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十大阶层的消费差异
中国阶层及消费习惯
中国阶层及消费习惯这十大阶层包括:(一)国家与社会管理者阶层:指在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中,行使行政职权的领导干部。
(二)经理人员阶层:指国有大中企业,城乡各种股份所有制大中型企业、大中型三资企业和私营企业中的中高层管理人员。
(三)私营企业主阶层:指拥有私人资本,雇用八人以上的企业主。
(四)专业技术人员阶层:指在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各种经济成份的企业中从事科学技术的专业人员。
(五)办事人员阶层:指协助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的领导处理日常事务的专职业务人员。
(六)个体工商户阶层:指拥有少量资本,从事小规模生产、经营活动的小业主、工商户。
(七)商业服务人员阶层:指在第三产业中从事体力或非体力劳动的员工。
(八)产业工人阶层:指在第二产业(工业、建筑业)中从事直接或辅助性生产的体力、半体力劳动的员工,其中农民工占大多数。
(九)农业劳动者阶层:指从事农林牧渔业生产,并以此为收入主要生活来源的农民。
(十)城乡无业、失业、半失业人员阶层:包括失业、失地、待业的人员。
有关专家认为,就结构形态而言,目前中国社会阶层结构还只是一个中低层过大,中上层有所发育但还没壮大,最上层和底层都比较小的“洋葱头”型结构。
国家有关部门应创新和制定恰当的经济社会政策,推进户籍、就业、人事、社会保障等改革,调整城乡、区域和就业结构,引导培育形成一个合理的开放的现代社会阶层结构,才能为构建和谐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中产阶级消费特征:1.消费结构转型:生存必需性消费的“非必需化”,在目前消费的变化中,最主要的是整个消费结构在发生明显的变化。
这在不同阶层的消费中表现出来。
在日常各类主要消费项目中,中产阶层家庭的消费按重要性排列分别是:饮食:62%;服饰:34%;子女教育:31%;购房:28%;文化娱乐:20%医疗保健:13%;社交应酬:4%购车:6%个人继续教育:1%。
而其他非中产阶层的家庭消费主要项目的顺序依次是::饮食:72%;服饰:24%;子女教育:29%;购房:13%;文化娱乐:12%医疗保健:12%;社交应酬:4%购车:2%个人继续教育:4%。
中国区域消费差异
中国区域消费差异中国作为一个庞大的国家,地域广阔,自然条件和经济发展水平十分不均衡,因此,中国区域消费差异十分明显。
首先,东部地区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也是消费水平最高的地区之一。
大城市如北京、上海、广州等都聚集了大量的高收入人群,这些人群拥有较高的消费能力和消费需求。
东部地区的经济相对较为发达,商业发展也比较成熟,因此,这些地区的商品种类丰富,价格也较高。
人们在这些地区购买奢侈品、高档消费品、国际品牌等较为常见。
此外,东部地区人们的生活水平普遍较高,每月花费在餐饮、旅游和娱乐方面的支出也较大。
与之相比,中西部地区的消费水平较低。
由于经济发展相对滞后,这些地区的市场规模较小,商品种类较少,价格也相对较低。
人们在这些地区普遍购买日常生活所需的商品,如食品、衣物、家电等。
由于收入水平相对较低,人们在餐饮、旅游和娱乐等方面的支出相对较少。
此外,城乡差异也导致了中国消费的不均衡。
一般而言,城市地区消费水平较高,农村地区消费水平相对较低。
这是因为城市人口更多地受益于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他们更容易获得更高的收入和更丰富的就业机会。
相比之下,农村地区人口主要从事种植、养殖等传统农业活动,收入较低,消费能力有限。
然而,随着中国政府不断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的扶持力度,这些差异正在逐渐减小。
中西部地区正面临着快速发展的机遇,经济增长速度也远远超过了东部地区。
这意味着这些地区人们的收入和消费能力将会逐渐提高,市场规模也将扩大。
中国区域消费差异的缩小将有助于促进全国范围内的消费均衡发展,推动经济的持续增长。
总的来说,中国区域消费差异是由经济发展不平衡、地理条件、城乡差异等多重原因共同决定的。
随着政府不断推动全国范围内的经济发展和消费均衡发展,这些差异也将逐渐减小。
中国区域消费差异的原因非常复杂,涉及到经济、地理、文化和制度等多个方面。
下面将从不同角度进一步分析这些原因,并探讨如何缩小区域消费差异。
首先,经济发展不平衡是中国区域消费差异的主要原因之一。
中国城市各阶层消费习惯及营销策略
中国城市各阶层消费习惯及营销策略中国是世界上消费人群差异最大的国家之一,在这个神奇的国度,各地增长速度千差万别,各个城市群落差异明显,社会阶层分化日益突出。
品牌想要制胜市场,认识复杂的中国无疑是先决条件。
消费作为社会地位的表现形式,其阶层化趋势也越来越明显。
社会阶层不同,其消费理念和形式也不同。
中国现阶段社会阶层结构是怎样一种形态呢?要对此作出正确判断,就必须弄清中国社会各阶层的层级分布。
除此之外,企业还可以通过收入水平、地理位置、城市之间的经济联系和贸易往来,以及城市中消费者共同的消费态度和偏好而形成的城市群,分区域地实施不同的营销策略。
中国城市群的划分及消费者差异麦肯锡城市群(ClusterMap)方法将中国城市分为22个城市群,每个城市群围绕1到2个中心城市发展。
为了确保这种方法是可行并适用的,所有的卫星城距离1个中心城市不超过300公里,并且每个城市群的GDP都超过中国城市总GDP的1%(图表1)。
有些公司或为了扩大分销中的规模经济,或因为某些城市群中的类似的媒体观看习惯和对媒体渠道的偏好,而将一些城市群合并。
另一些公司则可能因为某些城市群内差异(比如竞争状况或消费习惯),需要运用不同的战略,而将一些城市群分拆为两个或更多的小城市群。
研究表明,中国各城市群消费者的行为存在很大差异。
例如,52%的上海城市群消费者青睐名牌产品,而这一比例在厦门-福州城市群(包括潮州、汕头、石狮等城市)中只有36%。
消费者对产品特性的偏好也很不一样。
例如,深圳城市群的消费者青睐轻、薄的数码相机,而广州城市群的消费者偏爱有大显示屏的机型。
不同城市群中的消费者对媒体的偏好也大相径庭。
例如,“中原城市群”(包括郑州、洛阳、开封等城市)中95%的消费者喜欢看中央台。
而62%的上海城市群消费者喜欢看本市的电视节目。
对各地消费者看电视习惯的深入了解,有助于那些在电视广告中投入甚多的消费品公司更有效地分配他们在不同城市群之间的媒体投资支出(图表3)。
消费者购买行为第二节阶层划分与消费行为及营销战略
〔3〕小康阶层:
这一阶层主要有四局部人群构成:一是所谓“新 中等收入阶层〞来自于外乡毕业的大学生和外乡 员工,他们在收入不错的公司就业,生活水平较 高;二是传统干部、知识分子层和专业技术人员; 三是效益非常好的国有企业职工〔主要是卷烟、 电力、能源、通信等企业的职工〕;四是大量的 小规模个体、私营经营者,包括城市的开个人店 一族,小餐馆一族等。
金领阶层理财观:
这一阶层储蓄和投资的比重很高,但是第二住宅、 字画、古董等拥有量较低。 在储蓄的上下排序上,“防止意外所需〞、“子 女教育〞、“为年老做准备〞这些一直居于其理 财的首先考虑; “旅游、娱乐〞和“购置或扩修个人住宅〞的比 例也较高。 “为将来创业或生意投资〞进展财务安排,比例 却是较低。
5 专业技术人员阶层
专业技术人中所占比例8.6%, 在农村阶层构造中占1.9%。
•该阶层成员分为三大类:
(1)科教文卫专业人员,他们构成专业技术人员阶层的主体, 所占比例高达69.3%,主要集中于国有单位,而且多数为 教师; (2)工程技术专业人员,主要是第二产业〔各类制造业企业〕 中的专业人员,随着近年来制造业行业的专业化程度和技 术含量的提高,工程技术人员的数量在增加,他们在专业 技术人员阶层中所占比例为22.4%; (3)商贸效劳业专业人员,主要是经济类业务人员,如经济 师、会计师、审计师、证券交易员以及律师、设计师等, 这类专业人员近年来增长很快,他们所占比例为8.3%。
富豪阶层理财观:
这个群体的理财工具选择主要是房产、保险、珠宝古 玩收藏、私募基金、企业直接投资等。 受中国传统生活方式和价值观的影响,家族观念对于 中国都市高收入群体一直有着或多或少的影响,他们 重视家庭财富管理效劳,而不仅仅是提供一些相对高 级的个人贵宾效劳。 随着阶层中年龄的增高,财产的保障与代际传承是这 一群体理财过程中非常重要的方式和内容。 对一些在过去不常见的效劳,比方客户子女的教育投 资效劳、遗产转让和信托、避税等,也慢慢浮现出来。
不同收入阶层家庭的消费结构比较研究
不同收入阶层家庭的消费结构比较研究一、引言在现代社会中,消费已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消费结构的研究对于了解家庭经济发展和促进经济增长具有重要意义。
这篇文章将着重探讨不同收入阶层家庭的消费结构比较,旨在深入了解各个阶层的消费行为和倾向,为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
二、低收入家庭的消费结构低收入家庭通常消费的物品与非必需品有较大的关联性,例如食品和住房占总支出的较大比例,而文化娱乐、旅游等与消费者个人需求有关的支出占比较低。
另外,低收入家庭中消费储蓄率相对较低。
2019年,我国低收入家庭的平均消费水平为 1.2万元,其中食品和住房占总支出的比例分别为38.8%和19.3%,而文化娱乐、旅游等占比较低,仅为3.1%。
三、中等收入家庭的消费结构中等收入家庭的消费结构相对更加多样化,相较于低收入家庭,他们更愿意将收入用于需求类别更为广泛的物品和服务上,例如交通、通信、文化娱乐等,同时,教育支出成为中等收入家庭必不可少的开支。
2019年,我国中等收入家庭平均消费水平为3.5万元,其中食品、住房、教育以及交通等基本支出占比较高,分别为23.8%、16.2%、11.8%和5.8%。
四、高收入家庭的消费结构高收入家庭通常拥有更高水平的教育和更多的社会资源,因此他们的消费结构相较于前两种收入阶层更加注重品质和个性化。
高收入家庭的消费结构种类丰富,例如高档日用品、护肤品、珠宝首饰、豪华汽车、私人定制旅游等,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其消费能力和个性需求。
2019年,我国高收入家庭的平均消费水平超过8万元,主要支出类别包括住房、餐饮、娱乐、交通、医疗、文教娱乐等,其中住房占比最高,达到了26.1%。
五、结论综上,不同收入阶层家庭的消费结构存在明显差别。
低收入家庭的消费比重主要集中于食品和住房,文化娱乐等非必需品的支出较少,生活水平相对较低。
中等收入家庭的消费结构较为多样化,包括基本支出和溢出支出等,同时教育和医疗等成为必要开支。
当代中国社会的十大阶层
当代中国社会的十大阶层当代中国社会的十大阶层以职业分类为基础、以组织资源、经济资源和文化资源的占有状况为标准划分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结构的基本形态,它由十个社会阶层和五种社会地位等级组成(参见下图)。
这十个社会阶层是:国家与社会管理者阶层、经理人员阶层、私营企业主阶层、专业技术人员阶层、办事人员阶层、个体工商户阶层、商业服务业员工阶层、产业工人阶层、农业劳动者阶层和城乡无业失业半失业者阶层。
各社会阶层及地位等级群体的高低等级排列,是依据其对三种资源的拥有量和其所拥有的资源的重要程度来决定的。
在这三种资源中,组织资源是最具有决定性意义的资源,因为党和政府组织控制着整个社会中最重要的和最大量的资源;经济资源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变得越来越重要,但它在当代中国社会中的作用并不像在资本主义社会中那么至关重要,相反,现有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都在抑制其影响力的增长;文化(技术)资源的重要性则在近十年来上升很快,它在决定人们的社会阶层位置时的重要性并不亚于经济资源。
十个社会阶层的界定1、国家与社会管理者阶层指在党政、事业和社会团体机关单位中行使实际的行政管理职权的领导干部,具体包括:中央政府各部委和直辖市中具有实际行政管理职权的处级及以上行政级别的干部;各省、市、地区中具有实际行政管理职权的乡科级及以上行政级别的干部。
目前,中国的社会政治体制决定了这一阶层在趋于等级分化的社会阶层结构中居于最高或较高的地位等级,是整个社会阶层结构中的主导性阶层,是当前社会经济发展及市场化改革的主要推动者和组织者。
这一阶层的社会态度、利益及行动取向和品质特性,对于正在发生的经济社会结构的变迁和将要形成的社会阶层结构的主要特征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力。
在改革的最初十年,国家与社会管理者阶层处于政治与社会经济地位不一致的状态,他们的经济利益没有得到相应的补偿;在改革的后十年,他们仍是最积极的参与者和推动者,并且是经济改革和经济增长的较大获益者之一。
中国中产阶层消费调查
中国中产阶层消费调查中国中产阶层消费调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的中产阶级呈现出日益庞大的规模,成为中国经济增长和消费升级的重要力量。
本文将对中国中产阶层的消费行为进行调查和分析,并探讨其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一、中国中产阶层的定义和特征中国中产阶层的定义因人们对收入和资产的划分标准有所不同,但一般认为,中产阶层是相对于贫困与富裕的低收入和高收入群体而言的。
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数据,中国中产阶层的收入范围在每年2-20万元人民币之间。
中国中产阶层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教育水平相对较高:中产阶层普遍受过较好的教育,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和专业技能。
2.职业稳定和高收入:中产阶层多从事白领职业,如高级管理人员、专业人士和技术人员,稳定的职业地位和较高的收入是中产阶层的重要特征。
3.理财能力较强:中产阶层对投资和理财有一定的认知和能力,能够进行资产配置和风险管理。
二、中国中产阶层的消费行为调查1.消费观念的变化:中国中产阶层对消费品的需求由传统的基本生活需求逐渐向品质生活和个性化需求转变。
他们更加注重品牌、质量和服务,并愿意花费更多的金钱来追求更高品质的生活。
2.消费方式的变化:中产阶层越来越倾向于线上消费,通过互联网购物平台来满足自己的购物需求。
网络购物的便捷性和丰富的选择使得中产阶层更容易获取到国内外的产品和服务。
3.消费领域的变化:中产阶层的消费除了基本的食品、住房和教育方面的支出外,还越来越注重旅游、健康、时尚和文化娱乐等领域的消费。
他们更愿意花费时间和金钱来提升自己的生活品质和享受多样化的文化娱乐。
4.国际化消费趋势:随着中国中产阶层的不断扩大,在国外的消费也成为中产阶层的新趋势。
中产阶层愿意花费更多的金钱来购买国际品牌的奢侈品、旅行到国外旅游、接受海外教育等,加强了中国与国际市场之间的消费联系。
三、中国中产阶层的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中国中产阶层的不断壮大和消费升级对中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变革产生了重要影响。
不同的社会阶层消费行为的差异
题目:第11章:文化与消费者购买行为请思考:不同的社会阶层消费行为的差异?答:不同社会阶层消费者行为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4个方面:1.在产品的选择和使用上有差异。
在住宅、服装和家具等能显示地位与身份的产品的购买上,不同阶层的消费者差别比较明显。
上层消费者的住宅区往往环境幽雅,室内装修豪华,购买家具和服装的档次、品味很高;中层消费者一般有很多存款,住宅也相当好,但相当数量的人对装修可能不是很讲究,服装、家具数量不少,高档的可能不多;下层消费者住宅环境一般较差,衣服和家具的投资较少。
然而,下层消费者中的部分人员对生产食品、日常用品和某些耐用品的企业仍是颇有吸引力的。
2. 休闲活动上的差异。
虽然不同阶层之间,用于休闲的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可能相差不大,但休闲活动的类型却差别很大。
上层社会成员所从事的职业,一般较少身体活动,作为补偿,会去从事游泳、打网球等个人性或双人性的运动。
中层消费者则是商业性休闲和诸如公共泳池、公园、博物馆等公共设施的主要使用者。
下层社会成员倾向于从事团体性体育活动,甚至一些较耗费时间的活动如钓鱼、踢足球等。
3. 信息搜寻和处理上的差异。
信息搜寻的类型和数量也随着社会阶层的不同而存在差异。
低层消费者通常信息来源有限,对误导和欺骗性信息缺乏甄别能力,出于补偿的目的,他们在购买决策过程中可能更多地依赖亲朋好友提供的信息。
中层消费者会比较多的从媒体上获得各种信息,而且会更主动地从事外部信息搜寻。
随着社会阶层的上升,消费者获得信息的渠道会日益增多。
不仅如此,特定媒体对不同阶层消费者的吸引力和影响力也有很大不同。
4. 购物方式上的差异。
首先,不同阶层的消费者在对购物场所的选择上存在差异。
高阶层的消费者乐于到环境幽雅、品质和服务上乘的商店去购物,因为在这种环境里购物会使他们产生优越感和自信,得到一种心理上的满足;中层消费者比较谨慎,对购物环境有较高的要求,但也常常在折扣店购物;而低阶层的消费者在高档购物场所则容易产生自卑、不自信和不自在的感觉,因而他们通常选择与自己地位相称的商店购物。
试析不同收入层的消费行为特点
试析不同收入层的消费行为特点组员:王景宣,徐郡妍,左爽,何思萍,舒艳华组长:何思萍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出现的阶层分化日益明显,直到今天,我们可以把社会总共分为四个阶层,分别是:超级富裕层、高收入层、普通收入层、低收入或贫困层。
在这个社会每个阶层有每个阶层的生活方式和消费行为。
每个人都会因为其所在的阶层不同而影响他的生活方式以及三观,使其与所在的阶层相适应。
正是因为阶层的分化,才会导致这个社会消费的分化和多元化。
接下来就逐个分析每个阶层的消费行为特点。
一、超级富裕层---王景宣什么是超级富豪?通常是指收入特别高的人组成的群体,他们在人口中占得比例约为1%,但其费行为对其他群体有很大的示范作用。
一般来说,他们被认为是游艇、高级轿车、等高级奢侈品的主要购买者;他们在使用哪些银行卡上也与众不同,大多喜欢信用卡;他们花在服务、旅游、继续教育等方面的支出相当多。
一般来说,超级富豪在人们的认知中和金钱划等号。
他们就是金钱的代表,他们有花不完的钱,享受不完的生活。
那么那些富豪都有什么特征呢?他们真的是花钱如流水吗?《福布斯》总结了世界富豪的8大特征,结合我国富豪的实际情况,我国超级富豪的特征如下:①父母从事与数学有关的工作优秀的数学能力是成为亿万富翁的关键。
通常情况下,这种能力是可以遗传的。
美国亿万富翁的父母从事的最为常见的工作包括工程师、会计师以及小型企业老板。
②曾经很受伤在职业生涯早期遭受挫折之后,很多亿万富翁培养出惊人的细节关注能力。
在1987年股票市场崩溃灾难中,对冲基金经理人杰米.迪纳毕生积蓄付之东流。
自此之后,他便与杠杆作用说"再见",虽然这种防御手段曾让他受益匪浅。
制药业大亨柯克的第一次商业冒险也最终以失败收场。
他对《福布斯》表示:"早期的失败虽然不是成功的充分条件,但却是一个必要条件。
"以上是世界超级富豪的特征。
③中国富人中,最受欢迎的休闲活动是旅行、读书和品茶。
十大社会阶层的划分标准
1978年以来,中国社会阶层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和市场化的不断推进,计划经济时期决定人们社会经济状态的政治性、制度性或行政性标准(如政治身份、户口身份和行政档案身份等)逐渐为一些新的因素所取代,职业分化、收入差距扩大和资产私有形式的出现促使社会阶层分化日益明晰。
尽管目前社会阶层结构的演变还在持续,并未完全定型,但其基本的分化形态和规则正在形成。
本课题组在《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研究报告》一书中提出了十大社会阶层的划分,获得了广泛的认同,但该书并未对划分标准进行详细解释,本节将对十大阶层的划分做出理论和操作说明。
一职业分类与三种资源在《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研究报告》一书中,我们提出了“以职业分类为基础,以组织资源、经济资源和文化资源的占有状况为标准来划分社会阶层的理论框架".我们的阶层划分之所以要以职业分类为基础,既是出于操作便利的考虑,也是基于理论研究结果。
在当代社会,职业身份的分类是一种最基本的社会性区分,从事不同职业的人,在收入、声望、教育、权力等方面都存在着差异,因而职业的分类与社会分化紧密相关。
同时,在调查资料收集和分析方面,个人职业信息较易获得,也易于加以分类处理。
因此,许多社会分层研究都以职业分类为基础而展开。
本课题组提出的阶层划分,也是以职业分类为基础.在职业分类的基础上,我们又以人们对组织资源、经济资源和文化资源的占有状况,来刻画各社会阶层的基本特征。
组织资源也可称为权力资源,主要指依据国家政权组织和执政党组织系统而拥有的支配社会资源(包括人和物)的能力;经济资源主要是指生产资料所有权、使用权和经营权;文化资源是指对社会以证书或资格加以认可的知识和技能的拥有,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学历文凭.我们认为,在当代中国社会,这三种资源的拥有状况是各社会群体及其成员在阶层结构中的位置以及个人的综合社会经济地位的标志。
如果说,职业类别是我们划分中国社会阶层类别的基础,那么,这些资源的占有情况则是我们确定各社会阶层的社会等级差别的依据。
中国十大阶层分析(最新版)
中国十大阶层分析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
全赖你所处的阶层。
——题记盛筵还远未结束。
革命不是请客吃饭,改革也不是分钱。
六年前,我在写《和平革命:第三条道路的可能性与非正义性考》时,预计中国的社会分层从明晰到稳定,大约需要花十年时间。
时隔六年,我发现,中国社会变迁的转型与分化,在改革单脚跳(经济改革)的大背景下,通过体制的贯性掠夺,比我预计的要疯狂得多。
而且,随着这种更加疯狂的单脚跳,中国社会分层已日趋稳定,即我在文章中所讲的刚性体制,已牢不可破。
除非蒋经国先生再世,否则我这个文章,要推迟十年再写。
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
全赖你所处的阶层。
下面,我们来重新审视自己,看看我们自己在这个金字塔型的社会结构中,处于哪一个阶层,我们的幸福感指数、安全感指数和希望社会变革系数如何。
中国现在已进入独生子女时代,并且开始向老龄化社会发展。
以全国人口16亿,221家庭结构,再加上独生子女因素,以平均每个家庭4人计,中国大致有4个亿家庭单位。
以物质主义和消费主义为前提,4亿个家庭,以上、中、下三大阶层+赤贫阶层来分析,中国社会结构基本上由6%的上层、16%的中层、76%的下层和2%的赤贫阶层构成,而且这种阶层结构随着当下的刚性体制已经基本稳固,社会变迁向上流通的阶层通道,随着体制的设计和排他性,借物质主义和消费主义的时代,已基本堵塞。
只有少数天生异禀和天生丽质者,才有可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和交换向上流动。
我在《自由的代价:一个共公知识分子对改革开放30年的深夜感悟》中揭示,恐慌已成为这个时代的心理特征。
权力拥有者对害怕权力失去的恐慌,权力失去者对未来生活不确定性的恐慌。
权力拥有者的恐慌总是先于权力的失去者。
由于国民经济的总体腾飞,在部分开明政治官员的努力下,中国的中产阶级也极有可能进一步发展壮大,因为据我观察,2003——2008六年间,中国中产阶级由六年前的12%壮大为目前的16%。
我以为,在目前体制下,十年后中国中产阶级可能进一步壮大为20%。
当代中国社会各阶层的分析(截止2023年)
当代中国社会各阶层的分析(截止2023年)中国当代社会包含了各种不同的社会阶层和群体,其特点和问题也各不相同。
以下是对中国当代社会各阶层的简要分析:城市中产阶层:这一阶层在中国的城市中日益壮大,通常包括高级白领、中高层管理人员、自由职业者等。
他们通常有较高的教育水平和相对高的收入。
这一阶层的生活水平较高,享受着现代城市生活的便利和舒适。
他们可能面临的挑战包括工作压力、高房价、教育成本等问题。
城市中产阶层是中国当代社会中一个备受瞩目的社会群体,其特点和影响力日益显著。
这个阶层的崛起反映了中国长期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发展的成就和变革。
城市中产阶层,通常被定义为在城市中拥有相对高收入、高学历、较稳定职业的人群。
他们在中国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力不断增强,是中国社会结构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首先,城市中产阶层的崛起源于中国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
这一政策改变了中国的经济体制,促进了市场经济的发展,为私人企业和外资进入中国创造了机会。
许多城市中产阶层成员是创业者、企业家,他们通过创新和企业家精神获得了成功。
同时,改革开放也为高校毕业生提供了更多就业机会,这有助于培养了一批高素质的白领人才。
其次,城市中产阶层的兴起与城市化进程密切相关。
中国城市不断扩张,城市基础设施不断完善,这为中产阶层提供了更好的生活条件。
他们通常能够享受到现代城市生活的便捷,包括高品质的教育、医疗、文化娱乐等服务。
这一阶层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他们可以购买房产、汽车、国际旅行等,这些在过去是奢侈品。
第三,城市中产阶层对中国社会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他们不仅在经济上贡献巨大,还在社会责任和慈善事业方面积极参与。
一些成功的企业家和富豪成立了慈善基金会,支持教育、环保、贫困帮扶等领域的项目。
他们的社会参与度有助于缓解社会问题,推动社会进步。
然而,城市中产阶层也面临一些挑战和争议。
一方面,他们的财富和地位引发了贫富差距扩大的担忧。
社会不平等问题逐渐凸显,这引发了一些社会不满情绪。
3.中国阶层分析
2、贫富悬殊问题突出(尤其是城乡差距加大)
1978年, 中国的“基尼系数”为 0.3左右 1988年,0.382; 1994年,0.434; 1998年,0.456; 2001年,0.46左右
中国目前的阶层和 财富分布是“洋葱头” 结构,中产阶级弱小。
2、贫富悬殊问题突出(尤其是城乡差距加大)
有民间机构估计,实际超过了 0.59
8.产业工人阶层(很少量三种资源) 9.农业劳动者阶层(很少量三种资源) 10.城乡无业、失业、半失业者阶层(基本没 有资源)
各社会等级与对应的社会阶层
A ——1.2.3.4 社会上层 B ——1.2.3.4 中上层 C ——3.4.5.6.7.8.9 中中层 D ——6.7.8.9 中下层 E ——7.8.9.10 底层
1.国家与社会管理者阶层(拥有组织资源) 2.经理人员阶层(文化或组织资源) 3.私营企业主阶层(经济资源) 4.专业技术人员阶层(文化资源)
各社会等级与对应的社会阶层
C ——3.4.5.6.7.8.9 中中层
3.私营企业主阶层(经济资源) 4.专业技术人员阶层(文化资源) 5.办事人员阶层(少量文化或组织资源) 6.个体工商户阶层(少量经济资源) 7.商业服务业员工阶层(很少量三种资 源) 8.产业工人阶层(很少量三种资源) 9.农业劳动者阶层(很少量三种资源)
各社会等级与对应的社会阶层
D ——6.7.8.9 中下层
6.个体工商户阶层(少量经济资源) 7.商业服务业员工阶层(很少量三种资源) 8.产业工人阶层(很少量三种资源) 9.农业劳动者阶层(很少量三种资源)
E ——7.8.9.10 底层
7.商业服务业员工阶层(很少量三种资源) 8.产业工人阶层(很少量三种资源) 9.农业劳动者阶层(很少量三种资源) 10.城乡无业、失业、半失业者阶层(基本没 有资源)
当代中国社会的十大阶层
当代中国社会的十大阶层————————————————————————————————作者:————————————————————————————————日期:当代中国社会的十大阶层以职业分类为基础、以组织资源、经济资源和文化资源的占有状况为标准划分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结构的基本形态,它由十个社会阶层和五种社会地位等级组成(参见下图)。
这十个社会阶层是:国家与社会管理者阶层、经理人员阶层、私营企业主阶层、专业技术人员阶层、办事人员阶层、个体工商户阶层、商业服务业员工阶层、产业工人阶层、农业劳动者阶层和城乡无业失业半失业者阶层。
各社会阶层及地位等级群体的高低等级排列,是依据其对三种资源的拥有量和其所拥有的资源的重要程度来决定的。
在这三种资源中,组织资源是最具有决定性意义的资源,因为党和政府组织控制着整个社会中最重要的和最大量的资源;经济资源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变得越来越重要,但它在当代中国社会中的作用并不像在资本主义社会中那么至关重要,相反,现有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都在抑制其影响力的增长;文化(技术)资源的重要性则在近十年来上升很快,它在决定人们的社会阶层位置时的重要性并不亚于经济资源。
十个社会阶层的界定1、国家与社会管理者阶层指在党政、事业和社会团体机关单位中行使实际的行政管理职权的领导干部,具体包括:中央政府各部委和直辖市中具有实际行政管理职权的处级及以上行政级别的干部;各省、市、地区中具有实际行政管理职权的乡科级及以上行政级别的干部。
目前,中国的社会政治体制决定了这一阶层在趋于等级分化的社会阶层结构中居于最高或较高的地位等级,是整个社会阶层结构中的主导性阶层,是当前社会经济发展及市场化改革的主要推动者和组织者。
这一阶层的社会态度、利益及行动取向和品质特性,对于正在发生的经济社会结构的变迁和将要形成的社会阶层结构的主要特征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力。
在改革的最初十年,国家与社会管理者阶层处于政治与社会经济地位不一致的状态,他们的经济利益没有得到相应的补偿;在改革的后十年,他们仍是最积极的参与者和推动者,并且是经济改革和经济增长的较大获益者之一。
中产阶级的标准是什么在中国中产阶层的十大标准
中产阶级的标准是什么在中国中产阶层的十大标准中产阶级是指具有一定经济实力、社会地位和文化素养的群体,他们在社会层次中居于中间位置,既不是贫困群体也不是富裕阶层。
在中国,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变革的进一步深化,中产阶级的规模不断扩大,形成了独特的中产阶级标准。
以下是中国中产阶级的十大标准:1.家庭财富稳定:中产阶级家庭的财富相对稳定,可以通过自己和家人的努力保持或提升经济地位。
他们拥有一定的资产,并能够承担生活所需的费用。
2.相对高收入:中产阶级的家庭收入较高,能够满足一般生活需求,享受一定的物质享受。
3.高学历和职业素质:中产阶级普遍具有较高的教育背景和职业素质,通常担任技术、管理、专业人士等高层次的职位,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发展潜力。
4.自主消费:中产阶级注重自主消费,并通过精明理财和合理投资来保障家庭利益,他们会根据自身需求选择适合的消费模式。
5.独立住房:中产阶级通常拥有稳定的住房,不仅拥有自己的住所,还可能拥有多套住房作为投资或自住。
6.健康保障:中产阶级注重健康,能够获取高质量的医疗保健服务,并具备一定的养老保障体系。
7.文化素养高:中产阶级注重个人修养和文化知识的积累,普遍参与各类文化活动、艺术展览和社会公益等。
8.生活品质提升:中产阶级重视生活的品质,注重日常的生活细节和环境整洁度,追求高品质的工作和生活体验。
9.独立消费观念:中产阶级具有独立的消费观念,注重品质和品牌,追求高品质的生活和消费,不单纯追求物质享受。
10.积极社会参与:中产阶级普遍具备一定的社会责任感和参与意识,积极关注公共事务,愿意参与社会公益,投身于社会发展和公共事务的改善。
这些标准凸显了中国中产阶级的经济实力、社会地位和文化素养,同时也反映了中产阶级对于稳定生活和追求更高品质的精神追求。
需要指出的是,中产阶级的标准会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变化而不断调整,因此这些标准不是绝对的,随时可能发生变化。
中国社会各阶层的分析
中国社会各阶层的分析中国社会的分析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探讨,包括经济阶层、教育阶层、职业阶层、地域阶层等等。
以下是对中国社会各阶层的主要分析。
一、经济阶层:1.富裕阶层:这一群体通常是中国社会的精英,他们拥有巨额财富和资源,享有高品质的生活,并且在政治、经济和文化领域有较高的话语权。
2.中产阶层:这个阶层通常是工薪阶层,他们相对较富有,可以满足基本需求并享受一定程度的物质和文化生活。
3.农民工阶层:这是一个庞大的阶层,主要是农村劳动力转移至城市就业的人群,他们的社会地位普遍较低,收入水平相对较低,工作条件相对较差。
5.贫困阶层:这一群体通常是生活在贫困地区或者生活条件较差的人群,他们缺乏基本的生活资源和保障,面临生存压力和社会边缘化的风险。
二、教育阶层:2.高等教育毕业生:这一群体通常是受过大学本科及以上教育的人群,他们相对于其他群体来说具有较高的知识水平,一般能够从事较高层次的职业工作。
3.中等教育水平:这一群体通常是只接受过中等教育或中专教育的人群,他们的职业选择范围相对较窄,发展空间也相对受限。
4.教育相对较低:这一群体通常是受教育程度较低的人群,他们缺乏高级别的技能和知识储备,往往从事体力劳动或简单劳动。
三、职业阶层:1.政治领导层:这一群体包括高级政府官员、党政干部和军队高级指挥官等,拥有行使国家权力和资源分配的决策权力。
2.专业技术工作人员:这一群体包括医生、工程师、科学家、律师等,他们在各自领域具有专业技术知识和技能,对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有较大贡献。
3.服务业工作人员:这一群体包括服务员、销售人员、服务行业从业人员等,他们主要从事服务性工作,收入相对较低。
4.基层劳动者:这一群体包括无技术工人、农民工、清洁工等,他们往往从事体力劳动,工作环境较差,收入水平相对较低。
四、地域阶层:1.大城市居民:这一群体通常是生活在一线城市,享受着较好的教育、医疗、文化、娱乐等方面的资源,经济状况较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十大阶层的消费差异以职业分类为基础、以组织资源、经济资源和文化资源的占有状况为标准划分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结构的基本形态,可化为十大阶层。
这十个社会阶层是:1、国家与社会管理者阶层指在党政、事业和社会团体机关单位中行使实际的行政管理职权的领导干部,具体包括:中央政府各部委和直辖市中具有实际行政管理职权的处级及以上行政级别的干部;各省、市、地区中具有实际行政管理职权的乡科级及以上行政级别的干部。
他们在社会阶层结构中居于最高或较高的地位等级,是整个社会阶层结构中的主导性阶层,是当前社会经济发展及市场化改革的主要推动者和组织者。
对于正在发生的经济社会结构的变迁和将要形成的社会阶层结构的主要特征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力。
2、经理人员阶层指大中型企业中非业主身份的高中层管理人员。
这一阶层同国家与社会管理者(干部)阶层和私营企业主阶层之间的区分界线还没有完全明晰化,其阶层内部的不同来源的成员,在社会政治态度和利益认同方面还有明显差异。
经理人员阶层在当前的社会阶层结构中也是主导阶层之一,他们在社会经济政治生活领域中有重要的影响力。
3、私营企业主阶层指拥有一定数量的私人资本或固定资产并进行投资以获取利润的人,按照现行政策规定,即包括所有雇工在8人以上的私营企业的业主。
私营企业主阶层是改革开放的产物,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育和发展的过程中产生和成长起来的。
他们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建设者,在二十几年来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4、专业技术人员阶层指在各种经济成分的机构(包括国家机关、党群组织、全民企事业单位、集体企事业单位和各类非公有制经济企业)中专门从事各种专业性工作和科学技术工作的人员。
他们大多经过中高等专业知识及专门职业技术培训,并具有适应现代化社会大生产的专业分工要求的专业知识及专门技术。
5、办事人员阶层指协助部门负责人处理日常行政事务的专职办公人员,主要由党政机关中的中低层公务员、各种所有制企事业单位中的基层管理人员和非专业性办事人员等组成。
这一阶层是社会阶层流动链中的重要一环,其成员是国家与社会管理者、经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的后备军,同时,工人和农民也可以通过这一阶层实现上升流动。
6、个体工商户阶层指拥有较少量私人资本并投入生产、流通、服务业等经营活动或金融债券市场而且以此为生的人。
如小业主或个体工商户、自我雇佣者或个体劳动者)以及小股民、小股东、出租少量房屋者等。
7、商业服务业员工阶层指在商业和服务行业中从事非专业性的、非体力的和体力的工作人员。
由于中国目前的商业服务业还不发达,而且产业层次较低,这一阶层的绝大多数成员的社会经济状况与产业工人阶层较为类似。
但在一些大城市中,在与国际较为接轨的商业服务业部门中,商业服务业人员的社会经济状况较接近办事人员阶层。
随着工业化和市场化的推进以及第三产业的发展,这一阶层的规模将会进一步扩大。
8、产业工人阶层指在第二产业中从事体力、半体力劳动的生产工人、建筑业工人及相关人员。
产业工人阶层是推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基本力量,是近代以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社会化大生产的产物。
随着中国工业化、社会化的继续发展,这个阶层将会进一步提高自身的政治、科技、文化素质,其劳动技能也将不断提高,从而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做出越来越多的贡献。
9、农业劳动者阶层这是目前中国规模最大的一个阶层。
该阶层是指承包集体所有的耕地,以农(林、牧、渔)业为惟一或主要的职业,并以农(林、牧、渔)业为惟一收入来源或主要收入来源的农民。
10、城乡无业、失业、半失业者阶层指无固定职业的劳动年龄人群。
就业机会不足使许多新进入劳动力市场的青年劳动力长期待业。
城市大批征用农用地,则使大批农民无地可种,而这些农民在城镇一时还找不到合适的职业。
另外,还有不少城乡居民因为残障或长期卧病的困扰而不能就业,他们多数也陷入贫困境地。
目前,这几部分人的数量还在继续增加。
(一)服装消费常去一般时装店和大型商场购买服装代表中档消费和大众性消费倾向。
常去街边购买便宜服装则代表低档消费和经济实用性消费倾向。
私营企业主常去服装专卖店的比例最高,其次是经理人员和办事人员,专业技术人员的比例也较高。
与上述这几个白领阶层相比,国家与社会管理者去专卖店购买服装的比例明显较低。
因而,相比较而言,领导干部对名牌服装的追求倾向较弱,衣着服装更为保守和传统,这可能是由于官场的政治价值标准不鼓励干部高消费和穿着名牌。
另外,领导干部的身份象征主要并不依赖于衣着打扮,他们是以其职务权力来体现其价值和地位的。
与之相反,私营企业主和经理人员的地位象征更依赖于外表装扮,尤其是私营企业主更是如此,他们需要通过名牌服装及其他炫耀消费行为来证明自身价值。
专业技术人员和办事人员是现代中产阶层的主体部分,他们也表现出对名牌服装一定程度的渴求,品牌服装代表了他们的消费品味,同时也表明了他们的白领身份。
个体工商户和商业服务业员工常去服装专卖店的比例明显比白领阶层低,这两个阶层的成员经常生活于商业活动领域,出于工作和经营活动需要,他们要注重衣着打扮。
去服装专卖店比例最低的是产业工人。
各个阶层成员都有相当大的比例常去“一般时装店”和“大型商场”购买服装,总体来看,这两类场所仍是人们购买服装的主要场所,尽管各阶层对这两类场所的偏好有些不同。
对“街边便宜服装”的选择体现出明显的阶层差异。
高消费的私营企业主是绝不会到街边购买便宜服装的,专业技术人员也极少,国家与社会管理者、经理人员和办事人员的这一比例也极低。
很显然,对于白领阶层的成员来说,购买街边便宜服装有失身份。
而个体工商户和产业工人则大约有1/5的人常去购买街边便宜服装,商业服务业员工的这一比例明显高于白领阶层,但同时又明显低于个体工商户和产业工人。
(二)外出饮食消费中国人历来就注重饮食及饮食消费,对中国人来说,外出就餐还是社会交往的重要形式。
因此,就餐场所的选择也是身份和形象的体现,不同阶层对各类餐厅的偏好程度,显现出消费分层现象。
私营企业主常去高档餐厅的比例远远高于其他阶层,在高档餐厅请客吃饭是私营企业主炫耀消费的一种形式。
其他各阶层常去高档餐厅的比例都很低。
中档餐厅是多数白领阶层成员的最佳选择,对他们来说,中档餐厅的价格可以接受,同时又不失身份。
私营企业主、专业技术人员和办事人员常去中档餐厅的比例差不多。
3个蓝领半蓝领阶层——个体工商户、商业服务业员工和产业工人——的成员常光顾中档餐厅的比例比白领阶层低得多。
连锁快餐店方便快捷、整洁干净、经济实惠,不论是白领阶层成员和蓝领阶层成员都能接受它。
专业技术人员、办事人员、个体工商户、商业服务业员工、产业工人等都大约有1/3经常光顾快餐店。
不过,具有管理者身份的人似乎不太愿意去快餐店就餐。
国家与社会管理者光顾快餐店的比例最低。
小餐馆大排档的特点是价格低廉,它往往与体力劳动者的形象联系在一起。
蓝领半蓝领阶层光顾小餐馆大排档的比例远远高于白领阶层。
(三)休闲时间安排在现代社会,人们的工作时间大大缩短,休闲娱乐时间相对延长。
消费社会发展了各种形式的娱乐活动,它们成为人们日常消费的一个重要方面。
如何渡过休闲时间,或者休闲时间做什么事,体现出人们的消费模式和生活方式。
不同的社会阶层,由于不同的经济条件和精神文化需求,对休闲时间的安排也有所不同,这也是消费分层的一个方面。
这说明,绝大多数中国人——不论其社会经济条件和阶层地位——仍维持传统的休闲生活方式。
尽管如此,某些阶层还是表现出休闲娱乐消费的特殊偏好,最为典型的是私营企业主。
他们选择“桑拿”、“卡拉OK”的比例是最高的。
很显然,这一阶层所偏好的娱乐场所带有某种情色和世俗风格,这与私营企业主的其他炫耀及纵欲消费行为相一致。
总体而言,在10个阶层中,私营企业主的休闲娱乐生活最丰富,他们前往休闲娱乐场所的频率最高。
经理人员一般工作节奏较快,市场竞争压力较大,他们想在休闲时间缓解心理和生理压力,因而对身体保健性休闲活动较感兴趣——如“足浴”。
另外,经理人员选择“咖啡厅”的比例也最高,专业技术人员选择“咖啡厅”的比例仅次于经理人员。
“咖啡厅”是具有某种文化品味的休闲社交消费场所,它在某种程度上是西方现代生活方式的象征。
办事人员的休闲娱乐消费界于典型的白领消费模式与蓝领消费模式之间,或者说,界于文化品味与世俗风情之间。
办事人员选择常去“酒吧”、“影剧院”的比例是最高的。
同时,他们常去“卡拉OK”和“咖啡厅”的比例也比较高。
总体而言,办事人员阶层是比较热衷于各类休闲娱乐消费的,他们的休闲娱乐生活相对比较丰富。
个体工商户最喜欢去“卡拉OK”,同时,他们选择“影剧院”、“酒吧”和“足浴”的比例也较高。
个体工商户的休闲娱乐方式通常是追随和模仿私营企业主的消费潮流。
在10个阶层中,光顾各类娱乐场所比例最低的是国家与社会管理者与产业工人,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两个阶层的成员基本上没有休闲娱乐消费生活。
国家与社会管理者几乎不去“歌舞厅”和“酒吧”,常去“咖啡厅”、“游乐场”、“卡拉OK”和“桑拿”的比例不到3%。
实际上,许多领导干部的休闲娱乐时间很少,他们的休闲娱乐通常是公务性的休闲娱乐,是利用工作之便(如开会、考查、巡视、工作联络及接待安排等),花费公款所安排的休闲娱乐。
产业工人的休闲娱乐受制于其经济条件,他们不太可能常去需要花钱的娱乐场所。
四、结论当今中国的各个阶层的成员在消费分层中的位置较为离散,阶层成员内部消费水平的同质化程度较低。
只有少数阶层体现出消费水平的一致性,比如,私营企业主多处于消费分层的上层,农业劳动者多处于消费分层的下层。
而其他阶层的消费水平的一致性则较低,其成员分布于消费分层的各个层次。
这表明,目前消费领域的阶层分化现象还不是十分突出,或者说,阶层地位并不是决定人们消费水平和消费行为的最关键性因素。
当然,阶层地位与消费水平之间仍然存在着明显的关联性,阶层地位较高的人更可能处于消费分层的上层,而阶层地位较低的人更可能位于消费分层的下层。
不过,在大城市中,阶层化的消费文化开始显露端倪,各阶层成员在发展其特殊的消费品味和取向。
比如,经理人员、国家与社会管理者和专业技术人员倾向于有文化品味的、中高档次的消费模式,私营企业主则追求奢华的、炫耀性的、强调感官刺激的高消费模式,办事人员和个体工商户则倾向于追随这两种消费模式,商业服务业员工和产业工人偏向于经济实惠的消费模式,而无业失业半失业者和农业劳动者则受制于个人经济条件而处于低消费状态。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总结出各类人群的几种休闲娱乐生活方式:私营企业主的奢侈纵欲型休闲娱乐生活;国家与社会管理者的公务型休闲娱乐生活;经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和办事人员的文化品味型休闲娱乐生活,他们所追求的这种休闲娱乐生活方式,可能会成为正在形成中的中国中产阶层的主流休闲娱乐方式,同时也是白领阶层的典型休闲娱乐模式——通常所说的“小资情调”;而蓝领半蓝领阶层(个体工商户、商业服务业人员和产业工人)的典型休闲娱乐模式则是一种世俗平民化休闲娱乐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