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识源专版高中历史 2.2 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教案 人民版必修1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2.2《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教学设计(1课时4页)
3.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分享对近现代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斗争的认识和感悟。
(四)课堂练习
在课堂练习环节,教师将设计以下任务:
1.列举近现代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三个重大事件,并简述其历史影响。
2.分析国家主权在历史发展中的重要性,并结合现实生活举例说明。
2.详细讲解国家主权的重要性,引导学生认识到维护国家主权是每一个公民的责任和义务。
3.通过分析历史事件中的关键人物、典型事例,强调近现代中国军民在维护国家主权斗争中所展现出的英勇顽强、团结奋斗的精神。
(三)学生小组讨论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教师将组织学生进行以下活动:
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针对一个历史事件或人物进行深入讨论。
8.教学评价,关注个体: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激励学生发挥潜能,提高教学效果。
四、教学内容与导入环节,教师将通过以下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1.利用多媒体展示中国地图,引导学生关注我国的领土完整和国家主权。
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在近现代历史上,曾经历过哪些为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吗?”让学生简要回顾已学过的相关知识。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共同总结近现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经验教训,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3.创设历史情境,让学生代入角色,感受历史人物的决策过程,培养学生的同理心和辩证思维能力。
4.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历史图片、影像资料,增强学生对历史事件的认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国家主权的重要性及其在历史发展中的具体体现。
3.近现代中国军民在维护国家主权斗争中所展现出的英勇顽强、团结奋斗的精神。
金识源专版高中历史2.2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教案人民版必修1
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教学目标一、内容标准: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二、知识与能力:通过教材所提供的文字和图片资料,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典型事迹:三元里抗英、左宗棠收复新疆、黄海海战和反割台斗争、义和团运动,概括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分为政府官兵英勇抵抗和人民大众自发抵抗两类,善于发现中国近代史中关于抗敌御侮的相关事例,总结出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是列强末能将中国变为其殖民地的主要原因。
三、过程与方法:学生学习此课,必须对西方列强在近代史上(十九世纪)发动的五次大规模的侵华战争有明确的认识,要将中国军民的斗争上升到维护中国国家主权斗争的高度,才能理解近代中国人民前赴后继、英勇抗争的强大动力。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可将近代中国人民的斗争归纳为两类:政府官兵的斗争和人民大众的斗争,并以此作为主动发现中国近代史中关于抗敌御侮相关事例的工具。
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鼓励学生分组学习,合作探讨,采用多种方法收集相关信息,进而推动学生进入时空隧道,去感悟中国人民不屈的抗争精神。
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深刻理解维护国家主权对中华民族的重要性,形成“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并培养学生为国家富强而发奋学习、积极进取的心态。
■教学过程:首先引导学生回忆中国近代史(十九世纪)西方列强发动的五次侵华战争的时间、国家、签订的条约及主要内容。
在学生回答、教师补充完毕的情况下,将学生分组讨论,并派出代表叙述平时所学习和观看过的有关中国人民进行不懈抗争的史实,从而引导学生将中国人民的抗争进行归类成两大类:政府官兵的抵抗和人民大众的抵抗,导入新课。
一、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1、三元里人民抗英的原因:●英军入侵:1841年,英军先后侵占香港岛、攻占中国东南沿海的一些城市。
占据广州四方炮台的英军到三元里抢劫(根本原因)●腐败的清政府无法领导反侵略战争,不能也无法组织有效的抵抗●中国人民基于“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优良传统,自发组织起来,英勇抗击,承担起反侵略战争的重担。
高中历史 《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教案1 人民版必修1
第七讲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一、教材分析课程标准的要求是:“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面对列强的侵略,中国军民坚决维护国家主权,捍卫民族尊严,这正是列强不能把中国变为其殖民地的真正原因。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通过教材所提供的文字和图片资料,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典型事迹;概括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分为政府官兵英勇抵抗(左宗棠收复新疆、黄海海战……)和人民大众自发组织(三元里抗英、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义和团运动……)两类;善于发现中国近代史中关于抗敌御悔的相关事例,总结出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是列强未能把中国变为其殖民地的主要原因。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深刻理解维护国家主权对中华民族的重要性,形成“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通过学习,培养为国家富强而发奋学习、勇敢面对并积极克服困难的进取心态。
三、过程与方法: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是中国近代史的重要内容之一。
学生学习本课时,要将这一斗争上升到维护国家主权的高度,只有这样才能科学解释为什么政府官兵和人民大众都积极投身于这一斗争。
教材中列举的只是其中的典型事例,学生可将其归纳成政府官兵和人民大众抗争两类,并以此作为主动发现中国近代史中关于抗敌御悔相关事例的工具,从而真正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鼓励分组合作学习,引导学生学习手段、方法和形式多样化与现代化,并鼓励历史与现实结合,弘扬中华民族的爱国精神。
四、重点难点:1、重点:为了维护国家的主权的完整,左宗棠率领清军在各族人民的支持下收复新疆,台湾人民浴血奋战,反对日本吞并台湾。
在西方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时,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给西方侵略者以沉重的打击,破灭了西方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
2、难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如何正确地评价义和团运动。
五、新课探究(一)、运用下列问题,引导学生自读课文1、面对列强的侵略,中国人民进行了哪些反抗侵略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这些斗争分为几大类?2、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发生在哪次战争期间?归纳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的历史意义。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2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二 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优质课教案_7
《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教学设计学习内容分析⑴课标要求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⑵学科内以及学科间的相互关联及衔接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近八十年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贯穿着两条主线,其中一条主线是面对外来侵略,中国社会各阶级、各阶层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以自己力所能及的方式,为维护国家主权,顽强抗击侵略,使中国避免了沦为殖民地的厄运,并把中国革命推进到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直至胜利。
本课主要介绍了三元里人民抗英、甲午中日战争中清朝爱国官兵英勇抗日、台湾人民反割台、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的斗争事迹,通过这些直观的事例让学生体会中华民族不屈的斗争精神。
学习者分析初中教材和一些影视媒体已经对中国人民的抗争事迹作了大量描述,学生对一些史实有了一定了解,但这些都仅仅是表象,随着文化水平的提高,学生不再满足于感性的认识,他们希望深入了解中华民族的命运历程以及这些斗争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等。
高中学生开始具备一定的理性思维能力,有自己的看法和见解。
通过展示史料,设疑激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学目标设定⑴知识与能力列举三元里人民抗英、黄海海战、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义和团运动等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分析其对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⑵过程与方法从人民大众和爱国官兵两个方面分析近代中国人民的抗争,运用归纳和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
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培养“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社会责任感。
教学策略设计⑴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中国军民抗击外来入侵的事迹。
难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⑵教学准备剪辑《甲午中日战争》电影片段;选择一些历史图片;做一个辅助教学用的PPT。
⑶教学方法讲授法、小组讨论等。
教学过程设计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回忆中国近代史(十九世纪)西方列强发动的五次侵华战争的主要内容及其结果。
学生分组讨论,并派出代表叙述平时所学习和观看过的有关中国人民进行不懈抗争的史实,引导学生将中国人民的抗争进行归类:政府官兵的抵抗和人民大众的抵抗。
金识源专版高中历史2.2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素材人民版必修1
2.2 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三元里等乡痛骂鬼子词》三元里西村南岸九十余乡众衿耆等,为不共戴天,誓灭英夷事:向来英夷屡不安分,久犯天朝。
昔攻沙角炮台,戕害官兵,我皇上深仁,不忍加诛,且示怀柔。
乃尚不知感恩,犹复包藏祸心,深入重地,施放火箭,烧害民居,攻及城池,目无大宪。
钦差大臣见城厢内外遭殃,议息兵安民,英夷理宜得些好意即休。
岂料贪胜,不知输服,得尺进尺,容纵兵卒,扰乱村庄,抢我耕牛,伤我田禾,坏我祖坟,淫辱妇女,鬼神共怒,天地难容。
我等所以奋不顾身,困义律于北门,斩伯麦于南岸。
汝等逆党,试思此际若非我府尊为尔解围,各逆其能保首领下船乎?今闻尔出示当途,辱骂大宪无功,扬言于众,总要于[与]伯麦伸冤,视我此地无人实甚。
是以饱德之义士佥助兵粮,荷锄之农夫操戈御敌,纠壮勇数十万,何怕英逆之义律不可剪除?水战陆战兼能,岂怕夷船坚厚?务使鬼子无只身存留,鬼船无片帆回国。
尔等不避,不日交战。
为此特示。
四方炮台缴获的英军的军服、军刀左宗棠(1812~1885),字季高,湖南湘阴人,死后清朝送谥号文襄,有《左文襄公全集》134卷流传于世。
左宗棠大器晚成,考进士不成之后回家耕地教书,40岁才出山做幕僚。
为人狂傲,目标远大,性格刚烈,他曾写过一副对联,上联为“身无半亩,心忧天下”,下联是“读破万卷,神交古人”。
出山后,凭借在平定太平天国中的表现,咸丰末年至同治初年的短短三年间从一个普通幕僚升任闽浙总督。
1865年阿古柏侵占新疆,左宗棠被任命为钦差大臣,开始了使自己名垂青史的收复新疆之役。
从叛军和沙俄手中收复新疆,此时已是67岁高龄。
这是左宗棠一生中最大的亮点,他因此被称为是在唐太宗之后对国家主权领土功劳最大的第一人。
新疆收复后,左宗棠利用自己管理兵部事务的权利大力练兵,准备收复宝岛台湾。
可惜于1885年病故于福州!力练兵,准备收复宝岛台湾。
可惜于1885年病故于福州!a1950年广州市政府在三元里村口,立三元里人民抗英烈士纪念碑,正面刻着:“一八四一年在三元里反对英帝国主义侵略斗争中牺牲的烈士们永垂不朽。
金识源专版高中历史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第1课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第2课时)教案人民版必修1
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第2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识记鸦片战争的经过、《南京条约》及其附件的内容、甲午中日战争的经过、《马关条约》的内容和危害、八国联军入侵概况、《辛丑条约》的内容及影响、强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
运用不平等条约的具体内容,归纳外国列强侵华的共同特点,分析形成这一特点的原因,概括列强侵华程度不断升级情况,促使学生历史思维的发展。
(2)过程与方法:研读史料,提炼观点;问题探究;历史事件的比较;课堂讨论,问题探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东西方发展的差异,带来西方列强疯狂的对华侵略,中国不仅失去了独立发展的环境,反而逐步沦为西方的原料产地和产品销售市场,说明落后就要挨打。
殖民扩张带来了很大危害,其恶果至今尚未根除。
【重点、难点】重点:鸦片战争与中英《南京条约》;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与《辛丑条约》。
难点:鸦片战争的影响和列强侵华程度是如何不断加剧的?【教学过程】导入:你知道列强侵华的主要表现有什么吗?列强侵华的主要途径是发动侵华战争、利用攫取的特权进行政治、经济、宗教、文化侵略等。
(一)瓜分狂潮与民族危机展示《时局图》,介绍瓜分狂潮的相关情况。
1.是列强瓜分中国的开端。
2.瓜分狂潮的高潮。
3.瓜分狂潮的方式。
教师简单介绍租借地和势力范围的概念。
租借地:是列强先用武力强占,然后通过不平等条约,用定期租借的方式,将他国领土的一部分“借去”使用的地区。
租借期限长短不一,最长不超过100年,期满归还。
势力范围:所谓势力范围,是指帝国主义列强凭借其侵略势力,把中国领土分割成若干区域,然后利用不平等条约的形式各自界定,不许他人染指的特定地区。
在这些地区内,帝国主义享有土地租借使用权(称“租借地”);铁路修筑投资权;开矿设厂权和其它军事、政治、经济等方面的优先特权,势力范围是列强从“自由”资本主义阶段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后瓜分中国急剧升级的结果,也是列强之间,在争夺殖民地权益中矛盾激化的结果。
金识源专版高中历史 2.2 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学案 人民版必修1
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复习:1840年以来到20世纪初,西方列强发动了哪几次大规模的侵华战争,并分别强迫清政府签订了哪些不平等条约?(可以采用多媒体播放几次战争的画面。
)通过预习及学习应掌握:1、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的时间结果意义。
2、左宗棠收复新疆的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和都力图向中国新疆扩张势力,竟相勾结和支持政权,企图利用它来达到期支解中国新疆的目的★左宗棠收复新疆的战略方针是“,”除伊犁外,新疆重回祖国怀抱是在年。
新疆设立行省是在年★关于伊梨问题解决的背景是由于左宗棠在建立了抗俄军事事基地,由出使俄国具体交涉伊犁问题。
终于在1881年双方签订了《》,中国收回伊犁,但沙俄割去了中国西部约平方公里的领土。
3、黄海海战与反割台斗争:★黄海海战中,清军中涌现出的著名爱国将士有:海军提督,致远号管带经远号管带靖远号管带。
北洋水师全军覆灭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根本原因是★反割台斗争中,著名的爱国志士和领导的义军与刘永福领导的并肩作战,在台湾由到英勇抗击日军。
通过《》,清政府将台湾割让给日本。
此后台湾在日本统治下整50年,直到年回归祖国。
4、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发生的根本原因:19世纪末,西方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的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民族矛盾空前激化。
★义和团是和一带的民间秘密结社组织;1899年发动起义的领导人物是。
而清政府派任山东巡抚,血腥镇压义和团。
★义和团运动的发展:义和团运动发展到顶峰的标志是。
★义和团运动失败的原因:主要原因是:主观原因是:。
根本原因是:领导者是农民阶级,不代表先进的生产力,提不出切合实际的革命纲领。
★义和团运动的意义:★应得出的基本认识:中国军民的英勇抗击外敌,坚决维护国家主权,捍卫民族尊严,是列强末能将中国变为其殖民地的主要原因。
★思考题:如何正确看待“扶清灭洋”这个口号?(提示:应一分为二来分析)1。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2.2《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教案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2.2《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教案高中历史教学设计《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教学设计单位:南郑中学姓名:侯华年级:高一科目:历史联系电话:139********高一历史必修一《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的教学设计南郑中学:侯华【教材版本】人民出版社【设计思想】1、指导思想: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积极倡导参与式、探究性学习;在多样化、多层次、开放式的学习环境中,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
强调历史学科学习“以人为本”,历史教学始终不能离开历史活动的主体,本课要用三元里的人民、义和团民众、左宗棠、黄海海战诸战将、反割台的台湾民众英勇不屈的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的事迹,来体现中华民族的斗争精神,来唤起学生对爱国主义精神的再一次感动。
由此发挥历史学科作为人文学科的育人功能,强调人文精神的培养。
2、设计特色:以史实为基础----以情境创设为思维载体----以多媒体为辅助手段----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活动为实现方式。
本课体现历史学习三部曲:“亲近历史----理解历史----感悟历史”。
创设情境问题式教学法与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相结合。
重点: 通过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概述中国军民抗击外来入侵的事迹。
难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课前准备】1、 教师提前一周发给学生本课自主合作探究活动的目标、内容、要求、建议、评分细则等(学习与探究活动方案:附后),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小组合作探究,课前完成展示作品(形式不限:如手抄报、课件等等)。
2、 要求课代表把全班分成四小组,选出小组负责人,进行小组任务分工合作(在确定小组研究主题后,组内成员应当分工合作:一部分同学收集资料;一部分同学对材料进行选择、整理、分类;一部分同学撰写或编辑材料;一部分同学制作展示作品;一部分同学撰写解说词并在课堂上展示自己小组的作品。
此外,每个小组推选一位评委。
人民版必修一2.2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教学设计
2.重点:通过学习,让学生认识到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重要性,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难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民族观,避免极端民族主义,培养珍爱和平、尊重历史的价值观。
(二)教学设想
1.采用情境教学法,创设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爱国情感。
(二)讲授新知
1.教师按照时间顺序,讲授以下内容:
(1)鸦片战争: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原因、过程及影响。
(2)抗日战争:日本侵华战争的原因、重要战役、抗战胜利的意义。
(3)解放战争:国共内战的过程、重要战役、新中国成立的意义。
2.在讲授过程中,穿插介绍相关的英雄人物和事迹,如林则徐、杨靖宇、彭德怀等,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6.鼓励同学们参加学校组织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如参观纪念馆、观看爱国主义影片等,通过实践活动,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2.高一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的思维活跃,关心国家大事,有较强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情感,但可能对历史事件的认识存在片面性,容易受到极端民族主义的影响。
3.学生在分析历史问题时,可能缺乏系统的思考和方法,容易受到个人情感的影响,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评价不够客观。
4.学生在合作学习方面有一定的基础,但在课堂讨论中,可能存在观点表达不清、沟通能力不足等问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认知差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培养其历史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沟通能力,使其在探讨历史问题的过程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民族观。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2.2《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优秀教学案例(1课时4页)
4.反思与评价机制的全面建立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学生的反思与评价,引导学生总结学习收获,发现自身不足。通过学生自评、互评以及教师评价,全面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促进他们不断进步。
1.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历史事件பைடு நூலகம்人物,突出其在维护国家主权斗争中的重要作用。
2.通过对比分析不同历史时期的特点,引导学生认识到民族独立和国家主权的重要性。
3.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和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问题导向
本节课将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展开深入思考。教师将设计一系列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历史事件,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五)作业小结
1.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撰写一篇关于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历程的短文,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2.鼓励学生课后进行拓展阅读,了解更多的历史事件和人物,拓宽知识面。
3.布置开放性作业,让学生结合现实生活,思考如何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提高他们的时代责任感。
4.教师对作业进行及时批改和反馈,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有针对性的指导。
4.能够通过查阅历史资料、进行课堂讨论等形式,自主探究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历程,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2.运用小组合作法,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交流表达能力。
人民版必修一专题二第二节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教学设计
二、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为高中一年级学生,他们在初中阶段已经学习了近代中国历史的基本知识,具备了一定的历史背景和基础。在此基础上,学生对我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有一定的了解,但可能对具体事件、英雄人物及其精神内涵的认识尚不深入。此外,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思想活跃,情感丰富,对英雄事迹具有较强的共鸣和敬仰之情。
4.鼓励学生进行课堂发言,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激发学生为国家和民族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的信念。
2.培养学生勇敢、坚强、团结、奉献等优秀品质,使其在日常生活中能够积极维护国家利益和尊严。
3.培养学生对英雄人物的敬仰之情,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3.课堂互动,情感共鸣:鼓励学生分享自己了解的英雄事迹,以及在生活中如何践行民族精神,使学生在互动中产生情感共鸣,增强民族自豪感。
4.案例分析,培养品质:选择具有代表性的英雄人物案例,让学生深入剖析其优秀品质,引导学生在现实生活中传承和发扬这些品质。
5.实践活动,提升素养:组织学生参观纪念馆、开展社会调查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历史的厚重,提升历史素养。
1.近代以来,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历程及英雄人物的事迹。
2.国家主权的重要性以及民族精神的传承与弘扬。
3.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提高其历史素养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难点
1.英雄人物的精神内涵及其在现实生活中的传承与实践。
2.学生对于历史事件、人物的评价与分析,学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看待问题。
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需求,本节课应注重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引导他们从历史事件中感受民族精神,培养勇敢、坚强、团结、奉献等优秀品质。同时,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为今后学习更高层次的历史课程打下坚实基础。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2.2《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优秀教学设计(1课时4页)
第二课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斗争教学设计高一历史学科组赵仿【教材分析】本课是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一专题二的第二课,一共是四目内容,分别是三元里抗英,左宗棠收复新疆,黄海海战与反割台斗争以及义和团运动,是近代以来中国军民在维护国家主权斗争中比较著名的几例。
列强入侵和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是贯穿中国近代史的两条主线,也是本专题学习的重要线索,其中三元里抗英、黄海海战和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是会考要求的内容,需要学生重点掌握。
【学情分析】本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一学生,从学生的知识储备来看,他们在初中阶段已经接触过本课的主要内容,对列强侵华的相关史实有一定的了解,为本课的学习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但学生在初中阶段所掌握的知识并不牢固,许多知识点已出现了遗忘;从学生学习兴趣来看,他们对战争史的兴趣不大,往往觉得战争史很无趣很难学,在教学过程中可通过一些视频、精彩图片的展示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学生的认知水平来看,高一学生的认知水平还停留在表层,在分析历史现象实质的能力上还有待加强。
需要教师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高学生分析探讨的能力。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概述三元里抗英、黄海海战、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的英勇事迹。
2、过程与方法目标2、过程与方法目标:⑴从图片、文字材料诗歌等方面提取信息,分析三元里人民抗英、黄海海战、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的背景、经过及其意义。
⑵通过小组合作,探讨列强无法将中国完全殖民地化的原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深刻理解维护国家主权对中华民族的重要性,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教学重难点】重点:列举中国军民抗击外敌入侵的事迹难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教法学法】学法有材料分析法、问题讨论法、情境体验法等,教法有讲授法、谈话法、情境创设法、讨论法、多媒体演示法等。
【课时课型】本课是新授课,课时为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同学们,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是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我们来看一下这个题目,大家从中可以得出什么信息?谁?(中国军民),干什么?(斗争,为维护国家主权而斗争)有维护国家主权的需要说明主权受到了侵犯,我们在前一课内容中有讲到,大家回忆一下我们讲了哪几次战争?(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近代以来列强发动一次又一次侵华战争,在这个过程中中国社会遭到了很大的破坏,但同时也涌现出一批爱国将领,民族英雄。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1专题二二 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教案
民族团结坚忍求胜——从“左宗棠收复新疆”看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一)教学目标1.课魂:面对侵略,中华军民奋起抵抗,在局部层面形成了民族合力,坚忍求胜,使近代中国免除了成为殖民地的厄运。
2.教学目标:引导学生通过列表回顾“三元里抗英”“左宗棠收复新疆”“黄海海战”“反割台斗争”“义和团运动”等历史知识,知道近代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斗争的典型事例;通过详细讲述左宗棠收复新疆的过程,让学生学会分析战争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体悟中华民族团结御敌,坚忍求胜的斗争精神。
3.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左宗棠收复新疆的原因。
教学难点:通过左宗棠收复新疆的学习,让学生学会分析斗争取得胜利的原因。
4.教学准备:知识准备:让学生课前做好导学案(见附件),落实“三元里抗英”“左宗棠收复新疆”“黄海海战”“反割台斗争”“义和团运动”等知识点。
组织准备:将学生进行分组。
个人回答记4分,所代表的小组可以加2分,一节课中可重复积分。
所积分数作为学生的平时成绩记入电子学籍总分中。
5.学情分析:浙江省初中《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册有一课与本课内容相关性很强。
在第六单元第三课《汇入工业文明大潮的中国》中,以“屈辱的岁月”和“悲壮的抗争”为题,提到了林则徐虎门销烟、关天培虎门殉国、甲午中日战争、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等知识点。
通过学生调查,知道学生对于这些维护国家主权的知识储备较好。
高一学生有较强的求知欲和表现欲,在分组竞争的情况下,每个人都有想得到大家的承认,实现自己的价值的愿望。
(二)教学过程第一环节:近代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斗争的典型事例1.出示课题:“近代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设问:为什么要维护国家主权?其历史背景是中国自鸦片战争以来丧失了部分国家主权。
导致近代中国丧失主权的主要战争有哪些?签订了哪些不平等条约?这些条约对中国社会的发展历程分别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师生互动,最后呈现框架结构图(如右图)。
1840-1900年列强发动的五次侵华战争,列强试图变中国为殖民地。
金识源专版高中历史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第2课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教案人民版必修1
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斗争的事迹:三元里抗英、左宗堂收复新疆、黄海海战和反割台斗争、义和团运动。
概括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分为政府官兵英勇抵抗和广大人民自发组织两大类。
总结出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是近代列强未能把中国变成其殖民地的主要原因。
(2)、过程与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鼓励分组合作学习,引导学生学习手段、方法和形式多样化与现代化,并鼓励历史与现实相结合,弘扬中华民族的爱国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深刻理解维护国家主权的重要性,形成“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历史使命感与社会责任感。
【重点、难点】重点:黄海海战与反割台斗争、义和团运动。
难点:义和团运动失败的主要原因。
【教学过程】课程导入:专题二的第一课是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
我们主要讲了《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
中国由一个主权独立的封建国家沦为半殖半封的国家。
事实上,从1842年到1901年,中国跟英国签订了72条不平等条约,跟俄国签订了59条不平等条约,跟法国签订了41条,跟日本签订了26条,跟德国签订了24条,就是跟一些实力根本就不如清朝的国家,比如说,非洲的刚果、美洲的秘鲁,都签订了不平等条约。
中国面临着如此的危机,必然引起中国军民的抵抗。
下面,我们来学习第二课,《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斗争分为两条线索,第一是人民大众自发的抵抗,第二是政府官兵的英勇抵抗。
提问:人民大众自发的抵抗有哪些事迹?政府官兵的英勇抵抗有哪些事迹?人民大众自发的抵抗:三元里抗英;反割台斗争;义和团运动政府官兵的英勇抵抗:左宗棠收复新疆;黄海海战一.人民大众自发的抵抗(一)三元里抗英从1840年6月鸦片战争开始打,到1842年8月,鸦片战争结束,这场战争打了两年多。
1841年,鸦片战争期间,英军占领了香港岛,随后,又派兵进攻广东。
广州城附近的一些据点,被英军攻下。
5月份,占据广州四方炮台的英军到三元里抢掠。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2.2《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优质教案(5页)
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的典型事迹;2、发现中国近代历史中关于抗敌御侮的相关事例,总结出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二、过程与方法1、学生学习此课,要将中国军民的斗争上升到维护中国国家主权斗争的高度,才能理解中国人民前赴后继、英勇抗争、以天下为己任的强大动力。
2、充分运用多媒体课件的视频、图片素材,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去感悟中国人民的不屈抗争精神。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和活动,深刻理解维护国家主权对中华民族的重要性,形成“国家兴亡、我的责任”的社会责任感,并培养学生为国家富强而发奋学习和积极进取的人生理想。
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中国军民抗击外来入侵的事迹2、难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学情分析:作为实施新课程的第一届学生,由于生源本身基础较差(中考名次为全县750名之后),再加上初中时开卷考试的做法给高中历史的学习添加了一些难度;特别是新课程信息量大,学生对通史的感知程度还不够,所以教学要求我们教师要注重基础和知识的概括,然后培养学生的情感。
教学准备:剪接电视连续局《走向共和》和《甲午中日战争》电影的片段;寻找一些历史图片;做PPT一个作为辅助教学用。
教学方法:讲授法、小组讨论法、活动法等教学进程:【导入新课】观看图片《时局图》观看《走向共和》影视片段后,教师提问:片中当时作为清政府高官的李鸿章尽到了他应该尽的责任了吗?学生回答:没有;他是蹲着茅坑不拉屎的人;只知道奉承拍马;卖国贼……教师组织:我们都是“龙的传人”,作为中国人不应丢中国人的脸,我们应该树立“天下兴亡、我的责任”的理念,在当时的中国就有那么一些人为了中华民族的独立而鞠躬尽瘁。
【新授内容】一、歌颂三元里教师多媒体呈现下列图片,让学生结合书本谈谈看了后的感想:(三元里人民纪念碑)(三元古庙)(三元里村牌)(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纪念馆)学生回答:三元里抗英斗争是中国近代历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自发的大规模抵抗外国侵略的斗争,表达了中国人民不畏强暴、抵御外侵的爱国主义精神。
人民版必修一2.2《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教案
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问题1:近代中国为什么会出现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屈辱现实的存在(子目一)问题2:近代中国为了维护国家主权而进行了怎样的斗争?——一系列的反抗(子目二、三)《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教案一、教材分析1、本课的地位分析:本子目选自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第一册,是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第二子目。
1840年以后,中国进入近代史,围绕国家主权始终贯穿着两条主线:一条是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屈辱史;第二条主线则是中国军民为了维护国家主权而进行的一系列军事斗争,即中国近代史亦是一部抗争史。
而本子目则是围绕着第二条主线,讲述了中国国门洞开之后中华民族自发的一系列抗争。
2、本课的教学重难点分析:根据课标要求和高考大纲,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确立为中国军民抗争的史实。
将其间蕴含的斗争精神和自发特点确立为教学难点。
二、学情分析1、教师情况分析:作为一名新手教师,也是第一次正式接触政治史的讲授。
而政治史的枯燥和相关概念的专业性使得教学难度增加,因此需要花费更多的功夫。
但所幸冲劲还在,也就会不断努力克服系列困难,也愿意尝试多种教学方法。
2、学生情况分析:高一学生已经开校一月有余,基本能够适应高中历史的学习。
并且在上一专题的第四子目里已经尝试过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探究课堂,并且有着良好表现。
因此在这一子目里学生能够继续发挥学生在课堂的主体作用。
另外,教师也会在一定时候进行合理的引导与讲解。
另外不可否认的是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仍旧注重视觉和听觉感官的运用,而对抽象的东西仍然觉得难以理解。
因此在学习政治史这一册的时候应该加以引导,尽量避免枯燥无味。
三、教法学法1、教法: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运用多媒体教学和传统板书进行重难点突破。
2、学法:主要运用小组探究学习法,通过学生间的合作学习,将系列反抗斗争进行分类,从中理解其特点及失败原因,进而突破难点。
四、教学过程1.新课导入(近代两条线索出发进行新课导入,提及中国没有完全沦为殖民地的重要原因就是因为中国军民的英勇抗争)国维护国家主权又做了哪些抗争呢?而这些抗争最后的结果如何?又有何影响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进入到第二子目《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的学习。
2019-2020年高中历史 2.2 近代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教案 人民版必修1
2019-2020年高中历史 2.2 近代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教案 人民版必修1知识与能力1、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的典型事迹;2、发现中国近代历史中关于抗敌御侮的相关事例,总结出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过程与方法1、学生学习此课,要将中国军民的斗争上升到维护中国国家主权斗争的高度,才能理解中国人民前赴后继、英勇抗争、以天下为己任的强大动力。
2、充分运用多媒体课件的视频、图片素材,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去感悟中国人民的不屈抗争精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和活动,深刻理解维护国家主权对中华民族的重要性,形成“国家兴亡、我的责任”的社会责任感,并培养学生为国家富强而发奋学习和积极进取的人生理想。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中国军民抗击外来入侵的事迹 难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自19世纪中期鸦片战争以来,泱泱中华迅速从世界第一把交椅跌落至被列强集体侵略掠夺、任人欺辱的悲惨境地,中华民族备受凌辱... ... 但是仍然没有被列强完全征服,没有沦为殖民地,反而不断抗争,不断在现代化的道路上探索。
进入21世纪的今天,中华民族正大步行走在民族复兴的道路上!三元里前声若雷,千众万众同时来。
因义生愤愤生勇,乡民合强强徒捶。
”——张维屏《三元里》)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
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丘逢甲《春愁》一、三元里抗英 1、原因:英军入侵:1841年,英军到三元里抢劫。
(根本原因) 腐败的清政府不能也无法组织有效的抵抗。
中国人民自发组织,英勇抗击列强侵略。
2、意义:三元里抗英斗争是中国近代历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自发的大规模抵抗外国侵略的斗争,表达了中国人民不畏强暴、抵御外侵的爱国主义精神。
二、黄海海战与反割台斗争日本邓世昌之死原来是那么的悲壮:“致远”被击沉以后,邓世昌落水,他的随从刘忠抛救生圈给他,被他推到一边;左一号鱼雷艇赶来相救,他拒不上艇,并说“吾立志杀敌报国,今死于海,义也,何求生为!”;他养的爱犬太阳犬游到他的身边,先是咬住他的手臂不使他下沉,他将犬奋力推开,犬又衔住他的发辫,使他的头露出水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教学目标
一、内容标准: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二、知识与能力:通过教材所提供的文字和图片资料,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典
型事迹:三元里抗英、左宗棠收复新疆、黄海海战和反割台斗争、义和团运动,
概括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分为政府官兵英勇抵抗和人民大众自发抵
抗两类,善于发现中国近代史中关于抗敌御侮的相关事例,总结出中华民族英
勇不屈的斗争精神是列强末能将中国变为其殖民地的主要原因。
三、过程与方法:学生学习此课,必须对西方列强在近代史上(十九世纪)发动的五次大规
模的侵华战争有明确的认识,要将中国军民的斗争上升到维护中国国家主权斗
争的高度,才能理解近代中国人民前赴后继、英勇抗争的强大动力。
在学习过
程中,学生可将近代中国人民的斗争归纳为两类:政府官兵的斗争和人民大众
的斗争,并以此作为主动发现中国近代史中关于抗敌御侮相关事例的工具。
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鼓励学生分组学习,合作探讨,
采用多种方法收集相关信息,进而推动学生进入时空隧道,去感悟中国人民不
屈的抗争精神。
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深刻理解维护国家主权对中华民族的重要性,形成“国
家兴亡,匹夫有责”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并培养学生为国家富强而发
奋学习、积极进取的心态。
■教学过程:
首先引导学生回忆中国近代史(十九世纪)西方列强发动的五次侵华战争的时间、
国家、签订的条约及主要内容。
在学生回答、教师补充完毕的情况下,将学生分组讨论,并派出代表叙述平时所学习和观看过的有关中国人民进行不懈抗争的史实,从而引导学生将中国人民的抗争进行归类成两
大类:政府官兵的抵抗和人民大众的抵抗,导入新课。
一、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
1、三元里人民抗英的原因:
●英军入侵:1841年,英军先后侵占香港岛、攻占中国东南沿海的一些城市。
占据广
州四方炮台的英军到三元里抢劫(根本原因)
●腐败的清政府无法领导反侵略战争,不能也无法组织有效的抵抗
●中国人民基于“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优良传统,自发组织起来,英勇抗击,承
担起反侵略战争的重担。
2、导火线:1841年5月,占据四方炮台的英军到三元里抢劫
3、经过:(略)引导学生阅读书本上的材料,体会三元里人民斗争的英勇气慨。
4、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的意义:它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人民自发的大规模抵抗外国
侵略的斗争,表现了中国人民坚决维护国家主权的爱国精神。
二、左宗棠收复新疆:
1、背景:
●国际背景:19世纪70年代,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垄断资本主义阶段过渡,为了
适应对外商品和资本输出以及争夺殖民市场的需要,列强掀起一个新的争夺殖
民地的高潮。
落后的东方中国及其领国,成为侵略者争夺的主要目标。
列强将
侵略的魔爪伸向中国西北(俄英侵略新疆)、西南(英国侵略西藏)、和东南地
区(日美侵略台湾)
●俄英侵略新疆:俄英竟相拉拢和控制阿古柏政权,企图以此作为支解中国新疆的工具。
沙俄还直接出兵侵占伊犁
2、左宗棠收复新疆:1875年,清政府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次年率军西
征,在新疆各族人民支持下,全歼阿古柏军事势力。
1878年初,取得收复新疆
(除伊犁外)的重大胜利,粉碎了俄英利用阿古柏分裂中国领土的阴谋。
3、收复伊犁:1880年,左宗棠被再次任命为钦差大臣,赴新疆统筹军务,他在哈密建
立抗俄军事基地。
曾纪泽在左宗棠的军事支持下,迫使沙俄签订了《改订条约》
中国收回伊犁,但被俄国割去了霍尔果斯河以西的领土约7万平方公里。
4、新疆设立行省:1884年设立,加强了清政府对新疆地区的控制。
三、黄海海战与反割台斗争
1、黄海海战:是中日甲午战争中双方海军的一次决战。
发生于1894年9月
●海战的爆发:日军蓄谋已久,清军仓促应战
●海战经过:由学生自己阅读后,形成感性认识。
教师可用多媒体播放电影《甲午海战》
的片段,让学生充分体验中国军民的大无畏精神,重点应让学生掌握丁汝昌、
邓世昌、刘步蟾、林永升、叶祖硅等英雄人物的事迹。
●结果:日舰队率先逃离战场。
引导学生分析书上的图表,说明中日双方海军战斗实力
是敌强我弱,但北洋水师同仇敌忾,虽伤亡惨重,但舰船损失程度大体相当,
北洋水师主力尚存。
而李鸿章有意夸大战败程度,命北洋水师避入威海卫军港,
使日军取得了黄海海域的制海权,最后海陆两路夹攻威海卫,北洋舰队全军覆
灭(可以设问全军覆灭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
●背景:1895年,中国在甲午中日战争中战败,被迫割让台湾及澎湖列岛给日本
●经过:参加台湾保卫战的力量主要有两支:一支以丘逢甲、徐骧为首的义军;另一支
是以刘永福为首的黑旗军。
过程可以由学生自己结合书上的地图去理解,最后
由于敌我力量的悬殊,加上清政府的腐败,台湾全部沦陷。
●意义:坚持斗争了五个月,歼灭了三万多名日军,台湾军民为保卫祖国神圣领土完
整,写下了光辉的篇章。
四、义和团反帝运动(设问:为什么会兴起?)
1、义和团反帝运动兴起的原因:
●根本原因:中日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日益深重,
民族矛盾空前激化
●客观原因:戊戌变法失败后,国事垂危,中国人民无法指望清政府承担反帝重任,只能
挺身而出。
●直接原因:山东人民的反洋教斗争。
最终由山东冠县起义揭开了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的
序幕。
2、义和团运动的发展和表现
●义和团运动中心转移和发展的原因:
运动中心转移原因:山东巡抚袁世凯的血腥镇压
发展原因:义和团英勇抵抗清政府;清政府对义和团被迫采取“抚而用之”的政策
●义和团发展表现:义和团战士纷纷涌进北京、天津地区,尤其是清政府对外宣战,
标志着义和团运动到达了顶峰
3、义和团运动的失败(此处可设问:如此轰轰烈烈的义和团运动为什么会失败呢?)
●主要原因: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
●主观原因:“扶清灭洋”口号中的“扶清”使义和团丧失了应有的警惕
●根本原因:义和团运动的领导阶级是农民阶级,不代表先进的生产力,提不出切合实
际的革命纲领(这里可以稍加拓展)
4、义和团运动的意义:
☆义和团运动在中国近代反帝爱国斗争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义和团战士不畏强暴,英勇斗争,阴止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阴谋的实现
☆加速了腐朽的清政府的垮台。
最后,进行总结,引导学生得出基本的认识:
中国军民抗御外敌,坚决维护国家主权,捍卫民族
尊严,是列强没能将中国变为其殖民地的主要原因
课后思考:我们应当如何正确评价义和团“扶清灭洋”这个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