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温堆

合集下载

低温供热堆自动发电技术_核电论坛PPT

低温供热堆自动发电技术_核电论坛PPT
低温供热堆的自动发电技术
1. 一体化压水堆(iPWR)技术
3
1.1 核电发展的微笑曲线
安全 性经 济性
mPower: 530 MWt Nuscale: 160 MWt×12 HTR-PM: 250 MWt×2/6
适宜经济性
多模块机组
单模块机组
Obninsk Shippingport
多堆带一机 一人看多堆 消纳可再生 能源电力
单位
NHR-200 NHR-200II
200 轻水
一(回2)路循自环稳方式压
全功率范围自然循环
一(回3)路压非力能动余热载出MPa
2.5
堆芯入口/出口冷却剂温度
℃ 145/210
8 232/280
NHR-5: 世界首座壳式低温供热堆 1989年12月满功率运行
中(间4)回路一压回力 路全功率 围范自然循3.0环 8.8
wind farms in a virtual plant. Energy Policy, 46: 558-73, 2012. nuclear-solar tower power plant. Energy, 125: 736-746, 2017. 11
2.1 混合核能系统(NHES)
CN
多热源并联耦合
SMART 韩国 100 30 15 310/270 强迫循环 UO2 饱和 4.3 292 (Sat.252) 蒸汽朗肯
6
1.3 NuScale
2017年3月15日美 国核管会(NRC)受 理设计认证申请
第一个向NRC提交 设计申请认证的现 代化SMR设计方案
首堆将在美国爱德 华国家实验室建造
9
2.1 混合核能系统(NHES)

畜禽粪便与秸秆混合低温发酵堆肥技术

畜禽粪便与秸秆混合低温发酵堆肥技术

畜禽粪便与秸秆混合低温发酵堆肥技术畜禽粪便与秸秆混合低温发酵堆肥技术(简称低温堆肥技术)是一种处理有机废弃物的生态环境友好型技术,将畜禽粪便和秸秆混合堆肥,通过堆肥的过程,将有机废弃物转化为肥料和土壤改良剂,达到减少污染、保护环境和提高农业生产的目的。

低温堆肥技术的主要原理是通过微生物的作用, anaerobic & aerobic fermentation;中的氧化还原反应,将有机废弃物中的有机物质转化为有机酸、蛋白质、多肽、氨基酸等,进而生成较稳定的有机质,同时减少废弃物中的有害物质,如病菌、种子等。

在这个过程中,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随着温度、氧气含量、水分和有机物质的物理性质而变化。

低温堆肥技术最适宜的条件是:温度控制在40-60℃,水分控制在50-60%,空气含氧量约为10-15%。

低温堆肥技术的优点在于:①对环境的污染少:通过低温发酵的过程,可以减少污染物质的生成,使有机废弃物对环境的影响大大减少。

②生产肥料成本低:低温堆肥技术可以有效地利用农村废弃物资源,生产高质量的有机肥料,从而降低了肥料的生产成本。

③促进土壤改良:有机肥料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促进土壤呈碱性,具有改良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和土壤保水能力等作用。

由于低温堆肥技术的优点和实际效益,越来越多的农业生产中采用了这种技术。

但是,低温堆肥技术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温度控制、水分控制和氧气含量控制难度大,需要专业的技术人员进行管理。

同时,低温堆肥技术的周期较长,需要几个月的时间才可以获得高质量的有机肥料。

综上所述,低温堆肥技术是一种处理有机废弃物的生态环境友好型技术,可以减少污染、促进土壤改良、生产高质量的有机肥料,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经济价值。

在生活和农业生产中,应加强对低温堆肥技术的推广和应用。

低温堆肥发酵装置的设计与工艺优化

低温堆肥发酵装置的设计与工艺优化

低温堆肥发酵装置的设计与工艺优化低温堆肥发酵装置是一种用于处理有机废弃物的技术设备,旨在通过微生物的作用将有机物质分解、转化为有机肥料的过程。

本文将探讨低温堆肥发酵装置的设计原理,以及如何通过工艺优化提高其处理效率和质量。

一、低温堆肥发酵装置的设计原理低温堆肥发酵装置主要由堆肥箱、通风系统和温控系统组成。

堆肥箱是用于存放有机废弃物的容器,通风系统提供氧气供给微生物进行分解反应,温控系统用于控制堆肥温度在适宜范围内。

设计低温堆肥发酵装置时,首先需要考虑堆肥箱的大小和形状。

堆肥箱的大小应根据废弃物的产量来决定,同时要确保容器内部的通风性能良好。

堆肥箱的形状一般选择圆筒形,这样可以提高堆肥物料的堆积密度,促进堆肥反应的进行。

其次,通风系统也是低温堆肥发酵装置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风系统可以利用电风扇或风机通过管道将空气输送到堆肥箱内,提供氧气供给微生物进行呼吸作用。

通风系统的设计应考虑气体的流动性,以确保氧气能够充分进入堆肥物料中,并且排出产生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

最后,温控系统的设计可以保证堆肥箱内的温度在合适的范围内。

低温堆肥发酵过程需要在适宜的温度条件下进行,一般控制在40-60摄氏度之间。

温控系统可以使用温度传感器和加热器来监测和调节堆肥箱内的温度,确保微生物能够在理想的温度条件下进行分解反应。

二、工艺优化对低温堆肥发酵装置的影响工艺优化是指通过改进操作方法和流程,提高低温堆肥发酵装置的处理效率和质量。

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工艺优化措施:1. 废弃物预处理:废弃物在进入堆肥箱之前可以进行预处理。

例如,通过切割、粉碎或压碎等方式,提高废弃物的比表面积,有利于微生物更快速地分解废弃物。

2. 曝气方式的改进:通风系统中的曝气方式对发酵效果有重要影响。

传统的曝气方式是通过底部取风,这种方式容易导致堆肥物料结构不稳定,通风不均衡,影响处理效果。

改进的方法是通过管道在堆肥物料中间和上部进行取风,使通风更均匀,提高氧气的利用率。

积极推进池式低温供热堆发展

积极推进池式低温供热堆发展

积极推进池式低温供热堆发展池式低温供热堆具有高效能源利用的优势。

池式低温供热堆利用核能反应产生的高温废热进行供热,能够将核能的能量转化为热能,实现能源的高效利用。

相比传统的燃煤供热方式,池式低温供热堆不仅能够减少燃煤带来的污染,还能够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消耗,为环境保护作出了积极贡献。

池式低温供热堆具有安全稳定的特点。

池式低温供热堆采用先进的核能技术,能够有效地防止核能泄漏和事故发生,保障供热过程的安全性。

与传统的核电站相比,池式低温供热堆的规模相对较小,操作比较简单,安全性更易于控制和管理。

池式低温供热堆在供热过程中的安全性得到了有效的保障,为人们提供了可靠的供热服务。

加强研发力度,提高池式低温供热堆的技术水平。

通过加大对池式低温供热堆技术的研发投入,提高研发效率和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池式低温供热堆的性能指标和安全稳定性,降低供热成本,提高供热效益,为人们提供更加舒适、清洁、可靠的供热服务。

加强政策支持,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制定和完善相关的政策法规,加大对池式低温供热堆的支持力度,鼓励和引导企业和机构加大研发投入,推动技术的转化和产业的发展。

加强相关领域的国际合作,借鉴和吸收国外的成功经验,推动池式低温供热堆的国际化发展。

加强宣传教育,提升公众对池式低温供热堆的认识和接受程度。

通过开展科普宣传活动、举办专题讲座和展览等形式,向公众普及池式低温供热堆的相关知识,提高公众对核能应用的认知和理解,增强公众对池式低温供热堆的支持和信心。

积极推进池式低温供热堆的发展,对于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改善环境质量、促进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应当加强相关技术的研发和创新,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提高公众的认知和接受度,共同努力,推动池式低温供热堆的发展壮大,为人们提供更好的生活条件和环境。

积极推进池式低温供热堆发展

积极推进池式低温供热堆发展

积极推进池式低温供热堆发展池式低温供热堆是一种基于核能技术的低温热源,具有高效、安全、环保等优点,特别适合于大规模供热场景下的应用。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冬季供热的能源需求逐渐增大,清洁、高效、可靠的供热方式是必须探索和发展的方向。

池式低温供热堆的研发和应用,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

本文将从技术、政策、市场等方面探讨如何积极推进池式低温供热堆的发展。

技术方面优化核心技术,提高供热效率。

池式低温供热堆的核心技术是通过核反应堆来产生热量,将热量通过换热器转化为热水供热,因此核反应堆的性能和效率是影响供热效率的关键。

应该通过不断优化反应堆的冷却系统、燃料装载和热管布置等关键技术,提高燃料利用率和换热效率,最终实现低成本、高效率的供热。

加强关键材料研发和保障。

池式低温供热堆的运行需要一系列关键材料的支持,包括燃料元件、热管、换热器等。

这些材料在极端的高温、辐射、腐蚀环境下要保持一定的性能和寿命,在新型材料的研发和应用上需要加强力度,同时要建立健全的材料生产和供应保障体系。

探索灵活的供应模式和运营方式。

池式低温供热堆的供热方式可以多样化,既可以面向中小型供热需求提供分布式供热服务,也可以面向大型供热市场提供集中式供热解决方案,同时还可以与其他清洁能源如太阳能、风力发电等相结合,形成复合能源供应体系。

此外,针对不同用户的需求和实际情况,宜采取灵活的运营方式,如与第三方能源服务公司合作,实现整体供热解决方案。

政策方面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为发展提供保障。

由于池式低温供热堆属于新型能源技术,需要政府引导,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为其发展提供保障。

可以通过制定相应的税收政策、补贴政策、贷款政策等方式,激励企业和机构在技术研发、应用推广上投入更多的精力和资金。

同时,政府还可以鼓励各地政府、地方企业和居民积极参与和推动供热体系的升级和改造,形成合力,共同推进池式低温供热堆的发展。

加快标准制定和推广应用。

为了规范池式低温供热堆的设计、制造、测试、运行等方面的要求,需要制定相应的标准,为其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和引导。

积极推进池式低温供热堆发展

积极推进池式低温供热堆发展

积极推进池式低温供热堆发展池式低温供热堆是一种以核能为能源的供热系统,旨在提供可靠、高效、环保的供热服务。

随着能源需求的增长和环境污染的加剧,积极推进池式低温供热堆的发展对于实现能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池式低温供热堆具有高效的供热性能。

传统的供热方式往往存在能源浪费和传输损失的问题,而池式低温供热堆通过核能作为能源,利用核反应产生的热能,可以实现高效的供热。

该系统能够提供稳定的热量,供热效果更好,同时减少能源消耗。

池式低温供热堆具有较低的环境污染。

传统的供热方式通常依赖于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燃烧这些能源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和其他有害气体,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而池式低温供热堆利用核能作为能源,不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对环境污染较小,有利于改善空气质量和保护生态环境。

为了积极推进池式低温供热堆的发展,应该加大研发投入,提高技术水平。

通过研究开发更先进的池式低温供热堆技术,提高系统的供热效率和稳定性,降低系统的投资和运营成本。

还应加强人才培养和技术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水平,推动该领域的发展。

还应加强政策支持和宣传推广,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和用户参与到池式低温供热堆的建设和利用中来。

政府可以通过出台相关政策,提供资金支持和减税优惠等措施,吸引更多的企业和个人参与到池式低温供热堆项目中来。

还可以通过各种宣传活动和市场推广,提高用户对池式低温供热堆的认知和接受度,促进其广泛应用。

积极推进池式低温供热堆的发展对于实现能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加大研发投入,优化技术水平和推广应用,可以提高供热效率和环境友好性,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低温冷堆前处理工艺的试验和应用

低温冷堆前处理工艺的试验和应用


5 6
5 — 6
双 氧水 分解 浆料 大分子 链 ,使浆 料溶 胀脱 落, 随时间的延长效果提高 。但其双氧 水分解 结束也就预 示着分解浆料的结束 ,通过化验 室测 定双氧水 的分解
2 0 7 4 年 第 ~ 朔
率来确定冷堆时问 。 布样 浸轧冷 堆液,测不 同时问双氧水分解率 ( 环
关键词 :节能 减排 冷堆 退煮漂 低能耗 低碳

通 过重冷堆 ,轻复漂 ,甚至不漂 ,只通过简单 的 次水洗 ,完成前处理退 、煮 、漂所有加工流程 ;低 以及水 、电的使用成本 ,改善 了前处理车 间湿热 的生
H L 一 9 9 8 A的主 要功能是退浆效 果,通 过 以上实验 数据可 以看 出,该助剂的浓度 4 0 g / L时 ,退浆效 果明
保持 H L - 9 9 8 A 、H L 一 9 9 8 B用 量 不 变 , 改 变 9 9 8 C
蜡染专用冷堆王 H L 一 9 9 8 系列 , 包括 H L 一 9 9 8 A 、
H L 一 9 9 8 B 、 H L - 9 9 8 C ( 烟 台源 明化 工 )
1 . 3各 助 剂 用量 设 定
高碱工艺 。在低温下 ,温和 的处理环境 ,使处理后 的 织物纤维损伤轻 ,失重小 ,更加适合于蜡 印产 品前后
二 十 三 道 工 序 的加 工 流 程 。低 温 前 处 理 是 今 后 前 处 理 必然的发展方 向。
保持 H L 一 9 9 8 A 、H L 一 9 9 8 C用量 不变 ,改变 9 9 8 B 的浓度研究其毛效效果 。
2 0 1 4 车 第 一

低温冷 堆前处 理工艺的试验和应用
( 青岛凤凰 东翔印染有限公 司)

积极推进池式低温供热堆发展

积极推进池式低温供热堆发展

积极推进池式低温供热堆发展池式低温供热堆是一种新型的低温热电联产装置,它将核技术应用于供热领域,不仅可以提供可靠、安全、高效的供热服务,还能够减少空气污染、降低能源消耗。

近年来,我国对池式低温供热堆的研发和应用进行了积极推进。

池式低温供热堆的基本原理是利用核反应堆产生的低温余热,通过热水循环系统将热能传递到用户端,供用户使用。

与传统的锅炉供热系统相比,池式低温供热堆具有以下优势:一、高效节能池式低温供热堆可以有效利用核反应产生的低温余热,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节约能源消耗。

同时,它还可以实现电热二次能源的高效转换,减少能量的损失,进一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二、绿色环保传统的锅炉供热系统会产生大量的废气和废水,严重影响空气和水质环境。

而池式低温供热堆利用的是核反应堆产生的低温余热,不会产生废气和废水,对环境污染较小。

三、安全可靠池式低温供热堆主体采用混凝土围堰结构,可以有效防止辐射泄漏。

同时,它还设置了多个安全保护系统,能够在不同情况下自动隔离反应堆,并及时采取应急措施,保证供热系统的安全运行。

近年来,我国已经在多个地区建设了池式低温供热堆供热系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例如,我国第一台池式低温供热堆于2016年在辽宁鞍山启动,截至2019年,累计供热面积已经达到了400万平方米;北京市房山区也建设了一座池式低温供热堆供热系统,目前供热面积已经达到了300万平方米。

虽然池式低温供热堆在供热领域的应用已经取得了一定进展,但还需要进一步加强研发和推广力度。

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一、提高技术水平目前,池式低温供热堆还存在一些技术瓶颈,例如堆芯稳定性、热交换系统设计等问题。

需要进一步加强技术研究,提高池式低温供热堆的技术水平和稳定性,确保其在供热领域的可持续发展。

二、拓展应用领域除了在供热领域应用外,池式低温供热堆还可以在其他领域发挥作用,例如生态农业、海水淡化等。

需要探索新的应用领域,提高池式低温供热堆的综合效益。

“燕龙”泳池式常压低温核供热堆优势浅析

“燕龙”泳池式常压低温核供热堆优势浅析

“燕龙”泳池式常压低温核供热堆优势浅析摘要:泳池式常压低温供热堆就是将反应堆产生的热量通过两级换热直接传递给热网,经热网将热量输送到千家万户。

泳池式低温供热堆是中核集团在泳池式常压低温供热堆五十多年安全稳定运行的基础上,针对北方地区清洁供暖需求开发的一种安全经济、绿色环保的小型堆专用产品,具有“零堆熔、零排放、易退役、投资少”的显著特点。

关键词:泳池堆;常压;低温;供热;安全;经济;高效泳池式常压低温供热堆具有以下优点:一、技术成熟度高泳池式常压低温供热堆是世界上已广泛应用的一种堆型,在半个多世纪累计10000堆年的运行实践中,均保持了良好的安全记录。

我国也已建成11座,累计安全运行300多堆年。

池式堆就是将堆芯放在一个常压水池的深处,技术成熟度好,系统设备简单,运行维护简便,固有安全性好,被誉为“傻瓜堆”。

我国已有丰富的设计、建造、运行、维护的经验。

二、固有安全性好堆芯位于水池底部,始终处于淹没状态;在任何事故下,依赖反应堆固有负反馈特性可实现自动停堆;停堆后不采取任何余热冷却手段,1800吨水可确保20多天堆芯不裸露,实现“零堆熔”。

燃料包壳、堆水池、深埋地下及密封厂房等四道屏障,有效隔离放射性;废水收集系统的设置,可靠收集万一泄漏的放射性废液,确保不泄漏到厂房外,实现近“零排放”。

地下反应堆具有优异的外部事件防护能力。

综上,可以切实消除大规模放射性释放,无需厂外应急,易于贴临居住区建设。

二、厂址适应性好无大型水源要求,内陆、沿海均可,尤其适合北方内陆地区;厂址地质条件、地震条件及外部事件均不会构成厂址选择的因素;系统设备简单,占地面积小,一座400MWt泳池式核供热站占地约35亩,可缓解用地的压力;小堆放射性源项总量少,约为核电站的1%,“易退役”,厂址可恢复绿色复用。

四、与热网适配性好泳池式常压低温供热堆热源温度(90℃/60℃)与城市现有供热管网的实际运行需求和终端用户设备均能匹配,因此利用泳池式常压低温供热堆承担采暖基本热负荷是可行的;与现有城镇供热管网的接入方式简单、灵活,低温堆的三回路系统直接接入城镇集中供热管网,不需要对现有城镇热网进行改造或更换;采用泳池式常压低温供热堆热源也不需要对用户侧的供暖设备进行改造或更换。

积极推进池式低温供热堆发展

积极推进池式低温供热堆发展

积极推进池式低温供热堆发展
一、池式低温供热堆的概念和原理
池式低温供热堆是指通过核聚变技术产生热能,然后通过传热器将热能传递给介质,再通过供热系统为用户供热的一种能源技术。

其原理是利用核聚变反应释放出的热能来提供供热,实现能源的转化。

相比传统的能源技术,池式低温供热堆具有环保、高效、安全等优点,是未来能源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1. 环保性:池式低温供热堆利用核聚变技术产生热能,不会产生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对环境影响较小,有利于减少大气污染和气候变化。

2. 高效性:池式低温供热堆采用了先进的核聚变技术,能够高效利用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减少能源浪费。

3. 安全性:池式低温供热堆在技术上具有较高的安全性,采用了多重安全措施,能够有效防范核安全风险,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4. 可持续性:池式低温供热堆所采用的核聚变技术具有持续性,可以提供长期稳定的能源供应,有利于能源领域的可持续发展。

三、推进池式低温供热堆发展的重要性
3. 优化能源结构:当前我国的能源结构依然以化石能源为主,存在着严重的安全隐患和环境问题。

推进池式低温供热堆的发展,可以帮助我国优化能源结构,加快清洁能源的替代进程。

1. 强化科研攻关:加大对池式低温供热堆核聚变技术的研究力度,不断提升技术水平,确保技术的安全、高效、稳定。

2. 完善政策扶持:制定相关政策,鼓励企业和科研机构加大池式低温供热堆技术的研发投入,提高技术创新能力。

3. 强化安全管理:加强对池式低温供热堆安全管理的监管和检查,确保设备运行安全稳定。

4. 加强宣传教育:加大对池式低温供热堆技术的宣传力度,增强公众对其的认识和接受度,促进其良好发展。

积极推进池式低温供热堆发展

积极推进池式低温供热堆发展

积极推进池式低温供热堆发展一、池式低温供热堆的基本特点池式低温供热堆是一种由核技术而产生的新型供热设备,其基本特点如下:1.可靠性高。

池式低温供热堆具有高效的反应调节系统,能够有效控制温度、功率等参数,确保供热的安全稳定。

2.耗能低。

池式低温供热堆采用核技术,其热能利用效率高,成本也相对较低。

3.节能环保。

池式低温供热堆不仅能够降低能源消耗,还可以减少大气污染物排放,提高环保效益。

1.优化能源结构。

发展池式低温供热堆是优化我国能源结构的重要途径。

借助该技术,可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促进我国清洁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推动我国能源从高耗能、高排放向低耗能、低排放转型。

2.提高供热效率。

池式低温供热堆的高热能利用效率,可显著提高供热效率。

与其他传统热能供热设备相比,池式低温供热堆可将热能利用效率提升30%以上,节能效益显著。

3.促进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

采用池式低温供热堆技术,可实现能源的节约与研究开发成果的转化,促进相关产业发展。

同时,优质的供热服务也能够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品质,成为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

目前,池式低温供热堆的应用已经在我国部分城市得到了推广。

未来,随着我国环保产业的快速发展,池式低温供热堆的应用前景将更加广阔。

具体来说,其应用前景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城市供暖改造。

借助池式低温供热堆技术,可实现城市供暖的清洁化、高效化。

2.热电联产。

池式低温供热堆不仅可做为供热设备,还可以采用热电联产技术,生成电能,为城市供电。

3.广泛应用于工业领域。

池式低温供热堆可广泛应用于钢铁、化工、建材、轻纺等行业,涉及到许多制造过程中的热处理、蒸汽供应等工序。

总之,积极推进池式低温供热堆的发展,是我国当前能源转型、经济发展等方面的重要工作。

加强相关技术研究、落实政策扶持、拓展应用领域,应成为池式低温供热堆发展的重点措施。

相信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广泛应用,池式低温供热堆将在能源结构调整、城市供热、工业生产等方面持续发挥重要作用。

低温供热堆研究进展

低温供热堆研究进展

低温供热堆研究进展郝文涛,张亚军(清华大学核能与新能源技术研究院,北京100084)■摘要:经过堆型论证、试验堆建设、商用堆攻关、系列堆型开发等四个阶段的发展,低温供热堆技术的固有安全性和技术成熟性已得到充分验证。

作为清华大学核能与新能源技术研究院(简称“清华大学核研院”)最新开发的小型模块化压水堆,NHR200-H保持了低温堆系列堆型的技术特点,采用一体化布置、全功率自然循环、自稳压方案,设有中间隔离回路和非能动安全系统,可实际消除大规模放射性释放、技术上无需采取场外应急措施,系统简化、运行操作简单,能够满足居民供暖、工业蒸汽、海水淡化、热电联供等多种需求。

随着节能减排、空气污染治理等需求的逐步增强,NHR200-H有望成为我国北方地区率先部署实施的供热堆型。

关键词:NHR200-H;核供热堆;小型模块化堆;一体化;全功率自然循环;非能动安全中图分类号TM62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1617(2019)05-0518-04DOI:10.12058/zghd.2019.05.518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NHR200-HHAO Wen-tao,ZHANG Ya-jun(Institute of Nuclear and New Energy Technology,Tsinghua University,Beijing100084,China)I Abstract:Through reactor type arguments,test reactor construction,commercial reactor research,reactorseries development,the inherent safety and maturation of low temperature nuclear heating reactor technology have been approved.As the latest small modular PWR type developed by the Institute of Nuclear and New Ener­gy Technology(INET)of Tsinghua University,NHR200-H maintains all the technological advantages,inclu­ding integrated arrangement,full-power natural circulation,self-pressurization,intermediate loop isolation and passive safety.As the large-scale radioactivity release is essentially eliminated,the offsite emergency meas­ures are technically unnecessary.Because of the high simplification of auxiliary systems,the operation of NHR200-H is q uite simplified.NHR200-H can satisfy various market requirements,such as district heating, industry steam supplying,seawater desalination and cogeneration.With the increasing needs of greenhouse gas emission reduction and air pollution control,NHR200-H is hoped to be the first deployed nuclear heating reac­tor in northern China.Key words:NHR200-H;nuclear heating reactor;small modular reactor(SMR);integrated arrangement;full power natural circulation;passive safetyCLC number:TM623Article character:A Article ID:1674-1617(2019)05-0518-04近年来,随着市场对核能多元化应用需求和安全要求的进一步增加,能够快速灵活部署的小型模块化堆(Small Modular Reactors,SMR)日益受到世界各国重视,据国际原子能机构不完全统计,目前全球处于不同研发阶段的各类小型模块化堆已超过50种⑴。

低温核供热堆

低温核供热堆

7
低温核供热堆系统设备
1 冷却剂堆内流程 2 3回路系统
3 燃料组件设计特点
4 压力容器,安全壳
5 主换热器设备
8
低温核供热堆安全特性
1 负温度反馈系数 2 一体化自稳压设计 3 自然循环冷却 4 双层壳结构 5 设置隔离回路
6 运行参数低,热惯性大
7 可靠棏停堆系统 8 系统简单,操作方便
9
200MW 低温堆
世界已有的主要低温供热堆型
(1)壳式一体化自然循环压水堆,如前苏联设计的AST-500,其热 功率为500MW,工作压力为2.0兆帕; (2)池式核供热堆,如加拿大建成的SLOW POKE堆热功率2000千瓦。 反应堆为池式常压;自然循环,冷却水出口温度为80℃,在热交换 器处被冷却剂50℃后通用反应堆,热利用率可达50%。 (3) 瑞典的ASEA公司也设计成类似的供热站。



核能供热是利用核反应堆生产的能量直接供热。它可以用这种能量 单纯供热,也可以用综合利用。如热电联供。核能供热是核能应用 的一个重要方面。目前约有70%一次能源用于供热,而核能供热的 优点是环境污染小,燃料运输量小,因此核能供热的市场前景十分 广阔的。应用核能供热方式有两种: 第一种是在发电的同时采用抽气供热,这与常规热电厂相似。这种 方式从有效利用燃料角度来分析,经济性较好。但是核供热电站一 般蒸汽参数较低,相应的汽轮发电机效率低,设备大,相应的热效 率低于烧有机燃料的供热电站。 第二种为建造单纯核供热站,即建造只产生低压蒸汽和热水而不发 电。则反应堆不必采用高温高压,只有1.5~2.0兆帕,甚至更低压力。 这样反应堆等一回路系统设备管道的制造安装容易成本低。另外, 核供热站低温低压,安全可靠,可以建造在热用户附近,降低热管 网投资,直接向市区供热。 1

积极推进池式低温供热堆发展

积极推进池式低温供热堆发展

积极推进池式低温供热堆发展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于能源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在这种情况下,发展清洁、高效的能源已成为全球各国的共同目标。

而池式低温供热堆正是在这一背景下逐渐崭露头角的一种新型能源形式。

池式低温供热堆是一种将核能转化为热能并应用在供热领域的技术,它具有节能、环保等优点,对于我国的能源结构调整和环境保护都具有重要意义。

积极推进池式低温供热堆的发展,对于我国的能源发展和环境保护具有深远的意义。

池式低温供热堆具有显著的节能优势。

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对于能源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而传统的能源如煤炭、石油等不仅数量有限,而且使用后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

而池式低温供热堆则可以将核能转化为热能,并应用在供热领域,无二氧化碳排放,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

根据相关数据显示,采用池式低温供热堆供热相比传统煤炭供热,能源利用率提高了30%以上,这对于我国的能源供给紧张问题有着重要的意义。

池式低温供热堆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传统核能发电存在核泄漏、核辐射等安全隐患,而池式低温供热堆采用了先进的堆芯设计和核安全措施,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在设计上,采用了多重安全壳和多层次的堆芯冷却系统,提高了堆芯的热工稳定性和核安全性,大大降低了核事故的风险。

池式低温供热堆在供热领域的应用,有助于提高供热系统的安全性,保障供热工程的运行稳定。

积极推进池式低温供热堆的发展,对于我国的能源结构调整和环境保护具有深远的意义。

当前,我国能源结构依然以化石能源为主,清洁能源比重相对较低,能源消耗过程中排放的污染物也较多,对环境和人们的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而积极推进池式低温供热堆的发展,有助于加快我国的能源结构调整,推动清洁能源的发展,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池式低温供热堆的发展也将为我国环保产业的发展提供新的动力和机遇,有助于促进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积极推进池式低温供热堆发展

积极推进池式低温供热堆发展

积极推进池式低温供热堆发展池式低温供热堆是一种新型能源技术,它通过利用地热、太阳能、废热等低温热能资源,提供供热和供暖服务。

积极推进池式低温供热堆的发展对于改善能源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具有重要意义。

池式低温供热堆是一种环保、可持续的能源形式。

传统的供热方式大多依赖于燃煤、燃油等传统能源,这些能源不仅存在数量有限的问题,而且燃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给环境带来严重的污染。

而池式低温供热堆利用地热、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减少了温室气体的排放,有利于改善空气质量,保护环境。

池式低温供热堆具有较高的能源利用效率。

传统的供热方式中,燃煤、燃油的能量利用率较低,在能源转化过程中会存在能量损失。

而池式低温供热堆能够将地热、太阳能等低温热能资源高效利用,能量转化效率较高,减少了能源的浪费。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对于提升能源供给的可持续性和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池式低温供热堆的发展也能够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

地热是一种广泛存在于地球内部的能源资源,分布广泛、稳定可靠。

利用地热资源进行供热,可以减少对传统燃煤、燃油的依赖,提高能源供给的国产化水平,减少对进口能源的依赖,有助于保障国家供热能源的安全和稳定。

发展池式低温供热堆项目还能够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推动就业增加,促进区域经济的繁荣。

积极推进池式低温供热堆的发展对于改善能源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具有重要意义。

政府应加大对该领域科研和政策支持力度,为池式低温供热堆领域的企业提供支持和鼓励,促进其健康快速发展。

与此企业应加强技术创新,提高产品质量,为用户提供更加便捷和高效的供热服务,推动这一领域的全面发展。

积极推进池式低温供热堆发展

积极推进池式低温供热堆发展

积极推进池式低温供热堆发展池式低温供热堆是一种新型的能源设备,其核心是池式反应堆和热泵技术的结合,通过核反应堆产生的热量,把地下低温水升温后供应给市区供热系统。

由于其技术含量高、设备复杂度高、能源利用效率高等优点,在我国近年来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推广。

本文将从池式低温供热堆的原理、现状以及未来发展等方面进行介绍和探讨。

1. 池式低温供热堆的原理池式反应堆是由十多个独立的池子组成的反应堆,每个池子里都有一个核反应堆芯。

这些池子互相连接,形成了一个庞大的、整体性强的反应堆系统,从而实现了核反应堆的高效运行。

与传统核反应堆相比,池式反应堆的优点是发生事故的概率小,且容易维护和管理。

热泵技术则是用于把地下低温水升温的关键技术。

热泵是一种利用电能、燃气、太阳能等驱动能源,提供低温热源,通过制冷循环或热泵循环装置,从低温热源中吸收低温热量,再把它升级为高温热量,输出到热水系统中。

这样,就可以实现利用低温热量升温供水的目的。

目前,我国池式低温供热堆技术的研发、生产和应用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在北京、长春、洛阳、大连等地,都已经建成了一批池式低温供热堆示范工程。

这些工程的核心技术和设备都是国内独立开发和生产的,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以北京的池式低温供热堆为例,该项目是我国首个采用池式反应堆和热泵技术相结合的示范工程,自2012年率先投产以来,已经为城市供热系统供应了数十万吨的高温水,在能源利用效率和环境保护等方面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此外,尽管池式低温供热堆在技术方面存在着不少的难点和问题,如核反应堆材料的选择、核安全等方面的考虑,但是其优点和前景仍然让人们对其满怀信心和期待。

未来,池式低温供热堆将会在我国城市供热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随着人们对清洁能源和环境保护的要求越来越高,池式低温供热堆在未来的发展前景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预计,在未来几年中,池式低温供热堆将会得到进一步的推广和应用。

首先,在技术创新方面,要加强对核反应堆材料的研发和选用,提高核反应堆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玉屏低温供热堆施工单位

玉屏低温供热堆施工单位

玉屏低温供热堆施工单位
【实用版】
目录
一、玉屏低温供热堆的概述
二、玉屏低温供热堆的施工单位
三、施工单位的主要任务和工作内容
四、施工单位的工作成果及影响
正文
一、玉屏低温供热堆的概述
玉屏低温供热堆,是我国自主研发的一种新型核能供热技术。

它采用了国际领先的低温核供热技术,具有高效、安全、环保等优点,对于推动我国清洁能源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玉屏低温供热堆的施工单位
玉屏低温供热堆的施工单位是一支拥有丰富经验的专业团队,他们在核能建设领域有着深厚的技术积累和实践经验。

三、施工单位的主要任务和工作内容
施工单位的主要任务是负责玉屏低温供热堆的建设和安装工作,包括核反应堆本体建设、热力系统安装、核安全设备安装等关键环节。

他们的工作内容涵盖了施工现场的各个方面,从施工计划的制定,到设备的运输、安装和调试,再到工程的验收,他们都需要全程参与。

四、施工单位的工作成果及影响
施工单位的工作成果显著,他们成功地完成了玉屏低温供热堆的建设和安装工作,使得这一项目得以顺利运行。

他们的工作不仅推动了我国核能供热技术的发展,也为我国的清洁能源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积极推进池式低温供热堆发展

积极推进池式低温供热堆发展

积极推进池式低温供热堆发展1. 引言1.1 研究背景池式低温供热堆是一种新型的能源供热设备,具有节能环保、稳定可靠等优点,受到了广泛关注。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加快,能源需求日益增加,传统供热方式已经难以满足城市居民的需要。

积极推进池式低温供热堆的发展,是当前我国供热领域亟需解决的问题。

传统供热方式存在能源浪费严重、污染环境等问题,而池式低温供热堆的出现能够有效解决这些问题,为城市供热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开展对池式低温供热堆的研究与推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长远意义。

池式低温供热堆还具有较高的技术含量和经济效益,对提高我国供热行业的整体水平和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我国在池式低温供热堆领域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需要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和科研力量,加快技术攻关步伐,从而推动池式低温供热堆的发展。

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促进技术创新,推动池式低温供热堆的快速发展,实现能源供热的可持续发展。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探究池式低温供热堆在能源领域的应用前景及潜力,进一步推动其研究和应用,促进我国清洁能源产业的发展,同时减少能源消耗,保护环境,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通过对池式低温供热堆的原理和特点进行分析,结合当前发展现状和影响因素的研究,制定出政策和措施以推动其发展,为未来池式低温供热堆的发展提供方向和借鉴。

希望通过本研究,可以为推进我国清洁能源产业的发展,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保护环境作出贡献。

1.3 意义池式低温供热堆是一种新型的能源利用技术,具有较高的热效率和环保性,对于解决能源和环境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其在城市供热、工业生产和生活热水等领域的应用,可以有效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改善空气质量,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

池式低温供热堆不仅能够降低供暖成本,还能够提高供热质量和稳定性,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

池式低温供热堆的发展还可以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推动能源结构的转型升级,为我国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提供技术支持和政策保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功率自然循环冷却
不需要外部动力,不设置主循环泵,简化主回路 系统,增加运行的安全可靠性。

紧贴式双层承压壳结构
在压力壳破裂条件下,仍可保证堆芯被水淹没, 并且能包容住泄漏出的较高温度的放射性物质。
200MW技术特点©
⑸ 非能动安全系统
余热排出系统为自然循环冷却,注硼系统采用重力 注入方式,因此不需要外电源就可保证执行其安全 功能,使反应堆处于安全状态,从而降低对柴油发 电机组和设备冷却水系统的要求。
二、5MW,200MW堆背景
核研院开发 采用了一体化布置、自稳压、全功率自然循 环冷却、新型的控制棒水力传动装置、非能 动的余热排出系统第一系列先进技术,体现 了新一代先进反应堆的特点。 获得国际原子能机构专家的高度评价。
二、5MW,200MW堆背景©
利用核代替煤供热的新型核反应堆。 核研院从80年代初开始研发。 1983-1984年用游泳池式屏蔽试验堆进行了供 热实验,同时开始5兆瓦堆的设计与关键设备 的试验研究。 5兆瓦堆于1986年动工,1989年运行,并进行 连续三年的供热实验。 世界上首座投入运行的“一体化全功率自然循 环”低温核供热试验反应堆。
Most accidents Consequences minimized by design
and/or Probability decreased CDF 1.2E-8, limited by vessel rupture (1E-8)
螺线管式蒸汽发生器
一回路内置轴流泵
• 海军研发,大流量,低扬程 • 淹没在液位下,除电缆外与压力壳无穿管 • 高温电机(实验500oC ), 水润滑轴承
• Ready for deployment
in 2012-2015 • Westinghouse led
IRIS FITS 适合国际市场
• • • Flexible configuration Suitable for small or large grids LWR technology accepted all over the world
Internal CRDMs : Candidate designs
– Electromagnetic drive (Japanese technology) – Hydraulic drive (various sources, investigated by POLIMI) – Liquid rods (recently suggested French technology)
二、5MW,200MW堆背景©
堆上进行了多项实验:热电联供、空调制冷 和海水淡化等。 国家重视,不少城市感兴趣。 200兆瓦堆研究与设计。 大庆项目经国务院批准立项。沈阳项目。摩 洛哥核能海水淡化可行性研究。 山东海水淡化项目经国务院批准
二、5MW,200MW堆背景©
核供热堆及其相关技术,获得国家科技进 步一等奖和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多项部委级科技成果奖和国家专利。 反应堆的运行成功,被评为1989、1990年 全国十大科技新闻和1990年世界十大科技 成就之一。
关键技术
自然循环 流动稳定性: 密度波,喷泉,过冷沸腾,闪蒸 水力学控制棒 新技术应用 设计,试验,运行考验,改进,发展
自然循环两相流

欠热沸腾、冷凝、 闪蒸耦合 上升段气泡机理 不同 汽空间压力变化 各种流动不稳定 现象复杂 需要新的物理描 述
闪 蒸 耦 合 密 度 波 典 型 结 果

• •
Several interchangeable core design options
Simple design, optimized maintenance reduce staff requirement (number and expertise) Limited infrastructure required
200核供热堆主要参数(续)
序号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参数 首炉燃料组件总数 控制棒根数 堆芯活性区高度(冷态) 堆芯活性区等效直径(冷态) 首炉燃料分区 235U 富集度 换料富集度 燃料初始装载量(金属铀) 燃料棒平均热流 压力壳内径 主换热器台数 主换热器总传热面积 单位 盒 根 mm mm % % t W/cm2 mm 台 m2 数值 96 32 1900 1924 1.8/2.4/3.0 3.0 12.54 25.5 φ4820 6 2100
200MW技术特点⑴ Nhomakorabea一体化布置


反应堆结构紧凑,一回路系统全部包容在 反应堆压力容器内; 复杂设备,小口径工艺引出管均布置在压 力壳上部; 不仅减小冷却剂压力边界泄漏的概率和后 果,而且排除了主管道断裂造成严重失水 事故的可能性。
200MW技术特点©
⑵ 自稳压设计
利用蒸汽分压原理及掺入非凝结气体实现各种功 率下自稳压运行,省去了复杂的需要加热和喷淋 调节的稳压器。
技术特点(Cont’d)
• Advanced diagnostics
• Internal CRDMs eliminate rod ejection accident and corrosion
of vessel penetration nozzles (Davis-Besse) • Optimized maintenance to allow 48-month interval between shutdowns • Safety by design Eliminated altogether or
200核供热堆主要参数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参数 供热站名义功率 供热站额定输出功率 供热站设计寿期 反应堆冷却剂工作压力 堆芯入口/出口温度 反应堆冷却剂流量 中间回路工作压力 中间回路工作温度 中间回路流量 三回路压力 三回路供水/回水温度 三回路流量 单位 MWt MWt a MPa ℃ t/h MPa ℃ m3/h MPa ℃ m3/h 数值 200 196 40 2.5 140/210 2341 3.0 95/145 3400 1.3 130/80 3400
国际各种低温供热堆主要设计特性
加 SLOWPOKE 俄 RUTA-10 俄 R-25 俄 R-50 俄 ACT-500 ACT-500 ACT-300 德 KWU-500 KWU-200 德 HERE 瑞典 SECURE 法 THERMOS 瑞士 EIR-10 瑞士 CHR-10 捷 SKODA 堆功率 MW 2~10 10 25 50 500 500 300 500 200 300 200 100 10 10 200 堆型 池 池 池 池 壳 壳 壳 壳 壳 壳 壳 壳 壳 壳 壳 循环 方式 自然 自然 强迫 强迫 自然 自然 自然 自然 自然 自然 强迫 强迫 自然 自然 自然 堆芯工作 堆芯出口/入 二回路 压力 MPa 口温度 ℃ 温度℃ ~0.17 93/68 85/60 ~0.2 ~0.2 ~0.2 1.6 2.0 2.0 1.5 1.5 1.5 0.7 1.3 1.5 1.5 1.96 93/60 110/104 110/104 200/150 208/131 200/120 198/168 198/163 165/115 120/90 144/131 198/185 250/150 200/143 137/96 180/125 135/95 140/80 86/55 100/85 100/85 170/90 160/90 130/75 165/100 160/125 153/75 热网供回 水温度℃ 80/55 80/50 90/60 90/60 150/70 144/64 120/60 120/70 120/70 140/60 100/70 130/80 120/60 120/60 130/70
自 然 循 环 流 动 特 性 图
四、I R I S
International Reactor Innovative and Secure
动机: 响应 DOE
Generation IV • Safety-by-design/passive
一体化 PWR
• modular, Small-medium plant (~ 335 MWe),
⑹冷却剂不含硼溶液
可保证在全寿期内,具有负的慢化剂温度系数,确 保反应堆具有自保护和自稳定的能力,并且简化了 系统,减少腐蚀,有利于运行安全和退役处理。
⑺ 控制棒动压水力驱动
简化堆体结构,排除了弹棒事故,是一种安全、经济 和先进的新型驱动方式。
200MW技术特点©
⑻ 乏燃料堆内贮存
乏燃料存放堆芯周围,有利于提高燃耗和乏燃 料贮存的安全性,并简化了贮存系统和装卸料 机构。
第六章:核供热反应堆
一、类型 二、 5MW,200MW堆开发背景 三、 200MW技术特点及关键技术 四、 IRIS 和 SWR1000
一、类型
轻水堆: 与核电站相比低温,低压。 开发研究国家:俄、德、法、瑞典、瑞士、 捷克。功率水平为100-600MW(瑞士10MW)。 商用堆建造:前苏联曾开工建造两座2×500MW 核供热站,因苏联解体停建 (其中一座将恢 复建设)。 壳式 压力、温度较高 池式 液柱压力、温度低
• Virtually no maintenance
• Reduced vibration • Operating experience • Must be qualified for nuclear applications
200MW技术特点©
⑽ 操作简便,宽容期长 核供热堆操作简便。对任何设计基准事故,保护逻辑只自 动触发简单的动作-停堆和打开余热排出系统阀门 (失电 开启),不需要操纵员干预,大大降低误操作的可能性。 ⑾ 运行参数低,安全裕度大 运行压力、温度、堆芯功率密度较低,设计安全裕度大。 核供热站系统惯性大,在瞬态或事故工况下,过程参数变 化平缓 (12)注硼停堆系统 第二停堆系统,ATWS,被动式重力注入, 注硼罐7.6m3, B5Na2NO8浓度8%。进入压力壳后采用喷射泵, 停堆硼浓度要求:热态(平衡氙)300ppm 冷态(平衡氙)500ppm 长期(无氙) 600pp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