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中考说明文阅读《风力发电》有答案-.doc
全国各地中考说明文之一(有答案)

全国各地中考说明文之一广东:被妖魔化的沙尘暴①刚刚掠过我国及日本的沙尘暴,所到之处,飞沙走石、黄沙弥漫。
一时间舆情沸腾。
②然而,人类没有必要、也没有能力阻挡沙尘暴的发生。
③沙尘暴古已有之,且有一定的周期性。
早在几千万年前,青藏高原的隆起,阻挡了来自印度洋湿润的西南季风,在中亚和我国的西北地区形成了大范围的干旱和荒漠区,这一区域又正处在西风带上。
这些是沙尘暴形成的根本原因,与人类的活动无关。
但人类发展过程中的过度放牧、开垦种植和砍伐森林,使许多土地裸露,确实增加了沙尘暴的强度和频次。
④沙尘暴作为一种自然现象,是地球自然生态系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它和其他许多自然现象相互关联、互为因果。
假如我们消灭了沙尘暴及其源头的沙漠干旱地区,也就消灭了地球上的多种自然生态,绝灭了适应干旱气候的一切物种,并会引起全球所有自然系统的更加可怕的反馈和报复,甚至引发我们难以想象的灾难。
⑤沙尘暴所造成的危害人人可见,但并非有害无利。
⑥首先,沙尘暴塑造了近百万平方公里的黄土高原。
正是黄土高原疏松土壤的易耕性,才使我们的先民择此生根繁衍。
沙尘暴还使荒芜死寂的诸多海岛身披沃土,从夏威夷群岛、日本列岛到我国的庙岛群岛,无一不是沙尘暴的受益者。
其次,沙尘暴所迁移的沙尘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一些地区土壤的不足。
如撒哈拉沙漠每年因沙尘暴向亚马逊盆地输入的沙尘量就有约1300万吨,相当于该地区每年每公顷增加了190公斤的肥沃土壤。
沙尘暴能有效地缓解酸雨。
沙尘含有丰富的钙等碱性阳离子,这些外来的和地面扬起的碱性沙尘都能有效地中和酸雨。
我国北方地区工业很发达,但除了个别城市以外很少有酸雨发生,这与北方常有沙尘天气有很大关系。
沙尘暴还维系了海洋生态系统的循环与稳定。
沙尘含有丰富的营养物,一些海域淤泥中的营养物约40 010是由沙尘暴带入的,促进了该海域生物的繁茂。
⑦事实上,处在什么自然带上.就有什么样的降水和温度,就只能生长什么样的植被,这是人类所不能改变的。
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训练(含问题详解解析汇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
前景诱人的空气发电技术人们将风力视为最洁净的发电技术之一,但是就风力发电而言,也有它的不足:在风力微弱的情况下,风车翼片无外力推动,就会静止不动,无法发出电能;另外,如果联网的风车群有部分不工作,只有几台运转就可能出现过载现象。
可是,通常电只能是发多少,消耗多少,无法存储。
虽然有一些存储方法,但成本昂贵,难以普及。
深夜,居民和企业用电均处于低峰,如果是核电站或热力电站,便可以将水压缩进位于高处的储水站。
当需要用电时将水排出,推动涡轮发电机发电。
那么,风力发电能否也像别的发电方式那样,将空气存储起来,到需要时再使用呢?目前,德国技术人员找到了一种存储空气的新方法,即在地下建一座大型储气站,用空气压缩机将空气压缩,进行存储。
需要时打开阀门,由高压空气推动涡轮机发电。
空气排放前,如果再用燃气加热,效率将更高。
早在1978年,德国下萨克森州就建成了世界上第一座空气发电站,两个位于地下658米和800米的储气站是两个废弃的盐矿矿井。
这两个储气站的储气量为31万立方米,最大承受力为70巴,足够供功率290兆的发电机组工作3小时。
除此以外,在美国阿拉巴马州也有一个类似的电站,据说美国将要对其进行改造,并将建造一系列新型空气发电站。
目前,能源专家对空气发电前景看好,该技术除了能作为应急电站外,也是一种洁净能源的获取办法。
如果将其与风力发电机组合使用,它将开辟了一条全新的提供能源的新途径。
一个风力发电机群加上压缩空气电站,无论从技术、还是从经济角度看,均可以与油、燃气、煤或核能一比高下。
如我国的内蒙地区,风力资源丰富,建造风力发电机群,加上空气电站,将有取之不尽的能源。
为保证能提供充足的电能,一般在设计风力发电站时需考虑各种因素,如,建造一个50兆瓦的电站,并不是说由50台1兆瓦的风力发电机简单并联,这只是指在最佳风源的情况下能够实现,但如果风速降低,其功率可能只能达到25兆瓦,因此,建造时需要安装100台风力发电机,这样,即使在风速较低时仍能提供足够的电能。
版初中说明文阅读附答案

阅读下边选文《自给自足的人体生物能发电》,达成 15——19 题。
(14 分)①跟着煤炭、石油等资源日益枯竭,环境恶化日益严重,一些科学家为了开发更多的新能源,已把研究课题转向人类自己的生物能这一领域,利用人体生物能发电现已初见收效②人体中存在着一些化学物质,它们之间在发生反响时会产生化学能量。
像新陈代谢过程中,葡萄糖和氧分子的反响就有能量开释出来若略加利用,这类能量就能够转变为电能依据这一原理,科学家开始了人体生物电池的研究。
③据专家介绍,人体生物电池的电极是由两根长2厘米、直径约1/7000纳米的碳纤维制成,在每根碳纤维的外层还涂有一种聚合物,别的还有一种作为催化剂的葡萄糖氧化酶聚合物的作用是将碳纤维与葡萄糖氧化酶连结成一个电路,而葡萄糖氧化酶则是用来加快葡萄糖与氧分子的化学反响。
这类人体生物电池在37℃、pH为的环境下工作,这很靠近人体血液的温度和酸碱度它产生的动力能够驱动一个监控糖尿病的小型传感器。
④人体生物能发电还有其余形式。
当一个人坐着或站即刻,就会连续产生重力势能。
此时,若能采纳特制的重力变换器就能将这类能变换成电能。
美国有一家企业将发电装置埋内行人拥堵的公共场所,外面是一排踏板。
当行人从板上走过时,体重压在板上,使与踏板相连的摇杆向另一个方向运动,进而带动中心轴旋转,使与之相连的发电机启动。
⑤除此之外,人体生物能中的热能也可被利用。
人每日都要发散大批的热能,并且是经过辐射流传出去。
一般一个50千克重的成年人一日夜所发散的热量约为2500 千卡利用人体的热能制成的温差电池,能够将人体的热能变换成电能。
这类温差电池做得很雅致,只需放在衣服口袋里就能工作。
它能够起到电源的作用,给助听器、袖珍电视机、微型发电机等供电,堪称是自己发电自己使用。
⑥人体能源能够说取之不尽,用之不断,并且没有污染这样奇特的能源是我们每一个人都拥有的,充足利用它,便会为我们的社会节俭更多的能源,希望这类新式的能源会愈来愈多地造福于人类。
上海中考语文试卷阅读-说明文

上海市各区县2016届初三二模语文试卷分类汇编说明文杨浦区普陀区(一)阅读下文,完成15—19题(20分)可再生的海洋能①大家应该知道波涛汹涌的大海,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能源库。
所谓海洋能,狭义地来说是指海洋本身所蕴含的能量,这是一种几乎无穷无尽的可再生能源。
②潮汐现象起因于地球、月亮和太阳相对的天体运动。
潮汐发电是利用海水潮涨潮落的势能发电。
潮汐能主要集中在狭窄的浅海、港湾和海峡,例如在加拿大芬地湾,潮差可达16米以上,在英国的塞坟河口和法国的朗斯河口,最大潮差可达15.2米和13.5米,我国的钱塘江最大潮差也有..9米。
③人类利用潮汐发电已有近百年历史,潮汐发电是海洋能利用中最现实、技术最成熟也是规模最大的一种。
最常见的利用潮汐发电的方法是,在适当的地点建造一个大坝,涨潮时,海水从大海流入坝内水库,带动水轮机旋转发电;落潮时,海水流向大海,同样推动水轮机旋转发电。
因此,潮汐发电所用的水轮机需要在正反两个方向的水流作用下均能同向旋转。
④海浪是由风对海水的摩擦和推压引起的。
因此,海浪发电实际上也是风能的另一种形式。
海浪能的利用被称为“发明家的乐园”,现在全世界波浪能利用的机械设计数以千计,获得专利证书的也达数百件。
英国把波浪发电研究放在新能源开发的首位,以投资多、技术领先而著称。
⑤除了上述两种以外,海洋能还包括了海流能、盐差能等。
但海流发电存在一系列的关键技术问题难以解决,全世界均无大规模海流发电的成效。
淡水向盐水渗透形成的盐差能,目前处于实验室试验水平,离实际应用还有较长的路程。
⑥海洋能的优点十分明显。
它是一种可再生能源,而且这种再生过程失十分迅速、短暂。
海洋能是一种洁净的能源,它既不会污染大气,也不会带来温室效应。
然而,海洋能虽然有着许许多多的好处,但它的获取也是十分困难的。
⑦海洋能总量巨大,可面对海洋这个巨大水体,人们的活动能力(人力、财力、物力)相对说来极其渺小。
而且,大尺度液体流动几乎总是“湍流”——具有不稳定和不规则的特性,海洋也不例外。
初中九年级语文 说明文阅读训练(含答案)

说明文阅读(一)“高铁时代”已到来王瑞良①你知道全球最长、最快的高速铁路干线在哪里吗?②告诉你,在我们中国。
2009年12月26日,武汉到广州的客运专线正式通车运营。
这条铁路就是目前世界上最长、最快的高速铁路干线。
③高速铁路是用高新科技支撑的新型铁路运输系统。
在普通铁路线上,即便是特快列车,平均时速也只有60~90千米,而高速铁路线上的列车平均时速在200~300千米,最高可达400多千米。
“和谐号”在试运行时时速曾达到394.2千米。
所以,现在从武汉到广州整个行程1100千米,坐高速列车不到3个小时就能走完,真是“千里粤汉半日还”啊,而原来这段旅程至少需要十多个小时。
④现在,很多国家都在提倡高速铁路运输,这是为什么呢?原来,汽车运行会排放大量废气,而且消耗宝贵的石油资源(有统计认为,石油资源还可以用200年左右),因此,火车替代汽车运输成为必然。
为此,大力推进铁路的高速化在世界各国十分流行,其中成效最明显的是法、德、日、西、韩、美等国。
⑤你可能又要问,高速铁路有什么特别的要求吗?⑥当然,高速铁路不是谁都能发展起来的,它涉及牵引、制动、空气动力学、路轨铺设和自动化管理等许多方面的一系列高新技术,难度相当大。
我国也是在技术全面提高后,才追赶上了其他国家。
⑦为了提高车速,通常在列车的首尾要各配置一台大功率自控同步牵引机车,其车顶与高压电缆(又称接触网)相连,并采用特殊的加速装置。
如“和谐号”就采用了“动力分散式”装置,即将多个小功率电动机分散安装在第一、四、五、八节车厢内,这些车厢既载客又有牵引动力,故称动车组,而无动力的车厢则称为拖车。
“武汉一广州”动车纽就是由四组四拖组成,每节动车上装有四台550千瓦的牵引电动机,整个列车的牵引功率为8800千瓦,定员601人。
车头则须设计为类似飞机一样的流线型(俗称“子弹头”),以减少行进中空气的阻力。
⑧速度快了,行车安全也变得更为重要。
为此,路轨的设计上必须尽量降低PQ值(力学名词),以防列车行进在弯道时,由于强大的惯性作用,造成脱轨事故。
【初中说明文阅读】九年级初中生说明文阅读:《海洋波能的利用》阅读答案

【初中说明文阅读】九年级初中生说明文阅读:《海洋波能的利用》阅读答案阅读初中生九年级说明文阅读:海浪能的利用阅读答案海浪能的利用风起浪涌,海洋波能便孕育在这海水的起伏运动中。
当然,没有水自身的重力,浪亦难涌。
波能属于势能与动能共同形成的“综合能”。
海浪的水质点相对于静水面位移具有势能;而动能则来于水质点运动。
在深水中波能的传播受到限制,只有占能量总和50%的势能可随波浪传播。
波能的能量密度虽较低,但总能量很大,据估计,全世界的海洋波能相当约30亿千瓦电能,其中可利用的约占三分之一。
南半球海洋的波浪比北半球大,在南美、南非和澳大利亚等地区海域的波能也因之较大。
中国沿海的波能分布也是南大于北。
南海波浪比东南沿海大,平均波高在1.5米以上;我国海洋波能的可开发量相当约7000万千瓦电能。
长期以来,人们总是想利用这种巨大的能量。
目前,已经出现了用于海水淡化的波浪能混合装置、波浪能发动机和大型防波堤发电站。
要使用波浪能,必须有波浪能转换装置。
波能转换装置有不同的形式,但没有本质区别。
波能转换装置为三级组合装置:第一级波接收器将波转换为装置实体持有的能量。
装置体内的能量接收体直接接触波,并将波转化为机械运动;相对固定体与能量接收体形成相对运动。
第二级中间转换器用于将第一级转换与最终转换进行通信;由于第一级转换后的波浪能量往往不能满足最终推动机械运动的要求,不仅因为其水头低、速度慢,而且稳定性差。
无论是哪种类型的中间变换器,都应该起到传递能量和稳定输出的作用。
液压式是通过液压泵将机械能转化为液压能,然后通过水轮机将液压能转化为机械能。
它比直接机械式在提速、传动和调节方面更方便。
气动式以空气为介质完成能量转换。
它可以减少海水对设施的腐蚀。
它是世界上广泛使用的波能中间转换装置。
最后的转换是应用设备,它是根据用户的需求设计的。
有趣的是,波浪能产生于海洋,但是波力电站不一定要建在海上。
岸式波力电站就是建在常年风急浪大的海边,只有利用坚固的岸基与钢筋混凝土构件建成的受波通道伸入海水。
中考语文真题说明文阅读含答案

中考语文真题说明文阅读(含答案)(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4-18题(20分)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厅①犹如柏林爱乐乐团拥有爱乐大厅,维也纳爱乐乐团拥有金色大厅一样,上海交响乐团——这个拥有135年历史的“远东第一乐团”,也将拥有属于自己的音乐厅。
这标志着上海交响乐团的发展跃上了新台阶。
②历时6年即将建成的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厅,地处闹中取静的复兴中路,这儿原来是上海跳水池,为了与附近的历史风貌保护区相呼应,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厅以简朴的陶土作为外立面,建筑顶面配上了柔和舒展的曲面,让整个建筑从高处看像一本摊开的乐谱,与音乐厅之名自然贴合。
③与外观的低调不同,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厅的内部设计有许多亮眼的创意。
其中一大一小两个音乐厅是当之无愧的主角,承担演出与录音的双重功能。
为了拓展功能,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厅内更是巧用空间,辟出了一条长达80米的音乐互动长廊,进行交响乐的普及教育。
④一般来说,建造音乐厅,“看得见的”远远没有“听得见的”重要。
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厅的每一个设计都有严格的声学考量。
为了克服附近地铁10号线的震动干扰,一大一小两个音乐厅采用了隔振器技术,通过安装底部弹簧阻振器的方法,将它们建成上海首个全悬浮结构的建筑。
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厅地处繁华地段,为了阻隔外部噪音,大小音乐厅的外墙都采用了双层墙设计,由两堵25厘米的墙与两堵墙中间40厘米的空心距离组成,90厘米厚度的双层墙可以有效隔绝外部声音。
⑤在两个音乐厅的整个设计过程中,建筑设计师与声学设计师共同在电脑上进行了100多次声学模拟测试,确定没有留下声音死角。
然后他们又以大音乐厅1:10的比例制作模型,特制了安装仿真人体胸腔的中空假人,作为模型里面的“听众”,巧设了最大程度接近真实的测试环境。
设计师在这个模型中做了4次声学测试,直至测试结果达到理想数值。
⑥音乐厅除了演出之外,还兼具了录音棚的功能。
前几年,上海交响乐团为著名音乐家谭盾录制电影《卧虎藏龙》的音乐,却苦于没有那么大的音乐棚,只能几十个人挤在一个很小的房间里。
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题训练及答案

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题训练及答案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题训练及答案1假如没有台风和闪电①人们不喜欢台风,也害怕闪电。
但是,在这个世界上,如果没有了台风和闪电,又将怎样呢?②假如没有台风,全世界本已严重的水荒就会更加严重。
台风能为人类送来大量的淡水资源。
据测算,一个直径不太大的台风,登陆时可带来近30亿吨降水。
每年,台风给中国、日本、印度、菲律宾、越南以及美国沿海地区带来的水量,往往要占到当年降水量的25%以上。
在炎热的季节里,台风暴雨的光临,可以缓解旱情,使作物焕发生机。
③假如没有台风,世界各地冷热将会更不均衡。
赤道地区日照最多,气候炎热。
台风最大时速可达200千米,如果没有台风来驱散、带走这一地区的热量,热带便会更热,寒带也会更冷,而温带将从地球上消失。
④假如没有闪电,人类将失去一位勤奋的“清洁工”。
雷电交作时,空气中的部分氧气会激变成臭氧。
稀薄的臭氧不但不臭,而且能吸收大部分宇宙射线,使地球表面的生物免遭紫外线过量照射的危害。
闪电过程中产生的高温,又可杀死大气中90%以上的细菌和微生物,从而使空气变得更加纯净,更加清新宜人。
⑤假如没有闪电,人类就将失去一座巨大的“化肥厂”。
据估计,每年地球上空会出现31亿多次闪电,平均每秒钟100次。
每次放电,其电能高达52700千瓦时,连世界上最大的电力装置都不能和它相比。
空气中含有占总体积78%的不能被作物直接吸收的氮气,闪电时,电流高达10万安培,空气分子在瞬间被加热到3万摄氏度以上,致使大气中的氮和氧化合,生成一氧化氮。
一氧化氮继而转化生成二氧化氮。
雨水又与二氧化氮反应生成硝酸,含有微量硝酸的雨水降落地面后即是作物可以直接吸收的氮肥。
据测算,全球每年由雷雨(闪电)“合成”的'氮肥达5亿吨。
这5亿吨从天而降的化肥,相当于5万个年产1万吨的化肥厂的产量总和。
1.假如你只想略略了解本文将要说明什么,你会抓住文中的哪句话?(2分)2.假如你想快速提取全文的主要信息,你的阅读方法是:(答题不得超过20字)3.假如你想用表格来举例说明本文的说明方法(限三种),请把它画出来。
阅读理解-第二十三篇 风力发电轻而易举

第二十三篇Powering a City? It's a Breeze(轻而易举、微风)The graceful(优美的)wooden(木制的)windmills that have broken up the flat Dutch landscape for centuries – a national symbol like wooden shoes and tulip s(郁金香)- yield ed(退位、屈服)long ago to ungainly(难看的)metal-pole turbine s (涡轮机).Now , windmills are breaking into a new frontier. Though still in its teething stages,the "urban turbine" is a high-tech windwill designed to generate energy from the rooftops of busy cities.Lighter, quieter,and often more efficient than rural(农村的) counterpart s , they take advantage of the extreme turbulence and rapid shifts in direction that characterize(特征)urban wind patterns.Prototypes have been successfully tested in several Dutch cities , and the city govemment in the Hague has recently agreed to begin a large-scale deployment(部署)in 2003. Current models cost US $8 ,000 to US $l2 ,000 and can generate between 3 ,000 and 7 ,000 kilowatt hours of electricity per year. A typical Dutch household uses 3 , 500 kilowatt hours per year, while in the United States,this figure jumps to around l0 ,000 kilowatt hours. "But so far,they are being designed more for public or commercial buildings than for private homes. The smallest of the current models weigh roughly(大约) 200 kilogram s and can be installed on a roof in a few hours without using a crane(吊车).Germany , Finland and Denmark have also been experimenting with the technology , but the ever-practical Dutch are natural pioneer s in urban wind power mainly because of the lack of space.The Netherlands , with l6 million people crowd ed (拥挤)into a country twice the size of Slovenia , is the most densely populate d in Europe.Problems remain , however , for example , public safety concern s(涉及、关系), and so strict(严格的)standards should be applied to any potential(潜在的)manufacturers. Vibration s(震动)are the main problem in skyscraper(超高层大楼)high turbine. People don't know what it would be like to work there , in an officenext to one of the big turbines. It might be too hectic(繁忙的).Meanwhile , projects are under way to use mini mill s to generate power for lifeboats ,streetlight s , and portable(手提)generator s(发电机). "I think the thing about wind power is that you can use it in a whole range of situations," said Corin Millais , of the European Wind Energy Association. "It' s a very local technology , and you can use it right in your backyard. I don't think anybody wants a nuclear power plant in their backyard. "练习:l. What are the symbols of the NetherIands according to the frrst paragraph?A The flat landscape.B Wooden shoes and wooden windmills."C Metal-pole turbines.D Both A and B.2. Which statement best describes the urban turbine mention ed in thè second paragrapb?A It is a windmill put on rooftops of buildings for energy generation.B It is a high-tech macbine desigried to generate energy for urban people.C It is light and quiet and therefore more efficient.D It is driven by urban wind.3. The smallest models of an urban turbineA is designed for private homes.B weigbs 2 ,000 kilograms.C can be carried up to the rooftop without a crane.D can be installed with a crane.4. Netherlands leads in the urban turbine technology becauseA the Dutch are natural pioneers.B the Dutcb have a tradition(传统) with windmills.'.C the Netherlands is windier than Germany, Finland and Slovenia.D the Netherlands is a small country with a large population.5. According to the last paragraph, what are the advantages of wind power technology?A It can be used for different purpose s(目的).B It can replace nuclear power plant.C lt can be installed in one' s backyard.D Both A and C.第二十三篇风力发电?轻而易举与木鞋、郁金香一起被视为荷兰象征的风车,在荷兰平原上优雅地矗立了几个世纪,可是,它的作用早已为笨拙的金属涡轮所代替。
上海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事理说明文)专项训练

现代文阅读(事理说明文)1.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紫禁城古建筑的采光方法①建筑采光是紫禁城帝王日常生活的重要保障。
古代没有当今高科技手段的照明系统,如何最大程度地引进自然界的外部光源,则成为紫禁城建造者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我国古代工匠具有丰富的智慧,他们采取多种科学的采光方法,满足了建筑内部的采光需求。
②建筑的南立面通开门窗,北部则大部分为墙体,这种建筑布局为“坐北朝南”。
紫禁城重要的宫殿均坐北朝南,这种布局方式有利于建筑采光。
如太和殿南立面共有11个开间,每个开间均设有隔扇门或窗。
当隔扇门及窗开启时,可使更多的太阳光线斜射到殿内。
从地理学角度而言,我国位于北半球区域,北回归线穿过了我国的南部地区。
相应的,我国大部分区域处于北温带,该区域的日照特点为太阳从东偏南的方向升起,而又从西边方向落下。
因而“坐北朝南”的布局能使建筑最大限度地接受光照,有利于采光。
③紫禁城古建筑屋顶檐部向外挑出柱高的三分之一的尺寸,并略带上翘的弧度,形成优美的曲线,称为挑檐。
这种曲线形屋面檐口上翘的做法,遮蔽阳光少,有利于建筑内部的采光。
紫禁城古建筑挑檐做法与现代建筑挑檐有明显区别。
现代建筑一般没有大的挑檐,太阳光透过窗玻璃直接进入室内,使室内明亮,但在夏季过量光线射入室内的同时,会带进大量热量,导致空调能耗的上升,且因为窗口亮度较高,给室内的人们带来直接眩光和反射眩光的烦扰。
④相比而言,紫禁城古建筑的大挑檐阻挡了大量直射光经由门窗直射入殿内,少部分直射光射入建筑地面,经由地面漫反射到殿内其他地方。
外部直射光经过挑檐的过滤和遮挡变得柔和。
不仅如此,紫禁城古建筑挑檐做法在夏天有利于避免阳光在正午时间照入室内,而在冬天正午时分阳光则恰能照入建筑最深处,以获得建筑内部最佳的采光效果。
⑤建筑材料对光照可产生明显的影响,古人利用反射率较高的材料将光线更加有效地引入建筑内部空间。
紫禁城宫殿建筑的采光离不开光线在建筑内部的反射,而这种反射作用主要通过墙体和地面材料进行。
中考说明文阅读题附带参考答案整理

中考说明文阅读题附带参考答案整理真正的读书源自内心的热爱,这份爱纯粹天然,就像向阳花总是追寻太阳,不为名利,听从的是心的召唤,正是这份爱让人无论何时何地何种境遇都能嗅出书的馨香,都能在孤独中以温情的手指在书的页面上摩挲不止。
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中考说明文阅读题附带参考答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考说明文阅读题附带参考答案:无人机,有前途①在旅游景区、影视拍摄基地,或是重大新闻现场。
我们经常能看到无人机在空中忙碌地穿梭。
那么到底什么是无人机呢?②“无人机” 英文缩写为“UAV”,是“无人驾驶飞机”的简称,是利用无线电遥控设备和自备程序控制装置操纵,或有车载计算机完全和间歇地自主操作的不载人飞机。
我们熟悉的无人机,通常指的是鞋带携带载荷飞行的无人机机身,完全意义上的无人机,指的是有无人机平台、任务载荷、起降系统、测控与信息传输系统、操作手等组成的“无人机系统”。
③常见的无人机有三种类型,第一种是固定翼,顾名思义就是翅膀形状固定,靠通过机翼的风提供升力;第二种是直升机,特点是靠一个或两个主旋翼提供升力;第三种是多旋翼,就是具有四个或者更多多旋翼的直升机。
不同类型的无人机具有不同的优势。
固定翼机飞行速度快、高度高,飞行覆盖面积大,抗风能力强,比较适合全管段巡航、通讯巡航、航拍等工作。
直升飞机飞行高度低、速度慢,比较适合短距离巡航、高清摄影和对地目标监控与跟踪,还可以定点悬停,在各种情况下均可起降。
④无人机具有成本低、零伤亡、生存能力强、机动性能好、使用方便等优点,可以代替传统的有人驾驶飞机执行“3D”的任务——即“Dull”(枯燥) “Dirt” (脏) “Dangerous” (危险) 的任务。
无人机用途广泛,被业界宠爱有加。
军事上,可用于侦察监视,对地攻击,通讯中继、靶标模拟等,是“得力好伙伴”; 民用上,可用于科学研究、气象观测、货物配送、娱乐体验等,是“百变小能手”。
⑤无人机市场前景广阔。
目前,我国约有150家无人机生产企业,产品达1000多种,基于预测的国际数据以及对我国市场的乐观预判,到2020年,美国小型无人机总销量将从2016年的250万架飙升到700万架,其中消费级无人机有430万架,另有270万架用于商业目的,2025年,我国无人机市场规模将达到750亿元。
《风能、太阳能、潮汐能》阅读答案

《风能、太阳能、潮汐能》阅读答案《风能、太阳能、潮汐能》阅读答案①风能、太阳能、潮汐能的开发可以有效缓解中国的能源供给困局,其中产业化条件最为成熟的首推风力发电。
较之其他新能源,风电优势更加明显:它蕴藏量大,超过所有油、气、煤的储藏量;理论上仅1%的风能就能满足人类能源需求。
②在江苏沿海,从南通向北直到连云港,有连绵数百公里的滩涂,这是一块孕育着财富和梦想却一直被自然掖藏着的新大陆。
这里常年风速保持在每秒7-8米,正是绝佳的风电场。
③这一带可建超过1000万千瓦的海上风电场,相当于三峡的装机容量,堪称海上三峡,却没有百万移民的负担,也不占用耕地和消耗水资源。
而1个三峡的投资,可以建2-3个三峡规模的风电场。
而且风力是一种干净的自然资源,没有火力发电排放大量二氧化碳所带来的污染。
④虽然前景如此诱人,但是风能却并非竖起风车就等着发电。
因为有两个世界性的拦路虎:一是,风电之于火电,由于电压、频率波动性大,因而大规模并入常规电网,会危害常规电网;二是,风力机构造复杂,风电价格远高于煤电,我国风电设备单位功率的费用是煤电的两倍以上,电网公司很难承受或根本不愿意购置风电,有人据此将风电比喻为垃圾电。
⑤有专家经过10年研究发现,风电对于某些工业生产,特别是有色冶金、氯碱等高耗能产业,如能直接非并网利用,会像黄金一样珍贵。
不但减少或完全消除对电网的危害,也降低了生产本钱,大大提高生产效率。
通过非并网技术使风电快速进入特定高耗能产业,使垃圾电变成黄金电。
电解铝生产来说,每吨铝的耗电量是惊人的1.5万千瓦时,如果风电专门供给大型铝厂,宏大的电能就被置换出去,风能也因此获得了普惠社会的方式。
这是一项geming性的技术,有很强的挑战性,如果能够成功,中国的风电技术将领先世界。
⑥目前,非并网技术已经根本攻克,下一步就是在江苏省内找一个试点。
一旦试点成功,它将是世界利用风能的最新里程碑。
1.通读全文后,请为本文拟一个恰当的标题。
完整版)初三中考说明文阅读训练及答案

完整版)初三中考说明文阅读训练及答案气候变化对水资源的影响是本文的主要内容。
文章指出,水资源来自大气降水,而气候变化将导致降水的不平衡,加剧水资源短缺和水质下降的问题,对水资源管理和洪水管理带来挑战。
我国水资源总量虽然居世界第六,但人均水资源极少,分布不平衡,更容易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
第②段中,“此”指代的是大气降水。
我国水资源的特点包括人均水资源极少,分布不平衡,南方水多经常闹水灾,北方水少经常闹旱灾,受季风气候影响,洪水径流量约占年径流量的2/3.全球性气候变暖将导致我国天然河流的年径流量整体减少,特别是淮河及其以北地区的变化幅度较大,其中辽河流域变化幅度最大,黄河上游次之,松花江最小。
气候变化还会使我国各流域年平均蒸发量增大,加剧水资源的不稳定和供需矛盾。
第⑦段说明的内容是应对气候变化对我国水资源的不利影响,需要充分、合理地利用水资源,增强节水措施,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保护好雪山、冰川、湿地、河流、湖泊、森林、草原,让水资源在健康的生态中持久保存,永续利用。
广告语1:保护水资源,让我们的未来更美好。
广告语2:珍惜每一滴水,创造更美好的明天。
地球是一个巨大的热库。
大多数学者认为,地球中心——地核的温度在3700℃~4500℃之间,比白炽灯丝热得多。
如果人们真的能乘坐“地下火箭”去地核探险,必须穿上绝热材料制作的防护衣,并且戴上深色墨镜。
那里可以说是一片火海了。
地球内部的热量主要是地球内放射性元素衰变时释放出来的。
这些放射性元素每年大约要发出27.3万亿亿焦耳的热。
但是,地壳是热的不良导体,阻碍着地热的外流。
每年平均只有8.4万亿亿焦耳的热能够散发到宇宙空间,其余的内能则储存在巨大的地下热库中。
有人估计,仅陆地部分地面以下3km之内的地壳,它的地热能储量,大约相当于140万亿吨标准煤,是全世界煤炭远景储量的13倍以上。
我国是最早研究和开发地热资源的国家之一。
早在公元前五六百年的东周时代就有了开发地下热水的记载,汉代的张衡也着有《温泉赋》。
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训练(含答案解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
前景诱人的空气发电技术人们将风力视为最洁净的发电技术之一,但是就风力发电而言,也有它的不足:在风力微弱的情况下,风车翼片无外力推动,就会静止不动,无法发出电能;另外,如果联网的风车群有部分不工作,只有几台运转就可能出现过载现象。
可是,通常电只能是发多少,消耗多少,无法存储。
虽然有一些存储方法,但成本昂贵,难以普及。
深夜,居民和企业用电均处于低峰,如果是核电站或热力电站,便可以将水压缩进位于高处的储水站。
当需要用电时将水排出,推动涡轮发电机发电。
那么,风力发电能否也像别的发电方式那样,将空气存储起来,到需要时再使用呢?目前,德国技术人员找到了一种存储空气的新方法,即在地下建一座大型储气站,用空气压缩机将空气压缩,进行存储。
需要时打开阀门,由高压空气推动涡轮机发电。
空气排放前,如果再用燃气加热,效率将更高。
早在1978年,德国下萨克森州就建成了世界上第一座空气发电站,两个位于地下658米和800米的储气站是两个废弃的盐矿矿井。
这两个储气站的储气量为31万立方米,最大承受力为70巴,足够供功率290兆的发电机组工作3小时。
除此以外,在美国阿拉巴马州也有一个类似的电站,据说美国将要对其进行改造,并将建造一系列新型空气发电站。
目前,能源专家对空气发电前景看好,该技术除了能作为应急电站外,也是一种洁净能源的获取办法。
如果将其与风力发电机组合使用,它将开辟了一条全新的提供能源的新途径。
一个风力发电机群加上压缩空气电站,无论从技术、还是从经济角度看,均可以与油、燃气、煤或核能一比高下。
如我国的内蒙地区,风力资源丰富,建造风力发电机群,加上空气电站,将有取之不尽的能源。
为保证能提供充足的电能,一般在设计风力发电站时需考虑各种因素,如,建造一个50兆瓦的电站,并不是说由50台1兆瓦的风力发电机简单并联,这只是指在最佳风源的情况下能够实现,但如果风速降低,其功率可能只能达到25兆瓦,因此,建造时需要安装100台风力发电机,这样,即使在风速较低时仍能提供足够的电能。
(完整版)初中说明文阅读附答案

阅读下面选文《自给自足的人体生物能发电》,完成1519 题。
(14分)①随着煤炭、石油等资源日趋枯竭,环境恶化日趋严重,一些科学家为了开发更多的新能源,已把研究课题转向人类自身的生物能这一领域,利用人体生物能发电现已初见成效②人体中存在着一些化学物质,它们之间在发生反应时会产生化学能量。
像新陈代谢过程中,葡萄糖和氧分子的反应就有能量释放出来若稍加利用,这种能量就可以转化为电能根据这一原理,科学家开始了人体生物电池的研究。
③据专家介绍,人体生物电池的电极是由两根长2厘米、直径约1 / 7000纳米的碳纤维制成,在每根碳纤维的外层还涂有一种聚合物,此外还有一种作为催化剂的葡萄糖氧化酶聚合物的作用是将碳纤维与葡萄糖氧化酶连接成一个电路,而葡萄糖氧化酶则是用来加速葡萄糖与氧分子的化学反应。
这种人体生物电池在37 C、pH为7.2的环境下工作,这很接近人体血液的温度和酸碱度它产生的动力可以驱动一个监控糖尿病的小型传感器。
④人体生物能发电还有其它形式。
当一个人坐着或站立时,就会持续产生重力势能。
此时,若能采用特制的重力转换器就能将这种能转换成电能。
美国有一家公司将发电装置埋在行人拥挤的公共场所,外面是一排踏板。
当行人从板上走过时,体重压在板上,使与踏板相连的摇杆向另一个方向运动,从而带动中心轴旋转,使与之相连的发电机启动。
⑤除此以外,人体生物能中的热能也可被利用。
人每天都要散发大量的热能,而且是通过辐射传播出去。
一般一个50千克重的成年人一昼夜所散发的热量约为2500千卡利用人体的热能制成的温差电池,可以将人体的热能转换成电能。
这种温差电池做得很精致,只要放在衣服口袋里就能工作。
它可以起到电源的作用,给助听器、袖珍电视机、微型发电机等供电,可谓是自己发电自己使用。
⑥人体能源可以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而且没有污染如此神奇的能源是我们每个人都具有的,充分利用它,便会为我们的社会节约更多的能源,希望这种新型的能源会越来越多地造福于人类。
说明文阅读(含解析)

【上海市2021年中考语文试题】说明文阅读(含解析)⑧郑和船队导航技术之先进、组织协调之有效,都是同时代其他远航活动无法比张帆。
这样的船,就是放到今天,也是大制作。
12根桅杆,可挂9层,可容纳上千人。
船上有4吨左右。
一共有1000米,载重量12多米,船体深60多米,宽150和宝船中的大型船只,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船只,长⑦此外,在船只的设计上,我们可以领略到六百多年前中国高超的造船技术。
郑向协调,需要极高的沟通、组织能力。
信技术的情况下,尤其在夜晚漆黑的大海上,众多船只之间能够做到前后联系,航宝船(船队中的大中型船只)、粮船、马船、战船(护航船只)等,在没有电子通名。
远洋船队有88艘船,乘员只有3行更达两万人之多,而后来哥伦布的船队只有和每次远航,都以多艘大中型船只为主体,组成为数一二百艘的庞大混合船队,随航海史上的其他创举,郑和下西洋,不仅时间比他们早,规模也比他们大得多。
郑⑥除了强大的导航能力,郑和船队在组织协调方面同样体现了高水平。
相对人类世纪,还有国家在采用这种技术。
20通过观察夜间星斗位置,并结合罗盘定向来提高测定船位和航向的精确度。
直到这一天文定位技术的运用,也是郑和船队顺利远航的法宝。
此技术”牵星术“⑤港。
进的航海图,正是这套航海图,导引着郑和船队在惊涛骇浪中驶向一个又一个目标些重要城市、岛礁、山脉等的位置与特征作了详细标注。
这是那个时代世界上最先个城市。
海图对一16多个地名,所标地名包括东非海岸的530幅海图,涉及40了以今天的眼光来看,虽略显粗糙,但已经可以提供很准确的航道指引了。
船队绘制的航海图集,....④其次,是航海图的绘制与使用。
《郑和航海图》是世界上现存最早复杂的航海技术。
掌握了综合运用罗盘指向、物标定向等能够借助潮汐、洋流和季风,_____队③首先要归功于指南针和罗盘等定向技术的运用。
从历史资料可以知道,郑和船②郑和远航的成功,强大的导航能力是关键。
国人长期远洋航行经验和智慧的结晶。
2019中考语文专项复习---说明文阅读【含答案解析】

2019中考语文专项复习---说明文阅读一、阅读下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强热带风暴危害有多大①热带气旋是一种低气压天气系统,通常形成于离赤道平均5纬度外的热带地区海面上,它是一个由云、风和雷暴组成的巨型的旋转系统。
热带气旋可以被视为由地球的自转和引力支持的一个巨型的“热力发电机”,它的能量来自水蒸气冷却凝固时放出的潜热。
②国际气象界以热带气旋中心附近的最大风力来确定其强度,中心附近最大风力8级(10.8——17.1米/秒)的被称为热带低压,中心附近风力8——9级(17.2——24.4米/秒)的被称为热带风暴,中心附近最大风力10——11级(24.5——32.6米/秒)的被称为强热带风暴,而中心附近风力12级以上(大于等于32.7米/秒)的则被称为台风或飓风。
③要分析强热带风暴的形成原因,就要研究热带气旋形成的条件。
首先是足够广阔的热带洋面,提供热带气旋高温、高湿的空气,这是热带气旋产生的一个最基本的条件。
这个洋面水温不低于26.5 摄氏度,且暖水层必须有60米左右的厚度。
之所以热带气旋主要在夏季后期发生,是因为海水温度在这个时候最高。
通常9月是热带气旋最活跃的月份,5月则是最不活跃的月份。
而缅甸此次在5月发生强热带风暴,有专家认为,不排除全球变暖因素的影响。
此外要有足够大的地球自转偏向力。
因赤道的地转偏向力为零,而向两极逐渐增大,所以热带气旋发生地点大约离开赤道 5 个纬度以上。
在强热带气旋形成之前,预先还要有一个弱的热带涡旋存在。
在一个事先已经存在的热带涡旋里,涡旋内的气压比四周低,周围的空气挟带大量的水汽流向涡旋中心,并在涡旋区内产生向上运动。
而湿空气上升,水汽凝结,释放出巨大的凝结潜热,它促使热带气旋这部大机器运转。
最后,在弱低压上方,高低空之间的风向风速差别要小。
在这种情况下,上下空气一致行动,高层空气中热量容易积聚,从而增加能量。
④强热带风暴的风力足以损坏甚至摧毁陆地上的建筑、桥梁、车辆等,特别是在建筑物没有被加固的地区,破坏更大。
专题11 说明文阅读(第02期)-(全国通用)(学生版)-2024年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

专题11 说明文阅读(2024·天津·中考真题)阅读《大风车原来是这样发电》一文,完成下面小题。
大风车原来是这样发电胡帆陈海伦①“大风车吱呀吱哟哟地转……”细心的朋友可能会发现,近些年来,山川田野间、荒漠戈壁滩、蔚蓝海面上一座座风力发电机组拔地而起。
它们在装扮风景的同时,也在源源不断地为人们提供能源。
②人类在很早以前就开始利用风能、建设“风车”了。
公元前2世纪的波兰,人们就建有碾米的风车磨坊;元明时期,中国建有风力水车,用来灌溉农田。
现代风车的雏形,则来源于1890年丹麦提出的风力发电计划,给风磨安装了发电机。
工业革命期间,蒸汽机的出现,让风力发电机的发展遇冷。
直到20世纪下半叶,化石能源告急,生态环境恶化,风力发电再次引起了人们的重视。
③风力发电机的工作原理就是利用风力带动风轮旋转,把风的动能转变为风轮轴的机械能,发电机在风轮轴的带动下旋转发电。
它和纸风车结构相似,由风轮、机舱、塔筒组成。
但是,纸风车为了更漂亮可以折出很多个叶片,而风机的风轮一般..为3个叶片,因为这样便于平衡,性价比更高。
④对于风力发电来说,风速达到2.5~3m/s(微风拂面)就可发电。
风越大,风轮转得越快,发的电能也越多。
但是当风速达到25~30m/s(狂风大作)时风机就会停止工作,进入“防御姿态”。
因为这个时候....的风可以拔起树木,摧毁房屋,如果风机继续工作就会损坏发电机组。
⑤随着风力发电的发展,风机的叶轮直径也逐渐增大,近15年间,叶轮直径已经从70m增大到250m。
目前..我国陆上风电机组叶轮直径处于200m水平,其扫风面积超过32000m2,相当于4.5个标准足球场。
⑥从远处看,人们可能会觉得风机的叶片转得很慢。
但事实上,由于机舱齿轮的加速作用,风机叶片的尖部线速度有时和高铁运行速度不相上下。
不同功率、不同类型的风机转一圈产生的电量也不同,有的可发1.4度电,相当于一个普通家庭一晚上空调用电量;而有的可产生5.8度电,能供一个普通家庭用一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99年上海市中考说明文阅读《风力发电》有答案- 说明文阅读及答案-
①薪柴、秸秆等生物燃料,曾经在很长时期作为人类的主要能源。
随着人们对自然界认识的不断深入,矿物燃料逐渐取代了生物燃料,尤其是人类进入电气时代以后,矿物燃料更上升为居统治地位的能源。
但是,矿物燃料的储藏量总是有限的,而且,无论是生物燃料还是矿物燃料,在使用时都会不同程度地产生有害气体、固体垃圾,污染周围的环境和水源。
②人们在逐渐认识这些问题后,开始寻找替代能源,尤其是无污染的清洁能源。
风力就是其中的一种能够用以发电的能源。
虽然,人类利用风帆行船,利用风车提水,利用风力推动石磨或其他机械,已有数千年历史了,但是将风力转化为发电的重要能源则是在电气时代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
风力来源丰富,风能发电花钱少,又没有污染,因而它逐渐引起人们新的关注。
是现代技术使风车变成了发电的动力设备,古老的风车焕发了青春。
③美国人消耗了全球能源的1/4,人均石油和电力消耗量都在全球之首。
但是,由于国土面积太大,居住地分散,铺设电缆的代价太高,南部大草原上的很多大牧场还是很难获
得电力供应。
那里的牛仔们只能依靠风车提水,用风力发电,如果没有风车,许多牧场将难以为继。
④当代科学技术已经可以大规模地利用风力来发电。
新型的风车发电设备的外观就像一座高耸的铁塔,顶部有3个玻璃纤维制成的叶片。
每个叶片的长度有20来米,形状像飞机的翅膀,组装上铁架以后,总体上更像飞机的螺旋桨。
在风力资源丰富的地方,这些风车产生的电力相当可观。
它们产生的电力还可以通过电缆连接在一起,送到附近的城市和工矿企业,也可以并入当地的电网。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一片原野中分布着3300个这样的风车,它们产生的电力用电缆输送到附近的著名旅游城市棕榈泉。
尽管那里游人如织,电力的消耗量极大,又不容污染,但靠这些风车产生的电力就完全可以满足全部需要了。
⑤自从1891年丹麦人建立第一座风力发电站以来,世界上已有数百万台风力发电机在运转。
仅按现有的条件,如果能将全球陆地上的风能充分利用起来,产生的电力将相当于目前火力发电总量的一半。
1.①段中,与加点的居统治地位意思相近的词是。
2.第②段中加点的这些问题指的是:
(1)
(2)
3.第②段末句中说:古老的风车焕发了青春。
说风车古老是因为它;古老的风车焕发了青春的原因,除了人们逐渐认识这些问题之外,还因为:
(1)
(2)
4.联系全文来看,第③段所举的美国南部大草原上的许多牧场用风力发电这个例子,用得是否恰当?试说明理由。
5.从文中看,能保证著名旅游城市棕榈泉的电力供应,且不使环境受到污染,是因为那儿具备了三个条件,这三个条件是:(1) ;(2) ;
(3) 。
6.第⑤段文字说明了风力发电的和
参考答案:
1.主要
2.(1)矿物燃料的储藏量有限(2)生物、矿物燃料有污染(文字上不必拘泥)
3.有数千年历史了(1)风能的自身优势(或风源丰富,花钱少,又无污染) (2)有了现代技术(或现代技术的发展)
4.A类答案:这个例子举得恰当,因为它能说明古老的风车在现今社会生活中仍起作用(或这个例子能说明风车发电花钱少等) B类答案:这个例子不恰当,它未能有效说明风能是较理想的替代能源这一特征(这类体现质疑精神的答案,应加以鼓励,加1分)
5.(1)当地风力资源丰富(2)它附近的风能发电站规模大(3)有电缆(连接)供电(次序不论,文字上也不必拘泥)
6.现状(或现有规模、发展速度快等)前景(或开发价值、巨大潜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