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二语文《诗经三首》教案设计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第三册教学教案 人教版

高中语文第三册教学教案 人教版

1、《诗经》三首一、教学目的:1.了解上古至春秋中期的古代社会生活,陶冶高尚道德情操。

2.运用联想、想象的思维方法,提高鉴赏水平,培养创新能力。

3.掌握有关《诗经》的基本知识。

二、教学设想:1、运用“联想与想象”的教学方法。

2、运用对比阅读的教学方法。

3、分析语言,体味神韵。

三、教学时数:4课时四、教学准备:PPT课件多媒体第一、二课时:学习《卫风·氓》【教学要点】1、了解《诗经》的相关内容。

2、诵读课文,粗通大意,概括《氓》的内容提要。

【教学过程】一、导语我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诗歌的发展,从《诗经》,《楚辞》,唐诗、宋词、元曲,到现代的新诗,可谓源远流长,星汉灿烂。

而《诗经》中的作品正以其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内涵,新颖而独特的艺术形式,感情真挚充沛,风格淳朴自然,手法多种多样,语言生动优美,不愧是我国古代诗歌辉煌的开端。

早在春秋时期,《诗经》就已广泛流传。

孔子曾经这样极力赞美《诗经》:“《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思想纯正)’”又说:“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意为:《诗经》可以激发人的意志和感情,可以提高观察能力,可以合群,可以抒发怨恨不平;近可以侍奉父母,远可以侍奉君主;还可以多认识鸟兽草木的名字。

)“不学诗,无以言”,并常用诗来教育自己的弟子。

孔子以后的儒家学派人物,都把《诗经》当作教本,传授不绝。

一直到今天,《诗经》所开创的文学传统和艺术特色仍在不断滋润着我们民族文艺的生长,《诗经》的许多语言仍活跃在我们民族的现代语汇中,《诗经》所表现的民族情感和思想魅力仍奔涌在我们民族的血脉里。

让我们一起去探一探《诗经》这民族诗河的清新的源头、璀璨的诗空中的耀眼明星吧。

二、《诗经》简介(1)《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收集了西周初年(公元前11世纪)至春秋中叶(公元前6世纪)500年间的诗歌,共305篇。

先秦时代通称为《诗》或举其整数称《诗三百》。

《诗经三首》的高二语文教案

《诗经三首》的高二语文教案

《诗经三首》的高二语文教案第1篇:高二语文《诗经三首》教案第一课时教学重点了解有关《诗经》的文学常识,结合课文下的注解疏通文字。

教学难点对诗中文言词语的理解和掌握。

教学过程一导语我们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璀璨,特别是在卷帙浩繁的古代文学长河中,我们的祖先为后人留下了一笔巨大的诗歌财富。

屈原、李白、杜甫、白居易、陆游、李清照等等这些伟大诗人的名字,几乎已是家喻户晓,他们的许多优秀诗句在今天已是脍炙人口。

饮水思源,当我们顺河而上追其源头时,便会看到那闪烁着耀眼光辉的起点,这起点就是作为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的《诗经》。

今天,就让我们一道来探究一下这源头里的无穷奥秘吧!二了解有关《诗经》的文学常识(一)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前的提示短文以及注释①,可设计问题帮助学生尽快掌握重点知识:1.《诗经》反映的是我国哪个历史时期的生活?2.既然是诗,为何后来又被改称为《诗经》呢?3.《诗经》是按照怎样的体例编辑的?教师明确:1.(略)2.此乃主要是汉代学者认为《诗经》为儒家创始人孔子所编辑,故将此视为儒家经典,因此,称其为《诗经》。

3.(略)(二)教师补充介绍:《诗经》中普遍运用赋、比、兴的艺术手法(教材第30页练习中对此有解释)。

下面重点解释“比”和“兴”。

高中旧教材中曾选用了一首《硕鼠》便是运用了”比“的手法的非常典型的诗。

其诗作者将奴隶主喻为大老鼠。

诗人发未完,继续阅读 >第2篇:诗经三首高二语文教案教学设想经过近三年的学习,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欣赏古代诗歌的初步能力,也养成了学习古代诗歌的一些习惯。

这三首诗歌内容不同,风格相近,难度都不太大,学生基本能够读懂,只是每首诗歌都有一些值得品味鉴赏的地方。

在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这三首诗歌,感知诗歌大意,然后采用提问、质疑、共同讨论等方法,分析关键语句,理解诗歌意境,进而把握全诗的主旨。

注意朗读背诵,积累其中的名言*句。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和步骤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二、整体阅读,初步感知诗歌内容1.教师范读后,正音。

语文 -诗经三首_高二语文教案

语文 -诗经三首_高二语文教案

语文-诗经三首_高二语文教案《诗经》三首[教学目标]A、理解三首诗歌反映的古代社会生活及思想情感。

B、了解《诗经》概况、代表作及其赋比兴的手法及其艺术效果。

C、了解四言诗的节奏和押韵。

D、背诵课文,默写名句。

[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分析《氓》中的人物形象及领会比、兴的艺术表达手法的妙处。

2、把握《无衣》、《静女》中的重章复唱的特点。

[教学难点]1、品味诗歌的语言,准确把握诗中人物的感情。

2、背诵课文。

[教学安排] 4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及步骤[预习指导]一、利用工具书及课下注释正音《卫风•氓》氓:méng 蚩:chí愆:qiān将:qiāng垝:guǐ垣:yuán 筮:shì咎:jiù于:xū说:tuō陨:yǔn徂:cú汤:shāng渐:jiān罔:wáng靡:mǐ夙:sù咥:xì隰:xí泮:pàn二、诵读全诗要注意诵读节奏:本文三首诗歌基本上都是四言诗歌,每句两个节拍,节奏整齐[教学指导]导语:由本单元的学习重点导人新课。

本单元学习重点:在熟读课文、背诵课文的基础上领悟古体诗歌的思想感情,同时了解四言诗、骚体诗、五言诗的节奏。

一、有关《诗经》的文学常识《诗经》,305首,又称“诗三百”,反映公元前11世纪西周初年至公元前6世纪春秋中期近500年间的古代社会生活。

《诗经》是中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因它的内容以反映劳动人们生活的“国风”为主,所以文学史上把这类诗歌称为“风体诗”。

《诗经》分“风”“雅”“颂”三部分。

其中十五“国风”占160篇,多是各个诸侯国家的抒情性的民间歌谣。

《诗经》主要有三种表现手法:“赋”:铺陈叙事。

“比”:即比喻,借物托情。

“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

“风”“雅”“颂”“赋”“比”“兴”,文学史上合称“六义”。

二、老师范读三、全班齐读课文诵读时要注意,《诗经》是典型的四言诗,它的节奏韵律非常明显,如“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诗经三首》(高二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诗经三首》(高二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诗经三首》(高二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诗经>三首》课时计划第1课时(总第1课时)教学目的:1、理解三首诗歌反映的古代社会生活及思想情感。

2、了解《诗经》概况、代表作及其赋比兴的手法。

教学重点:有关《诗经》的文学常识;背诵课文,默写名句。

教学难点:了解四言诗的节奏和押韵。

课时安排:2课时一、导语由本单元的学习重点导人新课。

学习重点:在熟读课文、背诵课文的基础上领悟古体诗歌的思想感情,同时了解四言诗、骚体诗、五言诗的节奏。

二、有关《诗经》的文学常识《诗经》,305首,又称“诗三百”,反映公元前11世纪西周初年至公元前6世纪春秋中期近500年间的古代社会生活。

《诗经》是中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它的内容以反映劳动人们生活的“国风”为主,文学史上把这类诗歌称为“风体诗”。

《诗经》分“风”“雅”“颂”三部分。

其中十五“国风”占160篇,多是各个诸侯国家的抒情性的民间歌谣。

《诗经》主要有三种表现手法:“赋”:铺陈叙事。

“比”:借物托情。

“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

“风”“雅”“颂”“赋”“比”“兴”,文学史上合称“六义”。

三、全班齐读三首诗1、(诗中生僻字、难读字比较多,学生诵读比较困难。

)2、老师范读,要注意诵读节奏:本文三首诗歌基本上都是四言诗歌,每句两个节拍,节奏整齐。

四、板书正音第一首《卫风&#8226;氓》氓:méng 蚩:chí 愆:qiān 将:qiāng 垝:guǐ 垣:yuán 筮:shì 咎:jiù 于:xū 说:tuō 组:cú 汤:shāng 渐:jiān 罔:wáng靡:mǐ 夙:sù 咥:xì 隰:xī 泮:pàn第二首《秦风&#8226;无衣》泽:zé 戟:jǐ 偕:xiě第三首《邶风&#8226;静女》邶:bèi 姝:shū 隅:yū 见:xiàn 踟:chì 躕:chú 娈:luán 炜:wěi 说:yuè 怿:yì 归荑:kuìtì 洵:xún五、作业:读背课文《<诗经>三首》课时计划第2课时(总第2课时)教学目的:1、理解三首诗歌反映的古代社会生活及思想情感。

诗经三首教案

诗经三首教案

诗经三首教案教案标题:探索中国古代文化:诗经三首教案目标:1. 了解诗经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价值。

2. 分析并理解选定的三首诗经作品。

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教案时长:3课时(每课时45分钟)教学步骤:课时一:诗经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价值1. 导入(5分钟):- 通过展示一些中国古代文化的图片或物品,引起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兴趣。

- 提问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化的了解,并引导他们思考古代文化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2. 介绍诗经(10分钟):- 提供简要的诗经概述,包括其创作时期、作者、内容主题等。

- 引导学生讨论诗经在中国古代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

3. 分组讨论(15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首诗经作品进行研究。

- 每个小组讨论选定的诗经作品的主题、意象和情感表达,并准备分享他们的发现。

4. 小组分享(15分钟):- 每个小组派代表分享他们对选定诗经作品的分析和理解。

-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比较不同小组的观点和理解。

课时二:分析选定的三首诗经作品1. 导入(5分钟):- 复习上一节课学到的关于诗经的重要信息。

- 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小组讨论的内容。

2. 诗经作品分析(20分钟):- 教师选择三首代表性的诗经作品,例如《关雎》、《蒹葭》和《桃夭》。

- 引导学生分析每首诗经作品的结构、修辞手法和情感表达。

- 提问学生对诗经作品的主题和意义的理解。

3. 学生个人分析(10分钟):- 学生独立阅读并分析一首诗经作品,选择其中一个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如意象、韵律等。

- 学生准备分享他们的分析结果。

4. 学生分享(10分钟):- 学生分享他们对选定诗经作品的个人分析和理解。

-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比较不同学生的观点和理解。

课时三:文学鉴赏和批判性思维培养1. 导入(5分钟):- 复习上一节课学到的关于诗经作品的分析和理解。

- 引导学生回顾他们对诗经作品的个人分析。

2. 文学鉴赏活动(20分钟):- 提供一首未学过的诗经作品,要求学生进行鉴赏。

诗经三首教案

诗经三首教案

诗经三首教案教案:诗经三首教材:诗经三首(《关雎》、《桃夭》、《卫风·硕人》)教学目标:1. 了解诗经的基本背景及特点,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化的兴趣和认识;2.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使其能够理解和欣赏古代诗歌;3. 锻炼学生的阅读和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学表现能力。

教学重点:1. 了解《关雎》、《桃夭》、《卫风·硕人》的意境和情感表达;2. 学会运用适当的语言和表达方式来理解和欣赏诗经。

教学难点:1. 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化的兴趣和认识;2. 动态理解并解读诗经中的意象;3. 学会运用适当的语言和表达方式来理解和欣赏诗经。

教学过程:1. 课前准备(5分钟)教师简单介绍诗经的基本背景和特点,并与学生进行简要的讨论,引发学生对古代文化的兴趣和认识。

2. 学习《关雎》(20分钟)a. 教师朗读《关雎》,并询问学生对诗歌的第一印象;b. 学生小组讨论,分析《关雎》中的意境和情感表达;c. 学生展示自己的分析结果,并与全班分享。

3. 学习《桃夭》(20分钟)a. 教师朗读《桃夭》,并询问学生对诗歌的第一印象;b. 学生小组讨论,分析《桃夭》中的意境和情感表达;c. 学生展示自己的分析结果,并与全班分享。

4. 学习《卫风·硕人》(20分钟)a. 教师朗读《卫风·硕人》,并询问学生对诗歌的第一印象;b. 学生小组讨论,分析《卫风·硕人》中的意境和情感表达;c. 学生展示自己的分析结果,并与全班分享。

5. 总结与展示(15分钟)a. 教师对学生的分析结果进行总结,并提出自己的看法;b. 学生们展示自己对诗经的感悟和理解;c. 教师与学生共同探讨、交流。

教学延伸:1.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阅读其他诗经的作品,并独立分析其意境和情感表达。

2. 设计小组活动:让学生以诗经为基础,编写一首自己的古诗,并进行比赛和评比。

教学反思:通过分析诗经中的三首诗歌,学生能够从不同角度和层面感知古代文化的魅力。

《诗经》三首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诗经》三首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诗经》三首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诗经》三首教案教学设计1《诗经》三首教案教学设计一、前言《诗经》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多彩的文化内涵和人文价值。

如何使学生在学习《诗经》的过程中更好地理解诗歌的美妙之处,更好地领悟其中的文化精神,是当今教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本次课程从《诗经》中选取了三首经典诗歌,通过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活动,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感悟《诗经》之美。

二、教学目标1.了解《诗经》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及其对现代文化的影响。

2.学生能熟练背诵《诗经》三首经典诗歌,并能较为流畅地朗诵。

3.学生能够理解《诗经》中三首经典诗歌的意义,认识其中的文化价值。

4.通过学习《诗经》三首经典诗歌,学生能够提高自我情感的鉴别力和理解力,增强自信心。

三、教学步骤1.课前预热(10分钟)通过展示《诗经》的相关图片和文化历史知识,引导学生了解《诗经》的基本情况。

通过问答方式提出问题:你在日常生活中是否接触过《诗经》?你心目中的《诗经》是什么样子的?2.熟悉背诵(20分钟)让学生通过朗读、背诵等方式,熟悉《诗经》中三首经典诗歌:《关雎》、《卫风·木兰之歌》、《楚辞·离骚》。

老师可以适当地让学生分组比赛,增强学生的兴趣。

3.深入解读(30分钟)让学生深入理解三首经典诗歌的意义和文化内涵。

老师可以通过“配图赏析”的方式,让学生理解诗歌中的意象,了解其所代表的文化价值。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还应注意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和发表对诗歌的独特理解。

4.小组活动(30分钟)将学生分组,让他们共同讨论一个问题:“三首《诗经》中,哪首诗歌最能代表中国的文化精神?”并进行小组展示。

展示过程中,学生需充分发挥自己的创意,通过PPT、演讲、表演等方式展示出自己的见解。

5.课堂总结(10分钟)让学生对整个课程进行回顾和总结,并对接下来的学习进行安排。

并提出问题:你对教学过程中的相关问题还有疑惑吗?四、教学方法1.多媒体教学:通过PPT、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手段呈现诗歌和文化背景,增加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语文教案-《诗经三首》教学设计

语文教案-《诗经三首》教学设计

语文教案-《诗经三首》教学设计(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总结、工作计划、演讲致辞、策划方案、合同协议、规章制度、条据文书、诗词鉴赏、教学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speeches, planning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trinal documents, poetry appreciation, teaching material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语文教案-《诗经三首》教学设计语文教案-《诗经三首》教学设计(通用3篇)语文教案-《诗经三首》教学设计篇1《〈诗经〉三首》教学设计【教学目的】1.了解古代劳动人·民向往追求美好爱情的思想感情。

《诗经》三首 教案

《诗经》三首 教案

《诗经》三首教案《诗经》三首【教学目标】1、了解&lt;&lt;诗经&gt;&gt;的成书经过及其在中国学史上的地位,价值和影响。

2、把握基本内容,把握古代诗歌语言式样。

3、理解并基本掌握&lt;&lt;诗经&gt;&gt;的表现技巧及其作用4、正确把握诗歌塑造的形象的思想意义【教学重点】1、把握诵读的要领,掌握诵读的技巧。

2、对诗歌思想内容的理解。

3、对生疏字、词的音和义的掌握。

【时安排】3时高考资网【教学步骤】第一时一、预习及检测预习&#8226;预习要点1、查字典并对照注释翻译这三首诗。

2、初步了解《卫风&#8226;氓》故事发生的关键要素。

是怎样一个爱情故事。

&#8226;检测预习将学生分成研究小组,互相交流预习结果。

二、简单介绍《诗经》高考资网《诗经》《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收集了从西周到春秋中期的30首诗歌,反映了00年间的社会生活。

《诗经》分为“风(160篇)” 、“雅(10篇)” 、“颂(40篇)” 三大类。

它们都得名于音乐。

《诗经》开创了我国现实主义的学创作道路。

风:即1国风,意思就是声调,大多为民间歌谣。

古人所谓《秦风》、《魏风》、《郑风》,就如现在我们说陕西调、西调、河南调。

雅:是正的意思。

周代人把正声叫做雅乐,犹如清代人把昆腔叫做雅部,带有一种尊崇的意味。

它又分“大雅”、“小雅”多为贵族创作的宫廷乐曲,歌词)颂:是用于宗庙祭祀的乐歌。

高考资网《诗经》以四言诗为主,普遍采用“赋”、“比”、“兴”的艺术手法。

“赋”:陈述铺叙的意思。

“比”:就是比喻,对人或事物加以形象的比喻,使其特征更加鲜明突出。

“兴”: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的发端,以引起所要歌唱的内容。

三、音读&lt;&lt;卫风&#8226;氓&gt;&gt;高考资网1整体把握,理清思路。

(1)范读,结合注释,扫除字障碍,要求将下单字的注解和注音注到中相应的字词下面(2)正音朗读:学生朗读,教师范读注意&lt;&lt;诗经&gt;&gt;以四言为主,停顿的节奏是X X / X X(3)理清情节,把握基调A《氓》叙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请简单概括。

诗经三首(人教版高二) 教案教学设计

诗经三首(人教版高二) 教案教学设计

诗经三首(人教版高二) 教案教学设计诗经三首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诗经的基本常识、能够掌握四言诗的诵读节拍,及无衣静女重章叠句的句式特点。

2、结合注释,能初步读懂诗歌,把握作品的思想感情。

3、学习《氓》,深刻体会赋比兴的艺术手法。

过程与方法1、反复诵读,理解诗意,通过概括评论把握作品感情;摘录例句、把握节拍,学习〈〈氓〉〉认识赋比兴的艺术手法,无衣静女认识重章叠句的句式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使学生了解我国古代人们对真挚爱情的向往,陶冶高尚情操。

2、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分析〈〈氓〉〉中的人物形象及领会比兴手法的妙处。

2、把握无衣静女重章叠句的句式特点。

教学难点1、品位诗歌语言,准确把握诗中人物的情感。

2、背诵课文。

第一课时教学要点1、了解〈〈诗经〉〉的相关内容。

2、诵读课文,把握节奏,初知文意。

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面对日月星辰,面对山川草木;面对家园和土地,面对人际和生活。

每一个人都会有一段酸甜苦辣的心路历程,一旦这样的心路被记录,即使多么平凡,即使经历几千年,当我们重读它,也许依然让人心潮澎湃,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诗经》。

二、解题《诗经》是我国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反映了公元前11世纪西周初年至公元前6世纪春秋中期的500年间的古代社会生活。

原本只称《诗》,是儒家的经典之一。

(儒家奉有“四书”“五经”,“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指《诗》《书》《礼》《易》《春秋》)成书于公元前6世纪的春秋时期,共305篇,所以又称“诗三百”。

《诗经》按其表现内容可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风”又称15国风,大都是民间的歌谣,它和屈原的《离骚》后人经常把它们并称为“风骚”,本用来指两大文学流派,后人多用来指文人如“迁客骚人”。

但是再后来的许多文学作品中出现的“风骚”其意却大相径庭,如“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身量苗条,体格风骚”“卖弄风骚”等。

《三首》教案设计1-教学教案-高二语文教案

《三首》教案设计1-教学教案-高二语文教案

《三首》教案设计1-教学教案-高二语文教案《诗经》三首[教学目标]1、理解三首诗歌反映的古代社会生活及思想情感。

2、了解《诗经》概况、代表作及其赋比兴的手法及其艺术效果。

3、背诵课文,默写名句。

4、了解四言诗的节奏和押韵。

[教学重点]有关《诗经》的文学常识;背诵课文,默写名句。

[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语由本单元的学习重点导人新课。

本单元学习重点:在熟读课文、背诵课文的基础上领悟古体诗歌的思想感情,同时了解四言诗、骚体诗、五言诗的节奏。

二、有关《诗经》的文学常识《诗经》,305首,又称“诗三百”,反映公元前11世纪西周初年至公元前6世纪春秋中期近500年间的古代社会生活。

《诗经》是中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因它的内容以反映劳动人们生活的“国风”为主,所以文学史上把这类诗歌称为“风体诗”。

《诗经》分“风”“雅”“颂”三部分。

其中十五“国风”占160篇,多是各个诸侯国家的抒情性的民间歌谣。

《诗经》主要有三种表现手法:“赋”:铺陈叙事。

“比”:借物托情。

“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

“风”“雅”“颂”“赋”“比”“兴”,文学史上合称“六义”。

三、全班齐读三首诗(三首诗中生僻字、难读字比较多,学生诵读比较困难。

)四、老师范读1、要注意咬文嚼字;2、要注意诵读节奏:本文三首诗歌基本上都是四言诗歌,每句两个节拍,节奏整齐。

五、板书正音第一首《卫风&#8226;氓》氓:méng 蚩:chí 愆:qiān 将:qiāng 垝:guǐ 垣:yuán 筮:shì 咎:jiù 于:xū 说:tuō 陨:yǔn 组:cú 汤:shāng 渐:jiān 罔:wáng靡:mǐ 夙:sù 咥:xì 隰:xī 泮:pàn第二首《秦风&#8226;无衣》泽:zé 戟:jǐ 偕:xiě第三首《邶风&#8226;静女》邶:bèi 姝:shū 隅:yū 见:xiàn 踟:chì 躕:chú 娈:luán 炜:wěi 说:yuè 怿:yì 归荑:kuìtì 洵:xún五、逐步正音,全班熟读。

高二语文教案 语文-诗经三首9篇

高二语文教案 语文-诗经三首9篇

高二语文教案语文-诗经三首9篇语文-诗经三首 1【教学目标】1、了解两首诗歌反映的古代社会生活及思想情感;2、了解《诗经》概况、代表作及其赋比兴的手法及其艺术效果;3、背诵课文,默写名句;4、了解四言诗的节奏和押韵。

【教学重点】介绍有关《诗经》的文学常识;背诵课文,默写名句。

【教学难点】了解四言诗的节奏和押韵。

【课型】精读课【教学方法】诵读法、讲解法、问答法、讨论法。

【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语同学们,大家听过这几句诗吗:“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那原诗出自哪里的呢?好,让我来告诉大家吧,它们源自《诗经》“爱情三部曲”之一的《蒹葭》。

爱情并不是现代社会才有的,它自古便存在,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诗经》的一首民间情歌,了解古代人们的爱情。

二、介绍有关《诗经》的文学常识《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反映公元前11世纪西周初年至公元前6世纪春秋中期近5XX年间的古代社会生活。

诗歌创作多用现实主义手法。

《诗经》分风、雅、颂三部分:十五“国风”占160篇,多是各个诸侯国的抒情性的民间歌谣,后人把“国风”与屈原的《离骚》并称为“风骚”,后多用来泛指文学;“雅”分大雅和小雅,是宫廷乐曲歌词,它是一种正统音乐;“颂”分周颂、鲁颂、商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

《诗经》主要有三种表现手法(引号内容为朱熹《诗集传》语)。

赋:“敷陈其事而直言之”,即铺陈叙事(包括一般陈述和铺排陈述)。

《静女》主要运用的正是“赋”的手法。

比:“以彼物比此物”,也就是比喻之意,借物托情。

如李季《王贵和李香香》:“一对大眼水汪汪,像露水珠在草上淌。

”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就是借助其他事物为所咏之内容作铺垫。

它往往用于一首诗或一章诗的开头。

如李季《王贵和李香香》:“二道糜子碾三遍,香香自小就爱庄稼汉。

玉米开花半中腰,王贵早把香香看中了。

”风、雅、颂、赋、比、兴,文学史上合称“六义”。

三、全班同学朗读一遍。

语文教案-《诗经三首》教学设计

语文教案-《诗经三首》教学设计

语文教案-《诗经三首》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通过学习《诗经三首》,使学生了解古代诗歌的特点和韵律。

•能够理解和解读《诗经三首》的意义和情感。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学生对《诗经三首》的基本情感和意义的理解。

•学生对诗歌的韵律和修辞手法的认识。

三、教学内容1. 《诗经三首》的背景介绍•《诗经》是我国古代最早的诗歌总集,共收录了305篇诗歌,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人民的生活态度和道德观念。

2. 《诗经三首》的文本分析2.1 《关雎》•通过分析《关雎》的意象、修辞手法和韵律,学生可以理解古代人民对爱情的表达和思考。

2.2 《蒹葭》•通过分析《蒹葭》的意象和叙事手法,学生可以体会到古代人民对生活的感慨和思考。

2.3 《采葛》•通过分析《采葛》的节奏和韵律,学生可以感受到古代人民劳动的艰辛以及对农民生活的赞美。

3. 《诗经三首》的课堂活动设计3.1 分组朗诵•将学生分为小组,每组选择一首诗进行朗诵表演。

通过朗诵,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3.2 诗歌创作•让学生尝试创作一篇符合《诗经三首》风格的诗歌。

通过创作,让学生深入理解古代诗歌的特点和风格。

3.3 诗歌研究•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诗经》篇目进行研究,撰写一篇关于该篇目的研究报告。

通过研究,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研究能力。

四、教学方法•前导导入法:通过对《诗经三首》的背景介绍,帮助学生了解古代诗歌的基本特点和作用。

•分组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朗诵和诗歌创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造力。

•互动讨论法:在诗歌研究环节中,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五、教学评估•课堂表现评估:评估学生在小组朗诵和诗歌创作中的表现,包括发音准确性、语感和情感表达能力。

•作业评估:评估学生对《诗经三首》的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包括诗歌创作和研究报告的质量和深度。

六、教学反思与改进•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和实践活动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三首》高二语文教案

《三首》高二语文教案

《三首》高二语文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三首诗歌反映的古代社会生活及思想情感2、了解《诗经》概况、代表作及其赋比兴的手法及其艺术效果3、背诵课文默写名句4、了解四言诗的节奏和押韵[教学重点]有关《诗经》的文学常识;背诵课文默写名句[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语由本单元的学习重点导人新课本单元学习重点:在熟读课文、背诵课文的基础上领悟古体诗歌的思想感情同时了解四言诗、骚体诗、五言诗的节奏二、有关《诗经》的文学常识《诗经》305首又称“诗三百”反映公元前11世纪西周初年至公元前6世纪春秋中期近500年间的古代社会生活《诗经》是中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因它的内容以反映劳动人们生活的“国风”为主所以文学史上把这类诗歌称为“风体诗”《诗经》分“风”“雅”“颂”三部分其中十五“国风”占160篇多是各个诸侯国家的抒情性的民间歌谣《诗经》主要有三种表现手法:“赋”:铺陈叙事“比”:借物托情“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风”“雅”“颂”“赋”“比”“兴”文学史上合称“六义”三、全班齐读三首诗(三首诗中生僻字、难读字比较多学生诵读比较困难)四、老师范读1、要注意咬文嚼字;2、要注意诵读节奏:本文三首诗歌基本上都是四言诗歌每句两个节拍节奏整齐五、板书正音第一首《卫风氓》氓:méng蚩:chí愆:qiān将:qiāng垝:guǐ垣:yuán筮:sh ì咎:jiù于:xū说:tuō陨:yǔn组:cú汤:shāng渐:jiān罔:wáng靡:mǐ夙:sù咥:xì隰:xī泮:pàn第二首《秦风无衣》泽:zé戟:jǐ偕:xiě第三首《邶风静女》邶:bèi姝:shū隅:yū见:xiàn踟:chì躕:chú娈:luán炜:wěi说:yuè怿:yì归荑:kuìtì洵:xún五、逐步正音全班熟读六、教学后记第二课时《卫风氓》一、全班用指读法诵读一遍二、尝试背诵三、对照课文注解默看一次争取理解文意四、老师补充部分注释:蚩蚩:课文翻译为“老实”另有版本翻译为“嘻皮笑脸”愆期:耽误、拖延日期复关:地点本文借指“在复关的那个人”咎:灾祸无与士耽:沉溺而不能自拔其黄而陨:飘落二三其德:他的品行变化无常女也不爽:差错(毫厘不爽)夙兴夜寐:早上不思其反:没想到你会变心五、老师示范翻译第一、二自然段两种方法:直译———————力求逐字逐句求准确;意译———————力求理清段意求流畅六、学生分组讨论分段试译各组派代表演示讨论结果;老师纠正并小结每一段大意七、全班各自诵读八、抽查一、二段背诵情况全班一齐背诵全文《秦风无衣》一、全班用指读法朗读一遍二、请学生对照课文注解理清文意进行翻译诗歌短小文字简单变化单调老师分别请三位学生翻译注意变化字词的意义三、老师范读翻译1、范读时注意四言古诗的诵读节奏节拍处注意停顿2、翻译时要分析和强调变化的效果四、全班背诵《邶风静女》一、全班用指读法朗读一遍力求咬准字音做到基本流畅老师在学生读后逐字纠正读音二、请学生对照课文注解理清文意进行翻译诗歌短小文字简单变化单调老师分别请三位学生翻译注意变化字词的意义变化三、老师范读翻译分析1、范读时注意四言古诗的诵读节奏节拍处注意停顿2、翻译时要分析和强调变化的效果3、文意简析:第一章:期望约会第二章:爱人赠物爱情的美好第三章:再写赠物静女形象:美丽、娴静、活泼、可爱四、全班熟读并背诵五、作业布置:1、基础训练:《知识与能力训练》;2、能力提高:课后思考题一、二、三;3、小作文:改写《静女》为300字左右的小故事;4、背诵三首诗。

《三首》教案设计1-教学教案

《三首》教案设计1-教学教案

《三首》教案设计1-教学教案《诗经》三首[教学目标]1、理解三首诗歌反映的古代社会生活及思想情感。

2、了解《诗经》概况、代表作及其赋比兴的手法及其艺术效果。

3、背诵课文,默写名句。

4、了解四言诗的节奏和押韵。

[教学重点]有关《诗经》的文学常识;背诵课文,默写名句。

[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语由本单元的学习重点导人新课。

本单元学习重点:在熟读课文、背诵课文的基础上领悟古体诗歌的思想感情,同时了解四言诗、骚体诗、五言诗的节奏。

二、有关《诗经》的文学常识《诗经》,305首,又称“诗三百”,反映公元前11世纪西周初年至公元前6世纪春秋中期近500年间的古代社会生活。

《诗经》是中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因它的内容以反映劳动人们生活的“国风”为主,所以文学史上把这类诗歌称为“风体诗”。

《诗经》分“风”“雅”“颂”三部分。

其中十五“国风”占160篇,多是各个诸侯国家的抒情性的民间歌谣。

《诗经》主要有三种表现手法:“赋”:铺陈叙事。

“比”:借物托情。

“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

“风”“雅”“颂”“赋”“比”“兴”,文学史上合称“六义”。

三、全班齐读三首诗(三首诗中生僻字、难读字比较多,学生诵读比较困难。

)四、老师范读1、要注意咬文嚼字;2、要注意诵读节奏:本文三首诗歌基本上都是四言诗歌,每句两个节拍,节奏整齐。

五、板书正音第一首《卫风&#8226;氓》氓:méng 蚩:chí 愆:qiān 将:qiāng 垝:guǐ 垣:yuán 筮:shì 咎:jiù 于:xū 说:tuō 陨:yǔn 组:cú 汤:shāng 渐:jiān 罔:wáng靡:mǐ 夙:sù 咥:xì 隰:xī 泮:pàn第二首《秦风&#8226;无衣》泽:zé 戟:jǐ 偕:xiě第三首《邶风&#8226;静女》邶:bèi 姝:shū隅:yū 见:xiàn 踟:chì 躕:chú 娈:luán 炜:wěi 说:yuè 怿:yì 归荑:kuìtì 洵:xún五、逐步正音,全班熟读。

《诗经》三首》教学设计3

《诗经》三首》教学设计3

《诗经》三首教学设计3引言本教学设计以《诗经》三首为教学内容,旨在激发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兴趣,进一步了解古代诗歌的特点与魅力。

通过诵读、解读和欣赏古代诗经,促使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积极参与,提高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 - 熟读《诗经》中的三首诗文; - 理解并解读这三首诗文的内涵与意义; - 分析古代诗歌的语言特点与表现形式; - 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化的兴趣和认识。

二、教学准备•课件:包括《诗经》三首的古文原文和拼音注释;•教学辅助材料:古代诗歌欣赏的音频材料;•活动准备:根据课程需要准备相关的小组合作活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与热身(5分钟)引入《诗经》的背景知识和重要地位,激发学生对古代中国文化的兴趣。

可以通过与学生互动,了解学生对《诗经》的了解、学习和观点。

2. 诵读与欣赏(15分钟)指导学生诵读《诗经》中的第一首诗,并进行欣赏。

逐行解读诗文,帮助学生理解古代诗歌的表达方式和意境。

3. 分组解读活动(2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分配一首诗进行解读。

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理解和课堂讨论,分析诗中的意境、用词、形象描绘等。

每个小组派代表进行汇报。

4. 总结与延伸(15分钟)通过整理和总结各小组的解读报告,引导学生对《诗经》中的诗文进行综合分析和思考。

向学生提问,让他们表达自己的观点,并进一步展开讨论。

5. 课堂练习(15分钟)为了检验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进行简单的课堂练习。

可以设计选择题、填空题等形式,让学生对《诗经》的内容和特点进行回答。

6. 课堂作业(5分钟)布置与本节课相关的作业,如诗经朗读视频的拍摄、写作文感受等。

要求学生在家中继续学习和欣赏《诗经》,并在下节课开始时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以《诗经》三首为教学内容,通过诵读、解读和欣赏的方式,激发和培养学生对古代诗歌的兴趣。

通过小组合作活动,增强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高二语文《诗经三首》教案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了解有关《诗经》的文学常识,结合课文下的注解
疏通文字。

教学难点对诗中文言词语的理解和掌握。

教学过程
一导语
我们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璀璨,特别是在卷帙浩繁的古
代文学长河中,我们的祖先为后人留下了一笔巨大的诗歌财富。

屈原、李白、杜甫、白居易、陆游、李清照等等这些伟大诗人的
名字,几乎已是家喻户晓,他们的许多优秀诗句在今天已是脍炙
人口。

饮水思源,当我们顺河而上追其源头时,便会看到那闪烁
着耀眼光辉的起点,这起点就是作为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的《诗经》。

今天,就让我们一道来探究一下这源头里的无穷奥秘吧!
二了解有关《诗经》的文学常识
(一)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前的提示短文以及注释①,可设计问
题帮助学生尽快掌握重点知识:
1.《诗经》反映的是我国哪个历史时期的生活?
2.既然是诗,为何后来又被改称为《诗经》呢?
3.《诗经》是按照怎样的体例编辑的?
教师明确:
1.(略)
2.此乃主要是汉代学者认为《诗经》为儒家创始人孔子所编
辑,故将此视为儒家经典,因此,称其为《诗经》。

3.(略)
(二)教师补充介绍:
《诗经》中普遍运用赋、比、兴的艺术手法(教材第30页练习中对此有解释)。

下面重点解释“比”和“兴”。

高中旧教材中曾选
用了一首《硕鼠》便是运用了”比“的手法的非常典型的诗。

其诗
作者将奴隶主喻为大老鼠。

诗人发出了”硕鼠硕鼠,无食我黍。

三岁贯女,莫我肯顾“的愤怒控诉;《伐檀》中有一句“河水清且涟漪”,可将它当作“兴”的使用,即作者言黄河之水是“假”,控诉剥削者
另外,《关雎》一诗的开头两句诗,更是典型的“兴”。

的行径是“真”;
再有,就是本单元第七课《孔雀东
作者言“鸟情”为是的言“人情”;
南飞》一诗中的开篇那两句诗:“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亦是如此。

根据对上述解释的理解,同学们在学习完《氓》这首诗后,
做一做课后练习第二题。

三引导学生阅读预习提示,了解三首诗的基本内容
(以便于更好地疏通文字)
思考问题:
1.三首诗写的各是什么内容?
2.从提示的文字中看,你对那首诗更感兴趣?为什么?
四导读全诗,疏通文字
(一)教师范读(或放录音,或放多媒体课件)
1.学生给生字注音
2.体会诗的朗读节奏
(二)学生自读,并结合课下注解掌握诗中词义。

(三)学生分别将三首诗口头译成现代汉语(可分组进行,每两至三组负责一首诗的翻译)。

五布置作业
1.熟读三首诗,掌握诗的内容。

2.预习课后练习一、二两题。

板书设计
《诗经》三首
一题解:1.《诗经》简介:西周初年到春秋中期;
风、雅、颂;
赋、比、兴。

2 .各诗内容:《氓》家庭生活;
《无衣》军旅生活;
《静女》爱情生活。

二分析作品:
第二课时
教学重点本诗的艺术特色和思想内容
教学难点对诗歌艺术特色的理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