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无题诗(相见时难别亦难)
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原文、注释、译文及解读

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原文、注释、译文及解读【作者简介】李商隐(813—858,或谓811、812生),字义山,号玉谿生、樊南生,行十六。
郡望陇西成纪,祖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后迁居郑州荥阳(今属河南)。
九岁丧父,少有文名。
文宗大(太)和三年(829)入天平军节度使令狐楚幕为巡官,甚得赏识。
六年,令狐楚调河东节度使,李商隐随至太原。
开成二年(837),进士及第,入泾原节度使王茂元幕为掌书记,王爱其才,以女妻之。
时牛(僧孺)李(德裕)党争激烈,李商隐无辜受其牵累,屡遭排挤,先后做过校书郎、县尉、秘书省正字、节度判官一类小官,在忧愤潦倒中度过一生。
所以崔珏说他“虛负凌云万丈才,一生襟抱未尝开”(《哭李商隐》)。
两《唐书》有传。
李商隐为晚唐著名诗人,与杜牧齐名,时称“小李杜”。
又与温庭筠并称“温李”。
其诗伤时忧国,深情绵邈,用事婉曲,寄托遥深,字字锤炼,精密华丽,博取众长,独标一格。
张綖誉为“晚唐之冠”(《刊西昆诗集序》),对后世影响颇大。
但“总因不肯吐一平直之语,幽咽迷离,或彼或此,忽断忽续,所谓善于埋没意绪者”(冯浩《玉谿生诗集笺注》卷三《燕台诗》注),时亦难免晦涩费解之弊。
如《无题》、《锦瑟》诸诗,词旨隐晦,喻指非一,故使后世聚讼纷纭。
现存诗六百余首。
李商隐亦是晚唐骈文名家。
有《李义山诗集》、《樊南文集》行世。
【原文】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1] 。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2] 。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3] 。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4] 。
【注释】[1]“东风”句:意谓正值暮春时节,百花凋零,春意阑珊,令人倍感伤情。
[2]“春蚕”二句:蚕丝与蜡泪,以喻相思。
丝,与“思”谐音双关。
古乐府《清商曲辞•子夜歌》:“春蚕易感化,丝子已复生。
”庾信《对烛赋》:“铜荷承泪蜡,铁铗染浮烟。
”“晓镜”二句:谓人至死相思方止,泪水始干。
[3]云鬓:女子浓密的头发。
李商隐《无题》翻译和原文

李商隐《无题》翻译和原文李商隐《无题》翻译和原文无题,晚唐诗人李商隐作品。
李商隐(约812年或813年~约858年),汉族,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樊南子,晚唐著名诗人。
他祖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市),祖辈迁至荥阳(今河南郑州)。
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李商隐《无题》翻译和原文,欢迎阅读。
李商隐《无题》翻译和原文篇1原文: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矩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译文:见面的机会真是难得,分别时也难舍难分,况且又兼东风将收的暮春天气,百花残谢,更加使人伤感。
春蚕结茧到死时丝才吐完,蜡烛要燃完成灰时象泪一样的蜡油才能滴干。
女方早晨妆扮照镜,只担忧丰盛如云的鬓发改变颜色,青春的容颜消失。
男子晚上长吟不寐,必然感到冷月侵人。
对方的住处就在不远的蓬莱山,却无路可通,可望而不可即。
希望有青鸟一样的使者殷勤地为我去探看情人,来往传递消息。
《无题》李商隐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韵译】:昨夜星光灿烂,夜半却有习习凉风;我们酒筵设在画楼西畔、桂堂之东。
身上无彩凤的双翼,不能比翼齐飞;内心却象灵犀一样,感情息息相通。
互相猜钩嬉戏,隔座对饮春酒暖心;分组来行酒令,决一胜负烛光泛红。
可叹呵,听到五更鼓应该上朝点卯;策马赶到兰台,象随风飘转的蓬蒿。
【赏析】诗当作于唐文宗开成四年(839),诗人时在京城任秘书省校书郎。
这是一个“方阶九品,微俸五斗”的小官,诗人在政治上仍然是沉沦下僚。
原题共两首,另一首是七绝,其中有“岂知一夜秦楼客,偷看吴王苑内花”之句,可知诗人怀想的当是席间的一位贵家女子。
清代查为仁以为是指“王茂元家妓”(《莲坡诗话》),赵臣瑗以为是指“其闺人”(《山满楼笺释唐人七言律》),可供参考。
这是一首恋情诗。
诗人追忆昨夜参与的一次贵家后堂之宴,表达了与意中人席间相遇、旋成间阻的怀想和惆怅。
无题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

无题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无题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原文:无题唐代:李商隐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蓬山一作:蓬莱)译文:相见很难,离别更难,何况在这东风无力、百花凋谢的暮春时节。
春蚕结茧到死时丝才吐完,蜡烛要烧成灰烬时像泪一样的蜡油才能滴干。
早晨梳妆照镜,只担忧如云的鬓发改变颜色,容颜不再。
长夜独自吟诗不寐,必然感到冷月侵人。
蓬莱山离这儿不算太远,却无路可通,烦请青鸟一样的使者,殷勤地为我去探看。
注释:东风无力百花残:这里指百花凋谢的暮春时节。
东风,春风。
残,凋零。
丝方尽:丝,与“思”谐音,以“丝”喻“思”,含相思之意。
蜡炬:蜡烛。
泪始干:泪,指燃烧时的蜡烛油,这里取双关义,指相思的眼泪。
晓镜但愁云鬓(bìn)改,夜吟(yín)应觉月光寒。
晓镜:早晨梳妆照镜子。
镜,用作动词,照镜子的意思。
云鬓:女子多而美的头发,这里比喻青春年华。
应觉:设想之词。
月光寒:指夜渐深。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yīn)勤为探看(kàn)。
(蓬山一作:蓬莱)蓬山:蓬莱山,传说中海上仙山,指仙境。
青鸟:神话中为西王母传递音讯的信使。
殷勤:情谊恳切深厚。
探看:探望。
赏析:这首诗,以女性的口吻抒写爱情心理,在悲伤、痛苦之中,寓有灼热的渴望和坚忍的执着精神,感情境界深微绵邈,极为丰富。
开头两句,写爱情的不幸遭遇和抒情主人公的心境:由于受到某种力量的阻隔,一对情人已经难以相会,分离的痛苦使她不堪忍受。
首句的“别”字,不是说当下正在话别,而是指既成的被迫分离。
两个“难”字,第一个指相会困难,第二个是痛苦难堪的意思。
前人诗中曾有“别日何易会日难”(曹丕《燕歌行》)“别易会难得”(宋武帝《丁都护歌》)等句,都是以强调重聚之难而感叹离别之苦。
李商隐从这里推进一步,表明因为“相见时难”所以“别亦难”——难以割舍、痛苦得难以禁受。
[唐]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原文、注释、赏析
![[唐]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原文、注释、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3c98dc52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83e62bd.png)
[唐]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原文、注释、赏析[唐]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原文、注释、赏析赏析意思是欣赏并分析(诗文等),通过鉴赏与分析得出理性的认识,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又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和艺术兴趣对形象加以补充和完善。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唐]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原文、注释、赏析,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注释:1、“东风”句:意谓正值暮春时节,百花凋零,春意阑珊,令人倍感伤情。
2、“春蚕”二句:蚕丝与蜡泪,以喻相思。
丝:与“思”谐音双关。
古乐府《清商曲辞·子夜歌》:“春蚕易感化,丝子已复生。
”庾信《对烛赋》:“铜荷承泪蜡,铁铗染浮烟。
”二句谓人至死相思方止,泪水始干。
3、“晓镜”二句:谓晨妆时觉韶华流逝之快,夜吟时感月光凉如冰水,表达了惆怅、孤寂的相思情态。
云鬓:女子浓密的头发。
4、“蓬山”二句:谓所思之人离此不远,可使青鸟去探视,传达殷殷情意。
蓬山:海中仙山,此喻指女子居所。
青鸟:传说中西王母座前传递消息之神鸟。
赏析:此诗情味曲折。
起句“相见时难别亦难”,将一种相思两处悬的苦楚慨然说尽,直令人疑他后来如何续写,方能相称!其凝练沉厚,深切慷慨,使开篇气势便雄于同类绮错婉媚之诗。
接之以“东风”句,何焯曰:“言光阴难驻,我生行休也。
”又引冯舒语云:“第二句毕世接不出。
”(《义门读书记》卷五十七)谓其意象经营出乎意料,而上承下启,眉目渐出,使他人即使穷其一生,亦难达如此笔致。
及至颔联,忽出奇语,写痴情苦意,生死不渝,情缠绵而意沉痛,恳恻精诚,撼人心魄,可谓字字珠玑,千金不易,遂成千古传诵之名句。
颈联仍写缠绵固结之情,却不重复,以更为具体之意象出之,题旨愈明,写情深挚。
“晓镜”、“夜吟”等境,虽为艳诗中常见,而其恳切,令人玩味再三,不以为滥。
李商隐《无题》原文和翻译译文

李商隐《无题》原文和翻译译文1、李商隐《无题》原文和翻译译文李商隐《无题》原文和翻译原文: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矩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译文:见面的机会真是难得,分别时也难舍难分,况且又兼东风将收的暮春天气,百花残谢,更加使人伤感。
春蚕结茧到死时丝才吐完,蜡烛要燃完成灰时象泪一样的蜡油才能滴干。
女方早晨妆扮照镜,只担忧丰盛如云的鬓发改变颜色,青春的容颜消失。
男子晚上长吟不寐,必然感到冷月侵人。
对方的住处就在不远的蓬莱山,却无路可通,可望而不可即。
希望有青鸟一样的使者殷勤地为我去探看情人,来往传递消息。
2、王安石《读《江南录》》原文及翻译译文王安石《读《江南录》》原文及翻译王安石原文:故散骑常侍徐公铉奉太宗命撰《江南录》,至李氏亡国之际,不言其君之过,但以历数①存亡论之。
虽有愧于实录,其于《春秋》之义②,箕子之说③,徐氏录为得焉。
然吾闻国之将亡必有大恶,恶者无大于杀忠臣。
国君无道,不杀忠臣,虽不至于治,亦不至于亡。
纣为君,至暴矣,武王观兵于孟津,诸侯请伐纣,武王曰:“未可。
”及闻其杀王子比干,然后知其将亡也,一举而胜焉。
季梁在随,随人虽乱,楚人不敢加兵。
虞以不用宫之奇之言,晋人始有纳璧假道之谋④。
然则忠臣国之与也,存与之存,亡与之亡。
予自为儿童时,已闻金陵臣潘佑以直言见杀,当时京师因举兵来伐,数以杀忠臣之罪。
及得佑所上谏李氏表观之,词意质直,忠臣之言。
予诸父中旧多为江南官者,其言金陵事颇详,闻佑所以死则信。
然则李氏之亡,不徒然也。
今观徐氏录言佑死,颇以妖妄,与予旧所闻者甚不类。
不止于佑,其它所诛者,皆以罪戾,何也?予甚怪焉。
若以商纣及随、虞二君论之,则李氏亡国之君,必有滥诛,吾知佑之死信为无罪,是乃徐氏匿之耳。
何以知其然?吾以情得之。
大凡毁生于嫉,嫉生于不胜,此人之情也。
吾闻铉与佑皆李氏臣,而俱称有文学,十余年争名于朝廷间。
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简析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
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简析无题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①,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②,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③。
【注解】
①丝方尽:“丝”与“思”谐音,意为除非死了,思念才会结束。
②晓镜:早晨梳妆照镜子。
云鬓:头发浓密如云。
③蓬山:蓬莱山,传说中的海外仙山。
这里借指爱人居处。
青鸟:传说西王母饲养的鸟,能传递信息。
后人以青鸟指代信使。
【赏析】
这是一首表现真诚爱情的诗篇。
诗人从相见不易、离别更难写
到“春蚕到死”、“蜡炬成灰”,用最有表现力的比喻来写强烈的相思和至死不渝的爱情,十分精彩,是千古传颂的名句。
此句还可赋以更为广泛的意义。
全诗构思新颖巧妙,想像和比喻手法的运用,神话典故的糅合,意婉曲隽永,千回百转,令人叹绝。
东风无力百花残相见时难别亦难

东风无力百花残相见时难别亦难
“东风无力百花残相见时难别亦难”该句出自唐代李商隐的《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解释:相见很难,离别更难,何况在这东风无力、百花凋谢的暮春时节。
赏析:此句写爱情的不幸遭遇和抒情主人公的心境:由于受到某种力量的阻隔,-对情人已经难以相会,分离的痛苦使她不堪忍受。
“东风无力百花残”一句,既写自然环境,也是抒情者心境的反映,物我交融,心灵与自然取得了精微的契合。
原文:
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原文及赏析

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原文及赏析原文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翻译译文见面的机会真是难得,分别时也难舍难分,况且又兼东风将收的暮春天气,百花残谢,更加使人伤感。
春蚕结茧到死时丝才吐完,蜡烛要燃完成灰时像泪一样的蜡油才能滴干。
妻子早晨妆扮照镜,只担忧丰盛如云的'鬓发改变颜色,青春的容颜消失。
男子晚上长吟不寐,必然感到冷月袭人。
对方的住处就在不远的蓬莱山,却无路可通,可望而不可即。
希望有青鸟一样的使者殷勤地为我去探看有情人,来往传递消息。
注释1.无题:唐代以来,有的诗人不愿意标出能够表示主题的题目时,常用“无题”作诗的标题。
2.丝方尽:丝,与“思”是谐音字,“丝方尽”意思是除非死了,思念才会结束。
3.泪始干:泪,指燃烧时的蜡烛油,这里取双关义,指相思的眼泪。
4.晓镜:早晨梳妆照镜子;云鬓:女子多而美的头发,这里比喻青春年华。
5.应觉:是设想之词。
月光寒:指夜渐深。
6.蓬山:蓬莱山,传说中海上仙山,比喻被怀念者住的地方。
7.青鸟:神话中为西王母传递音讯的信使。
8.东风:春风。
9.残:凋零。
10.泪:指蜡泪,隐喻相思泪水11.镜:照镜,用作动词12.但:只赏析在唐时,人们崇尚道教,信奉道术。
诗记情,并隐其题,从而使诗显得既朦胧婉曲、又深情无限。
据考,李商隐所写的以《无题》为题的诗篇,计有二十首,大多是抒写他们两人之间的恋情诗。
这首《无题》诗也是如此,并且是其中最为著名的一篇。
相见时难别亦难

相见时难别亦难原句: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出自唐代李商隐的《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解释:相见很难,离别更难,何况在这东风无力、百花凋谢的暮春时节。
赏析:此句写爱情的不幸遭遇和抒情主人公的心境:由于受到某种力量的阻隔,一对情人已经难以相会,分离的痛苦使她不堪忍受。
“东风无力百花残”一句,既写自然环境,也是抒情者心境的反映,物我交融,心灵与自然取得了精微的契合。
原文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译文相见很难,离别更难,何况在这东风无力、百花凋谢的暮春时节。
春蚕结茧到死时丝才吐完,蜡烛要烧成灰烬时像泪一样的蜡油才能滴干。
早晨梳妆照镜,只担忧如云的鬓发改变颜色,容颜不在。
长夜独自吟诗不寐,必然感到冷月侵人。
蓬莱山离这儿不算太远,却无路可通,烦请青鸟一样的使者,殷勤地为我去探看。
注释无题:唐代以来,有的诗人不愿意标出能够表示主题的题目时,常用“无题”作诗的标题。
东风无力百花残:这里指百花凋谢的暮春时节。
东风,春风。
残,凋零。
丝方尽:丝,与“思”谐音,以“丝”喻“思”,含相思之意。
蜡炬:蜡烛。
泪始干:泪,指燃烧时的蜡烛油,这里取双关义,指相思的眼泪。
晓镜:早晨梳妆照镜子。
镜,用作动词,照镜子的意思。
云鬓:女子多而美的头发,这里比喻青春年华。
应觉:设想之词。
月光寒:指夜渐深。
蓬山:蓬莱山,传说中海上仙山,指仙境,这里借指所思女子的住处。
青鸟:神话中为西王母传递音讯的信使。
殷勤:情谊恳切深厚。
探看(kān):探望。
创作背景在唐时,人们崇尚道教,信奉道术。
李商隐在十五六岁的时候,即被家人送往玉阳山学道。
其间与玉阳山灵都观女氏宋华阳相识相恋,但两人的感情却不能为外人明知,而作者的心内又奔涌着无法抑制的爱情狂澜,因此他只能以诗记情,并隐其题,从而使诗显得既朦胧婉曲、又深情无限。
《相见时难别亦难》古诗文翻译及评析

《相见时难别亦难》古诗文翻译及评析《相见时难别亦难》古诗文翻译及评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作者:李商隐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矩成灰泪始干。
见面的机会真是难得,分别时也难舍难分,况且又兼东风将收的暮春天气,百花残谢,更加使人伤感。
春蚕结茧到死时丝才吐完,蜡烛要燃完成灰时象泪一样的蜡油才能滴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女方早晨妆扮照镜,只担忧丰盛如云的鬓发改变颜色,青春的容颜消失。
男子晚上长吟不寐,必然感到冷月侵人。
对方的'住处就在不远的蓬莱山,却无路可通,可望而不可即。
希望有青鸟一样的使者殷勤地为我去探看情人,来往传递消息。
【译文】聚首多么不易,离别更是难舍难分;暮春作别,恰似东风力尽百花凋残。
春蚕至死,它才把所有的丝儿吐尽;红烛自焚殆尽,满腔热泪方才涸干。
清晨对镜晓妆,唯恐如云双鬓改色;夜阑对月自吟,该会觉得太过凄惨。
蓬莱仙境距离这里,没有多少路程,殷勤的青鸟信使,多劳您为我探看。
【注解】[1]东风句:指相别时为幕春时节。
[2]丝:与思谐音。
[3]应觉:也是设想之词。
[4]月光寒:指夜渐深。
[5]蓬莱:蓬莱山,指仙境。
【评析】就诗而论,这是一首表示两情至死不渝的爱情诗。
然而历来颇多认为或许有人事关系上的隐托。
起句两个难字,点出了聚首不易,别离更难之情,感情绵邈,语言多姿,落笔非凡。
颔联以春蚕绛腊作比,十分精彩,既缠缅沉痛,又坚贞不渝。
接着颈联写晓妆对镜,抚鬓自伤,是自计;良夜苦吟,月光披寒,是计人。
相劝自我珍重,善加护惜,却又苦情密意,体贴入微,可谓千回百转,神情燕婉。
最终末联写希望信使频传佳音,意致婉曲,柳暗花明,真是终境逢生,别有洞天。
春蚕两句,千秋佳绝。
李商隐《无题》翻译和原文

李商隐《无题》翻译和原文李商隐《无题》翻译和原文无题,晚唐诗人李商隐作品。
李商隐(约812年或813年~约858年),汉族,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樊南子,晚唐著名诗人。
他祖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市),祖辈迁至荥阳(今河南郑州)。
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李商隐《无题》翻译和原文,欢迎阅读。
李商隐《无题》翻译和原文篇1原文: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矩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译文:见面的机会真是难得,分别时也难舍难分,况且又兼东风将收的暮春天气,百花残谢,更加使人伤感。
春蚕结茧到死时丝才吐完,蜡烛要燃完成灰时象泪一样的蜡油才能滴干。
女方早晨妆扮照镜,只担忧丰盛如云的鬓发改变颜色,青春的容颜消失。
男子晚上长吟不寐,必然感到冷月侵人。
对方的住处就在不远的蓬莱山,却无路可通,可望而不可即。
希望有青鸟一样的使者殷勤地为我去探看情人,来往传递消息。
《无题》李商隐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韵译】:昨夜星光灿烂,夜半却有习习凉风;我们酒筵设在画楼西畔、桂堂之东。
身上无彩凤的双翼,不能比翼齐飞;内心却象灵犀一样,感情息息相通。
互相猜钩嬉戏,隔座对饮春酒暖心;分组来行酒令,决一胜负烛光泛红。
可叹呵,听到五更鼓应该上朝点卯;策马赶到兰台,象随风飘转的蓬蒿。
【赏析】诗当作于唐文宗开成四年(839),诗人时在京城任秘书省校书郎。
这是一个“方阶九品,微俸五斗”的小官,诗人在政治上仍然是沉沦下僚。
原题共两首,另一首是七绝,其中有“岂知一夜秦楼客,偷看吴王苑内花”之句,可知诗人怀想的当是席间的一位贵家女子。
清代查为仁以为是指“王茂元家妓”(《莲坡诗话》),赵臣瑗以为是指“其闺人”(《山满楼笺释唐人七言律》),可供参考。
这是一首恋情诗。
诗人追忆昨夜参与的一次贵家后堂之宴,表达了与意中人席间相遇、旋成间阻的怀想和惆怅。
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原文、注释及解析

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原文、注释及解析〔原文〕无题[唐] 李商隐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②,蜡炬成灰泪始干③。
晓镜但愁云鬓改④,夜吟应觉月光寒⑤。
蓬山此去无多路⑥,青鸟殷勤为探看⑦。
〔注释〕①本篇选自李商隐《李义山诗集》。
作者有一部分诗题作“无题”,内容比较隐晦,或写爱情或借写爱情而另有寄托。
②丝,与“思”谐音,以春蚕吐丝比喻爱情相思。
③泪,蜡烛点燃时流溢的脂油叫烛泪。
此以烛泪比喻眼泪。
④晓镜,早晨照镜子。
镜,作动词用。
云鬓,形容年轻女子的鬓发像乌云一样丰盛、松软。
⑤夜吟,深夜吟咏诗句。
月光寒,月夜寒凉。
⑥蓬山,神话传说中的海上三神山之一,是仙人居住的地方,这里指女子的住处。
“蓬山此去”为“此去蓬山”的倒文。
⑦青鸟,《山海经·大荒西经》说,西王母有三青鸟,赤首黑目。
《汉武故事》载,西王母会汉武帝时,有青鸟先到殿前,于是后人便把“青鸟”作为通信息使者的代称。
〔解析〕李商隐的许多无题诗,往往有政治讽喻或人事关系上的隐托。
但在没有确切旁证的情况下,只能就诗论诗。
从这首《无题》的内容来看,应该是一首怀念恋人的爱情诗。
“相见时难别亦难。
”起首连用两个“难”字,可见诗人思念之深。
如果细细吟诵品味,就会发现,这两个“难”字并不完全相同。
相见之难是“困难”之难,意为难以相见;分别之难则是“难舍难分”之难。
正因为相见不易,才会倍觉离别的凄楚悲凉,恋恋不舍之情,溢于言表。
古人有云:“黯然销魂者,惟别而已矣!”全诗一开始连赋两个“难”字,正是为了恨别。
“东风无力百花残。
”离别的时间,是在春光已去、百花凋零的季节。
离别已经黯然销魂,加上环境氛围的飘零凋谢,岂不更为痛心! 然而,诗人笔触的意蕴并未到此为止。
人和鲜花都有着同样的生命,花有凋零之日,人有韶华老去之时。
一别多时,相见无由,而年齿渐增,怎不哀怜岁月不再、青春易逝! 年岁愈增,则怀旧之情愈增;岁月不再,则再见之心愈切。
此情此景,怎不怵目惊心!既难于相见,又难于忘情,诗人的脑海之际不断地闪烁着希望的火花。
无题原文及翻译注释

无题原文及翻译注释
无题原文及翻译注释
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唐代: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译文
见面的机会真是难得,分别时更是难舍难分,况且又兼东风将收的暮春天气,百花残谢,更加使人伤感。
春蚕结茧到死时丝才吐完,蜡烛要燃尽成灰时像泪一样的蜡油才能滴干。
女子早晨妆扮照镜,只担忧丰盛如云的鬓发改变颜色,青春的容颜消失。
男子晚上长吟不寐,必然感到冷月侵人。
对方的'住处就在不远的蓬莱山,却无路可通,可望而不可及。
希望有青鸟一样的使者殷勤地为我去探看情人。
注释
⑴无题:唐代以来,有的诗人不愿意标出能够表示主题的题目时,常用
“ 无题”作诗的标题。
⑵东风无力百花残:这里指百花凋谢的暮春时节。
东风,春风。
残,凋零。
⑶丝方尽:丝,与“思”谐音,以“丝”喻“思”,含相思之意。
⑷蜡炬:蜡烛。
⑸泪始干:泪,指燃烧时的蜡烛油,这里取双关义,指相思的眼泪。
⑹晓镜:早晨梳妆照镜子。
镜,用作动词,照镜子的意思。
⑺云鬓:女子多而美的头发,这里比喻青春年华。
⑻应觉:设想之词。
⑼月光寒:指夜渐深。
⑽蓬山:蓬莱山,传说中海上仙山,指仙境。
⑾青鸟:神话中为西王母传递音讯的信使。
⑿殷勤:情谊恳切深厚。
⒀探看(kān):探望。
无题李商隐原文及赏析

无题李商隐原文及赏析《无题》这首诗,以女性的口吻抒写爱情心理,在悲伤、痛苦之中,寓有灼热的渴望和坚忍的执着精神,感情境界深微绵邈,极为丰富。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无题李商隐原文及赏析,欢迎阅读参考!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唐代:李商隐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蓬山一作:蓬莱)译文见面的机会真是难得,分别时更是难舍难分,况且又兼东风将收的暮春天气,百花残谢,更加使人伤感。
春蚕结茧到死时丝才吐完,蜡烛要燃尽成灰时像泪一样的蜡油才能滴干。
女子早晨妆扮照镜,只担忧丰盛如云的鬓发改变颜色,青春的容颜消失。
男子晚上长吟不寐,必然感到冷月侵人。
对方的住处就在不远的蓬莱山,却无路可通,可望而不可及。
希望有青鸟一样的使者殷勤地为我去探看情人。
注释⑴无题:唐代以来,有的诗人不愿意标出能够表示主题的题目时,常用“无题”作诗的标题。
⑵东风无力百花残:这里指百花凋谢的暮春时节。
东风,春风。
残,凋零。
⑶丝方尽:丝,与“思”谐音,以“丝”喻“思”,含相思之意。
⑷蜡炬:蜡烛。
⑸泪始干:泪,指燃烧时的蜡烛油,这里取双关义,指相思的眼泪。
⑹晓镜:早晨梳妆照镜子。
镜,用作动词,照镜子的.意思。
⑺云鬓:女子多而美的头发,这里比喻青春年华。
⑻应觉:设想之词。
⑼月光寒:指夜渐深。
⑽蓬山:蓬莱山,传说中海上仙山,指仙境。
⑾青鸟:神话中为西王母传递音讯的信使。
⑿殷勤:情谊恳切深厚。
⒀探看(kān):探望。
赏析相见时难别亦难,说的是义山当时的处境艰难,离开徐州到长安后想进翰林院,向令狐綯说明此时,也就是找熟人走个后门,令狐陶升官之后,为了避嫌谢绝见客,致使义山处境尴尬,相见难,离别又不甘心,所以出此名句。
东风无力百花残,当时义山已经很大年纪,东风无回天之力挽救百花的凋零,映射自己留不住青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此名句献给所有为理想奋斗终生之人。
古诗文《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赏析

古诗文《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赏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唐朝:李商隐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译文及注释【翻译见面的机会真是难得,分别时也难舍难分,况且又兼东风将收的暮春天气,百花残谢,更加使人伤感。
春蚕结茧到死时丝才吐完,蜡烛要燃完成灰时像泪一样的蜡油才能滴干。
妻子早晨妆扮照镜,只担忧丰盛如云的鬓发改变颜色,青春的容颜消失。
男子晚上长吟不寐,必然感到冷月袭人。
对方的住处就在不远的蓬莱山,却无路可通,可望而不可即。
希望有青鸟一样的使者殷勤地为我去探看有情人,来往传递消息。
】【注释1.无题:唐代以来,有的诗人不愿意标出能够表示主题的题目时,常用“无题”作诗的标题。
2.丝方尽:丝,与“思”是谐音字,“丝方尽”意思是除非死了,思念才会结束。
3.泪始干:泪,指燃烧时的蜡烛油,这里取双关义,指相思的眼泪。
4.晓镜:早晨梳妆照镜子;云鬓:女子多而美的头发,这里比喻青春年华。
5.应觉:是设想之词。
月光寒:指夜渐深。
6.蓬山:蓬莱山,传说中海上仙山,比喻被怀念者住的地方。
7.青鸟:神话中为西王母传递音讯的信使。
8.】东风:春风。
9.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赏析这首诗,以女性的口吻抒写爱情心理,在悲伤、痛苦之中,寓有灼热的渴望和坚忍的执着精神,感情境界深微绵邈,极为丰富。
开头两句,写爱情的不幸遭遇和抒情主人公的心境:由于受到某种力量的阻隔,一对情人已经难以相会,分离的痛苦使她不堪忍受。
首句的“别”字,不是说当下正在话别,而是指既成的被迫分离。
两个“难”字,第一个指相会困难,第二个是痛苦难堪的意思。
前人诗中曾有“别日何易会日难”(曹丕《燕歌行》)“别易会难得”(宋武帝《丁都护歌》)等句,都是以强调重聚之难而感叹离别之苦。
李商隐从这里推进一步,表明因为“相见时难”所以“别亦难”——难以割舍、痛苦得难以禁受。
李商隐的《无题》原文及赏析

李商隐的《无题》原文及赏析李商隐的《无题》原文及赏析《无题》从头至尾都融铸着痛苦、失望而又缠绵、执着的感情,诗中每一联都是这种感情状态的反映,但是各联的具体意境又彼此有别。
接下来小编搜集了李商隐的《无题》原文及赏析,欢迎阅读查看。
无题唐代:李商隐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译文见面的机会真是难得,分别时更是难舍难分,况且又兼东风将收的暮春天气,百花残谢,更加使人伤感。
春蚕结茧到死时丝才吐完,蜡烛要燃尽成灰时像泪一样的蜡油才能滴干。
女子早晨妆扮照镜,只担忧丰盛如云的鬓发改变颜色,青春的容颜消失。
男子晚上长吟不寐,必然感到冷月侵人。
对方的住处就在不远的蓬莱山,却无路可通,可望而不可及。
希望有青鸟一样的使者殷勤地为我去探看情人。
赏析这首诗,以女性的口吻抒写爱情心理,在悲伤、痛苦之中,寓有灼热的渴望和坚忍的执着精神,感情境界深微绵邈,极为丰富。
开头两句,写爱情的不幸遭遇和抒情主人公的心境:由于受到某种力量的阻隔,一对情人已经难以相会,分离的痛苦使她不堪忍受。
首句的“别”字,不是说当下正在话别,而是指既成的被迫分离。
两个“难”字,第一个指相会困难,第二个是痛苦难堪的意思。
前人诗中曾有“别日何易会日难”(曹丕《燕歌行》)“别易会难得”(宋武帝《丁都护歌》)等句,都是以强调重聚之难而感叹离别之苦。
李商隐从这里推进一步,表明因为“相见时难”所以“别亦难”——难以割舍、痛苦得难以禁受。
诗人在一句之中两次使用“难”字,第二个“难”字的出现,因重复而给人以轻微的突兀感,造成了诗句的绵联纤曲之势,使相见无期的离别之痛因表达方式的低回婉转而显得分外的深沉和缠绵;这样的缠绵情态,在“别易会难得”等平直叙述中是不易体会的。
这位抒情主人公既已伤怀如此,恰又面对着暮春景物,当然更使她悲怀难遣。
暮春时节,东风无力,百花纷谢,美好的春光即将逝去,人力对此是无可奈何的,而自己的境遇之不幸,和心灵的创痛,也同眼前这随着春天的流逝而凋残的花朵一样,因为美的事物受到摧残,岂不令人兴起无穷的怅惘与惋惜!“东风无力百花残”一句,既写自然环境,也是抒情者心境的反映,物我交融,心灵与自然取得了精微的契合。
李商隐的《相见时难别亦难》原文及翻译

李商隐的《相见时难别亦难》原文及翻译《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原文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翻译韵译聚首多么不易,离别更是难舍难分;暮春作别,恰似东风力尽百花凋残。
春蚕至死,它才把所有的丝儿吐尽;红烛自焚殆尽,满腔热泪方才干涸。
清晨对镜晓妆,唯恐如云双鬓改色;夜晚对月自吟,该会觉得太过凄惨。
蓬莱仙境距离这里,没有多少路程;殷勤的青鸟信使,多劳您为我探看。
译文见面的机会真是难得,分别时也难舍难分,况且又兼东风将收的暮春天气,百花残谢,更加使人伤感。
春蚕结茧到死时丝才吐完,蜡烛要燃完成灰时像泪一样的蜡油才能滴干。
女方早晨妆扮照镜,只担忧丰盛如云,乌黑的鬓发改变颜色,青春的容颜消失。
男子晚上长吟不寐,必然感到冷月侵人。
对方的住处从这里去没有多远,却无路可通,可望而不可即。
希望有青鸟一样的使者殷勤地为我去探看情人,来往传递消息。
《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注释1、东风:春风。
2、残:凋零。
3、丝方尽:这里以“丝”喻“思”,含相思之意。
4、蜡炬:蜡烛。
蜡烛燃烧时流下的蜡油称烛泪。
5、泪:指蜡泪,隐喻相思泪水。
6、镜:照镜,用作动词。
7、但:只。
8、云鬓:青年女子的头发,代指青春年华。
9、夜吟:夜晚吟诗10、蓬山:指海上仙山蓬莱山。
此指想念对象的住处。
11、青鸟:传说中西王母的使者,有意为情人传递消息。
12、殷勤:情谊深厚。
13、看:探望【拓展内容】相见时难别亦难作文青春如同银铃,系在我们的心坎上,只有不停奔跑它才会发出悦耳的声响。
初中三年,一切恍如昨天,在这三年我们脱去了小学六年里的稚气,不再是温室里的花朵。
我们开始慢慢懂得拼搏,懂得善恶,但恰恰懂得友谊时,即将分散离别。
“天下无不散宴席”,正如三年前相聚,站在人生第一个转折点的我们,也即将分道扬镳。
感慨许多,感动许多。
一起欢笑,一起成长,一起歌唱,一起备战的呢些不起眼的分分秒秒,化作零碎的星星,嵌在心深处。
李商隐《相见时难别亦难》原文翻译诗词赏析识点整理

李商隐《相见时难别亦难》原文翻译诗词赏析识点整理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唐】李商隐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字词注释:⑴无题:唐代以来,有的诗人不愿意标出能够表示主题的题目时,常用“无题”作诗的标题。
⑵东风无力百花残:这里指百花凋谢的暮春时节。
东风,春风。
残,凋零。
⑶丝方尽:丝,与“思”谐音,以“丝”喻“思”,含相思之意。
⑷蜡炬:蜡烛。
⑸泪始干:泪,指燃烧时的蜡烛油,这里取双关义,指相思的眼泪。
⑹晓镜:早晨梳妆照镜子。
镜,用作动词,照镜子的意思。
⑺云鬓:女子多而美的头发,这里比喻青春年华。
⑻应觉:设想之词。
⑼月光寒:指夜渐深。
⑽蓬山:蓬莱山,传说中海上仙山,指仙境。
⑾青鸟:神话中为西王母传递音讯的信使。
⑿殷勤:情谊恳切深厚。
⒀探看(kān):探望。
诗词释义如下:见面的机会真是难得,分别时更是难舍难分,况且又兼东风将收的暮春天气,百花残谢,更加使人伤感。
春蚕结茧到死时丝才吐完,蜡烛要燃尽成灰时像泪一样的蜡油才能滴干。
女子早晨妆扮照镜,只担忧丰盛如云的鬓发改变颜色,青春的容颜消失。
男子晚上长吟不寐,必然感到冷月侵人。
对方的住处就在不远的蓬莱山,却无路可通,可望而不可及。
希望有青鸟一样的使者殷勤地为我去探看情人。
诗词赏析:这首诗,从头至尾都融铸着痛苦、失望而又缠绵、执着的感情,诗中每一联都是这种感情状态的反映,但是各联的具体意境又彼此有别。
它们从不同的方面反复表现着融贯全诗的复杂感情,同时又以彼此之间的密切衔接而纵向地反映以这种复杂感情为内容的心理过程。
这样的抒情,联绵往复,细微精深,成功地再现了心底的绵邈深情。
《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李商隐》原文与赏析

《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李商隐》原文与赏析李商隐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这首诗抒写暮春时节与恋人别离的忧伤。
唐代男女之间的情爱,并不象封建社会晚期防范得那么严厉,青年男女多少还是有一点自由的。
从末联“蓬山此去”看来,这对恋人的分离,并不是来自礼教的压迫,而是另有一种外力在。
他们已经难得相见,而这一次别后又恐怕永无再见之期。
诗人满腔的忧思,在胸中潜流,肠回气摇,终于在千回万转之后吐出了这饱含哀思的第一声:“相见时难别亦难。
”曹丕《燕歌行》:“别日何易会日难。
”李商隐则用“相见”取代“会”,去掉“何”字,加叠“难”字,不仅音节和鸣,也使这一“情语”略具才一相见又将相别的形象。
特别是两个“难”字重叠在前后音步的末顿上,形成诗句的往复纡回,更使两人睽隔之态、聚少离多之情随文而生。
后来诗人在抒写“别” “会”时,总不能超越这一句。
唐彦谦《无题》云“谁知别易会应难”,韩偓《复偶见》“别易会难长自叹”,都显得瘦硬乏情。
只有李煜“别时容易见时难”,写出了心中的感慨,但终不如“相见时难别亦难”深情绵邈,曲折回肠。
“东风无力百花残”,这第二句横 ... 来,似乎显得有点突兀,实在却是神来之笔。
清人冯舒以为“第二句毕世接不出”,评价很高。
“东风无力”即春风绵绵,连下“百花残”,不仅点明相别的时令在春之将暮,而且为两人的别离设置了一幅黯然销魂的背景。
如果说第一句是情语,那么第二句便是景语。
情语所表现的只是一种潜藏的心态,单有情语,意象常常不够鲜明,有了这第二句,男女主人公话别的情景便具象化了,达到情与景谐。
所以,春风绵绵,百花凋零,既是引触他们内心伤怀的客观物象,又是别离双方忧伤、痛苦情感的外化;既是男女双方发自内心深处的咏叹,又象征了他们青春、爱情的即将消逝。
李商隐善于化用前人诗句,第二联也是很典型的。
《无题》(李商隐)注释及译文

无题1
【唐】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2.
春蚕到死丝方尽3,蜡炬成灰泪始干4。
晓镜5但愁云鬓6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7此去无多路,青鸟8殷勤9为探看10。
【注释】
1.无题:唐代以来,有的诗人不愿意标出能够表示主题的题目时,常用“无题”作诗的标题.
2。
残:凋零
3.丝方尽:丝,与“思"是谐音字,“丝方尽”意思是除非死了,思念才会结束。
4.泪始干:泪,指燃烧时的蜡烛油,这里取双关义,指相思的眼泪。
5。
晓镜:早晨梳妆照镜子;
6.云鬓:女子多而美的头发,这里比喻青春年华
7.蓬山:蓬莱山,传说中海上仙山,比喻被怀念者住的地方
8。
青鸟:神话中为西王母传递音讯的信使。
9.殷勤:情谊恳切深厚。
10.探看:探望
【译文】
见面的机会真是难得,分别时也难舍难分,况且又兼东风将收的暮春天气,百花残谢,更加使人伤感。
春蚕结茧到死时丝才吐完,蜡烛要燃尽成灰时像泪一样的蜡油才能滴干。
女方早晨妆扮照镜,只担忧丰盛如云的鬓发改变颜色,青春的容颜消失.男子晚上长吟不寐,必然感到冷月侵人。
对方的住处就在不远的蓬莱山,却无路可通,可望而不可及。
希望有青鸟一样的使者殷勤地为我去探看情人,来往传递消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锦瑟题旨
一、恋情说。宋人刘颁的《中山诗话》谓锦瑟是令狐绹的青衣名,计有功的《唐诗纪事》略同。此说遭到了明清两代大多数学者的辩驳,故响应者不太多。清屈复在《玉溪生诗意》中笼统 地定为"男女慕悦之词",但又认为"有寄托"。苏雪林在其《李商隐恋爱事迹考》中则认为此诗是咏"他所恋爱的宫嫔"的。刘开扬《论李商隐的爱情诗》又认为是"追忆他年轻时恋爱的事",恋人当 然是王氏。 二、悼亡说。清朱彝尊以为是"埋香瘗玉"的"悼亡诗"。冯浩从之。姚莹《论诗绝句》云:"《锦瑟》分明是悼亡,后人枉自费平章。"近人心史(孟森)《李义山锦瑟诗考证》也认为,李商隐 以锦瑟为嘉偶之纪念,为悼亡之作,盖作于大中五年秋。刘盼遂的《李义山锦瑟诗定诂》同意孟心史的悼亡赋诗之说,并加以补正。马茂元亦认为,"仔细寻绎诗意,觉得悼亡之说确不可易。不 过所悼念的不可能是商隐的妻子王氏,而是他所爱恋的另一女子","至于这位女子是谁,'锦瑟'二字是否影射或直接就嵌用了她的名字,则无从考证。"黄世中的《〈锦瑟〉笺释述评及悼亡说新 笺》也主此说。张国光的《试解〈锦瑟〉之迷――李商隐倾向于李德裕党之一证》则认为,《锦瑟》是"悼亡"和政治诗的结合,认为"望帝"句"系悼念武宗之死与会昌新政的被废搁"。 三、听瑟曲说。禹苍《说锦瑟篇》认为此诗"实是写听瑟曲而引起的情怀"。 四、伤唐室残破说。岑仲勉在《隋唐史》中说:"余颇疑此诗是伤唐室之残破,与恋爱无关。" 五、编集自序说。此说出何焯《义门读书记》引程湘衡说,亦见王应奎《柳南随笔》。高步瀛认为此说无疑。钱钟书也认为此说无"瓜蔓牵引,风影比附","最为省净"。周振甫在《李商隐 锦瑟诗初探》中,又引钱钟书用瑟的"适、怨、清、和"的乐音来解释诗的中间二联,认为这二联正好"说明《李义山诗集》的主要内容和它的艺术特色",周振甫推此说是"创辟的新解"。持此说者 还有钟来因等人。 六、回顾生平兼编集自序说。此为上说的补充。见李固阳《就锦瑟诗与周振甫先生商榷》。李文认为,这首诗既然编在集子的开头,就标明集内诸篇记录着一生事迹,确乎起了'编集之自序' 的作用。但李文否定钱钟书的"适、怨、清、和"说,认为这是"回顾平生" 之作,是李商隐"慨叹自己的际遇"。 七、自伤身世或自叙平生说。何焯《义门读书记》首倡此说,汪师韩《诗学纂闻》和之。张采田《李义山诗辨正》以为"悼亡诗定论",而其《玉溪生年谱会笺》则直视诸家为臆说,又以为" 自伤身世"说"斯真定论"。薇园的《稻花香馆杂记· 香奁或无题诗》亦认为义山一生仕宦不进,终身坎壈,故开卷锦瑟一篇,乃假物以自伤。本世纪七八十年代出版的专著多从此说。许多有关《锦 瑟》诗的论文,如汪辟疆《玉溪生诗笺举例》、王达津《古典诗歌札记》、程千帆《李商隐锦瑟诗张笺补正》、魏明安《评锦瑟诗的笺解》、李文初《李商隐锦瑟诗颈联发微》等,也均从此说。 阎琦则进一步认为:"'自伤'说已笼括'悼亡'说在内","故'自伤'说最为通达",可以"粗定下来"。梁枢的《〈锦瑟〉新论》则认为《锦瑟》是一首"自伤身世的音乐诗", 李商隐是以琴瑟的音乐在" 演奏其身世之感"。美籍学者刘若愚更是认为,《锦瑟》诗可视为人生如梦这一共同主题的变奏曲,这种看法不排除对诗人妻子或任何人的忆念,也不排斥对诗人往昔生活和其诗作的沉思。这样 构思政合乎李商隐晚年情况,此诗显示了诗人对自己一生的回顾。美籍学者王福民也认定《锦瑟》诗是李义山的"自叙诗","是他一生际遇的自叙","是作者站在旁观者的地位把他一生的'前尘'加 以欣赏的结论"。吴奔星的《诗的明朗与含蓄――兼论李商隐的〈锦瑟〉》则指出,"从思华年的内容上看,不外以党争引起的宦海沉浮为经,以夫妻生离死别为纬交织成篇。""诗人的一片惘然 之情,是由象征官场的尘网和陷入一往情深的情网所产生的失落感引起。"这是目前比较流行的一种说法。 八、"不可知"说。此说的倡导者是屈复,他在《玉溪生诗意》中认为:"凡诗有所寄托,有可知者,有不可知者",若《锦瑟》、《无题》诸篇,即是"不可知者"。梁启超也说:他对《锦瑟》 等诗讲的什么事,"理会不着",只觉得诗美,"含有神秘性"。王士菁则说:《锦瑟》是"恍惚迷离"的,"究竟写的什么,恐怕只有诗人自己心中有数吧?"谢无量说:《锦瑟》等诗"究竟何所寄托, 殊难证明"王蒙的《一篇〈锦瑟〉解人难》从鉴赏学的角度剖析诗意,认为从诗人的写作触发动机来全然肯定或否定一说,前提都不充分。王蒙指出,此诗所咏的"核心是一个情事",是一种"惘 然之情",其中"包括了丧妻之痛、漂泊之苦、仕途之艰、诗家的呕心沥血和收获的喜悦以及种种别人无法知晓今人更无法知晓的个人情感"。"诗人经过人生沧桑之后,当他深入再深入到自己内 心的深处时,他的感受是混沌的一体的、概括的、莫名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是惘然的无端的"。 (杜晓勤《二十世纪隋唐五代文学研究综述》)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殿试,为宋(金)、元、明、清时期科举考试之一。又称:“御试”、 廷试”、“廷对”,即指皇帝亲自出题考试。会试中选者始得参与。 目的是对会试合格区别等第。殿试为科举考试中的最高一段。由武则 天创制,但尚未成定制,宋代始为常制。明清殿试后分为三甲:一甲 三名赐进士及第,通称状元、榜眼、探花;二甲赐进士出身,第一名 通称传胪;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进士是科举考试的最高功名。及第指科举考试应试中选。科举殿试时 录取分为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的称号,第一名称状元 (鼎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二甲若干名,赐“进士出 身”的称号;三甲若干名,赐“同进士出身”的称号。二、三甲第一 名皆称传胪,一、二、三甲统称进士。通俗的讲,考中一、二、三甲 都可以叫进士及第。其中,科举考试的第一名“状元”这个称号,也 一直保留到了现在。凡是在文科理科考试中考得第一名的人,都成为 “状元”。
无题
【唐】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腊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我国古代诗歌中,常常标有"无题" 为题的诗篇。无题胜有题,之所以 用"无题"作题目,是因为作者不便 于或不想直接用题目来显露诗歌的 主旨。这样的诗,往往寄托着作者 难言的隐痛,莫名的情思,苦涩的 情怀,执著的追求等。无题诗有五 言无题诗、七言无题诗等。
边吟诵边编排动作,自演自娱
锦瑟瑶琴 提起中国传统弹拨乐器,当然离不开琴、瑟。自古以来,多少文人雅士称其为修身养性之标志,多少君子淑女 以其为必修功课之首。于是琴棋书画,成为中国文人之标准,隐士之节操,亘古而不移。千秋中华,诗文浩如烟海, 乐声延绵不绝,陶冶千古骚客,怡性万代才人。 《周礼/乐器图》载:雅瑟二十三弦,颂瑟二十五弦,绘文如锦者,曰“锦瑟”。琴者,古人则认为琴所奏出的 音乐乃天上瑶池之乐,故称“瑶琴”。 在浩如烟海的文献典籍中,琴瑟并称。琴瑟和鸣,举案齐眉。自古以来就寓意夫妇情笃和好。《诗 小雅棠棣》: “妻子好合,如鼓琴瑟。”元徐琰《青楼十咏 言盟》:“结同心尽了今生,琴瑟和谐,鸾凤和鸣。”明沈受先《三 元记团圆》:“夫妻和顺从今定,这段姻缘夙世成,琴瑟和谐乐万春。”亦作“琴瑟和好”。 基于中国五千年来琴瑟文化沉淀,结合现代人们对美好爱情的憧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高品质生活的追求, 锦瑟瑶琴牛仔裤便应运而生。锦瑟瑶琴牛仔裤在设计上,充分把自古以来人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现代人追求简洁 而不简单、追求有个性的需求揉合在一起。在品质上,采用高品质环保面料,运用现代立体裁剪技术,把我们的每 一条牛仔裤的性价比做到极致。 锦而华者,高而雅者,锦瑟瑶琴也。
其诗构思新奇,风格浓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写得缠 绵悱恻,为人传诵。但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据 《新唐书》有《樊南甲集》,《樊南乙集》,《玉溪 生诗》,《赋》一卷,《文》一卷,部分作品已佚。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腊炬成灰泪始干。
(bì n)
(yí n)
(yīn) (wèi)
夜雨寄北背景
秋雨绵绵中的有天,他收到远 在长安的妻子的来信,问他何 时能回长安。妻子情意殷殷的 千里来信,激起了诗人无限的 感慨,诗人依窗观雨景,吟成 了此诗。
《夜雨寄北》 (唐)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你经常问我什么时候回家,我没有固 定的时间回来; 今晚巴山下着大雨,雨水已涨满池子。 何时你我能重新相聚, 在西窗下同你 一起秉烛夜谈; 再来叙说今日巴山夜雨的情景呢?
李商隐,男,汉族,字义山,故又称李义山,号玉溪 生、樊南生,晚唐著名人。诗作文学价值很高, 于唐文宗开成三年进士及第。 晚唐唐诗在前辈的光芒照耀下有着大不如前的趋势, 而李商隐却又将唐诗推向了又一次高峰,是晚唐最著 名的诗人,杜牧与他齐名。两人并称“小李杜”,
与李贺、李白合称“三李”。有《李义山诗集》。
佚
1、 散失 [be lost 舂 [chōng](
锦瑟
唐· 李商隐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