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坡地地貌.
第二章 坡地地貌.
千将坪滑坡 滑坡发生于2003年7月
13日12时20分,位于长江南 岸支流青干河左岸、秭归县 沙镇溪镇千将坪村斜坡上, 距长江干流5公里。滑体平 面形态呈舌状,长1200m, 宽1000m,平均厚度约20m, 面积约1.2km2,体积约 2400×104m3。后缘呈圈椅 状外形,前后缘高差348m。 上部为残坡积粘土夹碎石, 厚5m;下部为沙镇溪组泥 质粉砂岩,厚10m。该滑坡 属于基岩顺层滑坡,滑动面 与地层层面产状一致,倾向 南东,倾角28°。滑坡产生 的涌浪高达30m 以上。
三、影响滑坡形成的因素 1、地下水 使岩土体发生复杂物理化学过程而失稳滑动; 2、地表水 河岸坡脚掏蚀,降雨融雪渗透土壤而滑动; 3、斜坡岩石结构和岩性 滑坡沿断层面、节理面、不整合面或岩层层面滑动;
松散沉积层的滑坡,多在在松散沉积与基岩面之间滑动; 基岩滑坡多发生在千枚岩、页岩、泥灰岩和片岩斜坡上;
三、崩塌形成的条件 1、地形条件 坡度和坡地相对高度对崩塌有影响。 2、地质条件 岩石的节理、断层、地层产状和岩性对崩塌有影响。 3、气候条件 气候使岩石风化破碎,加快坡地崩塌形成的时间。暴雨、冰 雪融化增加岩体负荷,减低其聚结力,加大滑力而引起崩塌。 4、地震因素 地震是崩塌的触发因素。 5、人为因素 山区工程建设,不顾地形、地质条件任意开挖,或砍伐森林、 陡坡地开荒,破坏山坡平衡而引起崩塌。
2、坡面上凸下凹--准平原发育模式
假定一些较陡直的坡地形成后,在风化、重力和片流作用 下,坡地上部逐渐成浑圆状的凸型坡,下部则形成凹型坡。在 地壳长期稳定的状态下,坡面剥蚀,分水岭逐渐降低,最终地 面形成微起伏平原-准平原。
(1)准平原定义 是湿润气候条件下,地表经长期风化和流水作用形成的接
近平原的地貌形态。 作为一种大规模夷平面,也可因构造上 升而成为高原面或发生变形,或被切割后仅保存于山岭顶部成 为 峰顶面。
(完整PPT)坡地地貌
• (2)滑动阶段
• 滑动面已形成,滑坡体向下滑动,滑坡前缘 形成滑坡鼓丘,一些滑坡裂隙也相继出现, 裂隙错距不断加大。
• (3)停息阶段
• 滑坡体滑动后,不断受阻,能量消耗,滑坡 体趋于稳定。滑坡停息以后,滑坡体在自重 作用下,一些曾滑动的松散土石块逐渐压实, 地表裂隙逐渐闭合,滑坡壁因崩塌而变缓, 甚至生长植物,滑动时一些东倒西歪的树木 又恢复正常生长,形成许多弯曲的马刀树。
三峡库区秭归千将坪滑坡(2003 .7.11)
三峡水库
三峡库区沙镇溪千将坪滑坡
三峡库区秭归千将坪滑坡(2003 .7.13)
2001年5月1日武隆滑坡,摧毁一座9层楼房,造 成79人死亡、7人受伤。
1989 年 7 月 10 日 暴雨诱发四川华 蓥山市溪口滑坡 造 成 190 多 人 死 亡
滑坡毁坏铁路
• 滑坡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即蠕 动变形阶段、滑动阶段和停息阶段。
• (1)蠕动变形阶段斜坡上岩(土)体的平衡 状况受到破坏后,产生塑性变形,有些部位因 滑坡阻力小于滑坡动力而产生微小滑动。随着 变形的发展,斜坡上开始出现拉张裂隙。裂隙 形成后,地表水下渗加强,变形进一步发展, 滑坡两侧相继出现剪切裂隙,滑动面逐渐形成。
• 地震触发的滑坡在较短时期可以形成较大的 滑坡体,没有蠕动阶段。
滑坡灾害的预防
滑坡治理— 抗滑挡墙、锚索挡墙1
滑坡治理-格构网2
四、泥石流
崩塌发育速度快,基坡坡度陡; 崩塌发育速度慢,基坡坡度缓; 多期崩塌可形成多个基坡转折。
崩塌崖 倒石 堆
1 23 3
21
崩塌发育速度与基坡形态示意图
4.崩塌地形 •崩塌崖 •倒石堆(半锥体) •倒石裙 •堆石坝(崩塌物质堵塞河道)、崩塌堰塞湖 •垮石山(巨大山崩形成)
第二章 坡地重力地貌
第五节 蠕动
蠕动是指斜坡上的土层、岩层和它们的风化碎屑物质在 重力作用下,顺坡向下发生缓慢的移动现象。 1、松散层蠕动 包括松散颗粒和岩屑蠕动,是由于冷热、干湿引起体积
膨胀、收缩,在重力作用下产生的。
斜坡上的碎屑物质在热胀冷缩的反复作用下移动的示意图
2、岩体蠕动 斜坡上岩体在本身重力作用下,发生十分缓慢 的塑性变形或弹塑性变形。
滑坡体上的醉汉树及 滑坡造成的公路弯曲和路面变形
张家窝滑坡体前缘挡土墙
二、滑坡力学机制
Q
Pa-Qb-fR=0
滑坡壁
滑坡阶地
滑坡体 滑动面 滑床
滑坡鼓 丘
滑坡裂隙
① 环状裂隙:位于滑坡壁后缘,由拉力所致。 ② 羽状裂隙:位于滑坡中部和两侧,由剪力所致。 ③ 鼓张(压)裂隙:位于滑坡体前部,由拉(压)力所致。 ④ 放射状裂隙:位于滑坡体前缘,由拉力所致。
。 。
滑坡
临空面和坡度 。 。 20 -30 ;40
蠕动
25~30
。
35~45
。
坡地相对高度 50m
节理、断层、地层产状、 粘土,断层面、节理 粘土含量,软弱岩 面或岩层不整合 , 层 岩性(软弱岩层交替) 岩层走向
气候条 件
其他条 件
温差、降雨
地震和人为破坏
暴雨:地下水、地表 温差 冷热 干湿 水
三、崩塌堆积地貌
一、崩塌的作用方式
崩塌:斜坡上的岩屑或块体在重力作用下,快速向下 移动。
根据地貌部位和形式可分为山崩、塌岸、散落。
山崩:规模大,能达十万立方米。
白岩危岩体远观
塌岸:发生在河岸、湖岸(库岸)、沟岸、海岸的陡坡处。
重 庆 武 隆 崩 塌
散落:岩屑沿斜坡向下运动。
地貌学原理
地貌学原理名词解释填空判断绘图题读图题大题第一章绪论地貌学是研究地表形态特征及其成因、演化、内部结构和分布规律的科学。
地貌的变化发展受构造运动外营力作用和时间三个因素的影响。
内外时间以内营力作用为主的地貌来说,地貌的分布与大地构造单元、地壳运动方向以及构造线的走向都有一定的联系。
以外营力作用为主的地貌,则有呈唯独水平分布和沿山地垂直分布的规律。
第二章坡地地貌坡地地貌坡地上的风化岩块或土地在重力和流水作用下发生崩溃、滑动或蠕动形成的地貌坡地行程的两大重要作用重力和流水作用崩塌斜坡上的岩屑或块体,在重力作用下,快速向下坡移动。
崩塌形成的条件1。
地形条件2。
地质条件3。
气候条件4。
地震因素5。
人为因素崩塌堆积形成的地貌类型----倒石堆-沿斜坡崩塌的物体在坡度较平缓的坡麓地带滑坡斜坡上的大块岩土,由于地下水和地表水的影响,在重力作用下,沿着滑动面整体向下滑动。
滑坡作用力的力矩方程Pa-Qb-fR=0影响滑坡的各种因素1.地下水2.地表水3.斜坡岩石结构和岩性4.地震5.人为因素滑坡和断裂同样会形成阶地土屑蠕动斜坡上的碎屑或土壤颗粒在重力作用下缓慢向下坡运动。
坡积裙坡积物围绕坡地形成的地形,形似衣裙---坡积物在坡面流水作用下,被带刀平缓的坡麓地带堆积下来的堆积物。
坡地形状直线坡、凸形坡、凹形坡和各种形状组成的复式斜坡。
第三章河流地貌河流地貌河流的水流在流动过程中进行侵蚀,形成各种沟谷地貌,被侵蚀的物质沿沟谷向下游搬运并堆积,形成河漫滩、冲积扇和三角洲等堆积地貌。
凡有河流作用形成的地貌,称河流地貌。
读图题河流横坡面结构图【p20】河流流水作用1。
侵蚀作用2b搬运作用3。
堆积作用河流的侵蚀作用1。
冲蚀作用2。
磨蚀作用3。
溶蚀作用溶蚀作用是和河流水流对可溶性岩石如石灰岩、白云岩进行溶解所产生的一种破坏现象。
河流的搬运作用1。
搬移2。
跃移3。
悬移河流侵蚀基准面河床纵坡面是河流作用形成的,每条河流下切侵蚀的最大深度并不是无止境的,往往受某一高度基面控制,河流下切到接近这一基面后即失去侵蚀能力,不再向下侵蚀,这一基面称为河流侵蚀基准面侵蚀基准面的变化影响河床纵坡面的发展影响河床纵坡面发展的因素1.水文情况2。
第二章坡地地貌
二、崩塌的分类 崩塌的分类可按不同的原则来考虑:一是根据坡地的物质组成分类,另一是根据崩 塌的移动形式分类。 1.根据坡地的物质组成可划分为: (1)崩积物崩塌 这类崩塌是山坡上已有的崩塌岩屑和砂土等物质,由于它们的质 地很松散,当有雨水浸湿或受地震震动时,可再一次形成崩塌。 (2)表层风化物崩塌 这是在地下水沿风化层下部的基岩面流动时,引起风化层沿 基岩面崩塌。 (3)沉积物崩塌 有些由厚层的冰积物、冲积物或火山碎屑物组成的陡坡,由于结 构松散,形成崩塌。 (4)基岩崩塌 在基岩山坡上,常沿节理面、地层面或断层面等发生崩塌。
三、崩塌形成的条件 1.地形条件 地形条件包括坡度和坡地相对高度。 坡度对崩塌的影响最为明显,斜坡上的物体,它的重力切向分力和垂向分力是随着 山坡坡度大小而变化的。当山坡坡度达到一定角度时岩屑重力的切向分力能够克服 摩擦阻力而向下移动。一般大于33°的山坡不论岩屑大小,都将有可能发生移动。 坡地的相对高度和崩塌的规模有关,当坡地相对高度超过50m时,就可能出现大型 崩塌。 不同岩性的山坡,形成崩塌的坡度也不完全相同。在无水情况下,一般岩屑坡的坡 度休止角是30~35°,干沙的休止角为35~40°,粘土的休止角可达40°左右。 同一种岩性但结构不同,它们的休止角也不同,例如原生黄土的结构较致密,超过 50°的坡地才会发生崩塌,而次生黄土的结构较松散,30°左右就发生崩塌。
Rockfall, collapse Earthfall, settlement Debris Fall, topple
Block glide spread cambering sackung
Soil creep, rock slide, earth solifluction Rock creep, debris flow, mudflow, Talus creep slide, debris flow sturzstrom, soil slip (rock slump avalanche), rock glacier
第二章 坡地地貌
三:滑坡的形态特征及滑坡的识别
四:影响滑坡发生的素及滑坡的防治
1:影响因素
地下水:降低斜坡上物质颗粒之间的吸附力;溶解土体中的胶结物;增加土体的重量;产生浮托作用,降低土体与滑动面间的摩擦系数。
地表水:对斜坡坡脚的侵蚀;增加土体的重量和减小其摩擦力。
地质因素:节理、断层影响着斜坡上岩体或土体的破碎情况;软弱面的产状与斜坡坡面产状的关系不同,坡面的稳定性是不一样的;构成坡面的基岩岩性不同,发生滑坡的可能性也不同,千枚岩、页岩、泥岩组成的山坡易发生滑坡。
首先展示野外系列与崩塌、滑坡、蠕动相关的图片。
然后提出下列思考问题:
1)在山区进行工程建设时,会碰到哪些地质地貌灾害问题?
2)例举生活中的物理风化、化学风化作用的现象?
3)如何防治山区的坡地灾害?
二:崩塌形成的条件
1:地形条件:坡度一般要大于岩屑的休止角,要大于33º;坡地的相对高度大于50m时,可发生大型崩塌。
2:地质条件:软弱面与坡面的倾向和倾角的关系不同,斜坡发生崩塌的可能性也不一样。
3:气候条件:温差较大,降水较多的地区易发生崩塌。
4:地震、强烈的融冰化雪
5:人工开挖边坡
三:崩塌堆积地貌和结构
倒石堆,混杂堆积物。
第三节滑坡
一:什么是滑坡及滑坡的类型?
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大块岩体或土体,由于地下水和地表水的影响,在重力作用下,沿着一滑动面整体下滑的现象。
第二章 风化作用与坡地地貌(1)
水、泄水等改变坡体原始平衡状态的人类活动,都会诱 发 崩塌活动。
三 、 坡 地 重 力 地 貌 类 型 ——
(三) 崩塌堆积地貌
倒石堆: 崩塌下落的大量石块、碎 屑物或土体堆积在陡崖的 坡脚或较开阔的山麓地带, 形成倒石堆。
1. 倒石堆结构特点:
水化作用是指水与一些不含水的矿物相化合 , 水参与到矿物的晶格中,改变了原来矿物的分子 结构 , 形成新的矿物。如硬石膏经水化作用形 成石膏 。 CaS04 十 2H2O 一→ CaS04 · 2H2O 硬石膏 石膏 水化作用的结果 , 密度降低引起体积膨胀,岩 石硬度变小。如硬石膏水化成石膏后 , 体积要 膨胀30%, 加速了岩石的物理崩解。
物 理 风 化 作 用
寒带潮湿区 著。 或高山顶部雪线附近最为显
—
一 、 风 化 作 用
— 物 理 风 化 作 用
(2)岩晶的撑涨作用 溶解着大量矿物质的水进入裂隙,水分蒸发盐类 结晶,裂隙体积增大,导致岩石崩解。干旱地区 常见;酸雨污染严重的地区常见。
如过饱和明矾溶液结晶后体积增大0.5%,对围岩 产生4MPa的压力。
一 、 风 化 作 用
— 生 物 风 化 作 用
(三)生物风化
生物风化(biological weathering): 由生物的生命活动引起岩石的破坏过程。
生物物理风化作用 生物风化作用 生物化学风化作用
据目前的研究成果表明,任何一种矿物、岩 石的破坏,在某种程度上或多或少都有生物 作用的参与。 生物化学风化作用更为普遍些。
二 、 风 化 壳
(三)影响风化壳发育的因素
1. 2. 3. 4. 气候条件 地貌条件 岩性条件 时间因素
第二节坡地重力地貌
(2)斜坡物质组成
不同土体和岩体的工程力学特征不同,它 们的抗剪强度、抗风化、抗软化、抗冲刷的能 力也不同,发生滑坡的频率也不一样。
一般来说,由粘土矿物组成的岩石如泥岩、 页岩、煤系、片岩和千枚岩等及其风化物易发 生滑坡。粘土和松散堆积层浸水后,粘聚力骤 降,大大增加其可滑性。这些地层被称之为易 滑地层。
38
6)滑坡裂隙 (1)环状拉张裂隙 (2)剪切裂隙 (3)鼓张裂隙 (4)扇形张裂隙
39
环状拉张裂缝 环状拉张裂缝分布在滑坡壁的后缘,与 滑坡壁方向大致吻合。 环状拉张裂缝由滑坡体向下滑动时产生 的拉力造成的,属拉张性质的裂缝。
40
41
42
剪切裂缝 剪切裂缝主要分布在滑坡体中部及两侧, 因滑动土体与相邻不动土体之间相对位移产生 的剪切力造成的。 根据滑体两侧的剪切裂缝可圈出滑坡的范 围。如两侧剪切裂缝逐步贯通,则预示滑坡将 发生滑动。
57
顺倾坡是指坡面走向和坡向与岩层走向和倾向 一致或接近一致的层状结构岩体组成的斜坡的 统称。 顺层滑坡是指斜坡岩体沿岩层层面、软弱夹层 面或层间错动面剪切滑移而形成的滑坡。 切层滑坡是指滑动面的倾向与地层的倾向相反, 且滑动面切穿地层而形成的滑坡。
58
牵引式滑坡是坡斜坡的下部首先发生滑坡,并 使斜坡中上部的岩土体失稳,相继从下至上形 成滑坡。
1)滑坡的类型
A、按物质组成,可分为土质滑坡、岩质滑坡。 B、按滑动面与岩体结构面之间的关系分:
同类土滑坡、顺层滑坡、切层滑坡; C、按滑坡体的厚度分:浅(几米)、中层(几—20 米)、深层(>20米)滑坡; D、按滑坡的滑动年代分:古、老、新、正在发展中的 滑坡; E、按滑坡的运动形式分:牵引式滑坡、推动式滑坡。
坡地地貌
2002年2月
13
(二)滑坡的形态特征 1. 滑坡壁 2. 滑坡台阶 3. 滑坡洼地和滑坡湖 4. 滑坡舌和滑坡鼓丘 5. 滑坡裂隙和擦痕
2002年2月
14
2002年2月
15
三、影响滑坡的因素 (一)岩性:软弱层、松散堆积, 泥、页、板岩,煤层、粘土、黄土 (二)构造 构造面(层面、断层面、节理面、不整合面) (三)地貌:山间谷坡,河、湖、海岸坡 (四)气侯:暴雨、长期降雨、融雪(增重、润滑) (五)地下水 (增重、润滑、浮托) (六)地震:诱发作用 (七)人类活动:破坏天然平衡
2002年2月 29
2. 滑动 岩(土)体沿滑动面下滑,滑体后 部为牵引地段。因滑体移动,后缘失去支撑 而断落,并产生几组平行的园弧形张裂隙。 前下部为抗滑地段。当滑体向前运动时,滑 体前部被挤压成褶曲或迭瓦构造,前缘形成 滑坡鼓丘。 3. 稳定 滑体剧烈滑动后,重心降低,能量 耗尽,滑坡趋于稳定。在自重的作用下,土 石压实、裂缝逐渐闭合以致消失。
2002年2月 31
2002年2月
32
2002年2月
33
2002年2月
34
补充:灾害地貌 灾害地貌属于应用地貌的一种。目前,应用 地貌学大致主要有下面三个应用方向: ①环境地貌; ②灾害地貌; ③工程地貌。
2002年2月
35
灾害地貌目前尚无统一的定义。 延军平(1990)在《灾害地理学》一书中,提 出了“广义地貌灾害”是由外营力作用导致的 地表固体物质运动所产生的有害过程和现象; “狭义地貌灾害”指山地灾害,包括滑坡、泥 石流、崩塌等灾害过程和现象。他还划分了地 貌灾害的主要类型。 根据运动物质的形态分为: ①块体运动灾害:滑坡、崩塌、雪崩、陷落等; ②颗粒运动灾害:沙漠运移扩大、尘暴等; ③液固混合运动灾害:水土流失、泥石流等;
地貌学-第二章-坡地地貌
(4)氧化作用(oxidation)
矿物与大气或水中的游离氧反应, 生成氧化物的过程。 4FeS2(黄铁矿)+19O2+mH2O2Fe2O3 •nH2O+8H2SO4 铁帽(gossan)的形成
黄铁矿(FeS2)氧化生成FeSO4(硫酸亚铁) FeSO4继续氧化生成Fe2(SO4)3(硫酸铁) Fe2(SO4)3为 强酸弱碱盐 水解成Fe(OH)3沉淀
(1)崩塌崖壁(山坡上部)
崩塌崖体坡度很大常成悬崖峭壁。
基 坡
基 坡
基底
(2)岩堆/倒石堆(坡麓)
崩塌下落的大量石块、碎屑物或土体都堆积在陡崖的坡脚或较开阔的 山麓地带,形成倒石堆(岩屑堆或岩堆)。
结构: 多呈松散、杂乱、多空隙、大小 混杂而无层理。 形态: 呈半锥形
一般大型颗粒更多地堆积在下部,
风化作用:坡地物质风化和岩石破裂并具备大量松散物质;
块体运动:坡地上的不稳定块体或风化碎屑在重力和流水作
用下,发生迁移,形成各种坡地地貌。 滑坡
泥石流 山洪 崩塌 崩塌 泥石流 滑坡
各种外营力作用中的先锋作用是什么?
海底有没有风化作用?
岩石
风化作用
破碎 岩块
外营力作用
侵蚀 搬运 堆积
风化作用它不仅和其它营力一样对地表进行着塑造,而且还为其它外营力 作用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风化作用是其它外营力的先锋。
(3)沉积物崩塌
(4)基岩崩塌 2.根据崩塌体的移动形式可划分为: (1)散落型崩塌 (2)滑动型崩塌 (3)流动型崩塌(崩塌型泥石流)
三、崩塌形成的条件
形成条件 必要条件
地形条件 地质条件
节理
断层
促发条件
坡地地貌 2
单纯的看待坡地形态,可分为直线坡、凸形坡、凹形坡和各种形状组合的复式斜坡,他们的形成发展和岩性、构造运动及自然地理等因素有关。
然而,当你在一定的时空尺度下,用演变的观点看待它是,你看到的绝不是静止不变的地貌形态。
坡地的发育,有两种基本模式:一种模式是谷坡受剥蚀并保持与原先坡地的坡度一致而后退,称为坡地平行后退。
随着时间的推移,新形成的坡地只能在上部段与原始坡平行,长度愈来愈短;下部坡段因接近剥蚀基准面,坡度变小,长度加大。
从整个坡地的纵剖面形态看,呈一下凹的坡形。
分水高地的面积也随坡地后退而不断减少,但高度尚未降低,直到不同方向坡地后退到分水高地相交时,分水高地才开始降低。
在干旱区,由于山坡的不断后退,停积在坡麓的风化碎屑被洪流冲走,使山麓基岩裸露,形成平缓的基岩坡面,称为山麓剥蚀面。
如果地壳长期稳定,山麓剥蚀面将扩大联合而成广阔的剥蚀平原。
一些尚未完全剥蚀夷平的残留高地,称为岛状山。
另一种坡地发育模式是假定一些较陡直的坡地形成后,坡地上部与分水高地之间有一明显的坡折,此坡折在很短时间内就会在风化作用、重力作用或片流作用下而变成浑圆状,坡面的坡度逐渐变缓,形成凸形坡,坡地的下坡段将发育一个凹形剖面,整个坡地形成上凸下凹的坡形。
如果地壳长期处于稳定状态,坡地受剥蚀变缓,分水高地也同时降低,逐渐趋于夷平,最后形成相对高度很小的微起伏平原,戴维斯称为准平原。
站在一条河流前,单纯的观察描述这条河流的地貌景观,你可能会看到滨海平原和复杂的水系,横剖面宽浅的河床及河床里面的心滩,甚至宽广低平的河漫滩和宏伟的扇形三角洲。
你也有可能看到险峻的峡谷及其里面狭长湍急的河流,甚至河流里的壶穴和岩槛和河流外复杂的河流阶地。
这些都是固定静止的河流地貌。
然而,如果你能把这些地貌形态联系起来,并在一个相对巨大的时间空间尺度来思考,你就会得到另一种全新的认识。
戴维斯把这种认识叫做侵蚀循环:(1)河流地貌发育的初始阶段,称幼年期阶段。
河南大学地貌学原理名词解释
河南大学地貌学原理名词解释第一章绪论 2008.12.17 1. 地貌学:地貌学是研究地表形态特征及其成因、演化、内部结构和分布规律的科学。
2. 气候地貌学:气候地貌学是研究地球上不同气候区的地貌形成、演变规律和地貌组合特征的学科。
3. 构造地貌学:构造地貌学是研究地质构造受外力剥蚀后形成的地貌以及地壳构造运动形成的地貌的学科。
第二章坡地地貌1.坡地地貌: 坡地上的风化岩块或土体在重力和流水作用下发生崩塌、滑动、或蠕动形成的地貌,称为坡地地貌。
2.风化作用: 出露地表的岩石,受日光照射、温度变化、水的作用和生物作用,发生破碎、分解,形成大小不等的岩屑、砂粒和黏土,这种作用称为风化作用。
3.崩塌: 斜坡上的岩屑或土体,在重力作用下,快速向下坡移动,称为崩塌。
4.倒石堆: 沿斜坡崩塌的物体,在坡度较平缓的坡麓地带堆积成半锥形体,称为倒石堆。
5.滑坡: 斜坡上的大块岩体和土体,由于地下水和地表水的影响,在重力作用下,沿着滑动面整体向下滑动,称为滑坡。
7.坡积物:在坡面流水作用下,被带到平缓的坡路地带堆积下来的沉淀物8.坡积裙:坡积物围绕坡地形成的地形第三章河流地貌1.河流:是地表线形凹槽内天然流水的统称,是地表水流最主要的形式.2.河床:河谷中枯水期水流所占据的谷底部分称为河床3.河床纵剖面:从源头到河口的河床最低点连线称为河床纵剖面4.河流侵蚀基准面:每条河流下切侵蚀的最大深度并不是无止境的,往往受某一高度基面控制,河流下切到接近这一基面后即失去侵蚀能力,不再向下侵蚀,这一基面称为河流侵蚀基准面5.壶穴:壶穴是基岩河床中被水流冲磨的深穴。
6.河流裁弯取直: 曲流形成后,不断侧蚀,同时不断向下游迁移。
当河床弯曲越来越大时,河流的上下河段越来越接近,形成狭窄的曲流颈。
洪水时,曲流颈可能被冲开,河道取直,称为河流截弯取直。
截弯取直后,被废弃的弯曲河道,称为牛轭湖(oxbow lake)。
7.河漫滩: 河流洪水期淹没河床以外的谷底部分,称为河漫滩8.泥石流:泥石流是发生在沟谷和坡地上的包含小至粘土大至巨砾固液两相流。
02-坡地地貌(1)
第二讲
坡地地貌——重力地貌(滑坡)
●压密稳定阶段 滑坡体在滑动过程中具有一定的动能,可以滑到很远的地方。但在 滑面摩擦阻力的作用下,滑体最终要停止下来。滑动停止后,除形成特 殊的滑坡地形外,滑坡岩土体结构和水文地质条件等都发生了一系列变 化。 在重力作用下,滑坡体上的松散岩土体逐渐压密,地表裂缝被充填, 滑动面(带)附近的岩土强度由于压密,固结程度提高,整个滑坡的稳 定性也有所提高。当滑坡坡面变缓、滑坡前缘无渗水、滑坡表面植被重 新生长的时候,说明滑坡已基本稳定。滑坡的压密稳定阶段可能持续几 年甚至更长的时间。
第二讲
坡地地貌
坡地地貌的形成与发展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 坡地物质风化阶段。形成碎屑层,为坡地地貌的发育做 好准备。 在重力或/和流水的作用下发生侵蚀、搬运、堆积,形成 各种坡地地貌。
第二讲
坡地地貌
一、重力地貌
二、坡面流水地貌 三、土屑流动
第二讲
坡地地貌——重力地貌(崩塌)
一、重力地貌
(一)崩塌
第二讲
补充:
坡地地貌——重力地貌(滑坡)
滑坡的分类
合理的滑坡分类对于认识和防治滑坡是必要的。目前,人们从不同的观点和 应用目的出发提出了多种分类方案,但尚未形成统一的认识。下面介绍几种主要 的滑坡分类。
1)按滑动面特征划分 (1) 顺层滑坡:沿已有结构面发生滑动而形成的滑坡。这些结构面是前期 地质作用而形成的,如岩层层面、不整合面、节理面、松散层与基岩的界面等。 (2)切层滑坡:指滑动面与岩土体中的结构面相交切的滑坡。 2) 按滑动性质划分 (1) 牵引式滑坡:斜坡下部首先失稳发生滑动,继而牵动上部岩土体向下 滑动的滑坡。 (2) 推动式滑坡:斜坡上部首先失去平衡发生滑动,并挤压下部岩土体使 其失稳而滑动的滑坡。 (3) 混合式滑坡:属于牵引式滑坡和推动式滑坡的混合形式。
大学地理 地貌学 第二章 坡地地貌
冰劈作用
冰劈作用
盐风化
• 由于盐类的结晶和体积更大的新盐类的形成 对围岩施加压力造成的岩石破坏作用称为盐 风化。 • 另一类重要的盐风化是盐的结晶。当岩石孔 隙和裂隙中的水溶液被蒸发时,盐类会逐渐 达到饱和,盐类就会结晶析出,使体积增大。 盐类结晶就会对其围岩产生膨胀压力,使裂 隙扩大加深,最后使岩石破裂
物理风化与化学风化的关系
• 岩石的风化,实质上只有物理风化和化学风化两种 类型。
• 物理风化作用,加大 岩石的空隙度,使岩 石获得较好的通透性, 这样就更利于水、气 体和微生物的侵入。 岩石崩解为较小的颗 粒,使表面积增加, 更有利于化学风化作 用的进行。 • 物理风化是化学风化 的前驱和必要准备。 • 这里5.9
物理风化与化学风化的关系
• 化学风化在改变岩石化学成分和性质的同时 ,也在改变其物理性质。一般说来,物理风 化只能使颗粒破碎到一定的粒径,大致 0.02mm是其破碎粒径的下限。然而化学风化 却能使岩石破碎到更小的粒径,直到胶体溶 液和真溶液。从某种意义上说,化学风化使 物理风化的继续和深入。
二、主要造岩矿物的风化及其产物
• 热力风化:岩石是热的不良导体一,季节变 化和昼夜变化引起的温度变化时,岩石表层 热胀冷缩,不同深度,这种胀缩程度不同, 因而使岩石产生剥落。 • 岩石不同矿物因颗粒大小,颜色深浅和晶体 结不同,膨胀系数也不一样,温度变化时, 各矿物之间分裂、分散形成砂粒。
• 冻融风化:岩石孔隙中 的水分在温度降低到 0℃时结冰,体积膨胀, 对围岩产生强大的压力, 使岩石破碎。
•规模差异大。(<1m3——108)
• 按发生的地貌部位和崩塌方式又可分为山崩、 塌岸和散落。 • 山崩(Sturzstroms, debris avalanches)是山岳 地区常发生的一种大规模崩塌现象, • 河岸、湖岸(库岸)或海岸的陡坡,由于河 水、湖水或海水的冲蚀,或地下水的潜蚀作 用以及冰冻作用,在岸坡的水面位臵常被掏 空,使岸坡上部物体失去支持而发生崩塌, 称为坍岸(topple)。 • 散落(Rockfalls)是岩屑沿斜坡向下作滚动或跳 跃式地连续运动。其特点是散落的岩屑连续 地撞击斜坡坡面,
地貌学知识点
地貌学知识点地貌学复习材料第一章绪论1.地貌学:研究地表形态特征及其成因、演化、内部结构和分布规律的科学。
第二章坡地地貌1.坡地地貌:坡地上的风化岩块或土体在重力和流水作用下发生倒塌、滑动或蠕动形成的地貌。
2.风化作用:出露地表的岩石,受日光照耀、温度变化、水的作用和生物作用等,发生破裂和分解,形成大小别等的岩屑、砂粒和黏土,这种作用称为风化作用。
可分为物理风化、化学风化和生物风化三种。
3.倒塌:歪坡上的岩屑或块体,在重力作用下,快速向下坡挪移,称为倒塌。
倒塌堆积地貌:沿歪坡倒塌的物体在坡度较平缓的坡麓地带,堆积成半锥形体,称倒石堆(岩屑堆)。
倒石堆的平面形状大多呈半圆形或三角形,有时好几个倒石堆连接在一起呈带状。
倒石堆的表面纵剖面坡度除与岩屑本身的休止角有关外,与岩屑下部基坡的坡度大小也有非常大关系,基坡缓,倒石堆的坡度也缓。
P11页图4.滑坡:歪坡上的大块岩(土)体,由于地下水和地表水的妨碍,在重力作用下,沿着滑坡面整体向下滑动。
形态特征:滑坡体、滑坡面、滑坡壁、滑坡裂隙、滑坡阶地和滑坡鼓丘。
第三章河流地貌1.横向环流(P21):在弯曲河道中,从凸岸由水流面向凹岸的水流(表流)和从凹岸由河底流向凸岸的水流(底流)构成一具延续的螺旋形向前挪移的水流,称横向环流。
可分为四种:单向横向环流、底部汇集型横向环流、底部辐散型横向环流、复合型环流。
2.河流的搬运作用:河流水流在流淌过程中携带大量泥沙和推动河底砾石挪移的作用,叫河流搬运作用。
方式有:推移、跃移、悬移。
3.河床纵剖面:河谷中枯水期水流所占领的谷底部分称为河床。
河床横剖面呈一低洼槽形。
从源头到河口的河床最低点连线。
4.河床纵剖面是河流作用形成的,每条河流下切侵蚀的最大深度并别是无止境的,往往受某一高度基面操纵,河流下切到接近这一基面后即失去侵蚀能力,别再向下侵蚀,这一基面称为河流侵蚀基准面。
5.妨碍河床纵剖面进展的因素:(1)水文事情的改变可使河流中水量、水流流速和含沙量变化,使河床发生侵蚀或堆积。
第二章 坡地地貌
第二章坡地地貌概念:坡地上的风化碎屑或不稳定的岩体、土体在重力或流水作用下发生的崩塌、滑动、蠕动所形成的各种地貌,称为坡地地貌,或重力地貌。
第一节风化作用概念:暴露地表的岩石,受太阳辐射、温度变化、水和生物的作用,发生破碎和分解,形成各种岩屑、砂粒和粘土,这种作用称为风化作用。
风化作用可以分为物理风化、化学风化和生物分化。
一、风化作用的类型(一)物理风化概念:地表岩石由于温度变化和孔隙中水的冻融以及岩类的结晶而产生的机械崩解过程。
它使岩石从比较完整固结的状态变为松散破碎状态,使岩石的孔隙度和表面积增大。
这种只引起岩石物理性质变化的风化作用称为物理风化或机械风化。
1.热力风化地球表面所接受的太阳辐射有昼夜和季节的变化,因而气温与地表温度均有相应变化。
岩石是热的不良导体,所以受阳光影响的岩石昼夜温度变化仅限于很浅的表层;而温度变化引起岩石体膨胀所产生的压应力和收缩产生的张应力也仅限于表层。
这两种过程的频繁交替使得岩石表层产生裂隙以至呈片状剥落。
在荒漠地区,白昼的地表温度可高达60~70℃,而夜晚温度可降低到0℃以下,因为昼夜温差大,所以岩石表面剥落较为严重,甚至有时听到岩石爆裂的响声;在湿润地区,地面的昼夜温差较小,岩石表面剥落现象不明显。
由多种矿物组成的岩石,更容易剥落,特别是结晶岩,多是多种矿物的集合体,矿物的热力性质各不相同,因而在昼夜温度变化下的体积膨胀、收缩差异明显,容易在不同矿物界面产生不同应力,彼此容易分离成为砂粒。
球状风化:在具有等粒结构的厚层砂岩或岩浆岩地区,风化过程常由节理先把岩石分割成块撞,而后的物理风化特别集中在节理的棱角部位,因这些部位岩石的温差变化最大且最迅速,所以最易受剥落。
棱角的逐渐剥落使石块圆化而形成石蛋地形。
而岩浆岩地区由于物理与化学风化综合作用的结果,可以使岩块呈同心圆状薄层脱落,这种现象称之为球状风化。
2.冻融风化寒冷地带,岩石的孔隙或裂隙中的水在冻结成冰时,体积膨大(增大9%左右),因而它对围限它的岩石裂隙壁产生很大的压力,可达960~2000kg/cm2,使岩石裂隙加深加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洒勒山大滑坡 滑坡发生于1983年3月7日,仅数十秒就使3个村庄荡然
无存,死237人,伤22人 ,压死牲畜数百头。滑下岩土近4 亿立方米,使一个水库被填,一个水库进水渠道被淤,三千 亩农田被毁。该滑坡滑动速度之快、规模之大、灾害之重, 在中外滑坡史上均为罕见。
第二章 坡地地貌
第一节 风化作用
一、风化作用的定义 地表岩石与矿物在太阳辐射、大气、水和生物参与
下理化性质发生变化,颗粒细化,矿物成分改变,从 而形成新物质的过程。 二、风化作用的类型 1、物理风化
又称机械风化或崩解,它是一个岩石由整体破裂 为碎屑,裂隙、空隙和比面积增加、物理性质发生显 著变化而化学性质不变的过程。
切裂隙;鼓丘的张裂隙与挤压裂隙;放射状裂隙。
五、滑坡的类型与发展 1、滑坡类型 (1)按物质组成分为:土质滑坡、岩质滑坡; (2)按滑动面与岩体结构面之间的关系可划分为:同类土滑
坡、顺层滑坡、切层滑坡; (3)按滑坡体可分为:浅层滑坡、中层滑坡、深层滑坡; (4)按运动形式可分为:牵引式滑坡、推动式滑坡。
千将坪滑坡 滑坡发生于2003年7月
13日12时20分,位于长江南 岸支流青干河左岸、秭归县 沙镇溪镇千将坪村斜坡上, 距长江干流5公里。滑体平 面形态呈舌状,长1200m, 宽1000m,平均厚度约20m, 面积约1.2km2,体积约 2400×104m3。后缘呈圈椅 状外形,前后缘高差348m。 上部为残坡积粘土夹碎石, 厚5m;下部为沙镇溪组泥 质粉砂岩,厚10m。该滑坡 属于基岩顺层滑坡,滑动面 与地层层面产状一致,倾向 南东,倾角28°。滑坡产生 的涌浪高达30m 以上。
2、化学风化 是指岩石在大气、水与生物作用下发生分解进而形
成化学组成与性质不同的新物质的过程。
(1)水化作用 (2)水解作用 (3)氧化作用 3、生物风化
指生物在其生长和分解过程中,直接或间接地对 岩石及矿物所起的物理和化学风化作用。
(1) 生物的物理风化作用 (2)生物的化学分化作用
第二节 崩塌
(4)根据边坡的地质结构特征和水文地质条件 排除地下 水,可采用水平钻孔疏干、垂直孔排水、竖井抽水、隧洞疏干、 支撑盲沟等方法。
四、崩塌形成的地貌和结构 1、崩塌堆积地貌 堆积成半锥形体--倒石堆(岩屑堆) 2、崩塌的物质结构 倒石堆碎屑颗粒大小混杂,没有明显排列层序。从 碎 屑多堆积在倒石堆顶部,即自下而上,碎屑逐渐变细。
五、防治崩塌的措施
1、边坡或自然坡面比较平整、岩石表面风化易形成小块岩石呈零 星坠落时,宜进行坡面防护,以阻止风化发展,防止零星坠落;
六、滑坡治理措施 滑坡防治要贯彻“及早发现,预防为主;查明情况,综合
治理;力求根治,不留后患”的原则,结合边坡失稳的因素和 滑坡形成的内外部条件,治理可以从以下两个大方面着手。
1、一是消除和减轻水对滑坡的作用,即排除滑坡地表水, 地下水和防止水对坡角掏蚀
(1)在滑坡边界修截水沟,防止外围地表水进入滑坡区; (2)在滑坡区内的坡面修筑排水沟,可用浆砌片石或人工 植被铺盖,防止地表水下渗; (3)岩质边坡还可用喷混凝土护面或挂钢筋网喷混凝土;
2、山坡或边坡坡面崩坍岩块的体积及数量不大,岩石的破碎程度 不严重,可采用全部清除并放缓边坡;
3、岩体严重破碎,经常发生落石路段,宜采用柔性防护系统或拦 石墙与落石槽等拦截构造物;
4、对在边坡上局部悬空的较完整的危岩石,可采用钢筋混凝土立 柱、浆砌片石支顶或柔性防滑系统;
5、易引起崩坍的高边坡,宜采用边坡锚固 ; 6、当崩坍体较大、发生频繁、且距离路线较近而设拦截构造物有 困难的地段,可采用明洞、棚洞等遮挡构造物处理。
第三节 滑坡
一、概念 指构成斜坡的岩土体在重力作用下失稳,沿着坡体
内部的一个(或几个)软弱面(滑动面)作整体性缓慢 下滑的现象。 二、滑坡体的运动
滑坡体处于极限稳定时, Pa-Qb-FR=0
即主动部分作用力增大 或被动部分作用力减小,将 使滑坡体失去平衡而滑动,反之,滑坡体稳定性 增强, 不易发生滑坡。
4、地震 地震对滑坡具有触动作用;
5、人为因素 人为因素主要是开挖破坏斜坡稳定而使滑坡滑动,
主要是在斜坡下部或古滑坡体下方开挖土体,降低支持 上部土体的阻力而引起滑坡;在斜坡上部堆积、建房等 加载活动引发滑坡;灌溉、人工爆破等将水排进滑坡裂 缝中引发滑坡。
四、滑坡的形态特征 1、滑坡体 2、滑动面和滑动带 3、滑坡壁 4、滑坡台阶 5、滑坡洼地与滑坡湖 6、滑坡鼓丘 7、滑坡裂缝 按裂隙的分布部位和力学性质可分为:环状拉张裂隙;平行剪
三、崩塌形成的条件 1、地形条件 坡度和坡地相对高度对崩塌有影响。 2、地质条件 岩石的节理、断层、地层产状和岩性对崩塌有影响。 3、气候条件 气候使岩石风化破碎,加快坡地崩塌形成的时间。暴雨、冰 雪融化增加岩体负荷,减低其聚结力,加大滑力而引起崩塌。 4、地震因素 地震是崩塌的触发因素。 5、人为因素 山区工程建设,不顾地形、地质条件任意开挖,或砍伐森林、 陡坡地开荒,破坏山坡平衡而引起崩塌。
一、崩塌的概念 是指斜坡上的岩土块体,在重力作用下,突然发
生沿坡向下急剧倾倒、移动现象。 二、崩塌的作用方式
1、山崩 山岳地区常发生的一种大规模崩塌现象。
2、塌岸 河湖海岸,由于水的冲蚀或潜蚀,使岸坡被掏空,
而发生塌岸。 3、散落
岩屑沿斜坡向下作滚动或跃动式连续运动,即沿 斜坡跳动、旋转运动。
二、崩塌的分类 1、根据坡地的组成物质分为 (1)崩积物崩塌 (2)表层风化物崩塌 (3)沉积物崩塌 (4)基岩崩塌 2、根据崩塌体的移动形式分为 (1)散落型崩塌 (2)滑动型崩塌 (3)流动型崩塌
三、影响滑坡形成的因素 1、地下水 使岩土体发生复杂物理化学过程而失稳滑动; 2、地表水 河岸坡脚掏蚀,降雨融雪渗透土壤而滑动; 3、斜坡岩石结构和岩性 滑坡沿断层面、节理面、不整合面或岩层层面滑动;
松散沉积层的滑坡,多在在松散沉积与基岩面之间滑动; 基岩滑坡多发生在千枚岩、页岩、泥灰岩和片岩斜坡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