,下月再站。因三体式是变化人之气质之始,并非要求血气之力 ,是去自己之病耳(指拙气、拙力之病)。所以,站三体式者,有迟速不等,因人之气质禀受不同也。至于开手、开步练习。一形不顺, 不能练它形,一月不顺,下月再练,半年不顺一年练,练至身体合顺再练它形,非是形式不熟悉,亦是内中之气质未变化耳。一形通顺再 练它形自易通顺,而其余各形皆然,一气贯通。拳经云:一通无不通也。
虎形歌诀:虎形属阳力勇猛,跳涧搜山它最能。抢步起时加双钻,双掌抱气扑如风。
猴形歌诀:猴形轻灵起纵轻,机警敏捷攀枝能。叼绳之中加挂印,扒杆加掌向喉中。
马形歌诀:马有垂缰疾蹄功,跳涧过步速如风。丹田抱气双拳裹,左右双冲是真情。

形意真诠 李存义序word.doc

形意真诠 李存义序word.doc

★形意真诠/一代形意拳侠李存义形意真诠/ 李存义传。

裴锡荣整理序拳勇角抵之术,上古有之。

古之谋国者,莫不重视拳勇之强族御敌卫国之用。

昔管子云:"于子之属有拳通股肱之力秀于众者,有则以告。

"荀子也说:"齐人隆技击。

"汉书有"齐愍以技击强",唐代有"拨河之风盛"。

此历史上对拳勇强身强国之明证也。

余小时家贫,无资入塾攻读,帮人赶车为生,兼习拳艺。

后在江湖鬻技,以维生计。

走遍齐鲁燕晋各地,遍访名师,执贽从学于河间刘奇兰先生门下习形意拳,凡九载,蒙师指授真传。

盖刘奇兰先生乃师祖李洛能之高弟也,当时人称"神拳李洛能"。

自此乃觉形意拳长功快,发力整,用法深奥。

夫习拳艺者,对已者十之七八,对人者,仅十之二三耳。

拳艺之道,深无止境。

得其浅者,一人敌,得其深者,何尝不万人敌耶!习拳固宜虚心,谦谨,非多历年所熟复而无间断,未足以致极境。

能致极境者,一由于虚习,一由于恒心,设辄作辄止,安能望其深造耶!形意拳以静为本体,动为作用,寂然不动,感而遂通,是化劲练神还虚之境。

明暗二劲,是体用兼备。

先将周身四肢松净,神气内敛,提肛实腹,气沉丹田;拳式中之刚柔曲直,纵横擗阖,起落进退之法,练则为体,较则为用。

如余所著之形意拳真诠中用法有"手打七分脚打三,五行四梢要齐全;胆上如风响,起落如箭钻,气连心意随时作,硬打硬进无遮拦。

蛰龙起水雷先动,风吹大树百枝摇;内实精神,外示安逸;打法定要先上身,手脚齐到方为真;内要提,外要齐,起要横,落要顺,气要催,遇敌好似火烧身;去意犹如卷地风,追风赶月不见迹"都是用法。

又如刀剑谱中所言各节,俾后之学者,有所遵循。

余自学形意拳以后,入镖业谋生,兼授门徒。

于"庚子之役"亲率门人参加张德成、刘十九等人所组之义和团,抗拒洋鬼子侵略军于天津老龙头火车站。

我们用单刀剑戟杀敌,洋人望风披靡,实仗练形意拳之功和胆壮气盛势雄,乃能视敌如草芥也。

古形意拳拳谱大全

古形意拳拳谱大全

古形意拳拳谱大全形意拳的技法体系归纳成:从上向下的为劈劲;从下向斜上方的为钻劲;向前直打的为崩劲;拨开敌手用另一只手直击敌人的为炮劲;用横力制敌的为横劲。

并以金、木、水、火、土相生相克为理论基础,更以肺、肾、肝、心、脾等人体内脏相联系。

形成了现在的劈崩钻炮横的五形拳。

形意拳除了五行拳外,还以龙、虎、猴、马、蛇、鼍、鸡、鹞、燕、鹰、熊取其各动物之特长,编成十二形拳,形意拳与八卦掌,太极拳三门拳种被称为内家拳,是近百年来最盛行的三种拳种。

在清未年间,形意拳的李飞羽,八卦门的董海川,太极门的杨露蝉齐名于世,为内家拳的全盛时期。

形意拳拳谱,形意拳内功怎么练,形意拳绝招,形意拳。

古形意拳拳谱大全。

在民间流传的形意拳谱很多,如:“九要论”、“内功经”“神运经”“纳挂经”“地龙经”孙禄堂的“形意拳”刘殿琛著“形意拳术抉微”李存义著“形意拳谱”薛颠著“形意拳讲义”凌善清著“形意五形拳图说”许笑羽著“形意拳图解”姜容樵著“形意母拳”、李剑秋著“形意拳门拳术讲义”、王礼著“形意拳精义”、李天骥著有“形意拳”。

此外尚有许多抄本流传于世,形意拳的参考资料比各家拳种都多,这也作为形意拳门兴盛的一个证据。

形意拳发源于河北,广传于全国,各地都有练形意拳的人。

尽管形意拳传播广,派别多,但是练出的动作皆大同小异,仅在姿式上有大架子,开展与紧凑之分和十二形及十形之别(山西、河北练十二形,河南练十形)形意拳系由六合心意拳发展演化而来。

所谓“六合”是“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是为内三合。

“手与足合”“肘与()合”“肩与胯合”为外三合。

内三合加上外三合共为六合。

六合全能使形神一致,心到手至,意到神随,以思维支配动作,内外合一,以勇猛、劲整、条件反射快为其特点。

怎样才能达到六合的要求?首先要从站桩练起,形意拳最基本的桩是三体式(又名鹰捉)。

形意拳谱中专为练三体式写成一首歌,名为开式歌。

歌中按身、肩、臂、手、指、股、足、舌、臀等九部分,分别提出练法的要求。

李存义岳氏意拳五行精义

李存义岳氏意拳五行精义

李存义岳氏意拳五行精义意拳者,拳之内家者也。

用合天地,化生万物之形;体本五行,循环生克之意。

盖天地之初,混混沌沌,茫然大气。

既无归宿之可指,复无界限之可言。

逮岁月嬗递,略就范围渐成一气继则轻清上浮,重浊下降,阴阳剖判。

阴阳再合,遂成三体。

于是五行循环化生万物。

此天地进化之大概也。

夫人身配天而生者也,其于养生之术,运动之道,须准天地进化之自然。

而潜心顺修,复按五行生克之意而动静不乖,尤复旁参万物之变,而交推互证,庶几揽阴阳,夺造化,生生不息,幻变无穷,此意拳之妙用,抑亦养生不可须臾离者也。

若形意之拳净原浑虚,动充四体,翩若惊鸿,婉若游龙,敛而不局,放而不肆,约而不迫,张而不疏,神恬而不涉于寂,体静而不沉于枯,还精于肘身,清神以积中,祛欲啟蔽,长年益寿,神完而气定捍,邪侵而避物机,是超艺而进于道者也。

至应变无方,接物无形,不虚不妄,不馁不葸,悖勃如风云,声呼如雷霆,出入如鬼电,重如山隤,轻如风扫,攻坚杀敌,毫不经意者,尤其末焉者耳。

第一章:不同姿是凡事有动必有静。

动者静之效,静者动之储也。

舍动言静,其失也枯。

离静言动,其失也也。

然静为动之源,而运动者,尤必先致力于静。

如是则气内充,而力外裕矣。

意拳者以气行而不动姿势,实为入门初步,建本清源之道,学者应三致意焉。

第一节:无极势两足跟并齐,两足见分度约九十,两臂切身下垂,此时当无思无欲、无形无像、无物无我,一气浑沦,无所向意,顺天地之自然,茫若扁舟泛巨海,静若木鸡植中庭,是之谓无极。

第二节:虚无含一势由无极势半面向左,左足在前,靠右足胫骨,两足尖分约四十五度,两臂紧垂,腕曲掌摺,舌顶上腭,肛门上提,将浑沦之气略加收聚,是谓虚无含一气,亦即吾人先天真一之气,而为形意拳之内劲。

第三节:太极势由前势左足跟靠右足胫骨,足尖分四十五度,两足跟向外扭劲,足尖抓地,两腿徐直下弯,约百二十度,两胯平均扣劲,腰挺直,两肩扣垂,两肘紧抱两肋,两手抱心,左手在下,右手在上,左手食指前伸平直,右手中指亦前伸平直,两指叠合,静颈直竖,头上顶,身不可前俯后仰,不可左右歪斜,眼突舌卷气降,心中平定,不可怒气,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心意诚于中,而肢体劲于外,一气流行,是谓太极。

李存义五行拳谱

李存义五行拳谱

李存义五行拳谱《五行拳譜》李存義原稿,黃柏年刪修(原譜現存第一頁)□□□□拾年,時東洋□□□命劉□□□征東總師。

其年臘月,在京城靖摩寺招考武士,得第一名總教習,隨營教授將佐。

抵金陵,公任為兩江督□□總,止仕歸籍後,友人邀在保□□□萬通鏢局,公為該局之局長□□□□□□□□英雄之佳□□□□□□□□之規模。

(原譜現存第二頁)孫□□□□□□□□□□公雖財政□□□□□□揚燕趙之士,咸知李公武技道德過人。

至庚子變亂,鄭州諸門人歡迎抵鄭,挽留十餘載,收徒甚廣。

宣統三年冬月歸籍。

民國元年天津組織中華武士會本部,舉公為本部總教員。

二年春二月,因南北意見有歧,政府委任王芝祥君為江西宣撫使,請公腹心從事,又命公為江西司令部總教員。

續在金陵、上海等處□□□□提倡武風。

抱定國民轉□□□□□□至□□□□□□(原譜現存第三頁,自以下各頁均連貫)序李存義先生原稿直隸深州黃柏年君同刪補燕南鄭郡予幼愛習拳術,初本為強身練習,繼乃成技藝門中人也。

然雖若此,於技藝中,余終不知其究竟。

復貿易云□所□□□□□□丑春月,經王君維忠介紹於李存義夫子門下。

公待遇篤誠,指教真功。

余天性魯鈍,惟克(刻)苦功勤,後稍得堂室門徑。

民國元年,天津組織中華武士會,邀余為本部教員。

雖技業淺薄,而授處之間,膜得我為成贊。

是李公一世之春暄(暉),難以我報。

又蒙假以拳劍諸譜,其中語言深奧,唯恐初學者有弗明通之處。

余等故解釋數篇,為初學者辱觀。

所解釋目錄於左:一、形拳初步;二、用功暗訣;三、五拳發論源;四、形拳歷史;五、裁解法;六、普通裁解法;七、身法要訣;八、形拳增益變化論;九、五行之精意;十、五拳之效力;十一、吞吐吸化訣;十二、手腳法;十三、進退法;十四、左右趨避法;十五、手眼各派總確論。

第一章初步排練法此功按成排教練,並弗在我拳術之範圍中。

然斯時為求普通便利起見,余等不可不知其大略。

若求詳細,另有體操專書□。

排練時,以十人為一排。

第二章用功暗訣練習之法,必以調氣為要。

形 意 拳 硬 八 手

形 意 拳 硬 八 手

形意拳硬八手傅占民整理形意拳鼻祖李洛能先生创形意拳已有百年历史,并衍生了河北、山西两大支派。

郭云深、刘奇兰乃河北派的佼佼者,他们的弟子与学生遍及祖国及世界各地,李存义乃刘奇兰之高徒,河北派形意拳第三代传人,曾投身义和团,手持单刀上阵,奋起抗击外敌“单刀李”之名不胫而走。

李存义一生擅长搏击,学生弟子遍及大江南北。

形意神打《二十四手》正,奇《八字功》《软硬八手》皆为李存义师祖所创。

因形意拳门规所限,致使此功法传人寥寥无几。

祖父傅剑秋因深得李存义祖师厚爱,得此全部功法。

今把《硬八手》公布于世,也是告慰逝去的先人。

中华武术博大精深,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底蕴和技术内涵。

弘扬国粹,传承中华之精华。

形意拳可略分四部;1;母拳;五行拳、五行连环拳。

2;子拳;十二形拳,十二个单式。

3;子母衔接拳;也就是由五行拳与十二形单式拳的组合拳,如八式拳、杂式锤等。

4;子母连环段式拳;是五行拳单式与十二形单式拳的小组合拳。

“硬八手”“八字功”实属“字母连环段式拳”之类。

何为“母拳”?千变之始,万化之基础,称之为“母”,形意拳是以五行为始,练习形意拳万变也离不开“五形”。

形意拳所有套路皆由此拳生!皆此称之“母拳”。

按先者为母,后者为子之法则,十二形就称之为“子拳”。

“子母衔接拳”也就是我们大家习练的各种由五行拳与十二形拳衔接在一起的各种套路拳,大多是五、六个以上的拳式组合而成。

“子母连环段式拳”她与以上的拳法在习练中有很大区别,拳架较少,使用价值很大,是由三到五个拳式组合而成,拳式反复习练,动作相同,可肢体动作方向是相反,也就是肢体一左一右地交叉完成,根据场地可以反复是练习,练习多少不拘。

《硬八手》她以缠、顶、靠、腋、广、立、顶、钻八个功法流传于世,其每一字功法都有其独特的动作组成,各有不同的练法和用法,每一字功法可分阴阳单独往返练习。

它们在运行的过程中随着拳势的变化和练拳者的心理情志的变化而变化、转换、互为作用。

硬八手不同于形意拳中的《八字功》她以形意拳的中的五形拳为主基调,其特点实用价值很强,拳法独特,刚柔相济,步法灵活,充分地体现出了形意拳中顾打结合的技战理念,长期习练此功法即可提高形意拳的技法并可加强自身的技击能力,下面是“硬八手硬八手口诀;缠肘之中添劈拳,土水相克把拳添。

形意拳古拳谱

形意拳古拳谱

形意拳古拳谱国术 2008-09-21 22:49 阅读397 评论0 字号:大大中中小小夫內勁者,寓於無形之中,而接於有形之表,此固難以言傳者也,然其理亦可參焉。

蓋意乃氣之帥也,氣者體之充也。

心動而氣即隨之,氣動而力即赴之,此至理也。

今以功於藝者言之,以為撞勁者非也,功勁者非也,及謂抖勁崩勁者皆非也,唯顫勁是也。

撞勁太直,而難起落。

功勁太死,而難變化。

抖勁崩勁太促,而難展轉。

唯顫勁,出沒其捷,可使日月無光而不見其形,手到勁發,天地交合,而不費其力。

要之,運於三性之中,發於一顫之頃,如虎之伸爪不見爪,而物不能逃,龍之用力不見力,而山不能阻。

如是諸法合而為一,克人豈有不利乎。

一、五行:五行者,乃金、木、水、火、土配与五拳者,为劈、崩、钻、炮、横二、五行(五拳)相生:劈拳变钻拳,为金生水钻拳变崩拳,为水生木崩拳变炮拳,为木生火炮拳变横拳,为火生土横拳变劈拳,为土生金三、五行(五拳)相克:劈拳破崩拳,为金克木崩拳破横拳,为木克土横拳破钻拳,为土克水钻拳破炮拳,为水克火炮拳破劈拳,为火克金(注:形意拳对练,可根据五行生克制化自编自排)形意十二形十二形者:龙、虎、猴、马、鼍、鸡、鹞、燕、蛇、鲐、鹰、熊(注:鲐字有误,应该是台加鸟的鲐,由于电脑打不出来,故只好以鲐代之) 一、龙形:龙形飞升,伏龙落地二、虎形:虎抱头,猛虎扑食三、猴形:猴子挂印,猴子窃绳,猴子爬杆四、马形:勒疆,搬,顶五、鼍形:左右翻江六、鸡形:三穿掌,金鸡舍米,金鸡抖鳞(一)(二)金鸡上架,金鸡报晓七、鹞形:鹞子束身,鹞子入林,盖捶,鹞子拈天,鹞子返身八、燕形:燕子晗泥,燕子抄水(一)(二),燕子食米,九、蛇形:蛇形缠身,蛇形昂首,蛇形转身十、鲐形:鲐形俯身,鲐形上架十一、十二、鹰形,熊形,鹰熊斗智:熊顶,鹰抓李存义拳谱五行拳解五行者,金木水火土之谓也。

如人之内有五脏,外有五官,与五行相合,心属火,脾属土,肝属木,肺属金,肾属水,此五行之隐于内者。

李仲轩解读象形术合辑

李仲轩解读象形术合辑

象形术渊源谈李仲轩讲述李赠宽整理李仲轩先生在本文中,讲了一些他所知道的形意门中有关的说法,一家之言,并非定论,只是希望给有兴趣进一步研究的人提供一些资料。

练武者要能容人,但不能受辱,这是原则。

薛颠的武学现在流传得不广,但也可以说流传得很广,因为当时练形意拳的人多串走了薛颠的东西,有的是自己来串的有的是派徒弟串的。

其实功夫成就了,练不练十二形无所谓,但对十二形不详细,传承上就不完备了。

薛颠从山西学会了十二形,就无私地串给同辈人。

所以这一系各支一直都称有十二形,其实在有的支派中十二形一度中断,他们现在的十二形不是传承来的,而是串来的。

当然,不见得都串自薛颠。

至于书中提到的薛颠师傅李振邦,薛颠也未对我说过,我就只知道薛颠早年受李存义教授,李振邦有可能是传给薛颠十二形的师傅。

练武的心思怎么动?练拳时,好象对面有人,每一手都像实发,是像实发而非实发(只能这么说,否则越说越说不清),自己要多安排几个假想的对手,慢慢地练拳,但一拳出去要感觉是以极快的速度冷不防打倒了其中一人,其他人还盯着你呢。

不要想着正式比武,要想着遭人暗算。

等真比武脑子就空了,一切招式都根据对方来,等着对方送招,对方一动就是在找挨打,所谓“秋风未动蝉先觉”,不用秋风扫落叶,秋天有秋天的征兆,一有蝉就知道了。

比武就是比谁先知道,形意拳的后发制人,不是等对方动手了我再动手,而是对方动手的征兆一起,我就动了手。

不是爱使什么招就使什么招,要应着对方,适合什么用什么,平时动心思多练,一出手就是合适的。

只有练拳时方方面面的心思都动到,在比武电闪雷鸣的一瞬,才能变出东西来。

站桩时,也要动起步趟进、侧身而闪的心思,外表看似不动,其实里面换着身形。

要静之又静,长呼长吸,站空了自己。

如何是站桩成就了?薛颠定下两个标准:一、一站两小时;二、手搭在齐胸高的杠子上,姿势不变,两脚能离地——不是较劲撑上去,而是一搭,身子浮起来似的,这表明身上成就了。

这两点薛颠都做到了,我做不到,我是落后的,只是没落伍而已。

李存义 形意拳谱

李存义  形意拳谱

形意拳叙天下之治道有二,曰:德,曰:威。

天下之学术有二,曰:文,曰:武。

然武之所重者技艺也,况国家讲礼有法,(艹/鬼)苗狝狩,各有其时,而其间精微奥妙,更有不客(可)率意妄陈者,余尝拟著为论,公诸同好,特恐言论不精,反悟(误)后世,此心耿耿,曷其有极,兹见岳武穆王拳谱,意既明畅,语亦纯粹,急录之以志,余爱慕之情云,王讳飞字鹏举,河北汤阴县人也,王父早卒,侍母最孝,少负气节,家贫力学,尤好左氏春秋,刚柔多谋,其志勇绝伦超群,当时名将无比,及长应募东京,留守宗泽与谈兵法,曰:如将军者,方可与言孙武,屡尚战功,遂成大将,善以少击多,自率八百人,破王善等十余万众南董门。

八千人破曹城等十余万众于桂领,其战故兀术顺昌,则背后嵬八百人于朱仙镇,五百人破京兵十余万众,凡有所举,必谋定而后战,故有胜而无败,猝遇敌不动。

故敌为之语日:撼山易,撼岳将军难。

张俊常问用兵之术于王,王曰:仁、信、智、勇、严,缺一不可。

王当童子时,受业于明师,精通枪法,以枪为拳,立一法以教将佐。

名曰:意拳,神效莫测,盖从古未有之技也。

王以后,经元、明数代鲜有其技,独我姬公名际可,字隆凤,先生明末清初为浦东诸冯人氏,访明师终南山。

得武穆王拳谱,后授余师曾继武先生于秋蒲,时人不知其武勇,先生习武十有二年,技勇方成。

康熙癸酉科联捷三元,钦命为陕酉靖远镇大督都之职,到任归籍,余游至池州,先生以拳授余,学之十有寒暑,先生曰:子艺成矣。

命余曰:晋至洛阳,遇学礼马公书,于谈时势甚洽。

属余为序,余不文,焉能为序,但见世有勇敢之士,势未常无兼人之力,及观其艺,再叩其学,手不应心,语不合道者何也,不得个中真传之故也,所为真传者,名曰:武其实贵和,和者智与勇,顺成之自然谓也。

而岂近世捉、拿、钩、打、封、闭、闪、展,逞其跳跃悦人耳目者可比。

其意拳大要,不外乎五行,阴阳、起落、进退、动静、虚实。

而其妙,又须六合,六合者何也?分内外三合,内三合:眼与心合,心与意合,意与气合;外三合:手与足合,肩与胯合、肘与膝合,内外如一,称其六合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存义的古拳谱五行拳解五行者,金木水火土之谓也。

如人之内有五脏,外有五官,与五行相合,心属火,脾属土,肝属木,肺属金,肾属水,此五行之隐于内者。

目通肝,鼻通肺,舌通心,耳通肾,人中通脾,此五行之著于外者。

五行有相生之道存焉,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 ;又有相克之义也,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

夫五行见于洪范,而汉儒借之解经,后人每讯其于义无取,而生克之理,究不为不当也,拳因之以取名,用以坚实其内,整饬其外,取相生之道,以为平时之练习,强健其身体,增长其气力,以强身祛病;取相克之义,以为技击之应用。

五拳之意劈、崩、钻、炮、横,五拳之名称也。

劈拳之形似斧,性属金,崩拳之形似箭,性属木;钻拳之形似锥,性属水;炮拳之形似炮,性属火 ;横拳之形似梁,性属土。

由相生之理论,故横拳能生劈拳、劈拳能生钻拳,钻拳能生崩拳,崩拳能生炮拳,炮拳能生横拳。

如万物之生放土,故横拳能生各拳。

由相克之理论,故劈拳能克崩拳,崩拳能克横拳,横拳能克钻拳,钻拳能克炮拳,炮拳能克劈拳也。

劈拳歌诀:双榻双钻气相连,起吸落呼莫等闲。

易骨易筋加洗髓,脚踩手劈一气传。

钻拳歌诀:钻拳原是地反天,上下同打是真传。

左右相同随意变,收吸发呼劲合丹。

崩拳歌诀:崩拳属木疾似箭,发动全凭一寸丹。

跟顺变化随法用,转身提足把树攀。

炮拳歌诀:炮拳先走虎跳涧,两劈下裹如搜山。

钻崩之中加化打,提肛实腹水火关。

横拳歌诀:横拳出手似铁梁,横中有直横中藏。

左右穿裹应合意,收势退横劲宜刚。

进退五行拳连环拳:(一)混合五行拳法,连络成组,能进能退,光怪陆离,式皆连环,其进退也无定,故名曰进退连环拳式,今多简称谓之连环拳式。

(二) 连环拳法,以五行拳法为母,故五行拳法,其初步也;连环拳法,其进退也。

其法共为十式,进退各半,因其范围稍小,是以有引长之法,实非小也,其引长法即前节不转,至崩拳式仍接二式,则往返至十四式之数。

(三) 拳法以应用为主旨,连环拳可以连环,五行拳应时措用,握之为拳,伸之为掌,故又可变为连环掌,此用徒手之应用也。

无论刀枪剑棍,皆能刺、劈、砍、打,以为应用,此用手势之变化也,故各种器械,均可包括无遗,则变化之技击,岂浅鲜哉。

十二形拳歌诀:龙形歌诀:龙形属阴搜骨能,左右跃步用柔功。

双掌穿花加起落,两腿抽换要灵通。

虎形歌诀:虎形属阳力勇猛,跳涧搜山它最能。

抢步起时加双钻,双掌抱气扑如风。

猴形歌诀:猴形轻灵起纵轻,机警敏捷攀枝能。

叼绳之中加挂印,扒杆加掌向喉中。

马形歌诀:马有垂缰疾蹄功,跳涧过步速如风。

丹田抱气双拳裹,左右双冲是真情。

鼍形歌诀:鼍性最灵浮水中,左右拨水是真形。

又有钻意加侧打,左顾右盼拦中用。

鸡形飘诀:金鸡报晓独立能,抖翎发威争斗勇。

独立先左后右意,食米夺米上架行。

燕形歌诀:燕雀轻盈抄水能,向后展翅快如风。

上托提撩三抄水,全部动作要轻灵。

鹞形歌诀:鹞有束身入林能,又有翻身钻天功。

先从束身后入林,钻天翻身前后同。

蛇形歌诀:蛇体玲珑拨草轻,屈伸如意蟠绕能。

左右斜拨是靠打,横劲原由坎中生。

鸟台形歌诀:鸟台性最直能竖尾,上架下落用拳行。

展翅之中有挽式,虚心实腹真道成。

鹰形歌诀:鹰张烈狠捕捉能,上似劈拳下掳功。

左右行之可进退,钻翻采掳是真情。

熊形歌诀:熊态沉稳威力猛,外阴内阳升降中。

裹翻之中有横拳,左右斜行起落从。

鹰熊合演:鹰熊合演拳掌变,起鹰落熊走两边。

钻时提足须含意,落时劲贯毫髮间。

内家拳之十八力永力:动久不变,如张弓然。

反力:忽然全变,如弛弓然(柔中含刚)。

摄力:挽之使近,如右手控弦然(吸化劲)。

拒力:推之使远,刚柔不入,如左手持弓然。

总力:能任辟重,如杠杆之倚点然。

折力:能分条段,如尖劈之斜面然。

转力:互易不穷,如滑车然。

锐力:曲而能人,如螺丝然。

速力:往来飞疾,如鼓琴而颤然。

动力:阻制驰散,如游丝之节动然。

拧力:两短相违,如绞纲而成绳然。

超力:一瞬即过,如屈钢条,而使跃然。

钩力:逆深至隐,如弭钓鱼,时擒时纵然。

激力:强异争起,如风浪鼓,乍生乍灭然。

弹力:骤起击压,无坚不摧,如弩括发矢,突矢贯扎然。

决力:临机立断,自残不恤,如剑锋直陷,剑身亦折然。

偏力:不低却昂,不令相平,所以居已于重也,如锥杵然。

平力:不低不昂,适剂其平,所以息物之争也,如悬衡然。

八字功“八字功”之起收回转:出势用鸡形,转身皆虎托,收势退步横拳,回身云者,势尽而身回也;转身云者,至开势处而身转也,两者式同而地异焉。

“正门八字功”共有八字诀如下:展:展者,宽之意,即拓张手足也。

截:截者,裁也,以裁退敌手也,此节最见身法。

裹:裹者,围裹也,裹敌手使失其盗用也,身旋而力柔,有以柔克刚之妙。

跨:跨如跨马之势,是言其形也,实则托跨成势。

挑:挑之力在肩与腿,与蛇形相类而手稍高。

顶:顶之力在头,故此以挺头垂肩为好。

云:《说文》“云,从雨云,象云回转之形。

”今所用者,即借其回转之意,其两掌皆如行云之飘忽焉。

领:领者,受也,顺势而领取也。

“奇门八字功”共有八宇诀如下。

斩:左右劈挂斩加翻,上步虎扑加头钻。

截:擒拿肘中臂截肩,一阴一阳左右换。

裹:裹肘刮地加肘锤,肘打去意在腰间。

胯:肩肘打意紧相连,左挑右肘莫等闲。

挑:刮腿之中挑向前,再加膝顶是真传。

顶:自鹤亮翅左右反,裹挑之中肘相连。

云:上鸹下刮手脚连,两冲变马拳上添。

领:左右领手阴阳换,上钻下打具用拳。

奇门八字连环拳歌诀如下:起手鹰捉是真传,钩挂之中把敌斩。

上步横肘是截意,退步裹肘原是三。

肘胯双行侧意猛,金鸡上架挑意翻。

白鹤亮翅换步顶,云领式中腿相连。

锻炼筋骨欲求身体之健康,首要锻炼筋骨。

骨者,生于精气,而与筋连,筋之伸缩,则增力,骨之重者,则髓满(髓是人之精也)。

筋之伸缩,骨之灵活,全系锻炼。

头为五阳之首,尾闾为督脉之门,头宜上顶,尾闾中正则精气透三关入泥丸(脑海),背胸(指背筋胸筋言)圆开,气自沉下归丹田(小腹),两肱抱撑,肩窝吐气,开合伸缩,力达指心(是指手心属筋) 。

象其形,龙墩目之精,爪之威,虎坐,摇首怒目,胯坐挺膝腰。

腰似车轮转,身有平准线;两足心含虚,抓地如钻钻;两股形似弓,进退要连环,骨灵河车转(如机器之转轴也) ,筋络伸缩如弓弦;身劲动发若弦满,手出如放箭,运动如抽丝,两手如撕绵;手足挺劲力,扣齿骨自坚;形其意摇,首搅尾闾,动如飞龙升天,剪似猛虎出林,纵跳灵空象猿猴(步法轻妙如猫行,得此要素神乎技矣。

形意真诠李存义序拳勇角抵之术,上古有之。

古之谋国者,莫不重视拳勇之强族御敌卫国之用。

昔管子云:"于子之属有拳通股肱之力秀于众者,有则以告。

"荀子也说:"齐人隆技击。

"汉书有"齐愍以技击强",唐代有"拨河之风盛"。

此歷史上对拳勇强身强国之明证也。

余小时家贫,无资入塾攻读,帮人赶车为生,兼习拳艺。

后在江湖鬻技,以维生计。

走遍齐鲁燕晋各地,遍访名师,执贽从学于河间刘奇兰先生门下习形意拳,凡九载,蒙师指授真传。

盖刘奇兰先生乃师祖李洛能之高弟也,当时人称"神拳李洛能"。

自此乃觉形意拳长功快,发力整,用法深奥。

夫习拳艺者,对已者十之七八,对人者,仅十之二三耳。

拳艺之道,深无止境。

得其浅者,一人敌,得其深者,何尝不万人敌耶~习拳固宜虚心,谦谨,非多歷年所熟复而无间断,未足以致极境。

能致极境者,一由于虚习,一由于恒心,设辄作辄止,安能望其深造耶~形意拳以静为本体,动为作用,寂然不动,感而遂通,是化劲练神还虚之境。

明暗二劲,是体用兼备。

先将周身四肢松净,神气内敛,提肛实腹,气沉丹田;拳式中之刚柔曲直,纵横擗阖,起落进退之法,练则为体,较则为用。

如余所著之形意拳真诠中用法有 " 手打七分脚打三,五行四梢要齐全;胆上如风响,起落如箭钻,气连心意随时作,硬打硬进无遮拦。

蛰龙起水雷先动,风吹大树百枝摇; 内实精神,外示安逸;打法定要先上身,手脚齐到方为真;内要提,外要齐,起要横,落要顺,气要催,遇敌好似火烧身;去意犹如卷地风,追风赶月不见迹"都是用法。

又如刀剑谱中所言各节,俾后之学者,有所遵循。

余自学形意拳以后,入镖业谋生,兼授门徒。

于"庚子之役" 亲率门人参加张德成、刘十九等人所组之义和团,抗拒洋鬼子侵略军于天津老龙头火车站。

我们用单刀剑戟杀敌,洋人望风披靡,实仗练形意拳之功和胆壮气盛势雄,乃能视敌如草芥也。

事后乃创武士会于津门,授徒以自娱。

至民初又应上海霍元甲所创之精武体育会之邀请,为形意拳教练云耳。

已未孟冬(1919)李存義序于天津武士會若是诚意练习,总要勿求速效。

一日不和顺,明日再站,一月不和顺,下月再站。

因三体式是变化人之气质之始,并非要求血气之力,是去自己之病耳(指拙气、拙力之病)。

所以,站三体式者,有迟速不等,因人之气质禀受不同也。

至于开手、开步练习。

一形不顺,不能练它形,一月不顺,下月再练,半年不顺一年练,练至身体合顺再练它形,非是形式不熟悉,亦是内中之气质未变化耳。

一形通顺再练它形自易通顺,而其余各形皆然,一气贯通。

拳经云:一通无不通也。

所以,练形意者勿求速效,勿生厌烦之心,务要有恆,作为自己一生始终修身之功课,不管效验不效验,如此练去,功夫自然而成。

与人较量之刚柔、动静、虚实、巧拙拳经云:静为本体,动为作用,寂然不动,感而遂通。

化劲练神还虚之用,暗劲之体用是将周身四肢松开,神气缩回则沉于丹田,内外合成一气,将两目视定彼之两目或四肢,自己不动而为体也。

若是发动刚柔、曲直、纵横、环研、虚实之劲,起落进退,闪展伸缩变化之法,此皆为用也。

此是与人相较之时分析体用之意义也。

若论形意本旨之体用,是自己练蹚于为之体,与人相较之时按练之而用之为之用,虚实变化不自专用,因彼之所发之形式而生之也。

余练习拳学,一生不知用*诈之心,先师也云:兵不厌诈,自己虽不用*诈,然而不可不防他人,终身未尝有意一次用*诈之胜人,皆以实在功夫也。

若以*诈胜人,彼未必肯心服也,*诈心有何益哉,与人相交总是光明正大,不能藏*心,或是胜人或是败人,心中自然明晓,皆能于道理有益也,虽然*诈自己不用,亦不可不防,惟是彼之道理,刚柔,虚实、巧拙不可不测也(此六字是道理中之变化也,* 诈者不在道理之内,用好话将人暗中稳住,用出其不意打人也),刚者,有明刚、有暗刚、柔者,有明柔、有暗柔也。

明刚者,未与人较手时周身动作神气皆露于外,若是相较,彼一用力抓住吾手如同钢钩一般,气力似透于骨,自觉身体如同被人捆住一般,此是明刚之内劲也。

暗刚者,与人较手动作如平常,起落动作亦极和顺,两手相较,彼之手指软似绵,用意一抓,神气不只透于骨髓,而且牵连心中,如同触电一般,此是暗刚之内劲也。

明柔者,视此人之形式动作毫无气力,若是知者视之,虽身体柔软无有气力,然而身体动作轻如羽,内外如一神气,周身并无散乱之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