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创新教学成果(教学设计方案) (1)
信息技术教学工作成果总结(完美版)

信息技术教学工作成果总结(完美版)信息技术教学工作成果总结引言本文旨在总结我在信息技术教学工作方面取得的成果和经验,并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
作为信息技术教师,我深知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重要性,因此努力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满足学生的研究需求,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
一、教学成果1. 教学内容丰富:通过深入研究最新的信息技术知识,我成功地设计了一系列富有挑战性和创新性的教学内容,使学生在课堂上能够积极参与和研究。
2. 学生综合能力提升:通过开展项目制教学,我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精神,提升了他们的综合素质。
3. 学生成绩提升:我不仅在教学中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帮助他们在考试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并获得了一些奖项。
二、教学经验1. 个性化教学:在课堂上,我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研究需求,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充分调动学生的研究积极性,提高了教学效果。
2. 实践教学:通过组织学生参与实际项目和竞赛活动,我培养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使他们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去解决。
3. 教学评估与反馈:我注重对学生研究情况的评估和反馈,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的研究难点,帮助他们真正掌握所学内容。
三、未来发展方向1. 提升学科素养:我将继续深入研究信息技术相关知识,不断提升自身的学科素养,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研究需求。
2. 融入新技术: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我将积极融入新技术,如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将这些新技术引入教学中,提升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3. 研究教学方法:我将继续研究和探索更好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不断改进自身的教学能力,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教育服务。
结论通过总结自身在信息技术教学工作中取得的成果和经验,我认识到了教学的重要性和挑战性,并明确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持续努力,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和教学水平,为学生的研究提供更好的支持和指导。
信息化实践教学教学设计(3篇)

第1篇一、教学背景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化教学已经成为我国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
信息化实践教学旨在通过信息技术手段,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
本文将以“信息化实践教学”为主题,设计一堂教学活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了解信息化实践教学的基本概念、原则和特点;(2)掌握信息化实践教学的基本方法和技巧;(3)熟悉信息化教学资源的获取与应用。
2.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创新能力;(3)增强学生信息素养和终身学习能力。
3. 情感目标:(1)激发学生对信息化实践教学的兴趣和热情;(2)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3)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教学内容1. 信息化实践教学概述(1)信息化实践教学的基本概念;(2)信息化实践教学的原则;(3)信息化实践教学的特点。
2. 信息化实践教学的方法与技巧(1)信息化教学资源的获取与应用;(2)信息化教学设计;(3)信息化教学评价。
3. 案例分析(1)信息化实践教学的成功案例;(2)信息化实践教学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策略。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信息技术在我国教育领域的应用现状;(2)引导学生思考信息化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2. 讲授新课(1)介绍信息化实践教学的基本概念、原则和特点;(2)讲解信息化实践教学的方法与技巧;(3)分析信息化实践教学的成功案例和常见问题。
3. 互动环节(1)分组讨论:让学生就信息化实践教学中的问题进行讨论;(2)案例分析:引导学生分析成功案例,总结经验教训;(3)课堂提问:针对教学重点和难点,提问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4. 实践操作(1)布置信息化实践教学任务;(2)学生分组合作,利用信息技术完成实践任务;(3)教师巡视指导,解答学生在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5. 总结与反思(1)学生分享实践成果,总结经验教训;(2)教师点评,指出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3)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信息化实践教学应用于实际生活。
初中信息技术教研成果(3篇)

第1篇一、引言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教育在我国教育领域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初中信息技术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信息处理能力和创新精神。
近年来,我校信息技术教研组在教育教学改革中取得了一系列成果,现将成果总结如下。
二、教研成果1. 构建信息技术课程体系我校信息技术教研组根据《义务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我校实际情况,构建了符合初中阶段学生认知特点的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基础知识与技能:包括计算机硬件、软件、网络基础知识,以及文字、表格、演示文稿等基本操作技能。
(2)信息获取与处理:培养学生利用网络、数据库等资源获取、处理信息的能力。
(3)信息道德与法规:培养学生遵守信息道德,了解相关法律法规,正确使用信息技术。
(4)创新与实践:鼓励学生开展信息技术创新活动,提高实践能力。
2. 创新教学方法(1)项目式学习:将信息技术课程与学科教学相结合,开展项目式学习。
例如,在语文课上,利用信息技术制作电子相册,展示学生研学旅行的成果;在数学课上,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2)翻转课堂:利用网络平台,将课堂上的知识传授环节放在课前,课堂上进行实践操作和讨论交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3)协作学习: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在互相帮助、互相学习中共同进步。
例如,在制作电子作品时,学生可以分工合作,共同完成。
3. 提高教师信息技术素养(1)开展教师培训:定期组织教师参加信息技术培训,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
(2)开展教学研讨:定期开展信息技术教学研讨活动,交流教学经验,共同提高。
(3)开展教学比赛:组织教师参加信息技术教学比赛,激发教师的教学热情,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4. 丰富教学资源(1)开发校本教材: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编写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校本教材。
(2)建设网络资源库:收集整理各类信息技术教学资源,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素材。
2023年最新的小学信息技术创新教学成果

2023年最新的小学信息技术创新教学成果小学信息技术创新教学成果一、精心设计教学环节,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1.设计游戏环节,有效进行知识导入小学生对游戏都有极大的热情,在教学的导入环节用游戏的形式进行,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对学习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并在兴趣的引导下进行积极的知识探究,有效掌握信息技术知识。
例如,金山打字通中键位练习操作和理论知识是非常枯燥的,如果直接让学生进行练习,他们在开始时积极性很高,但很快就会失去兴趣。
在教学一开始,我让学生比赛完吃苹果的游戏,他们的积极性都非常高,对于没有掌握的键位进行了认真练习,提高了打字的速度和正确率,同时激发了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热情。
2.进行情境教学,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在教学中,教师为了让学生对信息技术学习产生兴趣,积极主动地探究知识,教师可以用多媒体展示运用信息技术制作的作品,让学生在观看过程中感受到信息技术的作用,提高他们的探究欲望,让他们主动进行操作,并在有限的学习时间掌握更多的信息技术。
例如,在教学用 Word进行文字输入和排版时,我先让学生观看了几个具体的例子。
在观看优美的作品时,学生都被吸引了,发出:好漂亮啊! 的感叹。
接着我又告诉学生:只要你们认真学习今天的学习内容,也能创作出优美的作品。
学生的积极性高涨起来,他们积极地阅读教材内容,并通过上机操作来促进对知识的理解。
二、采用合作探究方式,发展学生创新能力在传统教学中,教师负责知识讲授,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并进行大量的习题练习。
在压抑被动的学习氛围中,教师讲授得筋疲力尽,学生学得累,但是学习效果却不明显。
随着新课改的进行,教师采用新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在互动探究的过程中掌握更多的知识。
在用新理念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合作探究方式成为了普遍运用的方式。
在合作探究过程中,学习氛围轻松活跃,学生能积极地进行探究,并通过互相交流来促进对知识的理解。
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设计(优秀9篇)

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设计(优秀9篇)作为一名教职工,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奉并服从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处与低处的关键所在。
我们应当怎么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人见人爱的我共享的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设计(优秀9篇),希望能够予以您一些参考与帮忙。
信息技术教学设计篇一任务驱动教学以任务为主线,师生围绕任务互动,学习以“完成任务为标志”。
任务是问题提出的表现,是一堂课的核心,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载体,是联结学问与本领的桥梁,是教学设计的关键。
信息技术课程中的任务特指需要利用信息技术来解决的某个或多个实际问题。
任务大致可以划分为两大类型,一种是封闭型的,另一种是开放型的。
任务的设计是课堂教学的准备工作,是问题提出的表现,它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
为此,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信息技术课堂的实施过程中,在设计任务时要侧重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任务设计以教学目标为依据首先,明的确在教学目标,将课程目标细化并渗透到任务中去。
学问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层面的目标相互渗透、有机联系,共同构成高中同学信息技术课程的培育目标。
实在教学时,要引导同学在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加信息活动的过程中,实现学问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不同层面信息素养的综合提升和协调进展。
任务的设计要有明确的目标,要求老师在总目标的'框架上,把其细分成一个个的小目标,并将实在教学内容细化为多个易把握的任务,通过这些小的任务来体现课程目标。
其次,正确认得教学目标的完整性,使任务设计有的放矢。
一方面,信息素养的培育是一个整体过程,任务的设计要兼顾学问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层次,避开教学目标的片面化,重视不同层面信息素养的综合提升和协调进展,不能人为地割裂三者之间的关系或通过简单活动孤立实施。
另一方面,教学目标的完整性并不是牵强附会地将信息素养的各层面都融入一两个任务中去实现。
信息化教学实践设计方案(3篇)

第1篇一、背景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信息化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已经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我们学校决定开展信息化教学实践。
以下是我为本次信息化教学实践设计的一套方案。
二、目标1. 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使其能够熟练运用信息化教学手段。
2. 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3. 优化课程内容,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与整合。
4. 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提高学生的信息获取、处理和利用能力。
三、实施步骤1. 培训阶段(1)组织教师参加信息化教学培训,学习信息化教学理论、方法和技术。
(2)邀请专家进行专题讲座,分享信息化教学的成功案例。
(3)开展教师信息化教学竞赛,激发教师学习热情。
2. 实践阶段(1)教师根据学科特点和教学需求,选择合适的信息化教学手段。
(2)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制作教学课件、教学视频等教学资源。
(3)开展信息化教学试点,将信息化教学融入课堂教学。
(4)组织学生参与信息化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3. 评估阶段(1)对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进行评估,找出不足之处,制定改进措施。
(2)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估,分析信息化教学的优势和不足。
(3)对教学资源进行评估,优化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果。
四、具体措施1. 加强教师培训(1)组织教师参加信息化教学培训,学习信息化教学理论、方法和技术。
(2)鼓励教师参加信息化教学竞赛,提高教师信息化教学水平。
2. 开发教学资源(1)鼓励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制作教学课件、教学视频等教学资源。
(2)整合校内外优质教学资源,实现教学资源共享。
3. 开展信息化教学活动(1)组织学生参加信息化教学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 建立信息化教学评价体系(1)对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进行评估,找出不足之处,制定改进措施。
信息化教学活动设计方案

一、活动背景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化教学已成为我国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
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我校决定开展信息化教学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通过信息化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二、活动目标1. 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获取、处理、分析信息的能力。
2. 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
3. 增强教师信息化教学素养,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4. 推动学校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建设与应用。
三、活动内容1. 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1)教师利用网络平台、教育云等资源,收集整理各类教学素材。
(2)鼓励教师开发具有创新性、实用性的教学资源。
(3)组织教师参加信息化教学资源培训,提高资源制作水平。
2. 信息化教学设计(1)教师根据教学目标,设计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信息化教学方案。
(2)开展信息化教学设计比赛,鼓励教师创新教学设计。
(3)组织教师参加信息化教学设计培训,提高教学设计能力。
3. 信息化课堂教学(1)教师利用多媒体、网络等手段,开展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
(2)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3)开展信息化教学观摩活动,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学习。
4. 信息化教学评价(1)建立信息化教学评价体系,对教师、学生进行综合评价。
(2)定期开展信息化教学成果展示,提高教师、学生的积极性。
(3)对信息化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反思,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四、活动实施步骤1. 准备阶段(1)成立信息化教学活动领导小组,明确职责分工。
(2)制定活动方案,确定活动时间、地点、内容等。
(3)组织教师参加信息化教学培训,提高教师信息化教学素养。
2. 实施阶段(1)开展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教学设计、课堂教学等活动。
(2)定期召开活动总结会,对活动进行阶段性总结。
3. 总结阶段(1)对活动进行全面总结,分析活动效果。
(2)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提出改进措施。
(3)将活动成果汇编成册,推广优秀经验。
信息化教学实践活动方案(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教育领域也迎来了信息化改革的浪潮。
信息化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旨在利用信息技术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果。
为了更好地推进信息化教学,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学生的信息素养,我校特制定以下信息化教学实践活动方案。
二、活动目标1. 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使教师能够熟练运用信息化手段进行教学。
2. 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提高学生的信息获取、处理、分析和创新能力。
3. 推动学校信息化教学的发展,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三、活动内容1. 信息化教学理念培训(1)邀请信息化教学专家进行专题讲座,让教师了解信息化教学的发展趋势和重要意义。
(2)组织教师观看信息化教学优秀案例,分析成功经验,激发教师参与信息化教学的积极性。
2. 信息化教学技能培训(1)开展信息化教学软件应用培训,如PPT制作、视频剪辑、在线教学平台使用等。
(2)组织教师参加信息化教学比赛,提高教师运用信息化手段进行教学的能力。
3. 信息化教学实践(1)鼓励教师开展信息化教学试点,将信息技术融入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2)组织教师开展信息化教学观摩活动,分享实践经验,促进共同进步。
(3)开展信息化教学课题研究,推动教育教学改革。
4. 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1)组织教师开发信息化教学资源,如教学课件、教学视频、在线学习平台等。
(2)建立信息化教学资源库,方便教师和学生共享资源。
5. 信息化教学评价(1)建立信息化教学评价体系,对教师信息化教学效果进行评估。
(2)开展学生信息素养评价,了解学生在信息化教学中的表现。
四、活动实施1. 组织保障(1)成立信息化教学实践活动领导小组,负责活动的统筹规划、组织实施和监督评估。
(2)设立信息化教学实践活动办公室,负责活动的日常管理和协调工作。
2. 时间安排(1)培训阶段:3个月(2)实践阶段:6个月(3)评价阶段:3个月3. 资源保障(1)提供信息化教学设备,如计算机、投影仪、平板电脑等。
作业三:信息技术应用成果模板

提交 1 项应用信息技术“创新教学成果”一、作业题目应用信息技术创新教学设计二、内容提示问题导向学习相关课程,任务驱动参加研修活动,综合运用学习与研修的收获创新教学设计,生成应用信息技术破解教学突出问题的初步成果。
三、具体要求1.教学设计方案应在完成“信息技术能力应用初步设想” 、“创新方案制定”和“应用成果实践诊断”的能力提升基础上,来完成并提交;2.教学设计方案请参照模板要求填写,体现信息技术的应用;3.作品形式三选一,内容必须原创,如出现雷同,视为无效。
四、工具模板1.教学设计模板教学设计方案教学内容:姓名:工作单位:学科年级:教材版本:一、教学内容分析(说明所属教材章节、课程标准相关要求、内容特点)二、学生特征分析(学生对教学内容及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学习风格、对信息技术应用的兴趣)三、教学目标定位和信息技术融合目标定位(依据课程标准和学情分析,确定教学目标)四、教学重难点和信息技术融合突破重难点、支持学与教模式变革分析(依据教学内容进行重难点分析,确定教学模式变革方法)五、教学过程设计(设计本课的教学环节,明确各环节的教学子目标、知识点及教学方法策略等,画出教学流程图)六、信息技术应用设计(针对学习流程中某个环节设计信息技术应用细节,包括融入点、拟用技术、融合方式等)七、教学评价设计(包括对学习者学习效果评价和对教学人的教学效果评价,确定评价项目、评价标准、评价主体、评价权重等)八、教学板书、演示文稿及其它数字化资源2.《XXX》微课教学设计方案模板设计者:所属学校:时间:微课基本知识点名称学科类型与教学对象信息上课时间长度在 7 分钟左右设计理念教学目标的设计教学内容的设计学习方法设计教学资源与环境学习过程内容画面用时片头第张 PPT秒环节一:第张 PPT分秒环节二:第张 PPT分秒正文讲解环节三:第张 PPT分秒环节四:第张 PPT秒结尾结束语第张PPT秒检测题第张 PPT秒特色与创新3.课堂实录模板应用您的信息技术应用教学设计上一节课,并将这一节课录制成课堂实录视频提交至平台。
信息技术实践课教学设计(3篇)

第1篇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使学生了解信息技术的概念、特点和应用领域;(2)使学生掌握计算机基本操作,包括开机、关机、文件管理、软件安装等;(3)使学生掌握网络基本知识,包括网络连接、浏览器使用、电子邮件收发等。
2.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提高学生信息素养;(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3)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提高学生沟通表达能力。
3. 情感目标:(1)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培养学生创新精神;(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科学的情感;(3)培养学生遵守网络道德,自觉维护网络安全。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计算机基本操作;(2)网络基本知识;(3)信息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
2. 教学难点:(1)计算机基本操作中的细节问题;(2)网络故障排除;(3)信息技术与学科的融合。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2)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引导学生明确学习方向。
2. 计算机基本操作(1)讲解计算机开机、关机、重启等基本操作;(2)演示文件管理、软件安装等操作;(3)学生动手实践,教师巡视指导。
3. 网络基本知识(1)讲解网络连接、浏览器使用等基本知识;(2)演示电子邮件收发、网页浏览等操作;(3)学生动手实践,教师巡视指导。
4. 信息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1)列举信息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如在线购物、在线教育等;(2)引导学生思考信息技术对生活的影响;(3)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生活经验。
5. 课堂小结(1)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2)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6. 课后反思(1)教师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总结经验教训;(2)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情况,找出不足之处,为下次学习做好准备。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实践操作能力等;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3. 期末考试:通过考试评估学生对信息技术知识的掌握程度。
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案(精选5篇)

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案(精选5篇)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案(精选5篇)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总归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由给大家带来的信息化教学设计优秀方案5篇,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案精选篇1一、概述《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是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三第六章第二节,是环境教育的一个重要教学资料。
国际环境保护形势的发展和我国严峻的环境保护形势,迫切需要加强环境教育,环境教育是一种终身教育,每个人从小开始直到离开人世以前一向要理解环境教育。
本节资料包括关注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保护生物多样性和可持续发展——人类的必然选择。
涉及范围广,知识跨度大,生物圈中种群的数量十分之多,形态各异、结构复杂,生命现象表现丰富多彩,其使用价值也就更加多样化了,学习这节课学生不仅仅需要扩散思维、概括、综合本事,并且更需要学生的信息获取、处理和表达本事。
以往采用传统的讲授法教学,课堂上无法呈现丰富资料、无法创设交互情境、更无法培养学生的信息本事。
利用计算机信息存贮量大,处理迅速,方便的人机交互功能,供给了良好的个别化学习环境等优点,使学生能根据自我的学习本事、理解本事和发展水平,调节学习进度和难度,实现因材施教。
二、教学目标分析1.知识目标描述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及其原因,描述所熟悉的珍稀动物的生存现状。
概述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
2.本事目标(1)经过小组讨论,制定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主要方案,在“主角扮演”活动中,培养学生收集资料、处理信息、口头表达、与人合作本事和民主思想;(2)理解和学会处理在实施保护生物多样性过程中,所涉及到的重大问题及各种关系,发展解决实际问题的决策本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经过“辩论和协商怎样保护白头叶猴”的活动,使学生关注我国特有的珍稀动植物,进一步增强学生关爱生命、热爱祖国的情感,构成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参与意识和公民意识,真正把保护生物多样性付诸于行动上。
信息技术教学案例 信息技术教学设计案例(优秀8篇)

信息技术教学案例信息技术教学设计案例(优秀8篇)信息技术教学设计案例【优秀8篇】由作者为您收集整理,希望可以在信息技术教学案例方面对您有所帮助。
信息技术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的与要求]知识与技能:感受生活中的信息现象,认识到信息是普遍存在的。
过程与方法:掌握信息活动的一般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信息对生活与学习的作用,产生学习与使用信息技术的兴趣和积极性。
行为与创新:能够养成积极思考生活中的信息的真假性、有用性的行为习惯。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信息的获取、传递、处理、表达等;信息及信息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
难点:感受信息及信息技术的重要性,了解生活中的信息的一些过程。
[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课使用了教师引导、学生体验学习、游戏学习等教学方法,通过学生个人、小组、集体的多种形式进行学习活动。
[教学准备]相关图片、课件、猜词游戏[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社会里,生活中充满了各种各样的信息。
那什么是信息呢,信息又有哪些作用呢?这就是今天我们要解决的问题。
(出示课题:信息与信息技术)(二)新授:一、信息(出示课件图片1)师问:从这张图你能得到哪些信息呢?(生答)(出示课件图片2-4)分别问:通过观看以上图片,你能得到什么信息呢?(生分别回答)师问:你还能说出其它的信息呢?(生答)我们可以知道:信息是一些消息,在我们学习、生活、工作中都离不开信息。
(阅读“知识屋”)二、信息的获取师问:那信息是如何获取的呢?(出示课件图片)(生答)但是有些信息我们用自己的感觉器官无法获取到,比如说,我想看清对面大楼上是一只什么鸟?(生回答)师:其实很多工具都能帮助我们获取更多的信息,你知道还有哪些工具吗?试着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三、信息的传递获取信息后,我们要将它传递给更多的人,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方式来进行信息的传递。
(出示课件图片)科技的发展让信息的传递有了更多的方式,但并不意味着原始的方式就此淘汰了。
完成“讨论坊”的内容。
信息技术创新教学成果(教学设计方案)

六.布置作业
1.梳理本文“于”、“者”的用法。2.背诵第一、二段。
【第二课时】一.复习上节课知识导入
提问一些重点的实词和句子的意思,如劝(劝勉、鼓励),绝(横渡)„„翻译: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二.整体感知全文
4.分析第三段:
提问:要求学生找出本段最能说明作者观点的一句话。
明确: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说明“善假于物”的?
明确:从四个方面说明。即:登高而招见者远,顺风而呼闻者彰,假舆马者致千里,假舟楫者绝江河。最后一句是对以上四种情况的归纳总结,说明学习的作用在于弥补自身不足。
第三段作者又运用了怎样的论证方法?设喻说理
三、归纳文章的论证层次:
明确:本文的中心论点是“学不可以已”。就是学习不可以停止,不可以放松,不可以半途而废。这一中心论点,是从学习的意义、学习的作用、学习的方法和态度三个方面来论述。
课文一开头提出“学不可以已”这一论点后,接着从三个角度展开论述:在第二段中,学习可以使人“知明而行无过’,说明学习具有重大的意义,从而证明“学不可以已”的论点是正确的。第三段,学习使本性与一般人没有差别的人成为君子,说明学习具有重大的作用,证明“学不可以已”的论点是正确的。第四段,学习应持注重积累、持之以恒、专心致志的方法和态度,半途停止是不会学好的,只有“学而不已”才能成功,从而证明“学不可以已”的论点是正确的。
荀子的著作有《荀子》二十卷。该书由《论语》、《孟子》的语录体,发展为有标题的论文,标志着古代说理文的进一步成熟。他的散文说理透彻、语言质朴、多排比句,又善用比喻。《劝学》是《荀子》的第一篇。本文是原文前几段的节录。
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案(优秀8篇)

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案(优秀8篇)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案篇一一、设计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指导思想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通过学生在教学中探索和教师点拨相结合,达到探究性学习的最大成效。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采取探究、讨论、答疑、实践等手段,始终贯穿探究性协作学习的精神,使得学生在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相辅相成的过程中获得一定的情感体验与知识、技能。
理论依据坚持“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以教师启发式学习和探究性协作学习相结合的教学思想,教师作为主导者的身份引导学生有所启迪,并协助学生顺利开展探究性协作学习。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鼓励学生敢于质疑,敢于发现问题,体现探究性协作学习在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以及在实践中获得真实情感体验的优势。
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个体学习的主动性,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思考、学会学习、学会合作。
语文课程既要注重语文知识的积累,也要注重学生的实践和情感体验对语文素养的提高,在鼓励学生探究性协作学习的同时,还要注重培养学生自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以此收获一定的情感体验,促进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
自学与合作学习并重,根据教授教学内容及学生特征分析和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教学方式及学生学习方式。
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案篇二一、教学内容1.行进间单手低手投篮2.比赛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90%的学生能够说出行进间单手肩上投篮的步法,70%能说出单手肩上投篮的动作要领。
【过程与方法】90%的学生会持球三步单手肩上投篮,80%学生能够跨步拿同伴手中的球连贯三步单手肩上投篮,且有一定的命中率,发展学生的协调性、提高手臂力量等身体综合素质。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活动中与他人积极合作,在合作中学会相互观察与评价,积极参与不断进步。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单手肩上投篮动作及三步上篮一大、二小、三跳的步法的动作和节奏掌握。
教学难点:三步上篮的第一步跨步接球及行进间单手肩上投篮动作的协调、连贯。
作业四:应用信息技术“创新教学成果”

1.今天我们来继续学习《哪吒闹海》,你们喜欢哪吒吗?通过上一课的学习,哪吒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伸出小手,跟老师一起写题目。
3.课题写完了,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想说什么?
4.哪吒为什么要大闹东海?他是怎么闹海的?结果如何?
第二板块:精读第2自然段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2.任务驱动
3.现在你们想对小哪吒说些什么呢?
第六板块:课本延伸,讲故事。
1.看来大家都很喜欢机智勇敢的小哪咤,想把哪咤闹海的故事讲给更多人听吗?咱们先来练习练习,待会把故事讲给大家听
6、信息技术应用设计
在让学生阅读课文之后,先让学生闭目想象一下文中的情景,然后使用多媒体课件播放图片和视频,使学生前后得到对比,不仅增加了学生的兴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
3.观察学生的自主学习,归结共性问题,思考导学策略。4.巡视、参与学生探究。5.导学
出示句子:小哪吒可机灵啦„„向夜叉扔去。(1)哪几个字最能表现哪吒的机灵?(板书:闪、扔)
(2)理解“随即”:表示随手马上,说明哪吒动作很快。
从刚才找到的词语中可以看出,哪吒是个什么样的人?
(3)谁能把小哪吒的机灵读出来?
3、教学目标定位和信息技术融合目标定位
1、运用已有策略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读准多音字“混”、“兴”,通过观察字形和辨析字义识记“扔”、“即”等字形,结合课文情境理解“胡作非为”、“兴风作浪”等词语意思。
2、抓住关键词语理解课文内容,运用多媒体设备,让学生有直观的感受与体验。
4、教学重难点和信息技术融合突破重难点、支持学与教模式变革分析
3.观察学生的自主学习,归结共性问题,思考导学策略。
4.巡视、参与学生探究。5.导学
(1)出示:他跳„„也摇晃起来。
信息技术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教学案例和成果

信息技术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教学案例和成果案例一:虚拟实验室的运用案例描述虚拟实验室是一种基于计算机技术和软件模拟的实验环境,可以在没有实际实验设备的情况下进行科学实验。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通过引入虚拟实验室,学生可以进行多种实验,观察现象,进行推论和实验设计,提高他们的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教学成果- 学生对科学实验的兴趣和热情提高;- 学生的实验技能得到锻炼,掌握了科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过程;- 学生的观察力、推理能力和创新思维得到了有效培养。
案例二:多媒体资源在研究中的应用案例描述多媒体资源包括图片、图表、视频等,通过利用计算机技术和多媒体软件将这些资源融入到教学中,可以使学生更加形象地理解和记忆学科知识。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引入多媒体资源可以帮助学生观察和理解抽象概念,提高学科知识的吸收和理解能力。
教学成果- 学生对抽象概念的理解能力显著提高;- 学生对学科知识的记忆和应用能力得到增强;- 学生的研究兴趣和主动性提高。
案例三:网络研究平台的应用案例描述网络研究平台是指通过互联网提供学科相关教学资源和互动研究环境的平台。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引入网络研究平台可以拓宽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增加交流和合作的机会,提高学生的研究效果。
教学成果- 学生可以利用网络研究平台进行自主研究,提高研究效率;- 学生与同学之间的研究交流和合作更加便捷,促进了研究氛围的形成;- 学生学会了利用网络查找和筛选信息的能力。
以上是部分信息技术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教学案例和成果。
通过合理使用信息技术,可以推动小学科学教学不断创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科学素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王羲之为后人留下的《兰亭集序》以其独特的魅力感染着世人,谈谈你的看法
师生共同总结
PPT展示并配乐,引导学生入境。
六、教学评价设计(创建量规,向学生展示他们将被如何评价(来自教师和小组其他成员的评价)。也可以创建一个自我评价表,这样学生可以用它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评价)
小组间抽查本课的背诵情况。
信息技术创新教学成果(教学设计方案)
作业题目:
结合本次培训,请完成一篇应用信息技术的“创新教学成果”(教学设计方案)并提交。
作业要求:
1.教学设计方案请参照模板要求填写,要体现信息技术的应用。
2.作品必须原创,如出现雷同,视为不合格。
教学设计方案模板
教学设计方案
课题名称
《兰亭集序》
姓名
工作单位
年级学科
高二
教材版本
人教版
一、教学内容分析(简要说明课题来源、学习内容、知识结构图以及学习内容的重要性)
疏通文意,领悟作者所表达的对于生命的思索。 走进作家的生活时代,感受作品的思想魅力,获得珍贵的体验。
二、教学目标(从学段课程标准中找到要求,并细化为本节课的具体要求,目标要明晰、具体、可操作,并说明本课题的重难点)
一、兴趣导入 大屏幕展示王息技术,展示王羲之的书法作品,学生能够直观的看到作品,有助于理解作者。
二、听录音,学生跟读入境
书读百遍,其义自现
有助于学生把握作者情感,更好的理解文章。
三、学生品读,勾画佳句,赏析点评
学生举例分析,教师用PPT展示、归纳明确。
课件展示,便于学生归纳,
七、教学板书(本节课的教学板书。如板书中含有特殊符号、图片等内容,为方便展示,可将板书以附件或图片形式上传。)
兰亭集序 王羲之
乐——时、地、人、物、事
痛——生命短暂、人生易老
悲——亘古不变的规律
1、让学生了解《兰亭集序》的课文内容,掌握有关本文重要的词语和句式。 2、培养学生阅读经典美文的能力,尤其是鉴赏能力,让学生在“美”中学。 3、懂得作者在行文中的感情变化,认识作者积极的人生观。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学生对预备知识的掌握了解情况,学生在新课的学习方法的掌握情况,如何设计预习)
学生通过课下注释,疏通文意。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情感,并标注自己不理解的地方。
四、教学过程(设计本课的学习环节,明确各环节的子目标)
一、趣味导入 二、听录音,学生跟读入境 三、学生品读,勾画佳句,赏析点评。 四、教师小结 五、布置作业
五、教学策略选择与信息技术融合的设计(针对学习流程,设计教与学方式的变革,配置学习资源和数字化工具,设计信息技术融合点)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