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野战军 战斗序列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第四野战军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主力部队之一。
它是由抗日战争转入大反攻后进军东北的八路军、新四军主力各一部及东北抗日联军逐步发展起来的。
简称四野。
其缔造者是林彪、罗荣桓。
1945年8月8日,苏联政府对日宣战,随即出兵中国东北,对日本关东军发起全面进攻。
八路军冀热辽军区遵照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和朱德总司令的命令,派出一部兵力就近进入东北,会同中共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配合苏军作战。
抗日战争胜利后,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政府,在美国的援助下,向东北大举运兵,企图消灭中共领导的人民革命力量,独占东北。
为打破国民党的企图,中共中央依据“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方针,决定从关内各解放区抽调一批部队和干部挺进东北,会同东北原有部队执行发展东北的战延安抗日军政大学[1]略任务。
先后调进东北的部队有:八路军山东军区直属队一部,第1、第2、第3、第6、第7师,第5师一部,鲁中、滨海、胶东、渤海等军区主力部队各一部,共6万余人;新四军第3师(辖第7、第8、第10旅,独立旅)3万余人;陕甘宁边区第359旅、警备第1旅、教导第2旅各一部以及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延安炮兵学校等万余人;晋绥、冀中、冀鲁豫各1个团。
以上连同先期进入的冀热辽部队一部共11万余人。
同时,延安及各解放区的党政军干部约2万人,也陆续进入东北。
10月31日,组成东北人民自治军,林彪任总司令,彭真任第一政治委员,罗荣桓任第二政治委员,吕正操任第一副司令,李运昌任第二副司令,周保中任第三副司令,肖劲光任第四副司令兼参谋长,程子华任副政治委员,伍修权任第二参谋长,陈正人任政治部主任。
各部队到达东北后,一面阻击国民党军的进攻,一面着手发动群众,清剿土匪,组织和发展武装。
到年底陆续成立了锦热、辽宁、辽东、辽西、辽北、吉林、松江、三江、嫩江、北安10个军区,东北人民自治军总兵力发展到27万人。
1945年11月14日,东北人民自治军改称东北民主联军、为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的指示,东北民主联军把工作重心转向距离国民党占据的大中城市较远的城市和乡村,以师(旅)为单位开始有重点地分散到东北各地,发动群众,清剿残余伪军和土匪,建立根据地。
第四野战军
第四野战军第四野战军东野一纵(第三十八军)彭德怀、“徐老虎”的老班底。
从秀水河子到四平,三十八军威震黑土地。
克津门,走马擒住陈长捷。
彭总激将,梁兴初把火全发到美国人头上。
战朝鲜,“万岁军”美名天下杨。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众多野战军中,号称“万岁军”的独此一家。
在东北辽阔的黑土地上,这支部队三下江南,喋血四平,辽西会战,主攻沈阳,以其打不垮、拖不烂的顽强战斗力,成为了第四野战军众多野战部队中的主力。
平津战役中,它如同一把无坚不摧的钢刀,担当起主攻重任,第一个将红旗插上了天津城垣,率先突入到东西对攻会师点——金汤桥,并与兄弟部队一起,29小时即拿下号称“固若金汤”的整个天津城。
特别是在抗美援朝第二次战役中,该军功高出众,被彭老总授予“万岁军”殊荣。
它就是由原东北野战军第一纵队改称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十八军!第三十八军,从编制序列上讲,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的第一军。
就战斗力而论,也当列四野首位。
该军下辖第一一二、第一一三、第一一四三个师。
历任军、师首长全是久经杀场的红军时期的猛将。
第三十八军是一支以中国工农红军为骨干发展起来的部队。
究其历史,乃是彭德怀元帅和徐海东大将麾下的红军劲旅。
早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第三十八军的前身就已经诞生了。
其一一二师之三三四团乃彭德怀、滕代远、黄公略领导的红五军之一部,长征到达陕北时,其番号为红一军团第四师第十团(团长李天佑、团政治委员杨勇)。
其一一三师之第三三八团乃徐海东红二十五军之一部,长征到达陕北时其番号为红十五军团第七十五师第二二三团(团政治委员刘震)。
抗日战争初期,这两个团被分别改编为八路军一一五师第三四三旅第六八六团第一营、第三四四旅第六八八团第一营。
该军一一二师之三三五团和一一三师之三三七团也是在抗战初期,由红军干部和骨干组成的部队。
其番号分别为八路军一一五师第三四三旅第六八五团新二营和第三四三旅补充团。
由于部队的各级指挥员及骨干,均是来自中央苏区和鄂豫皖苏区的老红军,使得他们既经受过历次反“围剿”作战的锤炼,又饱尝了万里长征的磨难,从而使得这支部队不仅骁勇善战,而且具备了一支铁军所必需的吃苦精神和强烈荣誉感。
最新中国四大野战军介绍
第一野战军/西北野战军(彭德怀〈司令员兼政委〉)第一兵团(王震〈兼政委〉)第1军(贺炳炎、廖汉生)第1师(黄新庭、余秋里)第2师(王尚荣、颜金生)第3师(傅传作、曹光琳)第2军(王震〈兼政委〉)第4师(杨秀山、曾光明)第5师(徐国贤、李铨)第6师(张仲瀚、曾涤)第7军(彭绍辉、罗贵波)第19师(何辉燕、朱绍田)第20师(张新华、龙福才)第21师(范忠祥、张建良)第二兵团(许光达、王世泰)第3军(许光达、朱明)第7军(唐金龙、梁仁芥)第8师(杨嘉瑞、孟昭亮)第9师(朱声达、王赤军)第4师(王世泰、张仲良)第10师(高锦纯、左爱)第11师(郭炳坤、高维嵩)第12师(郭宝珊、李宗贵)第6军(罗元发、徐立清)第16师(吴宗先、关盛志)第17师(程悦长、黄振棠)第18师(张树芝、伍生荣)第8军(姚喆、高克林)第22师(樊哲祥、黄立清)第23师(罗斌、姜文华)骑兵第1师(康建民、李佐玉)第二野战军/中原野战军(刘伯承、邓小平)第三兵团(陈锡联、谢富治)第10军(杜义德、王维钢)第28师(陈中民、姚克佑)第29师(周发田、于笑虹)第11军(曾绍山、鲍先志)第31师(赵兰田、周维)第32师(何正文、卢南樵)第33师(童国贵、高治国)第12军(王近山〈兼政委〉)第34师(尤太忠、邵子言)第35师(李德生、李如海)第36师(邢荣杰、刘昌任)第四兵团(陈赓〈兼政委〉)第13军(周希汉、刘有光)第37师(周学义、雷起云)第38师(徐其孝、南静之)第39师(黎锡福、侯德才)第14军(李成芳、雷荣天)第40师(刘丰、侯良辅)第41师(查玉升、丁荣昌)第42师(廖运周、张子明)第15军(秦基伟、谷景生)第43师(张显扬、薛韬)第44师(向守志〈兼政委〉)第45师(崔建功、王银山)第五兵团(杨勇、苏振华)第16军(尹先炳、王辉球)第46师(齐丁根、范阳春)第47师(李觉、郭强)第48师(郑统一、李一非)第17军(尹先炳、王辉球)第49师(汪家道、况玉纯)第50师(胡华居、卿正兴)第51师(闵学胜、崔子明)第18军(张国华、谭冠三)第52师(吴忠、刘振国)第53师(金绍山、王其梅)第54师(魏洪亮、罗野岗)特种兵纵队(李达〈兼政委〉)第三野战军/华东野战军(陈毅〈兼政委〉)第七兵团(王建安、谭启龙)第21军(滕海清、康志强)第61师(胡炜、王静敏)第62师(周纯麟、周世忠)第63师(吴华夺、谢锡玉)第22军(孙继先、丁秋生)第64师(马冠三、李荆山)第65师(陈士法、王六生)第66师(谢斌、刘伟)第23军(陶勇、卢胜)第67师(杜屏、李彬山)第68师(张云龙、陈茂辉)第69师(谭知耕、伍洪祥)第35军(吴化文、何克希)第103师(于怀安、彭胜标)第104师(方明胜、严政)第105师(何志斌、宋献章)第八兵团(陈士榘、袁忠贤)第24军(王必成、廖海光)第70师(陈仁洪、谢立全)第71师(梁金华、陈伟达)第72师(康林、张闯林)第25军(成钧、黄火星)第73师(王培臣、萧学林)第74师(张怀忠、邓清和)第75师(谢锐、何志远)第26军(张仁初、王一平)第76师(高文然、曹普南)第77师(王建青、董超)第78师(陈忠梅、张健)第34军(何基沣、赵启民)第100师(孙明泉、王学武)第101师(叶道友、杨汉林)第102师(李木生、廖成美)第九兵团(宋时轮、郭化若)第20军(刘飞、陈时夫)第58师(曾如清〈兼政委〉)第59师(程业棠、张文碧)第60师(陈挺、邱相田)第27军(聂凤智、刘浩天)第79师(萧镜海、谭佑铭)第80师(张秀、张少虹)第81师(孙端夫、罗维道)第30军(解振华、李干辉)第88师(吴大林、罗龙生)第89师(余光茂、王直)第90师(朱国华、张洪山)第33军(张克侠、翰念龙)第97师(杨干三、王羽中)第98师(崔振伦、曾旭清)第99师(傅继泽、泰化龙)第十兵团(叶飞、韦国清、张鼎丞)第28军(朱绍清、陈美藻)第82师(钟贤文、王若杰)第83师(朱耀华、李曼村)第84师(冯鼎三、王敬群)第29军(胡炳云、张藩)第85师(朱云谦〈兼政委〉)第86师(张宜友__)第87师(张强生、许家屯)第31军(周志坚、陈华堂)第91师(高锐、张英勃)第92师(徐体山、张英)第93师(傅绍甫、余明)第32军(谭希林、彭林)第94师(雄飞__)第95师(陈奇、阙中一)特种兵纵队(陈锐霆、张凯)华东海军(张爱萍〈兼政委〉)第四野战军/东北野战军(林彪、罗荣桓)第十二兵团(萧劲光〈兼政委〉)第40军(韩先楚、罗舜初)第118师(邓岳、李伯秋)第119师(宁贤文、刘光涛)第120师(郑大林、李改)第153师(管松涛__)第45军(黄永胜、邱会作)第133师(吴烈、谢明)第134师(钟明彪、谢家祥)第135师(丁盛任、韦祖珍)第158师(李道之、王晓生)第46军(詹才芳、李中权)第136师(曾雍雅、徐光华)第137师(萧全夫、李振声)第138师(任昌辉、王文)第159师(陈宗坤__)第十三兵团(程子华、萧华)第38军(李天佑、梁必业)第112师(江拥辉、黄玉昆)第113师(贺东生、王树君)第114师(刘贤权、方国安)第47军(梁兴初、周赤萍)第139师(贺庆积、晏福生)第140师(刘转连、陈发洪)第141师(叶建民、张百春)第160师(王明贵、邹衍)第49军(钟伟、袁升平)第145师(温玉成、谭友林)第146师(王奎先、栗在山)第147师(沈启贤、王建中)第162师(王兆相、陈德任)第十四兵团(刘亚楼、莫文骅)第39军(刘震、吴洗宪)第115师(胡继成、李世安)第116师(吴国璋、石瑛)第117师(张竭诚、李少元)第152师(罗华生、邱子明)第41军(吴克华、莫文骅)第121师(蔡正国、李丙令)第122师(田维扬、吴保山)第123师(江燮元、张秀川)第123师(左叶、曹传赞)第42军(万毅、刘兴元)第124师(徐国夫、李辉)第125师(彭龙飞、丁国钰)第126师(王振祥、何善远)第155师(廖仲符、钟民任)第十五兵团(邓华、赖传珠)第43军(洪学智、赖传珠)第127师(李作鹏、张池明)第128师(龙书金、徐斌州)第129师(阎捷三、袁克服)第44军(邓华、吴富善)第130师(徐绍华、邓东哲)第131师(刘永源、罗有荣)第132师(李化民、朱民亲)第157师(曾敬凡、邢程)第48军(贺晋年、陈仁麒)第142师(欧致富、谢镗忠)第143师(李光辉、刘禄长)第144师(周仁杰、钟文法)特种兵司令部(萧华、钟赤兵)第50军(曾泽生、徐文烈)第148师(白肇学、陈一霞)第149师(陇耀、李桂林)第150师(李佐、李冠元)第51军(张轸、杨春圃)第221师(鲍汝沣、杨劲任)两广纵队(曾生、雷经天)铁道运输司令部(郭维城)。
中国四大野战军介绍
第一野战军/西北野战军(彭德怀〈司令员兼政委〉)第一兵团(王震〈兼政委〉)第1军(贺炳炎、廖汉生)第1师(黄新庭、余秋里)第2师(王尚荣、颜金生)第3师(傅传作、曹光琳)第2军(王震〈兼政委〉)第4师(杨秀山、曾光明)第5师(徐国贤、李铨)第6师(张仲瀚、曾涤)第7军(彭绍辉、罗贵波)第19师(何辉燕、朱绍田)第20师(张新华、龙福才)第21师(范忠祥、张建良)第二兵团(许光达、王世泰)第3军(许光达、朱明)第7军(唐金龙、梁仁芥)第8师(杨嘉瑞、孟昭亮)第9师(朱声达、王赤军)第4师(王世泰、张仲良)第10师(高锦纯、左爱)第11师(郭炳坤、高维嵩)第12师(郭宝珊、李宗贵)第6军(罗元发、徐立清)第16师(吴宗先、关盛志)第17师(程悦长、黄振棠)第18师(张树芝、伍生荣)第8军(姚喆、高克林)第22师(樊哲祥、黄立清)第23师(罗斌、姜文华)骑兵第1师(康建民、李佐玉)第二野战军/中原野战军(刘伯承、邓小平)第三兵团(陈锡联、谢富治)第10军(杜义德、王维钢)第28师(陈中民、姚克佑)第29师(周发田、于笑虹)第11军(曾绍山、鲍先志)第31师(赵兰田、周维)第32师(何正文、卢南樵)第33师(童国贵、高治国)第12军(王近山〈兼政委〉)第34师(尤太忠、邵子言)第35师(李德生、李如海)第36师(邢荣杰、刘昌任)第四兵团(陈赓〈兼政委〉)第13军(周希汉、刘有光)第37师(周学义、雷起云)第38师(徐其孝、南静之)第39师(黎锡福、侯德才)第14军(李成芳、雷荣天)第40师(刘丰、侯良辅)第41师(查玉升、丁荣昌)第42师(廖运周、张子明)第15军(秦基伟、谷景生)第43师(张显扬、薛韬)第44师(向守志〈兼政委〉)第45师(崔建功、王银山)第五兵团(杨勇、苏振华)第16军(尹先炳、王辉球)第46师(齐丁根、范阳春)第47师(李觉、郭强)第48师(郑统一、李一非)第17军(尹先炳、王辉球)第49师(汪家道、况玉纯)第50师(胡华居、卿正兴)第51师(闵学胜、崔子明)第18军(张国华、谭冠三)第52师(吴忠、刘振国)第53师(金绍山、王其梅)第54师(魏洪亮、罗野岗)特种兵纵队(李达〈兼政委〉)第三野战军/华东野战军(陈毅〈兼政委〉)第七兵团(王建安、谭启龙)第21军(滕海清、康志强)第61师(胡炜、王静敏)第62师(周纯麟、周世忠)第63师(吴华夺、谢锡玉)第22军(孙继先、丁秋生)第64师(马冠三、李荆山)第65师(陈士法、王六生)第66师(谢斌、刘伟)第23军(陶勇、卢胜)第67师(杜屏、李彬山)第68师(张云龙、陈茂辉)第69师(谭知耕、伍洪祥)第35军(吴化文、何克希)第103师(于怀安、彭胜标)第104师(方明胜、严政)第105师(何志斌、宋献章)第八兵团(陈士榘、袁忠贤)第24军(王必成、廖海光)第70师(陈仁洪、谢立全)第71师(梁金华、陈伟达)第72师(康林、张闯林)第25军(成钧、黄火星)第73师(王培臣、萧学林)第74师(张怀忠、邓清和)第75师(谢锐、何志远)第26军(张仁初、王一平)第76师(高文然、曹普南)第77师(王建青、董超)第78师(陈忠梅、张健)第34军(何基沣、赵启民)第100师(孙明泉、王学武)第101师(叶道友、杨汉林)第102师(李木生、廖成美)第九兵团(宋时轮、郭化若)第20军(刘飞、陈时夫)第58师(曾如清〈兼政委〉)第59师(程业棠、张文碧)第60师(陈挺、邱相田)第27军(聂凤智、刘浩天)第79师(萧镜海、谭佑铭)第80师(张秀、张少虹)第81师(孙端夫、罗维道)第30军(解振华、李干辉)第88师(吴大林、罗龙生)第89师(余光茂、王直)第90师(朱国华、张洪山)第33军(张克侠、翰念龙)第97师(杨干三、王羽中)第98师(崔振伦、曾旭清)第99师(傅继泽、泰化龙)第十兵团(叶飞、韦国清、张鼎丞)第28军(朱绍清、陈美藻)第82师(钟贤文、王若杰)第83师(朱耀华、李曼村)第84师(冯鼎三、王敬群)第29军(胡炳云、张藩)第85师(朱云谦〈兼政委〉)第86师(张宜友__)第87师(张强生、许家屯)第31军(周志坚、陈华堂)第91师(高锐、张英勃)第92师(徐体山、张英)第93师(傅绍甫、余明)第32军(谭希林、彭林)第94师(雄飞__)第95师(陈奇、阙中一)特种兵纵队(陈锐霆、张凯)华东海军(张爱萍〈兼政委〉)第四野战军/东北野战军(林彪、罗荣桓)第十二兵团(萧劲光〈兼政委〉)第40军(韩先楚、罗舜初)第118师(邓岳、李伯秋)第119师(宁贤文、刘光涛)第120师(郑大林、李改)第153师(管松涛__)第45军(黄永胜、邱会作)第133师(吴烈、谢明)第134师(钟明彪、谢家祥)第135师(丁盛任、韦祖珍)第158师(李道之、王晓生)第46军(詹才芳、李中权)第136师(曾雍雅、徐光华)第137师(萧全夫、李振声)第138师(任昌辉、王文)第159师(陈宗坤__)第十三兵团(程子华、萧华)第38军(李天佑、梁必业)第112师(江拥辉、黄玉昆)第113师(贺东生、王树君)第114师(刘贤权、方国安)第47军(梁兴初、周赤萍)第139师(贺庆积、晏福生)第140师(刘转连、陈发洪)第141师(叶建民、张百春)第160师(王明贵、邹衍)第49军(钟伟、袁升平)第145师(温玉成、谭友林)第146师(王奎先、栗在山)第147师(沈启贤、王建中)第162师(王兆相、陈德任)第十四兵团(刘亚楼、莫文骅)第39军(刘震、吴洗宪)第115师(胡继成、李世安)第116师(吴国璋、石瑛)第117师(张竭诚、李少元)第152师(罗华生、邱子明)第41军(吴克华、莫文骅)第121师(蔡正国、李丙令)第122师(田维扬、吴保山)第123师(江燮元、张秀川)第123师(左叶、曹传赞)第42军(万毅、刘兴元)第124师(徐国夫、李辉)第125师(彭龙飞、丁国钰)第126师(王振祥、何善远)第155师(廖仲符、钟民任)第十五兵团(邓华、赖传珠)第43军(洪学智、赖传珠)第127师(李作鹏、张池明)第128师(龙书金、徐斌州)第129师(阎捷三、袁克服)第44军(邓华、吴富善)第130师(徐绍华、邓东哲)第131师(刘永源、罗有荣)第132师(李化民、朱民亲)第157师(曾敬凡、邢程)第48军(贺晋年、陈仁麒)第142师(欧致富、谢镗忠)第143师(李光辉、刘禄长)第144师(周仁杰、钟文法)特种兵司令部(萧华、钟赤兵)第50军(曾泽生、徐文烈)第148师(白肇学、陈一霞)第149师(陇耀、李桂林)第150师(李佐、李冠元)第51军(张轸、杨春圃)第221师(鲍汝沣、杨劲任)两广纵队(曾生、雷经天)铁道运输司令部(郭维城)。
四大野战军之第一野战军战斗序列及指挥官名单
★★★
★ ★
第
一
第二兵团
野
战 军
司令员:许光达
69年去世
各 政委:王世泰 08年去世
级
指 参谋长:张文舟 86年去世
挥
官
★★★★ ★
第
一
第二兵团
野
战 军长:许光达 军
各 政委:朱明(江西) 64年去世
级
指 参谋长:李文清 99年去世
挥
官
★★★★ ★★ ★
第
一
第二兵团
野
战 军长:王世泰
军 政委:张仲良 83年去
第二十 三师
骑兵第 一师
第
一 司令员:彭德怀(兼政委)1974年去世
野 战第一副司令员:张总逊 1998年去世
军第二副司令员:赵寿山 1965年去世
战
斗 参谋长:阎揆要 1994年去世
指
挥 官
政治部主任:甘泗琪
1964年去世
后勤部司令:刘景范 1990年去世
★★★★★ ★★★
★★ ★★
第
一
第一兵团
四大野战军
第一野 战军
第二野 战军
第三野 战军
第四野 战军
第一兵团
第一野战军
战斗序列
第二兵团
第一军
第一师 第二师 第三师
第二军
第四师 第五师 第六师
第七军
第十九 师
第二十 师
第二十 一师
第三军
第七师 第八师 第九师
第四军
第十师
第十一 师
第十二 师
第六军
第十六 师
第十七 师
第十八 师
第八军
第二十 二师
四大野战军四大野战军第二野战军第一野战军第三野战军第四野战军第一野战军战斗序列第一兵团第二兵团第一军第一军第二军第二军第七军第七军第三军第三军第四军第四军第六军第六军第八军第八军第一师第二师第三师第四师第五师第六师第十九师第二十师第二十一师第七师第八师第九师第十师第十一师第十二师第十六师第十七师第十八师第二十二师第二十三师骑兵第一师第一野战军军战斗指挥官司令员
解放战争后期的解放军编制.doc
解放战争后期的解放军编制第一(西北)野战军:司令员兼政委彭德怀、副司令员张宗逊、赵寿山,参谋长阎揆要,政治部主任甘泗淇。
下辖:1兵团(司令员兼政委王震)。
2兵团(司令员许光达,政治委员王世泰)。
第二(中原)野战军:司令员刘伯承,政委邓小平,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张际春,参谋长李达。
下辖:3兵团(陈锡联、谢富治),4兵团(陈赓),5兵团(杨勇、苏振华)。
第三(华东)野战军:司令员兼政委陈毅,副司令员兼第二政委粟裕,副政委谭震林,参谋长张震,政治部主任唐亮,副主任钟期光。
下辖:7兵团(王建安、谭启龙),8兵团(陈士渠、袁仲贤),9兵团(宋时轮、郭化若),10兵团(叶飞、韦国清)。
第四(东北)野战军:司令员林彪,政委罗荣桓,第二政委邓子恢,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谭政,参谋长肖克,副参谋长赵尔陆。
下辖:12兵团(肖劲光),13兵团(程子华、肖华),14兵团(刘亚楼、莫文骅),15兵团(邓华、赖传珠)。
华北军区:18兵团(徐向前,后为周士第),19兵团(杨得志、罗瑞卿),20兵团(杨成武、李井泉)铁道兵团:司令员滕代远,副司令员吕正操。
每个军兵种的部队都是不同的,国外和国内也是不同的。
另外,三三制”已经是以前的编制了,在1985年百万大裁军以后,组建了合成化集团军,所以现在我军的建制已经不是“三三制”了,但是有的朋友说的也不错,连级以下单位还是“三三制”的。
下面我以我军陆军步兵师为例进行说明,简单的谈谈,水平有限、错误难免,还请各位网友指正!在解放军部队里边,一个连一般有三个排组成.而一个排一般有三个班组成,一个班一般有十个人左右.所以这样算来,一个排有30人左右.再加上炊事班,通信员,司务长,三个排长、副连长、连长、指导员。
大约在120人左右。
在武警内卫部队中,尤其是在武装守卫重要建筑等守卫部队,每个中队的兵力是不一样的。
比如说武装守卫桥梁的武警中队,要按照桥梁的长短来分配兵力,有的中队有三到四个排,但是有的中队只有两个排。
四大野战军兵力排名,少的十来万,最多的一百多万
四⼤野战军兵⼒排名,少的⼗来万,最多的⼀百多万四⼤野战军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主⼒军队。
那么,四⼤野战军各⾃兵⼒如何呢?说起来还是很不均衡的。
四⼤野战军兵⼒是随着序列呈很明显的递增规律。
先说第⼀野战军。
彭德怀是⼀个苦命的元帅,长期战⽃在苦寒之地不说,他领导的第⼀野战军兵⼒也是最少的。
那么,有多少⼈呢?茶馆掌柜告诉你,也就⼗万余⼈。
具体来说是15万。
这么少?没错。
第⼀野战军的前⾝是西北野战军,西北野战军刚组建的时候才4.5万⼈。
就这点兵⼒要和胡宗南的40万⼤军周旋,彭德怀每每有巧妇难为⽆⽶之炊之叹。
所以,解放战争后期,为了促使⼤西北尽快解放,中央军委特意将华北军区的周⼠第18兵团和杨得志19兵团划给第⼀野战军指挥,彭德怀所指挥的兵⼒达到空前雄壮,也不过34万余⼈。
然后是第⼆野战军,也就是民间俗称的刘邓⼤军。
第⼆野战军成⽴时总兵⼒是28万。
它的前⾝晋冀鲁豫野战军最全盛的时候兵⼒过40万,但是经过艰难转战,兵⼒损耗很⼤。
然后是第三野战军。
⼀野最开始只有2个兵团,⼆野是3个兵团,⽽三野和四野都是4个兵团。
所以1949年12⽉,第三野战军全盛的时候,兵⼒是82.5万,接近百万之众。
兵⼒最雄壮的当然还是第四野战军了。
虽然同样是4个兵团,但第四野战军最全盛的时候是在1950年,兵⼒达到150万。
其实,早在辽沈战役时,东北野战军的主⼒部队就达到了70万,加上其他部队,东北⼈民解放军就已经过百万了。
第四野战军为何这么雄壮呢?⾸先是底⼦好,东北民主联军最初成⽴的时候兵⼒就已经27万。
然后是营养好,东北的⿊⼟地养⼈啊。
当然最重要的是打的仗多,第四野战军从东北到华北,再到中南华南,歼敌越多,它改造吸收的部队当然也越多。
四野十大主力45军
45年11月与冀热辽部队合编为热辽纵队30旅,46年4
22旅合编为独立旅,同年6月改称独16旅,47年8月
8纵队为23师,48年1月改称东北野战军第8纵
23师。该师部队基础很老,战斗力较强,是军主力师。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团的前身是由冀热辽军区挺进东北的部队改编的独16旅
团,47年8月编入东北8纵为23师67团。 401团的前
团,47年5月随分区改称18旅53团,47年8月1日编入
8纵为24师71团。该团是新组建部队,进步较快。 405
27旅70团(红1团)2营的4、5两连为基础
18分区独3团,47年5月随分区编入18旅为54团,
年8月1日编入东北8纵为24师72团。该团虽为新组建
1团的连队和骨干,故战斗力提升很快,入
9军团,长征后期编入红2方面军为红32军,
120师359旅为718团,后留守陕甘宁
8团,39年12月编入警1旅仍为8团,
年6月改称联防军警1旅1团,45年5月编入南下3支
1团,抗战胜利军委解除该部南下任务,令其赴东北,
年11月1团与冀热辽军区第30旅147团合并,改编为热
30旅66团。46年4月30旅与22旅合并为冀热辽军
军部队来自陕甘宁、太行、冀中、冀东、晋察冀北岳地区,
部队基础很老,作风顽强,
3个师实力相差不大,该军进关之后表现
134、135
1951年2月,该军基本肃清了桂西南、桂东
3月,移驻广东省花县、清远、佛山等地区,担
7月,第134师调至湛江、
1952年8月,奉中南军区
133师调归第46军建制。
10月第45军军部及第134师(欠1个团)、第135师,
从东北野战军的12个纵队到四野的12个军
从东北野战军的12个纵队到四野的12个军1948年11月13日,东北野战军所属第1至第12纵队,按照中央军委规定的统一序列,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8、第39、第40、第41、第42、第43、第44、第45、第46、第47、第48、第49军。
至1949年3月11日,东北野战军则正式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林彪任司令员,罗荣桓任政治委员,萧克任参谋长,谭政任政治部主任。
四野的12个纵队威名赫赫,改制称军时每名军长、政委无不是战功卓著,声名远播。
现特一一盘点如下:1纵:该纵队前身是山东解放军第1、第2师和东北挺进纵队。
1946年8月,东北民主联军直属第1、第2师和东北民主联军第7纵队部分部队,合编组成东北民主联军第1纵队(辖第1、第2、第3师)。
1948年11月整编为第38军,辖112师、113师、114师,同时将独立第10师划归38军,改称第151师,全军近5万人。
时任军长:李天佑政委:梁必业2纵:1946年1月新四军第3师改称东北民主联军第3师,辖第7、第8、第10旅、独立旅及师直三个特务团,共3.7万余人。
1946年9月,师主力改编为东北民主联军第2纵队(辖第4、第5、第6师),全纵队约3万余人。
1948年11月1日,第2纵队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步兵第39军(辖第115、第116、第117、第152师),共5万余人。
时任军长:刘震政治委员:吴法宪3纵:1946年1月组建,辖第7、第8、第9旅,共2.6万人。
7月,旅改师。
1 948年11月,整编为第40军,辖第118、119、120、153师,共5.9万人。
时任军长:韩先楚政治委员:罗舜初4 纵:1946年2月,东北人民自治军第2(辖第1、第2支队,12月支队改称旅)、第3纵队(辖第4、第5旅),合编为东北民主联军第4纵队,下辖由第2纵队第1旅改编的第10旅;由第2纵队第2旅改编的第11旅;由第3纵队改编的第12旅,全纵队共2.3万余人。
1948年1月,东北民主联军第4纵队改称东北人民解放军第4纵队(辖第11、第12、第13师),属东北野战军领导。
解放军五大野战军战斗序列
政治委员 张仲良
副军长 孙超群 高锦纯
副政治委员 朱辉照
参谋长 张文舟
政治部主任 朱辉照(兼)
后勤部部长 王国瑞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第十师 (由原警备第一旅为主组成)
师长 高锦纯 政治委员 左 爱
第十一师 (由原警备第三旅改称)
师长 郭炳坤 政治委员 高维嵩
第十二师 (由原警备第四旅与骑兵第六师合编成立)
本资料收集于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第十七师 (由原新编第四旅改称)
师长 程悦长 政治委员 黄振棠(兼)
第十八师 (1949 年 5 月由晋南军区部队组成)
师长 张树芝 政治委员 景明远
第八军 (1949 年 2 月由原第八纵队改称, 5 月 29 日与绥蒙军区合并成立绥远军区,划归华北军区建制。)
军长
本资料收集于网络
政治委员 杨秀山(兼)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第五师 (由原第三五九旅改称)
师长 徐国贤 政治委员 李铨
第六师 (由原独立第六旅改称)
师长 张仲瀚 政治委员 曾涤
第七军 (1949 年 2 月由原第七纵队改称)
军长
彭绍辉
政治委员 罗贵波 冼恒汉(壮族,后)
参谋长 何辉燕
政治部主任 侯维煌 黄忠学(后)
政治部副主任 钟汉华
后勤部部长 刘清 胥光义(后)
第十军 (由原第二纵队改称)
军长
杜义德(兼)
政治委员 王维纲
副军长 范朝利
参谋长 高厚良
政治部主任 许梦侠
供给部部长 陈三纪
卫生部部长 孙毅华
第二十八师 (由原第四旅改称)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共 56 页 国子书库 精品领先:/u/ish?uid=1095811611 第 11 页
解放军四大野战军简介很全很全
解放军四大野战军简介所以总结一下,解放后,四野牛,三野强,一野带种,二野最熊。
经过多年整编,现在是二野牛,四野强,三野沾光,一野完球。
对这样的说法不知道大家同意不。
第一野战军西北野战军一野的老底子是贺龙的120师先从第一野战军讲起。
一野司令员彭德怀,政委习仲勋。
其主力由解放前期晋绥解放军及陕甘宁解放军的部队组成。
一野的老底子是贺龙的一二0师,是第二方面军的,经多次整编,不仅第二方面军,其他两个方面建制也打乱了,他们之间渊源只能理个大概,有军史党史专学的可以在指点一二,这里楼主就不讲了,渊源太深了。
第一野战军(西北野战军)成立时,共有一、十八、十九、二十二等四个兵团,17个军。
分别如下:第一兵团:司令员王震;辖:1军,2军,7军。
其中2军和7军现已不存在了,硕果仅存的是1军。
第二兵团:司令员徐光达;辖:3军,4军,6军。
现该三个军全部不存在了。
第十八兵团:司令员周士第;辖:60军,61军,62军。
现该三个军全部不存在了。
第十九兵团:司令员杨得志;辖63军,64军,65军。
仅存65军。
第二十二兵团:司令员陶峙兵;辖5军,8军,9军,独2军,独3军(与上述2军3军有所区别)。
上述5个军全部消失。
从上面数据来看,一野部队原有17个军,但在现中国人民解放军战斗序列里,仅存1军(南京战区,军部湖州)和65军(北京战区,军部张家口)两个集团军。
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主力部队之一。
它是以抗日战争时期的陕甘宁晋绥联防军为基础,逐步发展起来的。
根据中共中央军委关于组编野战军的指示,1946 年4月,陕甘宁晋绥边防军整编为5 个野战旅,王世泰任司令员;晋绥军区组成下辖4个野战旅的晋绥野战军,贺龙任司令员、李井泉任政治委员。
1947年3月,上述两支部队成立西北兵团,同年7月,定名为西北野战军,彭德怀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辖第1、第2、第3纵队、新编第4旅、教导旅等。
至同年10 月,又新组编第4、第6纵队。
1948年7月,相继又成立第7、第8纵队。
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四大野战军
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四大野战军中国人民解放军之第一野战军第一野战军,是全国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主力部队之一。
它是由抗日战争末期晋绥解放区和陕甘宁解放区的八路军和地方武装发展起来的。
晋绥野战军和晋绥军区野战纵队是为适应抗日战争转入大反攻的需要而成立的。
1945年8月11日,中央军委命令成立晋绥野战军,隶属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建制,贺龙兼司令员,关向应兼政治委员(后李井泉),张宗逊任副司令员,李井泉任副政治委员,张经武任参谋长(后许光达代),甘泗淇任政治部主任(后孙志远)。
下辖第358旅、独立第l、第2、第3旅和以后成立的独立第4、第5旅。
8月21日,晋绥军区从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建制内调出,直属中共中央军委领导。
1949年11月30日,中共中央军委决定,第一野战军与西北军区合并,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暨西北军区。
彭德怀任司令员,习仲勋任政治委员,张宗逊、赵寿山任副司令员,甘泗淇任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阎揆要任参谋长,王政柱、韩练成任副参谋长,张德生任政治部副主任。
下辖第1兵团(兼新疆军区)、第2兵团(兼甘肃军区)、第19兵团(兼陕西军区),第1军和第65军分别兼青海和宁夏军区。
12月下旬,新疆国民党军起义部队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2兵团,陶峙岳任司令员,王震兼政治委员,辖第9军(赵锡光兼军长,张仲瀚任政治委员)及骑兵第7、第8师。
1950年元月,长期坚持新疆革命斗争的民族军,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5军(列斯肯任军长,顿星云任政治委员)。
在此之前,于1949年9月,国民党甘肃省保安副司令兼师管区司令周祥初起义部队,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北独立第1军,周祥初任军长,张希英任参谋长;同月,国民党军第81军起义部队,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北独立第2军,马惇靖任军长,甄华任政治委员,12月,起义之国民党军第119军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北独立第3军,蒋汉诚任军长,黄忠学任政治委员。
上述部队均隶属第一野战军建制。
中国人民解放军五大主力军
中国人民解放军五大主力军
1949年1月15日,中共中央军委下达了《关于野战军番号改按序数排列的决定》,将原西北野战军改编为“第一野战军”,彭德怀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将原中原野战军改编为“第二野战军”,刘伯承任司令员,邓小平任政治委员;将原华东野战军改编为“第三野战军”,陈毅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粟裕任副司令员兼第二副政治委员;将原东北野战军改编为“第四野战军”,林彪任司令员,罗荣桓任政治委员。
将原华北军区的部队改编为“华北野战军”,受毛泽东、中央军委直接领导和指挥。
在人民解放军的序列中,形成了五大野战军:“一野”、“二野”、“三野”、“四野”和“华野”。
第一野战军(原西北野战军)有彭德怀、王震、杨得志、许光达、贺炳炎、彭绍辉、郭鹏、余秋里、罗元发、郑维山等著名虎将。
第二野战军(原中原野战军)有刘伯承、邓小平、陈赓、杨勇、陈锡联、王近山、杜义德、周希汉、王秉璋、曾绍山、秦基伟等著名将领。
第三野战军(原华东野战军)有陈毅、粟裕、皮定均、陈士榘、宋时轮、许世友、王建安、韦国清、成钧、陶勇等著名将帅。
第四野战军(原东北野战军)有林彪、罗荣桓、萧劲光、黄克诚、邓华、谭政、刘亚楼、李天佑、陈伯钧、洪学智等一批“猛将”、“怪才”。
华北野战军有聂荣臻、徐向前、罗瑞卿、萧克、杨得志、杨勇、杨成武、苏振华、耿飙、胡耀邦等一个个声震中外的著名将帅,都曾在这支部队中战斗过。
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渡江战役中国共双方战斗序列
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渡江战役中国共双方战斗序列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渡江战役中国共双方战斗序列辽沈战役中国国民党军东北剿匪总司令卫立煌(国民党二级上将)所属部队:第一兵团(驻长春)司令:郑洞国,辖新编第7军和第60军。
新编第7军,军长李鸿——该军辖新编第38师、253师和290师第60军,军长曾泽生——该军辖182师、265师和286师第八兵团(驻沈阳):司令周福成,辖第53军和第6军。
第53军,军长周福成——该军辖116师、130师和270师第6军,军长罗又伦,后由赵家骧接任——该军辖第207师、195师(后该师改隶第49军)第九兵团(驻沈阳):司令廖耀湘,辖新编第1军、新编第3军、新编第6军、第49军、第71军和第52军以及骑兵司令部。
新编第1军,军长潘裕昆——该军辖新编第30师、50师和287师新编第3军,军长龙天武——该军辖第14师、54师和292师新编第6军,军长李涛——该军辖新编第22师、169师和296师(后改隶第52军)第49军,军长郑庭笈——该军辖第79师和105师第71军,军长向凤武——该军辖第87师和91师第52军,军长刘玉章——该军辖第2师和25师骑兵司令部,司令徐梁——辖骑兵第1、2、3旅锦州指挥所(驻锦州):司令范汉杰,辖第六兵团、新编第5军和新编第8军,第54军一度归其指挥。
第六兵团:司令卢浚泉辖第93军和第184师。
第93军,军长盛家兴——该军辖第263师、264师和266师新编第5军,军长刘云瀚——该军辖第26师、293师和284师新编第8军,军长沈向奎——该军辖第288师、289师和88师第54军,军长阙汉鶱——该军辖第8师、36师和198师东北人民解放军拥有野战部队70万人,地方部队30多万人。
在东北有12个步兵纵队、1个炮兵纵队、1个铁道纵队、15个独立师、3个骑兵师,共54个师70万人。
东北人民解放军(东北野战军)司令部司令员林彪(代号101)、政治委员罗荣桓(代号102)、参谋长刘亚楼(代号103)、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谭政、政治部副主任陶铸、作战处处长苏静东北野战军第一兵团司令肖劲光副司令员陈伯钧东北野战军第二兵团司令程子华政委黄克诚各纵队(相当于军)第1纵队(后改38军)司令李天佑政委梁必业第2纵队(39军)司令刘震政委吴法宪、参谋长吴信泉第3纵队(40军)司令韩先楚政委罗舜初第4纵队(41军)司令吴克华、政委莫文骅第5纵队(42军)司令万毅副司令吴瑞林政委刘兴元第6纵队(43军)司令黄永胜、副司令员杨国夫、李作鹏,政委赖传珠第7纵队(44军)司令邓华、政委吴富善第8纵队(45军)司令段苏权、政委邱会作第9纵队(46军)司令詹才芳、政委李中权第10纵队(47军)司令梁兴初、政委周赤萍第11纵队(48军)司令贺晋年、政委陈仁麒第12纵队(49军)司令钟伟、政委袁升平中将炮兵纵队司令朱瑞(第一任,义县战斗中触雷牺牲)苏进(第二任)以上各纵队均有3个师,另外还有17个独立师淮海战役国民党参战部队战斗序列徐州剿总:总司令:刘峙副总司令:杜聿明、孙震、刘汝明、冯治安、韩德勤、李延年参谋长:李树正副参谋长:章毓金前进指挥部主任:杜聿明副主任:孙元良、赵家骧参谋长:舒适存副参谋长:文强、刘伯中、吴宝云第二兵团司令:邱清泉第五军(熊笑三):第45师(郭吉谦、崔贤文)、第46师(黄宗颜、陈辅汗、郭方萍)、第200师(周朗)第七十军(高吉人、邓军林):第32师(龚时英)、第96师(邓军林、刘志道)、第139师(唐化南)第七十二军(余锦源):第34师(陈渔浦)、第122师(熊顺义)、第233师(李芝、徐华)第七十四军(邱维达):第51师(王梦庚)、第57师(冯寄异)、第58师(王奎昌)第十二军(舒荣):第112师(余一凡)、第238师(徐有成)第一百一十六军(谭心)、第287师(李芝)、第288师(陈元良)独立旅(新44师)(王屏南、耿文哲)骑兵旅(陈陶、张荣甲)备注:一、黄宗颜原为暂编14师师长,拨归邱清泉指挥,邱将其与第46师合并,取消暂编师番号,将黄调为第五军副军长。
一野二野三野四野分别是原来什么野战军
一野二野三野四野分别是原来什么野战军第一野战军原西北野战军(西野) ,由抗战时期贺龙、关向应等领导的陕甘宁晋绥联防军的主力部队,逐步发展而来的。
第二野战军原中原野战军(中野),前身是抗战时期赫赫有名的八路军129师和晋冀鲁豫野战军一部。
第三野战军原华东野战军(华野),以抗日战争时期的在华中的新四军大部和山东的八路军一部为基础,第四野战军原东北野战军(东野),是由抗日战争转入大反攻后进军东北的八路军、新四军主力各一部及东北抗日联军逐步发展起来的。
从北伐到49年解放不但部队经过无数次整编而且十大元帅也相互领导过不同的部队我们得从解放战争时期入手因为这一时期我军已经整编为70个军 200个师分为5大野战军首先说元帅之首的朱德朱总一直是全军的总司令很难说哪个嫡系哪个不是我们重点说一其余9位吧其次是一野主帅彭德怀的手下有著名的十虎将胡子将军——王震血胆勇将——杨得志铁甲元勋——许光达独臂勇将——贺炳炎独臂虎将——彭绍辉无畏将军——郭鹏独臂将才——余秋里铁流雄鹰——罗元发骁勇猛将——郑维山目前还保留1个机步师,1个摩步旅和3个地方师,1个武警机动师,分布于南京,兰州两大军区1个集团军,1个副大军区级省军区和武警。
二野主帅刘伯承手下悍将有传奇战将——陈赓神威虎将——杨勇虎胆战将——陈锡联疯子战将——王近山军中雄师——杜义德勇胆血将——周希汉导弹元勋——王秉璋红都勇士——曾绍山辘战血将——秦基伟目前还保留5个摩步师,1个山地快反师,6个摩步旅,2个空降师,1个装甲旅,3个武警机动师和2个预备役师,分布于北京,兰州,南京,沈阳,济南,成都6大军区7个集团军,1个空降军,3个省军区和空军,武警。
三野主帅陈毅手下名将百胜将军——粟裕屡战勇将——皮定均铁血上将——陈士榘文武兼备——宋时轮大刀将军——许世友铁面将军——王建安壮族上将——韦国清血胆将军——成钧铁胆将军——陶勇目前还保留4个摩步师,10个摩步旅,1个警卫师,1个警卫旅,1个预备役师,1个预备役炮兵师,3个武警机动师。
第一,二,三,四野战军序列
第一,二,三,四野战军序列第一野战军序列第一野战军司令:彭德怀政委:习仲勋副司令:张宗逊、赵寿山副政委、政治部主任:甘泗淇参谋长:阎揆要下辖兵团:十八兵团十九兵团二兵团一兵团二十二兵团十八兵团司令员、政委:周士第副司令:王新亭、陈漫远副政委:王新亭参谋长:陈漫远政治部主任:胡耀邦下辖军:六十军六十一军六十二军六十军军长:张祖谅政委:袁子钦副政委:白天、桂绍彬参谋长:邓士俊军政治部主任:周仲英下辖师:一七八师一七九师一八O师一七八师师长:温先星政委:刘聚奎一七九师师长:黄定基政委:萧新春一八O师师长:郑其贵政委:王观朝六十一军军长:韦杰政委:徐子荣副政委:郭林祥参谋长:郭林祥军政治部主任:胡正平下辖师:一八一师一八二师一八三师一兵团司令员:王震政委:张子意副司令:副政委:参谋长:政治部主任:孙志远下辖军:一军二军七军一军军长:贺炳炎政委:廖汉生副政委:余秋里冼恒汉副军长:王尚荣参谋长:陈外欧军政治部主任:军政治部副主任:下辖师:一师二师三师一师师长:傅传作政委:曾祥煌二师师长:王绍南政委:颜金生三师师长:兴中政委:曹光琳二军军长:郭鹏政委:王恩茂副政委:副军长:顿星云军政治部主任:左齐下辖师:四师五师六师四师师长:杨秀山政委:杨秀山五师师长:徐国贤政委:李铨六师师长:张仲瀚政委:曾涤七军军长:彭绍辉政委:罗贵波副军长:参谋长:何辉燕军政治部主任:候维-下辖师:一九师二十师二十一师一九师师长:朱绍田政委:孙鸿志二十师师长:张新华政委:龙福才二十一师师长:范忠祥政委:李建良二兵团司令员:许光达政委:王世泰副司令:副政委:徐立清参谋长:张文舟政治部主任:下辖军:三军四军六军三军军长:黄新廷政委:朱-副政委:朱辉照副军长:唐金龙参谋长:朱文清军政治部主任:江勇为军政治部副主任:下辖师:七师八师九师七师师长:张开基政委:梁仁芥八师师长:杨嘉-政委:孟昭亮九师师长:朱声达政委:王赤军四军军长:张达志政委:张伸良副政委:副军长:张超群军政治部主任:下辖师:十师十一师十二师十师师长:高锦纯政委:左爱十一师师长:郭炳坤政委:高维嵩十二师师长:郭宝珊政委:李宗贵六军军长:罗元发政委:张贤约副军长:张贤约参谋长:唐子奇军政治部主任:饶正锡下辖师:一六师一七师十八师一六师师长:吴宗先政委:关盛志一七师师长:程悦长政委:黄振棠一八师师长:陈刚政委:萧头生5军军长刘思肯政委赛福鼎.艾则孜 (后由顿星云接任)8军军长姚喆政委高克林9军军长赵锡光政委张仲瀚独2军军长马惇靖政委甄华独3军军长蒋汉诚政委黄忠学第二野战军序列[ 2005-12-24 16:26:07 | By: 逛逛看看 ]第二野战军(1949年2月5日,中原野战军遵照中央军委1948年11月1日,关于统一全军组织和部队番号的规定,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
解放战争:二野第四兵团为何划归四野序列?原来是这么回事
解放战争:二野第四兵团为何划归四野序列?原来是这么回事在1949年4月间爆发的渡江战役中,第二野战军和第三野战军在长江中下游地区渡江登岸,发起了对敌汤恩伯军事集团的歼灭行动。
在这一过程中,第二野战军作为西面突击集团,最主要的军事任务是切断汤恩伯军事集团与白崇禧集团之间的联系。
当时,第二野战军陈赓第四兵团原计划在渡江之后东进,参加攻取南京的军事任务。
但是,由于战场局势的顺利发展,陈赓兵团的作战任务有所改变,南下江西,成功解放了南昌。
大图模式此后不久,正在南昌一带进行休整的陈赓兵团,被划归到了第四野战军序列,而第二野战军其他两个兵团则转向挺进大西南,开始了解放大西南的新征程。
那么,陈赓兵团作为第二野战军三大兵团之一,为何被划归到了第四野战军序列呢?这样的调整对于战场形势有什么样的作用呢?让我们接着往下看。
大图模式在陈赓兵团解放南昌之后,第四野战军也从湖北向湖南进军,而当时中南地区敌人最强的白崇禧军事集团在湖南南部的衡阳、宝庆(今湖南邵阳)构成了所谓的衡宝防线,与广东的余汉谋集团和四川的宋希濂集团遥相呼应,企图阻止第四野战军向中南地区挺进。
在当时而言,白崇禧军事集团无疑是渡江战役之后,我军所面临的实力最强的对手,兵力有三十余万之众,且善于山地作战,不容小觑。
大图模式在这样的形势之下,我军决定采取大迂回大包抄战略,不计一隅局部之胜败,计划将白崇禧军事集团全歼于广西境内。
当时,第四野战军整体处于白崇禧军事集团的北面和西面,这样一来就迫切需要一股军事力量从东面南下广东,继而沿着海岸线向西进逼广西。
而这时候,第二野战军陈赓兵团位于江西南昌,无疑是南下广东最为合适的军事力量。
大图模式所以,为了统一指挥对白崇禧集团的军事行动,第二野战军陈赓兵团就被划归到了第四野战军序列,目的就是从东面发起对白崇禧集团的战略包抄。
在陈赓兵团划归第四野战军之后,就成为了围歼白崇禧集团的一股重要军事力量。
这从后来爆发的广西战役就可以看出,当时陈赓兵团在解放广州之后,由广东西部进入广西玉林、博白一线,切断了白崇禧集团从雷州半岛退往海南岛的通道,并最终在博白地区歼灭白崇禧集团主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野战军战斗序列名称更改及编制变化1945年08月08日,苏联政府对日宣战,随即出兵我国东北,我八路军一部随即出兵东北,配合作战;1945年10月31日,随着后续部队的抵达,共11万人部队和调配的2万党政军干部组成东北人民自治军;1945年11月14日,东北人民自治军改称东北民主联军,总兵力发展到27万人,设东西南北满4个二级军区;1946年08至10月,整合部队作战斗力,开始纵队编制,共5个纵队,主力部队12万人;1947年04月20日,合并晋察冀军区之冀热辽军区共8万余人划归东北民主联军建制,东北民主联军总兵力达46万人;1947年05月中旬,东北民主联军转入战略性反攻,编制10个纵队;1948年01月01日,东北民主联军改称东北人民解放军,编制12个纵队,此后将国军压缩在几个孤立的大城市;1948年08月14日,脱离地方建制,成立独立的东北野战军下辖2个兵团部, 12个步兵纵队,15个独立师,1个炮兵纵队,1个铁道纵队,3个骑兵师,1个坦克团等共70余万人,总兵力103万,于9月12日,开始辽沈战役,历时52天;1948年11月13日,按照全国统编,部队纵队改为军建制,12个纵队分别编制为38军--49军,投诚的郑洞国60军编制为50军;1949年03月11日,东北野战军改称第四野战军,采用兵团编制,下辖4个兵团;1950年03月13日,第四野战军与中南军区合编,称第四野战军兼中南军区1955年04月,中南军区奉命改称广州军区,第四野战军番号撤销,部队归广州军区指挥。
2:中共第四野战军前委书记林彪副书记罗荣桓委员谭政萧克陶铸萧劲光程子华刘亚楼3:第四野战军机关司令员林彪第一政治委员罗荣桓, 第二政治委员邓子恢, 副政治委员谭政第一参谋长萧克, 第二参谋长赵尔陆,政治部主任聂鹤亭陈光政治部副主任陶铸司令部作战处处长苏静侦察局局长彭富九政治委员钱江通信处处长张瑞政治委员朱虚之行政处处长何敬之第二处长周业成队列处处长苏静(兼)机要处处长莫春和第二处长黄兴正政治部秘书处秘书长王阑西处长刘汉组织部部长杜平保卫部部长钱益民联络部部长何伟民运部部长何伟总务处处长杨学礼宣传部部长萧向荣陶铸后勤部部长周纯全第二部长李聚奎政治委员陈沂副部长何敬之参谋长罗文政治部主任潘振武军需部部长杨至成副部长魏庭槐供给部部长苏焕清政治委员伍辉文卫生部部长孙仪之齐仲桓政治委员胡登高军械部部长张明远政治委员联强陈文彪曹广化(兼)运输部部长谷广善何敬之第十二兵团----------司令员萧劲光政治委员萧劲光(兼)第一副司令员陈伯钧第二副司令员韩先楚参谋长解方政治部主任唐天际(兼)副参谋长潘朔端后勤部部长黄曹龙副政治委员唐天际刘道生政治部副主任卓雄袁升平----------第四十军军长韩先楚罗舜初政治委员罗舜初卓雄袁升平副军长蔡正国副政治委员刘西元参谋长何振亚政治部主任卓雄(兼)李伯秋后勤部部长周辉第一一八师(由原第七师改称)师长邓岳第一一九师(由原第八师改称)师长宁贤文政治委员刘光涛第一二○师(由原第九师改称)师长郑固林政治委员李改第一三五师师长管松涛杨树元政治委员蔡炳臣马毅之------------第四十五军军长黄永胜陈伯钧政治委员邱会作副军长张天云副政治委员王逸群政治部主任段德彰王逸群参谋长黄鹄显雷震后勤部部长刘锡山孔瑞云第一三三师(由第二十二师改称)师长张万春政治委员谢明第一三四师(由原第二十三师改称)师长钟明彪曲鹄显政治委员谢家祥第一三五师(由原第二十四师改称)师长丁盛政治委员韦祖珍(壮族)第一五八师(由冀察热辽军区独立第四师改称)师长李道之政治委员王晓生------------第四十六军军长詹才芳政治委员李中权副军长杨梅生副政治委员段德彰参谋长彭寿生后勤部部长樊学文政治部主任王逸群段德彰第一三六师(由第二十五师改称)师长曾雍雅政治委员徐光华第一三七师(由第二十六师改称)师长萧全夫政治委员李振声第一三八师(由第二十七师改称)师长任昌辉政治委员王文第一五九师(由原冀察热辽军区独立第七师改称)师长陈宗坤副政治委员曾凡有第十三兵团----------司令员程子华政治委员萧华(未到职)莫文骅第一副司令员李开佑第二副司令员彭明治副司令员李士林(未到职)黄永胜副政治委员吴法宪参谋长彭明治黄志勇曾国华政治部主任刘道生副主任卓雄后勤部部长邱国光------------第三十八军军长李天佑梁光初政治委员梁必业副军长贺东生邓世通曹里怀参谋长曹里怀江拥辉政治部主任吴岱副主任王树君后勤部部长李升平第一一二师(由第一师改称)师长江拥辉杨大易政治委员黄玉昆第一一三师(由第二师改称)师长唐青山政治委员李欣第一一四师(由第三师改称)师长刘贤权政治委员方国南第一五一师(由独立第十师改称)师长赵东寰曹灿章政治委员蔡明------------第四十七军军长梁兴初曹里怀政治委员周赤萍副军长方强晏福生副政治委员刘西元参谋长黄炜华政治部主任李基第一三九师(由第二十八师改称)师长贺庆积政治委员晏福生第一四○师(由第二十九师改称)师长刘转连刘子云政治委员陈发洪第一四一师(由第三十师改称)代理师长叶健民政治委员张百春第一六○师(1949年3月由东北军区整训第一师改编)师长朱子修政治委员李信彭清云------------第四十九军军长钟伟政治委员袁升平徐斌洲副军长熊伯涛朱大纯政治部主任陈志方刘随春政治部副主任周彬后勤部部长毛普安副政治委员刘随春副参谋长王亢第一四五师(由第三十四师改称)师长温玉成沈启贤政治委员谭友林陈德第一四六师(由第三十四师改称)师长王奎先政治委员栗在山第一四七师(由第三十六师改称)师长沈启贤郑贵卿政治委员王建中第一六二师(由东北军区独产第十三师改称)师长张万春王兆相政治委员陈德徐明第十四兵团----------司令员刘亚楼政治委员莫文骅第一副司令员黄永胜第二副司令员刘震副政治委员黄永胜参谋长吴法宪后勤部部长杨尚儒------------第三十九军军长刘震政治委员吴法宪吴信泉副军长吴信泉孙子仁朱大纯谭友林副政治委员李雪山政治部主任贺大增后勤部部长伍瑞卿第一一五师(由第四师改称)师长王良太政治委员李世安第一一六师(由第五师改称)师长吴国璋政治委员石瑛第一一七师(由第六师改称)政治委员李少元第一五二师(由东北军区独产第七师改称)师长罗华生政治委员邱子明------------第四十一军军长吴克华政治委员莫文骅欧阳文副军长温玉成胡奇才蔡正国副政治委员欧阳文孔石泉参谋长李福泽政治部主任孔石泉政治部主任潘寿才后勤部部长赵仲山第一二一师(由第十坚固耐用改称)师长蔡正国左叶政治委员李丙令第一二二师(由第十一师改称)师长田维扬政治委员吴保山第一二三师(由第十二师改称)师长江燮元政治委员张秀川第一五四师(由东北军区独立第二师改称)师长左叶卢燕秋政治委员曹传赞------------第四十二军军长万毅吴瑞林政治委员刘兴元副军长吴瑞林赵东寰张辑戒政治部主任郭成柱后勤部部长陈换澜第一二四师(由第十三师改称)师长徐国夫代理师长翟毅东政治委员丁国钰第一二五师(由第十四师改称)师长彭龙飞政治委员谭文邦第一三六师(由东北军区独立第九师改称)师长廖促符政治委员钟民第十五兵团----------司令员邓华政治委员赖传珠第一副司令员洪学智第二副司令员贺晋年政治部主任萧向荣后勤部部长萧志坚政治委员宋健华参谋长洪学智曾国华------------第四十三军军长洪学智李作鹏政治委员赖传珠张池明副军长杨国夫李作鹏龙书金参谋长黄一平副参谋长陈乙斋政治部主任袁克服政治部副主任谢扶民后勤部部长单志辉第一二七师(由第十六师改称)师李作鹏王东保政治委员刘锦平第一二八师(由第十七师改称)师长黄荣海政治委员宋维栻第一二九师(由第十八师改称)师长阎捷三政治委员孙正第一五六师(1949年夏调归江西军区)师长邓克明政治委员钟人仿祝世风------------第四十四军军长邓华方强政治委员吴富善副军长李化民随邦捷副政治委员谭甫仁参谋长高体乾黄忠诚政治部主任谭甫仁后勤部部长龙开富第一三○师(由第十九师改称)师长徐绍花邓东哲政治委员邓东哲姚国民第一三一师(由第二十师改称)师长刘述刚刘永源政治委员刘永源罗友荣第一三二师(由第二十一师改称)师长李化民徐绍花政治委员朱民亲第一五七师(1949年6月调归江西军区)师长曾敬烦代政治委员于英川------------第四十八军军长贺晋年政治委员陈仁麟第一副军长周仁杰第二副军长刘转连副军长郑间捷政治部主任高体乾杨春甫参谋长杨春甫何迁一政治部副主任李信后勤部部长李勃严旭第一四二师(由第三十二师改称)师长欧致富政治委员谢镗忠第一四三师(由第三十二师改称)师长李光辉张光发政治委员刘禄长第一六一师(1949年6月调归江西军区)师长韩梅村政治委员钟辉两广纵队司令员曾生政治委员雷经天副司令员王作尧参谋长姜茂生政治部主任杨康华副主任刘田夫后勤部部长郑小康政治委员关山第一师师长曾生政治委员罗群第二师师长何宝松政治委员王作尧------------直属部队----------第五十一军(1949年5月由原国民党军张轸部起义部队于7月改编成立,归野战军直属)军长张轸政治委员杨春甫副军长李人林杨焕民辛少亭副政治委员罗通参谋长王亢政治部主任罗通第二一一师师长涂建堂政治委员冷裕光第二一二师师长鲍汝礼政治委员杨劲特种兵司令部(1948后12月30日由炮兵司令、部改称,兼炮兵司令部)司令员萧华万毅政治委员钟赤兵副司令员苏进贾陶匡裕民参谋长苏进张进毅副政治委员邱创成政治部主任唐凯副主任间登瀛吴涛谢唯进后勤部部长常树人政治委员邱铁雄炮兵第一师(1949年2月由炮兵第一指挥所改编成立)师长彭景文炮兵第二师(1949年2月由炮兵第二指挥所改编成立)师长沙克政治委员王凤梧炮兵第五师师长张志毅政治委员李俭珠战车师(1949年2月由装甲兵指挥所改编成立,8月改编为装甲兵学校)师长曾克林政治委员杨永松工兵指军所(1948年12月组建)主任唐哲明副主任陈正峰高射炮指挥所(1948年12月组建)主任江洪副主任刘奠西铁道运输司令部司令员郭维城(满族)第一副司令员吴林焕第二副司令员萧远久副司令员萧远久参谋长杨子华政治部副主任沈寰第一六五师(1949年3月由东北军区整训第二师改编成立,归野战军直属)师长刘子奇骑兵第五师(1949年4月由原冀察热辽军区骑兵师改编,归野战军直属)师长何能彬政治委员林茂源整训第五师(1949年初调归野战军直属6师长何能何能彬政治委员林茂源底组建为江西军区机关)师长叶声政治委员杨春东北军事政治大学(1949年7月学主体迁至武汉市,改称中南军事政治大学,仍隶属第四野战军)校长林彪(兼)政治委员林彪(兼)副校长倪志亮副政治委员副政治委员教育部长曾国华政治部主任刘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